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范文第1篇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0-0106-03随着当今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各业。为适应这一社会需求变化,各高校包括高职高专院校的计算机类专业基本都开设了“管理信息系统”类课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在计算机类专业的培养中占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管理信息系统类课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该类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和实际操作的困难性,而且课程实践与实训客观需要的时间远远超过课时安排等原因,给课程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障碍和问题,探索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一些参考解决方法与对策。

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落后且针对性不强

由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不断出现新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管理信息系统教材普遍因更新不及时而没有及时地把新的知识点给补充进来,因此普遍存在教材内容落后或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无法跟上时展的要求。

(二)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材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涵括计算机、信息资源管理、企业流程、运筹学、统计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课程内容不仅理论性强而且跨度大,学生学习比较吃力。尤其是对于基础较差的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来说,更加难以理解和接受。这样既打击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导致学生为应付课程考核而死记硬背课本知识,反而忽略了最关键的实践能力培养。

(三)先继课程准备不充分,导致学生预备知识不足

高职高专院校学习时间只有三年,通常还有一年的实习与见习时间,真正能全日制地进行课程学习的时间相对较短,这导致了教学计划大大压缩了课程门数及课程课时,往往就造成先继课程准备不充分,导致学生预备知识不足的情况,导致学生知识的积累不够,多数学生觉得该课程较复杂,学习起来很困难。

(四)教学方法单一,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管理信息系统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许多抽象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单单靠传统的教学法,并不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不佳。比如,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多以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师重在传授知识,却忽略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现在大多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仍然存在些弊端,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容易产生照本宣科的现象,学生学起来感到乏味抽象。可见,如不及时优化教学方法以及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提高教学效果,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教学将很难进行下去,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

(五)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最终目的是学会开发一个符合企业或组织需求的并能提高企业或组织效率的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践性很强。大多数理论知识和开发方法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被更好地理解。然而由于系统开发具有较高的难度和技巧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侧重于教师讲授,而学生实践不足或缺乏实践辅导,实践内容针对性不强、不合理,实践课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学生在考试时,注重理论方面的考核多于实践方面的考核。同时,在上实验课时,教师大多都把实验的步骤、方法写得很清楚,学生只要在教师给定的范围内,完成操作即可,学生缺乏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如何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也是该门课程的要求。

(六)考核方式单一

综合性是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另一特点,而该门课程培养的方向又是多层次的。因此单纯的期末考试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考查,单一的笔试也容易造成学生们的死记硬背,考前“临时抱佛脚”考后即忘,学生只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的情况。

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改革实践

(一)实时更新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着管理理念和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教师要主动地了解管理信息系统最新发展动态与其技术领域最新的发展情况和研究成果,并把这些有效地穿插到教学过程中来,保持教学内容跟上不断发展的技术发展形势。例如,在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时,除了要介绍传统的生命周期法即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之外,还要重点介绍现在国内外新兴的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和原型法。这样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能较好地选择适宜的开发方法。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与管理信息系统方面有关的网站和书刊,让学生们适时地了解这一学科的前沿知识。

(二)理论结合案例,用直观易懂的语言代替抽象描述

学生们对于理论知识普遍觉得较难理解和掌握,大多是因为理论知识过于抽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用直观易懂的语言来代替抽象的描述。例如,在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时,即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在人的主导下,整合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讯设备以及其它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实现企业战略优化、提高效益和效率的目标的集成化人机系统。教师应该分几个部分来讲解,例如,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是什么?(人和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是什么?(处理信息并辅助企业决策)管理信息系统有何目标?(其目标是在运行层、管理层、决策层上支持企业管理活动)它所涉及的技术有哪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这样抽象的概念,利用具体而直观的讲解语言,就能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另外,在讲解理论的时候,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与理论内容相对应的案例进行讲解,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三)合理安排先导课程的学习

知识的学习都是有次序可言的,针对学生预备知识不足的情况,在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之前,应先开设其先导课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先导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管理学、统计学等课程。同时,在开设先导课程时一定要注意区分对待不同的专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则要侧重于加强管理学及企业流程相关方面的课程,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要重点补强学习计算机知识方面的课程。笔者认为,先导课程应在大一、大二期间开设,而在大三阶段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这样在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时,学生们就已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非常有利。

(四)运用多种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重在讲授其系统开发的过程,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板书教学、口授式教学法等难以解释清楚这种动态的系统开发过程,学生学起来觉得非常吃力,常常觉得所学知识较难掌握,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太少且过于抽象。因此,需要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要适宜

介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系统操作演示多、图表多的原因,迫切需要采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特色之一是能够包涵整体教学内容,并且可以使得教学内容生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理解和记忆。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除了可以动态演示一些典型的开发技术,加深学生对开发过程的理解,还可以通过插入大量形式多样的插图,增大信息量,丰富教学内容。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要避免照本宣科,要注重课件的教学效果,既要便于教师的教又要便于学生的学。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还可以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板书教学、讲授式教学法等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运用案例教学法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概念、原理及系统开发实践联系很紧密的课程。使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抽象的理论知识。案例教学法模拟、创设一个实景,让生以实践者的身份,进行分析、决策、实践,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此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施案例教学时,应注意把案例与相关的理论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案例的选择也要具有代表性和时效性,并且被学生所熟悉,这样学生才容易理解和掌握。

3.小组课堂讨论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协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先就某个开发技术和方法进行原理性的介绍或提供一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自己收集、查阅、分析资料,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教师则对各组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总结。课堂讨论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4.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教师在授课时,可事先对某一知识点抛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并解决问题,到了下次课时,可让一些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自学成果并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氛围,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五)加强教学实践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根据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特点,理论教学是不能与实践教学分离的,如果实践环节薄弱,学生很有可能就会对该课程提不起兴趣,觉得抽象乏味并且学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因此加强实践性教学势在必行,以下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1.利用高职院校自身资源,培养学生调研能力

可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际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践,以院校内各个部门为对象进行调研。指导学生们设计、发放调查表,收集、查阅资料等形式对每个具体部门进行调研并收集相关信息,确立管理信息系统的题目,如成绩查询系统、学籍管理系统、选课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接着以组为单位编写系统调查报告,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并撰写系统分析报告。这样,有效地利用了校本资源让学生进行实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调研和选题能力。

2.学校和企业合作,延伸教学环境

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需要“走出去、引进来”。“走出去”即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参观已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或者事业单位,让学生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以及实际运行情况。同时带领学生到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IT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并领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和开发方法,并编写调研报告。另外,教师可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要求学生到企业实习,了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实地参与信息系统开发设计、维护、管理等工作,并提交实习报告。“引进来”即邀请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员到校进行讲座。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结合,更好地丰富了实践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可谓“一箭多雕”。

(六)教师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提高自身素养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不断快速变化、发展的学科,教师应及时根据社会发展情况,不断地更新知识,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素养。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很好地适应信息时代变化的需要。

首先,随着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大部分教师毕业后,原来所学的专业知识普遍跟不上时展的需要,教师可通过追踪管理信息系统的前沿发展动态来获取新的知识,拓宽视野,更新专业知识。

其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性很强,教师应走进企业学习一段时间,了解企业现行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以及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开发技术等,这样不仅可以实时地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还可更具针对性地培养出专业的信息人才。

再次,教师应积极参加管理信息系统的课题研究,组织信息系统的开发,通过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开发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把从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丰富到教学中来,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丰富了教学内容,还避免了照本宣科现象的出现。

(七)改革考核方式,强调综合评价

随着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的变化以及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特点,评价机制需要进行调整,重在强调综合评价,笔者认为可进行如下尝试:

1.笔试。一般以闭卷的形式为主,主要考查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开发流程的掌握情况,题目应避免学生死记硬背,重在灵活。

2.课程实验的考查,重在考查学生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开发能力。

3.考查学生完成作业和出勤率的情况。

即期末考试占总评的40%,实践环节占40%,平时成绩占20%,通过改革考核方式,引导学生既重视理论教学又不轻视实践教学,应全面地发展。

三、结论

管理信息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各行各业,对促进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培养合格的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人才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一门面向未来的应用广泛的交叉型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应要求课程教学不断适应时展变化。高职高专院校要不断地跟踪行业前沿动态,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改革评价机制,使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并顺应时展需要,以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信息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黄解军等.面向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大学教育,2013,(11).

[3]张,周虹,盛晏.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调查问卷;模块功能

作者简介:杨可晗(1970-),女,甘肃白银人,塔里木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马琼(1968-),男,甘肃定西人,塔里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新疆 阿拉尔 8433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040-02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已经完成了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2006年塔里木大学引进了杭州正方公司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实现教学资源的集中管理、分散操作、信息共享,促进教务管理朝着数字化、综合化方向的发展。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使得教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以及现代化得到加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提高学校教务管理效率和质量、进一步促进教学管理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经过近几年的试用,发现该系统模块的有些功能不适合学校的使用要求。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塔里木大学教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自动化程度,通过采集、收集相关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论证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效果,提出优化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模块的方案,对塔里木大学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相关模块的功能优化,提高学校教务管理的工作效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目的是为了掌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系统维护、学籍管理、师资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智能排课、成绩管理、教学质量评价等模块的运行和使用情况。根据各模块的使用对象,我们分别设计了教师、学生、教务管理人员三种问卷,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增强调查的针对性、调查数据的准确性。

为了提高问卷回收率,调查由学校教务管理部门组织进行,对发放和回收问卷、问卷及数据信息的统计、数据分析等调查工作进行了细致的人员分工。本次调查按1.5%的抽样比例进行抽样,共发放问卷200份;其中调查问卷中学生为130份,占样本总量65%;教师为45份,占样本总量22.5%;教务管理人员为25份,占样本总量12.5%。回收问卷200份,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92份,问卷有效率96%。调查工作保证了相当高的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调查数据可靠。

二、调查结果分析

问卷统计数据显示,有93.75%的调查对象使用过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中与自己工作和学习相关的模块,仅有6.25%的调查对象没有使用。18.23%的调查对象认为使用教务信息系统是方便的;61.98%的人认为比较方便;18.23%的人认为不太方便;1.56%的人认为很不方便。其中有88人认为系统模块使用不存在不方便现象;其余104人认为存在部分模块使用不方便的情况,并认为使用不方便的主要原因是系统模块设计问题。

针对系统模块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调查,36.45%的人认为模块使用中不存在问题,有39%的人认为模块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模块功能不全,想做的工作无法完成。有85.41%的人认为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使用后给学习、工作带来更多便利,72.4%的人认为使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后提高了工作效率。调查结果表明,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在促进塔里木大学教务管理规范化、自动化、高效化方面效果明显,但在模块使用的方便性和模块功能的全面性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使用系统模块情况的调查

主要从6个方面对学生使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有82%的学生认为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使用后,选课、成绩查询、考试报名比以前简化了办事程序,节约了时间,76.8%的学生认为学籍信息比以前更透明了;有79.2%的学生认为课表查询、教室查询、考试查询等模块功能为学生的课堂学习、自习、考试提供了方便。但约有40%的学生认为学生评教模块功能对老师改进教学工作帮助不大,说明学生评教的系统信息反馈存在问题。

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使用是否方便的学生调查中,有72.6%的人认为系统使用方便或比较方便;有27.4%的人认为系统使用不方便或很不方便,其中45.57%的人认为不方便的主要原因是网络问题,15.78%的人认为是模块设计问题,38.65%的人是由于没有电脑或其他原因。

2.教师使用系统模块情况的调查

教师的问卷调查主要是从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效果、模块功能的使用和认知程度等方面进行。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效果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82%的教师认为系统使用后带来了很多工作便利,比以前工作效率提高了。在系统模块功能的使用方面,调查结果显示,50%以上的教师使用过的系统模块主要有学生成绩登录、教学信息查询、课表下载、阅读学生评教信息、教师评学等;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系统模块是学生成绩登录、教学信息查询,课表下载模块使用频率也较高;而对申请借用空教室模块、教师评学模块很少使用。在系统模块的使用中,有37.21%的教师认为打印教学班花名册模块使用最不方便。在系统模块功能的认知方面,认知程度高的是使用较多的模块,而对教学计划任务管理、毕业生管理等模块知之甚少。

在对教师的问卷调查中,虽然有82.5%的人认为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使用比较方便;但仍有17.5%的人认为其使用不太方便,主要原因是网络问题和系统模块设计问题。同时,也有部分教师认为模块功能不全、系统管理员授权不充分、模块太复杂等影响了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

3.教务管理人员使用系统模块情况的调查

教务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主要从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使用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及其模块使用情况两方面进行。调查发现,教务管理人员普遍认为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尤其是系统的课表查询、考试管理、学籍管理、成绩查询、教学计划管理、成绩登录、智能排课等模块在提高教务管理工作效率方面作用明显。

在系统模块使用上,被调查者认为使用频率最高的模块是课表查询、学籍管理、成绩查询、成绩登录、考试管理和教学计划管理等;其中,课表查询、学籍管理、成绩查询、考试管理等模块使用也最方便,这些模块功能显著提高教务管理效率。调查结果显示,教学计划管理、教师评学、教师信息及工作量统计等模块使用最不方便,究其主要原因,有38%的人认为是由于操作程序复杂,有41.6%的人认为是由于模块功能与学校教务管理实际情况不相符。被调查者也认为学籍管理、教学计划管理、信息维护、学生选课等模块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究其原因,有57.5%的人认为这些系统模块的使用既要进行电脑操作,还要手工和书面文字工作进行建档,因此增加了工作量,有29.2%的人认为是由于系统或网络运行太慢造成的,另有13.3%的人认为是由于模块操作故障,需要多次重复操作,因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的分析,塔里木大学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使用后,在提高教务管理工作效率、提供师生学习和工作便利、促进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自动化等方面效果显著;但该系统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一是系统的一些模块功能尚未被有效利用,未发挥其作用;二是系统中个别模块设计太复杂,操作不方便,影响其使用效率;三是局域网环境不稳定,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效果受较大影响;四是一些模块功能与学校教务管理实际情况不相符。

2.建议

(1)改善局域网环境。建设一个独立的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需要的网络工作信息平台,该系统应充分体现开放式教学管理体系,在与校园网的安全机制相结合的过程中应设立综合教务系统的防火墙,在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均应采取安全措施,保证系统的安全。系统设定客户端使用者的权限范围,采取完整备份和增量备份相结合的数据备份策略,当系统遭遇灾难性破坏时能够及时恢复或再现历史数据的实时状态。同时,学校应对网络进行严密监控,由专门的维护人员进行技术保障,并提供病毒入侵预警等相应的预防措施给广大师生用户,达到学校整体防护的效果。

(2)改进系统模块设计。由计算机技术人员和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操作人员合作研究,探讨系统模块设计的原理,分析模块运行操作的路径,优化不适合学校使用的模块功能,简化模块运行路径,保证系统的完整性、安全性及有效性,实现教务信息的快速、有效的管理,提高学校教学管理的效率。

(3)组织使用系统的人员培训。熟练掌握电脑基本操作技能,并能解决一些常见的故障和安全问题,加强计算机安全防范意识是保障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良好运行的基本要求。学校应该对教务工作人员和教师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一是加强计算机知识及网络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使用计算机、排除故障的能力,加强网络安全意识;二是加强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各模块功能认知和模块操作培训,提高对系统模块功能的认知程度,增强系统模块操作能力和功能开发。

(4)加强系统操作人员管理。严格各教学环节管理制度,各教学环节相关模块功能及时授权。同时对教务管理系统主要操作人员要相对固定,频繁地更换系统的操作人员对教务管理系统的管理及提高教学管理质量极为不利,要建设一支稳定的、业务熟练的教务管理系统操作人员队伍。

(5)改革教务管理,简化各教学环节教务管理程序。充分利用教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简化在教学管理中出现的一些程序化步骤,让学院教师及管理人员形成在系统里操作的习惯,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范文第3篇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实践;教学方法;经济与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概念,因为它无可置疑地融入了信息技术这一迅猛发展的科技力量,再集成人和信息的威力,成为一个强大的人机一体化系统,发挥出强大的“1+1>>2”协同效应,从而变成当代企业决战全球化市场的通行证。目前,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已成为衡量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为了满足社会对于MIS专业人才的需求,许多高校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立为专业基础课程或者专业核心课。然而,当今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近二十年来,MIS在面临环境、概念、内容、技术路线以及管理方法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这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就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诸如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不注重实践环节等问题,提出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进行更新和优化的思路,以适应外界环境及应用的变化,从而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MIS人才。

1问题的提出

1.1教材资料陈旧,缺乏针对性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材、案例、实践系统等资料陈旧,针对性不强,是目前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国内许多教材都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开篇简单介绍MIS与管理、信息、信息技术等相关的基础知识,然后就按照结构化生命周期法为主线安排章节。书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软件工程方面的内容,管理和经济方面的知识体现得少之又少。再者,国外发达国家MIS方法论的研究主要以原型法(Prototyping Approach)和面向对象方法(Oriented Object Method)为主流,而我国大多数教材对原型法和面向对象的方法只作一般性的介绍,致使MIS教学内容陈旧[1]。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它综合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等学科内容。在授课中,文科学生对于以MIS系统开发为核心的教学框架内容普遍反映较难理解和掌握;而理工科学生却对系统规划与需求分析中所需的管理学知识掌握很少。同时,教师在讲授时,面对不同专业、不同需求的学生,却没有适当地、有针对性地整理出教学框架和教学案例,大多采取“一锅烩”的方式教学。

此外,已有的很多案例也是若干年一直讲述的,体现不了当今时代变革对于MIS强大的冲击,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因而有学生大发感慨:“老师只讲他们知道的,根本不讲我们想知道的。”

1.2学生认知理念有偏差

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的理解存在偏差,甚至有很多是错误的认识,觉得这门课属于计算机课程,认为学习这门课就是要学习如何编程。所以计算机类的学生觉得学习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这些理论纯属多余,还不如多学几门语言来得实用;管理类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本身不是很强,所以看到这门课程心里就产生一种排斥感,认为学习管理的不需要学习编程,从而不愿意去学习。其实,编程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最后环节,在这之前还需要有需求规划、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而系统开发的成败取决于前期的规划和设计,而不是编程。正是存在着理念上的错误认识,学生才无法从深层次去理解“使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有效地为管理服务”的真正意义,不能认识到这门课是在教怎样开发一个满足用户需要的成功的信息系统。

1.3教学方法欠缺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过程中,仍然以传统的 “填鸭式”教学为主。虽然有很多学校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但是内容没有改变,只是把写黑板改成了一张张的幻灯片,且内容多以书本为主,教学互动性差。

1.4教学实践环节薄弱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许多理论和方法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被充分地理解和领会,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是以往的教学过程不注重实践环节,实践课时得不到保证,实践内容的安排不合理、不充分、针对性不强,导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分离,甚至是走形式。

2改进课程教学的思路探讨

2.1改善师资水平

管理信息系统具有社会系统和技术系统的双重属性,这就要求讲授该门课程的教师必须具备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复合型的知识背景。但现实中,部分教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编程等方面知识掌握不多,因而在教学中有意无意地忽视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属性;部分教师又对这门课程中的管理内容不够熟悉,从而将该课程变成了一门纯粹的计算机课。另外,很多教师直接从学校毕业到学校教书,他们一直做理论研究而缺乏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因而对于管理信息系统背后所蕴涵的管理思想、具体运作缺乏感性的认识和深层次的理解。学校靠单纯引进教师来解决这些问题效果并不是很好,实际可以将一部分青年教师送到企业去培养,或者参加各种实战培训。同时,也可以请一些具有很好技能的工程师到学校来,为学生进行辅导。此外,可以要求我们老师加强与计算机专业的任课教师进行学术交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改善师资水平。

2.2充实教学内容

如前所述,管理信息系统本身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且现在国内很多教材内容陈旧、单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和企业管理模式一直在发展,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关键在于教师自身要不断地充电。作为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只有教师及时掌握了MIS发展的最新趋势以及管理领域、信息领域、经济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研究成果,才能在讲授过程中真正实现“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的承诺。

比如,讲授信息系统在组织应用中产生的效果或影响时,要使学生从时代呼唤、组织需求、个人发展三个层面了解为什么要学习MIS。再比如,介绍一些最新的信息技术和MIS开发方面的最新动向,让学生接触到MIS领域的一些前沿知识,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同时,也促使或引导其深层次思考技术应用背后的社会和道德问题。这样,学生不仅从课堂上获取了紧扣时代的专业知识,也明白了在网络时代如何做人的准则,从而保证课程与社会脱节不至于很严重,甚至做到环环相扣。此外,充实、新鲜的内容也会促进学生课外自觉地学习,在了解和共享新思想、新方法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学能力。

另外,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案例也需要不断更新。目前虽然案例不少,但针对不同专业的、优秀的案例却不多。因此,授课教师不但需要搜集和组织教学案例,还需要挖掘和编写与各专业对应的教学案例。

2.3区别对待不同的教学对象

侯炳辉教授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学习MIS应该有所侧重,例如偏工、偏商、偏管等。”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区别对待。对于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培养他们的目标是造就MIS开发人才,所以他们不仅要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趋势,还必须要熟知MIS的开发方法和开发过程,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运用不同的开发方法。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培养目标是组织开发的管理者、使用者。这部分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比较薄弱,更多的是从管理者、用户的角度去考虑如何使用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组织的效率,来帮助决策,所以他们只要了解一般MIS的开发方法和开发过程以及基本概念就可以了[2-3]。

2.4丰富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可针对某一观点或某一理论,设计或选择一些典型疑难有争议的案例,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讨论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在这门课程中加强案例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非常有帮助。教师组织案例教学时应注意:教研室或课题组要组织编制案例集或多媒体课件,入选案例必须精心选择,让其具有典型代表性,案例要不断更新,能反映现实中的新理论、新动向。同时,在授课时,案例教学的方式与方法也需要进行改进。案例教学不能只由教师讲,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参与,让学生通过更生动、更直观的方式主动理解理论知识。但也要注意,讲授案例不能停留在讲故事的阶段,不能只讲案例本身,要挖掘成功案例给我们的启迪、失败案例给我们的警示,要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提炼,否则,再好的案例也体现不了它的真实价值[4]。

另外,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专题报告也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方式。采用专题报告的方式可极大地调动学生求知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我们学院的MIS教学侧重于管理,在四届学生中采取了这一授课方式,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深受学生欢迎。专题报告针对教学中的前沿理论知识,比如信息技术方面,因为管理专业的学生不必要求技术的掌握与细节,我们就从应用及其影响方面组织学生自行检索、收集、整理、构思资料,形成成熟美观的演示文稿,在课堂上像老师一样讲述自己的报告成果,既锻炼了学生综合的专业素质,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因此深刻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只是在小组专题报告中,容易出现搭便车现象,经过精心的设计,可以尽量避免其负面效应。此外,教师有水平的点评也是使这一方式提高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2.5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

我院现在基本上都是多媒体教学,应该说教学手段是比较先进的,但是很多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并没有很好的利用,比如所做的幻灯片只是将书本上大段的文字复制上去,然后就是照本宣科地念,致使教学手段的改进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的优势,使图、文、声并茂。比如,在讲业务流程图的绘制时,可以使用动画将分析画图的详细步骤加以显示,以生动的表达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课程内容。

2.6利用网络优势

Internet的日益普及不仅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同时对教学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在,绝大部分学校的宿舍都通了宽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在网上课件、作业、探讨问题等信息,使学生在课前就了解教师所要讲授的章节以及重要内容,而不必在课堂花费很多的时间去记笔记,集中精力参与到课程的听讲和讨论中去。还可以通过发E-mail、飞信或QQ聊天的方式答疑和提交作业,既避免了有些学生不敢当面向教师提问的现象,又因为以平等的平台进行交流而消除学生与老师间基于讲台和教室教学的距离感,使得课后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2.7加强实践环节

MIS的实践教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实地参观调研,通过参观企业已建成的管理信息系统,让学生了解企业M1S的结构和功能。此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到软件公司、网络公司和各种企事业单位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运行情况的调查,或直接从事系统开发设计、网络和系统维护、网页设计等工作,甚至参与管理信息系统或其他管理问题的诊断和创新研究。如实验室模拟教学,通过操作模拟系统,让学生体会MIS的实际结构和系统运行的特点。不管是哪种方式,都要要求学生尽量获取所关联公司相关人员的评定和反馈意见,明白自己的所长所短,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学有所长。

此外,我院有很好的信息系统实验室,购置了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上机环境。每个学生可以直接联系实验教师,专业教师负责实验上机指导,具体形式由学生自己选择。实践证明,这种模拟与实战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效果非常好。

3结语

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没有终点,需要我们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完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和愿望。希望通过我们这一阶段的探索,能够推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培养和输送能满足现代信息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国清,李成标.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改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261-262.

[2] 朱恒民,翟丹妮,洪小娟.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探索[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8(9):69-72.

[3] 王要武. 管理信息系统[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4] 韩钰玲.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方法的探讨[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36-237.

Probe into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WANG Rui-mei, ZHANG Jian-lin, WANG Suo-zhu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cademy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100048, China)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范文第4篇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 课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企业对提高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管理信息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既懂技术又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加符合这种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正是以培养这一类复合型人才为己任,综合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运筹学、管理科学、统计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形成了一门独具特色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1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现状

1.1教学内容陈旧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我国管理信息系统的许多理论都是早期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一些管理信息系统的著作和教科书中移植过来的,其中很多内容早已过时,一些新的信息技术没有被融合进来。比如我国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论严重滞后。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论的研究主要以原型法和面向对象方法为主流,而我国大多数教科书仍以传统的生命周期法作为主线,对原型法和面向对象的方法介绍较少。这就导致教材内容与现实中丰富的信息系统实践相脱节,使学生觉得学习用处不大。

1.2教学侧重点不突出

笔者认为,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内容设置应当有所侧重,例如偏工、偏商、偏管等。而我国高等院校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在这一方面做得较差,尽管也有不少学者或教师认识到这一点,但纵观我国大多数管理信息系统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并没有体现出各专业特色。不管是经管类专业还是工科、计算机专业所用的教科书内容相差无几,基本都围绕着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以及系统实施与维护等几个方面来安排。不少教师并不清楚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侧重点,而是把它作为一门计算机课程来讲。这就导致两种后果:一是经管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普遍较浅,感觉该课程难度太大。二是,大部分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只是讲授软件开发,与自己的专业以及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关系不大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1.3案例教学与实践环节缺乏

采用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一方面国内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教材附带案例的较少,有的教材尽管附了案例,但所附案例的背景介绍不够详细,学生不了解相关背景知识,更谈不上深入分析;另一方面,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还处在起步和发展阶段,再加上我国企业的开放性不足教师很难从社会实践中收集到内容祥实、生动的案例,或者案例缺乏针对性。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学科,注重实践是本课程的一大特点。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过程中,对实践环节并不是十分重视,具体体现在:其一,很多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过程根本就没有安排上机实践和业务流程调查等环节;其二,有些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过程有实践环节,但时间安排太短,内容不合理。

2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

2.1明确教学目标

经管类专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主要从事管理工作,而非技术工作,因而对经管类专业学生来说,既不应该培养他们成为程序设计员也不是培养他们成为信息系统分析师或计算机专家。笔者认为,培养懂信息技术、懂管理、有国际化背景的人才应该成为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总目标。基于这样的培养目标,可以确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手段,具备一定的系统操作使用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较强的信息意识,能从信息管理的视角去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组织、管理和创新能力,具备从战略角度进行信息技术规划的能力;培养学生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参与意识,具备从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角度参与和组织信息系统的建设实施的能力。

2.2明确教学内容

尽管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内容应该因专业而异在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但教学实践当中却并没有很好的贯彻这一思想。不同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没有本质的区别,结合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目标,笔者认为管理类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了解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带来的影响,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基础;(2)了解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掌握ERP、SCM、CRM等常用的管理软件的基本操作;(3)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和开发过程,掌握管理者在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基本技能要求;(4)理解信息的传输、处理过程,掌握用简单的软件技术及管理模型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5)理解信息系统实施与运行的管理方法,掌握企业系统选型基本知识。

2.3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实践环节

经管类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践环节中要突出信息系统的社会系统的一面,而淡化或降低技术系统的要求。内容安排上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实地调研,带领学生到企业当中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企业的战略规划,研究信息系统在企业战略中的作用,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2)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析企业现有流程的不足之处并结合信息系统的应用进行流程重组,提出新流程所带来的效益;(3)上机实验,可以通过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如ERP,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按照规定的业务流程,分工合作完成相应业务的处理,从而掌握怎样将管理信息系统运用于实际工作中。(4)信息处理,搜集一些现有的数据如企业销售记录,指导学生利用一些简单的数据挖掘工具进行挖掘,找出一些对企业管理改进有益的规律;(5)课程设计,通过选择一个企业为背景,让学生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上机动手实际开发出一个简单的管理信息系统,从而让学生亲身体验、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

参考文献:

[1]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6-27.

[2]侯炳辉.试论工科院校管理信息系统(MIS)专业[J].管理工程学报,1989,3(3):86-89.

[3]李卫强.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讨[J].福建电脑,2009.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主动实践 管理信息系统 课程网站 校企合作 社会实践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融合了管理科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的交叉边缘学科,目前各高校纷纷将它列为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管理理论的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兴起、物联网时代的到来,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在不断改变、充实和完善。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理念和内容也应顺应时代的要求,进行调整和完善。本文针对课程的抽象性和实践性,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主动实践教学理念,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加深对本门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解决的能力,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

一、主动实践教学理念简介

长期以来,国内都是以“被动”教学方法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被动的执行老师的任务,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没有参观实践,导致学生厌学、动手能力差等一系列的教学问题。主动实践,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强调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参与,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体;二是强调参加实践,体验社会,真题真做,不搞虚假的文字游戏。主动实践教学理念的贯彻执行,需要学生、教师、社会三方通力合作,相互配合,才能发挥良好的教学效果。

1.学生方面,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动查阅文献,主动思考,主动参与实践,主动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去掉等待、依靠的惯性思维。

2.教师方面,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参加社会课题研究,提升自身的知识、经验、动手能力的积累,避免从“高校到高校”模式的缺陷。只有教师重视主动参与实践,才能带动学生主动实践。

3.社会方面,要为高校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践气氛。高校的教学资源偏重于理论,而社会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这样的人才,当然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社会要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

二、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学科内容发展迅速,教材内容相对落后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功能上看,从传统的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销存管理系统,扩展到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等;从应用来看,各行各业都出现了比较成熟的管理信息系统,比如,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制造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超市管理信息系统、政务信息处理系统等;从技术上看,已由传统的C/S(Client/Server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发展到基于互联网的B/S(Brower/Server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并朝着移动互联网的方向发展。课程教材虽然不断对新知识新内容进行更新,但大都没有形成理论体系,对老师教学、学生学习都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师、学生必须主动学习,才能掌握新知识。

2.“被动”学习,较少参与课堂讨论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涵盖了计算机、管理学、运筹学、生产运作管理、系统工程等学科知识的边缘学科。课程比较抽象,涉及的知识面广,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由于学生缺乏管理实践,对于课程抽象的理论知识,只能死记硬背,不能做到真正理解。即使进行案例教学,老师对案例也只是进行简单的介绍,学生不能针对具体的案例、情景进行分析、讨论,减弱学习的激情,教学效果较差。

3.实践环节重体验,忽略应用

尽管各高校都比较重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采购诸如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系统软件。但是,大都没有跳出实验室的圈子,教学思维固化在电脑及软件上,固化在成熟软件的固有流程,侧重于对系统的操作讲解。这种实验方式,忽略了对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即使学生对系统操作十分熟练,也不能提高其运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动手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跳出仅在实验室实验的圈子,到社会中去,参与实际项目,真做真做。

三、基于主动实践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一门迅速发展的学科,又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实践性。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主动实践教学理念,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积极参与项目实践,才能加深对课程理论体系的理解,扩充知识面,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解决的能力。

1.重视教师自身知识内容的更新

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的飞速发展,教材的内容很难跟得上管理信息系统学科内容的发展速度。高校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知识内容的更新,紧跟学科发展潮流,主动学习新知识,主动进行科研,参与社会实践。

(1)主动学习新知识

一方面,积极学习各行各业的管理模型、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式,分析各行业典型信息系统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的优缺点,从信息化的角度,如何优化管理流程,提高效率。另一方面,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管理信息系统已从C/S模式向B/S模式过渡。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影响是深远的。由于信息技术的变革,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式在不断发生变化,例如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软件,都向互联网、甚至移动互联网发展。

(2)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包括开展科研项目研究,与企业联合开发、实施管理信息系统。教师也要走出校门,参与社会课题,才得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经验和动手能力。特别重视信息系统的实施知识及经验的积累。过去,我们过分强调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及开发能力,而忽略了系统实施能力的培养。“三分技术,七分实施”,系统实施的过程,就是将管理理念、方法导入系统的过程,就是将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再造并且固化下来的过程。系统实施体现了一种管理理念的贯彻执行,因此,教师要重视参与社会实践,才能对实施知识深入理解、体会。

2.重视实验环节,真题真做

改变过去“体验式”的课程实验,要求学生“真题真做”。在进行实验前,提前将任务布置给学生:包括自主确定选题、网上查阅文献、实地调研收集相关信息,然后按照系统的方法,进行需求分析、业务流程分析,系统设计等工作。明确要求学生走出课堂,鼓励结合专业特点进行选题,真题真做。

对于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要求做四个实验:(1)系统调查实验;(2)系统分析实验,包括需求分析、业务流程分析和优化、数据流程分析和逻辑模型的建立等;(3)系统设计实验,包括系统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代码设计、关键业务处理流程图设计等内容。(4)系统开发及模似运行实验。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实现所设计的功能,完成系统原型的开发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按照设计的业务流程进行模似运行。

对非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酌情开展前三个实验内容,主要培养学生运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将课堂交给学生

授课过程中,至少安排四次课堂演示、讨论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开展讨论课前,要结合学生的实验选题,提前将课堂讨论的内容、要求发给学生。学生通过上网搜索、实地调研等各种方式,完成讨论方案的制定。课堂讨论一般由学生上讲台发言,教师扮演点评的的角色,教师从实际案例出发,引出学生不同的观点,并有针对性加以引导和纠正,使学习从被动地接受变成了主动的学习。

4. 组织学生参与科研活动

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组织科研兴趣小组。指导老师将科研项目进行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交给兴趣小组完成。兴趣小组可通过课余时间开展科研工作,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科研任务,能够有效的提高参与者的动手能力,使参加者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并有效的形成一个示范带头作用,营造主动实践的气氛。

5.校企合作,拓展主动实践空间

“校市相融,校企合作”是我校的办学特色,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也要走校企合作的路子。高校利用本地企业的资源,建立起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开展参观、调研和顶岗实习提供极大的便利。学生可以对这些合作企业进行业务流程调查、管理问题收集。利用这些原始数据进行讨论、分析,结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企业信息化提供合理化建议。

6.《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网站建设

构造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是主动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课程网站的建设,为学生主动学习、交流提供一个学习平台,能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将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学计划、教学案例、实验要求、习题库、试题库等内容挂到课程网站上,供学生学习。同时,课程网站为师生信息的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师生的互动。我校课程网站建设两年,访问量已超过1.6万次,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学科知识在不断完善,教师必须紧跟学科发展,参与实践,从管理模型、业务流程、信息技术和系统实施等方面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针对课程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主动实践教学理念,讨论了主动实践理念的课程教学开展方法,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一点思路。实践表明,基于主动实践理念的课程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本门课程的理解,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解决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济.注重培养创新人才,增强高水平大学创新能力[N].中国高等教育,2006.10.

[2] 董成亮.面向工业工程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讨.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2.

[3] 李培根.主动实践: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J].中国高等教育,2006.11.

[4] 陈朝晖,王 瑛. 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与主动实践理念探析[J]. 高教论坛,2008.8.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方法; 改革;工商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3-3093-02

在市场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的同时,越来越需要既懂管理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成为现代管理者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8年,《管理信息系统》被教育部确定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课,后来,甚至被许多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确定为核心主干课程。然而,在工商管理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该课程的地位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去甚远。因此,探索符合工商管理专业实际需求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改革非常必要。

本文分析了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

1 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

1.1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

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设置的课程大都偏文,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大都向文科方向发展,最终导致工商管理学生大多技术基础薄弱,实践能力差,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缺乏兴趣。

1.2 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目标与电子商务、信管等专业不同,它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能够适应现代信息化需要、具备现代管理理论基础、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宽基础、强能力的复合型优秀管理人才。具体的目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具备常用管理软件(ERP、SCM、CRM 等)的操作使用能力;二、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能从信息管理的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利用管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和开发过程,使学生具备组织、管理信息能力,能偶从战略角度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四、培养学生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参与意识,具备从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角度参与和组织信息系统建设实施的能力。

2 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现状

2.1 专业针对性差

目前,大多数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专业针对性差,所选的教材、教学内容和分配授课时间没有根据各专业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的培养目标的有所侧重。教材大多数选用的是黄梯云、薛华成版《管理信息系统》,这些教材在内容上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围绕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来讲解的,缺乏专业针对性;各个专业的在教学内容和要求方面也基本是一样的。显然,这是不适合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

2.2 课程体系复杂,学生知识储备不足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它综合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等多门学科的概念和方法。因此,学习这门课程前应储备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偏管理,经济和管理知识是他们特长,但技术方面的知识储备相对不足,造成教学教师教学困难,同时学生对课程内容也难以理解,难以达到该课程预期教学效果。

2.3 “满堂灌”的授课方式,缺少案例辅助

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在授课方式很多教师采取平铺直述的“满堂灌”授课方式,缺乏企业情境的案例的补充与引导,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感性认识,不利于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

2.4 实践环节薄弱

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使很多授课教师误认为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应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实践环节不是十分重视,造成了理论与实践脱节。具体表现在:一,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没有安排上机和业务流程调查等实践环节;二,实践环节时间安排太短,实验方法不合理;三,实验内容安排不合理,针对性不强。

3 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

3.1 合理选取教材和教学内容

清华大学侯炳辉教授曾提出:“学习管理信息系统应当有所侧重,如偏工、偏商、偏管等[1]。”因此,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应依据专业目标和授课对象的不同,合理选用教材和确定教学内容。

教材和教学内容选取应依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等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的教材在内容上应侧重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有系统开发基本过程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决策支持等相关内容;在教学内容上要把重点放在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组织管理方面的应用,把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技术作为侧重点。

3.2 合理设置先导课程,强化知识储备

由于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的先导知识较广,所以笔者认为学习该课程之前要先强化先导知识的储备。具体的做法:其一,合理安排的该课程的开设时间,最好安排在第六或第七学期,这样,能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理解该学科的基本思想和脉络;其二,加强教师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具体章节涉及的先导知识进行精炼串讲,并在课后向学生推荐参考书目、学术期刊和相关网站强化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3.3 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

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课堂上 “满堂灌”授课方式,应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案例、问题等形式和学生互动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的做法:一,授课时根据授课内容提炼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教材、查阅资料、讨论等形式,充分认识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二,结合具体章节选择符合专业的典型的案例,如学生成绩管理、学生档案管理、超市收费系统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决策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浓厚兴趣,培养思辨、分析应用理论知识的综合能力。

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而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改善了教学效果。

3.4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MIS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是MIS 教学成功的一个关键部分。所以加强实践教学非常必要。

3.4.1 尽可能的实现校企联合教学

聘请企业为实践教学的合作伙伴,使学生走出课堂,接触到社会和市场的需求,通过调研真正了解企业信息化的实践活动。

3.4.2 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加强实验环节

由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本身知识结构偏重于管理,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实践能力不强,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改善实验教学方法,要合理地安排实验的内容,加强实验环节。在内容上,选取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小型实验项目,降低项目难度,激发兴趣,从而强化实验环节;在实验安排上,遵循“重方法,轻手段”的原则,重点应放在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这几个阶段;在实验项目的选择上,采取“分组自选”的原则,根据小组兴趣、能力来合理选择实验项目,完成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4 结束语

该文对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希望能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侯炳辉.试论工科院校管理信息系统(MIS)专业[J].管理工程学报,1989,3(3):86-89.

[2] 刘晓科.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10(2):36-38.

[3] 严京滨,于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验教学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9):72-72.

[4] 吕永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7):108-110.

[5] 邱泽国.经管类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325-327.

[6] 吕新民,张金诚.经济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9(2):88-90.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20-5533-02

Project Teaching Applied to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ing

SHI Hui

(Electronic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Guangzhou City Construction Collage, Guangzhou 510925, China)

Abstract: Project teaching is teaching activities through which a complete project is implemented. It can realize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organically and obtain a preferable teaching effect to put the teaching method in practice in the course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n tertiary vocational school education.

Key words: tertiary vocational school educ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Project teaching

1 项目教学法的内涵和教学结构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教师按照工作过程将项目分解成几个模块,在具体模块中又划分成系列任务,并与相应的知识点关联,使学生通过任务驱动、问题解决来领会知识的内涵和应用,同时扩展学生对更深层知识的学习和应用,通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项目的实施,达到教、学、做的有机结合,从而较好地解决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两张皮”的问题。 项目教学法的一般教学结构如图1所示。

2 在高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管理类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强的核心课程。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能力,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需要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课程教学要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的特点。

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出发点,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从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操练为中心。实施项目的过程,是参与者共同探讨、探索,不断加深和完善知识结构,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

3 项目教学法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实施

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项目教学法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能力训练项目: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取项目,确保项目的实施,使学生既能掌握基本知识又能提高基本技能。结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特点,可以选取为企事业单位实现信息化管理而开发的系统作为综合性项目,可以是一个大型项目的子项目。在实际的教学中,设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为教学项目,其中融合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知识点,具体设计如表1所示。

2) 明确项目分工,制订项目计划:根据项目内容组织全班学生对项目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力求每个学生都明确项目的基本功能与设计要求,然后把《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分解成八个子模块(如表2所示),相应地把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组共同完成其中一个子模块。各组分别推选一名组长,全面负责本组项目的开展和计划的制定。教师要对学生制定出来的项目计划认真审核,如计划中存在问题,要召集小组成员进行分析讨论,直到制定出的项目计划是可行的。

3) 实施项目计划: 实施项目阶段是整个项目教学中最重要也最关键的阶段,而如何组织项目的实施,也是项目教学法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针对上述贯穿项目,根据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对项目进行分解,各阶段子项目如表3。

4) 项目实施的监控和评价:《管理信息系统》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应该对整个教学过程作精心设计,并对每一个步骤进行严格控制,掌握好内容开展与时间进度的关系。因此,教师要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对项目实施中的每一环节认真检查,确保项目实施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必要时进行过程考核。

在完成整个项目设计后,要对项目进行检查、评价。首先,要求各项目组进行自评,看是否按照项目计划展开,是否实现项目功能;其次,各项目组之间互评,让他们发现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促进相互学习和提高;最后,教师客观地从正面对各项目组进行评价,并对整个项目的完成给予比较高的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和设计成果。

4 项目教学法实施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思路

1) 实施效果评价: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是解决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脱节问题的较好途径。通过让学生实施一个完整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项目,使学生投入到系统开发的进程中,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思路:首先,高职教育还不完善,在实施项目教学中难免遇到一些问题,例如,传统教材的设计,使学生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很难将书本的理论与实际项目联系起来,这就使教师面临更大的挑战:必须能够精心组织知识点的讲解,并组织好讨论,让学生充分理解好理论知识再进行设计,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项目教学法的实际情况,编写相关的实训教材,以解决教材不适应教学的难题。

其次,由于高职学生基础较差,同时层次不同,很容易形成各小组进度不一而影响项目整体实施的局面。因此,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优秀的学生带动自觉性差或学习方法欠缺的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勤学好问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团结互助的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提高动手设计的能力。

最后,与传统的教学不同,项目教注重过程,因而课程的考核也突出体现了过程的考核。因此可在实施贯穿项目的同时,让学生实施课程设计项目,根据相似的信息系统的设计,给他们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以课程项目的提交结果代替传统的考核模式,使学生能够学得有趣,考的轻松,却又真正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5 结束语

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被动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达到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都日娜.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范文第8篇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06-0056-01

1“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知识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是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的主干课程,涵盖了管理学的管理理论、计算机科学的数据库、网络以及系统项目分析开发设计的部分内容,一般安排在本科的后两年学习。此时学生已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也完成了部分管理学和计算机的课程,并且大部分同学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甚至有些同学通过了六级,这为开展双语教学准备了良好的语言条件。

大部分管理信息系统教材中都包含有管理学和计算机内容的交叉。例如Kenneth C. Laudon,Jane P. Laudon的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的第1章讲述了管理、第3章讲述了组织,这些都是管理学的内容,第7~8章讲述了计算机软、硬件,这些是计算机原理的学科内容,第9~10章讲述了计算机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内容。这些章节的深度远不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相关的课程内容。

2双语教学实践

2.1语言环境

我国高等教育外语课程教学中基本上都采用英语教学,但是英语教学也仅限于公共英语。语言类课程所学所用课程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相关性不强,学生即使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对于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分析设计等信息领域的英语专业词汇仍然陌生。

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新的学科教学方式,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和规律。它既不同于外语教学,也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教学,更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对于想了解学科前沿、参阅原版科技文献或书报杂志的学生而言,双语教学有助于他们在潜移默化中熟悉学科的中英文核心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查阅英语文献的能力,并且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学会用英语阅读和思考。

2.2教材选用

应使用原版管理信息系统教材,如教育部推荐的优秀教材,Kenneth C. Laudon与Jane P. Laudon编著的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补充相应的中文参考书目,如薛华成主编的《管理信息系统》。

2.3师资队伍

管理信息系统双语教学的教师应由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科老师任教,以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教师为佳。进行双语教学的学科教师不仅要精通学科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英语能力,语言规范,表达清晰,在确保教学内容完整清晰的基础上,能够自如地在两种语言中切换。

任课教师本人应通过阅览相关原版书籍、专业期刊、报纸、杂志来更新知识储备并提高专业素养。

2.4教学方式

教学文件的准备应以英语为主,在教案和演示的PowerPoint中应确保英文内容完整充实,并可在此基础上对难点进行中文注释。学期开始时,授课可以以英语课本为主,进行中文解释和扩充,在具备一定条件后可以使用中英两种语言交叉授课,循序渐进地把学生引入双语教学的环境中。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反馈,在课堂上可以用双语实施教学互动。

收稿日期:2007-12-15

参考文献

[1] 褚燕华. 高校双语教学改革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7,(8).

[2] 高丽婷,关于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