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农民丰收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就是要提醒社会各方面重视和关注农村工作、关心和爱护广大农民,要从政策、资源、资金、环境等各个方面,这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等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广大农民能够安心农村、安心农业、安心农村经济。也只有全社会都关心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了,广大农民的心才能稳定下来、安静下来,才能更好地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农村发展和农村建设,全面小康、全面现代化等的基础才会越来越牢固、越来越厚实。
2、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就是要营造良好的尊重农民、爱护农民、关心农民的良好氛围。虽然从近年来的实际情况看,绝大部分农村都有了很好的发展,农民收入等都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农村的环境也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但是,与城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医疗卫生条件和水平、社会环境等,都有明显的短和差距。所以,通过设立这样一个节日,就是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农民、爱护农民、关心农民的良好氛围,让广大农民能够象其他群体的居民一样,享受各种社会福利和保障,能够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都有平等的地位和待遇,能够真正昂起头走路、挺直腰杆说话、不卑不亢生活。
3、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就是要继续把粮食生产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不断提高粮食产量。虽然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已经连续多年粮食丰产,但是,按照我国对粮食的需求来看,仍然难以达到要求,仍然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粮食。所以,如何鼓励农民多种粮食,鼓励农民种好粮食,仍然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不可有任何松懈的事,是必须抓好头等大事。切不可因为经济发展好了,粮食能够进口了,就忽视粮食生产。那可是大忌,也是决不能犯的错误。
(来源:文章屋网 )
天高云淡,秋风送爽。转眼间,夏天过去,秋天来临。天空像擦拭得一尘不染的玻璃,轻绵的云朵,雪白雪白,如奶汁一样。
秋风吹过,别的花儿大都枯萎了、凋谢了,只有各色的还迎着秋日的阳光怒放着,黄的、白的、紫的,五彩缤纷,绚烂夺目,像龙飞,似凤舞,像节日的火焰,像美丽的珊瑚,或亭亭玉立,或婀娜多姿,或翩翩起舞。路旁,树叶枯黄了,但山间的松柏依然那么苍翠。漫山的枫叶红了,红得似晚霞,仿佛在向寒秋挑战!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到处果实累累。田野成了一望无际的金色海洋,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果实的清香。秋风袭过,田野中,一望无垠的稻田,像翻滚的波涛。瞧!农民伯伯戴着草帽,脸上淌着汗水,不停地挥动着手中那亮晶晶的镰刀,挥手之间“沙沙”的响声写满了农民丰收的喜悦。眨眼间,金黄的稻子铺满了一地,如同给大地穿上一件金黄的衣裳。后面,几位农家妇女,埋头捆着稻谷,一捆、两捆、三捆......这时,大路上,几位小男孩赤着上膀,手提水壶,背着饭篓,急匆匆地朝田间走来。
秋天是美好的,它给人们带来喜悦、带来欢笑......虽然秋天万花凋谢,黄叶纷飞,但不是生命的完结,不是衰落,不是萧条,而是在孕育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乖巧而文静。当春天来临,大地母亲召唤我时,我,便来了。步履轻盈,轻声呼唤,万物便苏醒了,于是,我就用灵巧的双手,将天地织在一起,为万物带来春的洗礼。最后,我悄无声息地与大地母亲融合在一起。
我,自由而调皮。当知了在树上叫个不停,整个大地像一个火炉时,我,便来了。步伐欢快而充满节奏,伴随着雷爷爷与闪电哥哥一起,给冒着热气的水泥路解暑,为干旱的小溪加油助威,让口渴的鱼儿重新跳跃。我敲打着玻璃窗,和着电闪雷鸣,吓哭了胆小的孩童,也告知了人们夏天的到来,池塘的荷花也已盛开。很快的,我走了,汇入奔腾的溪水河流,去大海探险,天上的那座彩桥,是送给夏天的礼物。
我,辛勤而可亲。当黄金的“浪花”拍打着大路,农民的脸上挂满笑容时,我,便来了。轻轻的走过果园,亲吻着一颗颗熟透了的果实,抚摸那一串串压弯了枝条的累累硕果,滋润那丰收后的田地,为来年丰收做准备。我,是秋的使者,让农民丰收是我的责任。
我,冰冷而无奈。当秋的气息远去,冬的脚步逼近时,我,便来了。迈着沉重的步子,和着凛冽的寒风,无奈的降临在大地上。我拍打着人们的脸颊,冰冷而刺骨,令人颤抖;我也提醒着小动物,该为过冬储备粮食了,我是冬天的先行官。
提高认识,制定规划,将乡村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制定文化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规划;二是加强乡村文化组织领导,形成文化建设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三是完善服务质量监测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第三方评价机制。
整合资源,培育特色,以乡村文化建设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一是立足X等文化资源优势,推进相关题材影视节目和文学艺术创作;二是积极传承民间表演艺术和民俗活动,把x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乡村文化建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三是通过举办国家新设立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民艺术节等文化活动,形成集产品开发、果园观光、农家游于一体的农村文化产业。
创新管理,扩大投入,加快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一是确保文化事业经费的预算增长不低于当年同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二是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政策措施;三是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和审计;四是推广村民评议等做法,健全民意表达和监督机制。
“这隆冬季节没有鲜桃,要是黄桃生产季节,我们会挑选最好的鲜桃招待贵宾。”该镇清河村种植大户武传存代表种植户激动地说。
“今天像赶‘蟠桃会’一样热闹,有市、县、镇、康发公司和14个种植村的领导,有果树技术专家,有新发黄桃协会会员,还有部分种植户代表,签了合约,咱以后卖桃再也不用愁了。”新发黄桃协会会长叶青山自信地说。
据武台镇党委书记孙峰介绍,武台镇是“沂蒙黄桃之乡”,这几年,黄桃产业达到了鼎盛时期,种植面积超过3万亩,年产量达5万吨,种植品种有武黄83、武黄冠五、武连黄、武黄黑核、一二三代黄锦等二十多个品种,获国家农业部“绿色无公害认证”,是全国仅有3个黄桃生产基地之一。2011年3月20日,“武台黄桃”成功注册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因黄桃集中上市,销售上仍存在一些瓶颈,市场大部分掌握在一些中介手中,农民丰产不丰收的问题仍存在。为解决农民卖桃难,该镇党和政府在销售季节千方百计拓宽销售路子,成立了新发黄桃协会。今年,县、镇有关部门调研认为,同“中国罐头第一镇”地方镇的罐头加工企业“联姻”,将生产和加工实现无缝隙对接才能更好地解决卖难。与康发公司的合作可谓是一拍即合。临沂康发食品公司年产罐头达10万吨,年加工黄桃罐头5万多吨,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出口示范企业”、荣膺“中国罐头十强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山东省先进民营企业”称号。
【关键字】农民画;民俗文化;家用纺织品;设计应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十以来,在城市的街头巷尾经常可以看到围绕着“民族复兴•中国梦”这一鲜明主题的“讲文明,树新风”的公益广告。这一系列的公益广告以平民视角、百姓口吻展望“中国梦”,体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文化、中国表达”。在公益广告系列宣传画中,不仅有丰子恺先生的画作,还有诸如天津泥人张、无锡泥人、河北的蔚县剪纸、山西广灵的剪纸以及广东龙门、陕西户县、河南舞阳的农民画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代表。在这些作品中,农民画以其描绘的生动的农耕题材、独特的构图视角以及强烈的色彩语言,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农民画从艺术表现手法上来说是朴实的,所展现的内容和精神是抒情的;不仅能够体现强烈的时代特征,更能凸显传统的民俗特色。在纺织品图案与色彩设计中,充分运用农民画的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对于传承传统文化及纺织品的设计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1农民画的内容及民俗体现
在乡村生活中,不管是生活还是劳作的场景,都可以激发农民画家的创作激情,因此我们在不同地域的农民画中,都可以看到反映其地域特征的现实生活习惯、风土人情以及民俗表现。农民画的表现手法和所展现的内容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如上海金山的农民画中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广东龙门农民画中的岭南风情和“南蛮文化”的体现、湖北黄州农民画中的楚文化的展现、陕西户县农民画记录了关中地区农村生产劳作的壮丽场面等等,以及诸如广西三江、云南腾冲、新疆麦盖提、青海湟中的农民画中都体现出了强烈的民族特色以及不同地域的特色风光及风土人情。民俗,是紧密伴随人类的发展,依附于人们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现象。我国的民俗文化集中地反映了人民大众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娱乐和人际交往。农民画体现了民俗文化,是民俗文化的一种物质的存在方式,它不仅具有民俗文化的内涵,还是农民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体现。农民画是民俗性的艺术表达和民俗文化的载体,是农民在乡村田野生活和耕种时的感知和体会,是农民在民俗文化中的浸润和积累,是农民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对生活进行的加工和提炼。正如在生活场景中,较多描绘的全家欢聚一堂,鲜衣美食、喜气洋洋;在劳作的场景中,多描绘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其中在节日场景中,我们可以看到包饺子、贴门神、赛龙舟、舞龙舞狮、张灯结彩等传统民俗;在劳作的场景中,也有民俗文化的体现,诸如剪纸、刺绣、制作虎头鞋等。在这些民俗文化的题材中加以农民画独特的艺术表现,不仅展现了农民丰富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还表达了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2农民画的艺术特征
2.1农民画的构图特征
农民画构图以“满”为特色,以俯瞰的角度对生活场景或是劳动场景进行描绘。满构图是东方传统艺术中的构图思维方式,在构图上具有一定的饱满性,虽然“满”,但是整体画面给人的感觉依旧是主题鲜明,“满”而不乱。满构图除了更为集中、更为细腻、更为强烈的表现力之外,也有了更为抽象的可能性,但是有时也会给人带来窒息感和压迫感。农民画在所描述环境和空间感的表达上,既能突出主题,又不会给人带来较为压抑的感觉。饱满的构图形式赋予了农民画更为强烈的视觉感受,不仅具有饱满的张力,且具有延伸视觉空间的效果,同时给画面细节以饱满的填充,使画面具有更为强烈的装饰效果。满构图也是农民画家愿世间美好的心理感受和美好愿望。宋代沈括将俯视角度描绘的场面称为“以大观小”。由于透视关系,总是存在着近大远小,视线有时候会被物体所遮挡,创作者得不到对空间和环境的完整的认识,所以俯瞰的视角使房外甚至房中的人物活动都一览无余,人物多为全身且画面不叠加,每个人的动作和姿态都是完整的。这样不仅体现出了农民画家在创作时追求的完整展现创作场景的空间结构的展现方式,更是寓意着生活的吉祥圆满。不管是生活还是劳作场景,例如,在新春佳节团圆之际,以“以大观小”的俯视角度对生活场景进行描绘,将室内家人的团聚,室外的孩童的嬉戏玩耍、燃放爆竹的热闹景象一并进行刻画,更能凸显节日的氛围。此外,常见的还有散点式的构图方式,农民对自己看到的生活以及劳作场景进行描绘,使被描绘的人和事物成散点式的分布,但是主题突出,能够“形散而神不散”。
2.2农民画的色彩特征
农民画多运用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常用的“五行色”,整体色彩运用饱和度较高。在农民画中常用的色彩分别为赤、黄、青、黑、白,正对应了我国传统的“五行色”。五行色在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中运用十分广泛,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从大自然的五种元素而来,对应了“五行”。赤,在五行色中为火的颜色,是我国民间最受欢迎的颜色之一,在农民画中它代表了节日、喜庆和果实,也有些作品将红色运用于夕阳和土地的色彩表现;黄,在五行色中为土地的颜色,在中国古代是皇权的象征,在农民画中它代表了成熟,代表了丰收;青,为“象物生时色也”,在五行色中代表了树木的颜色,在农民画中代表了春天、播种和希望;黑,在五行色中为水的颜色,在农民画中大多被应用于天空、土地和水的色彩表现;白,在五行色中为金的颜色,在农民画中被广泛的运用于光、水花、白雪等的色彩应用。农民画的用色非常大胆,色彩较为饱和,纯度较高,色彩的应用单纯明快又夸张刺激,表现出了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特点。色彩搭配无所顾忌且十分张扬,补色的对比应用,使画面产生特有的张力和视觉感受。这使得农民画的人物形象鲜明,画面感非常生动,装饰感十足。受到传统民俗文化的影响,农民画以传统的剪纸、刺绣、年画、壁画、皮影、蓝印花布等古老的民间艺术融汇贯通,在色彩的表现上也依附于这些传统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于是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色彩绚丽的农民画,也可以看到少数以单色形式表现的农民画。
3农民画在家用纺织品中的应用
3.1题材的应用
农民画所描述的内容源于生活,题材具有一定的生活性。农民画家在创作的同时对作品本身寄托了对生活的热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非常强寓意。例如,农民丰收的劳动场景或是在粮谷满仓的题材,寓意了衣食无忧,将这种题材运用于家用纺织品的设计中,也寄托着生活在现代都市的消费者在生活、工作双丰收的美好愿望;而节日阖家团聚的题材,则象征着圆圆满满、全家团圆的美好期望等。将这些题材作为设计元素运用于家用纺织品的设计当中,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民画家所描绘的生活和劳作场景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从近年来创作的农民画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新型的交通工具以及农耕工具,而且可以看到整个新农村的发展和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画家开始关注新农村题材和类型的创作方向,将民俗文化与现代的产物进行结合,这说明了农民画不仅是民俗文化的载体,还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正如青海湟中的农民画青海湖畔,描绘的“青海湖环湖国际自行车赛”的场景,不仅有在赛道上飞驰的自行车运动员,还有在赛道旁观看比赛手拿哈达的藏族青年;又如陕西户县的农民画喜迎奥运和心系奥运将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融入到了剪纸和扎风筝这些民俗文化活动中,很好地将民俗文化与时代事件进行了融合。将这种题材运用于家用纺织品的设计当中,既具有时尚性,又能体现民俗文化。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产生,家用纺织品的图案设计已经可以做到所想即所得,这促使了在崇尚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今天,我们去挖掘和整合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的传统资源,与时代相结合,设计创新出具有时尚的及鲜明民族特色的家用纺织品。
3.2艺术特征的应用
家用纺织品设计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传统民族文化与当今社会文化的缩影,而色彩作为家用纺织品的精神所在,不仅仅反映了地域文化的特征,更需要引发消费者的视觉上的冲击和意识上的共鸣。农民画正是农民画家基于对生活中色彩的感性认识和本能的感官喜好,进行的变化创作,色彩单纯而明快。具有较高的饱和度和强烈的补色对比,不仅体现了我国民间艺术的传统色彩的运用,还引领人们感知农民画家对美好生活憧憬的精神层面的意义。农民画所使用的较高饱和度的色彩,和强烈的补色对比的视觉效果,确实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心灵的震撼。将这些补色的对比运用于家用纺织品的设计中,虽然“俗”,但却体现了“中国乡村风格”的家用纺织品的设计;而纯度较高的色彩以及补色之间形成的强烈的视觉反差,能够弥补硬装造成的色彩过于单一的问题。但在家用纺织品的设计应用时,需要考虑到与室内色彩相结合这一前提条件。所以在进行设计和搭配时,还需要注意用色的比例问题。
4结语
信息时代的今天,外来文化如潮水般的涌入我们的生活,逐渐的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审美观以及价值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要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当今民俗艺术的传承问题,将我国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的产物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传承和发扬民俗文化。在乡土环境和自然沃土中成长起来的农民画,其本身就是生活和劳动者的艺术,农民自己在创作的同时,不是为了画而画,而是在画中凸显着一些浪漫主义的情怀,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把自己所创造出的画看成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夸张、延续和补偿。与其他民间艺术存在着不同。作为民间美术的一种形式,它的艺术特征不管是构图还是色彩,都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将其作为设计元素运用于家用纺织品的设计当中,不仅能够装饰和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还可以作为农民画的一种产业化方式将农民画所承载民俗文化,以及包涵的农民画家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进行传递。
参考文献
[1]尹伊君,王国武.民俗文化的特征、功能与传承[J].学术交流,2009,(11):204-207.
[2]刘海燕.农民画的艺术与价值趋向[J].大众文艺,2009,(23):104.
[3]熊甲艳.消失的乡村视角—农民画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2.
[4]蔡志荣.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J].西北民族研究,2012,(1):208-211.
关键词:初中音乐;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驱动着教育领域现代化改革,在此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联系愈加紧密。教师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既能营造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点燃学生学习兴趣,又能辅助学生体验乐器情感,自主创作乐曲,提高音乐教学。基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我建议音乐教师可以这样组织初中音乐教学活动:
一、营造教学氛围,点燃学习兴趣
前苏联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说过,组织音乐教学活动,首要的是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组织初中音乐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努力以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形象思维发达,所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联系教学需要,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环境因素的驱动下,迅速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以积极的学习状态进入课堂,获取学习乐趣,为有效学习奠定基础。
以《丰收锣鼓》为例,这节课教学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们欣赏不同乐器创设的场景,体会到丰收的喜悦。在现实生活体验过程中,大部分初中生没有劳作经历,是无法对丰收建立深刻感知的,在体会丰收的欢乐的时候,也是存在诸多问题的。而且,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之初,教师直接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们,会很容易使学生们在没有做好学习准备的情况下,失去课堂学习兴趣,导致课堂学习效果不佳。丰收是具有生活性的活动因此,在组织课堂导入活动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直观地播放秋天农民丰收的场景,并配上这首乐曲。在视觉的作用下,学生们看到农民在果园里,将一个个大果实摘下来,满脸的微笑。在听觉作用下,学生们会感知到农民当时愉悦的心情。由此,初步地建立对乐曲内容的认知,也对欣赏乐曲,体验乐曲场景,领会乐曲情感产生浓厚的兴趣。受到兴趣的驱动,学生们自然而然地走进新知课堂,为提升课堂学习效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创设乐曲场景,体会乐曲情感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具有直接性。具体地,音乐运用特定的“意象”,展现极具情感的场景,使听众在听觉的作用下,受到感染和教育,实现心灵的净化,潜移默化地发展情感。因此,音乐教师在初中组织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立足信息技术形、声、色的特点,创设直观的场景,引导学生体验,实现情感共鸣。
以《孟姜女哭长城》为例,在欣赏此戏剧的时候,学生们如果没有建立对戏曲背景和内容的理解,是难以体会到戏曲中的情感的。为了使学生们有效地欣赏戏曲,音乐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直观地展现了这首戏曲所讲述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们做好欣赏准备。初中生尽管想象力丰富,但是在机械地倾听戏曲的情况下,是难以在脑海中建立具体的画面的,如此影响对情感的体会和理解。针对此情况,在展现了戏曲故事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微课。这个微课,是以戏曲演绎为基础的,在角色演绎的过程中,教师还在旁边介绍了剧情,使学生们在视觉和听觉的作用下,进入到具体的场景中,甚至是将自己想象成场景中的不同的任务,随着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变化,经历不同的情感,实现对戏曲内容的理解,同时建构丰富的情感。
三、多样辅助教学,自主创作乐曲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互动变得愈加频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渠道随时随地浏览各种信息。音乐创作是以丰富的音乐资源为基础的。因此,在实施初中音乐教学的时候,音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渠道收集大量的信息资源,并借助这些信息资源创设乐曲。
以《阿里郎》一课为例,这是朝鲜民族的代表作品,这节课教学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们通过倾听和演唱,感知朝鲜族民歌的特点,体会到乐曲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了解朝鲜族的民歌特点,是学生参与这节课教学活动需要完成的首要任务。就执教班级的的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在体验音乐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对朝鲜族民歌知之甚少,如此影响了对乐曲内容的体验和理解。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丰富教学资源的教学要求。所以,音乐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为学生们设计了搜集信息的任务,要求学生们利用网络渠道搜集《阿里郎》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信息,以及朝鲜民歌的特点信息,实现知识储备的丰富。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们展现各自搜集到的信息,通过交流信息,实现对朝鲜民歌特点的深刻认知。在学生们理解了朝鲜民歌特点之后,教师鼓励他们在课后利用网络渠道,合作讨论,编创新的乐曲,或演绎这首乐曲。
总之,教师在组织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应用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氛围,创设乐曲场景,多样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辅助学生体验情感,自主创造乐曲,提升音乐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鲁兴村老党员刘跃平,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为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在村领头创办跃平“和为贵”工作室。
走进跃平“和为贵”工作室就可以看见老党员刘跃平忙碌的身影,“不仅有我,还有不少党员自从“和为贵”工作室建成后积极报名担当工作室人员。”刘跃平介绍到,“这为后续工作室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化解纠纷
2020年9月17日,鲁兴村民石义因村内道路施工,路面不平,不慎摔倒造成骨折,家人与施工方发生纠纷,影响了村内道路施工。刘跃平得知后,迅速赶往现场,将双方领进跃平工作室协商解决,经老刘耐心劝解,最终双方和解,保障了村内道路施工按期完成。
农村矛盾纠纷突发多发,初始大多是小事琐事。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是跃平“和为贵”工作室的工作目标。并注重服务前置,“主动上门”,结合村情民情开展常态化走访,主动摸排矛盾纠纷隐患。
二、为民解难
前不久,鲁兴村在推动退养还湖的过程中,就有12家村民因补偿问题,联合找到村办公室说事,刘跃平主动参与调解,为每户村民打印一张退养还湖政策明白纸,耐心给村民讲明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细心做思想工作,稳定了群众情绪,最终在刘跃平热心帮助下,消除村民的顾忌和村内不安定因素。
老刘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要理解村民,要体谅村民的心情,要多尊重;说话的声音要柔和,感情要真挚,在疑难杂症面前多找方法。
三、服务群众
村内在综合文化广场举办广场舞比赛,兵乓球比赛,农民丰收节,庆新年文艺演出等活动。刘跃平每次都提前打扫好文化广场卫生,自己在家里烧好水,提到广场供大家茶水。
在整治村居环境中,刘跃平也不甘落后,带领工作室人员,拿上扫帚,锄头清理村内道路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