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森林气象站

森林气象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森林气象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森林气象站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区域自动站;故障;检查;处理;广东阳山

中图分类号 P41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069-01

目前,阳山县投入业务使用的区域自动气象站共18个,其中12个4要素站,6个6要素站(国家南岭森林保护区南坡梯度观测),安装的是广东省气象计算机应用开发研究所研制的WP3103型自动气象站。自动站系统由自动站数据采集设备(即自动站)和数据接收处理中心两大部分组成[1]。自动站数据采集设备主要由5个部分组成(图1),即传感器单元、连接电缆、数据采集器(以下简称主机)、供电单元、通讯单元。自动气象站资料的接收和传输均采用GPRS方式,通过设置采集器能够实现每6 min传输气象数据资料1次。气象数据资料的实时传输,有效提高了各级气象部门对各地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警能力,为气象决策服务提供依据。现简要分析自动气象站常见故障检查和处理方法。

1 温度传感器故障检查及处理方法

1.1 温度跳变,无规律变化

从主机显示屏上每分钟数据观察看出,温度值无规律变化,前后1 min温度值忽大忽小,更换传感器后仍无法恢复正常值,然后检查仪器接地情况,用万用表测量“零地”电压,发现是由于仪器接地不良[2],电磁场干扰引起温度值跳变,重新做好的电源及主机接地后,温度值恢复正常。

1.2 温度传感器数据异常或出现错误值(788.8 ℃)

当发现温度异常时或出现788.8 ℃,用万用表测量温度传感器1和3或2和4脚之间的电阻值是否正常,正常值大约为100 Ω,否则,说明传感器损坏,应更换。若更换传感器后仍无法显示正常温度值,说明主机的温湿板损坏,更换后温度显示正常。温度传感器维护中还要注意传感器与电缆之间的接线盒,由于有些自动气象站安装时间长,接线盒上的螺钉腐蚀严重,难以拆除,维护时准备好除锈剂,喷上后等待几分钟就可拆下。重新安装传感器后涂上黄油或704硅橡胶,防止再次生锈。

2 雨量传感器故障检查及处理方法

2.1 干簧管损坏

测量原理:雨量传感器由上下2个翻斗和计数翻斗组成,计数翻斗在最下面,上有一小块磁铁,翻斗翻动时引起干簧管瞬间短路。翻斗每翻动1次,计数0.1 mm降雨量。若干簧管[3]损坏,则无法采集到雨量,拆下雨量接线,用万用表二极管档测量2个接线柱,翻动计数翻斗,如干簧管导通则有短促的响声,如不响或响声不停,表示干簧管损坏,应更换。

2.2 降雨量异常,与相邻站点偏差较大

检查发现为多种原因所致:将主机调到测试雨量传感器状态下,按“Menu”键,用下箭头选定“Test Rainfall”项,再用雨量筒取10 mm水进行调试。主机显示9.0 mm,说明雨量偏少10%,这时就要调试计数翻斗的2个容量调节螺钉,容量调节1个螺钉旋转1圈雨量变动约3%,2个约6%,一般要同时调整2个螺钉,向内旋转增大,反之减小,反复校正直到其误差在±4%范围内[4]。另一种情况是固定干簧管两端的螺母松动,使干簧管在微弱的外力情况下产生抖动,造成干簧管的吸合动作,断断续续地出现0.1 mm或0.2 mm的降水。把螺母重新拧紧,再把2条干簧管调整到合适位置,传感器恢复正常。雨量传感器容易被杂物、蜘蛛网、泥沙等堵塞,造成降水量滞后和计数翻斗无法正常翻动,或雨量缺测,维护中要注意传感器的各翻斗出水是否顺畅,摆动是否灵活。

3 风向风速传感器故障检查及处理方法

3.1 风向方位数据与实际风向差距较大

将主机调到测试风向风速传感器状态下,按“Menu”键,用下箭头选定“Test Wind input”项,然后按顺时针从正北0°、90°、180°、270°、360°缓缓转动风向传感器,看主机是否显示“0000000 1111111”,如果某一位“0”变为“1”或“1”变为“0”则说明某一风向方位故障,需更换风向传感器。

3.2 主机接上风缆接口死机,拔开接口后正常开机

此类故障原因多为传感器被雷电严重击坏,造成短路而拖死主机,同时也可能造成主机损坏。维护时应先更换风向风速传感器,待风向风速传感器正常后再更换主机,否则还会损坏新主机。

3.3 风速偏小或总是0.0 m/s

风速总是0.0 m/s,首先检查电缆是否断开,电缆接口焊接点是否松脱,电缆外皮是否损伤,如果电缆正常,多为传感器遭雷击损坏或转动轴承锈蚀严重风力小时风杯无法转动;风速偏小时,同样也是转动轴承锈蚀造成,检查转动轴承[5]可以用手转动传感器,目测风速是否正常,看转动是否灵活,检查有无异常声音,发现异常情况就要对转动轴承进行清洗或更换传感器。

风向风速传感较为容易遭受雷击损坏,虽然自动气象站有独立的防雷保护设备,但其受雷击的概率远高于其他元件。在日常维护中,必需要对传感器认真检查,特别是风向传感器,由于它的物理结构,使它有时不是整体损坏,而只是损坏某个方位,这就要仔细检查才能发现。

4 采集器故障检查及处理方法

采集器不工作,处于瘫痪状态。先查看交流电供应是否正常,如交流电正常,多为电源板保险管烧坏或电源板AC/DC变换器损坏。更换保险管后仍无法恢复正常,用万用表测量AC/DC变换器,正常情况下输出电压为15 V(对电源检查时要先断掉220 V交流电,以免发生意外),否则需更换整个电源板。如电源部分正常,说明应该是采集器部分故障,需要更换采集器。

5 结语

随着气象事业的不断发展,自动气象站覆盖面更加广泛,维护人员的任务也更加繁重,这就对维护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区域自动站的仪器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6],确保自动站资料的准确性和连续性,同时注意查看自动站数据采集中心(监控软件)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对各站的资料对比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尽早维修。

6 参考文献

[1] 谭鉴荣,李源鸿,杨志健,等.自动气象站原理与使用培训教材[S].广州:广东省气象科技培训中心,2007.

[2] 罗征,马祖胜.自动气象站的运行和维护[J].广东气象,2008,30(5):63-64.

[3] 蔡耿华,邵洋,杨用球,等.DZZ1-2型自动气象站的故障判断和维护[J].广东气象,2006,28(2):58-60.

[4]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森林气象站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气象要素;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差异;准确率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天气预报的精细化要求越来越高[1],农业生产也迫切需要更加准确的气象预报信息,制作精细化到乡镇的最高、最低气温预报显得尤为重要。分宜县乡镇的最高、最低温度的预报,一直是以分宜县国家一般气象站所监测的数据为准,凭经验对乡镇要素进行订正,预报的空间尺度大,精细化程度不高,人为因素较大[2]。而近年来,乡镇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建设为提供精细化到乡镇的天气预报奠定了基础。区域自动气象站具有获取资料准确度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强并能获取空白区域资料的特点。笔者利用密度较大的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开展最高、最低温度的订正预报,通过统计分析,总结出乡镇要素预报经验规律,摸索出一套适合乡镇要素预报的方法,对上级的指导预报开展订正,提高乡镇要素预报的精细化,制作乡镇短期基本气象要素预报产品,提供质量更高的气象服务。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和质量控制

选取2013—2014年的分宜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和10个乡镇区域自动站每日的最高、最低温度观测资料,2013年因区域自动站才开始布设,数据不完整,用2016年的部分数据代替。利用温差订正法,分析县城与各乡镇气象要素(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之间的差异。由于区域自动站分布范围广,维修维护保障人员少,加之若需要更换配件时,则维修时间延长,故因维修不及时,导致数据可用性较低的数据已做剔除处理。

1.2乡镇温度预报方法

以县站每日的最高、最低实况温度为基准值,暂时不考虑与实际预报温度的差值。假设县站每日的最高、最低实况温度为正确的预报温度,10个乡镇区域站的最高、最低实况温度为订正后做出的正确的预报温度。假设在全县范围内天气形势的发展是一致的,包括天气现象、云量的增减等都一致,也就是说县站的天气现象代表着全县所有乡镇的天气现象[3],在这个前提条件下(这样假设就排除了不同地区不同天气现象对温度造成的影响),计算县站两年间与10个乡镇之间每日的最高、最低实况温度的差值,然后把差值分成5个温差档,求出每个乡镇每个温差档所占的比例,继而统计年平均差值所占比例,该比例则可作为在预报中最高、最低温度订正预报的参考值[4]。温差分为5个档:>1.0℃(比实况温度高1.0℃)、<1.0℃(比实况温度低1.0℃)、±0.5℃(与实况温度基本一致)、>2.0℃(比实况温度高2.0℃)、<2.0℃(比实况温度低2.0℃)。

2结果与分析

按照上述温差订正法,分别统计乡镇区域站与县观测站两者之间最高、最低气温的年平均值所占比例,结果发现(图1),有的温差档所占比例几乎相当,这也就需要后期有大量的数据来验证与完善具体哪一个温差档的准确率更高些。从表1可以看出,各乡镇最高、最低温度预报订正值与县城温度差值有明显差异,平均绝对偏差均为1.0℃。高岚的最高温度,相较而言与县站温度无差异,所占比例稍高些,通过分析得知,虽然低于县站最高温度1.0℃的比例为41%,但低于县站最高温度2.0℃的比例应该也算在低于1.0℃的范畴内,故将高岚最高温度统计为低于县站最高温度1.0℃较为妥帖些;同理,洞村也统计为最高温度高于预报温度1.0℃。

3结论与讨论

运用差值平均法做最高、最低温度的订正预报,把各地区的温度差异用数值表现出来,比较直观简单,县级预报缺乏专业预报人员,对于温度的预报主要是针对市局的指导预报做出订正,故很难有能力、精力去分析乡镇的要素预报,对预报员而言,既减轻了工作量,又在经验预报的基础上做了衔接,只需要把基准站的温度预报准确,进行订正即可得出乡镇的预报,而在现行的温度考核标准上做出的订正预报,也基本能满足预报准确率的需要。运用差值平均法做最高、最低温度的订正预报,需要一些特定的条件:①基准站的温度预报质量要高,且比较稳定,才能以此为基础进行订正;②不同天气条件下,温差订正法要有规律可循,经得起检验;③统计分析需要足够多的样本数,通过大量的数据才能做到有规律可循;④区域自动站安装的环境、位置、海拔都是造成县城温度与乡镇温度差异的原因;⑤该方法的运用是假定县域面积较小,且在全县范围内天气因素的影响是一致的,但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天气现象会影响不同区域的温度预报结果;⑥各个乡镇的森林覆盖率、植被条件以及地形环境等都是造成温度差异的原因[5-6]。

参考文献

[1]邱学兴,王东勇,朱红芳.乡镇精细化最高最低气温预报方法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3,29(3):92-96.

[2]常静,罗兵,常自祎,等.温度精细化预报方法探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9):34-35.

[3]廖.用平均差值法制作乡镇精细化温度预报[J].河南科技,2014(14):171-172.

[4]李若楠,米雷,吴佳丽,等.基于差值方法的乡镇温度订正预报研究[J].新农业,2015(19):6-10.

[5]胡林娜.最高最低气温预报中的“温差订正法”[J].江西气象科技,1995(2):39-40.

森林气象站范文第3篇

2月中旬以来部分省区森林火灾呈爆发趋势,仅2月13日至17日,卫星监测热点406个,其中森林火灾102起,并造成人员伤亡,森林火灾呈现出集中爆发的态势。

据了解,发生在我国南方各地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不仅导致森林、毛竹、苗木大面积受灾,大量树木、毛竹折断、冻死和干枯,还使得林内可燃物载量急剧增加,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设备严重受损,森林火险急剧上升。

森林防火形势极为严峻。

气候反常是主因

“主要还是受前期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北方持续干旱的影响。”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雷加富表示。

森林火灾是一种受自然条件特别是气象条件影响引发的一种自然灾害。引发火灾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气象环境,二是森林地表可燃物,三是火源。

“降雪可能会造成短时间湿度的上升,但随着温度的上升,积雪会很快融化,可能造成一些其他的影响。”雷加富说。他表示,通过在灾区实地的调查,此次雨雪冰冻灾害对森林防火将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首先,冰冻灾害使森林植被大量倾倒、折干、断枝、断顶,形成枯枝落叶,一些耐寒能力差的灌木杂草被大量冻死,造成了森林可燃物载量的剧增。

据初步调查,大部分受害的地区可燃物载量增加了5~10倍,一些地方可燃物载量达到每公顷100吨以上。每公顷100吨,相当于地表的枯枝落叶或树枝堆厚度由30~40厘米升到1米。通常情况下,森林的可燃物厚度是5~10厘米,现在平均厚度达到了40厘米,厚的地方已经达到了1.5米以上。这些可燃物呈立体分布,结构比较松散,一旦有风,就非常容易干燥。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火灾,就非常容易蔓延。据专家预测,今年这样物候条件,在同样的天气条件下,森林火险等级可能增加1/2等级。

因大量森林树木倾倒、枝干折断,森林的整体郁闭度要明显降低,现在林内的风力增大,阳光比较充沛,造成了杂草生长非常旺盛,可燃物干燥的速度明显加快。这样,地表可燃物、燃烧程度就会剧增。一旦发生火灾,就形成了立体燃烧,极容易形成树冠火、飞火,这样的火势很大,扑救难度也可能会加大。

并且,这次冰雪灾害造成了森林防火基础设施损害现象非常严重。有很多望台、火险监测站、视频监控设备,以及林区的通讯、供电、防火道路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林内很多的小路已经被堵塞了,通行困难,对扑火安全和扑火人员的工作带来了一些很多障碍。

据不完全统计,这次南方19个省区森林防火有线通讯线路受损6127公里,防火林带受损86392公里,损毁防火检查站631个、防火望台1590座、防火气象站127所、防火供电设备5385台套、防火通讯中继台408台套,以及其他防火通讯转型台210台。森林扑火专业队的营房、太阳能供电设备和林火视频监控设备等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据初步统计,造成森林防火损失达21亿多元。这些损失直接影响到森林火险预警、火情监测、林火阻隔,林区的通行、通信、火灾的扑救,以及应急指挥综合能力的行使。

“很多林区的防火林带受损。很多林缘防火隔离带、山径防火隔离带在这次灾害中受到了损失。有的原本是一个空的隔离带,但是受倾倒的树干的影响,两边都已经搭起来了,失去了隔离的作用。”国家林业局森林防火办公室预警监测处处长蒋岳新说。

同时,受冰雪灾害的影响,林区的生产生活用火多向后推迟。开春以后,天气一放晴,林内的生产生活用火将集中增加。加上今年国家新增了清明、端午节,调整了“五一”假期,调整、增加的假期,多是南方林区的重点防火期。在这些假期里,进山踏青旅游、祭奠的人会明显增多。这些人员的增加,带来的火险隐患非常多,使火源管理的难度增加很多。

“从以上这几个因素综合起来看,虽然在短时间内,湿度增加了,但是引起火灾的其他几个要素增加,火险因素增加了很多,防火难度增加。”雷加富说。

未雨绸缪是关键

从以上这几个因素综合起来看,虽然在短时间内,湿度增加了,但是引起火灾的其他几个要素增加,火险因素增加了很多,防火难度增加。

此次雪灾直接导致林内可燃物载量急剧增加,严重损坏了大量的森林防火基础设施,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雷加富介绍说,针对冰雪灾害,国家林业局及时部署森林防火工作。首先是派出了专家组到灾区进行调查、了解,召集了全国一些知名的气象专家和防火专家分析、会商全国森林火险形势。召集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专家会议,根据当前的火险形势和森林形势,研讨应对措施。

据了解,在开展森林火险监测和预警方面,国家林业局和气象部门全力合作已经有十多年了,通过林火气象等级的,也使得林业部门和林业职工,更加关注气象条件对于林区安全的一些不利因素。通过林火等级的,也使得我们更加关注了林区火源的管理,通过加强火源管理,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林火发生。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乔林认为,现在我们国家气象中心对于林区火点监测能力,从目前来讲是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一旦某一个地方在某个时刻出现了林火,就很快地发现。他说,一旦发生火灾,气象部门还要加强林火场服务力度,不光从摄像上面要及时,预报的时间段可能要更精细。比如,我们过去是24小时时段的预报,以后可能把它细化成12个小时、6个小时,甚至更短时间内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通过提供现场的气象服务,也能保证参加扑火的广大林业干部职工,还有森警和武警部队,以及群众的扑火安全。

据了解,国家林业局已经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加快森林防火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并对春季森林防火工作进行了部署,并将在最近召开全国重点林区森林防火工作会议,进一步布置、安排防火工作,确保奥运期间无大火。

近期,国家林业局还派出了检查组,前往重点灾区了解灾情,检查森林防火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和防火措施的落实情况。同时要求各地尽快组织清理林内可燃物,减少可燃物的载量,以减少火险隐患。各地也正在积极修复和重建被毁的防火设施,做好防火设施和物资的准备,进行防火设施设备的运行和操作的演练,做好扑救火灾的准备。同时加强林区火源管理,尤其是像清明、“五一”、端午等重点节假日的火源管理工作。

另外,还根据森林火险预报,抓住有利时机,开展计划烧除,积极科学地组织林内的生产用火,科学用火。

森林气象站范文第4篇

关键词:风场模拟;GIS;克里金插值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5)04-0028-03

1引言

森林防火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工程。我国的西南地区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其中含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作为西南地区省份之一的云南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也是每年森林火灾多发省份。目前我国的森林防火作业主要是通过气象遥感卫星影像对火点进行目视解译,对已经确认的火灾则通过人工、直升机洒水和建造隔离带的方式进行扑救作业。充分了解火势的蔓延能够充分发挥现有的资源利用效率。因此,对火灾蔓延趋势的预测对于火灾扑救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火灾蔓延受地表覆盖物类型、地形和当地的气候条件影响,主要包括:风速、风向、气温、降水。其中风速和风向是影响火势蔓延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将对风速这一重要因素进行研究,以根据现有气象台站的实时观测数据模拟出大范围山地地区的风速分布,为预测火势蔓延趋势提供依据,便于林火监测与扑救部门制定扑救策略与资源配给方案,达到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和有效控制火势的目的。

2研究区与数据

普洱市地处云南省西南部,位于北纬22°02′~24°50′、东经99°09′~102°19′之间,东与红河、玉溪毗邻,南与西双版纳,西北与临沧相连,北面有大理、楚雄州。东南与越南和老挝接壤,西南有缅甸(图1)。普洱市境内地形起伏,境内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8.3%。普洱市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受地形、海拔的影响,境内垂直气候变化明显。普洱市海拔高度在376~3306m之间。

本文使用的数据有普洱市数字高程模型(空间分辨率90m),普洱市县级气象台站2011~2013年气象观测数据。

图1普洱市地理位置示意

3研究方法

3.1研究现状

风速的空间分布模拟目前没有一个公认的模型可以使用。风速受地形和气候环境的影响非常明显。不同地形、不同海拔高度的风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高海拔的山地地区,同样海拔不同海拔高度的风速也存在较大差异。邓湘雯[1]等通过风洞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迎风面防火林带的风速空间分布,该实验为相关风速分布研究提供了参考,但该方法不适于实际应用。史同广[2]等提出了一种使用GIS技术的季风风速空间分布模拟方法,该方法计算简单,能够应用于实际生产,但是其模拟精度有待于检验和提高,且其模拟方法对于我国西南地区多山地地形的适用性还有待于检验。此外,MACHRERY[3],JACKSONPS[4],YIAHAKF[5]等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各自的基于不同地形上的气象模拟模型。傅抱璞[6]在南京方山的实地观测发现孤立小山上的近地面风速分布规律是山顶最大,迎风面的山坡中段次之,背风坡的底部风速最小。基于上述理论与规律并利用现有气象台站的观测数据,本文提出一种基于GIS技术的风速空间分布模拟方法。以普洱市为实验区,对该风速模拟结果进行验证与精度评价。充分考虑普洱市的实际地形与气候条件,对普洱市的风速空间分布进行模拟。

3.2模拟方法

3.2.1模拟环境设定

由于风速的影响因素众多,本文只讨论在大气主风向前提条件下,地表风速受地形的影响,而忽略其他众多次要因素。其次,普洱市受季风影响较明显,为了更好地验证本研究模拟方法的可靠性,本文以普洱市冬季(其大气结构稳定,突变情况较少)县级气象台站的实际观测风速数据为基础,对普洱市方位内的风速空间分布进行模拟。

3.2.2模拟思路

首先,对气象观测台站(县级站)的风速观测数据进行筛选,包括:剔除空值和异常值,对数据进行统计与求平局,最终生成冬季风速的平均值数据。由于普洱市的最高海拔为3313m,故本文将近地面的风速订正到海拔3300m处,作为本研究的背景风速,并利用ArcGIS软件将风速数据制作成散点矢量图。风速订正方法采用垂直风速廓线方程的指数公式[7]:

v=v1*(z/z1)m

式中:v、v1分别为海拔z、z1出的风速,m为风速随高度变化指数,与下垫面有关,其值在1/8~1/2之间。本文由于条件限制无法获得详尽的地表覆盖类型数据,故本文暂不考虑地表覆盖,仅探讨地形情况下的山地风速模拟,故将m取值为0.1[7]。

使用克里金插值对离散的点状数据进行插值,根据傅抱璞[6]的实验得出的各种地形条件下不同风速与开阔地风速条件下不同风速与开阔地风速的比值关系(表1)对风速进行计算。

最后,将风速从海拔m订正到地表。订正方法同样采用垂直风速廓线的指数方程。

本文采用IDL实现以上过程并进行编程,使风速计算过程实现自动批量计算。

4结果与分析

普洱市共有县级气象台站10个,以其中的9个(宁洱站除外)台站进行插值(图2),之后对插值结果按照表1进行订正,最后将风速订正到地表(图3)。

为验证风速的模拟精度,本文将普洱市10个气象台站中的宁洱站观测数据作为检验数据,用以评价(表2)。

由表2可知,宁洱站的模拟值与实际观察值的误差为10.9%。可见本文的风速模拟方法在多山、高海拔地区的普洱市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该方法可以为相关的风电场的建设评估、森林火灾蔓延预警与扑救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从图2可以看出,克里金插值的结果显示破碎较明显,且风速值突变的情况较多,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与插值算法和插值所使用的点数等参数设置有关,但是由于总的气象站点较少,故该状况尚无法避免。由图3可以看出,普洱市中部有一条明显的风速值突变的线,这与使用的插值算法有关。

5讨论

本文以普洱市为例研究了一种山地风速的模拟方法。由于普洱市现有的县级气象台站较少,只有10个,文中使用了9个站点的数据进行模拟,1个站点数据作为检验。虽然检验结果表明该站点的模拟值与实际值的误差为10.9%,但是在其他地区的误差尚无从得知,有待于更多的实测数据进行检验。此外,本文的插值过程,使用的气象台站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不均匀,其影响到插值结果。本文未考虑地表覆盖情况,考虑地表覆盖类型情况下的风速模拟与精度评价有待于下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邓湘雯,文定元,申初联.防火林带迎风面风速分布规律的风洞试验[J].林业科学,2005,41(6):114~118.

[2]史同广,闫业超,王琳琳.基于DEM的大尺度季风风速空间分布模拟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23(2):26~29.

[3]MACHRERY,PIELKERA.Thenumericalsimulationoftheair-flowoverBarbados[J].MonthlyWeatherReview,1976.

[4]JACKSONPS,HUNTJCR.Turbulentwindflowoveralowhill[J].QuarterlyJournaloftheRoyalMeteorologicalSociety,1975.

[5]YIAHAKF,EHUDG,REUVENG.Optionalvectorinterpolationofwindfields[J].JournalofAppliedMeteorology,1996.

森林气象站范文第5篇

柘荣县地处福建省东北部,县境内峰峦起伏,河床陡峻,地势呈东高西低。山地面积514.85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93.1%,平均海拔600米左右。台风、暴雨、寒潮、霜冻、大风、雷电等灾害性天气尤为常见,属于福建省暴雨中心之一。由气象原因引起的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农作物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发生发展较为严重。气象灾害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造成的农业损失占当地经济总损失的大部分。

为了进一步推进柘荣县气象局气象为农服务能力,依托石山洋千亩现代农业示范园中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基地的建设,柘荣县气象局应地制宜在示范大棚内建设温室小气候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对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地温、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二氧化碳浓度等气象要素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同时结合室外的10要素自动气象站的观测,通过内外数据的对比观测,科学分析及时准确各类气象为农信息,指导菜农合理追肥、及时浇水和科学通风,为农户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为各类药材、名贵花卉及蔬菜瓜果的生长发育提供准确的第一手气象资料,以最佳的生长环境来提高各类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

2 系统整体架构

2.1 系统网络结构

MAWS800-GC温室小气候站是监测温室(如农业大棚、农气温室、生态温室等)小气候气象要素的自动气象站。观测的要素有环境温湿度、光量子、日照时数等气象参数,又可根据需求定制其他测量要素,如冠层温度、温室气体、土壤湿度等,测量高度一般不超过2米。通过无线GPRS和有线光缆通讯至对应的监控后台中心,由于该示范大棚距离县气象局较远,所以我们采用无线GPRS方式,将采集到的各个报文数据传输到宁德市气象局外网收集服务器,系统的整体架构如下:

2.2 技术路线

该系统选用的技术路线如下:

⑴系统环境:数据库服务器操作系统选择WINDOWS SERVER 2008系统。

⑵数据库:Oracle 10g;

⑶数据采集:通过外网或是GPRS网络,将监控到的各类气象要素信息传送至市气象局的数据收集服务器中;

⑷开发语言:系统采集同步程序采用C/S构架,开发语言采用Delphi,服务器端采用B/S架构,开发语言采用java;

⑸采用展现层、业务逻辑层、中间层、数据层分离的多层架构,降低系统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耦合性,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

⑹数据传输方式:GPRS网络、英特网;

⑺支持WEB SERVICE数据服务接口。

2.3 数据库设计

由于需要对数据进行实时的前台显示,而采集到的数据又是以报文的形式保存在服务器中,所以我们选用ORACLE 10G做为后台存储数据库软件,Oracle构建在强健和可靠的系统结构上,能够满足各种苛刻需求。它具有在线索引构建、在线索引合并、在线表重组/重定义、闪回查询、沉寂数据库、块级介质恢复、增量备份与恢复、在线备份与恢复、并行备份与恢复、透明应用故障切换、高级队列、分布式事务处理、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商业智能等高级特性,为构建各种应用系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另外,Oracle提供了Oracle Real Application Clusters。它通过使用集群硬件配置为任何套装或定制应用提供了无限可伸缩性和高可用性,同时又具有单一系统映像的简单性和易用性。Oracle Real Application Clusters支持从集群系统配置中的多个节点访问单一数据库,从而将应用和数据库用户与软硬件故障隔离开来,同时提供了随硬件环境一同扩展的性能。

Oracle 10g平台包括了数据库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工作流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目录服务器、门户服务器、无线服务器等,提供的是一套完整和集成的解决方案,适合于任何类型的应用程序的开发与部署。

温室小气候系统主要监控的要素为:

⑴温度(℃):60cm空气温度,1m空气温度,

⑵地面温度(℃):地表温度,5CM地温,10CM地温,15CM地温,20CM地温,

⑶湿度(%):60cm湿度,1m湿度,

⑷土壤湿度(%):10CM土壤湿度,20CM土壤湿度,30CM土壤湿度

⑸太阳辐射:总辐射(W/㎡),总辐射极大(W/㎡),总辐射极大时间,总辐射累计(MJ/㎡)

⑹光合辐射:光合有效辐射(W/㎡),光合有效辐射极大值(W/㎡),光合有效辐射极大值时间,光合有效辐射累计(MJ/㎡)

⑺二氧化碳(ppm):二氧化碳最高浓度,二氧化碳最高浓度时间二氧化碳最低浓度,二氧化碳最低浓度时间

所以在数据库建立表WS_FEATURE。

WS_FEATURE表用来存储HUATRON@ MAWS800-GC温室小气候站的各种观测要素值,表的内容及格式大致如下:

2.4 入库程序设计

利用DELPHI语言,编写入库程序,对报文内的各个要素值进行解析入库,并实时监控报文文件夹下的文件,如有新的文件进入,则启动监视器,对文件中的各个要素进行解析。

数据运行监控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⑴数据采集监控:根据数据源文件生成的频率,对数据采集中数据的迟到、未到进行监控。如果数据迟到、未到,则程序做相应的报警提示。

⑵数据异常值监控:如果站点数据有异常,例如数据在时间段内出现数据过大、过小或者是无数据时,则程序做相应的报警提示。

数据已文本的形式传输到数据收集服务器中,每10分钟收集一个文本文件,文件中的内容包含时间、气象要素值以及峰值出现的时间,根据各个要素值之间的空格编写数据要素的抽取,并写入相应的ORACLE数据库表中。

2.5 前台软件开发

通过开发“柘荣气象为农服务终端系统”,将该APP软件应用在安卓系统的移动终端或者是平板电脑中,利用该系统调取数据库中WS_FEATURE表,可实现异地查看示范大棚内的各个气象要素值,如要素值出现异常或是超过阀值时,该数值变为红色。

该系统还整合雷达图、云图、台风路径、乡镇实况、雨晴温度、预警信号等内容为一体,为乡镇及县政府各级快便捷的查看各类气象信息提供了快速通道,同时为各类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3 结束语

温室小气候系统的建设及气象为农终端系统的开发,使得柘荣县种植大户能够在异地实时查看到大棚内的各个气象要素值,同时柘荣县气象局在室外也建设了十要素的自动气象站一套,通过内外数据的收集对比,实现各个农作物物候期的对比研究,对日后的科研收集各类气象要素值,为柘荣的气象为农服务做出更大的贡献。

森林气象站范文第6篇

关键词 2016年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气象保障;综合探测系统;河北唐山

中图分类号 P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4-0214-02

“2016年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唐山世园会)是由国家林业局、中国贸促会、中国花卉协会、河北省政府共同主办,唐山市政府承办的又一重大国际性盛会。此次盛会以“都市与自然、凤凰涅磐”为主题,园址位于唐山南湖风景区,核心区总用地5.4 km2,规划8个园区、108个展园。唐山世园会会期为4月29日至10月16日,会展期间天气情况复杂,对世园会气象服务保障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唐山市气象局借鉴近年来召开的奥运会[1]、世博会、世园会[2-3]的经验,开展了探测系统构建、预报平台及服务平台开发等一系列的气象保障准备工作。在现有的常规探测技术的基础上,对世园会气象探测要素需求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建设新型探测设备,提出以雷达联测系统、气象自动站网系统、农气观测系统、大气成分探测系统、雷电监测系统、应急探测系统为主要组成的唐山世园会综合探测系统。

1 世园会气象探测需求

世园会气象探测要素的需求主要分为3个方面,即常规要素、特种要素和专业要素。

1.1 常规要素

常规要素是天气预报等必需的最基本气象要素,其涵盖了6个基本要素,包括降雨量、湿度、温度、气压、风速、风向等。

1.2 特种要素

特种要素包括PM2.5、PM10、负氧离子、能见度、雷电等要素。由于特种要素与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4],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开展特种要素的探测十分必要。

1.3 专业要素

专业要素指花卉生长必需的基本要素,通常包括光、温、水、气、肥、二氧化碳浓度等,这些要素直接影响花卉根系生长[5]、土壤水分和肥料吸收、光合作用等,对花卉的品质和生长有较大的影响。

2 综合探测系统的设计

通过借鉴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举办的国际性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的经验,结合唐山本地气候特征及世园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唐山世园会综合探测系统主要由6个子系统组成(图1)。

2.1 雷达联测系统

在唐山出现的天气系统90%以上都是从周边区域移入的,为了对快速移动系统监测跟踪,警戒区域半径需300 km以上,单基雷达由于探测距离、地球曲率、地物遮挡等因素难以满足监测需求,需要使用多基雷达联测。

2.2 气象自动站网系统

气象自动站网系统为实时监测局地暴雨、雷暴、飑线等空间尺度小、发展迅速、生命史短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演变提供了精细观测资料。

2.3 农业气象观测系统

针对唐山世园会展出的花卉对气象要素的需求,建设农气观测系统,为花卉的生长提供实时的气象要素探测数据。

2.4 大气成分探测系统

使用大气成分探测系统的监测数据为政府提供决策服务材料、为公众提供公众服务。

2.5 雷电监测系统

实时监测雷电发生、发展趋势、消失过程,提前发出警报,减少雷电可能造成的破坏。

2.6 应急探测系统

应急探测系统是固定气象探测系统的有效补充,能在时空尺度上进行加密精确监测,可对现场的实况以及各种气象要素进行采集并快速传输。

3 综合探测系统的建设方案

3.1 雷达联测系统

唐山世园会雷达系统采用天津、北京、秦皇岛3部CINRAD/SA 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和丰南、丰润、遵化3部TWR01型X波段局地天气雷达实现多基雷达联测。CINRAD/SA雷达具有大功率、高灵敏度、全相参的特点,其基本和导出的产品能描绘出降雨量、风和风切变、龙卷风、中尺度气旋、雷暴雨、湍流、冰雹和晴天现象[6],已在国内多次重大气象保障活动中成功使用。然而,由于地形影响等原因,CINRAD/SA天气雷达存在扫描需要时间长、存在盲区且数据需经过处理才能辨识等缺点,不能有效监测短时突发的局地性天气过程。TWR01型天气雷达使用X波段、全数字化及总线结构设计技术,使用了3 cm波长,可探测到S波段雷达探测不到的较弱的降水云,很适用于对中、小尺度天气过程的预测预警观测[7]。其虽然不能替代CINRAD/SA天气雷达,但是可以弥补大型雷达对局地天气特征探测的不足。因此,6部雷达组成的多基雷达联测系统提高了探测效率和预报能力。同时,选取唐山市10个称重式雨量观测站用于提高雷达区域气象观测站反演降水(QPE)精度。

3.2 气象自动站网系统

气象自动站网包括11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要素包括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雨量、地温、能见度)、3个国家级无人自动站(观测要素包括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雨量)、194个两要素区域站(观测要素包括温度、雨量)、87个暴雨站(观测要素为雨量)、23个四要素站(观测要素包括温度、雨量、风向、风速)、1个世园会站(观测要素包括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雨量、日照、能见度、二氧化碳浓度、负氧离子浓度)、1个海洋气象大浮标站、3个海岛自动站。各类自动气象观测站共323个,平均空间分辨率5 km,时间分辨率5 min;其中在世园会园区15 km范围内有气象观测站37个,平均空间分辨率2 km,时间分辨率5 min,为及时掌握各N天气地面结构及演变特征、开展精细天气分析和短时预报提供更加精细化的观测资料[8]。

3.3 农业气象观测系统

温度、湿度、地温由常规自动气象站即可探测,而对土壤水分、日照、二氧化碳的探测则需使用专用的探测设备。

3.3.1 土壤水分含量。唐山有14套DZN2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其中在世园会园区建设1套。该土壤水分观测仪是利用电磁波检测土壤水分含量,可自动测量5、10、20、40、80 cm深度的土壤水分含量[9]。

3.3.2 日照时数。FS-RZ1日照时数传感器用于自动测量日照时数。该设备是依据传感器上输出的电平判断辐照度,以120 W/m2为界,辐照度高的时候输出高电平,低的时候输出低电平,统计输出电平为1 V(高电平)的时间从而可以统计日照时数。

3.3.3 二氧化碳监测。GMM222是全天候工作的二氧化碳传感器,利用二氧化碳气体光吸收的特性,对二氧化碳值进行记录。

3.4 大气成分探测系统

大气成分探测系统由1个环境空气颗粒物自动监测仪、1个负氧离子监测仪、16个能见度观测仪组成。

3.4.1 环境空气颗粒物。环境空气颗粒物自动监测仪包括LGH-01B型PM10监测仪和LGH-01E型PM2.5监测仪,采用β射线法原理,根据采样体积换算为单位体积空气中悬浮颗粒的浓度[10]。该仪器位于唐山市气象观测站内,用来测定环境空气颗粒物。

3.4.2 空气负氧离子。YH系列空气负氧离子监测仪用于测定空气本底值及各种空气离子发生器所产生的各种正、负极性的大、中、小离子[11]。利用采集到的负离子负电荷量经过采集器的处理,即可获得负离子的电荷浓度值。该仪器安装在世园会园区,供世园会期间测定负离子浓度。

3.4.3 能见度。HY-V35型能见度仪是基于大气中的颗粒物(气溶胶和细小水颗粒等)的前向散射原理而设计的,是继透射式能见度仪后发展起来的新一代气象能见度监测设备[12]。通过测量小体积空气对光的散射系数,得到采样气体的消光系数,再得出气象光学能见度。能见度仪安装在唐山市气象观测站、世园会园区及10个县市区。

3.5 雷电监测系统

雷电监测系统由5个ADTD闪电定位仪和7个DNDY地面电场仪组成。ADTD闪电定位仪由中科院空间科学与用研究所中心研制,主要用于探测云地闪[13]。探测仪通过多个探测子站同时测量云地闪回击电流辐射的强电磁脉冲,采用到达时间法和定向时差联合法对雷电进行定位。闪电定位系统探测雷电的定位准确率>80%,定位精度在500 m以内。单个闪电定位仪的探测距离约为150 km,多个闪电定位仪组网形成闪电定位系统,可有效捕捉雷暴云团的移动。唐山地区5个闪电定位仪安装于曹妃甸、乐亭、遵化、迁安和唐山市区,探测范围覆盖全市及周边地区。DNDY地面电场仪通过感应测得雷雨云中电荷产生的静电场强度以及电场的极性和连续变化,从而得到雷雨云中强电荷中心的演变信息,其有效范围约为15 km[14]。将多个大气电场测量进行联网监测地面电场,能提供监测区域内地面电场的分布以及雷暴移动路径。唐山7个地面电场仪安装于滦县、迁西、遵化、迁安、曹妃甸、丰南和唐山市区,探测范围覆盖全市。

3.6 应急探测系统

唐山世园会应急探测系统包括3部应急移动监测车和1部多普勒天气雷达车。应急移动监测车配备多要素自动气象站(探测要素包括温度、湿度、雨量、气压、风向、风速)、综合信息加工处理系统、数据通信(GPRS、卫星2种方式)、可视化现场会商及指挥联络等设备,实现气象观测数据的自动监测发送和现场应急指挥;多普勒天气雷达车配备724XD型X波段天气雷达,能够探测降水云高、云厚、云底高、云内含水量、降水云中流场径向分量及风暴中气流和湍流的活动区,生成的各种气象产品数据可通过移动网络实现数据传输。多普勒天气雷达车机动性强,弥补了固定雷达存在探测盲区的缺点。

4 结语

通过有机整合不同的探测系统,形成了一个高效的气象服务体系。该体系获得的数据可以通过无线或有线的传输方式汇总到唐山市气象局中心数据库,通过剔除可疑数据后,即可供唐山世园会使用。利用专门为世园会服务的综合气象探测系统软件平台,可以实现实时预报天气情况和预警,对保障世园会顺利召开提供了有力的气象保障。

5 参考文献

[1] 梁丰,陈明轩,王玉彬.近两届奥运会气象服务保障综述[J].气象,2002,28(10):3-8.

[2] 金丽娜,王建鹏,孟小绒,等.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会期高影响天气气候特征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12,24(3):60-64.

[3] 马晓琳,马中元,黄水林,等. 庐山重大社会活动气象保障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0(3):117-124.

[4] 谢付莹,王自发,王喜全.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地区PM10污染天气形势和气象条件特征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0,15(5):584-594.

[5] 曹冬梅,吴淑芳,康黎芳,等.日光温室微环境变化对盆栽花卉基质影响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8(10):285-389.

[6] 王建国,汪应琼.CINRAD/SA雷达产品在冰雹预警中的适用性分析[J].暴雨灾害,2008,27(3):268-272.

[7] 邹书平,张芳钧.TWR_01型天气雷达回波特征参数的提取和应用[J].气象,2011,37(4):481-488.

[8] 李欣,龚佃利,盛日锋.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的中尺度分析及业务应用[J].气象科学,2009,29(1):121-125.

[9] 刘晓英.DZN2(GStar-I)C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J].现代农业科技,2015(17):256-258.

[10] 梅建鸣.LGH_01型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常见故障及维修[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6,18(2):46-47.

[11] 周德平,佟维华,温日红,等.闾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负氧离子观测及其空气质量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29(3):181-187.

[12] 柳红.前向散射能见度仪工作原理及维修维护[J].现代农业科技,2016(9):213-214.

森林气象站范文第7篇

如今,奥运的脚步越来越近了,2001年北京申办奥运会时承诺提出的七项绿化指标已全部圆满完成,大量的优质花卉和丰富的绿色果品正为北京奥运添彩飘香,科技防火为“绿色奥运”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绿荫覆盖、花团锦簇、景观优美、环境宜人”的新北京已经不再是梦想。

尽管现在一些个别国家对于北京奥运会还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疑虑,但是,毋庸置疑,事实告诉世界,2008奥运,中国已经准备好了。

绿满京城

“绿色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之一,绿化美化建设是“绿色奥运”的基础。但是,绿色不仅仅体现在视觉上的绿色,也应体现在听觉上的绿色、嗅觉上的绿色、感觉上的绿色、行动上的绿色,生活上的绿色。

2001年北京申办奥运会时承诺提出了七项绿化指标, 包括全市林木覆盖率接近50%、山区林木覆盖率达到70%、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五河十路”两侧形成2.3万公顷的绿化带、市区建成1.2万公顷的绿化隔离带、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基本形成、全市自然保护区面积不低于全市国土面积的8%。

时隔六年,“绿色奥运”已经不仅是一句口号、一个理念,而实实在在地扎根在我们的生活中。

近六年来,北京市紧紧围绕“办绿色奥运、建生态城市”的目标,全面推进奥运绿化、城镇绿荫、生态修复等重点生态工程,申办奥运承诺的七项绿化指标已全部兑现。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51.6%,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人均绿地面积达到48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6平方米。城市、平原和山区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建成,初步呈现出城市青山环抱、市区森林环绕、郊区绿海田园的优美景观。

同时,启动实施的奥运绿化重点工程建设进度明显加快,160多项奥运绿化建设工程已完成工程总量的85%以上,680公顷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民族大道绿化景观建设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以上。在城市重点地区大规模复绿、建绿、兴绿,实施绿化改造,栽植大规格苗木,形成一批新的亮丽景观。数百个品种、上千万株(盆)鲜花装扮京城,营造出了花团锦簇、绚丽多姿的景观。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局长、首都绿化办主任董瑞龙说,2008年是北京奥运会举办之年,要围绕服务奥运、打造精品、美化环境、突出特色搞好首都园林绿化工作,在园林景观、城乡生态建设、资源保障能力、产业优化升级、全民义务植树等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力争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52.1%,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2%,人均绿地面积达到49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3.2平方米。

据国家林业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北京奥运绿化建设、绿化环境整治和景观布置等绿化美化工程任务重、用苗量大,近年来从各地调剂了大批花卉苗木,保证奥运绿化用苗。国家林业局还组织各省市为奥运绿化捐赠苗木,筹集到5000余株大规格苗木,种植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奥运绿化工程还广泛应用野生地被和新优植物材料,丰富绿化色彩,并提倡植物复层种植,提高绿地的生态贡献率。

花果飘香

往年,北京的8月,正是水果的淡季。而今年,中外运动员、五湖四海的游客都可以尝到丰富、优质的绿色水果。

目前,在顺义、大兴等地种植1.5万亩30多个品种的西洋梨;在昌平等区县嫁接了8月份成熟的桑沙、嘎拉、津轻、松本锦、红光等早熟苹果;在平谷等区县,8月成熟的大桃品种已丰富到100多个。预计,将有10个树种300多个品种的优质水果在奥运期间提供。

据了解,北京市通过多种形式吸纳、推荐、评选和展示优质果品,力求把最安全、最好吃、最好看的果品端上奥运餐桌。在连续三年开展的“北京奥运推荐果品评选”系列活动的基础上,2007年8月开始,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又组织“奥运绿色果品评鉴”和“奥运花卉展示活动”。在“北京奥运果品推荐活动”中,有全国10余个大类果品的254个样品参加评比。其中有来自我国台湾地区和泰国等国家选送的龙眼、山竹等11类南方果品的50个样品;也有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新疆、甘肃、广东、深圳、四川、河南、河北、广西等10余个省市选送的204个样品。

近年来,北京通过科技手段筛选奥运花卉和新优地被、观赏草,组织群众评选并推广群众喜爱的10种奥运花卉、北京地区抗性较强的20种奥运花卉、北京地区观赏性较好适应性较强的10种观赏草、北京地区适应性较强的10种地被植物、奥运工程大规格树木移植10项技术等。在2008北京奥运期间,主要绿化美化花卉、草本和奥运园林绿化工程科学技术将在各比赛场馆和全市环境建设中得到广泛运用。

科技防火

另外,做好北京森林防火工作,是保卫“绿色奥运”的重要任务,也是推进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据了解,近六年来,全市没有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发生一般森林火灾14起,森林火警41起,受害森林面积182.5公顷,受害林木11.4万株,直接经济损失240万元。与1986~2002年发生一般森林火灾167起、森林火警621起相比,森林火灾次数及损失均保持在较低水平。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地区90%以上的森林火灾是由上坟烧纸、林内吸烟、烧荒燎地边等人为因素引起的,95%以上的森林火灾发生在深山地区。为有效防范人为火灾的发生,北京市从火源管理抓起,突出源头治理,着力构建措施严密的林火监管体系,推动森林防火从时段防控向长效监管、从应急防控向源头治理、从专业防控向全民尽责、从常规防控向体制创新的转变。

同时,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使北京科技防火走在全国的前列。近些年来,北京市依托技术支撑,推进科技防火,构建长效稳定的支持保障体系,增强森林防火科学管理能力,不断推进森林防火现代化。

利用视频和卫星监测火情,提高了森林火情的发现率。在山区重点地区建设了望塔,安装视频监控设备,扩大火情监测范围,加强森林防火监测。全市建成134座防火了望塔,架设了53个无线视频自动实时监测设备,了望覆盖面和视频监控面分别达到60%和40%左右。还利用卫星监测林火,通过EOS卫星观测系统及风云气象卫星系统形成的遥感影像,适时观测地面热点。林火监测初步实现“广覆盖、高密度、全方位”的目标。

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林火扑救指挥和应急通讯系统建设之中。全市建成了由150兆、400兆、800兆组成的通讯网,配备了一批超短波电台、基地台、车载台、中继台和卫星电话,市和重点山区县防火机构全面开通森林防火应急移动通信指挥系统,通讯覆盖率达到70%。全市启用了森林火警专线报警电话“12119”,全市13个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基本配置有指挥调度、地理信息、林火监测等系统,初步建立了林火扑救指挥辅助决策系统。

数字化采集技术,也被用于火灾预警预测工作。全市建立了21套林火预测预报系统,自行预报火险等级。在防火期内每天预测并森林火险等级。林区建立林火气象站21座收集气象数据,市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应用数据处理管理程序,对各气象站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预测火险等级。

高新防火技术和先进装备,提高扑火技术含量,提升了森林防火整体水平。

北京市在山区县和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国有林场,以及奥运场馆周边等重点地区,建设了94支专业森林消防队伍,队员2826人,基本达到“发生火情,30分钟赶到火场”的要求。北京卫戍区还组建了两支400人的扑火队伍,协助地方处置突发火情。

森林气象站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气象服务;现状;趋势

农业生产是在自然的、多变的气侯环境条件下进行的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过程,生产的每个环节都与天气、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因而农业生产迫切需要掌握当地的天气、气候知识及天气、气候预报信息。气象部门本身就是个面向社会和公众的服务部门,气象为农业服务是气象服务的首要方面。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结构不断调整、农业新技术的推进以及中国气象局发展战略的研究成果在气象事业发展中的应用。农业、农村、农民对气象服务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现行的农气工作的内容、方法、途径已适应不了新形势的要求。农业气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我国农业气象服务现状

1.农业气象服务内容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已经形成并行到发展。农业气象服务设在国家、省、地、县四级气象机构内,已成为气象事业基本业务。服务对象是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和广大农民群众。通过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人工增雨服务、农业防灾减灾服务、农业气象情报和预报服务,每年都创造重大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

气象部门为农业服务主要目的是防灾减灾,增产增收,发送生态环境。目前服务的主要内容及途径如下。

(1)提供灾害性天气预报。为农业部门及广大农民提供旱、涝、低温、霜冻等灾害性天气的长、中、短期预报,提示农民在气象灾害到来之前做好防灾准备。

(2)提供防灾、减灾的农业气象决策依据。根据所研究 成果、提供抗旱、抗低温、防霜等措施,提供灾情信息。

(3)农业气象监测。利用卫星遥感和地面农业气象网数据,提供作物长势、灾情、土壤水分、天气气候条件等农业气象监测和预测信息,并分析气象条件利弊,提出趋利避害 农业生产管理建议。

(4)提供作物生长及农业气象产量预报。提供播种、施肥、发育期、收获期预报。根据作物长势、面积及气象条件,进行农作物产量预报,定期向国家及省市提供预报结果,从而为农业经济发展服务。

(5)农业气候资源分析及区划。每隔几年对全国各地农业气象气候资源进行系统分析,并进行分区,服务于全国农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化农业生产发展。

(6)人工影响天气。每年春季进行人工增雨飞行作业及人工防雹作业,防御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在全国防灾、减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7)森林防火服务。开展森林、草原火险气象预报,用气象卫星监测森林、草原火情。

(8)为生态建设服务。生态环境变化与天气气候条件有直接关系,气象部门可提供对生态变化的监测结果,并提供与生态有关的气候环境变化资料及气候论证,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基础依据。

2.农业气候服务存在的问题

(1)服务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不适应。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及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提供的常规农业气象服务,特别是单一的农业气象情报服务,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和农业生产多样化的需要。应及时调整目前农业气象观测的监测内容,根据当地种植的特色和需求,扩大农气观测品种、丰富情报服务内容,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时效,并逐步开展精品经济作物的农业气象服务。

(2)仪器陈旧、人员知识老化、仪器设备陈旧,现代化程度低,观测手段和方法简单,资料处理靠手工,技术更新太慢,人员知识老化,基础设施差,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农气服务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拓展服务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农业气象和遥感业务服务领域拓展的空间广阔,但现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方案和实施方案尚不匹配,低水平重复较多,离形成业务服务能力还有较大差距,真正意义上的拓展和创新较少;对于综合性项目,缺乏统一的部署和安排,步子太慢,如调整农业气象观测内容、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站等;农业气象业务服务 信息化(如农气了表)工作滞后,急需建立新一代农业气象服务现代化系统。

二、我国农业气象服务发展思路与趋势

1.发展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新技术

建立一批农业气候资源、森林与湿地气候资源、草原气候资源等开发示范基础。加强特色农业、精准农业、设施农业的气象科研与应用服务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及时、可靠的决策依据,为农民致富增收提供示范服务。以区域农业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主经,研究区域农业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及优化布局,进行农业自然资源的分区、分类及评估;为区域生态农业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农民致富增收提供气象保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