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学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范文第1篇

一、多媒体的运用,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小学阶段的学生基本还处于天真,活泼好动,有想象力,有创造力,但接收到的信息、知识面窄的阶段。多媒体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运用,不仅能让学生在教师创造的学习环境中激起求知的欲望,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促使他们在课堂上展开丰富的想象,拓宽知识领域,更能让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重难点知识理解更透彻、思维更活跃、思路更开阔、反馈更迅速。

美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学生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所以,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现代化教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我已有的教学经验中,小学一年级美术课《童话里的小屋》,我首先通过电脑展示动画,及出示一组图画欣赏,通过展示给学生看一些不同的图片,加上配以优美的音乐,不仅给学生创造了视觉效果,也在听觉得到美的享受,达到视听效果的结合。这样的视听搭配结合使课堂教学进入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多媒体展示的图片中各种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小屋的出现,使学生有了新的了解、新的创意,刺激了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当他们自己去完成作业的时候会得到更多的启发,教师也会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的运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多媒体技术在美术课堂上的应用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参与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学习方式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要求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就应该是能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制定适合的学习进度,参与设计学习指标,并积极发展思考各种学习策略,自主地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对自我学习活动能够进行自我调控,并能够对学习活动进行相应调适,以此获得高品质的学习效果,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在三年级的美术课《有趣的面部表隋》,我一开始让学生直接看书上的漫画人物,以及思考漫画的绘画方式,学生统一的回答都是不会。假如在这样的学习创作状态下,那就是一种机械式学习和被动学习,这样的方式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创作灵感都处于沉寂状态。但是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我改变了教学方式,设计了一个贴五官的游戏。邀请学生通过多媒体展台自主添加眼睛、嘴巴、鼻子等五官,并说明你觉得怎么样最好玩、最好笑就那样做。在尝试过几个学生后他们都发现这是一件有趣的事,学生都跃跃欲试。这时,我就要求他们马上拿出图画本,在图画本上马上把你的灵感画出来,有些同学在作画的时候还互相做表情观察,效果很好。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产生学习的兴趣并乐于积极参与进去,教师又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享受学生学习的喜悦,这样的学习必定能事半功倍。

三、多媒体的运用,提高学生绘画能力

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展示图片、音乐和情境,让学生感受画面的美。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需要教师提供绘画技巧等方面的教授,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平台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更能启迪学生的创作思路,为学生巩固新知、发展思维、创作作品提供了一个范本。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揣摩学生的学习心理,加上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演绎情境,进行启迪诱导,激起学生创作欲望,课堂中马上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并结合各方面的教学因素,巡回辅导,因材施教,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在五年级美术教学《动物的脸》一课中,我通过多媒体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昆虫的脸,让学生去观察,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展开联想;再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名家的绘画创作作品视频,绘画技巧;最后通过展示其他同龄学生的绘画作品,分析他们的创作意图、效果,引导他们揣摩创作者情境角度,感受创作意境。当学生理解绘画内容、进入绘画状态、唤起创作激情时,播放优美动听的配套音乐,通过情境、音乐的启迪、诱导,进入创作境界,教师也能直观地发现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同学们的绘画技巧。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最佳时机;构成要素;表现形态;特征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5-0012-02

一、教学最佳时机的构成要素

教学最佳时机是由时间、空间、内趋力及要害问题四大要素构成的。

1 空间要素

包括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内部空间指学习者的身心发展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发展的成熟度,如学生在学习的不同年龄阶段对知识的认知体验,是教学最佳时机在学习者身上形成的一种心理表现。外部空间是指学习者所处的特定环境,如学生所就读的学校的条件、教师的素质、所在班级的班风等,这是学习者产生某种心理的外部环境,它决定着教学最佳时机的表现形态和性质。

2 学习者的内趋力要素

指客观对象作用于学习者的感觉器官,或者代表客观现象特征的符号(语言、文字等)反映到学习者的大脑中,引起学习者希望进一步了解、理解、把握客观对象,或者希望得到教者的引导、指点、帮助的一种内趋力。这种内趋力是教学最佳时机得以形成的内部能量。这一能量的大小决定着教学最佳时机的显现程度,当它处于十分微弱的状态时,其很难通过学习者的外部表现被观察到,因而也很难被把握和利用。只有突破一定的域限,才能使学习者出现明显的情绪变化,从而为教者所捕捉和利用。

3 时间要素

上述空间因素和力量因素处于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之中,当它们在教学时间流程中构成最佳结合点时,就是教者与学习者所希望出现的最佳教学时机。

4 要害问题

要害问题也是构成教学最佳时机的关键。具体指所采用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学生所具有的良好的知识结构、教学系统运行的程序以及重要的环节等。它受前三种要素的制约并通过优化组合表现出来。

例如,一个学困生如果来到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就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就可以成为一位较好的优等生。因为这名学生具备了学习最佳时机的四要素。首先,他有幸进入了一所全国初中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性学校,有了成为一个好学生的外部条件,也有了成为好学生的内部条件——成为一名好学生的信心。这就具备了把握教学最佳时机的第一个要素——空间要素。其次,这位学生到了这样一个环境,由于受到了感染,必然会产生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引导、指点、帮助的一种内趋力,这是构成教学最佳时机的第二个要素——学习者的内趋力要素。第三,正值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茶,全国掀起了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经验的热潮,赶上了这样一个好的时代,也就具备了把握教学最佳时机的时间要素。最后,在前三个因素的作用下,能够把学困生变成一个好学生,解决了学生本人和家长、学校与社会最关心的问题,这是教学最佳时机中的第四要素——“要害问题”。

二、教学最佳时机的表现形态

在教学过程中,因四种要素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形式的不同,使教学最佳时机呈现出了不同的表现形态。

1 转折点

亦指决定教学性质的“临界点”。这是以力量要素为主的教学最佳时机的表现形态。

每一个阶段、每一个专题、每一个单元的结束,新的阶段或新的单元学习的开始都是一个新知识学习的转折点。如初三是化学概念学习的启蒙期,初三到高一是化学概念学习的衔接期,高一是化学概念学习的入门期,高二是化学概念学习的混合期(低潮期和高原期并存),高三是化学概念学习的系统化、结构化的升华期。

2 关键契机

如重大教学改革计划的制订与实施、重要教学事件的发生,决定成败的教学最佳时机等,这是以时间要素为主要契机的教学最佳时机的表现形态。

3 枢纽部位

枢纽部位即教学结构或空间态势上的安危相系之处。如一名学科教师或班主任的确定、一项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教学的重点及关键的确定等。这是以空间要素为主的教学最佳时机的表现形态。

4 重要关节

亦即事关全局的重要环节。如一个新的教学计划的产生和使用、一个新的教学理念的确立等。这是以问题重要程度为主的教学最佳时机的表现形态。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每一种表现形态如果离开了另外几种要素,都无法构成教学最佳时机。也就是说,教学最佳时机的构成必须是上述四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且四者缺一不可。

三、教学最佳时机的特征

1 必然性与偶发性

教学最佳时机是教学规律的必然反映。这种必然性有以下两种含义:一是教学最佳时机的存在是客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必然存在着可供把握的时机;二是教学最佳时机的形成是有规律可循的,它总是随着时间的变化、空间的转换、力量的消长及不同情况下关键问题的变更而形成的。

偶发性是指事物发展变化中的突况。偶发性是必然性的对立形式,但它却总是存在于必然性之中,并通过教学中的偶发事件表现出来。当决定教学中事物转化的某种因素在量上的积累接近于引起事物转化的临界点时,受一个很小的事件的影响,就会出现突变,即出现所谓的“蝴蝶效应”。

2 内隐性与外显性

所谓显是指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已被教学参与者理论确认与实践把握、具有明确的预期作用以及直接的外现方式和效果的功能。教学最佳时机的内隐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某种教学最佳时机的出现必定以学习者的身心成熟为前提。学习者的身心承受水平决定着学习者需要接受何种学习内容的可能性。当身心成熟没有达到一定水平时,个体就不会产生某种学习的需求,也就不可能出现某种教学最佳时机。例如,在进入中学之前的少年儿童身上就不会出现物理、化学的最佳学习时机。2)教学最佳时机的形成有一定的外因,但外因表现出来的反应,取决于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个性特点和心理素质等内部因素。在外部诱因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学习者对相同内容的学习会有不同强度的反应,进而引发出对教学最佳时机捕捉的形式、方法的不同。

教学最佳时机既然是内隐的,因而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目前为止,它仍然是非常难以测量的。而且,人有时还会有意识地隐藏自己的内心世界。正如马克·吐温所说:“每个人像是一轮明月,它呈现光辉的一面,但另有黑暗的一面从来不给人看到。”成长中的青少年一般都是比较纯真的,常在神情举止之间流露出内心的情感。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度哉!”意思是说,首先从外表上观察他怎样做,然后分析他为什么这样做,最后检查他这样做了是否心安理得,这样就隐藏不住了,我们就可以了解他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师生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能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向师力”。无论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障碍,还是在对事物的认识上感觉迷惑彷徨,他们都能以某种方式向老师发出求教信号。就连那些容易被老师忽视的学生,也常常以特殊的方式以期获得老师的注意。教学最佳时机的外显性,能够让教者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学习者的言行举止等外部行为,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些都有利于教者及时而准确地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

3 易逝性和可重复性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是,时机是短暂而容易消逝的。这是因为,构成教学最佳时机的各种要素与表现形态所形成的动态组织中的任何一个构成要素如果发生了变化,则原有的时机形态就会被破坏,并重新组合成其他的形态。这时,要想再组合成理想的最佳教学时机就不容易了。短暂性、易逝性是各类教学最佳时机的重要特征。人在成熟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化的“关键期”,更是一去不复返的。如“狼孩”重新回到人类社会以后,总无法改变已经形成的野兽的生活习性,无法形成人类的正常心理和生活习惯,这是因为在生命早年错过的社会化的关键期已不能再次出现的缘故。

在一般情况下,教学最佳时机还具有一定的可重复性。因为教与学的活动是一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周期性活动,其间可能会出现若干周期性的教学最佳时机。例如,每学期开学或学生升入新的年级,总会为自己确定一个新的学习目标。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每学年升级时都会重复出现。当然,这里的“重复”是指学习者在相同情境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上的一致性,并不是绝对相同。例如,高中二年级学生升入高中三年级的心情,与小学一年级升入二年级的心情相比,一定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学最佳时机的可重复性,并不意味着可以对其采取大而化之的态度,认为反正还有下一次机会。我们应积极探索相同类型的教学最佳时机的一般规律,利用好每一个教学最佳时机。

4 发展的多向性与个别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