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作文题目

创新作文题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创新作文题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创新作文题目范文第1篇

一、要让学生相信“我能写”。

信心是一种底气。有底气,作文才有动力。要让学生增强写作的自信心,就要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营造轻松、和谐的作文氛围。告诉学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怎么说就怎么写。其实作文就是在说话——只不过是在纸上说话,作文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天天都在写作文,只是你没用纸和笔,没有意识到而已。比如,我们回家,向父母讲述哪天哪节课上发生的事情,这就是在写记叙文!父母给你买了一件漂亮的新衣服,你向同学介绍它的颜色、款式、质料、价钱以及穿在身上的感觉,这就是在写说明文!你对周围人和事的评论观点,这就是在写议论文!经过我这么一说,学生们显得异常兴奋,明白了作文就是“以我手写我心”“说即是写”“写即是说”,作文就是这么简单,对作文的信心大增。

二、要激发学生“我要写”。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知之不如乐知之者。”从而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1.设置情境,使之跃跃欲试。一次,我班张平同学在校门口拾到一根金手链,主动交到了校长室,后来失主寻找到了学校,手链终于物归原主。失主感激不尽,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学校将这封感谢信张贴于大门口,并在校晨会上公开表扬,让张平同学谈了对这件事的体会和感想,号召全校师生向张平同学学习。当时,我注意到我班四十多双眼睛充满了羡慕和敬佩,全校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顿时,我脑海里闪现出一个作文题目《比金子更可贵》。题目一出,同学们议论纷纷,人性的光辉不时迸发,我让同学们把心中所感全部倾吐在纸上,立时,学生们伏案挥笔,下笔千言,班上只听见唰唰的写字声。

2.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以此为契机,出一些契合学生思想的题目,使学生乐于表达。例如:通过了解,最近一段时期,我班某一科作业量过重,多数学生特别反感,甚至充满怨气和抵触情绪,可是又敢怒而不敢言。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顿时班里像开了锅,学生们畅所欲言,无所不谈,一条条个性化的意见就此像火山爆发一样喷薄而出,精彩而又多元,热烈而又淋漓。此时,我抓住时机,出了一个题目《老师,我想对你说》,就这样,学生的思想闸门像决堤的洪水,个个表达得畅快淋漓。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待装的瓶,而是待燃的火。”如果学生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带着兴趣去写作,那么作文的效果可想而知,因而激发写作的欲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要引导学生“随意写”。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绝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不同的人的思想也是不同的。对于同一个事物,因受兴趣、爱好、阅历、学历等方面的影响,每个人的看法就会千差万别。作为老师,要深知这一点,出了题后,可以不作任何提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写,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写出具有个性色彩的文章。其实学生都有极强的表现欲望,给他点儿阳光就灿烂,给他点儿洪水就泛滥。因此,作文批改,让学生去表现,就能使他们张扬个性,就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具体做法是:两节作文课,一节让学生写,另一节让四人一组按习作要求评改。然后找代表谈本组的写作得失。老师可及时针对共性问题作一些评点,同时对学生进行赏识和夸奖,然后让学生品评老师的下水作文,这不仅是对写作理论的验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老师的文章与自己的对照,比优劣、看得失,究原因。同时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认识、说看法,这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写作的成就感,使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主动性,产生了对下一次写作的期待,极大促进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创新作文题目范文第2篇

一、顺向延展思维

顺向延展思维就是以题目或材料为出发点,采用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物及人、由个别到一般等延展思维方式,不断拓宽、加深思维空间,创造出有新意、有深度的文章立意。顺向延展思维方法用流程图表示如下:

题目或材料……顺向思维结果(立意)

下面以2004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为例,详细阐述如何利用顺向延展思维方法进行文章的立意。本次中考作文题目材料作文,材料内容为:

“当幼鹰长到足够大时,鹰妈妈便把巢穴里松软的铺盖物全部扔出去。这样,幼鹰们就会被树枝上的针刺扎到,不得不爬到巢穴的边缘。而此时,鹰妈妈就把它们从巢穴的边缘赶下去。当这些幼鹰开始坠向谷底时,他们就会拼命的拍打翅膀来阻止自己继续下落。最后,它们掌握了作为一只鹰必须俱备的最基本的本领――飞翔!”

看到这样一则材料后,思维不能停留在事件本身,否则就会跑题或立意没有深度和新意。采用顺向延展思维方法,根据材料选择一个顺想思维的切入点,“幼鹰坠向谷底,在设法保住性命的过程中学会了飞翔”,由此延展开去,经过多次顺向思维,最终确定出理想的文章立意。根据该材料,顺向延展思维方法用流程图表示如下:

幼鹰坠向谷底,为保住性命学会了飞翔。幼鹰经历磨难锻炼,学会飞翔我们只有经历磨练,才能成功逆境是成才的摇篮。

通过上述分析看到,由材料这个原点出发,通过一系列顺向延展思维方式,最终确定了文章的立意。通过这样的顺向延展思维,学生就不会停留在材料本身上,而是有所创造和创新。

二、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立意就是与常规思维相反的思维方式进行思维,对所给的题目或材料进行反向思考、另辟蹊径,以使立意独特新颖、不落俗套。逆向思维方法用流程图表示如下:

题目或材料逆向思维结果

下面以确定《快乐的春节》这一题目的立意为例说明逆向思维的方法。如果按照逆向思维,由快乐的春节逆向为不快乐的春节。为什么不快乐呢?因为“我”的爸爸由于工作原因无法在家过春节,他为了更多家庭的快乐而坚守工作岗位。由此进一步想到虽然“我”从个人感情的角度春节是不快乐的,但爸爸坚守工作岗位是为了更多家庭的快乐,所以“我”的不快乐是值得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这个春节是有意义的快乐,继而歌颂那些舍小家而顾大家的人们。对于题目来说,这个立意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由快乐的春节写到了不快乐的感受,转而又写到了因有意义而快乐。这样的立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发散思维

所谓发散思维立意,就是根据题目或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切入点、不同方面去思维,确定不同的立意,并从中选择最佳的文章立意。对于学生而言,生活经历不同、知识积累不同,个体存在着差异,所以学生写作擅长地立意不同。利用发散思维,使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的立意,从而为写出好文章打好坚实的基础。发散思维的立意方法用流程图表示如下:

角度一立意一

题目或材料 角度二立意二

角度三立意三

仍以2004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为例来阐述如何利用发散思维进行文章立意。从鹰妈妈对幼鹰锻炼做法的角度立意为:对孩子不能溺爱,应该让孩子自立自强;从幼鹰情感的角度立意为:被迫接受锻炼,最终学到了本领,理解和证明了老一辈是对自己用心良苦;从幼鹰接受锻炼过程的角度立意为:逆境易成才。由发散思维产生了多个立意,这就拓宽了立意的选择空间,为防止俗套地立意提供了保障。根据学生自身的优势,选择自己理想地立意,为写出好文章奠定了基础。

四、聚焦思维

所谓聚焦思维立意,就是根据题目或材料,通过思维方式向理想的立意方向层层聚焦,每次聚焦形成的新立意较先前的立意更具体,更有深直到形成自己满意的立意为止。有些学生写出的文章空洞无味,有的是因为立意太广、题目太大,使文章没有具体的内容或覆盖面太广泛,最后导致“什么都想些,什么都没写好”。聚焦思维方法用流程图表示如下:

题目或材料聚焦思维结果

创新作文题目范文第3篇

关键词:逆向思维 发散思维 想象思维

一、反弹琵琶,引发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指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提不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吃别人咀嚼过的东西。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的思维的束缚,写出人人心中皆有,而个个笔下全无的文章。

如,指导学生写《爱》一文,我就启发学生: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爱,有爱才有温暖,但爱不是狭隘的,是广泛的。希望父母不溺爱,希望教师能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这样的立意避免了单一与狭窄,显得新颖、高人一筹。

巴尔扎克说得好:“艺术家的使命在于找出两种最不相干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在于能从两种最平常的事物的对比中引出令人惊奇的效果。”当然教师在启发学生时,应加以强调。

二、避俗就新,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方式,从多方面寻找问题,摆脱传统习惯的禁锢,提出新颖独到的创见。教师在授课中要帮助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四面八方、上下左右辐射,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如,写关于“根须”的文章时,我就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立意:根须与干、枝叶的关系,据此来盛赞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阐发我们国家要强大,民族要复兴,同时,向纵深延展,不畏艰难,这种“拼命”精神不正是我们搞好学习所必须的吗?

三、心游万仞,激活想象思维

思想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写作教学中锻炼想象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

1.命题激活。好的作文题目,会像鲜花吸引蜜蜂,学生会眼睛一亮跃跃欲试,而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

2.情境激活。可以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如音乐、观看影视作品、朗读优秀时文等。总之,课堂形式灵活、气氛活跃都能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从而使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

3.活动激活。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自己出五六个词语。类似扩写,要求短文要有情节,有生动的描绘,这样来激活学生创作的热情。

总之,作文教学涉及到多方面内容,学生写作水平提高也有多方面的因素,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需要长期的训练,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写作水平才会不断提高,写出好的文章。■

参考文献:

创新作文题目范文第4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作文教改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非常重视课文教学,在每一学期初,老师都能根据教学计划、大纲制定详细、合理的课文授课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而对作文教学却没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即使有也缺乏系统性,随意性很大,可操作性很差。所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问题。学生怕写作、不爱写作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虽精讲细评,到头来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于是作文成了两周一次被应付的差事。究其原因,传统作文教学无论是老师命题、学生写,还是学生写、老师改,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随着素质教育步伐的不断加快,实施作文教改势在必行。

如何走出目前中学写作教学的困境?如何引发广大中学生的写作兴趣?针对这个问题,本人从以下六方面谈谈体会。

1.优化作文题目,激发写作热情

当前中学生的作文多半是为了应试,没有写作的动力和需要,因而常处于被动地位。作为语文教师,应善于捕捉中学生自由写作中的动情点,将其转化到写作训练中,便应付作文为积极主动地自愿作文。为此,要在布置题目上下一翻功夫。

1.1作文命题要切合学生实际,使其有事可记,有话可说,有理可发,有情可抒,而且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要求,使他们感到写作文是自我抒情写意的需求。这样,方能调动写作热情,使其产生强烈的资额做欲望文思涌泉。命题作文可由老师布置,也可由大家共同商量,要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1.2作文题目要体现一种美感,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吸引学生,启发学生,引起联想,激发热情。可借鉴古今中外文学书名,运用象征、暗示、比喻、悬念等方法,制作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题目。

2.创新作文教学模式,将写作训练与听、说训练相结合

教师可把作文训练的项目列成一个程序表配合阅读教学展开活动,先把训练内容写成签,附上明确的要求。游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一个组员说一句,依次进行,这些句子必须组成一个片段,被淘汰的人少的小组为胜。七年级以训练记叙语段为主。每次训练各有侧重。如训练把内容说具体,可设计“天很黑”,“我非常着急”这样的签条,组员必须描述出“天到底怎样黑”,“我究竟如何着急”这样的签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可让学生编故事,签上写个故事和开头,参加游戏的组员一个接一个往下讲,内容、结尾各异,故事的哲理各不相同,各组讲完后品评出一、二、三。若要培养学生写景状物的能力,则可让同学口头描述一段景物,如抽的签上写有“我家门前有一条小河”的句子,组员们就顺着这个句子往下接,还要讲究句序;还可练习作文中如何使用中心句,签条上写上中心句,组员们把它作为首句,往后一个接一个说出支撑句。这类游戏七、八年级同样可以展开,活动内容可与课本的说话或作文练习同步进行。可训练语言的连贯、得体,也可训练说明语段、议论语段。游戏完毕即可布置作文。由于是游戏,时间可安排在课外活动,学生在娱乐中学作文,可以以优佐劣,全面提高,久而久之,学生说话、作文的能力、思维能力会均有提高。

3.打破传统,让写作训练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

春天带学生去郊游、去野炊,夏季带孩子到广场、去旷野、去河滨等处,实时感受生活情境,去接受环境的熏陶、感染,必要时有清晨去逛市场或观日出之举,这无异于带学生去野外写生,这类室外作文课得在老师有意识的引导下进行,在活动中可与学生作些启发性的交谈,返校后,安排一个让学生畅谈收获的机会,可以布置作文,也可不布置作文。不管怎样都丰富了学生的作文素材。事实上,即使当时不安排作文任务,后来学生还是会自发的写出来,经过这类室外作文课之后,学生练笔本上陆续出来了一些好文章。这么做,可以排除学生作文“无米之炊”的烦恼。

4.以课文为依托 ,架构作文与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到写作的乐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仅停留在一学期七八次的集中作文指导上是远远不够的,要把作文教学渗透在阅读教学中。解题,可培养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朗读,可训练语感;分段分析,可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复述事件,可培养学生叙述能力和取材的能力;分析人物,是在教学生写人物的方法;归纳中心,是在提示学生怎样扣题围绕中心作文的道理;总结写作特色,则刻意教学生作文技巧;语言揣摩,可以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驾驭语言的能力。在阅读课上传授作文知识,学生具体可感,有体可依。但是要把握一点,学生接受这些作文知识的过程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所以这个过程应该在教师的点拨之下,由学生自己完成才学有所获。有时让学生在没有读课文之前,依照课题谈自己的构思,如《贝壳》、《蝉》,学生往往会说出与作者相同的思路。这时他们会产生“英雄所见略同”的惊喜,无形之中可帮助学生克服害怕作文的心理障碍。再结合阅读教学,适时布置一些仿写练习,学生是不难完成的。

5.以优秀作品为依托,尝试佳作鉴赏与自己创作相结合

真正有价值的作文指导课,我认为是作文讲评课。我通常的做法从提高学生能力着手,把学生习作中的优秀作文、精美的语段或是有诸多毛病的文段摘抄出来,分别设阅读赏析题和改错练习,人手一份,分小组讨论,然后由各小组人分别发言,这实际上是写作经验的交流,是不指导的指导,也可把作文评分标准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评分。他们若能较公正的评出分数,证明他们已经明白此文写作的轮廓,至于改错练习则可以让学生单独完成,集体订正,这样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作文鉴赏能力。

写作是一种创造,学生就是创作者。对于那些能够享受到创作乐趣的学生而言,更大的成功是不难想象的。因为由成功而获得的喜悦将成为他们再创造和向前进的内动力。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这种创作的欢乐,教师应采取恰到好处的评讲方式。

5.1评讲作文要以鼓励为主。一次夸张的表扬要比一次准确的批评效果要好得多。哪怕全文只有一个句子写得好,也要热情地给予肯定,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次创作之中。

学生非常在乎老师对自己作文的态度,而评语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和指导,是联系师生之间知识感情的桥梁和纽带,所以写评语要注意感彩,对于一些不该出现的问题教师要注意保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要平心静气、耐心批阅,要热情帮助每一个学生指点迷津,不仅评论文章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还有分析思想倾向,道德力量,提高学生明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培养他们自强自立的品格,写好评语,关键在一个“情”字,教师要把满脸热情倾注到笔端,学生会铭记在心,并终身受益。

5.2通过不同形式进行评讲,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好地发挥其主导作用,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写作激情。比如,用学生当次作文办专刊;可由学生上台,介绍经验;还可选出优秀作文向全班全校及至报刊杂志推荐。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我表现欲,他们喜欢通过作文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因此以褒奖为主的评价方式,能更好充分地使他们享受成功的乐趣,激发更大的创作热情。

6.鼓励创新,形式灵活多样,富有创作激情

创新作文题目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创新

1 激发兴趣,让学生热爱写作

兴趣是学习写作的最好老师。如果学生对写作提不起兴趣,厌烦作文,任凭再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也提高不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要利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热爱写作,喜欢作文。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必须结合学生具体实际的情况给予不同的要求,让学生感觉到每一次作文都能够达到要求,乐意去写,然后,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修改,通过不断的修改,感觉到自己的作文越写越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尝到写作的甜头。

此外,教师还应不断鼓励学生,充分肯定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这样,学生写作的兴趣就会得到激发,学生乐于写,写作水平也自然会逐渐提高。

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进行写作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要通过多种形式和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怀着浓浓的兴趣和饱满的激情去写作,去创新,去享受写作,去享受生活。

2 突出学生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将课程划分为四个环节:提出命题、教师指导、教师评改、教师讲评。这些环节都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见,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只不过是听之任之的配角,仅仅是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简单的思考罢了。久而久之,语文教师的不放手、不信任、不理解,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行为,忽视了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在写作过程中的内在潜能,也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影响了写作效率的提高。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决定写作命题、写作手法等。同时,教师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他们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从而深化文章内涵。此外,教师要充当好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切忌“喧宾夺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实际需求,配合学生顺利完成作文写作。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他们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同时,教师要善于拨动学生心弦,放飞学生们的思想,活跃课堂氛围,让作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3 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获取大量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鲁迅《致赖少麟信》)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

4 给学生提供自由的写作空间

目前初中作文考试大都是命题作文,而且对作文文体有着严格的控制,一般都要求记叙文,这使得很多学生面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作文题目无从下手,同时,初中生的生活阅历毕竟有限,直接导致了作文素材的缺乏。也有些学生偏爱议论文、说明文或者其他的文体,严格的文体限制也阻碍了学生的写作思想和学作热情。长此以往,学生对着不感兴趣的话题和文体,就会逐渐失去对作文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命制作文题目时,尽量以话题作文为主,给出一个宽泛的概念,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在练习写景写作时,可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其中的神韵,寻找写作的素材,当学生从中找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才会产生写作的欲望,从而激发对作文的兴趣,教师要让学生写想写的东西而不是让学生写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一旦产生兴趣,学生的写作方向才能向着教师引导的方向发展。

在自由表达的同时,要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敢于写出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的创新作文,充分发挥学生在写作中的创造作用。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对于学生完美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个性发展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 评评、改改——鼓励为主,查漏补缺

创新作文题目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作文评改 现状分析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的培养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可实际教学中反映出来农村学生的写作一直不容乐观,作文缺乏创造性,缺少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缺少生活积累与人文积淀。同时不容忽视的是教师对作文的有效指导,具体地说,指导学生写作就是在学生现有写作水平的基础上指导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作文的评与改,“评”即“中肯的评价”,“改”即“修改纠错”。对学生的优点要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对于习作中的失误与不足要明确指出。总而言之,作文评改是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必由之路,正确有效的作文评改方法对中学生写作至关重要。

事实上,农村中学生作文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才能通过作文评改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一直让我们农村教师感到困惑。下面我就此结合教学实际来谈一点自己肤浅的看法。

1 农村中学生作文现状分析

1.1 作文拟题大而泛,且无新意。现在话题作文较多,一见到此类作文题,许多学生就直接以话题为题目来写。例如“挑战”这个话题,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题目就是这个,其中以“挑战人生”或“挑战自我”为题的学生就有80%以上。题目挺不错的,可写的内容很多,可这大而宽泛的题目,往往在下笔的时候头脑中会有种“老虎吃天无处下抓”的感觉,大得好像没有了边际,不知从何写起。如果题目能具体化一点,范围缩小一点,会有什么效果呢?如以“第一次帮妈妈做饭”、“我学会了骑自行车”等为题,头脑中就很容易对号入座,找到相应素材,写起来自然就得心应手。所以,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经常提醒学生“写小不写大”,题目要尽量具体化,做到细微之处见真情。

1.2 语言枯燥无味,内容粗略,主旨浅显。农村孩子土生土长,人文环境较差,自身平时课外阅读也几乎没有,语言积累较少,致使写作中词语贫乏,语言枯燥无味。农村生活不乏新鲜素材,可学生们不善于观察,不善于从生活中去搜寻典型事例。一遇到要歌赞真善美,不是搀扶老太太过马路就是公交车上给老大爷让座;要表达父爱母爱十有八九都写自己某某晚上发烧,爸爸妈妈背着自己往医院跑,好一点的再来些景物渲染:那晚刮风下雨,天黑路滑,妈妈背着我艰难地前往医院……内容大都是司空见惯的那些,长篇纯粹叙事之后,简略收尾,主要是为了点名题目,立意很是肤浅。

2 教师作文评改现状分析

2.1 面对“伪作”无话可说。学生大多作文粗制滥造,抄袭现象屡禁不绝,拼凑之作更是漫天飞。教师们在拿到作文本时也是头疼不已,许多作文不知评语如何来下,没有评语又不行,所以只好敷衍塞责,说些空话、套话。

2.2 详批细改,收效甚微。作文课从小学三年级就开设,写作应是学生们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而要提高写作水平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平时多写多练,但也必须在一次次评改中来促进提升。但实际中,学生并不看重老师的评改,每次作文本发下去,他们只关注分数,顶多看看评语中对自己这次作文肯定了哪些,而并不重视评语中对自己本次作文所指出的不足之处,更不会去认真修改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教师劳神费力,详批细改,可学生作文水平仍无多大起色。

针对以上现状,我在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做法,以期达到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第一,多去鼓励,学会欣赏。作文练习作为语文学科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在写作过程别需要老师的理解、帮助和鼓励,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他人的重视,受到老师的肯定。所以我们在评改学生作文时一定要多做正面鼓励评价,学会去欣赏学生的作文。要做到这些,就要不仅多注意优秀作文,更要去发掘那些较差作文的局部或个别亮点。

具体做法是在下评语时语气上要温婉、留有分寸,如同现在的温馨提示:为了你和家人的幸福,请减速慢行。这就比以往的“严禁超速驾驶!”要让人容易接受得多了,最起码心里不感到别扭、厌恶。对于用词不当的可写上“想想看,这个词用在这里好吗?能否换一个恰当的呢?”对于那些文字粗糙、笔迹潦草且思路混乱、主题不明的文章,我总是圈圈画画,故意以商榷的语气问学生:你写的老师看不清……对于这儿这样去写可能会好一点,你觉得呢?语句不通了,我会这样写上:这个句子你看这样表达与你的有什么不同呢?

作文是一项综合性、创造性的书面语言表达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教师指导学生的写作创新尤其显得重要,对学生作文表现出来的任何一点创新意识都要及时给予肯定,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教师不要用成人化的标准去衡量一个农村初中学生的习作,要调整、更新作文评价的标准,善于欣赏学生的作文。可以欣赏全篇,也可以是对某一方面、某一段的欣赏,或是对谋篇布局的欣赏等。

第二,教授方法,倡导自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修改,学生只有学会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叶教授的话指出了作文评改的方向,学生自己评改作文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思想,体现了作文教学的创新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在初中阶段目标中对学生作文评改有这样的要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首先要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只有把修改文章的金钥匙交给学生,学生才能自己去解决问题。评改文章可以从四个方面去考虑: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语言文字,书写质量。

创新作文题目范文第7篇

所谓“鲜”就是新鲜,新潮而有时代感。

1、写别人所不写。即你所选的材料最好不要是大家常选和常写的,你不能人云亦云,而是要独具慧眼,善于从“被人遗忘的角落”中选取与众不同的素材,使你的材料令人有别开生面、耳目一新之感。

2、要善于“旧材翻新”。许多材料是我们写文章常用到的,倘若与别人的眼光一样,自然就毫无新意可言。比如“愚公移山”,通常我们都认为愚公不畏艰险,对他那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精神赞叹不已。如果换个角度,从工作效率入笔,愚公的做法与我们的时代就格格不入了。可见,对旧材料,我们如果对它来个反弹琵琶,便可推陈出新了。

3、不断开拓视野,积累素材。这就需要你一方面留心观察生活,一方面扩大阅读面,比如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等,从中获取和积累典型而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鲜材料。这样,写起作文来一则不会陷入“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二则你的材料也会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清新气息。

二、见解要“新”

“新”的含义有二:一是新颖,不陈旧;二是深刻,不肤浅。

1、独到而有个性。有句话说得好:“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人们对同一人物(事物)不会有完全相同的看法。写作在很大的程度上属于求异思维,要求作者善于存同求异,阐述独到而有个性的见解。比如,中国足球队闯进了世界杯,赞誉之词可谓铺天盖地,可一个学生球迷却在作文中说“要给中国足球队泼一盆冷水”,希望他们“戒骄戒躁”;另一个同学却呼吁人们“给中国足球减减负”,否则“他们会承受不起”。这样的见解,自然与众不同,新而不俗了。

2、深邃而有内涵。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首先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与感悟不能只停留在感性状态,而应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只有把理性的思索融入到写作中,文章才会立意深,底蕴足,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反之,则会流于简单与肤浅。其次要透过材料的现象,挖掘出它的本质。最后要善于从生活中挖掘出真善美与假恶丑。

3、合情又合理:写文章既要与众不同,又要顺理成章;既要合理透彻,又要能自圆其说。这就要求在写作文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可想当然地胡编乱造,抑或太偏激走向极端,一定要做到合情合理,令人信服。1998年高考作文题目是“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据说某省有不少考生就不惜编造出“母亲(父亲)病亡”和“父母双亡”的情节来打动阅卷老师。这种不合情理的虚构其结果只能是弄巧成拙。

三、构思要“巧”

“巧”就是巧妙,匠心独运,不重复别人。

1、切入角度新:生活是丰富多采的,每个人对生活的感悟是有差异性的。即使是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每个人的感悟也是不同的,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米洛斯的维纳斯》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作者就是从“艺术美”这个角度切入话题,畅谈了维纳斯的“残缺美”,可谓匠心独运。

2、思维方式富于变化:不要习惯于常式思维,应锻炼自己的求异思维。如果说常式思维往往会使你的写作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尴尬境地,那么求异思维则会让你的写作“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如常言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倘若反其意而行之,来个“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岂不更富有新意?

3、结构精巧不落俗套:不少同学写文章喜欢按部就班,按照传统的“套路”先写开头,再写过程,后写结尾。这样写下来的作文,如同孪生兄弟姐妹,哪里还谈得上个性和创新?因此,在安排文章结构时,必须突破传统作文的“起承转合”的陈旧模式,要根据需要灵活恰当地安排,力求文章结构既自然合理,又巧妙不俗。

四、语言要“美”

“美”就是优美悦目,富有文采。

1、自然真切,以情感人。首先,作文用语要流畅自然,既不故作雕饰、哗众取宠,又不扭捏作态、言不由衷,而要以真情实感去打动人。其次,文章要前后贯通,给人一种一气呵成、水到渠成的感觉。再次是语言要贴近生活,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就需要大家用心地关注生活,多向生活学习语言。

2、恰当引用,高人一筹。在文章中恰如其分地引用一些名人名言、成语格言,既可以丰富文章内容,又可以展示你扎实的文学底蕴和灵活的运用能力,让人对你刮目相看。因此大家不妨加强这方面的积累,只有在有了丰富的“积蓄”之后,我们才会体会到“下笔如有神”的奇妙感觉。

3、巧用修辞,增添文采。修辞好比化妆品,使用得当可以使文采倍增,比如,使语言生动形象可用比喻,加强语气可用反问,增强语势可用排比,强调突出可用反复,渲染气氛可用烘托,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写作时可根据需要合理运用。

五、形式要“俏”

“俏”就是别致,与众不同。

创新作文题目范文第8篇

一、激发兴趣

(一)消除怕写作文的成见。

在语文学习中,对作文感兴趣的学生并不多,多数学生对作文很害怕,一是觉得作文难写,二是觉得没什么东西写,三是写不好怕被老师批评、被同学笑话,由此便失去了写作的信心。作为老师,要告诉学生作文就像我们遇到的一只难路虎,它再伶牙俐齿我们也必须把它给拿下。于是我就问同学们有没有这个信心当打虎英雄,大家异口同声地答到“有”。当我们以后再遇到作文教学时,形式大有好转,教室里少了几分恐怖的气氛,更多的倒是自信的面孔。

(二)贴近生活培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演讲比赛、抽签作文赛、口头作文、故事会、手抄报比赛,编写童话、结合课外阅读,电影和电视,等等。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总之,作文教学应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该让孩子们写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二、积累素材,运用于习作

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就会跃跃欲试、期待不已,教师的当务之急就是着手引导学生积累材料指导学生写作了。我认为教师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学生在日常观察中积累材料。

观察是学生积累素材的有效途径。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价无疑是很难的。对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就此消除写作在他们思想上的神秘感,克服畏惧心理。

(二)在课文的教学中积累语言材料。

经常会听到有老师埋怨道:“也不知道现在这些课文有什么教法,不上课文学生照样会做题。”殊不知,学生会做题,但做得好吗?作文写得好吗?我想,阅读应该是学生写作的基础,是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重要环节,缺少了这一环节,那习作就是枉然。在阅读教学中积累语言材料的方式五花八门,可以从一个词入手,对于一个词语的理解,不紧紧要求学生记住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可以运用到哪些事物的描写,可以让学生试着说一句话;也可以从一个好句着手,这个句子是描写什么的,那以后我们再描写同类事物的时候是不是可以用呢,再如学了一些歇后语或者是谚语,可以在什么情况下引用,让学生深思;还可以从一些段落下手,这个段是人物的外貌描写,我们可以采用偷梁换柱的方法,以后在写人物时,如果这两人有那么点相似,我们便可用上这么一段。在阅读教学中,我经常爱问学生的一句话就是“这个词在描写什么时我们可以用,这个句子段落我们在什么作文中可以引用。”几年来,我们班的作文中时不时就会有‘哎好像在哪篇课文中读到过’的感觉。作家的文章写得那么华丽又朗朗上口,将他们的语言用到我们的作文中,我们不也成了“作家”吗?

(三)课外积累语言材料。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文学家鲁迅也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因此我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勤做读书笔记。只有大量的积累才可能促使质的提高。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学生大多缺乏自主性,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从各类小学生刊物、作文书或者课文当中摘抄好词佳句,每星期进行定期检查,一学期还要进行评比,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看课外书的积极性,有时学生在作文中用到一些好词语好句子,我都从未见过,还要去查查他们用对了没有,真是有意思。经过这样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会大大减少。

三、鼓励学生创新作文

(一)作文题目的创新。

自定角度,巧立题目。小学阶段的作文指导,关键还在于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做到围绕材料说话,但在操作中又要切忌“唯题是从”,限制学生的创新性。我认为面对有些学生提出没什么可写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自定角度多方面巧立题目。如记人的作文,学生可以安上这样一些题目:《帮助》、《友谊》、《她笑了》、《我的同桌》等。

(二)内容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