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牛郎织女教学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7-0065-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语文工具的使用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它具体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要更好地体现语文课在母语学习中的价值,我认为应致力于重建真正以“用”为主线、以说写为主要内容的语文课堂。
一、教师应潜心教学设计
语文学科以教材的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重在学习教材“怎么说”,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具体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培养读写听说等语言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应潜心教学设计,不仅要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还要关注教材为什么要用这些词句、这种语气来表情达意。如:苏教版六上《牛郎织女》一文,可以尝试进行以下的教学设计:我们读到的《牛郎织女》是以第三者讲述的形式来写的,请你选择牛郎、织女、王母娘娘等其中一个角色,来重新写写这个故事。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通过角色转换,将原本独立于教材内容之外的学生顺利带入课文情境之中,并运用自己已有的语文能力来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用心去寻找教材中可以进行语言文字实践训练的突破点进行教学设计,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学语文的激情,落实以语言文字运用为主线的教学理念。
二、教师应重视语文活动
要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我们还可以通过设计实践性的语文活动来达成。例如高年级的习作训练中有“学会写说明性文章”的要求,要真正落实“以运用语言文字为主线”这一理念,可以设计一个“怎样写好说明文”的语文活动,活动分为以下几个板块:
1.调查访问,探寻说明之物。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观察和调查。比如老年人对一些家用电器使用说明书有需求,但厂家提供的说明书往往是一本厚厚的、专业性较强的小册子,适用性不强,教师可以此作为切入点指导学生写作。如果把这个来自生活实践的问题作为说明文的选材,学生会把写作文作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进行,从而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学习范例,追求说明之法。
基于这样一个来自生活的任务驱动,我们可从生活中寻找优秀的说明范例。比如“苹果”手机说明书,我们可以把这份来自生活的实用“教材”提供给学生,让他们找出说明书中值得借鉴的部分,并着手来写家电使用说明书。
3.回归生活,验证说明之效。
说明书写好了,但它的审核者不是老师,而是需要它的老年人。让学生把自己写好的家电使用说明书给家中或身边的老年人看,以验证他们所写的说明书是否表达清晰,是否直观可行,并根据老年人提出的建议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四面是黑板,我们来表演,教师哪里去,一旁当导演。
而众所周知,教师的主主价值与学生的主体价值,课堂上都要得到体现。厚此薄彼,显然有些偏激。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本无知识基础,又无是非判断能力,这种过分强调学生自主探究的地位,淡化教师的主体地位的作法,必然会造成质量滑坡的恶果。
课内学习为表演,课前预习当课上,课外自习当课讲,加上教师的备课、学案和导学案的设计,耗时耗功,加重了师生的工作量与学习负担,何谈高效?
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中,如果把语文课搞成一个普遍的课堂模式,那就脱离了语文学习的正确轨道,语文的学养性、人文性、情意性的丰厚内涵也就无法显现出来。教的做作,学的虚假,必然影响语文的教学效率。
就实际观察来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1.脱离文本。一教师在执教《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奇怪现象,他从网上搜集了大量的激光图片图片加以展示,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诱导到了对北极南极气象特点探究的议题上,使得教学方向大为偏离,弄巧成拙。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交流;又要给学生扩散思维,放飞想象,张扬个性的机会,使得课堂充满互动生成的活力。信息技术是个好帮手,但不可无原则、无节制的滥用,它和传统教具一样,只是一个手段,一个媒介而已。语文教学的重心,应该是语言文字的诵读、理解、揣摩、积累和运用等,而不是花哨的演戏。
2.随意拓展。阅读教学,能够体现一个语文教师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本着感染学生情感、培养学生语言的目的,我们可以令阅读教学丰富多彩,呈现多态模式。阅读教学应该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开放性的话题,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实际教学中个别教师往往只重视发散思维,不注重整合和优化,开放无度,天马行空。一位教师教学《天上的街市》一课,总结全文时问学生:你觉得天上的街市上除了牛郎织女,还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孙悟空,当了齐天大圣,成了天宫的主人。”
“许仙和白娘子,打死了法海,他们到了天宫。”
“丑小鸭,变成了黑天鹅,飞到了天上。”
“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没有被冻死,跟着祖母飞到了天堂。”
……甚至还有人答一些游戏中的帅哥美女之类,丧失了拓展的意义,走入了误区。
如让孩子说说“假如牛郎织女生活在今天,他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就有可能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深化与提升对问题本身的探究,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文情文理的一致性。
3.泛化个感悟和体验。在什么前提下、在什么时候、怎样让学生感悟与体验,很多老师缺少耐心的推敲和细致的设计,在实践操作上极易走向形式化与简单化。比如有教师在教学《赵普》一文时,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让其他学生听后回答,“本文将了关于赵普的那些故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怎样向他学习什么?”学生把有些词句还没有读准确通顺,何谈感悟与体验?
时下,教师被要求剔除“泛读、讲解、品析”,要求采用“自主阅读、整体感知、合作探究、个性体验”等。殊不知,深入阅读文本,是悟与体验的前提与基础。不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好,就不能通过语言来认识事物之间、人物之间、人与事之间的关系;要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必须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一遍又一遍地读书消化,一次又一次地分析概括,然后才有独特的、有见地的感悟。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借助与教师的引导和示范,讲解与评析,否则,学生是很难在一节课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条有理的把握的。
在学校,教师每天都在课堂上生活,学生的时光也大都在课堂上度过。新课改呼唤“新课堂”。我们要通过构建语文“新课堂”,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
1.要凸显师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的构成,除了学生,还有老师,都是生命成长的共同体。在一堂课中,只有师生双边协调活动,才能构成课堂的生命场。厚此薄彼,忽略教师的主体地位,只会害人害己,受害的最终使学生。
2.要重视是抓纲务本。语文教学着力点应放在课本上。要深入文本,探求真伪,学习知识,启迪智慧,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协调发展。唯有吃透教材,才能设计出好的教学过程;唯有吃透教材,课堂上才能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唯有吃透教材,教师才能应对学生各种疑难问题;唯有吃透教材,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突显风格。就目前的现状来说:既要重视教师间的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也要重视教师个人的孜孜以求的探索钻研。
3.要重视教师的情感感染。语文课本是情的载体,浓浓的亲情血浓于水,无私的友情胜于手足,热爱祖国之情至高无上。我们要发掘语文素材的情感蕴含,也要要发挥语文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用适当的感情个性化的解读文本,用激情引导学生丰富情感,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体验,外显于他的言行举止,用语言、用表情,用眼神传递给学生,展示一个内心丰富的自我,感染学生融入文本之中,得到生命的启迪。
4.要重视学生思维的自觉锻炼与培养。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语文教师,依靠和发挥自己的学养和机智,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能诱发学生参与到学习知识的思维与探究之中,乐学乐教,与学生共同提高。
关键词:阅读教学;积极语用;语言训练
教育家钟启泉说:“语文学科就是从形式与内容两个侧面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兼具‘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的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衡量学生是否学会语文,不是看掌握了多少语言知识,积累了多少词语句子,而是看是否能积极地“运用”。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潜心引领学生积极地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提高运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的水平。积极语用课堂应该遵循言语运用规律,以“语言应用”为核心,构建阅读教学的新框架。
一、聚焦语言因素,立足词语教学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词语教学的内容应为:正确读写、理解词义和积累运用。词语教学的原则应为:突出重点、力求准确、注意通达和由点及面。在教学《石灰吟》“认识石灰”这一片段时教师出示“诗中哪几个词语简明地概括了石灰由石成灰的过程,找一找,画一画。学生便会找出“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等词语,再用“透过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动笔写一写,从而理解《石灰吟》“吟”的是石灰的什么精神。这样的阅读教学设计着眼于言语活动,重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促进基本言语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二、对话重点句子,以语言带动内容
以语言带动内容即以语言应用为主线,以理解重点语句为载体,带动对课文内容、情节和思想的理解。阅读教学中需重点指导学习的句子有:内涵深刻的句子、表现主题思想的句子、内容和结构复杂的句子、生动形象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以及距离学生生活较远不易理解的句子。指导学生理解这些重点句子的方法主要有:从抓关键词语入手;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意;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抓主干理解句子;直观演示理解句子;落实朗读训练,加深理解,积累语言。这种“以语言带动内容”的教学策略是以“语言应用”为核心的。
三、凭借文本语言,落实言语形式的仿写
教材中的选文多为文质兼美的文章,是学生语言学习的典范。对作家个性化言语的品味,除结合语境揣摩之外,还有进行形式仿写。例如,教学《安塞腰鼓》第六自然段时,出示“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一样,是……”让学生仿写。再如,《草原》有多处典范性的状物片段值得借鉴,像第二自然段描写草原美景时,语言清新明快、准确生动,条理清晰。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读、悟,了解本段的写作顺序和表达特点,完成“建模”;接着模仿迁移这一写法,学写一处景物。这一过程,力求将说、写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得以提升。
四、关注篇章教学,训练言语应用
篇章教学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和基本的表达方法,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我在《詹天佑》一课的教学中这样落实篇章教学。师:请用用一句话概括詹天佑在你心目中的形象。生:詹天佑是清朝末年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工作不怕苦不怕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詹天佑技术高超,很有创造性……师:再用一句话为总起句,从课文中寻找有关材料说一段话,要有说服力。在教师指点下,学生经过精心选择、组合和改造语言,巧妙地将其融入自己的话语情境中去了,从而流淌出精炼而又感人肺腑的言语。
在篇章教学中还可以依托教材进行适当的复述训练。复述分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复述训练的形式可以有:改变顺序、改变人称、改变体裁、扩充内容等。例如,复述《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的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引发想象、把握情节、学习语言、抓住主线来生动复述。学生借助故事框架复述这个民间故事:孤苦伶仃,相依为命;老牛指点,结为夫妻;男耕女织,老牛诀别;王母知情,抓走织女;隔河相望,鹊桥相会。这样的复述训练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诗意;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3-0028
《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要求能“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诗歌的教学,无疑是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感培养、思维发展、审美情趣提高、人格形成的绝佳载体。
一、诗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延展特性
我国现代诗人何其芳曾说:“诗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诗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跳跃延展特性。
高度凝练的诗歌具有时代内涵。诗人总是选取生活中最具特征、最典型的事物,将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高度浓缩,表现广泛的社会生活和更普遍的思想意义。正如高尔基所说:“诗人是世界的回声,而不仅仅是自己灵魂的保姆。”
凝练的诗歌具有深沉的感情内涵。其创作过程自始至终都是伴随着诗人感情的激动而进行的。郭沫若表示:“抒情不仅是抒写个人的感情,而要抒写时代的感情。把个人和集体打成一片,把作者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有把握抒写时代的感情。”
语言凝练的诗歌具有跳跃延展性。诗歌需要联想和想象,做到不仅是意象的联缀运动,而且是意象的创造、境界的拓展、情感的释放。而诗歌的节奏音韵汇就语言的音乐美,可以增强诗歌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二、诗歌教学方法具有诗意化特征
师生共同面对诗歌作品时,理应运用与之相适应的诗意化教学方法,真正达到与诗人灵魂的对话与交流。
1. 诗意氛围营造法
诗歌的内涵美欲得以张显,诗歌的情韵要得到传扬,教学设计理当注重情境的创设。师生置身课堂,感受与诗人情感格调相匹配的情境,在诗歌的教与学中呼吸诗的气息,承受来自诗人心灵的抚摸。
(1)课堂引入聚情绪。登山尚须情满山,观海难离意溢海,诗歌教学中诗意化的引入对情绪的调动和融入尤其重要。《夜雨寄北》的引入,笔者设计:当星星月亮相会时,星星说,我很珍惜这世界的馈赠,我比太阳更有机会与月亮一起进入人们的梦里;当牛郎织女相会时,织女说,我不会忘记那一起走过的日子,我比海誓山盟者更会让人们随着鹊桥留下永恒的记忆;当走进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时,又有什么会进入我们的梦里?又有什么会成为我们永恒的记忆?
(2)结尾收束诗意显。或愉悦,或感伤,或高昂,或低沉,或显情,或哲思,教学结束时,应该着力实现诗意尽显而思意不尽的教学效果。如在安排李煜的《相见欢》结尾时注重愁绪的绾结:李清照在经受国破夫亡流寓江南的痛楚后,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了结!“几曾识干戈”的风流皇帝李煜沦为阶下囚后,其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怎能不缠绕成“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
(3)吟咏之间重感悟。反复诵读揣摩也是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感悟继承的基本途径。一枝一叶总关情,引导诵读,审视一枝一叶,方可整体感知对象之美;多种形式的吟咏,正好助推诗歌内涵的流泻外显;音韵节奏的合理表现,可以迸溅出诗歌的情感火花。美在吟咏间升华。面对曹操的《观沧海》,吟咏山水,吟咏草木,吟咏秋风,吟咏洪波,从而感受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阔,感受到诗人胸襟和抱负的独绝!其诗歌的美在品味中徜徉,美在探究下显现!
2. 结构巧妙设置法
作品结构与教学结构有机结合,方能相得益彰,从而搭建起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平台。诗歌教学切入点的选择与思路的设计环节不可或缺。
(1)从诗歌的情感汇聚点入手理清教学思路。曹操《短歌行》的情感汇聚点是什么? 是诗中的“忧”。忧思程度如何?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为何生出如此深沉的忧思?是 “君”、 “嘉宾”。君和嘉宾何以能让他“鼓瑟吹笙”?能让他“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往后一看,原来诗人为的是能让“天下归心”的贤达。至此明白:诗人生发的情感自然就是在短暂的人生中渴求贤才的忧思。
(2)从诗歌情感的触发物入手理清教学思路。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教学中,笔者紧紧抓住“雪”,抓住诗中四处提到的雪:边塞风狂飞雪早,暮雪辕门饮归客,雪满天山送君去,君别雪上留马迹。生动展示西北边塞冰天雪地的奇丽风光,抒发因朋友返京而生的依依惜别之情。
(3)从诗歌的结局、诗词空白等方面入手理清诗歌教学思路,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解读。让学生倾情理解,展开想象,可在一个开放的空间里自由地舒展自己的心灵,在与作者心灵的碰撞中创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3. 以诗解诗信息增量法
(1)以诗解诗,可以解疑析难,准确阐释诗人的内心世界;可以互相生发,拓展诗词意境的时空天地;可以比较阅读,把握诗人独特的人生感悟;以诗解,增加知识容量,可浇灌诗意缺失的心田,可增强深沉而丰厚的文化积淀,可潜移默化培养传统文化素养。
(2)以诗解诗,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教学杜甫的《蜀相》时,抓住“映阶碧草自春色”中的“自”,结合“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等诗句中的“自”字,品味诗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凄苦与遗憾,可触摸到文化传承的脉动。
(3)以诗解诗,感受诗歌的情感美。欲理解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洲”蕴藉的情感美,可结合柳永《八声甘州》“相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词句,真切感受:生命总在不断的错过中开始有了流逝感,不尽的思念怎不令人肝肠寸断!
(4)以诗解诗,体会诗歌的意境美。面对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时,可借助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理解意象叠加而成的意境美。《天净沙・秋思》以十种意象组合,展示出了萧瑟凄清的意境,羁旅客中人置身其中,怎能不肠断天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句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等景物的层叠皴染,一幅凄清有致的霜晨图便跃然纸上。
(5)以诗解诗,显示诗歌的风格美。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通过“误入”、“争渡”、“惊起”等动态描绘,写出了少女泛舟游玩找到的刹那间感受,反映了词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开朗真纯的胸怀,展示了其早期清丽俊逸的风格。《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上片写落红满地,物是人非,心境凄惶;下片词人虚拟泛舟的愿望,“只恐”则以舟轻衬愁重;全词基调低沉,显示了凄婉沉郁的风格。两相对照,清丽与凄婉中自有美的天地。
三、诗歌教学方法的丰富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
诗歌教学,尤其是中学诗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可开阔学习者的视野,激发学习兴致,让诗意流动在民族的血液里,也应让诗韵充盈在被数字化填充的现实生活中。找一块空间,安置诗意的灵魂,让诗意栖息于诗歌教学的课堂,中学语文教学者责无旁贷。当然须记住:站在诗意化的角度绝不能让贫乏来诠释丰富,诗歌的内蕴丰富绝不需教条说教来限制思维。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优化 课堂教学过程
科学和系统的学期、单元、课时教学目标归根到底要靠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来落实。因此,我们不能只象征性地在传统教学套路的首尾添加“出示目标”和“达标检测”两个环节,就美其名曰“目标教学”,而从根本上忽略了目标教学指向明确、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学能力等精神实质,使课堂教学仍停滞在方法陈旧、随意性大、“满堂灌”的高耗低效状态。
一、优化课堂导入,关注学生的注意状态
课堂教学导入的主要方法,应该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兴趣等,结合课文重点内容、主题思想来设计导入,我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和参考他人的经验总结有如下几种方法:
1、形象直观导入法。在导入新课时利用幻灯片、录音等现代教学手段,借助歌曲、图片等,把干巴巴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还可以借助实物、标本、模型、挂图等教具来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一课时,我就先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水调歌头》及投放有关图片,让学生借助歌曲、图片提高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2、故事导入法。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本身具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如在上《天上的街市》一课时,导入就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或者给学生自己讲述等。通过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不仅顺利导入新课,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3、巧设问题法。巧设问题可以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仅激起了学习兴趣,又把握到课文的思路、主题等。如我在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时,创设了一个这样的趣味问题“1+1=?”,让学生自由回答,学生的答案各式各样,我就可以就势进入课文,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答案也就不一样,所以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请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样导入新课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4、设置悬念导入法。在课堂教学上,教师有意识地设置悬念,引发学生追根朔源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思维处于一种激活状态,产生一种非弄清不可的探究心理,而后自然导入新课学习,这样设置悬念导入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究,才有所得。当学生面临问题时需要新知识来寻找答案时,他们才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向学生巧妙地设置悬念,有意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揭开“谜底”中来。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听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二、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优化教学情境
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优化手段,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发展人格。因为真正有效的学习必须是在积极的参与下进行并达成的,参与面的广度和参与的机会出现的频度决定了参与是否充分、积极、有效。参与状态良好的学生,总能积极踊跃、满怀热情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例如,在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首先让学生听歌曲,音乐声响起,学生立即被深深吸引,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教师可以借创设情境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共鸣。
在课堂上,可以精心设计提问,创设问题情境。课堂提问要启发学生“为什么”,少问“是什么”。事实上,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学了九年语文,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知识,但大部分知识是作为一种储备状态的死知识占据了大脑空间。因此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参与意识、独立思想和创造才能。通过精心设计提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总之,优化教学情境与手段要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强调学习结果,更应强调学生学习过程、参与状态,力求课堂上人人参与;全程参与,多方位参与。
三、优化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讨论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师生之间沟通情感和交流信息,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正如契诃夫指出的:“儿童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拿来跟同学老师交谈。”小组合作学习正好为学生创造了这样的环境。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各种形式,可以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和理解别人的看法,促使他们不断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从而大大地活跃他们的思维,拓宽他们的思路,激发他们创新的热情。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教学 激发 思考
一、树立新理念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竞争无处不在的时代,而各种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为此,作为一位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的工作者,必须放开胸襟,重塑教师形象,树立新理念!
1、转换教师角色
教师应从一个传授者转化为促进着,从一个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从居高临下转化为平等首席。在教学过程中再不能包办代替,不能做过多限制,要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全程,让全体学生参加,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
2、树立语文大观
"语文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母语学习和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生活中有得天独厚的学习母语的条件和资源。社会处处都有语文,处处用到语文,要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增长才干,学习语文。
3、给语文定性位
修订版"大纲"指出,语文最重要的是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语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基础学科,是个人学习的基础,是民族的根。学生学习语文主要是为了掌握这个工具。
总之,三维的语文目标,新的学习方式,新的评价观等正确、先进的教育思想,要不断地学习,勇于实践,坚决摒弃应试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根据语文的教育特点,根据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以求在小学阶段打好语文基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涂好做人的底色。
二、走进新课堂
我曾经这样讲语文:照本宣科,接着抓双基,然后一问到底……不管怎样变,总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机械、呆板、狭隘…… 悄然间,我开始启发学生自主读书,随文识字,学习朗读;接着致力于导读,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让学生的"读"的目的性更明确,更科学,更有效;渐渐的,开始提倡合作研讨探索创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我努力做到"三不":一不教眼中没人的课;二不上打句号的课;三不满足于教材、教参,要为学生创设积极参与、人人参与、主动发现、主动探究、合作互动、相互促进的学习环境。我千方百计把兴趣带进课堂,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1、强化朗读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需要支点,这个支点就是读书。古人也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努力实现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以读促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首先让学生初读,认读生字、熟悉生词,读正确、读通顺,了解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接着教师引读,整体把握课文或理清思路或抓住主要内容,在整体把握的同时培养分析、概括的能力。然后根据提出的问题,结合教学设计中的预设,明确教学重点并以问题整合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一般指对重点部分的理解、品读,或体会关键语句在表达上的作用与效果,或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或侧重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掌握某一方面的学习方法。最后对课文赏读,积累语言,尝试运用。
2、质疑问难
读书的过程必然要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教育和影响,这就要读进去,读进去最好的途径就是问。问要作用与读书,作用于观察思维,作用于语言文字,作用于感情的熏陶……这就要教师在学生不易看出的要紧处、关键处、精密处作些适当的点拨、讲解,即千方百计创设一种问题的态势,让学生从过去无意识生疑变成有意识发问,逐渐地发展为爱问、善问,始终保持一颗积极的渴望探究之心去读书,品词析句,高质量地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
《草原》一课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为什么?《观潮》一课的"为什么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爱我中华》一课的"爱我中华"反复出现表达了什么?《落花生》一课的爸爸为什么要谈花生的好处?……
像这种具有思维价值,又有一定思维容量的问题举不胜举。问题是打开思维闸门的钥匙,能让学生在亲历中充分体会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与求索、发现与创造、成功与快乐,是语文真正起到对人精神的引领,对智慧的开拓,对真、善、美的追求的作用,提升学生生命的质量。
三、作业新布置
作业作为教学的基本环节,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他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可传统的作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要求划一,评价单一,远远不能适应新课标,不能有效、全面地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为了让学生在作业中获得乐趣,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我大胆探索作业的新布置。
1、分层布置
一个班级的学生,千差万别,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布置作业,最基础的是字词句段地抄写、理解和运用;再是阅读理解;然后是读写结合,搜集资料的拓展练习。过去是一刀切,好得吃不饱,有困难的学生总是完不成,整天被作业搞得抬不起头,老师家长为他们发愁,还没什么效果。现在分层布置,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和提高,增强了所有学生做作业的信心,培养了兴趣。
2、转换角色
一直以来,老师布置作业,学生按时完成,似乎天经地义,然而这样的作业,对学生而言,是被动接受,外在强加。为了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了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我大胆地指导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效果很好,大多数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根据课文内容给自己布置恰当的、适量的作业。一些优秀学生更是如鱼得水,从课外书、电视、报刊等渠道吸收了很多新颖的作业形式:字方面有编自迷,有部首偏旁连线组字,有一字"开花"扩词的,还有编一段话填写多音字的等等;词方面的有词语搭配,词语改错,词语补充等;句段篇方面更是精彩,有创意的问题,有看插图写话,有根据课文内容的绘画,还有如何朗读的练习。他们写读后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词语填空,续写《牛郎织女》,仿写《桂林山水》……谁看了他们的作业都会惊喜万分,赞叹不已!而且由于是自己给自己布置的作业,他们积极性很高,乐此不疲。
一叶扁舟
准备阶段:
1、分析整理所学课文里有关联想和想象的文段。
2、依据下表,给十年后的自己制作个人简历:
姓名
年龄
学历
职业
爱好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联想与想象。
2、学会“描写+联想与想象”的写作方法。
3、完成习作《十年后的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领会联想与想象
二、实操训练,巧用联想与想象
师:课前我们都给十年后的自己制作了一份个人简历,现在请同学来展示一下:(以小A的展示为例进行写作过程的训练)
生:
姓名
年龄
学历
职业
爱好
小A
25
研究生
老师
书法
老师是我的梦想,我也非常喜欢小孩子,所以我想十年后我可能成为一名教师。从小我就练习书法,十年后的我在这方面一定特别优秀。
师:我很欣慰大家都对十年后的自己有了不错的规划,表格的显示太过笼统,现在请大家用文字充实刚才的口头介绍,字数100字左右,时间3分钟。
写作训练1:化图为文,简介十年后的自己
生:十年后的我通过努力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成了一名人民教师。当我以教师的身份回到曾经学习生活过的母校时,心里有抑制不住的激动和喜悦。我给母校带去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幅我自己的书法作品“桃李满天下”,要知道现在的我可是省级书法协会的会员。
师:在学习《天上的街市》一课时,作者由生活中常见的街灯联想到了天上的明星、街灯和美丽的街市,又想象到牛郎织女骑着牛,提着灯笼,涉过天河,自由逛街的场景。让我们入临其境,眼前有了画面。
由老师你又会想到什么呢?
生:学生、校园
师:怎样才能将老师和学生、校园联系起来呢?
写作训练2:构建环境,建立人物关系(2分钟,50字左右)
生:十年后,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校园更加美丽、现代,能在这样读环境中工作,我很幸福。我带着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教书育人,深得孩子们的喜欢。
师:我们来回顾一下《皇帝的新装》一课,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大家读一读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1、“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称职;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是的,我要叫他们马上为我织出这样的布来。”
2、“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3、“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生:这些句子都用到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师:人物从具体的情境中走来。通过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可以更好地凸显人物形象,构建起画面感。下面就利用这种方面,修改刚才的文字。(5分钟 200字左右)
写作训练3:细节描写,凸显人物形象
生:十年后,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校园更加美丽、现代,能在这样读环境中工作,我很幸福。
每天我都会提前到校,站在教室门前欢迎每一个孩子到来,给予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甜甜的微笑,向他们表达我满满的爱。对于犯错的孩子,我不会用大声地呵斥让他们胆战心惊,更不会黑着色让犯错的孩子变得自卑孤独。我会蹲下来,轻抚他们的肩膀,告诉他们错在哪里,如何改正,给予他们改错的机会,让错误开出美丽的花朵来,让花香弥漫我们的教室,让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一点点遇见更好地自己。
这样充满爱心和耐心的老师,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他们会把写满爱意的纸条偷偷塞到我的课本里,想象着我翻到纸条时微笑的样子。他们会把讲桌和黑板收拾的干干净净,用行动表达着他们心中的爱。他们会睁大眼睛认真听课,那闪烁着光芒的眼睛,像极了天上的星星。
师:这样的描写就比刚才要丰富、生动了许多。从“我”的角度和“学生”的角度展开描写,突出“我”的爱心和耐心,有了细节,人物就站了起来,文字就有了温度。十年,“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还会有什么也发生着变化呢?
生:环境。
师:是的,十年整个社会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我们就给十年后的自己设计一个独特的活动背景吧!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重点补充修改文段中的环境描写。
写作训练4:着力环境,丰富活动背景
生:当我再次回到母校时完全折服于她全新的面貌:昔日光秃秃的校园绿树成荫,绿植花卉装点着角角落落,处处彰显着蓬勃的生命力。教学楼、办公楼、宿舍、餐厅规划得恰到好处。尤其是办公楼迎面墙壁上的大电子屏,播放着学校近几年的发展历程,看得人心潮澎湃。教室里每个孩子都要独立的平板,老师只需一键操作,就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一对一的现场教学,科技助力教学现在的孩子真是太幸福了。
师:立足现在生活,进行合理、创新的想象,老师给你点赞。你很巧妙地通过对比,凸显环境,明晰变化。
师:行文至此,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刚才的文段:
1、十年后的我通过努力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成了一名人民教师。当我以教师的身份回到曾经学习生活过的母校时,心里有抑制不住的激动和喜悦。我给母校带去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幅我自己的书法作品“桃李满天下”,要知道现在的我可是省级书法协会的会员。
2、当我再次回到母校时完全折服于她全新的面貌:昔日光秃秃的校园绿树成荫,绿植花卉装点着角角落落,处处彰显着蓬勃的生命力。教学楼、办公楼、宿舍、餐厅规划得恰到好处。尤其是办公楼迎面墙壁上的大电子屏,播放着学校近几年的发展历程,看得人心潮澎湃。教室里每个孩子都要独立的平板,老师只需一键操作,就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一对一的现场教学,科技助力教学现在的孩子真是太幸福了。
3、每天我都会提前到校,站在教室门前欢迎每一个孩子到来,给予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甜甜的微笑,向他们表达我满满的爱。对于犯错的孩子,我不会用大声地呵斥让他们胆战心惊,更不会黑着色让犯错的孩子变得自卑孤独。我会蹲下来,轻抚他们的肩膀,告诉他们错在哪里,如何改正,给予他们改错的机会,让错误开出美丽的花朵来,让花香弥漫我们的教室,让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一点点遇见更好地自己。
这样充满爱心和耐心的老师,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他们会把写满爱意的纸条偷偷塞到我的课本里,想象着我翻到纸条时微笑的样子。他们会把讲桌和黑板收拾的干干净净,用行动表达着他们心中的爱。他们会睁大眼睛认真听课,那闪烁着光芒的眼睛,像极了天上的星星。
师:小孩子可以由“占车位”联想到“丢素质”,让一件普通的事情,有了深意;《皇帝的新装》中一件新衣便显露了成人世界的荒芜,孩童世界的纯粹,让故得厚重,引发深思。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如何给这段文稿也增添神奇一笔呢?
写作训练5:议论深化,彰显文章主旨
生:可以从教师这个职业上着手,点明教师神圣的职责。
生:添加议论,《散步》一文中的最后一句就是这样子。可以说说老师的精神。
生:对,可以引用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师:大家说得都不错,那就动笔写下属于的“神奇”。
生:漫步校园,听着孩子们那一声声:老师好,我突然意识到肩头责任之重大。此时的花儿就是未来的栋梁,我要用知识的泉水灌溉他们,用温暖的呵护引导他们,用执着的坚持演绎无悔的青春。待我白发苍苍时,回看芬芳桃李满天下!
师:真有文采,老师也为你折服了。不仅有了深度,还呼应前文。现在请大家连段成文,修改文章。
三、归纳总结,再话联想与想象
我们来回顾一下这篇作文的写作过程:(生说,后总结)
简笔勾画,逐步展开
细节凸显,人物鲜明
着力环境,丰富场景
议论深化,点睛之笔
联想想象,添彩作文
四、量化评价
课下请大家按照下表,自评互改作文。
《十年后的我》评价量表
序号
内容
分值
自评得分
互评得分
师评得分
总分
1
细节凸显人物特点
20
2
环境描写
10
3
感悟与思考
20
4
联想与想象的运用
20
5
结构完整性
10
6
语句通顺
10
7
标点正确
10
8
错别字(错一扣一)
优点
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