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日语句子

日语句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日语句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日语句子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日语使役句 汉语兼语句 汉译处理

日语中的使役句作为语言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和组成部分,在实际运用中随处可见,这也是我们在日汉两种语言互译时为什么关注使役表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进行使役句式的翻译时,多把它们盲目的翻译成“叫、让、使”等词构成的汉语兼语句句式,过于片面地强调日语使役句的表现形式和结构特点,会大大忽略了日语使役句表达上的特殊性。就语序功能而言,日语使役句和汉语兼语句两者存在着差异性,既有直接使用使役翻译的对应表现,也有相当一部分使役表现句式则需要翻译成另一语言中所特有的表达方式来进行处理。

本文在此所论述的日语使役句,是以日语动词使役形态做谓语的句子。其构成主要是动词未然形,后续使役助动词“せる”、“させる”这样的形式。其所表达的基本意思,一般认为是“让某人做某事”,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其它更多的用法。本文依据中日两国语言结构、表达方式之间的异同,将日语使役句的汉译处理总结归纳为:可译为兼语句、可译为主动句、可译为被动句这三种方式。并从此三方面进行具体论述,进而掌握两者的相似与区别之处,并更好地将其运用于翻译实践当中。

1. 译成兼语句的翻译

基于日语使役句的情感表现,从语言中的情感强弱角度出发,将可译成汉语兼语句的日语使役句分为以下几类:一、表使令;二、表示触发;三、表容许、默认或放任;四、以责任为主的使役。

1.1表使令

此类使役句的含义一般为:施事者积极向受事者施加作用,使之改变状态或按其指令行动。其句子的基本形式是:“Aは(が)BにCを(さ)せる╱Aは(が)Cを(に)(さ)せる”。例:

①先生は学生に本を読ませたり、字を書かせたりする。

②おふろは行李から茶碗と箸を出して、菜々子に洗って来させた。

③父親は子供にピアノの練習をさせた。

译文:

(1)老师让学生读读书,写写字。

(2)妈妈从包裹里拿出碗和筷子叫菜菜子去洗。

(3)父亲叫孩子练钢琴。

这类句子中的施事者一般为人,其含义多见于意志性自、他动词的使役语态中,是日语使役句句型中是最典型,表达的“使令、强迫”意义情感也最强烈。这与汉语中“使令”含义最强的“使、叫、让”等词构成的汉语的兼语句形式表达的含义,可以说完全相同,即互溶关系,在翻译时理所当然可直接翻译成 “使、让、令、叫”等汉语兼语句句式。

1.2 表示触发

此类句子的施事者行为无意识地、消极地引起受事者的行为或状态变化。例:

①どんなに好意的に見ようと思っても、その男の顔はどうしても相手を吹き出させずにはおかないほど、兎に似ていた。

②大胆な色彩の配合が、空の水色と重なって、東京あたりから来る人間には、他のかな異国情緒さえ感じさせる。

译文:

(1)不管怎样想怀着善意去看,那个人的脸也活像兔子,甚至使人忍不住要笑出来。

(2)奔放的鲜艳色彩的配合和晴空的碧蓝相辉映,使东京一带的来客,甚至感到一种隐约的异国情趣。

表示“触发”的这类句子都有这共同的特点即:施使者可以是人或人的动作,也可以是非生物,但受事者必须具有感情和思维能力。其中的句子含义则多见于思维、感情有关的自、他动词的使役态。与以上相比,句中的“使令”程度弱于上一分类,所以在翻译此类句子时,会用汉语的兼语句形式进行汉译处理。

1.3 表示容许、默认、或放任

这类使役句表达的意思是使役者不去妨碍或者是容许、默认被使役者所进行的某种行为或这种行为所处的某种状态。如下例句:

①言うことを聞かないんだから、勝手にやらせておかばいい。

②甘えていないているだけだから、そのまま泣かせておきない。

③娘が留学行きたいと何度も言ったので、彼女をイギリスに留学させた。

译文:

(1)不听劝的话,就随他吧。

(2)他哭是在撒娇,别管他,让他哭去吧。

(3)因为女儿几次说想去留学,就让她去英国留学了。

此类使役句型的汉译方式与以上第2点分类相似。其“使令”程度从例(1)到例(3)依次递递增。所以其处理方法相同--采用汉语兼语句的形式进行汉译。

1.4 以责任为主语的使役句

除以上所述之外,还能直接翻译成汉语兼语句的一类句子就是以责任为主的使役句。责任为主的使役句原本与使役主体没有直接关系,但不好的事态发生在使役对象身上,其句子在本意上并非如此,但最终出现了说话人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并且这类使役句还经常会与表示事与愿违的助动词“てしまう”一起使用,表达某种后悔感。此分类的情感强度处于最弱位。例:

①お待たせしてすみません。

②この店が客にこんなまずい物を食べさせるのか?

③交通事故にあって、みんなを1時間も待たせてしまった。

④うっかり失礼なことを言って相手を怒らせてしまった。

译文:

(1)让您久等了,实在不好意思。

(2)这个店子让客人吃这么难吃的东西?

(3)因为交通事故让大家等了近1个小时。

(4)不经意说了失礼的话让他生气了。

在这类日语使役句的汉译过程中会出现究竟是译成的汉语“让”字还是“使”字兼语句的疑问。如何选择两者的方法原则存在略微不同。如“让”字句的施使者主要是有生物--人,常表示施使者致使某人采取某种行为,常与人的主观意志有关。“使”字句的施使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物,但是施使者主要是事件,表示由于某个事件而引起的一些结果,与人的主观意志无关。所以在汉译翻译处理时,需要我们要对这些字词的选用多加斟酌。

2. 译成主动句的翻译方式

日语使役句在作为“兼语句”的处理翻译方式之外还存在着其他多种方式。如日语中有些自动词没有其相对应的他动词,因此由于上下文的关系或辞的搭配需要使用他动词时,就不必须把这些自动词变成“せる╱させる”的形式,使它能起他动词的作用。这些句子虽然在形态上有使役句的样式,但并没有明显的“使役”含义包含在其中,所以笔者把这类句子的翻译称之为主动句的汉译处理。如下例句:

①用事をすませてからいくことにしました。(下转第301页)

(上接第296页)

②経済を安定させるのが当面の課題だ。

③用事があるので、先に帰らせてもらいます。

④もっと早く救急車を呼べば、彼を死なせずにすんだのに。

这些句子虽然在原文中含有使役句的构成形式,但不能用汉语的兼语句句式来进行翻译,如果将没有实际意义的使役句译成兼语句,语气就会变得奇怪,所以我们在处理这类句子时采用的是主动句的翻译方式。如上述例句译文:

(1)决定了办完事以后去。

(2)是经济稳定是当面面临的课题。

(3)我有急事,先回去了。

(4)要是早点儿叫救护车,他就可以有救了。

再如例句“お酒が今回の交通事故を起こさせた。”我们一般翻译成:“饮酒导致了这次的交通事故。”如果照搬使役句来翻译就会翻译成了:“酒使这次交通事故发生了。”这显然是不符合汉语的语言表达习惯,所以根据日本表达习惯上的不同,我得采取不同的翻译方式来达到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3. 译成被动句的翻译方式

另外还有一类句子,其中既含有日语的使役表现,又含有日语的被动表现,这类句子被称之为使役被动句式。使役被表达的是某种动作行为并非出自动作者的本意,而是被逼、被强迫去做的意思。这类句子虽有使役的表现形态,但没有丝毫的“使令”含义,所以在翻译时不能过于表面化的对此进行翻译处理。例:

①大学病院では予約をしていても1時間は待たされる。

②店員が上手に進めるので、買わなくていいものまで買わされてしまった。

③昨日はお母さんに3時間も勉強させられた。

④彼と飲むと、いつも僕がお金を払わされる。

译文:

(1)在大学医院即使预约了也要等上1个小时。

(2)在店员的极力推荐下买了本不必要买的东西。

(3)昨天在妈妈的逼迫下,我学了三个多小时。

(4)和他喝酒,总是我买单。

“使役+被动”这类句子,在结构以及语言功能上存在着差异,我们在翻译时不能套用汉语兼语句句式,而是根据所表示的含义,运用强迫含义词语的替代或者用意译的翻译方式进行汉译处理。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日语使役句式和汉语的兼语句式两者之间也存在异同。本文正是从这两点出发,对比较常见且固定的使役句及其汉译实例进行总结分析、比较,通过以上结论我们可以知道,在汉译时不能盲目地对这些使役句进行对应翻译。根据日语使役句在语言上的强调程度和情感上的浓烈程度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翻译方式。我们可以总结出在翻译过程中,对两种语言的结构和表达方式的熟知和灵活运用,对我们的翻译实践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笔者今后也将进一步从语言结构,表达方式及语言的运用角度出发,具体地解决翻译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把它作为今后的一个重要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グループ.ジャマシイ.日本语句型词典[M].徐一平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 周慧娟.使役的几种特殊表现形式[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0.3.

[3] 潘红娅.日语的使役表达与汉语兼语句[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9:204-206.

日语句子范文第2篇

国内的“句群热”时期,日语句群的研究却处于试探性的探索阶段。目前,中国日语学界尚未完全展开系统而全面的句群研究。日语句群更是由于语言本身的特点,有着区别于汉语句群的特色。

前置表现作为日语语言策略的一种表现形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场面,越来越多地被国内外学者所重视和研究。在句群中,句际间在语义上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日语的前置表现在结构上,属于句子的外位成分。但在语义上,却发挥着与前后句互相映衬关联的作用。鉴于前置表现的特点,在研究时,若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分析,最理想的单位便是句群。本文将试析前置表现在日语句群教学中的研究意义、方向及方法。

一 前置表现在句群研究中的意义

1 语法层面上的意义

现论语言学巨大的变革在于,承认语言单位存在于包含着它的更大的单位中。结合以往的前置表现研究来看,多停留在句子层面,单纯地分析其在句子中的作用,这样就使前置表现被孤立地描写或解释成某一语言现象。

语法研究一旦突破了以句子为限的束缚,视野就会扩展到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上。剖析句群,它既是话语分析的重要单位,是话语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结构分析的最大单位,是语法学的研究对象。

2 语义层面上的意义

现代语义学对语言意义的研究比以往更加细致入微,主要表现为探讨词义的内部构成情况和对语义进行细致的分类。在国内外先行研究中,前置表现的分类问题已经得到很好的解决。

把前置表现放在其上下文环境中进行分析,不再孤立地讨论其意思或在句中含义。要在句子中探讨意思、在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或交际行为过程中探讨句义,进而探讨语义和语义、语义和客观世界之间的种种联系。是对今后前置表现研究的内容,提出的具体要求。

3 修辞层面上的意义

著名学者、教育家陈道望说,“文章修辞分为两大类: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积极修辞大致是指修辞格,而消极修辞大致是指章句结构。”前置表现作为日语典型的语言策略,可以结合在句群中的具体运用手段,在“消极修辞”上发挥一定的作用。

4 语言预测层面上的意义

前置表现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听话人角度考察接受信息的过程,探讨人们如何逐步听懂话语。通过对前置表现使用方法的研究,不仅使句群预测策略具有时效性,在语言结构预测策略上,更具有一致性和可操作性。

二 前置表现的概念及分类

1 前置表现的概念

前置表现的概念,在日本语法界尚无统一的定论,根据会话条件的局限性、分析角度不同,呈现出多元性等现状。但几乎各个学者的概念中,都包含以下关键词,如引入正题前、礼貌的、文雅的、语言策略等。

前置表现在句法分析时,被作为独立语处理,属于句子的外位成分。日语中此类表达作为敬意表达形式,似乎比汉语用得多,且都很难准确地译成对应的汉语,或者汉语无法译出,往往要借助前后文来理解其含义,这也是导致其长期被忽略的原因之一。

2 前置表现的分类

综合先前研究结果,按照前置表现的功能,将前置表现划分为“顾忌式”和“传达型”两大类。其中,“顾忌式”并不影响话题中信息的传达,使用目的是对听话人的某种顾忌,也就是出于敬意表示大句子和段落之间的,或者说是大于句子、小于段落的语言表达单位。在连贯话语中,句群是相对独立的语义――句法单位,它以一定的方式为组合标志,可以从语流中切分出来。

前置表现的先行研究往往将其置于所在句子中分析,试想如果将眼光放得更远些,可以认为前置表现的作用范围不仅存在于句子中,还作用于所在的句群。前置表现能否作为句群的特征,其理由如下。

1 形式上的连贯衔接性

前置表现在句群的表层结构上,往往以“が/けれども”结尾,后面承启句群的主题成分,能够维系句群形式上的前后衔接性。从这个表层结构入手,很容易突破语言外壳,进行深层结构的切分,以剖析所指内容及其内在联系。

2 意义上的相对完整性

在句群的深层结构上,前置表现同复杂的、相对完整的中心思想往往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一种类型的前置表现,在句群中对应着相对固定,有关联的意义。

3 语气上的同一性

日语的前置表现形式灵活多样,且多为敬意表达,因此与所在句,甚至与所在句群各个句子的语调能够达到同一性。这里的语气是一种语法范畴,表示具体的叙述、祈使等语调变化。

4 风格上的语域一致性

“语域”是语境各个因素――话语的范围、话语的语旨、话语的方式共同作用所产生的言语变体。那么前置表现在话语的语旨上,势必和所在句群是一致的。其中,前置表现所包含的“言外之意”,是非常重要的语境因素。

5 表达上的指向中心性

构成句群的每个成分都有不同的作用,在语意表达上有中心或支撑的关系,那么前置表现满足“指向中心性”的条件,特点是在句群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6 位置上的先后有序性

从结构上的组合顺序来看,前置表现正如其名称一样,多处于句子或句群中心句的前面,起到顺利达成交际目的的作用。

7 对于句群中心思想的预测性

前置表现对于日语句群预测策略具有时效性,可以根据已经掌握的前置表现的用法,利用其关联性,联系和引介处于句群中的语言结构,预示后文所要表达的内容。

三 前置表现在句群中的作用

前置表现多作为进入话题或正文前的铺垫,预示或解释后句将要表达的内容,给听者预留出心理缓冲的空间。因此,前置表现或为句群的始发句或位于句群中心句前。话语中的前置表现依据其分类不同,在句群中的作用可以是单一的,但更多是交叉的。

1 偏重语义上的接应

日语中存在着多种形式的前置表现,在教科书(会话、书面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4从日语教育的角度来看,前置表现多作为敬意表达出现,因此较多地出现于表示“请求”或“抱歉”等场合,听者在心理上往往能够产生接受的姿态,因而能够促成话轮的实现。

2 侧重结构上的支撑

前置表现在句群中,不但对主题中心句有结构上的支撑作用,而且能够暗示语言环境、对话中的人际关系,使句群主题内容更容易理解,突出中心思想。

商务书信中前置表现的运用,能够透视出句群中前置表现,最符合日本人交际心理习惯的表达习惯,且能更清楚传达信息。例如,一封普通的商务书信,信息量较少,按照句群的划分原则,组成一个结构上的总分句群。

如果在这个总分句群中,添加一个能在句群中起提纲挈领作用的前置表现。那么,所添加的前置表现就能成为该句群中突出新信息、焦点的合理表达形式。

前置表现使句群的语气彬彬有礼,推动了内在的交际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前置表现成为引导句群出现的标志,有效地完成了支撑结构的作用。可见合理地在句群中使用前置表现,特别是在商务书信中显得尤为重要。

3 侧重预测后文的作用

人类获得信息的过程,不是一味地被动接收,而是边听边预测下文。句群中的前置表现可以起到预测下文内容的作用,当然预测能力与听话人的社会常识、文化修养、洞察力、心理素质、同谈话人的亲疏关系、谈话的背景、共享信息等有直接的关系。

如果深夜我们接到电话,根据社会常识,恐怕马上就能意识到有突况发生了,多少心里都会做一些揣测。说话人的意图也是通过前置表现的铺垫,暗示听话人在心理上做好准备,以便引出下文内容。

由于日语的前置表现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因此在句群中的作用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做具体分析,其功能作用不尽相同,限于篇幅不能一一赘述。

陈望道曾指出,“通顺是关于语言轮次上的事。语无伦次,固然不成其为语,便有伦次,而不免絮乱、脱节、龌龊,也总不是语言的常态。”为达到交际目的,任何语篇都应该是行文有序、语义连贯的。句群作为语篇中“最起码的语境”单位,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前置表现作为最能够体现日本人交际心理的重要一环,不但反映了日语母语者复杂的心理活动,而且是日语语言策略的体现。分析句群中的前置表现,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说话者的意图,在结构上更好理解句群中句子的连接关系。今后,在日语教学中应合理引入前置表现,使其同句群中其他句子相得益彰,整篇文章的句子就容易依顺序、相衔接、有照应,达到和谐。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2]杜静波.日语修辞格句群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

[3]吴为章,田小琳.汉语句群[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日语句子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句型结构 日汉翻译 增删翻译方法

思维方式是人们在理性认识基础上反映事物的方式。它决定了一个民族文化的走向。其中,语言是受其影响较深的文化内容之一。虽然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但两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其中,就有对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的重视程度不同。由此表现出来的汉语和日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句型的结构上的差异。这是因为中国人更重视句子的时间结构,而日本人更重视句子的空间结构。

一、中国人注重时间结构,而日本人注重空间结构

在这里的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思维倾向都是在语言上的表现,并不是生活中每个地方都有这种倾向。在语言中,汉语句子的成分更注重时间结构,各成分按照一定的时间逻辑排列在一起,形成句子。而日语则更注重空间结构,整个句子以谓语成分为中心,其他成分都串在这个中心上。

二、思维产生原因

早期日本哲学思想的发展比较滞后,因而不得不移植别国思想。中国和日本是邻邦,日本在吸收中国文字的同时,也学习中国传统的文化与哲学。日本人和中国人一样,受儒学的影响,人们以直觉思维去观察和分析事物。在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中国的隋唐时期),日语在语言上也吸收了汉语的句法结构。因此,过去,日语的语句也是和汉语一样,缺乏明显的逻辑性。但现代日语的句法结构和汉语的并不相同,这是因为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转向学习西方,在很大程度上模仿了西方的句式。

从西方的语言句式可以发现,西方更注重空间结构。主语和主要动词为两个主干,然后运用各种关联词把有关的材料向两个主干挂钩,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在日语中,日本人的这种空间结构思维是从西方学习得来的。但与西方不同的是,日语以谓语为中心的空间结构体,通过大量的格助词、助动词、接续词、副词等把句子各个成分分层构架而成,呈现出由中心向外扩展的空间图式。

而在中国,人们的时间结构思维受圜道的影响。《易经》的圜道观对中国的传统思维有很大的影响。圜道观被经常被一些学者批评,认为循环论一无是处,完全是人类思维的消极产物,而且是中华文化中一个偶然的观点。但这就有欠妥当。事实上,圜道很早就成为中国古人的一种牢固的思维习惯,作为一种内在的因素,渗透到精神文明的各个方面。

圜道是一种特殊的时间动态结构。每一种循环圈,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必定保持某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否则循环圈就不能建立。同时,在时间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循环,必然有一定的物质承担者在空间里展开,所以循环运动既表现为一定的时间结构,亦表现为一定的空间结构,而本质上,是一种以时间为主的动态结构。

汉语文化深受其影响。汉语句的脉络具有逻辑的时间流,它是以意义的完整为目的,通过多个动词的连用或流水句来形成,按时间先后顺序和事理推移的方法,一件件交代清楚,一层层铺开。

三、语言上的表现

日汉这种注重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的思维方式,最主要表现在形合和意合这个问题上。但并不是说,某种语言只有“意合”或“形合”,而是整体上更倾向于使用“意合”或“形合”。

西方人注重空间结构,表现在语言上就是注重形态变化和语法结构,多用关联词语体现句子内部和句子之间的关系,结构较明晰。语也吸收了这种重空间结构的语法形式。虽然日语和西方语言的语言结构有很大的不同,但都是重形合的语言。例如:

家族と一に映画をました。我和家人一起看了电影。

日语里,每个成分后面都有一个格助词,以表示前面那个实词的语法意义。

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汉语的重意合是中国人时间结构思维的一种表现,汉语句子以逻辑组合和心理流动为结构方式,很少使用关联词语,只是通过时间的心理流程或事理的发生发展呈现出流水句式,按时间的先后或事理的推移一件一件地陈述。汉语结构与汉民族心理结构具有一致性,即汉语的结构直接反映了现实的时间结构和汉民族认知事物的心理结构。所以,汉语具有对时空事理进行临摹的特点。

四、增删翻译方法

1.连接词的增删。

(1)日语形合句译成汉语意合句时,一般要省略连接词。例如,

踊子のがかぎるので、十七八にえていたのだ。その上娘盛りのように装わせてあるので、私はとんでもない思いいをしていたのだ。

译文:(因为)的黑发非常浓密,(所以)我一直以为她已有十七八岁了呢。再加上(因为)她装扮成一副妙龄女子的样子,(所以)我完全猜错了。

在原文中,两个句子中都用了“ので”表示因果关系,但在翻译成汉语时,要把表因果关系的“因为……所以……”这个连词给省略掉,通过前后两个分句的内容意思,就可以很清楚前后是因果关系,如果把连词加到句子里了,反而显得多余,句子就很死板。下面的例句也是如此。

二の障子がすっかり明け放たれているので、なんでなしに上って行くと、芸人はまだ床の中にいるのだった。

译文:(因为)二楼的门窗完全敞开。(所以)我无意之间走了上去,(然后)只见艺人们还睡在铺席上。

(2)汉语意合句翻译成日语时,要增补连接词成分,例如:

(如果)富贵(则)他人聚,(如果)贫贱(则)亲戚离。

译文:富なれば他人も合い、なれば戚もる。

中文例句中把连接词都省略了,给人的感觉很简洁、干练,可以清楚地表达出说话者的意志。如果把这些连接词都添上,则给人樊笼拖沓的感觉,本来很强烈的语气,这么多连接词的使用反而破坏了应有的语气。在翻译成日文时,“ば”省略掉的话,就不能表明前句与后句之间的关系,意思就表达不清楚。

(如果)人穷(就会)志短

译文:人しければ知短し

这个也是和上面例句一样,简单四个字就可以把意思翻译得清清楚楚,如果再加上那些连接词变成“如果人穷的话,就会志气短”,就没有那种效果了。

诸如此类,在汉语中,造句很少用形式连接手段,而是注意隐性的连贯,注重事理顺序,尽量省去一切不必要的形式装置,重意合而不重形合,词语之间的关系常在不言之中。以上例句中,汉语的这些意合句多为口语和俗语,贯通全句靠的是“意脉”。日语例句全为形合句。

反之,如果上面两个例句是由日语翻译成汉语时,则要省略掉关联词语,就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因为这些假设和转折的意思已经隐含在句子当中,表示出来反而显得多余。

(3)形合句译成形合句

由于两个语言也有相似之处,因此也有形式完全对应的翻译。因为这种时候,日语和汉语都需要使用或者省略一些关联词语,这就使两者互译成为相同表现形式的句式成为可能。例如,

用意するものはカバン、着え、それからです。

译文:需要准备的有包、换的衣服,还有伞。

上面的例句中,原文和译文都是形合句。因为日语句子比较长,在翻译成汉语时,为了增加语言的凝聚力,使句子文理更通顺,要加上接续词。

(4)意合句译成意合句

花より子

译文:舍华求实

生は寄なり死はなり

译文:生寄死归

日语的意合句多为谚语。而且,大部分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因此,那些谚语和中文一样,使用了意合的句型。

2.条件句的增删。

意合句和形合句中连接词的重要性是有区别的。在意合句中,连接词前后的分句,主要靠词义来连接,通过两个分句的意思,就可以判断两个分句的关系。这时,连接词是可有可无的。但是在形合句中,是通过连接词来表示前后分句互相间的关系。所以,连接词在形合句中的地位很重要,一般情况下不可以省略。那么,在如此重要的连接词的提示下,日文里连接词后面得句子有时可以省略。只需要通过连接词,就可以想象到后句的内容。例如:

歌う声が少し高くなる程に、おふくろが言った。「声を出しちゃいけないって言うのに。

译文:歌声稍微昂扬,阿妈就说:“不是叫你不要扯开嗓门唱吗!可你……”

原文句中的“のに”是表示不满的,含有转折意义的连接词。很明显,原文中“のに”之后的后半句已经被省略,但通过推测,是可以知道后半句的内容的。

当这种句子翻译成汉语时,有两种方法。一是和日语一样,增补出连接词,省略后半句,如译文1。二是可以根据原文的意思,把后半句补充完整,同时,可以省略连接词。译文如下∶

译文2:歌声稍微昂扬,阿妈就说:“不是叫你不要扯开嗓门唱吗!你怎么还是唱了!”

状があれば、彼と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そうしないと。

译文∶出了状况的话,一定要联系他。不这样做是不行的。

在例句中“そうしないと”的后面省略了“だめです”。在翻译成汉语时,要把“……是不行的”补充上去。

但是,汉语中也注重简洁,在上文已提及的内容,条件句中很明显就可以推测出来的,可以不必重复后半句的内容。

3.长句、短句的增删。

汉语中意合,汉语的句子多为意思连接的积累式分句或独立单句,彼此的逻辑关系多以句子的先后来暗示出来。因此,汉语的句子一般不适应太长、结构太复杂的句子,会让人不太容易理解句子的意思。

而日语是注重形合的语言,日语靠附属在自立语后面的助词、助动词来表示语法关系。在这种条件下,作者为了使文字简练、高雅,就通过日语的语法结构,常常把几层意思写在同一个句子里,使句子的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因此,日语里长句比较多。当日语的长句翻译成汉语的短句时,最基本的翻译方法是拆分法,但是很多情况下,还需要增补方法。相反,汉语的短句翻译成日语的长句时,有时也需要减词法。例如:

娘は一に私をたが、至なんでもないというでって、少し羞かしそうに私を眺めていた。

译文1:姑娘们都望了望我,带着若无其事的样子沉默着,羞答答地看着我。

译文2:姑娘们都望了望我,显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她们一句话也没说,只是羞答答地望着我。

通过两个译文的比较,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如果要把原文的一个长句子译成中文的一个长句子,就如译文1那样,虽然句子意思可以理解,但感觉到句子的表达不够漂亮,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一个句子里,同一个主语带过多的动作,并且有些动作的宾语还是同一个词,整个句子就显得很杂乱。相比之下,译文2中用两个句子就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得很清楚,并且,这种表达方式很符合中国人的习惯:简短,意思又清晰。那么,在长句分译成短句时,第二个句子的主语在中文里习惯把它表现出来。这就需要增补人称代词的主语了。

若桐のように足のよく伸びた白い裸身を眺めて、私は心に清水を感じ、ほうっと深い息を吐いてから、ことこと笑った。

译文:洁白的,修长的双腿,站在那里宛如一株小梧桐。我看到这幅景象,仿佛有一股清泉荡涤着我的心。我深深地呼了一口气,噗嗤一声笑了。

日语原文中的一个长句子,在翻译成汉语时,分成了三个小句子。第一小句是说“我”看到的内容。第二句描写了作者看到那幅景象后的感受,在翻译成中文时,在句中增加了“我看到这幅景象”,使第二个句子更加完整。第三句描写了作者之后的动作反应,翻译后在句中也增加了主语“我”。像这样一个长句翻译成短句,在中文里,可以使意思表达清晰,不会因为句子太长,修饰内容太多而使人读得很累。然而要分成几个短句,每个短句又要把意思表达清晰,就需要增加一些句子成分。

五、结语

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意味着不同文化之间的转换。翻译的一个目标就是要使原文和译到尽可能对等。本文根据中日句型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的差异,简单地分析了日译汉时连接词、条件句、长句等方面的增删翻译方法。增删已经是现代翻译中一种不可缺少的翻译方法了。特别是在日汉翻译中,这种方法不可少。

参考文献:

[1]川端康成著.叶渭渠译.伊豆の踊子[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

[2]刘长林.中国系统思维――文化基因探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刘坤.论思维与翻译:意合与形合的翻译视角[J].语文学刊,2006,(23):99.

[4]牛雅玲.日语意合句和形合句的翻译[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3):24.

[5]范晓.汉语的句子类型[M].山西:书海出版社,1998.

日语句子范文第4篇

[关键词]汉语;意合;意义体;历时语境;语境变迁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6—0011—05

一、从庞德意象诗《地铁站》及其翻译说起

中国古诗词语言是最精炼、最美、最有影响力的汉语,它充分发挥了汉语的句法品质,彰显了汉语的表达气质。中国古诗也催生了西方一位意象派大诗人——庞德,而庞德正是被汉语的表达气质所吸引,他作了一个大胆尝试,即用英语的句法品质表现汉语的表达气质,其结晶便是著名的短诗《地铁站》。这首诗最初在《诗刊》上发表的时候,作者有意给句子分了节:“The apparition/of these faces/in the crowd;/Petals on a wet,black bough.”然而,遗憾的是这个表达符号被人们所忽略。当这首诗被译为汉语的时候,这个遗憾本可以得到绝佳的补偿,但目前的翻译都没有彻底做到这一点,使得这首诗的艺术效果在中国读者面前大打折扣。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翻译尝试:“地铁站:人群忽闪脸庞,花瓣湿黑之枝。”试以下文作为解释。

二、意合

(一)“意合”概念的提出及其含义的嬗变

在汉语研究中,“意合”这个概念最早由王力提出:“中国的复合句往往是一种意合法,在西文称为parataxis。”①这时的意合指复合句中子句的组合不用连词的现象。意合最初的提法与英语的parataxis相对应。《世界图书词典》对parataxis定义为:The arranging of clauses one after the other without connectives show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m. Example: The rain fell; the river flooded; the house was washed away.(分句之间不靠关联词而依仗次序来体现相互关系,如:下雨了,河水泛滥,冲毁了房屋。)

但随着意合在汉语研究中的重要性日渐提高,它的意义实际上发生了变化,再不仅仅是与parataxis相对应的意合。汉语中的意合不仅仅发生在复合句的子句之间,而且在子句(小句)之内。连淑能的定义是:“所谓意合,指的是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②同时,有人把汉语缺少性、数、格、时态、语态、语气等语法范畴标记的特征也纳入了汉语意合特征的范围。事实上,汉语中没有冠词,以及限定词相对低的使用率也是典型的意合表现。

对于意合对汉语的重要性,语法学家早有论述。如洪堡特曾说:“汉语几乎一无例外地以非语音的方式来表示形式关系,这个特点使它有别于所有其它已知的语言。”③尤金·奈达认为:“就汉语与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④

(二)意合的实质及表现

意合的实质为一种语言成分或成分的组合依据语境而显示具体意义的表意品质。这种语言成分一般是一个词或者一个小句,它本身是一个意义体。意义体的最大特点是表达了一个相对独立和原初的意义。当它被实际使用时,具体的意义由语境来补充;与之相对应的是结构体,其特点为本身是较为具体的结构性成分,带有明显的“身份—位置”标记。当把汉语、英语和日语三者进行对比时,意义体和结构体的特征最为明显:汉语句子往往直接是意义体的组合;英语是结构体的组合;而日语句子是通过给意义体加身份标记而构成,这种意义体的身份标记便是日语的助词。由于日语的意义体有助词做身份标记,所以在句中的位置比较灵活,这样,从表层看来,日语的语序最为灵活。汉语意义体没有这种标记,在进入句子时出现在不同位置会导致整体意义的变化,所以语序便在汉语句子的组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意义体

意义体表达一个原初的意义。如汉语中“工作”,在英语中对应的词为“(to)work”、“worked”、“be working”等,英语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表达原初意义的词,“工作”更加具体的意义则要在实际使用时,从语境中得到补充。再如,“他知道,会告诉我”也是一个意义体,相应的英语为以下两句:“If he knows it,he will tell me”、“If he knew it,he would tell me”。

意义体具有相对独立性。意义体的独立性首先表现在其充当句子成分的灵活性方面,如“研究”:他研究、打算研究、研究语法、研究清楚、研究课题、语法研究等。

从汉语句子的成分省略中也可以看到意义体的独立性,如:

你喝啤酒吗?

—我喝啤酒。

—我喝。

—喝。

在汉语中,只要语境允许,句法成分,包括重要的虚词都可以省略。而英语的许多成分则不能随便省略:

Do you eat the meat every day?

—Yes, we eat the meat every day.

—Yes, we eat.

—Yes, eat everyday.⑤

日语句子范文第5篇

关键词:英日汉对比 二外日语

二外日语是我国外语系生的必修课,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也是考研、职称考试的必考科目,在学科中的地位相当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目前二外日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课时少、内容多、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笔者认为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英日汉对比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日语。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英语和日语进行比较。

一、语音方面

1.汉语和日语的音节是封闭性的,每个音节都是独立的,发音十分清晰,不会出现连读现象。英语音节具有非封闭性,在语流中,英语音节常打破原来的音节界限进行新的组合。如我们说英语句子give in get up let us go时把两个相连的音节拼读在一起,打破了原来的音节界限。

2.汉语音节具有凝聚性。一个音节中的每个音节都具有凝聚性,一个音节中的每个音素在发音时失去了自己鲜明的个性,浑然凝聚在一起,以音节为单位一块一块地从嘴里拼出来,从而使汉语音节没有因素拼合的痕迹。

英语具有非凝聚性。英语有些音节的音素在发音时能保留自己个性,在语流中占有一定时间和空间,以音素为单位,一个音素一个音素地发出来,有一个明显的拼合过程。人们可听到每个音素的“个性”,这就是英语音节的非凝聚性。正因为如此,英语没有和汉语相似的鼻元音韵母。发英语音节中的鼻辅音时,不是像汉语那样和前边元音浑然一体,而是要先发完前边的元音,然后再发后边的鼻音,如mind,evening,sing等单词中鼻辅音的发音就是如此。

日语音节具有凝聚和非凝聚两种属性。日语有的音节,如か行、さ行、た行、な行音节具有凝聚性,但也有的音节,如含有二合元音的音节、含有鼻辅音的音节缺乏凝聚性。例如在日语“ぁぃ”[爱]这个音节中,它的读音和汉语“爱”(ai)的读法不同。读汉语“爱”时,“a”和“i”紧密结合在一起,而发日语“爱”时,虽然也是一个音节,但“a”和“i”这2个音素在音节的合中能够保留音素个性,这和英语有些音节的非凝聚性特点是相同的。所以,日语没有和汉语的鼻元音韵母。发日语中的鼻辅音时,要先发完前边的音后再发后边的鼻音,如发日语“じかん[时间]”时就是如此。

3.汉语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轻声,抑扬顿挫。英语有重音,强弱明显。日语声调是高低型的,比较平板。许多日语初学者最难把握的就是声调,说出来的日语感觉怪怪的。如果利用汉语音调来学习的话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一个假名的高音就发汉语的阴平,低音就发轻声。

二、文字书写方面

1.日语中有大量的汉字其书写和意思都和中文一样。如:手、中国、春、油、学生,这为中国学生学习日语提供了方便。

2.有一些日语汉字的写法与汉语有细微的区别,中国学生稍不留神就容易出错。

5.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日语中吸收了大量的以英语为主的外来语,这也是日本文化的特点之一,这类语言主要是用片假名书写的。如コンピュタ、レモン、インスタントタメン等等。在日语中,除了商业广告、指示牌、商标等主要以大量的外来语形式出现,一般的文章、日常生活会话中,和语词汇和汉语词汇自然起着主导作用。由于美国科技文化优势的影响,外来语的数量大幅增加,也导致了日本的年轻人使用外来语表达时髦事物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汉语里面也有大量的外来语如“雷达”(Radar)、“艾滋病”(Aids)、“托福”(Toefl)、“雪碧”(Sprite)、“波音”(Boeing)、“香波”(Shampoo)、“霹雳舞”(Break dance)、“可口可乐”(Coca-cola)。

三、词序方面

英语和日语中都有只具有语法意义而不具有词汇意义的虚词如连词、介词、冠词等。一个句子表达意思是借助这些虚词的语法功能过渡,所以次序比较随意,而中文的次序就很严谨。

如:

中文:李先生明天要坐火车到北京见朋友。

英文:Mr. Li will go to Peking to meet his friends by train tomorrow.

Mr. Li will go to Peking by train to meet his friends tomorrow.

日文:李さんは明日汽で北京へ友に会いに行きます。

李さんは明日汽で友に会いに北京へ行きます。

四、句子结构方面

英语和汉语的主要句子结构是主语+谓语+宾语,而且英语句子必须要有主语。日语的宾语却在谓语之前。

如:我每天学习两个小时日语。(宾语日语在学习的后面)

I study English two hours a day. (English 在 study 的后面)

私は日二日本を勉します。(日本语在勉强的后面,而且可以省略主语私)

五、语言的表达方面

英语主张清晰明了,日语和汉语推崇委婉含蓄,日语表现得更加突出。

如いいみたいな感じ。(みたいな在这里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另外日语里面对所有不明确的事情都要用上推量语气。如情感形容词只能用于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一般疑问句,用于第三人称后面必须要加上表示主观推量的语气。

例:李さんは嬉しいでしょう。(这里的でしょう表示主观推测。)

六、语体方面

日语中根据不同场合和人物关系使用不同语体的现象十分明显,为了尊敬对方或者话题人物而使用的描述对方或者话题人物的行为要用遵他语;描述自己和自己一方的行为动作,用来表示对对方和话题人物的尊敬要用自谦语;用郑重地说话来表示对听话人的尊重或者表示自己有高雅教养的表现要用郑重语,这是日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英语和汉语中也有语体的差异,但没有日语明显,所以学生在学习这个内容时要特别注意语言应用的场合。

从以上的讨论中不难发现英、日、汉对比对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日语的重要性,英语专业的学生要有效地利用在英语和汉语方面的优势来学外日语。

参考文献:

[1]周平,陈小芬.新编日语.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年.

日语句子范文第6篇

【关键词】视频语料库;研究方法;条件句;甄选和分类;实证研究

0 前言

视频语料库是一种新型的语料库系统。它拥有材料真实、题材广泛、风格迥异、语音语调不同等特点。对于语用学研究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迄今为止,关于视频语料库建设的著作很多,但是如何利用视频预料库进行实证研究的作品却很少见。本文作者是在大学生创新项目中立项对日语条件句进行基于视频语料库的分类研究。作为阶段性成果初步归纳了基于视频语料库的实证研究方法。日语的条件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是日语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一大难点。目前为止,关于日语条件句的研究很多,从理论研究到实证研究,条件句的研究日趋完善。这些研究成果有的是综述性的文献,有的是基于文本语料库,或者是基于影视剧脚本的纯语法性的或者是实证性的研究。虽然研究内容很详尽,研究成果也很有独创性,但是在一些方面还是有所欠缺。因为研究材料的局限性,不能在真实的语境中探讨条件句的用法,进而导致研究内容和结果没能够更真实的反映自然语言中条件句的具体表象。基于在线日语智能视频语料库,从虚拟自然语境的视角来进行日语研究,是解决上述研究缺陷的途径之一,而如何高效准确的进行这一研究,是本文将要具体论述的问题。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组于2015年春进行了基于视频语料库的日语“と”条件句研究。因为是初次进行基于视频语料库的研究,所以研究过程都是尝试性地进行。现将研究经验与方法归纳总结如下。

1.1 材料搜集

要进行针对“と”条件句的甄选和分类研究,首先需要获得研究素材,也就是模拟真实语境下的“と”条件句使用实例。我们将原材料的搜集步骤总结如下:

1)登陆JV-Finder语料库,依次输入“うと、くと、ぐと、すと、つと、ぬと、ぶと、むと、ると”并进行查找,查找结果按日剧名排列;

2)在同一部日剧的搜索结果中进行筛选,筛除非本动词接と的用例、惯用句等,找出遵循本研究定义的“と”条件句[1],即动词原型+と句型的非惯用句的句子,并将视频片段下载保存;

3)制作表格,将视频片段编号、条件句文本、条件句中文翻译、来源日剧名依次输入表格。注意视频文件名中的编号要和表格中的日语句编号一一对应,方便后续研究的进行;

4)在每部日剧中搜集30段条件句视频片段(目标是总体收集1000句,以便于对比分析)。将同一部日剧的视频片段和日语句整理表格放入同一文件夹,文件夹用日剧名命名。若条件句数目不足30句,也在命名中标注;

5)完成一部日剧的条件句搜集工作后,将整理表格交由指导教师审查。对于不合乎研究标准的条件句,收到反馈后剔除,同时对视频文件和表格材料中的排序重新整理,以防序号与材料不对应;

6)若存在不合乎要求的条件句,则重复1)-4)步骤。将每一部日剧最终结果保存并在团队内共享;

7)完成语料库中全部29部日剧的搜集工作后,开始具体分类工作。

1.2 分类

在得到原始素材之后,需要对这些素材按照具有权威性的先行研究所划分的“と”条件句种类进行整理,以便找到其使用特点和使用频率。分类过程总结如下:

1)小组成员根据现有权威性条件句研究资料对“と”条件句分类进行分析研究,之后总结出能够代表各类条件句特点的关键词[2]和分类具体标准,“と”条件句的分类按照这些标准进行;

2)小组成员分别根据制定出的关键词和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在每一份表格的最后一列对每一个句子进行标注,标注的内容为本类条件句的关键词;

3)成员单独分类完成后,成员之间汇总分类结果,对分类有异议的句子进行讨论,若仍无法确定其类型,则另外进行特殊标记;

4)将成员间汇总之后的结果上交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对分类结果进行确认,并对特殊标记句子进行解释,同时成员也可对指导教师的分类提出异议,经最终讨论确定归属种类;

5)将分类之后的表格同样放入该日剧的文件夹中,并保留之前所有版本的临时档案,以备以后遇到分类困难时查考;

6)将分类后的所有日语句整理到同一个表格中,按照类型进行排序,整理出每一种类条件句的数目,将该表格留存。

1.3 分析

分类完成之后需要对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分析的方式分两种:第一种是对基于视频语料库的研究结果本身进行分析;另一种,是将结果与基于文本语料库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笔者将最后的分析步骤总结如下:

1)将分类成果表格按条件句种类重新编排,统计出各种类型“と”条件句的数目和比例并且整理该种类的所有例句;

2)通过查阅先行研究文献,找出基于文本语料库的“と”条件句研究结果,统计出该结果中各种类型条件句的数目和比例;

3)将两类研究结果综合,对比取自文本语料库和视频语料库的条件句各种类型占总体的比例,做出统计图表;

4)基于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基于视频语料库的“と”条件句使用特点和各类型使用倾向。

2 成果拓展

本研究的研究结果已经表明,基于文本语料库的研究和基于视频语料库的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区别。这说明真实语境中日语“と”条件句的使用特点与文本中的使用特点不尽相同,真实语境是日语使用中很重要的一个场景,对语言的实证性研究仅仅局限于文本语料库是不全面的。相信本研究会为今后基于视频语料库的研究在方法上提供一定的提示作用。

注1:本研究中不符合要求的“と”条件句汇总如下:

(1)非动词基本型接と:けると、ていると、言われると

(2)惯用句:となると、すると、というと、といい

注2:在本研究中将“と”条件句的类型总结为如下关键词:

(1)一般的vS(自然法t、社会法t、F在のT、^去のT)

(2)Fg状r、Fg警告

(3)k、k生

(4)主Z契C、同主Z契C

(5)幼鳏芜BA等五类关键词

【参考文献】

[1][日]沼昭子,有田子,前田直子.条件表F[M].|京:くろしお出版.(2001).

[2][日]前田直子.日本Zの}文-条件文と原因・理由文の述的研究[M].|京:くろしお出版,2009.

[3]李光赫.日中照からる条件表FのT相[M].大阪:L社.(2011a).

[4]李光赫.条件を表わす接A助~トにおける日中照[J].国Z学研究.(2005).

[5]李光赫.ト形式のrg的限定性における日中照[J].日中言Z照研究集.(2011b).

日语句子范文第7篇

一、日语学习方法小结——日语词汇

词汇如同语言的基本单位,地位重要可想而知。其实,在词汇这一块,中国学习者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日语一些汉字词汇的音读和写法,与中文汉字的读音和繁体字都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有这个优势,再掌握好正确的背词方法,词汇学习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

(1)“读”加“写”

在掌握了50音图及一些基础发音之后,就要开始学习背诵词汇。背词时建议大家边写边读,写和读都可以加深对词汇的印象。读的时候要注意长音、促音和声调,这些地方经常被大家忽略,如果这些地方读错,可能就会变成另外一个单词。

(2)在积累的同时,掌握规律。

词汇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词汇的背诵速度会越来越快,因为你会发现其实词汇的读音是有一些规律的。比如日语汉字结构相似,或者读音相同的汉字,日语读音可能相同。如「意和「医都读成「い;「生和「性都读成「せい。一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记忆单词。

(3)背诵句子,攻克词汇的使用语境。

词汇的使用语境,通俗的说就是词汇的使用场合,是使用在褒义,还是贬义场合;是使用在现在时态、还是过去时态…。用一个日语单词「指示举例,这个词只能用在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的场合使用。背诵单词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用它,所以一定要使用在正确的场合。

解决语境问题的方法很简单,推荐大家背诵句子,把词汇带入句中进行熟读背诵的过程,词汇的汉语意思、语境使用都可以得到深刻记忆。

二、日语学习方法小结——日语语法

语法是语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想要学好一门语言,语法一定要过关。

(1)有规律的不用怕

一些同学在刚开始学习日语的时候,被动词的变形吓住了。其实不用怕,动词变形是有规律的,日语一共4类动词(一类、二类、サ变、カ变),每类动词都有自己固定的变形规则。有规律的东西都不难,只要拿着词汇套进规律里面就好。熟练以后,不用再想规律,就能够直接变形。

(2)背诵句子,攻克句型的意思、接续、使用语境

日语中有很多句型,这些句型和词汇一样,只要利用句子就可全面攻克。对同一个句型的不同意思或接续,都列出相应的句子来背诵,就可轻松攻克句型。

三、日语学习方法小结——“听”和“说”

从最开始学习日语时,就要注意绝不能学成哑巴日语。“听说”和 “看得懂”一样重要。

(1)听力和会话共同进步

听力和会话应该放在一起进行练习。可以使用正在学习的课文,听一句复述一句。可以把自己读的录下来听一下,自己的语调语音是否和音频中的一样。一段课文要反复的进行听说,能够达到背诵下来的程度是最好的,把这些课文变成自己的语言,听力和会话都会得到飞速的进步。而且,这些课文里面的词汇、语法,也都会轻松攻克。

(2)日剧和动漫

日语句子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数学思想 转化 划归 日语语法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7-0213-01

数学和外语本属于两门风马牛不相及的学科。数学属于自然学科范畴,而外语属于社会人文学科,但我们尝试去分析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结构的话,会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那就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一种特殊的“排列组合”。英语单词是由不同的字母排列组合构成,进一步由各个单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律排列组合成可以表达意图的语句。再如,日语中有50个假名,通过对这区区50个假名进行排列组合就可以表达各种意图,这确实是排列组合所带来的神奇效果。由此可见,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外语学科与数学学科在某种程度上是存在交叉点的。另外,在高等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已受过十余年教育的大学生,每个学生或多或少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基于这种情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适度探索如何将数学思想应用到初级日语教学的过程中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就是“转化思想”,所谓的转化思想,即在处理数学问题时通过某种手段对问题进行转化,使我们能用所学的知识对其进一步进行解决,即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这一思想在分析日语句子结构时极为重要,下面我们举几个具体例句来进行探讨。

例1.李さんを休ませてあげてください。请你让小李休息。

在一般的教科书语法解释中会做这样解释:动词使役形加てあげてください,请对方允许第三者做某事。往往解释到此为止,而对于日语初学者来说,单纯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语法的话是没有效率的。而且随着接触语法的增多,必然有将相近语法混淆的现象。如果尝试对语法结构进行转化分析,使其简化,对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会大有帮助。

这是一个“使役”加“授受动词”句子,对于初学者往往容易混淆这句话的动作方向问题。如果将这个句子分解来看的话就一目了然了。在这里我们尝试用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去分析这个句子,首先这是个复合句,我们要首先把它转化成最基本的文节单位。

使役态 李さんを休ませる

授受关系①てください。

授受关系②てあげる

经过对句子结构的拆分之后,先前一个较长的句子已经被分解成几个最基本的文节,这就是转化思想的结果。即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我们熟知的、可以用最简单的知识去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一个使役态,即“允许小李休息”。此时我们进一步对“休ませる”进行活用,将“てあげる”再加上去,根据日语语法,要对其进行活用“休ませてあげる”。动词连用形加“てあげる”的意思是“说话人主动给说话人以外的人做某事”或者是“第三者主动给第三者做某事”。根据例1,显而易见是后一种情况,即“第三者主动给第三者做某事”。然后我们再把“休ませてあげる”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此时的“休ませてあげる”只不过是一个新的“复合下一段动词”而已。此处正是对转化的思想的最好运用,将新形成的一个复合词划归到我们最熟悉的一段动词里。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一段动词的活用规律来对这个词的变化加以分析和把握。最后再把“てください”加到“休ませてあげる”这个一段动词后,就变成了“休ませてあげてください”。而动词之后加“てください”就变成了“请对方为说话人做某事”。然后再结合使役态的语法,这句话就变成了“请你让小李休息”。最后通过对这三个基本成分的分析和解释,再进行逆向解析,相信同学们会对这一个句型形成一个较深的理解。逐渐形成一个“由复杂到简单,由简单再到复杂”的思维方式。正所谓理解才是牢固记忆的基础,而通过对句子进行简化分析,正是加强理解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句。

例2.おいしそうなパンです。看起来很好吃的面包。

对初学者来说这个句子似乎无从下手。其实这也是一个包含复合语法的句子。我们再用转化思想来对其进行分析。首先分析这个句子所包含的语法信息。即组成这个句子的最基本的文节。

①样态助动词 そう;

②形容动词的连体形;

③名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