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山居秋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山居秋暝范文第1篇

王维,河东蒲州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

(来源:文章屋网 )

山居秋暝范文第2篇

关键词:山居秋暝;情景;教学设计;案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268-02

学生曾经多次接触王维的诗。在教学中,应以品、评、诵为主。运用朗读法,反复吟诵,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运用对比讨论法,通过讨论找出相关景物,理解景物中所寄予的情感;通过对比动静意境,深入体味诗人那时那境的情绪和感悟;运用点拨法。教师针对境景、语言如何表现情感这一问题,选取适当语句进行点拨;运用提问法,以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思考,提高其参与感。传达诗歌情境体验,教会学生从诗歌意境中体味诗人的情思。而体会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有助于学生学习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景情两分,即将景物单独提出来,通过寻找景物,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构图能力。要注意景情造境,即在对诗歌描写景物的品味基础之上,引入对诗人情感的关注,同时启发学生从景物中体味情感,从而将情感和景物融合起来,在更高的境界层面来回味情景交融的审美感悟。还要注意意蕴情思,即在对诗歌有了深入的品读之后,引进王维的身世经历,通过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了解,加深对诗歌本身的理解。本节课安排为1 课时。

一、教学设计步骤

1、导语设计。每一天,我们迎着初升的朝阳上学,伴着孤单的月亮回家;每一天,我们走过葱葱郁郁的绿化带,徜徉在叶落花开的美丽校园;每一天,我们穿梭在青春银铃般的笑声里,把年轻的烦恼走散在绿树成荫的操场上。那么,你注意了身边的它们吗?你发现它们的美丽了吗?今天我们要讲的这首千古留传的诗歌名篇正是诗人王维如海边拾贝般把身边细小的美丽领悟于心,再娓娓道来。你将看到月亮在他凝望中的皎洁,松树在他轻抚下的安谧,清泉岩石在他俯身刹那的相映成趣,浣衣女子在他蓦然回首间的欢声笑语。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一千多年前王维的山水世界里,在穿越时光的旅行中体悟那些变与不变的体验与美丽。

2、朗读品味诗歌音韵之美。学生齐读诗歌。教师以节奏字音为重点点拨朗读诗歌技巧。该诗歌的句式是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节奏单位,每一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词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一致。

3、内容讲解和意境分析。(1)串讲全诗。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日落月出,皓月当空,朗照万物;苍松如盖,亭亭净植;松叶如针,清翠欲滴;树影斑驳,月光辉映,洒下一地的星星点点,有如细碎银子铺满山林,给人以如梦似幻,飘飘欲仙之感。山泉流淌,淙淙作响;月映溪流,素洁如练;流水空明,清澈见底;溪流弯弯,活泼机灵。

一群天真无邪的农家少女浣衣归来,结伴同行;她们嬉戏玩闹,笑逐颜开,银铃般的笑声回荡在空旷幽深的竹林中。几艘小船满载星辉,尽兴而归,满眼荷叶纷纷倒向两边,掀翻了无数晶莹剔透的水珠。

春芳虽然自然而然的消歇了,但秋光一样美丽迷人,“王孙”自可不必离去了。

(2)意境及情思讲解。该部分运用“对比讨论法”和“点拨法”,旨在让学生通过对境景的寻找和自我体味,达到对诗人情感的领悟。其中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景情两分。将景物单独提出来,通过寻找景物,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构图能力。山中之景:明月、松林、清泉、岩石。山中之人:浣女、渔人。秋天的山格外静,夜晚也是静谧的。这恰好与后面所描写的松林清泉有共通性。至于诗人为何把目光投向这些物象,是因为这些景物触发了他的审美感觉,因为这些物象应和了他当时的心境。起码从这些景物中能够感受到王维当时闲适宁静的心境。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中才会写出这样安静景物,也只有在这样的景物中才能深味这样的闲适与宁静。

第二,景情造境。在对诗歌描写景物的品味基础之上,引入对诗人情感的关注,同时启发学生从景物中体味情感,从而将情感和景物融合起来,在更高的境界层面来回味情景交融的审美感悟。

境是情景交融,通向意蕴之路。境与简单的景致不同,它是融合了情感在其中,能够引发人们深思沉醉的景致。我们可以从该首诗歌中发现,每一句都是一重让人回味无穷的境界。清泉流水,本是雨后集水从山上往下而行的简单情形,在王维笔下却有了另一番感受。清泉石上流,不仅让人体会到清泉和岩石间相映成趣,石伴水去依依之情,而且不以泉水的水声为意,只写它行于石上,那水的叮咚在静谧的环境里也脱去了声响的外衣,成为潜伏在深林夜月之下的低吟。如此化动入静的妙笔,把深山老林,秋月清泉笼罩上一层薄薄的宁静的轻雾,王维悠闲空阔的心境也就消融其中了。

第三,意蕴情思。在对诗歌有了深入的品读之后,引进王维的生世经历,通过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了解,加深对诗歌本身的理解。

从上面的意境中我们已经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王维的欣喜和陶醉。意蕴情思从这些意境中散发出来。最后两句王维化用《楚辞 招隐士》中的“王孙”,反其道而用,进一步表明了对秋天山野的身后感情,从而表明了归隐的决心和安于隐居生活的心情,深化了主题,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4、语言鉴赏。重点是从词语怎样才能如此贴切生动地表达感情这一点出发,将中心放在透过词语来分析情感上。诗歌因为篇幅短小,所以其主要由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组成。

(1)对于名词的运用,必须让学生清楚选择意象的重要性。比如该诗中所选取的名词性的意象,多是带有倾向性的物景。泉水、青松、翠竹、青莲,都可以看成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意象的选择,才能表达得恰到好处。

(2)对于动词的运用,必须让学生清楚动词作为营造环境与境界的重要部分,其好坏关系到诗文的好坏。比如该诗中“照”字,既写出了月色动作性的感觉,又有深山之物对月华的映照之感。光色兼备,状态逼真,活现月照松林,回光返射,闪烁不定,迷离恍惚的空灵美景。又比如“流”字,其避写泉水的叮咚之声,而是以静静流淌之意来写出山林中的静谧之感,化流水之动入山夜之静中,自然天成。

(3)对于形容词的运用,必须让学生清楚形容词在诗歌中具有的烘托气氛,营造意境的重要性。比如诗中的空山一词中的“空”。此处绝无冷清、空洞之意,也不是禅宗所谓的空寂、虚无。包含以下四层意思:一指山中林木繁茂,翠绿成荫,遮掩了人们活动的痕迹。二是指此处远离尘嚣,人迹罕至。三是指山雨初霁,万物一新,银辉四射,天地生辉,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派空明洁净,熠熠生辉的灿烂图景。四是指空而不虚,静而不寂,活力无限,意趣万千。可见,雨后空山带给人们的不是孤独、寂寞,不是沉寂、死灭,而是生机活力,妙趣横生。所以形容词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审美的感知。

二、课堂小结

《山居秋暝》中,诗人用宁静和充满生机的意象,为我们营造出静谧而明快的意境。同时也表达出诗人悠闲淡泊而又轻快的思想情感。我们通过对诗歌的朗读,对诗歌意境意象的分析,通过对诗人思想情感的把握,对语言表达技巧探讨,不仅深入地体味了诗歌的意境情思之美,还要学会诗人表情达意的方法,在以后我们自己的写作中灵活地运用,生动地传神达意。

山居秋暝范文第3篇

2、《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其白话译文如下: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3、《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其白话译文如下: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4、《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山居秋暝范文第4篇

2、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初夏绝句》 宋·陆游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夜雪》唐·白居易

山居秋暝范文第5篇

关键词:空灵;吴冠中;油画;国画;淡远

中图分类号:I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9-0008-02

诗歌是一种文学载体,有丰富的感彩,有节奏感,有韵律美,是一种语言艺术形式,用来反映社会生活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文学手段。自唐代杜甫开始我国就产生了题画诗。因此,诗歌与中国画紧密相连。现在油画也是中国美术家庭成员之一,油画从西方进入中国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自吴冠中将“油画民族化”和“国画现代化”开始,各种门类的绘画手法相互融合借用,其界限已渐渐的消失。在现当代绘画中,不仅仅是中国画可以表现诗情画意的感觉了,油画也可以将其诗情画意表现出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艺术思潮侵袭我国的时候,油画引起了人们的青睐,油画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气息,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诗歌感受。王维往往以最终济的语言来勾勒自然风景和物象,在王维的诗歌中也埋伏着寓情于景的油画艺术。

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为中国画所独有,在我看来并不是如此,中国画重神似,神韵。在古时,诗画兼通则是每一个文人墨客必须具备的。而在西方油画艺术中,重形似,所谓的结构,透视,层次之间的关系都要塑造精细。虽然各有各的风格,但在绘画门类的艺术中都需要用心去体会。在文学的诗坛中,诗歌的文字节奏而有力,诗歌的韵律美而无法雕琢。故此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不仅仅有中国画的神韵也有油画的形似,正所谓“骨”与“肉”是相连的,诗歌中的情景交融需要油画艺术来匹配。

油画艺术是随西方世界基督徒的信仰将福音传播到中国,通过中西经济文化的相互交流传入中国,自此之后油画艺术在中国扎根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中国这个艺术文化多元素的国家中,油画艺术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中国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在中国画和油画两种画种的文化背景中找到了艺术对撞的突破点。让油画艺术也有了别具一格的山水田园的意味,让我们也看到了油画艺术中的神韵所在,通过与中国画的融合自成为一体,从而形成了独具鲜明艺术特色的吴氏风格,而他的油画中又融入了中国画的笔墨技巧,强调和发挥点、线、面在画面中的构成作用,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效果。故此在王维山水田园的诗歌中亦能体现油画风景的田园意境,即神似,神韵的意味,但在其中并不缺乏油画艺术中重形似的奠基。王维的一首《山居秋暝》描绘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动与静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清新秀丽的油画风景。诗歌中油画艺术创作离不开中国画背景文化精髓的营养支撑。当今油画在中国取得的成绩也是艺术家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探索、研究、稀释、升华,并与油画相结合进行再创作的结果,油画风景艺术同样也需要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更重要的是在创作里面也有和诗歌一样的形式和情感。

在诗歌中,王维既然可以调动绘画艺术手段,将透视、色彩、动静、虚实、形神引入诗中,那么我们也可以将他诗中的绘画艺术手段用油画的形式将其体现出来。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诗写出了作者对乡居生活的动态。王维山水田园诗选景不求其全,而求其精,其诗中的绘画艺术包含了极其丰富的油画艺术的内容。

油画艺术中的构图。这首诗中呈现出了一幅独特的油画风景作品,构图中有远处的青山和松林,中景的竹林和洗衣女,近景的泉水和渔舟,山中雨后焕然一新,明月透过松林撒落零散的光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构图不但可以入画,以小衬大,也可以使大山在对比之下更显得气势壮伟,整个构图原则是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其中对比也是在构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形体大小的对比,宏伟青山松林与人的对比;明暗色调中黑白的对比,清泉击打岩石溅起白色的水花与岩石的对比;色彩冷暖的对比,青山绿松与傍晚明月的对比,这些都可以给人们在视觉上带来生动。

油画艺术中的色彩。青山绿松,清泉岩石再加上傍晚明月中光的点缀,有嬉笑声,有水流潺潺声,自然界的光色声响交织成活泼的旋律,使画面多了几分生气。在色彩中有新雨过后的清晰,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诗人把光色的明暗、深浅、浓淡、冷暖、干湿、动静、远近,一一描写出来,创造了一个神奇的色彩世界。在整个充满诗情的画面中,笼罩着迷蒙翠色,嫩润、空灵,无不渗透着一幅油画风景的美。光线与秋景黄昏色调相交融,将意境、艺术个性、技法的创新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诗的意境中,披上艺术个性和油画技法创新的外衣,以意境作为油画艺术的主干,加上印象派的轮廓模糊,色彩朦胧暧昧的意象,这样的作品才能给人以联想和共鸣。

油画艺术中的语言。语言,只有语言,才能捕捉和保留住我们周围能直接深深触动感官的表象。《山居秋暝》中的短短的述语,竟写出了山中月色、鸟鸣和溪流,随此景描绘的有声有色,动静结合,这种优美的自然景色使感到远离鄙俗。所谓艺术语言,是指各种艺术具有的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段。油画的艺术语言则是点、线、面、空间、光、色等。各种艺术正是通过各自的艺术语言创造各种各样的艺术形象的,表达作者对生活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并将这些体验和感受传达给读者、观众和听众。一首《山居秋暝》让我想到了吴冠中先生的江南水乡的系列作品,在吴冠中的《江南人家》的作品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画中大大小小的江南民居错落有致,黑灰色的瓦、白色的墙充满整个画面,但却没有让人感觉创了新的绘画艺术。画面主要是由黑、白、灰和线构成。众所周知,黑、白、灰是油画最难把握的基调,但从这幅作品中我们却清楚地看到,艺术家是在执意抒写,在绘画最基本的元素黑、白、灰和线之间寻找油画艺术的语言。

绘画门类的艺术相对于人类的次第更替,宛如壮丽的大海之于海面的波澜,浪虽过,海犹存。艺术曾让大千世界向它袒露允许我们逐步建立起精神王国的各种规律。因而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绘出了一幅具有突出的地方色彩的风俗画面。那意境就是油画艺术形似中的主干,是画面艺术效果的灵魂,中国画的灵魂能在油画艺术中静思,重塑,那么油画艺术对各种艺术手法的召唤就已经重塑了油画的艺术创新,绘画之间的界线因此也在渐渐的消失。文学是艺术的奠基,没有文学的艺术是失去了灵魂的躯壳,没有值得欣赏的精髓。那么诗歌与油画艺术也有着相同的关系,因为它们都是文学与艺术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单一的只沉醉于艺术创作而忽略了以文学为基准的磐石。

参考文献:

[1]吴冠中.画外文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3]陶文鹏.唐宋诗美学与艺术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山居秋暝范文第6篇

关键词:语文课 生命 引导 课堂 主题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238-01

语文课固然要把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但这只是语文课的基本任务之一,而在其它各项任务之中,笔者想谈谈其中一项的教学感悟:在教学中,寻求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让每位学生都能生命充盈地活在语文课堂上,让每位学生都体验到,他们的生命因语文课而更真实地存在。

笔者如何使这一希望成为可能:

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是实现这一希望的前提。当前,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办法,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课堂上,笔者在引导学生的同时,也接受学生暂时地引导笔者,来完成教学过程、目标。学生暂时地引导着老师,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调动,学生怎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着老师呢?以杜甫《房兵曹胡马》、王维《山居秋暝》的教学体验来解释学生怎么引导着老师。《房兵曹胡马》:“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这首诗,本可以从首联讲起,而且笔者也是这么进行设计的。而当同学们读这首诗时,感情异常亢奋,而且不是源于这节语文课,笔者就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笔者连续提问几位同学,问他们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让笔者意外的是:第一位同学从尾联讲起,而且讲得头头是道,第二位同学从颈联讲起,讲得也不错,由于他们是从后往前讲,笔者就主动接受他们的引导,也从后往前讲起,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感觉,笔者和同学们的情感很好地汇合在一起,他们还不时地抢白,当他们把积蓄在心中的感想表达出来以后,看上去格外地满足,他们真正活在了课堂教学中,他们真正是以自己的生命热情投入到了语文课堂上,此时,笔者能感觉到,他们真的和诗歌融合在一起,他们的感情与笔者的感情交织在一起,他们不仅积极参与了课堂,而是超越了积极参与,他们的生命因语文课而真实地存在着。

学生可以暂时引导课堂,教师要做的,是控制住课堂的航向。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前提是每一位同学都对这首诗有好感。如果出现一位同学坦诚地说自己不喜欢其中任何一句,那么他还会有引导课堂的机会吗?所以,要考虑怎样在此时控制住课堂的航向。不妨让他说出自己喜欢的任何一首诗,甚至可以抄写在黑板上,大家一起欣赏,让他引导着大家欣赏,先给他一个引导课堂的机会,很有可能,这首诗会引起他们同龄人的共鸣,如果能引起共鸣,这也是这堂课的一个有意义的时段,在这个时段,我们以学生的思考主题自热而然地进行了课堂拓展,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是大家共同参与的一个时段,那么,怎么把这节课控制在自己的教学目标内呢?我们知道,艺术是相通的,音乐与绘画都有相通之处,何况诗与诗之间呢!通过思想、艺术技巧、情感、联想、想象、形象,我们总能给这两首诗架上一座互通的桥梁,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语文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素质,来控制住课堂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巧妙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给他们引导课堂的机会,让他们情感的音符一起跳动着来参与课堂的。

真实的生命存在,应该能敏感于自然界的变化,动情于人事的代谢,黛玉葬花的典型之处,在于她对生命、身世的敏感,我们在同情或嘲笑她痴的同时,不得不认同她的感人之处:她让人感受到了她的生命存在。而当前的学生,太匆忙于学习生活、太匆忙于学校与家之间的往往返返,他们忽视了自然的变化,来不及思考人世代谢,渐渐地失去了生命的真实。我们随处可见,他们作文中,对自然的描写,都不是自己的观察所得,而是从别人的文字作品中间接得来的,他们对人世代谢的感悟,不是个人情感,而是源于书本的社会性的人类共同情感。语文课要帮助他们的灵魂回家,让他们成为真实的生命存在。要使这种理想成为现实,就得从教学现实着手,可以从捕捉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情感变化着手。

山居秋暝范文第7篇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5、《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山居秋暝范文第8篇

2、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____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____志南《绝句》

4、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____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5、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____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6、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

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____王维《山居秋暝》

8、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____蒋捷《虞美人·听雨》

9、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