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皖南民居:山水画中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皖南民居:山水画中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徽派建筑树大根深,一源万派,是我国民居建筑中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一支。其中,以西递、宏村等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民居建筑,更是集中体现出强烈的徽州历史传统和文化特色。皖南指安徽省长江以南的山区,这里温润清新,山明水秀,自然之境令人沉醉,分布其中的古村落大多遵循“枕山、环水、面屏”的居住理念,山水画中居,俨然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从古代穿越至今,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入境入画的美感,令人迷醉。

山水之境,桃源画卷

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坐落着西递、宏村两座保存完整的古民居村,它们被视为是皖南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中,西递坐落于黄山南麓,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西递古村历史悠久,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西递处于一片四面环山的盆地之中,两条溪流穿村而过,并在村南交汇。宏村则位于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村落的整体呈现奇特的牛形。宏村最为人所称道的是其人工水系,宏村中既有水面开阔的南湖,也有九曲十弯的水圳,还有泉边开凿的月沼,灵动的水流成为宏村的一大特色,也是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一大奇迹。 层楼叠院皖南民居处于湖光山色之中,层楼叠院和山水之姿交辉相映,潺潺流水,汩汩清泉,不愧于“桃花源”的美誉。

皖南民居处于湖光山色之中,层楼叠院和山水之姿交辉相映,潺潺流水,汩汩清泉,不愧于“桃花源”的美誉。相传,黟县自古就有一大疑问,它究竟是不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原型,陶渊明又是否真的到过这里?

据说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进入皖南一些古村落没有陆路联通,只能坐船进村。要进入西递村的村口,还必须穿过一处“桃源洞”,再沿着小溪曲曲折折地走上几百米,峰回路转,阡陌纵横,才得进入村落之中。如此情形,和《桃花源记》中的描写非常契合。而且据考证,陶渊明曾经担任县令的彭泽县,就在今安徽省境内。

皖南地形复杂,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其实不论陶渊明是否真正到过黟县,又是否真的以此地为原型创造了桃花源的文本形象,这片山水所孕育的桃花源般的绝美意象,让人迷醉,千古未变,成为中华民族所共享的精神至宝。

人工水系,独运匠心

西递、宏村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静静伫立,其中美轮美奂的建筑风貌、风流别致的装饰韵味、山水辉映的灵动自然、粉墙青瓦的高雅色调,使得其成为古典雅居的典范。

据统计,在西递、宏村两处现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四百四十多幢,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为世所罕见。然而这一切,离不开自然水系和人工水系的活络之功。皖南本就水泽丰茂,村庄的建设者巧妙地利用自然水资源,将其导入村庄之中,其所开凿的人工水系堪称实用与美学相结合的水利工程典范。

其中,尤其以宏村的“牛形水系”最为著名,深刻体现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非凡智慧。

从高处看,整个宏村是一座“牛形村”,宛若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人们利用村中一眼天然泉水,扩掘成半月形的月塘,作为“牛胃”;然后,在村西吉阳河上横筑一座石坝,用石块砌成有六十多厘米宽400余米长的水圳,引西流之水入村庄,南转东出,绕着一幢幢古老的楼舍,并贯穿“牛胃”,这就是“牛肠”。“牛肠”之水,为村中居民提供了最基本是生活所需,沿途建有踏石,供浣衣、灌园之用。弯弯曲曲“牛肠”,穿庭入院,串联起整个村庄的生气,其中水榭长廊、亭台楼阁、花木果树都因此得到滋养。两旁民居大多二进单元,前有庭院,辟有鱼池,池边多设有栏杆,“牛肠”水滋润得游鱼肥壮,花木浓香馥郁。

此外,在村西虞山溪上有四座木桥,作为“牛脚”。 “牛形村落”科学的水系设计,为宏村解决了消防用水,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妨溪路连,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商儒传统,书礼传家

皖南古村落的布局、外行、水系、建筑、园林等都十分考究,典雅隽永,情趣高雅,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是中国徽派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体现出士大夫阶层的审美境界。这也是皖南民居与其他村落形态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其文化层次、居民意识、生活方式及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已经超越了农民思想意识和一般市民阶层,而是体现出文人官宦阶层的追求,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皖南古典民居和徽商的崛起、徽州文化的兴盛密不可分。

明清时期徽商的崛起,他们推崇商儒之风,如程朱理学的封建伦理文化、聚族而居的宗法文化、村落建设中的风水文化、贾而好儒的徽商文化等。加之财力雄厚的徽商特别重视家园建设,以雅、文、清的心态构思和营建住宅,极大地丰富了皖南民居的人文内涵。后来徽商逐渐衰败没落,而这种徽派民居的建筑特色却依附在古民居村落里保留下来。

如今,在这些古村落中,已经能够发现村中自古尊儒术、重教化,文风昌盛的遗迹。比如,西递古村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是中国徽派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其中保留下来明万历年间建的青石牌坊,三间四柱五楼,气象巍峨,彰显家族之昌盛显赫;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书香气息,显示徽州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此外,民居建筑细节处处也流露出典雅的文人气质。其中楼台亭阁、雕梁画栋、题名匾额,以及木雕、彩绘、壁画等等,均体现了当地居民极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凝缩着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