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诗集

儿童诗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儿童诗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儿童诗集范文第1篇

儿童诗,除了上述的一些感情体验外,又引导我们进入了另一种佳境,即全身心地回归童年。回归不是让我们变小、变幼稚,而是重新认知人类童年的想像、纯真和智慧。

孩子从来不会自觉藐小。他们的心很大,他们幻想的世界很大,乘着想像的翅膀,可以自由飞翔。

儿童诗的诗美,在于儿童内心世界的完美。

张晓楠的儿童诗集《和田鼠一块回家》(明天出版社出版),凭借的是他的心灵自然而然地贴近孩子的心灵,把他的情感深深地融入孩子的情感,因而他能够轻捷娴熟地抵达童心的胜境。

在那个胜境里,动物和植物都是异样的:鱼儿/是长在棵子上的/像小青椒/像小红椒/等着我们去采/想跑也跑不掉//辣椒/是生在池塘里的/像小鲤鱼/像小鲫鱼/在秋天的水域/游来游去//(《梦中的动物和植物》)

诗人的想像力不受理念和知识的羁绊,它听凭童年梦想的调遣,把现实生活变成童话世界。

在诗人的性情中,便多了一些诗的气质、诗的意蕴。那是“一种血液/被置换的感觉/一种视线/被诱发的异样”(《驻足麦田的感觉》)于是,诗人便有了一种孩子们所特有的温婉性格和赡蔚才华,二者的结合,血管里流淌的是柔情和慈爱,目光里闪烁的是欣喜和期许。

一个为儿童写作的人,绝不会以施惠者自居,他永远是孩子的朋友,他悉心听命于自己的童心和天然的秉赋。在张晓楠的这本诗集里,没有哪一首、哪一节、哪一行诗,是让孩子顺从诗人的教化,倒是诗人顺从了孩子的想像和心智:真想/快乐成一阵小雨/悄悄漂到/你的住所去/你的书房去//让所有的梦儿/生动起来/蘑菇,不经意/冒满书架/鸟儿,从童话里/跑出来/淋雨……//让小椅子/生根/让小桌子/发芽/拔节的笔杆/在筒里/颤声不已//你坐在桌前/一夜之间/就成了白胡子的/童话老人了(《快乐成一阵小雨》)

尽管我们在一年年长大,在一年年老去,但我相信一个儿童诗诗人,他永远会静静地凝视着远方的碧野和晴空,他永远会有澄澈而明朗的记忆。张晓楠可以“快乐成一阵小雨” ,也可以“绽放花朵的笑容”,甚至于可以驰骋“铅笔的梦想”:溜出教室,“在山坡上/萌出嫩绿的芽/头顶,开着/漂亮的花儿”,或者是“跑到荷塘里去/为小鱼虾/撑起阴凉的伞/伞上,趴着/大眼睛青蛙”……还有“谁也想不到/一支铅笔/有多少梦想/像播进稿纸的文字/萌多少芽/开多少花/结多少童话”。

儿童诗集范文第2篇

因此,今天的教育中所谓的以人为本、儿童立场,首先就是尊重儿童的这些本然的品质,呵护儿童的诗性本色。在我看来,让孩子们走进童诗以及诗化作品,学习诗意般语文,感悟、欣赏乃至创作童诗,实际上就是对教育精神家园的追寻!世界本来是荒芜的、毫无意义的。孩子们正是通过这些极其符合他们精神成长规律的文化建构活动来超越给定的现实,赋予荒芜的、无目的的世界以意义,从而确立自身在历史与现实中的价值意义。孩子们学习、感悟、欣赏,尤其是创作童诗和实践着诗意儿童文化的语文,实质上表达了他们对于现实生活的超越,对于可能的生活、理想的世界的不懈追求,对于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向往,它是一种立足于现实又超越给定的现实、永远向着可能性迈进的创造性活动。因此,新桥小学的基于“诗意儿童文化”的语文课程建设,其实质就是儿童教育的奠基实践,是语文教育的精神还乡!因为,呵护儿童的诗性本色,就是呵护儿童的精神成长,由此可以寻得语文教育本真的回归之路。诗意儿童文化的语文课程建设恰恰契合了儿童的本性,其教育教学就是在教师帮助下给儿童最大的自由去表达他的灵性和创造性,过他应有的活泼泼的生活。

十年前,怀着这样的初衷,新桥小学的童诗教学以及与此相关的语文建设开始了艰辛的探索之路。从儿童诗社兴趣小组,发展到后来的比较完备的儿童诗校本课程,再到如今基于“诗意儿童文化”的语文课程体系,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进行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就儿童诗校本课程建设而言,新桥小学研制了国内第一部“儿童诗课程标准”,并相继出版了《儿童诗课程与教学简论》、儿童诗教学随笔、师生儿童诗诗集丛书等,每年100多首的学生童诗得以发表。就语文课程建设而言,基于“诗意儿童文化”的语文课程结构模型业已建立,以诗意化的语文基础性课程为中心,以儿童诗课程、班级日记、课外阅读课程、儿童剧课程等等为补充,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基于儿童文化”的语文课程体系,并且用综合渗透的思维方式探索实践转化的路径。

每每谈及新桥小学的儿童诗及其语文建设,我都有春华秋实之欢欣。与新桥小学结缘已有十年时间,从当初要加强儿童诗特色的培育之建议,儿童诗课程标准研制之动议,到儿童诗教材编写体例的探讨,再到“诗意儿童文化”元素的最初提出及完善,以及后来的具有“诗意儿童文化”的语文课程的发展等等,我都参与其中,可以说见证了新桥小学的发展以及崛起。这十年来,我始终对新桥小学怀着别样的感情:路过她们的路,苦过她们的苦,收获着她们的收获!

儿童诗集范文第3篇

盛夏,我在西安拜访了儿童诗诗人王宜振老师。

笛王的故事

王老师,我很久之前就听说过您的一个称号――西北的笛王,能跟孩子们讲讲这个称号的来历吗?

王宜振:上世纪90年代,我出过一本诗集叫《笛王的故事》,其中有一首和诗集同名的诗,那是一首带着淡淡忧伤的少年诗,一个少年告别童年、告别妈妈的时候,心里总会有脆脆的笛声在回荡。那是一种挣扎,也是一种成长。这本诗集很受大家的喜欢,后来就渐渐地有人称我为“西北的笛王”。一转眼已经过去十几年了,而事实上,“童年”和“故乡”这两个已成为我情结的词语,始终是我诗歌创作的主题。

我前几年写过一首诗《父亲从乡下来》:父亲从乡下来/乡下的父亲/伸开粗糙的双手/手心里握着四个季节……草帽、蛙声、烟袋,这些都是我记忆中的事物,它们深深地扎根在我的生命里,在我创作诗歌的时候就会自己跳出来,变成诗中一个个鲜活的形象。

诗心就是童心

写一首诗并不难,难的是坚持写一辈子的诗。这么多年,您都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

王宜振:写了这么多年的诗,要说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我觉得给孩子们写诗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而很多诗歌的灵感也来自于他们。小孩子和大自然走得最近,他们的天性是有灵性的,说的话做的事都是真实自然、不加任何修饰的。

是啊,孩子是天生的诗人,跟他们在一起,我们老师都会变得诗意盎然。那么,您写诗的灵感都是来自哪里呢?

王宜振:我喜欢看孩子,有时候看着我的小孙女,就很想把她写到诗歌里去。比如《小丫的话是红的辣的》,就是写了一个十分率真又自然的小姑娘。我喜欢简单的生活,许多年住在同一个地方。这个地方,以及周围的一切都成了生活中重要的部分。对它们用心的时候,写出来的诗歌就能打动读者。我自己很喜欢的一首诗叫做《红蜻蜓》:我捉住一只红蜻蜓/放进小小的标本夹/想不到春天竟哭了起来/春天说她丢失了一只脚丫……其实你身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对周遭事物怀有敏感和照顾的心,就是一颗孩子一样的心。

读诗比写诗更重要

王老师,此次来拜访您之前,很多孩子想托我问问您:什么是诗,怎样才能写好诗。您能为他们解答一下吗?

王宜振:我想,要给诗准确地下一个定义,实在不好下。每个小朋友都会说话,但要把每个小朋友都想说却都没有说出的话写出来,我想,这可能就会是一首好诗。比如有一个小朋友看到大树上有一个鸟窝,他就写了一首诗:鸟窝,是大树的一只眼。这样的句子,不是每个小朋友都能说出来的,这个小朋友说出来,我就可以说他写出了一首诗。

也常常会有家长和老师问我,如何教给孩子写诗的方法和技巧,其实我倒认为,读诗比写诗更重要。现在的作品确实很多,但一定要引导孩子阅读经典的诗歌,让经典的语言文字内化为孩子的诗歌创作能力。儿童诗的欣赏与创作特别强调自由,无需过分在意孩子是否能创作出优秀的童诗。引导孩子在读诗、写诗的过程中享受美好的语言、纯净的思想,让他们在课堂与生活中都被诗意环绕,这是一件更为重要的事。

如果一定要说写诗的关键,我认为是要从小处着眼去写,这样才有抓手。太大的话题是很难把握的,要写得打动人心就更难了。而别人都在写的东西是不是还可以写呢?其实也可以的,以另外的角度,一反常态去写,有时候就能推陈出新,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读者们,看了臧老师对王宜振爷爷的访谈,你们是不是对童诗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更深刻的认识?

与大作家同台

萧瑟的秋风中,你们是否在想念着春天的温暖?那就让王宜振爷爷和鲍泽慧同学带你们走进诗意的春天――

初春

王宜振

春天的毛毛雨

洗得小树发亮

一些新芽,像鸟嘴

啄得小树发痒

泥土里拱出两片新叶

说是浅绿,更是鹅黄

像两只闪闪烁烁的眼睛

望着新鲜的世界痴痴畅想

捡起一粒石子,抛出去

会变成一只蝴蝶展翅飞翔

掀开一页书,贴耳倾听

能听到每个字儿都变成蜜蜂歌唱

一只只蝌蚪游在池塘

像美人的雀斑一样漂亮

夏天来了,定有一片蛙鸣

在房前屋后低吟浅唱

春天在我的心上荡漾

春天在弯弯的小路徜徉

春天的风筝驮着一片阳光

春天的脚步总是那么匆忙

采一片树叶做一支叶笛

把春天吹得摇摇晃晃

走进家门抖一抖衣袖

竟抖出一地春的芳香

春的味道

鲍泽慧

春的味道

在每个角落里

看,远处的

迎春花

三朵一簇

五朵一串

像在演奏金色的乐曲

春的味道是热情的

瞧,缀在树上的

梨花

像被水洗过

在阳光下

是一颗颗闪亮的珍珠

还散发着清香哩

春天的味道是文雅的

听,百鸟回归

在枝头婉转歌唱

那歌声优美动听

春的味道是清脆的

摘一片春天放进嘴里

让春慢慢

融化

儿童诗集范文第4篇

一、诗意氛围的营造――影响人

良好的校园环境能陶冶师生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孕育精神力量。为此,学校十分注重诗意环境的打造。比如,在“好玩儿精心之家”布置了名诗、名画、名星、名曲、名著,让学生耳濡目染名家风采,激发学生努力进取;教学楼三楼栏杆的铝塑板上,则设计了学生喜欢的儿童诗和一些书籍的介绍,让儿童诗成为学生永远的朋友。花园中、楼梯口、水池旁、教室里,随处可见以儿童诗形式出现的提示语或警示语,让学生在驻足欣赏,徜徉诗海的同时,也接受着思想道德的教育。学校还把花草树木与师生特点结合,赋予其诗意的解释,如红花酢浆草具有花开遍地,纯真浪漫,生机盎然,乐观向上的特性,就像咱们平小学生的写照,而雪松具有厚重伟岸,四季常青,志存高远,虚怀若谷的特点,确如平小的教师们。而校园雕塑上,则镌刻着学生的成长宣言:我是一名学生,在诗意的平小成长。我知道,选择了蓝天就要去展翅翱翔,选择了大海就要去乘风破浪,在这里,我愿用生命写下诗行,让梦想张开翅膀。旁边还镌刻着教师的宣言:我愿用诗温暖学生的心灵。校园里还有四个学生吟诗品诗的好去处,那也是学生陶冶情操的好地方。而在分高中低三段的开放式阅读书吧里,学生既吟诗品诗,又培养阅读的习惯。诗苑是诗意校园的重头戏,在其北边的木板上,刻着古典诗词。这些诗词中有美景,有深情,有壮志,意蕴深远;有人物,有故事,有哲理,芬芳童年。诗苑的南边,则是有关儿童诗的各种活动展示:有校园首届十佳小诗人介绍,有近年来学生在各种报刊发表的诗作,有参加小诗人夏令营活动的精彩瞬间……古代与现代的融合,静态与动态的辉映,构成了学校充满诗情画意的教育和智慧空间。诗苑既是学生展示才艺的舞台,又是渲染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道德情感和审美情趣的佳所。

二、诗意课程的研发――丰富人

为了创造诗意的校园生活,学校在充分发挥品德、晨会、班队等德育主阵地的作用,加强学科渗透的同时,着力打造了六大系列课程,即以金钥匙竞赛、纵横码、电子小报为主的小院士科技系列课程,以儿童画、油画棒为主的小达人艺术系列课程,以学謇弘謇为主的小状元弘謇系列课程,以《种太阳》为主的小精灵诗书系列课程,以球类、运动会为主的小龙人体育节活动课程,以绿色环保为主的小天使好玩系列课程。此外,还重点打造童诗校本课程,开设的儿童诗地方课程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趣味,使他们形成了美善的情感,增厚了道德情怀。由于语文教材中的诗歌远不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学校以新公民道德教育为重点,从学生成长需要出发,收集并创作了各种题材的诗歌,还增加了图像诗、寓言诗、数字诗等各种有趣的童诗体裁。每周安排一课时用于诗教,将收集到的不同体裁、题材的童诗佳作,按学生年龄、认知发展、心理特点,由浅入深、由短及长、由今至古,连点成线,形成序列,并精心筛选出其中的两百多首儿童诗按年级分成六段,编印成低中高三册校本教材《种太阳》,师生人手一册。每位语文老师每天带领班上的孩子晨诵经典诗作,开启生活的第一道曙光。同时,我们还在班本课程中融入童诗元素,在诗歌诵读和各种活动中,让学生感受诗中美的形象、美的品质和美的意境。

三、诗意活动的渲染――发展人

学校把“每月一事”与主题班会、综合实践活动、品德教育、传统节日等有机整合。每一个活动都从主题阅读、实践活动、展示交流、评价反思等环节,精心设计,各年级组长再在学校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年级方案,形成阶梯式系列活动。学校每周举行班主任培训、沙龙,对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的策略、方法等进行指导,解答教师们的问题和困惑,交流分享经验。

(1)培养环保意识。学校利用创建省绿色学校的契机,围绕植树护绿组织学生搜集和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之后组织学生评比、诵读、感悟,感受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重要意义,带领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形成人人关心绿化、人人参与绿色校园创建、人人争当文明使者的氛围。

(2)抒发爱国热情。结合“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教育活动,举行了月儿圆圆话中秋活动和红领巾相约中国梦重阳节活动,开展了朗诵、剪报、绘画、诗歌创作等活动。许多学生把自己的童诗梦和中国梦结合起来,抒发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有十多篇童诗发表于《中国童诗》杂志。

(3)弘扬传统美德。组织师生参加了“学謇、弘謇,争做常乐新人”的师生书画作品大赛,同时组织学生收集张謇“思故乡”的诗歌,通过吟诵、创作、表演张謇的诗歌,学习他“爱故乡,报祖国”的精神;编排的情景剧“老师告诉我”在第五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专场文艺演出中,得到来宾的高度赞誉,并获海门市“学张謇爱家乡报祖国”校园剧比赛二等奖;六(4)中队被江苏省委宣传部、共青团、少工委联合授予“张謇中队”的光荣称号。由“好玩儿”诗社成员组织开展的“我是小小志愿者”活动,增强了队员们对学校和家乡的热爱,提高了志愿者们自身的文明素质和主人翁意识,活动还荣获了优秀组织奖。

(4)倡导身心健康。学校围绕六大系列课程,倾力打造魅力六节,即小天使好玩节、小龙人体育节、小状元弘謇节、小精灵诗书节、小达人艺术节、小院士科技节六大节日,每个节日都精心策划、筹备,对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颁发诗意少年卡。每年通过全校师生、家长、离退休同志共同投票,评选师生中的十大超越,努力培养学习优秀、性格开朗、身体健康的诗意学生。

这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的扎实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活动中,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童诗为元素,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快乐体验、有效评价,让每一个活动成为学生难忘的记忆。

四、诗意成果的采撷――激励人

“打造诗意的校园,追求诗意的生活,享受诗意的成长”是学校开展以诗厚德活动的精神内核。这样的诗教不在于学生读了多少诗,写了多少诗,而在于擦亮孩子诗的眼睛,唤醒孩子的美好心灵,实现“以诗育人”的远大目标。近年,学校加大了儿童诗教育教学的研究,力求营造出诗中所表达的那种能给人以美感的教育教学意境,使师生在教育教学中诗意地生活。

儿童诗集范文第5篇

2003年,他带领着一群诗的爱好者,成立“行动读诗会”,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亦从中撷取养分寻找灵感。从孤独的童诗诗人,摇身转为弯腰插秧的农夫,把自己所学所懂转化成肥料,用心灌溉,冀望秧秧稻苗,成为台湾童诗作家的新力量;除此,并组织“林家诗社”,于2006年出版《林家诗丛》(首本为《森,林的家》),再再展露其丰沛活动力,虽已年过古稀,但对诗的热忱丝毫不减,反而积极推动诗的阅读与写作运动,精神令人感佩。

林焕彰的童诗大致以生活为题,配合有趣的意象与语言文字,总让人莞尔。从他的作品中,可感受到他“用力”地玩童诗,而且不亦乐乎。无染的童心,透过童诗表现得淋漓尽致;有趣的是,随着年龄的增加,留下的岁月皱纹,反倒让他的作品愈来愈有味道。我归纳出他的童诗有几项特色。第一、喜爱以生活为题,尤其是大自然。第二、作品轻松有趣,意象精彩。第三、用字简单且声韵富饶,读起来琅琅上口。这些特色是林焕彰童诗的调味料,总使读者吮指回味,念念不忘。 特邀主持人:林文宝(台湾)

林焕彰在童诗领域的探索显然是不遗余力的;而令人惊奇的是,他的每一种别具风格的探索和尝试,总能引起我们情不自禁的赞叹。他取来一个平常的意象,就能让它变得神采飞扬;他把诗的形式码齐了又推散,收紧了又松开,却总能恰到好处地扣中我们的心扉。有的时候,我们很难相信,他的那些灵巧的、朴拙的、优雅的、絮叨的、活泼的、安静的、温暖的、冷峻的、丰润的乃至枯瘦的诗,都是从同一支笔下绽放出来的美丽的花朵。

很少有一位童诗作家能够静静地坐拥这样一座缤纷的诗的花园。所以说,林焕彰是一位珍贵的童诗作家。

林焕彰的儿童诗有一种自然天成的童趣。它不是简单的童年心理和情绪的再现,而是把独属于童年的思想、想象和精神之美,与一首诗的美完好地结合在一起。他喜欢选择自然界和人间的小生物作为吟咏的对象,他笔下的小动物往往透着一种轻轻巧巧的情思。比如《鹭鸶》一首,“喜欢白衣服”的鹭鸶的形象既被作了恰切的拟人,又仍然十分符合它原本的物性,诗歌意象散发着乡间田园生活的恬静气息。而《图书馆附近的小麻雀》则多了一丝俏皮的调笑和幽默的嘲讽。这种轻巧的诗意也体现在诗人以普通的生活意象为题材的诗作中。在《旧布鞋》里,那个伸出旧布鞋的破洞偷觊外面世界的大脚趾头,代表着一个孩子观看世界的清新视角,而“爷爷奶奶经常帮我洗”的旧布鞋的意象,还包含着温暖质朴的生活情感内容。我们读《影子》这样的诗,会从诗歌的意象和它简洁、整齐的韵律里,读出一个孩子天真的游戏心情,而这首诗的形式本身不也成全了一次完美的语言游戏吗?读一读《公鸡生蛋》《鸽子学飞》《猫》《晒谷场上的小麻雀》这些诗歌,我们会叹服于作家从最平常的意象和语言里“随手”编织童年诗意的本领。

很奇怪,在林焕彰的笔下,组成一首诗的文字可以变得如此服帖,又如此不同寻常、韵味十足。请看《鸽子学飞》:

鸽子学飞,/鸽子鸽子喜欢飞。/鸽子学飞,/鸽子鸽子喜欢绕着圈圈飞。//鸽子鸽子喜欢飞,/鸽子的家住在屋顶上,/鸽子鸽子喜欢绕着自己的家,/飞飞飞,飞飞飞……

词语、句型的不断重复非但没有减损诗的情味,反而生动地传达出了鸽子盘旋学飞的动作感觉,其间还夹着一份家的安详和温暖。诗歌《小麻雀》和《晒谷场上的小麻雀》,用那么口语化的句子来写诗,在看似随意的“说话”中,我们仿佛亲见了麻雀们跳来跳去、叽叽喳喳的小身影,有一种快乐的温暖在我们心里荡漾开来:一点两点三四点/小麻雀在晒谷场上/是不用排队的/这里一点/那里一点/头也不用停的/上下点一点/点点点,点点点//小麻雀吃饱了谷子/飞到附近的电线上/一点两点三四点五六点/排得很整齐/是在清点鸟数吧/1 2 3 4 5 6 7 8 9 10/麻雀妈妈说/啊!真好,一只都没少(《晒谷场上的小麻雀》)。而像《花和蝴蝶》《小狗》《不是也是》这样的诗歌,则让我们体味到了语言在舒展优雅的盘桓回绕间所传达出的悠扬婉转的诗意。

谈起自己在儿童诗创作中的语言运用,林焕彰曾经自称是“语言的贫户”。他解释说:“我所谓的‘语言的贫户’,意指我写诗所使用的文字不多,字字都是‘浅白的’口语化的日常用语,没有繁复、艰深的语汇;不过,我有自觉地在努力透过自我对创作理念的坚持,让浅白的文字也能做到丰富现代诗学以及现代的儿童文学。”读他的儿童诗作品,我们对此会有真切的感受。

儿童诗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儿童文学作家 童心 冰心

儿童文学是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面既有童话、寓言,也有儿童诗、儿童散文,还有幻想小说和动漫卡通等,形式多样,内容繁多。这些专为少年儿童创作和传播的文学作品,满足了他们成长的需要,并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启发少年儿童心智、塑造少年儿童信念的重要责任。

二十世纪以来,我国儿童文学界名家辈出,既有冰心、叶圣陶等老一辈儿童文学作家,也有曹文轩、郑渊洁等中生代实力作家,更有杨红樱、王一梅等新生代儿童文学作家,他们共同支撑起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大厦,也为初中语文课本贡献了很多优秀的篇章。

这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立足儿童,代言儿童,观察儿童的行为,激发儿童的想法,以一颗永远不老的“童心”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那么,什么是“童心”呢?儿童文学作家的“童心”对其创作有什么影响呢?

下面,就以冰心为例,探究一下儿童文学作家的“童心”。

一、冰心“童心”的本质内涵

冰心,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现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深受基督教的影响,崇尚“爱的哲学”,以“母爱、自然、童真”作为主旋律创作了大量带有“爱心”和“童心”的儿童文学作品,如散文集《寄小读者》、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等。冰心非常喜欢小孩子,她总是用儿童的眼光去观察世界、体悟人生,致力于写出儿童能看得懂、喜欢看的儿童文学作品,其中有着非常普遍又独到的“童心”。

“童心”是“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小孩子的天真纯朴的心;儿童具有童心,随着年龄的增长,保持童心实属不易,在作品中展现童心更是难事了。然而,冰心却一如既往的在她的作品中蕴藏童心,使她的作品与众不同。冰心的“童心”并非单是小孩子的淘气与可爱,而是以她本人特有的、孩童般的纯美之爱心并将其提升到更广的生活领域和更高的思想高度。

冰心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童心”是她观察事物、感受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一般说来,小孩子会因为不懂得、好奇而把细小的事物看得很重要、很大,相同的,冰心也会放大生活的细节,并在这种细节中发现生活的美。这样一来,冰心的童心就与金庸笔下的“老顽童”一类人的童心有了很大的区别。

对冰心而言,“童心”是她对美好事物、美好情感的永不停歇的追求,“童心”是她对弱小的无私援助、对真情的无私奉献,“童心”是她对丑陋的极端鄙视、对万物的无比怜爱。冰心的“童心”总是像冰那么透彻,渗透着真善美,像梦那样五彩缤纷,充满着想象。冰心把“童心”看得弥足珍贵,她认为:“可爱的,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

因此,冰心的“童心”就是用孩童般的真善美之心去观察、体悟和表达世界。

二、冰心“童心”在作品中的体现

冰心将她独特的“童心”运用到作品中,创造了众多独特的意象,这些意象连缀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学意象系统。在这个文学意象系统中,有她童年生活的一切,有她的父亲、母亲、兄弟,也有她所观察、感受和体验到的大海、月亮、鲜花。

冰心向往稚拙之美、单纯之美和阴柔之美,她热爱儿童,讴歌自己的金色童年,那是对“童心”最好的诠释。在她的诗集《春水》、《繁星》中,她不仅尽情地展示自己快乐的童年生活,而且用优美的笔触写出儿童的情态美、心灵美,把纯洁如洗的情感和大自然的非凡仪态奉献给可爱的孩子们,使孩子们得到美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以下,我们就来分析几首小诗,从中发现冰心“童心”的独特运用和显现。

《雨后》:“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溅起多高……”作为儿童诗,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充满儿童情趣,对儿童心理把握得恰到好处。既然是孩子,他们心里一定喜欢无所顾忌、随心所欲地玩个痛快。但是作为哥哥,他又知道应该照顾妹妹;作为女孩子,她又知道应该爱惜裙子,可他们却又都渴望在泥水里痛快地摔上一跤。两个孩子言语与表情的矛盾,行动与心理的矛盾,自然巧妙地表现出来。所以这首诗童趣盎然,令人玩味不已。

《别踩了这朵花》:“小朋友,//你看,//你的脚边,//一朵小小的黄花。//我们大家绕着它走,//别踩了这朵花!”冰心提醒小朋友注意脚边一朵小小的黄花,绕着它走,别踩了它。然后以童话般的笔法写它怎么样由一颗小小的蒲公英种子,变成了一朵小小的黄花。这首诗赞美了平凡的伟大,告诉小朋友要爱惜每一个弱小的生命,保护身边一点一滴的美。诗句形象生动,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

儿童诗集范文第7篇

那就没有老师引导我走上文学写作道路了吗?有的,那是一位年龄还比我小两岁的初中学生。他叫黄柏生,很聪明,是一个文学爱好者,酷爱读书,爱写文章。那时,我们住在同一幢房子里,他常常叫我到他家的小阁楼上去玩,给我看书,给我讲诗,讲马雅可夫斯基的诗《苏联护照》,看何其芳的《关于读诗和写诗》的文章。那时,对于诗,我一点不懂。可是,我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觉得诗很美,很有趣,就一下来了兴趣,还萌生了创作的愿望。

我学习写作的第二位老师是阅览室。

上海市工人文化宫阅览室里,陈列着全国所有的期刊,我作为工会会员,可以自由进入工人文化宫。我进文化宫,除了借书外,就是翻文学期刊,只要是诗,及有关诗的评论,我是必读的。这些诗或论文,或加深我对诗的理解,或提高诗的创作技巧,大量的阅读,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还把一些自己喜欢的好诗抄在本子上,读熟、背诵。直到现在几十年以后,还可以背诵不少佳作,而且每背诵一遍都有新的启发,这对我写作有着很大的帮助。

我学习写作的第三位老师是“退稿”和编辑的改稿。

开始写诗,不管好坏,写了就往外寄,可是,寄出去多少就退还多少。那时投稿的人不多,退稿是很难为情的。因此,收到退稿信总是先急忙忙往口袋里塞,不让别人看到。但每收到一次退稿,自己总在一个人的时候打开来读一遍,找找问题在哪里。以后看到同类题材的诗就作比较。正如有一位编辑说的:文学创作是没有废品的,每一次退稿都有提高。真的,后来有一次,我收到了《萌芽》编辑部寄来的一封信,里面薄得好像信纸都没有,我肯定有好事了。拆开一看,真的,是我的一首诗被采用了。这是我写了几年的诗第一次被采用,立刻,全身心涌上一股幸福的暖流,激动得连话都讲不出了。激动之后,我立刻又写了三首短诗寄去。这次真快,几天后就收到回信,说:“留下一首诗备用。”我好高兴啊!第一次寄去,排了三个月的队,第二次只有三天就留用一首诗了。作品发表出来,最后一句“照亮了人们美丽的雄心”删掉了“美丽、雄”。我一遍遍地读着“照亮了人们的心”,真的心头一亮。哦,诗原来不是靠那些美丽的形容词!

儿童诗集范文第8篇

What is it like? An ocarina1? Blow in its eye.

It cannot cry, holds its breath only as long as I exhale,2

mildly alarmed now, into the hole where the nose was,

press my ear to its grin.3 A vanishing sigh.

For some time, I sit on the lavatory4 seat with my head

in my hands, appalled. It feels much lighter than I’d thought;

the weight of a deck of cards, a slim volume of verse,

but with something else, as though it could levitate5. Disturbing.

So why do I kiss it on the brow, my warm lips to its papery bone,

手捧自己尚〉呐性头骨,我感到不可思议。

什么感觉?像一把陶笛?往它眼睛里吹口气。

它不会哭,屏息的时间与我的呼气相当,

微微有些恐慌,我用耳朵靠近曾是鼻子的孔洞,

它咧着嘴仿佛在笑。一声稍纵即逝的叹息。

有一阵子,我坐在马桶上

手托着头,惊恐至极。它比想象中轻得多;

像一副纸牌的重量,或一卷薄薄的诗集,

不仅如此,它好像还可以轻轻浮起。这有点惊悚。

我为何亲吻它的额头,用温暖的唇感受它纸一般的骨头,

and take it to the mirror to ask for a gottle of geer6?

I rinse it under the tap, watch dust run away, like sand

from a swimming cap, then dry it―firstborn―gently

with a towel. I see the scar where I fell for sheer7 love

down treacherous stairs, and read that shattering day like braille8.

Love, I murmur to my skull, then, louder, other grand words,

shouting the hollow nouns in a white-tiled room.

Downstairs they will think I have lost my mind. No. I only weep

into these two holes here, or I’m grinning back at the joke, this is

a friend of mine. See, I hold her face in trembling, passionate

hands.

带它到镜子前要杯啤酒?

把它放在水下冲洗,看灰尘流走,像泳帽里的

沙子,然后用毛巾擦干,――像对待初生儿一样

温柔。我看到那块伤疤,当年为了纯粹的爱情

从危险的楼梯摔下,我用布莱叶盲文阅读那心碎的一日。

爱情,我对着头骨低语,然后,更大声地,说出其他高尚的字眼,

在白色墙砖的房间叫嚷那些空洞的名词。

楼下的人会觉得我疯了。不。我只是

用这两个圆洞哭泣,或为了一个笑话而笑,这

是我的一个朋友。懂了吗,我用颤抖、深情的双手捧着她

的脸。

1. ocarina: 陶制的卵形笛。

2. exhale: 吹气。因为头骨的形状很像一把陶笛,“我”就产生了吹吹看的想法。

3. grin: 咧嘴笑。头骨没有嘴唇,所以看上去像是在咧着嘴笑。

4. lavatory: 盥洗室,厕所。

5. levitate: 轻轻浮起。

6. a gottle of geer: “我”模仿总是咧着嘴的头骨说“a bottle of beer” 。

7. sheer: 绝对的,纯粹的。

8. braille: 布莱叶盲文。

卡罗尔・安・达菲(1955― )苏格兰诗人、剧作家,2009年当选英国桂冠诗人,是获得这一殊荣的第一位女性、苏格兰人和公开的同性恋者。达菲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从11岁开始写诗,15岁发表作品。她于1977年获得利物浦大学的哲学学位,1988至1989年间为《卫报》撰写诗歌评论,做过文学杂志的编辑,也曾担任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的诗歌讲师。

达菲的诗歌作品拿过很多大奖:诗集《站立的裸女》

(Standing Female Nude)、《另一个国度》(Another

Country)和《卑鄙的时间》(Mean Time)分别获得1986

年、1990年和1993年度的苏格兰艺术委员会图书奖,其中《卑鄙的时间》还获得了惠特布莱德图书奖和前进诗歌奖;《出售曼哈顿》(Selling Manhattan)获得1988年的毛姆文学奖,《痴迷》(Rapture)获得2005年T. S. 艾略特奖,《蜜蜂》(The Bees)获得2011年的科斯塔图书奖。除此之外,达菲还创作了很多儿童诗歌,作品被列入英国中学和大学的课程大纲,在王子大婚和女王加冕纪念等很多公共场合也经常见到她的身影。

《娇小的女性头骨》选自《卑鄙的时间》,正如诗集封底所言,这是一系列思索“时间、变化和失落”的诗歌作品。“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这首诗中,时间带走了叙述者的一段爱情,她试图借酒浇愁,却产生了幻觉,从而为我们带来一首充满哲理的惊悚之作。“我”手中捧着自己的头盖骨,感到有些不可思议。“我”把它想象成乐器、纸牌、诗集和泳帽,还摸到头上的一块失恋后摔下楼梯留下的伤疤。“我”也有过短时的清醒,意识到自己坐在马桶上,用手托着头,当手与头偶然分开的时候,“我”又开始幻想,感觉头骨能够轻轻地浮起来。“我”亲吻它的额头和骨头,又哭又笑。“我”还呼喊那些与“爱情”有关的空洞的词,这些词应该是恋人之间的盟誓。

达菲的语言很形象,或者用评论家的话说,“令人感觉强烈(mind-expanding)”,她形容头骨的重量像一卷薄薄的诗集,对于正在手捧诗集阅读此诗的读者来说,那种直观的冲击是无法言传的。她有时又很幽默,醉酒的人可能会不停地要酒喝,所以诗中的“我”要带着头骨到镜子前“要杯啤酒”,但是没有嘴唇又好像一直咧着嘴的头骨也许只能发出“a gottle of geer”的指令。

但是阅读这首诗的意义可能不止如此。诗歌叙述者手捧头骨的画面也许让我们想到《哈姆雷特》里的一个场景。在第五幕第一场,哈姆雷特手捧弄臣尤里克(Yorick)的头骨,吃惊地说:“哎呀,尤里克!霍拉旭,我认识他;一个最会开玩笑、想象力异常丰富的家伙;他曾把我驮在背上一千次;可是现在,我想想都会觉得恶心!”他指着头骨的嘴说:“这里曾有两片我不知吻过多少次的嘴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