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活中来

生活中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生活中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活中来范文第1篇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如果过于注重新单词新句式的操练而弃对话的整体于不顾,甚至为了一个个语言点的操练而重新设置多个情景开展操练,就会让我们的对话教学耗时费力,而学生学到的却往往是支离破碎的语言。谷晓婷老师的对话教学首先是基于文本的,也就是说对话教学是“从文本中来”的。

一是紧扣文本难点,教学铺垫“从文本中来”

在Warming up阶段,谷老师紧扣本课话题,结合学情,设计了三个“智力大闯关”的阶梯式活动,逐步解决了本篇对话中的难点:时间的表达。上课伊始,孩子们是紧张的:陌生的环境,陌生的授课教师,还有一群同样陌生的听课教师。谷晓婷老师的“骑马舞”,看似与本课内容没有关联,但是作为开篇的一个暖场活动,有效地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了一种较为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也让听课老师由衷地微笑了。在开场的三个活动中,我最欣赏的是第三个活动:Can you try to find how to use“to”and“past”?引导学生在前两个活动的基础上,自己归纳总结新的时间表达法,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个活动为本篇对话教学做好了语言的铺垫。

二是找准文本关键点,问题设计“从文本中来”

在对话学习阶段,谷晓婷老师设计了两个问题:问题一,What is David busy with?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David一天中忙些什么,再通过Listen and tick,整体理解对话内容并验证各自的猜测;问题二,What time does David do these things?通过Read and complete,细读对话,了解细节,并推测出对话中部分没有明确提及的信息。以上两个问题较好地解决了对话的整体理解与分步学习,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与语言表达。在对话学习之后,谷老师又通过引导学生复述David的一天,强化对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与表达。

我们的对话教学,应基于文本,但更要超越文本,回归生活,也就是“到生活中去”。谷老师的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这样的教学理念。

一是注重课堂生成。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生动的对话过程,如果课堂上教师心里只有课文、教案和自己,与学生的对话就必然是机械的、生硬的,没有生活气息的。谷老师虽然是一位仅有四年教龄的青年教师,但是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对话意识让我印象颇深。她是我很喜欢的那种类型的英语老师——没有“舞台腔”,不端架子,“目中有人”。从上课开始至结束,她始终发自内心地微笑着面对每一个孩子,尤其是在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她始终含笑注视着对方,这是开展真正的、平等的师生对话的前提与基础;课堂上常有学生的应答超出课文的对话框架,面对这样的情形,谷老师也总能及时生成,用心应对,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在生活中真实运用的魅力。

二是不拘泥于文本。今年的赛课教师都十分重视对课本内容的学习,但有些对文本的解读却又显得过于零散,使得学生在整个对话教学中亦步亦趋,成了没有思想的木偶。如:纠缠于David中午至下午期间need to do还是want to do的问题;再如David这一天为什么这么忙,甚至,每天必做的起床、刷牙、洗脸、吃饭、做作业都成了这一天特别忙碌的原因……这显然是对文本的误读或者说这个文本经不起也不值得我们这样“推敲”。同课异构,是最能看出差异的,相较于有些参赛教师对文本的过度解读,本课的教学设计简洁明了,举重若轻。尤其是对课文中两个主要问题的提炼,既基于文本,更超越文本,更为注重学生基于生活的自主思维与表达。

生活中来范文第2篇

一、树立“生活即教育”理念,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经课程改革后,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大多以问题、情境和案例为主要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为该学科的生活化教学提供了方便。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需以本节课教学内容为基础,选取现实生活中的教育素材,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实现学生对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内化。

例如,在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是我们的共同责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对“在长城游览时刻上自己的名字这种行为是否合理?为什么?”这一案例进行课堂探究学习。首先教师可让学生自行阅读文章内容,熟悉教材;其次,教师可向学生灌输与此种不当行为有关的法律知识或道德准则,使学生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其探讨因果,待学生在独立思考并获得一些研究成果时,可将班级内学生进行分组,开展小组合作与班级讨论,促使学生之间的思想相互碰撞、启发和提高,促进其共同进步;最后,由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并归纳和总结本节课的课堂知R。通过以上这种生活化的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快速产生共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培养学生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理论联系实际生活,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现阶段,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转变以往传统的“照本宣科”“理论说教”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讲解过程中积极渗透生活化教育理念,充分开发、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经验与教育资源,围绕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

例如,在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感受社会变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班级学生通过采访、实地调查、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了解近几年来本市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上课后,要求一些学生在课堂中畅所欲言,分析资料收集结果,如高楼大厦逐渐增多、城市绿化面积扩大、私家车开进万家等,并鼓励其说出自己的看法,如环境保护刻不容缓、交通拥堵需改善以及群众道德水平有待提升等。于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分析和研究产生此种巨大变化的具体原因,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增强研究深度。通过以上这种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生活化教学方法,不仅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启发思维,而且还能够促使学生做到知识与行为的和谐统一,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践行思想品德教育知识

从本质上来讲,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宗旨主要在于通过教育教学的育人功能,促使学生体验、感悟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同时,应用“教育付诸实践”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其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实现道德内化,以服务于社会。

例如,学校可组织开展“安全知识进万家”“关爱孤寡老人与留守儿童”“养老院公益服务”等一系列志愿性质的社会公益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公益活动过程中认识到中国社会发展现状及其变化、老人与儿童的社会问题以及安全知识的普及程度,树立忧患意识,培养其关爱老人、关心社会、奉献自我力量的良好行为习惯及其社会责任感,并适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开拓思维,发展其创造力,提高学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的公益活动开始前期,会有许多学生不太适应,参与积极性不高,此时教师可通过口头表扬或鼓励等方式对学生所付出的努力进行肯定,并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以此来激励学生,调动其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使其在活动过程中积极表现和展示自己,获得宝贵的亲身体验过程。

生活中来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关键词 润泽 政治课堂 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80073

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提出了“润泽的教室”这个概念。什么是润泽的教室呢?佐藤学先生说:“‘润泽’这个词表示的是湿润程度,也可以说它表示了那种安心的、无拘无束的、轻柔滋润肌肤的感觉。”从这一层意义上说,润泽的课堂就是指在课堂上,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融洽和谐的,这里没有紧张、恐惧、担心和不安,没有训斥、责骂、侮辱和体罚,“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能得到关注”。45分钟的课堂里,学生犹如置身于和谐而愉悦的生活之中,培养兴趣,改变思维,提升素养,再造新我。

润泽的政治课堂必须来自丰富的实际生活,这是生活与哲学的应有之意。生活与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贴近实际生活,把哲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必须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具体的实际之中,真正实现哲学和生活的有机统一。下面笔者以《价值和价值观》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立足生活,确定教学目标

一般来说,政治学科课堂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但从根本上来说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德”这一核心素养。鉴于此目标,笔者在《价值和价值观》一课中设置了如下目标。

1.弄清物的价值与人的价值的不同,使学生初步具有认识和分析事物价值的能力,加深对人的价值的理解,学会正确评价人的价值。

2.通过价值和价值观的学习,深刻理解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拥有美好生活的指路航标,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找到人生的真谛。

3.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观认同感,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准则。

以上三点目标立足于学生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验,紧扣社会生活的主题,更切合了当今社会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广大中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起着积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面向生活,选择教学内容

生活化的教学是新课改的方向和重要成果。我们所说的实际生活包括了个人的和社会的,现实的和历史的,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丰富内容。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力图实现学科内容与社会生活的有机统一。笔者在讲授“什么是价值”时,并没有直接让学生到教材中找答案,而是预先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说说你的Happy 事”。上课前先要求学生回忆并说出进入学校以来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趣事”。学生欢呼雀跃,七嘴八舌。笔者从中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如“每天都有好吃的”“和小伙伴们一起快乐地玩耍”“收到好多生日贺卡”“被好多人夸帅”“有好舍友”“告白了,虽被拒绝”“学校有好的学习氛围”“在艺术节上为班级争光”“政治老师给我们上政治课”等等。题材涉及个人、班级、宿舍和学校等,内容涵盖个人思想、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学习环境等方面。然后课堂上让学生谈论、交流,从而引出“什么是价值,物的价值与人的价值的区别”的学习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个“说说我的价值”师生互动环节。其设计意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便于学生敞开心扉,打开思维的大门,让他们的真情实感自然流露,“朴素中见亲切”,在相互讨论、交流中引发思维碰撞,点燃思想火花。

三、贴近生活,优化教学方式

润泽的课堂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融洽、和谐的,强调过程的丰富、紧凑与和谐。在润泽的教室里,学生充满安全感和信任感,充满对知识探索的渴望,能够宽松、充实地学习,可以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必担心出现错误。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指出,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基于问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去学,去发现,去思考,去体验。

例如,笔者在讲授“什么是价值观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时,设计了《Happy bus遇到分岔路口》探究活动:请列举生活中的烦恼事。笔者选择了发生在学生中间的几个典型“烦恼事”:1.今天你值日,可你身体有些不舒服,你会怎么办?2.今天很冷,你想开空调,但坐在空调下方的同学极力反对,你会怎么办?3.校车到了,本周你是站票,可车上还有很多空位,你会傻傻地站着吗?4.有人说上文科班的学生素质差,对此,你怎么看?面对这些“生活的烦恼”,学生极具共鸣。接下来,开始分组展开激烈的辩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段集中的交流发言后,教师适时引导点拨,结论水到渠成:人人都有价值观;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价值观有导向作用;要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生都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创设一种“接地气”的润泽环境,让学生在一个面对面的、民主的、舒适情景中学习,自觉、自愿地学习,和谐、融洽地学习,共享、共进地学习。

四、服务生活,追求教学效果

课堂是师生共生共长的精神家园和生命场,这里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人格教育、习惯教育和文化教育。思想政治课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着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把知识传授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素质,作用社会,服务生活。如在讲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内容时,笔者选择了2012年“感动中国”获奖人物“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事例,并设计了一个讨论题:从张丽莉身上你感受到哪些高贵的品质?同时制作了几幅现场颁奖图片供学生观看,讨论。学生争先恐后,踊跃发言:“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大义的生死观”“超脱的名利观”。在热烈的气氛中,学生认知的提升,心灵的浸润,情感的升华,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而然。在这样一个润泽的课堂,师生共同修养了身心,滋养了情感,涵养了精神。笔者相信,在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在面对诸如此类的事情时,一定会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这正充分彰显了政治课的教育价值和社会效益。

生活中来范文第4篇

一、数学生活化基础

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对生活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数学学科能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开来,让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将是一个单纯幼稚的时期,对一些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在课堂中不能集中自身的注意力。如果老师在教学中还是采用填鸭式教学,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在课堂中是枯燥无味的,在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在新的形势下,要想改变学生这种学习状态,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就应将数学课堂和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开来,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正确的开展教学活动。

二、生活化教学发挥的作用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自身心智较为不健全,同时理解问题的能力也有限。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是较为重要的。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会存在着理解困难以及热情较低等现象的发生。针对这样的情况,作为教育者在实际教学中应该积极运用生活化教学,这样的方式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开来,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在课堂中来,是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途径,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进而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能力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作为教育者应该将生活实例与教学结合开来,这样的方式在一定层次上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自身发展,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一些问题,并运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方面与数学知识具有紧密的联系,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探究这些问题,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开来,不仅能够丰富学生自身的知识素养,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具体措施

(一)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传统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学没有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方法运用不适宜,同时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因此在实际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教育者应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老师可以在教室中装饰一些物品等,这样能够促使教室富有一定的活力。同时老师还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作等,在课堂中积极发言,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性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将生活与实际结合开来

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能够为生活提供一定的服务。数学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早晨在市场买菜会运用到数学中的相关知识,同时在一些银行系统管理中也会应用到数学知识。因此在数学学习中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这样氛围下学习,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亲近性,能够在真正意义上主动的去学习,进而提高综合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加减法”是一部分重要的学习内容,针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树木等,另外,还可以观察过往的行人以及车辆,利用树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这样的形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进而激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三)能够将数学知识真正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τ诖τ谛Ы锥蔚难?生来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开来,进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让数学能够真正走进生活中来,进而促进知识能力的形成。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图形的面积”是教学中的内容,针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家用米尺测量阳台以及餐厅长度以及宽度等,运用测量的宽度和长度进行图形面积的计算,这样的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将数学知识运用在生活中来。

(四)将生活元素注入在教学中来

在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将生活中的一些元素注入在教学中来,进而更好的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讲良好的导入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而帮助学生尽情翱翔在知识海洋中来。在实际教学中老师适当的导入一些生活元素能够为课堂注入活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中经常会学习分类等相关方法,针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能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将自身的物品进行归类,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生活中来范文第5篇

1 课堂引入:从生活中来

物理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前沿中对物理的描述“物理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即源于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研究.自然界作为人类生活的环境,与物理学的联系十分紧密.如今的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在《现代通信》的讲解中引入情境,从我国的载人飞船上天开始,再讲到人造地球同步卫星,一下子就能将学生引入到课堂中来,在《核能》的讲解引入时,讲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发射,和日本的核泄漏的问题,这些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能很快地跟着老师的节奏进入到课堂中来.贴近生活的课堂引入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课堂.例如在《光的折射》中引入新课时,笔者给学生看一个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将一根筷子放到碗里,然后用实物投影给学生看.这是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现象,筷子在水面发生弯折.接着问这是为什么?大家思考过的吗?一下子就引入到折射的教学.在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中提问: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经常磨刀?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顺利地引入新课的教学而且还加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自身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2 素材选择:在生活中学

美国的教育学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的问题背景的环境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物理知识的形成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物理知识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社会的意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苏科版物理课程特点是与生活联系密切.在物理中每一章节的编排上,不论是教师课堂活动、生活物理社会、还是课后的WWW、信息库都涉及到我们的生活中的内容.例如声音的WWW中用家中常见的普通高脚杯,改变杯子里放水多少,从而改变声音音调的实验.在声音现象的信息库中,生活中利用声呐来捕鱼,北京天坛的回声壁等.在课堂教学中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无处不在.所以教师在课前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和课堂知识之间的距离,例如讲解到升华的时候结合生活中舞台上经常看到的白雾,在课堂上通过教师营造解决问题的环境,让学生充分地理解物理知识.例如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中选择的素材为火箭的发射、划船等.

3 课后延伸:在生活中用

生活中来范文第6篇

数学教学情境教学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数学从生活中来,必用到生活中去。学生在觉得数学课枯燥无味、了无生趣的同时应该深深地引起我们数学工作者的思考。《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我觉得不要把数学知识弄得高深莫测、虚无缥缈,让学生摸不着、看不见,这样自然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而是要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他们觉得数学就在身边,这样一门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会吸引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积极主动地为学生营造这种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存在价值及意义!

一、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营造适合的情境。

低年级的学生生活实际经验不足,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会局

限于家庭及学校,我们在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营造的情境不适合学生的理解范围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在教学北师版三年级下册教材中的《我们一起去游园》一课时,我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能力,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全班同学去游园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说说在出去游玩之前都要注意些什么,因为学生会有和家长出去游玩的经历,他们会说要准备好钱,吃的用的东西,还要定酒店,还有就是自己开车去还是坐车去的问题等等。我借此引出所要研究的内容,全班有44名学生及4名教师要去游园,现在有两种车型,大车每辆160元,限乘18人;小车每辆120元,限乘12人。我们这48人要如何租车才能做到最省钱呢?因为学生有坐车去游玩的生活情境,而且此次游园的人员又是老师和同学们,学生们的热情高涨,积极的解决问题,好像他们真的就要坐车去游园一样,看到每个学生都在努力的解决问题,在思考如何租车才能最省钱,我觉得此时的课堂才是真正的属于学生自己的课堂,他们真正的在思考,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虽然三年级的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不是很到位,在阐述观点时不是很完善,但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明确了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会为自己所找到的方案据理力争,不是别人说什么就盲目地接受了。即使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纰漏,但是学生的收获还是很大的。

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身边的场景营造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所营造的生活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要为了营造情境而营造一些不切实际的情境。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生活情境可以走进数学课堂,数学知识的应用范围广泛,随处可见。学生在生活中购物,就这一个问题里蕴藏着很多的数学知识,在教学北师版五年级下册《购物策略》一课时,我从学生熟悉的超市入手,欧亚超市,沃尔玛超市,恒客隆超市,这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地方,通过购买饮料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其中的数学策略。这一节数学课学生就犹如在超市中度过的一样,大家先是分析各个超市的优惠方案的意思,在弄懂了每个超市优惠方案的意思后,根据所要购买的饮料数量通过计算、比较、选择出最佳的购物场所,进而总结出购物策略。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仅考虑到了包装大小的问题,有的学生甚至考虑到了哪个超市离家近的问题,虽然同样的商品根据每个超市的优惠活动选择去哪家超市购买合算,但是如果这个超市距离比较远,我们要选择开车或者乘车去购买,可能算上路费会更贵,我觉得学生能考虑到这个层面说明他们不仅仅是在解决书本上的东西,更是能够考虑到生活实际,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实际中来,这才是学习数学的目的所在。并没有仅仅局限于数学书上所考虑的问题,而是真正的在用数学。

三、巧妙地根据课程的内容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情境。

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巧妙地设计一些小情境,让学生融入到情境中去,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对于自己比较熟悉的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如果数学教学能把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每一件事,把他们平时的生活实际都容纳到课堂中来,必然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与其产生共鸣。如教学《旅游费用》一课时,我创设了欣赏长白山风光图片的情境,在开始备课的时候,可供选择的旅游景点有很多,故宫、长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但是我认为可以选择身边的景点,长白山是吉林省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是吉林省的标志性旅游景点,为什么要去选择外地的旅游景点呢?我们省自己就有著名的景区,这样一是可以让学生觉得这个情境离生活很近,很多同学之前就和家人去过,没有去过的同学可以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去旅游,很容易可以实现去长白山看看的愿望;二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为自己生活在吉林省而感到骄傲,为自己的家乡有这样的风景而感到自豪。基于此,我放弃了选择其他景点作为导入新课的想法,通过欣赏长白山优美的风光图片,在音乐的衬托下犹如身临其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想去长白山旅游的想法,正是由于有了想去的想法,学生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感觉就是在买长白山的门票一样,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为学生营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数学情境,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带进数学课堂,给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并不是遥不可及。在教学中教师努力地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切实的交还给学生。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数学标准.

生活中来范文第7篇

1.从“衣”中来人类的服饰选择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讲授到有关地理环境部分的内容时,可以用人们所穿的不同服饰作为课堂例证的素材。比如在讲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中的常见气候类型时,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不同气候地区的人们的服饰照片,如:我国地区藏民的“藏袍”;热带雨林中土著居民的原始服饰;阿拉伯地区的人们的白色长袍;我国东北地区人们冬季的皮草等。然后让学生结合不同地区的服饰特点,推导他们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最终得出该地区的气候类型。不同地区服饰照片的展示,既调节了课堂气氛,又让地理课堂变得更具有生活化。

2.从“食”中来由于地域差异

水热组合特征不同,导致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类型不一致。在讲授到必修二第三章有关“农业的区位选择”时,我事先掌握了我们班有南、北不同地区的外来人口的子女就读,在课堂上我就请他们各自介绍一下家乡的饮食习惯。比如,南方的同学喜欢吃米饭、甜食,而北方的同学喜欢吃面食、辣椒,然后我再进一步地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人们的主食不同?从而推导出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的差异造成人们饮食上的选择差异,最终得出结论:“南稻北麦”“东耕西牧”。

3.从“住”中来民居的样式、材料常常受到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在复习中国区域地理时,可以给学生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房屋图片,如:内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黄土高原的窑洞;北方地区的平房;南方地区的斜顶房;云南的竹楼等,然后提问:不同地区的房屋的显著特征是什么?形成这种特征的原因是什么?从而推导出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增强学生乡土地理的意识,我特意到我们本地的古镇上去拍摄了几张老式民居添加到课件的图片素材中去,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从“行”中来在地理学科中

人们的出行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在讲必修二第五章“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时,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如:(1)从哈尔滨到广州参加贸易洽谈会,要求次日必须到,可供选择的合理的交通工具是()。(2)从重庆到武汉,沿途观赏三峡风光,可供选择的合理的交通工具是()。(3)从密云水库运20吨活鱼到北京,可供选择的合理的运输工具是()。(4)从太原运200吨煤到武汉,可供选择的合理的运输工具是()。(5)从天津到上海运一万吨海盐,要求最经济的方法,可供选择的合理的运输工具是()。从以上生活情境中,学生可以总结出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原则,

二、到生活中去,学以致用

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中,特别强调要“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而学习地理的目的,就是要发展、完善生活。所以要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去,要学以致用。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地理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那么,如何让学生把所学到的地理知识真正地运用到生活中去呢?笔者在教学中做了如下的探索:

1.创设生活情境去体验创设生活情境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相关的教学用具和教学资源,去模拟生活场景,使得地理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加强直观的感知,让每个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举例如下:衣:比如在学习完我国气候的降水特征后,我给学生创设了如下的情景剧:请一位同学扮演一位美国的中学生,利用假期来中国参加夏令营活动,8月1日刚到北京就遭遇了一场暴雨,于是匆匆忙忙买了一件雨衣穿上。8月10日,该同学又去了乌鲁木齐游览美景,在乌鲁木齐的三十天内一直没有下雨,雨衣反而成了累赘,于是他就将雨衣送给了当地的一位小朋友,然后启程去了广州。可是没想到一到广州他又遭遇到了持续的阴雨天,他气愤地冲天呐喊:“这是为什么呀?”观看完表演后,请学生根据已掌握的我国降水特征来帮助这位外国朋友解答这个问题,并告诉他正确的做法。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直观有趣地感悟到生活离不开地理知识。

2.组织实践活动去感悟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生活中来范文第8篇

作者:安 燕

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是所有孩子的共性,他们对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是,他们的能力和体力却十分有限,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作为教师,不仅有责任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避免让幼儿接触不安全的环境,更应该对幼儿进行初步的、最基本的安全指导和教育,来逐步提高幼儿预见危险、排除危险,保护自己的能力。

一、精心设计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必须设计好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运用绘画、音乐、手工、情景表演、故事、儿童图片等多种教学手段,将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三种形式结合运用。如:设计当你独自在家时,有陌生人来敲门,你会怎么办?有人自称是你爸爸或妈妈的同事来接你回家时,你跟他走吗?当你在超市、公园或街上与爸爸妈妈走散时,你会请谁来帮助你呢?通过活动,幼儿明白了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在家不随便开门,遇到困难请警察或商场营业员帮忙等,使幼儿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抓住日常生活中的随机事件,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的教育

在一日活动中,对幼儿进行随机的有针对性的自我保护教育也尤其重要。如课间活动时,不追逐打闹;不从门口的台阶上往下跳;饮水时不大声说笑,以免被水呛到;不触摸电源插孔,不用发夹、螺丝等塞入插孔内,了解电的用途及危害等。另外,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偶发事件、突发事件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也是非常好的素材。

三、家园合作,努力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不只在幼儿园,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家长对幼儿的影响很大,大部分的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存在于家庭之中。教师的指导只是空谈,必须有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让孩子在父母的具体帮助下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知识。为此,我首先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目标、计划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同时,向家长发放“幼儿自我保护能力”问卷表,定期举行家长讲座,向家长宣传一些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如:父母带孩子外出时,可告诉孩子行人要走人行横道线,要遵循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过马路时要一停二看三通过,要从斑马线上走,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促使家长更好地配合我们的工作,从而达到教育的一致性。有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们的教育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做好家长工作,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是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