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场小说

职场小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职场小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职场小说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场小说;类型小说;内涵辨析

中图分类号:I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3-0019-01

一、作为“类型小说”的职场小说

新世纪以来,职场小说作为一种“类型小说”进入中国文学的话语空间。本文拟采用葛红兵、肖青峰在《小说类型理论与批评实践――小说类型学研究论纲》一文中阐述的观点:“通常我们可以把小说类型中那些具备相当的历史时段,具有稳定的形式或者内涵样貌、具有一系列典型性作品,同时又能在读者心目中能引起比较固定的阅读期待的小说样式叫做‘类型小说’”。

当下的职场小说研究,大体上正是将其作为一种“类型小说”为基本框架展开的。葛文认为,“类型小说”通常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作品形成一定的规模,具有一定的时间跨度”。伴随着职场题材影视剧的热播,职场小说在2009年前后出现了一个高峰期。第二,“具有一致的态度、情调、目的,或者有连续的主题,题材”。“升职”是职场小说最常见的主题,“办公室政治”、“商战”等主题穿插其中。现代“都市白领”的职场故事和情感纠葛占据了职场小说叙述的大量篇幅。第三,职场小说“具有叫特定的审美风貌,特有的语言选择和编码方式”。职场小说推崇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渲染时尚、前卫和突破传统职业选择的价值观。第四,“能产生某种定型的心理反应和审美感受”。

二、职场小说内涵的具体分析

(一)契合大众审美趣味的“成长故事”

职场小说关于“升职”故事的叙述无疑会刺激读者职场进取的冲动,而关于职场规则的叙述则成为职场经验的读本。职场小说的核心叙事线索是主人公的“成长”,其由一连串的有内在事叙联系的“事件”组合起来的。围绕主人公“升职”展开的这些事件包含了复杂多样的生活体验,各种体验有序组合构成了职场小说的基本叙事内容。惊险曲折的情感意味伴随“成长事件”的展开而产生,使得读者能够清晰的感受到主人公处理职场危机的情感波澜并与其产生共鸣。

类似于中国传统小说叙事传统中的“因祸得福”的叙事模式,这些“成长事件”大多是“受挫叙事”,而且这些挫折的结局大多是完满的。例如,在《米娅、快跑》中,主人公在其直属上级离职后一度面临尴尬的境地并产生了离职的念头,但最终选择主动出击,赢得了职场的主动。这类“挫折叙事”与中国传统小说叙事传统中的“因祸得福”的叙事模式区别之处在于“反面角色”的设置,即对立角色对主人公的“成长”客观上制造了障碍,却只是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职场行为。除了极少数职场小说采用第三人称视角(如:崔曼莉的《求职游戏》),大多数职场小说都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单一叙述视角使得职场小说具备了“教育小说”的意味。“被成长”是职场小说故事推进的内在逻辑,而“人物纪传体”是多数职场小说共同的文本特征。

(二)都市白领职场成功经验与情感焦虑的对立思考

张颐武在《“杜拉拉”的时代和“中国梦”的缩影》一文中谈到:“从某种程度上说,如今的白领大多都‘痛并孤独着’,能同一些有共同语言、相似经历的同道共振,寻得一份身份乃至心灵上的认同,成为他们的一种普遍诉求”。“都市白领”是职场小说最主要的讲述对象。一方面,职场小说将主人公的职场成功经验展示给人看,具有“职场工具书”式的文本特征。另一方面,职场小说聚焦主人公的情感焦虑,即主人公一路“升职”表象下隐含的缺憾与反省。这种“缺憾与反省”往往在小说的结尾集中体现出来,并由此引发读者关于职场成功深层意蕴的思考。例如,在《米娅、快跑》的结尾,主人公和她的好友“苏”都离开了小说叙述的“职场”。

相比于大多数职场小说的结尾以主人公职场的成败为焦点,《米娅,快跑》中的“米娅”最后跳出了职场,得以用场外的眼光反观“职场”。职场“成功经验”与“情感焦虑”的对立思考营造出复杂的情绪体验,使得职场小说的结局设置更具张力。如何深入发掘“成功经验”与“情感焦虑”间的对立思考,而不是简单地宣泄与调和,恰是职场小说创作应该关注的问题。

(三)商业竞争与职场励志的双重讲述

“职场”是职场小说叙事展开的话语场地,也是个体生存和价值得以实现的场域,具备丰富的言说可能。霍克海默将现代社会中个体的生活称为“办公室和工厂里的生活”,职场小说的文学意味正是通过个体对抗“办公室与工厂里的生活”建立起来的。这种“文学意味”体现的是“中国经验”,即集中体现职场中中国传统文化中权斗的负面遗存和现代社会对于私欲肯定的结合。在大多数职场小说叙述中,这种“权斗”在“商业竞争”和“职场竞争”两个层面展开,而对“私欲”的肯定即表现为“职场励志”的言说。小说的主人公在商业竞争和职场打拼中脱颖而出,职场精英群像得以塑造。

职场小说的故事背景离不开激烈的商业竞争,“商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融入到许多职场小说的叙事中。部分职场小说沉溺于“励志”主题的渲染,过多叙述职场中的“办公室政治”,反倒局限了职场故事讲述的视野。“商战”开拓了职场小说的叙述空间,突出了浓厚的时代气息。职场小说写作中“成长”、“励志”等主题的展开应该以深厚的社会历史为背景,囊括多重主题,由此丰富自身的思想内容和审美意蕴。

参考文献:

[1]张颐武.“杜拉拉”的时代和“中国梦”的缩影[J].艺术评论,2010(1).

职场小说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网络小说;影视;商品性;时尚化

十多年前,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文学一改传统媒介传播方式,以网络为载体迅速转型为大众文学。十年前,当红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尽管黯然收场却拉开了网络小说与影视结缘的序幕。在经过数年的历练后,改编自同名网络小说的电影《杜拉拉升职记》成为2010年最大的票房“黑马”,是网络小说与影视结缘的成功案例。2011年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呈现井喷之势,被影视界称为网络小说年。《失恋33天》上映三周总票房顺利冲破33亿,成为国产小成本电影的“新神话”。 其后,动情大片《遍地狼烟》又拉开了网络小说改编电影的观影。凡此种种,我们不能认为这是一个偶然的现象。网络小说与影视结缘的成功,反映了二者之间共通的本质——商品性与时尚化。

“商品性”——网络小说电影改编的动力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文化语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消费文化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商业原则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对于影视和网络文学的影响更为深刻。影视“自诞生之日起就具有明显的企业化性质,创作过程中很难真正排除掉商业的影响”所以,商品性是当代电影的一个本质属性。作为商品的电影,要获得更大的价值,就要关注时代的焦点问题。而当下的网络小说正给影视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

自从2003年盛大文学旗下起点中文网,实行收费阅读,各文学网站纷纷进行商业化运作,网络文学的生存语境在消费文化的环境中渐渐发生质变,网络小说从此成为一种商品。读者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来阅读作品,网络则从网站获得相应的报酬。为了刺激更多的加入创作,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作品,收费文学网站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奖励机制。于是,“越来越多的文学爱好者受到赚钱效应的激励,不断投身到网络写作的大军中,开始‘淘金之旅’”[1]。所以,有人说网络小说,只要认识字的人都可以写作,但是关键的问题是,作品必须能够出手,能够赚钱。遵循商业原则也使得网络小说以更大的价值为目的,不断拓展自己的产业链,因此参与商业运作的网络文学会主动寻找合作伙伴,影视就是最佳选择之一。网站营销会把网络小说做商品化的包装,不同的题材推介给不同的影视公司及导演;作者也愿意将作品改编为影视剧,借此名利双收,因此,有些作者还主动参与了影视改编的过程。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突破了传统文学守株待兔的局面。对于剧本相对贫乏的影视界而言,网络小说的丰富资源为其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和精神支撑。

对于影视公司而言,他们往往会选择点击率较高、有相当人气指数的作品进行改编,这就使影视作品在开拍时就已经积攒了大量的人气指数,而获得高度关注,从而降低了影视拍摄的投资风险。接受网络原著的读者会带着更大的期待积极走进影院,而影视剧的热播,也会再次推动网络小说的发展。影视与网络文学结合使网站运营商、影视公司、作者及读者皆大欢喜。

“时尚化”——网络小说与电影的精神契合

当下的消费文化语境确立了受众作为消费者的主体地位,他们也是整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文学艺术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所以,导演们千方百计迎合大众的需求,以期获得高票房。同样,网络小说的接受者在付费阅读,那么接受者的愿望与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就成为作品成功的关键,因此,接受者就“是上帝,不是接受教育‘洗涤心灵’的对象,也不是作者内心独白的听众”[2]。网络小说与影视在俘获接受者的时候,时尚性成为二者的共同追求。

(一)时尚聚焦的都市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都市已成为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最重要的现实背景。随着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的发展,都市阶层的分化和形成也在不断变化。近几年来,新的社会阶层层出不穷。如“白领”“小资”等,他们并非传统语意下划分的社会阶层。他们的出现给骤然间从各地汇集到都市、开始面对复杂社会和人际关系的众多年轻人提供了都市生活的典范。其中最具影响力的“白领阶层”,是企业中文职人员的代名词。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比较稳定的经济收入,较强的消费能力。因此,在消费文化语境中,他们是各类商品竞相推销的对象,网络小说和影视也不例外。

在京味十足的《失恋33天》中,我们能看到故宫、三里屯等地标性建筑,也能看到许多地铁、广场、写字楼等都市生活场景的再现。剧中人物的北京口音,如“现在的小男孩们,情义千斤,不敌胸脯四两!这就是一个喜新厌旧的物种,你丫寻死觅活的,对得起自己吗?”在八分钟相亲会上,我们还可以看到男生自述“我北京人”,女生的要求“条件是最好对方也是北京户口”。凡此种种都体现了,现代人对一线城市的向往。电影为了提供视觉的时尚性,剧中能看到日式料理餐厅、摆放的各种小饰品、婚庆策划公司、苹果台式电脑和iPad、欧美风格的房屋设计,王小贱使用iPhone4,黄小仙拿着夏普直板翻盖可调横屏手机,凡此种种都为表现白领的时尚生活。

“白领”的主要生活环境是职场,白领与白领之间的交往,也常常是以金钱为媒介进行职业的、短暂的和地缘的交往。影片《杜拉拉升职记》中海伦教导杜拉拉说:“经理以下的级别叫小资,其实也就是穷人的意思,月薪不超过4 000元;经理级别算是中产阶级,有自己的私家车,年薪超过20万;总监级别是高产阶级,年薪超过50万。保守派喜欢出国度假,少壮派为了跟他们区别开来,往往在体力上折磨自己;总裁年薪超过百万,是标准的富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以待遇为标准职场内部等级森严。谋职、待遇、生存和升迁成为白领和准白领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职场亲历者的生活经验书写及自我投射的文学想象似乎更能引起拟想读者的共鸣。”[3]《杜拉拉升职记》的主要线索是杜拉拉的升职过程。杜拉拉从行政秘书到销售总监秘书,到HR主管,到HR经理的过程,她靠着自己的勤奋和勇敢从最基层员工做到高管,该小说被誉为“职场修炼小说”。即便被改编为电影仍然以杜拉拉的职场生活为主要内容。杜拉拉“奋斗——成功”的模式,为今天的白领及准白领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二)传统爱情的消解与重构

职场生活与爱情生活是人生不同的生活侧面,如果职场描写只对白领具有吸引力,那么爱情则具有更广泛的受众。基于此种原因我们可以看到电影以及电视剧版的《杜拉拉升职记》改变了原著中的核心内容外企职场争斗,而将杜拉拉和王伟的爱情摆在了中心的位置,以此来吸引观众的眼球。

当代经济的繁荣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精神面貌,在物质内容的激励下刺激了人们的竞争愿望,成功愿望。商品经济的负面影响很快露出端倪,以金钱论成败、商品交换原则成为主导之后,在人们心中各种原始欲望被释放出来无限膨胀,最终扭曲人性。爱情在消解传统的同时又重构了传统。于是对爱情的阐释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一是爱情理想化乌托邦式的浪漫想象,追问爱情的意义,探讨人生的终极价值;二是爱情世俗化,探讨商品社会环境中,爱情怎样驻足于金钱的门槛及金钱异化的爱情。在《失恋33天》中,黄小仙与李小姐的爱情观就是这两极的形象描述。黄小仙的世界,没有都市生活的竞争压力,没有高额房租的束缚,更没有沦落为房奴的境遇。她只是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因此,和前男友吃撑之后,可以不到东方新天地去购物却到楼顶寻找小夜景的曼妙与人生的浪漫。王小贱修好住所对面的霓虹灯也能感动黄小仙。黄小仙是一个把爱情当成生活、把奢侈品当做必需品的人。在她的理念中,人活着应该有意义,爱情应当剥离物质的外壳而更美好、纯洁。而李小姐则是黄小仙的反面。“嫁给有钱人”是她的理想,她是被金钱异化的女性典型。“嫁给有钱人”是她们的一种典型的生存选择。“如果说,‘女人=交换物’曾经是一个由历史文化所注定的身份,那么,在妇女已经通过自身革命(解放)获得一定权力——在相当的程度上完全可以不去充当交换物而自强自立自尊地生存时,却有人甘愿把自己沦为肉色交换物,就已经不是文化问题,而是道德和社会问题了。”[4]因此,对于李小姐而言,奢侈品是她生活的必需品,而爱情则成为奢侈品。魏总作为“成功人士”愿意选择李小姐的主要原因也是自己能够对婚姻生活付出的只有金钱,而非情感。作品对于某些拜金女的生存价值观的沦丧给予了嘲讽,同时也对被金钱异化的“成功人士”的生存状态提出了质疑。这时“从莎士比亚、莫里哀到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文学具有一个嘲弄或者鄙视金钱的传统。”[5]被人们重新继承,开始对社会与人性进行批判。

当代语境中,消解与重构传统的悖论之下,对于两性关系也提出了新的看法。人们不再注重传统社会中因体力的差别而提出男女性之间的尊卑关系。脑力劳动占据社会生产的主导地位时,两性之间的关系趋于平等,甚至有淡化性别差异的趋势。因此,在《失恋33天》中,黄小仙的七年的恋情无果而终源于她在双方的关系中过于强势,缺少平等的对话与沟通。而黄小仙与王小贱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也体现当下的时尚,女生邋遢而无条理的生活与男生的精致生活,两性之间出现了换位。在王小贱身上,我们也看到媒体对于时尚的操控。自从娱乐节目中出现,男性女性化,女性男性化后,“娘”对男生而言似乎已经不具褒贬色彩,甚至有人会评价王小贱“娘”得可爱。对于网络小说与电影追逐时尚的态度而言,这些恰恰是制造话题的新闻事件。因此,对于网络小说和电影而言,“它们之间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密切,也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疏远,二者都是在现代意义上产生的叙事样式,而且都带有某种大众文化的印记,都作为最广泛的被接受和阅读的样式,它们之间的影响是相当直接的”[6]。

总之,在当代文化语境中,文化沦为一种商品。网络小说也从最初为抒发个人情感的创作,变成产业化批量生产的商品。作为商品,网络小说和影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商业价值。网络小说在影视操控的时代,为影视所预示的巨大市场效应所诱惑,“很多写作时高度市场化,叙事技巧、节奏都很像美剧,天然地与影视有契合”。而影视则以当红的网络小说为题材进行改编,丰富了自己创作的内容,又降低了影视拍摄的风险。继而,网络小说在影视改编后,又会被再次、广泛关注,出版发行、改编为广播文学、游戏等,刺激了后续产业的发展。网络小说与影视的联姻,表现为一种强强联合的态势,凸显其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发展史 汉语网络文学调查纪实[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248.

[2] 康桥.网络小说纵横谈[J].小说评论,2009(05).

[3] 张颐武,徐刚,徐勇.职场文化与都市白领的文学想象[J].艺术评论,2010(01).

[4] 王维.社会经济转型中的女性小说[J].南方文坛,1999(02).

[5] 南帆.双重的解读[J].文学评论,1998(05).

职场小说范文第3篇

成也网络“败”也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把触角伸向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白领们的阅读习惯也悄然发生着转变。网络阅读、电子书等因其便捷、时尚等优点,备受白领们的追捧。不过一份调查显示:60.4%的受访者表示仍然习惯买纸质书来看,可见传统的购书方式依然是主要途径。而38.2%的职场人表示,喜欢通过在网上进行电子书的阅读,另有20.7%的受访者称自己购买了电子阅读器等产品。

由于都市白领、商务人士和年轻人的生活节奏较快,便捷的手机阅读特别受到他们的青睐,而乘坐公交车的那段时间,则成了他们阅读的最好时段。“85后”小白领孟小姐说,大学毕业后,她的大部分阅读都是在上下班的地铁上借助手机、Ipad完成的。“上班已经很累了,来回坐地铁一天要用两个小时,实在挤不出时间看书了,”孟小姐说,“还好有电子书,才能学古人‘马上、枕上、厕上’,利用零碎的时间看看自己喜欢的书。”

笔者可谓和孟小姐志同道合。每天在公交车上看一段小说,是我多少年风雨不误的习惯。平时在单位工作太忙,我没时间读书,说实话也没那个心思读书。可我上下班坐车要将近一个小时,起初站着挤公交感觉十分无聊,就用手机看看小说,没想到竟成了一种习惯。有几回在公交车上手机没电了,我还真有点不知所措呢。我也很纳闷,为什么平时静不下心阅读的我,反倒可以在公交车上这么嘈杂的环境里津津有味地阅读呢?目前手机阅读已经在我的同事圈里掀起一股热潮,每天交流书中的情节或相互推荐几本小说,成了我和同事乐此不疲的习惯。

职场小说范文第4篇

本刊讯 (记者 韩阳)12月1日,“特立独行,历久弥新”——徐小斌创作30年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研讨会由作家出版社、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北京作家协会、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文艺报社、作家文摘报社共同主办。徐小斌是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国家一级编剧。她多年来笔耕不辍,迄今已发表作品四百余万字,出书四十余部。主要作品有《羽蛇》《德龄公主》《炼狱之花》《双鱼星座》等。曾获全国首届“鲁迅文学奖”、首届“女性文学奖”、第八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等。

八卷本的“徐小斌小说精荟”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涵盖了她最具代表性的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包括长篇小说卷《羽蛇》《德龄公主》《炼狱之花》《敦煌遗梦》《海火》、中篇小说卷《别人》《迷幻花园》、短篇小说卷《蜂后》八部作品。本套书采用一种相对狭长的32开开本,便于携带翻阅;精选八种颜色,勾勒出作家梦幻的小说世界。正如作者徐小斌所言:“三十年。这八卷本大致概括了我三十年的小说,但如果加上散文随笔和剧本,至少要出十五卷本的文集。非常希望读者被这些小说迷惑、诱拐甚至绑架,你们将会进入一个美丽的世界,希望你们在我的小说世界里得到享受。”该套作品制作精良,既是阅读佳品又是收藏上品。据悉,徐小斌最新长篇小说《天鹅》也将于近期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延参法师出版最新心灵修行散文集《幸福想你了》

本刊讯 (记者 韩阳)“史上最萌法师”热“高烧不退”,在大众开心欢笑之余,延参法师不动声色地秀出与“萌”互动的另一面:以清新温情的笔意撰出心灵修行散文集《幸福想你了》,并由同心出版社在11月的秋爽天气中郑重推出。这是延参法师以心灵导师身份,用自己的多年修行和感悟慢火煲出的口味清淡隽永的“心灵鸡汤”。

《幸福想你了》针对现代人的幸福缺失感,进行智慧、从容的开导,法师认为,其实,幸福就在每个人的身边,幸福是一种能力,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的过程。法师从自身的幸福认知出发,将智慧和意境融化到一言一语中。

《幸福想你了》一书先觉性地暗合了如今火热的“幸福”话题,提出了一个充满禅意的幸福方案:从修心入手,进行自我沉淀,达到自我觉悟,以体会那隐藏至深、仿佛捕捉不到却随时可体会到的幸福。作为天台宗第四十六代传人,禅宗临济正宗的传人,延参法师将艰深的佛理融化于清新的文字之中,用“正能量”来诠释积极的人生态度,为萧瑟人生涂抹上一道淡淡的秋日阳光。

《幸福想你了》不同于传统的说理弘法文章,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主旨超脱,态度积极,堪称佛理的另一类阐释,让读者体会到佛学的温情悲悯一面。延参法师独有禅理与“萌”的特质,净化心灵,抚平躁动,阐释哲理,是抚慰现代人的一份正能量。法师倚靠佛法的浑厚理论,将人生阐释为衣食住行的全方位修行。与一些心灵读本不同,平淡深远,一咏数叹,恰似佛号朝朝暮暮的吟诵,也像佛珠捻捻停停的流转。清新的文字化作轻灵的微风,吹拂着心灵中各个角落。平平实实的话语阐述简简单单的道理,本真平淡之极,却充满禅理禅意,整本书从装帧设计到内容的选编,也都突出了优美淡远这个特点。

冯唐新作《三十六大》问世

职场小说范文第5篇

网络小说成全的碧海蓝天

说到网络小说,我有两点看法:一,网络是载体,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纸质媒体的新的传播范围广泛的便捷化的媒体。网络作为一种传播渠道,一种工具,至今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它改变了文学的本质,也没有证据表明它改变了文学的评价标准;二,网络发表的便捷化,在线阅读的即时化、网络信息库的庞大与无限可选性等,也对网络小说的网上生存以及写作者出于博取关注的取向产生某些影响,进而也对网络文学的结构、语言形态产生某种影响。这也是无法漠视的现象。

出版者寻找和挖掘网络作品,是一种与时俱进之举,不应受到苛责。但在面对网络上取之不尽的作者和作品资源的时候,不同的出版人取舍的标准可以是千差万别。网络芜杂,网络文学的芜杂,良莠不齐,文字垃圾比比皆是,这都是事实;去芜存菁,正是对读者、出版人和文学研究者眼光和艺术坚持的某种挑战与检验。看过一本所谓的网络小说,书中充斥着网络上流行的各种符号,完全是一种表面化的网络风格。“网络”则“网络”矣,却找不到“小说”,这是一种很强的即时消费的倾向,泡沫化的倾向。这种所谓网络文学,是没有生命力的,是网络文学中的下品,注定是速朽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公平地说,网络文学中,有一大批真诚的写作者。他们以网络为平台,对网络和网络阅读者的需求与特点有自己的理解和吸纳,并把这些经验带入了各自的写作中。比如痞子蔡、安妮宝贝、李寻欢、宁财神等,都在塑造着各自追求的写作个性。最近冒出来一位新的网络,蓝小汐,被誉为2007年以来最炙手可热的网络女,她的那本广受追捧的小说《成全了自己的碧海蓝天》,被称为80后一代的“经书”。作者是一位南京的女孩,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有很厚实的文学修养。在网上张贴半年左右的时间,点击数已达到1100多万,数字还在继续攀升。她讲述的是十分生活化的故事,关于80年代出生的一个女大学生毕业走上职场后的情感和生存际遇。曲折的故事、出彩的语言提供了很多关于这个年龄人群的全新的经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仅从认识价值来看,它也是一部能为80年后人代言的重要作品。小说刚出版,就被一家有实力的影视制作公司购去了影视改编权,可见它的影响力,已超出了网络和文学读者圈。

这部小说写生活,但其写法不是对传统写实文学的回归,它有着鲜明的80后人群的色彩。写他们长大,走上职场,走入烦恼的生活,以及开始人生的自立与磨难。小说的主干是爱情,逼真地写了这代人爱情的困惑以及情感归宿的追寻。小说的语言机灵活泼,很多话已经成为了准流行语言。比如以前人们说:请你成全我吧,现在在一些书迷中已经开始流行说“成全我的碧海蓝天吧”,这种语言的流行,也是互联网之赐。同时小说表达了当今社会急需面对和解答的问题。所谓垮掉的一代,他们走上社会后究竟会如何发展,是否真的是一些不堪寄托希望的人?这其实是一个十分严肃的话题。作者用嬉笑而不乏调侃的流行语言,甚至带着一点点玩世不恭的语气,把很现实的问题进行了解剖。现实的观照、网络文风正是这种杂交,为小说提供了某种独特的魅力。这样的小说,你是没有理由加以鄙视的。在今天,我们要做的,不是对所谓网络小说的宣判,而是悉心地发现与辨别。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网络小说要在网络上能得到人气,它必须是能抓人的,节奏比较快捷。这增加了作品的吸引力,但如果不能有效的把握,会产生排斥庄严、崇高、深厚,而流于快餐化。所以,关键还不是在于的媒介,而是要看写作者本身具备的修养和素质。

职场小说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网络文学 影视改编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和网络用户的急速激增,一种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变革的新型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应运而生。关于网络文学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一直都有争论,笔者认为所谓网络文学是指网络作家专门为网络创作即首次在网上的、具有网络文化特质的、以网络为传播媒介的各类型网络原创文学。在网络文学中,受众面最广的无疑是网络小说。1998年台湾水利系博士蔡智恒在网络上连载自己创作的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故事以痞子蔡和轻舞飞扬的网络情缘为切入点,用新鲜、诙谐、风趣、幽默的网络语言给当代小说带来“陌生化”的效果,引起热烈、广泛的关注。2000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先后改编为同名电影和电视剧,由此开启了网络文学与影视艺术强强联手的“联姻”之路。此后《和空姐同居的日子》、《和一个美女同事一起电梯里被困了一夜》、《小儿难养》、《步步惊心》、《后宫・甄传》等在网络上拥有超高点击率的小说被接二连三的改编为电视剧,在获得不俗收视率的同时又反过来助推了网络小说纸制作品的热销,《山楂树之恋》、《失恋33天》、《请你原谅我》、《杜拉拉升职记》等故事则被若干著名导演相中,不遗余力地搬上了大银幕,不仅成功斩获票房,还成为轰动一时的热点话题。当下,网络小说改编为影视剧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它来势汹汹地掀起了文学影视改编的第二次浪潮。为什么网络文学频获影视改编者的青睐?它还有哪些不足与缺陷?在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热潮中透过表面繁荣的景象冷静地思考其中的得与失,这无论是对网络文学的发展还是对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都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文学不同于传统文学,它消解了传统文学的精英意识,颠覆了传统文学的秩序,具有鲜明的大众文化的属性。网络文学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它先天具有影视化的内在条件。

一、贴近现实的自我表达

网络小说的媒介是电子网络,它改变了印刷媒介时期对作家的严格筛选。在当今社会,只要你愿意,人人都可以成为作家,网络文学的创作具有传统文学不可比拟的自由性。《悟空传》的作者网络今何在说:“感谢网络,它使我有一个自由的心境来写心中想写的东西,完全是出于自己的一种表达的欲望,如果我为了稿费或者发表来写作,就不会有这样的《悟空传》。因为自由,文字变得轻薄,也因为自由,写作真正成为一种个人的表达而不是作家的专利。[1]网络文学的非功利性和大众性使得创作本身对于网络作家来说就是一种纯粹自由的表达,他们写作的意义就在于写作过程本身。网络提供了自由平等的写作环境,这里没有等级没有权威,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尽情抒写。无功利的写作保证了网络文学的作品大多是作者的切身体验,是他们用文字所记录下的对生活的细微感触,这种贴近现实的自我表达赋予了网络小说强烈的真实性,也使其能轻松获得广大读者的共鸣。李可的《杜拉拉升职记》先后被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均获得骄人的成绩。这部“新职场小说”在封面的醒目处印着“她的故事比比尔・盖茨的更值得参考”,“白领丽人世界500强职场心得,揭示外企生存智慧”。杜拉拉从一个职场菜鸟成长为世界500强企业的HR,她并不平坦的成功之路之所以能得到人们的共鸣,就因为作者以真实生活原型为基础刻画人物,具有较强的典型性、代表性。李可的工作经历和故事中的杜拉拉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才使得她的作品中对外企职场的江湖规矩、人际关系、专业技能、公关技巧等有深刻而又细致入微的描写。故事中的杜拉拉和现实中的大多数人一样平凡,她靠着吃苦耐劳、个人奋斗终获成功。电影和电视剧的改编忠实于原著,导演多采用主观镜头,刻画了杜拉拉的成长历程,使观众获得情感认同。无论读者还是观众都能从杜拉拉这个小人物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她的成功满足了普通大众对成功的渴望,故事中对外企职场的深刻揭秘又使其具有教科书般的实用价值。自由、平等、无功利的写作使网络文学成为贴近现实的自我表达,它对现实生活和情感的真实描摹触动了读者的心弦,与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不谋而合,也成功地吸引了影视改编者们的目光。

二、资源丰富,利润可观

网络文学之所以成为影视改编的宠儿,除了贴近生活的自我表达带来的强烈真实感之外,是因为网络文学提供了原创剧本无法比拟的丰富资源。当代原创剧本的匮乏一直是困扰影视制作者的一大心病,原创剧本的创作过程一般比较漫长,从立项、审批到写作、修改,经过长时间的等待之后也许剧本所写的故事已脱离了当时受众的审美需求,很难再唤起观众的共鸣。影视制作者们必须拓展单一的剧本来源,类型多样,资源丰富的网络文学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

“今天,中文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世界互联网的一大奇观,其专业网站之繁荣,参与人数之多,作品更新字数之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语言都难以望其项背。据报道,盛大文学下的三大网站,每天的点击量达4亿次,活跃用户3500万,付费用户400万。光起点中文一家网站,便有超过19万名作者每天提供3400万字的更新,平均每天有5000部长篇小说在网站连载更新。”[2]时时更新的海量小说为影视制作者们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丰厚资源。网络文学大致可分为武侠、军事、历史、玄幻、奇幻、都市、言情、游戏、灵异等不同种类,而以女性为主的文学网站则根据女性的喜好分为穿越时空、青春校园、都市情感、白领职场等,网络文学多样细致的类型划分可以尽可能地满足所有人不同的欣赏口味。影视改编者可以徜徉在网络文学的浩瀚海洋中,细心遴选那些符合当代受众审美需求并适合改编为影视剧的网络小说。具有超高人气的网络小说连载完毕后,影视制作者们如果能迅速及时地将其改编为影视剧,则可以凭借网络人气为影视作品前期预热,利用人们的关注度趁热打铁。比如六六的《双面胶》和《蜗居》等小说在网络上备受瞩目之后,嗅觉灵敏的影视公司闻风而动,立即签约并聘请六六担任电视剧的编剧,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改编后播出,掀起了一阵家庭伦理剧的。此外,相比于原创剧本所付的高昂版权费,网络小说的版权费低廉很多,影视艺术的商品性决定了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是影视制作的不二法则,选择热门的网络小说进行影视改编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利润和回报,因此近年来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蔚然成风。

三、双向互动的开放结构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相比在当下更获影视改编者青睐的另一原因是网络文学打破了传统文学单向的传播模式,读者不再是印刷媒介时代被动地接受作者的单向“灌输”,而是可以凭借网络实现和作者的双向互动,读者和读者之间也可以相互进行交流。在网络小说连载期间,读者可以在BBS或博客上留言,对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等发表评论,也可以对小说的未来写作提出意见。很多网络在进行创作时很重视读者的意见,会与读者进行热烈的讨论,甚至将网友的生活经验和集体智慧熔铸在自己的作品中。如小说《失恋33天》就是作者鲍鲸鲸将自己的失恋故事以日记体的形式在网上,在与网友们的互动过程中创作出来的。网络文学双向互动的开放结构,使得读者可以参与到小说创作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作品的情节和面貌,这激起了受众的空前热情,从而牢牢锁定了网络文学的忠实读者群。“据CNNIC网络文学用户调研数据显示,网络文学用户中有79.2%的人愿意观看网络文学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对网络文学作者、文学网站和影视剧公司来说,这都是一个诱人的数据。”[3]当影视公司宣布将某部网络小说进行影视改编的消息后,原本凭借阅读文字在想象中完成审美的忠实读者必然会有一种审美期待,故事中的人物由谁来扮演?他们又将如何演绎呢?借由悬念,原先小说的读者群自然转变为影视剧的忠实观众群。网络文学的交互开放性最大程度上激发了读者的热情,也紧紧抓住了读者的眼球,数量庞大的读者群为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规避了风险,也为影视改编剧的热播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网络文学以其自身的特质吸引了影视改编者的眼球,贴近现实的真实感,多样的类型,丰富的资源,双向互动的开放结构为网络文学的影视化道路奠定了基础。虽然现在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声势高涨,但我们应该用冷静的眼光看待这一热闹景象。一方面网络文学确实为影视改编提供了素材仓库,培养了忠实观众;可另一方面在影视改编热潮中也越来越凸显出网络文学的不足和缺陷。

(一)游戏化的写作态度导致主题的狭隘

在传统写作中,作品是现实生活触动了作家的心灵,是客观现实在作家头脑中能动的反映,作品中熔铸了作家的精神气质和理性思考。传统文学一般都承担起认识、教育和审美等社会功能。网络文学的自由性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使网络写作成为贴近现实的自我表达,但同时它也消解了传统写作的严肃性,放弃了文学作品的教化功能和对深度模式的探索,这使网络写作变成了宣泄情绪、释放压力的大众狂欢。由此带来的是网络文学主题的狭隘与浅薄。如标榜“玩文字”的慕容雪村创作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以自然主义的手法描绘了主人公的堕落和放纵,粗俗的语言满足了部分人的阅读,但作者对普通人的苦难缺乏真正的关注和同情,没有揭示出时代社会对人物心理的深刻影响,由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剧也偏重于对人物颓废、阴暗性格的描写而无法避免被中途撤档的命运。六六的《双面胶》不惜笔墨集中展示了婆媳之间的矛盾,其实细细想来所有的冲突都缘起于“金钱”,小说和电视剧里的家长里短、戏剧冲突也基本围绕“金钱”而起,似乎在暗示如果有钱所有的矛盾都将不复存在。同样是家庭伦理剧,但是在六六的作品中我们看不到像韩国《澡堂老板家的男人》和《看了又看》等家庭伦理剧中对儒家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展示与宣扬。游戏化的写作态度导致了网络文学主题的狭隘和浅薄,这样的小说和影视剧虽然可能一时成为关注的焦点,但注定难以成为净化灵魂的文学经典。

(二)功利目的导致题材的重复化

在网络写作初期,网络作家们基本是没有功利目的的,写作纯粹是出于个人的兴趣或是诉说的欲望。但是随着网络小说被出版社印刷出版,网络作品的商品性被迅速放大,许多原本在幕后耕耘的网络一时间成为万人追捧的偶像,接踵而来的名利诱惑使大多数人不再“为写作而写作”,而是有意识地迎合受众的口味,甚至为了被改编而采用剧本化的写作风格,注重制造轰动效应和自我炒作,以期一举成名。写作的功利目的导致了网络文学题材的重复和“一窝蜂”现象,校园青春文学盛行时,各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纯情故事遍地开花;宫斗剧火了后,网络上后宫题材的小说比比皆是。虽然这些类型的小说确实在一定时段吸引了读者的眼球,但简单的模仿和大量的重复只会败了读者和观众的胃口,令人生厌。

网络文学给影视创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网络文学和影视改编的双赢局面也并不鲜见。在网络文学影视化的道路中,我们除了要运用视听语言完成从文字到影像的转变之外,更应清楚地把握网络文学的特质,认识到网络文学的不足与缺陷,网络作家和影视剧的编剧“不光要有商业的脉搏,有一个普世的情怀来感动所有的人,还要有生活的积累,阅历够丰富。”[4]只有如此,网络文学与影视改编之间的合作才会持续长久。

参考文献:

[1]尚晓岚.网络,不把文学当回事[N].北京青年报,2001-03-10.

职场小说范文第7篇

从2005年的一部热门网络小说,到实体书出版,再到2011年的热播电视剧,再次带火了图书发行,之后又有了漫画、游戏、广播剧、话剧……《步步惊心》这部网络小说的商业价值被不断地开发,作者桐华也成了最具人气与最赚钱的网络小说作家之一。

不仅是《步步惊心》,近年来包括《杜拉拉升职记》、《大漠谣》、《盗墓笔记》等多部网络热门作品都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及其他文化衍生产品。网络小说的商业价值究竟有多大?如何在日更新千万字的网络小说中淘到“宝”,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呢?

网络小说的多元“衍生态”

2011年10月底,《步步惊心》小说的作者桐华从美国飞到北京,参与图书的签售。事实上,这是一部从2005年开始在网上连载火爆的网络小说,2006年开始图书出版,5年时间创造了几十万册的销量,而在2011年电视剧播出后,30万册的再版又一次热销。而这一次的商业链条,已经不再是网络小说、图书与电视剧三者彼此促进与影响这么简单了,之后又出现了漫画、网络游戏、广播剧、有声图书、话剧以及海外版权等多种文化产品衍生态。

从一部普通的网络小说,开发成多种文化产品,《步步惊心》并非首例,连续火了几年的职场小说《杜拉拉升职记》,被徐静蕾搬上舞台、银幕和电视,开创了网络小说成功的先河,此后更加多元的网络小说周边文化产品开发启动,“《步步惊心》让大家看到了多种可能。”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优阅编辑部(以下简称优阅图书),《步步惊心》小说特约编辑钟慧峥对记者说。

2005年,刚到美国的桐华“有点闲”,“一时冲动,在网上写下了《步步惊心》的第一节”,写至第三节就有人留言。还不是专业作者的她凭借一种激情,完成了一部40万字的故事,“小说写完之后似乎跟我就没多大的关系了。”桐华自己也没想到小说能出版,拍成电视剧,还有诸多的衍生品。

由于《步步惊心》的网络连载人气异常火爆,便有出版公司与之签约出版,2009年再版,两版图书共计销售了50余万套。2011年电视剧播出之后,优阅图书对该书又进行再版。

2009年,这部网络小说更受到了唐人影视的关注,很快进入到剧本改编与电视剧拍摄阶段。

自打电视剧火了之后,《步步惊心》的出版方优阅图书就一直没闲过,不少影视公司的人打电话过来询问桐华是否还有其他作品未经改编?优阅图书还有哪些网络小说可以改编为影视剧。

雀跃长期从事电视剧的创作,他告诉记者,“剧本荒一直是制约影视剧发展的瓶颈,每年电视剧生产有几万集,但是真正好的剧本很少,制作周期短,剧本要得急,找热门作品改编是最便捷的方式。”在多数电视剧眼中,网络小说的创作水平不高,只能在里面“找灵感”而不能直接改编,不过,在《杜拉拉升职记》、《后宫甄 传》、《步步惊心》等几部电视剧火了之后,很多影视剧制作公司对网络小说有了全新的认识,开始大规模在这一领域挖掘。

“《步步惊心》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图书出版这个行业,我们的工作已经不仅是网络小说出版这么简单的事情了,还包括包装作者,版权经营与产品授权等多方面工作,我们的工作已经从简单的图书出版向文化经纪公司方向发展。”钟慧峥说。

“《杜拉拉升职记》中的杜拉拉已经有了注册商标,《步步惊心》依托网络小说带火了周边产品,也开始了版权经营与授权,我们已经能够看到像美国迪斯尼那种文化产品授权的雏形,可以说中国文化产业商业化已经开始蹒跚起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一位研究现当代文学的教授说。

身边题材、古装题材正流行

“从内容上看,盛大文学旗下各网站,每天的数字出版量约在六七千万字,阅读者突破2亿。”盛大文学副总裁柳强说,而这仅仅是盛大文学旗下的一些文学网站的更新,在博客、个人网站流行的今天,也有很多网络小说创作者直接在自己的博客、网站上更新,此外还包括一些社区网站,网络可谓“遍地都是”。

而这些作品质量却良莠不齐,如何掘得宝藏,考验的是责任编辑的实力。“这只能凭经验,比如用网友的评论、人气等去平衡。”一位网络小说编辑告诉记者,很多时候发现某位有价值但风险很高,比如表面看他的文章人气很高,内容也好,但他很可能是凭兴趣,往后就不写了。

《曾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悟空传》等多部网络小说红火出版之后,钟慧峥初步总结出了一套发现热门题材的“公式”:身边题材和古装题材正流行。

“网络小说要么是实用主义的青春题材,故事离读者很近,要么就很遥远,像穿越、架空历史的宫斗题材、盗墓题材等,都很受欢迎。”钟慧峥说。

在满足了这些大前提之后,符合文学规律很重要,“最近一段时间被改编成电视剧的网络小说最大的特点是场面宏大,人物众多且形象丰富,彼此关系复杂,主线辅线突出,矛盾深刻。”北师大教授说,虽然这些作品无法跟中外名著相比较,还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在都市文学中算得上水平较高的,能够被多元化开发的核心在于品质优秀。

钟慧峥告诉记者,2005年与《步步惊心》同火,甚至更早些的首部网络穿越小说叫《梦回大清》,但是后者却没有《步步惊心》的商业价值这么大,原因在于《步步惊心》的可挖掘性远高于《梦回大清》,“若曦与众阿哥间不是简单的恋爱,作品强调的是人与命运抗争的无奈,《梦回大清》偏情感,而《步步惊心》的历史感更强。”

《步步惊心》电视剧播出前,制作方唐人影视的宣传角度是“忠实于原著的还原”,许多看过电视剧的读者翻开原著也会发现,从台词到场面再到人物性格,电视剧跟书的距离很靠近。

“《步步惊心》火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穿越题材都会火,甚至会有投资过滥的风险。”北师大教授认为,某一题材过多,观众就会“倒胃口”,抢先的能火,落后的很可能就投资失败。广电总局曾叫停谍战片的播出数量,穿越、宫斗题材也开始受限,“一窝蜂”地继续穿越绝不是个明智的选择。

除了穿越,婚恋类、青春类题材很受影视公司的关注。《失恋33天》小成本的票房成功也吸引了不少影视投资客。《步步惊心》从创作到影视热播,再到游戏、话剧,历时6年时间,其间甚至一度有“中空”时间,原因在于一度没有合适的契机。

而青春类、婚恋类、职场类题材与读者的生活距离更近,发展也更快,相对而言周期要短很多,而这部分可发掘的市场空间更大,机会更多,“杜拉拉可以看做是初入职场人的榜样,90后新人很多是玩着游戏长大的,借助游戏学习职场中的各种技能、课程培训,了解企业不同部门的工作内容,我相信‘杜拉拉’的网络游戏一旦开发出来,会比《鹿鼎记之步步惊心》有意义、有价值得多,它更实用,离用户的距离更近。”人力资源专家李艳明说。

网络小说背后的“高性价比”投资

近年来,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剧出现了“井喷”,《裸婚时代》、《倾世皇妃》等均取得了较好的收视率,越来越多的影视公司投资网络小说。

雀跃多年来一直为国内一位知名电视剧作家“打工”,大编剧定每集的架构,然后包给2至3个人分线索完成,之后再由大编剧汇总,“按大框架下去想故事、情节,闭门造车是件很痛苦的事情,经常冥思苦想出来的情节被大编剧否了。”

但是改编网络小说,雀跃却得心应手,因为“可塑性强”,很多网络小说以连载的方式出现,有一定的开放性,读者有参与互动,而且不少网络小说在网上只是部分连载,剧情发展至什么样,观众有期待。

而网络小说改编热的核心点在于“高性价比”,一家影视公司经纪人毛毛向记者透露,桐华的新作品影视改编授权费已经超过了40万元。

电视剧作品卖给电视台的价格,每集已经有近百万元甚至更高。各大视频网站也在电视剧热播的时候争抢网络转播权,现在基本已经是每集80万左右,《宫2》更是创下了185万/集的天价。

职场小说范文第8篇

一直很“迷信”畅销书排行榜,认为被大家认可的书总是符合主流导向并有其闪光可取之处的。

《杜拉拉升职记》是一本最近在各大网站、书店排行榜上很“扎眼”的书,被称为是“中国白领必须的职场修炼小说”。于是,买!

杜拉拉,一位典型的从小做起奋斗到中产阶级的代表――没有任何的关系与背景,仅凭受过较好的教育,靠着自己的奋斗在一家全球500强的大企业中打拼,并最终获得成功。

也许很多人看完书以后,很羡慕杜拉拉最后取得的辉煌成就,想象着希望有一天也成为她那样的人。其实,在杜拉拉的成功背后,表现出的更多的是奋斗过程中的职场做人的道理,尤其是书的前200页。如果说把杜拉拉最后取得的成绩比作“二”的话,那前面的200页就是“一”,而没有“一”哪来的“二”呢?

那职场上做人的道理最基本的到底是什么呢?杜拉拉这样告诉我们:

忠诚源于满足――现在很多年轻人总是不满足于自己的工作,不是感觉自己屈就在一家小企业,就是认为企业分配给自己的工作不是“重任”,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其实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相比之下,企业则会认为这点小工作都做不好的人,怎么能成就什么大事业呢?所以,进入一家企业,不论其规模大小,要先学会满足,对工作、对公司、对自己要负起责任。即使现在的状况不是很令人满意,如果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就要坚持!这样才不会丢掉自己的未来。

别搞不清楚谁是老大――首先,做任何和工作有关的事情,都要以公司的利益为主。而在具体执行中,个人能力的体现也要有个度,所做的工作一定要得到老板的认可,对老板要有起码的尊重和礼貌。和自己的上司保持一致,包括他所用的报表的格式,这样会让你的上司在工作中感到舒适、方便。并且要认真研究上司主要控制的方面,找出规律后,明白哪些事情要向上司请示,并且一定要按上司的意思去做。而哪些事情又是上司所不关心、认为没有价值的“小事”,就尽量自己处理。此外,还要学会思路清晰、流程严谨、态度客观、语言简洁地给上司提出书面或口头的工作参考建议,并随时报告自己的工作进度,让上司感受到你的能力并有可靠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