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怀念父亲的诗词

怀念父亲的诗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怀念父亲的诗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怀念父亲的诗词范文第1篇

那什么是对法呢?所谓对写,即人们惯常称呼的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所谓的主,指抒情的主体,也即抒情主人公;所谓的客,指抒情的对象,也即抒情主人公情之所指的人或物。含有对法的诗词,诗人在表达主观情感的时候,往往不从自身写起,而是把抒情主体“我”放在客体的位置,把客体放在抒情主体的位置,假想客体对“我”的思念、牵挂、留恋、期待等复杂的情感,进而达到表现“我”对客体思念、牵挂、留恋、期待等复杂情感的目的,更能把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事实上,对法的运用,最早可追溯到《诗经・周南・卷耳》,该诗后三章以思家念归的征人口吻来写的,反复铺陈他在旅途中的辛劳和愁思,从而将思妇怀人的惆怅之情从征人思归这一角度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之后,用对法表现思乡怀人的诗词便颇为多见。

一、推己度人,悬想客方以传情

对写是曲笔的一种,在思乡怀人的诗词中较为常见。思乡怀人这一类诗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往往是游子征夫等离家在外的漂泊羁旅之人,由于处境困厄、仕途多舛、人生失意,于是往往会在诗词中实写自己思念亲友怀念家乡的情愫,但是诗人为了达到用语含蓄蕴藉的目的,却不简单地直写抒情主人公的自身情感,而是从其亲友落笔,以写亲友对自己的所思所为来表F自己对亲友的怀念之情,如此曲笔,让自己的思念之情更为曲折浓酽。评论家沈德潜针对对法曾说:“不说我想他,却说他想我,加一倍凄凉。”由此可见,写客情终究还是为了达到加倍抒己情的目的。

例1: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然而,诗人却并未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在三、四句中,采取对法,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痴情。

例2:从军行七首(其一)/(唐)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这首边塞诗,原本要抒发的是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但是在表现征人思想活动方面,诗人运用了对法,一句“无那金闺万里愁”,显得十分委婉曲折。诗人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偏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也是如此: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这一对写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显得情深意切。

例3:苏幕遮/(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曰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本词所抒之情为乡关之思。“故乡遥,何日去”点地点时,“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实为不如归去之意。紧接的“五月渔郎相忆否”这句使用了对法,不言自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主客移位,从“鱼郎”思念自己的角度来抒发对家乡的思念,更加衬托出“我”对家乡亲朋的思念。

二、落笔于物,无理而妙以移情

借物抒情,移情于物,也是对法中常用的表现方式。诗人习惯于将抒情主人公的主体情感转移到客观外物之上,通过外物折射观照自身情感,以使主观情感客观化,抽象思想具体化,从而达到于优美意境中表情达意的目的。此外,移情于物往往伴随有拟人的修辞手法,表面上看似乎违反一般生活情况及思维逻辑,但是无理的描写和叙述,却更深刻地表现了事物特征及个人感情。看似无理,却更有诗意情趣,能够很好地抒发主人公难表之情。

例4: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诗人采用落笔于物的对法,配之以拟人修辞,创造了童话般的意境。首句先写湖上旧居的春日风光好,后三句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用“系”字抒写不忍离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条、藤蔓修长的特点,又写出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符合春日和风拂柳的情景,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尾联使用了对法,表现对自身前途的迷茫。“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迷津欲有问”显然是孟浩然故意设问,言在此而意在彼,以展现自身的隐居与从政的纠结。孟浩然本为襄阳隐士,如今却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将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而这种矛盾又无法解决,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己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面对不可预知的前路时的迷茫心情。

五、假想团聚,虚拟快乐以衬情

古代诗词中的梦意象多与闺阁爱情、相思离别、思乡怀远相关。诗人们善于将相思之情通过梦来表现,无论是梦中的相会相期、梦醒的惆怅感伤、梦断的悲哀孤独,还是梦难成的绝望凄凉,都饱含了沉挚的相思之情,令人叹惋。总之,古诗词中回忆或设想与对方相聚时的欢乐情景以反衬今日的相思之苦,并倍增其苦,也是对法的一种表现形式。

例13:客中忆二女/(明)高启

每忆门前两候归,客中长夜梦魂飞。

料应此际犹依母,灯下看缝寄我衣。

此诗作者未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联想和想象,借对方来写自己,表面上看是写对方,而实际是写自己,采用的是“主客移位的对写法”。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借助梦境,虚写回忆中两个女儿一齐在门前等候父亲归来,并想象她们在灯下依偎在母亲身旁,看着母亲缝制衣服的情景,充满了温馨之情。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妻儿,却虚拟出如此其乐融融的景象,是为了反衬自己流落异乡的凄怆,以及对家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例14: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此诗用笔曲折,在淡淡而起中蕴涵浓浓的情思。首句以设问领起,一问一答,一实一虚,第二句转入写景,三、四句运用了对法,是希望之辞,写诗人想象将来相聚时的情景。作者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的欢乐。在前人的诗作中,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写今日而想他日之忆今日者,为数更多。但把二者统一起来,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如此完美的意境,却是李商隐的独创。假想团聚的目的,是为了表现出诗人对妻子强烈的思念之情。

例1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y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不相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怀念父亲的诗词范文第2篇

一、投射映射在认知词汇语义学中的应用

Fauconnier对语言中三种比较常见的映射模式进行了论述:投射映射、语用函数映射和图式映射。投射映射就是把一个认知域的部分结构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上,是“用一个心理空间的概念结构领会另一个心理空间的概念”。投射映射的认知理据是事物、事件或状态等彼此之间的认知相似性。投射映射是西尔维娅・普拉斯诗歌主题现实化的认知机制之一。在她著于1962年的诗歌《一份生日礼物》中,便可找到这样的表达手段:

But my god,the clouds are like cotton.

Armies of them.They are carbon monoxide.

Sweetly,sweetly I breathe in,

Filling my veins with invisibles,with the million

Probable motes that tick the years off my life.

You are silver-suited for the occasion.

------A Birthday Present(1962)

在这一小节诗歌里,They are carbon monoxide是一个典型的隐喻。西尔维娅・普拉斯把天上的云比作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是始源域,cloud是目标域。结合西尔维娅・普拉斯此时期的婚姻状况,不难理解此处传达的意思。这首诗作于1962年,在此时期,西尔维娅・普拉斯发现她的丈夫有了外遇,于是两人分居,面临着婚姻危机。同时,西尔维娅・普拉斯还在饱受长期以来的抑郁症的折磨。在她写这首诗的第二年,她用煤气自杀并死于一氧化碳中毒。天上的云朵洁白无瑕,却使得西尔维娅・普拉斯联想到了一氧化碳。此处的隐喻是对西尔维娅・普拉斯内心的映射。当她写下这首诗时,她过得不幸福,内心想到的是自杀和死亡。所以,不难发现,她的死亡并不是意外,而是注定会发生。

二、语用函数映射在认知词汇语义学中的应用

语用函数映射作为一种认知机制在诗词意境的现实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映射方式有转喻映射和提喻映射。在日常语言的使用中,转喻映射及提喻映射与隐喻映射的区别在于隐喻映射属于两个不同认知域的映射,一个认知域的理解取决于另一个通常与之非常不同的认知域;而转喻和提喻则只涉及一个认知域,映射发生在同一个认知域的两个不同的事物之间。转喻和提喻之间的区别在于转喻映射发生在同一个认知域的两个相关联的事物之间,而提喻则是同一个认知域内具有层次关系的部分和整体之间的互相映射。

这样的表达方式在西尔维娅著于1959年的诗歌《杜鹃花路上的伊莱克特拉》中有所体现:

The artificial red sage does not stir

In the basket of plastic evergreens they put

At the headstone next to yours,nor does it rot,

Although the rains dissolve a bloody dye:

The ersatz petals drip,and they drip red.

-----Electra on Azalea Path(1959)

在这一小节的最后一行,The ersatz petals drip,and they drip red.(仿造的花瓣淌水,淌出鲜红。)红色容易令人联想起血液或者死亡,这个转喻表现了西尔维娅诗歌中很常见的主题:死亡。红色是始源域,死亡则是对应的目标域。

三、图式映射在认知词汇语义学中的应用

图式映射是Fauconnier所提出的第三种映射方式,其基本原理是“将一个常规的图式或框架或模型用来在语境中构建一个情景”,是“用抽象的图式、框架或模型来理解话语,是认知图式的自上而下的投射”,简单地说就是讲具体语境中的值填充到抽象图式的空档中去从而形成图式映射,蒋勇和祝克懿所提出的角色与其值之间的映射实质上就是图式映射,角色是构成一个图式的空档,值是这一空档中的填充物,“角色与其值之间的映射关系就如同角色与演员的对应关系”。在Langacker的认知语法框架中,语法结构和词汇项可以激活意义图式,这表明抽象的语法形式和具体的语义结构之间具有图式映射关系。在日常生活的话语中,图式映射的例子比比皆是。在西尔维娅著于1959年的诗歌《杜鹃花路上的伊莱克特拉》中可以找到这样的图式映射:

Another kind of redness bothers me:

The day your slack sail drank my sister's breath

The flat sea purpled like that evil cloth

My mother unrolled at your last homecoming.

-----Electra on Azalea Path(1959)

This is still the poem in which Plath misses her dead father.In this annotated stanza,she said the slack sail drank her sister’s breath,which implies diabetes takes away her father’s life.

这首诗的主题是西尔维娅对已逝父亲的深切怀念。“那日你松垂的船帆喝下我姐妹的呼吸。”与诗人想要表达的糖尿病夺走了父亲的生命形成了图示映射关系。

怀念父亲的诗词范文第3篇

人心实在奇妙,说它小,仅容方寸,说它大,能包容世界。这位多年居住中国的俄罗斯侨民诗人,虽浪迹天涯,心中却依然牵挂中国,牵挂俄罗斯。他默默地写诗,反复吟唱的主题,就是思念两个祖国,两处故乡。这位终生漂泊的诗人就是――瓦列里・弗朗采维奇・佩列列申(1913―1992)。

佩列列申出生于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父亲是白俄罗斯贵族后裔,曾在中东铁路局任工程师。1920年,七岁的瓦列里跟随母亲从俄罗斯的赤塔来到中国的哈尔滨,在当地的俄罗斯侨民学校读书。他十七岁毕业于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中学,随后就读于哈尔滨北满工学院,学习法律和汉语,大学期间开始写诗并发表作品,受到哈尔滨俄侨诗人的青睐。1932年10月他参加了文学团体“丘拉耶夫卡”,结识了许多俄罗斯侨民诗人。佩列列申在哈尔滨先后出版了四本诗集:《途中》(1937)《蜂巢完好》(1939)《海上星辰》(1941)《牺牲》(1944),他还把英国诗人柯尔律治的叙事诗《老水手的传说》翻译成俄语,也在中国出版。

1938年,二十五岁的佩列列申得了一场重病,病愈之后,下决心献身宗教,他成了哈尔滨喀山圣母修道院的修道士,法名盖尔曼。同年秋天,得到俄罗斯东正教传教士团领班、北京教区大主教维克多的帮助,前往北京(当时叫北平),在东正教教士团图书馆任职,并担任教士团子弟学校教师。佩列列申非常喜欢古老的北京,皇家园林的秀丽湖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他用“奇妙”两个字来形容这座古都。在北京工作,他学汉语进步很快,不仅阅读书写日渐长进,口语表达能力也逐渐提高。他还四处游历,《游山海关》《游东陵》《西湖之夜》这些抒情诗的题目,都反映出他的行踪。丰富的阅历加深了他对中国风土人情的了解,他认同中国文化,在《乡愁》一诗中,他承认中国是善良的“继母”,黄皮肤的中国人是他的“兄弟”,这种归属感在其他俄罗斯侨民诗人的作品中并不多见。

由于三十多年在中国生活,阅读了许多中国古典诗歌作品,佩列列申格外推崇中国诗人屈原、李白、苏轼。他在《西湖之夜》这首诗当中写道:“农历每个月十六夜晚,/人们都说:‘月光盈窗。’/普天月明!我还年轻,/这地方几乎就是家乡。//屈原投身湍急的溪流,/他的心难以承受忧伤;/皓首的李白陷落井底,/捞取水中醉酒的月亮。”不熟悉中国的文化传统,很难写出这样的诗句。佩列列申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常常采用中国诗的意象,糅进中国诗的元素。例如,他经常写松树,而俄罗斯诗人一般更喜爱白桦树、花楸树、橡树;他常常写荷花、,而俄罗斯诗人喜爱的却是石竹花、苹果花、玫瑰花。此外,他多次写到茶叶、扇子、胡琴,这些意象显然具有中国特色。所有这些无一不说明诗人佩列列申对中国文化的熟悉与认同。

阅读佩列列申的诗歌作品,我们还不难发现,诗人喜欢中国的宗教,比如佛教、道教,他对道家“清净无为”的思想尤为赞赏。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音乐都曾引起他的浓厚兴趣,《从碧云寺俯瞰北京》《湖心亭》和《胡琴》等诗篇就是最有说服力的例证。佩列列申写诗,语言洗练优美,诗风洒脱飘逸,格外注重音韵节奏,布局谋篇明显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他把中国视为“第二故乡”决非偶然。

1943年5月,佩列列申在哈尔滨神学院通过神学副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同年11月,由于同性恋行为“触犯教规”,受到俄罗斯传教士团惩处,从北京调往上海,受上海教区主教约翰监督管教。1946年,佩列列申向俄罗斯东正教传教士团递交申请书,退教还俗。这期间他开始为前苏联塔斯社驻上海分社担当中文翻译,不久,经申请获得前苏联国籍。20世纪40年代中期佩列列申将鲁迅的短篇小说、杂文与书信翻译成俄文,由上海《时代》出版社出版。1950年,得到侨居美国的胞弟帮助,诗人离开上海,乘船抵达旧金山,打算移居美国,但由于他曾为塔斯社工作,被美国当局怀疑是前苏联特工人员而被扣留,拒绝人境,后被遣返回到中国天津。1952年,他弟弟帮他取得了巴西签证,佩列列申与母亲一道途经香港前往巴西,侨居里约热内卢。

初到巴西,生活相当艰难,佩列列申曾在TU做工,在礼品商店当售货员,还担任过学校的英语教师。1957年,在英国驻巴西的不列颠文化使团图书馆找到一份工作,担任图书管理员长达九年。由于生活窘迫,语言环境陌生,他的诗歌创作停顿了将近十年。恰恰是在这段艰苦寂寞的岁月,诗人开始翻译《离骚》、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明明知道这些作品译成俄文,难以在巴西出版,却仍然坚持,不难理解他把翻译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视为一种精神寄托。与漂泊的屈原、孤独的李白进行心灵对话,仿佛能给他带来几分慰藉。

1970年,佩列列申翻译完成了中国古典诗词俄译本《团扇歌》,其中包括王维、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欧阳修、苏轼等诗人的作品,还有《木兰辞》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他所选译的作品,有一个基调,就是惆怅忧伤与迁徙流离。1971年诗人完成老子《道德经》的翻译,这个俄文诗体译本二十年后才在前苏联《远东问题》杂志(1990)上发表,译本一经问世,立刻引起了学术界的肯定与好评,2000年出版单行本。1975年他翻译的《离骚》在德国法兰克福出版,那是他多年呕心沥血的结晶。佩列列申精通汉语,对原文理解透彻准确,表达和谐流畅,接近原作风貌,译本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得知《离骚》终于出版的喜讯后,诗人特意带老妈妈上街,在里约热内卢一家冷饮店吃冰激凌以示庆贺。想想此情此景,诗人为中俄文化交流默默奉献的精神的确叫人感动。

佩列列申迁居巴西以后出版的诗集有:《南方之家》(1968)《禁猎区》(1972)《涅沃山远眺》(1975)《天王卫一》(1976)等,这些诗集大都在德国出版。佩列列申的俄文译诗集《南方的十字架》(1978),都是译自葡萄牙语的巴西抒情诗。1983年,他用葡萄牙语写的诗集《旧皮袄》正式出版。1984年,与巴西诗歌翻译家马尔克斯合作,将俄罗斯诗人库兹明的《亚历山大歌曲集》翻译成葡萄牙文出版。1987年,俄文诗集《三个祖国》在法国巴黎问世,其中既有在中国哈尔滨、上海写的诗,也有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写的作品。心系中国,魂系俄罗斯,是诸多诗篇当中最为扣人心弦的主旋律。

普希金的代表作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独具特色,采用奥涅金诗节写成,四百多个诗节无一例外,形式极其严谨,曾有评论家断定,这种形式空前绝后。就重视诗歌的音乐性,熟练驾驭十四行诗而言,佩列列申不愧是普希金的继承人,堪称天70他的代表作《无主题长诗》,完成于20世纪70年代末,共分八章,包括八百个十四行诗节,全部采用奥涅金诗节格律写成,充分显示出诗人驾驭十四行诗的娴熟技巧。对于这部作品,评论界褒贬不一,颇有争议,因为其中内容涉及当年哈尔滨和上海俄罗斯侨民文化界与宗教界人士的某些隐私,也涉及诗人本人的同性恋癖好,因而遭到非难与指责也就不足为奇了。

除了母语,佩列列申还精通汉语、英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他的文学创作和翻译,为各民族文化交流架设桥梁,因而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被称为俄罗斯侨民诗人第一浪潮的优秀代表,南美洲最杰出的诗人。他用自己的作品为民族文化沟通与交流作出了贡献。因此,他不仅是杰出的诗人,卓越的翻译家,而且是一位令人敬重的民间文化使者。

1992年11月7日,诗人病逝于巴西里约热内卢。这位诗人在俄罗斯只生活了短短的七年,但童年印象终生难忘;从七岁到三十九岁在中国生活了三十二年,最美好的青春岁月都跟中国相关,中国的山水令他魂牵梦萦,实属自然;他在巴西居住了四十年,已经料到南半球这个喧嚣的城市将是他最后的归宿地。不过,他在心底一直保留着一丝希望,那就是等待机会返回祖国俄罗斯,寻找机会重返中国,再次游览哈尔滨、北京、上海、杭州。

怀念父亲的诗词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国悼亡诗词 审美特征 生命价值

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灿烂辉煌的一页,田园诗、咏史诗、边塞诗、各种诗歌题材层出不穷,但最感人肺腑的当属古典悼亡诗。中国自古就有“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的说法,通过吟诵诗歌的形式抒发对亲人的缅怀之情。就名目看,都是生者祭奠、悼念死者的文字。在中国诗歌史上,很早就有悼亡诗,它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学题材,悼亡诗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审美特征,本文着重讨论中国悼亡诗的审美特征,从不同角度理解死亡这个词,揭示生命的意义,体悟比生命更珍惜的真善美的价值。

一、情感之真

情感和死亡是文学的两个重要母题。夫妻之情、亲情、朋友之情等都是人类最永恒的情感。无论是安适、平和时的融洽相处,还是坎坷、忧患中的相互扶持,其中都不乏内在的、真挚的情感,悼亡诗最主要体现的就是这种最真挚的情感。

(一)爱情之真

“为文造情不容易,为情造文更艰难”。悼亡诗描写夫妻感情时往往以爱情为经,以死亡为纬,在表现夫妻情感与死亡这两种生命的极端情感时,句句带泪,曲曲传情。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便令人断肠:“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1]78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便把思妻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秋风萧瑟,落叶遍地,残阳余晖洒满天,一派哀伤的景色,纳兰夫妇情感深厚,见到这般景色,为了爱妻而伤心欲绝的纳兰怎能不触景生情呢?怀念起一幕幕往事,曾经的寻常如今再也得不到。每一句都疼在心里,痛悼骨子里,这是一种化解不开、挥之不去的感伤之情。

(二)友情之真

知音不需多言,要用心去交流;友谊,不能言表,要用心去品尝。真情与否在文学作品中是不能假装的。古典悼亡诗悼念朋友的作品字字见情,流露出对逝者的思念,追忆往昔,情感传承延绵不绝。再如《伤王融》,处处在“伤”字落笔,斯人已逝,伤情不已。

(三)亲情之真

亲情是生命中最永恒的情感,父母之情、手足之情、儿女之情都是无法割舍的情感。悼亡诗中的亲情之真毋庸置疑,再如清代周淑然怀念亡父的作品,处处为亲人考虑,独自承受思念亡父的痛苦,只能偷偷流泪。诗中不仅写到对父亲的思念之情,还写到了对母亲的关爱之情,浓浓的爱意溢于言表。字字句句都是从内心发出的呐喊,话到嘴边,却只能独自承受丧父之苦,使人读之泪流满面。

(四)咏怀之真

伟人是我们应该永远崇敬的对象,对历史伟人的悼亡是诗人对历史的追溯与崇敬,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赞叹。古典悼亡诗中有不少悼念屈原的作品,赞赏屈原的高风亮节,弘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这是一种历史的高度,读之使人心中顿生膜拜与敬仰之情,在诗歌中领悟到比生命更可贵的意义。所以说悼亡诗能达到如此感动人心的效果,关键在于真诚,真情流露是不能假装的。相反,一些缺乏真实情感的悼亡诗,无法取得以情动人的效果,最终被历史淘汰。所以,“以情动人”是悼亡诗的一个重要审美特征。

二、情调之悲

悼亡诗成功的关键是哀伤体验,当体验足够深刻的时候,悲情便自然而然、不可遏止地流露出来。有的则表现为悼亡之初的长歌当哭,有的表现为久经积淀后的低吟浅唱,无论是强烈的爆发还是舒缓的流淌,都能产生一种感人至深的哀伤之美。传统的贵生思想对人的影响很大,死亡带来的存殁之感让人痛惜生命无常,并产生无尽的思念与怀想[2]613。

(一)抚今追昔

悼亡诗词的哀伤之美,首先源于夫妻共同生活中所产生的感情。恩爱夫妻,本该白头偕老,可亡妻的现实又是诗人不能不接受的,于是抚存感往,巨大的悲痛从作者的心底涌出,使得作品染上浓郁的悲彩。贯穿悼亡诗的主线,就是作者丧妻后无法排遣的一怀愁绪、满腹心酸。如元稹《夜间》:“感极都无梦,魂销转易惊。风帘半钩落,秋月满床明。怅望临阶坐,沉吟绕树行。孤琴在幽匣,时迸断弦声。”元稹的悼亡诗之所以感人与其真情实感是有关的,元稹写了不少关于梦中与妻子相会的作品,但都是在后期。在妻子离去之初,连一首写梦的都没有。因为悲痛的他根本难以入睡,即便睡了也睡不深,极易醒转。飒飒秋风,一床明月,一会儿临街坐望,一会儿绕树沉吟,元稹身心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悼念亡妻,以醉里暂时忘却丧妻之痛,写出永远无法忘怀的哀思。其蓄情之深,含情之真,令人赞叹。

(二)触景生情

触景生情,即先有景,而后生情,情与景合而为诗。悼亡诗词常常通过景物表达情感,赋物以情,移情于景,使景物人情化。这时景物不再是客观的自然物,而是移入自然物中诗人的自我情感,景物成了诗人悼念亡妻悲凄情感的象征。如李商隐的《正月崇让宅》:“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背灯独共馀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3]201密所重关,绿苔掩映,回廊深阁,萧条沉寂。诗人长久地徘徊其中,不忍离去。举头望月,光影模糊,俯视大地,霜浓露冷,蝙拂珠帘,鼠跳窗网,一片破败,句句写景,又句句含情,它是作者怀悼亡妻悲伤孤寂心灵的写照,是凄清落寞处境的再现,作者虽未直接言悲说愁,但悲愁之情自见。这让诗人想起了往日与妻子的欢乐,世事无常,眼前之景、触目之物从悲伤的心灵滤出,一切都染上伤感的色彩,哀伤之情难以掩饰。所以说悼亡诗人们正是借眼前景物,宣泄出丧妻后的万念俱灰,其无法掩抑的沉哀茹痛令人回味不已。

(三)情含事中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4]143一首词,悼尽人间悲情。这是纳兰性德在妻子亡故三周年的忌日写的一首悼亡词。作者怀念亡妻,表现了沉痛孤寂的心情,写得哀婉凄恻。作者对失去妻子产生的生者徒伤悲、死者长已矣的慨叹用人去屋空、孤独凄凉的情感模式来表达,更显示出作者对妻子的情深,更映衬出作品的哀伤之美。这些令人心醉的情景,在作者的脑海中仍记忆犹新,可情投意合的妻子却撒手而去,作者越是回忆,越是陷入痛苦的深渊无法自拔,内心交织着悲戚、依恋、痛苦等种种复杂的情感,其中悲伤的滋味只有诗人自己心中明白。

(四)以梦托情

中国悼亡诗除了多借追怀往事表现伤逝之情以外,还常书以“记梦”的形式。借梦的意象表达情感和悼念,更显得生动、真切。写梦,却不是为了写梦中之喜,而是为了极写醒来之悲。一喜一悲,由喜转悲,则悲情更悲,这正是中国悼亡词最深悲曲徊之处,正是它有别于西方挽歌,在表现形式上显得更凄绝伤感的原因所在。

三、凄婉之美

要眇宜修是细腻,精致之美。悼亡诗善于写亡妻生前的所用之物,物无大小,皆能生情,此即细腻之体验。不仅是写物如此,抒情也不例外。夫妻之间,亲密无间,细微之处,颇有难为外人道者。但夫妻深情而感觉敏锐的诗人,总能言他人所不能言者。如贺铸《半死桐》一词中的“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一句,“清霜”与“头白”相互映衬,形象而艺术地写出了失去妻子之后的孤独与凄凉。悼亡诗中的景色描写,最能体现要眇宜修的审美特质。如孟郊《悼亡》云:“山头明月夜增辉,增辉不照重泉下。”月色尽管明亮,其下之景致却给人朦胧凄迷之感,描写细致幽微、精妙绝伦。观察细致,情感真挚。要眇宜修是一种阴柔美,与悼亡诗的气质天然相合,因而它是悼亡的又一个审美特征。

从先秦到清代,悼亡诗由点滴之聚形成涓涓细流,进而汇成一条小河,流入文学的江海,悼亡诗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审美特征。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了古典悼亡诗的审美特征,总的说来,古典悼亡诗类型丰富,作品描写的是真实的生死感受,着力描绘亡人生前的情景与场景,抒发对于生死离别的伤感,忠实地传达出哀悼之情,格调大多悲戚,以记梦的形式描写作者与逝者梦中相会的情景,借以表达对逝者的悼伤与思念及追悔,在意象的选取方面也有一定的特色,多为表现哀思伤感之情。但其主要表达的是珍惜现世生活,不能等到失去之后才后悔,比生命更可贵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往者不可追,生者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命,做到不追悔、不懊悔,体悟比生命更可珍惜的真善美。

参考文献:

[1][4]纳兰性德,撰.赵季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怀念父亲的诗词范文第5篇

每一个站在那里沉思的人们,他们都在想些什么呢。世界似乎与他们无关,他们定定地站着,一动也不动,在那站着,望着,似乎在等着些什么,等着些什么想来又错失了的事,想着些没完没了,永无止境的人和事。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站在什么作文高中6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站在什么作文高中600字1想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世界等着我去改变;想做的梦不怕别人看见,在这里我都能实现……

——题记

懵懵懂懂的童稚岁月悄然而逝,无声无息。牵出激昂澎湃的青春岁月,年轻气盛的我们,期待着心中运蕴藏着的理想的种子茁壮成长,形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企盼着自己成为一只有着凌云之志,王者之风,奋勇搏击于苍穹的雄鹰。是的,风华正茂的我们,有梦想,有追求,有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临近中考的我们为了梦想而奋斗,渴望在漫漫黑夜中做最亮的那颗繁星,我们奋斗不止,卷面便是任由我们驰骋的舞台,在这夺目的舞台上,我们成为最璀璨的明星。

在拼搏的道路上,伴随着坎坷,一次次的考试,让我应接不暇,我像失了翅膀的小鸟一样失去了方向!面对着身前这一摞摞的复习书,聆听着老师对物理题的一遍遍解析,凝望着墙上钟表指针的不懈转动,……我真的乏了!但我真的要止步于此吗?三年的复习只为不到两个月后的爆发,而那,不正是我的梦想吗?是啊,在追梦的舞台上,我们难免被挫折欺辱,会被失望拉进深渊,但我们应在小小的绝望中大大的成长,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引吭高歌,载歌载舞。

时间的沙漏永不停息,我们各自在舞台上扮演者不同的角色。而我,愿以最大的努力,在舞台的最中央,演绎自己的人生。

“大声欢笑,让你我肩并肩,何处不能欢乐无限,抛开烦恼,勇敢的大步向前,我就站在舞台中间”,伴随着这首《我相信》,我肆无忌惮的高唱,我自信的站在舞台中央,演绎着最努力的最好的自己!

站在什么作文高中600字2人的一生就如同一棵树,而虔诚是它的一个分枝,没有了虔诚,就构不成一个完整的人生。

那么什么是虔诚?李商隐在《贾生》中写道:“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借古讽今揭示唐晚期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这不是虔诚,而是纯粹的迷信。真正的虔诚是拥有纯正无邪的信仰以及自己愿意付出劳动。潮汕人的习俗就恰好诠释了这一点,胜利地站在虔诚的枝头微笑。

历史上,潮汕是一个充满天灾、人祸和兵事的地方。“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曾经被贬潮州,发现潮州地方偏僻,文化落后,而且农耕方式原始,教育不兴,陈规陋习甚多。“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希望侄子韩湘在瘴气弥漫的江边将他的骨灰收埋。如此荒凉的不毛之地,为何今天如此富饶?这与他们虔诚的心密切相关。

潮汕人信奉神灵。傅雷教导儿子拥有一颗“赤子之心”,而潮汕人拥有一颗赤子般的虔诚心。即使当今社会上相信科学,批评潮汕人封建迷信。潮汕人虔诚的心也不会被时代的潮流卷走。我也不觉得这是迷信,而是人的一种信仰。

赚到第一桶金,先拜神灵;金榜题名,先拜神灵。认为取得的成就是神灵在暗中保佑。每到节日,拜祖先,表示对他们的怀念;拜土地神,保佑自己居住平安;拜财神爷,保佑自己衣食无忧,财源滚滚等等。祈求神灵保佑时,虔诚的双膝跪地,手捧三根香。注视神灵的画像,心无杂念,把自己的心愿告知神灵。贡品也倾其所有。大到杀鸡宰羊,小到水果大米。

这就是潮汕人的传统文化。满满的虔诚,这不是迷信,而是信仰,他们用微笑去面对信仰,付出劳动,最终摘到虔诚枝头的胜利果实。

纵观历史长河,凡成就一番伟业之士,孰无信仰?屈原拥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仰”。兀兀穷年,只为追求真理,即使最终投江汨罗,让芳香走进了千万人的心中。李白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仰,执着于理想;虽然世事艰辛,但并不丧失自己的信心。

“人生在世,谁没有个信仰呢?”让我们学会虔诚,站在枝头微笑吧。

站在什么作文高中600字3岁月荏苒,不知不觉,我们已知站在青春的门口,我们就要向青涩的少年告别了,走向成熟的人生。

小时候,总觉得时间很快,可转眼间,我们又成了一群高中生。再这个漫长而又短暂的时光里,充满了酸甜苦辣,站在这青春的门口回首,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涌了出来,不知是快乐还是悲伤,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很怀念那段青春,那回味无穷的青春。

从前,同学们总是爱拿我开玩笑,可有时候玩笑在不经意间也会伤到人,我有时候很生气,很难过。可是同学们还是嘻嘻哈哈地围绕在我的身边,我知道他们不是有意欺负我,他们其实没把我当外人,所以他们都是很友好的。这样,我们每天都快快乐乐的,因为我们在一起,因为我们心在一起,因为我们愿意把心拿出来交朋友。

现在,同学们只知道在座位上学习,走动很少了。我知道这是因为大家的学习压力大。迫不得已的。在自习课上,老师能让我们写作业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恩赐。我渐渐的发现学习的压力慢慢的铸成一堵墙,隔绝心的墙,把快乐拒之外。

我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看着成人忙碌地身影,我能够猜到,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嫉妒,猜疑等等,越来越多的东西会来加固这堵心墙,大人们总说我们

现在是学习的阶段将来在玩,我想将来人人的心上都有了这堵墙,我们如何玩,如何开心地玩呢?、

站在青春的门口,未知的你,未知的我,未知的方向,未知的目标,我们即将跨出青春的门口,门外是另一种风景。

站在什么作文高中600字4在宁静的时候,回忆总是最喧闹。

就在这样安静的片刻,脑海中一幅幅画面悄然掠过。

然而,那时那刻,在即将迈入初中学习殿堂的路口,谁也无法想象当时还孩童般的我,却迈开了那将决定我一生的步伐——如此坚定地。

耳旁是车水马龙的喧闹声。眼前是与我相随了半个初中的晨光中学的校园。然后就仿佛听到整个空寂校园中都回荡着那稚嫩的童声……

那年的我,带着大大小小的“包包”,以及那尚未蛻去的壳,乘上了去往晨光的车。一路上,哼着不成调的曲子。我隔着车窗看周围的湖光山色,心情是如此地放松,全然没有即将应考的紧张。然而,就在我随父亲步入那个校园后,我才知晓,父亲并不能和我一起进入那栋教学楼,我才感到环境这样的陌生。我甚至不知道那个会考的地点,脑中只是回荡着父亲在校门口的千叮万嘱:

“千万要沉住气,不要在难题面前乱了阵脚!遇到不会的先放置着,把会做的都做完。记住了吗?”

“清楚了,爸。”

然后,他便没入人群中了无踪影。

我倏地感到分外孤独,想回过头来跟他道声再见,脚步却不知迈向何方。我想找一个人问清楚情况,却从来往人群中读出他们眼神中我那同样的一丝恐慌。然而,我却没再回去找父亲了。在这样无一熟识的人流中,我鬼使神差般地找到了应考之地。在这样喧闹的校园,我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安宁与和谐。

后来一步出校园,我便扑入了父亲的怀抱。

父亲不问我应考之况,但我与他都心知肚明,重要的不是这次考试,而是他不在时我迈出的那份沉稳。那是换入成熟驱壳的象征,是十字路口中不因徘徊而困死的记忆。

感谢选择了晨光,让我冥冥中多了一份果断与安然。

站在什么作文高中600字5大江东去,白驹过隙。时光抚平了当年赤壁叽上的斑驳箭迹,藏锈了那秦始皇一同尘封的千万秦俑,亦揉碎了古人“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如玉容颜……唯有他,心平气和地以千古奇才的姿态横亘于历史长河之上,悠悠然,任时光飞逝。

扬州的春,孤独的诗人尽情地漫步在寂寥的夜中。扬州之夜,江中波声涌来,此起彼伏。扬州的江上的月光随波声一道洒来,澄澈地直把花变成了霜。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元素融成强大的力量直击他的心房。他感到自己作为诗人和哲人的血液在疯狂跳动,脑中诗词的火光在不断迸射,无需酝酿,他的《春江花夜月》一挥而就,中国诗坛登峰造极之作横空出世。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何等开阔,何等气象。月海在他的笔下浑然天成地自成一体。若是平常诗人拥有这几句,早已凭其恣意卖弄和求取功名了。但张若虚只是淡然一笑,继续挥舞他的如椽大笔:“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写诗于他而言,就如吃饭一样稀松平常,词词句句,都是由心而发。——他的心是向着无限宇宙的。“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站在真理高度的他,心中自有丘壑万千,得时而发,便成大作。

张若虚,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号“吴中四士”。这是《全唐诗》中对于这位天才的数语描述。他太吝啬,只顾向着宇宙、向着时间发问。而忘记给世俗回赠篇文华章。或许他明白,即使留名青史,史书上的文字也终会随着时间的消磨而失去当时的生动,所谓“不朽”,不过是现实之下小小的倒影。

所以,他只是看。上抵宇宙,下临尘世。他看了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摇头浅笑;也看了看李白“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拂袖而叹……他表现出其才气超尘的孤高淡然。

怀念父亲的诗词范文第6篇

1. 您用阳光雨露,哺育我快乐成长;您用浩瀚知识,引领我幸福远航;您用呕心沥血,托起我七彩梦想。祝您教师节快乐!

2. 红花离不开绿叶的扶持,花儿离不开泥土的滋润,学生离不开老师的教诲。今天教师节,道一声:老师,谢谢您,您辛苦了!

3. 今天太阳格外耀眼,今天鲜花格外娇美,今天思念格外浓烈,今天日子格外特别,今天祝福格外明显:老师,祝您节日快乐!

4. 讲课常用嗓,嗓子要保护,多食果蔬清热毒。教学工作忙,脑力易消耗,常吃鱼肉蛋黄与豆类,补充机能效率高。祝教师节快乐!

5. 不计辛劳求奉献,三尺讲台夜灯长明,赤诚之心不一般,桃李天下香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教师节感恩无限,愿您安康永远!

6. 坎坎坷坷的道路上,有您就有光亮;跌跌撞撞的前行中,有您就有方向。您用知识催开了桃李芬芳。教师节,祝老师快乐安康

7. 老师的爱,凝结在红色的批注里,软化在亲切的话语里,躲藏在阳光的角落里,串通在学生的心灵里。教师节,谢老师栽培之恩!

8. 你总说没有学不会的知识,可是,这么多年,你还是学不会休息;你总说没有过不去的坎,可是,这么多年,你还是每天疲惫了深夜;我们最亲爱的老师啊,月日教师节来到,愿你学会休息,放下疲惫。

9. 再明亮的月,也抵不过那头顶一盏晃眼的日光灯;再香甜的饼,也抵不过那耳畔一句温润的教导语;再团圆的天,也抵不过那心头一心执着的师生情。亲爱的老师,月日教师节来到,请你不要担心我们,过一个天伦的团圆节!

2016教师节祝福语精选

10. 作弊的时候,像父亲一样的严厉,呵斥那些坏习惯;难题的面前,像母亲一样的温柔,破解那些乱麻团;出师的时候,像情人一样的不舍,流露那些惜别意。亲爱的老师,月日教师节,远方的我们,时刻都在想念你的深厚情意!

11. 是您为年轻的梦想插上翅膀,是您为青春的心灵点燃希望,是您投给我们关怀的目光,是您带领我们航行在知识的海洋,是您教授我们行走在人生的路上。敬爱的老师,衷心祝您教师节快乐,幸福绵绵长。

12. 您不是站立在三尺讲台,而是站立在我们心里;您不是存在于青春岁月,而是存在于我们整个人生。阳光因您而灿烂,雨露因您而温柔,心灵因您而纯洁,世界因而您而美丽。真诚祝您教师节快乐,桃李满天下。

13. 教师节谨祝:快乐像同学校友越来越多,友谊像领导讲话越来越长,祝福像突击检查说到就到。教师节,别忘了给老师问候!

14. 教师节到啦,向所有帮过我的朋友关注过我的粉丝夸过我才貌双全的美女帅哥等良师益友们说声:节日快乐哦!

15. 教师节诚心送祝福!感恩昔日多提点,拜谢明日两相助;九月菊开教师节,思念过往恩师情。不求富贵开两支,但求福禄安康寿!

16. 老师如海,宽容做舟,方知海之宽阔;老师如山,宽容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师生交心,心心相印,方知心之高尚,祝你教师节快乐!

17. 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教师是粉笔,磨短自己补长学生。教师的事业天底下最壮丽,教师的称号人世间最可敬!祝教师幸福健康,永葆青春。

18. 横式竖式,算不尽老师的爱;字里行间,装不下老师的情;一方黑板,是您耕耘的土地;一寸粉笔,写下真理消磨自己。教师节,道一声:老师辛苦了!

19. 丹心映日月,赤诚浇新花。秋果结累累,桃李满天下。所有的诗词歌赋,都颂不完对您的尊敬和谢意。教师节来临,只想轻轻说一句:老师,节日快乐!

20. 你总说没有学不会的知识,可是,这么多年,你还是学不会休息;你总说没有过不去的坎,可是,这么多年,你还是每天疲惫了深夜;我们最亲爱的老师啊,月日教师节来到,愿你学会休息,放下疲惫。

21. 再明亮的月,也抵不过那头顶一盏晃眼的日光灯;再香甜的饼,也抵不过那耳畔一句温润的教导语;再团圆的天,也抵不过那心头一心执着的师生情。亲爱的老师,月日教师节来到,请你不要担心我们,过一个天伦的团圆节!

22. 作弊的时候,像父亲一样的严厉,呵斥那些坏习惯;难题的面前,像母亲一样的温柔,破解那些乱麻团;出师的时候,像情人一样的不舍,流露那些惜别意。亲爱的老师,月日教师节,远方的我们,时刻都在想念你的深厚情意!

23. 您在阳光下孕育着人的灵魂,您在风雨中呵护着人的心灵,您在岁月里净化着人的思想,您在青春中塑造着人的价值。世界因您而更加美丽,日子因您而更加灿烂。教师节到来之际,祝您快乐,一切都好。

24. 你用青春耕耘,花园里鲜花灿烂;你用心血浇灌,果园中芬芳弥漫;你用微笑播种,一路上快乐无限;你用智慧领航,人海里精彩不断。教师节,愿你拥有最多财富最大幸福最美祝福:桃李满天下,快乐伴身边。

25. 【教】育的恩情,浇灌的是那棵育人的大树;【师】徒的恩义,加深的是那片感恩的大海;【教师】的神圣,任重而道远。亲爱的人啊,月日来到,愿桃李满天下的您啊,身体健健康康,工作顺顺利利!

26. 走过您的窗前,看一看那橙黄的灯光,温暖到了心底;走过您的窗前,看一看那坚挺的身影,幸福到了胸口;走过您的窗前,听一听那沉重的呼吸,感激到了嘴边;月日教师节来到,亲爱的老师,让我由衷地道一声:您辛苦了,谢谢您!

27. 所有话语都无法描绘对您的敬意,所有的文字都无法道尽对您的谢意,所有的音乐都无法歌颂对您的心意。教师,是如此崇高的职业,值得我们毕生怀念和尊敬。教师节到来之际,敬祝:桃李满天下,心情更美丽。

28. 暖暖的春风拂去你的疲惫,炎炎的夏日点燃你的激情,凉凉的秋雨洗去你的伤悲,皑皑的白雪收获你的喜悦。老师,你为我们掏心掏肺,送你祝福愿你愉快!

29.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辛劳,五德兼备,六艺精通,品追七贤,桃李八方,久享清誉,十分清贫,千秋功业,万世师表。祝教师节快乐!

30. 你不是演员,却吸引着学生饥渴的目光;你不是歌手,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你不是雕塑家,却琢出了人类的灵魂。祝教师节快乐。

31. 老师如海,宽容做舟方知海之宽阔;老师如山,宽容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师生交心,心心相印,方知心之高尚,祝你教师节快乐!

32. 教师节匆匆来了,小小的短信,聊表我心,暖心小贴士送给我最敬爱的老师。热量供给要充足,碳水化合物要为主;维生素补充不可少,一日三餐巧搭配;西红柿胡萝卜和苹果,保护嗓子没得说。教师节,愿您不再干咳。

33. 教师节到了,送你淡淡的风,快乐随风飞翔;送你淡淡的雨,爱情滋润心房;送你淡淡的云,心的晴空自由明朗;送你淡淡的月,好运光辉洒落身旁;送你淡淡的星,健康相伴久长;送你淡淡的花,青春散发着清香;送你淡淡的问候,愿情谊醇厚如酒,幸福绵长!

34. 微风,总能吹开春天娇艳的花朵;细雨,总能催醒睡梦中的嫩芽;真爱,总能把人间冰雪融化;脚步,总能丈量崎岖山路的漫长;心胸,总能包容世界万物的广大。成功之巅,我们只要努力会到达。教师节到了。祝节日健康快乐!

35. 教的是书,翻开的是人生无数精彩的篇章;树的是人,长成的是世间顶天立地的儿女;燃的是烛,焚尽的是心头红泪始干的血汗;最最亲爱的老师啊,月日教师节来临,愿辛劳的您,收到无尽诚挚的祝福,绽放无尽真心的微笑!

36. 曾经那间教室,是否还有欢声笑语?曾经那棵树,是否还有我们攀援的痕迹。曾经那个讲台,老师是否还在孜孜不息?教师节了,别忘向老师表达敬意!

37. 红花离不开绿叶的扶持,鱼儿离不开溪水的相伴,花儿离不开泥土的滋润,学生离不开老师的教导。今天教师节,道一声:老师,谢谢您,您辛苦了!

38. 把记忆叠成小船,飘荡在思念的心上;把思念寄托风铃,摇曳学校的回忆;把回忆串成故事,写满真挚的祝福;把祝福融入短信,老师,祝您节日快乐!

39. 是您伴我们在青春的岁月远航,是您伴我们在驿动的日子展翅飞翔,是您伴我们在人生的旅程走向坚强。难忘青春,难忘师恩,祝老师节日快乐!

40. 今天教师节,我托阳光送你美好的祝愿,我携秋风带给你深深的思念,我寄白云捎给你久久的惦念,我让蓝天传给你真真的问候,辛苦了,敬爱的老师。

41. 亲情是血浓于水,友情是彼此安慰,爱情是相依相偎,师生情是关爱教诲。教师节到了,虽不能探望老师,但挂念之心常在。愿您生活美满,身体康泰。

42. 您是春雨,浇灌着幼苗的憧憬;您是烛光,照亮了童稚的心灵;您是马达,推引着每个学子前行。教师节无以为赠,送一条祝福,点亮老师宽慰的笑容。

43. 一支粉笔书写生活的点点,两鬓白发描绘人生的画卷,三尺讲台满满是辛勤的汗水,教师节来临,浓浓的祝福送给您,愿老师节日快乐,笑容满面。

44. 如果没有您,我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如果没有您,我无法领略知识的快乐;如果没有您,我无法憧憬美好的明天。老师,谢谢您!节日快乐!

45. 虽然不常联系,却时刻把您惦记;虽然不常看望,却悄悄把您祝福。时光流逝,您的恩情我永远不会忘记。教师节到了,祝您节日快乐!

46. 不说不表示不惦念,不见不表示不牵挂,再远的距离再挡不住我对你的思念,再多的言语也诉不清我对你的感谢,谢谢你,我亲爱的老师,教师节快乐!

47. 老师是海,带你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老师是山,是你伤心落寞时依靠的臂弯。今天教师节,只想告诉您一声:老师,您辛苦了,注意身体!

48. 听,您的嗓子逐渐的沙哑;看,您的额头又深了皱纹;瞧,您的发间新添了白发;想,您的心中充满了希望。今天教师节,祝你幸福安康,我的老师。

49. 您没有出众的容貌,却拥有博大的胸怀;您没有诱人的财富,却拥有真挚的情感。您用心呵护每一朵花的盛开,在您节日到来之际,祝你教师节快乐!

50. 你是园丁,精心培育国家栋梁;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是灯塔,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让我们从无知走向文明,从幼稚走向成熟。恩师,祝你节日快乐!

51. 一只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五天忙碌六七不休,八思久想十分用心,百般教诲千言万语,滴滴汗水浇灌桃李遍天下,教师节快乐!

52. 我们的老师,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簇拥的鲜花,一支支粉笔是他们耕耘的犁头;三尺讲台,是他们奉献的战场。祝天下所有老师快乐幸福!

53. 您是一朵花,美丽无比,芳香四溢;您还是朵智慧之花,同学们都为您着迷。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愿您这朵花越开越好,香飘万里,惠泽神州大地!

54. 您是春雨,浇灌着幼苗的憧憬;您是烛光,照亮了童稚的心灵;您是马达,推引着每个学子前行。教师节无以为赠,送一条祝福,点亮老师宽慰的笑容。

55. 朋友之爱,让我们体会互助的温馨;父母之爱,让我们感知养育的艰辛;老师之爱,让我们感受无私奉献的灵魂。师恩无以为报,愿短信带去丝丝温馨!

56. 九月秋高气爽,人人身心舒畅;九月细雨蒙蒙,日子缠绵多情;九月蓝天白云,生活舒服称心;九月莺飞燕舞,抛开烦恼疾苦;九月如期到来,尽情抒写情怀;九月如期到来,寄托相思情爱;九月如期到来,挑选日子送关怀,十号是个好时间,教师节日在这天,短信送上好祝愿!

57. 身为学生羡老师,初做人师知师事,久为人师感师辛,学生长成师欣慰。值此第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曾作为学生的我,祝愿老师们节日快乐,桃李满天下!现作为老师的我,祝愿同行们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58. 小学里是一杯饮料,我很调皮,你也就宠溺;中学里是一杯烈酒,我爱叛逆,你倒也洒脱;大学里是一杯啤酒,我有话说,你自愿倾听;毕业后是一杯清茶,我已经沉淀,您也要健康。亲爱的老师,月日教师节来到,愿你工作顺利,身体安康!

59. 一闭眼一睁眼就毕业了,如今站在校园外,回想起往日情景,历历在目,无比怀念。怀念教给我知识的老师,如今教师节到了,我要对老师说声节日快乐,生活幸福!

怀念父亲的诗词范文第7篇

摘要 “歌曲之王”舒伯特一生创作了六百多首艺术歌曲,在音乐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谱写的歌曲大胆创新,在审美思想上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本文对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进行了阐述,并对艺术歌曲的审美内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舒伯特 艺术歌曲 审美内涵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郊外的一个农民家庭,在父亲的影响下,自幼就显示出了过人的音乐天赋,11岁的时候进入了当地童声合唱团,并担任小提琴手。16岁的时离开学校,在父亲任职的学校中担任音乐教师,期间进行了大量的音乐创作,并且初步尝试谱写艺术歌曲。21岁时,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离开了学校,来到了维也纳,并励志做一名“自由音乐家”,他不愿依附于权贵的门下,也不愿意用自己的艺术作品为他们粉饰太平,而是愿意和劳动人民在一起,为他们创作歌曲,因而他的作品受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在他的作品广受欢迎的时候,他却因为个人生活的窘迫和爱情的失败,几乎难以生活下去。尽管在他的作品中始终都包含着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令他窒息的社会空气、长期的物质匮乏和精神上的折磨,使他身染重病,于1828年与世长辞,音乐的天空中,一颗巨星停止了他的闪烁。

舒伯特被誉为“歌曲之王”,在他短短的一生中,从17岁写出《纺车旁的格利特》开始,到最后的《冬之旅》,期间先后创作了六百多首歌曲。他的作品情感真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歌词、旋律、钢琴伴奏三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将艺术歌曲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成就的取得,来源于他扎实的音乐功底,个性的音乐思想和敢于创新的艺术精神,他无愧于“歌曲之王”的称号。

一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分析

1 歌词和旋律的完美融合

谈到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就不得不说一说歌词,这就要从当时的社会和时代背景谈起。19世纪的欧洲,是浪漫主义思潮盛行的时期,一些先进的艺术家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基础,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对封建制度进行抨击。起初是一些诗歌的诞生,是诗人用优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舒伯特酷爱诗词,和很多著名的诗人都是好朋友,他对于歌德、米勒等人的诗歌十分推崇,因为他们的作品和自己的艺术创作思想相契合,舒伯特便将这些诗人的作品作为歌词,进行艺术歌曲的创作。在他一生创作的600多首歌曲中,这类以诗歌为歌词的作品基本上占据了总数的三分之一。他在创作中,注重把诗歌的情感状态、心理刻画和各种情绪全都表达出来,使诗歌和音乐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就拿舒伯特的代表作品《冬之旅》来说吧,这首诗歌的作者威廉・缪勒,这是一位激进的、具有民主思想的诗人,作品描写了一个流浪者在冬天无家可归的绝望情景,表现出人的无助、压抑和痛苦,这种心境和舒伯特的心境不谋而合,他把自己看作是作品中的主人公,用不同的旋律表现出不同的形象和意境,使每一段音乐都和诗中出现的人物、场景融合在一起。他用音乐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使得他的艺术歌曲成为了音乐中的诗歌。

2 丰富的调式调性发展

调式调性是歌曲的灵魂,就像是一座建筑的主体钢结构一样,调式的确立和发展体现着整个作品的基本框架。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对于调式调性的设计是含而不露的,也就是说,初次聆听的时候,我们只觉得很和谐,富有变化,但是一下子说不出这种感觉的缘由,这其实蕴含着舒伯特缜密的设计。一方面是整体的调性布局,这种调性布局体现为音乐过程中调性变化和发展的程序,这种变化和发展决定了音乐的情绪、乐思的发展等诸多音乐要素。在他的作品中,调性的布局并不拘一,不是为了变化而变化,而是根据音乐的需要而变化。比如在一些篇幅较短的作品中,调性布局比较单一,会让整个作品有一种质朴、简单、亲切的感觉。比如《美丽的磨坊女》,除了结尾的两次离调,调性一直保持在降B大调上,与作品中磨坊女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情感基调保持一致。在《冬之旅》的《老艺人》中,也以a小调贯穿全曲,表现了老艺人的孤苦,既是老艺人的吟唱,也是作者内心的。

除了这种相对单一的调性,让调性不断的对比和变化,也是舒伯特擅长的技术之一,他依照歌词的内容和情绪,在一些情感变化和意境转折的地方进行调性的偏离和转换。例如在《菩提树》中,调性的布局就显示出了不断迂回的特点。在歌曲的开始部分,是对美梦的畅想,因而采用了较为明亮的大调式。在中段,描写的是现实的生活,略带不满和失落,采用了同主音的小调。在后半部分,描写主人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时又转回了大调式,到了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内容时,又转为了小调,直到最后,主人公决定出走,带着希望远行时,又回到了主调E大调上。前后三次的调性变化,充分展现出了浪漫主义音乐调性布局的特点,也体现出了舒伯特调性的娴熟驾驭和对作品的深刻理解,这使他的作品丰富而细腻。

3 钢琴伴奏的创造性发展

在舒伯特之前,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只是演唱者的辅助工具,其本身的艺术性和与歌曲的结合上都没有充分的发挥。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已经不再是伴奏,也不再是和声节奏的衬托。钢琴伴奏对于环境的描绘和心里的刻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歌曲完美的融合,成为了艺术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融合首先表现在钢琴对于声音的描绘上。《魔王》中急切的马蹄声、《纺车旁的格利特》中纺车来回旋转的摩擦声、《往何处去》中流水的潺潺声、《邮车》中嘹亮的号角声,都被舒伯特用钢琴描绘的惟妙惟肖。这种融合的第二种表现是对环境的渲染,《美丽的磨坊女》中,轻柔的钢琴声,伴随着磨坊女来到了屋外的小溪旁,将小溪这一孤独情愫渲染的催人泪下。《鳟鱼》中,上下灵动的钢琴,轻快而明亮,河中畅游的鳟鱼和水边快乐的渔夫,都是那样的怡然自得,使歌曲的形象更为生动。舒伯特的每一首歌曲中,钢琴伴奏都能发挥出令人意想不到却又为之叹服的艺术效果,给了作品全新的生命。

4 民族特色的始终坚持

前文中提到,舒伯特不愿委身于贵族,而愿意和劳动人民在一起,使得他的作品清新而质朴,并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首先是在题材上,他采用的大都是当时民间诗人的诗歌,这就使得歌曲有了一个民族性的基础,很多诗歌描写的都是底层人民的生活,如《老艺人》中的老艺人,《美丽的磨坊女》中的磨坊姑娘,舒伯特用音乐为这些诗歌插上了翅膀,让自己的作品呈现出强烈的民族特色。其次是在创作上,大量采用了德意志、奥地利等民间音乐的中的音调,例如《野玫瑰》,就是根据匈牙利的一首民歌改编而成的,整个作品旋律流畅,带有浓郁的乡土民俗风格。舒伯特用艺术歌曲的形式,在民族音乐的继承和传扬上,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

二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审美内涵分析

1 悲剧色彩的审美心理

每一个作曲家都是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人,他们的人生感悟、创作理念、审美心理等,都是受到时代和社会影响的。舒伯特在物质条件上连一般的水平都没有达到,没有物质基础,他的艺术理想也就受到了制约,进而是他产生一种忧郁的个性和气质,这种个性和气质反映到了他的创作中,产生出了悲剧美的审美心理。在他看来,不是阳光的,向上的,感人的就是美,因为这些情感特征都不能与它的心灵想契合。他认为痛苦和磨难比顺利的人生更有价值,能够在这种痛苦和磨难中有所升华,才是最美的境界。尽管有时我们能听到一些清新、欢快的旋律,但那只不过是为最后的悲情所做的铺垫。在他晚年的作品《冬之旅》中,就是这种悲情美的终极体现,当时的舒伯特生活难以保障,爱情美梦破碎,而且疾病缠身,他必须要在这种境况下寻找一种悲剧性的美,以实现自己主观情感的抒发,这种情感抒发出来,才是他自身艺术价值的实现。整个作品中,枯树、冰河、乌鸦、旅店等景物都以一种冷的姿态出现,全部采用小调以渲染出灰暗的色彩。最后的老艺人,实际上就是作者自己的真实写照,被爱情抛弃,无家可归,只得流落在寒冷的街头。整个作品呈现出了悲伤的美、幻想的美、失落的美、无助的美,其本身就是舒伯特这位艺术歌曲之王悲苦一生的真实写照。

2 爱恨交织的审美情感

舒伯特有着强烈的双重性格,这种性格的最大体现就是爱与恨的交织,早年的时候,他有奥利人的粗鲁和豪放,也有仔细推敲每个音符的细腻和婉约,既能在一些小酒馆中醉的不省人事,又能和许多艺术家结为挚友。在他的作品中,雅与俗,古典与浪漫,这种大起大落的对比也是屡见不鲜的。特别是晚年的舒伯特,在一部作品中,爱恨两种对立的情感反复出现,让我们对他矛盾且快速变化的审美心理大为诧异。比如《冬之旅》中,大小调之间的变化极为频繁,他用大调表现爱和希望,用小调来表现恨和绝望,将他自己这种双重性格体现的淋漓尽致。一首歌曲中,刚刚还是对于过去美好的幸福回忆,对未来生活的甜美展望,突然就回到了现实的无奈和绝望,然后如此反复,不知道用哪种情感结束才是尽头。这对于舒伯特个人而言,是一种痛苦和无奈,但是对于欣赏者来说,却是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在作者忍受极大苦痛的同时,给了我们以深刻的思考,这种将爱恨交织在一起的矛盾美,让我们对他艺术歌曲的审美思想有了深层的认识。

3 辩证统一的形式和情感

形式主义美学认为,音乐的美在于对旋律、和声、调性等诸多音乐要素的运用上,将这种音乐本身的美看做是至高无上的,忽略了人们对于音乐的审美感受。而情感主义美学认为音乐的美最终体现在人们的情感上,强调情感在体验音乐作品美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音乐作品本身并不重要。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为这两种观点的争执画上了句号。拿他对诗歌和音乐的融合来说,他对诗歌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将这些诗歌用丰富的曲式和亲切的表情予以全新的展现,歌曲诗意盎然,诗歌宛转悠扬,他用自己精湛的艺术功底将这两种对立的美学观念给予补充和融合,用一种高超的平衡能力,造就了完美的声乐作品。

4 和谐共存的艺术性和社会性

在浪漫主义盛行之前,艺术歌曲被看作是人们茶语饭后随口而出的小曲子,无法和歌剧艺术相提并论,舒伯特受到浪漫主义文学的巨大影响,将诗歌和音乐融合,把艺术歌曲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有一个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两百多年后,他的艺术歌曲还会被广为的传唱,不分国家和地区,不分民族和时代?原因正是他的作品中有着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高度的思想性,他真实的表现了那个时代中,一个怀才不遇的年轻知识分子,在城市中的悲哀和欢乐、希望和失望,这是个人的情感体验,更是一代人的情感体验,我们感受着他的那种真诚,同情着他的遭遇,与他一起对未来展开憧憬。这是一种最真实,最直观,最具有情感色彩的历史再现,是一种特定的艺术美和共存美。

作为音乐史上伟大的音乐家,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其作品本身,他的艺术歌曲给后来的舒曼、肖邦等人极大的启发,对钢琴音乐、室内音乐等音乐体裁也有了深远的影响,我国的艺术歌曲创作还处于发展阶段,对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研究,为的是更好推进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舒伯特的创作手法和审美思想,给我们以深刻借鉴,为中国作曲家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歌曲提供了更深一层的启发。舒伯特无愧于“歌曲之王”的声誉,理应受到所有人的敬仰与怀念。

参考文献:

[1] 杨扬:《舒伯特艺术歌曲创作特点探究》,《中国教育导刊》,2006年第4期。

[2] 凌宪初:《论以舒伯特为代表的欧洲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的特征》,《音乐创作》,2007年第4期。

[3] 李丛慧:《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理论界》,2007年第9期。

作者简介:

张本安,男,1973―,陕西安康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工作单位:江西教育学院。

怀念父亲的诗词范文第8篇

【关键词】兴趣 积累 方法 高效

中学生要在语文考试的单位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美文确实不是件简单的事,没有平时的积累又谈何容易。如果世上真有什么灵丹妙药的话,除了培养兴趣,学会积累,掌握技巧,也只是异想天开。

写好作文首先要对作文感兴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些平时基础较差,词汇贫乏的学生谈到写作就头疼,恰如“做无米之炊”,实属难为他们了。那么如何提高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呢?答案是变被动为主动,注重积累。如素材的积累,资料的收集,博览群书,经常练笔,痛苦思索,学会描写,懂得谋篇布局,提炼中心,作文本来就是直抒胸臆娓娓道来一吐为快的事。如果断章摘句,支离破碎,作文过程是快乐不起来的。但是积累的过程也是很辛苦的,正如“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所以没有辛勤的劳动就不会到达千里的成功,没有积累就不会有江海的博大豪迈。写文章也是一样,先要有词汇的积累,语言的积累,生活素材的结累。阅读大量的好文章,悟出文章的真谛,开拓视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打通,文史地哲、数理化生融会烂熟于心,百股精通,何患作文无话可话。名言佳句诗词歌赋随口吟诵,成语典故引用,信手拈来,作文何患无辞。

积累除了来自读书,还来自丰富的生活实践。众所周知爱迪生一生勤奋并不断积累,随身还携带一个小本子,一有什么新的灵感,就马上拿出本子记下来。这给他的实验帮了许多忙。爱迪生都做到了勤奋的生活积累,那我们学生就更应该“读万卷书,还得行万里路,交万人友。”我指导学生写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课内命题,很多人写得平淡无味。恰逢周末,带学生去公园和太湖领略下自然风光,便有了素材,顾立的《郊游》,余天伦的《竹海的春天》,何骞的《春天的太湖》,丁怡的《怀念我的童年》,周超的《那一次,我真高兴》等都是一挥而就之作,分别刊登在校画溪文学社的社刊和宜兴报的学生习作“缤纷校园’栏内。学生有了生活的积累,剩下的就是语言文字的组织。有了生活叙事便有了源头,景物描写就真实生动起来,学过的词汇、背过的诗词,积累的名言佳句都活起来了,推敲动词用法只要想想当时当境,选用景物描写,只要有一个立足点,选择好角度、直抒胸臆时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样才有一吐为快的感觉。所以这样的写作高效高质并快乐着。

除此以外,写好作文还要掌握有效的方法。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学生,自我意识强,思维活跃,观念新。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多一些点拨,来唤醒和激发他们的写作潜能,正如一位成功的教育者所言:“教师的高明在于隐身在学生的背后,悄悄地为学生设下一个个路标,使学生既沿着教师设下的轨道前进,又感到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乐趣”。所以让学生学会高效快乐地写作,教师的指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写作指导具体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材方面。写文章应先确立文章的中心,然后找相关的素材,与中心有关的重点的就详写,起到辅助作用的就略写,做到围绕中心,有详有略,有了去舍,有的地方惜墨如金,点到为止,有的地方铺叙风情,一吐为快,要放得开收得拢。正如西施之所以美就在于她身材的婀娜多姿,细腰、瘦腿,脸蛋的漂亮妩媚,脖子的细长,打扮得体极有韵致;东施之所以丑就在于她的上下齐粗,在瘦处过肥,在细处过粗,鼻子陷在脸颊里,很不得体。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文章的详略要得体。详的重点写,次的点到为止,都在于有个度。同时还要注意真实和新颖等。

二、开篇和结尾方面。平白如话的文章,固然朴素自然。要努力使写出来的文章出彩便有了讲究。除了观点新,角度奇,素材新鲜以外开篇和结尾不妨做点修饰装点。如运用引用、仿写、修辞手法等。自己的语言贫乏,引用别人的可以起到他山之石的功效,名家名篇,千古奇文,历史遗留下的歌词诗赋不少,我们背诵它,不只是记住它,还要能在写作中运用,用得好你会有淋漓尽致,一吐为快的感觉。其次现代流行歌的歌词如怨如诉,就是现代诗,经典故事、科学小故事都含有哲理,富有表现力的方言、俗语、笑话都可以引来或仿写之用。

第一种:开门见山。如“那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故事”。直接点明题目,让人一目了然。

第二种:运用倒叙。如《回忆我的老师》的开头是这么写的:“最使我难忘的就是我小学时候的蔡云芝先生”,这样就引出下文关于蔡老师的七件事的回忆,既点题又条理清晰地记叙。

第三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如老舍《济南的冬天》的开头“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突出强调了济南天气的温晴,是块宝地。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接下来的山和水都是围绕这一特点而写。又如朱自清的《春》的开篇“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运用排比、反复和拟人,让人清新愉悦之感。结尾是“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既用比喻又用排比,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又首尾呼应,而且语言优美,节奏和谐,不失为吟咏借鉴的佳作。

第四种:景物描写的运用。如“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啸着,……”环境描写可以起到渲染环境,衬托心情的效果,有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文章的主题。

第五种:引古诗、俗语、歌词等。如:“俗话说:吃水不忘掘井人。我不会忘记他们的”,“刀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知识的充实,我怎能有今天的成功呢?”,又如“阳光总在风雨后,我相信经过努力我的明天会更美”等,形式新颖,又点明中心,

第六种:仿写。如巴金《繁星》中“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如果题材是写父母的题材我们可以仿写成“我爱母亲,但我也爱父亲”。又如朱自清《春》中“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在写夏的题材中我们不妨可以这样写“盼望着,盼望着,六月来了,夏天的脚步近了”,虽然内容不一样,但能起到异曲同工之效。

在我的指导下,那年参加市作文竞赛的七个同学五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并且多位同学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如钱谱的《心的聆听》等,整体上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提高。所以作文要写得巧就要巧设悬念,巧用修辞,巧引例句……这样的文章才有灵气,才简单又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