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感情文章

感情文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感情文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感情文章范文第1篇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感情文章范文第2篇

卷一《天真的心》

No.4:《立刻完成的灵药》

在被造谣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知之明。

在被误解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觉之道。

在被毁谤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爱之方。

在被打击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愉之法。

那是因为我深深地相信:生命的一切成长,都需要时间。

感: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点:生命的一切成长都需要时间文中的国王想让自己的孩子吃下一种灵药便能迅速长大。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望当然不能如愿以偿,因为人的成长是必须经历时间的洗礼,而不是单凭灵药便可成长的。在成长的历程中我们总要经历许多的挫折,就像是被造谣、被误解、被毁谤……但我们都应静下心来对待这些事情,而不是盲目反击以证明我们的无知与愚昧。就像坐着所说的一样,因为我们都有自知之明、自觉之道、自爱之方……

人的成长唯独不可缺少的便是时间,时间也变成了改变命运的最佳方法。

No.7:《抒情文社会》

“抒情文社会”变成了“议论文社会”

感:当所有的演讲都全部成了议论和分析时,我们便能明白,当今的社会已经成为了“议论文社会”,少了那些真诚的心灵,每当读起这篇文章便让我警醒到:我们不应多写议论文,特别是对于涉世未深的少年们,当作者听说从小学便开始学写议论文时,他很是气愤,因为议论文抹杀了学生们最为美好的思想与最为童真的情谊,而使当今的作文变得越来越八股化,没有当今学生们自己的真实情感。让学生们写议论文便是头头是道,但要让他们写一封情书,或是写封家书便往往虎头蛇尾,情感无以表达。这种事情也普遍应用于现实生活当中,抒情文的时代早已逝去,而今后的,便是议论文日益猖獗的时代了!

卷二《纯善的心》

No.15:《咬舌自尽的狗》

听着司机的故事,我眼前浮现那只狗在原野、在高山、在城镇、在荒郊野岭奔驰的景象,它为了回家寻找主人,奔跑百里,不知经历过多么大的痛苦,好不容易回到家门,主任不但不开门,连一句安慰的话也没有,立刻去送去抛弃,对抑制有志气有感情的狗是多么大的打击呀!

与其再度被无情无义的人抛弃,不如自求解脱。

唉!在人世间不也是这样吗?有情有义的人受到无情的人的背弃……

感:总会有人被一些无情无义的抛弃,最后因挫折的打击而自求解脱。文章更是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来体现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无情与高尚者的辛酸。多么残忍与无知!但这就是事实,像那只忠实的狗一样的人因之人的冷酷无情而丧了命。我们不禁为这样的人而感伤,究竟这罪恶的根源是什么?还是人们浑浊的灵魂所发出的罪恶的声音,去迷惑那些原本淳朴善良的人们?

而我想说的是:有情的人,你们虽苦,但灵魂的圣洁终究是你们迈向前进的潮头;无情的人,你们安乐,但精神的重荷终有一天会摧毁你们迷离的方向!

卷三《美好的心》

No.8:《活的钻石》

事物的价值是因为“意义”而确定的,意义则是由于“心的态度”而确立的。如果我们真能确立以新为主的人格与风格,来延伸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就会显现生命的诚意,是生活的一切都得到宝爱与珍惜。每一朵花,每一个观点,每一段历程都变成“活的钻石”,每一份爱,每一思维,每一次成长都以“克拉”来计算。在这无常的世界,每一步都是迈向空无的人间,重要的是“活”,而不是“钻石”,每时每刻都是活生生的、都走向活的方向、都有完全的活。每一刹那都充满热诚与美,都有创造的力。

那么,生命就会有钻石的美好,钻石的光芒了。

感:人们总喜欢用钻石来打扮自己,其实这些都是虚假的,用钻石来装扮,呢么钻石也变一钱不值了,因为那些都是字的钻石,没有任何意义。真正活的钻石在于体现自己内在的光芒。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确立以心为主的人格与风格,来延伸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那么这就是“活的钻石”,都是以“克拉”来计算的。钻石的美好,钻石的光芒都尽数展现在了人类的良知上,这,就是“活的钻石”。

感情文章范文第3篇

同样,“情感饱满”也应当是对学生作文的第一要求。这里的“情感”指的是一种真情实感,绝非虚情假意。那种虚假的、夸大的、无病的、矫揉造作的所谓“情感”非但难以打动读者,反会令人生厌。因此,近年来各地出台的“高考说明”中均将“感情真挚”作为高考作文“基础等级”的一项要求。这应当引起每位语文老师和考生的高度重视。

所谓“感情真挚”,就是要求考生在作文中能够自发、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情感的流露要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要以我手写我心,写我见,写我闻,写我想,写我感;要用自己的心灵之火去点燃别人的心灵之火,以自己的心去敲打别人的心。

下面,先从素材的选择和情感的表达两方面具体谈谈如何达到文章的情感真挚。

第一、事要真  

感情往往寄寓在一定的事件中。感情“真”,首先需要事情“真”,而真实的事情不仅包括作者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的事,还包括作者所虚构的事情。我们强调事件的“真实”绝不是说不能虚构,而是说虚构的情节也要合乎实际,合乎事理,合乎自然,是现实中“可以”发生、“可能”发生的事,具有现实的合理性。题材“假冒伪劣”,其蕴含或者引发的情感常常也是虚假的;题材真实自然,情感也容易为读者所认可。“家庭变故”、“父母离异”、“身患残疾”等庸俗、雷同的虚构,明显透着虚假,情感自然会令人质疑。

第二、情要真

要抒发有真切体验的情感。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情感经历都不可能太丰富,因此,如果不是真正有感而发,或有过相近的情感体验,一般很难写出真情实感。特别在考场作文中,如果写作时“为文造情”,弄不好就会显得矫揉造作,虚情假意。所以在写作过程中,必须调动起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唤起一种真切的感受,将“我”真正融入文章中去。

第三、情要美

生活中有形形的人,人的思想境界、审美情趣也是各不相同的。作者抒发的感情,迎合哪些品类的趣味,诱发人性人情中哪一种成分,也有高雅粗俗之分。一般说来,即使面对同一事物,由于作者的个性和心境的差异,他们的感受也不可能一样。千万不要以为只要是真情实感就可以入文。应当知道,只有高尚的真情实感,才能让读者产生良性的共鸣。

第四、情要浓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浓烈深挚的情感来源于主体深刻的体验。这就要求我们,作文选材要选那些自己融入其中的、自己被深深打动了的材料。自己先被打动了,才能打动别人。

在作文中如何才能在素材的遴选和情感的表达方面达到上面提出的四点要求呢?

第一、体察真情

学生要善于体验自身所享受的真诚的关心和爱护,观察生活中的闪光点、动情点,能够发现领悟人间的真善美,并有着这类情感的丰厚积淀。这样,才有可能把自己丰厚的情感袒露在读者的面前,才可能与读者产生情与情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这就要学生平时善于感受、挖掘、积累身边及生活中的真情。这些人间真情的获得,当然也可以借助于阅读这一渠道。

第二、巧妙传情

文章要打动读者,打动阅卷老师,不光要注意选材的精当,还要注意表达技巧。表达得好,可以使动人的题材倍增其情。反之,本来有浓烈感情的材料也会变得寡淡。为此,构思文章时,既要选题材(便于承载情感),又要选体裁(便于传达情感);既要谋划全篇,又要注重细节。叙述,要简明扼要;描写,要浓墨重彩。文章如果既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又没有跌宕的故事情节;既没有线索可寻,又没有章法可依;平铺直叙,详略不分……那么读者必然难以卒读。为此,在记叙、描写中还要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尤其是要运用好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通过细节和景物去感染读者,烘托气氛,间接抒情。

第三、文采彰情

感情文章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 领悟 丰富 积淀

好文章之所以能打动人,靠的是充沛真挚的感情。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有一句名言:“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形式为文字,其内容不出感情两端。”《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因此,训练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挚的感情,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怎样才能使学生的感情在文章中得到充分发挥呢?古人云:“言为心声。”学生只有心中有情,才有可能在作文中流露真情;只有胸中洋溢着激情,下笔才有话可说、有情可诉。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动情、体情、抒情。下面谈谈我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粗浅体会。

一、创设课堂情境,领悟感情

教材中选的课文,大多情文并茂,是进行情感教育的绝好材料。课堂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尽可能让学生领悟文中所蕴涵的真、善、美。情感重在领悟,如果教师贴标签似地简单告诉学生课文表达了什么感情,揭示了什么现象,学生记住的就只是一个冷冰冰的概念。学生只有真正用心体会文中的感情,与课文产生共鸣,才能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创设课堂情境,多方引导启发,营造感悟情感的氛围。在教《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时。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当我在课堂上播放电影《惊涛骇浪》的片断时,学生们眼看着战士们与洪水奋勇搏斗、用自己的身体筑成一道人墙的壮烈场面,耳听着洪水的急流声、战士们雄壮的口号声、渐渐响起的委婉深情的《为了谁》的歌声,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许多学生的眼睛都在不知不觉中湿润了。我抓住时机让学生进行练笔,让他们给抗洪的战士写一封信。学生们一改过去写作文磨磨蹭蹭的习惯,奋笔疾书,以饱含深情的话语表达了自己对战士们的关心和问候,赞扬了他们的英勇顽强,称其不愧是“最可爱的人”,纷纷表示要以战士为榜样去克服今后遇到的各种困难,要像他们那样为祖国作贡献,学生对战士们的崇敬和热爱之情跃然纸上。

通过课堂教学有意识地开展情感教育,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了感情的熏陶,产生了情感冲动,此时下笔为文,便不愁没有真情流淌。

二、放飞想象的翅膀,丰富感情

小学生不可能像作家那样“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正如人的经验可通过间接经验来补充一样,通过想象学生可体验未曾经历过的感情,进而丰富自己的感情。

如:为引导想象春天的美景,先布置学生寻找春天,然后在课堂上反复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同时提示:“春天来了,春风微微地吹,这是在绿野里;到了林子里,这儿是美丽的湖边。”学生们闭眼遐想,随着旋律展开想象的翅膀,全身心地投入到美的境界。在此基础上,我及时提出以“在春天的怀抱里”为题作文,结果学生们想象丰富:有的写在春天的丽日下到田里野炊;有的写在春天的和风中到河边采花;有的写在春天的温馨中到菜地捉虫。此外,教师还可给出多组相互关联的声音剪辑,或自然音响,或模拟音响,让学生们大胆展开想象,通过对生活细节的回忆,构思相应的场面,编写情节,从而形成配乐故事。如《校园的黎明》、《今天我买菜》、《快乐的农场》等,学生们都由情至信笔,实现了由声音经想象到作文的跳跃,写的都是心里话,其中不乏思维敏捷,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

由于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打开了思维的空间,所以学生的想象与写作并不困难。从学生的文字中可以看出,想象的画面真实可感,感悟真切,并且学生把自己的真情融入到了生动形象的描述之中。

三、汲取生活泉水。积淀感情

生活是一切写作者的源头活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捕捉瞬间的灵感,提高对生活的感悟能力,积淀丰富的感情。

感情文章范文第5篇

一、创造条件激感,以情激情

情感包括爱好、快乐、嫌恶、愤怒、恐惧和悲哀六种基本情绪,有激情、心境、热情三种方式,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实现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之有利于语文教学。

1.激发学生学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积极情感反应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大推动作用,它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需要和愿望,从而使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和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教师必须要结合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热情。

2.要采用多种有效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新奇有趣、情境逼真的情节、故事、场景不仅能很快把学生带到具体情境之中,而且通过视觉、听觉、以及味觉、嗅觉、触觉的艺术整合对人的思想、情感产生的巨大的感染和冲击力,使你不得不立即将身心投入其中,与语文学习融合在一起。学习中问题的矛盾冲突,奇思妙想,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会在学生的心中激起层层波浪,引起情感共鸣,促使他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进行分析思考,进行质疑、释疑,进行推理论证,进行想象联想,进行研讨辩论,从而激发起学生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基础。特别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才可能借助语言与作者沟通,从字里行间,看到作者内心感情世界,理解课文。而且,写作教学也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细腻的情感,就不可能写出真挚感人的文章来。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指导学生投身生活,不仅要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更主要的是要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因此教师要借助课外活动,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感体验机会,并善于抓住机会,随机指导观察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导情

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语文教材中,情境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戏剧……占相当比例,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青年学生的内心是一片汹涌的大海,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发泄。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境再现、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以情导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情感,但需注意导情要适度,要围绕理解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渲染气氛,以强烈的感情引发学生思考分析,文章的内容、感情、主题、写法就不难把握了。

三、注重教师自身的情感影响,以情引情

感情文章范文第6篇

《陈情表》是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陈情表高考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陈情表高考知识点一、通假字

1.夙遭悯凶

2.常在床蓐

3.四十有四

二、词

(一)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

2.至于成立

3.奉诏奔驰

4.沐浴清化

5.告诉不许

6.臣之辛苦

(二)活用

1.刘病日笃

2.谨拜表以闻

3.臣具以表闻

4.外五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三)重点实词

1.险衅

2.慈父见背

3.夙遭悯凶

4.终鲜兄弟

5.门衰祚薄

6.察臣孝廉

7.举臣秀才

8.供养无主

9.拜臣郎中

10.除臣洗马

11.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12.责臣逋慢

13.苟顺私情

14.犹蒙矜育

15.不矜名节

16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7.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18.庶刘侥幸

三、句

(一)特殊句式

1.而刘夙婴疾病

2.则告诉不许

3.今臣亡国贱俘

(二)固定词组

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三)翻译

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4.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5.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陈情表读后感前两天学《陈情表》的时候,汤老师说,读李密的《陈情表》而不落泪者,视为不孝。当时,落泪者寥寥无几,多半是不理解文章意思之故。

学罢,我感触很深。不管李密不去做官是不是真由于其祖母的病,从他的文笔,足以见他对祖母的孝顺。

这使我想起了外婆,我可敬可爱的外婆!

我一出生,母亲就病了,因为我是女孩,奶奶是不曾理我的。爸爸要照顾母亲,我自然就交给了外婆。

我小时侯多病,经常感冒、发烧。外公身体也不好,每次都是外婆背着我跑医院。一个冬天的晚上,我发烧得厉害,额头上滚烫滚烫的,外婆喂我吃了药,一点也不管用,她只得背着我往医院跑。冬天的夜晚是寒冷的,外婆的额上却冒出了汗珠。

那一阵子,父亲很少来看我,我认为那是因为我给他们带来了不幸,大概都把我当成了灾星(当然,后来不是这样。)。外公那微薄的退休工资,不仅要养活他们自己,还要养活我这个刚落地的娃儿。

后来,母亲出院了,我离开了外婆,但我还是还是经常去她那儿,我永远不会忘记外婆待我的好。

现在,我已进入重点中学上,也算圆了外婆的一个梦。她自己没有读书,但希望自己的外孙有出息。每次回家,我都要去看一看外婆,和她聊聊天。

感情文章范文第7篇

一、指导学生美读,体会美育的直觉性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称为美读,“美读”是感知语文教材的主要方式,是获得文章美感的主要途径。它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使文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形成学生的立体思维,多方面地感知教材,从而感受审美对象的美。“美读”,即有表情地朗读、吟诵课文,读者如文中人物,文章“如出我心”,文句“如出我口”,抑扬顿挫,读着读着,与作者心灵相通,随着文章的感情起伏跌宕,理解随之增进,也自然会领受文章的美感。就如要读出李白“缘愁似个长”的满头愁,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满河愁,李清照“载不动许多愁”的满船愁一样,有意蕴,有味道,让学生通过美读走进情感艺术的殿堂。

二、引导学生“遵路”,突出美育的形象性

文学作品的美,具有形象的可感性,直接性,离开了具体的形象,美就不复存在。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都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经典之作,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美的形象和意境。如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智解,曹操“伏骥千里”的博怀,柳宗元抨击“苛政猛于虎”的精神,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闻一多“拍案而起”的铮铮铁骨,朱自清不食“嗟来之食”的民族气节等,无不让我们眼花缭乱而心有所仪。奥楚蔑洛夫的见风使舵,菲利普夫妇的惟钱是亲,镇关西的横行,杨二嫂的市侩都令人憎恶。古人云:“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观照,既是对美的欣赏,又是道德的比较与默化。要激发审美情趣,仅让学生感知具体形象外露的,显而易见的美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把学生带进作品所表现的意境中去,感知形象蕴涵的更为动人细腻的美。

三、带领学生“入境”,抓住美育的情感性

美感美感,情感是关键。著名学者王国维曾别出心裁地把美育叫“情育”,足见感情对于美育的极端重要性。因此教学中要把学生带入文章特定的情景中,让学生置身其境,如扪其形,如闻其声,如嗅其味,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产生对审美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和审美评价,“象喜亦喜、象忧亦忧”,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移情”和共鸣,在性情上得到陶冶。以美感人,以情感人,心灵日臻“净化”,摈弃假、恶、丑,趋于真、善、美。“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一幅画,“一枝红杏出墙来”是一幅画,“日出江花红似火”是一幅画,“接天莲叶无穷碧”是一幅画等等,不能说这些画面不美,这是意境美的感性再现。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无言美,曹操东临碣石的博大美,北方地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苍劲美,杜甫登高的凄怆美,陈子昂登台的孤独美。这又是意境美的理性再现。总之,通过意境再现,让学生对美的欣赏达到“悟”的最高境界。

四、指点学生“悟神”,强调美育的愉悦性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感的主要特征是一种赏心悦目的”。这种愉悦感是一种自由的舒畅的感受。唐代诗人杜牧《读韩杜集》曾用诗句描述过这种体会:“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他愁苦烦闷之时,吟读杜甫诗韩愈文,渐感舒畅愉悦,这种感受如那美丽的女麻姑,用那柔嫩小手在痒处搔摸一样。语文教学中,教师“指一点门径”,“给一点暗示”,让学生自力品文,“自求得之”,“随时发现一些晶莹的宝石”,得到美的欣赏,充实自己的经验,让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深更高的方向发展。审美的愉悦性是增加语文教学的吸引力的关键之一。

五、促进学生的“发展”,明确美育的功利性

鲁迅说:“享受着美的时候,虽然几乎并不想到功用,但可以科学地分析而被发现……美的享乐的根底,倘不伏着功用,那事物也就不见得美了。”这段话辩证地分析了审美活动中自由与功利的关系。因此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不单是为使学生获得愉悦感,而是遵循《课标》,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它要引导学生学习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语言,借鉴前人创造“美”的经验,“美”的规律,“美”的表现方法等,形成合乎要求的读、写、听、说能力。与此同时,接受文章的情感陶冶,形成学生美的心灵,美的人性。

六、教学“机机诱发”,注重美育的渗透性

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必须“机机诱发”,渗透到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之中,切实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在“美”的氛围中,情绪高涨地学习,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寓智于美,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孜孜以求地遨游,美神叫他们顿悟、开窍;寓德于潜,使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让他们“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他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教师寓思想教育于课文学习之中,寓情感陶冶于知识的传授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融,知、情、意、行熔于一炉,使学生在精神品质、知识、能力、智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感情文章范文第8篇

可是,我们的文言文教学现状如何呢?由于时间的久远和语言形式的不同,文言文在教学中受到文字、读音、文意、句式、修辞、官名、典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老师在课堂上“字字落实,句句过关”,费力讲解,可教学效果仍不甚理想,学生也无法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有效方法。原因是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造成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学心理,以至于望而生畏。

为了有效的教学文言文,让学生养成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也为终身亲近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读”字当先,激发兴趣。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咏诗也会吟”。在教学文言文时,给学生一个自由阅读、积极体验的空间至关重要。通过诵读可以培养语感,熟悉词汇和句式,体会语言中的思想感情。从纠正句读到有节奏,最后抑扬顿挫地表达感情,这不仅是积累语言的过程,也是一次审美过程。读法有多种,默读、吟读、诵读、个人读、集体读……但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朗读和齐读是必不可少的。

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跟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范读,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如《幼时记趣》的“项为之强”一句中的“强”不读“qiáng”也不读“qiǎng”,而应读“jiāng”。文言文中这些异音字的存在,使范读显得尤其重要。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掌握了音节的停顿,读得朗朗上口。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对照课文注释默读,在读懂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再指名朗读,组织齐读。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读多了,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并体会语言中的思想感情。其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二、充分利用,疏通文本

教学中要使学生有一种意识——主动学习,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要主动去解决。

文言文的学习中要教会学生利用现有手头资料、字典、课文注释等获得一定的知识,解决一定的问题,如了解作者生平,扫清文字读音和释义的障碍,能够简单疏通文章大意,为最后的读懂文章奠定基础。这样就避免了“老师讲,学生记”的灌输式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转贴于 三、综合比较,触类旁通。

学习文言文难,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实词方面,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比较归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如《马说》中有两个句子出现到“策”字,即“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这两个“策”词义各不相同,前者是“驱使”的意思,后者是“鞭子”的意思。这样加以综合,使学生能一目了然,便于理解。至于古今异义词,则把古义和今义加以对照、比较,加深印象。通假字则列成表格,分读音、通什么字、意义三格加强记忆。

文言文虚词教学更是难点,这就需要帮助学生找出规律,促其牢固掌握。虚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之、而、其、为、以”等字,这些虚词其实也是多义词。在教学中可以把这些字词列成表格加以归类,分用法和词义两部分,以加深学生对这些虚词的理解和记忆。

四、生生互动,引发创新

有个人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可以在组内讨论解决,或把问题拿出与全班进行交流,或有疑难但已通过合作解决的,也可把解决的过程讲述出来,喜悦共享。讨论交流的内容不能局限于文章字、词、句的疏通、理解,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向文章的思想、写作背景的思考。放手让学生在讨论、合作中学习,但教师并不是完全放手,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不断巡查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也可抓住时机适当的加入讨论,在关键时刻起点拨作用,并对有创新、大胆的观点的个人或小组给予表扬、鼓励。

五、师生互动,有效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