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灵睡过的地方

心灵睡过的地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心灵睡过的地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心灵睡过的地方范文第1篇

我和我的同事,在通车之前,完整走过了这条距离天堂最近的铁路。

改变总会相伴着对原来事物的留恋,或许,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为了这种单纯的留恋而走向前方。

因此,在火车即将驶入青藏高原的前夜,我常常在想,我们明天再去的时候,一切又将发生怎样的改变?

现代文明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似乎也毁灭了很多的浪漫。

但铁路在山野间勇敢地冲向了日光之城的时候,这一路的故事或许也是另一种浪漫。

从北京出发的时候,我和同事缩在西客站那拥挤的候车室里,等候着已经晚点两个小时的开往西宁的火车。我慢悠悠地环顾着周围着急地小声咒骂铁路部门的旅客,却没有加入到抱怨的行列中,因为我知道几天后的终点站将会是拉萨,不管这一路将有怎样的遭遇,这两个字始终静静矗立在前。

喜欢坐火车的时候看着外面下雨,雨滴点点敲击在车窗上,而火车依然顶风冒雨不知疲倦地奔跑,不知道为什么这会让我感到很安全。

睡过去,睁开眼,郑州到了;睡过去,睁开眼,西安到了;睡过去,睁开眼,兰州到了;火车在八百里秦川的隧道中让我闭着的眼睛仍感觉到光线的忽明忽暗,让我的耳朵听到沉闷的风声,再睁开眼的时候,西宁到了!

隔壁站台上西宁至格尔木的火车就要开了,列车员已经在不耐烦地上车关门,没有丝毫的迟疑,我和同事背着包在关门前飞速地跳上了火车,铁路在我们的脚下,依然延续,没有断点。

格尔木站――静静等待的青藏列车

一路走过,白云如最上等的苏杭丝绸一般轻柔而飘渺,这是一个用光和影勾勒的梦幻世界,很多小孩子在山谷间的村落嬉戏,在向着列车招手,这种快乐会传染看到的每一个人,让其都有一种心灵回归的感动。

由于青藏铁路复线的修建,列车走得很慢,这让我方便地看着经过不远处的青海湖的一角,太阳明晃晃地照着那片蓝色,我很难相信此刻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暮色苍茫的时候,经过了哈尔盖,不自主地想起了西川的那首《在哈尔盖仰望星空》:

有一种神秘你无法驾驭/你只能充当旁观者的角色/听凭那神秘的力量/从遥远的地方发出信号/射出光来,穿透你的心/像今夜,在哈尔盖/在这个远离城市的荒凉的地方,在这青藏高原上的一个蚕豆般大小的火车站旁……

天亮的时候,白色的昆仑山就在眼前,我知道,那山下面,就是号称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格尔木。太阳大极了,不仅仅是照在了城市北部连绵的昆仑雪山上,阳光隔着稀疏的枝叶,幻出五彩斑斓的光环,洒落在路旁。

这一站,我们暂时中止了铁路的旅程,走访了格尔木市委和旅游局的相关领导,在他们热情地介绍下,我们对青藏铁路即将带来的一些变化有了先期的认识,但具体的一切,还是跟我们杂志所倡导的风格一样―亲自去路上看吧。

在格尔木一些喜欢户外的朋友帮助下,我们登上了了停留在车辆段内即将远行的青藏线新列车,阳光把极为庞大的绿皮车身晒得像面镜子,车厢内的制氧系统和藏文标识都告知着人们这特殊列车即将肩负的历史使命。

后来当我们乘坐的汽车开出格尔木的南出口收费站的时候,前方至拉萨还有1180公里。

纳赤台――蒙语:放佛像的地方

出格尔木不久,就再也看不见树了,路旁的色彩有点像黄土高原,只是这些山石要比那些浑圆的沟壑狞厉的多。

走完碧绿的雪水河后,几间土房子上的招牌告诉了我这个有点蒙古感觉的地名―纳赤台,除了山,石头,还有一汪清澈的不停涌动的昆仑泉水。

心灵睡过的地方范文第2篇

男孩达帆奇被超忙碌的爸爸妈妈严重忽视,每年只是象征性给他过个生日,再加上超严厉的老师和轻视他的同学,男孩开始失眠,只有坐在马桶上才能睡着片刻。他慢慢变成封闭的蜗牛男孩,直到有一天遇到一个有夏天过敏症的帅气女孩徐映子。徐映子极度喜欢过生日,找出各种奇怪的理由让达帆奇为她过生日。徐映子还带他走进她的疯狂二班。在这里,达帆奇认识了打呼噜的发条俐俐、要做水母的蹦床超人、缠满布条的布球星人、蓝色血液的蓝精灵等一群特别的同学,还有外号忧郁帝的班主任欢哥。疯狂二班最重要的功课就是了解自己,学会和恐惧好好相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被恐惧治愈。达帆奇和疯狂二班一起白日梦飞行,被注射了奇妙的勇气和无畏的快乐,更洞察了徐映子爱过生日的秘密——“因为每一天,对我来说,都是宝贵的有生之日”!第二年的生日,一个充满正能量的马达男孩,哒哒哒重新出发了……

你在这里读到的,是一个内向的十一岁男孩,从死亡的门前走回来,像太阳那样光亮明朗地活下去的故事。

小学生达帆奇突然发现,自己躺在床上无论如何也无法入睡,脑海中万马奔腾。总是罚抄作业的班主任老师、总是对自己喊“加油”的妈妈,都像黑压压的影子,压得他怎么都没办法平静地进入梦乡。只有坐在马桶上,他才仿佛得到了安全感,全身都放松了,那么舒服、自在,没有压力。于是,马桶成了他睡觉的地方。

达帆奇遇到的困难,不止是没办法在床上睡觉这么简单。在学校里,他被严厉的班主任老师变成了亚历山大帆奇。因为他应付不来这位老师的高标准、严要求,总是紧张地犯错。在家里,他不能让爸爸妈妈发现自己无法正常睡觉这件事,因此坐在马桶上睡觉之后要记着把自己的床伪装成乱乱的、睡过觉的样子。达帆奇真惨,不但没有人帮助他解决问题,还要忙着掩饰自己的问题。于是在他心里,产生了一种深深的疲倦,陷入了一种深深的低落。

有一天,达帆奇发现家中鱼缸里的鱼缺氧了。爸爸妈妈都忙着工作,没功夫管,他只好自己想办法给鱼充氧,挽救鱼儿们的生命。他一整天没去上学,在家里照顾鱼,却没能拯救鱼儿们。眼看心爱的小鱼一条条翻起鱼肚白,跟它们活着的时候活泼灵巧地游来游去的样子相比,那么安静又有点点可怕。他觉得自己就像小鱼一样,活得艰难,没有氧气。他开始蜷缩起来,躲开所有的人,逃避正常的学习,变成一个自我封闭的蜗牛男孩。

有谁能敲开达帆奇的壳呢?爸爸不能,妈妈不能,老师也不能,不理解他的同学们当然更不能。一个内心生病的人,孤单又绝望。幸好这个时候,一个天使出现了。也许很难相信,他的天使是一个也许没几天日子好活,不能晒太阳也不能淋雨的苍白的女孩。他们在简餐店里偶然相遇。她带给达帆奇阳光般的力量,一种爽朗、一种勇敢、一种豁达、一种坦然、一种温暖。她让他最终勇敢面对恐惧和逃避的现状,并且最终被恐惧治愈。

偶然相遇的人,有时会让我们的生活发生神奇的改变。这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如果每天见到的都是一样的人,做的都是一样的事情,那么这一天和那一天又有什么区别呢?

心灵睡过的地方范文第3篇

真正让我安心的是酒店

“洁癖之必要,就在于那种排除异己的控制力,在它的美学劫持之下,我们过着一种相对清简的人质生活”,文林在书里这样写,写的是他对审美的挑剔。比如他只钟情于单一品牌,像是一种强迫症,“任何对别的品牌眉目传情都犹如不洁的外遇”,当他需要一只碗而中意的品牌店铺缺货时,他的家里就会一直少一只碗。

通常,一个有洁癖的人,是让人生畏的,而文林是好相处的天秤座,他说话慢悠悠,时而停下来想一想,似乎在尽量去找对方可以接收到的清晰信号。

在朋友们的描述中,文林是一个有些糊涂又目标明确的宅男,总是在路上却不被界定为行者,因为他的目标不是山水、美食、美景,“真正能让我安心的是酒店,我喜欢那些安静地待在酒店里的时间,恰好是靠着旅行与自我相处的一种理想方式。”

对大部分在路上的人而言,酒店不过是一时驻足的场所,过客始终是过客;对文林而言,酒店就是旅行的目的,比起旅行,“我想度假这个词似乎更适合――度假是一种消化和重建,对我来说,就是在一个有着某种洁癖的酒店里,与自我相处。”于是对酒店的要求,是一个可以待上两三天的地方,于是就有了《那些我睡过的床》,一本标题让人浮想联翩的书。

去有设计风格的酒店

文林是四川人,曾经在山区生活了18年,他把这一点解释为向往城市生活的原因,想法很强烈的时候,“在某个还充满着内心冲动、无惧未知的时间点,选择了进入上海。现代人的迁徙流转,一定是在寻找一个安定的所在。”这是他到上海的第8年,做着编辑的工作,喜欢上海的街区,对巨鹿路的瘾,就像鸟类栖居在深林。

“住巨鹿路是一种瘾。就像把手机设为繁体字是一种瘾,就像只听CD是一种瘾,或者在每个国家买《MONOCLE》综合报道世界范围内生活、文化等话题的英国杂志是一种瘾。巨鹿路是生活没有安全感者的救赎,是外乡人寻找归属感的理想方式。”在文林的文字中,感觉到的是他不同于言语表达的一种执拗和内我保护,一种孤岛式的生活方式,“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只能在一定的范围里生活,我们只能拥有一部分,而放弃一部分,在所拥有的这一部分里,我们是安全的,是没有失落恐慌和心理障碍的。”

而出走,是人在一个地方久了,总会有一些疲惫的状态,需要一个新的环境的刺激,需要换一个氛围。于是从由工作而来的“去往不同地方采访具有设计风格的酒店”,文林发现其中的乐趣,“一直出差,住酒店后来变成了一件日常发生的事情”,最好的态度,是当做换了一种方式在家里生活。他记录下来的,不是商务酒店,也不是客栈,“设计风格的酒店都有自己的特色,在国外一直都有,中国2008、2009年开始兴起,到这几年发展得比较好。”这样一本书,是可以让人们知道,原来还有这种酒店。

只有开始 没有结局

18岁那年,文林离开故乡四川,经过4天3夜的颠簸来到人生旅途的第一站――厦门。“18岁出川这件事情,在我内心里一直被视为人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旅行”,用一种告别过去的方式,“只有开始,没有结局”。多年后的旅行生活验证了这句话的含义,文林的足迹开始遍布各地。

厦门是一年四季晃着明亮的光的城市,城市很小,光却可以折射出多样的生活元素。在文林眼中,“厦门10年,青春做伴。那是最好的时光,无知、无畏、无牵挂。”

《那些我睡过的床》开篇即是记录厦门的“那些床”。鼓浪屿是厦门的“海上花园”,岛上绿树繁茂,空气中尽是温润,在这里似乎是没有寒冷的概念。“晚上睡觉的时候可以开一点儿窗,在海滨城市微湿的空气里头可以睡得健康一些。早上天光还未全部打开,人就在窗外的鸟叫声里醒了过来。窗外是两株高龄龙眼树,相距七八米的距离各自罩着一方天地,活了40多年却还在相互攀比着往上长。”

“两颗龙眼树,一栋老洋房”,21 Howtel是一个上下三层十二个房间的独栋洋房,“居家静巷”的定位,让它成为厦门本岛最安静的酒店,“安静到会自然放轻讲话与行动的声音,安静到瞬间找回了思考的力量。为了配合这份久违的安静,几乎所有的房间都没有配备电视机,代之以推荐阅读的书籍(不是杂志),比如你的书桌上那本《这就是纽约》。”

树,就像是鼓浪屿的原始生命力。“鼓浪屿最多的树种,大概就是榕树。在去往46 Howtel的路上,远远就能看见一株巨大的榕树破墙而出,浑然遒劲,也许是长得太有姿态了,过往的行人总是被它生动的躯体所吸引,抬头就看见一张巨大的叶网,一手遮天也就在那一刻。”找到一家酒店入住,“人是从鼓浪屿游人如织的喧嚣画面里抽离开来,静谧得恰到好处――打开遮光帘睡觉,在早上醒来时,一睁眼就看见百年老榕,恍惚之间会有躺在自然中的感觉。”

人要多细致,才能记住在不同酒店醒来的第一个感觉,会带着在自己家中的心情体会酒店的每一个细节,保留下每一个私人化感受。

有一种职业叫“试床员”,他们的工作是去试尽国内旅游城市的床。“每次入住一家新的酒店,打开客房的门,总是先深深吸一口气,然后躺到2.4米宽的大床上舒展一下筋骨――看似放松的动作其实试床员已经开始工作了:吸气能够第一时间感知房间空气的清新程度,有无异味,而躺在床上则能直接感知床垫的软硬程度和床上用品的舒适度和气味。”这是一种新兴职业,看似风光体面却无非重复着流程作业,回去填满格式化的表格。

而文林的“试床”体检,是独家的,是每一个房间都和他发生过关系,才有了自己独特的住房体验,才会在内心“激起一层温暖奇妙的感官享受”。

厦门温和的气氛陪伴了文林10年,这个城市他太熟悉了,他终于还是决定移居上海,“离开了的内心,总是适时地提醒自己,迟早回来。我觉得我应该为厦门写一部回忆录,只是我再怎么用记忆接近真实,这座城市,却是再也回不去了。”

要的不多 但一定要精

“从四川来到厦门,然后到了上海,物质文明豢养下的内心,走上了一种需要在物质中获得存在感的不归路,这条路没有好坏,关键是适不适合。我们走很远的路,都是为了回家,这些物质的所在,对我来说,就是精神家园的物质。”

2013年对于文林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他参演了MiniPaceman的纪录片、拿到驾照,年底开了一家名为“荃二”的杂货店,其间去过9次日本。“荃二”是关于生活器物与日常美学的店铺,很多异乡客慕名而来,客人玩笑着称“荃二”为夜店,因为每天的营业时间是晚7点半开始。

“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器物主要材料都来自土石、草木以及金属,把“荃二”这两个字拆拆解解,你会发现这里面有草、土、金这些元素,当然,还有人”,这就是文林和两个好朋友的日式生活杂货店“荃二”名字的由来。

他说自己喜欢城市生活,但喜欢朴实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物什,“每一样东西都可以用很久,朴实无华,具备自己的功能和设计。就好像一个杯子,人一辈子其实用两三个,但你却一直再买不同的杯子,因为你会觉得会有更好看的。”而他只是会很认真去挑选一个,想着是没有杯子可以替换它的,“当你拥有它就够了。会越用越有生命力,就是你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直去拥有很多东西,却不和你发生关系。”

日剧《深夜食堂》里,故事就以只在深夜营业的这间食堂为舞台,描述主人与客人间的心灵交流。“荃二”就是这样的店铺,给文林带来很多有趣的客人,“我开店的时候比较晚,在路上遇到那个女生和她朋友,他们在找门牌号,我在想或许在找我的店。我是从后门开门进来,他们刚好从正门进来。”这是一种直觉,“他们最终买了北海道的漆盘,大多客人对木的需求比较低,我自己很喜欢的盘子带回来,以为客人也会喜欢,却很少有人去问。”

那个盘子没有放在很明显的地方,女生也没问价钱,她看中的另外一个木质容器本是店里装东西自用的。“结账的时候,她看到我拿出钱包,就说,我们用的是一样的,然后掏出自己的不同颜色相同品牌款式的钱包。遇到这种客人,就是遇到知己的感觉,“还有她喜欢的陶罐,本来是不卖的,我就送了两个给她,她就很开心。”

店里大部分的东西,文林是不舍得卖的,每一件容器都是精挑细选从日本进货回来,“我挑的很认真,一款玻璃容器有三个,别人可能都带回去给客人挑就好了。我会挑一个我最喜欢的,因为我要挑的,就是我想用的。”近乎于严苛的挑选方式再次验证这位资深洁癖的态度,他要的不多,但一定要精。

散步去认识一座城市

他说他是一个内向的人,有汽车品牌联系他希望拍一部他在上海的城市微旅行纪录片,“当初是有拒绝这个提议,自己本身也并不会开车。”后来汽车品牌调整了自己的方案,他也愿意让朋友载他,开始了上海的一日之旅。

文林是习惯通过步行来完成所必需的移动的,“没有比散步更好的方法去认识一座城市,也没有比散步更能获得这座城市生活的正面能量。我坚持各种目的的散步路线。”出书和参与拍摄之后,有更多人认识文林,但如果说是直接影响到他的,是“我去报名学驾照。我以前以为我不会开车,因为常常走神,学驾照是尝试另外一种可能性”。

文林不觉得自己是一个作家,“书写让我站在自己的对立面,来看一个人短暂的生活轨迹,这种看清楚让人对自己感到陌生,就像是在看别人的生活。”也许还会出关于日本和杂物店的书,只是因为“蛮有兴趣”,但一切顺其自然。“我尽量把自己的生活范围缩小,也没想过做公众人物。公众人物是给别人生活的,不是个人生活的,我也不想谈太宏大的事,只谈自己了解的事情。”

每个人的企图心不一样,“有人是生意人,对事业要求高无可厚非。我只是把每一天过好就很好了,一天是一天。我的企图心不是很大,这或许和他在日本接触开店的人有关系,“没有太大野心,他们的心态非常平和,对我影响很大。你不觉得他生意多好,但是他也不会觉得不开心。你要求越多,你的过程越辛苦。”

就是我对生活的需求没有那么多。我是很喜欢日常生活,人就会平静下来了。你的关注点在一个碗、一道菜,我尽量给生活做减法。接下来大部分的旅行都安排在了日本,也会去台湾。在台湾他还是会入住“好样酒店”,“感觉与平时出差回家的状况无二”,因为它,“不是提供一个酒店,而是提供一个居家式公寓”。他将以自己的方式,继续“宅在路上”。

《那些我睡过的床》开篇即是记录厦门的“那些床”。鼓浪屿是厦门的“海上花园”,岛上绿树繁茂,空气中尽是温润,在这里似乎是没有寒冷的概念。

心灵睡过的地方范文第4篇

2006年4月18日,素来只接待国家元首和各界名流的北京大学百年讲堂,迎来一位特殊女孩――北京中国驻颜美容学院学生郭艳洁。作为中国烧伤毁容美容女大学生第一人,郭艳洁满怀深情地讲述了她的痛苦往事、不屈的人生梦想,以及母亲引领她走出重度毁容后遗症的艰难岁月……台下,数百名北大学子为之感动,掌声不断。一旁的张秋玲,听着女儿的肺腑之言,眼中的泪花一直在闪动……

1000个日日夜夜,不屈父母让女儿生命重来一次

“妈妈,快来救我!”一声凄厉的呼救划破静寂的中午。张秋玲如离弦之箭,冲进邻居家客厅,眼前的一幕让她魂飞魄散:餐桌上的酒精炉炸开了,碗筷和菜碟四分五裂,桌布和毛巾熊熊燃烧着,7岁的女儿艳洁上身全是火……

“我的孩子!”张秋玲扑上前,一把将女儿推倒在地,像滚球一样在地上滚来滚去。火焰把张秋玲的两只胳膊烧得血肉模糊,她忍着剧痛,拼力把女儿身上的火扑灭,火速把女儿送进沧州市中心医院。

张秋玲的丈夫郭国才闻讯,立马从单位赶到医院。医生告诉他们,孩子烧伤面积达52%,属三级烧伤。

艳洁被烧得面目全非,医生小心翼翼地用钳子把她粘着肉体的衣服剥开,然后清洗创口。艳洁锥心刺骨的惨叫整个医院都能听见,张秋玲不敢看这惨痛的一幕,靠在走廊墙上,牙齿把嘴唇咬出血来……

漫长的3个小时过去,张秋玲和丈夫有气无力地走进病房,眼前的女儿已经没有人样:上半身缠满纱布,只露出两只惊恐的眼睛,涌出的一滴滴泪花表明她还活着。张秋玲恍然如梦,几个小时前还活蹦乱跳的女儿,转眼间却成这模样。7岁的女儿是那么美丽活泼,那么聪明可爱,她有一双纤细灵巧的手,弹得一手好钢琴,酷爱舞蹈的她还在少年宫学芭蕾,她的梦想是长大后当一名芭蕾舞演员……

张秋玲心灵深处奔涌着深深的懊悔与自责:中午,她本来是要去邻居家还电饭煲的,乖巧的女儿说她去还。谁知邻居家涮羊肉时酒精炉爆炸,飞迸的火花溅到女儿身上,将她的一切梦想和憧憬都击碎了……

这一天,是1992年9月19日,像刀一样刻在张秋玲心头。

张秋玲和郭国才是河北沧州市的一对普通夫妇,郭国才在市法院工作,张秋玲在市燃具厂上班。医生告诉他们,艳洁的嘴烧没了,下巴与肩膀粘在一起,胳膊与身体烧在一块儿,两只手的手指也都粘在一起,要恢复需要漫长的过程,而且康复后会在心理上留下后遗症。痛不欲生的张秋玲办理了停薪留职,开始一心一意在医院护理女儿……

4个月后,艳洁的嘴、脖子、胳膊和手指等通过极其残酷的手术分割,渐渐恢复了正常形状。而后,张秋玲和郭国才把女儿接回了家。尽管伤势得到控制,但艳洁身上的伤疤疯长,张秋玲夫妇听说北京某医院有位老专家自配了一种治疗伤疤的特效药,就带着女儿风尘仆仆地赶到北京。把药敷在女儿伤疤上,让它溃疡、结皮;再溃疡,再结皮……女儿的痛苦让张秋玲几乎缓不过气来。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两年多,在这近千个日日夜夜里,张秋玲每天都在痛苦中过日子,她从来没在凌晨两点前睡过觉。虽然艳洁腮部以下和两条胳膊上全是伤疤,虽然她的上半身已经没有了汗腺功能,但生命保住了,嘴巴、脖子、胳膊和手恢复了正常的功能和形状。张秋玲夫妇痛苦的心有一丝安慰……

在两年多时间里,艳洁几乎没出过门,伤好后,张秋玲要送她继续上学,艳洁从抽屉里翻出一面镜子――两年多来,母亲把镜子藏了起来,她一直没有照过镜子。如今对镜一瞧,里面出现一张恐怖的脸:腮部以下全是红色的疤痕,像一条条狰狞的蜈蚣。这就是自己吗?再看看胸部和胳膊上的疤痕,艳洁放声大哭:“妈妈,我不要上学,我这样子怎么见人?”

张秋玲慌忙跑过来,一把将女儿搂在怀里,她担心的事终于出现了。还在给女儿修复身体上的伤疤时,她就一直忧心忡忡,女儿还这么小,人生的路还那么长,她该如何面对未来的一切?烙在她心灵深处的伤疤何时才能消失?张秋玲一阵怅然,尽量用平静的语气告诉女儿:“孩子,你就是身上多了几条疤痕而已,又不缺胳膊少腿,有什么可怕的?”

第二天,张秋玲把女儿送到学校。两年多后重返校园,见昔日的同学用惊恐的目光看着自己,艳洁知道自己与别人不一样,自卑、沮丧和痛苦像毒蛇一样咬噬着她的心。上完第一节课后,她哭着跑回了家,趴在床上失声痛哭。

张秋玲知道,女儿心头的伤痕不是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就能抚平的,孩子的心灵修复工作,注定是一场艰难的持久战。她轻轻走过去,把女儿搂在怀里,让孩子尽情地宣泄和释放……

女儿还小,幼小的心灵承受不了世俗的眼光,接下来的日子,张秋玲陪着女儿去上学,女儿在教室里上课,她就在外面等。下课后,有调皮的男生围着艳洁,叫她“丑八怪”,往她身上扔粉笔头。张秋玲冲过去护住女儿:“你们不许欺负她!”男生们哄的一下跑开了,艳洁哭倒在母亲怀里。

张秋玲与艳洁的老师取得联系,希望老师能对女儿多加关爱,同时,为“笼络”孩子们的心,她每到双休日就分批分批地把艳洁同学请到家里来,让女儿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唱卡拉OK。做得一手好饭菜的她在厨房里忙忙碌碌,为孩子们做香喷喷的饭菜。那个学期,艳洁的同学几乎都吃过张秋玲做的饭菜,孩子们不再欺负艳洁,反而和她走得很近了。

就这样,在母亲舐犊般的护送下,艳洁完成了小学学业。

“我很丑我阳光”,她是母亲苦心托起的太阳

进入沧州二中后,艳洁身体开始发育,她和同龄女孩一样,也有爱美之心。然而,看到女同学打扮得像花骨朵一样漂亮,她的内心充满说不出的悲凉。

学校举行文艺汇演,班上排练的任何节目都没有她的份儿,她只能孤独地站在窗前,远远眺望着同学在台上展现着青春和美丽……因为“丑”,艳洁紧紧封闭自己,不让人走进内心。在校园里,她像独行客一样离群索居。男生每嘲笑一次,她的心灵负荷就加重一分;有时女同学好意叫她一起玩,她却以为是故意要她出丑;别人无意中的一句话,她认为是在影射自己,会难过地哭上半天。

长期的压抑与精神上的痛苦,让艳洁越来越敏感多疑,睡眠出现严重障碍,整天精神委靡不振。有一次,她放学回家,路边的一家店铺起火,看着熊熊火焰疯狂燃烧,那年悲惨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她感到恶心、恐慌,慌慌张张跑回家,浑身抽搐不已……

女儿的表现让张秋玲痛不欲生。她一遍又一遍安慰女儿,要她坚强,不要自卑,但这些话就像水一样从艳洁心头流过,不留任何痕迹。那个冷清的暗夜里,艳洁绝望地对母亲说:“妈,我不想活了,活着太没意思了。”

女儿的话让张秋玲头皮发麻。张秋玲边流泪边对女儿诉说她小时的美丽和聪明,诉说女儿的坚强和死里逃生的艰辛,她哽咽着告诉女儿:“孩子,我们一家人就是几根柱子支撑起来的房子,一个都不能少。如果有谁离开了,这房子就会倒塌……”这天晚上,张秋玲整整陪了女儿一夜。

黎明时分,艳洁迷迷糊糊睡着了。睡梦中的她都是忧伤的、憔悴的,张秋玲能体会到女儿背负着多么沉重的包袱。女儿正值花季,应该有飞扬的青春、灿烂的笑脸和阳光健康的心灵,是火灾剥夺了女儿的一切,她决定把青春的一切美好都还给女儿。

第二天上午,张秋玲带着艳洁来到省城石家庄,找到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医生看过艳洁脸上的伤疤,仔细询问她最近的表现后,告诉张秋玲,孩子患上了后创伤性精神与心理障碍症,属于典型的毁容后遗症,因自卑而产生悲观厌世情绪。

医生为艳洁进行心灵按摩,让她和他面对面坐着,要求她的眼睛看着他的眼睛,让她大声回答他提的问题。接着,医生让艳洁躺在沙发上,播放《绿岛小夜曲》等旋律舒缓的音乐,艳洁渐渐进入一个安宁、祥和、温暖的世界。醒来后,艳洁感到浑身轻松,内心的不安与紧张缓解许多。

在医生的巧妙引导下,艳洁把自己的苦闷、痛苦不自觉地倾泻出来。消除了恐惧、焦虑和悲观情绪,她对自己的疤痕有了科学、正确的认识。

此后,张秋玲每月都带艳洁看两次心理医生。三个月后,艳洁心头的阴霾一点点散去,脸上的阴郁渐渐被笑容替代。医生告诉张秋玲,要对艳洁的治疗进行巩固,多与她沟通,让她对自己不要有过高目标,多带孩子接触外面世界,让她主动和别人沟通,大胆地接受别人的检阅。

每天晚上,张秋玲都要陪女儿说上一个小时的话,了解女儿内心的真实想法,要求她每天讲一件快乐的事:女儿的作文受到老师的表扬,她又结交了一个新朋友,她的一次考试得了个“A”……

这些在别的孩子身上再普通不过的事,张秋玲听了却是那么高兴,她鼓励女儿写日记,把一天中快乐的事记下来。她微笑着告诉女儿:“当日记累积成几大本后,回过头再翻这些日记,你会发现你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很快乐!”

张秋玲还在女儿的床头贴一些小纸条:“挑战厄运!”“人可以被打败,不可以被打垮!”……每天早晨一睁眼,艳洁的目光就会看到这些铿锵的话语,这一天,她做任何事都信心百倍……

不仅如此,张秋玲有意带女儿到亲戚家做客,去公园、商场等人多的地方,鼓励女儿主动和别人打招呼。2004年国庆节,单位组织文艺汇演,张秋玲主动报名,说他们一家三口要表演节目。而已是沧州职业中专学生的艳洁却不愿意,不自信地问母亲:“妈妈,我这样子能上舞台表演吗?不会把人都吓跑吧?”“孩子,你从小就能歌善舞,为什么不大胆地把自己的艺术才华展示出来呢?妈妈相信你能行的。”艳洁被母亲说动了。

国庆晚会上,张秋玲夫妇深情地唱起《朋友别哭》,艳洁为父母伴舞。刚开始,艳洁还有几分紧张,渐渐地,她放开了,像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舞台中央翩翩起舞。观众把最热烈最真挚的掌声献给了他们,并不是张秋玲夫妇唱得多好,更不是艳洁的舞姿多美,他们是为艳洁这个毁容女孩的坚强和勇气所感动!

心灵睡过的地方范文第5篇

我和晓天从相识、相知、相恋,到相依、相伴,风风雨雨,共同走过了半个多世纪。他不仅是我生活中的好伴侣,也是我人生道路上可尊敬的兄长和老师。

初识晓天,是在1948年济南市刚解放不久我调到团市委办公室当秘书的时候。当时见到机关里有位长得称不上英俊,但举止儒雅、气度不凡,目光里透着深邃,高高瘦瘦的年轻人——他就是江晓天。当时他正带领着一帮年轻人筹办一张面对新区城市知识青年的报纸《青年文化》。刚刚23岁的他,既是报纸总编辑,又是团市委宣传部长。他工作勤奋,常常通宵达旦。

工作之余,我们经常在一起聊天,直到有一天,他单独约我去剧场,向我表达爱意。我当时毫无思想准备,回答他说:“我还年轻,不想这么早谈恋爱。不是有好多机关的女同志和大学生追求你吗?哪一个不比我条件好呀?”他说:“不!我更喜欢文静、纯真的女孩。我不勉强你,但希望你认真考虑。”夜深人静时,我回味和他相处的点点滴滴,发现他已悄悄进入了我的心灵。他的勤奋、聪慧、倔犟、火一般的工作热情深深感染了我。经过慎重考虑,我认定他是值得我托付终生的人。

1951年初,我们从青岛调到北京。原本是一起到中国青年报社的,他临时被团中央组织部留下,到出版委员会筹建中国青年出版社。我一个人去了《中国青年报》当编辑。中青报是个青年才俊、名校新闻系大学生扎堆的地方。我13岁就从城市跑到解放区,只有初中学历,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当时诚惶诚恐、压力极大。是他的鼓励、指引、帮助,使我树立起信心。他细心地帮助我制定学习规划,开列读书目录,让我集中一段时间恶补新闻专业知识。我之所以在工作中上路较快,晓天为我付出很多。

1952年2月,我们的儿子在华北人民医院降生了。晓天初为人父,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当得到医院电话通知后,立刻请食堂厨师代他选购了一只大肘子,他特意去买了一只锅在宿舍的取暖炉上炖。没想到,半夜他做着甜甜的梦睡过头了,肘子煮糊了,锅也烧漏了底。第二天他来医院看我,悻悻地说:“不好意思,全搞糟了。”尽管没吃上肘子,我心里还是热乎乎的。

没过两年,我又怀孕了。当时儿子小,我在报社经常出差采访,星期日也常加班。我很要强,实在不想要这个孩子。那个年代,医院不给做人流,我只好打听偏方,自己解决。初时他不同意,怕弄坏我的身体,哄着我说:“人家说我眉毛长,是多子多孙相,生完这个就再不要了。”我不同意,他只好违心地顺从我。可吃了好几次藏红花也无济于事,只好又生下来。为此,他一直对我很抱歉,努力减轻我的家务负担,不影响我工作,家里的事他都尽量揽下来。他就是那时学会做饭做菜的。到中年,女儿意外牺牲,只剩下一个儿子。儿子婚后也只有一个孙女。到了晚年,家里显得格外冷清,缺少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我才感到过去只考虑自己,太自私了,对不住他。我知道他心中是什么滋味,但他从来不说。

晓天貌似严厉,实则侠骨柔肠,内心感情丰富。他重视亲情、友情、乡情,总是为别人着想,乐于助人,极具人情味。1952年,我们从供给制改为薪金制,两人工资级别都不算低。我们还都有些稿费收入,一个月能拿到近300元。这在当时可算得上是富户了。但相当一部分都资助了亲戚、战友、落难的朋友。他不止一次和我商量帮助有困难的同志:×××被打成下乡劳改,生活太悲惨了。×××家里老人住院,生活挺困难。×××孩子得了重病,需要花很多钱……

晓天在事业上是一个执着追求,努力开拓的人。不论把他放在哪个岗位上,他都会竭尽全力,做到最好。中国青年出版社文学编辑室初创时是多么艰难、稚嫩呀!他们只是几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年轻气盛的晓天,带领他们的年轻团队,硬是抓出了被文学界称为“三红一创”的《红日》、《红旗谱》、《红岩》、《创业史》、《草原烽火》、《风雷》、《李自成》等一大批为当代文学史添光增彩的力作。

晓天经常跟我说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品格比权位更加重要。”他从不看重名利、地位,甚至有机会也主动推掉。上世纪80年代初,贺敬之同志有意让他出任文艺局局长。同志在主持中国文联工作的后期,曾找他谈话,要他接替当时文联主要负责人的工作,都被他婉言谢绝。中国作协恢复初期,他受张光年和作协党组委托,和张僖同志一起筹建中国作家出版社。张任社长,他兼任总编辑(他时任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直到架子搭起,正常运转后,即全身而退。

离休后,晓天并没有真正闲下来,仍然经常应邀为熟悉的、不熟悉的、年轻的、年老的作家、作者义务看稿。他平时不上街、不逛公园、不去商场、不串门,为人看稿、改稿、发现好稿成为他晚年最大的乐趣。

我与晓天在几十年的共同生活中,也免不了有磕磕碰碰,我对他也有许多不满、埋怨和责怪,觉得他是一个“不会来事”的倔老头。

然而,失去了的,才知道珍视。晓天就像我身边的一棵大树,用它坚强的树干支撑着我,用它茂密的枝叶为我遮风挡雨,用它深扎泥土的根须滋润养护着我的心灵。半个多世纪啊,那点点滴滴、一个个片断,怎能使我忘怀。

心灵睡过的地方范文第6篇

差点忘了,本次小编们的放胆作文比赛的主题就是――“谜”。

临杰

跟在她身后,经过昏暗的楼梯,经过狭长的走道,进入一扇门。只是远远地尾随着她,虽然两人是同行。

手摸向身后把门合上,她已经拐进了左侧的一个房间,光从那个房间涌进来,这昏暗的封闭的一隅顿时有了鲜活的氛围。不经意抬头向前方望去,一个人正无声地朝这边走来。那是谁?这突然的相遇让两个人着实为之一愣,都停顿下来。

并不认识他,可感觉他如此熟悉,就像时刻活动在周围的某个人。而此时这种偶尔打破沉暗的情景,又是如此温暖亲切,仿佛已经发生多次,还要继续发生下去。同样的环境对应同样的情绪,在一切井然有序之间,点缀一个微微惊奇的插曲。

于是,某一个阳光灿烂的春日被忆起,天空低垂,青草萌发,光线微弱的墙角,一堆破砖烂瓦,一个小小的孩子。走进他,他扭头过来。他的目光正是面前这个人的目光,有一点点的意外和茫然,一点点的不知所措,再加大片大片的安静和笃定,再没有其它内容。万事万物都静了下来,一切停滞,没有色彩和声音,只一桢黑白的照片或画卷。

这个人身体前倾,胳膊微弯,探询的神情通过迷离的光线穿透过来。

在万事万物陡然安静的这一瞬间,却有另一种渺远的声音响起,是清脆婉转的民歌,还是某个电影的配乐?这声息总能使人思维阔然,眼瞳炯亮,联系到一束事件,一种心情,一弯微笑,一个梦……那应该是谁的歌声,那应该出自谁手?没有什么比这更动人了。在全然不知晓的情况下被感染,被一支冰冷的箭刺穿。风声穿梭在体内。

似有多种玻璃质地的房顶不断下沉,恍惚的光线由强到弱,被折射,被粉碎,被蒸干,只剩下一团恬静的昏暗笼罩,而从侧面扑过来的光,才刚刚在这里游弋四散,所以,对面那模糊的人,又从背景中显露出来。

这是什么地方?为何对面的那个人这样难以捉摸?还有,为何我会来到这里?

时光,在短短的一秒钟之内打了一个结,所有相关的意识出现又退却。稍稍惊讶并停顿的刹那间,被剥离的灵魂归于体内。这时,我也终于明白了刚刚发生和正在进行的事情,完完全全,毫无保留,头脑的清醒不亚于任何时刻:一米之外的墙壁上是一方镜子,迎面走来的那个人,就是我自己。

谜・雾

笑笑

凉爽的秋天过去了,天气变得越发的冷,很多个早上我都会看到外面大雾弥漫,一般都是在早上七八点钟,吃过早饭走在去教室的路上,穿行在迷茫的雾中,晨雾把大地严严实实地笼罩着,没有一点缝隙。但我向前走几步,面前的雾就两边闪开,给我让路,心情并没有被这浓雾笼罩,反而很开心,我见过茫茫的大雪,欣赏过如丝的细雨,却很少见到这样迷人的雾。

雾虽然没有大雪那么壮观,没有小雨那么缠绵,但它却很温柔。就像温润的流水一样抚摸着我的面颊。雾不但温柔,还很神秘呢。雾每次出现在人们面前,总是用一层薄薄的白纱裹着自己,不让你看到它的真实面目。就是这般的神秘让人捉摸不透,就像谜一样,让人迷失,找不到答案。好在随着太阳的徐徐上升,雾也渐渐地消失了。地上的泥土湿漉漉的,花草的叶子有无数个晶莹透明的小珍珠,脸上也有种挥之不去的水分在生成。

好似迷雾一般的谜也在我们的左右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每个人每个时期心中都有一个谜,为了解开它,我们努力地生活、学习、工作着。每当揭开谜底后,下一个谜就会随之出现在我们身边。

想起童年,总会怀着自己的谜去请教妈妈,我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妈妈总会笑着说我是石头里蹦出来的,于是开始由衷地喜爱西游记,梦想有一天,也会去东海龙宫,拿属于自己的金箍棒。那些谜底,让我的童年充满了奇幻的色彩。第一次跨进教室的时候,总在想那个站在讲台上的阿姨,为什么她会知道那么多的东西。伴随这个谜,我慢慢学会加减乘除,慢慢开始知道很多知识。转眼十二三岁,开始幻想未来,设想自己多会儿可以做个大人,因为大人们总是那么自由,无忧无虑。梦想可以和大人一样,每天不用早睡觉,不用交作业,可是长大了,解开了这个谜,却发现一切都不如我的幻想那么美好,像是迷雾,蒙蔽了我的双眼。刚刚步入萌动的年龄,开始迷同桌的他,为什么会有一种怪怪的感觉,桌子中间的那条白线,多会儿开始慢慢地淡出历史的舞台。上了大学,激动地以为这下可以完全解放了,只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毕业时,我们会着急着考各种试,最后无暇玩耍。不明白毕业的最后一天,为什么我们会相拥着哭泣,为什么现在总是会无端地怀念那些美好的旧时光。就这样,解开一个谜随之被另一个谜困扰,人生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尽在这些谜中。

也许人生本来就是个谜,有的谜让我们无从猜测,压在心中尘封起来。有的谜却简单得让我们恍然大悟。也正是这一个个的谜,所揭开的一个个谜底,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有时候结果会出人意料,但珍惜了过程,结果也不会太不尽如人意。

我是谁

明亮

我是谁?

抬起手臂,用手指指向自己的胸口,说:“这就是我。”指示代词“这”指明了一个位置,这个回答毋宁说回答了我在哪儿:“我在这里。”这并不是一个准确的答复。

好吧,给你一个准确的答复:身高176cm,体重75kg,长方形脸,近视500度,双眼皮,下颌突出,塌鼻子,上身偏长,扁平足……还需要吗?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我将向你解释清楚“我是谁”,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人。但是,有一天你变胖了,276kg,你还能确信那是你吗?当然,毫无疑问。好吧,恕我失礼,倘若不幸发生了一场火灾,你的近视眼、双眼皮、下颌、塌鼻子都烧做一团,你的四肢都被截掉,你还确信吗?是的,尽管现在的我跟以前的我完全变了一个样子,但我还是我,因为毕竟还有属于我的心灵。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尽管我的眼睛可能没有了,但我失去的不过是一个窗户,我还有整栋的房屋。心灵是你的心脏吗?你在说笑吗?当然不是!心灵是你的大脑吗?我想这是有些关系的,但严格地来说依然不是,心灵是那种很美好的东西。既然心灵不是心脏也不是大脑,那么它在哪里呢?我想它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一种很不一般的东西,尽管如此,它就是那个真正的我,我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来自于它。那么,无形的东西怎么作用于有形的东西呢?这个――

可是,不是很清楚吗?我就是那个在新作文杂志社做编辑叫做明亮的人。倘若你离开了那个杂志社呢?我的意思当然不是说离开了新作文我就不再是我,毕竟我出生在某年某地是确定的,我的父母也是不可能改变的。为什么不设想一下呢?你晚出生了10年并且来自另外一个家庭,呵呵,我现在正和一名90后聊天。其实我想说的是,我来自于一个特定的生活背景,比如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故乡的风俗,后来的社会环境,笼统地说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吧。因此可以说,我就是那所有因素共同作用的一个结果。你的意思是说你的本性其实是一些社会因素?嗯――可以这样讲,除此之外我想不到别的了。

但是,人生不是一种很崇高的东西吗?

夜晚的谜

三虫

每天白天看到它的时候,它总是处于睡觉或是半睡觉,也就是打盹的状态,偶尔听到我的呼唤,动动眼皮,但很快又沉睡过去……

我真想在某一个月黑风高的日子,像福尔摩斯一样,偷偷地跟在它的后面,不让它发觉,然后进入它的夜晚世界,揭开它像谜一样的真实生活。

它的身上又多了几道伤疤,或许昨晚又有一场恶斗。对方可能是一只非常凶残的猫,尖利的爪子在它的身上留下了痕迹;又或者是一群无赖猫,一起向它发起了攻击,它寡不敌众,负了伤……但是它为什么会受到攻击呢?它不会去和它们争夺地盘或食物,因为这些它都不缺,它是一只家养猫。难道是因为爱情吗?它为了自己喜欢的母猫去和那些无赖厮打,只为了守住自己的爱情,这倒也是一个比较充分而合理的理由。

说不定它在老鼠洞口守了一夜,只为证明自己是一只猫的身份。它的捕鼠本领是与生俱来的,即使长期和人类生活在一起,依然不曾荒废那精湛的技艺。甚至有一次,它把它捕到的猎物叼回来想与我分享。因为它在长期的仔细观察之后,很悲哀地发现它的主人竟然笨到连老鼠都不会捉,所以作为一只有责任心的猫,它觉得自己有义务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惭愧的是,当时的我并没有读懂它的心,而是嫌恶地把它的猎物扔了出去,还狠狠地教训了它。至今想起它躲在柜子下哀叫的情形,我就无比地讨厌起自己来。

又或许,每当夜幕时分,楼下就会有一场猫的聚会,像是歌舞剧里表演的那样,附近的猫咪都汇聚在这里,彼此讲述它们的见闻和经历,或在屋顶上舞出优雅的舞蹈。说不定真有一只过气的老波斯猫,在昏暗的月光下唱起那首动人的《Memory》,回忆自己年轻时的美好时光。随后,它们便在一起狂欢,直到第二天的太阳即将升起。

我久久地凝望着它那橙黄色的眼睛,此刻烈日当头,它的瞳孔已经变成了细细的一条缝。我满怀着好奇,想要听它给我讲述夜晚的那些瑰丽的片段,可是它却困到连眼皮都支撑不起来了。即使我央求地呼唤它的名字,也只能得到它的几声应付式的哼哼,我知道这只不过是出于礼貌。

这个纠缠我很久的夜晚的谜,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够解开?

迷宫与公牛

清扬

爱琴海,克里特岛。这里的人们会告诉你,如果你有一条船,从尼罗河的河口往大海里驶过去,这条船漂啊漂,第一个碰到的岛就是克里特岛。

3000多年前的一个下午,阳光灿烂,头发花白的老国王焦急地站在海边翘首远望。一片黑帆从天边缓缓醒来,老国王的目光黯淡了,克里特岛上那座迷宫里的公牛杀死了自己的儿子。他慢慢走进大海,祈祷这个王国的平安,祈祷儿子的灵魂永生。他的眼睛如海水一般碧蓝、深沉而澄澈……

然而,王子并没有死去。从克里特岛凯旋的王子忘记了与父亲的约定:若平安回国,船上就升起白帆,黑帆就代表噩耗。他的错误给雅典王国带来了不小的黯淡和悲怆。

悲哀的深处仍有悲哀。迷宫里的公牛又何尝不是呢。因为被命运诅咒,公牛成为了魔鬼的化身。

公牛米诺陶的真实身份是克里特岛国王的私生子,住在克里特岛上,他半人半牛,从一出生就被命运女神残忍地遗弃。他知道自己的身世,原来高贵与卑贱只有一线之隔:宙斯与情人欧罗巴生下了一个儿子米诺斯。为了躲避天后赫拉的加害,宙斯将情人变成了一头可爱无比的牛。为此,米诺斯从不使用牛作为对神的祭祀。这种举动触怒了神灵,于是他们让米诺斯的王后与牛相爱,并生下了牛首人身的怪物米诺陶。为了处理这个奇怪的私生子,米诺斯王邀请了希腊最杰出的建筑师在王宫的地下修造了一座迷宫,用以隐藏米诺陶。并命令克里特的附属国雅典每年送七对童男童女以喂养迷宫中的米诺陶。于是,米诺陶成了天生的怪物。雅典的王子为了反抗克里特的欺压,踏上了屠牛征程……

命运因为天神的愚蠢和狭隘而不断向前推移。

从此,米诺陶迷宫就像是被神灵诅咒的王宫,一再地受到火山、地震、海啸的影响,纵然如此,每一次破坏之后,王宫都被修复得比以前更加富丽堂皇,坚忍地留存了3000年之久。

失落的文明,在遥远中走来。千年之后,人们再次踏上克里特岛,在王宫寝室里看到一幅主题为海豚的壁画,众多小鱼簇拥着漂亮可爱的海豚们,在珊瑚和海绵之间宛转游动。

迷宫里的公牛,是不是也渴望像人一样正常地活着,像鱼儿一样拥抱柔情的大海……

也许,恶牛都是被诅咒的。

如梦

萧泊零羽

看样子,女人已死去了很多年。

窗外的雨依旧没有停。夜已经很深了,女人站在那里,像是从窗口飘来的一股水汽。

他打开台灯,看着这个女人的苍白身影,逐渐确认自己看到的是什么。

是一个活生生的,但已经死去多年的女人。

女人穿着像是三国又像是魏晋时期的服饰,久远,又带着兵荒马乱的沧桑。他看着她,内心却没有丝毫的恐惧。只是心中疑惑,这个女人的幽魂,为何偏偏找到了他?

女人说:“帮帮我,好吗?”

他看着女人缓缓伸出了袖中的手。那是一只纤细而又苍白的手,散着荧荧的光。她把一个银色的链子放入他的掌心,重复说:“帮帮我。”

“帮帮我。”

他看到了女人幽怨的眼神,以及她瞳孔内坚定而又深不可测的光芒。银色链子在他手中冰凉的触感使他浑身一颤,日光倾泻,大梦方醒。

又是早晨九点零二分。他起身看了看床头的闹钟,回想刚才不可思议的梦境。那异常逼真的触感,至今还在他手心留有一丝凉意。

放回闹钟的时候,他才看到闹钟旁边的那条银色的、散发着诡异色彩的链子。

梦中的链子。

他确信这不是他的,也不是任何人遗留在他这里的,而是真真切切的,梦中的那条链子。

那个梦中的女人,交给他这条链子,究竟想让他帮她什么?

坐在咖啡厅的巨大玻璃窗前,他一只手搅动着咖啡,另一只手又拿出那条链子细细端详。

“这么漂亮的链子,是送给我的吗?”

女友琼突然到来,张口问道。

他不置可否,愣了一下,琼已伸手将链子拿了过去。一分钟后,链子已经戴到了她的脖子上。

三天之后,琼消失了。

一周之后,他收到琼和他分手的短信。

一个月后,他听到了琼结婚的消息。新郎是一个之前与她毫不相干的人。据说,他们最初在地铁上认识的时候,就是因为她脖子上的那根链子。

很久之后,他又一次梦到了那根链子。梦里有战马的嘶鸣,有女人的呜咽,还有一个书生仓皇地被人带走的背影。他明白这是有人对他心中多年疑惑的解答,可如今这个答案对他已经不重要了。现在他已经结婚,有了自己的妻子,还有孩子。

心灵睡过的地方范文第7篇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1-0127-02

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单位,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个班级的工作抓好了,教育教学就顺风顺水,学校工作自然也就通畅了。作为班主任,不仅要认识到班级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既要遵循规律又要讲究技巧,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出发,以学生为本、民主管理、平等相待、个性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使教育成为每位学生渴望的一种快乐境界,教师也能从中感受到教育的成功与幸福,从而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断寻求发展,提升自我,丰富生活。只要俯下身来,做学生最贴心的朋友,爱在心底,讲求方法,用心经营,班级这个家庭定会蓬勃向上地和谐发展,班主任也会和学生一同快乐,一同成长。

一、爱在心中,溢于言表

没有爱的教育是乏味的。班主任就像妈妈一样,眼神是有爱的,语言动作是呵护的,当学生犯错时伤心得“恨铁不成钢”,而绝不是鄙夷的,当学生调皮时,班主任是宽容而绝不是厌烦的。教师的爱溢于言表,一言一行学生定会慢慢体会到,从而化为内力,凝聚在周围,同悲同乐,最终听从教师的教诲。充满爱的教师无论付出了许多辛苦,也心甘情愿,就像为自己的子女付出一样,这样再苦再累也会轻松许多。假如总以“这帮学生太不可教了,太讨人厌了”的心态去对待学生,教育学生,学生在这种眼神与言语中会快乐成长吗?这样还谈什么教育?爱是催化剂,会促使教师竭尽全力地为学生服务,适时适度地教育好每个学生;爱是粘合剂,会牢牢地把每个学生团结在周围;爱是万能的钥匙,可以打开每一个甚至锈蚀的心锁。

笔者班上有个男生,上课不爱听讲,但精力充沛,“无事”便“生非”,上课老聊这个,拉那个,放学后不是放野火,就是搞点工地上的铁器去卖,教师头疼,家长无奈,居民讨厌。笔者没批评、教训他,只是说:“你不想听课,老师不怪你,只怪教育方法不适合你。这样,我们每年有写字比赛,你多买几本字帖,名人名言贴、生字贴、古诗贴各一本,先拓后仿,只要是我的课,上课不听也行,只当作业。”他退后一步:“我的字最差了,行吗?”“行,一定行!”我肯定,“想不想练?”“想!”他上前一步。从此,他上课再也不闹了,想听就听,不想听就练,练累了就听听讲,字写得漂亮,还在全校比赛中获得第二名,生字掌握牢了,古诗也能背一些了。在名人名言的激励下,也不再拿别人的东西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同学、教师肯定和赞赏的目光中,渐渐地变成一个爱学习的学生。

很多学生,不能让他只是好好学习,乖乖听话,只要身心健康、品德优良、热爱生活足以,作为班主任,多一份爱,多一份宽容与鼓励,每个学生都会健康成长,教师也定能从中体验到教育的愉悦。

二、我们的“家”,宽松和谐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他们最宝贵的光阴几乎都是在班级度过的,教师也何尝不一样呢?所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班级环境,从中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快乐,对学生和教师来说多么重要。多种多样的活动,点点滴滴的体验,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教师工作繁忙,时间有限,何不让他们自己管好自己?可选几个管理能力强、同学信任的学生,分工合作,事倍功半。或让每个学生尝试管理,大家共同商讨方案,研究解决方法,如用自己喜闻乐见的语言制定班规、组织喜爱的活动、给学生提意见等,从中锻炼每个人的能力,体验管理的不易,反过来就容易配合管理了。学生管理学生,互相了解,人手多,时间丰富,易于解决问题,但这绝不是放手不管,学生应随时关注、及时疏导,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愿管、爱管、管好。只是对无关紧要的小报告,只要不违反原则,能宽而放,让其自行修正更好。这样教师负担减轻许多,学生也放松了许多,而且在这个互相管理的过程中能学到很多,自信心也倍增。

通过打造特色的班级文化,进行有效主体教育等诸多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和活力,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班集体。国旗挂在黑板上方正中,名人名言、名人名画的介绍贴挂侧墙等,潜移默化之中激励学生进取;学生自办的每周一期黑板报,让每一个纪念日等专题宣传深入人心;“我成长我快乐”“成长树”等专题板块,是学生作品展示的天空及成长进步的沃土;“爱我家园”“诚信教育”“放飞理想”等主题教育活动的展开,让学生心灵净化,带着爱高高飞翔;文艺汇演,竞猜,甚至是贴鼻子等游戏,让他们在娱乐的欢笑声中快乐成长……

一个轻松、向上的环境对学生来说就是天堂,他们可以放松学习,尽情表现。众多的活动为每一个人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感觉和自信,这样的教育比起苦口婆心地说教来说要有效而轻松多了。

三、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现在有大量的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儿童、特殊儿童等,他们需要关爱,渴望呵护,需要教师进行更深入地了解。只有带着深深的爱,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才能对症下药。单亲家庭的学生性格往往自卑、孤僻、怪异;而留守学生往往是缺少父母的爱和管教,爷爷奶奶娇惯,或亲戚不易管教而形成教育问题。对这些学生,不仅要做教师,更要做他们的亲人,让他们在教师、在同学身上找到缺失的爱,让他们理解、宽容地对待父母和周围的人,他们的身心才健全,才能健康地学习和成长,班主任任重而道远。

笔者班级有个学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胆小、自卑、可怜。平时说话都不敢大声。对她,笔者开始特别关照,平时为她梳梳头,多牵牵手、搭搭肩,甚至拥抱一下,让她不再胆怯,渐渐地她主动把头靠过来,向笔者倾诉自己的苦恼,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自己像一棵无根的草。笔者劝慰她:“你不是没有爸妈关爱,爸妈为了生活、为了你读书,万不得已奔走他乡,他们也是苦苦地想着你,回来总买那么多吃的穿的,他们不容易。你要主动写信打电话多问候父母,让他们放心,与他们联系紧了,也就不孤单了。其实有爷爷奶奶的爱你一样幸福啊。平时可要多做点家务,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她点点头。在班级活动中,笔者也总是示意她主动参与,大胆表现。一次班会“说出心里话”活动中,她大胆而自信地抢先上台,哭着说:“我妈妈不在身边,是老师疼我,现在我很想妈妈,您能让我试试叫你一声妈妈吗?”说完一下子扑到笔者怀里,大声地哭喊:“妈妈……”学生一下子拥过来,一个个泪流满面,紧紧地抱在了一起。笔者也哭了:“好好好,你们都是我的学生,都是姐妹兄弟,你们每一个都不孤单。”

笔者的学生,不论是留守的,还是单亲的,不论是农村来的,还是城市的,在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中享受着亲情与关爱,自由地成长着。在这关爱中,他们敞开了自己的心扉,阳光而快乐。当然,很多时候笔者也把自己的愁苦向他们诉说,赢得理解与信任,自己也得到了释放。走进学生心灵,学生也走进教师的内心,真情相拥、心与心相连是教育的至高境界。

四、因材施教,灵活多样

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生活背景,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绝不能一言堂地说教,应因具体情况而定,因人而异,灵活处理,方法多变。那些不问青红皂白地训诫和惩罚只会适得其反,每个学生“犯事”,都是事出有因的。所以一定要多方咨询,查找原因,再做处理。学生迟到,也许是太疲劳睡过了,也许是被哪件事耽误了,也许是家里有事,也许身体不舒服……不论何由,问清再说,只要不是故意,不是经常性,下次注意就行。而且教师关爱地询问,学生下次定会注意,不会因训斥而恐惧。如果是事出有因的、经常性的,就应酌情对待,或帮其解决,对那些长期犯规的学生更要找原因了。笔者班上一女生经常迟到,而且有时作业都没完成,上课打瞌睡,一问才知,他们是从乡下来的,爸爸在外打工,妈妈做点小生意,忙不过来,每天早上学生帮忙出摊,有时晚上也要帮忙到很晚。笔者先跟学生说心里话,不是批评而是夸她乖巧懂事:“这么小就承担家庭重任,自强自立,难能可贵,要坚持哟!妈妈为你能进城读书摆摊不容易,你能理解吗?这样学生感觉很自豪,不再对妈妈有想法了。”私下,笔者又找到学生妈妈,与之谈心:“你们从农村来到城市,这么辛苦,都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好的读书环境。为了生意,千万不能耽误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否则就得不偿失。学生帮忙可以,但要控制好时间,不能让她迟到。晚上完成好作业,不能睡得太晚。”从此以后家长非常配合,学生压力小了许多,也活泼了许多,学习方面进步很大。

“学生是夸出来的”,多点信任与鼓励,学生快乐,也就乐于学习了。有什么比“主动”更易于教育呢?也许学生还做得不够好,与别人有差距,只要他在做,也许他偷懒,但聪明有创意,坚持下去会做得更好;也许他不灵活,但执着,多分析对比一下,会成功的;也许他……他总有闪光的地方,只要找到了,表扬一下,比批评有力得多。“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要与学生能多交心,多方了解找到闪光点,创造条件与机会让其发挥所长,让其感觉我能行。从而让自卑者阳光,让怠惰者进取,让每个学生充满理想,健康向上的生活。

学校有个学生,智力比别人弱一些,且家庭困难,父亲也有障碍,妈妈走了,只有爷爷奶奶带着,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他乖巧听话,心地善良。针对这一特殊情况,笔者与他奶奶商量,放低要求,减少内容,多花时间,配合教育,学生作业少了,压力小了,有信心愿意学习了。只要有点进步,笔者和家长毫不吝啬表扬:“好棒,再写一个!”尽管他写得不是很好,但下一次写得很认真了。“坚持写完,老师奖励一张剪纸画。”让学生一步步走来,尽管他与别的学生相比还差一截,但他自己在进步,在成长,而且能用笔表达自己的想法了:“爷爷奶奶,我爱你们,保重身体。”“我想成为一个除(厨)师,做好吃的给爷爷奶奶。”简简单单,情真意切,爷爷奶奶哭了,以前他们没指望学生学什么,只是不孤单就行。他不爱活动,但在笔者的指导下,他的剪纸已有模有样,而且有一定的个性。看着自己的剪纸展示,听着同学的夸赞,他笑了,笑得真开心!

作为班主任,鼓励很重要,但不能盲目表扬,使学生不知所以,甚至娇惯任性。要善于表现他们的优点,找到他们的一技之长,点到实处,及时否定、适当赞美,做好评价,使其在信任与正确的导向中健康成长。

另外,信件、日记、QQ、微信交流教育等也是很好的方法。有些学生不善言语或当面不便说,这些方法不是很好吗?发挥多方教育合力,安抚家长做好家长心理工作,让学生安心、静心,督促养成好的习惯等,也不可忽视。

心灵睡过的地方范文第8篇

清晨5点

静谧中踏上朝圣路

清晨5点的拉萨,正是大地酣睡、万籁俱寂之时。为赶上清晨6点钟停靠在宇拓路上到楚布寺的班车,自己便早早地起床梳洗然后出门。

对于楚布寺,并不陌生,也并非头一次前往。去年冬天的朝佛和参观法会,是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进入寺庙,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想,我能够从身体到灵魂由衷地亲近和走向这里,便是足下的这片土地对自身的莫大恩泽与欢宠。

等待去往楚布寺的人们面容安详。他们等待的,不仅仅是日月旋转的几个时辰,或者一辆再也普通不过的班车,更多的,是一次觐见佛陀、加持修身的殊途之旅。

我们,都在身体力行着各自的朝圣路。

6点过几分,车在片昏黄的灯光照耀之中缓缓而来。不一会儿车子便满员了,于是,在夜色中,我们的身体真正开始了一路向西的朝佛。

命运多舛而又极尽尊荣的楚布寺是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在的主寺,坐落于拉萨城西60公里之外的堆龙德庆县内,这座诞生于楚布河谷的寺庙已有800多年的悠久历史,由一世法王杜松虔巴修建,如今的楚布寺是重新修建的。

每年楚布寺的各种法会和法事活动,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信众前来一睹风采。人们敬仰的,或许不单单是至尊者,也许他们更多的是信仰着这种生命里与生俱来的使命感和归属感。在这里,他们不断地被加持和赐福,也在不断地通往精神世界的极乐之地。

此刻,我们也在各自通往心灵深处的极乐圣地。

拉萨往楚布寺的道路并不十分平坦,大巴车在蜿蜒绵亘的群山怀抱之中一路而上。此刻,周围的乘客皆各自昏睡着。虽然自己三更睡、五更起,却怎么也难以安睡,望着窗外逐渐亮起,内心也明亮如镜、温暖如春。

在,越是风景极致的地方,越是难行。高山河谷和丛林草地,安静地环卧在楚布寺的周围,在楚布河奔腾不息的流水之畔,这座800年古寺的悠久历史和沧桑往事,浮现在我的脑海,让我倍感时空变幻之莫测和天地万物变幻之无常。

楚布殊利寺

酥油飘香

到达楚布寺已经是早晨8点钟了。下车之后便迫不及待地前往楚布寺大殿旁边的殊利寺,殊利寺也叫楚布殊利寺,是历代殊利仁波切的道场和主寺,第一世殊利仁波切是第十世大宝法王的弟子。由于自己和这里的僧人比较熟悉,所以,来楚布寺必先来这里。

到达殊利寺之后,殊利寺的小管家为我们倒上热腾腾的酥油茶。在海拔4000多米的山路几经颠簸之后,同行三人早已疲惫不堪,饥肠辘辘。喝上几碗酥油茶,配上一些寺庙里的藏族传统食物,倒也勉强填饱了肚子。酥油茶很香,散发着氤氲的热气,驱走了清晨的疲惫和寒冷。

期间,一位年轻僧人来到我们中间,用流利的汉语与我们聊起来。他是那曲尼玛县人,今年15岁,有一个姐姐两个弟弟,今年初三毕业,这个月才来楚布寺剃度出家。按照藏族人家的传统,如果家中子女多,必定会挑一位年长的或聪明伶俐有慧根的孩子,送去寺庙出家。在藏族人家眼里,家中有僧人是一件极为荣耀的事情。很多寺庙有自己的学校、医院、手工作坊等,一旦进入寺庙,就必须要研习各类佛学典藏和学习各类手工艺术。往往天资聪明、慧根深厚的僧人喇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顿悟,可以成为大修行者和受世人敬仰的上师尊者。

当问到他为什么会选择出家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小僧人微笑着一时语塞,然后摇摇头说不知道。从这位年轻修行者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万物众生的影子。天地万物皆有自然法则,存在即合理。世界的道理分为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我们常人的世间法以名利为极致,修行者的出世间法以成就无上智慧和彻底解脱宇宙一切迷惑为至高。这是上天诸神恩赐于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最高贵非凡的殊荣和最庄严神圣的使命。

楚布寺大殿

大宝法王起居之所

在殊利寺稍息片刻,便迫不及待前往楚布寺大殿。

楚布寺大殿作为整座寺庙的核心,

直是各类法会和重要法事的活动场地。在大殿外的正前方,竖立着一座石碑,这是江浦寺建寺碑。楚布寺便是9世纪时在江浦神殿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作为楚布寺稀世文物之一,该碑刻上有古藏文,是吐蕃时期政治、经济以及宗教文化的

面镜子,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

在石碑的广场左侧,经幡旗杆高高地矗立在广场之上,据说,这是由历代噶玛巴用力量和咒语加持之后自动矗立起来的。石碑的正前方,便是大殿,法王的法座位于大殿之内的正前方,高高在上的法座向来往四方的人们展现着法王的无上威严和尊贵。如今,这里虽空空如也,但是信众依旧络绎不绝。

沿着大殿外侧的铁木楼梯拾级而上,直到三楼,是第十七世大宝法王曾经生活起居和学习阅读之所,他曾在这儿度过8年的童年时光。房间里的一切似乎还保持着原样,法王用过的法器和生活器具,儿时阅读过的中外书籍都还在此静静安放,法王曾在这里研习功课,接受过不同老师的教诲。据说法王儿时非常喜欢拍照,在他睡过的床上还放着他14岁时的照片,听负责打扫寝宫的僧人介绍,这张照片是法王临走之时自己亲自放上去的。寝宫的法座上,还有法王离开时换下的法衣,旁边的书架上,还摆放着他阅读过的书籍,这熟悉的生活气息,让人觉得法王从来不曾走远一样。

在我们踏进这间面积不算很大的寝宫之时,排队的信众和游客从寝宫里一直绵延至外面楼梯和空地上,人们用最虔诚和最高礼节来表达对法王的尊敬和敬仰之情。站在这一方空间之内,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可以想象,法王在寺时楚布寺的喧嚣与热闹,教徒成群结队络绎来此,求活佛用手在头顶轻轻抚摸,获得领悟和幸福。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遵循着他们心中对尊者的至高礼节和敬仰之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前来朝佛和供养这里的一切。

在他们心中,住着一尊佛。

楚布甘泉

打壶圣水祈福

楚布寺另一重要宝物是镇寺之宝——空住佛圣像,圣像是第八世大宝法王噶玛巴米确多接为了感念上师——大修行者桑杰年巴仁波切的教诲,而亲手塑造的上师桑杰年巴仁波切银像。据说,塑成之后,银像竟然自动悬浮于空中达七天七夜之久,故有“空住佛”之说,从此“空住佛”被历代僧人喇嘛和信众视为楚布寺灵魂之所在,受到千百年来人们高度的敬仰和尊奉。十七世大宝法王也曾在圣像背面亲自按下手印,加持赐赠于楚布寺中。这里也成为每一位信众和游客祈祷赐福和顶礼的必到之处。

也许在常人眼中,空住佛的传说仅仅只是僧人喇嘛和信众们对于尊者和上师的一种无限敬仰之情。现实之中,可能并不存在这样的殊胜场景。但是,传说的真假并不重要,朝圣和修行的路上,内心的修为和坚韧才是获取福慧、通达万物根本的不二法门。

除此之外,楚布寺内的十四世大宝法王德丘多杰的脚印、十七世大宝法王亲绘唐卡、十七世法王小时候留在大殿砖头上的手印、著名的“楚布拉千”等一系列尊贵的法宝使这里成为信徒和游客们的心灵归属和精神寄托之地。

楚布寺附近还有一处泉眼,水清甘冽,相传为噶玛巴施神通力用拐杖往地一戳而成。信众们离开时都不忘拿着水壶和瓶子,打上一壶圣水,或蘸上一捧圣水祈福。我也跟着行人的步伐,享受了一番至尊法王的万世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