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带三的成语

带三的成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带三的成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带三的成语范文第1篇

只有一个孔融让梨。

解释: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来源:文章屋网 )

带三的成语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积累;常态化;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7-0073-02

每每翻开学生的测试卷,会发现在“积累”这类题目上学生失分较多。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得不对平时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存在问题――积累面窄

例一:(五年级)今年是龙年,明年是蛇年,各写出两个成语。一些学生只能写出一个。教材关于“龙”的主题单元安排在五年级下学期,个别教师就认为题目超越了教材。

例二:填诗句,要么给诗的前半句,要求填写后半句;要么给诗的后半句,要求填写前半句,内容全部来自教材。这类题也有不少学生不会填,尤其是填写的诗句中有大量的错别字,从而失分也很厉害。

例三:填写关于勤奋和读书的名言。这些题的回答效果也不理想。答案有的是学生自创的,有的是学生凭着零散的记忆写出的似是而非的名言,稍微规范一点的,又有错别字。至于作者,几乎没人写,应该是学生不太清楚。

二、原因分析――关注教材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和复习时只关注本册教材,但教材中没有关于龙或蛇的主题单元,“语文天地”中也没有这方面的训练。一些学生平时看书积累少,不会写。

看来,责任在于教师,目光短浅;在于学生,平时阅读面窄,积累过的成语没有及时巩固。

三、应对策略――贵在常态

(一)一点带面

为了让学生广泛积累,教师要提供指导,提示积累的内容,指点积累的方法,让他们循序渐进,有计划、有目的地去积累,以一点带面的方法去实施。

这学期教材第一单元主题是“龙”,除了积累文本中的带“龙”的成语,还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带“龙”字的成语,并交流词意,按“龙”字所在位置归类。如排在首位的,有“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等;排在第二位的,有“来龙去脉、生龙活虎”等;排在第三位的,有“笔走龙蛇、老态龙钟”等;排在第四位的,有“车水马龙、望子成龙”等。教师可指导学生先口头交流,再抄写下来。

以“龙”为主题,教师还可以引领学生向课外延伸积累,找出带“龙”字的俗语,如“宁当龙头不做凤尾”“二月二龙抬头”等。教师还以“语文天地”中的“初显身手”为依托,让学生积累家乡带“龙”字的特产或地名。学生们通过查资料,了解“龙眠山”名字的由来,了解优质有机茶叶“龙眠春翠”的形、色、味。龙是十二生肖中的一种,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写写其他生肖的成语,如“鼠目寸光、九牛一毛、守株待兔、打草惊蛇、牛头马面、亡羊补牢、猴年马月、杀鸡吓猴、鸡飞狗走、猪头猪脑”等,学生一边交流含有不同生肖的成语,一边根据自己或家人的生肖说故事。在交流中,他们明白了成语的含义,享受着积累的乐趣。如一位同学的小姨是属“鼠”的,他笑道:“小姨鼠目寸光,我回家好好开导她。”同桌接道:“我表姐胆小如鼠,晚上上夜班,还要爸爸接。”……

二、循序渐进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想积累广博的知识,首先必须调动学生读书的热情,让其真正体验“读书是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现在的学生大多具备了拥有各种书籍的优越条件,我们应培养他们选择和筛选的能力,既要注重博览,又要有所侧重。其次,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非常重要,一定要“心到、眼到、口到”,边读文字边想象画面,要动笔写摘要,做批注。

积累是天长日久的事,它渗透在每个学习活动中,需要教师督促检查,分散推进。每天早读,学生集中积累教材中的精彩片段,教师可设计背书表,其中有“家长签名”一栏,让家长也参与进来。班内四人一组,竞争上岗,谁先背,谁就是背书小组长,背得多,背得早,红花多。每个小组形成整体,进行评比,相互督促,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的态势。

中午或晚上,可要求学生主动看课外书,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课外书除了自己买的,还可以跟同学互相借阅,向学校图书馆借阅。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画出精彩的词句,分类摘录其中的部分,学会在文本上写批注,写读书笔记。

为了使学生能把平时的摘录消化吸收,每天课前五分钟,按学生座位四人小组交流课外阅读内容。如果热莩ぃ就由一人主讲,其余学生认真倾听,有时每人一句格言,或几个成语,形成惯例。教师也参与其中,适时评价,赏识学生的点滴进步,使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三、活动激励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能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促进积累的进一步强化。

开学初,我发现学生们的书写明显马虎,似乎还没有进入学习状态。于是,我利用一节课,把学生的摘录作业本拿来展览,让学生看看同学们都积累了什么,书写质量如何。然后,大家交流积累的内容,反思自己的得失,当晚以日记形式记录作业展览的感受。这样的活动一举多得。课上,我还提出了这学期的积累要求,不再仅仅是追求“量”,更要注重“质”。每个星期互相检查一次,举行读书交流一次。

读书交流会上,学生们或围绕单元主题开展综合活动,或介绍自己喜爱的书,或朗诵经典、散文,或背诵精彩片段、古诗。如学过“龙”字成语后,我在课堂上举行比赛,谁一口气说的成语多,谁就是优胜者。第二单元是以“书”为主题的单元,要求学生为自己写座右铭,背诵关于读书的格言。在活动中,在教师和同学的激励中,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参与,师生互动交流,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在巩固的基础上运用。

四、学以致用

经常有家长向我反馈孩子在家为写作而烦恼,我脱口而出,是因为平时阅读少,但家长立即进行了否定,说孩子最喜欢看书,每天都看。这又是一个新的问题:如何架起阅读和写作的桥梁?原因就在于学生缺少有效的积累。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名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牵肠挂肚,或者胡编、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我们班一直坚持写小组循环日记,把平时学校、班级或家里发生的点滴小事及时记录下来,既练笔,又进行了内心的倾诉。我也从日记中了解了班级动态,了解了学生的心声,并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把材料的积累与语言的运用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有了材料的积累,还需要写作方法的积累。如何开头、结尾,中间如何展开,如何写提纲,不同文体之间有何区别,这在平时阅读中要汲取经验。而语言表达也很重要,平时积累的精彩词句如何巧妙迁移运用,习作中怎样运用形象的修辞和成语等,这些都要考虑。

积累是阅读与写作的一座桥梁,同时积累又是阅读与做人的一座桥梁。学生从阅读中渐渐明白,要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拥有乐于奉献的人文情怀。

学生积累多了,知识面广了,能力增强了,基础平台高了,看问题也就全面了,学习新知的兴趣更浓了,学习效果就更好。只有常态化的有效积累,才能达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带三的成语范文第3篇

一、活动目的

为丰富业余生活,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凝聚力,促进友谊,进一步加强机关文化建设,持续营造严肃活泼、富有朝气又具活力的机关氛围,特举办此活动。

二、活动地点:小孩儿口湿地公园

三、参与人员:市委办全体人员

四、活动时间:2017年5月28日(星期日)上午

五、时间节点

8:20 国际会议中心西餐厅门口集合点名并做准备运动

8:30 开始进行“健步走”活动

9:00   游戏1

10:00  游戏2

10:50  湿地公园(亚沙会纪念林公园石碑)合影留念

11:00  返程

11:30  活动结束 

六、有关事项

1.本次活动以科(局)室为单位组织报名,请各科室于5月5日上午下班前将参加活动人员名单报政研科。活动将根据报名情况进行分组,请参与人员积极服从调配。各组根据分组情况自行选出一名队长,负责本组活动过程中人数清点、游戏安排等工作。

2.本次活动参加人员在“健步走”前,将统一做一些简单的热身活动,请参与人员高度重视,特别注意踝和膝关节的活动。

3.请穿宽松舒适的衣服和运动鞋。

4.本活动主要为“健步走”健身活动,同时配以小游戏以调节气氛。请全体人员积极参与,营造热烈氛围。

5.参与者身体若有不适,应及时向主持人说明,进行安排处理。

6.卫生间位于湿地公园入口(纪念林剪纸景墙)处。

7.活动前每人分发一个垃圾袋和一瓶矿泉水。活动中请参与人员注意环保,不准乱丢烟头和垃圾,并自觉收集沿途垃圾。

七、活动内容:

1.“健步走”:

往返总里程约 10 km

路线:

出发路线:国际会议中心—海晏山东路—国税局—档案局—海滨西路—阳丰路—湿地公园门口(纪念林剪纸景墙)

园内路线:湿地公园门口(纪念林剪纸景墙)—海岛咖啡屋—月儿岛—纪念林版图岛—东村河大桥—纪念林版图岛—月儿岛—湿地公园门口(亚沙会纪念林公园石碑)

返程路线:湿地公园(亚沙会纪念林公园石碑)—海鑫中路—海晏山东路—国际会议中心

2.游戏安排:

计划于海岛咖啡屋和返程点开展两次小活动。

(一)飞花令·春

游戏道具:秒表

参加人员:每组2人

具体规则:

1.参与游戏的人员根据主持人要求依次站好。从第一位游戏者开始,轮流背诵含有“春”这个关键字的诗词,最后一位游戏者背诵完第一位游戏者继续,依次循环;

2.游戏者10秒内未能吟诵出相关诗词,则被淘汰,其他游戏者继续进行,直至剩余一名或一组游戏者,为优胜组;

3.朗诵诗词尽可能清晰可辨,保证诗词正确且完整,已经说过的诗词不可重复;

4.首先2人都被淘汰的小组,游戏结束后,根据主持人安排表演相应节目。

5.为增加游戏趣味性,请大家提前储备相关诗词。

(二)心有灵犀

游戏道具:写有词语的纸张若干张、纸笔

参与人员:每组2人

具体规则:

1.每组2名选手参加, 一人比划一人猜;

2.限时2分钟, 猜对最多组获胜;

3.比划者不得说出“词语”中任何字以及使用英语等外语表述,可以用语言和肢体向猜词者提示;

4.猜不出可以喊pass, 但只有2次的机会。比划者说出“词语”中任何字, 扣除一次机会;

5.观众不能提醒;

6.猜词数量最少的组,游戏结束后,根据主持人安排表演相应节目。

 

备选游戏:

(一)成语接龙:

游戏道具:秒表(手机)、纸笔

参与人员:全体参加,以组为单位进行接龙

具体规则:

1.前后两句相接成语的关节字必须是同音字;

2.成语必须由四个字组成;

3.在同一龙头字下的成语不得有重复;

4.所选用的成语必须是一般成语词典上能查到的成语;

5.一名主持人确定每一轮成语龙头字,另一名主持人记录;

6.允许使用改革开放以来新生的新新成语,如:改革开放、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一国两制等等;

7.各组有一人在10秒内说出即可;

8.接不上来的科室表演节目,结束后进行下一轮,计划进行5轮,视情况而定。

(二)拔河比赛

游戏道具:拔河绳1条、1米绳子3条、皮尺1个

参与人员:各组4人,抽签进行淘汰赛

具体规则:

1.比赛采取三局两胜制;

2.在场地上画3条平行的短线,间隔1米,居中的为中线,两边的为界。拔河绳中间系一根红带子作为标志带,下面悬挂一重物垂直于中线。

3.各队选一名指挥员,队员依次交错分别站在河界后拔河绳的两侧,裁判员发出“预备”口令,双方队员站好位置,拿起拔河绳,拉直做好准备。此时标志带应垂直于中线。待裁判鸣哨后,双方各自一齐用力拉绳,把标志带拉过本队河界的队为胜方。

(三)击鼓传花

游戏道具:响鼓、鼓槌、花球、眼罩

参加人员:全体人员

具体规则:   

1.一个主持人站在圆圈中蒙眼击鼓,另一个主持人主持,开始敲鼓,鼓响顺时针传花,鼓停就停止传花;

2.鼓声停止,拿到花的人表演节目或接受惩罚小游戏;

3.如果花束正好在两人手中,则两人可通过猜拳方式决定负者;

4.接着以上面的规则进行下一轮,预计进行5轮,视情况而定。

(四)两人三足游戏道具:绑脚若干

参加人员:每组2人

具体规则:

1.根据主持人安排,在某一路段进行两人三足比赛;

2.每组两名队员用绑脚将左右脚绑在一起,排成一字形横排。

带三的成语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言;民族;成语;文化

前苏联语言学家B・Tak曾指出:“比较是语言研究的基本方法(可能甚至是唯一的方法)”。又说:“对比语言学的任务……即比较两种或几种语言的语言事实,以便找出其异同之处”。本文拟从汉、俄、英成语文化意义的分析、比较入手,以点带面,揭示民族文化差异。

揭示成语的民族文化特征.须首先探讨语言与民族、语言与文化的一般关系。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由此可见,语言是民族的重要属性,是民族的本质特征。著名英国语言学家帕尔默说:“语言是……维系民族的纽带,它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研究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状离不开对该民族的语言的考察。

什么是文化?尚无趋于一致的看法。但多数文化学家一般都将其区分为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广义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狭义文化则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又具有了民族性。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可以确切地用水融来形容。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传播和延续的工具。一切文化活动、文化创造和文化发展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文化产生、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形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必然会溶入到各自的语言中。

而成语作为语言的精华,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富有哲理,更是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特征。语言学家将其喻为“语言中的盐”、“民族的明镜”等。

什么是成语?语言学界对成语界的划分看法不尽相同。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英语idiom是指 “phrase or sentence whose meaning is not obvious through knowledge of the individual meanings of the constituent words but must be learnt as a whole” (短语或句子,表示整体意义而不表示各单词个意义者)。俄语крылатые слова是指“образные, меткие выражения, вошедшие в общее употребление”(已普遍使用的、形象而又精辟的用语)。因此,就广义而言,成语泛指各种类型的习用语,包括谚语、俗语、格言、名言和固定词组等。

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背景的文化信息,在文化内涵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然而,人类大脑的生理机能相同,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着相同的规律性。因此,不同的语言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的规律性。成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语言的共同特点必然反映到成语中,纵观汉、英、俄成语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有许多共同点。

(1)言简意赅,带有典故性。许多成语出自历史事件、神话故事、宗教经典、古典名著或是名人名言。

(2)寓意深刻,富有哲理性。用简洁的语言,表示深奥的哲理,这是成语的一大特色。

(3)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

(4)千姿百态,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成语是在民族文化的沃土中蕴育起来的,民族文化是成语生命的源泉。

由于汉英俄三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俄英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所以即便三种语言中的成语具有以上共同点,但仍旧是大异小同。从文化角度剖析汉、俄、英成语,便不难发现下列几个方面的差异。

第一,反映的自然环境不同。

每一个民族都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生存繁衍,因而不同民族的一些成语的产生便和该民族的自然环境、山川物产密切相关。汉民族大部分生活在温带地区,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而且有不少的名山大川,所以“泰山北斗,蓝田生玉,泾渭分明,海市蜃楼,春兰秋菊,草长莺飞,雨后春笋”等成语只为汉民族语言所特有. 俄罗斯则不同,作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大部分国土都处在寒带地区,几乎一半的国土被森林所覆盖,这里天气寒冷,因而在俄语成语中有很多都是用高寒地区特有的物体来表示的,如“снег (雪)”、“медведь (熊)”等。举例来讲,比喻出人意料时,俄语用“как снег на голову (突如其来)”;表示穷乡僻壤,俄语用“медвежий угол ”再有俄罗斯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森林面积占世界森林面积的五分之一,有很多成语都与白桦树(береза)、森林(лес ),蘑菇(гриб)等有关。Береза是俄罗斯最常见的、民族文化涵义丰富的植物。而我们汉民族,虽然我国北方也有桦树生长,但没有被赋予民族文化内涵.倒是只在南方生长的“竹”含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容。如我们汉语成语“雨后春笋”意思相近的俄语成语却是“как грибы после дождя (如雨后蘑菇)”。俄罗斯人以гриб而不以“竹”作喻,这是田为“竹”这种植物主要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与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并无广泛联系。就连бамбук(竹)这个词也是外来的。而英国是一个岛国,英国人喜欢航海。因此很大一部分成语涉及海上航行,经受风雨,捕鱼捉蟹。例如: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sea(进退维谷),to go with stream(随波逐流),to tide over(不论成败), 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第二,反映的文化背景不同。

众所周知,欧美文化的历史源于两种主要的文化背景――希腊、罗马的古典传统和希伯来基督教的中世纪传统。因而,除了来自《圣经》以外,英语习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希腊神话和史话。如Achilles’heel(唯一致命的弱点),Penelope’s web(珀涅罗珀的织布),意指“永远完不成的工作”等。

而俄罗斯原是一个多神教国家,后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因此大多数俄罗斯人都信奉基督教。因此,作为基督教的经典著作《圣经》自然对俄语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俄语中的表现之一,就是有大量的俄语成语出自《圣经》或与基督教的宗教活动有关,如“козел отпущения (替罪羊)”,“тяжел крест, да надо нести (十字架虽重也要自己背)”, “запретный плод (禁果)”,“волк в овечьей шкуре (披着羊皮的狼)”等。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成一体。我国是一个多神教国家,相比之下佛教对我国文化影响较大,不少成语来自佛教或与佛教有关,如“一尘不染”、“五体投地”、“回头是岸”、“借花献佛”、“在劫难逃”等等。然而,汉语成语更大一部分来自浩如烟海的中国经传典籍、寓言故事、神话传说,例如“揠苗助长”、“叶公好龙”、“夸父逐日”、“狼狈为奸”、“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这些成语充分体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古代文化,表现出与欧美文化的巨大差异。

第三,反映的风俗习惯不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个民族都积淀出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和观念习俗。这种文化差异也体现在成语上。例如,在中国,狗往往被人联想到令人厌恶的东西,常用来比坏人坏事,如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狐群狗党、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俄罗斯人把狗视为人的忠实朋友,作为宠物豢养。虽然没有像汉语成语(如狐朋狗友,狗尾续貂)那样贬低狗的成语,但也没有特别褒扬狗的成语。有的只是同情、怜悯狗的处境的成语。如голодный как собака形容极度饥饿;жить как собака:形容生活穷困潦倒;устал как собака形容疲倦至极。但狗对英国人来说,既可以用来看家或打猎,也可视作人的好伴儿,因而英语中狗享有“Man′s best friend”(人之良友)的荣誉。也有很多关于狗的习语,如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 top dog(重要人物),Lucky dog(幸运儿)。

有的成语还带有独特的民族、地方色彩。如,英语习语to carry coal to Newcastle(纽卡索――英国著名产煤区),tocarry owls to Athens(雅典,希腊首都,多猫头鹰),及俄语中的в Тулу со своим самоваром ездят (带着茶炊去图拉,图拉盛产茶炊),汉语成语“带着瓷器上浮梁”(浮梁,中国盛产瓷器的地方),都是“多此一举”的意思。

总之,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面镜子,反映文化,又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成语是语言的精华,是“浓缩的文化”。通过汉英俄成语文化涵义的比较,我们看到了俄、英文化同汉族文化的巨大差异。从另一方面看,正是这些民族文化的不同,制约着汉俄英成语的产生及其意义的不同。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青.《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2]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梦,牛津大学出版社,1984

[3]吴国华,《俄语与俄罗斯文化》。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98.

[4]现代汉语词典争,商务印书馆,1993

[5]赵敏善.《俄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96.

[6]周国定,《论汉英俄成语的民族文化内涵》。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1994年第三期

带三的成语范文第5篇

如“功败垂成”出自晋阳之战,“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

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吴下阿蒙”出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四字习语

在人民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

格式

不是四字的较少,还有三字成语,五字成语,六字成语等,一直到十三字,如“五十步笑百步”、“欲速则不达”、“醉翁之意不在酒”。

成语一般所以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

组成

绝大部分是由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成,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

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

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带三的成语范文第6篇

长穗剑有剑又有一个比剑身略长的穗,在舞动时,既要舞剑又要舞穗。舞剑时力主要用在剑身和剑尖上,舞动长穗剑时力不仅要用在剑身上,还要用在剑穗上;只顾剑而忽略了穗,往往穗会缠在剑上或是手臂上而无法舞动。为了使穗飘起来,手臂舞动的幅度要大,且要运用好手腕的力和悠悠带力,要巧妙地使剑和穗都按正确路线运行,配合完美。

嫦娥长穗剑共十六组动作,每组动作都是以一个成语为名,这些成语都形象地说明了动作的来龙去脉,反过来每组动作也都形象地表达了成语的含义,二者互补互融,十分协调。在练“游刃有余”组动作时,要使剑有游动之感;练“从善如流”组动作时,要有一个好心情;在练“回天之力”组动作时,要有在前进时突然不转身后扫带点的意念,俗称“回马枪”。每组动作都有其特点,舞剑时不仅要有动作,还要表现出成语喻指的含义和心情,用力更要用意,才能舞出剑的精髓。如第十一组“举案齐眉”的第74~76动作柔和缠绵,酝酿着丰富的情感;第77~81动作持剑缓缓上举,表示恭敬举案的诚心诚意,全组动作极富感染力。第十四组“天衣无缝”就像是仙女们在舞动着水都泼不进的天衣长袖一样,其乐融融。起势名曰:“闻鸡起舞”,收势名为“返璞归真”,说明整套剑路的起承转合,合拍合律,十分规范。

嫦娥长穗剑全套共出现三次抛剑,有两次只是换手离手。第一次在“破釜沉舟”,要作突然失手状,幅度特小,下面的动作要表现出下定决心的样子;第二次离手,出现在“烘云托月”组,这次仅是换手而已;第三次出现在“返璞归真”组,这是结束动作,上抛时,力量先用在穗上,使穗先起,剑再迅速上升。长穗剑很少有抛剑动作,嫦娥长穗剑以抛剑为其重要特点。抛剑可使剑变化多端,使对方捉摸不定,以迷惑对手,增加进攻机会。抛剑又可增加套路的难度和可视度,增强舞剑的信心。

开始可一组一组练习,熟练后择其数组连接起来重复练习,以增加趣味性。

一、闻鸡起舞:预备势:面南而立,左手反握剑柄,剑身贴小臂后,剑尖向上。剑穗由身后绕至右小臂上,垂于体侧,目视前方,气势平和有神(图1)。右脚稍往前近一步,右小臂稍抬使剑穗稍上提,体稍左转,目视右前方(图2)。左脚前出成虚步,右小臂将剑穗向后甩,左手持剑稍向侧举,目视左前方(图3)。重心前移,左手握剑手心向前上,以腕为轴,由前上向顶后平绕一周,力达剑柄,剑穗随之平绕(图4、5)。左手心向上抱剑收于胸前,右腿后抬成平衡状,右剑指向右指,目视左前方(图6)。右脚于右前方落地,剑于胸前右收,用力向右带剑穗,此时换右手握剑,目视左前方(图7、8)。

二、南辕北辙:承上势,右手持剑稍用力后带,使剑穗后飘,旋即左后转身退左脚成左弓步,右剑左刺(图9)。右剑经上向右下点,又上挑,上挑时右手稍上,使剑穗向上飘逸(图10)。上右脚左转身,右剑顶上后绕一周,稍向左转身成右弓步,右剑于体前后绕一周,同时上右脚,右剑右上刺,目随剑尖行(图11、12、13)。左脚后抬起,目视右后方,右剑顶上云绕一周,稍向左上带(图14)。左转身,左脚后落地,深蹲成仆步,右剑经上向右下立剑,使穗落脚面上。(图15)。

三、泾渭分明:猛起立,右剑向上挑刺,右脚将穗上踢(图16)。右脚于左脚前落地,剑向左下劈,右腕又稍上提,使穗向上回飘(图17)。右脚提起向左跨步,右剑于顶上逆时针绕一周,目随剑尖行(图18、19)。剑后绕一周,于体前下劈,又稍收,再右弓步左刺(图20、21)。

四、入木三分:上左脚,左后转身,右脚左跨,右腕稍沉,剑尖上挑;右腕又稍提,使剑穗上飘,目视剑尖(图22)。左转身,剑经上向体前下刺,又稍提,重心左移成左弓步,上体稍右转,收剑于腰间。目视剑尖(图23、24)。重心右移成右弓步,剑右刺(图25)。右后转身提右膝,剑经上向左下截击(图26)。左后转身,剑右下抄刺又稍上提,使穗上飘(图27)。

五、游刃有余:体稍右转,剑右后扫上撩。上脚,剑右下砍(图28)。上左脚稍跳又上右脚,剑右上并抽手腕用力使穗上飘(图29)。右脚落地,剑下刺,再向上刺(图30)。上左脚,剑向远点点击,手腕用力将穗上带(图31)。右后转身,剑向右甩击又稍收,目视右方(图32)。后转身成右弓步,剑经体前后绕,立剑后挡(图33-34)。重心左移成左弓步,剑前下点,目视剑尖(图35)。

带三的成语范文第7篇

有趣的形容成语:

【奥妙无穷】:奥:深奥。指其中不易为人所知而奇妙有趣之处极多。

【枯燥无味】:枯燥:单调。形容单调,没有趣味。

【妙语解烦】:有趣的话引人发笑。

【妙语解颐】:解颐:开颜而笑。有趣的话引人发笑。

【庆赏无厌】:庆赏:欣赏;厌:厌烦。指某种事物或作品很有趣,令人百看不厌。

【饶有兴趣】:令人感到很有趣,并十分注意。

【谈论风生】:风生:谈话时兴致很高,气氛活跃。形容谈话活跃而有趣。

【谈吐风声】:形容谈话活跃而有趣。

【相映成趣】:映:对照,映衬。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关于成语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别是典故性的。如“汗牛充栋”、“虎踞龙蟠”、“东山再起”、“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占有一定的比例。汉语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最主要的一点是习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带三的成语范文第8篇

一、计算领域的尝试

案例:《诀窍在哪里?》

教学内容:特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巧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多组题目的计算,找出特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巧算方法;

2.在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索的方法:举例——找规律——验证;

3.在观察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

学生经验储备:学生已经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和老师赛一赛

竖式计算:18×11 15×17 51×41 27×99

学生发现老师算得很快,而且学生在算18×11的时候也算得很快。分享一下在算18×11的时候为什么会算得这么快?

第二环节:复习两位数乘11的巧算

(举例子、找规律、用规律)

第三环节:探索其他的巧算方法

1.列举一些同类型的算式;2.用计算机帮助我们算出得数;3.观察这些积和两个乘数之间的关系;4.验证这三条规律。

1.两位数乘99;2.十几乘十几;3.几十一乘几十一(交流寻找到的规律)。

第四环节:总结

思考:这节实践活动课是基于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中经常会出现很多的类似**乘11等这样得数有规律的算式,也结合了一些计算机计算单元中看算式结果找规律,自编的一堂实践活动课。在教学中渗透找规律的研究方法:举例子——找规律——用规律。这节实践课,不仅着眼于学生在计算方面的巧算,而且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今后找规律所要采用的方法。

二、空间图形领域的尝试

案例:《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莫比乌斯带”的特点,学会将长方形纸制成“莫比乌斯带”,培养学生大胆猜测用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提问题——做纸圈——剪纸圈——画纸圈——证明纸圈这样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观察、思考、猜测、验证、自我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真正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习了数学思想方法和技能,还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思考:这节课是我听到的一节比较成功的数学实践活动课,课堂上教师把莫比乌斯带这个的长方形纸环的“神奇”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让学生通过“动手做”发现莫比乌斯带的神奇和魅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创作欲望,而且在课的最后,利用网络上收集的关于莫比乌斯带相关资料和应用图片,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开阔了数学视野。

三、数学与文学的整合

案例:《让数学课堂充满文学色彩》

数学知识在诗词文学中的妙用、数字成语、数学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