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地监控方案

工地监控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工地监控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工地监控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满堂支架;混凝土浇筑;实时监控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满堂支架现浇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方法。为保障现浇支架的安全性,在支架搭设前需进行支架方案设计、评审,并对支架基础进行场地硬化及承载力试验,在支架搭设过程中对所用支架原材料的质量严格把关,对搭设完成的支架按照支架方案及《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等相关规范进行检查。

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支架参照《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194-2009)进行预压,根据《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194-2009)中6.1.1条,对不同类型的支架至少应选择一跨进行支架预压,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混凝土现浇工程中,施工单位通常仅选取代表跨进行预压,而未经预压的支架现浇过程中的安全性需要通过支架的实时监控进行保障。

2.支架实时监控的意义

现浇支架作为混凝土现浇过程中的受力支撑体系,其安全性在整个施工工程必须得到保证。在整个支架工作过程中,进行混凝土现浇时是最易出现安全事故的阶段,近年来国内多处工地均出现满堂支架在现浇过程中垮塌的重大安全事故;如2009年8月成都铁路局贵阳工务段施工的南环货运铁路专线改线(K14+285.22米处)下穿涵工程在浇筑过程中发生支架坍塌事故,导致7人死伤;2010年1月,云南昆明新机场配套引桥工程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突然发生支架垮塌事故,导致41人死伤。

因此在混凝土现浇过程中对于未经预压的支架应进行实时监控,保障在整个现浇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安全,同时通过对支架的实时监控,收集支架在现浇过程中的变形、应力参数,积累相应的技术资料,以便在后续现浇支架施工中更好的保障施工人员安全及施工质量。

3.支架实时监控的实施

现浇支架监控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在混凝土现浇时对支架的变形、应力数据进行采集,并根据前期计算分析的相应变形、应力预警值对施工人员下达相应的指令。整个支架实时监控依次参照以下步骤执行:

(1)前期准备工作:收集桥梁的设计、施工资料,了解实际桥梁工程情况,在此阶段应做到与施工单位进行充分交流,明确桥梁现浇的相关信息,包括结构是一次浇筑成型或采用二次浇筑,预估浇筑日期及浇筑总时长、总方量等;

(2)方案制定: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支架方案进行现场踏勘,确定支架监控的变形、应力测试点,制定具体的支架监控方案,并根据现浇支架方案及桥梁图纸计算相应测试点的支架变形、应力预警值;

(3)现场实施:在浇筑日期前组织监控设备、人员进场及时安装调试设备,保证在浇筑开始前整个系统运行正常;在浇筑开始时同步进行数据采集,将实时数据与预警值及时进行比对,根据比对情况下达相应指令(持续浇筑或及时停止浇筑),并直至整个浇筑过程安全完成。

(4)后期成果分析:支架实时监控完成后,对采集的成果进行分析整理,积累相应技术资料,并将之运用于后续施工中。

4.支架监控实例分析

某市政道路高架桥均为现浇连续箱梁,共计13联,其中仅对代表跨第1联进行了预压。在浇筑时,第3联现浇箱梁(起止桩号为5#墩-8#墩)为3跨一联。因第3联的支架宽度、高度均与第1联有差异,且第3联受交通条件及场地限制,未进行预压,为保证其现浇过程中安全,对其支架实施实时监控。

施工单位进行该高架桥第3联箱梁的第一次现浇工作,计划浇筑至箱梁翼缘根部,翼缘及顶板暂不浇筑。监控单位于现浇前,完成仪器架设,人员分配等准备工作,经调试监控系统运行正常。

图1 第3联桥跨布置图

因第6跨、第7跨支架高度较高,且为先行浇筑的桥跨,故在第6跨、第7跨处按照图2、图3布置相应的应变、位移测点。(应变测点与位移测点布置于同一位置)

图2 变形、应变测点布置平面示意图

图3 变形、应变测点横向布置示意图

第3联第6跨、第7跨总计浇筑持续时间为15个小时,整个浇筑过程中采用DH3816静态电阻应变仪实时采用集位移计及应变片的相应数据,汇总整理后得到在PM6#墩附近箱梁实腹段处支架变形及应变取得最大值,变形最大达到9.19mm,其他位置测点变形值在1.67~7.7mm之间;立杆最大应力值为43.9MPa同样在PM6#墩附近箱梁实腹段处取得,实时监控过程中各测点的变形、应力均未超过预警值,说明支架在现浇过程中工作正常,本次支架监控为施工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并对其后续连续梁的满堂支架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工地监控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预警预控

一、引言

技术创新促使着人类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同时带来各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发展提供了一种重要途径。正是如此,“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是我国一直以来所强调的重要工作,把其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部位,积极鼓励建筑施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项目。近年来,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中,建筑施工企业所生产的经济价值比例越来越大,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所以,建筑施工企业有必要进行技术创新项目。但是,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其进行技术创新项目具有高风险性,面对着施工现场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及其复杂的自然环境,同时还有地上地下施工作业,因此,其进行技术创新项目活动具有高风险性。由于建筑行业技术创新项目活动跟一般制造业技术创新项目活动在风险因素上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对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最终确保技术创新项目顺利完成。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可得出目前尚未有学者对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进行过相关研究,但是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开展技术创新项目,且已迫在眉睫,更加需要对该技术创新项目风险进行把控。由此,本文针对特定的企业———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其技术创新风险的预警预控研究。

二、技术创新风险预警预控

技术创新风险管理有风险的识别、估计、预测、预警预控等过程[1]。在对技术创新风险的识别、估计、预测基础上,借助预警预控方法能够有效地保障技术创新项目的顺利开展,获得经济利益。预警预控手段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风险处理方法。处理技术创新风险的根据是综合风险的大小,因为技术创新风险对该项目的影响,是所有风险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及企业对此综合风险结果的承受和应对情况。总之,企业预警预控方式处理风险是根据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情况,向企业相关部门发出该风险情况信息,相关风险处理者根据此信息,分析该风险对项目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而研究相关的风险处理方法,具体人员据此方法具体执行,控制风险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整体影响,确保技术创新活动按照计划顺利进行。本文将从事前、事中、事后的三个角度来分析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预警预控方法。

(一)事前预警预控

该工作是在技术创新项目活动开展之前。风险处理者结合技术创新风险状况,有以下工作:第一,技术创新项目的选择;第二,在第一步工作基础上,对该项目活动进行事前的风险预警预控。首先,建筑施工企业根据技术创新风险的评价结果,在多个技术创新方案中做出企业能控制、能承受的方案。选择何种技术创新项目,企业要根据控制该技术创新项目风险所需要的成本和该技术创新项目带来的经济利益综合考虑。选择最优的技术创新方案,作为企业下一个阶段要开展的技术创新活动。若是本施工企业的经济实力及综合技术能力有限,无法承担该技术创新活动,但是该工程又必须借助于新技术,现有技术已无法满足施工要求,则可通过分包方式来解决,将该项目分包给有相应技术能力的企业来施工,实现技术创新风险的转移。另外,对已决定进行的技术创新活动,则要对该技术创新风险进行事前的预警预控。需要建立相应的技术创新风险预警预控计划工作机制,建立相应的人员组织系统来应对风险工作,为了更好地了解工地的实际情况,该人员组织系统宜设立在施工现场上,进而能够了解技术创新活动的具体执行情况,进行相对应的风险管理。预警预控计划工作机制首先要借助于风险警报系统,该警报系统不仅要在公司上设立,施工现场上更需要设立,如此才能更加直接地指导技术创新活动的具体执行人。在该警报系统中,企业预警信息的输出方式,可通过“亮灯”的形式来表示。如:亮“绿灯”表明技术创新风险等级为低;亮“蓝灯”表明技术创新风险等级为较低;亮“黄灯”表明技术创新风险等级为一般;亮“红灯”表明技术创新风险等级为较高;亮“紫灯”表明技术创新风险等级为高[2]。需要跟踪技术创新活动运行过程中风险可能的走向,分析导致风险发生变化的具体原因,而后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的应对措施;同时需要研究一旦应对措施失效,如何进行风险应对,最大程度地保障技术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事中预警预控

该阶段是在技术创新项目开始到技术创新价值实现的过程———商业化建筑产品到业主手上或公共建筑产品投入到供公众使用之前。此过程最重要的工作是跟踪和监控技术创新项目,实时关注技术创新项目中出现的新情况,及分析技术创新活动中各风险情况,进一步分析技术创新活动综合风险的变化,及向相关部门发出风险警报,即利用事前准备的风险警报系统开展工作,以便风险管理者做出风险决策,确保技术创新活动顺利开展。这个过程是一个不间断、连续的监控过程,是一个类似“PDCA戴明环”的过程,需要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的循环过程。这个处理阶段就是不断地解决存在的风险问题,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阶段。同时在监控过程中,企业能够找出各风险因素发生作用,产生影响的规律,利用这些规律,企业可以调整在事前做的相关风险防范工作。同时,这些规律有助于企业进行下个阶段工作,做出恰当的分析,进而做出恰当的风险预警及防范控制措施。具体风险预警预控工作的流程(见下图)[3]。该工作流程借助于事前准备的预警预控管理系统,首先在企业相关部门下达开始技术创新项目的运行指令后,该系统就需要开始运行。相关的监控部门进入连续不间断的监控,直到技术创新项目的结束,通过监控,监控部门需要定期地向相关预警部门报告及提交技术创新活动的具体运行情况。接着预警部门根据之前设立好的运作模式:把技术创新风险预测结果的五个等级,结合企业对技术创新风险的接受与控制程度,把该五个等级风险划分为企业运行的危机状态、警戒状态及正常状态。通过监控部门的相关报告信息,预警部门分析此时技术创新项目所处的运行状态,根据不同的运行状态结果,采取不同的应对手段。当技术创新项目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时,则预警部门不发出警报,监控部门继续实时地进行监控工作;当技术创新项目处于警戒的运行状态时,则预警部门需要根据监控报告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这些技术创新项目风险指标的变化原因、影响技术创新活动新情况的来源、分析如何应对这些风险因子、下一阶段如何防范这些风险情况的出现等等。预警部门把这些分析及应对措施方案及时地向上级管理部门汇报。管理部门需要进行分析及决策,各相关预警预控部门执行该决策方案,保障技术创新活动的运行处在正常状态;当技术创新项目处于危机的运行状态时,这时的技术创新风险工作处于非常状态,整个风险预警预控部门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需要为此专门成立技术创新项目危机处理小组,展开更专业化、更系统化的危机处理工作。危机处理小组由项目管理部、研发部、市场部、财务部等部门中抽取相应的专家组成。危机处理小组的工作过程是:由危机小组结合自身企业的内部情况、外部市场情况、政策情况等,重新对技术创新风险进行分析,分析风险因素的来源、风险因素运行的规律、产生的影响结果、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工作等。然后危机处理小组做出危机处理决策,委派危机处理小组人员专门到各执行部门中去,负责各部门危机处理情况,并对危机处理行动进行监督和指导。直到技术创新项目的危机状态解除。若是危机处理小组的工作并未能改变技术创新的危机运行状态,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发包给有一定施工能力的施工企业;或者不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直接采取常规施工方法;或者中止该技术创新项目活动,等到风险因素情况适合技目活动开展,再继续开展该技术创新项目;或者直接放弃该项工程,进行违约赔偿。

(三)事后警示

此阶段是在实现技术创新价值之后,该过程主要工作有:分析总结此次技术创新项目风险发生的原因、各风险因素对该项目的综合影响、风险防范及控制处理的经验总结、本次技术创新活动取得的经济效益情况、技术创新风险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等等,为下一次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防范及控制提供很好的经验,避免了由于工程项目的特殊性而导致的高风险,确保技术创新项目的顺利展开,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

三、小结

本文对技术创新风险预警预控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可以较好地指导施工企业管理者对技术创新风险的控制。为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风险管理提供了一种思路,确保企业实现投资、工期、质量三大管理目标,获得技术创新利润。

参考文献:

[1]陈起俊.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7.

[2]李晓峰,等.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88-95.

[3]李晓峰.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测度与决策及其预控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5.

工地监控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钢管拱 无支架缆索吊装 施工方法

一、工程简介

西门河大桥位于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是一座主桥主跨为220米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轴线为二次抛物线,矢跨比为1/4.5,矢高48.88米,净跨径217.09米,拱肋截面为1.9米x4.4米的横哑铃形四管桁式钢管混凝土结构。钢管拱两端分别设置19m和12m的简支空心板引桥,主拱肋总重量为960吨。桥址处属低山河谷地貌,大桥横跨汉江河谷,两岸与地方道路相连,相对高差100-200m。

西门河大桥钢管主拱肋为全焊接结构,但现场整体吊装受到吊机起吊能力和运输能力的限制。根据其结构特点及现场吊装能力将钢管1条主拱肋分解成9个吊装节段(由于运输的问题,各吊装节段又分2个加工小节段,全拢段为1个节段,在现场第二次组装成吊装节段),全拱肋16个段及2个全拢段合计共17件,及横撑桁架节段横撑7件。

二、施工方案

(一)缆索吊装系统试吊

按缆索吊装系统设计吊重作试吊控制重量,用拱肋节段加配重作为试吊物,检验无支架缆索吊装系统的工作性能。

试吊步骤为起吊卷扬机分次受力、逐次检查系统各受力部位、起吊试吊物距地面(船面)10cm、再次检查各受力部位、启动牵引系统运梁至跨中、测试数据、试吊物运回。根据试吊观察结果,对缆索吊装系统工作性能作出评价后采取相应措施。另外,根据是到检验卷扬机起吊系统和牵引系统工作性能以及供电、通航保障系统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钢管拱肋吊装

钢管拱肋节段由工厂加工车运至工地现场起吊位置,用缆索系统垂直起吊,正落位。钢管拱肋根据施工各个方面统筹的工期安排,分节段运输到现场停靠在桥址下施工现场位置待用,安装时由安装方到桥址下施工现场的起吊吊点位置,由安装施工方将钢管分拱肋吊索安装好,起吊拱肋节段离开施工现场后。在整个过程中,由港航监督部门进行通航的协调和指挥。

1.拱脚扣段(1#扣段)的安装

(1)拱脚铰座、预埋主管的安装。浇筑拱座砼时用三维坐标定位方法精确定位,预埋拱脚铰座预埋螺栓及钢板和预埋主钢管,然后通过铰座预埋螺栓及钢板安装好铰座。

(2)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吊段的安装。第一吊段,先用上游的两组主索上的2个吊点吊运上游第一段至拱座旁,一边降吊点,一边张拉扣索,慢慢地将拱肋节段拱脚端置于拱座上,借助拱座上预埋件通过链子滑车逐步调整第一吊段拱脚端铰轴钢管位置,使其与预埋件的拱脚铰座接触密贴。向跨中的一端,用横向浪风索调整好轴线位置,根据设计标高用临时扣索调整标高,待力全部交于扣点并拉好抗风,拱肋标高、轴线调整满足规范要求后,取下吊点。第一节段吊装就位后将铰轴钢管及与拱脚铰轴连接的两斜腹杆灌注50号砼,待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进行第二吊段的安装。

按相同的方法,两岸对称吊完第二吊段、第三吊段,第四吊段用扣索固定,正式扣索挂好后,按设计标高对高程进行调整,用浪风索对拱肋轴线进行调整,正式扣索的张拉的放松均按分级,对称的原则进行,以标高控制为主,同时兼顾索力索力用频谱分析仪测试,在调索过程中实施监控,确保施工安全。以起限位拱铰、稳定拱肋扣段的作用。全桥合拢后再解除此临时的连接,并按设计要求焊接该接头。

因焊接节段间的焊缝是控制吊装施工工期实现的关键工序,此工序按招标文件规定,由加工方实施,因此实施中需与加工方紧密配合,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2.一般扣段的安装(2#、3#、4#扣段)

一般扣段参照吊装程序与拱脚扣段(1#扣段)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按吊装程序,每一正式扣索挂好后,均须对该扣索之前的扣索进行调索作业。调索作业根据设计方和施工监控方现场共同的调索索力和拱肋标高,调索顺序,对每一号索采用对应钢绞线束数的每岸8台千斤顶、油泵张拉设备,同步作业,对称、分级张拉,并进行特殊的低应力状态下的夹片防松措施。同时用频谱分析仪对索力进行测试,以确保调索顺利开展,确保各吊段间横撑连接焊缝,节段间连接螺栓,节段间连接焊缝结构安全。对每一扣段,均进行一次拱肋轴线、拱肋高程的调整,避免拱肋的线形、标高误差累计到最后而造成调整困难,确保其安装精度的有效控制。

3.合拢段安装

拱肋第6#扣段安装完成后,进行不少于24小时的温度影响观测,由反映升温和降温过程的“温度―悬臂端点高程、合拢段长度”关系曲线分析,为拱肋合拢提供温度修正的依据。合拢前通过扣索、浪风索,对拱肋进行线形、标高的调整,并根据需要进行温度修正,选择温度稳定时段用设计临时合拢构造实施瞬时合拢。设计合拢温度在18℃左右,不超过20℃。临时合拢构造设在两主弦管间,全桥共2个,通过花兰螺栓旋转对拱圈两侧施力达到弦杆内力调整及定位的目的。合拢施工方案在得到设计方、施工监控方、监理工程师的共同确定并同意后,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统一协调指挥,确保合拢时2个临时合拢构件同步完成作业。合拢后对拱肋线形及位置实施精确测量,通过扣索和拱顶合拢装置进行精调,调整合格后固定合拢装置,进行各扣段间连接的焊接工作,完成后拆除临时合拢装置。

(三)松扣和卸扣

空钢管拱肋合拢、各节段接头焊接完成,封固拱脚,由两铰拱转换成无铰拱后,逐级松扣,将扣索拉力转换为拱的推力。松扣程序为:从跨中4号扣索开始,两岸对称分级(扣索拉力分5级,每级放1/5),依次(从4号1号)放松,各扣索松一级,暂停15至20分钟后,测试拱肋钢管应力、标高、轴线及平面位置,经设计、监理、施工监控方确认后,再进行第二次放松循环。最后一级保留5左右的扣力暂不放松。松扣后对拱肋进行全面测试,根据测量结果来决定纠偏方式(适当调整浪风索、部分扣索索力等)和管内砼灌注方案和灌注顺序。拱肋钢管内砼灌注完成后,彻底放松扣索,利用工作天线、吊塔上扒杆、锚梁位置卷扬机将扣索拆除。

(四)成桥检验与临时墩的拆除

吊装结束后,同有关部门对桥梁几何尺寸、内部质量、外观进行检验。依次拆除临时墩顶支撑拱肋的垫块(从桥梁两端对称向中间进行,使拱肋脱离与临时墩顶的接触)、墩顶的限位装置和微调装置,并对临时墩顶接触部位的拱肋外表面进行补涂装。最后,清理现场,恢复桥面作业面。

三、施工监测和控制

拱肋吊装中,对拱肋杆件内力,拱轴线高程、桥轴线偏位、扣索索力、扣塔偏移以及缆索吊机的主要结构等进行全程的施工跟踪监测的控制。施工监测和控制在每天气温、日照变化不大的时候进行,尽量减少温度变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一)拱肋杆件应力测试:对拱肋的拱脚1/8、2/8、3/8、拱顶截面的上、下弦杆、腹杆进行贴片测试,测试方法采用长效电阻应变片。

(二)拱轴线高程,桥轴线偏位监测:结合两岸地形用两台PENTAX-V2全站仪和12台精密水准仪进行监测。每一扣段安装完成后,调整扣索和浪风索,使各扣点高程控制在设计值±15mm,桥轴线偏位±10mm。

(三)扣索索力监控:用频谱分析仪测试扣索及临时扣索索力,结合千斤顶――油表读数监控索力。

(四)扣塔偏移:用激光照准仪对扣塔偏移进行监测,通过计算对其信息的处理,自动化启动千斤顶张拉系统调整平衡索的索力,使扣塔偏位控制在≤10mm范围内。

(五)缆索吊机的主要结构:吊塔杆件应力用贴电阻应变片进行测试和控制;锚碇、索塔上设置标志,吊装期间密切观察标志的移动情况;主索、起吊钢丝绳牵引钢丝绳的受力情况用频谱分析仪测试并进行监控;钢丝绳的磨损程度,卷扬机、索鞍、滑车等机械设备,选经验丰富的起重工、机械工随时和定期检查,并及时更换易损件部分,保证缆索吊机的正常使用。

(六)吊装期间收集中长期天气预报和短期天气预报,收集气象水文资料,防止恶劣天气影响吊装安全。

四、结论

西门河大桥共17个吊装段,采用无支架缆索吊装施工法,成功地解决了悬拼节段多、风险大的施工难题,并通过严格的监测和控制方法,拱肋成型好。该桥吊装施工实践显示,无支架缆索吊装适用于跨越深峡谷或深水区的大跨度拱桥的安装施工,拱桥及材料运输较为方便。但是,其缺点是需要设置主塔、主索、扣塔、扣索、地锚等。拱肋在空中对接精度较难控制,拱轴线型控制有一定的难度,分段越多,其工期和质量控制的难度就越大,施工费用就越高。

参考文献:

[1]何雨微,刘三元.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缆索吊装施工方案选择[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0,24(6) :630-633.

[2]崔斌.钢管拱肋缆索吊装施工技术[J].安徽建筑. 2006,(1)1:34-37.

[3]陈宝春.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与施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工地监控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铁施工 安全监理 工作探索

中图分类号:U23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以安全促生产,以质量保安全”,建造“安全、文明、环保、健康”的城市地铁工程是建设单位的施工目标。地铁建设工程项目监理是依照建设单位的委托合同,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家2013版《工程建设监理规范》,代表建设单位对承建单位的工程建设行为进行安全监控管理,是协助建设单位实施安全目标的主体之一。

二、建设安全监理必须遵循安全系统科学规律

城市地铁工程建设是一项极其特殊的、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为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工期、成本四大系统目标,实行三控、二管、一协调的科学管理体系是必要措施,安全监理的监控工作任重而道远:

1. 土建隧道工程完工后,铺轨、供电、机电、弱电系统等设备安装后续施工参建单位多,交叉作业间的工序施工流程错综复杂,集中的人力、机械作业,容易导致产生打击伤亡事故;

2. 地铁工程大部分属于地下施工,施工面窄小、施工周期短,抢进度抢工期、或有违背客观规律作业,很容易导致疲倦而违章伤亡事故;

3. 施工专业队伍的流动性大,人员素质、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安全观念薄弱,容易造成违反操作规程安全事故;

4. 生产工艺复杂多变,安全技术面广,安全措施不十分健全,组织安全技术培训教育难落实;

5. 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节点多,涉及高处作业、电气、吊装、机械加工、防火防爆、防尘防毒等。

根据管理缺陷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多不安全行为, 直接决定着施工安全及施工进度和质量,对于安全监理工作是一个严峻挑战。

建设安全监理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遵循安全系统科学规律,树立明确合适的安全目标;配备合适有效的安全监理工作资源;建立和维护有效的建设安全监理机制;坚持合理的有效的系统的安全监理工作程序。深入到现场的安全监理工作就要借助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以及掌握的先进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积累足够的技术、数据和资料,用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科学有效地履职是监理工程安全的重要保证

施工安全是一个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所有的参建单位本质利益一致的共同体,安全监理工作贯穿于地铁工程建设各个环节,只有在科学有效地系统地监理策划、监理服务体系中运行。

1.明确监理职责,实现全方位安全监控

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工程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并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 ”。

总监理工程师是工程监理的责任和权利主体,对项目安全监理工作负领导责任。负责重点巡视、监督检查并敦促承包施工单位,及时进行施工过程中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应急预案及应急处置工作;专职安全监理工程师肩负的是施工安全监控实施方案的审查责任和施工安全总体监控业务工作的监控责任,对工程施工安全监理工作承担审查、监控、检查责任。巡视、监督检查并敦促承包施工单位,及时进行施工过程中一般危险源的辨识、应急预案及应急处置工作;各专业监理工程师须具有安全施工丰富经验并根据现场施工的安全动态变化,卡控施工过程的关键节点安全,及时发现和督促承包单位整改存在的安全风险源。

2、严格制度管理,实现全方位的跟踪监控

城市地铁土建和铺轨、供电、机电、弱电系统设备安装等项目的监理工作:一是定期检查与不定期巡视相结合,对承包单位的施工组织行为进行专项安全检查;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安全培训教育执行情况、安全管理人员到岗到位、特种工上岗、机械设备年审保养与标识等情况巡视、监督。二是监理碰头会与工地周例会相结合,对承包单位的施工状态、施工质量进行安全辨识,对安全风险源进行综合评估,研究预警措施。三是安全监理每周小结与安全监理月报相结合,影像文字总结施工现场好的管理经验和教训,通过信息平台,交流沟通,了解建设工程的动态变化和预控导向信息。

四、科学有效地协调外部环境是保障工程安全的重要基础

位于城市主城区的地铁建设工程,外部环境复杂,协调好驻地外部环境和参建单位工作上的接口关系,是改善施工条件,搞好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重要基础。建设单位是贯穿于地铁工程建设各个环节之中的最高的责任主体,是地铁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监理的配合协调服务至关重要:

1.配备责任心强且经验丰富的专业安全监理工程师,配合业主敦促承包单位严格执行《城市地铁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办法》、《地铁施工属地管理办法》,落实地盘主的安全管理责任;协助建立地盘主的现场安全管理有效运行机制,全面监控本标段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2.配合业主建立、维护和检查在有限的场地和空间交叉施工的正常作业秩序,并协助和建议业主敦促检查各参建单位安全生产岗位职责,检查和维护参建单位自身的安全作业管理,重视安全作业资源配置。

3.配合并协助业主做好“先勘测设计、后施工生产”与工期及施工作业时间紧张的大程序矛盾,不断着重解决好“交叉施工场地移交、管理”等可能产生安全生产隐患最集中的问题。

4.配合并协助业主正确处理好安全、质量、工期、成本及外部协调的关系,建议业主敦促、监督各参建单位不断正确处理好安全、质量、工期、成本及理顺外部的关系。

五、科学有效地卡控设计质量是影响工程安全的关键环节

工程设计质量不仅对工程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影响建设工程安全的关键性环节。专业监理工程师敦促并组织承包单位各专业认真审查图纸和会审图纸是监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施工设计图完成并通过强审的时间满足施工需要的程度越低,越易诱发产生不正常建设程序与不正常施工程序,诱发抢工及系列安全问题。如机电安装工程安全与设计质量的关系存在着一般性的安全事故频次规律。

2.现场施工流程中难免不会出现局部部位情况的变化,因此,施工设计图也难免不会出现与现场不符的现象。施工设计出图后,总是需要现场监理专业工程师、承包单位、设计单位共同核对会审,对出现的局部问题,尤其需要业主协调及时决定处理原则并敦促设计及时处理,否则,局部问题可能不仅影响施工进度、质量,还会演变出导致安全事故危害的诱发因素。

六、科学有效地监控施工现场是决定工程安全的最终目标

建设安全监理、生产管理的最终目标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在机电安装全过程实施的安全监控中,监理强制性推行国家建设程序和规范的建设行为标准。坚持事前预控、事中监控、事后补控方法,通过识别和控制,达到预防和消除事故,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在计划目标内将地铁工程建成投入使用。

第一,要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执行《承包施工合同》,贯彻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法令、法规及当地的条例、规定,强化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体系健全、职责明确、权责一致、协调有序、奖罚分明”的施工安全工作有效运行机制。依法从严治理施工现场,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促使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第二,监督并敦促承包单位制定本标段的科学的安全生产创优目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实现施工中的人、物、环境因素状态的安全管理;明确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落实安全施工管理措施,实现严格的安全管理考核与奖惩,激励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参与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施工管理,形成“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氛围;

第三,监督并督促承包单位实行施工安全节点预控。人员到岗到位与责任制度;规章规程与管理方式;培训教育与持证上岗;专项技术方案与施工监理旁站;安全检查制度与隐患整改销项;

第四,监督并督促承包单位实行过程作业流程预控。施工安全防护措施到位;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到位;执行《施工规程》操作到位;安全隐患辨识预控与危险源辨析消除到位;施工动态变化与安全隐患动态变化跟踪监控到位;安全巡视检查与安全验收到位;现场施工状态记载与资料档案管理到位。

工地监控方案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病毒感染肺炎预防长效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为目标,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工作措施,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预防控制病毒感染肺炎的传播和流行,将病毒感染肺炎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二、工作目标

县住建系统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对疫情风险防控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立足住建局部门职能,主动担责,积极强化防控疫情期间防控宣传,全面做好县住建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坚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三、重点工作及措施

一是加强部门联动。加强和卫生健康部门的信息沟通,随时掌握疫情动态和各地最新情况,为决策处置提供信息依据。加强与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部门的工作对接,落实疫情防控工作所需的相关应急物资的储备和采购工作计划,各项工作严格按照规程标准执行,确保及时有效、准确到位、应急有力。

二是加强人员排摸。县住建系统要精准做好全系统有疫情地区归来人员的排摸工作,密切关注身边从疫情高发区域返回人员,要及时掌握动态,积极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做好隔离、观察等防控工作,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压实工作责任,精准做好高中风险地区和重点地区人员管控工作,精准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措施,做到应管尽管、应隔尽隔,应检尽检,将疫情风险降到最低。

三是加强卫生环境治理。县环境卫生管理处要认真做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工作,清除生活垃圾,消灭卫生死角。认真抓好城乡结合部、城市出入口、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市道路两侧的垃圾清运工作。特别是针对市场、车站、商场等人员聚集场所,要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严格落实城市生活垃圾清扫保洁和转运制度,确保实现“日产日清”。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工作中,要合理配备收集设施设备,避免垃圾随意倾倒,做到全面及时清运,坚决杜绝在运输沿线丢弃、散落现象。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县住建局各科室、各基层单位要按照“依法、各级负责、公开透明、科学规范”的原则,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宣传工作,引导群众科学防控,针对建筑领域涉及面广、工地人员流动性大的实际,加强对农民工的宣传、防护、预防工作。要根据方案,细化流程,进一步提高警惕,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防控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切实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要密切关注社会动态,加强舆情监测,科学分析研判,切实做好舆情应对工作,充分利用“吉祥码”,强化人员流动安全有序管理,在人员聚集的场所和单位坚持亮码扫码管理。

五是加强自身防控。县住建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切实增强防范意识,全面落实各项安全防护措施,注意个人卫生和物品消毒,防止医源性感染和传播,确保自身安全。时值春节假期,尽量避免人员探亲访友、集体聚餐,旅游。

四、工作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县关于做好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部署和要求,切实履行住建部门职责,住建局成立了县住建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县住建系统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疫情联防联控日常工作及协调调度工作。住建局各科室、各基层单位要紧密结合实际,成立相关机构,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明确职责分工,进一步靠实责任、细化措施,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相关工作。

二是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住建局要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对建设行业出现发烧、咳嗽、乏力等症状的患者,要督促其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测,并按相关要求第一时间向当地卫生部门及省住建厅报告。

工地监控方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监理;实施要点;工作方法

前言

随着工程技术含量逐年提高,施工难度大的工程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在给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出挑战的同时,也对如何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安全监理工作提出了崭新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就安全监理角度出发,对施工现场安全监理工作实施要点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希望抛砖引玉,与广大同行共同就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理问题进行探讨和提高。

建筑施工安全监理工作的现状

如今,随着建筑工程施工单位整体素质的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意识已深入人心,工程项目的总体施工质量有了相当大的提高。与之不相适应的是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却未能与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同步提高,恶性安全事故频发。客观上,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势必增加各种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从而导致成本的增加,而安全生产方面的投资是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因此施工单位从自身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往往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积极性不高。但主要的原因,还是部分施工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未能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工程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了质量、成本及工期的控制,而忽略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针对这样的情况,加快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并通过监理工作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监控,提高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已经成为监理工作的又一工作重点。

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与矿山开采、危险品生产、水陆交通运输等行业被称为四大高危行业,现在工程施工质量意识在行业内的日渐普及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监理、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均比较重视。与之相比,建筑企业工程安全意识明显滞后于质量意识。目前,建筑施工行业的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形式有: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火灾等,高大模板体系、基坑施工的高边坡部分、长大隧道、高大桥梁等都是施工安全事故高发区域,施工过程中的涌水突泥、有害气体泄露、可燃气体爆炸等也是工程常见的安全问题。究其原因,引发上述各类安全事故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安全防范技术措施不到位,操作人员安全认识淡薄,管理人员安全意识麻痹以外,各级施工企业及政府监管部门施工安全评价体系方面也存在一定缺失,一旦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往往过多强调安全事故的复杂性和随机

性,却无法准确认识安全事故内在的规律性同样,建筑工程监理企业也在施工安全监理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误区,表现为偏重对工程质量、进度、投资方面的控制,而忽略安全监理工作。另一方面现场监理人员安全监理相关专业知识的缺乏也制约了他们更好地完成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理工作。

笔者认为,作为工程监理从业人员,必须从思想意识上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意识,强化安全监理工作业务知识的学习及经验积累,更好地监督配合施工单位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实现监理工作安全控制目标。

2建筑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监理实施要点

施工机械设备同建筑材料一样,各种机械设备在进场前应向驻现场监理机构进行报验。监理工程师应检验其生产(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有资质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重点应查验相关资料的有效期,相关证书、检测报告与实际进场设备的型号是否相符。各种建筑机械必须经验收合格并挂验收合格牌后方能使用。一般来说,小型机械可由项目部进行验收;井架等中型机械由施工企业安全技术部门进行验收;塔吊、施工电梯等大型机械由装拆单位和使用单位联合验收。当地有检测权的检测单位进行各项技术性能和安全性能检测,且每次顶升或降节后需继续使用的应重新验收。井架、塔吊、人货两用梯等大中型机械的书面验收记录,监理工程师应留存备案。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监理工程师在塔吊、施工电梯和物料提升机等装拆前对施工单位上报的专项方案进行审批;从事塔吊、施工电梯和物料提升机等装拆单位应具备起重设备安装工程资质后方可进行;上述机械设备的装拆及操作人员,也必须取得相应的特殊工种操作证持证上岗;现场监理工程师应查验现场实际操作人员与施工单位上报的上岗人员是否相符。尤其是对于大型施工设备,如塔吊、施工电梯等机械的力矩限制器、限位器、保险装置、附墙装置与夹轨钳、安装与拆卸、调度指挥、路基与轨道、电气安全、协同作业和安装验收等工作,监理人员要严格把关。

3 模板支撑体系安全监理实施要点

模板支撑体系因其承重结构的特殊性,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往往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因此应该引起施工现场监理人员的重视。模板承重架倒塌的主要原因基本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支撑体系设计方案问缺陷;支撑材料质量问题;架设人员操作不当、违规施工。针对以上情况,监理工程师对模板支撑系统的安全监理工作应有针对性的从施工方案的审批、支模材料进场质量检查及现场搭设三方面进行。施工方案审查主要应对支模架系统的承载力计算及稳定性验算、构造能否满足系统刚度及稳定性要求,安装和拆除的施工程序、作业条件以及运输、堆放的要求等,以保证支撑体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搭设模板支撑体系所用的钢管、扣件进场后应按要求进行抽样复试,并根据测试强度对原方案进行调整和加固。对搭设质量控制首先应对搭设操作人员的资质进行审查,其次应检查搭设是否按批准的方案内容进行,最后应检查立杆、扫地杆、水平杆、剪刀撑的搭设是否符合构造要求。

4 脚手体系安全监理实施要点

脚手架搭设前,监理工程师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工艺对脚手架搭设和拆除方案进行审批,主要审查内容包括:构造要求及技术措施、搭设及拆除施工工艺、材料及质量保证体系、文明施工要求、稳定承载计算、施工详图及大样图。审查过程中应注意:施工方案必须有针对性,能有效指导施工,并应注意方案与现场的一致性。在脚手架的搭设过程中,应对照已经申报的脚手架搭设方案对脚手用材及搭设构造等进行逐项检查。务求做到立杆基础应平整夯实,混凝土硬化。落地立杆垂直稳放在金属底座、混凝土地坪或预制块上。脚手架的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连墙件的水平距离不大于7m,垂直距离不大于4m,并应规范合理设置脚手剪刀撑。脚手架使用中应定期进行检查: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门洞桁架等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超载;高度在24m以上的脚手架,其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规范规定。脚手架拆除时应做好相应防护工作,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

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监理实施要点

施工临时用电方面的监理工作,首先应由电气专业监理工程师及总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的《临时用电专项安全方案》进行审批。施工用电现场检查的项目包括:外电防护、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配电箱、开关箱、现场照明、配电线路、电器装置、变配电装置和用电档案九项内容。主要工作要点如下:

外电线路与施工机械设备等达不到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应采取设置围栏或保护网等防护措施;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中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接地线应由二根以上的导体,在不同点与接地体作电气连接;电缆干线应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以避免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电缆穿越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易受机械损伤部位须加设防护套管;配电箱与开关箱应三证齐全,且完好无损。箱体内连接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接头不得松动。箱体、电器安装板及箱内电器底座、外壳等均必须保护接零;配电系统应按三级配电三级保护,开关箱内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每台用电设备应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严格执行“一机一闸”制度。

6 安全监理的工作方法

6.1 施工安全危险源的分析和预控

建筑施工业是一个事故多发的行业,在《安全生产法》中,将建筑、矿山、化学危险品列为“三大高危”行业。监理人员应做好施工安全危险源的分析和预控。危险源既存在于施工活动场所。也存在于施工场所周围区域。其形成原因包括施工前期的勘察设计不符合的结果和施工过程的各种不符合的活动、物质条件。

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和参照《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有关原理,进行旅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是加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预防重大事故发生的基础性的、迫在眉睫的工作:而这方面的工作在一些工程建设管理中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建设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初步可分为:施工场所重大危险源、施工场所及周围地段重大危险源两类,其意外危害发生后,可造成人员死亡或重伤或重大物质损失。

6.2监理人员控制施工安全的方法和手段

为确保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理工程师要对施工过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对整个施工过程要按事前、事中及事后进行控制,重点要突出事前和事中控制,这与安全生产方针所凸显的“预防”相符合。同时要采取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等方法,加强对施工安全的控制。确保安全控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贯穿、覆盖于整个工程项目。监理人员对施工安全的控制主要体现在监理人员对施工安全所承担的3大监理职责:

(1)审核技术文件、报告和报表。对技术文件、报告和报表的审核,是监理工程师对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和控制的重要手段。审核内容:有关技术证明文件、专项施工方案、有关安全物资的检验报告、反映工序施工安全的图表、有关安全设施和施工机械验收核查资料等。

(2)现场安全检查和监督。

(3)工地例会和安全专题会议。工地例会是施工过程中参加建设工程各方沟通情况,解决分歧、形成共识、做出决定的主要渠道。通过工地例会,监理人员分析施工过程的安全状况,指出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要求施工单位限期整改完成。针对某些专门安全问题,监理人员还应组织专题会议,集中解决较重大或普遍存在的安全同题。

6.3 安全隐患的处理

监理人员应按下列规定对事故安全隐患处理:

(1)监理人员应区别“通病”、“顽症”、首次出现、不可抗力等类型,要求施工单位修订和完善安全整改措施。

(2)监理人员对检查发现的安全事故隐患应立即发出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督促施工单位对安全隐患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旌。安全事故整改措施经监理人员确认后实施。

(3)监理人员对检查发现的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行为应立即向责任人当场指出,督促立即纠正。

(4)监理人员对事故安全整改措施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进行跟踪检查,保存检查记录。

工地监控方案范文第7篇

世博的兴奋心情还没平静,上海就发生死伤最严重的大火,一幢28层高住宅大厦变成人间炼狱。

2010年11月15日14时,上海余姚路胶州路一栋高层公寓起火,导致79人遇难。如今社会流传“盛会之后有大火”的传言,主要是因为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后的两场大火给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敲响了警钟。

北京奥运后是央视“大裤衩”大火,世博后是上海静安教师楼大火,亚运之后的广州呢?

世博会后的上海静安区教师公寓大火,让人们联想起2009年1月奥运会后的北京央视大楼的火灾,两者都是大庆典后的灾难,这难道是巧合?奥运和世博无疑都是大吉大利之事,其后的两次火灾,都暴露了高速发展的中国社会在安全监控方面的隐忧。

亚运会热闹过后,广州接下来一段时期内有大量工地逐渐恢复施工,当前正值冬季,风干物燥,极易引发火灾事故,同时亚运会、亚残运会闭幕不久,很多人都想休息一下、缓一缓,往往就是这种松懈,最容易造成包括火灾在内的各种事故的发生。上海高楼大火远看就像当年美国的“9・11”事件,而且恰恰是发生在广州亚运会召开盛会、世博会闭幕不久之际,这无疑给了我们当头棒喝:盛会过后不能再麻痹大意,神经不能松弛下来。

演习和实战,为何反差那么大?

国人对高楼有过度的迷恋,总以为楼建得高就是现代化,就代表先进,就可以炫耀财富。因此,全国的城市都大拆大建,把楼建得要多高就有多高,争相盖起全国、亚洲甚至全世界第一高楼。

上海无疑是一个创造建筑奇迹的地方,除了北京以外,上海的高楼大厦是最雄伟、最优美、最壮观的,中国的好多标志性建筑都在上海,其高楼密度在全国首屈一指,近年更豪掷几千亿,趁世博大兴土木,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的速度更惊人。楼盖得高,路也修得宽直,外观已是世界一流。但城市管理水平呢?

大火发生后20分钟,第一辆消防车才姗姗来到,最后全市消防车空群出动,但云梯和水枪只能去到八九楼,10楼以上就要听天由命。三架直升机在大厦上空盘旋,因为浓烟太大,只好飞走。大厦内没自动洒水设备,住宅单位很快变成火海,内外夹攻居民。

从火灾发生的11月15日上溯一周,上海刚刚举行了一场成功的多兵种全方位的高层建筑应急灭火演习。然而,7天之后,静安教师公寓大火致53人遇难。这一天,仅仅是上海世界博览会闭幕后的第15天。再上溯到5年前,上海在消防演习中模拟300多米高金茂大楼27楼及60楼着火,350名消防员只用了15分钟就成功灭火,“救出”200多名“被困住客”。这次着火的楼层低很多,为什么演习时的技术就用不上呢?演习和实战,为何反差那么大?

当然,高楼灭火是世界性难题。楼越建越高,云梯再高也无补于事,这就需要以严格的消防条例、定期消防检查等制度作为补充,例如高楼大厦必须有自动灭火和洒水的装置、设置隔火层、防烟门必须关闭等。但真正落实的不多。

上海大火,实是广州前车之鉴!

事后慰问,不如事前防范。据统计,上海拥有超过14000多栋高楼,其中有400栋楼超过30层。许多老旧高楼,消防设施堪忧。而现有的云梯车只有50米高,根本应付不了15楼以上的高楼火灾。

跻身国际大都市的上海,能砸重金办世博,却没办法及时扑灭一场高楼大火,不但国际形象受到重创,也引来媒体痛批。这场灾难后,我们应痛定思痛,反思现在的城市发展模式,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城市管理上,而非只注重建高楼!

上海大火,实是广州前车之鉴!

因亚运会召开,广州许多建筑工期延迟,进入2011年很多工程要赶进度,不少建筑物围上了安全防护网。而安全防护网,恰恰是上海起火的“灾星”。

上海起火大楼怎会突然从楼底烧到楼顶呢?从事故现场图片来看,消防专家认为安全防护网从楼底向楼上迅速熊熊燃烧,安全防范措施没有到位是导致火灾的直接原因,施工单位在一座居民高度密集的高楼外墙施工竟然毫无安全施工意识,而且时逢冬季,空气干燥,是火灾高发期,围在脚手架上的安全防护网都是易燃物质,一点火星就可以引发不堪设想的大火。建筑行业习惯把围在建筑物外面的防护网叫做“裤子”,把竣工后拆除脚手架和防护网叫做脱“裤子”,这个季节的“裤子”犹如泼上汽油的易燃品,加上微风一吹,哪里还来得及救火呢?

在可以喘一口气的时候出事

近年来,广州“穿衣戴帽”工程纷纷上马,以装扮市容市貌。亚运过后,一些工程继续施工,但别忘记千万不要“顾靓不顾命”。

上海那座好端端的大楼为什么要搞外立面装修呢?从事故现场图片来看,周边的高层建筑正在进行外立面装修,隔壁尚有一座大楼脚手架还在搭建,可见“面子工程”是导致火灾的间接原因。

上海人精明能干,做起事情很细心,世博会办得那么成功,现场安全措施那么严密,可是偏偏在可以喘一口气的时候失误了、大意了、麻痹了。在上海的工地,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施工队伍,鱼龙混杂,安全施工措施和紧急预案处理无疑是至关重要的,缺一不可,尤其必须加强对施工队伍的作业管理,加强高层建筑作业的岗前培训,严防违规作业。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宣布,上海起火大楼被层层违法分包,监管不力是火灾发生的重要原因。

广州何尝不是一个大工地,何尝不是高楼林立,何尝没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施工队伍,在这方面,广州主管部门应该时刻警醒自己:我们的监管工作是否到位呢?多次“演练纯熟”的大火救援方案,却并未能逆转“11・15”特大火灾事故的结局,一场大火所暴露出的城市应急指挥能力、消防基础设施配备以及工程建设的施工监管的纰漏与缺失,均无法回避。而这恐怕也是广州这个特大型城市要面对的诘问。

应该反思筹办盛会的模式

安全的警钟天天在敲,为何还是事故不断?问题的关键在于,措施不力和思想松懈麻痹。2008年奥运会之后,一松懈央视大楼起火了。世博会刚过,上海高楼又起火了。痛定思痛,我们该反思些什么?秋冬干燥,火灾频仍,前车不鉴,后车倾覆。是不是上海世博会一结束,安全工作就松口气了?这就是麻痹大意的结果,大事一过,大家都有了一种松口气的想法,安全意识极度淡薄下来。

工地监控方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察课程设计;内容;质量;控制

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学生们能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获得深刻地领会,做到融汇贯通。在实际工作中若遇到突发问题时也能统筹兼顾并及时处理。此外,课程设计还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不同类型的课程设计,其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手段是不同的,这与该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的有关。水文地质勘察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其应用领域很广,除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如传统的找水勘察)外,还包括为避免地下水危害而进行的各类工程勘察,如矿床水文地质勘察、水利水电水文地质勘察、基坑排水水文地质勘察、隧道水文地质勘察等等。如按技术手段,水文地质勘察则包括水文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球化学勘探(如同位素水文地质勘探)、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实验、数据处理等各项技术。

一、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设计的内容选择的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这一环节的教学效果。其内容首先要与理论课的重点相符合,其次还要按培养方案的要求,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题目的深度、广度和难度要适当,应适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状况,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既有饱满的工作量,又能经过努力完成任务。

根据水文地质勘察课程的特点,课程设计的内容安排应坚持以下二个基本原则。

1.内容应具多面性

由于水文地质勘察的服务领域很广,技术手段很多,所以课程设计在选题时应避免设计内容过分单一,否则学生难以对水文地质勘察所用到的各方面知识做到融汇贯通。水文地质勘察课程设计的内容应包含水文地质实验、地下水资源量计算、地下水水质评价、水井结构设计等多个方面。课程设计内容的多面性,并不代表课程设计工作量要大,可在课程设计基本资料布置时,将计算原理简单、学生容易掌握的计算部分直接给出计算结果,作为已知条件提供给学生,这样可以减轻学生设计工作量,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主要的知识点。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设计的理论教学内容的重点应是野外资料的获取技术和资料整理方法。如抽水试验中,指导教师要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如何安装设备、如何测定水位、需要整理哪些资料、如何求取水文地质参数等等。

除了理论教学外,还应适当安排一些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应在课程设计前一周调查本地区在建的工程建设情况,联系一些与水文地质勘察相关的参观实习。如本城市正有基坑排水工程,就应提前联系该工地指挥部,安排参观实习;若有抽水试验或压水实验,也应及时联系和安排。因此,课程设计的教学时间安排上应尽可能安排在施工密集的季节。

实践活动还可以通过实习基地来进行野外调查或参观实习。如某水库坝区的渗漏量勘察、某渠段的渗漏量勘察、某水源地水资源调查、某矿区水文地质调查、某区域水文地质测绘等等。因此,开设有本课程设计的高校应积极与有关部门加强合作,建立自己固定的实习基地。

二、质量控制措施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学一直奉行“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一个补充”。许多高校仍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特别是高校扩招以后,在办学经费紧缺的情况下,许多高校出现“课程设计简化”的倾向。特别是近几年来,很多高校也都把工作重心放在科研上,对本科教学尤其是对本科实践环节的重视越来越欠缺,这也加剧了课程设计的简化。

课程设计简化倾向突出表现在:①教学计划中对专业课(包括课程设计)的课时都作了较大幅度的压缩;②教学实施时,把现场操作(或参观实习)部分进行压缩乃至省略;③缺乏对课程设计质量的监控机制,没有制定确实可行的质量标准与评估指标。现有的检查只是例行公事,敷衍过场而已。

针对水文地质勘察课程的内容、特点和教学要求,其课程设计的质量控制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应挑选实践经验较为丰富的老教师和软件操作能力较强的年轻教师共同担任指导教师

水文地质勘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主要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一门课程,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工程性等特点,需要具有实践经验的老教师现场讲解和引导。

2.应含有考核环节

课程设计以大型作业为主,作业一般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计算或复杂的设计。为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对知识的兴趣,允许学生之间对设计环节中的某个问题进行讨论。为了避免设计出错,也允许同学之间互相对比计算结果。但这也容易使懒惰的学生有机可乘,会有一部分同学是盲目照搬,甚至还有少部分同学干脆叫人代劳,坐享其成,这就根本达不到课程设计的要求。为此,在课程结束时还应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可以采取笔试、面试或答辩等形式。面试可采用抽签方式,即从其设计中任意抽取部分内容进行提问。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课程设计的着眼点是让学生从理论学习的轨道逐步转向实际工作中来。因此,指导教师在选题上要有现代意识,能让学生在设计中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自己参与现场的调查访问、自己设计试验和自己动手操作等多种途径来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在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对学生提倡独立思考深入钻研的精神,应多从方法上启发学生,少给学生规定条条框框,提倡有特色的设计,杜绝照搬照抄。

4.完善课程设计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与监控方案

课程设计的质量标准和监控方案应从教学基本条件、教学实施过程和设计效果等三个方面进行设置。

教学的基本条件包括:①教学文件。如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设计指导书、教学计划及其管理文件;②物质条件。如实验设备、试验场地及参考资料等。③师资力量。指导教师队伍结构的合理性,具备主讲本门课程的教师资格、师生比(一般要求超过1/20)。

教学实施过程则包括:①教学目标。要求课程设计的目的、任务符合培养计划要求;②课题选择。选题能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课题的深广度与份量适当;指导教师能提供基本题目和可选题型。③指导工作。要求指导教师能够认真负责,全身心地投入对学生的辅导工作;能严格要求学生,注重素质教育。④学生的工作状况。可根据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规定的工作的比例,以及学生能够按照设计与进度完成设计工作的比例来评判。⑤成绩考核。要有科学、规范的评分标准;要求成绩评定做到严肃、认真、科学和公正。

设计效果主要包括:①课程设计质量。要求报告思路清晰、文字通顺,书写规范,图表符合规范要求;设计质量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②综合评价。学生现场操作技能得到有效的训练与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并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践能力有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宜灿.学科交叉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研究生教育,2009(5):511-517.

[2]姚旭东.加强课程设计,强化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育,2011(6):57-58.

[3]张静,何俊仕,付玉娟.水资源规划及利用课程设计的教学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29):179.

[4]石彪,周鲜成,刘利枚. 提高工科课程设计质量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3):58-59.

[5]谭跃.认真做好答辩工作,提高课程设计质量[J].机械职业教育,1997(3):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