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范文第1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的《荷花》一文中就有“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句中的省略号显然是略去了还有其它小动物过来向作者诉说的感人情景。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闭上眼睛,启发他们发挥丰富的想象,补充出小动物们所想说的话。同学们兴趣很浓,所举的小动物有:小蝴蝶、小蜜蜂、小乌龟等等,语句也颇有创意。省略号是服务语言环境的需要,有时用于省略部分情节内容,更会使文章用语言简意赅。教学时,可采用还原省略内容的方法,练习补写,提高习作水平。又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给予是快乐的》一文,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并被小男孩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精神所感染。课后第十二自然段写到:“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文章中保罗带小男孩两兄弟他们去了哪里,他们三个人又是怎样庆祝圣诞节的,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难忘的夜晚等等问题,作者留下了空白。教学时,我们作老师的可以及时引导学生设置空白疑点展开想象,以《难忘的圣诞节》为题,写个小片断,设身处地去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文质兼美的文章大都有让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融入角色去补白,使文章的内容更具体完整。

二、精彩片段之处,随文仿写

1.仿写词语句子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段落适合学生模仿,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根据具体情况,抓住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或精彩段落,引导学生仿写。《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有此比喻句:“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教学时,老师可根据此句的结构和句式特点,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预先准备好的海底珊瑚的课件的基础上,结合想象,用上“有的像……”这种句式来完成列举再生,多形式,多角度地表现珊瑚的神态各异。或者围绕“元宵节的烟花”等主题,用上述句式完成仿写练习,使学生从仿写中得到写作的成就感,从而消除对写作的恐惧感。

2.仿写篇章结构

大家都知道过渡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秦兵马俑》一文中就有“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一过渡句。它把文章前后两部分有机连成一体,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老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过渡句一般放置的位置以及其作用,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过渡句进行创作。

3.仿写修辞手法

小学课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之所以显得文质兼美,其关键是作者在文章中使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等,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增色不少。这些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也是学生较好的语言学习媒介,是文字表达的范本。例: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教《槐乡五月》一课时,紧扣文本多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特点,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技能和本领进行写法迁移的练笔训练。如此,既使学生学到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又提高了语文素养。

三、意犹未尽之处,随文续写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范文第2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赵州桥教案

一、学习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隋朝”、“石匠”、“世界闻名”、“设计”、“创举”、“雄伟”“雕刻”、“遗产”等词语。

㈡能力训练点

查字典理解词语;运用“参加”、“而且”造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了解句与句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进行朗读训练。

㈢德语渗透点

从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设计与建造及其在造桥史上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二、重点及解决办法

㈠重点

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及设计上的特点。㈡解决办法

通过深刻理解语言文字、观察投影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赵州桥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自学课文片断,小组讨论交流,小组发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教具准备

赵州桥彩色投影片,赵州桥栏板的录像带,文字投影片,生字词卡片。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刀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的是一座古老的桥梁。大家一定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座桥呢?下边就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座桥(出示赵州桥的投影片),这就是课文中所描绘的那座桥,它的名字叫赵州桥(板书:赵州桥)

(二)看图议桥

这座桥,长50多米,宽9米多,是一座石拱桥。请同学仔细观察,想一想与你们平时见到的桥有什么不同?(下面没有桥墩;桥下面有一个大桥洞,大桥洞顶上两边分别有两个小桥洞。)

小结:投影片显示出的赵州桥,大家一看就觉得它的确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大桥。50多米长的大桥横跨在宽阔的江面上,中间虽然没有一个桥墩。大桥洞顶上两边还各有两个小桥洞。这独特的设计也是前所未有的。这种设计出于何人之手?大桥建造于哪个年代?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学完课文大家就会清楚。

(三)初读课文,掌握生字的读音。

1. 出示生字卡片,要求读准字音。

2. 理解生字。

赵县:在河北省,古代叫赵州。

隋朝: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离现在1300年。

石匠:本文石匠是指隋朝的李春,是设计赵州桥的建筑师。

设计:在建桥之前的周密思考,精新绘制图样,就叫设计。

冲毁:冲破。

3. 自由读课文,把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读两遍。

4. 抽查自学效果,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卡让学生读。

5. 指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连贯。最后一个自然段可全班齐读。

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学习每一个自然段。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自学第一自然段,这段介绍了有关赵周桥的什么?

2. 小组讨论交流。

3. 小组代表发言,各组代表相互补充。(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建造的年代,还告诉赵周桥是世界闻名的,板书:世界闻名)。

4. 理解“世界闻名”先用查字典方法来理解。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内容深入研究,为什么赵周桥这样一座石拱桥却闻名于世界?留在课文全部内容学完之后再回答。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⑴这个自然段共有6句话,先读前2句,这两句告诉我们什么?(第①句概括地写赵周桥非常雄伟。第②句具体写大桥的雄伟,使用具体数字写了桥的长度,宽度,用既能走车,又能走人,进一步说明桥宽。两句都是写桥非常雄伟。)

【板书:雄伟桥长桥宽】

⑵读③④两句边读边想: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第一特点,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大桥洞,第二个特点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

【板书:没有桥墩一个大桥洞4个小桥洞】

⑶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读⑤⑥两句话。(既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板书:既……又……】

⑷对照板书有顺序地说一说第二自然段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先讲赵州桥非常雄伟;再讲赵州桥在设计上的两个特点;最后讲了桥的优点。)

导语:学习第二自然段知道了作者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介绍有关赵州桥的情况,使我们对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者的介绍,还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2、深刻理解语言。

⑴出示投影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理解“这种设计”指怎样的设计?(第二自然段的③④句)

⑵理解“创举”。字典中的解释:开始做。

⑶理解“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句话的意思。(赵州桥这样的石拱桥是隋朝李春第一个设计出来的,这是李春的首创。是没有先例的。)

⑷投影忠的第二个句子除了告诉我们赵州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实际上也就告诉了我们桥怎样:(桥很坚固)

⑸远在1300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创造性地设计建造了这样雄伟、坚固的赵州桥,这说明什么?(说明了古代劳动人民是聪明的,是有才干的……)

导语:显然文章在介绍桥,赞美桥的同时也在赞美谁?(赞美建桥的人,赞美劳动人民)因此在朗读时要读出赞美之情。

3、朗读训练。

4、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六)总结、扩展

1、总结:学习第1、2自然段我们知道赵州桥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是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历经千年的风风雨雨,它仍然那么雄伟,那么坚固,真不愧为是一座世界闻名的古老的桥梁。

2、扩展。

(1)赵州桥在()省()县。赵州桥也叫()桥,它是()朝石匠()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到现在有()多年了。

(2)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既()又()。

(3)赵州桥为什么会世界闻名?(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预习第3自然段。

预习提纲: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描写了几种龙的姿态?

(3)“所有的龙”指的是哪些龙?

第二课时

(一)导语。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2自然段,回顾这个自然段的内容,说一说赵州桥是怎样的一座桥?(赵州桥非常雄伟、也很坚固)

导语:赵州桥除了雄伟、坚固以外还有什么特点?接着学习第三自然段。

4、(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三自然段,这段的第1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说桥“坚固”是哪一段?(第二自然段说桥坚固)这一段说桥怎样:(桥美观)

小结:这句话由两个小分句组成,前一个小分句与上边一个自然段紧密相连;后一个小分句又与本自然段紧密相连。一句话把两个自然段连接在一起,在文章的结构上起了连接作用。这句话在第3自然段又起了什么作用。

2、自由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第一句话与后边内容的关系。(第1句话的第2

个小分句概括地写桥美观,其他内容是具体地写桥的美观)

3、具体描写部分作者详细描写了桥上的什么?(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作者具体描写了栏板上雕刻的图案。)

4、理解“雕刻”。(一种工艺,本文指在栏板上、刻凿图案)

栏板上的雕刻也属于石雕,在石头上雕刻想像有多大的难度。(一般的石匠是难以胜任的。只有手艺高超的精工巧匠才能完成。赵州桥已有1300多年了,但雕刻的图案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说明雕刻很有深度,很有功夫。)

5、欣赏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出示投影或录像。(电教手段可以超越时空,把学生带到赵州桥上,使其身临其境,亲眼目睹那一幅幅精美的图案。学生在欣赏美,感觉美的同时自然也就会感到这一历史遗产的珍贵。)

6、让学生讲述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在学生观看了投影或录像之后,也就是在“欣赏美”,“感受美”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美”。)

7、研究书中怎样描写这些精美图案。(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

⑴这段里写了几幅雕刻图案(3幅)

⑵这3幅图案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相同之处:①画的都是龙②画的都是两条龙。不同之处:姿态不同。)

⑶栏板上只有这3幅图案吗?为什么选择这3幅图案?(栏板上有许多幅图案。这3幅是最精美的。)

⑷作者只描写了3幅是最精美的图案,其它图案雕刻怎么样?出示文字投影片:“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所有的”指桥上栏板上雕刻的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是作者的想象。因为雕刻得太逼真了,活灵活现,给人一种游动的感觉。“真像活的一样”是因为雕刻的太精美了,精美绝伦,栩栩如生。这句话不仅是对这层内容的总结,也是对桥上所有图案的高度评价。)

8、朗读训练,赵州桥上的图案是精美的,作者的语言描绘是优美的,所以我们读这段时,声音表情都应是甜美的。

9、作者是怎样写桥的美观的(对照版书:先概括写桥很美观,然后具体写栏板上图案很精美,又写了3幅最精美的图案,最后写所有的龙真像活的一样。)

10、按这个顺序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出示文字投影片:“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理解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关键性的词语:智慧,才干,历史遗产。

智慧:聪明。

才干;才能、本领。

历史遗产:祖先,历史上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再引导学生面对全文思考这个问题。(①赵州桥设计的很有特色。②赵州桥雄伟、坚固,已有1300多年了还完好无损。③赵州桥美观。都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赵州桥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是后人引以为自豪的。)

3、造句练习:参加,而且。

(四)总结、扩展。

教师小结:赵州桥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世界上许多桥梁专家都到赵州桥参观学习,如今赵州桥旁,竖立着李春的塑像,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建筑师。可见赵州桥的影响有多么深远。

⑴朗读全文。

⑵背诵2、3自然段。

⑶为什么说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⑷学习生字的字形。

七、作业布置

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㈡查字典理解生字词

八、板书设计

19赵州桥

历史悠久

赵州桥 坚固 雄伟 → 智慧才干 历史遗产

美 观

看了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赵州桥教案的人还看:

1.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教学反思

2.三年级下册语文19课 七颗钻石

3.七颗钻石课文句子赏析

4.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十九课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范文第3篇

这一届三年级学生已使用了两年的实验教材,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27课时),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不仅“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标准》中还提出: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等改革理念。本册实验教材在处理笔算教学内容时,注意体现《标准》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实验教材仍然根据计算教学的基本顺序安排教学内容,但是根据《标准》中有关计算教学的改革理念和教学目标(复杂性和熟练要求大大降低),重新安排教学的具体步骤,因而减少了教学的课时数和例题数。笔算加减法教学,从现行教材的23课时减少为9课时,例题也从5个减少为2个;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从现行教材的17课时减少为13课时,例题也从9个减少为7个。这样就明显加大了笔算教学的步子,节省了教学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因此,在笔算教学中,本册实验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拾级而上”逐步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而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如整理和复习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笔算时应注意的问题。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在不完全理解算理、算法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计算法则”,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相吻合,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所以,应该把计算与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才能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计算,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这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都是十分有利的。本册实验教材的计算教学部分,仍然与前几册教材一样,注意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教学计算,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所以,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本册实验教材中大多数计算教学的例题都展示了笔算和估算两种算法。这样的安排,既适时地教学了估算,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又可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上,实验教材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1   人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文如不符合您的要求,推荐参考以下同栏目文章:

| | | | | | | |

查看更多>>

在本册实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四边形和测量的大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几何形象直观的探索活动不仅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安排另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是加强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人们对一个量进行估测的机会常常比精确测量更多。根据《标准》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因此,无论在“测量”一章还是在“四边形”一章,实验教材都安排了有关估测长度的内容和训练。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主要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五、

单元测试时间安排:

三单元测试一:第一单元《测量》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单元测试二:第三单元《四边形》和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单元测试三:第五单元《时、分、秒》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单元测试四: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八单元《可能性》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期末检测

【2】 人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文如不符合您的要求,推荐参考以下同栏目文章: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范文第4篇

关键词:英语启蒙;激趣;优化环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298-01

一、因地制宜,激发学生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1、多激励,创和谐氛围。“人性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小学生还缺乏对自己行为的分析、判断能力,他们主要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来指导、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无论学生回答是否完美、完整,只要他开口说,就要予以鼓励。You're great! Very good! Good job!诸如此类的激励性语言,使学生既体验到被赏识的快乐,又体会到学习英语带来的成就感。

2、组织游戏,玩中学习。“玩中有学、学中有玩”。爱玩是孩子的本性,游戏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特别三年级英语教育是一种启蒙,更要把重点放在学习英语的兴趣上,抓住学生爱玩的特点,教师尽量设计一些适合教材、适合学生的游戏活动。例如,授课前用律动、传悄悄话、歌曲竞赛的方式导入新课;在新授过程中,尽量使新授知识与游戏活动融为一体,比如大小声游戏、变换声调朗读、小树苗式跟读,拍皮球式跳跃读、警察捉坏人游戏,小青蛙游戏等等。这些游戏既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又富有趣味性,提高课堂效率,能较快地使学生进入能力最近发展区。

二、结合实际,优化学习环境

农村因为英语环境缺乏,资源有限,教学条件和设施落后,阻碍英语语言学习。如何立足实际情况,最大程度的优化教学环境,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呢?

1、结合实际,优化资源。比如教授在三年级上册Unit7My classroom is big、的时候,我要求学生把学过的单词贴或写在对应的物品上,既方便以后记忆,又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2、根据实际,优化作业。作业可以与其他有趣的各科联系起来。比如Unit4 This is my family、我要求学生自画一幅全家福,并且标上家庭成员的名称,第二天介绍给同学听,我再配以finger family旋律,让学生唱熟。英语和美术、音乐、语文相联系,既激发兴趣又巩固知识。

3、利用特色,化劣势为优势。农村小学生说的是土语,我适当利用土语谐音消除学生对英语“鬼话”的恐惧感。学生们感到学习英语很容易,就能轻轻松松地跨进英语大门。比如,开学第一节英语课是自由聊天。我指着教室的白墙,找了一位学生(他爸爸是建筑楼房的工人。)问:“这墙壁是怎么变白的?”他说是他爸爸“pēn”的,从而引出单词paint刷墙。

三、创新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英语课堂不应该是一支粉笔,两本教材通天下的传统模式。英语教师应该利用三年级孩子好奇心重,通过新鲜事物刺激,使课堂效果最优化,培养学生综合英语语言能力。

1、编唱英语歌曲,活跃学习氛围。唱歌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娱乐方式,尤其是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兴趣更浓厚,一旦学会,便成为永久的记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巧编歌曲。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两只老虎弦律可以运用到歌曲How are you?教授;种太阳弦律可以用来教句型This is a/an…。各种曲调进行吟唱,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营造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

2、运用肢体语言,简化学习难点。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Ai Boer-Meira Ex)通过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及动作。可见肢体语言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运用肢体语言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创设形象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将语言和表情、动作、手势等联系起来,内化为语言。比如在教授三年级下册Unit1My Body的时候,运用全身反应法,只要稍经肢体动作的启发,就能引起学生对语言信息的联想和回忆。再比如平日里面的一些课堂用语,都能用合适的体态语,加以简化升华,为创设地道的英语课堂环境服务。

3、创新课时安排,采用“短时高频”的原则。现在农村小学一周是两节英语课。笔者认为这个安排并不合理。根据遗忘规律,遗忘的时间是先快后慢,所以英语学习应该要重视知识的反复出现,多复习。而现行课时安排,学生两次接触英语时间过长,往往事倍功半。我利用每日20分钟上英语课,天天读天天复习,并把原先40分钟的课堂压缩为20分钟,短时高频,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效率。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教学已走进课堂,成为教师开展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它的使用为英语教学营造了全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全面提高了英语的教学质量。平日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课堂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乐,轻松学好英语。

总之,小学阶段良好的英语基础,直接影响到学生进入初中后的接受能力及适应程度。因此,我们要重视小学阶段英语的启蒙,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让学生从此爱上英语。

参考文献: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翻转课堂;创新教学;教学模式

一、小学语文运用翻转课堂教学的意义

1.促进小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小学生因为性格比较活泼且好动,课堂学习中其思维跳跃较快,思维不能保持长时间的稳定,所以学习语文的时候很容易漏掉一些重点知识。小学语文使用翻转课堂教学,老师能够通过画面、声音等直接感官来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新单词、句型的语调、发音,让学生有用语文交流的欲望。

2.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翻转课堂教学中涉及几个环节,教学评价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这是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让学生评价和老师评价相互结合,继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在这一过程中,老师通过激励性评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虽然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但仍旧是课堂的主导者,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应该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任务,而学生则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协助学习、互相沟通等方式学习知识,这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有重要意义。

二、阐述小学语文翻转课堂的应用情况

由于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播放一段课前设置好的大约十分钟的微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播放趣味性很强、动画感强并且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联的游戏,这样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共鸣。游戏学习的过程中,引出相应的故事,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理解故事,丰富了已知图示,便于形成采取语文的形式表达情感以及想法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游戏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并根据故事内容对学生进行分组,开展小组探究与讨论的活动。如,角色配音、角色扮演及表演等。活跃气氛,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以及丰富的情感交流。

1.课堂教学的实施

(1)课前教学

翻转课堂是一种先学再教的教学新形式,因此,在正式的课堂内容开始之前通过让学生观看教学视频等资源来完成自主学习,使其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解和研究,并把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录。同时,老师应指出课前学习的重点,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学习重点。课前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在自主W习中把新知识和旧知识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给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这一部分的学习时间不宜太长,老师自己录制的视频资源最好在十分钟内。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点来制作视频,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学生在声音、表情、画面等多方面学习了教学内容,尤其是夸张的表情更容易让学生记住学习内容。同时,老师还要鼓励学生可以跟着视频内容跟读和模仿,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还能够掌握文章的情感和意境。

(2)课中教学

互动式的语文学习更加有利于学生发挥其思维能力和学生相互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使用语文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在翻转课堂教学的课中教学,我们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在视频学习时部分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可能不是很了解,所以老师在课中教学开始时应该给学生预留一部分提出疑问的时间,鼓励学生将视频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给提出来,老师(或者让学生之间相互提问和回答)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辅导教学。这种解答疑问的方式不仅能够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还可以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第二,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表演和模仿的欲望都比较强。所以老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协作来完成学习任务。分组朗读,提高小组人员竞争力,例如一人读,两人纠错,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这一学习方法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满足学生的模仿和语言表达欲望,还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在乐趣当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新知识。

第三,交流学习成果。学生之间通过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教学完成以后,老师要组织学生把学习成果在课堂上做展示,展示成果的方式有许多种,包括报告会、辩论会等,既能让课堂变得幽默有趣,又能进一步掌握新知识。同时,老师还可以设置最佳表演奖等奖项,以表示对学生学习成果和团队协作的鼓励与肯定。

2.教学反思

使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需要老师针对具体教学内容来认真设计教学活动内容,教完一个单元后教师要随时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对学生的反馈做出回应,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在学习语文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同时,针对学习效果及时有效的调整教学方式,认真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景教学;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273-01

情境,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包括戏剧情境、规定情境、社会情境、学习情境等。教学情境是一种关于学校的环境设置、教师的教学气氛营造的理论范畴,主要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境”主要是指教学环境,既包括学生所处的物理环境,如学校的各种硬件设施,也包括学校的各种软件设施,如教室的陈设与布置,学校的卫生、绿化以及教师的技能技巧和责任心等。著名教育家乔纳森在《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中曾这样描述到:“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照物,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索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知识。”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根据自我的教学特色、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使自己的教学效果不断优化,达到最佳状态。

教学情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纽带,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它所蕴含的大量数学信息能给学生提供广泛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全日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同时“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景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创设和谐教学情境,优化课堂结构,是当下课改的一大亮点,它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知识的抽象性与认识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还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建立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我们认为,在小学教学中抓好情境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利用情境,引入新课

新课的导入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很多教师认为,创设饶有兴趣的情境引入新课的学习,只是语文科老师的“专利”,数学课程的学习只需教师把知识点讲清楚即可。这是一种极为错误的想法。可以说,一堂成功德数学课就是从精彩的情境导入开始的。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关于“3的倍数”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结合情境进入新课。老师可以采用这样的谈话:

“同学们,现在我们要向灾区的孩子奉献爱心,第一次捐款的数额的8224元,这些钱啊是同学们爱心的凝聚。”

“现在啊,老师要讲这些钱平均捐给两所学校,你们看看,没所学校得到的钱是整数吗?”

“如果把这些钱平均捐给3所学校呢?”……

这样的情境来自生活,同学们对此有很强的亲近感,老师和学生的一番对话,把学生带进了献爱心的场面,在这样的场面感下,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思考的兴趣也逐渐激起。

二、 创设情境,化解难点

在五年级下册的“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部分内容教学中,很多老师都觉得很抽象,学生对于分数的性质的把握总是很模糊,在做练习时常常出错,有一个聪明的老师创设了小猴和猴王分饼的故事:一天,猴王买三个同样的饼,拿出一个平均切成四快,给第一只小猴一块,第二只小猴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给第二只小猴两块。第三只小猴更加贪婪无比,说:“我要三块。”于是猴王把第三块饼切成十二块,给第三只小猴三块。大家想一想,哪知猴子分得最多?学生的回答各种各样,但也有同学回答正确。事实上,这位老师已经把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抽象的数学问题情境化了,在这有趣的话题中小猴子的活泼可爱,猴王的老练稳重和数学问题合二为一,给同学们带来了巨大的感染力。整个课堂不在沉重,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发现了问题,并树立起了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兴趣。

三、再造情境,总结深华

我们认为,一节高效的数学课的收束阶段并不仅仅安排作业或者简单的知识的总结。这样的结尾方式,久而久之只会让学生觉得数学课程的刻板和乏味,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的结尾阶段,老师很好地在前面情境的基础上,继续创造精彩的情境氛围,势必会给整节知识带来锦上添花的教学效果。又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小学三年级内容《图形的对称》时,就很好地利用情境来总结课堂内容。老师在PPT上呈现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一颗高大美丽的榕树稳稳地站在小河边,圆形的树冠、绿绿的叶子,把整个画面装点的很美。老师问学生:“这幅图有几个对称图形啊?”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还有吗?”老师问。没人回答,全班教室沉默。等过了一会,一位学生站起来:“还有一组,就是大榕树和它在河里的倒影。”全班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老师因势利导,简单几句就把本节课的内容《图形的对称》的重点进行了总结,这节课也在轻松愉快中走向结束。

总之,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不可小视,我们数学教师要做有心人,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演绎,在数学中挖掘生活的影子,把我们的数学课上的越老越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1] 王占华,论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学周刊.2011年05期.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自主性;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7-0035-01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需要的是能够具备自主学习和探索意识的新型人才。因此,在现代教育当中,更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语文探究式学习的作用

(1)探究式学习能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新性。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教师从小学开始就将学生们当作考试的机器,教师是为了考试而教学,学生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学习是十分被动的。因此,学生缺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探究式学习强化的是一种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能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产生学习乐趣,在培养学习主动性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不仅使学生“学会”“会学”,而且使学生“乐学”“为学”,让学生在学习上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人翁。

(2)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现代社会中,若不具备与人合作的意识,只凭个人的力量单打独斗很难成功。因此,在小学时期,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式学习通过与他人合作的形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式学习一般分为个人和小组两种形式,通过小组的形式,让学生们与同伴一起克服困难,共同努力,取得一定的成果。在与同伴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们逐渐会认识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学会在团队中做到,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同时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也会不断得到提升。

二、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方法研究

(1)营造氛围,引导探究。要让学生自主地萌发探究意识,作为教师就必须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好的氛围。只有创造出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创造和谐氛围的前提就是师生之间要形成民主化的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共同成长、进步,一切独断、抑制都是十分不可取的做法。那么,如何才能营造一个好的氛围呢?首先,要做的就是平等对待所有学生。要尊重他们,不能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区别对待。其次,在教学中多鼓励、肯定学生一切通过自主探索而发表的言行,让学生在轻松、无负担的状态下学习、探究。任何武断的批评都将窒息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创造的萌芽。第三,语文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使自身变得和蔼可亲,更加具有人格魅力,让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时候不再有畏惧感。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的精神始终处在自由的状态下,久而久之,就会逐步形成探究式学习意识和习惯。

(2)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索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指导。要想让学生学会探究,就必须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索,若只是一味地传授给学生方法,而没有机会实践,学生永远无法将知识内化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当中。小学生年龄小,心智不成熟,阅历也不足,所以,在其自行探索知识时,教师要给予相应的指导,确保学生不偏离正确的轨道。以学习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画杨桃》这一课为例,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教师应采取探究式学习法,教师在这堂课中所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们展示一个真实的杨桃,可以提问学生两个问题:“在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将你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画出来。”“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让同学们以结组的形式进行探究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求助。学生们可以观察这个真实的杨桃,也可以研读课文与同伴进行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但有一点必须要做到,学生们要将自己所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画出来,并且将讨论出来的结果写在讲台上进行展示。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观点时,说得精彩的地方教师要及时鼓励,说得错误的地方教师要以委婉的方式、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予以指正。通过学生自行探索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更能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挖掘自身的潜力,从而更有信心地投入到其他有意义的探索中去。

(3)在语文课堂中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所谓角色互换,就是学生讲课,教师听课。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行“备课”,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给每位同学五分钟的时间展示自己的备课内容。教师在当“学生”时,要在适当的环节表现出思路受阻,有意识制造一些问题。例如,下雪天、下雨天在野外迷路怎么办呢?把学生引入探究的情境当中,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形成一种“共教共学”的模式,这样对于培养学生形成自主探究习惯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三、结束语

总之,探究式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它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明确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通过采取营造氛围、放手操作、给予指导、角色互换等方式来实现探究式学习,将学生培养成具备自主学习和探索意识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预习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132

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但对经典名著的理解能力有限,对句子的领悟力也不足。因此,教师对于小学生的学科教学,应当考虑其所处学习阶段的特殊性采取合理丰富的教学策略。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

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对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这其实追求的是教学的逻辑化和系统化。而有效的预习,则可以帮助学生预先大致了解课程内容,初步构建课堂框架。长此以往,则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条理性十足的教学方法。实际上,教师与学生共处于一个教学系统内,其关系本就相互影响、不可分割。优质的预习工作不论对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而言都百利无一害。在学生对课堂内容有了预先了解的前提下,教师无疑需要更高的课堂组织筹划能力,时间统筹能力。因此,这对老师而言也是一种考验。对学生而言,学生需要提前记忆生字生词,了解相关语文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新课改强调自由民主,重视合作教学。小学语文预习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有效协调学生与教师相统一、和谐发展的关系。真正做到:学生学得好,教师才能真正教得好;教师教得好,学生应当好好学。在上述教学理念下,教师如果没有对课程内容建立清楚的框架,学生不易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学生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很难跟上教师的思维以及对教学内容充分的把握,也很难对课程单元分类的目的、标准、主题等方面拥有清醒的认知。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必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其预习效率,这对于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具有长远的意义。

(一)教师发挥“引路人”的关键作用

学生积极预习的前提是对教师的课堂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做好引路人的角色,成为学生预习道路上的改善者。教师应当积极活跃课堂氛围,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优越的学习环境。充分重视预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培养高效的英语预习习惯,抛弃传统语文教学观念中的不足,适时转变教学思想,树立素质教育、文化育人的理念,激发初中学生对英语课程预习的兴趣。教师努力提升个人素质,增加个人魅力,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小游戏,加强教学的趣味性。为学生提供预习战略辅助,帮助学生克服对学习生字生词的恐惧,鼓励学生开口说,大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改善学生预习教学观念,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预习习惯。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耐心的引导学生预习,引导学生形成逻辑思维、开放意识,找到合适的预习方式,提高成绩的同时提升各方面学习能力,为日后的发展打下持久的基础。

(二)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在预习工作中,学生无疑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做学习的“主人”,对于语文学习,要有自己的判断建立自己的理解。学生不能再像之前那样单一的理解语文教学内容,而应在对几个单元的内容做到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对于课程的内容安排,课时内的不同模块形成自己的认识。这种总结、分析建模的能力不是短期内可以养成的,而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需要长久预习习惯下培养的分析能力的配合。在预习中逐渐找到自己对语文学习的关注点和兴趣,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成绩虽重要,但学生也不应以成绩的提高为单方面目标,忽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学生要找出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不足。同时,学生也可以主动搜集网络上与这一课相关的课时资源,预先浏览课时内容。充分利用便利的网络资源,利用新兴多媒体提升自身技能。在利用网络学习资源丰富知识面,提升自我的同时不忘开拓自己的思维。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交流,不懂得问题要及时问,想学的知识要及时说。要有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本领。课前预习中,先大体浏览原文再细细品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觉得优美的句子并自己试做分析。边阅读边思考,找出自己的疑问并记录下来。课间的时候与老师及时的沟通交流解答自己的疑惑。以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鸟的天堂》为例,学生在对课文进行通读的基础上,就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如鸟的天堂是什么,为什么大自然可以被称作鸟的天堂呢,文中写了哪些鸟,描述了哪些风景。学生提出困惑以后,就可以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课文的第二次朗读,并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分析文章的主题,文章的情感。学生如果做好这样的预习工作,长此以往,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阅读表达能力,便会得到很大的进步。

(三)师生共和,建立友好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