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案设计模板

教案设计模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教案设计模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案设计模板范文第1篇

误区一:集体备课缺少沟通合作,成了“教案之和”

某校教研组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定期实施集体备课,做法主要是由备课组长将新教材的各章节平均分给同年级的各位任课教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或设计学案,完工后交给备课组长审核,由备课组长将其装订成册并签字印刷供大家使用。将参差不齐的个人教案当作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等同于各任课教师的“教案之和”。这种“承包式”的方法,虽然 “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缩小了教师的相对工作量,但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缺少了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更谈不上教师心灵的碰撞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误区二:集体备课脱离教学实际,成了“网络拼盘”

一些集体备课组为了快速完成集体备课,减轻教师负担,实现教师“自我解放”。在组长的带领下,成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由各位任课教师按章节对号入座进行“在线查找”,他们将各大教育网站中与新教材相匹配的教案“成功下载”,实施“拿来主义”。诚然,网络资源的优势有目共睹,它有直接性、先进性、时代性等特点,特别是那些声文并茂的课件,赋予教学特有的生机与活力,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好帮手。但这种“网络拼盘”式的集体备课,也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全盘吸收。

误区三:集体备课忽视师生差异,成了“模板复制”

报载:某地区视导团到一所学校指导工作,走进课堂听了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3节新授课,3位教师上的都是同一课题,听课教师听到的3节课都是一个模式:一样的导入,一样的悬念,一样的讨论,一样的练习,一样的过程。听课教师不禁纳闷,为什么3节课如出一辙呢?后来才知道,这几位教师事前经过了集体备课,并将集体备课后的“成果”原封不动地搬进教室,照本宣科。集体备课成了“模板复制”和僵硬的机械重复,它忽视了教师对课堂的主观调控能力,忽视了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生的个性差异,违背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原则,同时也抹杀了教师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误区四:集体备课只看“穿靴戴帽”,成了“模式推广”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必须学思想、学进度、统一课时、统一备课教案,这样才会从根本上把教师从繁重的无效劳动中解放出来。如果这“四统“方法形成固定模式进行推广,来规范教师上课的每一步,未免有些强人所难的味道,也有犯“教条主义”错误之嫌。诚然,在某一区域推广某一模式的话,这种模式一定有它的先进性,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如果不尊重教师的性格特点、学生的差异和办学条件等因素,一律用统一的套路、统一的框框,有些教师总觉得很被动,失去了自我,很难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更谈不上创造性了,这种情况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误区五:集体备课监督保障机制不够,成了“形式主义”

首先,学校应当组织教师静下心来,共同商谈如何突出重点,突破和分解难点,如何使新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课改精神。

其次,为了体现集体备课的本意,学校在教案设计上,要力求考虑到备课每一个环节的方方面面。教师既要分工合作,又要明确各自的备课职责,坚持“兼顾一般,重点突破”的原则。既有共备部分,又有个备部分,还要有争鸣部分、反思部分、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以及个性创造设计等栏目。

教案设计模板范文第2篇

1 什么是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指是教师个人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备课基础上,以学科组或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的,对某一教学内容进行集体讨论研究,立足学生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商讨教学方法,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想学生之所想,疑学生之所疑,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最佳设计方案的一种校本教研活动。它是以教师团队为纽带,在分工合作基础上,设计出既凸显教学共性与个性特色,又符合资源共享的生态教育理念的教学设计,它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提供最佳模本。

2 开展集体备课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在单位时间内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教育届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备好课是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首要前提,因此对备课质量的关注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教师通过个人努力固然可以提高备课质量,但对一所学校而言,并非所有的教师都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强势的科研能力,因此从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这个层面上而言,集体备课就可以弥补个体教师在教科研能力上的不足。集体备课可以将最优秀的教案设计呈现出来,这就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最坚实的基础。因此,集体备课对于一所学校尤其是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提高整体教育质量而言,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2.1 能显著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基础上进行的,是对教学设计进行全程再优化的教研活动,它能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通过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二次反思、修改完善等一系列操作程序,可以促进教师进一步熟悉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运用。集体备课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它要求同科教师人人参与,所以每人都要精心准备。通过相互交流与切磋,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既可以学习到他人的长处,又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通过扬长避短,实现共同提高。它与个人备课相比,对教材把握更加透彻,对学情的分析更加细致。因此,集体备课的教案会更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求,更有利于教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2.2 能显著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面对新课程,人们缺的不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而是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与机智。由于教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各有不同,也就导致了教学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开展集体备课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同科教师的积极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可以为教学能力薄弱的教师提供帮助,进而促进其提高教学效率;等等。如果学校里每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了,那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必然也会提高,因此,集体备课对于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学校而言,其效果更为显著。

2.3 能有力促进教科研氛围的形成

目前基层学校的教科研,应该、也必须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否则易流于假、大、空的形式中去。集体备课是一种课堂教学中的“行动研究”,所解决的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的问题,主要任务是完善课堂教学设计,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集体备课中,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课题,由于智慧的交流而得到理性的升华,其理性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桥梁,学校教科研的氛围会在集体参与的行动与反思中逐步浓厚。

3 集体备课存在的误区

任何创新举措在实际的操作中必然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它要产生好的作用必然需要经过所有管理者与参与者的不断磨合、完善。集体备课也是如此。许多学校在推行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许多误区:1)集体备课成了“大杂烩”;2)集体备课成了“集体剽窃”;3)集体备课成了“一言堂”;4)集体备课成了“木偶戏”,缺乏个性;5)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备课时,虽然定时定点,人也到位了,但各干各的事或东扯西拉聊一通,白白浪费时间;虽然有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但无实质性内容,如只是知识点的罗列,提纲挈领,过于粗略,纯粹应付学校检查;虽然有一定的形式,但不够深入,质量不高(如一位教师主备、主讲,其他教师不愿意参与,个别教师留一手;一位教师备好后,不进行讨论和研究,其他教师用,坐享其成……);尽管研讨比较充分,形成一体化教案,但到了自己课上仍然用自己的一套;等等。

4 有效开展集体备课的策略与方法

4.1 建立教师个人电子教案课时备课制度

有效开展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于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之上,教师个人备课是前提。教师个人在开展备课时首先要遵循3个原则:1)统一性原则,集体备课的实质是同步教学,具体实施中教学目标、教学进度、作业训练、资料使用、检测评估等必须统一;2)超前性原则,分配撰写备课提纲的任务和提供备课提纲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任课教师的提纲准备任务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一并分配,便于教师早做准备,收集资料,钻研课标和教材,备课提纲的讨论一般要超前一周;3)完整性原则,划定备课任务应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保持其内容的完整性。

其次是设置电子教案备课模板,教师根据教案模版相关要求进行备课,做到“八备”:备思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备教学手段、备教学过程、备设计意图。尤其是要求写清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

再次是限定教师个人电子教案的上传时间和确定上传内容,原则上以一周的课时数量为上传内容,为集体备课顺利进行研讨奠定基础。

4.2 完善集体备课的备课平台

教案设计模板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学技术 科技 企业培训 专业岗位

1.引言

从1980年初建立职业院校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期间有很多的专家学者对高职教育教学进行研究,不断推动着高职教育的发展。现在高职教育发展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模式,以工学Y合、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就业为核心,以培养高端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已经成型。然而,高职教育发展还是面临着很多问题,如与企业合作的不顺、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磨合、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就业等等,这些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多,但对于高职教师与学生联系最紧密的课堂教学技术研究则相对较少,而且研究的角度更侧重于器物的技术,对教学技术进行系统研究的更是少之又少。课堂教学技术对于高职教育发展至关重要,如何让教师将技能、理论及职业素养等知识有效传达给学生,形成高效的课堂传承,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因此,还本根源,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技术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2.研究现状

“教学是一种艺术,抑或是一门科学,我相信教学是二者的结合体,是科学的方法和艺术的敏感相结合的产物”[1],正是教学的这种既科学又艺术的特征,使得教学技术呈现很大的争议。赵伶俐总结认为,“技术”是一种行为或者操作方法,但并非所有行为和操作方法都可称为技术,只有那些“工艺”化了的或者已经形成行为规程及要领的行为或者方法,才能成为艺术。[2]因此她认为,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而教学技术是教学科学向教学艺术跨越的中端。除了赵伶俐之外,也有其他的专家学者也相继对教学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有两种类型:(1)主要侧重于技术(尤其是信息化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如赵国栋[3]通过对西方教育界关于教育技术理论的分析,认为“教学技术”对教学效果影响深远,我们应该对“教学技术”加以利用,然而,“教学技术”并非治愈教育顽症的“灵丹妙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很明显,由于时间久远的缘故,赵国栋将现代科技直接等同于教学技术了。在高科技还未大量进入教育行业,就能对其进行分析,对教学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主要侧重于对技术过于课堂运用的反思。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引入,对教学产生了颠覆性变化,PPT、微课、慕课,一系列需要与科技结合的教学技术风生水起,对教师的触动和影响难以估量,绝大多数教师只能随着科技的步伐,加入到这场由科技发展而引起的教学改革地震中来,害怕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而被淘汰。科技的进步确实对教学技术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但也限制了教师的内在发展,使教师可能从专业转向技术,而最根本的专业反而没有时间去研究。

3.高职课堂教学技术迷茫

高职教育与一般本科教育不同,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开展了与企业合作,或者进行工学结合项目,也有许多教师下企业进行锻炼,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在教学状态下,很难形成系统的关于教学技术的内容。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也许有一些教学经验,但这些教学经验很难形成可重复性的,可归纳的,操作性强的教学技术。因此,大多数教师还是在不断探索。

3.1科技日益复杂,热点概念频出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教学上的应用也日益复杂。要想做好课堂教学,科技的运用非常必要。如精美的PPT制作对学生会有更好的吸引力,微课的制作越来越美轮美奂,慕课的流行对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补充作用。热点对课堂的影响,一是来源于学生的认可,现在的学生都是90后学生,天生就是数字原住民,对电脑等科技具有很强的敏感性,采用科学技术课堂教学对学生具有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对社会发展的适应,现在如果还没有用上教学方面的科技,应该感觉到自己是落伍了,无法跟上时代了。因此,很多教师亦步亦趋地学习热点概念,对教学技术改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各类科技教学概念的增加,也产生了一些困扰。很多教师不得不话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和追随这些概念,而对本身专业的知识渐渐生疏,或者无法精进。或者在课堂上,学生随着对各类绚烂的教学手段关注,忘记了对课程本身的学习。

3.2课堂教学技术与科技无法区分

课堂教学技术是否真的存在,在研究界已经有争议。技术需要各种规程,即所谓“工艺化”。但课堂不一样,不同的老师对于45分钟的课堂把握都不一样,很难体现“工艺化”流程。但是高职课堂教学确实也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第一,对所教课程精通;第二,语言表达清楚,思路清晰;第三,与学生有良好的互动;第四,能够与专业岗位紧密结合。因此高职教学技术应该是存在的,但是随着科技在教育行业的运用,有很多研究把高科技等同于高职教学技术,使两者混在一起,无法分开。这样带来的结果也会迷惑教师,很多教师不得不拼命去学习教学科技,而忘了提升自己的教学技术。科技本身对教育而言是一种手段,而教师才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如果无法从高科技的迷惑中走出来,作为主角的教师,就无法发挥其主导作用,更谈不上课堂教学技术向教学艺术的转变。

3.3企业培训与高职课堂混淆

由于高职教育的特征,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更加广泛,有许多教师参与了企业培训,也有教师将从企业培训的角度来改革课堂教学技术。其实,企业培训与高职课堂教育还是有本质区别。其一,企业培训的对象是企业员工,更注重的是理念的更新,因此企业员工的培训较多的是对企业管理、制度革新方面的,即使是技术层面的培训,也与高职院校的课堂性质不同。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则更强调技能的掌握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他们对企业的理念没有基本概念。其二,企业培训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教学,目的性很明确,时间也很短暂;而高职课堂专业是很明确,但是具体就业岗位却很广泛,时间一般都是三年,对于课堂的要求也是不同。因此,企业培训可以作为高职课堂技术的一个参考因素,但不能将企业培训等同于高职课堂教学。

4.建议与结论

尽管时代变迁太快,科技进步迅猛,对于高职课堂教学还是有一些基本特征,只要掌握这些基本特征,科技变化万千,课堂教学技术也能够掌握充分,但是从教学技术向教学艺术的提高,则更需要人格魅力的影响,只能可遇而不可求。就具体教学技术方面,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4.1精通课堂教学内容

精通课堂教学内容,是对课堂教学老最基本的要求。主要包括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结构、知识要点、重点的掌握,最重要的是对课堂教学的设计。现在有专门的教案设计模板,要求教师按照模板设计,一节课45分钟,教师几分钟讲哪些内容,这种教案模板非但不能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技术的进步,反而把老师的教学思路给框死了。真正的课堂教学设计,是由教师主导的,不同的老师思路不同,不可能按照一个模板来设定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明白,该堂课应该讲那些内容,通过那些方式,如案例分析、提问、操作等来完成课堂教学,你无法确定第几分钟讲那些内容,有可能中间出现那些特殊情况,都需要教师灵活处理。因此,对于模板化的教案,教学有关部门不应该强推,应该给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

4.2思路清晰,语言表达清楚

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其基本职能,思路不清,语言表达不清,传道都不能做到,更谈不上授业和解惑了。高职课堂学生基本特征是,自控能力较差,喜欢玩手机,但动手能力较强,个性也较强,如果教师只懂照本宣科,是无法满足高职课堂要求的。所谓思路清晰,是指老师要知道课堂需要给学生传授那些知识,怎样传授这些知识。语言表达清楚,更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4.3与学生有良好的互动

如果没有学生的互动,课堂教学再好,也只能是灌输式的教学,也许灌输的很有效率,学生也学会了课堂知识,然而这种教学模式明显是不适应时代需求的。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基本技能和较高职业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是普通的操作工人。因此,学生必须学会思考,对教学的回应既是课堂思考的必然反应。与学生具有良好的互动,是一个好课堂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而教育现实可能是,教师一直滔滔不绝的讲课,学生在下面或者玩手机,或者听课,对于课堂内容没有多少回应。教师除了在课堂内容上精通之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对学生的回应及时感知,并且给予鼓励。

4.4与专业岗位紧密结合

高职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与岗位结合紧密,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那必然是要和企业高度契合。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应该和企业紧密合作,才能了解企业的需求。高职课堂教育必须与专业岗位紧密结合,如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师必须下过外贸企业,清楚外贸企业的岗位职能,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应该做过电子商务岗位,只有教师对这些相关的专业岗位了如指掌,才能在课堂教学时,具有基本的自信和底气。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与企业结合,高职教师是连接企业和学校的桥梁,如果教师对课程岗位没有基本概念,可能上课时由于对所讲课程没有实践经验,而产生较强的挫败感,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4.5借鉴企业培训的方法

尽管企业培训与高职教育区别很大,但企业培训的方法对高职课堂教学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首先,企业培训要求培训讲师要风趣幽默;由教学技术向教学艺术的本质之一,就是要求教师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能够很好的和所教课程相结合,风趣幽默是课堂最好的调节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应。其次,企业培训讲师必须涉猎的知识很广泛,如果只是对专业课熟悉,对其他知识不通,课堂效果会很有限。例如企业培训讲师讲企业管理,也会精通一些历史、哲学、政治甚至还有一些文艺方面的只是,在课堂中会相应穿入,可能会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

高职课堂教学技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然而现在相应的研究还很少,不少专家学者的研究也停留在科技或者教学经验层面,没有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如何将高职教学技术能够提炼成教学艺术,是我们需要共同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英)M.鲍门著,卢真全编译,一门表演的艺术[N]外国中小学报,1989-6-10

[2]赵伶俐.教学科学、教学技术、教学艺术三位一体中端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7月

教案设计模板范文第4篇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自主学习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学生操作性为主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操作性、体验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授课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实践情况。微课可以将声光电等元素融为一体,在教学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微课的作用,进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热情。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

初中生具有天性活跃,好奇心重,对新鲜事物易接受等特点,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前期,他们对未来所授内容充满着兴趣,但随着知识讲解的深入,渐渐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枯燥无趣,会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降。实践证明,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将知识点联系生活,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将知识与学生生活结合,并借助微课呈现出这种生活场景,从而为接下来的上课打好基础。

以《走近网络世界》这一章节中“因特网”这一节内容为例,这一节内容学生并不陌生,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操作层面的内容较多。教师如果以讲为主,缺少一些直观的教学操作,学生对知识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先播放一则微视频,即学校的语文老师的电脑中毒了,自己重装系统后,发现上不了网了,急得他满头大汗,不知如何是好。教师提问:你能够帮助语文老师吗?由于视频中的生活场景是学生们熟悉的,加上演出人物又是自己的语文老师,所以,视频一出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借机引导学生走入新课,开始今天的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内容,将知识融于其中,同时创设一些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相“冲突”的内容,从而使学生产生问题,进而分析解决问题。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微课的形式将教学内容生活化,从而使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充满趣味。

微课教学过程“自主化”

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些信息技术课程所要讲解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案设计过程中,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在引导学生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从而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目的。

以教学《图片的加工与制作》这一课的“图片制作”这一节内容为例,这一节内容中,主要是涉及制图工具的使用,比如,“Photoshop”制图软件的使用。课前,教师将“Photoshop”软件使用制成不同知识点的视频。比如,“羽化”的知识点。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即演示不同羽化对图片的效果。然后,学生根据问题,选择“羽化”的视频,点击观看。整个视频过程十分详细,整个画面过程,从电脑桌面的文件夹打开“羽化”小视频开始,再打开电脑桌面边上的一张建筑照片,接着,演绎出鼠标将其移动到模板,然后,通过编辑将图片调整大小,最后,通过在菜单上选择“羽化”,再选择“选择―修改―羽化”命令,表现出羽化对图片的作用。特别提出一点,任何自主学习的任务,都要顾及学生的基础,设计出来的问题要难易适当,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之中,并且要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情的分析,设计了一些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通过对微课的观看进行知识点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微课教学对象“分层化”

初中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每个人的性格、学识、求学背景等不同,造成学生层次的多样性。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难易程度不同的微视频,供不同学识基础的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自行挑选,从而实现分层化教学。

以《多媒体作品制作》这一课为例,这一节课,教师需要制作三个层次的微课。第一层次的微课,主要是以再现多媒体作品制作过程为主,即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个多媒体作品。视频中涉及到输入文字、插入图片、视频、声音,设置动画等技术操作。第二层次的微课,则是在第一层次基础之上,展示以《咏鹅》这首诗为题,制作一个简单的多媒体作品的过程,整个过程,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制作一个完整的作品需要几个流程等内容。第三层次,则是在第二层次微课的基础上,以“运动会”为主题,制作一个复杂的多媒体作品。三个不同层次的微课,适应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有效地解决了分层学习的问题。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微课,进行分层教学,实现高效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情及教学内容,设计好微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孙艳.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

教案设计模板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字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特色管理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28(2012)017-0003-04

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创建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学校的特色化建设提供了动力。目前,数字技术已经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也渗透到教育的各个层面。数字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载体。更适合教师的专业发展。其管理的便捷性和资源的广泛性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提升了教师从教的技能及整合教学资源的水平。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专业水平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江苏省连云港市大庆路小学在完善教育现代化硬件配置的基础上,突出数字技术在教师成长及学校管理中的应用,走出了一条彰显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学校全面实现数字化管理,完善教师网络教研系统、教师专业成长系统、教师教学反思系统、教师绩效考核系统、学生综合评价系统、家校联系系统、教育资源系统等应用模块。现代化的设施、网络化的教育、数字化的管理满足了学校现代化发展需要。学校以数字技术为切入点,以精细化管理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绩效量化考核为导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数字化教研: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

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效率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教师能否有效或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关键在于课前的准备。数字教研就是运用数字技术搭建的教师教研平台,把网络备课与网络研讨融合在一起。同教研组的教师通过开展主题网络教研,参与在线备课、在线评课等网络教研活动,甚至直接与教育名家、优秀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论坛的互动交流获取先进的教学经验。数字教研拓展了教研的深度与广度,有效提升了教师的素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1.网络备课:学科教案在线研

传统模式上的备课由教师个人独立完成,体现不出团队的协作。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教师的备课变革提供了方便。大庆路小学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率先采用网络教研模式,引导教师采用“独立主备、分色复备、专家点评、择优应用”的网络备课模式,即个人主备上传于网络,同教研组的其他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网络选用不同颜色在原来的备课上进行批注,把自己的教学思想融入原来的备课当中,实现二次、三次备课。同教研组共同完成好本章节的备课任务。学校邀请校内外名师登录网络,对教师前期的备课用红色批注进行点评,提出修改意见,最后由任课教师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选择使用备课的内容,再应用于课堂教学实际。这种方式打破了过去电子备课的单一性和投机性。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又提高了备课的实效性,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这种网络教研的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发挥了团队的整体优势。加上专家的指点,真正实现了校内校外资源共享,有利于学科教研组的成长和发展。

2.网络听课:“微格教学”在线评

微格教学通常又称为“微型教学”,它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艾伦(D.Allen)教授等人创立的一种利用现代视听设备(摄像机、录像机等),专门训练学员掌握某种技能、技巧的小规模教学活动。大庆路小学借助微格教室的摄录设备通过对课堂的音频、视频处理,对教师教学技能训练和教学过程进行打磨。目前我校的教师利用微格系统进行录课、辩课、磨课、演课。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回放研讨进行改进。教师把精心准备的课堂教学内容在微格教室中呈现,其他教师或学生在不同地点进行听课、评课,学生也可以实行异地授课。大庆路小学曾与“长三角优质资源共同体”的结对学校浙江临海小学、上海的平凉路小学进行课堂视频传输,与帮扶的朱麻小学实施过微格教学,实现了资源共享,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微格教学还可以实现同步实录,不同地方的教师提出问题,其他在线教师就会立即进行解答,这和传统教研有相似之处。但交流的范同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数字化交流: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教育交流是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做出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交流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教师的教学反思提供了便捷,其中教育博客与教育论坛便是重要的形式。教育博客就是教师利用互联网新兴的技术。以文字、图片、动画等方式,将教学中的工作日记、生活感悟、学习心得、优秀学习资源上传,保存在自己的教育博客当中,记录教师自我成长的轨迹。这种做法超越传统时空局限,教师可以随时来经营这个“家”,别人也可以在博主的同意下访问这个“家”。以教育博客为载体进行数字化交流与反思更利于促进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

1.教育博客:教师沟通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