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于连形象分析

于连形象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于连形象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于连形象分析范文第1篇

“现代市场的竞争就是渠道网络的竞争,谁拥有终端网络,谁就有了竞争的资本”这是一位经济学家说过的话,这也说出了在开放式竞争社会中的现状。的确,现在的商家竞争就是网络的竞争,谁拥有了庞大的销售网络,也就拥有了决胜市场的有利武器。内衣的渠道模式从、加盟、自营到联营,一直以来都在寻求一种有效的开拓市场的方法,但各种渠道模式都有利有弊,并且随着竞争业态的变化,也越来越不适应市场发展之需。具体来说,内衣的销售模式,以前都是以走商场与专卖为主,这种销售模式,或因商场过多苛刻的条件让商家不堪重负;或因专卖店的货品单一,而无法支撑起开店费的费用,因此,这些渠道营运模式在今天已经渐渐失去了他的优势。

在这样一种竞争环境下,需要一种新的营销模式,来进行品牌运作,因此,内衣连锁,可以说是应运而生。它作为一种新的销售业态,引起市场的强烈反映。从营销理念来解析, 连锁经营是指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统一商品、统一价格、统一服务、广泛布点及时地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所需的经营方式。这种销售以资源的优势,来降低商品的成本,以最优惠的价格销售给消费者,具有快捷、便宜、方便等特征,能以商品资料高度集中,带给消费者消费的享受。而内衣连锁,就是在一家终端店里,汇聚着众多的内衣品牌,以丰富性的产品线,如家居服、文胸、泳衣、无缝内衣、美体内衣、常规内衣等,来满足消费的需求。另外,以规模性的经营,来降低营运成本,从而以低价位来吸引着消费者。在这点上,内衣的连锁在运作模式上与国美的营销模式相似,只是内衣市场,暂时还没有出现可以媲美国美的终端巨头。

不过,在现阶段内衣市场上,许多企业以在进行这种渠道建设模特的探索,尽管探索之路是曲折的,但我们还是从中看到了希望。如深圳都市丽人、东莞的新感觉、上海的古今,以及在今年炒得火热的娅茜私衣坊。他们在以一种营销创新作为先行者。随着市场的发展,也渐渐印证了这条道路的可行性。因此,我们乐观地相信,内衣连锁在将来,将会一种主流的营销模式。

面对这种新兴的营销模式,作为内衣企业来说,究竟会以何种心态来看这种新的营销模式。对此,东莞某家内衣公司营销总监说,在内衣品牌的渠道建设上来说,未来走连锁加盟,这是内衣渠道的发展趋势!

对此,某营销总监对于内衣连锁的经营模式做了深入的分析,他认为内衣在连锁加盟上具有以下优势。

产品线丰富,各品牌能形成有效互补

做过内衣的都知道,原来内衣企业因为产品线单一,特别是泳衣、保暖内衣等,是属于季节性的产品,如果单靠此类产品,难以支撑起一个终端店的,因此,销售这类产品常常是做半年,休息半年,对于经营者来说,投入比较大,而销售季节短,也使获利的时间较短。尽管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各内衣企业都在拉长产品线,以文胸、内裤、无缝内衣、美体内衣等长线产品,来丰富终端的形象。但目前,消费者对于消费内衣产品,其品牌的忠诚度不是很高,购买的随意性很大。因此,还是存在着弊端。而采用连锁销售模式,则以多品牌、丰富的产品系列来弥补,也能拉升连锁店的赢利能力。 连锁加盟形象统一,能形成一定意义上的规模效应

连锁店的形象是以店的品牌出现的,在全国各地都以统一的店面形象出现,广告宣传也高度统一,这些对于连锁店的形象塑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在店面形象的拉动之下,集中资源优势,能形成规模效应。

先进的管理意识及科学的物流配送系统可以保证终端的稳定发展

旺季因为拿不到货,而使利润降低;滞销季节,因为货品的积压,而造成大量的库存,给营运资金的周转造成困难,这是现阶段专卖店存在的问题。如果以连锁模式经营,在采购上,用集中采购的方式与科学的物流配送,来保证货品及时到位。一般来说,如果以连锁模式经营,会自己组建物流配送中心,这会彻底地改变旺季拿不到货的局面,因此,能保证终端稳步地发展。

连锁加盟可以将公司的政策与计划执行到位

连锁形式的出现,打破了以往资源重复浪费,那种无序,破坏性的竞争局面,而以一种销售平台,集合各种品牌,进行资源整合,以集中优势资源,来攻占市场。这种有计划性、统一性、集约性的营运方式,一方面能降低营运的成本,从而使产品价格具有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高度统一的管理,也能以最少的资源,最大化地提升品牌形象。

当然,任何一种营销模式,都不是完美的。作为连锁来说,存在着优势,在具体的操作中也存着一些问题。对此,某营销总监说,目前的连锁经营存在着管理难度大;要求大量的市场管理人员来维护、提升连锁店的业务,而造成运作成本高;目前一些二线较好品牌不愿意将自己的品牌放进连锁店!所以在货源的组织上难度不小;没有强有力的品牌支撑,对物流配送要求高,库存压力大等问题,这些问题将严重地制约着连锁营运体系的发展。

因此,要解决存在的这些问题,某营销总监说:首先要建立先进的计算机管理及准确、完善的信息分析系统;其次公司架构及管理机制的完善;其三是专业团队的组建,同时需要配备专业的买手。

于连形象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连锁企业;高职教育;社会服务;顾客价值

0引言

社会服务之于高职教育的重要意义,教育界已形成广泛而深入的认识。20世纪初,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斯就提出:“服务应是大学的唯一理想”。相比本科院校或研究型大学,高职院校发挥社会服务功能与人才培养之间具有更强的一致性和互补性。近几年,陆续出台的职业教育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都将“产教融合”、社会服务作为高职教育增强办学活力的主要目标和重要推手。高职教育具有高教性、职教性和地域性三大特征,本文以连锁企业为研究对象,从营销学角度将高职教育社会服务产品化,深入剖析其顾客价值所在,并提出相应的产品调整策略。

1高职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社会服务产品及其对象

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服务,基于高职院校本身的社会功能和角色,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直接为社会服务等。狭义的社会服务,单指高职院校直接为社会服务。高职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社会服务对象非常广泛,包括各类企业、行业协会、产业园区、各级政府、社区、农村乃至全民,其中与专业人才培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连锁企业。连锁企业是指在统一总部领导下,通过直营、特许、托管、连营等方式设置门店,以统一品牌、统一形象、统一管理、统一配送来实现规模效益的企业组织形式。针对连锁企业这一研究对象,找到高职教育社会服务产品开发的切入点,后续可以惠及其他社会服务对象。

2连锁企业对高职教育社会服务产品的需求分析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一头热”状况,即学校非常热心于合作,但企业并没有倾注同等的热情。以连锁企业来看,其对高职教育社会服务产品需求不足的原因主要有:连锁企业基层人员入职通常无学历和专业要求,劳动力资源非常充足;校企合作培养人才阵线较长,而连锁企业对技能型人才只想随需即用;若与高职院校合作育人,毕业生到岗后又保留率不高,则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接收非企业人员如教师或在校生实践,可能不但没有节约成本,反而会对短期经营造成影响;培训是高校为社会服务的主要和优势项目,可是连锁企业一般都设有专门的培训机构;不同于工科专业的研究成果可以较快转化且为有形产品,高职连锁专业社会服务输出的主要是无形产品,其价值往往难于评估;连锁企业商业秘密大多可以口耳相传,泄露的风险较大。我们应该以此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细致的服务产品开发、供给和维护,随着产品逐步系列化和成熟化,再将服务内容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3基于连锁企业的高职教育社会服务产品顾客价值分析

营销学的“产品”概念是用户视角的,强调产品能为顾客带来的实际价值和效用。菲利普•科特勒将“产品”定义为提供给市场以满足需要和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产品、服务、体验、事件、资产、组织、信息和创意等。按照顾客价值体系,产品被划分为核心利益、基本产品、期望产品、增值产品和潜在产品等五个层次[1]。站在连锁企业角度,高职教育社会服务产品顾客价值(以下简称“高职连锁产品”)的含义是:

3.1核心利益———指顾客实际购买的基本利益

高职连锁产品的核心利益应该是有保证的人力资源、专业化的智力资源以及企业某些自建成本的节省。根据前述分析,连锁企业基层人力资源获取并不困难,之所以愿与高职院校合作,根本上是因为高职毕业生有学校保证。智力资源是指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脑力劳动并带来一定的经济或社会效益的个人或群体。在高职院校中,智力资源主要由教师提供。企业某些自建成本的节省则为高职连锁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更多思路。

3.2基本产品———指由核心利益转化而来的产品层次

根据对核心利益的分析,高职连锁产品应该包括人力资源产品、智力资源产品和职能共建产品等三方面涵义。高职连锁人力资源基本产品应是毕业生满足岗位要求,仅需短期培训就可适应工作,其工作称职率较高。

3.3期望产品———指顾客通常希望产品满足的一系列属性和条件

高职连锁人力资源期望产品主要包括毕业生踏实耐劳、反应敏捷、对企业认同感高,通过培养可以成为连锁企业的有生力量。而高职连锁智力资源产品和职能共建产品并未在基本层次和期望层次得以体现,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高职连锁社会服务还未成熟,期望也就无从谈起了。

3.4增值产品———指超越顾客期望的产品层次,当今的竞争本质上发生在产品增值层次。高职连锁智力资源产品和职能共建产品在这一层次开始体现。

3.4.1高职连锁人力资源的增值产品,主要包括课程产品、学历产品和非学历产品等。①课程产品:尽管大多数连锁企业都有自己的培训部门,但主要侧重于实施培训,因此课程仍然可以作为高职院校服务连锁企业的重要产品形式,特别是一些经典课程如消费者行为学等,高职院校具备更好的开发基础。②学历产品和非学历产品:高职院校应当开发多种形式的学历教育,便于连锁企业员工进行个人增值和学历提升;亦可协助连锁企业开展各类资格认定、技能评定等非学历教育,帮助员工成长为企业中坚力量。

3.4.2高职连锁智力资源的增值产品,主要包括信息产品、咨询产品、解决方案产品等。①信息产品:信息是连锁企业创新的源泉。高职院校可以协助连锁企业开展多种内容的信息调研,包括市场调研、竞争调研、宏观信息调研等。②咨询产品:高职院校应与企业保持互动,适时为其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提供分析和对策,比如新项目前期分析等。③解决方案产品:高职院校还可针对连锁企业某项具体的管理活动,提供解决方案,比如业务推广方案等。

3.4.3高职连锁职能共建的增值产品,主要包括实训场地产品、团队建设产品等。①实训场地产品:校企双方共建实训场地,既有利于学校开展实践教学,也有利于连锁企业培训内容和手段的开发,还可扩大连锁企业社会影响力。②团队建设产品:对于连锁企业某些新业务的团队,比如电子商务团队等,由高职院校代为培养,既不影响原有业务,又可不断实验、调整至适宜的模式,大大节省了连锁企业开发的人力和物力。

3.5潜在产品———指产品未来可能进行的所有改进和变革

①高职连锁人力资源的潜在产品,主要包括终身教育体系、教学资源“云平台”、素质教育产品等。高职院校应探索建立终身教育体系,设计弹性学制使学习者可以灵活安排完成学业。研究课程模块的组合形式,比如学习者既可以根据具体职业岗位需求而一门一门地(或一组地)选择所需修读的课程,也可以通过专业导师的指导,围绕某个专业而制定课程修读计划[2]。高职院校还可利用“云技术”升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由“封闭式、碎片式”教学资源向“开放式、集成式”海量存储与智能计算的教学资源“云平台”转变[3]。高职院校也可以面向连锁企业员工开放素质教育资源,员工可选修如零售美学、生活心理学等素质教育课程,也可加入各类学生社团,丰富连锁企业员工的文化生活,提升员工幸福指数。

②高职连锁智力资源的潜在产品,主要包括更深层次的智力服务、专家智囊团等。随着校企合作的加深,高职院校提供的智力服务产品也将继续丰富,比如连锁企业组织架构重整等。高职院校还应建立企业需求信息库、专家信息库等,便于企业和专家进行双向选择。

③高职连锁职能共建的潜在产品,主要包括更多、更贴近需求的外包服务,比如连锁企业将培训部门整体外包给高职院校,或将整个电子商务平台统一委托给高职院校管理等。

4基于连锁企业的高职教育社会服务产品策略调整

①切实提高二级学院及教师对于课程建设的认识,逐步形成适应性较强的课程产品组合体系。以课程为中心的职教体制,有利于充分利用职教资源,在适应人才市场变化方面,比以学校、以专业为中介的职教体制要灵活得多。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连锁企业人才培养对课程的需求,对现有课程进行整合和定位。鼓励每位教师至少专精一门课程,形成该门课程的全套资源,根据不同的用途来设置课程标准、内容及形式,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课程的改进和更新。

②设置专门的社会服务组织机构,对社会服务工作进行统一管理。社会服务工作的推进和成熟,不能靠教师“单打独斗”,必须发挥组织优势。机构既可主动接洽和了解连锁企业对社会服务产品的需求,根据教师的专业特点和优势,有针对性的提供项目信息;也可为教师接洽的社会服务项目提供支持和保障。机构的职能还应包括搭建社会服务平台,统筹社会服务资源,出台社会服务工作扶持与管理办法,加强社会服务工作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对社会服务工作绩效进行考核评价等。

③不断挖掘社会服务项目,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鼓励教师通过形式灵活的企业调研和实践,增进对企业的了解,建立企业常态化交流。在实践与交流中,不断发现和挖掘企业个性化需求,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创新开展社会服务项目。

④营造良好的社会服务产品体验,打造院校社会服务品牌。服务品牌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动态的过程,但其后续效益十分可观,可产生持续的吸引力[4]。高职院校凭借良好的客户服务体验,形成口碑相传,塑造品牌形象,带动社会服务产品附加值增加,可使社会服务工作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⑤主动明晰连锁企业对于商业秘密保护的需求,与企业共同商议并订立保密协议,解决其合作的后顾之忧。界定连锁企业商业秘密的范围,明确双方保密权利和义务,确定合理的保密期限,严肃保密违约责任等。

参考文献:

[1]科特勒,等著,卢泰宏,等译.营销管理(第13版•中国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64-266.

[2]潘绍来,朱建泉,施晴.试论高职院校课程化教育产品服务模式[J].南昌:职教论坛,2007(02):78-80.

[3]李弟财.示范高职院校服务社会培训模式创新[J].北京:教育与职业,2014(32):45-47.

于连形象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连锁企业;基层员工;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7-0010-03

一、建立连锁企业基层员工激励机制的背景

基层员工如门店店长、店员等,通常是面向顾客的重要风景线,是连锁企业业绩的重要创造者与承担者,对连锁企业的作用尤为重要。建立对基层员工的激励机制,不时地给予员工激励,有利于提高员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效发挥员工的潜力,并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良好的激励机制是顺应公司发展不断变迁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建立对连锁企业基层员工的激励机制是企业发展的必修课程,也是需要终身学习的。

(一)企业基层员工的重要性

促成连锁企业运营的有三大系统,即营销系统、采购系统和物流配送系统。总部的工作是宏观调控三大系统,以保障连锁体系的正常运营,而基层员工则是构成三大系统运营的小齿轮,虽小却不能少。连锁企业一般由总部和若干个连锁门店构成,对于连锁企业来说,总部提供技术指导和原材料供应,但真正面向广大顾客群体,创造营业收入的是门店的基层员工,基层员工是企业得以运营的担当者、操作者、作业者。

(二)建立连锁企业基层员工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企业对员工的激励是十分必要的。举个例子,企业基层员工从事的日常工作较为枯燥、烦琐,度过了刚开始工作时的适应期,对工作产生厌倦心理后,容易产生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质量下降的情况,但此时的员工工作技能已经成熟,能够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收入,并且对于企业来说,留住现有员工的成本低于培养新员工。此时,企业加以适当的激励,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加员工的幸福感。以此类推,企业应对不同时期、不同岗位的员工提供相应的激励,由此,建立激励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二、现代企业营销员工现行激励手段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方面

相对于国外来说,我国连锁企业发展较晚,未形成自己独有的连锁经营方式,大多为借鉴参考国外成功的连锁模式。通过借鉴与学习,许多国内的公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让许多企业品尝到了连锁的甜头。但在这个过程中,连锁企业往往忽略激励基层员工的重要性,激励的手段存在着问题,导致员工不断辞职,企业在培养新员工的支出上有增无减。

1.不注重培训。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企业对员工的重视程度,良好的培训会给予员工安全感,侧面来说,这也是对员工的一种激励。企业员工包括新进员工和原有员工,培训新员工能够让其尽快适应工作;培训老员工,可让其获得更多的技能,以适应更多的工作内容。但事实是,现有连锁企业并不注重对新员工的培训。举个例子,有些企业会采取老人带新人的方式培养新员工,但老员工出于种种原因,如即将辞职而不愿带新员工,如工作太多而没精力带新员工,又如害怕竞争而不想带新员工等等,无法帮助新员工彻底成长。当然,培训的方式还有更多,但它们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足,并且连锁企业一般采取单一的培训模式,导致员工无法在短期内成为企业需要的相关技能人才。对于老员工来说,相关技能已经熟练掌握了,但是随着连锁企业的不断进步,对员工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于连锁企业来说,不能让员工胡乱摸索经验,而应利用企业所掌握的相关数据,总结经验,对员工加以引导,促进员工更好发展。

2.物质、精神激励不协调。物质激励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工作,企业只鼓励自己希望的结果或行为。精神激励是指精神方面的无形激励,包括肢体语言、沟通、榜样作用等。对于连锁总部的目的是,通过基层员工获得更多的利益收入,相对的,给予员工物质激励以达到该目标,物质激励可以通过考核完成,简单且有效。反观精神激励,一般不需金钱的投入,但却要求管理者付出更多的精力并拥有较高的人际交往能力。企业管理者通过分析全局情况容易选择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但是由于物质激励与物质欲望之间永远存在差异,仅仅通过物质激励,并不能达到预计的激励效果。

3.正、负向激励不协调。正向激励是对员工的具有积极意义的行为通过奖励来强化的方式。负向激励通过影响人们的动机,是人们放弃做某件事。以连锁酒店业为例,晋升对业绩突出的员工可以提高全体员工积极性,即为正向激励;企业对业绩低下的员工进行处罚,员工为免遭处罚而选择不断改进。正负向激励都能很好地激励基层员工,但事实上由于连锁酒店业的晋升机会并不多,导致员工在努力后失望,或者负向激励超过员工承受极限的话,容易引发危机。正向激励有度,负向激励有底线,两者平衡,容易达到期望的效果。

4.员工对公司缺乏归属感和幸福感。现代企业的管理者一味追求企业效益,而漠视了企业员工的情感需要,没有将精力投入到与员工建立良好沟通上,企业最后只能依靠死板生硬的制度来约束员工,并无法激发员工的自主热情。企业不主动认识到基层员工的重要作用,导致对员工关心与激励的缺失,员工在积年累月的重复工作中,对工作的热情消失殆尽,从而对企业失去归属感,对工作失去幸福感,导致基层员工工作效率低下甚至离职。

(二)员工方面

建立激励机制的目标是激励基层员工,员工的行为、态度会直接影响激励机制执行的效果。

1.员工缺乏进取心,缺乏自我激励。员工抱有得过且过的心态,缺乏进取心。连锁企业的基层员工从事的工作较为简单,工作相对重复且较为枯燥。所以,企业对员工的学历、创新能力等要求不高,相反对员工的执行力、工作效率等要求较高。员工需要做的是保质保量地完成日常任务,大部分的员工不愿在每日的繁复工作中进行经验总结和自我激励。

2.员工间的非正当的竞争。在企业规章制度之外,仍有许多制度无法触及的地方。由于连锁门店基层员工人数庞大、监管不易、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等情况,总部无法对基层员工的工作情况实时监控,而门店的基层员工则有机会在监察的盲区、规章的盲点内进行非正当的竞争,以获取更多的利益。

3.员工频繁跳动,企业难留人才。相同类型的连锁企业所需要的员工技能大致相同,这就导致了连锁企业培养的员工能够同样适用于相同类型的其他连锁企业,而员工出于各种原因,如更换工作环境、住址搬迁等,会选择更换工作。企业基层员工跳动频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连锁企业激励机制的失效。

三、企业营销员工激励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历史原因

1.陈旧思想的影响。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先进的经济思想不断地影响着中国的企业,但是落后陈旧的思想仍旧影响着现代激励机制,使其难以挥作用。新的基层员工进入岗位,大多需要老员工的带领、指导,并做上级所规定的工作。所以说,新入职的基层员工必须听从于“前辈”,而老员工为企业所同化,不愿接受新人的新思想,导致新人不断被同化。而很多的老员工也是由新员工成长起来的,听从的也是上一辈的指导,而非自己经验的积累,即使员工改朝换代,员工技能也无法得到显著提升,还容易为企业的条条框框所同化。

2.激励机制在中国起步较晚。1998年,我国正式将连锁销售的模式引入中国,至今只有十八年的历史,相应的,对于连锁企业基层员工的激励机制起步也较晚。在此之前,单店经营占主流,此时激励的受众对象数量少,彼此的熟稔度高,甚至可轻易地进行单人激励。当连锁模式占领广大市场之后,需要激励的基层员工数量为从前的数倍之多,原有激励机制不够系统,无法满足当下基层员工的激励需求,从而导致了激励机制的作用大打折扣。

(二)现实原因

1.大量借鉴已有激励机制。连锁销售的模式在中国只有十八年的历史,相应的,对于连锁企业基层员工的激励机制起步也较晚。由于中国的连锁模式由国外引进,所以大部分的连锁企业借鉴了国外的激励机制的模式,更有甚者,直接将国外或者国内成功的激励机制模式照搬照抄。

2.已有激励机制一成不变。中国近年来本土的连锁企业纷纷圈地扩张,连锁企业急速的发展导致原有的激励机制无法跟上更大规模的需求。同时,基层员工的素质普遍提高,员工能力提升,而企业提供的薪资与工作内容无法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物质及精神需求,使双方产生了矛盾。每种激励机制都无法永远地适合企业各个阶段的实际情况。所以说,应不断根据行业大环境、企业现状、员工合理诉求来改善已有的激励机制,一成不变的激励机制是无法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的。

3.激励机制的执行力不足。公司总部对基层员工最基本的激励是由发放薪酬来直接体现的,随着连锁企业规模扩大,门店数增长,开店区域扩张,总部对门店的监控随之降低,心理激励的效用随之降低,即在客观条件限制激励机制的执行力。总部制定门店基层员工的激励机制,当规定之外的情况出现时,硬性的规定无法适应多变的现实,需要考虑激励机制的灵活性,或者考虑将权利适当下放。区域经理面向门店店长、门店店长面向门店员工是进行激励的最直接对象,但是激励者素质的差异,造成受激励者所收到激励程度的差异,存在着激励机制执行力不足的情况

四、连锁企业基层员工激励机制的设计

(一)建立激励机制的评估、执行、改进标准

首先,企业要了解本身的行业地位与所处的环境,再根据以本地区经济水平和发展状况,以便在标准制定时能够得到客观的依据,可借鉴同行业成功的激励模式,加以改编利用;其次,企业需要了解大多数基层员工的真正需求,根据马斯洛层次理论,基层员工的诉求应处于温饱阶段(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并追求小康阶段(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即物质激励是基础,但尊重员工,给予员工荣誉等也值(下转14页)(上接11页)得重视;最后,企业需要顺势而为,根据不断发展的市场现状、不断更迭的基层员工群体来修改激励机制中不合时宜的部分。

激励机制在门店的执行度是基层领导能力的直观体现。基层领导作为基层员工与总部的重要联系纽带,拥有使用企业制定的激励机制的权利,同样也需要尽执行、改进标准的义务。即总部通过基层领导推广企业所制定的激励机制,并了解该机制对基层员工的作用。

(二)建立分层的薪酬机制

物质激励是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体现在薪酬的多少。由于连锁企业基层员工所处岗位差异,所干工作不同,应获薪酬理应不同,多数连锁企业认识到了这一点,但如何分层,如何把控每一层的差距值得管理层注意。

首先是认清企业所处的行业地位,对自身有清醒的认识,由外及内,再考虑不同工作岗位创造价值的大小,建立薪酬标准。

对于处于迅速发展阶段的企业来说,可通过以高奖金促发展提高营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是由于处于这个阶段的营销员工的基本的工资并没有很高,如果长期不提高工资会导致员工消极怠工,相反的,提高工资或奖金,能有效提高员工积极性。

对于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来说,是保证企业稳定发展,一般情况下,处于这个阶段的员工所得到的工资已经达到预期,这时候想要的是足够的休闲时间,工资的提高已无法很好地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三)灌输企业文化,建立员工榜样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表现。企业向基层员工灌输企业文化,以便基层员工能够认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所传递的价值观如果符合大部分基层员工的利益,能够激起员工的前进意识,按照企业所期望的方向行进。同时,企业文化对员工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以提高基层员工的工作自觉性和使命感。

建立员工榜样是连锁企业激励员工的重要且有效的方式。在学者迪尔和肯尼迪合著的《公司文化》一书中,将英雄楷模人物作为组织文化的五个要素之一,辩证地阐述了榜样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将能够代表企业形象,最能迎合企业理念的个人或团体树为榜样,通过榜样的作用传达公司对基层员工的诉求,并根据客观形式不断做出调整。

五、结论

连锁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是连锁企业长远而又正确的投资。建立基层员工激励机制,最直接受益者是广大基层员工,能够得到物质与精神上的满足,最直接结果便是提高基层员工工作积极性,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为企业增进收益。所以说,建立连锁企业激励机制,企业基层员工与企业来说都是受益方。随着员工素质、能力的提高,对激励的定义也随之改变,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满足员工合理要求,保持基层员工工作热情。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基层员工的努力与管理层的政策支持,激励机制的存在便是激发基层员工工作潜力的重要纽带,它的存在与改善会促进连锁企业日趋进步。

参考文献:

[1] 黄琳.连锁企业员工激励制度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8,(7):324-325.

[2] 石兆.特许连锁经营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11):311-312.

[3] 任,蔡登火.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与对策研究[J].企业研究,2013,(13).

于连形象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物形象; 美学; 典型性; 情感性; 深刻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8-011-00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选取了很多人物,在这些人物身上存在着各种独特的个性,而这些应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在这里,笔者就这些人物形象的美学特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首先,是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何谓“典型”?“典型”即是显示出特征的、富有艺术魅力的人物性格。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包括特征性和充满艺术魅力两方面。

特征性首先是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外在所呈现出的独特,生动,形象,其次是其外在形象所表现出的深刻而丰富的本质内涵。

《堂吉诃德》里的主人公整天骑着马,拿着矛,疯疯癫癫,幼稚无知,荒唐可笑,但在他做的种种荒唐事中,我们又可看出他丰富的情感,向往自由,充满爱心,爱憎分明,光明磊落,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人类最普遍,最美好,最崇高的情感。现实与理想,真实与虚幻,崇高与滑稽,聪明与愚昧,这些矛盾的交织使得堂吉诃德的性格更加突出,也使得这一人物形象更加具有典型性。《老人与海》中的桑迪亚哥历经重重磨难,遇到重重危险,虽然最终只是两手空空,疲惫不堪的回到破败的家中,但他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不气馁。他的临危不乱与坚毅果断实在让人不得不折服。在文学史上,桑迪亚哥年龄虽已不轻,但依然无损他的英雄本色,他是“硬汉子”的代表人物之一。

艺术魅力是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性格中所显现的一种生命力。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这一形象符合历史真实和艺术理想,在人物灵魂的深处呈现了生命的丰富与多彩,她聪明过人,柔情万种又敏感多疑,忧伤悲痛,还俊逸高洁,孤高自傲,五彩缤纷的性格和深度的灵魂使其艺术含量不容忽视。她,成了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经久而不衰。

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有利于学生抓准人物的总体特征,体味人物存在的合理性,并且懂得用现代观念解读其历史性。在这些人物身上体现出的特征性和艺术魅力,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可以说这也是他们成为文学经典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是人物形象的情感性

情感性,是文学艺术最根本的审美特征,也是人物形象的审美特征。人的情感搏斗最集中地就体现在“爱”与“不得所爱”的挣扎中,如果没有至真,至纯,至深的爱,也就没有人性的深刻,人物形象也就不具感染力。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和焦仲卿有情人不得相守一生,最终双双殉情,用自己的生命唱响了爱情的赞歌,向拦阻他们的社会发出了生命的呐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因为得不到理想的纯真爱情,最终在绝望,悔恨中自杀。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主人公钟雨和一位有妻室的老干部相爱了,可是他们只能把这种爱情埋在心里。终于因为不能和相爱的人长相厮守而只能把笔记本作为他的替身,在上面写着:“爱,是不能忘记的。”郁达夫的《迟桂花》是在升华过程中表现了人性的美,这个过程中是美丑、善恶挣扎的过程。《红与黑》里于连和瑞那夫人也是因为爱与不得爱地搏斗而痛苦。

这些人物在爱的面前展现了善与恶,欢笑与泪水,慈悲和残酷的角逐,他们有时高大,有时卑劣,有时美丽,有时丑恶。以情感性来审视这些人物形象,能够更好的感受到人物的内心和情感世界,理解人物的丰富性。

再次,是人物形象的深刻性

人物形象的深刻性不仅反映在它的文学价值,历史意义上,更多的应该是它的现实意义上。

《孔乙己》里孔乙己热衷于科举功名,一心想往上爬,沦落到行乞的地步也不愿脱去那象征着读书人身份的又脏又破的长袍,宁愿站着喝酒,也不愿“纡尊降贵”的和人民大众坐在一起,受到别人戏弄时好自命不凡,孤芳自赏,养成了好吃懒做的恶习。他颓废,麻木不仁,被摧残致死也不知道反抗。《阿Q正传》中的阿Q,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没有工作,没有爱情,甚至连姓名也没有,但他却意识不到这些,他盲目自大,欺软怕硬,愚昧无知,明明是自己挨打了,居然还说是“儿子打老子”,用力在自己脸上连打俩个巴掌。《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趋炎附势,一会说那狗是“名贵的狗”,一会又说是“下流坯子”,对同一事物不断改变态度,彻底暴露了沙皇统治的伪善。《警察与赞美诗》中的流浪汉,想方设法的进监狱未果,可当他受到赞美诗的感召,幡然悔悟之时,警察却从天而降,打断了她对未来所有美好的假想。这是时代的悲剧,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于连形象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商品调拨; 内部控制; 连锁企业; 会计核算

连锁企业的商品采购一般采用集中采购制,由总部统一集中采购商品,然后通过配送中心纵向配送到各个门店进行销售。但是由于各个门店所处的地理位置、消费者偏好不同等原因,导致某些商品在某门店脱销,在其他的门店却滞销积压,那么从整个企业的角度来考虑的话,为了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就需要在门店之间进行商品的调拨,根据连锁经营的类型可以分为三类:直营店与直营店之间的调拨、加盟店与直营店之间的调拨以及加盟店与加盟店之间的调拨,其中以直营店与加盟店之间的商品调拨,与总部的关系最密切,核算也较为复杂。

一、加盟店与直营店之间商品调拨的特点及内部控制

(一)加盟店与直营店的特点

直营店是由连锁企业的总部直接投资、经营和管理的门店。直营店在总部的统一领导下统一经营同类商品或者服务,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因此连锁企业的总部除了对直营店的资产拥有所有权之外,对直营店的“店貌、店名、人事、财务、采购、配送、经营、价格”等方面拥有直接的、全面的管理权和控制权,每个直营店的盈亏由总部直接负责。

加盟店是连锁企业的主导企业将自己开发的商品、服务、营业系统(包括商标,商号等企业形象,经营技术,经营区域等)通过合同的形式授予其在规定区域内的经销权和经营权的门店。加盟店在店名、店貌、采购、销售、价格、服务和管理等方面完全服从总部的统一规范管理,但是由于加盟店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总部对加盟店的资产没有所有权,对加盟店没有全面的管理权,加盟店拥有本店的财产权、财务权和人事权,盈亏自负。

(二)加盟店与直营店之间商品调拨的特点及形式

由于加盟店和直营店的商品隶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涉及到商品所有权的转移,所以加盟店和直营店之间商品的调拨,对连锁企业而言,相当于连锁企业对加盟店销售产品或接受退货。根据加盟店和直营店之间商品流转的方向不同,可以分为两种:直营店调拨到加盟店和加盟店调拨到直营店。

(三)加盟店与直营店之间商品调拨的内部控制

1.连锁企业必须制定严格的内部商品调拨的业务处理制度,包括内部商品调拨的审批程序、操作流程以及会计核算制度。

2.加盟店和直营店之间发生商品调拨业务时,一定要在总部的统一安排下进行,并经过双方店长的签字同意,严禁门店之间私自交易,造成商品管理的混乱。

3.对于临时大量商品调拨,调出门店在接单之前一定要确认有足够的数量可调拨,不要任意接单,从而造成调拨失误,影响连锁企业的声誉。

4.加盟店和直营店之间发生商品调拨业务时,调出门店要负责填制“商品调拨单”(如表1所示),并在月末时根据“商品调拨单”编制“月份商品调拨发货汇总表”(如表2所示)。“商品调拨单”一般一式五联,“月份商品调拨发货汇总表”一般一式三联。“商品调拨单”的第一联和第五联分别由调入和调出门店作为登记内仓库存卡片账的依据,第二联和第四联连同“月份商品调拨发货汇总表”的第一联和第三联以及“内部转账通知书”,分别作为调入和调出门店登记库存商品明细账和往来账的依据,第三联与“月份商品调拨发货汇总表”的第二联以及“内部转账通知书”一起传递给总部财务部门,作为登记调入和调出门店往来账的依据。

5.调入或调出的商品须由双方门店有关人员验收检查并确认,调入和调出门店的相关经手人员,均需在“商品调拨单”上签名确认。

二、加盟店与直营店之间商品调拨的会计核算

(一)直营店向加盟店调拨商品的会计核算

1.总部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

直营店向加盟店调拨商品,这相当于连锁企业向加盟店销售商品,因此连锁企业总部财务部门应当按照直营店向加盟店的调拨价确认销售收入,同时按照进价结转销售成本,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2.调出门店——直营店

调出商品的直营店,虽然把商品调拨给了加盟店,但从账务处理过程上相当于把商品又退回给了连锁企业总部,因此需要编制类似直营门店商品退库的会计分录。

3.调入门店——加盟店

接受调拨商品的加盟店,虽然是从直营店调拨的商品,但由于直营店与总部是一体的,从账务处理上相当于从连锁企业总部获得了配送商品,因此需要编制类似于接受连锁企业总部配送商品的会计分录。

(二)加盟店向直营店调拨商品的会计核算

加盟店向直营店调拨商品,相当于连锁企业原来销售给加盟店的商品又被退回,因此连锁企业总部财务部门应当按照给加盟店的调拨价将原来确认的销售收入冲回,同时按照进价将成本予以冲回,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2.调出门店——加盟店

调出商品的加盟店,虽然把商品调拨给了直营店,但由于直营店与总部是一体的,从账务处理过程上相当于把商品又退回给了连锁企业总部,因此需要编制类似加盟店商品退库的会计分录。

三、案例分析

20×1年10月18日,2号直营店接到总部甲公司通知,将洗涤类的超能皂粉100袋调拨到A加盟店。该超能皂粉的原不含税进价为15元/袋,不含税的内部调拨价为17元/袋,不含税的销售价为20元/袋,增值税税率为17%。10月27日,将日杂用品类的垃圾桶200个调拨到A加盟店。该垃圾桶的原不含税进价为7元/个,不含税的内部调拨价为8元/个,不含税的销售价为10元/个,增值税税率为17%。

【参考文献】

于连形象分析范文第6篇

一、日化线与专业线的“整店输出”:

虽然同为化妆品行业,但由于零售终端与消费者的差异,而出现两个不同的领域,即专业线与日化线。从行业细分的角度来说,“整店输出”在化妆品行业的分类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专业线“整店输出”与日化线“整店输出”。前者以自然美、佐登尼丝为代表,而后者以雅芳、娇兰佳人为代表。

两者的发展勿论优劣,因为在市场上都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且都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但他们之间的区别非常明显,除了细分行业特征不同之外,在市场切入方式、品牌归属与整店输出经营模式上都存在显著差异。

1、切入市场方式不一样。

专业线“整店输出”主要是从海外传入中国,进入市场以直营为主,伴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发展加盟店,即推出“整店输出”,并在建立了比较广泛的零售终端网络之后,逐渐削弱直营的份额。如自然美,其2005年在大陆的直营店缩减为80家,比04年减少了43家。而佐登妮丝,在珠三角经过多年的直营摸索之后,于近几年发力,目前已在全国发展到几百家加盟店,“整店输出”态势十分良好,而直营店份额急剧降低。

日化线“整店输出”以本土成长为主,且以产品经销(或直销)为先行,建立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与经销网络之后,逐渐发展加盟店。如娇兰佳人,最初以产品经销为主,而后扩展到“整店输出”,并逐渐收购一些加盟店转为直营店。

2、品牌归属不一样。

专业线“整店输出”绝大多数为单品牌整店输出,品牌归属于连锁总部,其零售的产品均为连锁总部统一生产或经销的品牌产品,品牌具有严格的排他性。如曾经风行一时的百莲凯等,都要求加盟店只能销售总部授权的品牌产品。

日化线“整店输出”大多数为多品牌整店输出,也就是除了归属总部的品牌产品之外,亦会为“整店输出”体系引进其他品牌产品。譬如娇兰佳人的连锁店里,除了零售娇兰佳人企业所属品牌外,亦还会销售玉兰油、欧莱雅等大众日化产品。

3、整店输出经营模式不一样。

专业线“整店输出”强调服务,强调零售之外为消费者带来的附加价值,强调以功能性产品为基础的特色项目,因而对产品品种数与价格并不十分注重。其选址的目标,则以大型社区或写字楼为主。

日化线“整店输出”强调零售,强调产品的丰富性与价格的合理性来吸引消费者的入店与购买,强调产品的安全性,而对产品的功能性并不十分注重。其选址的目标,则以繁华的商业区为主。

二、多品牌与单品牌的“整店输出”:

多品牌“整店输出”,是指输出的零售终端销售产品的品牌数量在三个或三个以上,且不局限为总部的品牌,此类“整店输出”主要存在于日化线。

单品牌“整店输出”,是指输出的零售终端销售产品的品牌指定为总部的品牌,此类“整店输出”以专业线为主,但日化线近年亦涌现不少。

多品牌“整店输出”的优势在于——由于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时候不仅存在产品品类的选择,还希望有品牌的选择,因而能够满足消费者“货比三家”的购买心理,从而有效地促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同时,多品牌的存在,能够让零售终端有效地设置品牌与产品结构,丰富品牌种类与功能,体现“价格适中,品种齐全”的优势。而且,因为品牌存在生命周期,在多品牌的结构下,能够有效地进行品牌的更新,保障零售终端的竞争优势。

但多品牌“整店输出”同样存在不足——由于连锁总部并不能独力承担多品牌的产品开发与品牌推广任务,不得不吸纳其他知名品牌产品进入连锁体系,造成总部的经营成本居高不下,而对品牌的掌控近乎为零,由此造成总部的得不偿失,甚至因此顾此失彼,在知名品牌上赚不到钱甚至赔钱,而自有品牌的销量又无法提升,最后以失败告终,此类例子不胜枚举。而零售终端由于在知名品牌的产品供应上无法得到保障,利润又低,而自有品牌产品又无法承担主力销售任务,不得不惨淡经营。

单品牌“整店输出”的优势在于——专一品牌,能够让消费者拥有“专属、尊贵”的感觉,店面形象与品牌形象都能高人一等;品牌掌控严密,能够保障品牌形象的统一性,并有效利用品牌推广的资源,进行品牌价值的升华与沉淀;总部集中少量的资源,即能够进行大范围的连锁扩张等等。

单品牌“整店输出”的不足也非常明显——缺乏品牌比较,消费者不容易决定购买;经济的发展预示着专卖店在中国有着良好的前景,但目前仍然无法支撑单品牌“整店输出”即专卖店的生存,单店生存能力薄弱;消费者定位必须狭窄,因为品牌的属性决定它无法通吃。

三、“整店输出”在化妆品行业的具体分类:

那么,除了前面比较广义的行业与品牌分类之外,我们可以将化妆品行业的“整店输出”细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美容院“整店输出”。

以自然美与佐登妮丝为代表。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于:教育先行,因为其连锁店的复制,重要的在于复制整店经营模式。如自然美,“2001年起在中国各省、市成立三十多家分、子公司及向各地教育部门立案的培训中心,并与国家劳动部门及全国各地劳动部门合作培训与考站”。而佐登妮丝,在“输出”之前,坚守直营模式,对店务经营与管理进行长期的研究与整理,并提升出一套规范与严格的店务管理体系,反复实践之后将之培训到各个加盟店。而那些以“概念”为幌子实为圈钱的“整店输出”,已经在行业大势下“兵败如山倒”,只为行业留下一些可悲的背影。

2、化妆品专营店“整店输出”。

以娇兰佳人为代表。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于:以人脉为基础(其企业主与经销商、加盟店主大部分为浙江温州人,行业戏称为温州帮),在长期的品牌推广基础之上进行终端建设,有效控制非自有品牌的销售,价格与品种取胜。

3、化妆品折扣店“整店输出”。

目前处于导入期,无显著代表。其优势在于,不管是新品还是国际名品,均能以低于市场平均价20-30%甚至更低的价格来吸引消费者,从而满足更广泛的低消费能力消费者对化妆品或者是名牌产品的心理需求,其杀伤力非常强,且有向中高收入群体侵袭的趋势。但劣势亦非常明显,第一是折扣产品的来源无从考究,消费者心存疑惑,到底是不是假货很难判断;第二是低价的原因是来源于大批量购买或“临期产品”(即将到保质期的产品)购买,但显然一般的连锁总部只能选择后者,甚至是自造“知名品牌”。

4、个人护理用品店“整店输出”。

以家美乐为代表,但家美乐已经逐渐淡出专卖店的竞争,转而以商场专柜为主,并不断增加直营店的份额。个人护理用品店在化妆品行业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即“自创概念自立门户”,开辟出化妆品竞争的“蓝海”。但问题依然存在,因为其归于单品牌整店输出范畴,多数个人护理用品“整店输出”总部都无法有效解决单店盈利问题,单店死亡率高已经严重制约这一形态的发展。

于连形象分析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目的论商标词文化内涵

德国学者Hans. J. Vermeer于1978年在《普通翻译理论框架》一书中首先提出目的论(Skopostheorie /skopos theory)后,便成为功能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目的论以行为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为基础,认为翻译是人类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intercultural interaction)的一个次范畴,同时还指出了目的性法则(skopos rule)、连贯性法则(coherence rule)和忠实性法则(fidelity)。根据目的论,所有翻译必须遵守的首要法则是“目的性法则”,即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The end justify the means)。

商标的翻译是种目的性很强的实用性文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引起译语消费者的兴趣和关注、促进销售。据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的理论,翻译的过程分四个阶段:分析――转换――重组――检验。在商标翻译的阶段中,目的论渗透到其各个环节。

一、分析阶段与目的论的忠实性法则

目的论中,“忠实性法则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存在语际连贯,即译文尽可能地忠实于原文” (Nord,2001:29-32)。忠实的前提是了解和分析原文。众所周知,商标除了识别产品、提供信息外,还象征商品的声誉和质量,承载着广告宣传的作用,其目的在于刺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不同的文化体系和值观念,赋予同一商标词的文化寓意亦有所不同。译前的分析着重于充分理解原文所表达的信息,承载的文化内涵、源语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等,并充分领略原商标给作者带来的感受。这是目的论忠实性法则的一种体现。

又如张美芳教授所言,“翻译过程中,语言仅仅是信息的载体,是第二位的东西,最重要的是要把语言承载的信息最大程度的传达出去。”可见,分析阶段是忠实性的一种表现,并为转换阶段奠定了基石。

二、转换阶段与目的论的连贯性法则

目的论中,“连贯性法则是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也就是说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交际环境和文化中有意义”(Nord,2001:29-32)。在转换阶段,将翻译的目的和原语及目的语的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信息与情感交流过程。他通过一种语言表达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出来的方式帮助译语使用者了解原作者意欲表达的信息内容并获得与原作者大致相同的感受,以达到帮助操不同语言的交际者进行信息与情感交流的目的。”(范忠英,1994:13)转换阶段中,译员要充分将中西文化联系起来,实现不同文化内涵间的成功转换。

功能翻译理论“把目光投射到了译作在新的文化语境里的传播与接受,注意到了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传递行为的最终目的和效果,还注意到了译者在这整个翻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谢天振,2001:4)。即在翻译结过程中,译者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其行为和意识直接会决定了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商标的翻译要将中西文化结合起来,离开文化背景去翻译,不可能达到两种语言之间的真正交流。

以香港著名男士服饰品牌“GOLDLINE”为例,第一阶段分析原商标词所包含的信息和文化内涵,英语中“Gold”是金子,代表财富;“Lion”为狮子,百兽之王,代表男性之雄风与英姿飒爽。充分的分析为下阶段的成功转换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在转换阶段,应该在汉语分别对于“金”和“狮子”的理解,在汉语中,他们具有同样的文化内涵。

三、重组阶段与目的论的目的性法则

重组阶段是把对原文的理解和转换后用译语表达出来,被看作是翻译的核心阶段。此阶段中,应充分领略译语的语言风格、消费者的感受并尊重译语文化习惯,了解译语文化的审美心理和价值取向,重组阶段中要遵照译语习惯,做适当的文化转换,以便为目的语的消费者理解和接受。商标词的翻译根植于原商标词,却不囿于以源商标词。在此阶段,应该遵照目的论的目的性法则。

“目的性法则是指翻译行为取决于翻译目的,即结果决定方法;在三大法则之间,忠实性法则从属于连贯性法则,同时,这两大法则又最终取决于目的性法则。”(参见Nord,2001:30)。目的性法则下,翻译行为取决于翻译目的,即结果决定方法。即商标翻译的目的决定了其方法,可以采用直译、意译、音译或者是臆造新词。如Nida 所说,“因为没有哪两种语言是完全相同的,无论是符号所指的意义或语言符号的排列方式都会有差异。可以说,语际之间没有绝对的一致。因而,也就没有绝对准确的翻译”。商标的翻译是跨文化传达的,在目的性法则的要求下,译语必须是译语消费者所喜闻乐见的,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迎合目标语言人们的文化审美心理。遵照目的论,为了实现商标的交际目的,可以突破忠实和连贯法则,不囿于传统的 “功能对等”“忠诚”“等效”原则,推崇“目的性法则是最高法则”,完成商标词的“交际”使命。

四、检验阶段与目的论

“检验阶段是对前三个阶段的理解与深化,对原文内容的进一步核实和对译文语言进一步推敲。”(张培基,2001:15)检验阶段应立足于目标语的受众,联系商标的达意、审美和呼唤功能,因为消费者对商品的关注度和购买力直接决定了翻译是否达到目的。检验阶段应以“目的性法则为最高法则” 为指导原则,坚持“忠实性法则从属于连贯性法则,同时,这两大法则又最终取决于目的性法则”。检验过程主要是译后的商标能否真正立足于受众国的消费者,满足其消费心理、兴趣爱好、语言习惯、文化因素、价值取向、宗教观念等。翻译的最后一个阶段,认真检验,是大有裨益的。

接上例,据“忠实性 ”和“连贯性”法则,“GOLDLINE”,对所承载的文化寓意而言,译为“金狮”,毋庸质疑。然而,考虑到粤语习惯中,“狮子”与“死”和“蚀”同音,代表了不吉利,晦气,因此,在目的论的关照下,突破了“忠实”和“连贯”,坚持“目的性最高法则”,完全以目的语消费者为导向,突破“等效”“对等”原则,最终译为“金利来”,“狮”被“利”所替代,满足目的语消费者渴求财富、寻求吉利的心理要求。

于连形象分析范文第8篇

【关键词】民商法;连带责任;合法权益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1-109-01

一、民商法对于连带责任的表述

连带责任的确定,必须以相关法律为依据,确立多数主体当中存在的连带债务。如有多个连带责任人,他们之间都是独立存在的,实施时也会发生不一致且单独的让与或者担保等问题。目前我国法律当中对于连带责任的有关规定指的主要是因同个原因使得多个债责人间发生相同给付内容时出现的多个责任,有关责任人在民事上理应承担的责任并不仅仅是自己应付的份额,还需要承担全部责任。连带责任当中的任何一个债责人对责任进行履行时,与其有关联的债责人所负的的责任也会消除。在民商法当中所说的连带责任,通常具备下列特点:首先,连带责任主体通常是两个及以上,责任主体当中的任何人对外都负有承担全部责任的义务。其次,如已确认为连带责任人通常不得享受先诉抗辩权,即使应承担的责任超出了自己所能够承担的能力范围,依然不具备请求拒绝的能力。最后,在法律或合同规定范围内应承担的连带责任,不可随意推定适用,也不可与一般保证人之间的责任相混淆。可以这样说,民商法当中所设立的连带责任这项内容,主要目的在于当受害人受到非法侵犯后能够依照相关法律获取合法的赔偿,确保自身的权益。

二、分析民商法当中较为典型的连带责任问题

民商法当中明确规定了多种典型的连带责任,笔者在下文当中选择了较为常见的几种连带责任及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

(一)连带责任之共同责任承担

共同责任是指建筑物以及相关的设施发生坍塌或者是瓦片掉落导致他人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受到损害,从而发生的需要共同进行赔偿的行为。按照相应案件,我国司法部门也明确地指出了共同赔偿责任,规定当中明确指出,如因道路桥梁等人工建筑的疏于管理与维护而导致严重损害结果的,若最初的设计方案或者是施工的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那么建筑物所有人、管理者以及有关的设计与施工人员等都必须共同承担连带责任。另外,这一司法解释在婚姻法当中也有明确的解释,如果债务是夫妻共同生活期所产生的,无论现在是否存在真正的夫妻关系,债权人若向夫妻双方当中的任何一方追讨债务时,夫妻双方均负有连带责任,且有责任将债务还清。如果夫妻双方一方已经死亡,生存的另一方则对夫妻关系存在期间的债务负有连带责任,生存的另一方对夫妻关系存在期间产生的债务必须进行偿还。

(二)连带责任之责任承担

一般来说,行为并不会承担有关的连带责任,但人如果非常明确自己所的事务根本就是不合乎法律法规的,仍然去,或者被人明知自己将要的事务是与法律法规相悖的但仍然让人去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与被人双方都应承担连带责任。当第三方,发生委托授权不明确的现象时,必须对所的事务负责,否责需承担连带责任。如果第三方发现了人并不具备的资格,或者已经做出了超出人权利及范围的行为时,或者人关系已经结束,却仍然有着行为的导致他人利益受到损害的行为,第三方、人都应该承担连带责任。

(三)连带责任之公司发起人责任承担

通常,当股份制公司成立之后,发起人如果未根据有关的规定缴纳足够资金,必须及时补交,而公司的其他发起人必须承担相应的资金缴纳责任。若公司成立后,公司所抵押的固定资产或债券等非现金资产,满足不了公司所规定的数额,发起人必须承担剩余资金额度缴纳的责任,而公司各发起人均要负连带责任。公司的各个股东一定要根据法律以及行政法规与公司的有关章程来合法行使自己的权利,股东不能做出损害公司或他们利益的行为,也不能因为自己是独立法人,不顾公司和他人的利益,做出任何有损公司形象的行为。股东如滥用独立法人权利,导致其他股东利益受到损害,必须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如果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或者股东的有限责任对债务进行逃避,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必须承担公司债务以及相关的连带责任。若某股东无法证明财产是个人独立的,公司缴纳资金不足的话,对于公司债务该股东必须承担连带责任。

(四)连带责任之担保责任承担

担保出现的连带责任,往往是因为未明确保证的方式以及内容。债务人一旦未按照法律合同当中的责任去履行时,担保的连带责任便会发生。若某债务有两及以上的担保人,必须明确各个担保人之间的责任。若未明确规定各自责任,出现问题必须共同承担连带责任。若没有债权人过失造成损害,合同有效的前提下,担保人必须承担债权人的损失并承担连带责任。合同如解除已经无效,被担保人应把债权人财产退回,承担债权人的损失,而担保人也应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

三、结语

连带责任是在法律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因同个缘由使多个责任主体间产生相同给付内容的多个责任,即要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还要对全部责任负责,其中某一责任人对责任的履行都能够消除全部相关的责任人的责任。连带责任的制定,可以在法律上有效地保护受害人的利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