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学生航空航天知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回顾19年的探索历程,我们的基本理念与实践经验凝结为两点——“三个到位”和“六个结合”。
“三个到位”:明确少年军校的
工作思路
(一)认识到位
1.少年军校的性质是什么?
我们认为,少年军校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党的双拥传统,军民共建、军学结合的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和成果;是学校与部队带领全校师生开展学军活动、普及国防教育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是学校和少先队组织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的一种拓展、补充和延伸。
2.少年军校教育有什么特点?
从一定意义上说,少年军校也是学校,是“校中之校”,它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强调“军”校,坚持以国防教育和学习的好传统、好思想、好作风为主要内容;强调学习实践活动,通过特殊的“军旅生活”和教育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思想意识与实践能力;强调“体验”教育,不一定要灌输给学生多少军事知识,而是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经历、体验和内化,要让孩子们在一种特殊的集体生活中,经历体验教育、社会教育和满足教育,感受自身成长和成功的快乐与自信,培养团结凝聚、顽强坚韧的精神品质。
(二)活动到位
在对少年军校的工作有了一个基本的正确认识以后,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才能真正使少年军校“组织起来,活动起来,活跃起来”,成为全校师生能够经常“看得见,摸得着”的学校。
1.坚持全员、全面教育,切实把少年军校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的体系中
从入学起,每个孩子就同时拥有三种角色:既是一名学生,也是一名少先队员,同时还是少年军校的一名学员。
全面教育就是努力实现集中教育与经常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念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
2.建立相对稳定的活动方式和格局
(1)经常性教育活动:每学期开学、结业,学校与军校一起,联合举行开学、结业典礼,着军校装,奏国歌,奏军歌,举行检阅仪式,请学校校长和军校校长讲话,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此外,学校每周开设国防体育课程等校本课程,普及国防教育,开展以队列、体能和组织纪律性为主要内容的军体教育。
(2)集中性教育活动:每年秋季,高年级学生会去部队驻训一周,国防知识、国防观念、军事技能是主要训练内容,课堂讲知识,活动讲观念,训练讲技能。学校每年会组织多次全校大型军训演练汇报活动,练队伍、强作风、壮声势、扬军威。军校生活开展得有声有色,培养了学生热爱人民和尚武报国的感情。
(三)保障到位
保障到位,也就是要努力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和优势,切实保证少年军校工作的顺利开展。从体制上讲,少年军校是在共青团、少先队、各级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在、武警部队及公安干警的热情参与下,学校与社会整合教育资源,共同创办的一种新型教育组织形式。为此,必须理顺各方关系,团结合作,才能办好军校。
1.以地方为主,以学校为主
军校首先是一种教育形式,是学校教育的一种拓展,军校活动的主体是中小学生,所以,学校应当在军校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军校建设应当以地方为主、以学校为主。
2.以军民共建为保证,以部队为教育基地
军校必须要以“学军”为特点,因此部队的支持就成为了办好军校的又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单靠学校是办不成军校的。比如,我们的军校就是以两支部队和学校的军民共建工作为根基,将部队作为军校的国防教育基地,由部队方面委派教官,由部队参谋长出任军校校长。
3.主动争取各方指导和帮助
中国少年军校总校和各级教委、少工委等领导部门高屋建瓴、经验丰富,是我们不断提高基层少年军校工作水平的重要保障。我们只有主动依靠他们把关定向,及时了解区、市及全国少年军校工作的形势和任务,虚心地学习各地先进军校的宝贵经验,才能把自己的军校办得更好。
4.积极依靠社区教育的大力支持
除上述各方面以外,我们还要积极争取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争取社区的理解和支持,使少年军校教育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影响和作用。
“六个结合”:拓展少年军校的
活动内涵
少年军校是德育工作的创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需要结合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进一步探索,拓展少年军校的活动内涵。
(一)结合“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联合消防、交通等部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护意识和自救本领
作为全国少年儿童消防教育示范校,我校与海淀区消防支队双榆树中队“手拉手”,多次邀请消防中队领导来校,对我校的安全疏散演习进行指导;我们组织学生赴廊坊消防基地培训,组织家长与孩子一起去海淀公共安全馆参观、体验,通过开展安全应急演习、模拟情景训练和各种自救自护类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把安全知识潜移默化地转化为能力和技巧。
(二)结合“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在活动中加强体质健康训练和生存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
少年儿童的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健康第一”是教育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校高度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仅开齐、开足课程,而且在确保国家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设了形体、国防体育课等校本课程。同时,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与课余训练,把国防体育、体育节、跳绳比赛、冬季长跑、军训活动统筹安排,加强体质健康训练和生存技能训练,提高了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
(三)结合“双拥”工作,积极开展拥军爱民活动,使少年军校活动更加凸显育人功能
“军学共建”是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加强学校社区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起到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
少年军校集学校与部队的人员、力量和教育资源于一体,是“军学共建”的最佳结合点和有效载体。多年来,我们军地两方在实际交往中增加了交流与了解,彼此亲如一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学生接受到了生动具体的“双拥”教育。
“军学共建”以来,部队首长一直坚持参加学校重大的教育活动,选派优秀战士担任校外辅导员,特别是少年军校的建立,更是加强了学校的教育力量,拓宽了教育渠道,丰富了教育内容。“军学共建”极大地推动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开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四)结合奥林匹克教育,加强与境外学校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一代新人
萨马兰奇曾经说过,离开了教育,奥林匹克就不可能实现其崇高的目标。奥林匹克运动是一种旨在鼓励人们树立自信和信仰的教育运动,它教会人尊重和宽容,激励人勇于超越和创新。我们认为,奥林匹克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天然的、本质的联系,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有助于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认识素质教育的发展,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北京市学校奥林匹克教育行动计划”活动中,我校成功获得了“北京市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称号,全校师生认真学习奥林匹克知识,宣传奥林匹克精神,开发奥林匹克的教育价值,把奥林匹克教育与少年军校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基本道德素养。
为了传播奥运精神,我校与非洲佛得角共和国圣黄二十三小学结成“同心结”姐妹学校。学校开展了“同心结连天下——微笑北京,喜迎奥运”活动,组织“认识同心结国家——佛得角”板报展示活动,观看介绍佛得角共和国的录像,邀请佛得角驻华大使和官员来校访问。2007年12月,我校访问团带着全校师生的祝福和问候赴佛得角与“同心结”姐妹学校开展了交流活动。
(五)结合航空航天文化背景,培养科学品质,塑造航天精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学校提供了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学生朝气蓬勃,科学家济济一堂,高科技实验室比比皆是,飞机导弹对孩子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这些为丰富学校教育内容,开展少年军校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
“神六”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后,我校学生积极参与航天知识竞赛,以小队为单位,制作手抄报、电脑报、科幻画,利用废弃物进行科技制作,在红领巾电视台播出的“给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专题片中,他们滔滔不绝地介绍自己改装的“新型飞机”如何更合理、更人性化……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和展示。
机械学院的大学生连续六年与我校学生“大手拉小手”,担任校外辅导员,对学生进行航空航天教育。同时,我们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航空馆、图书馆,参观“从精神到航天精神”展览,充分挖掘航空航天科技的教育特色。
(六)结合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开展对少年军校的科学研究,开拓新领域,解决新问题
军校教育同学校教育一样,也要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开拓新领域和解决新问题。因此,我们要学习先进科学理论,以教育科研为动力深化教育改革,实现少年军校的可持续发展。
在科学研究的同时,学校还带动学生、家长一起出谋划策,分享对少年军校的认识和体会。每年的新春座谈会,是少年军校一年一度的总结会和汇报会,更是各方领导齐聚一堂的研究会和工作会,大家一起听取少年军校的工作汇报,肯定成绩、指点不足,结合国家的发展形势以及相关政策,研讨并部署未来的工作。
在宏观研究的同时,我们也积极开展微观研究和实证研究。如今的孩子生存能力很弱,社会责任感不强,挫折承受力不够。他们有理想,但缺乏与困难作斗争的意志和毅力;他们向往美好生活,但又不愿付出辛勤劳动;他们渴望得到爱,又往往缺乏同情心,不懂得关心他人,等等。这些问题,也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不仅在日常的教学中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也开始深入研究少年军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特区深圳一直以创新闻名全国,在航空模型比赛上,深圳依然延续了这一光荣传统。无论是开幕式上的表演还是正式比赛的项目,甚至是场边的科普互动区,都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开幕表演颇多创新
11月17日上午10时,2012“深南电路杯”全国航空模型公开赛正式开幕。第一项议程是“升国旗、奏国歌”。环顾现场,并未发现国旗与旗杆的影子。但随着雄壮的国歌奏响,只见一架多轴飞行器从人群中缓缓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就在它的牵引下冉冉升空。这时,大家才反应过来:原来国旗还可以这样升起?这个出人意料的创意令人印象深刻,也让很多对模型运动不甚了解的人对航模有了全新的认识。有理由相信,这一独特的升旗创意会逐渐被以后的航模比赛广泛采用。
随后,110支模型火箭依次点火升空拉开了开幕式表演的序幕。航模高手相继登台献技,精彩的飞行表演轰动全场。广东的模型产业发达,模型运动也非常普及,表演项目丰富多彩。如果说固定翼模型飞机花式飞行、S8D遥控火箭推进模型滑翔机、线操纵模型飞机特技飞行和手掷遥控模型滑翔机还算是比较常规的表演,那模型直升机4机花式飞行、神奇“飞毯”、遥控“盘鹰”及大型喷气模型直升机等表演则难得一见。模型直升机花式飞行因其惊险刺激的动作广受模型爱好者欢迎,双机飞行本就不常见,4机表演就更别提了,这次真是让人大饱眼福。大型喷气模型直升机往常只出现在展会上,两人才抬得动的大家伙飞起来令人震撼。“飞毯”与“盘鹰”是本次大赛裁判张颂阳老师的发明,它们的表演极富表现力。
精彩的表演总是让人意犹未尽,开幕式就在这快乐的气氛中结束了。正当现场嘉宾准备离场之际,组委会却给他们“下达”了一项特殊的任务——参加一场趣味航模比赛。虽然嘉宾们观看过不少航模比赛与表演,但亲身参加很多人还是头一次。组委会为每位嘉宾佩戴上号码牌、并招集大赛裁判员为他们执裁。看到这么专业的安排,嘉宾们也拿起电动自由飞模型飞机,在认真听取同学们的讲解后,一丝不苟地投入到比赛中。看到自己的模型在空中翱翔,嘉宾们都非常兴奋。最终,获得前6名的“选手”领取了组委会颁发的奖杯。比赛本身虽然很简单,但让与会嘉宾亲身体验航模活动的做法实践了全民参与科技体育的宗旨,有利于航模活动在更广泛、更深层次的推广。
新增项目引领潮流
趣味比赛结束后,激烈的正赛打响。本次大赛设有遥控多轴飞行器、遥控固定翼模型飞机空战、遥控固定翼穿越龙门、遥控固定翼花式绕标竞速、遥控模型直升机任务飞行、遥控电动模型滑翔机(P5B-2)、遥控“盘鹰”及青少年纸折飞机直线距离等8个项目。深圳一直有创新的传统,遥控固定翼穿越龙门就是从全国航空模型公开赛深圳站比赛上首次发起的,至今已成为全国青少年航模比赛和公开赛的固定项目。而这次新增的遥控多轴飞行器和遥控“盘鹰”项目则是首次出现在全国性航模比赛上。
遥控“盘鹰”由“盘鹰”风筝改造而成,加装了动力和遥控装置,非常适于中老年选手。参赛选手大多来自玩“盘鹰”风筝的中老年人,他们的操控水平虽然不高,但比赛时认真执着的精神却值得学习。由于是初次设置的项目,比赛内容相对容易,每位选手只需完成直线、8字等简单动作。因当天风力较大,选手们的成绩不太理想,中国台湾选手蔡锦煌获得冠军。
遥控多轴飞行器近几年刚刚流行起来,这次也被纳入到国家级比赛中。该项目由深圳飞黄腾达模型公司赞助并制定竞赛规则。比赛动作看似不太复杂,但对多轴飞行器还是相当有难度的。好在几位参赛选手的实力不俗,筋斗、“刷锅”等高难度动作大都有惊无险地完成了。特别是深圳选手徐挥使用的是一架六轴飞行器,比其他选手的四轴飞行器大得多,要完成比赛动作的难度也更大。据悉,赛前他还没有用这架六轴飞行器飞过筋斗动作。而在大家的鼓励下,他在比赛中大胆尝试,首次成功地完成了这个动作,引来众人喝彩。他自己也非常兴奋,虽然最终只获得第5名,但勇于超越自己才是模型运动的真谛。
遥控电动模型滑翔机(P5B-2)项目参赛人数多、水平也很高。在不大的场地里,选手们发挥出色,留空时间和定点成绩都不错。有位选手使用泡沫机参赛,模型看起来有点粗笨,但成绩还不错。遥控空战参赛人数最多,比赛也异常激烈,吸引了大批观众。选手们没有辜负观众的热情,比赛打得难解难分。有两组选手的“战机”在空中纠缠在一起,上演了“吊机救援”的一幕,令人叫绝。然而,也有不少选手没有仔细分析比赛规则,使用了中推甚至后推动力的模型参赛。由于螺旋桨不在机头,飞得再好也很难将对方的尾带咬掉,最终只能败下阵来。还有一位选手使用B-25像真轰炸机模型参赛,模型虽然漂亮,但机动性能太差,无耐败北。
此外,为迎接将于2014年在中国举行的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本次大赛特设了“放飞理想迎青奥”2012全国青少年纸飞机通讯赛。来自“全国航空特色学校”和“广东省航空航天科普教育定点学校”的中小学生参加了比赛。
现场互动重在参与
对广大航模爱好者来说,全国航空模型公开赛不只是一项体育竞技,也是交流航模技能的平台;而对普通市民而言,航空模型活动则不仅蕴含了丰富的科技知识,还有很强的娱乐性、观赏性。正是本着这一理念,本次大赛组委会非常重视向大众普及航空、航模知识,专门在赛场入口周围布设了宣传展览及互动活动区。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和儿童的参与。
在直通赛场的通道旁,航空航天知识展板通过生动的图文介绍向观众普及航空航天知识,使人们更直观地了解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历程和成就;正对入口处,航模精品展汇集了各种模型,甚至还有神秘的无人机,使观众能近距离接触航模、了解航模。
展区周围分布有各种互动体验项目。飞行体验区提供了专业模拟器及共轴双桨模型直升机供大家体验飞行;手工区可供孩子们制作简单的模型,并有志愿者在现场指导;绘画区铺有一幅长卷画布,孩子们可用画笔描绘“我的飞行梦”;祝福拍照区设有与飞行相关的卡通形象,观众可以拍照留影。此外,纸飞机比赛场地在正式比赛结束后增设了业余折纸飞机比赛,有兴趣的青少年、儿童都能在现场折纸飞机,并参加比赛赢取小礼品。
这些寓教于乐的活动丰富了航模比赛的内涵,使更多人有机会、有兴趣接触航模运动,对航模运动的发展普及非常有益。
值得一提的是,吉林、深圳两地模型协会还在现场进行了简短的会旗交换仪式,开创了两地协会友好合作的新篇章。两地协会日后将相互组织运动员学习交流比赛,共同为科技体育事业服务。
美中不足仍需努力
“深南电路杯” 全国航空模型公开赛连年在深圳举行,对促进深圳市科技创新文化氛围和科技体育项目建设,丰富广大市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与组委会在赛事筹办推广中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大赛的诸多创新点引人关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还需日后改进提升。
第一,本次比赛的规模、项目及参赛人数较上届都有所减小,主要是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导致模型产业及模型运动不振所致。
第二,赛场选址在地处深圳市中心的体育场副场举行,虽然方便市民观赛,有利于扩大比赛的影响力,但场地及空域限制较多,不利于赛事安排及运动员发挥。如有些比赛项目就因场地所限而无缘进行,非常可惜。场地也是目前国内模型运动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如何解决需各方共同努力。
2013年8月3~7日,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主办的第15届“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航空航天教育竞赛总决赛(以下简称“飞北”)在海口市海南大学(海甸校区)成功举办。共有来自全国27个省市的41支代表队、近1 200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参加了本次赛事,共决出48枚金牌、49枚银牌和47枚铜牌。
作为一项举办多年的全国青少年普及类航模教育竞赛,锻炼动手能力、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团队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一直是“飞北”赛的宗旨。在今年的比赛中,就有许多令人动容的片段。
最后一秒的坚守
喜爱航模的玩家都知道,在比赛中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特别多,往往“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好”。在“小力士”火箭伞降留空计时赛上,来自甘肃一中的康宇就上演了一场紧张刺激的火线接力。
“小力士”火箭伞降留空计时赛分制作和发射两部分进行,运动员最多可做2支模型火箭,最终成绩计2轮留空时间之和,每轮发射时间3min。所以要想在这个项目里脱颖而出,选手不仅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完成并调整好2支模型火箭,还要将发射架、点火器等设备也调至最佳状态。在中学男子组的第一轮发射中,不少号位却出现了发射失败,给选手们增加了很大压力。
比赛进行到第二轮时,大家的精神紧绷到了极点,做每一个发射准备动作都小心翼翼,生怕一个小失误导致满盘皆输。果然该轮发射成功率提高了不少,只有几位选手因模型制作偏差无法升空。这一轮次进行到1分半时,基本所有号位都完成了发射,运动员们陆续收拾工具箱和发射架离场,偌大的赛场只剩康宇一组。其实康宇的准备工作做得非常麻利,是第二轮率先申请发射的几个选手之一,却不知什么原因模型火箭的发动机就是不工作。
见赛场上的运动员越来越少,康宇脸上不由得露出焦急的神情,手下工作也忙乱起来。“本轮比赛时间还剩1分钟,别急、好好调整”,看出他的心慌,号位裁判员忍不住提醒了一句。只见康宇长吁了一口气,舒缓好心情后再一次确认模型就位、发动机连接良好、点火器工作正常,再次申请发射,不料还是没有成功。还有哪里没有注意到呢?康宇又一次取下模型确认各部位良好,甚至把发射架导轨又试了一次,可是再次发射依旧以失败告终。经过这几次的调试,3min的发射时间已经所剩不多了。但是康宇并没有放弃,仍执着地一步步确认模型和发射装置,为下一次的发射做准备。正检查到点火器时,裁判员已经开始第2轮比赛时间的倒数读秒了。康宇没有慌乱,确认一切工作正常后立即申请发射,在本轮比赛的最后1秒钟,模型竟顺利升空。
得知本轮成绩有效,忙活得满头大汗的康宇终于轻舒一口气,脸上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他说在平时训练时,教练一直告诉自己,不到最后一秒钟绝对不能放弃。想不到这次的坚持,自己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有惊无险地完成了比赛。最终他以第一轮留空时间35.60s、第二轮留空时间24.13s在该项目中排名第7。
亦师亦友两代情
“飞向北京-飞行太空”全国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总决赛是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开展的一项普及类航模竞赛,参赛运动员均是在校各年级学生。今年赛场迎来了一位身高1米83的选手,来自广东东莞厚街湖景中学的高三学生林英树,今年19岁。用他自己的话说,趁着没毕业,最后一次来“飞北”的赛场做告别。这一切,不为别的,只为了自己的飞翔梦。
林英树对航模的痴迷,与他的老师王文军密不可分。6年前的一个傍晚,还在上初一的林英树在体育馆门口看到一名老师正在飞遥控无线电模型直升机,而且模型飞得非常平稳。林英树不禁嘀咕:怎么我的模型直升机就飞得摇摇摆摆呢?于是上前讨教。手握遥控器的王文军老师对他说,有兴趣的话我教你怎么飞。这一次偶遇,开启了林英树的飞翔梦。从此,林英树便迷恋上了遥控模型飞机,每天下了课就跟随王老师学习。
王文军所在的学校——湖景中学特别重视有科普特色的课程。教学楼的5楼,有一半是航模教室,林英树最喜欢待在这里,把所有的课外时间都花在航模上。尤其到了暑假,林英树和他的小伙伴们不是在教室里修“飞机”,就是操场上开“飞机”。假期学校不开放学生宿舍,他就自己搭个帐篷睡在校园。后来林英树上了高中,依然会在放学后跟着王老师练习航模。对他而言,王文军是良师也是益友,俩人之间的纽带便是对航模的痴迷。
如今,林英树的水平已今非昔比,从普及型的遥控直升机到专业性强的P3K、P5B,他都飞得非常娴熟。在今年7月刚刚结束的2013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中,林英树获得了P3K项目的第二名。8月4日凌晨一点,师生3人才开车赶到海口,仅仅睡了4个多小时他就带着一架“卡博”仿真遥控飞机上场比赛。第一轮,林英树出现了失误,没有取得任务分;第二轮开始,他冷静地操纵模型飞机起飞、绕标……36秒之内完成了5圈的绕标任务,轻而易举地拿下了“卡博”仿真遥控飞机项目的冠军。对于英树而言,这种普及型的比赛早已不在话下,夺金也如探囊取物。他更享受的是飞机依着自己手中遥控器在天上飞翔的时刻。而且,他心里还有个梦想——驾驶真正的直升机。林英树打算在不久的将来,考本直升机驾驶执照,那时就可以体验自己在天空飞行的感觉了。
为自己寻找对手
说到“飞北”的“天使”遥控直升机救援赛,就一定得提及东莞市来自厚街湖景中学的单婉婷和长安实验中学的莫礼诗这对姐妹花。她们俩可谓不打不相识,从小学开始就一直参加“天使”遥控直升机救援赛,争夺该项目的冠军。如果不仔细看,很多人会将赛场上的单婉婷和莫礼诗误认为同一人,因为她们梳着同样的发型、有着同样坚定的眼神。
据她们的辅导老师介绍,两个女孩子从进校开始每周都会在固定时间练习飞模型直升机,暑假集训时练习强度还会加大,但她们却从没有抱怨过。也因为她们这样一批优秀选手每年的出色表现,“天使”遥控直升机救援赛的任务量和难度逐年加大。今年该项目的障碍和救援任务由去年的5个上升为10个,且各个任务间有房屋、树林等障碍,飞行时间仍是3min。这样的任务量,即使运动员的操纵水平再高,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完成,所以对不同分值的取舍相当重要。第一轮比赛中,莫礼诗在简单观察了一下各个任务的分布后,操纵模型甫一起飞就直奔分值200的救援区,然后选择区域分值依次递减,并在最后10s将模型稳稳停在50分降落区。最终她以3min飞行时间、1010任务分数夺得了冠军。当收到这枚奋斗许久的金牌时,莫礼诗百感交集。
单婉婷今年并没有参加“天使”遥控直升机救援赛,而是选择了“天戈”遥控直升机障碍赛。问及原因,她笑而不语。或许是因为蝉联了太多届的冠军,心理压力很大;更或许对“天使”救援赛的过程太熟悉,想发掘自己在其他项目上的潜力。不管原因如何,她完美地完成了这一挑战,以用时1s排除所有障碍的成绩夺得了“天戈”遥控直升机障碍赛的冠军。
勇于面对大失误
与平时训练不同,比赛时现场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比赛成绩,深圳队的彭伟骏就因为一时疏忽而吃了大亏。在“红雀”橡筋动力竞时赛中,由于他错误地计算了橡筋的缠绕圈数,因此模型飞机的橡筋不仅被绕断,而且卡在了机身里。这种窘境让彭伟骏始料不及,但因比赛不允许设助手,所以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独自解决问题。于是他先从工具箱找到装橡筋用的工具,然后尝试把制作时剩余的橡筋重新装填进机身。可由于心中一直非常着急,加上时间有限,橡筋一直装不进去。无奈之下,他决定放弃使用橡筋,让模型飞机自由滑翔,这样还能保证自己有留空成绩。类似的事情赛场上每天都有发生。正如各省市领队赞许:“飞北”赛提供了这种难得的机会,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 生活化; 策略
G623.6
新课改在我国已经全面普及,要求学校教育要竭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小学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这些能力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发现,虽然小学生对科学知识有很大的兴趣,但是对系统的科学教育不感兴趣。有鉴于此,小学科学教师应该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实施科学教育生活化对此提供了新的答案。
其实,科学课程给我们教师的自主创新的空间很大,其教材的开放程度也很大,这就需要我们把握科学课程应用科学教材时,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生活元素,更重要的是要十分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和当地相关教育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增减或调整,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笔者结合自己积累的工作经验,提出几点实现小学科学教育生活化的对策,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一、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学生从家庭进入学校,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是带着对这个世界的丰富经验和个人观点来学习的。在学生们的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刺激,他们对于许多问题和现象(如自然界的变化、人体自身的认识、社会上的现象等)都已经有过自己的探究或体验,形成了自己正确或不正确的看法,这些认识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我们教学的基础。因此可以这样说,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我们教学的宝贵财富,如果我们忽略或不重视他们的已知,那我们的教学就会与学生的学习脱节。为此,在处理教材时要深入了解和分析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已知情况,及时加以调整。如教学“我们自己”这一单元内容时,学生对自己的身体及感官都有一定的认识,如何在教学中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在教学中,我们把学生的一只手绑起来写字、把眼睛遮起来走路等,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得到体验。
二、联系现实生活实际
现在学生获取知识、获取信息的途径非常多,且科学知识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家里的数字化电视机,能上网的计算机,多功能的手机,现代化的小汽车等。这就要求我们把科学课的教学内容与这些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因此,我们在整合教学内容时,把有些生活的科学搬到课堂里来研究,或者把课堂里很难研究的课题拿到生活中去探究,这样以生活为基础的教学内容一定能促进学生对开展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例如在“植物”单元教学时,我们把学习的课堂搬到学校的操场上,让学生观察一棵大树,说说你想观察些什么?你看到了些什么?让学生把树的样子画下来,把树皮用纸拓印下来,用自己的办法测量一下树有多高?叶有多大?做一做植物叶的标本等等。学生乐于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学习,在实在的生活体验中去感受,效果很好。
三、联系未来生活追求
不得不承认,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可以给人类社会带来财富,也会带来灾难。比如人们盲目追求高科技带来的经济发展,由此造成大气污染、气候变暖、生态破坏、能源枯竭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时时困扰着我们。作为科学课程必须关注我们的未来,通过科学知识的数学使学生懂得科学道理,并付之于自觉行动。譬如现在的小学生对航空航天、克隆技术等问题很感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增加了科技小知识等内容,通过给学生提供科学卡片资料、出好科学园地、用好学校网站等途径,拓展小学生的科学知识,使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
四、加强课内与课外互动
新课改提倡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并不是虚无缥缈的,教师可以通过课内外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提升这些能力。我们的做法是:一是加强主动探究。主动探究是科学课程教育的“灵魂”,是科学教学的“立足点”。教师要从三个维度来加强主动探究;一是提供探究活动的材料;二是与学生一起商量探究活动的方案(包括课内与课外)并组织实施;三是展示探究活动的成果并予以鼓励性评价,如调查报告、家庭实验报告、专题研究报告、资料收集总结等。我们学校还通过少先队大队部在全校开展了"走进科学"的主题教育活动,发动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二是加强合作探究。未来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小学生必须从小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因此,在开展探究活动时要从三个方面加强合作:第一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通过小组学习共同完成探究任务;第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如果外调查等研究课题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去完成;第三是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印染厂,污水处理系统、参观学校周围的几个社区,向社区宣传环保等科学知识等。
三是加强课外探究。探究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他们去关注身边的世界,从亲身体验中获得对探究特征的认识和对身边世界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课外探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学生进行课外探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课外的观察实验,教师有目的地布置一些课外的观察实验,如种养一棵小树、养蚕、观察蜗牛蚂蚁等小动物,布置学生完成一些回家的观察实验;第二是课外的资料收集,让学生通过阅读科学方面的书籍或通过校园网上等资料的查询,收集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进行资料整理归纳并进行交流,如各种各样的船、造纸术的发明等。第三是课外的专题研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对研究过程和结果开设研究报告会,让学生的研究成果大家共享,如空气与我们的生活、对蜗牛的观察记录等。
总之,实现小学科学教育生活化的方法有很多,关键是教师要用心探索,结合小学生的现实生活组织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培养小学生对科学教育的兴趣,为他们的日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厉伟.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1, (1):107, 180.
[2]李志波.“生活化教W”策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施[J]. 成才之路, 2014, (18):14-14, 15.
[3]闫景坡.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 小学科学( 教师版), 2016, (4):50.
【关键词】空乘专业学生 语言能力 服务质量
一个多世纪以来,从飞机被发明,到它们逐步被运用到民用航空领域,已经渐渐成为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交通运输工具。而在行业竟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空乘人员服务品质的高低,以及与乘客之间的沟通成效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甚至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生死存亡。因此,如何提高空乘人员的服务品质,提升他们的言语沟通技能,进而争取到更多的航空订单,已经成为所有航空公司所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未来的空乘服务人员,空乘专业的学生对语言技能的培养提升已变得至关重要。
一、空乘专业学生在语言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名未正式踏入社会的学生,其在语言沟通方面,或多或少都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很多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着很明显的障碍。
2,说话较为生硬,缺乏服务意识。有些学生在课堂模拟上与他人进行沟通时,说话直来直去,缺乏一些敬语谦词,远远称不上委婉动听。如果这样的情况出现在真实的空乘环境中,那么很容易便造成交易双方的关系紧张,影响到公司的亲民形象,进而不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3,神态不够自信。有些学生一临场说话就容易面露紧张,不够自然,往往自身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讲,一方面不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会让乘客对自己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产生质疑;另外一方面,也不利于打造空乘人员专业干练的服务形象,会对自己所在航空公司的公信力造成很大损失。
二、空乘专业学生存在语言技能问题的原因
空乘专业学生语言技能的缺位,主要是因为:一是空乘人员的选拔是以五官端正、外貌出众作为首要的择取标准。这就使得学生把主要精力花费在修饰外表上,而忽视了语言技能的培养;二是学校传授的课程内容同社会实际需要相脱节。学校更多地是办演“象牙塔”的角色,平时教堂上多传授些纯理论性、纯概念性东西。然而社会所真正需要的,却是能够立刻上手的、敬业干练、能说会道的实干型人才。两者信息的不对称,造成学生语言技能的极度匮乏。
三、空乘专业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培养途径
1,转变其观念,着重培养其服务意识
空乘服务人员作为一名重在“服务”的空职人员,其服务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乘客对公司的观感,继而影响到公司未来的订单,甚至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生死存亡。现代行业,一个企业效益的增长,不仅依靠其产品质量的好坏,其后续的服务品质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于航空公司而言,机舱的干净舒适,航班的飞行速度快等等客观因素固然重要,然而如果后续的服务水平没有跟上来,前面的工作做得再好,也要打很大的折扣。因而,一切的一切,服务才是关键。空乘专业学生作为未来的空服人员,就一定要有服务意识。教师在平常课堂模拟训练和在航空实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树立自己专业干练、优质贴心的服务形象。
2,引导他们不断学习升华,拓展其知识面
空乘专业学生,一方面要熟练掌握专业术语和服务语言,内话内行,来更好地为顾客服务。另一方面,也要详细了解自己所飞航班沿途的风景名胜和其他一些风土人情。所以,作为专业老师,我们自己必须要懂得更多的民俗民情和人文历史知识,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去搜集一些这方面的素材。
3,加强普通话技能的学习
普通话作为一门通用的官方语言,已经成为人与人之间言语沟通的主要桥梁纽带。作为一名空乘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本航空公司的招牌与形象,因此,就更应该要精通普通话。
怎么才能说好普通话呢?
首先,教职人员平时可以引导空乘专业学员每天早上起来用普通话进行晨读,争取做到吐齿清晰,字正腔圆,注意自己的语速和语调。其次,在上课时,要多设置一些情景模拟的课程,让学生互相之间扮演各种角色,进行角色演练,这不仅能够提升学员们的普通话水平,更有利于提升他们的服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另外,如果有必要,甚至可以专门去办一个语言培训班,让学院里普通话说得较好的教师作为辅导老师,来帮助他们去纠正自己的发音错误,进而不断地提升他们的普通话水平。最后,任课老师还可以多收集一些小学生绕口令等方面的的素材,以供学员们在课后时间自行训练提升。总而言之,要说一口好语言,不仅要做到吐字圆润,更要做到抑场顿挫,富有激情。
4,帮助学员树立强烈的自信心,真正做到敢想敢说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快节奏的社会。一栋栋高楼大厦的耸天而立,不仅代表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同时也意味着人与人之间更加地孤立与隔离。学员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长大,很容易就变得没有安全感,进而变得自卑怯懦,甚至不敢与人交流。为此,在课堂上,任课老师要经常让那些不善言谈的人发言,在课后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并随时为他们排除心里疾病,让他们有一个健康温馨的成长环境。
5,加强同国外其他同类优秀院校间的交流互动,缩小差距,开阔视野
国外的空乘院校,因为起步较早,在大半个世纪的成长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专业经验。这些都不是才兴起不久的国内院校所能相比的。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我们的学员不仅能够学习到更为丰富的专业知识,汲取更多的营养,同时又能够大大提升自己的外语水平。此外,由于在服务管理理念的差距,我们更应加强同他们之间的交流学习,取他人之长处,补自己之短板,最终才能够扬长避短,向西方先进空乘院校看齐。
6,加强学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语言技巧培养
针对这方面的能力培养,更多地是应该将精力放在引导学生分析具体案例上。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的分斩回放,让他们不仅对乘务工作有一个更加清晰地认识和了解,同时,也能够提升他们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真正做到让乘客舒心、放心和开心。
四、结语
中小学的数学教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启蒙和基础阶段,让学生有更大的数学学习动力和热情是教育能够有较好效果的前提,而且现在学生心理变化相对以前较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堂已经不能够适应现在的学生心理.
根据现在中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和数学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现在中小学生的生活情况和内心需求,笔者认为中小学数学教学应采用生活化、情景化模式进行教学.
一、中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情景化模式
1中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模式
中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更加贴近生活,将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引入数学教学中,并且让学生懂得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让中小学生更深刻和真实地进行数学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为生活化教学.只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更多生活元素的介入,学生才能够提起更高的学习热情,真正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之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对数学教学的质量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而且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让数学更为实用.
2中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化模式
数学教学情境化模式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中的氛围.数学教学情境化要赋予学生一定的角色,创设一些真实的数学场景,从而使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分析一些实际问题,这样的情境化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真实感受,使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而且情境化教学还能够使教学过程更为流畅,不至于使课堂总陷入冷场的尴尬局面,让学生有愉快的心情学习数学.
二、中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情境化模式探究
1课堂中融入生活元素
关于中小学数学生活化、情境化模式的探究,融入生活中的一些元素的是必要的,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真实性,增强其存在感.如,在三角函数学习中,sin30°=1/2、sin60°=3/2、cos30°=3/2、cos60°=1/2等公式让学生死记硬背是不能够达到数学教学生活化、情境化的.教师可以举例说明,在实际生活中,三棵(假设A、B、C为三棵树的代号)不同的大树构成直角三角形,另外两个角度恰好是30°、60°,然后说明三角形三个边的关系.或者讲述完公式后,让三个同学站在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中,然后用绳子围成一个大的实际的三角形,让同学们自己分析三个边的关系.
2活跃课堂气氛,精心设计课程
由于现在数学教学普遍存在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情境化探究,就是为了改变这样的数学教学局面,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活跃课堂气氛,精心设计课程,调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在一次小学课堂听课中,教师讲述的课程是三角形的认识,教师对课程的设计较好,能够活跃课堂中的气氛.开课的时候,教师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出很多汽车标志和一些生活中工具的图片,让学生在图片中找出都有什么图形,然后挑出图形中的三角形,而且还让学生在课堂中找出所有的三角形,课堂气氛顿时活跃,学生积极踊跃.教师顺势引入课堂内容三角形的认识,然后讲述三角形的一些特性和生活中的用途,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学习数学知识.
三、结语
数学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着很大的帮助,数学是每一个都应该有的素质.学校数学定理教学对数学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学习心理也在逐渐变化,数学定理教学还需要进一步得到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杨建辉.新课程标准与《中学数学教学论》教学应注意几个变化[J].数学通报, 2004(9).
[2]吕世虎.高师数学教育如何应对基础教育新数学课程的改革[J].数学教育报, 2004,13(1).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VR技术);知识管理;虚拟知识社区
〔中图分类号〕TP1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821(2013)01-0047-04
互联网环境下,集成科技系统正在不断涌现,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就是很经典的案例,它是具有代表性的合成型的高科技,在某种意义上,它亦可划归为“西学东渐”范畴,目前,它已应用于众多行业,诸如:航空航天、医学手术、建筑仿真、考古复原、影视娱乐、教育科研等等。在图书情报部门的应用主要是基于高科环境的隐性知识挖掘、隐性知识管理、虚拟知识社区的构建等等。
1泛在环境下的VR技术
1.1虚拟现实技术的科学理念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虚拟现实的狭义定义:VR技术就是一种先进的人机交互方式。它基于自然的人机接口,感受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世界。也有人称它叫虚拟环境、赛伯空间、灵镜技术、全景技术等[1]。
而广义的定义:它是利用计算机模拟真实世界,从而形成模拟三维环境的技术,是通过计算机对各种复杂的信息加工处理,进行可视化操作,并且与之交互的一种方式[2]。虚拟现实是对真实世界的模拟,一方面,它能对现实环境做逼真的描述;另一方面,能使人们在观察虚拟环境的时候,犹如身临其境,可以与之进行交互。所以也能完全模拟出人的感觉和思维,可能记录下人的隐性知识,并能够把这些隐性知识传递给他人。
1.2虚拟现实技术的大致发展路径
美国是VR技术的发源地,研究水平基本代表着国际VR技术的发展水平。今天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感知、用户见面、后台软件和硬件等层面。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宇航局的Ames实验室大量地研究了约翰逊空间站操纵的实时仿真,运用了大量的座舱模拟技术,且形成了一站式VR训练系统。我国VR技术起步较晚,只有少数大学和技术机构一直在深入探索,与欧美发达国家有很大距离。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研发了虚拟环境中物体物理特征的表示与处理,并实现了分布式虚拟环境网络设计。浙江大学CAD&CG开发出一套正面虚拟建筑环境实时漫游系统,其中包括一种新的快速漫游算法和网格递进快速生成法。凡此种种高技术是VR技术应用到知识管理中的技术保障。
1.3虚拟现实技术的突出靓点
在虚拟现实中强调的是人的主导作用。VR技术不仅实现了从“计算机为主体”到“人为主体”的转变,而且实现了“适计算机化的单维信息空间”到“适人化的多维信息空间”的转变。在传统的单维信息空间内,信息处理的工具或环境是计算机,人通过键盘、二维鼠标和显示屏幕等与计算机发生联系,人类以往的经验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在数据库内的。
单纯从计算机角度而言,VR技术不同于以往意义上的可视化操作界面、图形用户界面等,而是以更为先进的人机接口方式,给用户提供试听、接触、操作控制等直观清晰方便的实时交互方法。它有3个主要的特征分别是沉浸、交互、构想,其中沉浸是感受,交互是手段,构想是目标。
4虚拟现实技术在知识管理上的应用
知识的传播、转移及科学的管理是有流程的,即:著名的SECI知识转化模式。日本的企业学家野中郁次郎认为:显性与隐性知识的转化有4种状态:潜移默化(Socialization)、外部明示(Externalization)、汇总组合(Combination)、内部升华(Internalization)。(见图1)即图示为:社会化外部化组合化内隐化,每一次循环上升都是一次创新与进步。
隐性知识是以思维、直觉、灵感、技能等产生并存储于个体身上的主观知识。混沌理论中认为,人的隐性知识系统是非线性复杂系统,有随机性,容易产生蝴蝶效应等特性[3]。而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代表的新型人机交互技术,旨在探索自然和谐的人机关系,使人机界面从以视觉感知为主发展到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力觉、嗅觉和动觉等多种感觉通道感知;从以手动输入为主发展到包括语音、手势、姿势和视线等多种效应通道输入。这样虚拟现实技术就将隐藏在人脑中的知识体呈现出来,从多种感觉渠道准确表达,致使隐性知识转移为灰色或白色显性知识。
不仅如此,VR技术有不断更新的计算机技术支持,不断提升的情感表达与情感接触界面的表示效果和人性化程度,真实的情景再现或者情景模拟,对于挖掘到的隐性知识的可利用程度大大增加。在充分利用现实表达技术和高效数据技术下,对于隐性知识的挖掘与管理上都显现出强大的优势[1]。
2虚拟现实技术在多领域上的应用
2.1VR技术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
在医疗行业中,药物分子模型、虚拟人体、虚拟康复训练、各种医疗器械的模拟都借助VR技术来完成,为此,笔者认为在医疗事业的研发上它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VR技术在医学典型的应用是虚拟手术,具体应对是仿真的手术过程编程、前期演练以及结果预测[4]。在模拟的“手术台”上,操作者沉浸在医护环境里,体验现实手术过程和解决某些“突况”,从而达到在交互信息的过程中,掌握各种临床手术的实际技巧。由于虚拟手术系统具有低代价、零风险、可重复性、自动指导的优点,可以迅速普及开来,提高实习者的手术技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5]。目前这种虚拟现实的手术训练系统已经在国际上普遍推行。例如Choi等研制了食管镜手术模拟训练系统,该系统能够使受训者感受到与虚拟软组织的接触并显示食管的变形和切割。Wang等研制了神经外科手术训练模拟系统,该系统通过可实时更新脑组织形变的三维立体显示和双手力反馈装置,能够模拟手术器械的穿刺、牵引与切割[6]。
2.2VR技术在航天里的应用
VR技术在航天领域里应用的发展趋势主要有4方面。其一,利用虚拟训练系统对宇航员进行失重心理训练,建立失重环境下的空间方位感。其二,虚拟座舱模型,训练航天员熟悉舱内布局、界面和方位关系,演练飞行和操作技能等。其三,人工控制模拟仿真航天器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将对接动力学模型存入计算机系统,通过计算机仿真,实时地解出两个航天器间的相对距离和姿态角参量,通过计算机生成图像,在头盔显示器里实时地显示两个航天器的虚拟环境,此时航天员就像真正处在飞行空间进行对接操作一样[7]。其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使计算机通过编程模仿人的思维过程,将与研究对象相关的专家知识纳入知识库,并根据这些知识进行推理,因而能解释用户的请求,确定必要的输入数据,修正或选择一个合适的模型进行实验,这样具有更强的仿真能力。
2.3虚拟现实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系统可以满足模拟军事训练的三大类型的需要:(1)受训人员不需要观察战场中的目标,此类训练中,虚拟环境为受训人员提供一个仿真战地背景,根据主控台的指令显示训练的不同阶段,根据受训人员的操作显示武器平台的作战动作,从而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并为训练组织者提供形象、直观的监控手段;(2)受训人员需要观测战场中的目标,并对目标进行跟瞄操作。此类训练中通过VR技术创建一个虚拟战场空间,受训人员在其中搜索、观察、射击;(3)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武器装备维修训练虚拟场景,在其中对装备进行分解、结合,设置典型故障现象,并对受训人员的维修步骤进行评判、指导。
2.4VR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应用VR技术的虚拟校园,目前,在许多大学都有成功的个案: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杭州电子工业大学等先后建成虚拟校园、虚拟实验室:例如,浙江大学承担的欧盟项目中,开发了基于虚拟人物的电子学习环境(ELVIS),用来给10~12岁的小学生进行故事创作,并支持其不同的情绪变化等。再有就是在远程教育及特殊教育上的应用开发。
3构建隐性知识管理中的虚拟知识社区
虚拟知识社区的开展是将VR技术应用到隐性知识的挖掘中。虚拟知识社区是一个基于网络的虚拟学习环境,具有共同兴趣和学习目的的学习者和组织者共同构建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平等、自由、协作、开放的知识空间,促进知识类分、存储与共享。隐性知识在自由、协作、开放的环境中得到良好的交互。这种虚拟知识社区可以为个体隐性知识的构建提供非正式化的学习环境,也为一些具体的隐性知识利用提供特定的情境,也为隐性知识的构建提供了交互的支持。
3.1构建虚拟知识社区系统
虚拟知识社区利用VR技术中的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传感器与测量器、仿真与人工智能等创建出VR系统。力求打造出一个拥有真实的、可感知的沉浸环境,将细分后的知识分类数字化的同时,还可以将知识融入现实的操作,依靠VR系统的仿真还原达到让学习者良好的沉浸其中的效果,使虚拟现实系统达到完美的“真实再现”。在此沉浸环境中,用户可以在交互平台中,借助系统提供的头盔、特质鼠标或活动杆、特质座椅等数字化工具,体验在虚拟系统中所感受到的声音、碰撞甚至爆裂等情景,系统让用户的每一个动作,甚至想法和直觉都会得到系统交互后做出的反应。这种交互式的平台是由强大的智能主体组成,智能主体可以快速的进行数字分析和数字统计,并有效的做出反应,传感方式快捷。在沉浸环境和交互平台的有效发挥作用后,人脑就会产生隐性知识的碰撞,会主动思考问题,并采取一些行动。这是隐性知识在被刺激后的反馈行为,也是自我构想的效果显现。而系统会依照交互反馈式技术模式,对用户的反应进行收集分析后,变化环境参数和行为数据,创设新的虚拟环境,与用户进行反复的交互,这也是隐性知识反复交互并被记录的过程,使隐性知识得到显性化的目的。
3.2虚拟知识社区中的探索空间
3.2.1自主知识空间
自主知识(学习)空间是区别于其他学习工具系统的自我使用各种知识文本等达到自我学习目的的另一种较为高级的学习环境。在自主学习空间中,储备了大量的将已有知识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处理,在虚拟的环境中达到仿真效果的知识。这些应对某一特殊问题所需的特殊技能或隐性知识,在通过上述的虚拟现实系统,并且已经被系统记录并有效分析后编入自主学习空间系统,用户可以直接进入系统,亲身实践学习。包括教育游戏、虚拟实验等。此系统的功能高于学习工具系统,应用VR技术和各种配置性器械,将打造出低消耗、高安全、可反复的读者学习空间。
3.2.2知识的协作研发空间
研发空间是与自主知识系统相比更高级、更高效的知识系统与空间。此空间的构想理念在于挖掘潜藏在人脑中的大量且难编码的隐性知识。在隐性知识转化过程中,包括互逆的两种转化途径,其中隐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是重要而不曾被有效控制的一种转化途径。研发空间就是依照隐性知识互化途径形成的一种学习系统,在此系统中,用户主要依靠自身隐性知识的转化与被转化的过程进而达到学习的目的。与此同时,系统会记录学习中的整个过程,将新生成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增强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层次及维度。
3.2.3虚拟知识社区中的知识共享
在虚拟社区里,用户主要依据发帖和回帖、引用及分享来实现多元知识的共享。笔者认为,对虚拟社区知识关系的品评要凭借成员所及回复的帖子为源头,理清脉络,一个话题、一个论点,都可能引发众多的回复者、讨论者,进而研究者可收集到N 个有价值的帖子,从会话(Session)线索(Thread)中,可提炼出诸多知识精髓,及群成员的共有知识。籍此,在网络社区中,成员的共识、群体理念表现为一起参与的讨论线索数。依据这些磋商线索数字,就可创建出社区成员的知识关系网,此为无向加权网络。每个节点表示一个成员,由节点A和节点B间的一条边,表示成员A与成员B曾经共同进行了某个议题的讨论;边的权重表示群成员共同参加议论的线索数量[8]。(见图2:其中,节点代表社区成员、实线代表互动实践、虚线代表知识关联、连线左右的数字代表知识关联和人际互动的权重值)。
基于图2的实、虚脉络联结走向,笔者得出4种说法:社群成员间知识关系与互动关系两者是相互关联的;共享网具备核心人群;个体成员的知识联结以弱联结为主体;个体成员间的互动呈弱联结趋势。
3.3完善虚拟知识社区的几大举措
(1)相关虚拟知识社区内部可以实施相关知识主题的互动游戏、基础话题问答、FAQ等栏目,实施一些关于成员的评论及浏览权限;组织一些社区内部小组,使得社区成员通过内部申请建立主题空间、形成兴趣圈协作学习,提升对主题的认识与拓展;加大社区成员的归属感,以此促进社区知识共享。
(2)打造优良的文化氛围。只有社区建设出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社区成员才能进行和谐正常的互动探索。社区应向更大的范围拓展,宣传自身的特色文化,打造出品牌并扩大其影响;提供便捷、灵活的成员互动方式,方便成员间的思想交流,营造友好活跃的气氛;在社区内部还要大力弘扬平等互助、和谐博爱的团队关系,强调公平、正义、和谐的价值观[9]。
(3)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有效的奖惩制度可以促进社区成员的个人行为预期,为参加知识共享的成员争得席位,提升知识共享的影响和几率。具体说分为个人的奖惩机制与人机交互的奖惩机制:对于个人可提高声望、或物质奖励;对于人际互动机制,可采取虚拟货币、虚拟物品等推动其积极性,还可通过社区明星榜来敲定。
4结语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发展中的三维仿真型技术。它通过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显像功能将不同领域中的情景再现或者还原,可以是历史再现、人体构造或是潜藏在人脑中的记忆或经验。这完全符合人类的隐性知识难以编码的特性,根据特定的虚拟现实系统,可以准确的再造出潜藏的这些知识与景观,并将能够有效的记录和进行知识管理。在全球一村庄的今天,就必然要系统建设与维护虚拟知识社区,在虚拟知识社区里,进行学习、培训、充电、演练……这在知识管理中将是一个全新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胡小强.虚拟现实技术基础与应用[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1.1.
[2]张涛.多媒体技术与虚拟现实[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
[3]韦有双,杨湘龙,王飞.虚拟现实与系统仿真[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6.
[4]王行仁.面向二十一世纪发展系统仿真技术[J].系统仿真学报,1999,11(2):24-30.
[5]段红,黄柯棣.基于仿真的采办体系结构[J].系统仿真学报,2001,(2):45-47.
[6]黄荣怀,郑兰琴.隐性知识及其相关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4,(6):33-37.
[7]夏月.基于SECI模型的入职培训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13-26.
关键字:创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05-0050-02
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是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使命,同样,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基础课程,信息技术又是飞速发展的,其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很快。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对学生开展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一定的优势,本文主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创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路和方法,以期能够更好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通过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因为年龄小、阅历浅,很多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很好地理解信息技术课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概念。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就是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想象与思维的能力,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多媒体技术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学生课堂的学习提供大量的知识素材,这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多媒体强大的影音处理能力,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营造出较为轻松与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引导学生大胆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只要敢于发言,敢于动手操作,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就已经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例如:在学习PowcrPoint软件的时候,教师们经常会发现学生所制作出来的幻灯片往往很相似,缺乏创新。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来开展教学,可以将学生所制作的幻灯片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全班学生欣赏,然后让学生讲自己所做的幻灯片的闪光点和创新点。这种形式能给学生更多的勇气,学生也会在制作中融入更多的智慧,从而制作出更加优秀的演示文稿。
二、精心做好每一节课程的课堂设计。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来讲也是一样的,只有做好了课堂的引导,才能够更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也证明优秀的教师都十分注重课堂导语的设计,具有创新性的课堂导语不仅仅是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能够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的自然流畅。计算机课程对于小学生来讲有着一定的吸引力,这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强烈的好奇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所以,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地结合这一特点,通过新颖的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启发式的课堂提问环节的设计以及回顾总结性的课堂小结部分的设计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爱上信息技术课堂,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文字编辑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往往认为只要会打字就可以了,一些学生甚至没有学会改变文字的大小和简单的段落编辑方法,枯燥的文字编辑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电脑上的文字编辑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短信的编辑以及汽车导航的输入,等等,通过讲解生活中实际例子的运用,学生就能够了解到学习文字编辑等技能的重要性,也就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热情。
三、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
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之前,教师就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小到人们生活中通过网络看新闻看电影,大到国家的航空航天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可以说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让学生明白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使他们产生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充分结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的特征,给学生多讲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实际应用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PowerPoint之后,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制作关于家庭成员的介绍,进行家庭风采的展示;在学习了Word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书信的写作;学生也可以通过“媒体播放器”来欣赏自己所喜欢的少儿音乐。通过这些和实践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做法,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学知识、技能能够在生活中得到很好的应用,能够给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方便,这样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热情也就会更加的高涨。
四、探索分层教学,促使班级学生成绩整体提升
层级教学思想是在户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逐步地发展起来的,它是将现代教学理论和传统教学理论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大胆地进行分层教学的尝试。小学学生家庭条件的不同导致一些学生很早就已经开始了计算机的运用,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是从学习信息技术开始接触计算机的,学生的水平差异非常明显,这种情况进行分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在具体的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程度进行一次摸底。可以将学生分成A和B两组,然后依据不同组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对学生进行学习任务和目标的分化,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教学使用PowcrPoint进行幻灯片制作的过程中,就可以将任务分成不同的目标,让学生向着目标去努力,这样学生都会比较容易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也要考虑学生对目标的完成情况,多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语。这样不仅可以确保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很好地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还能够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开展有效的教学,让学生的特长可以得到很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