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记叙文

小学生记叙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学生记叙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生记叙文范文第1篇

笔者借用潘文的“共能”“异能”术语,表达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笔者赞同潘文提出的中小学作文教学以“共能”为主、以“异能”为辅的作文教学观,但对“共能”“异能”的内容认定不同于潘文。笔者认为:中小学作文教学所要培养的“共能”,不仅仅是议论类文体的写作能力,还应包括记叙类文体与说明类文体乃至常见应用文的写作能力;所要培养的“异能”,可以因人而异——擅长记叙类文体者可培养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方面的写作能力,擅长说明类文体者可培养说明书、解说词、科普小品等方面的写作能力,擅长议论类文体者可培养随笔、杂文、社会评论等方面的写作能力;“共能”是“异能”的基础与前提,“共能”缺少基本的构成要素,就不能为“异能”发展奠定基础、提供前提。

一、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是化繁为简的真文体

为突出其培养“议论体式”写作的“共能”观,潘文将记叙文、说明文排除在“共能”之外,并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作了“伪文体”定性:“学生按部就班学的这些‘文体’还不是‘真文体’,非但不是‘共能’,而且还是‘伪能’。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是相沿成习专用于教学、考试的虚拟文体,是一些‘四不像’文体——‘伪文体’。……在真实写作中,没有哪一种文章体式称为记叙文,只有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叙事散文、小说等特点不一的叙事体式,记叙文与其中的哪一种都不靠谱。……说明文、议论文也是如此,与真实写作的哪一种体式都不同:说明文不是说明书、介绍信、解说词、科普小品中的某一种,议论文也不是随笔、杂文、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社会评论、论文(按:“论文”与“思想评论”等是属种关系,似不能并列)中的某一种。这就使学生学了12年的语文、写作,绕了一大圈,到头来什么实际的写作体式也没学会。……显然,‘伪能’是严重违背教学规律的。”潘文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定性为“伪文体”的理由分别是:没有哪一种文章体式称为记叙文,只有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叙事散文等叙事体式;没有哪一种文章体式称为说明文,只有说明书、介绍信、解说词、科普小品等说明体式;没有哪一种文章体式称为议论文,只有随笔、杂文、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社会评论等议论体式。我觉得,这些理由不成立,因为:相对于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叙事散文等,记叙文是上位概念;相对于说明书、介绍信、解说词、科普小品等,说明文是上位概念;相对于随笔、杂文、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社会评论等,议论文是上位概念。上位概念各包含若干下位概念,这正如“马”包含“白马”“黑马”等,我们不能据此认定“白马非马”抑或“黑马非马”。

“叙事体式”及“议论体式”是潘文使用的术语,“说明体式”是笔者依据潘文用法仿拟的术语;既然“叙事体式”、“议论体式”的说法成立,那么,“说明体式”的说法也成立。这三种说法成立,毫无疑问,它们使用的依据是表达方式:叙事体式文章主要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说明体式的文章主要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议论体式的文章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既然可按表达方式将文体分为叙事体式、说明体式、议论体式,那么,将文体按表达方式分为表达简洁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有何不可?想必,表达方式的说法还成立吧。而如果成立,按表达方式划分出来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也就成立;而如果不成立,按表达方式划分出来的叙事体式、说明体式、议论体式也不成立。在笔者看来,所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与记叙体式、说明体式、议论体式以及记叙类文章、说明类文章、议论类文章的内涵外延差不多,而使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比另外的叫法更简洁方便。何况,这样的叫法已约定俗成;再则,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科书等也都使用这些术语来指称和区分文体。记叙文是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叙事散文等叙事体式的概括指称,是其上位概念;说明文是说明书、介绍信、解说词、科普小品等说明体式的概括指称,是其上位概念;议论文是随笔、杂文、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社会评论等议论体式的概括指称,是其上位概念。总之,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不是“伪文体”,而是化繁为简的真文体。

潘文关于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伪文体”不能培养写作能力的说法也不符合客观事实。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些术语长期使用,大纲及教科书非但未将其看作“伪文体”,而且还长时间将这些文体安排为写作训练的内容。试想:我们国家现在还算有一批一般意义上的人才或者写作人才吧,而他们不正是用这些“伪文体”、按这样的训练培养出来的吗?因为,据笔者所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国家并未抛弃这些文体训练而另搞一套。虽然不排除这些人才出学校后会自己进修提高,但恐怕不能认定他们全都将学校所学抛弃不用而另起炉灶,相反可以肯定,正是学校所学为他们进修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二、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是构成“共能”的基本要素

既然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不是伪文体而是化繁为简的真文体,既然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是培养中小学生的最为基本的、比较全面的写作能力有作用且舍此别无它途,那么,这些文体必然是构成“共能”的不可或缺的要素,进行这些文体的写作训练必然是培养“共能”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因为中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而打基础是需要打下这些写作基础的。潘新和教授认为,“一个人可以拙于叙事,但不能不精于议论”“(《写作教学应以议论文为重点——试论写作教学的文体次序》,《语文学习》2010年第10期。注意:潘教授在这里使用的术语是“议论文”),因而主张中学生作文最应该进行议论文的写作训练。潘教授加强议论文写作训练的理论与主张自有其合理性,因为学生能写好议论文的确是件大好事。但笔者认为,“精于议论”还不够,“拙于叙事”更不行,中学生作文最好是“各体都会”,实用类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能比较熟练地写作,文艺类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指剧本)等也能略会一二,因为中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而打基础的阶段是需要打下各种基础的。如果中小学只将议论文写作作为“共能”训练,他们也就没有练习记叙文、说明文的机会,也就缺少写作记叙文、说明文的能力,也就缺少构成“共能”的基本要素。况且,三种能力互相促进,如记叙中要议论、说明,议论中要记叙、说明,说明中要记叙、议论,而只练一种,效果未必会好。再说,“共能”是“异能”的基础,“异能”以“共能”为前提,不具备记叙、说明、议论的基本能力,就不能培养和发展更高档次的展现特长的“异能”。

三、作文教学要由易到难、由简而繁有序进行

作文训练是否有序?如果有序,是怎样的序?对这些问题,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但在笔者的印象中,长时间以来,大纲及教材的要求及安排是:小学高年级进行简单的看图写话(说明性质)及记人记事(记叙性质)练习,初一着重进行记叙文的写作练习,初二着重进行说明文的写作练习,初三着重进行议论文的写作练习,高一着重进行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如人物通讯、报告文学)写作练习,高二着重进新比较复杂的说明文写作练习(如科普小品、试验报告),高三着重进行比较复杂的议论文(如思想评论、社会评论)写作练习。从这些安排可以看出,大纲及教材是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作为“共能”要求的,也大致体现了由叙到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序”。大纲及教材经专家编写而成,其要求及安排想必不是轻率之举,肯定有其充分依据。现在的课程标准及各种教材与先前的要求和做法有所不同,但大体上还是有序的——由简单到复杂、由浅易到繁难、由记叙到议论,要求是全面的而不是单一的——都要求培养记叙、说明、议论等能力,有的还要求写简单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并非只将议论文体作“共能”写作训练。当然,大纲拟定及教材编写是科学,而科学没有穷尽,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或许都做得不够科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写作教学同其他教学一样,必须由简到繁,先易后难。简单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都不能写,肯定不能写这些文体类别下的复杂的东西。比如:简单的记人记事都不会,肯定不能写调查报告、人物通讯、人物传记;简单的看图写话都不会,肯定不能写说明书、实验报考、科普小品;简单的一事一议都不会,肯定不能写思想评论、社会评论、文艺评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说记叙文不是真文体,而要求学生写“真文体”人物通讯,学生肯定不知道人物通讯为何物;同理,如果你说议论文不是真文体,而要求学生写“真文体”思想评论,学生肯定不知道思想评论为何物。能写人物通讯、科普小品、思想评论等那是“异能”,而“异能”的写作及培养要以“共能”为基础为前提。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作文教学不仅要由简到繁,而且要化繁为简,而使用化繁为简的术语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十分必要。

四、在疯狂应试的氛围中不应只重议论文体

多年来,中高考作文都允许“自选文体”且考材料作文,这一做法导致极为严重的新问题出现。一方面,多年允许“自选文体”使教学大多不搞文体训练。允许“自选文体”本来是极富人性化的举措,其初衷是最大限度地为考生提供写作空间,让各类考生都能发挥特长。但“自选”是把双刃剑,有其利也有其弊,而目前已演变为“弊”多于“利”。多年允许“自选文体”使教学“熟悉”了中高考作文的“规律”:会写一种文体就可对付(捞个不错的分数),擅长一种文体就可“优胜”(获取高分满分)!这种“一招鲜,吃遍天”,不必担忧“文体变天”的心理,必然会导致教学急功近利,不愿“浪费时间”去搞扎实的文体训练。试想:既然有直奔目标的“捷径”,谁愿走迂回曲折的“弯路”?既然有省时省力的“好事”,谁愿做费时费力的“坏事”?另一方面,多年考材料作文使学生作文大多为议论文。材料作文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合理性。材料作文的主要功能是防止猜题押题,也具有设置情境、激活思维的作用。但材料也是把双刃剑,有其利也有其弊。相对于无材料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包括材料话题作文、材料命题作文、材料自拟题作文)的审题难度大得多,它要求读懂材料,在材料的含义及范围内立意;否则离题。为避免离题,学生往往使用议论语言点明材料的含义,选择议论文体表达自己的立意,而不大用相对含蓄的记叙文体。因为记叙文体表达不够直接,往往写了相当多的篇幅还没有表达出吻合材料含义的意思,甚至所叙述的故事完全偏离材料含义,导致离题。无论是考试作文还是平时作文,符合题意是“基础等级”最基本的要求,作文一旦离题,即便内容充实、构思严谨、语言通畅,得分也都只能在及格分以下。故平时作文,只要是材料作文且允许“自选文体”,学生一般都写议论文。但即便如此,每次考试(月考、周考),总会有相当多的离题作文,且离题者未必只是差生,常常有年级前10名之内的优生。专家们对这一情况未必了解,但一线教师对此感受深刻。

小学生记叙文范文第2篇

但是,学生作文毕竟不是写新闻消息,它具有不同于社会性文章的专门训练性目的。既然是训练,就不一定完全按社会性文章的要求去做。因此,我们应当允许同学们借助文艺创作的虚构方法,在行文中对人物、事件、行为、心理,特别是细节部分进行合理的想象,作一些艺术化的处理。写作文,特别是写记叙文,懂不懂得艺术化的处理方式,对提升作文档次是至关重要的。

写作文不同于随便说话,既然是文章,就要力求漂亮一些。要让别人读起来感到有起伏,有弹性,有矛盾的交错。如你写与妈妈顶嘴一段,三言两语,直来直去,仿佛刚开始就没有了。也许你认为当时就是这么个状态,没想那么多,但你既然写成文章了,就必须想得多一些。比如一位小作者在文章的后部分写道:

“妈妈不准我看电视,我气得跑进了房间。但我想想,妈妈毕竟是长辈,也是为我好,于是我就主动向妈妈认错。妈妈最后原谅了我,我和妈妈都感到很幸福。”

这段表达除了语言上有可斟酌之处外,主要问题是太单调,像是在随便说话,不像文章的样子。如果你能借用文学手法作一些艺术化的表达,效果可能会大不一样。我们不妨试着作如下修改:

我一气之下冲进了自己的小房间,砰的一声重重地关上了房门,心中愤愤不平地嘟囔道:这也管,那也管,看一会儿电视都不行,难道我什么都要你管吗?过了一会儿,我终于渐渐地平静了下来。我独自一人坐在窗户前,抬头向窗外望去。夜空的繁星明灭闪烁,一缕月光斜斜地映照在墙角边的书柜上。我突然省悟到:自己刚才的言行是否过分了些。此时此刻,关于妈妈的往事一下子涌进了我的脑海。记得从上小学的第一天起,妈妈就开始为我的学习操心。每次开家长会,她总是坐在最前面,认真记下老师对学习的要求和考试成绩的分析。

有一次妈妈身体不舒服,仍然要送我上学,我说:“妈妈,你不是不舒服吗?让我自己走吧。”妈妈说:“早上天寒地冻,车多路滑,还是妈妈送你吧。”当我在校门口和妈妈说再见时,我看到疲惫的妈妈脸上露出了微笑。妈妈十几年如一日关心我,爱护我,可我为一点小事竟然这样对妈妈。我慢慢地走近房门,轻轻地推开门朝妈妈走去。我低着头站在妈妈面前,轻轻地说:“妈妈,我错了,我对不起您,以后一定好好学习……”妈妈一边点头,一边缓缓地走过来抚摸着我的头说:“强强,你只有努力学习才对啊!”此时此刻,我分明看到了妈妈眼眶里充溢着泪水。但稍后,妈妈又露出了她那特有的微笑,我从妈妈的微笑中看到了妈妈的深切期待,更理解了妈妈对我的一片苦心和一腔深情……

看了修改,这名叫张强的同学给我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是这样说的:“老师,看了你的修改,我真有恍然大悟之感。你把我本来就要倾诉的情感倾诉了出来,你把我本来就要表达的意思那么准确、完整地表达了出来。我终于懂得了什么叫文章的厚实、丰满、曲折有致,什么又叫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人物对话……”

其实,经过张强同学一定的加工想象写出来的内容,并没有违反真实的本质,但又如张强同学自己所说,修改后的有些内容就是他本来就想说而没能说出来的话。由此可见,学写记叙文时,有意培养自己的想象能力,有意培养自己艺术化构思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我们绝不能误解为老师在提倡所谓的虚构作文,如前面所指出的,就一般意义上的记叙文而言,是不可以虚构的,我们尤其不能提倡写常规记叙文时随意地虚构人物和情节。我建议同学们写记叙文至少要有一个“原型”,基本材料或主干事件应该是真实存在的,有了这个基础,再进行艺术化构思和艺术化细节处理,就不会有大问题了。

小学生记叙文范文第3篇

即文章要有思想。虽说记叙文写作的关键在于选材,但在多数学生生活面毕竟很窄的情况下,只强调选材的典型性还不能解决问题,还应当让他们学会“挖掘”,学会从日常小事中挖掘出新意、深意来。高中记叙文已不能满足于把事件本身记叙清楚,如果只停留在平铺直叙一个过程,那么叙述得再清晰也是不够的。写作时应当让事件载着自己对生活的关注、认识与思考,展示自身思想成长、升华的过程,并且用恰当的抒情、议论表现出来。其实,只要懂得去开掘,哪怕是最寻常的事,也可以表现出自己富于个性的感悟来,也能给人许多回味与启迪。有时甚至仅是微琐细节,也可以掘出有价值的主题来,使文章因为有思想、有深度而登上新的台阶。若写作时不会往深处挖一挖,即使有好的素材也会写得俗之又俗的。每每读优秀作文,都不难发现,大凡成功之作,其实都是作者生活积淀中形成的独到见解的抒写载体,或是对自己参透的人生哲理的具体诠释。请看几例记叙文中的点旨之句。

1)懒汉不思成材,懦夫不敢成材,庸人不善成材,成材是强者的事业。

2)坚韧是什么?坚韧就是不埋怨命运的坎坷多舛,不叹恨生活的无情磨难,坚韧就是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坚韧就是突破,就是追求,就是创造,就是希望。

3)我要学会忍受,学会把伤痛转移,就像珍珠贝一样,重塑自己的伤口,在伤处磨练出一颗又大又亮的珍珠,闪闪发光,照耀自己的人生。

4)我一直感叹生活于我只是严酷的沙漠,现在才知道,那是因为我心里没有绿洲。

5)那一段充满阳光、鲜花和赞誉的日子已成为永久的历史。它已被我紧紧地收藏在心灵的最底层,因为我明白,它很难成为自己成功之路的一级级台阶,却往往会成为通往成功的一个个温柔的陷阱,使自己在享受心灵的满足时,不知不觉地一步步走向后退。

人们读到这样的文章,犹如与小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一同品味生活,感悟人生,挑战命运,产生心有灵犀的共鸣。而这一点,小学生、初中生一般是无法企及的。高中学生就应该这样,发挥自己生活阅历相对丰富、知识积淀相对深厚,感悟能力较强的优势,有意识地从事件中提升出一些带哲理意味的思想,让它成为记叙文的灵魂而闪耀光彩。

散文因素

即文章读来韵味十足。韵味之一来自真情实意。优秀作文中,凭着它取胜的多乎其多。正如年幼时弹琴只能弹准音符,而长大后可以在音符中传达无尽的意味一样,高中记叙文应该在字里行间蕴含丰富的情感。叙说事件时,不能只是干巴巴毫不动情,不能只是用“笔”去写,而应该用“心”去写,用自己的动情去打动别人,感染别人,把读者牵引到自己创设的特定氛围之中,与自己同喜同悲,同乐同愁。即使文学功底不是很强的学生,只要能将真情倾注于事件之中,渗透于字里行间,也能得到好的表达效果。韵味之二是语言的意味深长。高中记叙文的语言除了具备初中时准确通顺的要求之外,要力求“美”起来,力求蕴藉、凝练、含蓄,以有尽之言达无尽之意,给人回味与思考的余地。每一句叙述都不只是简单直白地交待事件过程,而是包含深意且伴有浓重的抒情。请比较几组文章的起始句。

第1组1)我没有故事,只有实实在在的生活。2)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

第2组1)“路有点长,夜有点微凉,心情迷迷惘惘,和天空交换沮丧……”此时,也许只有这首歌能表达我因为考试的失败而带来的伤痛。2)期末考试失败了,我心情很差。

第3组1)五年前那个云霞灿烂的傍晚,在我的一生中是那样暗淡无光――不幸的车祸降临到我的身上。2)五年前的一个傍晚,我不幸遇到了车祸。

以上3组的每两句话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但表达效果却相差甚远。第1句的表达不仅给人一种文学韵味十足、语言优美的印象,而且能立时扣住读者心弦,激荡起读者的情感。

小说因素

小学生记叙文范文第4篇

一、篇首点题要醒目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对于记叙文写作来说,也是如此。在文章的开头,如果能够恰当地点题,特别是能够醒目地将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点出来,就能很快让读者进入情境。如《收获》一文,讲述作者自己多年前一节美术课上得到的收获,但是这样的开头往往会比较平实,不能吸引人,也就难以突出主题。因此需要在点题时作一点技巧处理,如文中作者这样开头:

还记得那天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小鸟们在教室窗外的大树上欢快地唱着歌儿。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我碰到一些涉及自身利益需要抉择时,我总会想起这天的阳光明媚、这天的鸟儿歌唱、这天的这节美术课。

这样的开头就很有吸引力,能够有效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作者以回忆的方式来突出这节课,讲述了这节课在自己人生中的重要地位,非常醒目。接着作者进一步点题:

因为,在这节美术课上,我收获了很多。人的一生中肯定会有许多收获,不同人的收获都是不一样的,有大有小,有好有坏,但这节课却告诉了我很多的人生哲理,让我更加深刻地看透表象,追求真善美。

作者紧接着点题,点出具体的收获,突出了这节美术课收获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就是“更加深刻地看透表象,追求真善美”,这样就自然令读者想知道这节美术课究竟发生了什么,也就达到了开头点题并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目的。

二、情节描写要起伏

记叙文的情节描写贵在波澜起伏。从本质上来说,记叙文是要让读者自己读下去并感悟的,而不是去直接阐述一些大道理。故而记叙文情节描写要跌宕起伏、曲折有致,也就是所谓的“文如看山不喜平”。在具体的记叙文写作中,情节描写就要善于铺垫、设伏和进行形象的描绘。如文中是这样来描述这节美术课的:

这是小学以来即将要上的第一节美术课。一想到能在课上尽情地画画,大家都显得特别兴奋,围在一起热烈地谈论着。就在这时上课铃响了,大家快速地回到座位上,安静地等着老师来上课。过了一会儿,一位年轻的披着卷发的女教师轻盈地走进了教室,手里抱着一叠书本,书上还放着一个精美的小巧玲珑的盒子。我们面面相觑,好奇地想知道盒子里放的到底是什么,这么美丽的盒子装的肯定是好东西。

在情节的开始,作者的描述很简单,但是铺垫与设伏却不少。比如我们想到的美术课上的尽情画画,却没想到最终收获的却是人生哲理。我们设想的美丽盒子里装的肯定是好东西,却最终让人大吃一惊。就是这样的铺垫与伏笔,使得后文的情节更加跌宕起伏。接着看具体形象的细节描绘:

老师自我介绍后,就开始了上课。她问我们:“你们猜,盒子里放的是什么?”大家争先恐后地回答,有人说是洋娃娃,有人说是玩具……答案五花八门。过了一会儿,老师让大家安静下来,说:“现在让我们打开盒子看一看。”于是,我们全都瞪大了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盒子。只见老师揭开盒盖,里面露出了一团包装纸,接着老师撕下了纸,可里面还是纸,和盒子一样精美。就这样,老师一点一点撕下纸,很多同学还大声地向老师请求着打开后给自己……

在情节描述上,形象生动细节的描写和场景描绘能够让人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到情节的起伏之处。文中作者仿佛重新回到那曾经的课堂上,老师那不紧不慢的动作,同学们那紧张、渴望的心理都真实生动地展现出来,让人也随之紧张,随之感叹。

三、悬念揭示要自然

任何情节最终都会有一个结局,但是如何对结局进行揭示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最好的技巧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也就是自然地将一种读者起初没有想到的谜底揭示出来,却让读者心服口服。前面作者设置了悬念,那么就看文中是如何揭示的:

正在我们快等得不耐烦的时候,老师突然撕下了最后一张包装纸,可眼前的景象却令同学们目瞪口呆――那么多精美的包装纸里居然是一个烂苹果!那丑陋的缺口似乎嘲笑我们贫弱的想象力。

对于年幼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认知和想象力自然是薄弱的,对事物的认知往往是简单和贫弱的,很容易陷入表象中去,非好即坏、非此即彼的逻辑普遍存在。对于精美包装中的事物一边倒地认为是好东西,自然也是情理之中。但是意料之外的却是,多重精美包装中却是一只烂苹果,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震撼。但是这个揭示的过程却很自然,因为接下来,老师会讲述这么做的目的:

老师看了看我们,笑了笑,随即提高嗓音说:“果然不出我所料,你们都上当了。其实外表看似美丽的东西,它的内在不一定是美丽的,就像这烂苹果,虽然它的包装美丽,但包装里面却大不一样。所以,同学们,不要被事物的外表现象所迷惑。我们的美术课,要画出事物的内在精神,而不仅仅是表象。美术的真意就是神似而不是形似。”老师顿了一下又说:“还有,我们也要做一个内心世界美丽的人,千万不要像这烂苹果,外表美丽,但内心丑陋。我们要做金苹果,而不是烂苹果!”老师说完,脸上洋溢出愉悦的笑容。

原来,老师是用这样一个小游戏在第一节美术课告诉所有同学们:美术的真谛,就是神似而非形似,同时也寓教于乐,告诫学生们人生的哲理,这样的解释就为老师的所作所为作了最好的注脚,令人感觉可信真实。

四、主旨阐发要深刻

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具体事件来阐述人生哲理的,那么在文章结尾就应该结合现实生活来进一步深化主旨,更加深刻地给予哲理以现实意义。文中作者是这样深化的:

老师的话深深地刻进了我的脑海。抬头向窗外的天空望去,蓝天白云是那么的纯粹与洁白,就像不曾污染的纯洁心灵。现在时隔七年,我已经记不大清楚老师的面容,但是我仍然记得这节美术课。因为正是这节课给了我受益一生的启发和收获:每当面临利益选择时,我会选择做个内心美丽而纯洁的人,即使没有美丽的包装,也要做闪闪发光的金苹果!

小学生记叙文范文第5篇

现阶段从我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整体情况看,其中依旧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教学脱离生活实际,过于重视成绩,应付考试,死记硬板,照搬照抄,等等。这些问题不可能短时间内同时消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明确教育的根本目的,积极创新研究,正视教学客观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实际出发,努力克服和解决,从而促进写作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从作文教学这个方面看,教师大篇幅理论性的教育,使得写作教学严重脱离生活实际,学生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及陌生的写作课程产生了非常严重的抵触心理,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本无法了解写作的意义,也体会不到写作的乐趣,严重制约能力的发展。从小学阶段的写作特点看,在初级习作教学阶段,学生所进行的写作训练基本都是记叙文,其中也会有少量说明文,那么教师针对这样的教学内容,首先应该帮助学生掌握叙事性文字的写作特点和要求,记叙文要讲究真情实感,学生只有亲身感受到事件的情况,才能够形象、生动地进行描写,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并没有关注学生在这方面的体验,大部分的写作练习都是为了应付考试,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从小学阶段写作教学的结果看,虽然说在初级写作阶段学生进行佳文段落的背诵对于他们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但是过于机械化,模式化的结果就是学生的文章脱离实际,属于空中楼阁。教师应该明确一点,合理的借鉴和背诵要建立在与实际相符的基础上,要根据作文要求,秉持适度原则,小学生写作初期根本无法掌握要领,因此教师的引导和教育非常重要。教师一旦采取了错误的教学方式,学生必然会在开始就建立错误的写作观念,认为写作就是背诵,就是抄袭,完全不懂得如何联系生活,如何运用情感写作,这样的教育方式严重制约学生发展。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分析

1.结合自然,联系生活

为了能够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写作教学必须求新,求变,但是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管如何变化,都不能够脱离生活实际这条主线,小学阶段的写作类型以记叙文为主,记叙文的特点就是真情实感,学生写作要符合逻辑,要融入情感,不能够架空在生活实际之上,要打稳根基。基于这个根本,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体验法、情境创建法,开展作文教学,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提问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妙,只有亲自体验,才能够写出真情实感,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释放,思路会更开阔,对于写作也会更加热爱。比如:教师可以和学生一同进行课外活动,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观赏花朵和蜜蜂,然后回到课堂上教师将蜜蜂采蜜的过程,用说明文、或者是记叙文的方式描绘出来,再读给学生听,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文章阅读赏析,了解写作的脉络,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利用牛羊或者是各种植物的观赏和写作,进行作文及阅读的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了地区的资源,打破了以往枯燥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兴趣。

2.举一反三,释放情感

写作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那就是情感的注入,在作文创新过程中,教师应该从情感这个角度入手,通过小组合作、朗读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让他们能够从写作中获得乐趣,并了解到情感的重要性,针对这个方面积极进行引导和帮助,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联想能力。例如,在《我的家乡》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举一反三,先进行《我的校园》这个题目的描写,学生对于自己的学校都非常熟悉,能够写的内容也会更多。教师要求学生认真感受和思考,将自己对学校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写作段落,融入真实感受,这样的文章会更具感染力。最后教师通过朗读比赛的形势,让学生将自己的文章朗读出来,以投票为准,哪个学生票数最多,哪个学生就会得到奖励,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3.记录生活,重视积累

小学阶段学写日记也是写作教学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写日记,记录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记录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虽然写作教学需要不断创新,但是记录日记这个教学内容,应该给予保留。教师鼓励学生写日记,定期进行评阅,中肯的评价,而不是简单的一个“阅”字就应付过去。学生在日记这个小天地里与教师交流,感受到课堂之外教师给予他们的鼓励和关怀,对于学习和写作的信心会更强,久而久之也会养成“记录”的好习惯。他们不仅会记录自己的心情,而且会将好的文字和自己的体会统统记录下来,这样积少成多,学生的词汇量会不断增加,写作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三、结语

小学生记叙文范文第6篇

1、在家朗读,选择不同文体的文章,诗歌、散文、记叙文、小说等。根据不同的文体,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

2、到专业的语言培训机构学习语言表达的技巧和方法,比如如何发音、锻炼发音的方法、紧张情绪的调整、如何调息等。每周安排一节课即可,不要增加太多负担。

3、多参加适合小学生的互动性较强的社会活动,鼓励学生多发言,表达自我心中的见解和想法。

小学生记叙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实践 体验 创造 阅读

根据初中生心理、思维特点和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如下的记叙文写作能力培养实践。

一、实践、记录、写作阶段

针对初一学生的心理、生理、思维特点和知识能力水平,此阶段能很好地把初一和小学生活经验、知识能力水平、心理状况衔接起来,并得到相应提高。为此,我们进行了研究,从多层面、多角度进行了实践。

1.家庭实践。小学六年级学生与初一新生在生活范围、爱好各方面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教材之间也注重了它们的衔接,语文课文也先由家庭题材开篇。因此,我们以布置作业的形式安排初一新生做一些家务事,去认识家庭中的成员,当然是指有意识地深层认识,并把过程真实详细地记录下来。例如:认真做好一顿饭菜,刷几次碗,郑重地为父母做两件事情,陪同父母散步、旅行、访友等,将前因后果、准备阶段、余波影响都如实写下来,当然包括心理描写。

2.班级实践。随着进入初中生活时间一长,每一位学生便会对班级产生浓厚的兴趣,注意力更多地倾注在所在班集体中。有目的地组织全班活动或小组活动,老师也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一些有教育实践意义的活动,如拔河、朗诵表演、学生干部竞选等。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去认识班上的每一位同学,引导他们去寻找志趣相投的朋友,把交往过程记录在日记、随笔、作文里,这样写出的东西,来源于现实生活,必然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3.学校实践。学校实践是在班级实践基础上的深入与扩大。初中的知识、生活特点,决定了学生越来越追求广阔的生活空间,他们真诚她希望自己能在初中阶段挥洒汗水,留下自己最精彩的瞬间。健康积极的初中生,随着视野的扩大,胸襟更开阔了,责任感也增强了。他们希望自己是学校的主人,能为自己生活学习的学校尽一份力量,体现出了积极的主人公责任感和主人公精神。

4.社会实践。社会的广阔与丰富多彩对学生具有强大的诱惑力。为使学生对社会有更真实准确的认识,学校和老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提倡、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参加社会实践。学生通过一些社会调查和其他社会性行为,亲自体验了社会生活,从小培养了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社会责任感,对社会不良行为进行积极的斗争。如学生长期坚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必能对他们今后的生活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学生的社会实践到了这个阶段,记录必当丰富,认识必当全面,思考也必当准确深刻。这就为作文训练积累了具体丰富的生活素材。

记叙文写作的实践层次,范围由小到大,难度由浅入深,将作文与做人相融,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积累了素材,锻炼了活动、协作能力,培养了学生健康、积极、正直的性格。

二、体验、完善阶段

方式多样的体验是针对对初二学生提出来的。初二学生经过一年丰富多彩的初一生活,变得沉稳内敛了,同时也更具个性了。加上学习任务更重,目标更明确远大,他们的心理便开始由外向活泼向沉稳自如发展,思维也由具体向抽象转化,更倾向追求带有抽象的事物,有意识地挑战思维的高一层次,但又拘囿于他们过去的具体生活实践经历和体验。针对这种新情况新变化,初二作文训练进入了具体与抽象兼容的体验、完善阶段。

1.体验自己。体验自己就是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生活事件进行回味、思考,进行反思、总结。琢磨一下,如果是现在去做那些事情该如何做。根据实践积累的经验设想事情会怎样发展下去,将自己再次置身其中,不单是去重温旧事,更是去体验它们,修正完善它们。然后将这种体验与现实生活比较,或再次去实践体验,从中更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在体验中完善自己。把新的体验付诸作文,记录下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时的作文已经不是完全的纪实了,它已经包含了一些自我完善加工的虚构成分。

2.体验他人。体验他人包括体验同学、朋友、家人、体验古人,体验名人和体验名篇名著中的人物。体验他人实际上是一种推己及人、由此及彼的换位思想。它不是凭空捏造,而是根据已有积累生成的合理的推导联想体验,是一种比体验自己更深更难的体验方式。语文老师要给学生创造机会,点拨体验。

(1)体验同学、朋友、家人。同学、朋友、家人是学生接触较密切的群体,日常生活中互相了解。老师引导学生随时注意体验,学会体验。某些同学参加竞赛、表演活动,其他同学也可体验一下。学校生活给我们创造了许多机会,语文老师要抓住这些契机进行作文写作训练,这样既能满足学生兴趣需要,又能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提取生活中有益信息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心理、思维健康发展。

(2)体验古人、名人。体验古人、名人是针对语文课文而言的。教师根据资料情况和教学需要、写作训练需要、学生兴趣需要,带领学生一起研究这些古人、名人,走进他们的时代,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体验他们的方方面面。如进行孔子访谈录与陶渊明对话等。也可对他们的文章进行添枝加叶或续写,这是较难把握的,老师要做学生的坚实后盾,指导、激励、正确评价他们,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

(3)体验名篇名著人物。名篇名著可以是课本中涉及的,也可是课外阅读的。指导学生阅读、体验文章人物心理、情感、思想等,使学生乐在其中,忧在其中,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从而体验文中人物。如《简·爱》中的“简”与“罗切斯特”,《阿Q正传》中的“阿Q”、“王胡”等,都可以让学生切身体验一番,然后再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写出这些人物的所做、所思、所想,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写作能力,了阅读的深度,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刻性发展。

体验是一种由具体到抽象的过渡阶段,具有具体和抽象的二重特征,表现为在生活的观察、阅读、积累等实践基础上,对生活原貌的再现、联想和完善、创造。体验包括了体验人、体验事、体验物、体验景等各方面。它类似于“感悟”,又高于感悟、难于感悟。“感悟”强调自我,体验的基础是“自我”,更向“他人”发展,是一个“小我”发展为“大我”的过程。

三、创造、提高阶段

初中作文创造、提高阶段是根据生活的具体实践,对生活进行艺术加工的阶段,它可以说是文学创造的起步阶段。其实,在体验过程中已经存在创造的成分。教师在此阶段做的事是指导方法、解放自己和学生的思想,并可适当地进行理论指导。让学生明白,作文内容可以合情合理,也可有悖常情常理,应视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内容、形式。在这一阶段中,老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指导、鼓励和肯定。

小学生记叙文范文第8篇

一、写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贵真”,只有发自内心的情感,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尤其是那些从日常生活中去抒发真情实感的文章最能打动读者。冰心年轻时得了肺病,不但不苦恼,反而感到高兴。因为她知道这是母亲的遗传,也算是一种母爱吧。母女总是紧紧相连在一起的。这篇文章一直让好多人难以忘怀,其原因就是饱含了真情。有一个学生写他的父亲对他非常疼爱,特别是他上中学后,父亲为了给他挣学费,竟钻进煤窑背煤。他想考上大学后,一定要好好孝敬父亲,让他老人家安度晚年,可就在他读高三时,他父亲因瓦斯爆炸而死在煤窑中。他悲痛欲绝……凡读了此文的人,都无不流下同情的热泪。可见,无论是大作家,还是小学生,只要倾注了真情,都能打动读者。

二、写想写的。人的认识过程是和情感生发的过程密切联系的,认识发展了情感,情感有推动了认识的发展,使认识更为丰富、深入。如果写作的对象是自己真正想写的人和事,那么唤起自己在认识过程中的情感活动,将会推动思维的展开,往往能写出激情洋溢、酣畅淋漓的文章。自己想写的对象常常是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或自己对其有所感悟的东西,这些东西在作者的脑子里已有了雏形,写起来会得心应手,写后如能再做些加工,肯定会形象生动。

三、写熟悉的。同学们要善于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写自己身边的东西。因为熟悉是产生真情实感的基础,倘若让你写从未见过的人或未听到的事,那么就会无从下手,只好无中生有、胡编乱造。写出来的文章即使“花团锦簇”,“热闹非凡”,但由于缺少真情实感,难以打动读者。可有时虽然是熟悉的对象,却难以写出,即使勉强写出,也毫无新意。这是因为“熟视无睹”,缺少有目的的观察和深入地思考。所以对熟悉的对象平时要有目的地进行观察、研究,同时用心去感受,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寻找打开自己情感闸门的钥匙,在写作时抓住人物的某一特征,精心刻画,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打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