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姜种植技术

生姜种植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生姜种植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姜种植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姜;栽培技术;生长环境

生姜为姜科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喜温暖而阴凉的生长环境,不耐寒、不耐热,忌渍水、曝晒、连作。所以生姜要在旱坡地从下而上种植,种后要用芒箕覆盖,可以防生草、防曝晒,又可以保湿、保持地面松土,有利于生姜适宜生长。

生姜的用途广泛,可以用作调味品,加工成多种食品,也可以作药用,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种植生姜易管理,产量高,一般亩产在2500-4000公斤,高产的达5000公斤以上。是一种较好的农业经济作物。

1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1 温度。生姜原产于我国热带及东印度,性喜温暖,根茎(姜块)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在16~18℃以上才能发芽,在20~27℃时姜块发育迅速,月均温为24~29℃最适宜根茎分生,在15℃以下停止生长,达40℃时发芽仍无妨碍。但低于10℃以下,姜块容易腐烂。

1.2 光照。生姜耐阴而不耐强日照,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姜属于中光性作物, 在中等强度的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 苗期若遇高温强光, 常表现出植株矮小, 叶片发黄, 生长不旺, 叶片中的叶绿素减少, 光合作用下降。若连阴多雨, 光照不足, 亦对姜苗生长不利。姜不同生长时期对光强的要求不同, 发芽期要求黑暗, 幼苗期要求中等强度光照, 旺盛生长期生长量大, 较强的光照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制造和积累。故栽培时应搭荫棚或利用间作物适当遮荫,避免强烈阳光的照射。

1.3 水份。生姜的根系不发达,耐旱抗涝性能差,故对于水分的要求格外讲究。在生长期间土壤过干或过湿对姜块的生长膨大均不利,都容易引起发病腐烂。

1.4 土壤营养。生姜适宜地势较高、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有机质丰富、通气而排灌方便的半荫蔽壤土或沙壤土,在粘重潮湿的低洼地栽种生长不良,在瘠薄保水性差的土地上生长也不好。生姜对钾肥的需要最多(特别对硫酸钾复合肥吸收最有效),氮肥次之,磷肥最少。

2 栽培技术

2.1 种生姜处理

2.1.1 选种消毒:在上年的留种地选择健壮植株的姜块采收贮藏,播种前选形状扁平、颜色好、节间短而肥大且无病虫害的姜块,用草木灰溶液浸泡15~20分钟进行消毒,防止腐败病(姜瘟)的传播危害。在选种消毒时,凡发现姜块有水渍状肉质变色,表皮容易脱落的,说明已经受病害感染,必须淘汰。

2.1.2 晒种催芽:为了出芽快而整齐,在播种前一星期左右,选择晴天,将种块翻晒数天,使姜皮变干发白,放入垫有稻草的箩筐内,使其头朝内、脚朝外,一层层放好后,再盖草帘或稻草,用绳子扎紧,放于灶的上部,利用柴草的热烟加温,保持筐内湿润和20~30℃的温度,经过20余天幼芽长1厘米左右取出。也可放于温室或塑料大棚内,维持20℃以上的温度进行催芽。催芽后把种姜切成小块,每块有1~2个芽子,沾上草木灰即可播种。

2.2 整地施肥

生姜喜欢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肥土,由于生姜的根系少,分布范围小,因此用来栽姜的土地还须实行深翻曝晒,使其风化疏松,以利根系生长发育。姜的产量高,生长期长,故需肥量多,每亩应施放腐熟牛、猪圈肥2000~2500公斤,或浓人畜粪水70~80担作为底肥,有条件还可增加20公斤的复合肥效果更为理想。姜不宜连作,应与其它蔬菜进行3年以上的轮换栽培,防止姜瘟发生危害。

3 播种栽培技术

3.1 播种

3.1.1 播种期: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低热河谷地区以3月上、中旬为宜。经过催芽或用地膜栽培的可适当提早。

3.1.2 播种量:种块的大小与产量关系甚大,使用较大的姜块作种不但出苗早,加快发育生长提早成熟,而且产量高,因此每块种姜应以50~100克为宜。若以50×15厘米的田间栽培行株距计算,每亩可用姜种150~250公斤。

3.1.3 培育壮芽:培育壮芽是获得姜丰产的首要环节, 一般好的姜种成球肥胖, 色泽鲜亮, 壮芽芽身粗短, 顶部钝圆弱芽芽身细长, 顶端尖。去除弱芽, 一瓣姜留1~2个壮芽。

3.2 栽培方法

为了避免在生长期间根茎露出土面,降低品质,在栽培时必须适当进行深播,其栽培方法如下。

3.2.1 高厢栽培法:将土地平整开沟,做成厢宽1.2米,沟宽30厘米的高窄厢,每厢均匀纵开种植沟3条,施入底肥与土壤混合后,按15~18厘米的株距进行播种栽培,每亩可栽8000~9000株。这种方法在地势平坦,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带(如坡地),可以用稻草覆盖,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土温,防止干旱。

3.2.2 条垄栽培法:将土地深翻耙平,不做厢,按50厘米的行距开种植沟施放底肥,与土壤混合后,按15~20厘米的株距进行播栽,以后培土做成垄。此法每亩可植8000株左右,适宜在地下水位低,通风透气性较好的梯地或斜坡地栽培。在播种时,若是经过催芽的种块,应将芽子朝上放,未经催芽的种块平放斜放均可。播种后覆盖5~6厘米厚的细泥土,使其尽快出苗。

4 田间管理

4.1 搭棚遮荫

生姜害怕烈日照射,但散射光对生长又有好处。因此在播种出苗,秧苗高达15厘米以后,应搭成高1米左右的平架,架上铺盖稀疏芒箕,挡住部分阳光,降低照射强度,以利植株生长。到了秋天光照强度减弱,这时由于地下部的根茎膨大,需要较多的光照,再撤去荫棚,增加光合作用,提高产量。或者因地制宜在阴山坡栽培,效果均好。

4.2 中耕培土

姜的地下部有向上生长的习性,且喜欢土壤疏松通气,故在生长期间应进行中耕培土。一般中耕2~3次,结合培土进行。生长前期中耕适当深些,到了中后期植株较大,且地下部已开始膨大,应实行浅中耕。培土可增厚土层,防治姜块露出土面降低质量。通过培土,将原来的栽植平行逐渐变成垄行,使土壤滤水和透气,有利于生长,提高产量品质。

4.3 中耕除草及施肥

4.3.1 中耕除草:姜根茎长于地下, 要求土壤疏松通气, 应勤中耕, 但由于其根系较浅, 不宜深耕。姜幼苗期长, 生长速度较慢, 又处于高温多雨季节, 杂草萌生极盛, 可用除草醚、除草通、氟乐灵、胺草麟、扑草净等农药除草。

4.3.2 地膜筱盖:使用地膜覆盖不仅可提早播种, 延长生长期, 提高产量, 还可增强保温,抑制杂草生长, 减少中耕次数, 是目前在姜生产中推广使用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之一。

4.4 追肥

生姜在生长期间,应根据植株的长势确定追肥,一般共追2~4次,结合中耕除草进行,掌握先淡后浓的原则施用。在生长的前期由于植株不大,需肥较少,一般应少施,到生长中后期植株长大,且地下部开始结姜块,需肥较多,应多施勤施,可在人畜粪水中加进0.5%左右的复合肥,在晴天进行施用,既作肥又作水,效果良好。

5 采收与留种

5.1 采收

生姜的采收与其它蔬菜不同,可分嫩姜采收、老姜采收及种姜采收三种方法。

5.1.1 采收嫩姜,可作为鲜菜提早供应市场。一般在8月初即开始采收。早采的姜块肉质鲜嫩,辣味轻,含水量多,不耐贮藏,宜作为腌泡菜或制作糟辣椒调料,食味鲜美,极受市场欢迎,经济效益好。

5.1.2 老姜采收,一般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份进行。待姜的地上部植株开始枯黄,根茎充分膨大老熟时采收。这时采收的姜块产量高,辣味重,且耐贮藏运输,作为调味或加工干姜片品质好。但采收必须在霜冻前完成,防止受冻腐烂。采收应选晴天完成,齐地割断植株,再挖取姜块,尽量减少损伤。

5.1.3 种生姜的采收,一般掌握在地上植株具有4~5片叶片时,大约在6月中下旬进行。采收时小心将植株根际的土壤拨开,取出种姜后再覆土掩盖根部。若采收过迟伤根重影响植株生长。

5.2 留种

留种用的姜块,最好另设留种田进行栽培,在生长期间多施钾肥(草木灰等),少施氮肥(如尿素等)。采收时晾晒数天,降低种块水分进行贮藏。也可在大田生产中选择植株健壮、姜块充实、无病虫害感染、不受损伤的姜块,进行晾晒后,贮藏作种。

6 病虫害综合防治

生姜种植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稻田;收入;种植技术

一、马铃薯种植技术

马铃薯种植首先要选好良种,我地选用从外地专业培育的优良脱毒良种,如坝薯10号、费乌瑞它等优良脱毒种,每亩用种薯150公斤左右,播种时,种薯薯块较大的可用切刀切成20克左右的薯块(切薯刀要用75%酒精或0.1‰高锰酸钾溶液处理刀具,防止病薯通过切刀互相传病。)从顶部往基部切为好,保证每薯块有一个芽眼以上,薯块切好后,用0.1‰的高猛酸钾溶液浸泡种块20分钟后捞出推闷2小时后再播种.

种植马铃薯的地应选择地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保水性能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种植为好.田犁好后耙平,按垄距90拉绳开厢,除40沟后,在厢面50公分宽的中间处撒施20公分宽的肥料.先施速效肥,后施农家肥。速效肥按每亩施普钙50公斤,尿素20公斤,硫酸钾20公斤混合撒施,然后亩施推烂腐熟的农家肥1500公斤以上,盖在速效肥上。在肥料两则各播一行薯种,每亩播种7000多穴,每穴可收鲜马铃薯0.5公斤左右,播种时,种薯不要与化肥接触,然后用沟土把种子、肥料盖完取垄,垄面要光滑平整,盖土取垄后得沟宽40,深20公分以上。厢面把土盖好肥料种子后垄面盖膜,膜的四周要用泥土压实,防风吹掉膜和保温保水保肥,播种后25天,出苗的在苗上方用小刀划口破膜,把幼苗揭出膜外,在破口处用泥土把膜口周围压实保肥保水。出苗后、看苗长势适当追肥,苗期每亩追尿素10公斤加硫酸钾10公斤左右,结薯期看苗情每亩追尿素5公斤左右,一般不缺肥不追。注意防治病虫害,病害主要有晚疫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防治。虫害有蚜虫可用辟蚜雾防治。根据情况适时收获出售。

二、豆类种植技术

豆类品种主要选用优质高产的蔓生形菜豆和豇豆,本地推广的菜豆以贵阳白棒豆和贵阳青棒豆为主,豇豆以之豇28-2和贵农品种为主,以嫩荚食用。田犁好后耙平,按1.2米开厢。初取垄后得垄面宽80左右,然后在80的厢面上,按60×40的行株距打窝穴施肥料,先施速效肥,后施农家肥。亩施速效肥为普钙50公斤,尿素20公斤,钾肥10公斤混合穴施,然后盖上推烂腐熟的农家肥1500公斤,在肥料两则株距方向各播一粒种子,即穴播两粒种,播种不宜过深,以3为好,然后盖土,把肥料盖完。一般是施完肥后,盖土在播种,注意种子不能播在肥料上面,播完种后盖膜保肥保水。膜要用泥土把四周压实。出苗后及时破膜出苗,苗基部要用泥土把膜周围压实保水保肥除草。植株抽蔓后抓紧搭架,每穴插一根长2.5米长的竹子,往厢面架成人字型,在2米高处加一根横梁,与人字架捆紧。注意人工引蔓上架,一般在下午进行为好。前期不追肥,开花结荚后,看苗架适当增加点肥水,促进多开花,多结荚,延长采收期,提高产量。追肥以氮肥为主,亩追尿素10公斤左右,注意防治病虫害,病害主要有炭疽病、根腐病、火烧病、锈病等。虫害主要有豆荚螟、豆野螟等,病害可用70%甲基硫菌灵5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喷雾,锈病用50%萎锈灵乳油800倍喷雾。虫害防治可用2.5%功夫6000倍喷雾防治等。以上豆品种在贵州南部出苗后70天可以收荚,每亩播种2700穴合5400株左右,高产田每株可收嫩豆荚0.5公斤以上,平均亩产在1500-2000公斤左右,要适时采收,采收过迟,嫩荚种子生长发育消耗过多的养分,影响以后的植株生长和开花结果。采摘时,用剪刀从荚基部1处轻轻剪断,保护好花序,让继续开花结荚,提高产量。

生姜种植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沼肥;生姜;经济性状;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S6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7)06-0064-03

随着沼气工程建设的实施,沼气不仅改变了农民的观念,也改变了生态环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生产与生活质量。经有关部门研究分析,沼肥中的全氮含量比堆沤肥高 40%~60%,全磷含量比堆沤肥高40%~50%,全钾含量比堆沤肥高80%~90%,作物利用率比堆沤肥高10%~20%[1],其养分含量高、肥效好,是绿色、无公害生态农业生产的理想用肥[2]。生姜是贵州凯里地区的特色蔬菜,常年种植规模在400 hm2以上,为了探索沼肥对生姜的施用效果,于2016年4~10月开展了此项试验,旨在为广大种植户生产绿色、无公害生姜提供沼肥使用方法及技术,同时也为推广沼气生态农业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本地小黄姜。

1.2 供试肥料

沼肥取自农户自家产气正常6个月以上的沼气池;撒可富复合肥N∶P2O5∶K2O=15∶15∶15,中美撒可富肥业有限公司生产;尿素含N 46%,赤水天然气化工厂生产。

1.3 试验地概况及方法

试验在凯里市旁海镇水珠村村民张宝生的生姜地进行,试验地面积1 050 m2,土壤为黄壤,该田块前作为水稻,肥力中等,pH值为5.8,含有机质23.4 g/kg、碱解氮87.0 mg/kg、有效磷53.0 mg/kg和速效钾110.0 mg/kg。播种前667 m2施入2 000 kg腐熟堆肥作为基肥,播种时间为2016年4月12日,行株距40 cm×30 cm,每667 m2密度为5 558穴,播后用地膜全田覆盖,以保温保湿。当60%生姜出苗时揭除地膜,整个生长期间用农用链霉素、甲霜灵、阿维菌素等药交替喷施,并严格按照无公害生姜种植技术规程要求施用。

1.4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A处理:幼苗3~5叶时667 m2施600 kg的沼肥提苗,仔姜块膨大初期每667 m2用沼肥1 200 kg作膨大肥,仔姜块膨大中期每667 m2用沼肥1 400 kg作第2次膨大肥;B处理:幼苗3~5叶时667 m2施800 kg的沼肥提苗,仔姜块膨大初期每667 m2用沼肥1 400 kg作膨大肥,仔姜块膨大中期每667 m2用沼肥1 600 kg作第2次膨大肥;C处理:幼苗3~5叶时667 m2施1 000 kg的沼肥提苗,仔姜块膨大初期每667 m2用沼肥1 600 kg作膨大肥,仔姜块膨大中期每667 m2用沼肥1 800 kg作第2次膨大肥;D处理:常规追肥(CK),幼苗3~5~时667 m2施5 kg的尿素提苗,仔姜块膨大初期每667 m2用20 kg复合肥作膨大肥,仔姜块膨大中期每667 m2用复合肥40 kg作第2次膨大肥,具体见表1。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20 m2,随机区组设计。

1.5 抗病性和抗虫性观察

在生姜生长在仔姜块膨大期,即9月2日对试验小区采取5点对角线取样,每点调查10株,编号挂牌,每处理调查50株,根据各株的发病程度,分别计算各种病虫害的发病率[3]。叶斑病和姜瘟病计算公式:发病率(%)=(发病株数/ 调查总株数)× 100%,虫害率计算公式:虫害率(%)=(受虫害株数/ 调查总株数)×100%。

1.6 物候期和植物学性状观察

在生姜生长过程中,记载各处理的播种期、出苗期和收获期,在9月2日调查挂牌的生姜株高,于10月25日测挂牌生根茎次数、姜重等相关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和植物学性状观测

由表2可以看出,各处理的播种期、出苗期和收获期一致,以处理C的生姜植株最高,为68.83 cm,其次是处理B、A, CK最低,为61.34 cm;各处理的生根茎次数相差不大,为 4.2~4.6次,株高和生根茎次数都随着沼肥施用量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

2.2 商品性比较

由表3可以看出,采收后各处理的种姜质量相差不大,在 59.30~65.35 g,种姜损耗率在20.82%~

26.30%;新姜单株质量以处理C最大,为354.18 g,处理 B第2,为339.64 g,CK最小,为242.33 g。在新姜总质量中,母姜生长量不多,占新姜总生长量的 7.23%~11.16%;子姜生长量较多,占新姜总生长量的31.44%~35.87%;子、孙姜是生姜的主要产量,占新姜总生长量的 73.00%~74.43%[4]。

2.3 不同处理对生姜抗病虫性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 ,对照处理D的姜瘟病、叶斑病的发病率最高,虫害率也最高,分别为25%、31%、12%,处理A、B、C的发病率都在0.5%以下,且没有姜螟为害,说明施用沼肥后生姜植株健壮,抗病、抗虫性增强。

2.4 不同处理对生姜产量、品质的影响

10月28日生姜充分成熟后各小区分别进行采收。由表5可知,处理C的小区平均产量最高,为56.69 kg,其次是处理B,为56.60 kg,2个处理的折合667 m2产量分别为1 890.72、1 887.72 kg,比CK分别增产40.38%、40.16%,二者皆极显著高于CK;处理A产量比CK 增加22.87%,显著高于CK;处理A、B、C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品质上施用沼肥的生姜质地细嫩、辛香味浓郁,品质优良,没用沼肥的生姜品质一般。

3 小结与讨论

沼肥是一种优质、高效、绿色的有机肥料[5],通过本试验看出,施用沼液促进了生姜的生长发育,使生姜长势旺,增强了生姜的抗病性,提高了生姜的产量及品质。随着沼肥用量的增加,生姜的株高、生根茎次数也随之增加,生姜的产量也明显增加,当沼肥用量增加到一定量后,生姜产量增加并不明显,所以处理B即“幼苗3~5叶时667 m2施800 kg的沼肥提苗,仔姜块膨大初期每667 m2用沼肥1 400 kg作膨大肥,仔姜块膨大中期每667 m2用沼肥1 600 kg作第2次膨大肥”为最佳使用配方,既节约了肥料,又达到增产的效果。

沼肥在生姜种植中有着非常明显的增产、环保、操作简单的优点,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研究不同施用量沼肥对生姜影响的试验表明, 施用沼肥ι姜具有明显增产作用,为沼肥更好地利用指明了方向, 对其他绿色、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母洪波,穆元相.生姜种植施用沼肥试验[J].北京农业,2013(2):87.

[2] 丁林华.鸡爪椒大田施用沼肥试验初报[J].中国果菜,2013(10):16-17.

[3]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生测室.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 [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3:71-74.

[4] 李曙轩.蔬菜栽培学各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6:198-218.

[5] 刘健,邱方吉,焦玉光,等.呼伦贝尔大棚番茄沼肥试验初报[J].现代农业,2016(6):27-28.

Effects of Dressing Biogas Manure on Ginger

LUO Qijing1, LI Shangxing2, YANG Bao1, GU Yanmei3, TAN Guangxian1

( 1.Kaili Poverty Alleviation Bureau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Guizhou 556000;

2.Southeast of Gui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3.Southeast Guizhou Agricultural Committee )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biogas manure on ginger,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biogas manure dosages on the phenophase, plant characters and yield of ginger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biogas slurry

promoted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ginger and made ginger grow vigorously and possess high yield and good quality. The treatment B was the best formula, namely dressing 800 kg/667 m2 biogas manure when seedlings had 3-5 leaves, dressing 1 400 kg/667 m2 biogas manure at the early expansion period of tender ginger, and dressing

1 600 kg/667 m2 biogas manure at the interim expansion period of tender ginger. This treatment can not only save the

生姜种植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棚种植问题;大棚管理技术措施;注意事项

1 前言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步伐加快,人口不断向县城集中,现有的露天种植蔬菜已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的市场需要。特别是冬春季节全县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种植的露天蔬菜规模较小,品种单一,产量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绝大部份蔬菜靠临近我县的宾川、永胜等地“进口”。为了解决全县人民吃菜难,菜价贵的问题,近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每年县级安排300万元资金用于发展本地的蔬菜种植产业,在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现已建成大棚蔬菜种植面积17万平方米,年产值1146万元,种植面积在10亩以上的大户有8户。种植面积由原来的县城周边向各乡镇、金沙江干热河谷地铺开。种植大棚蔬菜以其较高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民的增收,越来越受到广大菜农的青睐。

对于农业的发展,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设施农业具有产出大,收益高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着科技含量高,技术水平高的要求,在大棚蔬菜的种植中,种植户应掌握相关技术措施,科学种植。

2 大棚种植存在的问题。

2.1 “三害”造成大棚蔬菜种植的经济损失

“三害”,即肥害、药害和连茬障碍。

(1)积盐的危害,统称肥害。发生肥害的原因是在使用化肥的时候,品种单一或者是用量过大导致的土壤盐渍化问题。

(2)在蔬菜种植中的显性药害以及隐性药害都属于药害的范围,显性的特征明显,而隐性的则会影响下茬蔬菜的种植。

(3)在同一大大棚中,每一年或者一直种植相同的蔬菜,这样就造成了蔬菜的产量和质量不断的下降,俗称连茬障碍。

2.2 病虫害

对于大棚种植而言,土地都处于种植的过程中,这就给病虫害的繁殖提供了十分适宜的环境,导致蔬菜的虫害逐年加重,防治病虫害是的提高蔬菜栽培质量和产量的重要举措。

(1)在实际种植中,常常出现的病害有白粉病、青枯病、病毒病、疫病、炭疽病、根腐病等。

(2)种植中经常出现的虫害有蚜虫、烟青虫、斜纹夜蛾等。

2.3 大棚种植误区

(1)大棚内向下挖得太深

下挖太深是目前蔬菜大棚种植中十分突出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最近几年市场对大棚蔬菜的需求量增加,农民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逐渐提高大棚的建造标准,这就使得大棚的高度不断增加的同时,也不断加深下挖的深度。除此之外很多菜农认为深度越深,保温效果就会越好,越有利于蔬菜的生长,所以出现了很多“地窖式”蔬菜大棚,这些做法不合理。

(2)墙体外部的坡度大

坡度是大棚建造的细节,很多菜农建造的大棚坡度陡,甚至接近90度,从蔬菜生长的角度看,严重影响蔬菜的生长。

(3)大棚建设的立柱埋设不当

大棚建设,立柱很重要,对于支撑拱杆,防其弯折具有直接的作用。但是很多菜农在建设大棚的时候,经常发生立柱断裂的问题,这是因为立柱埋设的方式和深度不当的原因。

(4)大棚的薄膜覆盖不当

大棚只有覆盖棚膜后,才能真正的发挥其“温室”效应的功能。如何选择适合大棚的薄膜是十分重要,薄膜覆盖的方式方法也非常关键。

(5)棚高、棚宽建设比例失调

大棚蔬菜棚的高度,通常是根据棚内第二排立柱的高度为准;大棚跨度,通常在进行测量的时候从大棚内北墙根处的水渠边一直到大棚前沿,但是很多菜农为了增加种植的面积,而加大宽度,这就造成棚内的采光降低。

(6)大棚选址不合理

蔬菜大棚是设施农业,造价高,使用年限长,一旦选择了不合理的地块,对蔬菜生长会造成不良影响,降低种植的经济效益。

3 大棚管理措施

3.1 针对“三害”的防治措施

(1)要不断完善配套措施,选择合理的种植地块。在大棚建设之前,要详细查看周围的水源,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为每个大棚铺设一个供水的管道,配置喷灌设施。

(2)要促进肥料均衡,保证蔬菜健康、绿色生长。种植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山基肥、腐熟的羊粪、圈粪等有机农家肥,必要时使用一些精制有机肥,如惠满丰、地乐丹等;减少氮肥的使用,配施微肥,对于施肥量也要合理控制,如出现肥害问题要喷施活性液肥缓解危害。

(3)要科学合理用药,必须保证生产的蔬菜安全、绿色、健康。出现轻微的药害可以通过加强水肥管理,逐渐恢复蔬菜的自我生长能力。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把关用药的数量,防止过量用药,也不能混用农药,防止高温喷洒农药。

(4)不断轮作换茬,有序调节蔬菜栽培环境。对于抗病能力弱的蔬菜品种要分年更换种植;容易发生连茬障碍的品种要不断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状况,实施测土配方施肥。

3.2 病虫害综合防治

(1)农业上防治:要根据土壤和棚内环境采用病虫害防治药物。对播撒种子做好消毒的工作,适时播种,棚内幼苗的生长要通过保湿和炼苗防止菜苗过快生长,施足腐熟基肥,合理轮作促进蔬菜生长。

(2)进行物理防治:可使用阳光晒种杀灭病虫和消毒;通过黄板、蓝板、诱杀灯等方式来对害虫进行诱杀,没有农药残留,经济环保,科学有效。

(3)进行生物防治:通过利用害虫的天敌和害虫的寄生性天敌来消灭虫害。

(4)进行化学防治:通过化学防治病虫害也是十分有效的防治方式,对发生的病虫害要进行深入了解,使用农药时掌握其特性,对症下药,以免农药浪费。严格执行用药的相关规定,不能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保证蔬菜采收农药喷洒安全间隔期。

4 大棚种植管理技术

对于菜农而言,掌握必要的科学种植技术措施能够有效增产增值。

(1)对大棚内的土壤进行消毒。针对土壤,每平方米使用3~5克多菌灵或溴化甲烷来进行消毒,这样能够有效的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2)对大棚进行双层覆盖。在大棚内部覆盖地膜或者是架设小拱棚,提高地表温度,保证大棚内蔬菜的生长环境温度在15℃以上。

(3)逐渐改进架膜方式。使用铁丝代替竹竿、竹片,使用塑料绳代替竹竿做植物的附着物,有利于增加采光,促进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的生长。

(4)有效改进灌水的方式。通过滴灌或膜下暗灌法取代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

(5)选择无滴棚膜。无滴膜不会汇聚水滴,透光率十分的高,如果使用一般大棚膜的话要不断坚持清扫才能增强光照。

(6)进行撒草木灰处理。经常撒干草木灰,可以有效抑制蔬菜病害,增加产量。

(7)增施二氧化碳。可以在大棚内燃烧沼气,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含量。

(8)铺设反光幕。这样做可以增强光照,提高温度。

(9)增施生长调节剂。合理增加外源性植物生长激素使用量,防止落花落果。

5 结束语

大棚蔬菜种植是提高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农户在种植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技术难题,但是只要紧紧依靠科学,走科学化生产的路子,大棚蔬菜种植就一定能发挥其独特效,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洪梅,曾义玲,石玉林,刘才永.大棚草莓种植技术.植物医生,2011 (01).

[2]高德民.生姜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1(03)

生姜种植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药材;农业发展;增收

连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北部,与广西、湖南两省交界,北纬24°37′至25°12′,东经112°07′至112°47′。连州市地处五岭中之萌渚岭南麓,海拔范围80-1712米,境内地形有中山地、低山地、丘陵、谷地、平原之分,以丘陵、山地为主,市境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常年热量大,气温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19.9摄氏度。多年平均降雨量1605.90毫米。特定的生态气候环境,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和药材资源。农民自古以来就有种植中药材的习惯,种植中药材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

1 连州市中药材生产现状

连州市中药材种植品种29个,面积54869亩,年产中药材5.02万吨,中药种植业产值达到4.02亿元。主要种植品种有:生姜、红枣、金银花、黄栀子、百合、玉竹、、溪黄草等,其中连州玉竹自古以来就有着西玉竹之称。

连州市中药材主要种植品种有:生姜,面积24780亩,产量37170吨;红枣,面积6230亩,产量3115吨;金银花,面积1456亩,产量109吨;黄栀子,面积1684亩,产量882吨;百合,面积3880亩,产量2522吨;玉竹,面积4052亩,产量2026吨;:面积2500亩,产量582吨;溪黄草,种植面积325亩,产量217吨,野生溪黄草全市各地有零星分布。

连州市中药材生产的产品基本上是初产品,深加工的少。目前从事深加工的企业有广东豪爽天然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广东省连州市柏木山天然食品厂这两家,其在中药材方面主要是对溪黄草的加工。

2 连州市中药材生产主要存在问题

2.1 市场信息不透明,药农盲目跟风种植

我国现今在农产品信息统计上正处于起步阶段,对种植种类、种植面积的信息掌握不全,无法进行有效的市场调控。在缺少正确信息和判断的情况下盲目跟风。听说种植金银花赚钱就去种植金银花,失败以后听说种植赚钱,就去跟风种植。在我市,大多数的中药材种植方式是农民散户种植,缺乏统一的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对中药材市场供需信息反应也较为迟钝。这种种植方式直接导致了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也无法有效的应付市场需求的变化。由于药农无法准确把握市场规律,在中药涨价时,开始大面积的种植,最终供大于求,中药价格大幅下跌,造成了“药贱伤农”的悲剧。

2.2 缺乏技术支撑,产品质量无法稳定

目前,全市没有一家专门从事药用植物栽培的科研、推广单位,懂得药材规范栽培技术专业人员也是廖廖无几。药材专业的技术人员严重缺乏,这种状态直接造成二低现象:一是良种化程度低。药材良种引种、示范、推广工作滞后,良种化程度低。目前栽培的药材品种多是药农采用自己繁育的种子或种苗开展生产,缺乏专门的药材种子生产机构。品系选择、提纯复壮及良种选育研究十分薄弱,直接导致药材品种退化,地方品种繁多,缺少科学界定,产区药农种植混乱。缺乏生态适生性科学论证,盲目引种。造成一定损失。二是栽培技术标准化水平低。在中药材种植方面,目前只制定了《连州溪黄草栽培技术规范》、《连州百合栽培技术规范》两部地方标准,其它种类匀没制定种植标准。药农种植方法依旧停留在各地传统习惯上,甚至为了经济利益而随意缩短生长年限,提前采收,导致药材品质下降。如柴胡、丹参、桔梗等当年采挖,五味子抢青采摘等。再加上后期加工环节的不规范,导致药材的干度、纯度不足,如果贮藏环节不重视,都将造成药材有效成份流失,水分、灰分超标,很可能引起药材的二次污染。

2.3 药农质量意识观念淡薄,使用不当农资投入品,影响质量

中药材野生变栽培品种后,病虫害日趋严重。目前,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比较落后,特别是在生物防治、综合防治方面研究更少,缺乏经济、安全、有效的控制手段,导致一些地方滥用农药,甚至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某些基地为了追逐增产的经济效益,施用大量无机化肥及根部膨大剂、除草剂等生物激素,还在加工药材时用硫磺熏蒸。这些不仅造成质量下降、有害物质超标,而且还扰乱了药用植物固有的生物学特性,导致品种退化。人们只强调中药材因重金属含量超标、污染严重而难以挤入国际市场,但在国内流通领域,似乎并没有太多的人关心。重金属再超标、污染再严重,也不会影响使用,国内市场非标准化药材依旧盛行,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滞后,检测手段停留在传统的“眼观、手摸、鼻闻、口尝”上。在种植户看来,中药材只要保证根茎粗壮、果实丰硕、颜色鲜亮就行,不管喷施的化学农药是否超标或有害,这种小农心理的存在,使中药材市场变得鱼龙混杂。

2.4 组织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不强

连州市中药种植面e54869亩左右,但连片规范化种植面积仅占30%。连片规范化种植的主要是一家公司和34家合作社,这些公司、合作社也是起步晚,带动辐射能力不强。其他皆为农户盲目跟风、自发种植,因缺乏专业技术,不仅产量、质量无法达到标准,在产出后因为市场信息滞后,产品积销,无法达到预期经济效应。

2.5 产业化程度低,整体效益不高

连州市中药材产业化程度低,在整个产业链中,技术、种子等产前服务缺位,种植过程中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产后加工、贮存、销售跟不上。目前,中药材产业中基本都是原材料生产,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保留价值低,储存不便,应对市场价格波动能力差。

3 中药材生产发展对策浅议

3.1 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随着人民群众的健康理念的改变和物质生活的提高。中药材的属性从最初单一的防痛治病,向滋补膳食、保健养生、酒水饮料、洗涤化妆等多个领域迅速延伸。中药材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大增加了中药材的需求量。 其次,随着人口增长、老龄化进程加快,国家给予的医保政策也在逐年健全,从而提升居民整体生活水平,并使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逐步得到释放。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药品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有望在2020年以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

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升。医药出口持续快速增长,2010 年,出口总额达到397 亿美元,“十一五”年均增长23.5%。全球医药市场继续保持增长今后5 年,预计全球药品销售将保持3%~6%的增速,到2015 年达到约11000 亿美元。

国内、国外的市场巨大,为中药材的生产提供了大的空间。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民生产。

3.2 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建立中药GAP种植基地

3.2.1 中药材基地建设以连州市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

中药材基地建设要结合本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包括温度、光照、水、气、坡向、坡度、海拔高度、土壤等进行科学的调查和论证,要结合本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引种区域适生品种。

3.2.2 中药材基地建设要以良种引种、繁育基地为优先

中药材行业如果想要逐渐走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最关键是要尽快实现中药材的良种繁育。品种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后期药材栽培的成败。所以,相关研究人员要不断加强中药材良种繁育复壮、培育技术等方面的探索,进而提升中药材的产量与质量。首先,通过人工提纯复壮或选育选择出优质品种;然后,在环境适宜的区域进行栽培,繁育,形成良种繁育基地;最后,将繁育的药材种子、种苗推广到基地,开始大面积栽培。并加强种苗繁育、脱毒培养、生态种植等试验研究,再结合现代育种技术培育优质中药材品种,进一步促进种子、种苗实现产业化发展。

3.2.3 中药材基地建设要以科技为支撑

一是制定技术标准、管理规范

要对与优质高产有关的种质选育,种植密度,水肥管理,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最佳采收期的确定,采收后的干燥、加工、包装、贮藏等进行探索,加强中药材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的研究,开展中药材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推广植物农药和有机肥料,着力解决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从源头上提高药材质量。确定优良类型,筛选优树,鉴定、选育优良无性系;按GAP标准原则,总结道地药材传统特色种植技术,结合现代科技,研究制订四种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标准和操作管理规范(SOP);引进EM菌肥、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方施肥等新技术,选择无污染的生产环境,加强环境动态监测,达到降低重金属含量和农药化肥污染的目的。

二是加大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工作

要充分利用农业科研和推广部门的技术和人才资源优势,促进规范化种植药材技术的持续推进。

要在连州市中等职业教育中增加相关课程,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面向农村的短W制中药材种植课程,同时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产学结合的非学历职业技术培训,进而提升中药材品质。

3.3 强化政府职能管理部门,提供有效服务

要建立更加快捷的市场信息渠道,掌握第一手的市场供需信息,及时调整中药材种植规模,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实现种植效益的最大化。

3.3.1 质量监管部门,规范相应技术标准与质量要求,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加强本地品牌建设,建成相应药材新道地产区。 加强对产地、产品等相关项目进行质量监管,同时提高相应的技术指标,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在源头和流通领域保证中药材产品质量,维护连州中药材品牌。

3.3.2 农业部门强化服务。一是建立官方中药材种植信息体统,提供市场信息与各地种植情况,完善农户种植意向信息收集,科学分析市场趋势,充分发挥不同区域产地优势,合理分配产能与市场,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计划,避免重复种植、过量种植。二是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户与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与市场经济意识。

3.3.3 政府制定中药材产业政策,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一是加大对有潜力有实力的优秀企业扶持力度,形成带头作用。对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优秀企业进行奖励,鼓励社会民间团体积极参加连州中药产业开发,促进市场良性竞争与发展。鼓励技术改良,提高连州中药材产品质量。二是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自身品质,打造本地品牌,形成地区核心竞争力。

生姜种植技术范文第6篇

一、工作开展情况

1、积极开展党的*大精神学习

局党组按照来组发(*)3号文件《关于认真组织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大精神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进行安排布署,成立了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大精神的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大精神实施方案》和《学习计划》。通过学习,使干部职工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从而提高了执行政策和服务基层的能力。

(1)加强政治学习,紧紧把握政治方向。我局坚持每周一上午开展全局干部职工集中学习活动,要求人人做好学习笔记,并写出心得体会。

(2)坚持业务学习,不断增强科学决策与职能服务水平。科技局属于一个综合性的局,对各方面专业知识要求较高,为了使干部职工做到不说外行话,不干外行事,科技局确定了定期、定任务、定授课员的办法来开展业务知识学习,每半年进行一次集中测验,将成绩纳入年终考评的依据之一。

2、加大项目的申报力度

(1)积极向省、州申报项目。*年我局成立了项目申报专班,出台了科技局项目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科技项目申报的方向和重点。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针对我县特色产业的技术需求,抓好科技项目情况的摸底与调查,广泛征集全县科技攻关和产业发展课题,组织人员编写项目申报材料,并始终把科技项目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积极论证,严格筛选,认真实施,重点加大了对省、州项目的申报力度,做好科技项目申报的组织工作。年初向省科技厅呈报了科研项目5个,即:来凤古杨梅高效种植及系列产品深度开发研究;利用桐籽饼粕生产生物有机肥料技术及工艺研究;来凤县脱毒生姜种植及系列产品深度开发研究;来凤宝石花的富民强县项目;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目前宝石花漆筷界面复合物综合技术的研究课题已获得湖北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宝石花的富民强县项目通过省科技厅评审。

(2)规范使用“科技三项经费”。从年初开始,我局围绕全县支柱产业展开调研,了解我县科技动态,掌握科技需求与技术难点,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帮助项目承担单位协调各方面关系,针对我县有可能立项的特色进行重点申报,全面铺开来凤县的科技项目征集工作,组织实施好本级科技项目。坚持做到专款专用,利用有限的“科技三项经费”,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研发活力。

3、科技特派员创业活动的体制得到创新

*年在州人民政府和州科技局的安排下,针对我县科技特派员创业活动试点开展情况,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取消试点,全面推广。*年科技特派员创业活动得到县人民政府的肯定和支持,按照来政发(*)31号《来凤县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来政办发(*)28号《来凤县科技特派员创业活动实施方案》通知的要求,并加强宣传,及按照“企业要求、基层需求、本人申请、部门审核、公开平等、择优聘用、组织选派、项目配套”的程序和原则,通过筛选先后从县科技局二级事业单位和农业、林业、畜牧等涉农部门选派了10名符合条件的科技人员担任科技特派员,分别派驻到宝石花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华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大兴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古杨梅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科技型民营企业,帮助指导企业进行技术研究和基地建设,从而使科技特派员创业活动得到进一步加强和落实。科技特派员在企业、特色产业村和自办经济实体(或基地),通过“自主创业、技术入股、合作攻关、技术承包”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4、扎实开展科技培训工作

按照县人民政府安排的科技培训任务,认真拟订了《科技培训计划》,培训计划紧扣主题服务“三农”,1-6月,我局会同涉农部门在三胡、百福司镇、漫水乡、绿水乡、翔凤镇等乡镇认真开展了以农作物冰冻后的恢复和管理技术以及新农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培训,对农民迫切需要的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柑桔大实蝇防治技术、生姜种植技术、水稻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进行重点培训,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0期,共培训3480人次。

在三胡开展的携手共建绿色家园,恢复冰冻灾害重建的活动中,咨询台前络绎不绝,3000多份农作物冰冻后的恢复和管理技术资料被抢一空,农民对科技知识的迫切需求十分强烈。

特别是为做好全县科技活动周的工作,专门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年科技活动周的通知》,制定了《*年来风县科技活动周实施方案》,对活动内容细化分解,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于5月18日上午9:30在来凤县漫水乡集镇举行启动仪式,组织召开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的*年全县科技活动周暨“农技110”活动动员大会。会上恩施州科技副州长、州科技局局长、县科技副县长都发表了重要动员讲话,安排和布署本次活动周工作。县科技局、科协、林业、团县委、农业局、卫生局等单位共200余人参加了动员大会;展示科技成果挂图50份及其他宣传挂图150多幅;后恩施州医疗、卫生、农业等方面的专家现场咨询解答,并免费发放了2000余元药品和4000份技术资料。

5、认真抓好科技信息平台项目建设

2007年我县被省科技厅确定为“省科技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县”,并得到了省厅项目资金支持,为进一步巩固和发扬。今年,我局把科技信息平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对来凤县科技网进行了改版,对原版面重新设计,使版面更加美观;二是丰富科技网内容,使科技信息量更加丰富;三是加快信息更新速度;四是与联通公司合作推行了“农村新时空110工程”。在全县各乡镇设立了科技信息网点,目前挂牌、挂簿已启动,开始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通过科技信息平台项目建设,我县科技信息服务职能得到明显增强。

6、加强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我局积极组织和参与我县主导产业的科技示范基地建设,认真研究解决科技示范基地存在的问题,采取不定期上门指导,邀请县内外专家上门集中解决技术难题或由科技局直接派驻科技特派员等方式,逐步完善示范样板基地,以点带面,辐射一片。今年,我局组织、联系、参与和支持了三大示范样板基地建设,具体:一是冬季农业开发项目——绿水500亩生姜连片基地;二是翔凤镇蔬菜大棚示范基地建设;三是马鬃岭村千亩黄金梨示范基地建设。

7、重点实施了“科技引智”工程

(1)通过多方联系,先后聘请了武汉大学的杜予民、杨建红、西南农业大学的吴文彪、湖北民族学院的史佰安等专家、教授作为我县重大项目的技术顾问,在一些重大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活动中参与决策。

(2)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联姻活动,先后与武汉大学、西南农大、湖北民族学院、湖北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签订了“宝石花漆筷界面复合物综合技术的研究课题协议”、“利用植物叶提取植物蛋白的技术合作协议”、“杨梅综合加工技术研究”等多个重大项目合作协议,且来凤古杨梅酒有限公司已成为湖北工业大学的教学实验基地。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局和我县科技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与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1、抓项目申报工作的力度还不够,到省、州跑得不多、汇报项目工作不够。

2、在服务我县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方面与先进县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3、由于宣传工作不到位,全县重科技、抓科技的氛围不浓,对科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抓科技工作只停留在口头上,县里对乡镇、部门开展科技工作的情况缺乏一套系统的考核评价机制。

4、科技人才培养、交流、引进等工作还做得不够,科技人才缺乏,特别是工业科技人才、农产品加工专业科技人才、高新技术科技人才奇缺,项目单位和科研机构承载科技项目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有限。

三、近期工作安排及下步打算:

1、深化“一优化两提高”的学习和贯彻党的“*大”精神,以“*大”精神统揽我局和全县的科技工作,认真按照县委政府各项要求,积极主动的开展科技工作。

2、继续按照科技培训计划,完成全年8000人次的培训任务,并分阶段和季节的开展3-4次科技下乡活动。

3、加强本级财政科技三项经费支持项目的跟踪管理,确保项目的健康有序实施。

4、加强与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武汉市科技局的对口帮扶

生姜种植技术范文第7篇

一、基本情况

__县位于__省东部,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全县国土总面积2783平方公里,辖四乡四镇104个村委会5个社区786个村民小组,有人口39.4万。境内气侯温和,干湿分明,立体气侯明显,年平均温度13.8℃。县城东面部有海拔1100米以下的温热河谷区,年均气温13℃;海拔1100~1700米的山区,年均气温15℃;西部高原地带,年均气温17~19℃;日温差10℃左右,年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年均降水量1235.6毫米;年均无霜期为248天;年均日照1626小时。县内土壤为红黄壤,ph值5.5——7.9之间,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宜中草药的生长繁殖。

(一)野生中草药资源状况

通过抽样调查,结合有关史料资料分析,__县境内野生中草药蕴藏量丰富,共有1300余种,其中最常见、常用的中草药有186种,已收录在(__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组织编写的)《__中草药汇编》一书中。近几年来,由于中草药价格稳中有升,人工采挖过度,导致许多野生药源处于枯绝边缘。

(二)中药材种植状况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__全县共有中药材种植品种17个,种植面积达63438亩。现已建立了中药材示范基地一个,面积200亩;建立了中药材服务组织一个,即龙庆家园中药材合作社。主要品种、面积及分布如下:

1、薏苡仁:20__0亩。在高良乡。

2、生姜:40500亩。其中高良乡21000亩、五龙乡18500亩、龙庆乡1000亩。

3、三七:2500亩。其中龙庆乡落红甸、束米甸、豆温三个村委会种植面积为2440亩,雄壁镇雄壁村委会种植60亩。

4、板兰根:180亩。在龙庆乡落红甸村委会。

5、杜仲:20亩。在高良乡小坡村种植。

6、接骨散:100亩。在葵山镇黎家坝村委会种植。

7、天麻:100亩。在龙庆乡拖落村种植。

8、虫娄:10亩。在丹凤镇种植。

9、当归:8亩。在彩云镇种植。

10、瓜娄:5亩。在彩云镇种植。

11、黄苓、红花、黄芪等:10亩。在彩云镇有种植。

12、大力子、水飞蓟等:5亩。在龙庆乡有种植。

二、中药材市场及种植与加工龙头企业状况

目前,由于对中药材这种特殊商品的认识不足,市场观念淡薄,市场服务体系还没有建全和完善,致使中药材进入市场的难度加大。许多种植企业和农户没有建立专门的营销机构,只靠当地多环节批发销售,造成中间费用高、成本增加,严重影响着种植农户的积极性。

__县对中草药是商品的认识不充分,对中草药能形成产业的认识更是较晚。因此,还没有形成具有带动性的加工龙头企业。

三、中药材保障支撑与科技创新状况

(一)相关政策与规划

今年,特别是“全市特色产业现场会”召开后,县委、政府十分重视中药产业的发展,把中药材产业列为__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以专项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的形式出台。同时,成立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把办公室设在__县药品监督管理局,另外,在招商引资、财政政策、土地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方面都给予了倾斜。

(二)管理机构及主要管理措施

目前,总的中药材产业发展管理机构在药品监督管理局,种植技术由县农业局水果站来抓。具体的措施是: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在品种上重点发展有特色、市场好、产销对接好的三七、薏苡仁、杜仲、板蓝根等中药材,并在高良、龙庆建立良种繁育基地300亩。

结合__的自然条件,把__的中药材产业分三个价段稳步推进:一是起始阶段(20__——20__年)。建立中药材种植、加工、营销基础,把中药材的种植和发展变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群众的共识。同时,积极引进中药材加工的企业一家。二是加快发展阶段(20__——2015年)。扩大中药材的种植规模,完善产业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巩固提升阶段(2015——2020年)。实现__中药材的标准化、品牌化和产业化。各种中草药的种植面积达10万亩左右,产值达2亿元。

2、引进或培育龙头企业,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或培育一至二个中药材产业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中药材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延伸产业链。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走订单生产、市场营销为一体的路子。目前,已有__现代

医院、昆明勋海经贸有限公司计划投资建立初加工厂。3、完善体系,强化服务

近几年主要是加大中药材产业的科技服务,构建技术支撑体系。应抽调专业人员,开展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组建种质资源库,积极做好野生中药材的人工驯化和选育工作,培育适销对路新品种,并开展种子的提纯复壮。探索一些中药材种植的新办法和新技术,建立标准化示范区,推广普及先进、适用的骨干技术。同时,要强化对种植户的技术培训,以提升其操作技能和种植水平。

(三)相关人才队伍状况

全县从事中医药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07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13.6%。在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中,过去和现在从事过中药材种植的有24人,这些人员在引种、人工驯化和种植的生产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现在的龙庆乡中药材种植大户邓毛,他先后试种过10多个中药材品种,并都获得了成功,现在已拥有自己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又如半夏种植大户徐显增,在多年的半夏种植过程中,摸索出一整套成熟的半夏种植技术。这些人员的出现,为实现__中药材的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四)技术创新机构及其成果

目前,__中药材在种植方面主要由县农业局水果站来抓,他们着重抓引种和示范,对重点乡(镇)重点扶持搞好良种试验、示范和繁育,并提供优质、适龄、价廉的壮苗。计划在20__年引进中草药种类试验10组,建立适销对路药材示范基地3个。

(五)投入情况

__的中药材种植资金主要是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以民间资本投入为主。截止20__年12月31日,全县在中药材种植方面共投入资金4800余万元,其中民间投入4560余万元,占资金投入总额的95%以上。

四、存在问题

(一)政府的宏观引导和管理力度不够,多数种植户都处于低水平的重复生产过程中,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差。

(二)没有具有较强带动性的龙头企业参与。

(三)对中草药是特殊商品的认识不足,缺少中介服务组织,开拓市场不力,市场营销严重滞后。

五、发展对策

(一)加强领导和宏观调控,进一步明确中草药开发的地位和作用

多年来,因为中草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明显,因此,其开发利用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县委、政府首先应尽快确立中草药综合利用和开发的地位,给予应有的重视,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加快其发展。其次应成立专门机构,制定出台专项规划,指导其发展。现在农业局和药监局都在抓中药材基地建设工作,究竟谁说了算,究竟听谁的。因此,应尽快明确两部门之间的职责,便于统一指挥,指导其发展。

(二)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对带动性、示范性较强的应采取拨款、资本金注入和贴息等方式给予重点支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财政资金应给予一定的补助。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整合各种资金,降低投资风险。

(三)强化服务,完善服务体系建设

政府除建立专门的机构引导、研究、指导中药材种植外,一是下大力气引进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龙头企业;二是积极鼓励种植大户或其他个人或者组织成立民间中药材经济合作组织。以便于统一指挥,开拓市场,或直接与市场对接。

生姜种植技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玉米螟 玉米生产 发生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128-01

玉米含有大量的甜份,含糖量较高,是玉米螟主要危害的农作物之一,也是影响我国玉米生产的最主要的虫害,加之我国玉米新品种的广大种植,尤其是甜玉米的种植面积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加,其含糖量比一般玉米要高得多,更容易遭受害虫的侵害,更容易招致玉米螟。玉米螟是世界范围内的害虫,一般分为亚洲和欧洲玉米螟两种。我县存在的玉米螟属于亚洲种群,玉米螟的寄主范围相对较广,除了玉米之外还可以在其他农作物身上寄生,例如甘蓝、马铃薯、番茄、辣椒、豆类、生姜、小麦、高粱等等,危害范围相当广泛。因此,加强玉米螟的防治工作成为我县玉米生产的重要工作,也是保障我县经济发展、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随着玉米种植面积和品种的增加,玉米螟的危害逐渐加重,严重影响了全县玉米的高产、稳产、优质。必须对玉米螟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促进我县玉米的健康发展。

一、 永吉县玉米螟发生情况

根据我县玉米的生产种植特点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众多客观因素,玉米螟在我县一年当中可以发生1.5代,害虫的老熟幼虫在秸秆中或者在根茬中寄宿越冬,更多的在玉米秸秆中越冬,根据我县相关农业组织调查,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玉米螟的虫源比较少,整体的数量很小,造成的危害也比较弱,影响不大。例如在1992年冬调查,每一百株植株中害虫数平均为43头,而在1991年更低,仅为20头,到了21世纪初期,这个数字还是比较低,一般在20~30头之间每百株中。可是到了2003年以后,玉米螟的虫源逐渐增加,基数大幅度上升,2004年已经达到了41头左右,在今后的三年时间内分别达到75头、90头、88头。这说明了玉米螟基数在迅速增加,对玉米生产的危害也逐渐加重。上世纪末时一代玉米螟仅仅危害5%~10%的玉米,而进入新世纪以后这个概率直线上升,在02到06年间,分别达到了15%、25%、35%、36%、35%。这就说明了新时期随着农业的迅速发展,玉米螟的危害程度也在随之加重。

二、近年来玉米螟的危害特点

新世纪,玉米螟的防治任务难度加大,农业相关部门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调查发现了21世纪玉米螟危害的主要特点:

1.对玉米穗的危害大于玉米茎秆。由于玉米螟的幼虫具有趋向于糖性,加上玉米高产优质品种的推广种植,其中含糖量较高,使得大量的玉米螟侵入雌花花丝和穗部。

2.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玉米螟越冬的习性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由以前越冬的场所玉米秸秆转为玉米轴,使得大量的害虫在能够顺利越冬。

三、发生的主要原因

1. 耕作制度的改变

随着近几年来政府相关部门对农业作物秸秆的处置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不允许大量焚烧秸秆,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大量的秸秆被归还于田地,加上冬季干旱少雨,秸秆在地里腐烂速度很慢,使得大量的玉米螟顺利越冬;我县玉米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为玉米螟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丰富的食料来源;在众多的品种中甜玉米和糯玉米的种植面积增加,打乱了正常的播种期,使玉米的种植期发生变化,给玉米螟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导致大量玉米螟存活,造成严重危害,给防治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

2. 防治的面积较小,虫源基数大

上世纪对玉米的病虫害防治都是采取集体组织统一防治,在心叶末期进行普遍性的消毒和灌心工作,但是随着农业生产制度的变化,尤其是市场经济确立之后,农业病虫害的防治趋向于单一性,局限性逐渐加大,防治的面积比例减小,使越冬的虫源逐年增加。

3.玉米品种抗性较差

由于追求高产量、高品质,一些杂交玉米新品种不断涌现,并得到大量的推广种植,但是这些新品种的抗虫性比较差,容易引发大面积的虫害。

四、防治对策

1.降低害虫越冬基数,减少虫源

要加强对玉米秸秆、根茬、穗轴等一些玉米螟易于寄生的部位的处理工作,在玉米收获之后来年开春之前要对上述部位进行烧、铡、沤、封等处理,最大程度的将玉米收获之后剩余的部分进行处理和利用,减轻来年害虫的危害程度。对于秸秆还田要从害虫越冬的角度考虑,最好进行彻底的粉碎,并在其中加入适当的化学制剂,便于杀死害虫及虫卵,降低虫源。

2.加强预测预报工作,准确掌握防治的适宜期

由于农民群众对玉米产量和质量的追求,甜玉米、糯玉米以及大量的新品种种植广泛,播种时期又不尽相同,同一时期的玉米品种的发育期又有所不同,因此难以掌握较好的综合防治时期。因此,要加强对玉米螟的检测预报,全面、准确的掌握本地玉米螟蛾高峰期、卵高峰期以及适宜的防治期,及时的报告,采取集中统一的防治手段,增强防治效果。

3.科学使用农药,减少对害虫天敌的伤害

对于农药使用上,广大农户存在一定的错误看法,不合理使用农药的现象很普遍,因此要加强对农民群众的相关教育和培训力度,宣传正确的用药技术和手段,掌握适宜的防治期,选对药,继续宣扬在心叶末期进行综合防治,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使用,防治害虫的天敌受到伤害,降低生物防治的力度,在卵高峰期时释放赤眼蜂,提高防治的效果。

4. 加强科研力度,不断探究新方法

采用传统的心叶末期灌心防治法虽然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相对来说比较麻烦,而且办法相对老套,很难被广泛接受,因此要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工作,要结合新时期玉米生产的特点,适应农业发展需要。同时也要选育抗性强、产量高、质量好的新品种,提高玉米自身的抗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