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智力测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0-0008-02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经济水平持续提升,社会建设不断完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与之相应的,我国在国际上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就,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影响力也与日俱增。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政治洽谈日渐频繁,为此,外语水平成为促进我国进一步走出国门发展经济、提高实力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对于具有突出能力与高素质水平的外语人才有着源源不断的需求,为了有效培养出适应时展需求的杰出外语人才,满足我国求贤若渴的社会需要,就必须不断分析研究外语学能的测试模式,在原基础上加以完善、改革,以期更加合理。如今“成功智力”理论的提出给外语学能的测试模式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其打破了原有的片面理解,能够起到全面提高外语教学工作的积极作用,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智力理解下外语学能的测试模式弊端
所谓外语学能,指的是人们在学习外语时所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专门能力倾向或潜能,正是因为每个人的外语学能不同,才会出现各种学习外语的结果倾向,有的人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然而学习后的外语水平却并不理想,有的人则正好相反,学习外语时并不吃力,效果显著。这就意味着外语学能对外语水平的高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外语学能对未来的语言发展与国家建设具有必要性与促进性,然而传统智力理解下,外语学能的测试模式却并不理想,甚至阻碍了外语教学工作的持续展开。
(一)传统智力理解下外语学能的测试模式存在片面性
一直以来,我们对于智力的理解都存在片面性,这就导致了我们在测试外语学能时所采取的模式也具有片面性,这种片面性主要体现在我们将学生的智力能力与外语学能水平通过试卷测评反映出来,认为试卷分数高的学生便聪明,外语学能水平便高,反之,则是智力水平与学能水平不足的体现。这种只看试卷分数、只注重成绩结果的测试模式显然忽略了很多因素,比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因此具有片面性。
(二)传统智力理解下外语学能的测试模式存在局限性
传统智力理解下,大多数外语教学工作者对学生的外语学能测试模式是一种静态的测试模式,即仅注重学生对于过去所学的知识理论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其掌握情况判断其外语学能的高低,显然,这种测试模式是落后的、过时的,充满了时代局限性的。因为外语学习者具有主观能动性,其在未来是会不断发展变化的,而这种变化需要通过实践才能更加全面、完整的体现。比如有的学生考入大学时,英语成绩非常低,甚至没有掌握扎实的英语语法,然而在其步入工作岗位后,由于需要大量使用英语,一年后英语水平突飞猛进,达到了专业八级水平。这就充分显示传统的测试过往知识的掌握缺少合理性、进步性,过于陈旧局限。
二、“成功智力”理论的概述与启示
(一)“成功智力”理论的概述
“成功智力”理论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其提出者为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他从智力功能的角度提出了以智力活动的产品成果在现实中能否成功来评判智力,认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能力、创造性能力和实践性能力三个方面。”[1]这种理论的提出打破了人们对智力原有的认识理解,过去人们对于智力的认知过于片面,认为智力单纯反映了人的智商水平,而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显然将智力概括的更加全面,人的分析性能力能够帮助其解Q问题,并作出合理的判断,创造性能力能帮助其寻找全新的、良好的方法与途径,实践性能力则可以将其的思想与方法加以有效实施。这样一来,“成功智力”就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整体,而其整体性、创新性也给我国的外语学能研究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二)“成功智力”理论的启示
首先,“成功智力”具有十分明显的层次性,也就是说人的智力水平将通过不同阶段、不同行为体现而出,这就意味着如果只考察外语学习者记忆能力,只关注其对于以往所学知识理论的掌握情况,将只能反映出其分析性智力的一面,而无法反映出其创造性能力和实践性能力的水平高低,因此外语学习者的外语学能测试模式必须进行全面拓展。基于此,外语学能的测评模式就不能只以分数成绩为目标,而应该针对不同的智力设定相应的阶段目标,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外语学习者的智力水平。其次,外语学习者具有能动性,且实践性智力的测试应该始终处于变化的状态,因此,不可强调外语学习者一时的学习情况,而是关注其自身的发展提高,关注其应用所学理论的能力。
(三)“成功智力”的特点
斯滕伯格是在质疑传统智力的基础上提出“成功智力”理论,所以注重对传统智力理论的质疑必将是“成功理论”的基本特点。传统理论只是局限在学生学业智力的范围,忽略学生现实生活智力以及实践经验、个性、情感、社会知识等方面,这些弊端随着智力理论和教育的发展,愈加引起“成功智力”理论支持者的质疑,因此“成功智力”主张超越智商走向“成功智力”。“成功智力”另一个特点是注重产品与成果的导向,与传统智力理论相比,“成功智力”理论的这一特点注定其具有较强操作性、较高效度性和较高公平性的优点。此外,“成功智力”还具有注重学生智力发展和注重影响学生智力发展的各种因素分析的两个特点。
三、外语学能测试模式的创新完善
(一)注重外语学能测试模式的实时性
为了真正了解外语学习者的外语学能,准确获取其学习外语的情况,测试模式该采取多元化原则,除了应用试卷考试测试外语学习者的知识理论掌握水平外,还应该通过平时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比如与外国人交流沟通的顺畅程度,观看外国原声影视作品及阅读外语书籍的理解程度等,都可以作为衡量其外语学习能力高低的标准,这个过程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外语学能测试模式也要具备实时性,才能更加客观、真实。
(二)注重外语学能测试模式的全面性
“在斯腾伯格提出成功智力理论之前,我们所了解的智力只涉及了内涵宽广,结构复杂的智力中的极小一部分,也是非常不重要的一部分,斯腾伯格称之为呆滞的智力。事实上,在现实世界中真正起作用的不是凝固不变的智力,而是成功智力。”[2]基于“成功智力”理论,外语学习者所要掌握的外语能力不应止于某一方面,而应该是具有全面性的,集“听、说、读、写”于一体,传统的试卷测试只能对“听、读、写”进行测试,然而外语的最大实际用处是沟通,所以口语能力至关重要,在今后的测试中,应该着重加强对“说”的检测,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能力,更具有实际效用。
(三)注重外语学能测试模式的针对性
在我国大部分外语学能测试还停留在传统智力的范畴,不能摆脱传统智力的束缚,在测试学生外语学能时只考虑学生的学业智力,不考虑学生英语实践、英语运用技能、个人情感、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因素,使学生外语学能的测试与现实生活脱离。如此测试学生外语学能,不但不易于操作还有失公允。基于“成功智力”的外语学能测试注重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注重对影响学生智力的各种因素的分析,强调创造智力和实践智力的测试理念。这代表基于“成功智力”理论构建的新外语学能测试模式,注重与实践活动的紧密联系。在实际运用中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影响学生英语智力发展的各种因素,结合生活实践和个性发展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确保外语学能测试的公平性,避免外语学能测试流于形式。若外语学能测试模式不具备基本的针对性,测试会逐渐失去公允,测试在社会上不具备实用性和效度性。比如:某学生外语学能测试智力很高,但是在实际运用中的能力却很低,不会用学会的英语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英语的问题。这样的测试即是不根据该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测试,致使测试结果偏离准确值。因此,外语学能测试模式必须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能够检测外语学习者运用所掌握的知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在信息时代和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外语教育已经显示出了一些局限性和片面性,不再适应快速变化发展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以及社会对不同种类人才的需求。”[4]因此我国的外语教学工作必须不断地加以改革、调整,才能够进一步适应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基于“成功智力”理论的外语学能测试模式应该打破传统的局限性、片面性,不断拓展、完善,才能有效加强我国的外语教育教学工作。“成功智力”理论的应用对外语学能的测试模式改革,对外语教学工作的改善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杰英.成功智力理论对高中英语素质教育的启示[J].软件・电子版,2015(17):95.
高歌猛进的智力测验
在1905年,因为某种特殊原因,法国人比奈和西蒙制订了一套试题,专门给儿童使用,叫作“比奈―西蒙量表”。这份量表由30个测验组成,事先对大量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测试,根据测试成绩,得到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平均得分。假如,小明在测试的时候,得分与6岁小孩的平均分相同,那么小明的智力水平则是6岁,即智力年龄为6岁。如果小明今年已经10岁了,那么显然他的智力发展出了些问题。
比奈―西蒙量表一经推出,就因简单易用而受到欧美学界的热烈欢迎。1916年,美国心理学家推孟更是将其修订成适合美国本土使用的版本,即知名的“斯坦福―比奈量表”。在推孟的量表中,结果并非是用智力水平表示,而是使用德国心理学家斯特恩提出的概念――智商。它的完整名称是智力商数,用公式表示为:智商(IQ)=智力年龄/生理年龄×100。如果小明的IQ接近100,说明他的智力正常;如果远远大于100,就表示智力非凡;如果远小于100,则视为智力低下。
从那时起,智商的概念和随之而来的各种智力测验,开始席卷全球。无数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将智力测验奉为圭臬,我们看到了一个属于智力测验的盛世,各种智力量表层出不穷,比较知名的有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瑞文推理测验等。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各种智力测验,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当年“比奈―西蒙量表”和“斯坦福―比奈量表”的后裔。即使到今天,智商测验的热度依旧不减――一些家长或者老师会带着孩子测智商。结果就是,得分高的人得意洋洋,得分低的人垂头丧气。
但是这个分数,可能压根就不准确。
为什么说智商的分数可能不准确?
除了智力,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测试者的智力得分。
首先,是使用的量表的准确性。制订一份合格的智商试题,要在统计学的基础上,经过严格的前期测试和筛选之后,这往往要耗费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的时间。可以说,没有一份智商试题是一劳永逸的,在制订好之后,还要根据人群、地域文化、时代的不同,不断进行修改。否则,这套量表就会变得不准确。这样成本巨大的量表,你相信会是网上可以免费找到的吗?
其实,在测试时测试者的身体情况、情绪状态以及学历经历,都会影响到最后的得分。比如测试者刚经历一件伤心的事情,或者恰巧在练习册上做过类似的智力测验,这都可以影响分数的高低,但这些因素和测试者聪明与否显然无关。
此外,测试者在测试时候的天气、时间、环境、试卷上的字体颜色……这些我们看似不起眼的外部因素,都会造成测试者智商成绩的波动。
没错,上述的影响因素对智商得分的影响都是有限的,如果控制得好,智商测验还是能测出一定的智力,但测出的智力也是片面的。
智力是什么?
关于智力的定义和理论,百年来一直争议不断。智力是人意识当中很抽象的东西,它和人类社会中的幸福、爱、美丽等概念一样,你能感受到它们,但是你永远解释不清。心理学家们一直像物理学家探索力学那样,不断试图用完善的理论解读智力。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智力的二因素理论,认为智力是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组成的,一般因素是我们解决问题用的基本能力,特殊因素是解决特定任务的能力。但是还没有一种智力理论,能像力学中的牛顿定律一样,能在一个相对广的条件下,取得权威性的认同。
面对如此难以捉摸的智力,智商测验往往只能做到对其中某些因素的考察,比如逻辑推理能力。结果就是,一些擅长推理的人智商分数都还不错,但是在阅读理解、艺术、动手能力、创造性方面,表现就不那么好了。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为智力不好测量,当人们发现可以用直观的数字来反映智商,满足了其对于了解智力的需求时,它便风靡全球;可一串数字并不能真正地解释抽象的智力,它隐藏着巨大的漏洞,甚至是危害。
两三位数的数字,怎可主宰一生?
110年前,比奈和西蒙制订智力测验量表之初,将测试的结果称为智力水平,而不是智力年龄或者智商。因为他们担心后两种解释,会让其他人以为智力是一成不变的,进而给孩子们错误地贴上“弱智”的标签。他们制订量表的初衷,是为了发现智力发展缓慢的儿童,以便更好地给他们提供教育帮助。诚然,智商在用于发现智力问题上依然有用处,比如诊断先天性智力问题、脑神经受损等,但是在公众中的发展却事与愿违。
1、测试智商,有专门的智商测试题。现在互联网上有非常多。但是通过测试题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更推荐去专门的智商测试机构,让专业人士进行综合的评估。
2、智商测试是一种科学测试行为。智商测验包括十一个项目,有常识、理解、算术、类同、记忆、字词、图像、积木、排列、拼图、符号分别测验,完成整个测验大约需要一小时,汇总分析,写出测验报告约需要一个小时。
3、研究发现,智商测试“存在根本性缺陷”,仅凭智商测试衡量智力是“错误的”。有史以来关于人类智力的最大规模研究发现,认为仅凭智商测试就可以衡量智力的观点是错误的。研究发现,智力至少由三种截然不同的特征组成。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 精神发育迟滞;智力障碍;窒息;影响因素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0.195
精神发育迟滞也称智力低下, 是以智力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一种发育障碍, 极易引起儿童残疾。研究发现[1], 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智力影响因素复杂, 且其智力结构中各因素影响程度不一。关于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智力障碍影响因素研究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 本文应用C-WISC作为测试工具, 分析60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智力障碍影响因素,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接收的60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均经C-WISC、脑电图等检查确诊, 且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关于精神发育迟滞诊断标准。其中男47例, 女13例;年龄3个月~11岁, 平均年龄(6.5±2.3)岁;智力障碍程度:轻度18例, 中度33例, 重度9例。
1. 2 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临床资料, 总结患儿智力障碍程度及其影响因素。
2 结果
2. 1 回顾性分析结果
2. 1. 1 一般结果 ①智力障碍程度, 轻度24例, 占40.0%;中度25例, 占41.7%;重度11例, 占18.3%;②生产情况:早产17例, 占28.3%;难产20例, 占33.3%;③窒息史32例, 占53.3%;④惊厥史30例, 占50.0%;⑤C-WISC测试结果, 智商27~70, 平均(46.3+10.3);⑥临床症状: 癫痫21例, 占35.0%;大脑发育不全4例, 占6.7%。
2. 1. 2 脑电图检查结果 正常21例, 35.0%;异常39例, 占65.0%。
2. 1. 3 CT检查结果 正常32例;脑容量不足6例, 脑积水5例, 脑发育不全4例, 侧脑室扩大3例, 额叶发育不全3例, 小脑萎缩2例, 硬性化结节2例, 先天性脑瘫1例, 右额头叶局限性脑萎缩1例, 先天性脑瘫1例。32例CT检查正常患儿, 15例脑电图异常;28例CT显示异常患儿, 7例脑电图显示正常。
2. 2 影响因素 窒息史、惊厥史、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为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智商影响的主要因素。
3 讨论
精神迟滞发育表现为明显的智力低下特征, 且多发病与发育成熟前阶段(18岁以前)。由于婴幼儿期语言发育迟缓, 语言表达能力和运动功能发育相对较慢, 也即是说其躯体及神经系统发育并无明显的异常, 因此轻度精神发育迟滞患儿不易被察觉, 诊断比较困难。本研究33例(55.0%)患儿为中度, 原因或与轻度不易诊断有关[2]。
本研究通过对可能影响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智商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发现, 在窒息史、惊厥史、生产过程、CT检查结果、脑电图检查结果、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史和孕期用药史等危险因素中, 得出窒息史、惊厥史、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史和脑电图检查结果对患儿智商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沈渔.精神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553.
[2] 张海丛, 许家成, 方平, 等.韦氏儿童智力测验与认知评估系统对轻度智力障碍儿童测试的比较分析.中国特殊教育, 2010(2):19-23.
[3] 陈建民, 黄恩, 李美园. 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智力障碍程度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全科医学, 2009, 12(16):1538-1539.
【关键词】低智商;社会生活能力;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407-01
智力低下是由生物、心理、社会多种因素引起的智力发育明显落后于正常水平和适应生活能力缺陷为主要特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1]。其特征主要包括:智力发育明显低于正常(IQ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来源于2008年1月―12月本院儿童保健门诊,智力测试IQ
1.2方法
1.2.1 填写调查表 由医生询问家长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出生史、疾病史、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所在学校及年级、学习成绩等。
1.2.2 智力诊断 67例儿童均以韦氏儿童智力测试量表中国修订版(WISC-CR,1986,林传鼎)进行智力诊断。
1.2.3 量表 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日本S-M社会生活能力检查修订版),在医生指导下填写。
1.2.4 低智商的界定与分度评定标准:IQ值70-79为临界状态,55-70为轻度,40-55为中度,
1.2.5 S-M社会生活能力评定与分度:10分为正常,9分为边缘,8分为轻度缺陷,7分为中度,6分为重度,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低智商儿童中男生多于女生,男:女=1.52: 1 ;中低年级小学生就诊儿童高于高年级儿童,占68 %。
2.2
低智商儿童中轻度共34 例,其中男20例,女 14例,男:女=1.29 : 1 ;中度共15例,其中男12例,女3 例,男:女=4 : 1;重度共21 例,其中男11 例,女10 例,男:女=1.1 : 1。结果显示:各程度的智力低都表现为男童多于女童。
社会生活能力正常21例,边缘缺陷29例,轻度缺陷4例,中度缺陷3例,重度11例。
2.4
原因不明42 例,早产 5例,缺血缺氧性脑病5 例,低出生体重 4 例,保胎史 4例,高热惊厥史3例,巨大儿2例,癫痫2例,染色体疾病1例。原因不明占62 %
2.5
父亲智力残疾1例,文盲1例,小学及初中文化24 例,高中及职高30例,中专及大专10例,本科2例 ;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5.24%。母亲智力残疾1例,小学及初中文化35例,高中及职高25例,中专及大专8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51.46 %。
3 讨论
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水平是多方面的,导致儿童智商低的原因复杂,原因不明占相当大的比例,在已知原因中生物因素仍是主要因素,但我国社会因素所占比例有增高趋势。 [2]
本文68例智商低的儿童,多来自城郊的小学。其中原因不明者达62%,考虑父母多文化程度不高,职业欠稳定,不重视儿童的早期智力发育,在大脑发育的早期未能得到良好的环境刺激。至入学后学习遇到困难,学业成绩不佳,在老师督促下才来医院就诊,发现问题。
这些智商低的儿童中,社会生活能力正常者有30%,边缘缺陷41%,缺陷者仅占26%。考虑这些儿童家庭生活条件有限,从小锻炼了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提高了社会生活能力。但也掩盖了智商低的症状,使家长不宜发现。
因此,要重视儿童早期的智力发育,尽早筛查,以期早发现,早干预,降低智商低对学业和生活影响的不良程度及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金星明.发育和行为儿科学[M].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33.
[2] 赵钱雷 [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2)197-198.
作者简介:
张永花,女,1978年出生,籍贯甘肃,儿童保健医师,本科,研究方向:儿童生长发育,兰州市妇幼保健院,730030.
还是智商那些事儿
2010年5月,北医三院儿童智力检测室的外面,不少家长带着孩子焦急地等待,张羲也是其中的一员。他不时地叮嘱10岁的儿子“进去老师问什么你就答什么”,当儿子挣脱他的手走到椅子的另一端贴墙站立时,他立刻喝止,把孩子抓了回来。不长的走廊里,紧张的情绪在家长和孩子之间蔓延。
北医三院儿童智力检测室的张老师说,目前,北医三院的儿童智商测查每天爆满,看儿童智商测查门诊需要提前预约,而且只能预约17天以后的号。带着孩子来“测智商”的家长中,有一部分是为了证明孩子“超常”,但跟以往不同的是,也有不少家长是因为老师的种种“说法”而来,他们想向别人证明孩子并非“弱智”。
老师的“说法”究竟是什么?曾有媒体报道,记者问家长:为何要带孩子来测智商?家长回答:“是老师让来的,孩子学习不好,让来查查有没有问题。”而家长,就担当了一个向老师汇报检查结果的角色。无独有偶,多名福州市透浦小学的学生家长,拨打海峡都市报新闻热线反映说:“我孩子学习成绩差,学校就让我交150元钱,说是请医生来测智商。”
这样的“测智商”风潮,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专家连线
>> 为什么很多老师
让差生测智商
如果孩子测出来属于智力低下,就可以不计入班级的升学率。一些老师为了保住本班级的升学率,希望成绩不好的孩子可以测出“弱智”的智力水平。或是当班级中出现成绩差、多动、不听话、课堂捣乱、厌学的“问题孩子”时,老师往往无法做出有效的沟通和正确的判断,于是怀疑孩子的智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对于老师来说,都是不负责任、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的做法。
>> 这样做对孩子
有什么影响
0~18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时期,也是最容易接受心理暗示的阶段。老师让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测智商,不仅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同时更会严重地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育,会使孩子受到消极的心理暗示,内心悄悄给自己贴上一个“笨小孩”的标签。孩子会开始否定自己,更加降低学习兴趣。这种消极的自我暗示非常可怕,会让孩子自卑,给孩子带来终身影响。同时,家长不先从教育方法上入手,而是直接带孩子去测智商,这会让孩子觉得家长不理解自己,怀疑自己傻,会更破坏他们对家长的信任,甚至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 智商测试准吗
在18岁之前,孩子的智商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智商结果只能反映孩子一段时期的智商水平。智商结果跟测试时的环境、测试者的素养等条件也息息相关。其实,智商测试表本身所涵盖的层面较窄,无法全面概括一个人所有的表现,也无法测试出孩子隐藏的天赋。事实上,家长无需对智商测试太过关注,统计数字显示,我国90%以上的儿童都属于智力正常范围。
>> 智力对学习成绩
影响大吗
学习成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学校适应、学习适应、学习兴趣、原有的生活习惯、父母和老师的鼓励等。每个孩子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会有差异,即我们常说的有的孩子开窍早,而有的孩子入门晚些。家长要有耐心,陪伴孩子走过这段适应期。很多时候,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有更大的影响力。
>> 智商哪里都能测吗
“测智商”是一个技术活,测试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有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懂得孩子的心理;测评人员说话的方式、速度、声调、面部表情等都可能对被测试的孩子产生影响;而孩子当时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也直接影响到测试结果。
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可以做智商测试,很多非一线城市的机构并不具备做智商测试的能力,这样情况下的“测智商”,只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影响。
情商、特长能测吗
琦琦妈对智商测试并不“感冒儿”,她的观念是:“我更注重对孩子情绪和潜能的开发。”她在网上找来了长长的情商和逆商测试让琦琦做,结果琦琦的情商和逆商成绩都不理想。琦琦妈认为,测试结果的确能反映一定的问题,比如,琦琦的脾气比较大、不太愿意面对挫折。琦琦妈准备当琦琦遇到受伤、挨批评等情况时,给琦琦一些挫折教育。
小芮妈妈托关系从教育部门的亲戚那里弄来一份“艺术特长测试”。“小芮要考的重点小学有体育和艺术特长测试,如果可以拿到好分数,是一项很重要的竞争指标。我先让小芮做做类似的测试,哪方面她比较差,可以临时补一补。”
专家连线
>> 各种商数测试准吗
目前市场上对于孩子的商数测验品种繁多,如情商、创造力商、逆境商,还有不计其数的心理测验,这些测验充其量只能作为某种辅导手段,不能作为判断孩子各方面心理指标的标准与依据。成长过程中的孩子,尤其是小学阶段之前的孩子,对于这些商数测试试题的判断并非像成人一样,有自己的价值体系和符合逻辑的判断标准,孩子的选择,往往受环境、心情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测试的结果,可能会反映孩子在一些方面的特点,对了解孩子性格习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这些结果都是一时的,如果据此给孩子扣上帽子,则和智商一样,会给孩子定性,对父母产生误导。
>> 有必要给孩子“补”商吗
面对这些测试,并不应该去看成绩,而应该放眼到一些具体的问题上,有没有反映出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不能跟孩子说:“你逆商低,你受伤了不能哭。”而应该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很疼,很难过,妈妈希望你哭过之后,下次可以注意安全。”很多家长在测试过后更加严苛地对待孩子,但这样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
>> 特长测试
能决定孩子的将来吗
不少小学的招生花样很多,但其实,现在的孩子从小就上各种特长班,测试成绩好并不能证明孩子天资好,有些只不过是因为他比别的孩子学得早,接受了更多的训练。我们的家长,急于知道孩子的天赋,急于安排孩子的未来。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满足的只是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欲。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很强的可塑性,很多家长给孩子做特长测试,拿到结果后一门心思地强迫孩子往这方面发展,让孩子烦躁、逆反的同时,也很有可能扼制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天赋和兴趣。一些家长让孩子做了特长测试后,更加失去平常心,让孩子在非强项上努力,争取让孩子全面发展。这些,都是逼,都是灌,都是阻碍孩子自己发展出终生兴趣的那道大坝。
“测”之外,家长可以做什么
* 习惯
在学龄前和小学阶段,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这段时期需要家长悉心陪伴,帮助孩子发现学习的乐趣,爱上学习,养成定时学习、按时作息的好习惯,从关注考试成绩转变为关心孩子学习过程中每一点进步。家长要关注孩子每一个好习惯的形成,并及时给予鼓励。
* 兴趣
在兴趣培养上,要重视发现孩子内在的兴趣点。如贪玩的孩子,家长要从玩中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并加以培养,让孩子能够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开始做,给孩子时间,让孩子自己找到真正的兴趣。
* 态度
【关键词】 幼年时期手术麻醉;鼾症;影响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9.160
小儿鼾症, 全称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这一病症可对幼年儿童的智力发育、感统能力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呼吸道常见的阻塞性病症[1]。临床方面, 多通过手术的方式治疗, 本次研究选取近年来本院收治的鼾症患儿, 观察其通过麻醉手术是否会对患儿的智力和感统能力造成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5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82例鼾症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儿均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的批准[2], 符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诊断标准, 签署知情同意书, 存在多动和智力障碍、视觉障碍等症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1例。观察组年龄2~5岁, 平均年龄(3.5±0.5)岁。对照组年龄2~6岁, 平均年龄(4.3±0.8)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结合患儿病情, 实行等离子下双侧扁桃体消融术。观察组接受全身麻醉, 对照组不接受合身麻醉。手术前, 常规禁食、禁水8 h, 手术前通过患儿家属带入麻醉诱导间, 面罩吸入七氟醚, 然后开放静脉, 常规监测患儿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SpO2)、无创血压、呼气末CO2。待患儿睫毛反射全部消除, 同时全身松弛后, 实行经口气管插管。麻醉维持实行丙泊酚(Fresenius Kabi AB;国药准字J20080023)静脉泵注, 1.5 mg/(kg・h), 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97), 0.1 μg/(kg・min)。复合吸入1vol%的七氟醚, 手术过程结合患儿对手术的反应, 间断使用肌肉松弛剂进行麻醉。完成手术后, 停止吸入七氟醚、静脉麻药, 带气管导管手控呼吸送至麻醉复苏室实行密切的观察。待患儿清醒, 呼吸恢复后拔出气管插管, 观察30 min后送返病房。手术后2年内, 可通过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对患儿的智力发育情况进行测试。
1. 3 观察指标 手术后12~24个月, 经儿保门诊医师及张厚粲教授所制定的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对两组患儿的智力和感统能力进行测试。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智力测试结果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知觉推理、记忆、认知指数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言语理解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感统能力比较 观察组感统能力指数为(115.2±
10.6), 对照组感统能力指数为(98.5±8.4),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手术前, 鼾症患儿气道阻力较高, 所以对麻醉方法选择性和安全性均有着较高的要求。鼾症患儿, 一般多通过气管插管实行静吸复合麻醉, 进而确保患儿手术过程呼吸道的安全, 防止因手术产生不良的影响。以往, 人们对全身麻醉的认识为可逆性的, 但是临床方面没有有利的证据[3]。本次研究中, 两组智力指数除言语理解指数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 学龄前期儿童实行手术麻醉, 不会对患儿正常的智力发育、感统能力构成严重的影响。相关临床动物实验显示, 全身物应用于动物的幼崽神经中, 对其神经的正常发育情况造成较大影响。大部分物, 均会对发育阶段的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构成较大的损伤, 使得其长时间存在认知功能方面的障碍。有关研究指出, 物用于大脑中, 可对人体的正常发育构成较大的影响[4]。动物试验中能够看出, 发育阶段实行物, 会使得神经细胞出现凋亡的情况, 同时会对后期的发育构成影响。相关学者认为儿童实行全身麻醉, 智力结构、记忆力和言语理解和健康儿童比较, 会存在一定的影响。但是, 总体的智商和认知功能不会构成较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 儿童经全身麻醉后, 各智力指数较未全身麻醉的儿童没有显著差别。但是, 以智力的结构来看, 小儿实行全身麻醉, 应获得临床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覃兴龙, 蓝雨雁.幼年儿童手术麻醉对鼾症患儿智力发育的影响.中国基层医药, 2014, 21(9):1353-1354.
[2] 舒礼佩, 张光英.小剂量右旋美托咪定对鼾症患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的影响.广西医学, 2014(7):895-898.
[3] 刘志毅, 唐芳, 尹世平, 等.右美托咪定对小儿鼾症手术苏醒期的影响.当代医学, 2015(32):35-36.
随着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研究的不断发展,对钢琴学习与智力开发的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包含着正面观点,也包含着冷静、怀疑的观点。
1、支持观点
美国的Eric Jensen在《艺术教育与脑的开发》①中认为音乐增强生物性生存力、有可预测的发展阶段、使认知系统获得加强、使情绪系统受到积极的影响、使感知运动得到发展、使应激反应系统得到强化、使记忆系统得以激活。
书中提到Shaw的研究小组(Graziano,Peterson & Shaw 1999)的实验:29个学生接受钢琴指导与数学视频游戏;29个学生接受基于计算机的英语训练与数学视频游戏;29个学生既没有钢琴指导,也没有数学视频游戏(控制组)。有两个小组接受了事先设计的旨在促进空间技能的数学视频游戏,结果是Shaw设计的旨在促进空间技能的数学视频游戏,使实验组的数学的分数比控制组提高了36%,但是,既参加数学视频游戏又接受钢琴课程的小组成绩比没有接受音乐指导的对照组还要高出15%。在对16个空间问题的回答上,钢琴组的分数显著地高出27%,这反映出发展的神经通路在性质上差异②。本书中虽然没有涉及脑学习机制的基本原理、概念或研究技术和方法,但是集中阐述了艺术教育与脑的学习的关系、在脑的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从促进脑的角度出发,如何更好地进行艺术训练与指导、开展艺术教学与评价,带有强烈的教育情感和鲜明的教育主张。认为“与其他学科相比,你在艺术的帮助下可以取得很好甚至更好的成就”。
吴岩在《浅议钢琴教育对人脑智能的开发》③一文中,首先从钢琴弹奏时人的左右大脑参与活动产生均衡发展来加以论述;其次从人才学的角度进行阐述。认为“钢琴是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听觉力、记忆力、节奏感、表现力和掌握演奏方法的特殊技能教学……可以启发人脑智能。”本文通过“科学的角度、人才学的角度和对钢琴教学激发人脑智能发展的思考”三方面来进行论述。虽没有实际教学实验以及相关数据来论证,但是基于现代生物学、医学、人体科学来阐述左右大脑的分工,用著名人物都爱好音乐、会演奏音乐、创作音乐,来说明音乐对人的成长发展的作用。
王源在他的文章《学习钢琴是儿童智力开发的重要途径》④中阐述了和吴岩相同的观点:左右脑与躯体的神经联系是一种对应联系。指出“学习弹钢琴,是开发人的智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认为弹钢琴的孩子的反应比较敏捷,增强儿童的记忆能力,培养儿童的艺术思维能力促进儿童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以上三者的论述都以生理学、心理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钢琴学习对人的生理心理影响来进行论述。
2、怀疑观点
刘婴奇在《对音乐开发智力有关论说的几点看法》⑤中阐明了他的几个观点:
1、认为“音乐开发智力说的诸多论述中,或直接或间接,涉及到智力概念的内涵,其所指似并无定一,论证中的‘智力’针对也欠明确具体”。指出“智力内涵所指和研究中的‘智力’针对上的盲目性,必然带来论证的盲目;盲目的论证,是不可能企望得出科学的结论的”。很明显,他认为需要对智力概念做出明确界定;如果智力包含着很多方面或者说包含很多种类的智力(语言智力、数学逻辑智力、空间关系智力、音乐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际关系智力等),那么音乐学习对开发智力某种作用是真对其中的那一种而言的。
2、提出在研究音乐学习对智力发展作用时,存在“智力观念上的偏狭性”。认为“于此所表现出的唯理性逻辑思维为偏狭智力观,可以说是音乐启智研究中关于智力认识方面的一个最大误区”。
3、指出音乐学习可以促进智力发展,在论证方面的科学性尚显不足。认为“人的智力结构,是一个异常复杂的动态系统。一个人智力的形成和发展,关乎生理心理、遗传变异、主观客观等多种变量因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特别是具体到某一个体对象,很难笼统地仅仅根据某种推论就断定说某一行为(如学习音乐)会在哪些方面和在什么程度上影响到其智力发展水平”“至于那些学习音乐与文化课成绩及科学创造存在正相关的调查和举例,作为一种科学立论的论据,也是不甚充分”,指出存在“研究中操作方面的科学性问题”。
刘婴奇的文章中,体现出对音乐学习(从论述中可以发现更多的所指是钢琴学习)对智力开发作用保持中立、冷静的态度。
著名的音乐心理学者周海宏先生在1994年对参加中央音乐学院考级的3442名琴童的调查统计中发现,97.5%的家长在“学琴目的”中的“开发智力”填写了十分同意与比较同意,仅有2.5%的家长填写“一半同意,一半不同意”,没有人不同意。他指出儿童器乐学习的热潮,以及这种热潮的形成是基于多数家长与社会音乐教育界人士,将器乐学习当成一种功能强大、可多方受益、开发智力的工具所致。认为“现有的研究资料尚不足以使人信服地证明,器乐学习可以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提高智力水平──器乐学习是否能够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仍需要进一步深入考察与研究”。此后,他又采取抽样的方式对北京市一般学校(非重点小学)中四所小学的二至六年级698名学生再次进行调查并针对数字能力、言语能力、逻辑能力与空间能力四项被公认的智力指标进行测量测试。以《多水平认知能力测量》(Cognitive Abilities Test.Form 4,Multilevel Edition)为测量工具,形成《器乐学习与儿童智力发展研究报告》⑥。报告指出学琴可以开发智力的说法,在本次研究中没有获得支持。在调查中发现星海杯儿童钢琴比赛获奖者文化课学习成绩都为班级前十名,但又提出不知是因为这些儿童由于学琴才学习好,还是由于本来智力突出所以才在学琴方面和文化学习方面均取得较好成绩的疑问。
《对音乐开发智力有关论说的几点看法》和《器乐学习与儿童智力发展研究报告》都以智力概念属于“心理学研究的一个范畴,历来也是众说纷纭”“智力,只能是具体的,而不能是笼统的”(刘婴奇),“智力的构成与发展本身是非常复杂的问题,甚至智力概念的定义本身就有很多歧义” “全面地考察器乐学习与智力发展之间的关系是难以操作的”(周海宏)为依据,而没有对智力概念下明确定义。因此,也变成对各种现象的叙述,所测试测量的数据也变得有局限性。
二、关于钢琴学习与智力培养关系研究存在的问题分析
1、回避智力的复杂性
“有人认为智力是个体有意识地思维活动来适应新情境的潜力、学习的潜在能力”“智力测验中所测得的那种心理品质”⑦,等等。这些是比较抽象的概念。
传统的智力测验认为,智力具有单一的性质,通过纸笔测验就可以测出人的智力的高低。传统的智力测验只重视人类可以测验出来的能力及其测试方法,如果某种能力无法测出,就认为这种能力是不重要的。大量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十分相信这种“与生俱来的、原始的”能力。这种智力测验产生了统一的“学校教育”,认为应实施“一元化”的教育,用相同的课程、方式进行教学。衡量学习好坏的最佳手段是纸笔考试。与此相适应,智力测验所测试的学科就要是最适合采用这种评价方式的学科,如语言、数学或逻辑等。这种传统的智力及测量理论在当今崇尚个性化发展的社会中无疑是落后的、不全面的。
而按照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观点,智力应该是广义的。他所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⑧认为智力有丰富的内涵,包括语言、数理、空间、节奏、运动、交往、自我反省、自然观察、存在九种智力。美国学者托马斯?阿姆斯特朗提出人生的“七大智慧” ⑨也反映出这样的多元智力观。对比传统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体现出巨大优势,并按照这样的思路,智力的内涵将会不断丰富。
从以上关于人们对智力概念的讨论中,多元智力理论以其发展性、相对全面性,而成为较易为人接受的智力理论。
支持观点持有者,虽然支持钢琴学习能够促进智力发展的结论,但是实验与测试仍只是在简单的几个项目上进行,或者只是通过其它学科研究成果进行简单的推理。
怀疑观点者,虽然同意对智力测量是复杂而又具体的,但却仍只是在“言语能力”“数字能力”“逻辑能力”及“空间想象力”几个方面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
因此,在这种多元智力理论引导下,首先应该研究智力测量有效性、全面性问题,并且严谨地多元性的进行测量;其次,应该研究如何对这些多元性的内涵进行相对有效的测试,即手段和方法。九种智力的测量总比达不到九种智力的测量要准确而全面;再次,研究智力水平的计算方法,比如是采用九种智力的平均值,还是采用对九种智力进行分类后的某一项分类值,抑或是平均值与分类值的综合。解决这些问题以后再来进行大量测量统计,才能得出相对准确的数据和结果。
2、模糊成就、能力、智力三者逻辑关系
智力是一个人学习的基础,智力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是综合能力,是以思维为核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内的综合能力。思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成就建立在此基础之上。智力、能力和成就固然在概念上区别分明,但在现实中很少有不体现于具体成就的能力,很少有不通过一系列成就的积累而获得的能力,没有基本的智力何以能获得能力,三者之间既互为因果。但是,智力的缺陷可以通过后天的勤奋努力来弥补,从而获得成就,获得成就之后又不可否认其实际的生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三者之间又相对独立。这样一来,智力测量将变得更为复杂。
无论是持正面观点者,还是持怀疑态度者,都没有把智力放到这样的三者关系中,进行逻辑关系、因果关系的讨论和研究。使各自结论或多或少的失去科学性、社会性、人本性等,而主观性、推理性增加。
调查中类似的学习钢琴与不学习钢琴在学习成绩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在没有解决好这三者之间关系之前,就会变成“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等类似问题的讨论之中。
3、忽视钢琴学习与智力发展关系的特殊性。
虽然现代自然科学实验的局限性,以及在多元智力理论前提下,对人的智力进行测量的难度极大。但是人类发展历史证明,人类的任何一种认知活动都是在促进人的整体发展,当然包括智力。钢琴学习理当属于人类众多认知活动中的一种,完全可以促进人的发展,促进智力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研究钢琴学习是否能够培养智力,促进智力发展,就好比在讨论一个人是否要“劳动”、一个儿童是否要进学校学习、人类是否要进行思维活动一样。但是,人们之所以多年来都在研究钢琴学习与智力发展的关系,并且还将继续研究下去,实际上是探求、证实肯定或者否定钢琴学习对智力发展的独特作用。在智力培养范畴里,这种独特作用应该体现出比其他一般性认知活动更多的优越性,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这种特殊性作用是否存在是众多研究者所忽视的。
三、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关于钢琴学习与智力发展之间关系也将继续,这对钢琴学习和教学,乃至整个艺术教育都是极为有益而重要的。但是首先的解决准确或相对准确的智力的定义是当务之急,相关统计和测量要多元化、多方位的进行。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笔者认为,作为人类认知活动,钢琴学习对智力的发展或多或少都会有作用。之所以仍要继续讨论这种关系,是因为钢琴学习有可能存在比其它认知活动更加特殊的作用。
“多方位”的研究不仅包括钢琴学习与智力发展的关系,更要包括如何更好地实现这种关系,以及钢琴学习融入各种认知活动中的整体性才有可能发挥作用的问题。人类的各种认知活动不是孤立的,很难想像一个人只是单一的钢琴学习就能促进智力发展,以此才能理解调查得出的“钢琴学习和学得好人文化课学习成绩好”这一现象,才能正确处理好钢琴学习与智力、钢琴学习与其它认知活动、其它认知活动与智力这三对关系。
关于钢琴学习与智力之间的关系,在没有先进的类似脑成像技术参与的情况下,任何结论都带有主观臆断性。而一些跟踪调查得出统计学上的结论,但在人类尚未揭示大脑秘密的情况下,任何结论都带有片面性与偶然性。此外,研究如何体现这种功能,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本文为2006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钢琴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钢琴教育现状分析与教育普及对策》研究成果。
(作者系浙江教育学院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美)Eric Jensen著,《艺术教育与脑的开发》,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脑科学与教育应用研究中心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第16页.
②同上第25页.
③吴岩《浅议钢琴教育对人脑智能的开发》,《钢琴艺术》1999年第5期.
④王源《学习钢琴是儿童智力开发的重要途径》,《广播歌选》2007年第8期.
⑤刘婴奇《对音乐开发智力有关论说的几点看法》,《人民音乐》1998年第8期.
⑥周海宏《器乐学习与儿童智力发展研究报告》,《中国音乐学》2002年第2期.
⑦沈德力、阴国恩《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天津市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4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