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河南石人山

河南石人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河南石人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河南石人山范文第1篇

鲁山大佛身高108米,莲花宝座高20米,金刚座高25米,须弥座高15米,计总高168米。其中金刚座内分三层,每层有九个展殿,三个拜佛台,每个拜佛台有300平方米,气势之雄伟是前所未有的。佛身用黄铜、紫铜2700吨、黄金100公斤,为抗震、防风、防灾内部用钢材3700吨支撑,其造型庄严、飘逸、气执独特,可以称作“全国第一佛”。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尧山中原大佛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尧山中原大佛导游词1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乐器,也是寺院庙宇必置的器物,每日清晨钟声悠扬,象征平安吉祥,所以钟又称为吉祥钟。这个钟是天瑞集团公司出资,天瑞铸造公司铸造的,故冠名为天瑞吉祥钟,大钟于2000年6月份开始铸造,同年的12月28日完工,于2001年元旦零时零分在这里首鸣21响,标志着我们进入21世纪,因此又称“世纪钟 ”。天瑞吉祥钟重为116吨,高8.108米,最大直径为5.118米,厚度达20多公分,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外击式青铜钟,于2002年经专家鉴定,获得世界吉尼斯记录认证证书。大钟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又体现了时代的特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大钟的最上端是一个双龙头麒麟身的钟钮,相传他是龙王的第三个儿子,名叫蒲牢,由于生性喜鸣爱吼,因此常把他作为装饰物镶嵌在钟钮、钟壁,以及佛教的很多建筑物上;钟肩部位是由36朵金蔓莲花组成,莲花是纯洁的法器,又是历朝历代名人所喜爱的圣洁的象征。大钟的上宫部位是由四副吉祥如意图案组成,分别是金龙戏珠,丹凤朝阳,祥鹤起舞,瑞麟腾云,分别象征着富贵、平安和吉祥。上下宫部位之间是四副钟鼎文刻的铭文,共666个字,分别记载了钟的起源、功用、以及历朝历代的名钟。大钟钟腰部位是由56朵如意图案,象征着我们56个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共享吉祥如意,它是在祝福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一日千里,永不止息。钟裙部位铸刻有山、川、日、月、祥云图案,象征着我们伟大祖国的一片壮美山河。钟壁东西两面有两副钟鼑文刻的楹联,东面是“纳福增辉,风调雨顺”,西面是“永葆万年,国泰民安”。这座大钟除了是世界上最重的外击式青铜钟这个特点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它是现场铸造、一次成型的。

尧山中原大佛导游词2鲁山大佛位于鲁山县的温泉之乡上汤村,始建于2002年,05年基本建成,但正遇上非典,于是就一直拖到现在,听说08年要开光,本来修的礼佛坛现在已拆除重建,目前还没有正式开放。

鲁山大佛身高108米,莲花宝座高20米,金刚座高25米,须弥座高15米,计总高168米。其中金刚座内分三层,每层有九个展殿,三个拜佛台,每个拜佛台有300平方米,气势之雄伟是前所未有的。其外层上部是飞天造型,中部为万佛龛,下部正南为巨门三个。其下为须弥座,占地6680平方米。整座像总投资2.8亿元人民币。佛身用黄铜、紫铜2700吨、黄金100公斤,为抗震、防风、防灾内部用钢材3700吨支撑,其造型庄严、飘逸、气执独特,可以称作“全国第一佛”。

画眉谷景区位于鲁山县西部尧山镇境内、石人山风光名胜区的北麓,总面积30平方公里。景区距平顶山市100公里,距郑州、洛阳、漯河、许昌、均在200公里以内,311国道贯串景区,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景区于2002年11月份起头建设,2004年4月份正式欢迎游客,2004年12月份被省旅游局定为河南省旅游景区。画眉谷内,瀑、潭、洞、湖、崖、峰、涧、沟、山花、林果、云雾、原始森林等旅游资源齐备,各类景点100余处。景区中柳绿粉红色、林密果稠、碧水跌荡、瀑潭成串,四季风光各异。春季,群山吐绿,百花争艳,犹以杜鹃为最;最热的时候,飞瀑欢歌,浓荫遮日,清凉如春;金秋,万山红遍,野果飘香,引人沈醉;寒冬,银装素裹,冰瀑树挂,如雕似玉。游客至此,游峡谷、观飞瀑、赏杜鹃、尝野果、听鸟鸣、住农家、访山谷、品民风、探谷猎奇、热带天然、反璞归真、气韵悠然,恰是度假、休闲、观光、游览的理想之所。

尧山中原大佛导游词3石人山风光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西部,景区面积55平方公里,地处伏牛山东段.主峰玉皇顶海拔2153.1米.它一年四季景致各异,号称"三十六处名胜,七十二个景点",被评为河南省十佳旅游景区。石人山古称尧山,相传为刘姓发源地,因尧孙刘累为祭祖立尧祠于此而得名.战国时,伟大思想家,工作外的集体活动家墨翟降世于尧山之下,现存墨子故里遗迹.尧山又名大龙山。夏代,是尧的裔孙刘累立尧祠纪念先祖的处所,为全国刘姓发源地,后世刘氏宗亲多来这个地方寻根拜祖。又因山上众多石峰酷似人形,后史称之为石人垛、石人山。很抱愧,因为您在网易相册了违规信息,账号被屏蔽。被屏蔽期间他人无法拜候您的相册。

去帮助中心,相识怎样重新恢复办事。

尧山中原大佛导游词4中原大佛景区坐落在鲁山县城西50公里,郑州至尧山高速公路终点,与311国道交汇处,景区交通便利,群山环抱,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荟萃,拥有世界第一佛、第一钟,大陆第一汤,伏牛山区第一寺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是集佛教文化,温浴辽养、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是河南伏牛山生态游的龙头景区。

历经10多年的建设,景区初具规模,知名度日渐提高,已经成为豫西南具有重要影响的旅游景区。景区有牌坊、佛泉寺、愿心台、福慧大道、礼佛台、中原大佛、天瑞吉祥钟、佛教文化宫殿、文化碑廊等景点景观,及配套服务设施组成。

中原大佛屹立于玉枕山环抱之中,大佛在天瑞集团的资助下,20__年动工。

四大天王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提多罗吒,持琵琶,住东胜神洲;南方增长天王毗琉璃,持宝剑,住南赡部洲;西方广目天王留博叉,持蛇(赤龙),住西牛贺洲;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持宝伞,住北俱卢洲。中国佛教徒认为:南方增长天王持剑,司风;东方持国天王拿琵琶,司调;北方多闻天王执伞,司雨;西方广目天王持蛇,司顺。组合起来便成了“风调雨顺”。寓意年年丰收,丰衣足食。

历时五年,耗资2.8亿人民币,20__年,中原大佛终于建造竣工。佛像庄严祥和,气势宏大,巍巍屹立中州,佛光普照天下。

尧山中原大佛导游词5中原大佛景区坐落在鲁山县城西50公里,郑州至尧山高速公路终点,与311国道交汇处,景区交通便利,群山环抱,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荟萃,拥有世界第一佛、第一钟,大陆第一汤,伏牛山区第一寺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是集佛教文化,温浴辽养、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是河南伏牛山生态游的龙头景区。

历经10多年的建设,景区初具规模,知名度日渐提高,已经成为豫西南具有重要影响的旅游景区。景区有牌坊、佛泉寺、愿心台、福慧大道、礼佛台、中原大佛、天瑞吉祥钟、佛教文化宫殿、文化碑廊等景点景观,及配套服务设施组成。

中原大佛屹立于玉枕山环抱之中,大佛在天瑞集团的资助下,20__年动工。

历时五年,耗资2.8亿人民币,20__年,中原大佛终于建造竣工。佛像庄严祥和,气势宏大,巍巍屹立中州,佛光普照天下。

20__年底,鲁山至郑州的“郑尧高速”全线贯通,大佛脚为终点,交通方便。

20__年9月29日,由两岸四地108位高僧大德共同开光面世,一诚长老、星云大师、觉光长老等高僧大德及众多来自日本、澳大利亚、韩国、法国、印度、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佛教徒不远万里,专程朝拜大佛。

20__年9月29日上午9点59分,河南鲁山佛泉寺,两岸四地108位高僧云集这座千年名刹,为中原大佛开光,祈祷国泰民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长老等这样的高僧大德,更有众多来自日本、澳大利亚、韩国、法国、印度、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佛教徒到场。

河南石人山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河南 体育旅游 开发 思路 对策

知识经济的发展,休闲时间的增加,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作为朝阳产业,旅游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是最容易启动并起带头作用的先行产业。发展体育旅游,可以充分发挥体育产业、旅游产业的关联作用,使体育产业给旅游事业带来经济的繁荣,使体育产业在旅游产业优先发展领域,得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河南地处中原,古称“中州”,有“天之中”之美誉,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河南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中国七大古都,河南独占其三,人文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河南的地下文物名列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自然景观兼有“北雄南秀“之特色。因此,河南具有古文化旅游资源品位高、“根”文化旅游独具优势、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节庆活动影响广泛、发展旅游产业区位优势独特等特点。河南已明确提出“努力把旅游业尽快培育成河南省的一个支柱产业”,如何把旅游资源大省发展成为旅游经济大省,体育旅游无疑为河南旅游的发展独辟蹊径,体育旅游的开发也将成为河南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一、河南体育旅游资源的分类及开发

1.山林(草)体育旅游资源

河南省拥有嵩山、龙门、鸡公山、云台山等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白云山、石人山、石曼滩等1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宝天曼、黄河古道湿地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1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等。这些山林(草)资源基本上都分布于“嵩山、伏牛山、太行山、桐柏―大别山旅游区”四区内,嵩山旅游区除了少林武术表演外,可利用山林优势开展登山、定向等活动;伏牛山区的石人山、白云山、老君山、宝天曼等 ,可开发汽车旅游、登山旅游、探险旅游、森林旅游等;太行山的太行大峡谷、云台山、王屋山等自然景观,是开展攀岩、滑翔等专项旅游的理想旅游区;桐柏―大别山旅游区以鸡公山为中心,有灵山、太白顶等名山,亦可开展登山、汽车拉力赛等体育旅游活动。

2.水上体育旅游资源

河南省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上体育旅游资源。黄河流经河南700多公里,既有三门峡水库的碧波荡漾,又有黄河游览区的波澜壮阔,更有开封高出地面14米的“悬河”奇观。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已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水面,宽3公里,长132公里,出现高峡平湖的壮丽奇观。豫西南的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被称为亚洲第一大水库,水面达116万亩。还有“豫南明珠”南湾湖,被誉为“人工天河”现代旅游佳境的林州红旗渠等水域。众多的水资源,是开发龙舟、皮划艇、摩托艇、划船、滑水漂流等体育活动的理想场所,已开辟的“大黄河游”和“黄河漂流”被游客誉为“充满野趣和史诗般的辉煌”。由于河南的水资源蕴育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且又与城市毗邻,易形成“品牌”优势,这些都为河南开发水上体育旅游项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3.特色文化体育旅游资源

河南是仰韶文化的故乡。夏商周三代文明,河南独领。西汉魏晋,河南依然举足轻重。唐至北宋,隋唐东都洛阳城、北宋开封东京城,反映了河南在中国古代文明中最后的辉煌。众多的历史遗迹、文化名城,为河南开发“仰韶文化之旅”、“秦汉文化之旅”、“唐宋文化之旅”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新郑、开封、南阳可以分别挖掘“仰韶文化”、“宋文化”、“汉文化”,开展表演观赏、游客参与的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造型展示、乐舞表演、古战场打斗、古代游戏等体育旅游活动。

4.传统项目体育旅游资源

中原人民自古以来就喜文善武,田径、球类、武术等项目是河南传统项目,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四大拳中的少林拳和太极拳也发祥于此,嵩县、温县的武术馆、武术学校、拳社遍及城乡,形成了深入民众的大众性演练活动。这些都是开展体育旅游活动的重要资源。

二、河南体育旅游产业的开发思路

1.开发“两拳”打造品牌

“两拳”(少林拳、太极拳)一直是河南旅游的拳头产品,某种意义上讲它已经成为河南的象征。河南“两拳”的开发给河南旅游及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旅游及体育部门,应一如既往的高举“两拳”的大旗,进一步挖掘“两拳”的文化内涵,发挥“两拳”的时代精神,打造“两拳”名牌。

2.依托景区 各创特色

河南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大多数位于“一带四区”之内,依托这些重点景区,不仅可以使体育旅游在其优先发展领域迅速发展,而且体育旅游将以其独特的功能,推动这些重点景区的建设步伐。黄金旅游线路(郑、卞、洛沿黄线路)集中了全省国内游客总量的70%、海外游客总量的80%,是河南省最具吸引力的旅游产业带,也是体育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带,郑州的少林武术节、黄河漂流、开封的宋文化体育活动等,都是独特的体育旅游品牌。嵩山旅游区:在符合黄金线路体育旅游发展布局的同时,可进一步开发少林武术表演、修学、比赛,登嵩山等活动,努力把嵩山建成武术培训交流的基地;伏牛山旅游区:在该区开发登山旅游、森林旅游、探险旅游发挥其神秘、古老的最具原始情味的魅力,形成地方特色;该区的丹江口水库具有南水北调渠首的品牌,水上体育旅游的开发可以使该区体育旅游的发展独树一帜。太行山旅游区:该区是开展生态旅游和攀岩、滑翔等专项旅游的理想旅游区,该区在挖掘殷墟文化红色文化体育旅游的同时,应把攀岩、滑翔作为该区开发体育旅游的龙头来抓;桐柏―大别山旅游区:该区是开发避暑、度假、水上乐园、生态观光项目的理想之地。应积极建设满足游客避暑度假闲暇娱乐的体育项目,加快南湾湖水上娱乐设施建设及项目开发,开展参与性强、安全性高的水上项目以及垂钓等。

3.联姻发展,多处开花

依托其他条件联姻发展体育旅游产业,不仅投资少、见效快、利润大、创汇多,而且可以更加体现体育旅游产业的优势,体现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及双赢效果。洛阳的牡丹花会、开封的花会是体育旅游联姻的理想专题活动,利用“花会”开展竞走赏花比赛等体育运动,一定会使体育比赛更具韵味,也会通过体育比赛的开展,使“花会”赋予新的内涵。河南各地专题旅游活动丰富多彩,象新郑的炎黄艺术文化节、登封的中岳庙会、三门峡的国际黄河旅游节等民间艺术节庆,都可以与体育巧妙结合、联姻发展,使体育旅游多处开花。

三、河南体育旅游产业的开发对策

1.提高认识,统一规划,科学合理开发

政府主管部门应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从思想上重新审视体育旅游在省服务产业中的地位,以及体育旅游在体育产业及旅游产业发展的价值,把体育旅游的开发提到议事日程。在体育旅游的开发上,要根据全省各区域的区位、经济、自然、文化传统、景区开发基础等条件的区别,统一规划,科学合理的开发,既要有开发重点,又要使各地独具特色,避免项目开发的重复建设,防止形成过多的“不良资产”。

2.走集约化经营道路,建立体育旅游产业化机制

走集约化经营道路,建立体育旅游产业化机制,是开发体育旅游,提高资本运营效率的有效途径。在体育旅游的开发上,河南旅游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专门化“集约化集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体育旅游的产业化运营机制。以河南省旅游集团等骨干企业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与体育部门联合开发,组建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界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在体育旅游的经营上建立同大型旅游集团的网络协作关系,推行多景区的联网体育旅游,从而降低行业平均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和游客的旅游效用。

3.加快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

在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上,应加大旅游教育和培训力度,办好河南大学、郑州大学等院校的旅游专业和体育专业,可考虑在这些综合实力强的大学创建休闲旅游及体育旅游专业,举办短期的休闲旅游、体育旅游业务培训等举措,为河南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复合型的旅游及体育旅游管理人才。

4.发挥区域优势,加强区域联合

在体育旅游的开发上河南的区域优势优为突出。从客源市场上看,位于中部的河南拥有广泛的相邻省份,湖北省、安徽省、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是河南国内客源市场的重要二级市场,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河南拥有广泛稳定的国内客源市场。境外客源市场上,除了以河南旅游为目的地的境外游客,河南还可以加强对过境游客的服务,向他们宣传河南,增加他们在河南的停留时间及消费。在区域旅游联合开发上,河南与西北五省联合向国际旅游市场推出的“中国丝绸之路之旅”,与陕西、甘肃、湖北、四川联合推出的“古三国之旅”等都相当成功。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强区域体育旅游的协作开发,开展“黄河之旅”、“石窟艺术之旅”、 “秦汉文化之旅”、“唐宋文化之旅”(秦汉、唐宋体育表演欣赏、参与秦汉、唐宋体育活动等),突出西安――洛阳――开封古都这条中国历史的中轴线,跨区域开发现代体育旅游。另外,河南的主要自然景观多分布于省区的边缘地带,也为开展体育旅游的区域联合开发提供了可能。

5.大力宣传,树立河南体育旅游新形象

在河南体育旅游专项活动产品的宣传上,可以利用“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等专题活动以及体育题材的影片(如少林寺)、电视(如太极宗师)、摄影作品(少林武术、黄河漂流)、国际互联网等,充分展示河南绚丽多彩、风格独特的体育旅游产品,增加河南旅游的吸引力。在河南旅游的形象建设上,还要把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及优化旅游环境相结合。塑造河南人的崭新形象,使之与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协调一致,改善旅游环境,转变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让全世界的人都了解河南的体育旅游产品,并且使他们通过“体育旅游”重新认识一个全新的“富有中国古文化内涵,人文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又有淳朴民风的与时俱进的河南旅游。

参考文献:

[1]汪德根陆林刘昌雪:体育旅游市场特征及产品开发[J].旅游学刊,2002,(1):49~53

[2]席延东:河南旅游业如何应对WTO[J].河南经济,2002,(1):15~17

[3]河南省旅游局编.2000河南省旅游统计年鉴

河南石人山范文第3篇

关键词:河南省;生态体育旅游;条件;开发现状

河南作为全国的农业大省,位于中国的中原腹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自然条件,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优越。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健康观念的增强,生态体育旅游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青睐,而河南省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生态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依据。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发展生态体育旅游的可行性及优势进行分析,以对河南省在生态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方面提供帮助。

一、理论依据分析

1、古代的自然养生观。庄子的养生思想可概括顺应自然和天人合一。《养生主》云:“缘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就是指养生要遵从自然的中正之路,顺应自然事物发展规律,这样就可以护卫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给父母留下忧患,就可以终享天年。《刻意》中云:“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达生》中云:“壹其性,养其气,合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无隙,物奚自人焉。”都表明庄子认为真正的体育应该是融于自然、融于天地,真正的淡而无为,真正的摆脱伦理体育观的束缚,即他期望的是在宁静、淡泊的修炼过程中,达到“天人合一”的逍遥境界。

明代著作《山行杂记》中“余非能适者,而登山临水时,能以清恬闲旷心记之”、“山水揽胜,能蝉脱尘俗之累,霞外清音,幽绝之景,则令人心地清凉畅舒”的记载,就是“性灵生活”自然养生观的鲜明写照。明代医家龚延贤在《寿世保元・延年良箴》中也有自然养生观点的论述,如“诗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身心安逸,四大闲散,可以延年”等。

2、卢梭的自然体育观。卢梭自然体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就是自然主义哲学,他主张在自然的环境中自然地进行体育教育锻炼,主张“遵循自然”;他要求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进行锻炼。卢梭指出“锻炼他们的体格,使他们能够忍受酷烈的季节、气候和风雨,能够忍受饥渴和疲劳,我们能够在使孩子的生命和健康不遭到任何危害时,就把他培养得十分健壮的。”他用体育锻炼把人和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人充分享受到自然的恩赐,使人的身体逐步适应自然变化和社会发展要求成为自然人。英国的斯宾塞就推崇卢梭的自然体育思想,他在《论教育》中,认为户外运动是一种“自然的自发的运动”。

3、现代的自然体育观和生态养生观。当前提倡的自然力锻炼就是利用阳光、空气、水、森林、沙滩等自然因素进行身体锻炼。它不但能使人们产生回归大自然的感觉,充分享受大自然恩赐的无限情趣,而且更具有体育健身的功效。如空气浴就是利用空气进行身体锻炼,当然最好的场所是海滨,湖畔,山林或没有大气污染的地方,在幽静的大自然中任你坐、卧或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健身、娱乐活动。还有日光浴、水浴等。

目前,生态养生已受到国内外医学界和养生界的普遍重视,研究认为植物的气体能治疗人类许多疾病,为此许多国家把疗养院或医院建在森林里。如俄罗斯风格独特的“植物气体治病诊疗所”,病人只要到某种植物园去闻闻气味,就能获得疗效;德国建有“森林医院”,日本也有“森林浴场”。绿色的环境和优美的风景不仅能给人以安谧舒适的感觉,而且还有调节神经系统机能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以及增加心肌营养,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绿色植物组成的自然环境,对人的神经系统会产生一种良性刺激,使人精神放松,皮肤降温,脉搏减缓,呼吸均匀,血压稳定。据统计,人在绿地里比在城市中脉搏每分钟可减少4至6次。可见,绿地的气候对人体新陈代谢机能有着重要作用。

二、自然生态条件分析

河南省地形大致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含盆地)三大类型,复杂的地形条件、明显的过渡性气候、四大江河水系的流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态类型区域组合,使得生物的多样性异常丰富。目前,河南省有国家确定的重点保护动物90余种,保护植物30余种。如今,已建立省级以上的各类自然保护区48多个,4个世界级地质公园,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1个国家地质公园。具体见表1。

1、动植物种类繁多,山川秀美。河南省自然保护区中森林资源种类繁多。就其植被组合来说,既有北亚热带的常绿针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又有暖温带的落叶阔叶林。全省维管束植物共有195属,3600余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4%,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30余种。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源也非常丰富,据有关资料统计,脊椎动物520余种,其中,哺乳类约50余种,鸟类近300种,两栖类40多种,爬行类20多种,鱼类100多种,列为国家重点的野生动物有猕猴、金钱豹、大鳃、白冠长尾雉、天鹅等60余种。自然保护区内不但动植物种类繁多,而且山川秀美,潭瀑辉映,一些保护区本身就是风景名胜区已成为生态旅游的绝佳去处。

2、水禽资源丰富多彩。河南省受保护的水禽主要分布在各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中除了无脊椎动物、鱼类、爬行类、兽类和两栖类如大鲵、虎纹蛙之外,更具特色和丰富多彩的动物就是湿地鸟类。省内湿地鸟类共有121种,约占全省鸟类的40%,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有36种,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中规定保护的鸟类70种,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中规定保护的鸟类有20种。这些鸟类头、羽、爪颜色各异,丰富多彩。主要种类有大天鹅、小天鹅、丹顶鹤、白鹤、灰鹤、白额雁、白鹭、苍鸳、鸿雁、灰雁、大鸨、鸳鸯等珍稀鸟。

三、人文生态条件分析

河南位于中国的中原腹地,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长期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在河南已经发现的7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遗址、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5000年前的大河文化遗址,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均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先后有2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在此建都或迁都。中国已确定的七大古都河南有其三,即殷商古都安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火药三大技术均发明于河南。夏商的遗址、战国的青铜器、两汉的石刻、三国的古战场、北魏的禅林、隋唐的石窟、北宋的古城、明清的祠庙,给河南留下了数以百万计的文物,河南地下文物居全国第1位,地上文物居全国第2位。

四、地理位置优势

河南地处中国中东部,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处于中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黄河以北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黄河以南有秦岭东延部分的崤山、熊耳山、伏牛山和外方山绵亘。东西联系的通道是黄

河谷地,可以上溯关中,直达大西北和西亚地区,著名的丝绸之路向东延伸正是经过黄河谷地,现代重要的交通动脉第二条欧亚大陆桥(陇海线、兰新线)也是经过这个通道。南北之间的通道也是在山地与平原交界的地带开辟的,如古代著名的南襄通道,现代的京广线、京深高速公路等。从政区和交通地位来看,河南处于居中的位置。以河南为中心,北至黑龙江畔,南到珠江流域,西至天山脚下,东抵东海之滨,大都跨越两至三个省区。若以省会郑州为中心,北距京津塘,南下武汉三镇,西至关中平原,东至沪、宁、杭,其直线距离大都在600~800公里之间。河南承东启西、通南达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全国经济社会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从历史上看,河南是各族人民南来北往、西去东来的必经之地,是各族人民频繁活动和密切交往的场所,因此,古人称:“得中原者得天下”、“当取天下之是,河南在所必争”。今天,河南境内三纵四横的铁路网、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和不断发展的航空运输,进一步强化了其交通枢纽的地位,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国家重点工程陆续兴建,河南仍然是全国经济社会活动的中心之一。

五、文化底蕴优势

河南位于中国的中原腹地,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长期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在河南已经发现的7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遗址、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5000年前的大河文化遗址,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均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先后有2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在此建都或迁都。中国已确定的七大古都河南有其三,即殷商古都安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火药三大技术均发明于河南。夏商的遗址、战国的青铜器、两汉的石刻、三国的古战场、北魏的禅林、隋唐的石窟、北宋的古城、明清的祠庙,给河南留下了数以百万计的文物,河南地下文物居全国第1位,地上文物居全国第2位。

据考证,远古时代(距今50~20万年),人类祖先已在河南繁衍生息。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发掘,揭开了新石器时代的面纱。进入奴隶社会后,河南是夏商奴隶制王朝的统治中心,尤其是商王盘庚迁都于安阳长达273年,豫北地区一度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封建社会以后,秦始皇统一天下,定都咸阳,秦王朝将天下分为36郡,其中有8郡位于河南。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隋朝统一建都洛阳,尤其是唐朝,洛阳继续为都,唐文化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到北宋时期,开封被定为国都,北宋王朝持续167年,使河南再度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河南以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和良好的历史基础久居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地域。

黄河文化、殷商文化、炎黄文化、河洛文化、宋文化是河南历史文化的象征。

六、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优势

河南山川众多,河流密布,有许多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有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气势磅礴的名山大河,气候宜人的避暑胜地,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雄伟壮观的古代建筑,珍贵罕见的历史文物,奇异多样的花卉禽兽,丰富多彩的中原文化,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等。从中国七大古都来看,河南就占有洛阳、开封、安阳三个。古(古文化)、河(黄河)、拳(少林武术、太极拳)、根(寻根觅祖)、花(洛阳牡丹)为特色的旅游资源,是河南旅游业发展的一大优势。以水域资源为例,河南省水域资源十分丰富,黄河流经河南700多公里,既有三门峡水库的碧波荡漾,又有黄河游览区的波澜壮阔,更有开封高出地面14米的“悬河”奇观,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已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水面,亚洲第一大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丹江口水库,还有“豫南明珠”南湾湖,被誉为“人工天河”现代旅游佳境的林州红旗渠等水域。目前全省共有大小河流1500多条,分属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以上的有50多条。湖泊2470多个(含人工湖),其中集水面积大于1000km2的有10个。广阔的水域资源是开发龙舟、皮划艇、摩托艇、划船、滑水、漂流、潜水、游泳、帆船、冲浪等体育活动的理想场所。

郑州的嵩山、环翠峪、杨树沟,洛阳的白云山、龙潭大峡谷、伏牛山、楼梯山、龙峪湾、老君山、重渡沟、伊河,信阳的鸡公山、九华山、南湾湖、董寨,平顶山的石人山、鲁山,新乡的万仙山、八里沟、九连山等都是开展水上运动、游艇、高尔夫、钓鱼、游泳、保龄球、射击、滑翔、探险、攀岩、漂流、蹦极、定向运动、野外拓展训练等体育项目的绝佳之处。除此之外,在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可开发引入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将其赋予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增加游客的参与性和趣味性,不断扩生态大体育旅游的范畴,将会为旅游事业带来另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

七、规范的旅游产业化优势

河南石人山范文第4篇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处于以嵩山为中心的中原文明和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区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南北交融的气候条件,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为平顶山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平顶山的优势旅游资源可以概括为“山、汤、湖、寺”。平顶山是八百里伏牛山的东门户,石人山(现更名为尧山)是伏牛山的核心景区之一,伏牛山典型性的旅游资源,如高山花岗岩峰林、峡谷峭壁、龙潭飞瀑、原始次生林等在石人山(尧山)最为集中、最为突出。平顶山是河南省温泉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鲁山、汝州两大温泉群以水质好、涌量大、水温高、富含多种矿物质而名闻遐迩;鲁山上汤、中汤、下汤温泉绵延百里,汝州温泉有“灵泉”、“神泉”之誉,汉、唐两代与骊山温泉同属皇家温泉。平顶山水资源丰富,水库众多。平顶山的主要寺院有香山寺、风穴寺、佛泉寺。香山寺始建于东汉,是汉传观音文化的源头;风穴寺始建于北魏,与洛阳白马寺、开封相国寺和登封少林寺并称“中州四大名刹”;佛泉寺以世界第一大佛、世界第一大钟享誉华夏。

平顶山文物古迹众多,遗存形态较好。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这里还是墨子故里,汝瓷故乡,刘姓、叶姓的发源地,坡的归葬地,全国唯一的明代县衙的所在地,“湛阪之战”和“昆阳之战”的古战场。

平顶山市旅游资源开发始于1993年。以石人山(尧山)的开发建成为标志,经过10多年的努力,现有景区14家,其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AAAA旅游区1个,国家AAA旅游区1个,国家水利风景区2个,国家森林公园2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初步构建起“一个中心三大板块”:平顶山城区暨叶县县城城市旅游中心;鲁山生态观光和温泉度假旅游板块,舞钢山水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板块,宝丰、郏县、汝州民俗和历史文化旅游板块的旅游发展格局。

二、平顶山市旅游业营销现状

(一)景区产品的定位与品牌特色。平顶山市的旅游景区规划框架已经形成,发展蓝图已基本确定,应该说,景区规划立足该市旅游资源基础和特色,布局合理,点、线、网结构清晰,思路明确,为该市旅游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和突出特色定了基调。但目前平顶山市的旅游营销尚未有明确的特色定位,缺乏完整的品牌形象设计,这是平顶山旅游营销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营销手段的创新与整合。第一,营销手段基本上还处于跟随营销阶段。跟随营销意即营销活动“跟着市场走”,营销活动更多地是去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创造营销是引导人们潜意识的、模糊的、不清晰的需求,使其清晰化和现实化,并通过市场营销加以满足,这是一种主动创造市场需求的做法。创造营销需要更高的营销能力,也更能掌握市场主动权。由于平顶山市旅游业起步较晚,营销意识和营销水平与发达的旅游景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该市的旅游营销仍处于跟随营销阶段,营销理念和营销能力有待提升。

第二,营销措施相对单一。笔者研究发现,国内许多景区在营销时已经注重进行整合营销,采取多种途径如网上网下相结合、多种传播方式如多种媒体广告、多种公关活动等综合性立体传播,营销手段丰富多变,覆盖面广且形象特色鲜明。相对而言,平顶山市的旅游营销手段就比较单一,营销策略需要进一步创新。

第三,营销策略总体仍处于有形营销阶段。旅游业的有形营销主要靠一个个的景点来吸引游客,这种营销既不利于旅游资源的整合,也不利于从整体上增强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目前,大多数景区已开始由形象营销取代有形营销,国内的不少省、市已经开始进行形象营销,如云南省、海南省、上海市、深圳市、威海市等做得都比较成功。在这一点上,平顶山市的形象营销还有待加强。

第四,未能真正做到合作营销。景区与景区之间的合作营销已逐渐发展成一种趋势。近年来,我国一些景区开始由对抗营销转向合作营销,把对手当成朋友、伙伴,在市场竞争中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如长三角的无障碍旅游区、“泛珠三角”大旅游圈、太三峡旅游带、丝绸之路、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等。虽然平顶山市的旅游营销已注意到进行本地旅游资源的整合推介,但如何与外地景区合作推广、联合促销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平顶山市旅游业营销策略研究

(一)平顶山市旅游景区主题定位研究

景区的主题定位,事关旅游品牌形象宣传。定位之后,要在目标顾客心目中形成有说服力的特色。因此,定位既要考虑旅游景区资源情况,也要考虑市场认可情况,还要考虑景区当地公众的理解和认可情况。在此,笔者建议平顶山旅游景区定位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主题形象概括要尽可能客观、准确、全面地表现出旅游区的性质特征;二是主题形象要充分考虑目标市场状况及其需求偏好;三是主题形象一定要能够被旅游者、旅游区及其所在地的人民群众、其他旅游区、其他地区的人广泛认同和接受,不能产生根本性的歧义;四是主题形象一定要有特色和新意,不可简单比附、套用;五是主题形象宣传口号要简练、易懂、易记,不能晦涩、深奥。六是主题形象可以适时作出调整,但要相对稳定地不断深化和丰富内涵。

(二)平顶山市旅游营销策略研究

1.分销策略研究。对景区而言,适应消费者旅游消费行为的多样化,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应建立立体多样化的渠道结构。在此,笔者建议平顶山市的旅游分销渠道可以尝试通过以下多种途径建立。

一是景区与旅行社。旅行社是景区营销的首选渠道,也是关系最稳固的一个渠道。但目前景区与旅行社的关系很微妙,也存在着诸多利益冲突。在此,笔者建议景区应该与旅行社加强沟通,建立多方面、多层次的合作,以更为灵活的方式,以“双赢”为理念提升这一渠道的价值。

二是景区与景区。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本地的景区与景区之间合作分销,优势互补,携手联合,共同把市场做大。比如,平顶山市不同旅游线路或不同旅游板块之间的相互推介分销,加强联动,引导游客旅游消费一二是本地景区与外地景区之间的合作、渗透,站在“双赢”的角度,加强沟通和战略层面的合作,建立新型的竞合关系,通过这一渠道推动游客的双向流动,如建立该市景区与周边地市景区的联动分销体系,或融入河南省旅游营销大格局中,拓宽分销渠道,拓宽信息传播通道。

三是景区与媒体。旅游景区经常会在电视、杂志、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广告或旅游信息,景区营销的成功离不开媒体的支持,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与媒体更深层次的分销合作,媒体渠道的公信力较其他渠道更胜一筹,对于景区形象的美誉度和信任度都会有所提升,也是提升营销层次的一条比较理想的渠道。

四是景区与咨询机构。景区寻找专业咨询机构做咨询,本身是一种有效率的营销,因为咨询机构不论是为景区做市场调研,还是成果评审,都会与一线市场有深层次沟通。并且,咨询专家会对该景区有一种特别的感情,会帮助景区宣传。

五是景区与游客。这里也有两层含义。其一,景区宣传深入客源地,直接针对目标顾客进行促销活动,提升销售;其二,游客本身其实也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营销渠道,景区通过向游客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使游客获得满足,游客不仅自己会故地重游,而且会成为景区的义务宣传员,他们口碑传播效应会为景区带来新的客源。

其他渠道还有很多种,随着旅游营销的不断创新,将会有更多更新的分销渠道被开发利用。只有建立了立体的营销渠道,才可以最大程度地销售产品与服务,降低市场风险,培育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

2.促销策略研究。结合平顶山市旅游促销现状分析,笔者建议该市旅游业的促销策略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

一是实施旅游目的地营销。平顶山市的旅游资源规划已形成体系,产业特色日渐明朗,基调已定,进行目的地营销的基础工作已经初步做好,时下,该市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提炼特色主题,形成鲜明而又对游客有强烈吸引力的宣传主题。笔者认为,平顶山市的旅游营销应尽快从景点营销提升到目的地营销,创建平顶山旅游品牌效应,并有效地传达到消费者头脑中,从而提升平顶山旅游的竞争力。

二是进行整合营销传播。平顶山市旅游营销传播应构建起一个有效的整合营销传播系统,创新传播途径,丰富传播形式,加大传播力度,提升营销能力。

实施媒体组合战略,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根据景区发展推广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在中央电视台或各主要客源地电视台等全国性或区域性电视媒体上展示平顶山形象,制作专题宣传片;加大利用互联网传播的力度,通过景区管理局官方网站、当地旅行社网站、政府网站、省级旅游网站、全国性旅游网站的目的地指南、综合性网站的旅游频道、专业性网站(如世界遗产网)、各种网上新闻报道等等,传播旅游景区信息;平顶山市主要媒体围绕全市重大旅游活动,播报和刊载该市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以及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旅游业发展的信息、旅游发展的热点问题;利用户外媒体宣传,在城市各交通主干线及城市出入口和重要的公共场所,设立旅游公益形象广告,摆放旅游宣传资料;进一步做好旅游宣传品和纪念品的设计与制作工作,制作具有平顶山市地方特色、信息量大、实效性强、适合不同市场需求的旅游宣传品和纪念品。

借助大型活动,提升平顶山市形象。积极参加国家、省旅游局组织的重点客源市场促销活动和旅游展览会,加强与外事、文化、经贸、招商等部门的合作,将平顶山市旅游宣传融入该市对外宣传工作中。鼓励各界为平顶山市策划举办大小会议、体育比赛、文化演出等接待活动,依托盛事活动宣传平顶山,拉动旅游;邀请外地媒体来该市采访、考察;精心做好旅游交易会的参展组织工作。开拓工作思路,通过举办全国性的乃至国际性的活动或赛事,提升城市形象。

加强合作,让宣传促销在区域旅游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将平顶山市的旅游营销融入河南省的旅游大格局,在借势上创新,与周边地市的旅游资源建立联合,优势互补,提高影响力,扩充客源。

进一步加强市场调研,做好市场分析,并及时调研结果及市场信息,制造声势,引导市场消费需求。

三是利用旅游大篷车促销。旅游大篷车是一种投入较低的促销方式,其主要形式是直接深入客源地与潜在顾客沟通,进行各种展示活动及文娱表演,增进潜在顾客对旅游目的地的了解,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形象,由于形式灵活多样,开展的内容丰富直观,促销效果较好。乌鲁木齐是最早正式启用大篷车进行旅游促销的城市,该市于2002年提出用大篷车的形式利用3年时间走遍全国主要省会城市,随后的3年中,大篷车的车轮遍布大江南北和长城内外,对宣传和推介新疆旅游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四是开展节庆营销。我国目前举行的节庆活动,从来源上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由民间自发形成的传统节庆活动,是一些颇具群众基础的传统节庆活动,如平顶山市宝丰县的马街书会。第二,由企业自发设立,目的在于促进某项产品销售的节庆活动,如青岛国际啤酒节等。第三,出于“搭台唱戏”的思路,由政府创办的节庆活动,如洛阳牡丹节、哈尔滨的国际冰雪节等。

进入新世纪,节庆营销已成为旅游营销的主要策略之一。平顶山市的旅游营销也已经开始运用节庆营销,开展了一些传统节会及新兴节会,如传统的香山寺二月庙会、风穴寺庙会、温泉庙会、铁山庙会、马街书会等;新兴的舞钢水灯节、刘氏宗亲联谊大会、叶姓联谊会等。为进一步提高节庆营销效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一是节庆主题选择精准。选择的主题要有一定的人文或物质基础,能形成影响力,具有说服力和美誉度,能被广泛认可和接受。二是要塑造标志性主题活动。节庆营销要做到集中优势资源,通过重点培养一到两个强势的标志性主题活动来塑造节庆旅游品牌,同时打造不同类型、互相配合的系列节庆活动,形成系统化、节奏化、主题互补相容的节庆群集效应。三是节庆活动的系统管理问题。节庆营销是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支持辅助部门的配合。因此,政府主导并且政府强有力的协调能力是节庆能否成功举办的关键。所以,政府有关部门要在体制上、管理机构设置上、管理规程、协调机制等方面予以规划、落实。

五是创建差异旅游营销策略。针对特定的消费人群,设计出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并利用规模、资源、企业实力等优势,制造产品独有的个性,已成为现今旅游市场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主题旅游开始大显身手。平顶山旅游营销也应坚持“稳定本地市场,强化周边市场,突出其他重点市场”的国内旅游市场宣传思路,加快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包装、推广,针对国内重点客源地,针对不同消费者的不同消费需求,推出特色旅游产品,大力吸引各种旅游消费群体,推动该市旅游新增长。在此,笔者建议平顶山旅游营销可以尝试推出多元化的旅游行程组合,制造一系列的个性化产品体系——“主题旅游系列”,捕捉消费者的需要,以便满足不同阶层人士的需求。比如,针对大学生的旅游产品、针对老年人的专项旅游产品、针对妇女儿童的专项旅游产品等。

河南石人山范文第5篇

体育旅游对河南经济的影响

(一)体育旅游对河南经济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河南省经济增长。体育旅游业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为满足人们追求刺激和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新兴经济行业,是一种较高的消费方式,其发展、更新速度要高于其他消费,经济作用不可小视。体育赛事,特别是有影响力的重大体育赛事,都是激发旅游动机的强大吸引物,体育界的赛事也同时是旅游者的盛会。近年来河南省也看到了发展体育旅游所蕴藏的巨大经济潜力,先后开发了一些体育旅游产品。除了体育旅游的直接收入可观外,由直接收入衍生出的间接收入和诱导收入也影响着河南省的GDP,推动了河南省的经济增长。

2.有利于扩大河南省劳动力就业的机会。体育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岗位层次众多,它要满足体育旅游者在体育旅游活动过程中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求,相应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许多服务岗位的工作并不需要很高的技术,家庭妇女和尚不具备技术专长的青年即可胜任,在旅游接待工作中,许多工作都必须靠员工手工操作,而且需要面对客人提供富有人情味的直接服务,因而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渠道,是河南经济旅游收入之外的重要目的,对实现中原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3.有利于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河南省经济发展不平衡,还有一些国家级的贫困县,许多体育旅游胜地都在偏远的山区。随着旅游地的开发,贫困地经济收入增加,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就业率扩大,居民有了较稳定的经济来源。经济的增长,税收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又改善了投资环境,有助于当地手工业和贸易的发展。进而从根本上改变当地人的生活,使当地人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二)体育旅游对河南经济的消极影响

1.引起当地物价上涨。旅游者的收入水平是比较高的,而体育旅游本身更是属于高消费的阶层。他们有很强的消费能力,能以较高的价格来购买食、宿、行中所需要的物品。所以难免会引起旅游地的物价上涨。作为发展中地区的河南省,居民整体收入水平在全国处于劣势,这势必会影响当地居民的经济利益。

2.造成产业结构失衡。体育旅游业的发展会扩大对土地的需求,旅游设施的建设会导致对土地需求的扩大和土地价格的上升。此外,从事旅游服务业的收入比务农的收入要高,大量的劳动力就会放弃耕作农田而去从事旅游服务业,而另外因建饭店、旅馆等也会占用耕地,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严重损害了农业的正常生产,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保证近亿人的吃饭问题是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发展体育旅游可能致使产业结构发生不利的变化。

3.影响经济稳定。体育旅游是一项综合性和依托性极强的产业,体育旅游的高度依托性决定了体育旅游业的发展要受交通、电力、通讯等相关行业的严重制约,这是体育旅游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一旦这些因素发生不利变化,将会导致体育旅游需求大幅下降,甚至整个经济都将受挫,严重影响经济的稳定。

河南体育旅游经济的发展态势

(一)河南体育旅游的资源

体育项目、体育场地和自然资源。河南省地处中原,自然人文景观丰富,依托自然人文特色开发体育项目、培育体育旅游基地的条件初步成型。如:小浪底景区是中原地区最大的拓展训练基地,可满足大众休闲运动和健身的需要;嵩山、龙门、鸡公山、云台山等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可开展登山、汽车拉力赛等体育旅游活动;白云山、石人山、石曼滩等1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宝天曼、黄河古道湿地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等,可利用山林优势开展登山、定向等活动;伏牛山区的石人山、白云山、老君山等,可开发汽车旅游、登山旅游、探险旅游、森林旅游等体育旅游项目;太行山的太行大峡谷、云台山、王屋山等自然景观,是开展攀岩、滑翔等专项旅游的理想旅游区。“豫南明珠”南湾湖、被誉为“人工天河”的林州红旗渠等水域,是开发龙舟、皮划艇、摩托艇、划船、滑水漂流等体育活动的理想场所。

体育旅游人才资源。体育旅游人才是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和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尤其需要懂经营、懂管理、懂法律、懂体育、懂旅游的复合型体育经济人才。在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上,应加大旅游教育和培训力度,目前河南有些高校已率先开设了休闲旅游及体育旅游专业,举办了短期的休闲旅游、体育旅游业务的培训,根据河南省体育旅游的特色,加强专业结构设置的研究,为河南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复合型的旅游及体育旅游管理人才奠定了基础。

特色文化体育旅游资源。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可以丰富体育旅游的内涵。河南是仰韶文化的故乡。夏商周三代文明,河南独领。西汉魏晋,河南依然举足轻重。唐至北宋,隋唐东都洛阳城、北宋开封东京城,反映了河南在我国古代文明中最后的辉煌。众多的历史遗迹、文化名城,为河南开发特色文化体育旅游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游客能够参与具有浓厚河南文化特色的造型展示、乐舞表演、古战场打斗、古代游戏等体育旅游活动。

(二)发展河南体育旅游经济的基础

消费观念的变化。随着河南省居民收入的增加,体育消费水平提高较快,城市居民的体育消费方式在过去的10年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出体育休闲、旅游的次数呈上升趋势。而体育旅游恰好迎合了新兴的大众需求,以其改善体质、健身强体、融入自然、放松身心的强大功能,从一开始就倍受欢迎,为河南的旅游产业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市场需求增加。近年来,河南省旅游业发展迅猛,假日旅游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据统计河南省近年来假日旅游场景火爆。就参与活动内容来看,旅游者更青睐于一些能够促进身体健康,释放紧张情绪的体育旅游项目。

群众体育基础深厚。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大众健身,在河南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就起源于我国古代的蹴鞠,温县的太极拳、少林功夫为代表的中国武术,更是深植于中原沃土。“功夫游”已成为河南省最具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不仅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正逐渐成为河南体育旅游的一大卖点。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论文关键词]青岛市旅游需求旅游供给

[论文摘要]本文以旅游经济的供求机制作为切入点,结合青岛旅游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了青岛市旅游经济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在2008年,青岛市迎来奥运会的同时也迎来旅游经济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青岛的旅游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崂山风景区的尝试性开拓、即墨温泉的开发、沿海一线风景区的改良以及城市容貌的改进,都给青岛的旅游经济带来了勃勃生机。近年来,青岛的旅游业始终以平稳的步伐向前发展,2002年,青岛市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50.52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10%,而到了2006年,青岛市旅游业更是持续快速增长,接待海内外游客2886.45万人次,增长14.7%;旅游总收入达325.2亿元人民币,增长百分之26.7%。旅游业收入在青岛的GDP中占据了极大比重,且仍然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这给青岛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无穷动力。但与先进城市相比,青岛的旅游经济还存在不少差距,其自身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旅游经济的供求机制理论

旅游经济学中采用旅游需求与供给均衡的分析方法是最常用的。本文将对旅游经济的供求机制理论做简要阐述:

旅游需求产生的最基本决定变量包括旅游支付能力、充足的余暇时间和旅游动机。在这三个变量同时得到满足的时候,旅游需求就表现为现实旅游需求。要增强旅游需求的有效性,也应当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旅游需求需要有更多、更长、更集中的余暇时间。自我国实行周五工作制及三个黄金周假期后,国内旅游的蓬勃发展的现实表明,有充足集中的余暇时间对旅游需求的市场化十分重要。其次,要增强居民的旅游支付能力,这需要政府在收入分配制度上进行改革。以上提到的两点,旅游从业者依靠其自身根本无法实现,使得这两个因素成为外生变量而无法掌控。然而旅游动机却可以通过旅游从业者在旅游供给上的努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实现。

旅游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以一定价格向旅游市场提供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具体包括经营者向旅游者提供的旅游资源、旅游交通、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等。发展旅游产业必须有与旅游需求相适应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核心依托是旅游景点的开发。而不同类型的旅游景点会形成不同的旅游体验;即便是相同的旅游景点,不同知识架构和审美背景的旅游者也会形成不同的旅游体验和评价。因此,旅游景点的开发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意满足不同的游客对旅游景点的不同要求。旅游交通是出行的前提,一方面游客更愿意到容易到达的地方度过自己的闲暇时间,另一方面,良好的交通条件使得游客不必将时间浪费在路上,同时提高了城市的整体形象。住宿设施包括饭店、旅馆和近几年流行起来的家庭旅馆等。住宿设施的数量以及舒适程度和价位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旅游供给的有效性。

通过对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的内含层次分析,可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需求和供给都能进入旅游经济循环,有些不良的旅游供给不但不能促进旅游需求的实现,而且可能搅乱旅游供给市场,抑制旅游需求的形成。要想使旅游经济能够有一个持续、有效、快速地增长,必须保证旅游供给增量的有效性,推动旅游供给存量的有效化。

二、青岛旅游经济的供给及优劣势分析

本文提到了旅游需求是一个外生变量,其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游客具有相应动机才能使得旅游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增加,而旅游从业者无法直接决定其增加与否。然而,从业者可以通过完善旅游供给间接影响旅游需求,从而带来旅游经济的增长。我们结合青岛旅游业发展的现状着重从旅游供给上分析青岛旅游经济的优劣势:

1.青岛旅游产品的供给。青岛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以及后天培养的一系列人文旅游资源成为青岛发展旅游经济的优势力量。2002年、2003年及2004年,青岛市重点旅游项目投入资金分别达到30亿元、34亿元和33亿元。2003年4月,海尔集团、青岛啤酒博物馆、青岛港、华东葡萄酒酿酒有限公司一次性通过国家旅游局专家组进行的示范评审,获得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称号。仅2004年,青岛市的4家工业旅游示范点就接待海内外游客53.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854万元。工业旅游已经成为青岛大旅游格局中的独特一翼。同时,2003年至2006年,青岛还“生产”出了度假旅游、观光旅游、海洋旅游、节庆会展旅游、体育健身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7大系列产品。正是旅游产品的日益丰富,使青岛的旅游品位得到提升。据有关统计研究表明,2006年,海内外游客在青岛的平均停留天数已达到3.5天,比2005年整整多出一天半。近两年来青岛市推出新旅游景区(点)22个,从而使青岛市旅游景区(点)总量达到88处。一系列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都极大地促进了青岛旅游业的发展。

但是在旅游产品的供给上青岛也存在一些不足,其主要表现在:

(1)缺乏具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品牌。富有纪念意义的旅游商品是体现旅游特色的最好凭证。从青岛旅游商品发展的历程来看,居多的是日用品和一次性消费品。

(2)青岛市的旅游环境不理想。首先,青岛的夜生活不发达。在冬季往往七八点钟街上就少有人来往,一些商店也早早关门,在春夏的旅游旺季,一些主要景点营业时间仅维持到八点,通宵休闲可供游客游玩的旅游景点屈指可数。其次,个别景区服务态度差,欺诈游客的现象屡有发生。饮食、旅行社、近郊游等行业每年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欺诈顾客的现象,2007年5月1日执法人员仅在一个景点就抓获30多起“黑照相”事件。这一系列与青岛美丽风景不符的现象必然会阻碍青岛旅游经济更快的发展。

2.青岛市旅游交通。近年来,青岛的交通设施也在不断完善。青岛公路交通十分发达,已建成济青、胶州湾、西流、双流、潍莱、栖莱、青银等7条高速公路,成为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拥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最长的城市。2004年4月“新”青岛流亭国际机场启用,青岛与韩国之间国际旅游新航线开辟,2004年崂山风景区太清大通路段改造及太清至八水河步行栈道等工程建成,随着全市主要道路的通畅,青岛交通也带动了青岛旅游经济的增长。

然而,青岛的交通也不是十全十美的的,其主要症结在于:

(1)夜晚的城市交通并不完善。青岛的公交车在20∶30左右基本上就不再发车,有少部分公交线路营运的22∶30,在此之后路上很难遇到公交车。而出租车在夜晚收费比日间更贵,这就使得一部分低收入游客丧失。

(2)交通要道环境美化力度不够。流亭机场作为青岛惟一的民航机场,其所在的城阳区周边环境并不理想,不是煤炭场地,就是破旧的老楼,从机场驶往市区的必经的李沧区,环境更是脏乱差,不仅绿化上与市南区存在差距,就连最基本的城市市容的整洁都不能保证。这给青岛的旅游经济带来很坏的影响。

3.青岛的住宿设施。应当说青岛的住宿设施已日趋完善。现在,青岛拥有包括香格里拉、颐中皇冠大酒店、海景花园大酒店、丽晶大酒店在内的近百家星级酒店,可以向国内外的中高层的消费者提供充足的住宿服务。此外,青岛还拥有以农家宴为主要经营方式的家庭旅馆,既可以满足一些游客渴望接近大自然的需求,又可以缓解旅游高峰期游客入住困难的问题,极大地拉动青岛旅游经济的供给。

三、青岛旅游经济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上文提到的青岛旅游经济供给中存在诸多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相应的对策建议:

1.规范旅游市场运行秩序。当前规范旅游市场运行秩序应着力抓好三个重点:一是加快建立旅游投诉联动网络,完善由旅游、公安、工商、物价、交通、城管等有关部门组成的旅游综合执法体系,健全执法监督、社会监督、义务监督、舆论监督“四位统一”监督网络,加强旅游市场综合治理。二是建立和健全导游计分制度、导游劳动报酬制度、旅游行业佣金收受制度、导游服务机构市场化等四个机制,大力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三是加强旅游市场跟踪调研,切实解决旅行社、旅游饭店、景区景点存在的诸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工具不足等现实困难和突出问题。

2.大力开发郊区旅游。青岛市区的开发已经没有更大的空间,然而像莱西、平度、即墨、胶南这些郊区仍然有很多有文化底蕴或风景优美的景区可以开发,从而形成青岛大旅游的格局,而不是旅游一线的一个中间站点。

3.开发形式多样的旅游纪念品。青岛在开发旅游纪念产品方面有很大欠缺,旅游从业者应当开拓思维,充分结合青岛山、水等各项特色,不断开发真正具有青岛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提高纪念品档次,注重纪念品的质量,并不断完善购物环境,从各个方面调动游客购买产品的积极性,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河南石人山范文第6篇

关键词:南阳;旅游;规划;发展

南阳古称宛,是国务院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南阳拥有独特的区位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境内以汉代文化为主的文物古迹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现有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个,风景名胜40多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个。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成功创建,为进一步挖掘和开发山水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世界级的旅游品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南阳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

(一)区位优势

目前,河南正着重开发郑、汴、洛、三(三门峡)、沿河(黄河)古文化旅游线和伏牛山(石人山、白云山、宝天曼等)自然风光旅游线,伏牛山成为河南省旅游的名牌和闪光点。南阳地理位置优越,境内高速公路和铁路四通八达,能方便地进入京广线、陇海线等铁路干线和京珠、连霍等高速公路,是连接豫、鄂、川、陕四省的交通要道,距关中经济区、武汉经济区、郑州经济区直线距离均在500km以内。良好的经济地理区位和遍布境内的旅游景点决定了南阳拥有庞大的潜在客源优势。同时,南阳周围分布有众多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如:郑州、洛阳、开封、武汉、西安等,加入这个旅游网络,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

南阳历史悠久,地形奇特,形成了丰富的资源优势。在伏牛山自然保护区中,南阳境内占73.1%。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主要有:1处世界生物圈、3处国家地质(矿山)公园、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上建立的以“山(伏牛山)、水(丹江)、龙(恐龙蛋化石)”地质奇观为主要内涵的世界地质公园风景区;中原人类的发祥地南召县杏花山猿人遗址;被誉为“长城之父”的中国最早的古长城――楚长城;中华“科圣”张衡的长眠地――张衡墓园;“中华医圣”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南阳医圣祠;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躬耕地――南阳卧龙岗;中国最大的汉代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南阳汉画馆;中国惟一保存最完整、规制完备的知府衙门――南阳府衙;中国惟一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县衙――内乡县衙;中国汉代规模最大的冶铁中心――宛城冶铁遗址;中国木雕石刻工艺最为精湛的古建筑群――社旗山陕会馆;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街道――淅川荆紫关镇清代五里长街;世界最小的城――新野汉桑城等为代表的人文旅游区。地质景区与人文景区相互交错,山水旅游资源与旅游资源丰富,各有千秋。

(三)客源市场潜力大

作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是拉动经济和启动消费的有力杠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一位旅游大国的目标。世界地质公园风景区等系列旅游线路将对国际国内客源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作为新近开发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景点,南阳旅游的省内客源潜力巨大。据世界旅游组织分析: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旅游需求的收入弹性为2.5。我国大部分省区人均GDP已经突破或接近1000美元大关,旅游需求将进入一个高收入弹性阶段,给南阳旅游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旅游市场份额小

与郑州、西安、南京相比,南阳的区位条件稍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伏牛山旅游业的发展。南阳独特的旅游资源产品没有深入发掘,旅游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利用,符合本区旅游资源特点的生态旅游、探险旅游、文化观光旅游等旅游产品开发程度较低,结构单一。近年来,随着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南阳旅游业的知名度有所提高,但和周边知名旅游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景区开发深度不够,接待能力和基础设施落后、境外游客很少,这和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很不相称。

(二)旅游资源开发缺乏整体观念,缺乏统一管理

伏牛山景区开发没有整体规划,缺乏统一协调和管理,各景区从自身角度开发各自的旅游资源,造成各景区孤立、分散,没有形成联系紧密的服务网络,使跨景点游览非常不便,降低了景区的吸引力。同时各景区为了自身利益,对旅游资源盲目开发,产品雷同,导致恶性竞争、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造成人、财、物极大浪费,旅游资源整体效益难以发挥。再加上我国自上而下树状体系的行政管理体制,性质不同的旅游资源分属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给不同的行政区域协调开发旅游资源带来困难。如:风景名胜区由建设部门管理;森林公园由林业部门管理;自然保护区由环境部门管理;文物保护区由文化部门管理;管理体制的不顺使旅游景区的日常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景区的统一规划,严重制约了旅游景区的发展。

(三)旅游资源开发资金不足,环境古迹破坏问题突出

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现阶段的开发资金主要来自各地政府、企业和个人投资,地方政府支配财力有限,当地民间资金和建设能力相对薄弱,在开发过程中难免由于资金约束而急功近利,缺乏统一和长远地开发和保护规划,造成很多早期开发的景区布局混乱,大批旅游资源遭到破坏,景区环境极不协调。特别是开发过程中对景观及景区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和污染,对文物古迹缺乏有效保护,破坏相当严重,导致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优化和市场推广、促销严重滞后,影响了伏牛山景区的整体形象和开发收益。

三、南阳旅游业定位及开发建议

准确的定位是科学开发南阳旅游资源的基本前提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笔者认为应选准以地质公园、南阳四圣作为旅游资源精品,进行高档次、高品位的整体开发,把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作为南阳旅游发展的龙头,尽快形成旅游经济规模。通过地质公园的强大影响,塑造南阳旅游的鲜明特色,形成山水旅游与人文旅游有机结合。

(一)统一规划宣传开发,突出特色

要树立大旅游,大区域的意识,成立专门的旅游管理协调机构,与国内外著名规划设计单位合作,找准定位,高起点规划、统一开发境内旅游资源,要突出特色,走差异化和个性化道路。要完善和提升现有景区质量,加大南阳旅游的宣传力度,积极扩展旅游空间和旅游市场,从目前的大三角(西安、郑州、武汉)旅游市场定位,转向珠三角、长三角、北京等方向来的外地游客和海外客源,打造全国乃至世界级旅游品牌。同时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理顺各景区之间的关系,建设快速便捷通道,促进南阳旅游业快速协调发展。

(二)深度发掘山水地质旅游

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创建成功,开创了南阳旅游业发展的新纪元。应着力打造山水地质旅游精品,浓笔渲染“山―水―龙”内涵,广泛宣传景区内世界第九大奇迹,中国发现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恐龙蛋化石群和天然的植物化石群,规划好以伏牛山恐龙骨架化石和世界范围内惟一的、极特殊类型的长圆柱恐龙蛋化石群地质遗迹展示为主的地质景区,组织在自然保护区的探险游、森林游,带动伏牛山旅游景区整体发展。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水库,也是南水北调的起点,应大力开发水上休闲度假区,可推出水上跑车、水上赛场、水上纪念馆等。充分利用南阳“玉石之乡”的美誉,围绕独具特色的独山玉石作文章,以玉为主题建玉文化展览馆,举办玉雕文化节等活动。原始森林以其原始状态日益成为旅游的热点,南阳有河南省乃至中原地带面积最大,观赏价值很高的大片原始森林,而且山顶坦阔,进出方便,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三)充分利用“四圣”人文旅游资源,做出内涵

南阳“四圣”从不同角度成为南阳文化的标识,诸葛亮心怀天下、鞠躬尽瘁,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品格;张衡发明了人类科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浑天仪、地动仪,被后世尊称为科圣。商圣范蠡,谋利不为利,功成身退有着很深的儒家文化的烙印;张仲景“既为良臣、更为良医”的形象。南阳应依托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打好以“四圣”为代表的文化旅游牌,如:在张仲景诞辰之日,在医圣祠举行大型祭拜活动;让游客在智圣诸葛亮躬耕的卧龙岗过一把隐士的瘾,在武侯祠布下八卦阵,再现八卦阵的诡异神奇。

(四)系统开发特色历史遗迹

应逐步开发以中原人类的发祥地――南召县杏花山猿人遗址为代表的寻根文化,以中国惟一保存最完整、规制完备的知府衙门――南阳府衙,中国惟一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县衙――内乡县衙为代表的府衙文化,以反映古代劳动人民高超技艺的中国汉代规模最大的冶铁中心――宛城冶铁遗址,以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街道――淅川荆紫关镇清代五里长街,世界最小的城――新野汉桑城为代表的古代区域设置文化。

(五)引入市场机制筹措资金

对景区开发管理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采取各种方式,多渠道全方位筹措建设资金。1、股份制:由政府和社会共同出资,共同参与景区的经营管理和维护,按比例分配经营收益。此种方式不但可以解决资金的缺口,政府还掌握着景区的经营;2、承包制:把现有政府暂时无力开发管理的景区承包给企业或者个人来经营和管理,政府采取政策引导和宏观管理,不具体干预承包者的经营管理。这样既解决政府开发资金的短缺,又能促进景区的开发,使南阳旅游尽快上规模。

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业正处于发展的转型期,做大做强南阳旅游,不仅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中原崛起”伟大战略的必由之路,随着旅游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南阳将成为下一个河南品牌,河南将成为中国文化强省。

参考文献:

1、张泽.南阳伏牛山自然风景区的旅游价值[J].河南地质,2000(12).

2、史本林.伏牛山旅游资源开发初步研究[J].开发研究,2005(1).

3、李瑞.伏牛山旅游发展空间差异研究[J].经济地理,2006(3).

河南石人山范文第7篇

区域旅游是一种以区域作为相对独立的单位来接待旅游者、组织安排旅游活动的经营服务方式,是特定空间存在的旅游活动及其经济关系的总和。区域旅游整合营销是开发区域旅游资源、拓展区际旅游市场的主要途径,对提高区域旅游业知名度、扩大美誉度、有效拓展旅游市场、不断壮大旅游产业规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原城市群是由九个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城市组成的区域综合体,它以大郑州都市圈为中心,以洛阳、济源、焦作、新乡、开封、许昌、平顶山、漯河等八个中心城市为结点构成了紧密联系圈。中原城市群战略的实施推进了旅游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加快了区域旅游市场的发展进程。但是,与国内旅游发达区域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经济圈、泛珠三角地区等相比,中原城市群还存在着区域品牌不明、区域协调营销不利、整合营销力度不够等问题,旅游资源还没有充分整合,整合营销的优势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旅游市场竞争,中原城市群旅游业应本着“着眼大区域、营造大环境、发展大旅游、树立新形象”的整合营销方针,以整合区域内所有资源为手段,重组区域旅游业的管理模式和市场运作行为,打破地区壁垒,谋求共同发展,对内重在整合,对外强调一体化、一致化营销,通过综合协调各种传播方式建立一体化营销体系,使区域旅游业保持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实现区域内旅游业整体利益和协调发展。

二、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整合营销的思路

(一)整合中原城市群区域内部营销资源系统

1、增强品牌意识,准确定位区域旅游品牌

品牌是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特色是旅游品牌的生命。中原城市群旅游资源丰富,一些旅游产品在国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缺乏国际知名品牌,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一直很低。而且区域发展相当不平衡,入境旅游者大部分只是到郑、汴、洛三地,其它旅游城市年接待量很少。

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准确进行区域旅游品牌定位,是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整合营销的前提。中原城市群的国内市场主要分布在省内、国内与中原城市群接界的省市以及有交通干线相连或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对中原城市群有一定的理解。因此,针对国内市场可定位为:中华民族之根,华夏文化的源头;禅宗祖庭,天下第一名刹;陈氏太极少林武术,尽在中原;展青山碧水风光,体验中原风土人情。国际市场对旅游地的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针对国际市场可定位为:中国历史文化最悠久的地区之一,中国武术之乡;黄河从这里流过,青山绿水风光与历史文化的交融。为此,中原城市群应重点打出三个品牌,即以黄帝故里、河图洛书、姓氏发源地为依托的根文化品牌;以白马寺、龙门、少林寺、相国寺为依托的佛文化品牌;以宋都、宋陵为依托的宋文化品牌。同时,还要以黄河漂流、白云山等为依托,打出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品牌。

2、确立形象意识,科学设计区域旅游形象

在当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形象塑造已成为旅游目的地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关键。整合营销要求将营销传播的力量集中传达区域统一的旅游形象。中原城市群古文化旅游资源数量多,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应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强化历史文化旅游主题形象。“根”是中原城市群与其他地方相比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优势,也只有“根”才能把中原城市群旅游资源和产品的整体优势集束起来,形成合力。由此可确立中原城市群的旅游主题形象:“华夏文化之源、中华民族之根”。

但是,由于中原城市群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已趋于成熟,其对于扩大中原城市群旅游市场规模的贡献度也将趋弱,而且在崇尚旅游个性、回归自然的时代,以历史文化旅游产品为主的单一旅游产品结构具有较强的局限性,所以,应培育自然生态旅游的补充形象。郑州的嵩山、洛阳的龙门山、焦作的云台山和王屋山都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加之近年陆续开辟、推出的石人山、白云山、小浪底风景名胜区等名山秀水,可打出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品牌,逐步形成观光、休闲、度假、专项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丰富中原城市群的旅游形象,增加其吸引力。

(二)整合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信息传播系统

1、强化统一观念,整合传播信息

用鲜明、独特的图形符号显示自己的特色,用精练、形象、明快、易记的文字概括自己的特色,是中原城市群旅游形象设计的基础性工作。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形象的传播信息应以地方文化和地理环境为背景,以景观资源为基础,形成个性鲜明的宣传口号。依据主题形象可设计主打宣传口号:“五千年大河文化、八百里锦绣中原”,系列宣传口号:“人文中州、山水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游中原者知中华”,“九州之中、华夏之源”,“文明摇篮、魅力中原”。设计体现中原城市群旅游形象的统一的视觉符号,包括中原城市群旅游徽标、标准字体、象征人物、市花、象征性吉祥物、纪念品、户外广告、交通工具、公众视觉形象和旅游企业视觉形象。同时,要及时商标注册,保护旅游品牌无形资产。

2、拓展传播渠道,整合传播媒介

营销需要借助相应的媒体与渠道向消费者传达信息。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整合营销应大力强化本省主流媒体,如河南以及中原城市群各市电视台、电台、报纸等等,这是旅游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例如,借助《河南日报》编发头版新闻、局长专访、市(县)长旅游访谈或深度报道文章,宣传中原城市群旅游产业形象;利用《大河报》、《东方今报》等报纸开办旅游专版,介绍旅游信息;借助河南电视台新闻部采访、播发新闻,配合专题部组织旅游方面的“焦点透视”,协助双休部组织“双休日跟我走”、“休闲策划”等旅游专题节目。针对本地自驾游增多的趋势,也可选择各市交通广播电台进行宣传。同时,有效利用中央权威媒体,播出中原城市群旅游整体宣传广告,联合开办中原城市群旅游宣传专题。邀请中央各大新闻媒体赴中原城市群采访,拍摄播出旅游专题节目。

邀请专家创作设计介绍中原城市群的旅游宣传品,包括多媒体光盘、VCD、录像带、旅游手册、图片、多媒体解说系统、导游图、门票、宣传折叶、包装袋、信笺、名片等。设计发行或赠送中原城市群旅游画册、明信片、邮票、挂历、台历及旅游纪念品;出版有关中原城市群的书籍、史料和小说;创作推广具有中原城市群地方特色的器乐曲和声乐曲;拍摄以中原城市群为背景的电影和电视剧;派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团体到外地进行演出交流活动等。

3、注重传播策略,整合传播方法

中原城市群可利用形象广告传播策略,通过广告技巧,对中原城市群独特的古都文化和黄河文化形象进行概括和加工,提炼出一个精制但是足以体现中原城市群特色的形象广告;利用公共关系传播策略,协调旅游地与公众关系,使旅游地达到所希望的形象状态和标准;利用数字化传播策略,完善提升中原城市群旅游资讯网功能,努力从设计的数字化、标准的数字化和实施的数字化三方面营造自己的数字化旅游形象;利用空间传播策略,发挥城市边界出入口、风景名胜区和城市园林对区域旅游形象的展示作用;利用旅游节事传播策略,加速品牌传播,带动区域旅游发展。

(三)整合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管理系统

1、加强区域管理,完善品牌管理体系

行政区划是制约旅游整合营销的主要原因。中原城市群区域内要打破地区分割、分管的局面,加强各市的联系,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统筹模式、整体的营销传播战略体系和信息平台相结合的联动机制。设立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品牌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品牌的管理事宜,包括品牌的调查、设计、推广、评价和预测,组织实施区域旅游品牌战略,针对游客、市场对品牌产品、服务的改进要求,完善和修订品牌的整合营销传播过程。该机构可以由政府牵头,各个旅游企业的负责人参加,制定详细的建设和管理细则,明确各自的职责,形成具有旅游地品牌建设凝聚力的管理机制。

成立区域旅游行业组织,履行区域形象宣传、旅游信息咨询、行业协调、自律、企业资质认证与等级评定、对外交流与合作、从业人员培训、服务技能比赛,以至受理游客投诉等职能。完整、统一的价格系统是旅游品牌内涵的重要支撑,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主导作用,对景区、旅行社、旅行商等影响价格因素的主体进行整合,避免出现价格战等造成价格体系混乱而影响区域整体品牌形象,针对旅行社、旅行商、大客户、团体、淡季优惠等的价格和返利要统一。营销机构要严格按照品牌整体形象的要求以统一的品牌形象出现,避免景区各自为战。

2、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旅游环境

河南石人山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区域旅游整合营销是开发区域旅游资源、拓展区际旅游市场的主要途径,对于提高区域旅游业的知名度、扩大美誉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区域内部营销资源系统、区域旅游传播系统和区域旅游管理系统三个方面看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整合营销,其形象广告传播、公共关系传播、数字化传播、空间传播和旅游节事传播等区域旅游整合营销是传播之良策。

如今,旅游经济开始进入区域竞争时代,多边区域合作成为旅游发展的潮流。近年来,国内不少区域已经认识到,只有大整合才能营造大市场,因此,纷纷将整合营销的概念引入到旅游业发展中来,一改分散作战的传统,在整合营销策略的引导下实现了多赢。

一、区域旅游整合营销是中原城市群开发区域旅游市场的主要途径

区域旅游是一种以区域作为相对独立的单位来接待旅游者、组织安排旅游活动的经营服务方式,是特定空间存在的旅游活动及其经济关系的总和。区域旅游整合营销是开发区域旅游资源、拓展区际旅游市场的主要途径,对于提高区域旅游业的知名度,扩大美誉度,有效的拓展旅游市场,不断壮大旅游产业规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原城市群是由九个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城市组成的区域综合体,它以大郑州都市圈为中心,以洛阳、济源、焦作、新乡、开封、许昌、平顶山、漯河等八个中心城市为结点构成紧密联系圈。中原城市群战略的实施推进了旅游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加快了区域旅游市场的发展进程。但是,与国内旅游发达区域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经济圈、泛珠三角地区等相比,中原城市群还存在着区域品牌不明、区域协调营销不利、整合营销力度不够等问题,旅游资源还没有充分整合,整合营销的优势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旅游市场竞争,中原城市群旅游业应针对旅游市场需求,以整合区域内所有资源为手段,重组区域旅游业的管理模式和市场运作行为,通过综合协调各种传播方式建立一体化营销体系,使区域旅游业保持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实现区域内旅游业整体利益和协调发展。

二、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整合营销的思路

(一)整合中原城市群区域内部营销资源系统

1.增强品牌意识,准确定位区域旅游品牌

品牌是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特色是旅游品牌的生命。中原城市群旅游资源丰富,一些旅游产品在国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缺乏国际知名品牌,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一直很低。而且区域发展相当不平衡,入境旅游者大部分只是到郑、汴、洛三地,其它旅游城市年接待量很少。

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准确进行区域旅游品牌定位,是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整合营销的前提。中原城市群的国内市场主要分布在省内、国内与中原城市群接界的省市以及有交通干线相连或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对中原城市群有一定的理解。因此,针对国内市场可定位为:中华民族之根,华夏文化的源头;禅宗祖庭,天下第一名刹;陈氏太极少林武术,尽在中原;展青山碧水风光,体验中原风土人情。国际市场对旅游地的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针对国际市场可定位为:中国历史文化最悠久的地区之一,中国武术之乡;黄河从这里流过,青山绿水风光与历史文化的交融。为此,中原城市群应重点打出三个品牌,即以黄帝故里、河图洛书、姓氏发源地为依托的根文化品牌;以白马寺、龙门、少林寺、相国寺为依托的佛文化品牌;以宋都、宋陵为依托的宋文化品牌。同时,还要以黄河漂流、白云山等为依托,打出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品牌。

2.确立形象意识,科学设计区域旅游形象

在当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形象塑造已成为旅游目的地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关键。整合营销要求将营销传播的力量集中传达区域统一的旅游形象。中原城市群古文化旅游资源数量多,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应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强化历史文化旅游主题形象。“根”是中原城市群与其他地方相比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优势,也只有“根”才能把中原城市群旅游资源和产品的整体优势集束起来,形成合力。由此可确立中原城市群的旅游主题形象:“华夏文化之源、中华民族之根”。

但是,由于中原城市群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已趋于成熟,其对于扩大中原城市群旅游市场规模的贡献度也将趋弱,而且在崇尚旅游个性、回归自然的时代,以历史文化旅游产品为主的单一旅游产品结构具有较强的局限性,所以,应培育自然生态旅游的补充形象。郑州的嵩山、洛阳的龙门山、焦作的云台山和王屋山都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加之近年陆续开辟、推出的石人山、白云山、小浪底风景名胜区等名山秀水,可打出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品牌,逐步形成观光、休闲、度假、专项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丰富中原城市群的旅游形象,增加其吸引力。

(二)整合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信息传播系统

1.强化统一思想,整合传播信息

用鲜明、独特的图形符号显示自己的特色,用精练、形象、明快、易记的文字概括自己的特色,是中原城市群旅游形象设计的基础性工作。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形象的传播信息应以地方文化和地理环境为背景,以景观资源为基础,形成个性鲜明的宣传口号。依据主题形象可设计主打宣传口号:“五千年大河文化、八百里锦绣中原”,系列宣传口号:“人文中州、山水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游中原者知中华”,“九州之中、华夏之源”,“文明摇篮、魅力中原”。设计体现中原城市群旅游形象的统一的视觉符号,包括中原城市群旅游徽标、标准字体、象征人物、市花、象征性吉祥物、纪念品、户外广告、交通工具、公众视觉形象和旅游企业视觉形象。同时,要及时商标注册,保护旅游品牌无形资产。

2.树立传播观念,整合传播工具

营销需要借助相应的媒体与渠道向消费者传达信息。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整合营销应大力强化本省主流媒体,如河南以及中原城市群各市电视台、电台、报纸,等等。这是旅游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例如,借助《河南日报》编发头版新闻、局长专访、市(县)长旅游访谈或深度报道文章,宣传中原城市群旅游产业形象;利用《大河报》、《东方今报》等报纸开办旅游专版,介绍旅游信息,面向公众展开宣传;借助河南电视台新闻部采访、播发新闻,就旅游热点问题组织深度报道,配合专题部组织旅游方面的“焦点透视”,协助双休部组织“双休日跟我走”、“休闲策划”等旅游专题节目。针对本地自驾游增多的趋势,也可选择各市交通广播电台进行宣传。同时,有效利用中央权威媒体,如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等,播出中原城市群旅游整体宣传广告,联合开办中原城市群旅游宣传专题,邀请中央各大新闻媒体赴中原城市群采访,拍摄播出旅游专题节目。

邀请专家创作设计介绍中原城市群的旅游宣传品,包括多媒体光盘、VCD、录像带、旅游手册、图片、多媒体解说系统、导游图、门票、宣传折叶、包装袋、信笺、名片等。设计发行或赠送中原城市群旅游画册、明信片、邮票、挂历、台历及旅游纪念品;出版有关中原城市群的书籍、史料和小说;创作推广具有中原城市群地方特色的器乐曲和声乐曲;拍摄以中原城市群为背景的电影和电视剧;派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团体到外地进行演出交流活动等。

(三)整合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管理系统

1.加强区域管理,完善品牌管理体系

行政区划是制约旅游整合营销的主要原因。中原城市群区域内要打破地区分割、分管的局面,加强各市的联系,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统筹模式、整体的营销传播战略体系和信息平台相结合的联动机制。设立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品牌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品牌的管理事宜,包括品牌的调查、设计、推广、评价和预测,组织实施区域旅游品牌战略,针对游客、市场对品牌产品、服务的改进要求,完善和修订品牌的整合营销传播过程。该机构可以由政府牵头,各个旅游企业的负责人参加,制定详细的建设和管理细则,明确各自的职责,形成具有旅游地品牌建设凝聚力的管理机制。

成立区域旅游行业组织,履行区域形象宣传、旅游信息咨询、行业协调、自律、企业资质认证与等级评定、对外交流与合作、从业人员培训、服务技能比赛,以至受理游客投诉等职能。完整、统一的价格系统是旅游品牌内涵的重要支撑,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主导作用,对景区、旅行社、旅行商等影响价格因素的主体进行整合,避免出现价格战等造成价格体系混乱而影响区域整体品牌形象。营销机构要严格按照品牌整体形象的要求以统一的品牌形象出现,避免景区各自为战。例如参加各种旅游展会活动时工作人员的服装、介绍和解说内容、场地布置、宣传品等要统一;针对旅行社、旅行商、大客户、团体、淡季优惠等的价格和返利要统一。

2.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旅游环境

目前中原城市群各市旅游“软环境”普遍欠佳,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匮乏,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伴随着产品同质化时代的来临,服务质量将日益成为旅游企业的生命线,未来旅游业的竞争也将是服务的竞争。中原城市群应加强品牌的消费过程控制,通过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良好服务,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建立对品牌的信赖感和满意度,从而建立良好的品牌服务形象进而形成良好的品牌口碑宣传。提高区域旅游服务品质,让游客进得来、吃得好、住得舒服、行得方便、购得放心。加快旅游人才资源开发,对服务人员、导游人员实行持证上岗、竞争上岗制度,积极引进旅游管理、营销、策划、创意等各类人才,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通、服务一流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

要加强旅游法制建设,抓紧出台《中原城市群旅游条例》,将旅游产业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强旅游治安、卫生和应急处理、救援体系建设,确保游客的健康与安全;加大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力度,严厉打击无证经营、违约失信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旅游城市、旅游景区和星级酒店等创建活动,不断提高旅游行业综合服务水平。

三、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一)形象广告传播策略

中原城市群广告传播应以形象广告为主。通过广告技巧,对中原城市群独特的古都文化和黄河文化形象进行概括和加工,提炼出一个精制但是足以体现中原城市群特色的形象广告。限于资金,可考虑选择几个主要的客源地,如北京、上海、广东和其他沿海省份或城市以及港澳台地区,在适当时期进行电视广告宣传。还可利用广播(如各城市电台的旅游互动节目)、报纸、杂志、旅游形象核心区的多媒体展示系统、电子滚动屏幕和路牌形象广告、礼品广告、工地形象广告、纪念品及旅游商品广告、交通及旅游点票据广告、直邮广告(向旅行商、会展旅游管理机构投递推广邮件)等媒介进行旅游形象宣传。在重要目标市场设立中原城市群旅游办事处,散发形象宣传广告。也可根据不同客源市场的消费取向,重点宣传推广单个旅游产品的分体形象,以分体形象充实提升整体形象。

(二)公共关系传播策略

公共关系传播策略是一种协调旅游地与公众关系,使旅游地达到所希望的形象状态和标准的方法和手段。可采用宣传性公关,但在宣传方式上,要由传统宣传方式向现代宣传方式转变,由旅游行业管理部门独家宣传向政企联手合力促销转变;在宣传渠道上,要把旅游部门的宣传和各市的外宣、外事、外经贸、各种对外科技、文化、体育效流渠道结合起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旅游宣传促销合力。与省内其它城市及山西、陕西等周边地区开展联合促销,形成区域旅游宣传合力。

与媒体联合举办游客评点“中原城市群旅游品牌”有奖活动,游客可通过网上评点、报上评点和旅游景点现场评点等方式,从知名度、影响力、品牌定位、品牌传播、旅游环境、旅游管理、发展潜力等多方面对中原城市群旅游景点进行评价,达到有效传播中原城市群旅游形象的目的。举办中原城市群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面向海内外公开征集中原城市群旅游形象标识和主题口号,进一步树立中原城市群旅游主题形象。借助中部旅游交易会、中部崛起旅游论坛,打造中原城市群旅游品牌。召开旅游说明会或推介会,推广区域旅游形象。邀请旅行社主管、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新闻媒体记者和旅游专栏作家或名人、投资考察团、旅游商和批发商等到中原城市群访问、采访,发挥其中介作用。授予代表性游客(名人、专家)旅游形象大使、“荣誉游客”、“荣誉市民”称号。

(三)数字化传播策略

因特网在现代社会信息传递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中原城市群应努力从设计的数字化、标准的数字化和实施的数字化三方面营造自己的数字化旅游形象。完善提升中原城市群旅游资讯网功能,充分发挥信息广、传输快、内容新的网络优势,从“吃住行游购娱”各方面对中原城市群旅游进行全方位介绍,及时和更新信息,并链接到相关网站,努力营造包括各旅游企业在内的中原城市群旅游营销网络系统。各主要景区、各大旅行社及各大饭店也要建立自己的主页并进入各主要网络搜索引擎和一些热门站点的友情链接。大力推进旅游电子政务建设,建立网上预定服务系统,包括预定机票、车票、景点门票,这样不仅能直接促成游客成行,增加直接经济效益,还便于对游客个人资料储存,进行个性化服务,提高游客回头率。

(四)空间传播策略

城市边界出入口及风景名胜区和城市园林是区域旅游形象的主要载体,是树立其旅游形象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边界出入口是区域对外的窗口,它给旅游者以该区域的第一印象,因此,应精心考虑机场、车站等周围的环境,要让游客一进入该区域就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气氛。在出人中原城市群的各大路口架设宣传中原城市群旅游形象的广告牌,在市区各大路口、广场建造体现旅游地特征的雕塑、喷泉。这样不仅宣传了中原城市群的旅游形象和旅游产品,也宣传了中原城市群的企业形象和企业产品。

(五)旅游节事传播策略

成功运用节事活动,可以加速品牌传播、带动区域旅游发展。中原城市群有各种各样的节庆活动,如洛阳牡丹花会、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新郑炎黄文化艺术节等,已成为中原城市群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海内外游客了解中原城市群的重要渠道。中原城市群可以利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集表演性、民俗性、群众性、参与性于一体的旅游节事活动,将中原城市群的旅游文化主题动态地、迅速地整合、外显,扩大中原城市群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