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循序渐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循序渐进范文第1篇

根据学生入学现状,我们班级养成教育的工作这样进行。以稳定情绪为中心,结合学生处养成教育系列安排,从学生实际需要入手,分阶段、小步子、小目标、低要求逐步推进。实施中,我们遵循着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悉心指导等方式,利用一切时机循序渐进促进学生习惯养成。下面我将结合具体事例谈谈我们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

一、外援帮助是捷径。

我不是一个勤快的班主任。正因为如此,我不得不思考“偷懒“的办法。我们都知道,实际工作中,老师不做的话,那学生必须得会做,但一年级的孩子他们还不会做,这是一件非常矛盾的事情。

但是,我们工作中的一个优良传统启发了我,那就是“传帮带”。什么是传帮带? 它是一种传统的以老带新的工作方法。“传”是指传授、传承 ,“帮”是指帮助、帮教,“带”是指带领、带动。过去的无数实践证明,“传帮带”是一种既简便、又有效的培养人的方法。

这又产生了一个问题,谁来帮我“传帮带”?很简单,那就是上届的学生。大家都知道,每位一年级的班主任,都拥有至少四十名可以帮助自己“偷懒”的老生。他们不仅有着三年的学校生活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有一颗火辣辣的乐于助师的心。开学初,对于刚升入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是相对自由的日子。尤其是开学前两三周,没有二课,学业也不重,他们会利用大课间、二课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回来看看过去的老师,重温刚入学的旧梦。因此,我们根据老生回来的人数及时间进行安排,请他们做小老师,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如摆放桌椅、整理柜桶、整理教室书柜、做卫生等等。

二、从内打破是成长。

每个班总有几个这样的孩子,他们踏实、认真、最主要是有热情,愿意做事。一定要找到这样的孩子,如果没有,就要细心指导,在班级中培养出这样一小批生力军。他们不仅可以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班级的常规养成检查,如文明礼仪、课间表现、桌椅摆放,柜桶整理,课前准备,排队、作业收发登记,跟读纪律等等,同时他们也是这些常规检查的小指导者。更重要的是,在他们做的时候,要引导其他的孩子观察并学习。同时告诉他们,不会的你就慢慢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多看几次,你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当然,也要告知所有的小指导者,检查时发现问题,千万不能立即动手帮他做,一定要先告诉他该怎么做。如果不会,可以做一遍给他看,然后再让他做,直到做好为止。

三、督促落实是关键。

教育孩子就是要渐渐养成他们的好习惯。习惯是什么?斯宾塞教育思想认为,习惯源自重复,习惯来自诱导。养成教育中,我们应该把要养成的习惯和学生的兴趣相结合并悉心加以指导,严格监督检查,让好习惯的养成开始第一次,接下来第二次、第三次……

结合本学期的养成教育点:文明礼仪,安全自护,文明就餐,爱护环境。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主要从三个层次进行训练。

1、反复诵读,熟记心间。

孩子的习惯产生重复和快乐。本学期,学生处编写的养成教育儿歌,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我们也自创了一些儿歌。一年级孩子年龄小,对朗朗上口的儿歌倍感亲切和有趣。根据每周每月教育点,我们利用班会、课间、晚自习前等时间,采用齐诵、对诵、比诵等多种形式,让孩子反复诵读,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的加强了孩子的习惯养成意识。

正因为如此,我们常常会听到来自孩子的提醒:***,你不能推挤哦,“出入教室不推挤”你没记住吗?上下楼梯时,总有孩子小声默念“上下楼梯靠右行”,吃课间餐时,也是不是听到孩子们的互相提醒“不能插队”等等。

2、反复提醒,严格检查。

一个好习惯,一定是一个动作或行为能够持续一段时间才能够固定下来。孩子毕竟是孩子,有时难免会忘记或出错。怎么办?除了老师、班干部、小组长的检查督促外,同学间的互相提醒也非常重要。在相互的提醒、监督、检查中,孩子们的习惯经历着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

3、评比激励,及时评估。

习惯养成是一门科学。孩子对表扬和称赞是极为敏感的,他们觉得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赞誉是一种快乐,尤其是受到自己所依赖的人的尊重和赞誉的时候。在对孩子每周每月养成教育点的培养上,除了根据学生处安排进行每周每月评比之外,年级组还制定了评比表,有自评、组评、老师评、家长评,齐抓共管,持之以恒,终成习惯。

四、问题总是老朋友。

说实话,养成教育是一个让你我都头痛的话题,问题总时不时的萦绕在身边,甩不开,丢不掉,防不胜防。斯宾塞在《快乐教育书》中指出:要想改变一种习惯,那么与当初培养此习惯所花的时间差不多,甚至更多。这里的习惯不是要养成的,而是留给我们的问题。好的习惯我们可以坚持让孩子反复去做,逐步养成。坏的习惯就要淡化,必须让孩子从中反复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才会有所改变。

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循序渐进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 寓教于乐 兴趣 学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72-01

从传统意义和课本内容来看,化学这门学科给学生留下的都是较为抽象和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掌握方法和加以重视,很容易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思想,尤其是初中化学教学,因为这是学生接触这门学科的开始,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如何开好学生学习的这个头是很重要的。结合多年的化学教学研究和经验,可以发现,只要有合理的规划和恰当的方法,是很容易将学生引入化学这门“奇妙”的学科的。其中主要的方法就是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化学教学的实践性,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很容易就把学生带入欢快的学习环境之中,做到“寓教于乐”。

通过以上提到的几点不难看出,做好初中化学教学,首先是要科学做好教学规划;其次是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次是要将教学联系生活,做到“学以致用”。以下我们将从这三方面仔细分析关于初中化学教学的方法。

一、科学的教学规划

初中化学教学和其它学科的教学都有一个相同点,它们都是系统的教学课程。因此,如果想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不能急于求成,“教学内容的安排与组织应注重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螺旋上升, 使之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及认知规律。按照从感知到理解、从已知到未知、从易到难等认识规律, 注重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1]此外,这个教学规划还必须是全面的。

首先,科学的规划建立于教师必须对教材有深入的认识。深入的认识又建立在具有扎实的基础,了解化学课文的基本概念、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等不同类型,能够对课文进行清晰的梳理,并能够掌握每一章节的核心概念和主次重点。在这个扎实的基础上,了解各章节之间的知识联系,才能够算是对课本有深入的认识。只有了解整个初中化学的教学脉络,才能够真正的做好教学设计的规划。

其次,要科学的规划教学方法。化学教学对教师来讲是一门机动性十分强的学科,因为化学知识可以是十分宏观的概念,也可以是极为微观的细小事物。同时,化学的教学方式也因人而异,好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起学生的热情,有的教学方式却很容易让学生乏味。

最后,注重课堂内外的结合。前面谈到,初中化学教学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规划方面,必须要尊重循序渐进的思路。这建立于教师对教材的掌握程度,并要有合理的教学方法,最后还需要教师注重结合课堂内外教学,不但让学生在课堂上认识理论、动手实验,更多的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辅导练习,将教学深入生活之中,才能够将教学真正的由浅至深。

二、激发学生兴趣,“寓教于乐”

学科教学能够最大化的激发学生兴趣,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这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思维,打破“一言堂”的教学传统。在这方面,化学教学一直被认为是比较能够实现改变的。下面将介绍几种方法:

首先是注重课堂的导入。课堂的开始是关乎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尤其是如何导入课堂,决定了教师的讲课方式。“在设计课堂导入时,我们要以初中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为中心,以设计出最佳导入。”[2]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化学小故事将学生引入课堂,例如现在网络上流行的一个故事“说有一老太太去镶了一颗铜牙,结果从此天天头晕。一检查才发现她还有一颗用铝补的蛀牙,俩金属放一块儿成一原电池,整天满嘴电流就头晕了”这种故事,能烘托课堂气氛,又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此外,常用的导入法还有悬念导入、实验导入等。

再则是要充分利用实验这个平台,激发学生兴趣。化学实验的这个环节,是化学课有别于其它中学学科的一点,是最能够调动学生兴趣,是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化学的奇幻魅力的,因此,化学教学要充分利用实验这个平台。很多教师无法将实验的效果发挥到最好,多数是因为他们将化学实验环节局限于实验室,并局限于课本规定的“活动与探究”部分。实际上,“在安全保障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大胆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3],让实验走进普通课堂,并可以安排学生在课下准备道具,动手做一些例如氧气的燃烧之类的简单实验。这样才能真正吸引学生参与到化学学习中来。

三、将化学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要突出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使学生从化学角度逐渐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 分析有关社会现象。”将教学与生活相连有两点重要的意义,一是能够提高学生对教学的重视和兴趣,另一个是学以致用,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教学与生活相连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联系所在。可以在课堂上采用提问的形式,让学生思考,“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我们的身边处处有创设化学问题的素材”[3]例如可以从与生活最相连的衣、食、住、行向学生提问,学生衣服的材料、食品的制作、建筑的材料、交通工具的材料等都是与化学紧密相连的,这类问题可以让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化学与我们这么紧密。

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也应该鼓励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例如鉴别衣服材料的真伪、区分纯净水和矿泉水的不同,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贴切感受化学知识的作用。

总之,教育的目的都是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所以利用什么样的手段让学生更专心、更用心学习显得十分重要。而循序渐进、寓教于乐,既能让学生感觉到乐趣,又能够逐步向学生渗透知识。我们需要掌握好这种技巧。

参考文献:

[1]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索.方扬平.当代教育科学.2007 年第 15 期

循序渐进范文第3篇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具体加强三年级段的训练呢?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教会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语和中心句来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一段话总是围绕一个意思来说,能比较完整地说明一个问题,反映一个中心,而这个中心的内容一般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来概括的,这就是中心句。中心句在段首,一般是点出全段的核心,或是限制叙述的范围;中心句在段尾,一般是交待事情的结果,概括全段的意思,或点一个问题;中心句在段中,一般是起连接作用。

例如《我的弟弟“小萝卜头”》第三段,就是围绕第一句话“弟弟很爱学习,也很有礼貌”这个意思说的。这个中心句在段首,点出了全段要叙述的核心内容,抓住这个中心句子,就抓住了全段的中心。有的段落主要说明什么,并不是一目了然的。例如《翠鸟》第三段的主要意思,并没有用一二句来点明,这就需要通过分析“机灵”、“难以逃脱”等关键词语,理解第二句话的主要意思是说翠鸟比小鱼更机灵,再通过研究这一句同其它各句的关系,来理解下面的话是举例说明第二句。

二、引导学生研究句子之间的关系,懂得怎样组句成段

首先,要使学生知道,段是由句子组成的,懂得一段话中每句话的意思,懂得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七段,一共有四句话,第二句讲岛上树多、海鸟多,第三句讲鸟蛋多,第四句讲鸟粪多。这三句话前因后果,关系紧密,又由第一句总领,全段逻辑性强,缺一不可。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内容,还要使学生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自觉发现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经常重视这方面的训练,就能提高儿童的认识能力,逐步掌握事物的规律。

其次,要帮助学生理清一段话中的层次,探明作者的思路。例如《群鸟学艺》一课中凤凰对小燕子说的那一段话,共有三句。每句话就是一个层次。第一句话说搭窝的要求,第二句话说搭窝的方法,第三句话说照这样的方法搭窝的结果。反复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帮助学生很快理清段的层次,就能使他们做到思考周密,思路清晰。

三、帮助学生理解段的表达方式,懂得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

作者为了说明一个主要意思,需要采取一定的表达方式来展开。有时举例说明,有时具体描绘,也有时从几个方面分别叙述。三年级的阅读训练,不仅要使学生了解一段话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段的结构层次,还要懂得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一段话写具体的。进行段的训练,不仅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同时要注意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例如《翠鸟》第一段介绍翠鸟的“外形很美丽”,不仅条理清楚,而且描写生动具体,使人如见其状。作者写它的羽毛“颜色非常鲜艳”用的是“总起分述”的写法,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同一课第三段,写翠鸟叨鱼的动作敏捷,就采取了先概述后举例的方法,突出了翠鸟比小鱼更机灵,令人十分信服。

这两段的表达方式就是不同的。教学中,可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展开想象,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把抽象的文字变成鲜明生动的形象,就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体会课文是怎样做到言之有物的,学到把一段话写具体的本领。

各种段的表达方式是带有规律性的。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段式,将有助于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思维程序,学到一些写作规律。但是,学习段式要在较多的阅读、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切忌在尚未领会的情况下生搬硬套。

四、指导学生分段训练,逐步提高学生分段和概括段意的能力

循序渐进范文第4篇

“ITIL3.0的最大变化就是理念,它是根据全球最佳实践做出的最新总结,但是要像ITIL2.0那样真正被用户理解,并深入应用还需要一段时间。”IT管理最佳实践教育和咨询服务供应商Pink Elephant公司总裁David Ratcliffe认为。由于IT服务管理的市场与应用规模越来越大,相关机构和组织推出了很多同IT服务管理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而且,许多厂商根据自己在IT服务方面的产品特点,对IT服务的内容进行了相应的个性化处理,这也增加了用户的理解难度。

在所有这些与IT服务管理有关的标准中,ITIL与ISO20000的关系、ITIL与COBIT的关系是首先要搞清楚的。ISO20000标准是基于ITIL提出的,只是当年的ITIL版本比较低,现在得到真正推广和应用的非常少。这一方面是因为ISO工作组的流程复杂,最新的和随着实践产生的内容不能很快地补充进去; 另一方面,大多数用户对ISO20000并不感兴趣,因为用户的IT部门给自己的业务部门提供服务,认证的必要性不是很大。David Ratcliffe始终认为,银行、保险等企业更应该获得ISO20000的认证,因为这些企业的IT架构更需要经得起稳定性、安全性的考验。

在COBIT的架构体系中,ITIL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ITIL是对COBIT的IT服务管理的有益补充。

循序渐进范文第5篇

当下对于自然教育呈现的载体大体分为两类。一是以户外运动为载体,通过各种形式的运动来锻炼孩子的运动能力、协调性,二是以动植物为载体,通过实地的样本带入,进行生动的讲解,让孩子对自然有所了解。

相对于单纯的户外运动,儿童户外项目的设计和把控,在安全系数上的要求一定会远超普通户外活动,而活动的设计也一定是融入了想对孩子表达的东西,而不是单纯的玩耍。

目前国内的一些儿童户外机构,一部分是由拓展公司转型而来,注重拓展元素,对于安全的把控和户外运动的理解相对较为薄弱;另一部分是由成人户外俱乐部转型而来,但是对于活动的引导较为薄弱;还有一部分是教育培训机构转型,虽然一线教师对于孩子的引导和把控是优势,但对户外活动的认识较为浅显。

循序渐进范文第6篇

关键词:增长知识 因材施教 读写结合

随着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大势,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相融的速度日益加快,作为国际通用语之一的英语,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学好这门学科,必须从基础教育阶段抓起。《课程标准》提出:“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在高中阶段,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实现这个目标,真可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一、万象生存皆有其因

大部分学生因英语基础不好,学习兴趣很低。究其原因:其一是生活环境起了“一傅众咻”的作用,他们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人们交际用语无不是母语;其二是基础薄弱,导致他们的信心不足。

二、有的放矢循序渐进

1 增长认识培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学好英语课,必须首先提高他们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认知,认知问题解决了他们才能产生学习兴趣。于是,课上笔者选读了《南方周末》的一则报道,题目是《书到用时方恨少》,说的是一家刚成立的快递公司,其员工都是高中毕业生。一次,他们在处理用英文写的地址的物件时束手无策。公司总经理得知此情后说:“你们当中有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其中的小韦怯怯地说:“总经理,我可以试试看。”总经理说:“那好吧。”说完就走了。于是,小韦先将邮件上的英文地址抄下来,借助工具书而后再译成中文,成功地完成任务并得到总经理的夸奖。总经理也因此意识到本公司英语人才缺乏,于是,决定送小韦到华南师范大学去进修英语……

笔者读完后问同学们:英语学科与我们服务社会的关系怎样?同学们都陷入了思考,课中学习精神振奋,课间休息问问题的人也多了。故事虽小,教育启迪的作用却不小。

2 因材施教集腋成裘

(1)因材施教:一是根据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教学计划;二是灵活处理教材,做到细嚼慢咽,食而知其味。同一个班学习成绩好与差的相差很大,英语尤其突出。如根据正常进度教学,结果肯定是两极分化更大。笔者想,与其囫囵吞枣,只管完成教学任务而不考虑学习效果,不如细嚼慢咽,放慢进度,降低难度,稳扎稳打的措施,考试结果显示效果显著。

(2)集腋成裘:凡语言,听、说、读、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英语课更是重在阅读和写作能力,因此词汇量和语法知识不可缺。于是,笔者要求学生每天用造句的方式去记诵10个单词、两组短语以及它的语法现象,并要求他们计算一下,按照这个进度,一个月、一年、三年分别能记住多少知识。计算结果使他们信心更足了。

3 读写结合 学以致用

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学”与“用”的关系上来说,“学习”只是一种手段,“使用”才是目的。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无论是词汇量还是语法知识都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长。但这些知识若只是烂熟于心,而不能用自己的口把它说出来,用自己的手将它写出来,那依旧说明我们还没有完成教学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最重要的任务。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我们没有达到。为此,笔者在后一段时间的教学中,把口语训练与书面表达提到重要位置上来了。例如,要求每位同学每周准备一份自创的英文文字材料,篇幅长短不限,几十个词,几百个词都可以。内容是把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英文写出来。写作时,注意将我们学过的词语、语法、特殊句型以及语气等方面的知识尽量多地用进去。每节课前安排两位同学发言。在发言时,要求其他同学注意听该同学遣词造句恰当与否,语法有无毛病,语气是否合适。发言完后,要求其他同学根据上述三个方面分析评价该同学的发言,笔者再予以归纳总结。

发言、分析、评价的活动,笔者认为是学生巩固提高知识最好的活动。何以言之?一是学生自己的个性得到了展示,二是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都在这项活动中得到了检测。

循序渐进范文第7篇

一、交流问题的针对性

这里的针对性含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指说话人要陈述什么问题。根据话题的种类,这层又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指单方面话题的陈述,如“我最看不惯的社会现象是什么”,让学生针对这一现象谈谈自己的见解;二指论辩性陈述,需要双方就同一问题的两种观点进行论辩,如“开卷有益”的话题,指导学生分有益和无益两方面准备材料,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第二层是听话人针对说话人说的内容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张冠李戴。这里的应对措施包括两方面:一是说话人的观点和立场与自己一致,但表述不全面,需要对其陈述的内容加以补充,使其更充分、完整;二是论辩的双方针对对方的论述进行辩驳,如论辩“开卷有益”时,正方一学生说:“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开卷有益。”反方一学生针对“万卷”一词辩驳:“如果看的是有害书刊,那么看得越多,受害愈深,还谈什么写文章?”另一反方学生引用鲁迅给颜黎民的信的一段话来辩论:“鲁迅先生有段名言说:‘如果只看一个人的著作……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因此,看一个人的著作,‘万卷’也不好。”显然,反方两个学生的辩驳找准了正方的破绽,确立了反驳的论点,使自己的陈述更有针对性。

二、表达意思的目的性

目的是行动的宗旨和归宿,在口语交际中也是阐述的观点和表达的中心。学生在交流时,找准话题,并针对这一话题应对时,只是一个动机过程,进行语言表达还有一个思维加工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问题的质疑、思考及对语言材料的收集,最后确立自己要阐述的观点。如上文所述,学生针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句中的“万卷”辩驳时,由“万卷”联想到了一些有害书刊,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在“开卷未必有益”的大中心下,根据收集到的素材确定一个子中心,即“看有害书没有益”,这就为自己的辩驳明确了目的。明确的目的,为学生的下一步阐述指明了方向,学生会围绕这一目标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陈述内容的条理性

学生明确了表达的目的,只是解决了“说什么”的问题,条理性则是解决“怎样说”的问题。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级的口语交际提出要求:“学生的口语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口语交际的训练不能单纯地依赖口语交际课堂,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资源,指导学生围绕中心,对收集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整理,训练学生表达的条理性。如学完《草船借箭》《将相和》《景阳冈》后,我让学生评论一下文中的人物,让学生明确自己表达的目的是什么。一个学生表达的内容是勇敢机智的蔺相如,然后围绕“勇敢机智”这个中心整理材料,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陈述蔺相如怎样完璧归赵,并在渑池之会上挽回赵国的尊严。在一次大学生辩论会上,学生们围绕“网络用语丰富了(污染了)我们的语言”展开了辩论。反方辩手诘问:“现在的学生在作文中大量使用‘坑爹’、‘有木有’等词,这难道不是在污染我们的语言吗?”针对这一观点,正方用了一个比喻来回复:“语言就像一件泳装,在水里,它可以减少水的阻力,但是如果有人穿着泳装参加晚会,人们会说他穿错了衣服,而不说泳装污染了衣着。所以,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用语,我们只能说他们用错了语言,而不能说这些网络用语污染了我们的语言。”正方先打比方说明问题,然后归纳总结自己的观点,表述清楚明白,条理清楚。每一次口语交际训练,我都适时对学生表述的条理性进行指导,学生表述完后,我又及时进行总结,经过长期训练,学生最终形成习惯与能力。

四、表述内容的简明性

这里的“简”与“啰嗦”相对立,是在表达意思明了的基础上删繁就简,与掉词少句大相径庭。中国的许多词语、谚语、成语典故都是语言的精髓,我们要指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还要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如《詹天佑》一文中有一句话:“……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否则”一词表达的是假设、否定的结果,在文中表达的是如果修不好铁路会怎么样的意思。这个词运用得恰到好处,既达到了辩驳的效果,又减轻了听者视觉上的疲劳。

循序渐进范文第8篇

一、一节三课,缩减时间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一课是人教版九义教科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中三个课题之二。由于这一单元在中考中占分很少,一部分教师在进行新课教学时用一节课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三个课题的内容,有的教师是让学生看看书上由教师指定的段落而过;有的教师是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在书上勾划相关内容而过;有的教师是将本单元内容拟写成填空题单让学生按书填空而过。这样做缩减了教学时间,但是本单元的三个课题涉及学生生活的许多方面,关系重大。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中考让学生得个好分数,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化学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学好化学是为人身健康服务,为家庭生活增彩,为环境美化出力,为人类和谐造福。因此,有必要让教师改变以前不正确的认识和做法,我们进行了第十二单元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课例研究。

二、自主设计,改前错误

我们来看看,张老师第一次设计和授课。

视频导入:播放黄金搭档广告片。

师:(设问)黄金搭档耳熟能详,这则广告中提到了亲友、长辈、女士、孩子等各种人群,服用该保健药品都能为这些人群补充哪些化学元素?

生1:钙、铁、锌、硒、维生素。

生2:不对,维生素不是一种元素,是一类物质。

生3:维生素是一类含有碳、氢、氧等元素的物质。

师:对,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我们知道了这些人群需要补充某些元素。下面请同学们看看通过学习第十二单元课题2,我们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人体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和作用的学习,能知道人体的基本组成元素包括常量元素(如C、H、O、N、Ca、K、Na)、微量元素(如Fe、Zn、I、Se、F),另外还有有害元素(如铅、汞、镉)和非必需元素。

2.能说出Ca、K、Na、Fe、Zn、I、Se、F等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3.通过化学元素对人体作用的学习,能结合青少年身心特点合理安排饮食。

师:有人说:人体是元素的仓库,那么这个仓库中装有多少种元素?这些元素在人体中的以什么形式存在?请快速阅读课本92-93页的内容,完成学案“一.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及其存在形式 ”的知识。

生:(看书做答)

1.宇宙万物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而人体自身约含_____种元素。根据元素在人体中含量不同分为____元素(人体中有种,含量大于0.01%)和____元素(含量小于0.01%)。

2.人体中的碳、氢、氧、氮元素以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的形式存在,其余元素则主要以_____ 的形式存在。

师:完成这部分内容遇到什么问题没有?(相互交换检查)

生:没有。

师:这些化学元素对人体到底人体有什么作用,是不是黄金搭档在做夸大宣传呢?我们先来认识三种常量元素:钙、钾、钠。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3页并完成“二.几种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作用 ”中的“1.常量元素:Ca、K、Na对人体的作用”

生:(看书后完成表格内容)

1.常量元素:Ca、K、Na对人体的作用(表1)

师:钙元素在哪些食物中含量较丰富?你日常生活中主要通过什么方式摄入的?

生1:钙存在于奶类、豆类、肉类食物中。

生2:通过喝奶、吃肉等来摄入钙元素。

师:常量元素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而微量元素虽含量低,但作用却不能忽视,少了哪一种必需的微量元素都不行。如黄金搭档中提到的铁、锌、硒等微量元素对人体又分别有些什么作用?请阅读课本94页完成“2.微量元素:铁、锌、碘、硒、氟对人体的作用 ”

2.微量元素:铁、锌、碘、硒、氟对人体的作用(表2)

师:完成这部分内容遇到什么问题没有?(相互交换检查)

生:没有(齐声回答)。

师:下面我们来思考两个问题:

1.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因此有人认为应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你认为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2.人体中所含元素都是对人体有益的吗?

完成学案“三.非必需元素和有害元素”

非必需元素:如铝、钡、钛等。

有害元素:如__________等。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体会?

生1:人体的元素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生2:黄金搭档可补充钙铁锌硒维生素。

生3:要补钙多喝奶。

……

完成课堂检测(见学案题单,略去)。

三、组内交流,提出问题

课题组成员对本课进行了评价,肯定了张老师做得好的地方,改变了过去仅在书上勾划后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更正错题的做法,按照教材要求本课题用一课时完成。张老师自主设计,用心准备,善于动脑,贴近学生生活,利用电视广告引入课题,做得好。并且以此广告内容为线索教学,有了主线,对学生看电视看广告也可联系学科思考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渗透。学习目标展示让学生明白学习任务,带着任务学习,有的放矢。学习目标还改变了原来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那种累赘且不切实际的编制,改成了三者融合、可操作、可检测的课时学习目标。同时,教师提出了改进意见,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为教师引导式学习,学生参与形式仅为生本、师生互动,缺乏生生间互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层次较低,激情还应进一步激活。学生学习本课后,对人体本身的元素组成缺乏整体认识。教师们的改进建议:保持好的课堂引入和广告词主线,在学生参与的质和量方面下功夫,在人体元素的整体性方面做出改进。

四、二次跟进,主体明晰

张老师接受了课题组成员的建议,在第二天下午第二节课时进行了展示,张老师从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保持好的,对不足的地方进行了改进。

开课仍以播放黄金搭档广告片进行视频导入,教师用“请问:服用该保健药品都能为这些人群补充哪些化学元素?”的语句,与第一次授课不同的方式进行设问。这一方式,将问题放在“请问”之后,一表示师生平等和互相尊重,二是语调重厚的“请问”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思考。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了课题展示了学习目标,特别是对上节课的学习目标1进行了修改:知道人体的基本组成元素分为四大类,包括常量元素、微量元素、有害元素和非必需元素。

师:有人说:人体是元素的仓库,那么这个仓库中装有多少种元素?其中哪些元素含量较多?给5分钟的时间请快速默看本课题内容完成学案“一、组成人体的元素 ”的知识结构图。比一比,谁看得快做得好!

【板书课题】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组成人体的元素

活动一:知识抢答(将学生分成两组,记分:答对得10分,答错不记分,来赛一赛看哪组同学完成快且正确率高)

题目:

1.组成人体自身的元素约有多少种?

2.人体中含量超过0.01%的元素称为什么元素?人体中含量低于0.01%的元素称为什么元素?

3.人体中的常量元素有多少种?人体中的微量元素有多少种?

4.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形式存在的元素是哪几种?

5.以无机盐形式存在的常量元素有哪些?

6.钙Ca、钾K、钠Na是微量元素吗?

7. 铁Fe、锌Zn、氟F、碘I是微量元素吗?

生:(积极思考,快速抢答,正确率很高)

师:(对学生的回答,有的老师评价,有的让异组同学评价,有的让同组同学评价,老师在黑板右侧记录着两组同学的得分情况,课堂气氛活跃)

师:“知识抢答”同学们都表现出色,二组的同学得了40分,一组的同学得了30分,二组暂时领先。这些化学元素对人体到底有什么作用,是不是黄金搭档在做夸大宣传呢?请用5分钟时间再次细读本课题P93~P95的内容,完成学案“二几种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作用”的表格内容。拼一拼,谁最先完成。

生:(细读课本,完成任务)

师:(板书)

活动二:分析讨论。“小芳同学长期食欲不振、发育不良,患上了佝偻病,经医院检查还患有贫血,请你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推断小芳可能缺乏哪些元素,并对她的食谱提些建议。”结合刚才所学知识,请分组讨论小芳同学的健康问题可能出在哪里?并给小芳在食谱上提些出合理化建议。

生1:“长期食欲不振”――说明缺锌元素;

生2:“佝偻病”――说明缺钙元素;

生3:“贫血”――说明缺铁元素。

生4:小芳应该在食物上补充锌、钙、铁。

生5:要喝牛奶,多吃些肉类,豆腐,蔬菜。

师:(结语)以小芳为前车之鉴,处在青春期的你在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不偏食,不挑食,同时对黄金搭档这样的补品也要遵照医生的嘱咐选用。我们来清点一下两个组的战绩,哦,两组都是150分,都是好样的。让我们来总结一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体会?

生1:组成人体的元素共50多种分为常量、微量、非必需和有害四大类。

生2:同学们要根据自己身体的需要补充钙、铁、锌、硒、维生素等。

生3:我们不能像小芳那样生活上挑食,要注意营养均衡。

……

师:检查一下学习目标是否达到,请完成挑战自我《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练习题(见学案略)。

五、同事赞誉,再战大胜

课题组的教师一同参与了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和区上教研部门的教研员一同听了张老师的第二次授课。课题组的教师们对这节课十分肯定。认为既保持了前一节课好的设计,又改掉了上节课的不足。有的教师说:从学习目标上看有一处改动,加入了人体的组成元素“分为四大类”,这一改动为教师的设计指明了这一课的知识整体结构,也让这一结构呼之欲出。由上一节课的知识散乱到这一节课的知识整合,让学生较短的时间内就能理解掌握,提高了课堂效益。有的老师说:这节课张老师引入竞争机制,在课中用“比一比,谁看得快做得好!”“知识抢答”“ 赛一赛看哪组同学完成快且正确率高”“ 拼一拼,谁最先完成”。还用竞赛记分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好胜是学生主动完成任务的动力,张老师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多快好省,防止少慢差费,意在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效益,同时,也是适合学生年龄特征性的语言向导,让学生在课堂上在学习中要紧张起来,整个课堂学生在激烈竞争中度过,符合当今社会的现实需求。有的教师说:这节课张老师第一次让学生用5分钟时间粗读课本内容完成组成人体元素知识结构图,第二次让学生用5分钟时间再次重点阅读相关内容,对于教材内容有粗读,有精读,意在重点,让课时目标2得到很好的落实和完成,达到学习目标可检测的目的,也说明张老师的良苦用心。有的老师说:我很欣赏张老师用“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学就是在课堂上完成一个一个的阶段任务来完成整个课堂任务的,一个一个的阶段任务完成得好,才有可能很好地完成整体任务,才能提高课堂效益。

六、专家引领,高台奉献

区化学教研员龚老师赞成以上各教师的发言,认为本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同时利用了同伴互助来进行生教生,生帮生,生促生的教育,整个课堂学生参与程度高,参与质量好,从当堂课检测来看效果不错,是一堂实效显著的课。不过区上教研员认为学生的参与还仅停留在课堂上的参与,还是教师圈地后的参与,对于我们处在较发达省府中心城市的教师还可以大胆利用媒体资源、信息资源让学生前置参与到教学设计中。他建议:今天是星期五,课题组的各位和张老师可以给学生一块商量教学设计,让学生利用周六或周日的时间或上网,或查报刊,或市场调查,或走访了解,将人体元素(尤其是重点元素)的组成与作用,特别是在日本9.0级大地震和海啸的时候,人们如何强健身体,如何补充元素,如何防核辐射等问题进行研究,再到课堂上交流,也许更具创新性。张老师和课题组的同仁点头应允。

根据区上教研员的指导,课题组的张老师迅速拟定方案,和学生交流,进行重新设计和准备,于次周一进行了展示。

师:大家辛苦了,我知道大家为了今天的精彩展示,周六(或周日)都投入到了精心的准备之中。和老师一块儿看看本课的学习目标(老师用PPT显示和第二次展示的学习目标相同)

师:下面是你们大现身手的时候了,每组5分钟。

1组:全体同学都已经学习了本课的内容请大家迅速完成本课的知识结构图:

接下来介绍部份元素在人体中的富集情况(每个同学得到一张人体截图,要求同学们在对应位置写上元素名称或符号,如在头发下面写上Al、As、V):

2组:化学元素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有些元素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你想了解哪种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组的同学摆出以上八种元素请其他组的同学说出他们想知道的元素的情况,他们用链接的形式向其他组的同学展示。)

3组:用图片的形式与其他组的同学交流。如O形式腿、缺氟病、缺钙病、大脖病、龋齿病、贫血病等图片。

4组:用中药、西药、营养品的说明书向同学们介绍他们的收获。

5组:用各地的中考试题和同学们分享他们的成果。

6组:用小品、医患对话和展板等形式向同学展示他们的研究。

7组:用视频将他们做的治疗各种元素缺损的菜肴展示给大家。

整个课堂学生非常投入,认真倾听,互相提问,质疑解释,气氛活跃。通过这个课例的研究我们达成了一些共识:

教学观念的改进,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要用研究者的行动来施行,在真正的行动中才能检验你的观念是否真正秉承了以生为本,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你放手让学生围绕主题参与其中,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干劲、学生的收获,学生的敏捷,学生的聪明等是你想像不到的,比之于教师的单纯传授效率也高了许多。

对于课时目标的制定与教学效果的联系,教学形式与教学效益的联动,学生参与跟课堂气氛的关联,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耦合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收获颇丰。课时目标的制定是研究学生学习情况和教材内容基础上的编制,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形式、问题的设计,习题的配备,检测的方式都围绕课时目标而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