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知识改变命运的事例

知识改变命运的事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知识改变命运的事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知识改变命运的事例范文第1篇

化学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撼动语数外的工具功能的地位,尤其在近几年高考制度的改革中在“分”的驱动下,你很难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但我们无可厚非化学知识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化学是一个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肩负着学生实验技能、探究精神、科学素养的培养的任务。在一次次的实验中可以让学生置身于这些真实的情境中,这样学习起来就没那么孤立与脱节了。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更易引发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很多生活现象孩子们其实早就知道只是还没有沉淀下来思考过这些现象所蕴含的本质。比如在学习“铁生锈”、“溶液”相关知识时就应该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入手,让学生自由大胆地罗列、总结,以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学得主动、深刻。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始终体验着学习的成功与乐趣”。

二、利用问题创设情境

对初学者而言,应从任务或问题出发,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放权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实验,例如,在教学“空气”这一节内容时,我抛出了第一个问题情境“捕捉空气”,让学生们用具体的事例说明空气的存在。学生们林林总总举出了不下几十种,这些事例一下子使空气的形象立体起来。接着我设置了第二个问题情境“对拉瓦锡的测定空气成分实验进行解说和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提炼出来验证问题的一般过程:问题方案验证结论应用。接着我又把问题进行了延伸,“你还能设计什么方案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让他们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也注重了知识的拓展。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所以,设置的情境问题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启发性和发展性。

三、利用实验创设情境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化学就是有这样的优势,可以通过实验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一切感官。在化学的教学上要有计划的、循序渐进的利用实验创设情境,例如,在一开始接触化学时,可通过几个趣味实验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是这样一门奇趣的科学。在后续学习中不失时机的引入实验,特别是在氧气、二氧化碳的学习中更要设置实验情境让学生系统的掌握它们的性质和用途等知识。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教学的长效性。当然对实验的设置要求也要有梯度,完成从会观察、总结实验的现象结论到实验的设计和改进、创新的提升。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教学是个理想和实际想结合的过程。当实验面临仪器缺少、药品不足、场地不宜等诸多困扰时,多媒体就是最佳的选择。教师可以把实验以录像的形式呈现,相对于动手实验来说它也有自己的优点,就是可以暂停、快进、重播,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实验定格在某个片段,从而突出重点强化要点。当然,多媒体的功能不仅只是作为实验的替补,它可以使情境设置呈现多样化,图片展示、知识连接、音乐播放、故事讲解…都能使课堂教学更生动、丰富。

知识改变命运的事例范文第2篇

各位同仁:下午好!

在2014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迎新春佳节,共叙深厚友情,共同畅谈一年来的发展和变化,为今年的工作打好基础、好开头。

光阴逝如飞,也许更多的人依然沉浸在这难忘一年里的许许多多的刻骨铭心中,而新的一年离我们只是寸步之遥。回眸即将过去的一年,可以用感慨万千来形容,我们沿着时光的隧道,回到刚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那些事情,我们不会在去评判这些曾经,但是它已经被记载下来,成为了见证我们发展过程中的事例。

在这一年里,我们不会忘记那些为实现自我价值,奋发努力从而实现愿望的同事的离开,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因为,他们对我们事业发展曾经付出过心勤劳动和心血,他们是这项事业创办时期的“元老”,与我们的事业共同奋斗了十年的原财务部部长xx同志,原业务发展部长xx同志。在这里对他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感谢他们为我们共同事业发展做出的一切。

不仅如此,还有被调往上级工作的原办事处办公室主任的xx同志,也有因种种原因主动离开我们的队伍的xx同志,他们同样为我们的事业做出了贡献和努力,在这里我们同样也要向他们表示敬意,祝福他们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追寻自己的梦想,实现自我价值。

生活就是这样有离开也有加入的,在这一年里我们的职工队伍中又增加了新的面孔,增加了新鲜的血液,增加了青春的活力,增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他们就是刚刚从大学校园走出来的,年轻有为,前途不可估量的xx、xx、xx三位同志的加盟。

当然也有走马上任,履行职责的部门长们,他们是办公室主任xx同志,部长xx同志,财务部部长xx同志,业务发展部部长j同志。可以说这种变化和调整是办事处历年来最大的,但是我们没有看到混乱和不协调,我们看到了有条不紊,看到了业务的稳步发展,看到了一个团结一心的集体,这 说明什么?这体现了员工的素质和水平。

在这一年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地完成了预定的业务目标的实现,我们确保了收支平衡略有盈余的构想的完成和实现。我们知道这里面凝聚着全体员工的心血和付出,在此我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在座的各位同仁道一声:谢谢!

当然,我们要细细地去梳理一年来的工作,那时三天三夜也无法绪说完的事情,我们只能这样的简明扼要。

毕竟我们现在已经站在了岁末年初的关口,一味沉浸在往事的自满之中,我们便会偏离了我们发展的方向,我们知道我们的工作和业务发展水平还远远满足不了更多职工的需要,满足不了上级领导对我们的要求,我们还要加大管理力度,还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发展的策略,还要探索更好地为职工服务的举措和办法。一句话:我们任重而道远。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金融海啸带给我们的冲击尚未过去,也许在明年会波及到更多的单位,更多的职工,我们面临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我们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险恶的经济形势,面对感觉越来越麻木的部分办事人员,以及有着个人想法的部分“思想活跃”分子,面对种种意想不到的事件的发生的可能性。就像一位哲人说到的那样:当周围的一切似乎平和爽朗,你看不见一片乌云像一只巨手在威胁着你,千万不要忘记事物的轮回。

我坚信在全体同志们共同努力下,在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协作下,团结一心,群策群力,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一定能够实现明年我们提出的“保稳定、抓管理、增效益”的总体工作思路,一定能够完成我们向上级提出的2013年业务总量稳步增长的实现。

我们不要有奢望,不要好高骛远,立足于脚下,致力于身边,从小事做起,从实际出发,干好每一件小事就是为做大事夯实了基础。我在这里引用一位文学大家的一段话来描述这些,它是这样写道:欢迎你,生活!我要千万次地与经验的实在相遇,并在我灵魂的火炉中冶炼我们族类缺乏创造力的良心。

在这里我要特意向我们的年轻人提出希望,希望你们在完成工作的同时,抓紧自己宝贵的时间,加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和业务经验,要知道办事处的未来属于你们的,改变命运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要错过最美好的青春岁月。

知识改变命运的事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余弦定理;教学;反思

《余弦定理》是继正弦定理教学之后又一关于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准确量化的一个重要定理,为解三角形提供了基本而重要的工具,是三角函数知识在具体数学问题及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通过笔者上这节课和先后听了4位老师关于本堂课的教学,笔者深深地从同课异构中感知到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赋予数学课堂新的活力,严格按照新课标理念进行授课,合理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打造一堂好的数学课的标准。下面笔者将自己在这堂课中的一些感受和大家分享。

1 反思学情

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函数、向量基本知识和正弦定理的有关内容,对于本节课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但本节课内容思维量较大,而高一学生观察、联想、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深入,自主探究意识不强,使得学生在余弦定理推导方法的探索上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是我课前一直比较担心的,但通过授课笔者发现好的情境设置已经把他们深深吸引,他们可以通过合作和自主探究完成定理的推导,

2 反思教学过程

2.1 创设问题密切联系生活环境

创设与学生熟悉的的生活环境密切联系的问题,是上好一堂课也是挖掘数学问题本质的关键和主体,为了加快宁南山区与宁夏川区的城市建设步伐,缩小城市之间基础设施差距,宁夏自治区政府准备在宁夏固原六盘山修建12条隧道,由于山大沟深,工程人员在在修建每一座隧道时,首先需要测量出山脚的长度,而两山脚之间的距离是没有办法直接测量的,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山脚的长度呢?教师提醒学生说,这是一个比较贴近生活的打隧道求距离问题,这个实际问题可以转化成什么样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先阐述测量办法,然后通过合作探究把这个实际问题抽象为一个一般的数学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问题。将问题划归到数学的平面图形三角形中,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再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亲临从不同途径发现余弦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合作学习意识,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和建模思想。 这个情境设计是自己结合教材以及宁夏的区域特点在充分把握教材文本的基础上引申出自己新的理解,原创的一个问题, 这个事例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它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又与学生的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并且无痕迹的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在情感上也使生长在南部山区的学生产生明显的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意识倾向和用勤奋成就梦想的情感共鸣,

2.2 三法并举教学效果好

不同的数学内容强调不同的方法,但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笔者认为三法并举比较好,因为这是高一的授课内容,学生数学能力和基础有差异,有些学生擅长向量法,有些学生擅长构造三角形,有些擅长坐标法来解决问题,所以应该尽可能让学生发挥其所长来解决问题,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出余弦定理的各种方法,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且学会选择最简单的数学方法。

2.3 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

老师提问,请问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解决求距离的问题?这样的提问设计其实是无效的,因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利用最简洁的向量法来推导出余弦定理,所以笔者应该继续追问以下几个问题,而且大胆相信学生,肯定其能力,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出余弦定理,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让学生即感受到成功体验,也对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得到事倍功半的课堂效果。

3 高考题为教学敲响了警钟

2011年数学高考陕西卷文,理科都有一道解答题,题目是“叙述并证明余弦定理”。这道高考题的命制,使我对自己以前余弦定理的教学过程产生怀疑,笔者认为这道高考题实现了全国高考命题的突破,其导向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高考命题可以出教材上的原题“,另一方面是“一定要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以前自己的教学只是让学生了解余弦定理的推导方法,关键是如何使用余弦定理来解三角形,所以更侧重的是对公式,定理的应用,而对公式,定理的探究和推导重视不够,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没有经历和体验知识的研究过程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利于学习能力的自然生成。这道高考题的命制给笔者以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就是我们必须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和能力,而且一定不能忽略知识的生成过程。

知识改变命运的事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心理情感; 价值取向; 行为方式

中图分类号: G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0)06-0126-03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伴随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不断增多等情况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人口素质以及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稳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绥化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比例较高,留守儿童现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此,绥化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作为绥化地区唯一一所地方性高等院校,在拓展我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本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针对当代大学生与留守儿童年龄差距不大、充满青春活力、容易沟通交流等优势,积极引导我院大学生深入绥化市周边的农村关爱和帮助这里的留守儿童,即拓展与延伸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也探索出了一条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有效路径。

一、绥化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

为了把握乡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2008年3月,我院大学生对绥化市周边辖区内的72所乡村中小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其中小学14所,初级中学56所,中小学结合校2所,这些学校共有在校生29 393人,其中留守儿童4 300人,所占比例达到14.63%。透过统计数据发现,这些孩子的主流价值观是积极正确的,精神生活在整体上呈现出健康向上的正态变化。其中58%左右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日常表现良好,生活自理能力强;70%以上孩子在思想状况、心理情感方面积极健康。这些数据表明,绥化市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是卓有成效的,但仍有一部分留守儿童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价值取向有待引导

一些家长由于常年在外,往往用金钱来弥补对孩子缺失的亲情,致使一些孩子滋生了享乐主义思想倾向。有16%的留守儿童把人生价值定位在金钱、权力、地位和生活享受上,认为长大后也会象父母一样进城打工,没有理想、进取心不强,缺少人生目标和规划。

2.学习生活有待指导

由于农村图书资源不足,文化活动场所较少,留守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单一,除了看电视,其他文化娱乐活动有限,其中有39%的孩子放下书包就看电视,加之,还有不少孩子受家长及监护人影响产生读书无用思想,致使69.7%的孩子回到家里基本不复习功课,学习成绩普遍偏低。此外,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导致留守儿童遇事无人请教,有了烦恼无人倾诉,碰到困难得不到及时帮助,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3.心理情感有待疏导

在调查中发现,30.5%的孩子与父母很少见面。由于留守儿童感情缺少疏通的渠道,有22.6%的留守儿童孤僻内向,37.2%的留守儿童出现不同程度的自我封闭,不愿与人顺畅的沟通,甚至害怕与人交流。对于这些渴望亲情却失去了亲情的滋润,心理上长时间处于“情感饥饿状态”的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的心理健康、人格和智力发育受到消极影响则是很难避免的。

4.行为方式有待引导

众所周知,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是天生的,但由于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亲生父母的关爱,再加上临时监护人的溺爱、放纵和疏于管理,致使有些留守儿童经常逃课,出入网吧等场所,进而产生厌学现象。结果导致这些经常逃学的孩子与社会闲散人员在一起,沾染了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说话不文明,缺少礼仪规范,惹事生非,甚至养成小偷小摸等不良或过激行为。

二、解决绥化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自2008年4月,我院决定在全院开展大学生与农村留守儿童“心手相牵,共享蓝天”实践活动以来,尤其是笔者通过与绥化市周边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接触,以及在组织青年大学生关爱和帮助这些留守儿童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过程中,经过分析与整理,认为如下一些对策,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发挥了较大作用。

1.信函对接,热情相牵友爱之手

信函对接是我院大学生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的开端,其做法是由大学生志愿者向留守儿童发出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信函,同时还要邮出留守儿童复信用的信封和邮票。不断的信函联系,使留守儿童们开始向大哥哥、大姐姐敞开心扉,请教学习方法、倾诉心理烦恼,甚至个人秘密,大学生们用真诚的爱心唤醒了留守儿童的心灵,友爱之手真情相牵。

2.见面相识,不断升华纯真友情

经过一段时期书信的沟通与交流,大学生志愿者与留守儿童之间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许多孩子一旦有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就迫不及待的给大哥哥、大姐姐们写信商量,他们之间逐渐产生了见面的渴望,于是我院就组织大学生志愿者编排文艺节目,带着各自的礼物,到乡村学校去与留守儿童联欢、对接畅谈,见面相识活动不仅加深了他们之间的友谊,还促进了这种纯真友情的升华。

3.请进校园,再度激发成才热情

为了让留守儿童感受大学校园里浓郁的文化氛围和优雅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他们奋发进取的热情,我院还将许多留守儿童及临时监护人代表请进校园,组织各种参观、联谊活动。孩子们与大哥哥、大姐姐同吃食堂、同住宿舍,体验大学生活的美好,大学生志愿者的关爱之情以及他们的言谈举止,点燃了留守儿童奋发向上的理想和希望。

4.探亲回访,心灵交汇真情相依

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过程中,除我院组织的集体回访以外,更多的是大学生与孩子之间的个别交流和家访活动,尽管每人回访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却更加牢固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当大手与小手再次紧握着的时候,他们之间已经有了心灵的交汇。当志愿者即将乘车离开时,留守儿童们跟着客车追跑着,彼此都流出了依依不舍的热泪。

5.协手通力,多种教育因素共赢明天

在信函沟通的基础上,我院还倡导大学生志愿者充分利用电话连线、手机短信、电脑网络等快捷方式来弥补通信周期长,信件易丢失的不足。同时鼓励志愿者积极主动与留守儿童的班主任老师和家长以及监护人建立联系,而且我院还抽调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资深教师到乡村学校为监护人现场辅导和讲解,共同研究成长期孩子的教育方法以及如何解决留守儿童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三、大学生关爱绥化市农村留守儿童活动的启示

大学生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农民工解决了后顾之忧,激励并促进了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也激发了大学生的感恩之心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了大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意识,真正实现了一项活动教育两代学生的目的。

首先,对农村留守儿童而言,不仅找到了倾诉的知音,也觅到了成才的榜样。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渴求文化知识的心理是相通的,农村留守儿童也不例外,但他们与外出打工的父母交流有限,而监护人的影响更是少得可怜,关爱活动让留守儿童找到了可以沟通与倾诉的对象。在通信中这些平时厌学、沉默寡言的孩子们逐渐敞开了心扉,向大学生请教学习方法;开始与身边的人交流沟通,心理积压的问题慢慢的得到了疏导和释放。此外,大学生志愿者还为留守儿童讲述外面精彩的世界,讲述知识改变命运的事例,并用各种方法鼓励他们用奋斗去创造自身美好的未来,一次次把阳光与希望带给乡村的孩子们,期盼这些可爱的孩子能够带着理想的翅膀,飞向属于自己的蓝天!通过一系列请进校园和回访活动,孩子们潜在的愿望与激情被激发出来,他们甚至把志愿者的教诲作为精神寄托,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关爱留守儿童弥补的不仅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同时也带给了农民工家庭的和谐与留守儿童成才的希望。

其次,对大学生而言,不仅学会了珍惜和关爱,而且也懂得了责任与感恩。社会生活实践是大学生运用知识、施展才华、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日常的思想教育,重理论讲授,轻实践锻炼,理论课教学由于不能针对学生的所思所想,去寻找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使得教育的痕迹过于明显,导致大学生难以产生心灵碰撞并获得学习动力。通过关爱留守儿童,大学生走进火热生动的社会课堂,亲眼目睹了农村孩子家境的贫寒、生活的拮据,亲身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纯真与刻苦,思想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发自内心地要为这些孩子做点事情。大学生在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动态时空环境中践行感悟,理解和懂得了爱,也感受到自身的社会价值,并发自内心地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一点贡献、尽一份心力。

最后,对高校而言,不仅激发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也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我们以实践精神来把握世界,开展以生活世界为支点、以问题取向为中心、以应用服务为指向的“项目制滚动式”实践教学,突破了以往理论说教空洞乏味的瓶颈,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的现实感、凝聚力和教育功能,让学生感悟到人间的关爱之情与至善之心,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和向心力,这是校园里的思想教育活动无法替代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大学生作为自我教育的价值主体,他们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历练中自醒自悟、情景互动、理实交融、转识成智,在“生活世界”这一广阔天地中,由被动接受式教育转变为主动参与式教育,以独立的主体身份在实践中实现了自我教育的角色体验,形成了知情意行相对和谐的比较优势。通过对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这一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化、学分化管理,全面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实践运行、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形成了理论课教师、团学工作者和辅导员共同参与、多维互动的育人合力,使思想教育得以贯穿于关爱活动的各个环节,充分诠释了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让学生发展的教育真谛,是一项高校与社会互惠共荣、一举双得的新举措。

参考文献

[1]田景正.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5):13-15.

[2]方铭琳.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机制[J].中国农村教育,2007年(10):32-34.

知识改变命运的事例范文第5篇

2016调查报告格式

1.单标题

公式化写法。

公式化写法就是按照调查对象+调查课题+文体名称的公式拟制标题。如《一个富裕居委会的财务调查》就是这样的标题,其中一个富裕居委会是调查对象,财务是调查课题,调查显示文体是调查报告。这样写的好处是要素清楚,读者一看就知道这是写的什么单位,涉及的是哪些问题,文种也很明确。这样写的不足之处是太模式化,不够新鲜活泼。

常规文章标题写法。

具体方式灵活多样。可以用问题作标题,如《儿童究竟需要什么读物?》。可以显示作者自己的观点,如《莘莘打工者,维权何其难》。可以直接叙述事实,如《三个孩子去蛇岛》。可以用形象画面暗示文章内容,如《航空母舰逐浪经济海洋》。还有种种写法,不再一一例举。

2.双标题

双标题由正副标题组成,其中正标题一般采用常规文文章标题写法,具体手段如上所述。副标题则采用公式化写法,由调查对象、调查课题、文体名称组成。如《明晰产权起风波对太原市一集体企业被强行接管的调查》。

前言

调查报告的前言一般要根据主体部分组织材料的结构顺序来安排,常用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提要式

提要式就是把调查对象最主要的情况进行概括后写在开头,使读者一入篇就对它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例如《靠名牌赢得市场关于深圳市飞亚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调查》的开头:

飞亚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亚达)是一家以生产钟表为主的大型企业,1987年成立于深圳。在经济特区这块改革开放的沃土上,该公司坚持不懈地实施名牌战略,终于在竞争激烈的钟表行业后来居上。历经十二年的艰苦创业,飞亚达由一个钟表小厂发展为总资产逾八亿元,年创利润八千万元的上市公司,成为国内同行的翘楚。

这个开头把飞亚达公司发展情况和主要成绩作了概括的介绍,提纲挈领,统率全文。

2.交代式

在开头简单地交代调查的目的、方法、时间、范围、背景等,使读者在入篇时就对调查的过程和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关于北京市家用缝纫机销售情况的调查》一文的开头就是这样的:

为了增强计划性,加强对家用缝纫机的经营,更好地掌握市场销售动态,我们采取了走访经营单位与分析历史资料的办法,对北京市家用缝纫机历年销售情况以及当前社会保有量和市场需求变化进行了调查。经过分析,认为北京市场除上海缝纫机供不应求以外,其它牌号缝纫机销售在北京市已趋于饱和。

这个开头包括目的、方法、范围和结论等几个方面,总的来说属于交代式的开头。

3.问题式

在开头提出问题来,引起读者对调查课题的关注,促使读者思考。这样的开头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出问题,也可以直接将问题摆出来。例如《农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之路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的调查》的开头:

近些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方式,正在我国农村迅速突起。它一出现,就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种经营方式对我国农业向商品化、现代化转化有哪些作用?应采取什么方针政策扶持其发展?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同10个县(市)的有关同志进行了座谈,形成了一些共识。

还有《明晰产权起风波对太原市一集体企业被强行接管的调查》的开头:

企业要求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府规定明晰产权,本来是件好事。可太原市一家集体企业却因为明晰产权被所在区政府部门强行接管,陷于瘫痪。该企业把区政府两个部门告上法庭,至今已一年多时间,早就超过了审结期限,可法院却迟迟不判决。

前一段入笔先提问,后一段是采用叙述的方式直接暴露问题,都属于问题式写法。

2016调查报告范文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更是面临了越来越多的压力,家庭、就业、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因素,让大学生似乎喘不过气来。如果处理不当,大学生心理健康会造成一定得影响,其后果或大或小,小即产生抑郁、自闭、暴力倾向,大则引发自杀,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高校学生自杀现象则证明了这一点。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其更好地处理和应对心理压力问题,特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

二、调查时间、方法、对象

1. 调查时间

2. 调查方法

在网上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共发放100份问卷,有效问卷100份

3.调查内容

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大学生从压力的大小程度、压力主要来源方面进行调查

4.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问卷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问卷,主要是针对专科和本科大学生

三、调查结果分析

随着世界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激烈,社会关系日趋负责,大学生们承担了

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家庭的压力、父母的期望、就业的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在无形中让大学生身体心理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大学生学会提高抗压能力更具有挑战性和不可忽视。此次的调查的对象并非同一间学校,而是来自多所高校,一共有效问卷100份,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可靠性,而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我们总结出了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压力问题如下:

(一)从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看:

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在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61%的大学生表示对目前的学习偶尔有压力,而认为压力非常大的占了22%,只有13%的大学生认为很少有压力,这结果表明,对于目前的学习,普遍大学生都存在压力,觉得压力非常大的比重不容忽视。当然在这一点上,也有着不同因素的影响,性别、来自的地区、性格都会对这以数据产生了影响。在调查报告中分析,对于压力程度上男生要比女生压力大:54.55%男生认为压力非常大,女生只占45.45%,跟传统观念很有影响,长期以来,男的都被认为是家里的顶梁柱,是要养家的,要学会独自,学会更好地面对社会,也许很早就在他们的心理扎了根,或是在家人父母的长期教育下,儿子要继承后业,赡养父母下无形中有了担子,特别随年龄的增长,男的比女生更快认识社会的残酷和现实,不免会比女生的压力要大。

除了性别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有影响,学生来自的地区也有着很大的作用。来自农村的学生会普遍比来自城市的学生压力大:在调查报告中显示,选择压力非常大的,农村的是15%,城市的是7%;选择偶尔有压力的,农村的占43%,相对来说,城市的占18%,这一结果也在我的预想中,农村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要比城市差,从小,农村的学生就被灌输读好书,走出农村的教育,所以农村的孩子在读书方面也会更努力,可这么一来,压力也无形增加了。再加上也见惯了村里的人不断往城市去就业、谋生,甚至有些人家情愿在城市里租房子住也不愿在农村呆,太多太多的事实摆在农村学生面前,除非自己够优秀,比别人更努力,自己才会有出路,才能摆脱贫困的生活。而城市里的学生也许是过惯了舒适的生活,对生活危机感方面就不会比农村学生敏感,因为他们知道起码自己还有家父母的靠山,压力就会比农村学生压力小一点。

当然,性格因素也起到一定的左右作用。在问及现在的压力性对于以前来说,性格开朗的学生要比内向、冷漠、孤僻的情况要乐观得多。

正如图像显示的,选择压力更大了的人中,性格开朗的人占了43.90%,内向的人占了46.34%,在选择压力小了,性格开朗的人中占了70.97,内向的是25.81,相比下比较悬殊,可见,抗压方面,越开朗的学生心理压力方面要小些,这也许是因为心态不一样,对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表现得就不一样。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主要来自就业压力、家庭压力、人际交往、感情处理这四大方面。

从现实的结果看,在主要心理来源中,77%的学生选择了就业压力、43%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压力,32%的学生选择了与老师同学交往的压力,30%选择了感情压力,当然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压力,77%和43%的比例让我不得不重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之重,几乎可以说1中就有6、7个人有就业压力,且差不多一半的人都要有家庭方面的顾虑。在问及家庭教育中给压力最大时,74%的学生选择了是来自父母的期望,18%选择了家境不佳即家庭经济不够好,6%是因为家人关系不好。

从中看出,就业和家庭压力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情感、家庭经济问题也是其中重要的部分。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主线,农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压力大,男生比女生的压力大,性格内向比性格开朗的压力大。

(三)压力的来源分析

1、就业压力

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最主要的方面,可以说是几乎存在大学生活中的,并且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社会的复杂,竞争的激烈,人心的难测,让在习惯了风平浪进的大学校园中的大学生们更有恐惧感。近年来,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而相对提供的就业缺口却还是不怎变化,要想在人才济济的社会里钻出一个角落,真是难上难。加上有些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满意程度不高,在调查中,43%的学生选择了不是很满意,而24%表示没感觉,这么一种状况的确令人担忧,专业方面给不了他们安全感,就外面的竞争又是如此的激烈,两者形成了反差,更是让他们心里忧心忡忡。他们担心就业后的职位不是自己所理想的,工资也怕不尽人意,或是就业中逃脱不了迟早一天被竞争淘汰。

2.家庭压力

来压力来源这块,43%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压力,可见份量不乐观。望子成龙,望女成分,一直是众多父母的愿望,他们从小就被授予了高期待,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这方面的压力会更明显一点。寒窗苦读十几年,家人盼的就是子女能够大学毕业找份好的工作,而学生本身也理所当然地背负了这种期待。他们也想尽自己努力不让家人失望,可反观自己的条件和社会的挑战遍不得不感叹前途渺茫,更是时时担心最终大学毕业就是面临失业,给家人当一棒。除了家人的期待,学生的压力也来自于家庭的家境,18%的学生认为在家庭压力这块,家境不好和家人关系不和谐,也是他们心里负担的一个原因。面对着种种的压力,回家就想好好依靠下,找点温暖和支持,可家人间总是闹矛盾,吵吵闹闹,的确人人很揪心,心情也会不好。从身边的事例中,我们也可发现家庭和谐的学生性格会比较开朗,心理承受压力能力也会强很多。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可以发现这一点。

3.人际交往

大学算是半个社会,我们天天都得跟老师同学打交代,相对初中高中来说,和人打交代的频数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面对的人更是各种各种,这要求我们的人际交往技巧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30%的学生选择了与老师同学的交往作为了心理压力的一部分,他们也许烦恼该如何更好地与他们交往,因为在大学,人脉很重要,关系到你的各种评优,况且人际交往能力强的人办事起来都非常顺利,朋友也会有很多。且不谈生活在校园中,仅仅说在宿舍,如何与舍友相处,相互磨合,也需要很好的交流,大学四年,我们几乎都在同一个宿舍,舍友就如家人一样陪伴在身边,如果连和他们都沟通不好,又该如何度过这四年的大学生活。

4、感情问题

到了大学,很多人都选择了拍拖,感情的不确定因素,让大学生们也会苦恼

大学生们会尝到更多的甜酸苦辣。调查报告中,也有30%的人把这点列入了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为情所困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很多,再加上性格内向,不懂得如何去减轻压力的则更容易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如失恋自杀现象也不罕见。

5、学习压力

到了大学,面对了和与往不大一样的学科,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所改变,虽说学习的东西不会像初中高中那么多,但是要是真正学起来会比以前的多得多,再加上有些学生对自己专业学习的科目不感兴趣,慢慢学会了逃课和养成了厌学心理。而有些是由于在学院当了干部,不能很好得处理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变得会很烦恼。一方面既想通过工作得到锻炼,可却往往对学习有所影响。

四、结语

从调查的结果和我们的分析上看,大学生心理压力是普遍存在的,如何更好地去减轻心理压力,促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如下建议及策略:

1.形成良好积极的心态。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何况生活在小型社会的大学校园里,不要跟别人比,因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做好自己的,找好自己的定位,朝着目标脚踏实地地走,即使在过程中失败了,也要学会坚强站起来,因为眼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2.不要过于看重专业的冷和热。社会是瞬间变化的,没人可以猜测到以后哪个专业会有更好的出路,所以现在也就不会出现冷与热之分。学好自己的一技之长,因为普遍来说社会还是需要专才的人多,而不是全才。当然专才也并不是不懂其他方面的知识,而是术业有专攻。在学会控制好自己的厌学情绪外,还得正确处理好学业和工作的关系,要在这两方面取得丰收,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大的努力,其中是有得有失的。

3.学会与家人沟通。家庭问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重点是我看我们怎么去处理。我们的出生我们不能选择,可我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要学会体谅家人,无论家人对你什么样的要求,但出发点都是爱你的,要始终认清这一点。要学会和家人沟通,只有走近家人,才会更好地处理与家人发生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