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过了腊八就是年民谣

过了腊八就是年民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过了腊八就是年民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过了腊八就是年民谣范文第1篇

2、跳个腊八舞,煮锅腊八粥,告慰祖宗好年头;唱首腊八歌,喝口腊八粥,祈求来年大丰收;发条腊八信,送碗腊八粥,祝你生活乐悠悠。

3、添入快乐的莲子,投入幸福的红枣,放入健康的大麦,撒入平安的花生,用我的牵挂为水,用我的问候为火,熬碗浓浓的腊八粥,在这寒冷的日子里,给你深深的温暖,最真挚的关爱。

4、腊八节有说源于佛祖修行,释迦牟尼为解救民生疾苦,出家为僧,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每日只吃一麻一米,于腊月八日这一天悟道成佛,后认为了纪念佛祖,便在这天喝腊八粥。

5、腊八节有说源于秦朝修筑长城,古时在外打工靠的是家里寄送粮食,有一年腊月初雪,工人都没收到粮食,便把各自的豆子花生等聚到一起煮粥,但依然饿死,后人为纪念他们。

6、腊八节又来到,我的祝福提前到,别忘喝碗腊八粥,今年保你大丰收。再吃几瓣腊八蒜,那是幸福围你转。喝粥勿忘许心愿,所有心愿都实现。

7、腊八腊八,盼你事业成功又大发;腊八腊八,祝你生活多彩美如画;腊八腊八,望你才若诸葛人人夸;腊八腊八,愿你每天快乐笑哈哈!腊八节愉快!

8、腊八了,我想为你亲手送上,迄今为止,历史上已经消失灭迹,不为人知的最给力的一碗八宝粥。它是用我的内心苦苦熬制了365天才成的,喝下它你会幸福一辈子的!

9、腊八时节熬稀饭,心里就想把你见;红枣莲子加蜜饯,甜甜蜜蜜好运连;杏仁肉团和桂圆,幸幸福福乐团圆;腊八粥我送给你,愿你快乐每一天!腊八节快乐!

10、腊八粥,好温暖,让你冬天不再寒;腊八粥,很甘甜,愿你好运福连绵;腊八粥,真新鲜,朋友情谊永不变;腊八节到了,送你腊八粥,祝你天天开心!

11、腊八粥温馨时分:我用思念燃起祝福的小瓷炉,加入好运熬成一碗腊八粥,希望你喝下后,开心快乐永相伴,平安健康绕身边。

12、你知道吗?腊八节在中国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而“腊八粥”又称“佛粥”传说喝了会长寿,被保佑,腊八节快到了,别忘喝腊八粥噢。

13、菩萨对你笑,说要你快乐;玉帝看着你,说要你幸福;阎王远离你,说要你长寿。我走近你,说要你幸福快乐健康一辈子!腊八快乐!

14、千里试问平安否?且把思念遥相寄。绵绵爱意与关怀,浓浓情意与祝福。祝吾友腊八节快乐,多吃腊八蒜,多喝腊八醋,祝君喜气洋洋!

15、情是真的好,意是浓的好,爱情是甜的好,事业是顺的好,哥们是铁的好,朋友还是你最好。祝腊八愉快,万事如意!

16、上一碗腊八粥,驱除寒冷倍温暖,欢天喜地庆元旦,家家户户喜团圆,元旦腊八同一天,一条短信双祝愿,一祝家人永平安!二祝快乐每一天!

17、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马上就要过年了,为了你能准时回家,建议你提前买车票,还站在那傻看短信笑什么,还不快去买票,要是回不来,我就画个圈圈诅咒你。

18、岁月如山水画,笔笔见真情。友谊如抒情诗,句句拔心弦。在这寒冷的季节,让我送上温馨的祝福:亲爱的朋友,腊八快乐!

19、我把新年的祝福和希望,悄悄地放在将融的雪被下,让它们沿着春天的秧苗生长,送给你满年的丰硕与芬芳!祝您腊八节快乐!

20、我用幸福米、甜蜜枣、快乐豆、无忧果、还有健康密做一碗粥送给你,希望你从粥中喝出幸福,喝出长寿。腊八节快乐!

21、先秦时节腊八日,祈求丰收和吉祥。如今时节腊八粥,养生习俗传四方。红枣养颜又补血,米儿补气又生津。多喝一碗腊八粥,保你健康又红润。腊八吉祥!

22、豇豆、红豆,豆豆传情;桂圆肉、龙眼肉、白果肉,肉肉见味;大米、江米、粘黄米,米米传香;白粥,红粥、腊八粥,粥粥祝福:腊八节快乐!

23、一个腊八节,酝酿种种好心情;一碗腊八粥,传递几分温暖意;一家可爱人,彼此珍惜好窝心;一份新祈愿,带来来年好光景。腊八节快乐!

24、一日一月一新年,旧的过去新的接;一朝一夕迷人眼,忙里偷闲清粥甜;今月昨昔是何年,腊八节来祝福年。亲爱的朋友,腊八节快乐!新年快乐!

25、一勺快乐,一碗开心,一盘如意,一份温馨,一锅甜蜜,一罐财富,一筐平安,一袋好运,我统统下到短信里,熬出特别的腊八粥,送给你,愿你吃的开心!

过了腊八就是年民谣范文第2篇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过了腊八就是年民谣范文第3篇

  北京的春节主题作文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北京春节的习俗真有趣!

北京的春节主题作文   

  北京的春节热闹隆重,因为处在重要地段,紧临“北京”中心的我家自然也少不了喜庆的气氛。

  我家在“北平村”村委边,于是便常常戏称“我家在北京中心。”因为“北京”以前也叫“北平”嘛。尽管如此,我家离真正的北京依旧很远。但,家乡的春节也是和北京一样热闹、喜庆。

  先是腊八,尽管做不了像课本中那么丰盛的腊八粥,但依旧要尽自己所能,煮个丰盛的粥供大家享用。过完腊八,年味稍稍有了些,五天一次的年集把春节逐渐推上了。

  到了除夕,就是孩子们的天下了。每次年集攒下的好东西都在这一天被挥霍一空。在白天,孩子们都是玩些普通游戏,直到日落西山,天兴大发的孩子们才开始真正的玩耍。

  记得今年,我在外面几乎玩了个通霄,什么“闪光弹”、“小豆炸”“划炮”“三用炮”……真是应有尽有,震的耳朵都快没有知觉了!零点时,外面几乎没人了,我独自在外面放着“小豆炸”,玩得不亦乐乎。

  转眼又到了元宵节。这天是烟花的天下。没有响声,又有五光十色的烟雾。天空上又响了一发烟花,像小孩的笑脸。但转眼,这美丽也灰飞烟灭了。

  过完了元宵,就要上学了。春节也就结束了。不过,每次过春节时,心情都是开心的。因为开始也开心,结束也开心,开始春节意味着玩耍,结束意味着可以见到同学们了,难道这不值得吗?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主题作文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了。

  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到年底,蒜就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

  到了腊月十九日,学生们开始放年假了。他们第一件事是上街买爆竹和玩具,贴近年根就去赶集买年画了。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彻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

  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同时,城内城外的庙会也开放了,小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可以骑毛驴,看美景,还能买到春节特有的玩具。

过了腊八就是年民谣范文第4篇

  北京的春节主题作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时间过得真快,眨眼间,正月初一了,新的一年到了。

  早早的起了床,给大家拜年。带着深深的思念,给姥姥拨出去了电话,眼圈不自觉得红了,可是我却笑着。一圈下来,收到的压岁钱不少了耶!

  不久,二爸一家也到了,我们共同吃了顿午饭——饺子。饭后,二妈要小妹妹雪儿的姥姥带两个孩子去北京庙会逛逛,弟弟便邀我同去,无奈之下我只得同意。在去姥姥家的路上,小弟弟又悄悄对我说:“姥姥说话可能会难听点,你别往心里去!”我没说什么,只是很自然的一笑。

  到了。我们下了车,在家里逗留了一下便赶去了庙会。我们乘的是616路班车,车上的人真不是一般的多,可一站又一站,没几个下车的,弟弟见我还站着,不干了,非要我坐在他那里他站着,我自然也不干,推辞了几次后,见旁边一位站着的阿姨有些不耐烦,快要顺势做下去的样子,我也就坐下了。直到到了站,才发现人们都是来庙会上的,而庙会所在的那条街上车水马龙,简直不用抬脚,后面的人流会顺势把你推到门口去。我们五个人,其中三个孩子。

  买好票,我们就进去了。小时候,估计是20xx年吧,我来过一次,那次的经历不少,可唯一记得清楚的就是一个迷宫,我们走来走去却怎么也找不到出口,最后到了终点,得到了一个竹蜻蜓。这次我们又见了那个迷宫,只是票价涨到了20元/人,姥姥皱着眉头出了60元买了三张票让我们进去了。好吧,我不得不承认:我从未见她笑过一次。也许是长大了的原因吧,转了几圈就找到了出口,别的小孩都在兜兜转转的走啊跑啊,而我们不到3分钟就寻到了终点,有点无趣的感觉。

  接下来就是挑选纪念品的时间了。首先弟弟发挥哥哥的责任为另一个现未在北京的小弟弟买了份礼物——他最喜欢的玩具车,紫色的,超漂亮!然后一行人见到了一个卖红豆奶茶的店铺,姥姥又买了三杯奶茶,可雪儿的刚好是最后一杯红豆的,我们只好要原味的了!眼前就是游乐场,我们眼前一亮,奔了过去。在两人的要求下,我们坐上了“海盗船”,闭上眼,这次和那次可不一样,上次是转圈圈,这次是上下摆啊扔啊爽啊……下了船,我们还没回过神来。然后弟弟就想去扔飞镖了,结果被姥姥一顿数落,好心情顿时灰飞烟灭。直到见到各式各样新奇好玩的小东西我的心情才再度好起来。

  小妹妹看上了一套迪尼斯公主小玩偶,我们便陪她一同寻找,最后买下了;而弟弟要了一个“愤怒的小鸟直升机”。两个孩子都买了东西,只有我两手空空,他们便催促我快找点东西。不远处有一个小摊子,是卖本子的,我心跳快了一拍,直扑那小铺,无奈都太精致,又都太贵,一转身,是一个10元2本的小店,就从那里找了一个黑色外套还带点粉色边的“storybook”,呵呵,喜欢极了!路上,弟弟又买了一条“水晶龙”,上面镶满了假钻(因为没有蛇啊~)。还剩20元没花,他又看见了一个卖立体拼图的小店,只有20元了,他朝思暮想的那个“水车小屋”超复杂,要45元,姥姥买下了;而那20元就给我买了个“钢琴?吉他”,好喜欢!!

  时间不早了,差不多该回家了。依依不舍的向这里告别:我会永远记住你的!

  北京的春节主题作文

  大家都有过过春节吧?春节是热热闹闹的节日,我是非常喜欢过春节。今年的春节,是在老家过的。

  正月二十,我们的餐桌上摆满了食物,一共摆满了四桌。红的红绿的绿。我们几个小孩子看见那么多美食,都流出了口水,准备大吃一顿。这就是所谓的年饭。当然,年饭主要不是吃,而是一种热闹的形式。我们几个孩子刚吃完年饭,就迫不及待的跑去外面买小鞭炮玩。

  到了正月二十一,就是拜年的时候,简单地说就是向大人问声好,然后像大人“索取”红包。如果你认识的亲戚非常之多,那你就发财了。

  正月二十二,这天要忙起来了,第一个项目就是去山上拜祖宗,拜祖宗的的形式有很多种,可以拿着几根“香”去,也可以直接拜,还可以烧钱作纪念。我拿着一大沓冥币,拿上打火机。一千亿一张。我拿了很多,然后烧掉了,这种感觉就是爽。

  接着,我们还拿出长鞭炮出来燃放,一个大叔燃放以后,漫不经心的走出来,随后听见:“啪啪啪…”的声响,还有一些小孩捂着耳朵,但还是流露出了笑容。从山上爬下来,这一折腾,可累了。我睡的很香。

  正月二十三上午,也就是除夕这年,要贴新对联。带着一锅糯米胶(烹饪出来的那种),走遍屋子,把旧对联撕下来,然后贴上新的,我负责撕下旧的。虽然这个工作简单,但也不能乱撕,要对整齐,然后撕下来,不然的话就会撕成不规则形状,贴不上新对联。

  除夕晚上。我们每家每户都要放烟花,我们也开始放了。有一位大叔叼着烟摆好烟花,不紧不慢的燃放了。我连忙把耳套带上,这才开始了“节目”。在持续了3秒后,一束火花直速上升,在空中爆发出一条条彩带,接着又是一束火花冲上天,在许多烟花同时上升时,天空立刻映出焕然一新的景色……

  直到看完春晚,我们才休息,这一天真累啊。

  北京的春节主题作文

  北京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首先进入节日的食品是“祭灶”用的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儿,在生活不太富裕的时代,这是极好的美食。而且,家中有了糖瓜和关东糖,预示着春节已经不远了。当然,“灶王爷”不食人间烟火,这种希冀“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贿赂”,自然成为孩子们的口中之物。

  老北京人,特别讲究“过年”,于是便有了:“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民谣。民谣中列举的腊八粥、炸豆腐、炖羊肉等等,都是春节老北京的美食。在今天,这些都是家常便饭,但在五六十年代只能在过年时方可大饱口福。

  春节时仅有以上几种食物,当然不算是丰富,像古代祭神祭祖用的糕点———蜜供、萨其马等,不仅是北京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食品,亦是北京人家中必备的食物。一些小康的北京人,昔日还有除夕夜食鱼的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则与“吉庆有余”的吉祥话相联,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

  至于除夕之夜的饺子,其中的素馅饺子要用来敬神,大家吃的则是肉馅的;生活不富裕的人家,则以肉、菜混合为馅。即便最穷的人家,过年时吃饺子的“程序”是不会少的。在饺子、年糕这些众所周知的美食之外,“老北京”人家还要打“豆儿酱”———一种由肉皮、豆腐干、黄豆、青豆、水芥等等做成的凉菜,色如琥珀,类似于“肉冻儿”。此外还有“芥末墩儿”,这是用来佐酒和开胃的凉菜。节日中人们食用油腻食品多,易于“生火”、“生痰”,这些凉菜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过了腊八就是年民谣范文第5篇

年俗,回顾老例儿

张晓

老的过年方式正在逐渐改变,但仍有一些人,对过年保持着严格的纪律,如早早的就声明不许说这,不许道那。有人觉得这太事儿了,也有人觉得如果老例儿没有了,年味儿也就没有了,过年要的就是一个喜庆劲儿。在天津,这个年味儿的营造,大致是从腊八开始。有民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儿就是年,腊八儿粥喝一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糖瓜粘,腊月二十四扫房子,腊月二十五糊窗户,腊月二十六炖锅肉,腊月二十七杀只鸡,腊月二十八把面发……

年前的:老例儿

农历十二月初八,俗谓腊八,老天津人最讲究喝腊八粥,有的人家严格码上8种材料,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桂圆,熬成甜粥。现在天津的大悲院、莲宗寺等寺庙仍保留舍粥的活动,每年腊八一大早,都支起粥棚架起几个直径一米以上的大铁锅煮粥、舍粥,邀请僧俗游客同喝腊八粥。天津人还有在这天用醋泡大蒜,名腊八醋。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目久放不坏。

腊月二十三糖瓜粘。也就是祭灶,是祈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民间有“男不手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以前的祭灶要户户提前备灶书(用黄表纸书写全家人的姓名、生年月日)、灶糖(麦芽糖和豆糖之类)、灶干粮(烙饼)、灶马(黄表纸上印有备鞍的马),供于灶神牌位前焚烧,意为送灶爷上天庭。一些天津人家,至今还沿承这些个老例儿。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腊月二十五糊窗户。这两天许多人家都做卫生大扫除,扫尘除残。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腊月二十五这天,已经没有窗户糊了,改为去擦玻璃。

腊月二十九贴倒有。贴倒有,取意为天天都有,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祈盼。这一天人们要把春联、福字、窗花、吊钱儿、黑腊光纸剪成的肥猪拱门剪纸以及室内外的年画全贴上,连水缸、箱柜都要倒贴上福字,取福到之意。

其他日子,腊月二十六炖肉,腊月二十七杀鸡,腊月二十八蒸馒头等,是准备过年的吃食。一般都做很多,到过年时热着吃。农耕时代―般人家平日里很少“打牙祭”,把鸡鸭鱼肉这些个好吃的都留在了过年这几天突击享受。

三十晚上熬一宿

除夕守岁。大年夜灯火通明,全家人通宵不眠。从古至今,守岁都包含了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意思。另有―个说法,就是这晚会有―个叫“年”的怪物出来吃人,所以大家聚集在一起,比较安全。

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礼数多多。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口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向神佛、祖先上香叩拜,要给神佛、祖先上一碗供饭、年糕和水果。供饭是一碗米饭上面放红枣,插上红绢或红纸做的石榴花。然后先男后女依次行礼。这时外姓妇女不能进入家门,名为“忌人”,同样自家女人也不得到别人家串门。拜毕,一家人团团围坐,团年饭正式开吃,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

天津有个妈妈例儿,说三十那天出嫁的女儿不能看娘家的灯,不然会妨娘家人。这一习俗等于是规定了出嫁的女子只能在婆婆家过年。

过年让孩子最感兴趣的就是收压岁钱了。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钱分给孩子。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给,也可以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从长辈那里拿到一份压岁钱,盘算着明天买几挂鞭炮或是糖果,这也曾经是不少大人的童年温馨回忆。

新年对孩子来说是个收钱的日子,但对一些人却是还钱的日子,以前讨债人按惯例必在年前讨债,挨过除夕这一天就等于逃过一关,好有喘息还债的余地。因此,―般商号都要派人提着灯笼去催账,欠债人无力偿还,则设法避而不见,直到天大亮后,由于已是大年初一,即使双方再见面。也不能再提账款之事,须等正月十五以后才能催要。所以民间有句俗话:“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不过,这是题外话了。

每逢除夕,天津人还有包素饺子的年俗,祝福来年日子过得素素净净。很多老天津卫是很重视这顿饺子的,他们把美好的期盼都寄托在这顿饺子里了。饺子要用白菜、红粉条、鸡蛋、香干、木耳、子和馅儿,包的时候讲究褶子多为好,几个沸煮过的铜钱包进去,另要包几个糖的。说是谁吃着了铜钱饺子,就能多挣钱;谁吃着了糖饺子,谁这一年就有福了。这饺子―般是半夜12点准时下锅,腊八醋泡到这时也差不多了,正好派上用场,跟吃素饺子取意素素净净相对映。

24点是全神下界的时候,各家要鸣放鞭炮,对很多孩子和大人来说过年最大的乐趣就是放花放炮了。天津的这一年俗沿袭至今,使过年有个。

大年三十之夜还有许多禁忌,譬如不许说不吉利的话,特别忌讳“没有了、少了、死了、完了”之类语言。也不许扫地、倒水,怕把财气扫走、倒掉。若有瓷器之类的物品摔碎,要马上说碎碎(岁岁)平安,以驱走不祥。

年中的例儿

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正月初一,要吃大年三十夜里包的素饺子,后来,民间又有在初一早上登高的习俗,以图吉利。旧时,天津城区多为平房,登高的地点主要有铃铛阁、鼓楼及玉皇阁等处,人们以登高来求吉利高升。到20世纪40年代后,民间开始在大年初一邻里亲朋间互相拜年,以过年好等吉庆话互致问候。正月初二祭财神,店铺供关公、比干、赵公明三尊财神,而住家户―般只供一尊财神即增福财神比干丞相。店铺由掌柜的主祭,住户由家长主祭。燃烛、焚香后,依尊卑长幼依次三叩首,肃立少许后,拔出香根子,与财神码子、黄钱、千张、纸元宝等敬神钱粮一齐拿到院中焚化。正月初二还是天津的女婿们给岳父母大人拜年的“法定日子”,天津人称为姑爷节。初二这天的饮食中午一般都是捞面,晚上备酒席款待姑爷们。初三的传统食俗是包合子,最好是三鲜馅,合子也象征家族团圆美满,发达兴旺,因此除初三吃合子外,民间还讲究在初八,初九这两天吃合子,以取合子加入越吃越发、合子加九越吃越有的吉利。还有在正月十一吃合子,说是合子拐弯儿。

不能不提的还有破五。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也称泼污。天津有送穷土、捏小人的习俗。旧时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在五更天起床,起床后,揭开炕席,把炕底的尘土打扫得一干二净,然后用纸剪一个女人模样的剪影,称为穷娘娘像,放在尘土上,用簸箕撮出,倒在街上,一边倒一边放鞭炮,以震跑穷气,震跑来寻住处的穷娘娘,叫送穷土。此外,这天清晨,各家各户还要把过年时积存的脏东西扔掉,污水泼掉。这是因为破五这两个字与泼污相谐――人们过年时都穿新衣裳,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

净,污物污水不能像平日乱扔乱泼,恐会冲犯神灵,所以先把这几天的赃物积攒起来,等初五一起泼出去。天津特别讲究的是破五捏小人习俗。这天,各家各户都要包饺子。剁饺子馅时嘴里要说“剁小人啦”。包饺子时要边包边说“捏小人嘴了”,意思是将说坏话的小人嘴捏严实了,让他没法乱说话。这一天最好不要串门。想象一下,你到朋友家正在聊天,而他媳妇在旁边念叨:捏小人嘴了……

然后是十五。十五的元宵,便成了过年的最后一道压轴戏。圆滚滚胖乎乎的元宵是每家每户都要吃的,讨个团团圆圆的彩头。过了这一天,算是过了年了。

初二买鞋,邪了

小 岳

别看老关这人岁数不大,虚岁才刚满五十,可行事儿一码是一码,爱讲规矩。他最喜欢叨叨的一句话是,天津卫的爷们儿,当然得循天津卫的老例儿。他媳妇何淑英也是地道的天津人,那一口天津话说得甭提多纯了。夫妇俩夫唱妇随,翻着月历本儿过日子,倒也乐在其中。眼看着过年了,两口子却有些隐隐的担心――自从儿女大了,他们几乎每年过年都揣着这么个心思,小心翼翼的,生怕孩子们不懂事,说了什么过头的话儿,做了什么不合礼数的事儿,破了老例,不吉呀。年前一个多月,他们就不失时机不厌其烦地在孩子们耳边敲边鼓,过年期间要注意这个,注意那个。

俩孩子,双胞胎,都二十多岁小青年了,刚参加工作不久,早就有自己的一套节日经,哪里听得进去,可表面上还频频点着头。“唉,现在的孩子呀!就喜欢过乱七八糟的洋节,什么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的,自个儿老祖宗几千年留下来的正儿八经节日,咋就不闲不淡了呢。”两口子相互感叹,相互开导着,想起去年过年的那些个不和谐,心里默念着,这俩小祖宗今年还是本命年,常言道流年不利,凡事儿更要谨慎,可千万别添堵啊。

吃腊八粥,蒸馒头,蒸年糕,祭灶、扫房……还好,年前这一切进展得都还顺溜,说着说着就腊月二十八了,老关一大早就买好了海鲜、水果,想着让孩子们给姑姑和伯伯家送去。老关是家里老么,上面有哥有姐,老母亲跟大哥生活在一起。晚上了,儿子关杰先进屋,边脱旅游鞋边发短信,没完没了的,老关耐着性子等他忙活完,说,“晚饭后你跟妹妹一起,把海鲜给伯伯送去”关杰却皱着眉头,“不早告我!刚跟岚岚约好去华纳,8点45的场。”岚岚是关杰新交的女朋友,俩人都在白堤路百脑汇上班,电脑城也搞节前大促销,他们忙得够戗,只能抽空看夜场电影。老关有点儿不高兴,可又不好发作,小杰正在处朋友,给开绿灯吧,看来这节前的礼物只能自个儿辛苦一趟喽。

关杰挠挠头皮,看了看老爸,好像还有话要说,又不好意思开口。老关抬抬嗓门问道:“有话就说,甭憋着劲儿,看着就让人起腻。”

关杰支支吾吾:“爸,初一我和岚岚准备去杭州玩儿,工作半年了,好不容易连歇一周――”

“你说什么?大过年的不好好在家呆着,旅游去?初一都去伯伯家团聚,少你一个人,我怎么跟大家说去。别人不说,你奶奶还不跟我们急了!亏你想得出。不行!”老关咬着后槽牙真生气了。

“爸,拜托,您就甭守那些个老例儿啦,您看我们这一年到头多忙多累啊,明儿晚上公司的事儿才算告一段落。平时您不也挺心疼我们的嘛,就开恩放我们出去吧。再说,初一出行的人不多,机票大打折,3,5折呀,这乘飞机跟坐火车几乎一个价,多划算。我们机票都买好了。”关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不行!去年大初二的,你给我提双新鞋回来,堵得我好长一段时间都闹心。你当时的理由也是正月里商店鞋子大打折,划算。划算你个头呀,害得我去年邪了,连丢了两块电动车的电池,赶上好几双鞋了,多晦气!今年你又来了。好意思吗!”老关越说越来气。爱人何淑英赶紧从厨房赶过来,问“嘛事?好端端的,怎么又锵锵上啦。”

关杰也急了:“爸爸,你就别胡乱联系啦。你丢电动车电池,那是你自己不小心,跟我正月里买鞋有嘛关系?你明明知道有些人专琢磨偷车子,还提醒我们要当心,你自个儿却忘了锁车,哦,车子倒是锁上了,电池没锁上,那还不便宜了偷车贼。被偷了一次,还不当回事儿,同样的错误又犯了一次,嗨,连偷车贼都要笑话你了,他一准儿偷着乐,想着以后也不用开发新客户了,瞟着你就得了。”

老关勃然大怒,“你个小兔崽子,还跟我贫――”何淑英赶紧把儿子拉开。得,还没过年呢,父子俩先交上火了。

忙忙乎乎的,除夕就到了。何淑英一早就准备包饺子,馅儿主攻传统素,白菜、红粉条、鸡蛋,香干、木耳、倮子等,够忙一通的。这当然也是按老天津的例儿。关杰提前打过招呼了,说岚岚来家里过年,(以便过完年一起去旅游),她是安徽六安人,对面食一般,喜欢吃米饭。何淑英想了想,还是破例儿用电饭煲蒸了两碗米饭。怎么说,也不能委屈了人家南方孩子不是。

一转眼晚上了,关杰领着女朋友先回来了。碍着岚岚的面,父子俩倒还过得去。只是岚岚外面罩的那件羽绒服,瞅着咋这么别扭呢。白色的,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规矩呀?关杰一看爸妈的小眼神儿就暗自懊悔了,唉,千小心万小心的,还是百密一疏啊,亏得这小子脑子活泛,他三下两下就把羽绒服翻了过来,还不忘打趣,说:“NIKE的,名不虚传啊,还能里外两穿,咱改穿这面吧,多鲜活!”谁知他妈一旁嘀咕,“鲜活归鲜活,黄的!大过年的,穿红的多好呢。”何淑英声儿虽小,岚岚却也听得仔细,她的小脸腾的红了。正这时,关燕蹦蹦跳跳地跑回来了,她在开发区一家合资企业上班,今儿个班车提前了一个钟点,嗨,过年啦,大家心里早毛躁了,谁还有心气在岗位上盯着呀。

看着妈妈陀螺似地张罗年夜饭,关燕忍不住说,“妈,我早说去外面饭馆定一桌就得了,您偏不听,多累呀。我刚在路上看到好多饭店都连市,不少人家都已经在里面热火朝天吃上啦。”

何淑英道:“人家那是时髦也好,烧包也好,别人怎样咱不管,咱可得按老例儿过自个儿的年。这老例儿―代一代传下来,自然有它的说辞,循着例儿没错。”

“妈,说句您不爱听的话,也就您有这工夫,您说我们以后单独过日子了,双职工,谁有时间忙乎这些个呀。再说了,蒸馒头,包饺子,您也不打听打听,现在的小年轻,有几个会呀。”

“知道你妈不爱听,你还在这儿说,还不赶紧帮帮忙!”老关不知什么时候挤进厨房。关燕吐了吐舌头,不言声了。

外面的鞭炮声多了起来,老关两口子也禁不住面露喜色,说起话来也越发的留神,专拣好听吉利的说,一会儿“升啦”,一会儿“火啦”。关燕偷偷跟哥哥嘀咕。“真佩服他们了,有完没完啊。”关杰赶紧“嘘”一声,“你可真没记性啊,还完啊完的。”关燕赶紧掩口。过一会儿她又忍不住扁着嘴儿跟岚岚抱怨,“你看我这头发,年前太忙了也没时间做,本来想做个韩式烫的,哪怕不烫,怎么着也得漂染一下,这下可好,非得正月以后了。”岚岚小声说,“不剪,光漂染,应该没事儿吧?”哪里呀,我妈还不把我给吃了!真拿他们没办法。”

终于开吃团年饭了,自打跨进关家门就一

直陪着小心的岚岚,还是差点儿闯了祸。团年饭摆好了,老关先在厅的正中条案上给神佛、祖先上香叩拜,然后依次摆上供饭。然后老关、关杰、何淑英、关燕先男后女依次行礼。岚岚一看傻眼了,想想礼貌起见,自己也去行礼吧,谁知一把被何淑英拉住,“孩子,你就不用啦。”搞得大家好不尴尬。团年饭还没吃完,就听关杰、岚岚、关燕的手机“嘀嘀嘀嘀”没个完,都是同学朋友们拜年的短信儿,仨孩子忙着转发,忙着回复,遇到好玩的,还乐哈哈地交流一通,个个神采奕奕。老关两口子互视几眼,无奈地摇了摇头。

12点的钟声响了,何淑英变戏法似的,飞速拿出两条红腰带,两双红袜子,逼一双儿女赶紧穿戴上。关杰、关燕都嫌红腰带侉,当着岚岚的面,磨磨蹭蹭懒得戴,何淑英一下子急了,“今年是你们本命年,就得掐着点儿戴。我算看明白了,你们俩是死活要跟爹娘过不去呀一”她晾惶地捂住嘴,可最最忌讳的“死”字还是窜出来了。老关脸色变了变,把冲到喉咙口的话儿生生咽了回去,心想怎么怕啥有啥呀!

由于转天要乘飞机旅游,关杰没能遂了关爹关娘的心愿,1点就睡了。想着孩子出门安全第一,老关只好睁一眼闭一眼了,好在还有妻女相伴一起守岁。

挤出来的年

木 头

跻身于繁华都市的我们,过惯了快节奏的生活,过年时,偶尔也忍不住会对闲散的乡村投去艳羡的一瞥

我开着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速并不快。年前紧赶慢赶地忙完了手头上的工作,为的是腾出4天时间好能赶回天津老家过年。可现在,离工作的城市越远,心里越犯嘀咕――是不是还有什么工作没做完?

礼物

高速公路两旁光秃秃的树干在我眼前闪动了3个多小时之后,终于有了些亮色装点的建筑开始出现。渐渐的,熟悉的景物越来越多,老家的样子开始一点点地完整。空气里弥漫着鞭炮的味道,一定有一群等不急的孩子刚刚在这儿过了把瘾。许多提前闭店的商铺早早地在大门口贴上了红彤彤的春联,门板上的门神和福字在冬日的阳光下闪着金色的光,门楣上彩色门钱儿也和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一抖一抖地跳起了韵律操。不知不觉中,我忐忑的心情也因这扑面而来的洋洋喜气舒畅了许多。

我刚在自家门前把车停好,就看见母亲和大嫂满脸喜气地朝我走过来,我迎上去边喊着妈,边给了母亲一个拥抱。大嫂笑着说:“妈一听见有车响,就说是你回来了,出来看了好几次,这回终于是了。”

老房院子里的石榴树叶都已落了,枝头挂着几个今年的新果实,除此之外,家里的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还是去年今天的样子,熟悉的一切让我的心里暖暖的。虽然我在城市的高楼里安了家,可是每年春节还是会回到这里过年。曾经让母亲搬到我那里住母亲不肯,我也就没再提。祖祖辈辈生活的老家,这里温润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这里淳朴热情的街坊邻里,还有这里从腊八一直到元宵节都弥漫在空气中感染着每个人的浓浓的年味儿,我尚留恋,何况母亲呢。

母亲拉着我在沙发上坐下,怜爱地看着我,还没打开话匣子,大哥就抱着他的女儿小彤彤走了进来。小彤彤立刻挣脱了爸爸的怀抱朝我跑过来:“姑姑过年好!刚才爸爸给彤彤买了灯笼,姑姑给彤彤买了什么呢?”大家都被孩子的天真可爱逗得笑了起来,我却有些慌了。今年的工作一直到昨天才基本做完,今天早上我又赶去公司将资料和报表整理好,发传真和邮件的工作就请不回家的同事代劳,这才急忙踏上回家的路途。而就是这短短的4天假期也还是我连续加了好几个星期的班才倒休来的,哪里还有时间去给家人准备礼物呢!我弯下身对彤彤说:“真对不起,姑姑太忙了所以没来得及给你买礼物,不过姑姑给你准备了很多压岁钱,彤彤喜欢什么可以自己去买。但是压岁钱要到除夕的晚上才能给你,现在拜年是不是太早了呀?”彤彤被我问得不好意思起来,害羞地跑回爸爸身边去了。大家都善意地微笑着,我能感觉到他们对我的理解,可我的心里还是有点儿不是滋味。小孩子一句天真的话让我感觉到自己的状态似乎和这年的气氛有些不搭调。一进腊月,“准备过年”便成了村里人每天唯一的活动,而我却为了工作忙得连买礼物的时间都没有。这种无奈的感觉不是笑一笑就能消失不见的。

“既然都回来了那咱们就先吃饭吧。”大嫂打破了沉默。这时我才发现原本充满重逢的喜悦气氛已经变得有点儿尴尬了。

“小年儿那天祭灶你没回来,每年都回不来,糖瓜儿还给你留着呢。房是你哥和嫂子扫的,去年还是我扫的,今年腰不好,扫不了了。春联、年货都置办齐了。你呀,说回来过年,就是回来打个卯,年前的这些事儿你都赶不上。”在饭桌上,母亲一边给我夹菜一边惋惜地说。这些在许多人看来也许无所谓的老例儿,在母亲的眼中却是和吃饺子一样重要,是过年必须有的一部分。大嫂接过话茬儿笑着说:“今天二十八,面正发着呢。等到三十儿晚上,得让小妹多吃点儿饺子,好把喜气儿补回来!”我吃着味道熟悉的饭菜,除了点头不知道还能说什么。大哥也在一旁微笑着看着我们,偶尔插上一两句话。我们就这样边吃边聊,在饭桌前坐了很久。快到傍晚的时候,在外地工作的二哥带着二嫂和小侄子也回来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分享着这一年里积累的生活感受还有对彼此的思念,直到深夜。

幸福

虽然过年的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但是接下来的两天还是在忙忙碌碌中度过的。这种忙碌不像繁忙的工作一样会使人产生疲惫感,而是带着春节所特有的喜庆热闹,让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地变得脚步轻快,笑声爽朗,让幸福感从心底升起来。大家忙着吃饭,忙着聊天,忙着享受团聚的喜悦,忙着感受过年的气氛。我也被这份繁忙和欢染着,渐渐忘了自己曾经是一个一年四季都穿着套裙呆在冬暖夏凉的商务楼里从早忙到晚的美企白领,只是专注地倾听着,感受着,投入地笑着。我变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家乡人,心无旁骛地享受着我们的年味。我想我的心终于回来了。

年三十儿一晃就到了,我们从中午就开始准备年夜饭。饺子皮擀到一半,我的手机响了,我看也没看就接了,一听到电话里熟悉的声音,我就大概知道下面会发生的事了。电话是和我一个办公室的小陈打来的,没有过多的寒暄,直奔主题是我们一贯的交流方式。

“今天的展会确定了下个月的企划任务,相关的资料和数据已经发到了你的邮箱里,具体的企划案要在后天的会议之前做完,分工还是和原来一样,我们会尽快作好我们的部分并汇总给你,剩下的就看你的了。”得到我肯定的回答后他便挂了电话。我合上电话,感觉自己前一秒还在梦里,这一秒就醒了。我眨了眨眼,仿佛看到了办公室里大家一如既往地工作的情形,我想他们大概都忘了今天是除夕了吧。而我就这样被一下子拉回到我原来的世界里了。我的焦虑不安也回来了。一旁的母亲问我是谁的电话,我忙裂出一个笑容说一个朋友,没事儿。那个电话意味着我最晚明天中午就得走了,可我不想现在告诉母亲,不然这年夜饭都会吃不舒心了。

我们继续包着饺子,饺子皮儿从我的手中一个接一个的飞出

来,而我的心已经不在这上面了。公司通常给我们做一个企划案的时间是两天,这两天几乎要分秒必争才能将方案做得完美。而这次的“两天”恰恰是我期盼了整整一年的与家人团聚、共度佳节的日子。年的喜庆快乐叫我难以割舍,但知道了自己的处境的我想要忘记后天的会议而重新回到只有“年”的梦中已经不可能了。我的思绪就这样在矛盾和痛苦中慢慢地飘到工作中去了。

不知道母亲有没有察觉我的心事,我就这样和大家貌合神离地度过了一个他们快乐而我焦虑的除夕的下午,当我脑子里的企划案终于有了大致轮廓的时候,团圆的饺子下了锅,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临近了辞旧迎新,外面的爆竹声也开始有了不绝于耳的势头,辞岁的重头戏就要开始了。在一家人的欢声笑语,觥筹交错中,新年的钟声敲响了! “妈妈过年好!”我们几个儿女在第一时间给母亲拜了年,母亲怜爱地搂过我们,眼睛里仿佛有泪光闪动。看着母亲幸福的神情,想着明天不得不说出口的告别,我被愧疚哽咽得说不出话来。孙子和孙女也跑过来给奶奶拜年,然后拿着丰厚的红包欢天喜地地跑出去继续放鞭炮了。

团圆饭,庆团圆。小时候每天都在父母身边,不知道团圆的真正含义。而今常年在外独自生活,才明白了团圆原来是这样一个饱含着思念与希冀的幸福的字眼。而“年”则给了终年期盼团圆的人们一个实现愿望的机会。团圆饭吃完了,团圆的幸福感觉却不会消失。大家看着电视,喝着茶,聊着天,不时被二哥的连珠妙语逗得捧腹,还有接连响起的亲戚朋友打来的拜年的电话。我也在笑着,但我不知道我的笑容看上去是否幸福。不知道过了多久,天亮了。

怀念

点燃一挂一千响的大地红,然后踩着鞭炮的红色碎屑,我们走出家门,去给街坊邻居拜年。村子里本就人口密集,现在大家都走出家门了就显得更加热闹。我们在每户人家都不久坐,大人们聊天寒暄,孩子们则为口袋里装满了糖果而开心。我想,所谓拜年就是街坊邻里亲戚朋友互道平安,在新年的第一天传递美好的祝福吧。而我这个心思想根本不在拜年上的人与这愉快的气氛实在是格格不入。

当我跟母亲说我中午就得走的时候,母亲竟然流下泪来。“从一回来你就不开心,人在这儿魂不知道哪去了,现在又连初一都不过就要走,这叫回家过年么……”我无言以对。我知道母亲并不是真的责备我,而是在心疼我。我只能紧紧地抱着母亲,让她知道我是多么的留恋。

我发动了车子,向车窗外望了最后一眼便出发了。发动机的声音掩盖不了不远处正在庆祝的人声。村子里人们的新春狂欢似乎才刚刚开始,而我的春节已经过去了。不知道为什么我想起了小时候过年的情景。有新衣服和灯笼,有庙会和焰火,还有那首简单的歌谣:

初一初二磕头儿,

初三初四耍球儿,

初五初六跳猴儿,

儿歌的声音越来越小,喧闹的乡村在我身后渐渐远去,远去的还有那曾经浓得化不开的年味儿。

年俗,被颠覆的例儿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现在,好多例儿不成例儿了,但例儿还存在,只是表现形式不同了。如腊八,那天要熬粥,有不少人家熬倒是还熬,却难有功夫去凑齐那些样儿,有人干脆就只表现在口头上,上班下班,逢同事邻居,嘴上念叨一句“今儿腊八”就算过去了。其实,从经济角度说,过去有那么多样儿东西的腊八粥,确实是好吃的东西,很诱人的,现在生活物资极大丰富,人们的嘴都吃油了,有多少人还在乎那一碗粥!

还有的例儿,在城市里干脆就被删除,顶多是在口头上或记忆中了。拿祭灶来说,在以往小农经济时代,能吃饱饭,那可是普通人家的头等大事,所以祭灶是一件很重要的活动,祈福来年家中能灶火常旺。而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温饱已不再是问题,也不靠天吃饭,谁还想着祭灶!

变化更大的,是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陆续成家立业,家庭团圆的概念也不同了。有不少家庭是双独家庭,过年团圆守岁也成了一大难题。到底应该到谁家里去团圆,成了三个家庭都发愁的事。无论去哪边,另外的老两口的除夕夜就会显得特别孤独,弄得老人和儿女心里都不好受,也因此产生不少的家庭矛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家庭想到了折衷的办法,就是三家人―起到饭店去聚会,还是大团圆,所以原先在家守岁的习俗也拜拜了。

就连声势浩大的姑爷节,如今也有了新内容。以往,姑爷们到了岳父母家,不外乎就是聊聊天、打打麻将、大吃大喝一通。而现在,好多姑爷却把老人接出来,拉上小舅子小姨子,一大家子来个津门一日游。海河边、五大道、鼓楼下、天后宫、图书大厦、商业中心……姑爷陪老丈人丈母娘观景购物的场景随处可见。

随着电话、手机、网络的普及,在许多人家,登门拜年早已被互通电话、互发短信、互发邮件或者QQ、MSN给替代了。这是也听见声了也见了面了就是不见人。

这两年,正月出门旅游渐渐成为一种风尚。早早就和旅行社订好了,或三十或初一,走了,旅游去了。对采取这种形式的人来说,过年不过是一个符号,实质是年假。

其中,自驾游更是方兴未艾,有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一家子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倘徉名胜古迹,去享受一个环保、温馨的假期,倒也其乐融融呢。

以节日的名义

言 晨

对―些新兴有闲者而言,节日早已不是传统礼数,而不过是尽情狂欢的理由

真的是快过年了!在路口等交通灯的时候,对面超市巨幅的新年促销广告红得晃眼,收音机里主持人也在不时地提醒人们年关注意行车安全。“今天是腊月二十六,还有3天就解放了。”我正在心里念叨着什么时候放假,手机响了,是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我回来过年了,下班老地方见。”短短几个字,虽没有署名,我也能猜出发信息的是死党小楠。

一下车,我就迫不及待地把电话拨了回去,刚响一声就接通了,“正等你电话呢,想我了吧!”小楠还是孩子一样清脆的声音。

“大小姐,你真够可以的,中秋送来的月饼我还没吃完呢,你就又回来了,美国买机票不花钱啊?”我嘴上责备,心里却高兴地想马上见到她,当然,有一说一,我脑子里同时也在盘算着又得多支出多少银两了。

我曾经认为小楠是个天生的幻想家,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等我有了钱,有了时间,我就……”她就要干的事儿总结起来无非是想买什么买什么、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干什么干什么,简单又实在。直到她嫁了个事业有成、爱她又宠她的好老公,有了“靠山”的小楠居然不理会我们这帮工薪阶层的感受,心安理得地作起了全职太太。她再也不用把时间花在为一个月几千块钱奔命上了,曾经无数次幻想的生活也成了现实。

无事一身轻,小楠终于有了充分发挥想象力的机会。为把空白的日子填满,我们这帮死党自然成了她的道具。小楠变得逢节必过,感恩节、圣诞节、元旦、春节,还有五一、国庆,管它是原产的还是进口的,统统在轰轰烈烈必过之列,甚至连一些特殊的跟她不大沾边的节日,她也总能找到庆祝的理由。劳动节她会以慰劳我们这些辛勤的劳动人民为由,请身边所有的朋友大吃一顿,顺便再认识几个新朋友。约上三两个闺中密友去逛街,是妇女节的指定节目。万圣节,小

楠一准儿会照猫画虎地办一场化装舞会,带领大家狂欢一把。就连成年后被刻意遗忘的生日,也被她抻出来当成节日过,不单是她自己的,就连我们的生日也成了她狂欢的理由。我清楚地记得去年我的生日,提前―个多月,她就开始筹备,定日子、联系朋友、算人数,还时不时地把我叫到单位附近的上岛“汇报工作进度”。生日之前的那个周末,我和小楠还有她召集到的10多位开了4辆车浩浩荡荡地驶往蓟县。为了一盘炒柴鸡蛋和刚从水库“蹦”上餐桌的红烧鲤鱼,我忍痛花去了半个多月的工资。饭桌上,小楠掏出了她早就准备好的生日礼物――一条晶莹剔透的紫水晶项链。没错,是上次逛街时我们都爱上的诗华洛世奇那款!小楠又破费了,不过一天下来没合过嘴的她就像自己在过生日―样高兴,没办法,她就是好这份热闹。

一个普通的生日尚且如此,更何况春节、圣诞这样的中外传统大节了。我们戏谑道,小楠啊你是恨不得天天过节呀。而我们这帮既没那多银子又没那多工夫的死党们,说句不好意思的话,有时候甚至都有点儿怵头呢。

如今,小楠已经和老公在美国度过3年的移民生活了,虽然分隔大洋两岸,可我们见面的次数甚至比一个城市中忙碌的两个朋友还要多得多。身在国外的她,终于可以如愿以偿地过上原汁原味的洋节,而在国内一些传统节日到来之前,她也总会不胜其烦地“打飞的”回来感受节日的气氛。这不,春节倒计时3天,她又翩然而至。老远的,一身绚丽华服的她就咧着红唇对我做手势。她身边的女儿,也是一副年画娃娃儿的装扮。“咱去伊势丹吧,我特想配个披肩,那里节前正打折吧。逛完街。咱一起水煮鱼去――”嗬,小楠的迎春活动已正式开始啦。

对小楠这样的有闲者而言,节日早已不是传统礼数,她不过想以节日的名义更加肆无忌惮的狂欢。

不同的温情与感动

岳付玉

“年,像淡烟,又像远山的晴岚。我们握不着,也看不到,但当它走来的时候,只在我们的心头轻轻地一拂,我们就知道,年来了。”季羡林老先生道出了我们心底里一种共通的年的情结。新的一年又开始啦!其实,新年的脚步,早就在上个月也就是阳历的1月1日已经迈进来了,可对于我们这些自称为华夏子孙,或者受汉文化熏染的民族的人来说,只有过了这传统的阴历的大年,才算数。烟花,晚会,返乡潮……继续暖洋洋热腾腾地挥洒着年的独特魅力。然而,依然有一份掩不住的感念萦绕心头:年味儿好像越来越淡了――在中国,但凡年过三张的人或轻或重都有如此的感叹,尤其在那些钟情于老例儿的人看来,简直是年将不年了。年夜饭开到了饭店里,穿衣戴帽没规矩,守岁却在旅途中,走亲串友扑个空,轻飘飘的电话短信全搞定……年,真的像淡烟,随风摇曳,细细切切,看得到,握不着。

可感叹归感叹,年味儿趋淡,年俗儿更新,却是一种必然。

想起一位朋友说过的一桩往事。他去年到宝坻采风,跟当地宣传口的相关人士神聊,问起评戏如何才能再现辉煌。他原以为评剧之乡的人们肯定会慷慨激昂一番了,没想到,一位干部却说,评剧想再现当年的辉煌几乎是不可能的,评剧纯粹是农业文明、农耕时代的产物,是农民们农闲时的一种艺术消遣,现在的社会已经演进到工业文明阶段,人们早就没有原前那样大把的闲工夫了,口味也早变化,而且电视广播互联网卡拉OK歌舞厅给他们提供了全新的多样的文化娱乐方式,评剧的生命力肯定走弱,甚至只能作为文化遗产。我的这位朋友回来后不止一次地说,这位干部真是说到了根子上。

年俗与评剧,听上去风牛马不相及,道理上却是异曲同工。

中国传统的年俗,也带有很浓的农耕文明的烙印。传统的农历新年,古代亦称之为“元旦”。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雅乐歌”:“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对元旦的解释,宋代吴自牧在《梦梁录元旦》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传统风俗上,新年以正月初一、二、三为正年,从更广的范围来说,年节则以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就开始拉开帷幕,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这期间的年俗活动,可谓千般花样,万种风情,但归结起来也不外乎这么几类:一是宗教类的祈年谢神;二是交际类的拜年、请喜酒、贺年帖,串亲;三是娱乐类的守岁、戏曲竞技、游戏;四是休息类的养身、宴饮、歇工禁忌。细掰一下,哪一样都跟农业文明的浸染分不开。

现在我们已经步入工业社会,工业文明必然相应地催生一些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和世风习俗,譬如严谨的时间观念,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性质,人与人之间既高度协作又激烈竞争的关系,等等。但因为一些习俗几千年沿袭下来已然沉潜在人们的意识深处,甚至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其惯性会自觉不自觉地影响我们。于是,我们现在的生活包括一些文化生活,无形中就给裹挟在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矛盾之中了,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这种矛盾的冲突表现得还很激烈。譬如年俗。

别的不说,仅从时间上看,春节公假3天,搭上两个周六周日,不过7天,但前后蹦蹦达达近一个月的那种年的气氛与状态,让人们都提不起精神来干事。年前忙着迎新年,年后磨磨蹭蹭醒年盹儿,这就是农耕时代的习惯,与如今市场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形成尖锐的矛盾。放眼看看,那些在外企、在合资企业就职的人能按中国人的习惯去过节吗?门儿都没有。其实不仅仅是这些企业,一些做外贸的公司,还有那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大企业大公司,也都没有这样的闲工夫撒开丫子过大节。再把目光移到一些年俗的细节上,来自于农耕时代的一些老习俗其实已经被扬弃了。比如在民间崇拜上,我们对灶王就有了淡漠,我们追求新的生活,脸不红心不跳地高呼“我能”。春联,我们贴得也不多了,因为现在的家居形式跟以前大不一样了。以前的对开门适合贴春联,如今是单开门,加上防盗门,几乎没有挂横批的地方。而且,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发生了变化,春联这种红纸黑字的传统样式,与现代家居氛围不搭配。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燎火委虚尽,儿童炫彩衣”的名诗,现如今也有了别解。很多城市禁放鞭炮;现在人们的收入高了,独生子女又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一两件新衣又怎能撩起他“炫彩衣”的激情呢。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根源于农业文明的年俗将越来越成为―个符号。

当然,农业文明也会保留下一些东西,作为民族的烙印世代相传,这与前面所说的矛盾不是一回事。譬如以年俗为载体,承载的热爱生活、关注亲情、团圆喜庆等美好情愫,理应得到我们的认同。即使社会发展步入怎样的快车道,我们对民族的这些优秀的习俗,尤其是其背后隐含的那种感情和思维方式,都应当维护和尊重。我们需要过节,需要狂欢,需要维系那千年传承的温情与感动。只是,情结还是那份情结,但内容会有些不同,形式会有些走样。如此而已。

过了腊八就是年民谣范文第6篇

盼望着,盼望着,灯笼挂起来了,春联贴起来了,春节的脚步近了,春节的味道浓了。事实上2021春节习俗作文800字不难,我们一起来写吧!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关于2021春节习俗作文800字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2021春节习俗作文800字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厚重的历史,文化,谁着时间的流逝如淘金一般层层筛多余的泥沙,留下金石,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而我要说的是我们传统节日中的春节。

春节,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民族最重视的节日。在我的家乡——湖南长沙的春节又与传统的春节不同,别具一番湖湘风味。

第一味:慢。

长沙的春节真的是很“慢热”。腊月七,八时,虽然街头还是与平常无异,可在那些如迷宫般蜿蜒的小巷中,几户人家在家门前假期一个个用防水材料制成的箱子。这是,正是熏腊肉的好时节,智慧的人们用谷壳,稻壳与花生壳作燃料来熏制鱼肉,一边以来年保存与食用。就这样,在熏出的植物与肉类混合出的清香中,大年三十到了。

第二味:闹!

年三十,人们团聚在家中吃团年饭,看春晚,所以大街上也冷清了许多。初一,也是差不多的样子。可到了初二,街上的人多了起来。个个穿新衣,带新帽。到了步行街,更是人气满满,小吃店的队伍排到了铺子外头,服装店里,试衣试鞋的顾客更是摩肩接踵。而这一切喜庆氛围的中心,是火宫殿的庙会。

第三味:奇。

要说起火宫殿的庙会,那真是奇!对孩子们来说,仿佛就像来到了游乐场。庙会里什么都有,虽然只是一些小物品,小玩具,小食品。可这些是孩子们的一切。他们可以买到小巧玲珑的口琴,栩栩如生的泥人,各式各样的古代铜币。可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那些用叶子编织而成的小虫子,小动物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句俗语就是对这些工艺品最高的评价。看的累了,去买糖画的老爷爷那去“转”个“齐天大圣”边逛边吃,不亦快哉!

第四味:“香”

既然已经到了火宫殿,逛了庙会,为何不去火宫殿中来些热气腾腾的小吃呢?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臭豆腐是必点菜品经过秘方卤制的豆腐,过油炸得外焦里嫩,散发阵阵“异香”,趁热淋上汤汁。一口咬下去,汤汁在舌尖迸开,蔓延带舌头上的每一处,不论是老饕还是普通百姓都会忍不住吃第二口。

热闹的氛围一直延续到初七,大人开始上班;孩子们要过了元宵节才开始上学。但,春节已经过去了。这便是我们的节日——春节。一个别具湖湘特色的春节。

2021春节习俗作文800字二盼望着,盼望着,灯笼挂起来了,春联贴起来了,春节的脚步近了,春节的味道浓了。

烟花,是小孩子们春节最爱玩的。我喜欢那种没有响声的“电光火花”,点燃后拿在手里,多像魔术师手里的魔法棒啊!“电光火花”喷出的火花就如同一个个顽皮的小精灵,在空中跳跃着,嬉戏着。不过,那些调皮地男孩子可不喜欢“电光火花”,他们喜欢声音响亮、刺激的“甩炮”。他们不时地从兜里掏出一只,用力往地上一甩,“啪”地一声大响。如果你正好从那儿经过,肯定会吓得一个激灵,那些“小调皮们”则哈哈大笑。

当然,孩子们最喜欢的还是大礼花炮。当礼花炮点燃,各种各样的图案,五彩缤纷的颜色就会呈现在空中。有的礼花炮冲上天空如同花蝴蝶般纷纷扬扬洒落下来;有的礼花炮冲上天变成了牡丹花、,犹如花仙子在空中翩翩起舞;还有的礼花炮冲上天后变成大大的“笑脸”,仿佛在向大家说:“新年快乐!”春节的味道就在这烟花中绽放开来。

美食,是春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火锅是家家户户都爱吃的。肉丸、木耳、香菇、蔬菜在锅中沸腾着,翻滚着,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气腾腾地吃着,真是回味无穷。小孩们则一般喜欢吃年糕和冰糖葫芦。年糕软软的,甜甜的,拿起一块放在嘴里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品尝,令孩子们百吃不厌。红红的山楂裹上一层糖,串在竹签上就成了美味的冰糖葫芦。咬上一口,“嘠吱,嘠吱”地响,糖的甜味和山楂的酸味混搭在一起,让人吃了一个还想再吃一个。春节的味道就在舌尖上扩散开来。

看春节晚会和走亲戚是大家春节期间的传统活动。吃过除夕团圆饭,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热闹的歌舞、幽默的相声、高超的杂技、神秘的魔术让大家看得津津有味,笑声不断。正月里家家户户走亲访友,人人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见面都相互说着祝福吉祥的话儿。孩子们则对大人们伸出手,嘴里大声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然后一边清点着“战利品”,一边心里盘算着这笔钱是用来交学费呢还是买文具,玩具呢?春节的味道就在这欢声笑语中弥漫开来。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无论你身在祖国,还是身在海外,春节的味道永远烙在炎黄子孙的心中!

2021春节习俗作文800字三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各地过年都有独特的习俗。今年寒假,我对家乡丹城过春节的习俗作了全面的观察和调查。真是不走不知情,一走开眼界。家乡过春节真是丰富多彩,按照时间顺序共有5种风俗。

祭灶:家乡的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家乡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今年我是在阿姨家里过年的,所以在腊月二十四祭灶。阿姨一大早请来灶神纸像,又是熬糖,又是煮小豆饭……一切完毕已是傍晚,点烛,敬香,供奉等一系列程序才算结束。听阿姨说,祭灶为的是让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扫尘:举行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新年的准备。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五起到除夕,家乡的人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

贴春联,“福”字:每年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纷纷贴上购买的春联,雅兴者自己铺纸泼墨挥毫,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红红火火。春联贴完,家家户户都忘不了要在屋门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而且是倒着贴,取“福到”的谐音,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心愿。

拜年:是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互相祝贺新年,到处是一派喜庆的气氛。祭祖:家乡的人过节都不会忘记去世的先人。过年也不例外。供奉食物表示心意,是我们家乡人祭祖的普遍形式。

通过这次调查,我全面了解了家乡人过春节的各种习俗。每一项活动都寄托了人们的心愿。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对于春节,人们也在不断增添一些新的形式,如每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成了除夕夜的一道“大餐”。不少人还在春节期间出门旅游……这样春节过得就更丰富多彩了。然而,我想,作为一种传统节日,它所特有的民族特色,地方习俗始终不会被丢弃,如何使春节过得既有传统地方特色又充满时代气息,这将是富裕的人们的不断追求。

2021春节习俗作文800字四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寸寸土地寸寸风俗,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民俗。三十六个省区,三十六种文化。每个地区的民风民俗都各具特色。现在让我给大家介绍我们家乡的风俗吧。

“吃完腊八饭,就把年来过。”过年不是大年三十那天,而是一个时期。为了“年”,大家要做很多准备工作,让年味更足: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肥鸡,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炸和卤。一切都是按着传统程序进行,所以这些日子家家户户都是家家飘香,户户欢腾。

到了腊月二十三,族长就会请漆匠来给菩萨贴金。漆匠在贴金前,要念经请菩萨退位,然后在菩萨全身刷上一层生漆,再把黄金贴上,菩萨焕然一新,漆匠在念经请菩萨归位。菩萨贴金后,族长将菩萨安置在木制轿内,然后放在祠堂前。从腊月二十四起,族里的年轻人就抬菩萨满村游走。

到了年三十那天,大家都早早起了床,女人们进厨房准备年夜饭,熬浆子贴对联是男人们干的活。贴对联要先贴正屋,先把横批贴个“福星高照”,还要注意上下联,右为上联,左为下联。接着再贴各房门,还要贴些小签:“出门大利,抬头见喜”是贴正屋门上,“百无禁忌,万事如意”要贴正屋墙上,“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贴谷仓和牛猪鸡圈的。过路人一看,大门都贴了新联,就知道这家要准备吃年夜饭了。

差不多八点就开始吃年夜饭了,鞭炮声陆续响起,此起彼伏,要持续2个多小时。一挂鞭炮中间不能熄火停响,炮声越急越密越响,来年就越兴旺。放了辞岁的鞭炮,还要奏上欢快的音乐,一家老小就开始吃团圆饭了。

吃完饭之后,男人们还要带上斧头上山收“财”,他们要砍一棵大树,并连根挖起,做守岁的“柴火”,这棵树要一直烧到初一早上,就是“火大财大”。小孩子们要拿出爆竹和烟花,一直闹到凌晨十二点五十九秒。这大年三十的灯不能黑,要彻夜亮灯。预示来年前途光明。

一年又一年,“年”就这样在传统的紧密急促的程序中,在灯火通明的夜里,在们兴奋和疲惫的鼾梦中渐行渐远。

2021春节习俗作文800字五“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一阵风风韵韵的旋律送来了喜气洋洋的春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街上的人络绎不绝,人们个个神采奕奕,容光焕发,一派节日的风光。

一大早,我们一家就依依不舍地从暖洋洋的被窝里爬了起来,妈妈“施号发令”,我们便开始不可开交地忙碌。首先,爸爸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对联、灯笼等“新年红色标志物”将干干净净的家布置得完美无暇;接着,妈妈干净利落地将新床单、新被褥铺到了床上,给床儿换上了新衣裳……

下午,我们全家都清洗完毕后,妈妈把我们的新衣新袜都拿了出来,并告诉我:“新的一年穿上新的衣装就会有新的面貌,新的成就!”

晚上,该是吃年夜饭的时候了。厨房里弥漫着香气,桌上摆放着丰盛的年夜饭,使人看了,口水直流。桌子中间有一条鱼,那就表示年年有“鱼”。客人们也都到了,欢欢喜喜地坐在桌子面前,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年夜饭。爸爸妈妈笑容满面地招呼着客人。全家人都其乐融融,屋子里充满了幸福的气氛。

饭后,我们全家欢聚一堂,坐在电视机前,准备观看焰火晚会。突然,一朵漂亮的烟火在天空中跳着美丽的舞姿。“轰”的一声,烟火迅速飞上天空只听声音一响火花形成了不同的形状,有圆形;还有半圆形。火花在天空闪烁着五颜六色的光芒,似乎照亮了整个天空。好一个色彩斑斓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