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四年级下册数学

四年级下册数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四年级下册数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四年级下册数学范文第1篇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90、第9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2.探索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入新知

1.夹球比赛

举行筷子夹球比赛,分男女两队,每队3名队员,在30秒内哪一队得球总数最多,则那一组获胜。

预设:

①男队胜,老师加入女队,继续比赛,将进球个数计入女队总数,让女队反败为胜。

②女队胜,再选一名男生加入男队,继续比赛,进球个数计入男队总数,让男队反败为胜。

2.引出“平均数”

人数不同,比总数不够公平。

师:既然在人数不同的情况下,比总数不公平,那你们认为比什么比较公平呢?

引出“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1.体会“移多补少”的意义

黑板展示:小明、小红、小芳、小丽的套圈数据统计图

(1)提取信息

小明套中了6个,小红套中了3个,小芳套中了5个,小丽套中了2个。

(2)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怎样操作可以使每个人投中的个数都相等呢?

利用学习单,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3)总结方法

师总结: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把几个原来不相同的数,通过移多的,补少的,得到了一个相同的数,这种方法叫做“移多补少”(取长补短)。(板书:移多补少)

师:那得到的这个相同的数,就叫做“平均数”,那这个4是哪几个数的平均数呢?

预设生:4是6

5

、3

、2的平均数。

2.探究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求和平分法)

(1)列式解答:

如果不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你能求出这个平均数吗?

生自主列式,师巡视。

生汇报,师板书:(6+5+3+2)÷4

=16÷4

=4(个)

(2)提出疑问:

这个括号里面的式子求得是什么?除以的4又是什么?最后得到的4呢?

(3)总结方法

总数量除以总份数,就求出了它们的平均数。这种方法就叫做“求和平分法”。

3.理解平均数大小范围

平均数4是不是表示他们4个人每人都套中了四个?

拿平均数与最大数和最小数进行比较,得出:平均数比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

(二)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解决夹球比赛的问题

你能求出男队和女队的平均数各是多少吗?(请生板演)

宣布获胜队伍。

三、应用拓展,巩固提高

挑战第一关:“判一判”

1.李强所在的小学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所以李强的身高一定是160厘米。(

2.男生平均体重32千克,女生平均体重28千克。每个男生一定比每个女生重。

3.一个池塘的平均深度是130厘米,我身高135厘米,下水游泳一定不会有危险。(

(出示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知识,让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并联系课堂给予安全提示)

挑战第二关:“算一算”

平均数是多少?

4

5

6

4

4

7

1

12

2

师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挑战第三关:“做一做”

下面是5位同学为灾区小朋友的捐书情况。

姓名

杨欣宇

王波

刘真尧

马丽

唐小东

本数

8

6

9

8

4

平均每人捐了几本?

四、生活中的数学

课件出示:

1.一次数学测试,四年级的平均分是88.3分。

2.某校老师的平均年龄是33岁。。

3.我校四年级学生的平均年龄是10周岁。

4.某校四(1)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35cm。

5.张老师家去年平均每月用电85千瓦时。

6.富阳地区六月份最高平均气温30摄氏度。

五、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数,你对平均数有什么收获?

你想用平均数做点什么?

六、作业、

完成练十二1、

2、3题。

七、板书设计:

平均数

移多补少

相同的数

求和平分法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6+3+5+2)÷4

四年级下册数学范文第2篇

复备教师:

时间:

学科

数学

版本

西师版

年级

四年级

单元

三单元

单元内容(课题)

第三单元

确定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数对,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图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经历用数对表示物置的探索过程,体验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渗透坐标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其重要性,产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第1课时:

课题

确定位置(一)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材分析

理解方向词,用新的方向词和实际距离讲述物体的位置;根据物体所在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指出它的位置;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行走的路线;以及实践活动。

学情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本单元涉及的知识、技能比较多,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联系已有的方向经验,应用度量角和画角的方法以及比例尺的知识,进一步了解方向,体会距离,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数对,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图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经历用数对表示物置的探索过程,体验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渗透坐标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其重要性,产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会正确口算整百数乘整十数。

教学难点

物体在生活中的位置与图上位置的正确转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五子棋格子图(学生每两人一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落实课标、核心素养、生长课堂、书润课程等)

一、激趣导学

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二、探究交流

1.认识列与行。

2.认识数对。

(1)在这里,我们是用“第几列第几行”来表示3个小朋友的位置,看看这样的表达方式,你觉得怎么样?

(2)那想一想,还有没有更简洁的表示方法呢?

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写出小红的位置,看谁的表示方法更简洁,更有创意。

学生先独立尝试,再抽几个同学到黑板上去板书自己的表示方法。

(3)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交流活动。

①交流各自的写法。

②这些写法有什么共同点。

总结:都比较简洁;都有两个数;前面都写了一个3,表示第3列,后面都有一个2,表示第2行;中间都有分隔符。

(4)介绍数对。

(5)学生用“数对”表示出另外两个同学的位置,并比较一下,体会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简洁性。

3.认识方格图。

(1)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很简单,我们还能把座位图也变得很简单。

课件演示:用竖线来表示列,用横线来表示行。

引导学生观察出,每一个交点都代表一个同学的位置。

课件演示:座位图消失,只留下方格图。

(2)现在你还能根据数对找到这3个同学的位置吗?

让学生根据数对去找相应的位置。

小结:我们是根据数对先找列,再找行。列和行的交点是我们要找的位置。

4.生活中的位置与图上位置的转换。

5.课堂活动。

三、拓展提升

课堂活动,加深理解

四、评价反馈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列和行来表示位置,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数对。它能简洁地表示出物体的位置。在数对中,前面一个数表示的是列,后面一个数表示的是行

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根据生活中的排队了解自已的位置

1课堂活动第1题

课堂活动第2题

探索积的变化规律,促进学生对方法的理解

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学习能力

作业布置

1.练习第1题。独立完成。

2.练第2题。做在作业本上

3.练习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年级下册数学范文第3篇

课时目标导航

复习内容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及性质、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减法、鸡兔同笼问题。(教材第109页)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运算的顺序,巩固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复习运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以及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会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进行简算。

3.让学生回忆小数的相关知识

(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点移动,小数与单位换算,小数的加、减法以及简算等)。

4.对小数的相关知识进行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能科学、合理地总结归纳与内化知识。

5.能熟练用列表、假设等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含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减法。

难点:乘法分配律、减法以及除法的运算性质,会运用定律与性质进行简算。熟练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复习过程

一、回顾整理

【回顾1】复习四则运算的知识。

加法的

意义和

各部分

间的

关系

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

意义和

各部分

间的

关系

1.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数叫做减数,减得的数叫做差。

3.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4.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乘法的

意义和

各部分

间的

关系

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的

意义和

各部分

间的

关系

1.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除数,所求得的另一个因数叫做商。

3.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4.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5.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有关0

的运算

a+0=a,a-0=a,a-a=0,a×0=0,0÷a=0(a≠0)

含有括

号的四

则运算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回顾2】复习运算定律及运算性质的知识。

加法

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c。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乘法

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等于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或a×(b+c)=a×b+a×c。

减法

的运

算性质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2.在连减算式中,任意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c-b

除法

的运

算性质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积,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2.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任意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d=a÷c÷d÷b

【回顾3】复习小数的意义与性质的知识。

小数

的意

义和

读写

1.小数的意义: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也可以用小数表示。像0.3、0.04、0.013、…这样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2.小数的读法:读小数时,先读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再读小数点,小数点读作“点”;最后读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

3.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部分的写法来写,如果整数部分是0,就直接写0;再在个位的右下角写上小数点;最后依次写出小数部分的每一位数字

小数的

性质和

大小比

1.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去掉“0”或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比较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上数大的小数比较大……

小数点

的移动

引起小

数大小

的变化

1.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反之,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到原来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

2.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应用:(1)把一个小数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就是把这个小数分别乘10、乘100、乘1000、…,将小数的小数点分别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即可。(2)把一个小数分别缩小到原来的、、、…,就是把这个小数分别除以10、除以100、除以1000、…,将小数的小数点分别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即可

小数与

单位换算

1.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低级单位的数除以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如果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1000、…,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的移动来完成。

2.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用高级单位的数乘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如果进率是10、100、1000、…,可以直接将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应的位数来完成

小数

的近

似数

1.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求小数的近似数时通常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到哪一位,只要看它后一位上的数字。当保留整数时,应根据十分位上的数字的大小来判断是否进位;当保留一位小数时,应根据百分位上的数字的大小来判断是否进位;当保留两位小数时,应根据千分位上的数字的大小来判断是否进位……

2.(1)把不是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改写时,只要在万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并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即可。

(2)把不是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改写时,只要在亿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并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即可

【回顾4】复习小数的加减法的知识。

小数

加减法

1.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2.从低位算起,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3.计算结果的小数部分末尾如果有0,一般要把0去掉

小数加

减混合

运算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1)没有括号的,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2)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小数加

减法的

简便

计算

1.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2.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的运算性质:a-b-c=a-(b+c)

【回顾5】复习鸡兔同笼问题的知识。

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

1.列表法。

2.假设法:先作出假设,再根据这种假设进行计算、推理、解答。

二、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11~115页“练十五”第2、3、5、6、7、19、20题。

第2题:(1)6.4 (2)25.8 7.5 2.5 (3)42 4 25 (4)125 70 (5)3 b 3 20

第3题:

(160+880)×20=20800

550+230×62÷31=1010

第5题:(1)15 (2)0.04 (3)0.03 (4)100

第6题:2000 8787 13500 3300

第7题:34.17 33.96 34.06 34

第19题:(1)7.39+8.40=15.79(元)

7.39+6.95=14.34(元)

7.39+7.88=15.27(元)

8.40+6.95=15.35(元)

8.40+7.88=16.28(元)

6.95+7.88=14.83(元)

答:李逸能买《有趣的昆虫》和《航天员的故事》或《航天员的故事》和《趣味数学》。

(2)由(1)可得,除了《乐乐奇遇记》和《趣味数学》不能同时购买外,其他任意组合都可以。

第20题:艺术:(5×9-37)÷(5-3)=4(组) 3×4=12(人)

科技:37-12=25(人)

答:参加科技类的学生有25人,艺术类的学生有12人。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及性质、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减法、“鸡兔同笼”问题又有什么新的体会和收获?

板书设计

数与代数

一、四则运算

1.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2.有余数的除法。

3.有关0的运算。

4.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

二、运算定律及性质

1.加法交换律、交换律。

2.乘法交换律、交换律、分配律。

3.减法的运算性质,除法的运算性质。

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小数的读写,小数的性质。

2.小数的大小比较。

3.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四、小数的加减法

1.小数的加法。

2.小数的减法。

3.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五、“鸡兔同笼”问题

1.列表法。

2.假设法。

教学反思

1.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是学生进行计算和简便计算的依据。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简算,不但能提高计算的速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所以在复习中,注重学生对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的理解、记忆,再加以灵活运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这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复习中,首先要让学生搞清楚所学过的运算定律和性质有哪些,分别用字母怎么表示,语言怎么叙述,达到全面巩固理解的目的,进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

教学目标。

2.本着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原则,有条不紊地展开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部分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因此,采用了先让学生分组整理、尝试练习,然后集体订正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在回顾的基础上系统地回忆所学内容,发现自己的不足,以达到整理提高的目的。小数的加、减法内容相对少一些,也比较完整,结构比较清晰,利于学生自己把握。因此,在复习时,没有做过多的提示和指导,只是针对几个典型问题和容易出错的地方做了必要的提醒。

3.“鸡兔同笼”问题的复习重点在于解题方法。让学生再次获得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是情感活动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家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究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高斯速算的故事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1+2+3+…+97+98+99+100=?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1加至100与100加至1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四年级下册数学范文第4篇

西沟乡中心小学

高雪兰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70~7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和分数的关系。

2、能进行十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3、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实例,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理解小数的意义。

4、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进行十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1、实物投影仪一台。

2、每组学生准备一把刻度尺(米尺)。

教学方法:本课时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

1、填空:

(1)四年二班共有学生(

)人。

(2)男生有(

)人,占全班人数的(—)。

(3)女生有(

)人,占全班人数的(—)。

2、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列各分数:

(

)米(

)米

)米(

)米

二、探索新知:

师:1米

=(

)分米

1分米

=(

)米

,它是用分数表示的,它能用小数表示吗?今天我们来探究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

出示小研究:

小组同学合作利用米尺写数:

(一)、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分米,1米=(—)米(用分数表示)=_

米(用小数表示)。

3分米=(—)米(用分数表示)=_

米(用小数表示)。

7分米=(—)米(用分数表示)=_

米(用小数表示)。

(二)、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

)厘米,

1厘米=(—)米(用分数表示)=_

米(用小数表示)。

7厘米=(—)米(用分数表示)=_

米(用小数表示)。

25厘米=(—)米(用分数表示)=_

米(用小数表示)。

(三)、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是(

)毫米,

1毫米=(—)米(用分数表示)=_

米(用小数表示)。

56毫米=(—)米(用分数表示)=_

米(用小数表示)。

375毫米=(—)米(用分数表示)=_

米(用小数表示)。

小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

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

课件出示: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100份的两幅图。

涂色部分各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各写成的小数,小数读

法。指名写一写,读一读。

可写成小数0.1,0.1读作零点一.

可写成小数0.3,0.3读作零点三.

可写成小数0.01,0.01读作零点零一.

可写成小数0.27,0.27读作零点二七.

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00份,一份是多少?8分是多少?32份呢?请同学们讨论交流。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练一练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师生交流。

四、课堂小结: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设计

1、把“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一份是(

),也可以表示为(

),其中的245份是(

),也可以表示为(

)。其中59份是(

),也可以表示为(

)。

2、把下面图中涂色部分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

3、把下列分数写成小数

4、在(

)填上合适的分数或小数.

(1)

元=(

)元

(2)0.07元=(

)元

(3)0.385千克=(—)

千克(4)米=(

)米

5、操作题:

在下面几个正方形(体)中涂上颜色,分别表示、

、和

,并把它们写成小数填在括号里

四年级下册数学范文第5篇

学员姓名:

学科教师:

级:

辅导科目:

授课日期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1.结合树状算图运用“综合——分析法”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运用“综合——分析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此环节设计时间在10—15分钟)

案例:先划出各题不同的地方,再解答。

(1)小巧借来一本科幻小说,共108页,计划9天看完,实际6天就看完了,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看几页?

(2)小巧借来一本科幻小说,共108页,计划9天看完,实际提前3天看完,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看几页?

(3)小巧借来一本科幻小说,计划每天看12页,9天看完,实际6天就看完了,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看几页?

(4)小巧借来一本科幻小说,共108页,计划9天看完,实际每天看18页,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看几页?

参考答案:(1)6页

(2)6页

(3)6页

(4)6页

(此环节设计时间在40—50分钟)

例题1:小巧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借期为一个星期,她算了一下,每天看30页,正好能如期归还。如果她要提前1天归还,每天要看多少页?

参考答案:30×7÷(7-1)=35(页)

试一试:小胖5分钟共写毛笔字80个,小丁丁每写一个毛笔字要用3秒,谁写字的速度快一些?

参考答案:5分钟=300秒

100>80

小丁丁速度快些

例题2:小王、小李、小张和小周6天一共做了624个同样的零件,平均每人每天做了多少个零件?

试一试:一本书共有280页,小丽5天看了140页。照这样计算,小丽看完这本书需要多少天?

例题3:花店里有百合花124枝,郁金香的枝数是百合花的3倍,玫瑰花的枝数比郁金香和百合花的总数还多76枝。花店里有玫瑰花多少枝?

试一试:三、四、五年级同学其植树108裸.三年级比四年级少植18棵,五年级比三年级多植30棵,三个年级同学各植树多少棵?

教学说明:根据题意,把条件和问题反映在如图中.借助图形进行分析

假设四、五年级植树棵数与三年级植树棵数同样多,根据条件找出总棵数的变化,先求出三年级植树的棵数,从而求出四、五年级各植树的棵数

解:三年级植树棵数为

[108-(18+30)]÷3=20(棵);

四年级植树棵数为

20+18=38(棵).

五年级植树棵数为

20+30=50(棵).

例题4:小亚和小巧各拿出积攒的零花钱的三分之一去买学习用品,小亚用去30元,小巧用去20元,她俩谁的零花钱多?

试一试:一堆煤,第一次用去它的,第二次用去它的,还剩下这堆煤的几分之几?

此环节设计时间在30分钟左右(20分钟练习+10分钟互动讲解)。

1.某车间装配一批自行车,原计划每天装配20辆,需要30天完成任务,实际提前6天完成,实际每天装配多少辆?

2.用一批纸装订练习本,每本24页,可装订2400本,如果改为每本36页,那么少装订多少本?

3.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行45千米,8小时到达。回来时6小时可以到达,回来时每小时比去时多行多少千米?

4.小胖看一本故事书,开始每天看9页,10天正好看完这本书的一半,以后他每天看15页,正好在借期内看完,这本书借期是多少天?

5.小亚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200米,他每天步行上学。今天早上7:00他出门到学校去,走了640米小亚他

看了看表,正好是7:08。照这样计算,他走到学校还需要几分钟?

6.水果店运来的苹果比香蕉多15筐,已知苹果的筐数比香蕉的4倍还多3筐。水果店运来的苹果和香蕉各多少筐?

参考答案:

1.20×30÷(30-6)=25(辆);

2.2400-(2400×24)÷36=800(本);

3.45×8÷6-45=15(千米);

4.9×10÷15+9=15(天);

5.(1200-640)÷(640÷8)=7(分钟)

6.

画线段图进行计算,香蕉4筐,苹果19筐

奥数园地

1.花桥小学四年级举行数学竞赛,共有20道试题。做对一题得5分,没做或做错一题都要扣3分。欢欢得了60分,他做对了几道题?

参考答案:15

2.某运输队运送玻璃200箱,合同规定每箱运费30元,若损坏一箱,不但不给运费,还得赔偿200元。运送完成后,结算运费共计3700元。玻璃损坏了几箱?

参考答案:10

3.小亮家养了一些鸡和兔,鸡和兔共有78只,兔脚比鸡脚总共多6只。小亮家的鸡与兔分别有多少只?

参考答案:鸡51只,兔27只

4.现有大小油瓶共52个,每个大瓶可装油4千克,每个小瓶可装油2千克,大瓶比小瓶总共多装了28千克油。大小瓶分别有多少个?

参考答案:大瓶22个,小瓶30个

5.妈妈去给孩子买衬衫和裤子,衬衫每件19元,裤子每件11元,衬衫和裤子总共买了16件,买衬衫比买裤子多花214元,衬衫和裤子分别买了几件?

参考答案:衬衫13件,裤子3件

(此环节设计时间在5—10分钟内)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以学生自我总结为主,学科教师引导为辅,为本次课做一个总结回顾

【巩固练习】

1.电视机厂要生产2308台彩电,已经生产了460台,剩下的12天完成,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台?

2.一个工程队计划架设电线5600米,已经架设14天,还剩下1400米,平均每天架设电线多少米?

3.一本书148页,小胖每天看12页,连续看了5天,离这本书的一半还差多少页?

4.家具厂加工一批课桌椅,每天加工40套,20天完成任务,如果要16天完成任务,每天要多做多少套?

5.一个工程队要修一条长22400米的公路,计划每天修320米,实际每天修400米,实际比计划提前几天修完?

6.小巧带了216元去买水果,如果买梨正好可以买18千克;如果买苹果只能买12千克。每千克苹果比每千克梨贵多少元?

7.工人运花瓶250个,规定完整运一个到目的地给运费20元,损坏一个倒赔100元。运完这批花瓶后,工人共得4400元,花瓶损坏了多少个?

7.

丁丁参加抢答比赛,试题一共12题,答对一道得10分,答错一题倒扣4分。丁丁抢答了全部的题,得78分。丁丁答对了几道题?

参考答案:

1.(2308-460)÷12=154(台);

2.(5600-1400)÷14=300(米)

3.148÷2-12×5=14(页);

4.40×20÷16-40=10(套);

5.22400÷320-22400÷400=14(天);

6.

216÷18-216÷12=6(元)7.5个

四年级下册数学范文第6篇

一、口算。(12')

70-25= 4300+2700= 800-540=  80+720=

900+700= 18÷5= 25÷5= 9×9=

15-4×3= 24-9+17= 30÷(15-9)=   8×9+12=

二、填空(25')

1、五千四百零八写作( ),这是一个( )位数。

2、6个千、4个一组成的数是( ),10个一百是( )。

3、和230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4、由1、8、0、3组成的四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它们的位都是( )位。

5、把7999、9908、10000、8957、9889这几个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 )>( )>( )>( )>( )。

6、填上正确的符号或数。

4cm=( )mm 9692-17 999m1km

40dm=( )cm 24052400+5 40+10001400

7、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块橡皮长30( ) 课桌高8( )

小明身高1( )20( ) 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 )

三、计算。(18')

1、列竖式计算 (6')

39+35=   1278-244=

6100-2984=   803+7457=

三、脱式计算。(6')

(66+6)÷8 70-36÷9 3000-(175+825)

四、解决问题。(35')

1、光明一至六年级学生为“希望工程”捐款情况如下表所示:

(1)哪个年级捐款最多?哪个年级捐款最少?相差多少元?

(2)五、六年级共捐款多少元?

年级

人民币元

146

218

165

387

490

485

(3)四年级比二年级多捐款多少元?

四年级下册数学范文第7篇

白中河

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学那伸出温暖的小手,这就是美;随手捡起被风高高扬起又贴在地上飞废纸,这也是美,那天,我发现了同学心灵的美。

在四年级下册数学考试的前一个晚上,我因为数学不好所以复习到很晚才睡觉,早上起床后,看一下手表大叫:“啊!考试迟到了!”我坐在椅子上,把所有的东西一股脑的塞进书包,吃一下早饭,向学校“飞”去。

到了学校我打开书包,把铅笔、橡皮、水笔、尺子呢?啊!我忘带尺子了。昨天老师提醒我们有画图题,叫我们必须带尺子来学校的!唉

我在位子边上找来找去,就是为了寻找一把尺子。我把书包翻得底朝天就是一个尺子的影子也没有!完了,还差五分钟就考试了!怎么办,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突然后面的同学深受动了一下我,我转过头打量了他一下,不认识。他问我:“怎么了?”我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的和他讲。他听了将新买来的尺子折断了,把另一半拿给了我。我感动得快留下了眼泪。我本来要感谢他。可是,叮铃铃开始考试了。我用那半截尺子做好了考试答案。

又一阵清脆的声音从我耳边今人,下课了。我把头转到了后面,只见他在收东西,我想说话,却说不出来。他看见我,好像知道了我的心思,就说:“不用谢,那截尺子就送你吧!”

四年级下册数学范文第8篇

优化课堂练习的设计

数学教学就是将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练的过程,所以,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优化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课堂练习必须精心设计,才能更好地发挥练习的作用。那么,如何优化课堂练习设计?

课堂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 设计练习时要依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把练习的内容适当的进行层次划分,每一个层次要各有重点,三个层次依次是“会”“熟”“活”。第一个层次是“会”,练习可以是一些基本的、单项的、带模仿的题目;第二个层次是“熟”,即巩固新知,练习可以设计不同题型的题目反复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第三个层次是“活”,练习可以设计综合性的、难度较大的、较灵活的题目,既能体现课堂练习的层次性,又能满足知识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

课堂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 课堂练习要紧跟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针对性,做到重点内容反复练,难点内容着重练,易错内容突出练,易混内容对比练。

课堂练习的形式要有多样性 一般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形式有:口头练习、板演练习、笔头练习和操作实践练习。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设计开火车游戏、找朋友、猜谜语、小组比赛、改错、单选或多选、看图编题、动手操作等题型。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后,笔者又设计了如下题目:计算下列各题并编成文字题:(85+260)÷(20-5)、65+24÷6+9、560÷5+5×15、124÷2-124÷2等。通过这样的一系列练习,使学生不仅掌握了一定的计算能力,还养成了学生仔细看题、细心进行计算的习惯,更培养了学生自己编题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练习设计要有开放性 在数学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练习,让学生参与多向思维,通过不同角度的探索,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并在参与的全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例如,在教学《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这节课,笔者设计了一个练习:用8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拼出来的长方形周长多少?面积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个发散性思维强的题目,体现了课堂练习的开放性,学生拼的方法不同算出的周长的也不同。通过计算,同学们很快发现:拼出长方形的面积相同。

优化课堂练习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就是激发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兴趣。在教学中,笔者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数学广角――搭配》时,笔者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兰兰星期六要去公园游玩,她有2件上装,3件下装(1条裤子,2条半身裙),她有几种穿衣搭配方案,你们能帮帮她吗?这样自然地引入到新课,先请学生说搭配方案,再动手搭配。让每一个学生动手动脑,初步感知只要有顺序地搭配连线就能不重复不遗漏,知识的过渡水到渠成。当然,教师在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张弛有度,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练习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调动学生的情趣 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笔者在教学中总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数学不再是枯燥的、抽象的。例如:在教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有关“单价、数量、总价”基本数量关系一题时,导入部分笔者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你们常买东西吗?谁来告诉大家你经常买些什么东西?”从学生的举例中引出“商品”。然后,笔者接着问:“你们要买这些商品,首先要知道什么呢?”让学生说要知道每支铅笔的价钱,每块橡皮的价钱,每千克苹果的价钱等,从而引出“单价”的概念。接着,笔者让学生举出一些所知道的商品的单价,这样引入新知,从生活中来,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兴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