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的基本特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生物的基本特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物的基本特征范文第1篇

体现了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和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的基本特征

1、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生物体内同外界不断进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在体内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转化的过程,叫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命现象的最基本特征。新陈代谢是生命体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的过程,如果新陈代谢停止了,生命也就结束了。

2、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体现在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而反射则是应激性的一种高级形式,两者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神经系统参与。

(来源:文章屋网 )

生物的基本特征范文第2篇

遗传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一个物体的个体产生同一物种的后代,每一个物种的个体都继承上代的各种基本特征。概括地说,就是父母(亲代)通过生育过程把遗传物质(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基因)传递给子女(子代),使后代表现出同亲代相似的特征,比如体态、相貌、气质、音容等。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生物繁殖的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什么是遗传现象。

二、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遗传现象。

2.知道人、动物、植物的许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

3.了解遗传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

三、教学准备

教师:陈佩斯父子和郭涛父子照片、多媒体课件、动植物照片

学生:自己父母的照片。

四、教学过程

1.激发学生探究遗传现象的兴趣

师:(出示陈佩斯和陈强的照片)这对明星父子在哪些方面有相似之处?

生:头发、眼睛、鼻子、眉毛……

师:(总结)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现实生活中父代和子代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这种现象就是遗传现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观察发现自己最喜欢的明星图片入手,找相似点,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入遗传的主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师生互动学新课

(一)认识人类遗传现象

多媒体展示一对明星父子(郭涛和小石头)的照片。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找找,看看他们有哪些地方长得相像。

多媒体展示两个明星家长,让学生为学生找家长。让学生观察讨论照片中父代的遗传特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眼睛、眉毛、耳朵、脸型、嘴巴、头发等是否具有相似特征。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明星入手,观察寻找他们相似的特征再到为学生找家长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这对父子在外貌上有很多相似之处,现在我们开展一个“为学生找家长”的游戏。师出示注意事项。小组讨论合作。

小组活动:为学生找家长。

小组展示。(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家长照片和被找到的学生相对照)

教师:在刚才的两个活动中,我们发现父代和子代之间在外貌特征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同学们与自己的父母确实有很多相似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为同学找家人”的游戏,不仅增加趣味性,而且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与掌握遗传的相关知识。

(二)认识动物植物的遗传现象

谈话引入: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类有遗传,那么动物有遗传吗?接下来我们共同探讨遗传方面的更多知识。

多媒体出示动物一家的图片,如斑点狗,让学生寻找遗传特征。

学生讨论汇报。

教师针对实际使用的图片进行总结。

学生活动:学生分别观察教材上小狗、豹、企鹅、马、长颈鹿等家庭的照片,找找它们的相似点。

学生交流发言。

师生总结:狗的眼睛、耳朵等相似;……总之,动物一家很多相似之处,包括外形、毛色、花纹、神态等。动物有遗传现象。

多媒体出示荷花照片,学生讨论植物的遗传现象,进而总结植物有遗传现象。

师生总结:动物有遗传,植物有遗传,遗传是生物的普遍现象。

设计意图:观察动物家庭的图片,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其相似之处,从而使学生在趣味性的学习活动中了解动植物也具有遗传现象。

3.根据遗传规律对一些遗传现象进行合理推测

知识拓展

猜测小猫爸爸的样子。

教师:仔细观察教材照片中每只小猫的颜色和花色,然后观察照片中小猫妈妈,推测一下小猫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讲一讲理由。

学生思考并汇报。

教师总结:小猫的爸爸的肤色有很多种,不能直接说是黑色的。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人类子女和父母之间、动植物的子代和父代之间都具有一些相似特征,也就是遗传现象。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界,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生物的基本特征范文第3篇

[关键字]环境保护 环境监测 环保管理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码] C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2-167-1

1环境监测管理的基本特征

作为环保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环境监测管理具有四方面的基本特征:

(1)目标性特征。环境监测保护旨在提高环境保护管理的水平,提高管理工作的及时性、精确性和科学性,从微观的角度是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经济性、完整性和代表性。

(2)层次性特征。环境监测管理需要进行分层次管理,分为监测性监测管理、特定目的性监测管理、研究性监测管理,在确定环境污染现象和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掌握环境的质量,以重点监测管理污染事故、仲裁监测管理、考核验证监测管理,并鉴定需要重点注意的污染因素,确定这些因素对人体和生物体等的危害程度。

(3)整体性特征。环境监测管理属于复杂的系统的工作,要求通过布点、样本采集、试点监测、处理数据、综合评价等环节工作,使得整个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形成统一的整体,实现监测管理的科学性。

(4)动态性特征。环境监测管理需要根据不同时期的环境特点,提高监测管理与环境质量态势变化适应程度,以便及时调整监测项目、频率的增减,以及监测点位变化等管理目标,从而保持监测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

2加强环境监测管理的对策

结合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基本特征,可以看出管理内容的广泛性,为了加强环境监测管理的水平,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2.1划分监测管理工作的性质

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性质,分为计划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网络管理等内容。

(1)计划管理。在确定监测管理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之后,制定监测工作计划,提高环境管理的服务水平。其中包括:常规定的监测管理计划,进行监测网点的布设和计划的调整;实施计划、质量保证计划、培训计划、数据统计计划、经费计划等的制定;质量报告计划,按期提交环境监测的动态资料;科学研究开发计划,由监测站执行科研任务,提高监测技术的发展水平,以解决监测的问题。

(2)技术管理。在监测计划制定之后,对技术方面的标准规范、制度、政策路线、发展方向等进行明确,以确定监测的技术范围、规范制度,并加强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定期检查监测仪器设备的是否能够正常使用。与此同时,监测站还需要分级管理,分析和评价环境标准物质的开发和应用等。

(3)质量管理。环境监测质量的保证是整个监测管理工作的核心保证所在,关系到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可比性。在整个监测管理任务当中,质量管理建立在计划管理和技术管理的基础之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2监测管理流程的优化

环境监测管理流程的优化,需要对监测过程进行科学划分,其中包括监测点位管理、采样技术管理、测试方法管理等内容。

(1)监测点位管理。分为定性管理和定量管理两个层次,其中要求确定监测的最佳点数、最佳点位、点位覆盖范围等。

(2)采样技术管理。根据环境监测任务的特征,采集随机分布的环境监测样品,实现样品采集的规范化,而根据不同的环境样品,需要采用不同的采集和保存方法,并以严谨的技术规范要求和程序,提高采集技术管理的质量水平。

(3)测试方法管理。测试方法的采用,需要能够满足监测任务的完成,其中监测数据管理任务最为重要,涉及到化学、物理、生物等的数据描述,并且需要利用概率统计和数理统计的方法,了解和判断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4)综合管理。该管理任务是环境监测的最后环节,要求汇集、解释、运用全部环境质量的信息,对环境监测进行综合地评价,从而形成环境监测具体的总结方案。

2.3其他的监测管理对策

除了以上的监测管理方法,监测类型的划分和环境要素的划分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是将环境监测分为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影响监测等,提高监测的目的性,另一方面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固体废弃物、生物、噪音、放射性等监测管理,另外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还要落实技术支持、监督、服务等职能工作,强化环境监测管理的法制建设程度,各级监测站要调动监测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准、快、全"为目标,发挥各自的优势潜力,以监测数据的综合利用为切入口,扎实完成环境质量、污染源、污染事故、环境纠纷仲裁等监测任务,并形成科学的报告成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管理是环保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具有目标性、层次性、整体性和动态性特征,要求依托环境法规制度、配套监测措施要求,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因此,环保局需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结合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基本特征,划分监测管理工作的性质,进行计划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并通过监测点位管理、采样技术管理、测试方法管理、综合管理,优化监测管理的流程,为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提供良好的监测环境。

参考文献

生物的基本特征范文第4篇

本章重点

1、名词

种群内分布型年龄结构年龄金字塔K因子分析内禀增长率环境容纳量阿利(氏)规律集合种群

建筑学结构:植物重复出现的构件的空间排列,称为建筑学结构。

动态生命表: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存活数目进行动态监察的资料而编制的生命表,又称同生群生命表、特定年龄生命表。

静态生命表: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个年龄结构调查,并根据结果而编制的生命表。又称特定时间生命表。

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2、问答题

(1)自然种群的三个基本特性是什么?

(2)种群粗密度和生态密度有何不同?

(3)如何用标志重捕法测定种群密度?

(4)简述种群分布类型及其检验方法。

(5)影响种群密度的基本参数有哪些?

(6)年龄锥体的基本类型及各自的特征。

(7)试论Logistic(逻辑斯谛)种群增长模型中各参数的生物学意义及五个时期增长点。

(8)逻辑斯谛方程的五个时期?

(9)种群的年龄金字塔有哪几种基本类型?各个类型的特点如何?

生物的基本特征范文第5篇

关键词:鄂西南;铅锌矿;控矿构造;成因类型;找矿方向

引言

鄂西南地区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属扬子成矿区川黔湘鄂成矿亚带与四川盆地成矿亚带,近年来在该地区发现了一批铅锌矿床(点),铅锌矿主要赋存于中寒武-下奥陶统娄山关组和下奥陶统南津关组地层中,少数为中寒武统覃家庙组和下寒武统石龙洞组。根据鄂西南地区铅锌矿取得的工作成果和研究成果,本文尝试总结该区铅锌矿基本特征,并浅析今后铅锌矿找矿方向。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按地层区划,本区属扬子区,北西部为巴东利川小区,南东部为恩施咸丰小区。区内沉积地层发育较齐全,除上志留统、下泥盆统及第三系缺失外,从中元古界至新生界均有分布,本区铅锌矿主要赋存于寒武系和奥陶系地层中。

本区位于扬子准地台四川台拗的南东缘与上扬子台坪的北东段,其主体构造单元为八面山台褶带,由一系列北东至北东东向弧形背、向斜带及断裂组成,包括形成于燕山中晚期的恩施-黔江台褶束和长阳-永顺台褶束,咸丰背斜、高罗背斜、走马背斜及其伴生构造控制着咸丰-鹤峰一带的铅锌矿,燕山中晚期伸展构造所新生的南北向和北东向断裂是铅锌矿极为重要的控矿构造[1-2]。

本区主要有与北东向褶皱、断裂、寒武系层间破碎带有关的咸丰-高罗Pb、Zn、Cu、Hg异常带和受近北东向断裂、元古界、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上寒武统地层所控制的走马Au、Hg、Pb、Zn异常区(带)。

根据1:20万重砂测量成果,咸丰背斜、高罗背斜、八字山背斜和走马背斜一带分布有较多的重砂异常,这些背斜区的重砂异常多分布在寒武系和奥陶系地层的出露区,与化探异常和已知的矿(化)点吻合程度相对较好,具有一定的指示找矿意义。

2 铅锌矿成因类型及空间分布

鄂西南地区铅锌矿主要分布于咸丰背斜、高罗背斜、八字山背斜和走马背斜一带,即咸丰-鹤峰铅锌成矿密集带,近年来发现有曾家 、张家坨、埃山、腾家湾、万寺坪等铅锌矿床(点)30余处,与断裂构造和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有关,主要划分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和热液裂隙充填型铅锌矿:(1)沉积-改造型铅锌矿,以张家坨铅锌矿床为例,铅锌矿主要赋存于娄山关组三段细晶云岩和南津关组底部粗晶生物碎屑灰岩中,产状与岩层产状一致,与含矿层的岩性组合特征及沉积环境有关[3-4];(2)热液裂隙充填型铅锌矿,矿化主要集中于咸丰背斜和走马背斜一带,主要充填于寒武系-奥陶系地层断裂破碎带及裂隙系统中,以埃山铅锌矿床为例,成矿与燕山晚期伸展构造有关,节理裂隙、层间裂隙及破碎带等是铅锌矿化有利的构造部位[5]。

3 成矿地质条件

3.1 沉积-改造型铅锌矿成矿条件

铅锌成矿物质主要来源古大陆,开阔海台地、台地边缘泥滩相是铅锌矿沉积有利的沉积相。封闭、半封闭古凹陷构造、古隆起微凹陷及边缘微斜坡构造是铅锌矿沉积有利的古构造。生物对铅锌具有吸附作用,如生物礁。泥(页)岩、粉-泥晶云岩在后期构造改造过程中对铅锌V体起阻隔作用。

3.2 热液裂隙充填型铅锌矿成矿条件

燕山早期形成的北西向、东西向断裂构造起配矿和容矿作用,燕山中晚期伸展构造形成的东向和近南北向断裂构造为主体控矿构造。在寒武系-奥陶系地层中因构造强烈破碎形成节理裂隙、层间裂隙及破碎带,复合大断裂和巨型滑脱拆离带从深部带来的富含矿热液充填于上述断裂、裂隙、节理系统中富集成矿体,并发生热液蚀变,包括碳酸盐化、重晶石化、硅化、黄铁矿化等。

4 找矿方向

鹤峰南部地区应家湾-顶锅园-简草峪-窝使洞一带以往成果资料显示:(1)铅锌重砂异常规模大,浓度分带明显;(2)北西向、北东向控矿断裂蚀变带规模大,形成一定的交汇区;(3)硅化、方解石化、方铅矿化强烈,形成方铅矿脉-石英脉-方解石脉组合,矿化与“硅化体”密切相关;(4)赋矿围岩为上寒武统娄山关组顶部浅灰色、灰白色厚层云岩;(5)铅锌品位高(顶锅园铅矿点,Pb平均含量7.48%,Ag平均含量21.36×10-6;简草峪铅矿点,Pb含量6.25%-7.13%,Zn平均含量0.10%,Ag含量17.51-20.09×10-6;窝使洞铅矿点,Pb平均含量 24.51%,Ag平均含量107.73×10-6;应家湾取样分析Zn含量42.70%,Pb含量0.24%,Ag含量55.60×10-6)。

恩施白果坝背斜一带以往成果资料显示:(1)区内有麓池塘锌矿点、老屋基铜锌矿点、罗词堂铜铅锌矿点、铜矿洞铜锌矿点、铁厂坳铜锌矿点等五个矿点,对老屋基和铜矿洞铜锌矿点重新进行了检查,矿体赋存于含泥质云岩中,矿体产状与围岩产状一致,推测矿体走向延伸达1.2km,矿厚2.65m-3.10m,取样分析Zn含量0.77%-12.19%,最高达26.83%-48.65%,Cu含量0.02%-9.44%,分析认为矿(化)体受层位岩性和构造(层间滑动破碎带、节理、裂隙)控制,在节理裂隙叠加复合处往往形成矿囊状或透镜状高品位富矿体;(2)麓池塘锌矿点,矿体走向延长0.5km-0.8km,矿厚3.45m,Zn含量3.60%-8.89%,矿体产出受层位岩和滑动破碎带综合控制。

因此,鄂西南地区今后铅锌矿找矿方向应为鹤峰南部地区应家湾-顶锅园-简草峪-窝使洞一带和恩施白果坝背斜一带,上述两地段成矿地质条件有利,找矿潜力较大,具有很大的找矿前景,在上述两地段投入一定量的地质工作,则有可能实现区内找矿突破。

参考文献

[1]龙宝林,刘忠明.鄂西地区铅锌矿基本特征与找矿方向[J].地质与勘探,2005,41(3):16-21.

[2]李金平,刘忠明,杨志甫,等.鄂西地区铅锌矿基本特征[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4,18(增刊):24-26.

[3]刘忠明,余立新,韩培光,等.高罗-西坪地区南津关组底部沉积型铅锌矿基本特征及找矿方向[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7,21(增刊):47-52.

[4]刘斌忠,李明龙,刘昌雄,等.鄂西高罗背斜张家坨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区域找矿潜力分析[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4,28(5):633-639.

生物的基本特征范文第6篇

一索质与警察素质的含义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人就警察的素质发表各种各样的观点,有好的、表扬的,更多的是批评的、提意见的或无奈的。类似的意见一般是从个案出发提出来的,这种意见很大的成分是情绪。所以要研究警察素质问题,就必须定义这个概念。我们认为,界定复合词的警察素质,首先要清楚警察和素质这两个概念。事实上,警察素质的概念目前在国内外的教育领域或警察学界”还没有一致的意见。现在所有的论述主要是一些提高素质的方法建议。由于这些方法建议是在没有科学界定概念的前提下提出的,只是纯实践性、经验性的对策。这就是一种理论研究的缺陷。在此,我们试图去克服这种缺陷。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对警察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警察素质。而警察素质的基础范畴是素质一定要定义素质

关于素质概念的定义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说法从基础心理学的角度看,素质是指人的先天的生理特点。包括心理学教科书在内的大量的研究资料显示人的素质一般是指人类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种解剖和生理的特性,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官和运动器官的特性。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础。显然,素质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不易改变性但是,素质概念与教育相结合,其含义就广泛得多如果从教育学角度定义素质就是以人的先天生理特点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稳定而巩固的属性即一个人在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教育之后在思想品德上、人文知识修养上、心理上及体质上听达到的水平的总和因此,人的素质,除了身体素质之外,还应包括文化素质、思想品行素质和心理素质这三个方面二再从字面上来看,“素”有“浅”、“白”、“本(原本)”之意,如“素色”素、’等;“素”也有“经常”、“一向”之意,如“素来如此”等因此,素质既有“本质”之意,也有“恒定”之意人的素质就是指一个人的稳定的本质特征。从分类学和生物学角度来看,久属灵长目人科动物二人既然是一种动物,就应具有生物属性遵循遗传规律人作为生物体也必然遵循自然法则除了生物属性决定于遗传外,有些心理行为属性也极大地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遗传的物质基础也决定了我们人类具有人类的行为特胜对于遗传的生物属性,人们往往很容易理解同时,生物的遗传性应该是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或者说是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于是从长远看,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尊重人的遗传特性,增强人的体质这包括少、日遗传基因质量的提高,减少遗传性疾病,提高医疗保健的水平和质量要为包括警察在内的全民广泛提供体育运动场听和设施等同时,人之听以被称为万物之灵而不同于其他动物,是因为人具有高级的心理活动。作为具有心理的个人.久的意识水平、精神状态、心理能力应该是人的另一个基本属性,称之为心理属性二人的心理素质应包括:感觉、知觉、意识、注意、记忆、思维和情感等二心理素质一般划分为听谓的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等因此,人的素质即人的本质属性l可以分为生物、心理两个基本属性。每个属性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紧密联系的生物属性与心理属性的联系靠神经系统来完成。神经系统本身是生物体的一部分,但其活动的结果产生心理活动,即其功能具有心理属性。总之,警察的素质是在警察先大生理基础上,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不光是职业活动)、知识(不光是警察职业知识)的内化和身心潜能的发展,形成内在的品质和素养。

生物的基本特征范文第7篇

【关键词】探究学习、建构、概念、合作

在2003年教育部制定出版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重视对生物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达到增强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的目的。

一、对探究学习的认识

探究学习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这种学习方式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一种彻底的改革,学生将从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被动局面的学习者,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者。教学模式也将发生根本的改变,生物课更多的是学生的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这种学习方式的改革不仅会影响学生,也会影响到科学教育的诸多方面,如教材的选材和呈现方式、课堂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评价、教学资源、教学时间、师生关系等将会随之而发生改变。

探究性是一种学习方式。尽管在思想、内容、过程、方式等方面模拟了科学探究的方式,然而这两个概念存在的目的与价值取向是不尽一致的。作为教育范畴中的概念,其内涵必然要与其教育价值联系在一起。因此,在教育领域即使是让学生模拟科学探究方式进行学习,我们关注的也不仅仅是科学探究的本身,而是采取这种方式所要体现的教育价值,是学生按自己的方式而不是照书本的样子,把获知的事物组织起来的一种活动。

探究性学习并不要求学生亲自获得直接的知识或经验。尽管学生的探究学习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课堂终究不是真正的科学探究、科学研究的实验室;在课堂上,师生们所追求的目标与在实验室里科学家们所追求的目标也不尽一致。不能简单地将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与方法进行简单化移植。作为教育范畴中的探究学习,决定了这种学习不能离开具体具体的教学要求与内容,让学生无序地开展所谓的探究学习:也不能过多地强调探究的操作方法与技能,将学生视为小科学家对其进行指导和培养。探究学习注重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但更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生物学科是一个结构比较严谨的概念体系,在这个概念体系里的建立过程中,表现出了概念的建构性特征。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性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生物教学中许多内容可以以生物问题的方式来体现,例如生长素的发现、遗传规律的意义、光合作用的意义等。生物问题的解决过程就表现在探究过程。在生物教学中,让学生探究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有效的认知建构,将生物概念体系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不进行概念建构的探究,是一种盲目、低效的学习行为。

二、生物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

1.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时,让学生就了解所要探究学习的生物内容的意义,使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思想准备对新旧概念进行搜寻、联想。这样做可以为生物认知结构的建构打下基础,便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协作和沟通。例如,在探究遗传特点时,导入“龙生龙,凤生凤,生个老鼠会打洞”的谚语,很好地激起了对遗传特点研究的好奇心。又如,在讲“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时,导入新西兰牧场上原来种不好三叶草,但在荒凉的牧场上却发现了“绿地毯”,于是人们如何发现了钼元素的存在的故事,学生的求知欲就很快强烈地激发出来。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办法。

2.把握生物探究的基本特征和环节

生物探究学习是针对有关生物问题展开的。如何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提出恰当的相关生物问题,直接会影响到学生探究的效果。一般来说,探究的问题宜小不宜大;宜紧贴社会生活热点,与教学主体内容紧密联系;宜具体,不宜笼统。生物教学内容中的生命规律等理性生物知识,都具有很好地探究价值,可开展探究教学。

生物探究的基本特征是以实证为判别尺度,以怀疑作为审视的出发点。概括起来,其特征为怀疑性、实证性、逻辑性。例如,在探究学习基因分离规律时,可通过事先让学生调查自己家庭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情况,在课堂上进行统计、交流,使学生很自然地提出了为什么多数人是双眼皮以及单眼皮和双眼皮的数量比例等问题,自然地进入探究主题。

生物探究的基本环节是:发现问题一设计调查一实验、收集资料一分析、整理资料一提出假设、解释、预测一交流探究结果。在实际生物教学中,由于课堂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上述完整的探究环节往往无法在一堂课中都落实,多数情况只能实施其中的部分要素。

另外,生物课堂教学毕竟不完全等于生物学家的科学探究,它可以简约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常常只实施其核心环节,即:问题一假设一论证一交流。这样就保证了实施生物探究课的教学时间,也增加了生物探究课的灵活性,为生物探究课的广泛实施打下了基础,利于避免生物探究课的开展流于形式。当然,在探究性学习被简化的同时也要给学生提供进行完整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这样的活动虽然要用更多时间,但对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是非常必要。比如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应更多注重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设计,而不是急于知道实验现象和结论。

3.充分加强新旧生物概念、原理间的逻辑联系

引导学生建立起新旧概念、原理之间的联系,是生物知识建构最重要的方面之一。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新的生物认知结构,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例如,在探究光合作用过程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如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场所及产物等等,再进一步引出光合作用过程。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地在新旧概念之间建立起联系,顺利完成认知结构的建构。最终使生物知识的迁移顺利实现,更容易突破难点。

4.情境创设要利于生物原理的学习

探究性教学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良好的情境下,学生认知结构的重建才能有效地进行。情境一般有问题情境、悬念情境、矛盾情境、放松情境等。教学情境的创设始终是为了促进学生生物原理的学习,而不是为了凑热闹。在探究课的开始、过程都可以灵活创设多种情境。例如,在探究伴性遗传特点时,讲到色盲遗传特点之一:患者男多于女,我在班级里进行了现场调查,因为每年学校都组织学生体检,自己的身体状况非常清楚。于是在课堂上我问学生色盲色弱的有几位?看看性别是什么?结果一目了然,举手的都是男生,这样很清楚地展现了色盲病的特点。又如,在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我引入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使学生一下就理解了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强的特点。这种情境创设为学生后面的探究、认知建构打下了良好的情意基础。一个好的生物教师,要十分重视创设恰当、巧妙的生物学习情境,这是影响到学生生物认知结构能否成功建构的关键因素之一。

5.合作交流达成对生物原理的理解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是为学生设计教学资源,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来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不同学生对同一概念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为了保证学生个体间认知过程的缺陷得到弥补,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结合学生之间提供充足的交流和讨论的时间和机会,比如在探究的组织形式上可以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如小组讨论的形式。这样,学生可以在探究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取长补短,发挥出合作学习的作用。

在上《染色体变异》一节课时,发现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结合图形和概念就理解了,但有的学生就有障碍了,于是事先准备了有不同颜色的染色体模样的粘贴纸以固定在白纸上,通过小组的形式完成染色体组概念的演示。四人一小组,小组的每位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说的说,贴的贴,贴错了由小组其他成员纠正错误。这样的探究活动就避开了老师一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积极主动参与合作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交流、分析、思考、各抒己见,最终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能力、创造力与协同能力。我们在学习中尽可能创设分组合作交流的机会。

总而言之,运用探究式学习思想来设计生物课,能够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也体现了生物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通过我的亲身实践,生物探究的教学效果是突出的。但对于探究学习的实践还是处于初步分析和尝试阶段,还需要不断地钻研、学习、交流,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设计更多的生物探究学习,如与其它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最终为提高生物教学质量而努力。

参考文献: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生物课程标准解读》

生物的基本特征范文第8篇

跆拳道后旋踢动作技术分析

摘要:本文采用三维定点测量法和影像解析法,对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原地后旋踢动作的全过程进行了处理和分析,获得较全面的人体运动学指标和参数,对获得的指标和参数进行了定性、定量的系统分析,得出后旋踢运动速度的基本特征。结合运动生物力学原理,找出其中的不足,从而为跆拳道后旋踢动作的教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跆拳道角度转身鞭打

TechnicalAnalysisofrotatekickMovementinTaeKwon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