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活万花筒

生活万花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生活万花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活万花筒范文第1篇

前几天,家里不着怎么进了几只令人讨厌的蚊子,每天晚上晚上都“嗡嗡翁”把我和妹妹咬成“包人”。我们忍无可忍,决定展开一场“灭蚊行动”。

晚上一到,我们的眼瞪的圆溜溜,仔细的寻找着每个角落。没多久,我们发现了三只大蚊子,它们似乎也发现了我们,那只最大蚊子像疯了一样乱飞,飞到我的胳膊上。我爸爸反应也十分敏捷,一巴掌打了过来。顿时我觉得火辣辣的疼,胳膊上瞬间出现了一个红掌印。而那只讨厌蚊子却飞的无影无踪,剩下的两只蚊子伺机而行,到处乱飞,弄得我们手忙脚乱的,它们飞的无影无踪。留下我们发愣的看着我胳膊上的红掌印。哎!第一次灭蚊行动失败。

第二天,我们又展开了灭蚊行动,这次行动前,做个经验总结,灭蚊要准、快、狠。总结之后开始苦苦寻找着它们,这时眼亮的妈妈在沙发下面发现了两只蚊子,我和爸爸眼疾手快,一起行动,“啪啪”两声,那两只可恶的蚊子被打死了。我和爸爸相视一笑,击掌庆祝。有了胜利的经验,我们继续寻找那只最大、最可恶蚊子,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在窗帘后面找到了它,我们三个一拥而上去拍。那只大蚊子抵抗不了我们轮番上阵的巴掌。最终毙命于妈妈的手掌下。

生活万花筒范文第2篇

心宜老太的毛猴乐缘

这里说的“毛猴”指的是老北京传统的毛猴制作艺术。心宜,是张凤霞女士五十岁以后学艺做毛猴给自己取的艺名,她与毛猴结下快乐缘,成为了京城著名民俗手工艺人。她把毛猴摆弄于掌上,细细打扮,编排故事,提起毛猴,她如数家珍,充满快乐。

张凤霞退休前做企业管理工作,因老父亲突然离世,母亲病倒,导致她的职场生涯“意外急刹车”,无奈退休。半年后,一次偶遇北京毛猴老艺人,听制作毛猴的创意和快乐,点燃了她开启崭新人生的小火苗,并迅速燃成熊熊之势。

老北京毛猴是用知了(蝉)的壳和越冬的玉兰花苞加工而成的。蝉蜕的头就是“毛猴”的头,玉兰花越冬的花骨朵儿变成了“猴”身,蝉蜕的爪子做毛猴的手和四肢。玉兰又名辛夷,因此,与毛猴一见倾心的张凤霞为自己取艺名“心宜”。

万事开头难——自家阳台开辟工作台,置办工具很容易,但是三四公分的小毛猴工艺品,每个零件都是微缩品,做起来着实难以拿捏。一开始竟出了危险,因为怕粘合不牢,她涂好502,就去捏粘合处,这下是真粘牢靠了,几秒钟后,她的右手食指和拇指粘在一起,成了美丽的兰花指,老伴儿和儿子急得跺脚,赶紧送她去医院。医生说,“对不起,您先回家用热水泡泡,实在不行再想办法。”“心宜老太”火速“兰花指”下水,泡了两个多小时,总算胜利“解套”。

遇到麻烦,没想退回来,心宜长了心眼儿:苦练摸索,不能急于求成。最初的作品虽不很满意,但看着小毛猴憨态可掬的样子,心里那个美,就别提了。

接下来是执行“千金买猴计划”,毛猴的主要原料是知了(蝉蜕)和辛夷,心宜去药店买了一千块钱的毛猴原料,坐公交车去的,打车回来的,蝉蜕比人金贵,不能碰碎压烂了。

从此,心宜每天在自己的工作台前乐呵呵忙碌,半年以后,她做的毛猴已经很艺术范儿了,一年后,她被玩具协会、民协选为会员,这几年她带着作品应邀参加数百次展会,深得中外同好者好评。

心宜的毛猴世界越来越丰富,为了做好毛猴工程,她苦练基本功,增长构图技能,从儿童简笔画学起,被儿子笑称“小画家”。

她用毛猴讲故事,让毛猴排话剧的本领更是无人能及,她的作品里,老北京各式各样悠闲祥和的生活场景尽显。她每天除去一日三餐,就是做毛猴。老伴嫉妒地说:“每天盯着看猴,都比看我的时间长,对毛猴百看不厌。”说归说,看到她美美地接见媒体,老伴为她高兴:“这老太太特能干,超给力。”

心宜说,她和毛猴的快乐缘还长着呢,现在做毛猴,到处和大家分享快乐;二十年后,做不动了,在家欣赏得意的作品;三十年后,就算躺在床上的时候,还能美滋滋地想,我用那么多小毛猴,给大家讲故事,老外们都挑大拇指赞我这个普通中国老太呢……

人物故事2

古稀顽童的万花筒情缘

走进“万花世界”

在北京劲松社区,李鸿宽老师的家早已被他“造”成了万花筒工作室。李鸿宽热爱传统文化,他希望担负起万花筒文化的传承之责。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就和万花筒结下不解之缘。在老藏品市场,他看到一件久违的老玩具——一只最普通的直筒式万花筒。他不禁欣喜非常,要知道,在女儿小时候,曾有个心爱的万花筒,遗憾的是,搬家后再也找不到了,为此,女儿长大后还时常提起。李老师欣然买下,卖主接过钱说,“您快拿走,不瞒您说,这‘老古董’仅此一件,谢天谢地总算卖出去了。”李老师自言自语说:“行,一件,就够我拆的了。”说得卖主一头雾水。

李鸿宽拿着万花筒,边走边琢磨,这小东西太神奇了,里面装着什么“机关”呢,一眼望进去,竟然看到那么美丽的“花花世界”,怪不得以前没有电子玩具的孩子们对这小玩意那么迷恋喜爱。

说拆,是真话,李老师退休前是北京机械厂的技术工人,拆东西是他的长项,拆东西是为了研究、了解、创造。可这回,他遇到了拆时容易装时难的麻烦,小小的万花筒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拆完之后,李先生画出一张万花筒结构图,以做“拆后感”。可是,万花筒“解肢”后,弄了半天才完成“重装程序”,复制克隆出的作品也屡屡失败,让这位老顽童在受挫的同时,兴趣倍增。

万花筒这个小小物件,竟然涉及声学、光学等知识,为了拆装自如,李先生动用了所有的知识、经验,又用了一个月时间紧急充电,到图书馆看大量相关书籍,硬是自学了相关的高等数学和声学、光学。他不仅彻底搞懂了原理,还开始改造创新,终于用塑料桶制作出第一件作品——长80公分直径12公分、比烟筒还粗的“扩版”万花筒。作品“竣工”那天,他美美地犒赏自己喝了顿小酒,爱人也长出一口气:从此总算不再“家无宁日”。

和外孙女抢玩具

2000年地坛庙会,很多玩老物件的人带着自己收藏的宝贝来展示。李鸿宽和老伴也蹬着三轮车去,展示独家秘制宝贝万花筒。不一会儿就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媒体、围观群众的相机更是啪啪频闪。北京东岳庙民俗博物馆贾馆长对李先生的作品称赞不已,在贾馆长的请求下,李鸿宽答应制作一件万花筒作品,作为馆内收藏。两周后,高1.32米、直径0.25米的巨型万花筒正式入驻北京民俗博物馆。

痴迷的老顽童在自己的万花筒世界里玩得废寝忘食,制作万花筒选材低碳、环保,旧箱子、纸盒都被他捡回来当材料,应急时还要拆外孙女的“伤残玩具”。孩子撅着嘴悄悄把玩具藏起来,叮嘱姥姥“防着我姥爷抢玩具”。

普通的北京退休老人

2005年,被行内称为“中国万花筒第一人”的李鸿宽,应日本万花筒博物馆馆长大雄进一邀请参加第六届世界万花镜大赏公募展,李鸿宽用一个废弃的空瓶和从旧玩具上拆下的小电机,做出充满寓意的“天女散花”万花筒,以新颖的设计和环保理念成为惟一一个获奖的中国人。

这次比赛,让老李深受刺激:在日本,万花筒早已不再是玩具了,而成为家居装饰品和工艺收藏品。在谈到万花筒的起源时,日本万花筒博物馆的馆长大雄进一曾非常客观地说,万花筒很有可能最早在中国的古代已出现了,可是没有史料记载来证明。这让“万花筒大爷”更感到责任在肩。

生活万花筒范文第3篇

你们知道什么是万花筒吗!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吧,它的样子是由两个小圆柱组成的。它的外衣是五彩缤纷的,有喜羊羊于灰太狼的图象,叮咚猫的图象,真是美丽无比,你知道它里面是怎么样的吗?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你往里面一看有多彩多姿的小球在里面滚动,在里面你能看到有一模一样,姹紫嫣红的图画,你要是一直转它,它就会变化莫测,无限变化,让你看得眼花缭乱。你知道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妙横横生的景物呢?原来,万花筒里有三面镜子,通过折射底部的小碎片,才使我们看到这美丽的景象。

生活中它让我进入了繁华似锦,美妙无比的世界。

万花筒是最好的朋友。

浙江舟山普陀区沈家门第四小学三年级三年级:林家锐

生活万花筒范文第4篇

一、设计开放的、有张力的问题

余文森教授认为:“新课程教学不应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固定不变的程式。”有鉴于此,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让“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问题设计可粗放些,简单些。在“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中,教师可以设问“生活中难道只有算六个面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吗?”“正方体表面积的简算方法是什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掌握概念和建构知识体系。

二、抓住学生的情感共鸣点引导问题

学生在与教材对话的过程中,对文本中的各种现象会有自己的思考,对数学原理、规律等有自己的体会。教师如能精巧地将学生的数学与其他学科有机综合起来,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更能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

有兴趣,才会去关注,去探究。教材中总有令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往往最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从而生成问题。如教学“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原理”时,可以提示:同学们小时候常常玩万花筒,它是由三块等宽、等长的玻璃片围成的,为什么在万花筒中会出现美丽奇特的图案呢?试用所学原理揭开万花筒的秘密。学生在形象思考中,自然会联想到教材的用意,于是就生成了问题。

四、在学生疑难点处设问

所谓疑难点,就是指学生解读教材时产生的认知冲突。抓住学生的认知冲突点提问,无疑会活跃学生的思维。如,在比较质数与奇数、合数与偶数、质数与互质数这些既有联系又容易混淆的疑难问题时,可以这样设问:是否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为什么?或者是否互为质数的两个数一定是质数?为什么?

生活万花筒范文第5篇

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生活犹如一个万花筒,在这个万花筒里我有许多令自己感激的事……

记得有一次考试,我忘记了带笔盒。下课我急忙向周围的同学借笔,但没人肯借我。我心急如焚,东问问,西问问,就是没人同意借我笔。我毫无头绪,只好紧张又无奈的走来走去,心想:该怎么办呢?“叮零零,零零……”这时铃声响了,显得多么刺耳。顿时,我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趴在桌子上。老师开始发卷了,我心跳得比兔子还快,又伤心又不知该怎么办。就在我快流下眼泪时,有一个紧张和关心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你怎么了,是不是不舒服啊?”原来是传卷过来的小丽,她那关心的问候,使我更加无奈。我摇了摇头。小丽“聚精会神地盯了我一会”,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递给了我一支笔和一把尺子。我要向她说谢谢的时,她就堵住了我的话“不用谢谢我,这是应该的,希望你这次考得跟以前一样优秀,快写吧。”我的心顿时暖了,眼角边流露出几滴甜甜的眼泪……

分试卷了,老师竟在班上批评小丽没用尺子划线,又表扬了我书写好,成绩又好。这时我的心凉了,小丽竟为了我能考好试把笔和尺子都借给我,却被批评,这时喜欢被表扬的我不仅接受不了这个表扬,更接受不了小丽被批评……

在生活中处处都能见到暖人心的事,让我们一起做一些能让别人暖人心、感激的事吧!

广东汕头澄海区澄海实验小学505班五年级:赵锴瑜

生活万花筒范文第6篇

我什么书都读,什么小说,什么儿童文学,什么散文。只要我想看,没什么书我看不进的。

人在每个年纪,都喜好不同的书。三岁时,我喜好小人书,看啊,一只只可爱的小白兔活泼可爱,一首首有趣的儿歌悦耳动听,在那时,那可是我最大的享受了。

七岁到十岁,我都喜欢童话,尤其的皮皮鲁和鲁西西,好看极了,人物栩栩如生,动物也可以说话,玩具可以代替皮皮鲁上学,利用龙珠打败看不起我们中国人的外国人的鲁西西,还有舒克和贝塔。。。。。。。那时的我,可真是快乐,天天泡在童话里。

现在,我开始看小说,看散文。小说我看唐家三少的玄幻系列,什么《狂神》、

《光之子》和《空速星痕》,我都读烂了。散文,我最喜欢的就是朱自清的《匆匆》了,比喻恰当,令人回味。嗯,读书简直就是在享受美食!

生活万花筒范文第7篇

我们的校园生活,如万花筒,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题记

一听!哨声响了,拔河比赛开始了。我们女生拼命地为本班男生加油,可这些男生竟这样不争气,首战告败。女生都气坏了,喉咙都喊哑了可男生还是败下阵来,真没劲!再瞧那边,垂头丧气的男生竟又摆出一副高傲的样子:“第三名也不错嘛!你们瞧着不顺眼,明天不给你们喊加油,让人们静静地欣赏你们气急败坏的‘英姿’!”听听,用的是“气急败坏”,而且是“英姿”,多可恶!“哼!输了还有理!自欺欺人,亏你们说得出口!”好一阵唇枪舌剑!第二天,女生上阵了。出乎我们意料,所有男生——包括昨天“口舌大战”的主将,一齐放开了山风般奔放的嗓子:“加油!加油!”他们粗粗的噪音和我们几个未参战的女同胞尖尖的嗓音混在一起,此刻,我觉得这是世界上最雄壮的音乐。它像面前的绳拧成了一股,成为一支催人奋进的歌。女生受到鼓舞,一鼓作气,打了个漂亮的“快速仗”,首战告捷!“噢,噢!我们赢了,我们胜利了!”昨天的懊丧、埋怨顷刻间无影无踪,代之而来的是欢呼、雀跃!我们毕竟同在一个集体,为集体争光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今天,我们又一次达到了这目标,怎能不高兴、不激动呢?

二瞧!我们班课堂的气氛怎么这样热烈?原来是在上妙趣横生的数学课。提问的时间到了,同学们照例活跃地思索着:这一步证明似乎多此一举吧,噢,不,问题不会这样简单……咦,这样证明太繁琐了,能否另辟捷径……一双双手接二连三地举起来了,有平常大大乎乎的小伙,也有文文静静的姑娘,此时全都像换了一个人,胆大心细,提出一个个新颖而巧妙的问题。“铃……”“唉,怎么下课了!时间过得真快!”当然,下课后,老师的身旁又少不了围上一群爱思考的学生……“我特别愿意到六十班上课,因为同学们爱思考,肯动脑筋,敢于提出异议……”听!这就是老师对我们的评价,我们引以自豪的评价!

生活万花筒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迟子建小说 《五羊岭的万花筒》 陌生化 超常搭配

清代戏剧家李渔《闲情偶寄》中指出:“同一话也,以尖新出之,则令人眉扬目展,有如闻所未闻;以老实出之,则令人意懒心灰,有如听所不必听。”[1]这道出一条重要的美学原则――审美创造贵在出新,闻所未闻才是读者想要看到的。写前人之未写,辟前人之未知,亦即陌生。不说寻常话,故意打破日常生活中已成习惯的词汇搭配关系,甚至是有意违背常规语言中的语法规范和表达方式,使不同系统的词汇联接与组合,以这种变形构成陌生化的文化意味。

一、“陌生化”的概念及其本质

“陌生化”(estrangement),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其创始人是俄国形式主义的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对于“陌生化”,什克洛夫斯基的代表作《艺术作为手法》中做出这样的解释:“那种被称为艺术的东西的存在,正是为了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事物。使石头更成其为石头。艺术的目的是使你对事物的感受如同你所见的视像那样,而不是如同你所认识的那样;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陌生化’手法,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而“‘陌生化’的实质就在于不断更新我们对人生、事物和世界的陈旧的感觉,把人们从那种狭隘的日常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习以为常的惯常化的制约。”[2]

语言的陌生化就是用一种新的形式,把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化为一种具有新的意义、新的生命力的语言感觉,设法增加他们对艺术形式感受的难度,拉长审美欣赏的时间,从而达到延长审美过程的目的。陌生化破除了人们习以为常的、自动化的语言壁垒,给读者带来新鲜的心理体验。

二、小说《五羊岭的万花筒》中的超常搭配类型

小说与其他文学载体一样具有独特的叙述方式、审美角度、结构形态。如果要引起欣赏者的情感共鸣和心灵的震撼,修辞固不可少,但远远不够,在贴切、生动的基础上,还要求新奇、超常,即能产生“陌生化”的感觉。而这一“陌生化”的实现途径就是通过语言的超常规搭配,创造出不同寻常的语言,让人耳目一新。

(一)修辞上的超常搭配

修辞是语言价值的一种审美追求。[3]迟子建小说中有很多诸如比喻、夸张、拈连、移就、比拟、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体现出异乎寻常的组词、组句方式,这使人们产生了新奇、新颖的感觉,也使人们更新了对生活和世界的感觉。

1.比喻

比喻是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常见的修辞格之一,这种修辞非常灵活,本体和喻体可自由选择,亦可或实或虚,表现世间万象。其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写人则如见其人,状物则如睹其物。同时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使人和物或物和物互相融合,从而创造出非现实的新形象,给人一种陌生化的感觉。例如:

(1)小豆盼天热,就像下了大牢的人盼着出狱一样,望眼欲穿的。

(2)他新找的女人又懒又馋,既不知道收拾家,也不知道收拾自己,十天半个月不洗一回澡,身上老是有股馊味,小豆的男人说跟她睡在一张床上,就像抱着棵烂白菜。

(3)德顺听着万花筒哗啦哗啦的旋转声,就像一个逃犯听到了警铃声,心惊肉跳的。

(4)金霞瘦得皮包骨头了。它身上的黄花失去了光泽,看上去像是丧葬铺子门前摆的黄表纸,黯淡陈旧。

(5)这样博取的号码,在没开奖前,在他眼里都是美丽的蝌蚪,他期待它们在摇奖的过程中,刹那间变成肥硕的大鱼。然而,开奖号码出来后,他的希望总是落空,那些蝌蚪一个不落地游走了,他守望的那段河流,仍是荒凉的。

小说全文以倒展画卷的形式展开,需要什么才加以介绍。例(1)是小说开头的第一句话,小说用一个略带夸张的比喻把一个表里如一,追求真我,但却被现实生活桎梏的女人――小豆望眼欲穿地盼望夏天的感受清清楚楚地展示给读者,言简意赅,恰如其分地为全文定了一个略显压抑的基调。例(2)、例(3)、例(4)、例(5)都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馊味”、“光泽”、“希望”等无形的概念具体化。比如例(5)写的是武生痴迷于彩票的情形。把没有生命的号码比成有生命的蝌蚪、大鱼,把希望的落空比成蝌蚪游走。使欣赏者在克服语言组合带来的困难过程中,延长了感知的时间,从而在反复的体味中获得审美的享受。

以上例子都是以实喻虚,以下例子则是以实喻实:

(6)围观者越来越多,那个算盘很快被打散花了,白色算珠如晶莹的水滴一样四溅着。

(7)小豆熬的水晶猪皮冻,用黄酒和酱油腌制的麻辣生螺片,犹如一双美目,分外撩人。

(8)门额处“小豆饭馆”那块匾,在她眼里,就是德顺当着五羊岭的人,无声地下给她的一方婚书。

(9)这块金字匾,无疑是横在小豆心头的一道栅栏,虽说能在它的庇护下享受安宁,但时间久了,也觉得是个牢。

以上例子用实在的“水滴”、“美目”、“婚书”去比喻类似实在的“白色算珠”、“水晶猪皮冻、麻辣生螺片”、“金字匾”。而且这些比喻都与整篇文章内容息息相关。比如例(6)是小豆为了看送给水果店的小猫金霞不得不满足水果店老板的蹂躏,但被水果店老板的媳妇发现后暴打,算盘打散后算珠四散。迟子建在描述的时候似乎刻意保持距离,没说算珠像泪滴,但读者还是可以感受到作者明显的好恶。

2.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