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教学小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小故事 小学英语 兴趣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95-01
有人说过,好英语是读出来的。由此可见,阅读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小学阶段应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文读物[1]。就需要不失时机地加强阅读教学,但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阅读潜能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学生整体阅读能力较低。针对这一情况,学校特开设了英语阅读课,选择各种阅读材料,通过阅读课的实践发现,小故事阅读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所有的孩子都爱听故事,故事对于孩子来说有特殊的吸引力。一些好的故事,他们可以百听不厌。一方面,故事的情节生动引人入胜,能够引起因孩子的注意力,不仅仅使他们增长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并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的假丑恶,从而培养爱憎分明的情感,并把学到的好思想见褚于行动;另一方面,故事里充满了令孩子向望的童话世界,他们能从故事中的人物身上找到与自己心灵产生共鸣的情感体验,能从故事的寓意里活的感悟和引发思考,最后使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大增加。
小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首先是对英语产生兴趣,生动、有趣的故事很容易将小学生带入英语语言的氛围之中,因此在阅读实践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阅读材料的选择
首先,要选择学生们感兴趣的故事题材。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及简短的幽默小故事都十分受学生的欢迎。其中低年级学生喜欢情节简单的小幽默及简单的寓言小故事,而高年级学生则喜欢情节丰富的经典童话故事。
其次,要选择相对短小的故事,如果是较长的故事也要按故事情节分段,利用几节课的时间来完成。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一般来说,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为 10-15分钟。如果故事太长,小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这样将影响阅读效果。
再次,故事的选择还应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这一方面的培养和发展。所选择的故事内容应具有教育意义,能够正确的引导学生成长与发展,为小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观和道德观打下基础[2]。
二、自主阅读指导
确定好阅读的故事内容后教师要设计好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
1.在课文阅读以前,教师要先创设情景,用各种丰富有趣的活动来引出今天文章的生单词和重点句型。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用一些相关的音频及视频资料辅助教学,让故事更生动,更加富有感染力。
2.让学生快速泛读一遍小故事,了解小故事的大概意思,找到高频率出现的词语,并找出自己难懂的词、短语和句子,用铅笔轻轻划出。让同学分组讨论自己的泛读结果,说一说自己对小故事的理解。
3.让学生认真的精读一遍文章。学生为了获知故事内容,他们会集中精力去捕捉故事的大意和细节,对于难懂的词、短语和句子,仔细阅读,反复推敲,会尽力去推断和猜测,这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根据语境猜词的能力。
4.让学生汇报精读成果,同学间相互讨论有异议的地方,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对课文中出现的语言问题,应只作简单的处理,对语法难点,应适当加以讲解,“点到为止”,应明确英语阅读课是为了培养阅读技能。
三、阅读反馈
在同学们完成了阅读后,为了激发并保持阅读英语的兴趣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1.读一读,说一说
先让同学们大声的朗读出小故事,让学生感受小故事的氛围。还可以通过图片及提示语让学生复述故事,说说对这个故事的看法和感受,读之后再让同学们试着讲出来,这也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过程,使得口语和阅读同时得到提高。。
2.分小组,演一演
在熟悉故事后,让学生通过小组的方式,用英语分角色表演出来,注意语气,用一些动作来使自己的表演更精彩更逼真。表演能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阅读内容。当然,表演要以参与、鼓励为主,要给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氛围。
3.动动笔,写一写
相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让同学们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将其改写成为一个新的小故事。并让同学们展示出来,相互学习,提供建议。改写阅读的故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的运用能力,还能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只有对英语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可能会乐于阅读,相反,如果没有兴趣,阅读就成了一种负担。总之,恰当的运用小故事于英语课堂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自然、有趣的语言习得的氛围,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语言。同时,阅读故事还有利于学生在其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世界,发展思维,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丰富生活阅历,理解一些简单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平等;信心;鼓励
笔者是一个教龄不长的年轻教师。在自己上学的时候,很反感老师偏向所谓的好学生,对差生置之不理,甚至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等到自己当了老师,一直在心里告诫自己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直坚持用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积极上进的学生,不论他们成绩好坏。
一、小C的故事
刚开学的时候就发现班级里有个女生个子特别矮小,红红的脸,模样很乖,总扎着两个小辫子,她就是小C。在还不了解大家的语文水平的时候,笔者提问过她几次。每次叫她起来,她总是在那里低着头像犯了错样儿地站着,一声也不吱。几次小测验她都几乎交了白卷。找她出来谈过话,她还是低着头,半天才声音小小地说了句“我不会”。班里还有那么多积极上进的学生要管。慢慢地,不自觉间,忽视了她,上课很少再提问她。
一次,小C的妈妈来学校给她请假,才知道她是因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才长得那么小。笔者又开始不自觉地关注起她来。下课的时候从没人跟她走在一起。操场上没人跟她一起玩。她总是一个人在角落里踢石头,像只掉队的小雁。一次在课堂上,无意中引出了丑小鸭的故事,笔者趁机说到大家不能以貌取人。我们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不能掉队。我们应该把每一个成员都当成我们的朋友。慢慢地,发现有人和她一起走了。一天我看见小C在操场上和朋友高兴地追逐笑闹。当天就在日记本中提醒她跑跳不利于她的身体。笔者知道她太高兴自己有了朋友又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身体不好,怕刚交到的朋友会离她而去。在讲《羚羊木雕》的时候,我们搞了分角色朗读课文活动。那些课堂上的活跃分子都争抢着要读主角“我”,我看了小C一眼,她还是一如既往地低着头。我破天荒头一次没有提问那些争先恐后的学生。我点了小C的名字,让她来读主角“我”。同学们吃了一惊,小C也吃了一惊。她慢慢地站起来,看着我面有难色。我鼓励地笑笑,没有解释。把所有的角色都安排好后,给大家时间准备。我走到小C的身边小声说“你一定能读好”,并教给她一些朗读的方法。她那细小低微的声音正适合体现”我”委屈伤心的情绪,再加上她的努力,课文读完之后,不用我评,大家都说小C读得最好,并自发得用掌声来赞美她。之后的一次作文中,她写出了自己的经历和心声。她说自己因为得了心脏病,一直都比同龄人长得矮。同学们因此给她取外号嘲笑她。她因此更加自卑了,自我封闭起来,之前因为治病她耽误了很多的学习时间,成绩总比别人差一些,短时间内努力没有效果,她就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她在作文中写到我像她的妈妈一样给她关心,帮助她走出了自卑。她的改变很多人都有功劳。她能打开心门是最让我高兴的。
二、小A的故事
初一刚开学没几天,班里的面孔还大多都陌生,笔者却先认识了小A。他上课动作很大地伸懒腰,和其他同学对视而笑,说闲话,接话茬。找他到办公室谈谈,他美滋滋满脸笑容地就来了,仿佛是来接受奖赏的,跟他讲讲道理,他口头上表示要改,但看他那漂移不定的眼神和一直没变的笑容,可见,这番教育,效果不会太好。后来听说他在自习课上尤为“猖狂”,自己不学习还带头在班级里讲闲话,大声唱歌大声笑,无视自习课纪律。班主任老师软硬兼施好算让他在各科课堂上收敛了很多,但他的态度依旧不端正,嬉皮笑脸的模样让人生厌。听说他在读小学低年级时学习成绩不错,看起来他也是个聪明的孩子,不像品质不好。为什么现在是这样的状态?后从他班主任那里得知,他父母在他读小学中年级时离婚了。他被判给妈妈。妈妈不久再婚。最近又生了个男孩。父母离婚给他的打击很大,加上母亲再婚生子对他疏于管教,爸爸又在遥远的青岛上班,有时一年也见不到一次面。没有了家庭的幸福,小A开始自暴自弃。他不听讲不写作业,经常几天也不回家,在学校里他总想通过不遵守纪律引起老师的注意。 小A虽然不爱学习,但开学以来作业一直坚持交上来,作业内容质量可能保证不了,但字迹一定是持久不变地工整。
每天收上来的日记,小A总写得那么应付,三言两语,都是关于今天上了什么课天气很好之类。有一天,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多么盼望放假啊!这样我就又可以到青岛,去爸爸那里玩了!笔者在他那天的日记评语中问道:青岛有什么好玩?本没希望得到他的回答。没想到第二天他的日记是满满的一页。他详细地描述了青岛的海,公园等很多很多玩的地方。之后的一天,在班里说到从不了解青岛,在日记中看到一位同学的详细介绍,真想马上去青岛看看啊。说到这里,找寻到小A的目光,我们俩像朋友样地默契一笑。
历史教学 历史故事 学习积极性
历史课堂本来就应该是生动有趣的。但细细看一看课本,你会发现内容是枯燥乏味的,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为历史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历史故事的作用就显得异常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我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力求以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应用历史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利用小故事,导入新课
利用小故事来导入新课,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接触到课本上较难获知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讲《金与南宋对峙时的中国》时,我在讲了一段“岳母刺字”的故事:“宋朝有一个人叫岳飞,他在其母亲教导下,从小立下了报国杀敌的远大志向,勤学苦练,学了一身好武艺,又熟读了许多兵书。当时,北方金国军队南下侵犯宋朝,一直打到了宋朝都城汴梁,国家和人民遭受灾难。为保家卫国,岳飞报名参加了抗金队伍。出发前,岳母用针在他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牢记母亲的教导,后来成为一名抗金名将。”讲完后我问学生:同学们还想不想听岳飞抗金的故事?”学生回答:“想听。”我说:“好,这节课就给大学讲述有关岳飞抗金的历史事迹。”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急切盼望我讲解新课。再比如,讲“1794~1814年的法国”一节,设计这样的序言:“同学们,过去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个人历史知识贫乏,当问到他拿破仑是何许人时,他竟说‘霸王能举千斤鼎,何况拿破仑了?那么我说的这个拿破仑是什么人物呢?拿破仑身高一米六八,有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他参加过多次战斗,但没有负过一次伤。如此伟大的拿破仑在1794~1814年的法国历史舞台上起了什么作用,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导入新课,学生的印象很深。总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历史小故事导入新课,可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增添了历史课堂的生动性,使学生从中产生渴求知识的积极心理,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二、利用小故事,突破重难点
在历史教学中,每一节历史课都有自己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如何更好地突破重点、难点,就成为老师们头疼的事情,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在照本宣科,毫无新意,还要逼迫学生认真听讲,与其这样,不如利用历史小故事来突破重难点。比如,讲述七年级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课时,戚继光抗倭是本课的重点。我在讲课时插入一段戚继光亲自参战的动人故事……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戚继光跨上战马挥舞双剑,东砍西杀,他的部下大声疾呼:“主帅冲锋了。”士兵们听到喊声,顿时精神大振,英勇无比,经过这场拼杀,将敌全部歼灭,经过四年的战斗,东南沿海的日本倭寇基本肃清,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为驱走倭寇的斗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学生听了这个“小故事”必然产生对民族英雄戚继光无比敬佩,从而对他的英雄事迹产生兴趣,达到无意识记的目的,这个小故事的选用不仅达到了教学要求,还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小故事,完成模块间的过渡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在讲课时,让不同的模块和内容间的过渡更顺畅,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好的过渡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连贯,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更深刻。比如,在讲解七年级历史《秦王扫六合》一课时,在讲解秦的疆域统一到度、量、衡和货币统一时,我就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小故事,顺理成章地完成了内容间的过渡,收到良好的效果。我说:“同学们,秦王完成了统一天下的重任,是何其伟大!但在刚统一后的秦朝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天,一位名叫张三的原齐国商人来到秦朝的首都咸阳做生意。当张三来到市场上后:他看到咸阳市场上的粮食非常的便宜,于是张三想购买一批粮食卖到其他地方。没想到,咸阳量粮食的斗比其他地方要小得多,如果再卖到其他地方肯定要亏本。中午到了,张三来到客栈,可他的钱是刀币,而咸阳的钱却是圆形方孔钱,连客栈也住不成了。同学们,大家想一想:张三的问题该怎样解决才好呢?”利用这个简单的小故事,就顺理成章地从秦的疆域的统一,过渡到了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这一目的内容。学生不仅在学习内容上容易接受,还对秦朝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的必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合理利用小故事,预留悬念
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在一节课的结尾部分,创设情景,给学生们留下一个学习中的悬念,让学生对你的历史课堂有所期待,可能是每一位历史老师的共同追求。在讲课时,预留悬念,可以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会迫不及待地去查阅相关的资料与文献,从而达到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知识面的作用。比如,在讲授七年级下册第二课《贞观之治》中“女皇武则天”一节内容时,我给学生讲到:“武则天晚年时,对于李姓子孙为帝,还是将皇位让给自己的侄子,一直拿不定主意。而且,由于武则天的犹豫不定,导致李氏皇族与武氏家族之间的矛盾更加激烈……那么,武则天到底将皇位传给了谁?历史又是怎样演绎的呢?我们将在下节课揭开谜底。兴趣是人们积极从事实践活动,不断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的推动力量。利用小故事预留悬念,使历史课充满浓厚的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让历史源远流长。
在历史课教学中,小故事能够使历史课充满浓厚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识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调动学生主动性。但也不是说所有的小故事都能起到如上所说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和利用历史故事上要恰如其分。
1.故事应服务于历史教学的目标
历史课堂上讲故事,不能是随性的、漫无目的的,更不是单纯的着眼于课堂活跃或“热闹”,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必须有助于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讲故事永远都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2.选择故事应注意的三要素
(1)选取的故事首先要真实。故事的真实性是历史学科的必然要求,真实性的底线任何时候都不能突破。
(2)选取的故事要生动感人。故事被引入课堂教学,最原始的原因大概就是故事的趣味性,能够很好地发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
针对学生的现状,为了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适应历史课程改革,探索多种有效的教学途径,我利用自己任历史课教师的优势,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探索性地设置了“故事时间”,开展了历史小故事的演讲活动。因为初中学生年龄较小,生性活泼好动,表现欲较强,同时历史小故事的演讲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评价方式,还可以把它作为一个锻炼学生各种能力和自主建构知识的途径。
具体作法是:每一节历史课前,教师让出讲台5分钟,安排一名同学上台演讲历史小故事。所谓的课前演讲并不是漫无目的地即兴演讲,也非脱离现实的东拼西凑。要求学生在每一节课开始前,去寻找对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发展有益的成语故事、中外历史故事、著名历史人物的典型事迹等。演讲时尽量做到语言生动流畅,内容充实,口头讲述,不能对照讲稿照本宣科,既要有历史内容又要有自己的观点,整个过程以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为切入点,同时渗透对学生史料整理、综合判断等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因为讲故事本身就是一个梳理线索、处理史料的锻炼过程,学生可通过讲故事、听故事、分析故事,养成历史思维的习惯,进而为形成探究学习能力做好铺垫。对每一位演讲完毕的学生,我都及时地组织同学对他的演讲进行评议,并加以鼓励或表扬。
历史小故事演讲活动开展以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演讲的质量也越来越好,达到了预期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故事演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学生喜欢上历史课”、“学生特别喜欢你”这是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常对我说的话,每一次,我无论踏进哪一个班级的教室,都能看到学生欢悦的眼神,整堂课学生表现得都很激动,每双眼睛都那么明亮,充满兴奋。学生学习热情如此高涨,我认为,很大程度上与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推行的历史小故事演讲活动有关,因为这一活动满足了学生参与到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的强烈愿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才华与能力的舞台,同时营造了一个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良好教学氛围。特别是一些学困生,由于他们其他科目的成绩不太理想,上课展示自己的机会较少,而历史故事的演讲在课下给他们留有一定的准备时间,使他们有了成功的把握和自信,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进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比如:学生曾某某,入学时有“弱智”证明,任课老师都反映这个学生不仅学习成绩较差,而且上课不听讲,常自己大声自言自语,还不断找其他学生说话。针对这种情况,我先后几次安排他课前进行历史故事演讲,并且上课还多次给他回答问题和讲故事的机会。不管故事讲得如何,问题回答的对与错,我都给他以鼓励和表扬,从而使他有了成功的。结果,他特别喜欢上历史课,主动要求当历史课代表,期末历史测试取得了班级第一、年级第二的可喜成绩,每次见到我他都高呼“历史老师万岁”,虽然他表达的方式欠妥,但是这反映了他的真实心理,说明了他对历史课的真正喜欢。
二、故事演讲开拓了学生视野,增长了历史知识
通过历史小故事的演讲交流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历史知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为了讲好故事,积极主动搜寻阅读各种书籍,如《成语故事》、《上下五千年》、《历史名人小故事》、《小故事中的大智慧》、《故事会》、《山海经》等。同时又由于不同的学生演讲不同的故事,使学生在听故事中获得新的历史知识。有句话说得好:“一个苹果交换一个苹果,你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但是,一个思想交换一个思想,你得到的就是两个思想。”一个学期如果每一位同学轮到两次演讲历史小故事的机会,那么,全班30多位同学就可以共享60多个精彩的历史小故事了。试想如果历史课堂教学仅仅是教师的一言堂,又能够讲多少精彩的历史故事呢?从实际效果来看,同学演讲历史故事的才能丝毫不比我们历史教师逊色,并且,有些历史故事经过同学的演讲,在他们脑海里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教师有时也会深受感染。
三、故事演讲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话语能力是一个人终生最有效的重要本领。讲话是一个人展示才华的能力,是征服别人的基本能力。”讲故事是一种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要讲好历史小故事,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首先是要进行预习,并选择自己要演讲的历史故事的范围与大致内容;其次要进行课外阅读,进一步确定演讲的内容;再次,要进行演讲方面的自我模拟训练。刚开始,学生虽然在选取故事后反复熟悉,精心准备,但真正走上讲台,面对几十双眼睛时,往往阵脚大乱。要么照稿宣读;要么两眼紧盯地面或天花板,背课文般越背越快,如果忽然忘了某个人名、故事环节、时间,就会更加紧张,而且越紧张越想不起来,越想不出越紧张,陷入窘境。每当这时我都会对他们进行及时的鼓励,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在第二次演讲的时候,精彩地完成任务。心理学研究表明,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对于一个人自信心的增强、思维的连贯性、准确性的提高是紧密相关的。因而,开展历史小故事的演讲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故事演讲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
流畅的语言表达需要词汇的积累和得体的运用,这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严谨、有条理的思维。同时,一个初中的孩子是否愿意开口,是否敢于开口,对其性格的培养发展有其深远的影响。如:我所任班级中一些学生,有的普通话说得不太标准,有的上小学时从来没有回答过问题,所以不敢主动地承担故事演讲的任务。对他们我进行了特别的照顾,可以让他们照本阅读,并对他们的阅读适时作出肯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经过锻炼,他们胆大了,有自信了,不仅故事由阅读变为演讲,而且上课还能积极
回答问题,配合老师的教学。
五、故事演讲有利于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程改革尤其要求做到: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通过学习,认识客观世界而获得发展的主体,外界可以为学生的体验、探究活动创造条件,但绝对无法代替。”学生讲的小故事不是课本现成的知识的复制,而是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形成对知识的建构,讲的过程本身是对知识的再一次加工和重现的过程。作为行为主体的学生,故事演讲使他们的阅读、鉴别、表述、分析的能力同时得到了提高,教学目标也随之达到,学生的主体作
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六、故事演讲可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小学英语;故事教学;课堂互动;教学设计
当前,部分小学英语教师由于缺乏对新课改的理解,片面地追求课堂互动次数,导致课堂教学互动形式单一、流于表面,并未真正建立与学生有效的交流渠道,反而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强迫感与被动感,这是非有效的课堂互动途径。研究表明,小学生在心理和生理年龄上通常容易受到小故事的“引诱”,在学习中更倾向于以探索、游戏以及讲故事等类型所呈现的教学方式。故此,故事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师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尝试。国家在新课程改革上,将图文并茂的教材改革与创设课堂互动氛围的教学设计放在了小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位置。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探讨。
一、故事教学的理念探讨
1.故事教学互动模式的基本概念
英语故事教学,顾名思义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本内容,包括词汇、句子、固定搭配、语法等融入故事之中,并采取多媒体、演讲、角色扮演、情境谈论等形式来实施英语教学的一种方式。总的来说,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并具备基本的英语基础认知能力。
2.故事英语教学课堂互动模式的目标设定
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之具备基本的英语能力,而英语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小学英语教学必须从“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来实施。因此,教师通过故事的方式来实现课堂互动,也必须设定适当的培养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二、故事英语课堂互动模式教学设计与要求
在小学英语中,故事并不一定具有一个非常完整或者长的情节,尤其是针对低年级学生,有时候故事可能就是一个场景、一段文字叙述,甚至几句话,但教师在故事英语课堂互动模式设计中却不能仅仅只是讲故事或者玩游戏,一堂完整且有效的课堂互动教学必须包含情境设计、板书设计、互动性活动设计等环节,如此才能使课堂教学效益达到最佳。
1.英语故事设计
故事教学的主要载体即是英语故事,好的故事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甚至收获意外的成效。英语小故事可以从教材中挖掘,也可以由教师自己编撰,但无论哪一种故事设计都必须满足如下要求:
(1)必须有连贯的故事情节。与其他内容相比,故事就胜在有情节、有趣味性,没有情节就不能称之为故事。英语小故事通过情节可以构建一个较为真实的情境,教师在设计小故事时,无论是图画还是单纯的文字叙述,故事都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情节,包括背景、人物、故事经过、评价标准等,只有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标准和清晰的认知,才能真正发挥故事教学的育人、启发作用。
(2)故事设计必须具有趣味性。枯燥乏味的故事并不能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那些新鲜感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不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且具备较强的趣味性的故事,才能让学生投入进去,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故事必须包含明确的学习目的以及教学内容。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它是学生理解故事并通过故事达到教学要求的主线。因此,教师在设计故事时要将单元重点学习的语言内容,包括语法、词汇、日常固定用语、文化习惯等融入故事之中,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2.板书设计
板书在故事教学中往往起着辅助理解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维发散,更清晰明了地理解故事的内容,可以说,板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故事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板书设计中要注重三点:其一,板书要注重脉络和整体性。语言学习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并不存在于零散的词或句之中,而是存在于语篇中,在板书过程中,完整的故事或者框架能使学生更容易记忆和理解;其二,交互性。板书的交互性是指在板书设计中能及时反馈或展现故事的核心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延伸和发展自己的想法。在故事教学中,要达到交互性就需要将故事中的关键因素,如地点、人物、道具等进行优化设计,作为展现学生发散思维的平台;其三,启发性。好的故事设计不仅仅要有利于学生理解故事,更要有利于学生对故事进行思考,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
3.故事教学过程中课堂互动性活动设计
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比较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即课堂的互动,在故事英语教学中,课堂互动的有效程度直接决定了故事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对课堂互动活动类型的设计。
(1)教学互动的情境化。在课堂交互过程中,为了不显得突兀或者单方面的信息灌输,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必须围绕故事来展开,根据故事的某一个切入点来进行师生互动讨论。
(2)注重课堂的情感互动。在故事中通过情感来感染学生,使学生与教师达到感情上的共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互动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发学生对故事所包含的情感的感悟。
总之,小学英语课堂是一个复杂的、多边的、特殊的“生态体系”。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交互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单单依靠单纯的“讲故事”或者提问题等方面的信息传递方式,并不能使课堂互动趋向真实有效。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发挥故事教学的真正魅力,从而形成良性的课堂互动体验是故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徐梅.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特点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
[2]刘巧平.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板书设计[J].课堂经纬,2012.
关键词:初中历史;新课改;课堂氛围
一、引言
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猛,为适应发展的需要我国进行了课程改革。新课改之后,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要转变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激活课堂学习氛围,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历史课堂中,新的教学模式侧重故事教学,以学生和教师互动为主,加强学生课下查阅资料的能力,使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增长知识。
二、激活初中历史课堂的方法
新课改之后,初中历史教师在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激情。通过归纳分析相关教学实践,我得出下面几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1.营造快乐、民主的课堂环境
快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压抑的课堂环境则会阻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为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兴趣,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努力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回答问题。课堂上,教师应该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引入教学内容的主题,比如可以利用小故事,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以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松弛自己紧张的情绪,以轻松的心态接受课堂内容,并融入其中,不断进行思考直到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结束的时候,教师应主动指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以便使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得到提高。
2.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及回答问题的意识
初中学生大多十几岁,这一时期的学生相对比较叛逆,他们对老师在心理上有一种抵触,在课堂上不太愿意发言,而是更喜欢单纯地听课。因此,教师必须想办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及思考问题的意识,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准备几个简单的小问题,这些问题的设置必须使班内80%的学生能够回答出来。这样,以简单问题开始课堂内容可以提高他们的信心,使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这样,就会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意识,养成积极参与课堂的好习惯。
3.采用故事教学的模式
传统历史教学过于偏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这些内容学术性较强,缺乏生动性,这样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新课改之后历史教学的需要。为使课堂更加生动,教学内容更容易理解,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采用自编小故事或历史小故事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从故事中得到启发,产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教师可以准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小故事,或者给出一个主题,要求学生课前自己查阅资料,课堂上由学生结合自己课前的准备讲述相关的小故事。这种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结束语
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该主动转变教学观念,采用故事教学法或者利用多媒体教学来丰富课堂内容,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环境,使学生乐于思考、敢于发言,培养历史学习的兴趣,在愉快的学习中完成新课改的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宋淑琴.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体会[J].科技创新,2010(10).
[2]刘新军.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激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0(21).
[3]宁跃云.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J].文学教育:中,2010(9).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A-
0085-01
李振村老师说:“当课堂上缺少了故事,语言中缺少了情感,教学也就变成了风干的丝瓜,了无生趣,苍白干瘪。”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为课堂增姿添彩,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如笔者在本校举行的评课活动中,听了一位年轻教师执教苏教版语文第六册《鹬蚌相争》一课后,引发了几点思考。
【课的开始】
师: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七个小国:秦、楚、韩、魏、赵、燕、齐(出示:战国七雄图)。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而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秦国国王野心勃勃,一直想消灭其他六国一统天下。但秦王心里明白,如果秦国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国力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口恶气。秦王听了这事后大喜,他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就要来了。然而,赵国有个叫苏代的人急忙去求见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便使得赵王立刻打消了攻打燕国的念头。一个故事居然制止了一场战争,是什么故事能有这么大的力量呢?
【反思】
一位教育家说:“兴奋与激动会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对学习内容表现出兴趣,进而使他们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课始,教者抓住小学生普遍喜欢听故事的心理,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一个历史小故事,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使课堂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情感,师生间有了心灵的共鸣。而故事在关键处却戛然而止,教者抛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一个故事居然制止了一场战争,是什么故事能有这么大的力量呢?”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板书课题“鹬蚌相争”,达到未见其文先知其势的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投入文本的学习中,课堂出现了全班学生专注阅读的场景。
【课中演练】
师:鹬啄蚌,蚌夹鹬,一来一往,互不相让。他们一开始争斗时是怎么样的?咱们分角色来朗读他们的对话好吗?
(生分角色朗读)
师:对“鹬”的引导――多么鲜美的蚌肉,可惜它死死夹住你的嘴。你会甘心吗?对“蚌”的引导――现在鹬就在你的面前,它一心要啄你的肉,你会怎么样?
(“鹬”和“蚌”激烈地争吵,互不相让。双方开始时是大声地呵斥对方,而后争吵声渐渐变小)
师:“鹬”和“蚌”后来感觉怎么样?
生:太累了!我都大汗淋漓了!(学生趴在课桌上,有气无力状)
【反思】
在学生分角色读“鹬”和“蚌”争吵的对话时,教师要言不烦的点拨让学生感悟并读懂语言文字,走进故事体验“鹬”和“蚌”的心理活动。在此基础上,“鹬”和“蚌”激烈地争吵,双方僵持不下,随着争吵的加剧,“鹬”和“蚌”精疲力竭,声音越来越小。在这一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之弦被深深地触动,他们不仅理解了“威胁”“筋疲力尽”等词语的含义,更深刻体会到,正是因为它们互不相让,只顾眼前利益才落得两败俱伤,最后被第三者――老渔翁捕获的下场。课堂教学以生为本建立在即时情境体验当中,真正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为深刻、透彻。
【课的结尾】
师:当年苏代给赵王讲的就是这个《鹬蚌相争》的故事。如果你就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后你会怎样想呢?
生1:真是多亏了苏代的这个故事。要不然燕国和我们赵国就真的成了秦国的“瓮中之鳖”了!
生2:看来我应该多读一些书,才能见多识广啊!
生3:古语说得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原来小故事中也蕴藏着大智慧!
……
师:小故事蕴藏大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
师(出示著作《战国策》):“鹬蚌相争,渔夫得利”这个故事就是出自这本著作。(出示“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惊弓之鸟”等寓言故事)你们听过这些寓言故事吗?这些故事也是出自这本《战国策》。这部著作善于运用巧妙生动的寓言故事揭示深刻的道理。大家课后多读一读这部著作,一定能从中感受无限的精彩!
【反思】
卢梭说过:“当我们没有回忆线索的时候,是很难把孤立的事实和论据长久地记在心里的。”通过一节课的文本学习,教者在课的结尾密切联系开头的故事,抓住揭示文本核心内容的这条线索提出问题:如果你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后你会怎样想呢?”学生通过深思、交流,不仅系统地归纳了故事内容,而且通过入情入境的师生对话深化了对寓言的理解,使整堂课首尾呼应。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理解寓意之后,教者进一步介绍《战国策》中更多的寓言故事,给学生课外阅读提供入口,把学生的思维和视界引向更开阔之处,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基础。
【关键词】 初中;历史;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b)-0039-01
1 创设问题情境
我们利用历史学科内容丰富、纵贯古今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从历史知识本身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促进他们大胆地驰聘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发展他们的智力。通过探讨交流,满足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加深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深刻性,使学生经历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
历史的教学比其它的学科更要重视情境教学,所谓的情境,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某种行动时所处的特定背景。我们要在教学中把学生送回历史的时光隧道,让他们与古人同感受,电视剧《宫》就是一个典型。
2 尝试合作学习
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要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所以老师得转变教学方式,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学习了曾晓玲老师的专题,我在班上也进行了尝试。在上《春秋战国的科技和文艺》的时候,不再填鸭似的给学生讲个不停。把班级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对科学技术、文学、艺术这三方面进行学习,每一方面要把典型的代表人、物、成就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来,再让每一组的代表到讲台进行阐述。通过学生对材料的收集,讨论,分析,阐述,这让我看到了一个与平时不一样的课堂,大家的热情很高,所以展现的内容要比预想的丰富,精彩。最后我们还一起探讨了原因,制作了关于这节课的成果——手抄报,学习的效果跟原来真是大不相同。
在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出现了很多的历史人物,像隋文帝、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等,他们各有特点,对中国的历史都有着自己的贡献。但学生对他们理解可能不一,加上受电视剧的影响,甚至会产生认识上的错误,像武则天,学生可能更多的是反面的印象。所以,选择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中心,利用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来促进学习,共同完成目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方法。
3 关注课后学习
历史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最终的考试成果,其实我们一直忽略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将教学、学习和评价割裂,对其他考查方式不够重视,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结果,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自己一直做的就是课堂讲学,课后布置作业,最后以测验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无形中就把学生变成了机械的人,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灵性和积极性。通过国培的学习,我认识到了学生历史学习评价的重点应侧重在两个方面:注重评价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就是评价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
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评价,以体现课程改革提倡的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往往我们都是重视第一个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过程的研究。如果我们多花点时间来教导孩子们怎么学,指出学生学习方法中的可取之处和不足的地方,适时地掌握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的程度,以及对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看法,了解学生的史学思维,让学生认识到,老师也不是一个刻板的知识传授者,还是一个朋友,能帮学生出谋划策的好军师。
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做一位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更要参与到课后学生学习当中去,这样,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和动力,为后续学习,终身学习打好基础,还能了解学生历史学习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当然,在实践学习评价方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可是,我们只要积极探索,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要将教学的中心放在学生的发展上,实施好素质教育,那历史教学工作就会不断地朝着好的方面发展了。
4 激发学生兴趣
小故事能够使历史课充满浓厚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识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调动学生主动性,但也不是说所有的“小故事”都能起到如上所说的作用。历史课利用“小故事”要以教育目的为核心,根据教学的要求和教材实际需要进行有效地选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插入一段与所教内容有关的课外的历史小故事;一种是根据教材内容编制便于记忆的奇特的小故事。选用与教材有关的课外的历史小故事,一定要注意简短、真实而典型、切不可虚假乱造、冗长。否则,会造成渲宾夺主,本末倒置。如讲述典型“戚继光抗倭”时;插入一段戚继光亲自参战的动人故事…在一个风沙雨湿的夜晚,戚继光跨上战马挥舞双剑,东砍西杀,他的部下大声疾呼:“主帅冲锋了,”士兵们听到喊声,顿时精神大振,其勇无比,经过这场拼杀,将敌全部歼灭。经过四年的战斗,东南沿海的日本倭寇基本肃清。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为驱走倭寇的斗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学生听了这个“小故事”必然产生对民族英雄戚继光无比敬佩。故事的选用达到了教学要求还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立足长远,从学生的前途发展出发,深挖教材、积极引导、不断探索,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我们的历史教学行之有效的得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