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注重;实验习惯;合作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尤其是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复合型人才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实验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实验基础知识和基础操作两方面。教学中如何才能使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达到较好的效果呢?下面笔者就在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教学中的一些体验浅谈几点看法。

一、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训练就是学生实验的开始。在第一次上实验课时,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实验目的性和重要性的教育,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提出进行化学实验的要求,如课前做好预习准备,明确实验要求;实验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听从教师的指导,按实验说明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实验;要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分析原因写好实验报告;废液和废物要妥善处理,仪器用毕要及时清洗,保持实验室的整洁。这些要求不仅要在实验课开始时提出,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实验中要一直坚持贯彻,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对学生进行实验基本操作训练时,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示范操作的规范性。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应当成为学生的榜样,无论是仪器的使用或是实验的基本操作,都要一丝不苟地、严格地按规范要求进行。要知道纠正一个已形成的不正确的动作要比掌握一个正确的操作技能困难得多。进行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一定要注意贯彻讲练结合,以练为主。教师的讲解和演示是为了使学生明白应该怎样做和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而这些技能要为学生所掌握则必须要通过他们自己实践才能达到,因此要重视让学生自己练习。对大多数学生都感到困难的部分,教师必须再一次加以讲解和示范操作,以便学生模仿,达到使全体学生学会规范性操作的目的。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除了要加强示范性,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外,还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实验失误:如用试管给固体加热,将试管口向上倾斜,当有些固体试剂受热时会放出水蒸气,水蒸气冷凝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这样就容易造成事故。通过此类教学,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们认识到实验操作规范化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实验基本操作步骤分别进行反复练习是必要的。但是这样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下降。教师在组织学生练习时,要善于改变活动方式,提出不同的要求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液体的量取”的练习中,可以提出用胶头滴管取一定量的液体,比一比谁估计的液体量最准确,谁取的速度最快;在做“给试管里液体加热”的练习时,可以比谁的操作最符合要求等。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提高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有很好的效果。

教学要求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托盘天平、量筒等仪器,这些器材在以前的物理课中就学习过或者接触过,教学方法如果采取像第一次接触到那样逐点讲解是不可取的。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仪器和实验操作,按教学要求提出一系列问题请学生回答,例如,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前应做好哪些准备?为什么称量物应该放在左盘而砝码应该放在右盘?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为什么视线必须与液体的凹掖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高于凹液面,读出的数据是偏高还是偏低等。这样做,既可以使课堂教学的气氛变得活跃,而且通过检查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程度,以便教师针对实际,做好填平补齐的工作。

三、要注重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最有效手段,它主要是通过学生分组,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主完成实验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分组实验中可通过相互配合协助、相互讨论交流和共同合作分享实验成果,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为取得有效的实验教学效果,在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时,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课前对实验进行预习,编写详细的实验方案,观察和记录实验的实施过程、现象,实验结论的分析,完成实验报告等方面的落实情况。对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使学生的实验得以顺利完成,并取得较为理想的实验学习效果。实验结束后展开分组发言,总结实验的得与失,并提出一些改进方案。这一教学过程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使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得以有效的提高。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掌握好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进行化学实验学习,能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问题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对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性学习的根本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梁慧姝,郑长龙.化学实验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分析化学 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含量和结构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学科,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高等职业院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同时也是其他化学相关专业,如化工、环境等专业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除了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之外,更加重视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锻炼,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通过实验教学,我们要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树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同时培养他们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工作习惯。而这一切能力的基础则是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

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并熟练地掌握分析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如天平的称量方法,移液管、容量瓶及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其他方面还包括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判断、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等。这些操作是学生在实验中能够获得准确分析结果的前提。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基本操作技能的规范化培训就毫无疑问地成为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为了使学生掌握规范的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就要求教师在实验课上有极高的责任心和耐心,详细讲解操作规程,认真观察学生操作,及时指导纠正不规范的操作行为。除了采取以上方法外,还可以运用其他的方式来增强教学效果。

一、示范讲解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

在实验课过程中,教师要详细讲解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但单纯的语言讲解很难让学生获得直观的理解和认知,所以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在讲解的同时配合规范化的操作示范,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来掌握操作要领。

除了现场演示操作之外,还可以配合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我院工业分析专业在实验教学中,选用了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工业分析学习软件包,这套视频学习软件中包含了非常全面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视频演示资料,并配有细致的讲解。教师现场示范时由于学生过多而有人看不清楚操作的情况,在用多媒体演示时则可以完全避免。视频文件可以反复播放,如遇重点内容可随时停下,由教师进行详细讲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配合教学内容自行制作课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操作指导。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直观的方式学会操作方法。

二、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联系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它是一种以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模式。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将要走上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工人的工作岗位,所以在学校的学习中实践技能的培养就被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高职院校提倡“双证教学”,即在学生毕业时要求获得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两个证书,以证明学生在校期间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学习上都达到了合格的要求。

对于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高职学生来讲,他们在毕业时需要获得的是分析检验工的高级技能证书。高级分析工的考核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理论考核,二是实践考核,两部分都通过才视为合格。在实践考核中,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两门课程的操作内容各占50%,可见分析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那么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就可以与考证相结合,将考证的内容及要求贯彻到日常实验教学中,让学生们在每一堂实验课上,都按照考证的标准来进行练习。在考证中尤其对学生的实验操作习惯有很细致的要求,比如实验操作过程中时刻要保持实验台面的清洁和整齐,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整理实验台并擦干水渍,等等。这些方面都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的工作习惯。

三、实验考核方法的创新

检验教学效果的最主要手段就是考试,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且能够提高学生们对实验操作的重视程度,进而督促学生更加认真地对待操作练习。

对于分析化学实验的考核,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对平时的考核,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等方面;二是实验考试,在这部分可以摒弃传统的考试方式,就是单纯的学生做老师评分,而可以选择更加科学的考试方法――交互式考试法。

用这种方法,每名老师每次可以同时考核两名同学。考试时,由一名同学甲进行操作,而老师和另一名同学乙则观察同学甲的操作。当同学甲完成考试操作内容后,由同学乙和老师按照相同的考核标准各自给出一个分数。如果同学乙给出的分数和老师给出的相同,则证明同学乙对操作规程的掌握比较扎实,在评价他人的考核部分可获得高分;但如果同学乙给出的分数高于老师给出的分数,则证明同学乙对操作规程的掌握还有一定的欠缺,在评价他人的考核部分分数则会降低。考核过程结束之后,甲乙两名同学任务对调,由甲再来观察评价乙的操作。整个考试结束之后,每名同学都会获得两个考核成绩,一个是自己的操作成绩,另外一个是评价他人的成绩。以这样的方法进行实验考核,学生会更加认真地学习实验操作规程,尤其是实验别多的细节问题,或许平时操作时教师强调很多次,学生都不会注意,但是用这种方法,学生则会更快地掌握。

四、开放实验室

要想提高实验操作水平就必须不断地进行练习,但实验课上的操作练习时间对于学生来讲是相当有限的。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练习机会,可以在课余时间将实验室对学生进行免费开放,为学生们提供实验仪器和实验药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实验室进行基本操作练习或者预习实验、补做课上未完成的实验,等等。这个时间段,学生也可以请老师进行相关的指导,利用课余时间,以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创新 药学 有机化学实验 改革

高等医药院校作为培养药学人才的摇篮,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药学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培养一代创新型药学人才,这也是当今高等药学教育的主题。有机化学作为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也为后续学科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新时期,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技能,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实验室工作习惯,知识创新能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探索一种有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课程体系,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也是当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面临的新的目标和任务。

一、传统有机化学实验的弊端

1.教学理念陈旧

传统有机化学实验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上,往往习惯于守常而不是创新,发展意识不强,视野不够开阔。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教学理念陈旧,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降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能帮助学生加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但每一个实验依照讲义,机械照搬,被动接受,学生学习的劲头不大,常常限于被动学习中,往往把实验当成是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活跃,难以通过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更谈不上将来把理论知识转化成分析药学问题、解决药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2.内容设置不合理

传统有机化学实验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合成实验及性质实验等4部分,各部分内容过于独立,缺乏联系;过多地强调基础,基本操作训练重复过多,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性合成实验极少涉及,而这两部分实验内容恰恰是实验后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合成实验多为操作简单、合成步骤单一的传统合成实验,而涉及到学科前言领域的现代合成方法如光化学合成、微波合成、超声合成等未涉及,教学内容与学科领域的快速发展严重脱节;学科单一化,极少涉及有机化学与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药学学科的交叉,知识难以相互渗透。

二、改革措施

1.倡导绿色化学理念,建立“试剂药品的循环使用”机制

困扰有机化学实验工作人员的最大难题,应归结于大量使用有毒试剂带来的污染问题。常规的处理方法通常是将反应后的废液及实验产品由实验员集中处理,成本较高。如能将实验内容首尾串联,变“废产品或试剂”为“下一个实验的原料或溶剂”,将真正地做到节约成本、减少污染。因此,我们设计在原来彼此独立的实验中,寻找联系,设计出一系列可以循环的实验路线。如设计方案一,将合成实验与基本实验操作串联并循环:苯甲酸的合成――重结晶――测定熔点――萃取实验的原料药品――回收循环用于下一轮测定熔点和萃取实验。设计方案二,设计多步合成实验:环己酮的合成――环己酮肟的合成――己内酰胺的合成。两种设计方案的使用,既能在实验中减少环境污染,又能在设计环节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引入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为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综合实验技能,通常是先进行基本操作实验操作训练(熔点的测定、常压蒸馏、萃取,共12学时,占总学时的1/6),再进入合成实验单元。各实验操作单元相对独立,且授课形式以单调的板书教学为主,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易于陷入“学了后面,忘了前面”的尴尬境地。我们计划将12学时的基本操作单元维持总学时不变,教学中引用画面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并辅以虚拟实验软件操作。将12学时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三部分,即实验基本操作理论讲授(4学时),内容包括玻璃仪器的认识、熔点的测定、萃取、重结晶、抽滤操作及回流、干燥等基本操作;利用虚拟实验软件模拟基本操作(4学时);“实地操作”融入后期的合成实验中(4学时),即基本操作训练不再单独开设。多媒体技术的引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整合了部分实验内容,使学生能将实验知识“化零为整”,提高综合技能。此外,在实验操作要求不高的性质实验中我们也引入了多媒体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3.调整实验内容,开设跨学科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传统的有机合成实验均为经典合成实验,是集多个基本操作技术于一体的单一学科内的综合实验,无需进行实验设计和样品的进一步分析,学生在实验中缺乏能动性。将有机化学实验与药物合成、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和波谱分析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加强了药学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内在联系,避免了基础、专业实验内容脱节及不必要的重复,提高了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乙酰苯胺的合成实验为例,将6学时的乙酰苯胺的合成实验改进为10学时的大型的综合性实验,增加了4学时,实验内容相应地调整为五个阶段,即设计、合成、重结晶、测熔点、液相及红外光谱测定;考虑到红外测定的操作性要求较高,计划以药学专业1~2个班进行试点,进行红外光谱的测定。最后,由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写入实验报告,有了上述液相及红外分析手段的结合,既提高了有机化学实验的技术含量,又实现了学科间的整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

同时,在实验教学中安排少量的设计性实验,围绕着原料、反应条件、实验方法等进行设计,可锻炼药学学生查阅文献、思考、总结、归纳、推理等能力,从中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如设计合成扑炎痛,组织学生在课前认真查找资料,集中讨论,选择最佳路线,学生在实验中不仅培养了操作技能,更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结束语

在探索高校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重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无疑是当今实验教学课程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胡仲禹,龚涛.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 南昌高专学报,2006,(5):86-87.

[2]李伟,刘道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5):125-126.

[3]王学利,周国泉.林科类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06,(6):51-52.

[4]张艳君,成泽艳,刘建军.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8,(1):54-55.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范文第4篇

有机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是学生以后进行有机化学实验的重要基础。针对药学学科特点设计技能实验项目,如有机物物理常数的测定、有机物分离提纯等,加强学生的基本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规范的实验技能。药学实验中安排了21学时的基本操作实验,占总实验学时的38.9%,几乎涵盖了所有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同时,将药学专业的基本操作实验分为独立实验和综合实验两部分,如将有机物熔点的测定与咖啡因提取实验结合、将有机物折光率的测定与柠檬烯提取实验结合等,既培养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又提高了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基本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为学生今后独立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

我们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分析和探索,整合了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避免了一些实验的重复设置。如有机物折光率的测定实验学生已经在物理实验中学习过,有机化学实验中不再单独设置,而是把折光率的测定与有机物的提取、合成实验整合在一起,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使学生对基本操作的运用范围有了全面的认识。同样,考虑到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接触过诸如醛、酮、醇、羧酸等化合物性质的验证性实验,继续保留这些实验不仅重复,而且对学生技能的提高及能力的培养没有大的帮助,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在教学安排中调整了验证性实验,并将验证性实验学时压缩为有机化学实验总学时的16.6%。事实证明,压缩上述实验为药学专业学生节约了时间,有利于学生将有限的学时用于强化操作技能、培养科研能力和拓展创新思维上。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实验技术的应用上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们针对药学专业的特点,突破实验内容的限制,在教学实践中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及设计性实验的比例,使此两类实验占到有机化学实验总学时的44.5%。如将阿司匹林的合成、熔点的测定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3个不同类型的实验整合成一个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在合成阿司匹林后,对阿司匹林进行熔点测定,在获得阿司匹林基本物理常数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阿司匹林进行色谱分析。通过上述实验的整合,不仅加强了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而且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设计性实验针对药学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实践及继续深造的需要,结合本学科教师的科研内容,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我们在教师科研的基础上为药学专业学生设置了大黄中蒽醌苷元的提取、分离和检验识别实验,学生在完成该实验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文献资料的检索及分析,并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实验结果的分析等。通过类似的设计性实验,培养了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使他们及时掌握了国内外相关专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意识明显增强,同时使学生对科学研究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及科研能力,为其今后工作及继续深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3实现有机化学实验的微型化、绿色化,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x做到实验的绝对绿色化,但我们积极探索对部分实验的改进,实现绿色化设计,尽量选择低毒或无毒试剂,删除对环境危害大的实验,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用药少的实验,尽可能将实验对环境的损害降至最低。如在教学中将原来水蒸气蒸馏实验“从烟丝中提取烟碱”改为“从橙皮中提取柠檬烯”,降低了实验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学生造成的伤害。同时,增加以天然无毒物质为原料的实验,如实验中设置了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绿色叶子中色素的分离等实验,做到从原料到产物都对环境无污染,达到了保护环境的目的。积极改进实验方法,尝试开展微型化实验。微型化实验起源于埃及学者E.C.Grey的《化学实验的微型方法》一书,1982年,美国Mayo和Pike等人在有机化学实验中采取主要试剂为mmol量级的微型制备实验,取得了成功,从而掀起了研究与应用微型化学实验的热潮,并受到环保界的大力赞扬。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在保证实验成功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实施微型化实验,不仅降低了实验中药品用量过多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而且帮助学生树立了药品定量的意识。此外,相对于常量实验,微型化实验对实验者基本操作、实验技巧及实验的准确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促使学生提高实验技能并在实验过程中形成认真细致的作风,同时培养了其缜密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教学中将绿色化学的理念融于实践中,让学生树立起绿色环保意识。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常常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废弃物,如不及时处理则会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而且会淡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养成不良的实验习惯。因此,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把废弃物的回收处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来完成。如柱层析中的洗脱剂、合成实验中的副产品等都要进行回收或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再进一步利用。应将实验中废弃物的处理作为考核项目,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设计实验产生的废弃物的相关处理方法,并在实验中付诸实施。通过训练,使学生灵活应用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及实验技能,并养成了废弃物及时回收处理、循环使用的良好习惯,具备了从事绿色化学研究与开发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4改进实验考核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和综合能力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范文第5篇

一、关注实验设计,考查学生的仪器识别与使用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因此,准确设计实验,对仪器的识别与使用是实验题中的基础题型。将常见的仪器整合到系统实验的环境中去认识、考查,一直是中考命题的走向。在据图写仪器名称、根据提供仪器的图形或名称,判断其基本用途与使用注意事项、根据具体的实验内容或实验操作,正确选择实验仪器,看图识仪器、天平、量筒的使用及实验误差的分析、仪器的选择等是中考的命题热点。

将实验基本操作和仪器的认识融入学生实验中考察是中考命题的又一趋势。在气体的制取实验中考察仪器的选择、认知、检查装置气密性等,实验室制取三种气体的药品、原理、装置、操作步骤和收集方法、注意事项、检验方法、实验装置的正误的判断和改正仍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不容忽视。例如:根据下列各实验装置图,讨论以下问题:

(1)c装置中除导气管外,另两种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选择一种装置 ______(填序号,下同)与C 的组合装置可制取氧气;

(3)实验室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收集装置是___,选用该收集装置的原因是_______;

(4)B作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如果是固体与液体反应,还应满足的条件是 ________;

(5)在实验中我们要遵守实验规则。如使用A装置时应注意的事项有(只写一条)________。

本题有一定的综合性,主要考查化学仪器的识别和使用。在气体的制法中考查仪器的识别、仪器的使用,应根据气体制取的操作要领以及仪器的具体使用要求确定。

二、关注实验现象,考查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描述

化学反应现象是化学反应本质的外在表现,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学生不但要做好化学实验,而且,还应该细心观察每一个化学实验,再用客观、准确、恰当的语言把实验现象描述出来,这是中考化学命题的又一热点。由于初中生刚接触化学,在观察化学实验时,往往只看热闹,不看门道,因此,要想让学生细心观察化学实验,再准确描述,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在一开始就要精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观察习惯,养成清晰、流利的口头表达能力。

许多学生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往往用词不当,使人啼笑皆非。如:“点燃酒精灯”说成“酒精灯燃了”;“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描述成“石灰水变白了”;“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描述成“碳酸钠化了,冒泡了”等等。观察实验现象主要是指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得到实验的现象。描述并记忆实验现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如果能找到实验现象存在的规律,则可化难为易。

三、关注实验操作,考查学生动手实验能力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化学实验的基础。任何一个实验都是基本操作的组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中考化学实验考查的一个重点内容。考查的内容涉及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溶液的配制中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装置气密性检查、仪器的连结、洗涤等,以及实验事故的分析与处理等。

例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下图所示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图1回答:①写出a的名称 _______;②在连接c和d时,使d较易插入c中的措施是________;

(2)采用图2所示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之一是___________;

(3)利用图3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能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___;

A.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B.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C.用锌与稀硫酸制氢气

D.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4)图3中的气体发生装置虽然简单,操作方便,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请从图4中选取_____(选填序号)与图1中a组装成新的气体发生装置,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

本题涉及了仪器的组装、实验后果的分析、实验装置的分析与选择等内容,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具体仪器的功能与特点,结合实际操作的要求来确定。连结仪器一般采用润湿、旋转的方法,尤其是玻璃仪器,不宜放在实验桌上硬塞。利用不同的装置进行组合,能实现不同的功能。图4中,B可实现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而C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要注意正确区分。

将仪器的使用与基本操作组合起来,并结合具体的系统实验情境考查基本操作是中考命题的一大趋势。解题时要从具体的实验情境入手,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确定需要正确操作、以及仪器的使用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范文第6篇

因此,从素质教育出发,要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必须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做到循序渐进。那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上好基本操作课

化学基本操作实验是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基础。因此,必须上好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课。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课可采取边讲边实验的方法:首先教师边讲边演示,教师的演示操作必须规范,其所起的示范作用,不但使正确操作技术和方法形象化,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绝不能有任何疏忽大意;然后在教师的讲授中完成基本操作练习;最后,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基本操作练习,只有这样反复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因此,初中生对一种化学仪器的使用或一项化学实验操作,如要达到“初步学会”,一般要练习三次左右;如要达到“学会”,则须练习三次至五次,如要达到熟练,则应保证练习六到七次。只有学生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就为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创造了前提条件。

二、做好演示实验

课堂上演示实验要规范化,教师的每一个演示实验都要做到操作规范,熟练正确,有条不紊。切忌满台仪器药品,杂乱无章。做实验时,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严谨认真,规范准确。从药品的使用,仪器的安装,气体的制备及检验,要环环紧扣,顺理成章。每一个细微动作,都要做好。教师的每一个动作尽在学生的观察之中,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使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一种新鲜感、美观感,使他们在心灵深处产生一种新的求知欲。同时,为以后的学生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如金属钠和水反应产生氢气的实验,教师要先剪好铝箔,穿好针孔;再切好钠块,包好钠块;试管要预先装满水倒立在水中,然后提起试管靠近水面,将包有钠块的铝箔放在试管口下,收集氢气。之后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提出水面,做验证实验。整个实验要熟练有序 使学生看后,受益匪浅,观察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在演示过程中,对仪器连接顺序、试剂用量、操作要领等要结合实验简明扼要说明。对于某些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不但教师要注意安全,同时要对学生加强教育,如做氢气性质实验时,每次都强调要验纯,并引申到做其它可燃性气体性质实验时,也需要验纯的道理。使学生既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又形成安全操作意识。

三、上好分组实验课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而且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如果说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生动有趣,那么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就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整个过程,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

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制订明确而可行的教学目标。目标确定后,师生双方要围绕目标,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其次做好学生分组实验课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药品,仪器,但教师决不能代替学生把仪器和药品都事先装配和称量好,这样做了学生练习操作的大好机会就没了,同时对学生在实验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实验成功的关键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另外,要求学生事先预习,对整个实验做到心中有数,为独立做实验打基础;再次,在学生做实验中做好巡回指导工作,如学生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是否作好实验记录,是否养成良好科学的实验习惯,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纠正学生错误操作中,教师要分析学生发生错误的根源,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纠正方法;最后,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做好小结,要求学生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并布置学生洗涤仪器和整理实验用品,做好整洁工作。小结时,既可补足重点指导中未能一一解决的问题,又能全面巩固和发展实验成果,同时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四、鼓励课外实验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开展课外活动,是一种提高学生的。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小游戏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将学生带入五光十色的化学世界,听到“爆竹声声”,学生自然联系到不纯氢气点燃时的爆鸣,看到“空瓶生烟”、“清水变色”,就急着想了解“这是什么变化?”兴趣的激发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范文第7篇

一、 初中化学实验应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为重点

观察,是人们有效地探索未知世界,认识客观事物的一项重要活动。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化学实验几乎没有接触过,更谈不上对实验具有观察能力。所以开始时就应把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观察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1.学习仪器、药品的相关知识,为培养观察能力打好基础。首先应做好准备工作,学会认识仪器,再结合形状绘制该仪器的平面图,达到实物与图形统一。如在第一节实验课时,先引导学生认识试管、酒精灯、漏斗、铁架台、量筒、烧杯、集气瓶等。对这些仪器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还要学生讲出常用仪器的特点,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2.明确观察内容,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之后,要不失时机的发展和培养学生更深层次的观察能力。如做“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时,要先对学生提出观察要求,再让学生观察每一步的规范操作。在做实验之前,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第二步是把药品装入试管内,并用带橡胶塞的导气管塞紧试管口。第三步是把装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第四步是给药品加热。第五步是收集氧气。第六步是从水槽中取出导管。第七步是移去酒精灯。第八步是拆卸仪器。这八个步骤中,学生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形成观察能力,除了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的操作步骤之外,还要在关键的步骤上提出问题以达到正确的操作目的。如上述实验的第六步和第七步不能颠倒,为什么?分析原因之后,学生懂得了顺序若颠倒了,水就会从水槽中倒流回来,使试管炸裂。

二、 初中化学实验还应把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作为重点

初中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力,可以说是没有的。要学好化学,在初中阶段就应该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重点,使他们初步掌握初中阶段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要培养他们的能力,须有计划、有步骤的实行。

1.规范基本操作。培养实验能力,首先应该培养他们对各种仪器的使用、操作能力。初中学生具备了观察仪器、药品取用的能力之后,还应通过具体的实验培养他们的基本操作能力。实验的基本操作包括:药品的取用、托盘天平的使用、仪器装置的连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物质的加热、过滤、蒸发和仪器的洗涤。这些基本操作要领需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在练和学中掌握和提高,达到熟练程度,最终形成能力。例如药品的取用,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学习粉末固体药品的取用,所需仪器、操作要领,然后让学生观察练习。其次是根据初中实验要求,学生要学会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具有初步的实验能力。如:粗盐的提纯、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氢气的制取和性质、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置,酸、碱和盐的性质。这些实验都能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所以要认真做好。具体的方法是:第一,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注意事项等。第二,让学生用实物进行模拟操作,对一些不正确的地方,教师应及时地指导并予以纠正。第三,让个别学生实际操作,让一些能力差的学生见习。第四,每位同学轮流操作,这样每个学生的操作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范文第8篇

下面就谈谈初高中化学实验的衔接问题。

一、明确目的意义,强化实验意识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初中阶段,化学实验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基本操作,同时了解操作的原理。进入高中阶段,学生不但注意实验操作应该规范,实验过程也应该规范,即每次实验都自觉按照规范的实验程序进行;学生还应该具备根据实验目的自主设计实验以及运用化学实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这些能力是高中三年逐步培养的。高一是学生高中生涯的起始,对学生实验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的第一章是“从实验学化学”。因此初高中化学的衔接主要体现为化学实验的衔接。

化学实验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验证化学原理,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

化学实验的目的之二,是让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化学实验的目的之三,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其创新的实践能力。

所以,实验能够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习化学知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所以,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了解不同要求,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有显著的不同要求,作为即将进入高中的学生,明确这些不同要求,对高中化学的学习是有好处的。

1.初中化学实验的基本内容:

初中化学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部分:各种药品的取用规则、常用仪器的使用、简单装置的组装以及常规实验的操作。

实行新课改后,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教材体系增加了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家庭实验、具有探究性的探究实验、与当代科技发展有关的科技实验等,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中的探究实验《我们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第三单元课题3中的家庭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其中,探究实验已经是各种考试中必然涉及的题型。

2.高中化学实验的新要求:

初中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验知识、实验技能和操作方法,但进入高中后对实验的精确度要求更高,所以出现了一些新的仪器和操作方法。如:容量瓶、分液漏斗、酸碱式滴定管、冷凝管等重要仪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萃取、酸碱中和滴定、电解等新的实验方法。另外,在高中化学实验中,有关有机物的制取、性质等实验在实验操作、实验方法、仪器的使用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三、弄清实验衔接,促进化学学习

通过对初化学和高中化学教材内容编排的分析可以发现,对实验都是相当重视的。

1.初中化学教材: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的三个课题中有两个课题都是谈化学实验问题的,其中,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明确指出:“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强调了实验室规则的重要性,并介绍了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洗涤仪器等几种基本的实验操作。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除了上述情况外,有关实验的安排有如下特点:一是将实验分散到各章节的活动与探究的内容中,并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给出;二是在教材中没有演示实验的字样;三是书中没有具体的学生实验。 初中化学实验显然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培养。

2.高中化学教材:

人教版高中胡杏儿教材必修一第一章的内容是《从实验学化学》,直截了当的指出:“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化学实验所必须的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其中的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强调了化学实验的安全问题,并学习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实验方法即过滤、蒸发、蒸馏和萃取等;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学习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这一新的实验方法。

在高中化学教材中,除了上述情况外,有关实验的安排有如下特点:一在教材中明确指出了演示实验;二是在教材后面部分安排了专门的实验基本操作、学生实验和选作实验;三是更加强调通过实验研究物质的重要性。高中化学实验显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高中化学实验衔接内容的基本情况:

从前述可知,通过对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教材对实验内容的安排来看,进入高中后,晚上了实验内容:

(1)进一步强调了化学实验室规则;

(2)补充了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的基本操作实验、新的实验仪器,进一步指导学生练习药品的取用、实验仪器的连接、加热、仪器的洗涤等基本操作;

(3)介绍了启普发生器及其简易装置的使用;

(4)补充了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学生实验;

(5)介绍了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装置类型,结合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从反应原理、反应装置、收集方法、注意事项等四个方面对比并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展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

(6)对实验室制取气体时洗气装置的连接顺序,和用该装置进行向上或向下排空气法、排水法收集气体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