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范文第1篇

一、主题式整合

现行苏人版思想品德教材的编排为单元主题式,各年级同一单元主题下的教材内容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进行有机统整与主题式综合学习。

一是开展教材内容主题式综合学习。教师可把教材内容科学合理地变序或增删,将一个单元的不同内容由一个主题统领,开展主题式研究性学习活动。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遵纪守法”教学中,教师对《护佑生命安康》、《筑起防火墙》两课的教材内容进行主题式整合。以“未成年人安全伤害事故”为活动主题,开展一系列研究活动,首先让学生调研未成年人安全伤害事故的自然原因及人为原因,然后分小组讨论,提出预防未成年人安全伤害事故的有效对策,最后给有关部门、学校、家长提出合理化建议。又如在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清是非”教学中,教师对《面对诱惑,学会说“不”》、《多一点情趣,多一点高雅》两课的教材内容进行主题式整合。以“未成年人上网情况调研”为活动主题,开展一系列研究活动,首先调查班级学生上网的时间、地点、内容、对学习的影响等,然后小组讨论未成年人上网的利与弊,并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就网络化学习问题给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是开展拓展性主题实践活动。在结束一个单元的教学后,教师可开展合理的拓展性主题实践活动,从而丰富学生的认知与体验,培养其自主探索精神,促进其品德发展。譬如,在教完“孝敬父母长辈”后,我开展了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系列活动:(1)搜一搜: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以父母的恩情为内容的歌曲、视频和诗文并进行交流、展示。(2)做调查:父母一天的劳作。(3)听一听:父母的心里话。(4)去实践:学当一天父母。完成如下事情:①买菜;②做饭;③刷锅洗碗;④洗衣服;⑤拖地;⑥交水电费。(5)想一想:当父母的到底累不累?(6)换位想:假设自己当父母,应该给子女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些什么?又如何能保证做到?(7)演一演: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设计策划剧本,组织编排片段表演、小品表演,通过片断表演和小品表演展示日常生活中父母关爱自己的几个场景。(8)说一说:父母是否需要尊敬。(9)写一写:制订“爱心回报”计划书或建议书,或给父母写一封信,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10)学沟通:收集有关与人(特别是与父母、长辈)交流、打交道的技巧、资料,设计制作成小报进行交流。

二、开放式整合

思想品德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具有开放性,因此,可运用开放式整合,将各项实践活动进行统整,从而拓展思想品德教学途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教学空间的开放。要无限延展思想品德教学的空间,可开展社会调查、参观采访、搜集资料、社区服务等活动。例如,在教学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保护环境”时,教师通过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垃圾与生活”的系列主题活动(见下图),有效地实现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其次,教学资源的开放。教科书不是教学的全部,不应也不能成为唯一的教学资源,能挖掘学生潜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一切物力和人力因素,都属于教学资源的范畴。

1.思想品德教师要树立人人都是学生的指导教师的理念,要充分运用身边的人力资源来指导和帮助学生成长。例如,在教学思想品德七年级《关爱你我生命健康》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火场自救知识和本领,教师邀请身为消防员的学生家长,给学生讲座、指导、示范,并在课堂开展模拟演练活动。

2.思想品德教师充分利用学校德育处、团委、学科教研组等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其开展的相关活动,培养、巩固和强化学生良好的品行。例如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多一点情趣,多一点高雅》,是以学会休闲、培养高雅情趣为教育主题。在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以下两个活动:(1)校园读书节。结合语文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开展“旧书交易活动”、“相约好书”、“漂书”等活动,让学生读经典,美言行,以文化人;(2)校园艺术节。举办文艺演出,开展“小歌手”“小乐手”等评比活动,让同学们亮歌喉,展才艺,培养高雅情趣,过健康的生活。又如在思想品德《众人划桨开大船》、《不以规矩,难成方圆》、《学会合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园体育节,在运动会、团体操、体育游戏等团体赛活动的排练和比赛中,严格要求学生,强化学生的时间观念、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3.思想品德教师要充分利用社会福利院、特色景区等青少年校外实践基地,让它们为思想品德教学服务。例如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教育主题是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家乡的传统艺术、传统节目、民间工艺、文化特色、名胜古迹等为教学资源,领着学生走进家乡,挖掘其中的教育元素,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第三,教学方式的开放。思想品德课堂除了可运用探究、体验等活动方式外,还可组织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或动手制作,实现做中学、做中知。例如在教学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保护环境》时,为了方便人们生活,减少环境污染,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创造设计、动手制作新型垃圾桶”的活动。各小组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合理分工,或观察拍摄,或设计问卷,或出金点子,或准备材料,或动手制作,让每个学生施展各自的长处。这样可以让学生懂得在今后重视分工合作,找到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位置,增强成长自信。此外,还可运用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领域,开展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掌握活动的主动权。例如,某教师在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成长不烦恼》、《多彩的情绪》、《与快乐相伴》三课教学中,开展基于网络的人机交互学习,提供自主学习要求和教学专题网站,将思想品德、生物、心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有机整合,让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与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成果式整合

思想品德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都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珍视学生生活的价值。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可将学生在这两门课程中的学习成果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价值,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

常见的成果表达方式有调查报告、小论文、多媒体课件、表演、展览、网页(校园网)等。例如在教学思想品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内容时,我就安排A小组同学展示“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课题的研究成果,他们小组成员各展所长:有《垃圾与生活》的网页课件,设有“垃圾的来源与种类”、“垃圾的危害”、“变废为宝”等专题;有《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演讲活动;有“我市水资源状况的调查报告”;有“废旧电池的危害与回收处理”的电子板报;有“做环保卫士,创绿色学校”的行动宣言;有“精彩环保用语大荟萃”的小展板;也有“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方案交流;还有“我市环保产业荣誉册和启示录”等精彩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学生脸上始终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内心充满着责任感。

四、评价式整合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突出形成性评价。”“要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发展评价应注重对学生的表现和素质发展进行整体评价,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内容上关注过程、兼顾结果。”可见二者在课程评价的实施上是不谋而合的,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可将二者的课程评价相整合,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与提高的有效手段。

在思想品德课研究性学习中,我实施评价的基本做法是:先让学生研究小组自评,不但要他们写出评定的成绩等第,还要他们写出评定的理由和每个小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然后开展组际互评,让学生相互之间来评价其他小组研究成果的真实性与价值所在;最后由教师在综合前两方面评价的基础上,认真负责地给每一个小组的研究成果和小组成员的研究贡献写出评价结论与成绩等第。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生命教育;学生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其中的道理很简单:人只有积极主动,才能成为主宰自己生命的主人。反观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展生命教育,进而培养起有意识、有能力主宰自己生命的学生,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生命教育主要着眼于对个体生命健康及生存的关注。而随着生命教育思想的逐步发展与成熟,如今已经扩展为对普遍生命的尊重和关怀,包括了生命意识的树立,生存能力的培养,生命价值的提升等。

一、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现实意义

从学情来看,这一代初中生绝大多数属于独生子女,家庭的过度保护使得他们在生活中较少经历磨难,也使得他们较大程度上缺失抗挫抗压的能力。遭遇突发的自然或社会灾害,他们能否实现自救,把握住生的希望?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他们能否善待他人生命,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面对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他们能否脚踏实地做起,为他人带来欢乐、减轻痛苦,为家乡和社会作出贡献,延伸生命的价值?以上种种,皆值得我们深思。

二、钻研教材,整合资源,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

从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来看,其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蕴含着大量的生命教育素材,理应成为学生生命教育的一个主要阵地。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渗透生命情怀。

1.生存教育

生存教育是生命教育最基本的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学会拒绝》《保护自我》,七年级下册《法律护我成长》,八年级上册《网络交往新空间》等内容,围绕学生社会生活中面对的诱惑,引导他们提高辨别觉察能力,对不良诱惑说“不”;面对突发的事故和侵害,引导他们提高警惕,用智慧和法律保护自己。学生通过学习基本的自救自护知识,有利于填补自我保护的盲区,不断走向成熟,筑起守护生命的堡垒。

2.生活教育

人们总是趋向于追求幸福的生活,而幸福的生活更能促使人们生成珍爱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的内在力量。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品味生活》,七年级下册《人生当自强》《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为坚强喝彩》,九年级《选择希望人生》等侧重引导学生直面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形成积极勇敢、乐观向上的生命态度。

3.生死教育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或多或少存在着对“死亡”话题的避讳。其实,生与死都是人生必经的阶段,海德格尔就曾提出“向死而生”,意思是明白了生与死的关系,因而能勇敢地面对死亡,积极地生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珍爱生命》,八年级下册《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在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维护自身生命健康权的同时,也引导学生直面死亡,思考轻生或自残行为可能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从而更加珍惜生命,延伸生命的价值。

4.生态教育

地球上的生命丰富多彩,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尊重地球就是尊重生命,拯救地球就是拯救人类自身。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珍爱生命》《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八年级上册《平等尊重你我他》,九年级《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从多个层面阐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导学生不仅要关注自身生命,而且要学会保护生态环境,与其他生命共生共存。

三、创新方式,注重体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合作探究,感悟生命的精彩

合作探究的开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知识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中全面认识生命存在的意义,体验生命成长的快乐。这要求教师要精心选择合适的探究问题,对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分析、反思探究结果,形成情感共鸣,并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的课堂教学之前,可以先布置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以“我们身边的动植物伙伴”为主题,做一次校园内动植物物种及其生存状况的调查,观察每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并在课堂上以图片展示和讲解介绍的方式与全班分享,使学生充分感受校园环境的美好,体会生命世界的神奇。

2.情感体验,感悟生命的可贵

课堂教学中活动的创设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和成长,从而不断内化为正确的生命观,外化为正确的生命活动。例如,可以在课堂中开展适当的死亡教育活动,展示名人墓志铭,让学生为自己撰写墓志铭,引导学生直面死亡,思考生命的价值,认识到轻生、自残等既是对亲人和社会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是对生命价值的亵渎,从而唤起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

四、转变观念,关注细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转变教育观念,做生命教育的引路者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的教育观念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受现行升学制度的影响,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知识目标不断得到强化,而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却常被有意或无意地忽视,导致学生的内心成长没有获得真正关注。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作为思想品德课主导的我们拥有生命情怀,对学生追求生命价值的诉求保持充分关切。课堂教学总是要服务于某种目的才能有所着力,然而更优秀的成绩和更丰满的生命人格之间并不存在矛盾。因为生命一旦丧失,一切都将失去意义;因为越具有生命智慧的学生,越懂得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生存处境,并确定提升个人和社会价值的人生目标,这样,他们才会有更理性的学习方向。

2.关注课堂细节,做生命教育的守护者

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曾提到:“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对于生命教育而言,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学生认知的不断变化,这种相遇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常态。我们应怀抱宽容开放之态,善于捕捉生命教育的细节。当学生在课堂上有不同的表达时,我们应允许他们说出真实的困惑,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用理解和引导实现有效的生成。当学生在课堂上因回答不上老师的提问而感到尴尬、局促之时,我们应适时鼓励,化解他们内心的不安,树立他们的自信。“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之上有晴空”,我们有责任成为风雨中为孩子们撑伞的人,我们更期待与他们一起拨开乌云,拥抱阳光,守护生命。

综上所述,要实现有效的生命教育,教师必须树立自觉的生命教育意识,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尊重个体生命的差异,做到关怀学生、赏识学生。在课堂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平等对话,追寻具有生命情怀的思想品德课堂,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邱慧君.生命教育的一环:良心的培养之研究[D].台北:台湾师范大学,2001.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 方法

近年来,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作为内容单一、文字枯燥的《思想品德》课程,如何应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许多思品课教师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除了运用开展活动、走出课堂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结合山区学生实际,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多媒体手段引入教学过程,逐渐探索出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希望能对同行们的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学实践中,我根据教材特点和联系,将教材内容大致划分为四类:即自然类、情感类、法律类、成长类。对不同类型教材的教学,所选取的辅助教学媒体也各有差异,目的是求得尽可能佳的教学效果。

对于自然类教材以图片展示为主,辅以视频等其它媒体。大家知道,自然环境是看得见、摸得着,且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对学生来说,可能不会怎么陌生。然而,要让学生解其意、懂其理,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教育目标,如果单靠老师的讲解,时间一长,可能会导致学生的腻烦情绪。教学中,如果将自然事物通过媒体图片展示出来,一可弥补学生视野受限的不足,使学生了解更多与教材相关的内容;一可使本来直观的自然事物变得更加直观、生动,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在教学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和第七单元《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大量的图片展示,已为我的教学增色不少。当然,如有条件,还可选用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视频资料,肯定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情感类教材,主要以音频、视频媒体为主,辅以图片等展开教学。这类教材既包括家庭亲情,还包括师生情、朋友情、爱国情等。我处理这类教材时,十分注重营造浓郁的亲情气氛,而营造这种气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音频资料和视频媒体。如在教学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相逢是首歌》、下册第六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让爱驻我家》时,就选用了大量的歌曲、舒缓的音乐、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国产电影《苗苗》、《美丽的大脚》、《郑成功》等音频、影视资料,把抽象的情感化成了感人的音乐、直观的画面,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对情感的理解和感悟,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对于法律类教材,主要选用一些与之密切相关的视频资料、辅以图片、故事组织教学。上课前,我通过网络,查阅并下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图片、故事(动画)资料,并经过筛选,将精选出的视频、图片和故事(动画)引入课堂,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收效十分明显。如我在教学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学会依法保护自己》、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依法享有人身权、财产权、消费者权》、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生活在依法治国的国家》等教材时,就适时地采用此法,学生反响很好,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也达到了预期要求。在教学《学会依法保护自己》单元时,我充分利用《与法同行》法制教育光盘中的案例配合教学。案例中的《古街七侠》、《重返校园》至今成为教育学生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的经典教材,学生也从中受到了极其深刻的教育。

对于成长类教材,主要选用影视资料、典型的成长故事视频资源等作为辅助媒体进行教学。这类教材虽内容广泛,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十分贴近。如果就教材内容直接讲解,缺少教学方法上的创新,肯定会收获甚微。在教学这类教材时,如果适时地引入一些影视资料、典型的成长故事,将普通文字内容变成生动、具体的动感画面,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势必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告诉自己“我能行”》时,就根据每课内容,选择了不同的视频资料、故事等。如在教学第七课《做自尊自信的人》,我就引入了动画故事《晏子使楚》和当代保尔――张海迪的故事,引导教育学生做自尊自信的人。再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青春的脚步,青春的气息》中的两课时,我首先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十六岁的花季》和《草房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反馈的情况表明,学生不仅对这样的教学方式给予了较好肯定,更重要的是懂得了怎样去做一个自尊自信的人。

总之,近几年来,由于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思想品德》教材的内容越来越变得直观、生动、丰富,也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这无疑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教师,如果再在教学方法上予以改进和创新,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相信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正是基于这一点,我才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必要的探索,希望能抛砖引玉,以期共同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水平,进而实现育人的真正目标。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5―0033―01

一、寻找教材和现实生活的切入点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具有丰富的生活资源,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教材编排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教材设置的内容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从而使思想品德教学成为学生自主构建、形成及发展良好思想品德的过程,实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比如人教版上册第一课第一小节的标题是“初中生活新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新生进行细致观察,注意发现,通过体验新学校的“新鲜事”,尽快熟悉并热爱新环境。

教师也可对教材已有的资源做适当改变,有针对性地增添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使教材中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教材的利用率,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礼仪展风采》一课,说到“礼仪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礼仪的要求”。为了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我列举了生活中个别同学的“标新立异”,如走路学“猫步”、裤管特意长短不齐、头发染成黄色等,让学生领会什么是“酷”,什么是“长大”的真正含义,人格的独立不是故做姿态,真正的个性在于从内心深入散发的魅力,体现一个人的品质。

二、激活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的兴奋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生活方式也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趋势,他们可以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大量采集信息,开阔眼界,思维活跃。因此,教师利用鲜活的时事引导学生的兴趣是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最佳途径之一。如在学习九年级第七课第一框“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时,我让学生收集近几年家乡变化的图片及资料,将学生收集的图片及资料汇集起来做一期板报,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巨大优越性。“神舟八号”发射前夕,我选择大量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现实问题,采用时事演讲、课前新闻会、模拟答记者问等形式灵活地教学,激活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让学生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真切地感受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三、创设课堂教学的延伸点

生活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源泉,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堂,才是具有深厚生命力的课堂。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一定要有一双“慧服”,善于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挖掘富有思想性和知识性的生活素材,尽可能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主题,创设有意义的教育情境。在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财产属于谁》一课时,我设计了几个案例,让学生专门利用一节课,扮演法官、受害人、辩护律师、分析案情,通过案例与模拟场景,让学生真实地感悟到“财产属于谁”的知识延伸。平时我也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人文景点、厂矿企业和机关,请企业家、人大代表、模范人物讲课等,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布置一些社会调查之类的作业,并让学生形成报告或小论文,既深化了课堂知识的理解,又接受了思想教育,还培养了学生的政治敏感能力,使政治学科的知识、教育功能得到有机地结合。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范文第5篇

关键词:活化;英语课堂;思维

一堂“活”的英语课,就像一首动听的乐曲,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谈到了活化英语课堂教学,激活学生思维。

一、教师引导灵活是活化课堂的关键

首先,教师的教学活,带动学生学法活。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结论,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引导学生创新学习。其次,运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手段将新教材所设置的情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我在教学中经常利用录音机、简笔画、实物、模型、挂图、多媒体课件、表情、动作等多种直观手段,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具体语境。例如,在教授新目标英语Go For It八年级下册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中Section A的3a Have you ever been to Disneyland?一文时,搜集了很多有关迪斯尼乐园的图片及信息,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能很快全面熟悉文章内容,并且能顺利解决课文中的有关问题。

二、学生思维鲜活是活化课堂的核心

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发挥学科的思维功能,鲜活的学生思维是优化英语课堂的核心。我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在教授新目标英语Go For It八年级下册Unit 10 It’s a nice day,isn’t it?一课时, 首先,问学生:“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由此学生回答:“It’s sunny.”进一步引出“It’s sunny,isn’t it?”

三、课堂气氛活跃是活化课堂的特征

教活,学活,课堂气氛怎能不活?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学生全方位思考;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学生又能大胆实践;教师激励学生超越,学生就思维飞扬;教师激发学生创造,学生不断开拓创新。课堂上时而让学生演一演、画一画、辩一辩、赛一赛、唱一唱、问一问、读一读、猜一猜,整个课堂气氛就活跃了起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不同的时段中让学生合作探究讨论,或即兴表演,或自由交流,或游戏娱乐,使学生如沐春风,实现有效教学。例如,在上完新目标英语Go For It八年级上册Unit 12 What’s

the best radio station?一课后,学生就What’s the best radio station in your hometown?话题展开讨论,讨论中用英语进行交际,培养了听、说和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同时增长了见识,激发了学习热情。最后由学生自己点评,指出:The best radio station in which hometown is not the most important. We should love our hometown and our country――China forever.不仅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也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探究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为社会主义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而现实中的思想品德课陷入了一种教师在课上讲得筋疲力尽,学生却收获很少的怪圈,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提不起兴趣,学习思想品德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并没有在生活中真正运用。针对目前教学现状和课程目标不相符的现象,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做出了一些尝试,供大家探讨。

一、情境导入法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起着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课堂气氛的重要作用。它是师生之间共鸣的音符和师生心灵的桥梁。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导入,增强其有效性,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和积极性,从而为提高教学效率打下良好基础。在新课开始前,教师可以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社会热点等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思想品德。

1.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

在教学中,以社会热点导入能够引起学生注意,学生也更感兴趣。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法不可违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今日说法》等普法节目,让学生看到触犯法律的后果,认识到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从而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为学生以后走入社会辨别是非奠定基础。

2.利用歌曲导入

初中学生大多喜欢音乐,音乐作为一种听觉刺激能够调动学生情感,愉悦学生身心,因此,教师可以把音乐这种形式引入课堂导入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我爱我家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亲相爱一家人》这首歌曲,很多学生都情不自禁跟着唱起来:“我喜欢一回家就有暖洋洋的灯光在等待”,在优美的旋律里,不用教师开口,学生就体会到了家庭的温暖和父母对自己的期待,爱的情感油然而生,教学难点也就不攻自破。

3.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导入

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能引起学生共鸣,有利于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调动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件。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生命和健康的权利时,我引入了身边发生的有关保护青少年生命和健康的热点话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高,又提出了各种问题。

二、讨论交流法

初中生年龄大多在13~15岁之间,青春期刚刚开始,他们的自主意识增强,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认可,虽然有些孩子气,但却故意表现出成熟,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烈,喜欢提出不同的看法。教师针对学生这一心理发展特点,应及时疏导,巧妙设置话题引导他们自由表达。比如,在教学九年级下册第六课“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说说身边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样学生就可以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表达出来,从而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也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和自身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学习。例如,为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的理想是什么?我准备怎样实现这个理想?我有哪些责任?我承担了多少?我能为保护环境做哪些贡献呢?根据教师提示的问题,学生有了思考的方向,有了讨论的话题,学生能够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崇高的理想。这样也就完成了思想品德的德育目标。

三、辩论教学法

初中学生虽然心理上不太成熟,但他们却已经初步建立了是非观念,他们对一些事情有自己的判断和看法。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辩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让学生全面展示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让学生在辩论中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采用辩论教学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初中学生的辩论题目。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追星”现象进行辩论,分出正反方。从而引导学生选择模仿榜样人物作为自己学习的目标,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明星。

2.教师要在辩论开始前启发并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发表见解,以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3.辩论结束后,教师应当及时总结,评价辩论中正反两方学生的表现,并将教学内容进行延伸,让学生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学会择善而从。

总而言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结合新课标要求,创新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李娇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范文第7篇

一、注重心理体验 创设实验情境

《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行为实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式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如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把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作为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常识,能够学会调适自己心理并能体会他人心理。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即通常所说的“换位思考”。例如,《相亲相爱一家人》(鲁教版八年级上册)这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心理体验活动。材料说:“初中生小姗,向爸爸提出晚饭后到同学家做作业,顺便看会儿录像。爸爸同意了,但要求她八点前回家。小姗想现在已经快七点了,那么快就回来不合理,一时冒了火。”这是生活中经常碰到的父子冲突。于是,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体验小姗的心理,想办法得到父亲的允许。另一组站在小姗的父亲的立场上,努力说服小姗早点回家,小组讨论后,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代表小姗的学生说:“不到同学家做作业,会对同学失信,回来太早了又看不到录像。”代表小姗的家长的模仿大人的语气焦急地说:“你回家太晚了会让我很担心,一旦遇上坏人怎么办?学生嘛!就应该以学习为主。”很多同学都笑了,因为这正是家长经常说而他们最厌烦听的话。我适时加以引导:“现在你们能体会家长的苦心了,那么怎样找到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呢?”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说:“让她做完作业后把录像带回家看。”有的说:“让家长陪她到同学家,看完录像后再陪她一起回家。”有的说:“玩完了可以打电话让家长去接她……”这种讨论、争辩,既是道德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体验的过程,既掌握与他人沟通的方法和艺术,又提高了教育实效。

二、构建生活化课堂 创设故事情境

中外教育名家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在教学中我们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并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设计问题。发动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表演,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指导学生行为实践,促进知识内化,做到知行统一。在学习《文明交往礼为先》(鲁教版八年级下册)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回想自己曾经历过的家庭冲突,然后设计成小品表演。并思考:“当时是怎样解决的?”现在我们学了这一课后又该怎样解决?同学们积极性很高。一同学把自己因考试不理想而被父母责骂的事作为素材;还有一同学把自己第一次做饭做糊了而被父母埋怨的事表演出来。在小品表演中,家长的一方越说越生气,孩子的一方越辩越委屈。都明白了争执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下课后有的同学表示:“如果我当时认真聆听,虚心接受批评,冲突就不会发生了。”一个同学还在小作文中写道:“我曾因把妈妈的口红弄坏而被训斥,当时很委屈。现在我想到假如当时转移话题哄哄妈妈,妈妈一定会转怒为喜。”

三、巧留时空空白创设悬念情境

思想品德新教材在内容的表达上留有适当的空白,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想象、自主思考的空间,力求在启动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在鼓励他们尝试探究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示范性、引领性。如在学习《架起沟通的桥梁》(鲁教版八年级下册)一课,为了让同学们更为深刻地体会到父爱和母爱的重要作用,我给同学们补充了一则材料:一个母亲在女儿高考落榜后鼓励她去教书,不到一个星期女儿因讲不清题而被学生赶下讲台。母亲又鼓励她去学裁剪,不到一个月女儿又因裁剪不合身的衣服而被老板辞退……”讲到这里,我设计了一个悬念:“同学们猜想一下这时母亲会说什么,又会对她今后的人生产生怎样的影响? ”同学们普遍认为:“如果母亲继续鼓励她,她终将成功。如果母亲责备她,她可能会从此意志消沉。”这种设计悬念让学生探讨的方法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效果要好得多。

四、运用多媒体 创设视听情境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范文第8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插图;趣味性

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增加了较多的插图,以画面为载体向学生传输知识信息。作为教师要利用插图增加思想品德教学的趣味性,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正面教育和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多途径的思想教育,也对学生的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利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心理依然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能力虽然有所发展,但还不成熟,所以他们对直观形象的教学内容更感兴趣,相对来说,他们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理解起来要困难一些。为了适应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的插图,漫画、彩图、图表加在一起共有插图328幅,不仅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和说明,也是教材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许多形象生动的漫画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因此,充分认识这些漫画中所包含的深刻道理,在运用漫画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引导学生对漫画中所蕴藏的内涵进行理性的思考,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八年级下册第87页、92页、95页等这些富有幽默性的图片,在欣赏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思考和深刻的道理,让我们看到了消费者权益在受到侵害的同时会引发维权意识,学生会随着笑声而陷入沉思,才可能真正地读懂漫画,通过运用插图,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的思想政治课变得趣味横生,并且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寓教于乐地让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得到提高。

二、利用插图让学生从生活和实际走向知识

教材中的图片大多是学生生活现实的照片,以普通的生活事件为主,兼顾非日常的生活事件,如与同学争吵、和老师有矛盾、向爸爸妈妈耍脾气等。即使是各种各样的漫画,展示出的也大多是普通学生生活中的普通事件。通过创造性地认识教材中的图片,可以使图片中的学生与教室里的学生形成“你我”之间的对话关系,一起面对成长中的烦恼和问题,共同享受成长的幸福。如,八年级上册第33页、34页、35页、105页等图片,学生基本上能从中找到“自己”。有时候让学生“按图对号”也是很有教育意义的。有很多在平时没有解决的问题竟在思想品德课上通过读图很顺利地解决了。在学习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相亲相爱一家人”一课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学校干些什么,家长们白天在干些什么,自己放学回家后干些什么,父母又在干什么,晚上回家后自己在干什么,父母又在干什么,学生会七嘴八舌地说,白天自己在学校上学,父母也都在上班,等放学回家了家长就做好了饭在等着自己,等放学回家了家长还在不放心地等着自己,有时还要接送自己,而自己回家洗漱完毕就休息了等,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换个角色,设身处地理解父母,让学生在周末的时候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尽的家务,或者到父母工作的地方去看看,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在外面辛勤工作,回到家后还要担负全部的家务活,从而理解父母抚养孩子的艰辛和不易,理解父母教育孩子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苦口婆心,并引导学生观看书中的“我给爸爸洗脚”“架起理解的桥梁”“我帮妈妈炒菜”等插图内容,让学生冷静反思自己对家长的所作所为,让学生理解父母对孩子望子成龙的希望,即使有些父母文化不高,或者期望值过高,或者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得当,比较简单粗暴,或者整天唠叨,但可怜天下父母心,都是对于孩子一片挚爱,不能因此就对父母厌烦。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有一个充实而富有意义的人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要以感恩之心来孝敬父母,以宽容之心主动与父母多交流与沟通,和父母与家人和睦相处。

三、利用插图教学让学生易于突破重、难点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部分内容在时空或地域上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有些插图所蕴含的道理往往同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密切相关。而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低,教师如果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插图,引导学生有重点、有先后、有层次地进行观察插图,用插图进行教材内容的讲解,把插图作为解决重、难点的突破口,将插图和文字结合起来,化难为易,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九年级教材《依法参与政治生活》一课中第86页,“对于监督权等政治权利”行使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果单纯把问题交给学生,学生很难把握,借助教材插图中几种行为的展示,学生会一目了然,通过辨别是非的方式就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教学时,老师也要指导学生看懂插图和文字,让学生真正理解。灵活运用形象直观的插图来辅助学习,学生易于理解,教学重、难点的落实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四、利用插图,还能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初中教材中有许多仁人志士以及重大意义事件的插图,这些插图饱含着丰富的道德情感信息,是陶冶学生道德情感的源泉。如,《丰富多彩的文化》中不同国家有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九年级教材“艰苦奋斗”内容中有“两代铁人”“劳动模范孟泰”“焦裕禄”等模范人物图片,让学生在观看这些插图的同时从中感受到主人公的精神面貌。并引导学生对图中人物的人与事从情感上进行褒贬性评价,从而使学生获得爱慕或厌恶,肯定或否定的道德情感体验。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课本中的插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只要我们创造性地利用插图,就能使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更具生命力,更具吸引力,更具价值。作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让思想品德教育不再是空洞无力的抽象理论,要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处处联系所教班级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对思想品德产生亲切之感,把思想品德教育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身上,从而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叶谰.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