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修改病句练习

小学生修改病句练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学生修改病句练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生修改病句练习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从把准目标、注重规律、落实重点、重视综合四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小学语文期末复习效率的建议。

关键词:提高;小学语文;复习效率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轻负担、高效率的学科教学显得尤为必要。期未复习是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期末复习查漏补缺、温故知新等作用,使学生把阶段性学过的知识结构化、条理化和简约化,进一步学会复习方法,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体验阶段性语文学习的乐趣。如何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期末复习的效率?

一、把准目标

要把准期末复习的全面目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三维目标是正确的,只有落实这三维目标,复习才可能是高效的。要重视字词句段篇方面系统化的基础知识目标和听说读写方面的基本能力目标。要明确本学期学习方法(包括语言学习的方法和复习方法)方面的目标。还要强化积极的情感目标(如在复习过程中成功的情感体验,在克服困难中提升意志力的锻炼等)。期末复习的目标还应体现期末阶段性的特点,零碎、散乱都不是高效复习所应有的。

期末复习要重视目标的基础性。一要牢牢抓住字词句段篇基础知识与听说读写基本能力这一独具小学语文学科特点的基础目标。抓不住这基础就谈不上高效。二要注意我们要落实的是新基础。在落实最基本的语文知识、能力基础目标的同时,还要落实过程、方法以及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比如听说读写方面的方法及习惯、复习方面的习惯等等。

期末复习目标还要照顾学生的差异。要力求保住全班同学都要达成基础性目标。还可以有提高性的目标,让相应的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保护其学习的积极性并发展全体学生的潜能。设定分层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复习效率不可缺的。例如, 为了提高全班学生修改病句的基本能力 ,一些老师在复习课上归纳总结病句的各种类型后,出示两部分典型的病句:第一部分是 有 单一毛病的,第二部分是有两种以上毛病的。要求每人必做第一部分的题目。而对第二部分的题目语文方面后进的同学可以不做,平时成绩好的或对此题解答有信心的同学在修改完成后还要指出句中病因。经过分层处理,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训 练、满足和提高。

二、注重规律

小学语文期末复习,很多规律都是应让学生牢固掌握的。 怎样组词、怎样理解词语、怎样理解句子、怎样把句子说写得具体、怎样把几句话表达得连贯、怎样说写好一段话、怎样写人事景物、怎样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些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期末复习,就要梳理这些规律。例如,要指导学生梳理出划分段落的一般规律:按事情发展顺序划分、按时间先后划分、按地点或空间位置变换划分、按总分关系划分、按材料性质划分等。

小学生而言,抽象的规律是不易掌握的,我们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规律条文。让学生掌握规律的重点在于要让学生通过复习典型的语言文字内容梳理出更具结构化的语文学习规律,以便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所以,在期末复习时,要重视对以教材为核心的语文资源作一次新的整合。例如,在期末,为了让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文段的结构,如:总分结构、先概括后具体结构、并列结构、因果式结构、递进式结构、转折式结构、按事情发展顺序结构、按时间顺序结构、按空间方位结构等,就要让学生运用教材资源,把各种结构形式与典型文段挂上钩。这样,学生对抽象的形式就有了具体的理解,就能融会贯通,易于迁移运用。

三、落实重点

面面俱到的复习效果不一定好,特别是在期未复习时间少的情况下,更要抓住重点复习。 有一些内容是不必拖到期末才复习的,如作文修改方法,就应在平时让学生掌握。在平时每课教学中,要及时复习,尽量不留到期末。查漏补缺与温故知新相比,在期末,最理想的是不需补漏缺,而是把更多的时间放在阶段性的温故知新中。

复习重点的确定要有针对性。一要扣紧年级的教学重点。如,在双基方面,低年段要重字词句的复习,中年段要重句段的复习,高年段要重段篇的复习。二要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在阶段复习期间,可以在复习前进行适度的检测,以确定复习的起点,有的放矢。例如, 经过摸查,发现学生错别字、病句特别多。于是就设计相关的复习内容,把学生平时易错字、词和病句整理出来加以纠正。一般来说,学生掌握的好的少复习,对于弱项,就要强化复习。三要顺应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例如, 语言的积累、运用; 联系课外资源把握规律,灵活运用……这些纠偏性、方向性的训练要作重点复习。

四、重视综合

小学生修改病句练习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作文;起步;问题;办法

我今年接替三年级语文教学,学生刚刚跨入中年级,从以识字为主逐步走向以句段练习和作文起步为主。据了解原来本班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尚可,可当他们接触到要把段落变成篇章时,就不知怎么办了。为此,关于习作起步,面对乡村孩子,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想了很多。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1.理念问题。教师对习作的要求还是凭着经验指导,而对课标的精神还不能吃透吃准。

2.教师的习作指导不当,有的放任读写,有的要求过严。放任去写,学生天马行空,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全然不顾习作的中心和要求;而要求过严,会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使习作公式化、格式化。

3.习作评价、批改方法陈旧。老师花了几天的时间,一字一句地批呀改呀,可学生拿到手,除了看个等级之外,其他的根本不会细细琢磨。

(二)学生方面

1.写作的素材很少。我们这里很多小学生都是跟爷爷奶奶居住,缺乏多彩的生活和活动,视野狭窄,习作素材自然平淡雷同,又不善积累,经常无内容可写。

2.学生语言积累少或缺少文采。没有流畅的语言,表达不明确、不准确、不生动,学过的好词好句不会恰如其分地运用。病句出现频率极高。

3.作文内容不充实,描写不具体,该写的重点没有写出来,写出来的内容又大段大段地与中心无关,不知道什么样的内容可以写入习作中。

4.学生不会修改自己的作文。一写完,就交给教师,即使检查了,也不知道哪个词用错了,哪个句子不通顺,内容是不是符合要求;不善于评价和欣赏他人习作。

5.错别字多。“的”“地”“得”不分,同音字代替现象比比皆是,或者学过的字还用拼音代替。

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以三年级习作《观察中的发现》进行尝试: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表达欲望。小学生常把作文当作负担,他们对习作不是很感兴趣。本单元教学《花钟》一课,我用大量的图片,让孩子们欣赏了争奇斗艳的花儿和瑞士等国的花钟,在学生大声的惊叹声中,我趁热打铁地问:你们想不想像作者一样,通过你明亮的双眼去观察身边的事物,看看能发现什么呢?以激l他们的提笔兴趣和表达欲望。

2.善于积累写作素材。生活中,有许多动情的场面和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有许多愉快的活动,有许多美好的人物,有许多美丽的景色,这些东西往往稍纵即逝,学生一般不会留心,以致失去了感知生活的最佳时机。在这次观察日记前,我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确立观察对象,天天去看,看变化,再做好记录。结果很有成效,有观察动物的、有观察植物的、有观察自然现象的,种类繁多,给习作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

3.指导写作方法,写前练说。三年级学生刚从写话过渡到习作,方法的指导尤为重要。比如,文章按什么顺序写,如何开头结尾,如何把过程写清楚具体。在这次习作中,我就先领着学生回忆《蜜蜂》这一课的写法,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让学生把自己的素材跟同学交流,有助于在下笔前发现问题,及时纠错。我发现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都能运用学过的词句,这是很好的。

4.拟定提纲,当堂练习。当你有了提纲,你起码就知道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了,能做到心中有数。按提纲去写,无论怎么样,都会让文章看起来有个系统、有个层次、有个逻辑顺序。教学时我让学生写下习作提纲,观察的原因―观察的过程―观察的发现,再按提纲写,文章条理思路非常清晰。特别是观察的过程,最好也细致地写出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便于下笔。

5.重视习作的修改。对于写得好的地方让学生欣赏、评析、借鉴,给学生鼓励,激发兴趣。对于写得不好的地方,委婉地给出修改建议,维护他们的自尊,让他们觉得习作是一件快乐的,力所能及的事情。

6.教后要反思。对于你的习作教学是否成功,有哪些做得好的,哪些不足,要及时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教训。这也是教学水平能否提高的重要一步。教学完了,我也进行了反思:教学前我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单元开课之始,就给学生布置了观察作业,并做好观察记录。课上先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观察、发现以及表达方法,对其中的问题加以指点,让学生豁然开朗。当堂完成练习,便于老师及时掌握学生写作中的困难,扶学生上路。通过互改、自改后,我再修改,这是一个麻烦的、耗时的过程,但可看到学生笔下生花的精妙之处,觉得还是值得的。

小学生修改病句练习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阅读 日记 “度”的训练 讲评

作文的指导、批改、讲评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是相互作用、紧密相联的,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降低作文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整体水平?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发挥阅读优势,以读促写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要密切配合,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叶老也曾说:“阅读得其法,写作能力高精尖随之增长。”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条传统经验,将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即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写作特点等,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写作知识,以促进写作。

首先,要利用解题,指导学生审题。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要想写作好作文必须审好题,引导学生弄清题目的意思。其次,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段意、概括中心等,分析作者怎样立意、怎样紧扣题目来写的,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他们更加深入细致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写作技巧。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层次结构、段落关系以及开头、结尾的写法和方法的运用等,从中学习表达的技巧。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在学生对阅读课熟读精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做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二、指导学生写好日记

写日记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学生。通过写日记,可从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慧的主要能源。”学生学会了观察,在观察中积累素材,写作文时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教师要教会学生什么叫日记、日记的格式、如何选择内容等,指导学生写简短的日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日记的习惯。这样,学生就能经常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认真地分析、判断自己的所见所闻,然后将自己所观察、思考的写成日记,从而不断地积累素材,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进行作文教学中“度”的训练

作文训练除一般的审题、选材等基础练习外,还应进行一些“度”的训练,以提高作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首先是速度训练。有不少小学生的写作速度很慢,主要是由于写作时思想不集中、思维处于抑制状态、缺乏紧迫感和时间观念等造成的。可以通过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写出一定字数的作文来克服惰性思维,增加紧迫感,从而加快写作速度。

其次是长度训练。有些小学生作文总是写得不具体,专写短文,进行一定的长度训练有助于学生把作文写得具体生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训练学生的能力:1、把一般短文扩充成较长的文章;2、充分发挥想象力,给简单的短文添上许多细节使之具体形象;3、把古诗改成具体生动的记叙文。

再次是限度训练。学生作文中离题、偏题、立意不当、详略失当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需要进行限度训练,即限定一定范围、限定主题等。通过经常性的练习,可使学生确立中心、围绕中心选材的能力大大加强。还可以根据作文的不同要求,限定大概的字数,使学生的作文篇幅既不太长也不太短,同时还能避免产生详略失当的弊病。

最后,还要进行精度训练。小学生作文常见的毛病是错字、别字、偏字、标点不当、病句、比喻不当、夸张失度等,精确度不高。针对这种现象,一是可以将几段含有各种错误的短文让学生修改,指导学生观看中心是否明确,删去与中心无关的字、句;二看布局是否合理,作适当调整;三是修改病句、错字、别字等,还要注意标点符号是否正确,改错补漏。

四、重视作文讲评以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生修改病句练习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007-0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在“总目标”部分提出语文课程要达到的目标里提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可见,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探究意义,对我国基础教育和孩子自身的长远发展都影响深远。本文经过深入思考,认为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有以下几种策略。

一、激发灵感,为情造文

臧克家在《京华练笔三十年》中说:“生活枯竭,灵感不来,虽然有诗,但好的不多。”可见,灵感对作家的创作是多么重要。我们深知小学生受自身发展阶段特征的影响,他们的学习空间比较狭窄,生活领域不够广阔,对生活的体验还不够,所以内心的发展也还不成熟,在情感上没有太多内容抒发。那我们如何在写作教学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灵感呢?

王国维曾说:“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因此,让小学生多体验生活,多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才有利于他们在写作中触发灵感,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习作离不开生活,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是学生习作选材的重要源泉。安排学生先观察自己周围的一切,如草木虫鱼、山川河流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让学生多见多识,开阔眼界,积累习作原料。教师应善于引领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地方细心观察写出自己的感受。到校园周围去观察花草树木,到田野上去观察农作物和农民们的劳动场景,到操场上观察小伙伴们游戏的情景……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观察,发现一些后再让他们畅所欲言,只要把自己所感用笔记录下来,作文就不难了。通过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熏陶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操,从而树立敢写的信心。学生只有将自己在学校学习的科学文化知识与生活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产生自己的真实情感和生活体验,有了自己对人生百态的体会,写作时才能“我手写我心”,做到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二、培养语感,辞约旨丰

语感是学习者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能力强的人在实际应用中一接触语言文字,就会产生正确的多方位的丰富的直感。因此,良好语感的形成,对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只有具备了好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将自己的感受用合适的文字表达出来才富有意义。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语感。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广泛的阅读是学生汲取写作营养的重要渠道。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通过阅读学习和模仿名家的写作技巧,通过大量阅读为日后的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素材。对学生而言,阅读的目的既是获得知识.又是训练思维。阅读,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作文教学历来重视对学生阅读素养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作文需要多方面的材料、知识。这就必须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因为,读是写的基础,所以不仅要读懂、读好课本,还要多读课外书。让学生通过阅读能力的提高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提高自身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能恰当、灵活地使用词句来连篇成文章,提升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在创作时挥洒自如。

三、提升质感,精心评改

好的文章都是经过反复修改之后形成的,文章只有在反复推敲和斟酌中方能精益求精。因此重视作文评改,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作文评讲是指导作文工作的升华,是一个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作文讲评不仅要指出学生写作中值得嘉奖的地方,对于不成功的作文,老师还要给出修改意见,为日后的习作指明正确的思路和方向。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过“我们应该有个共同的理解,修改肯定是作者份内的事。”我们必须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养成自改作文的自觉意识,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在不断“自我检查”中取得进步。教师要从刚开始写作时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小到一个标点符号,大到段落的布置安排,一句一句地改,一段一段地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就会自觉把文章中不顺畅的地方捋通顺,教师要让学生形成“读--思--改--读”的模式,年长月久,养成斟酌推敲的习惯。

小学生修改病句练习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

一、小学语文分层设计的必要性

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小学阶段,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的语文思考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分层次作业设计能够有效的促进每一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入掌握,并通过作业练习,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真正满足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

2.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文水平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作业一般是“一刀切”,全班所有学生作业都一样。对于一些语文基础好,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说,作业简单,写作业等同于浪费时间,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而一些语文基础较差,阅读能力不高,语文水平较弱的学生会感到数学作业量太大。久而久之,学生都会感到语文学习枯燥无味。分层作业设计应用于初中语文作业,能够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特点、学习能力,有效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乐趣和写作业的热情,为语文教学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

3.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业是利用课后时间巩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加深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其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能否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人而异的布置作业,对于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个人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分层作业设计灵活运用于小学语文作业,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适应能力,培养每一位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语文分层作业实施的原则

1.科学性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布置作业,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班级学生语文学习成绩、学习基础、学习态度的差异。还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其次教师实施分层作业时要统一标准,设计出一致内容的测试题目,来检测学生知识基础和学力水平差异。通过开展多领域、多层次测试,统计出测试结果。根据学生非智力因素,科学客观地确定好学生层次。

2.主体性

教师编选语文作业题时需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积极采纳学生建议和意见。设置作业需立足于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将作业设计成为多层次、多梯度的可选性作业。学生按自我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自主选择,积极参与到作业设计全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语文知识理解能力。

3.隐蔽性

分层作业时最关键的问题是怎样对学生分层。倘若只是将小学生学生根据标准划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然后将划分标准告知学生,会对学生的学习情绪造成消极影响。小学学生对于教师明确分层的态度感到不满。容易导致优等生会骄傲,认为我不学而忧。学困生则会自卑,还可能自暴自弃。教师在分层作业时应当注意隐蔽性。做到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让全体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

三、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

1.分组管理

教师可以通过测试、观察和家访等途径,了解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和学习态度,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原则上分组人数应分别占全班的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语文基础扎实、学习自觉、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好、成绩突出的学生约为四分之一;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中等水平,有上进心的学生约为二分之一;成绩不佳、学习缺乏积极性的学生约为四分之一。编排座位时成绩不佳、学习缺乏积极性的学生坐在中间,同时可以考虑与那些基础扎实、学习自觉、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好、成绩突出的学生同桌,起榜样示范作用。座位和分组根据学习测试情况不断调整。为了避免分类建组引起的不利影响,教师可召开家长会讲清分层作业教学的目的,取得家长支持。

2.分别作业

教师加强作业针对性依据课堂教学要点和学生作业的反馈情况,设计好每次作业的内容,要求分组后的学生分别作业,同时划出选做题和必做题。必做题是知识的基础练习,学生必须完成。而选做题分为三个层次,不同层次学生做不同层次的作业。除了选做题和必做题之外,还可完成兴趣题,难度设置较大。作业存在梯度性,每组学生都能完成作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分层评价

对于作业评价教师要坚持学生差异性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并采取不同标准和层次的评价体系,让学生看到学习中的不足。鼓励优等生去研究更深层次的知识,并予以赞扬。对中等生要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更正和指导。对学困生要加强关注,即便作业成绩不理想,也要给予表扬,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实施分层作业,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尊重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意识。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习惯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小学生语文作业布置中采取分层布置,应当遵循科学性、主体性、隐蔽性的原则,实施分类建组、分层作业设计和分层评价,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康心态,最终达到最佳的教与学效果。

4.配套练习里的作业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我们的学生有配套练习这本作业,里面的题分为基础知识和能力扩展两部分或者是三部分,对于后进生,就把基础知识工工整整地写出来,无须写后面的能力提高题。基础知识就包括汉字的注音,汉字的书写正误,字词的正确使用,文学常识填空,修辞手法的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适当还有仿写句练习,病句的修改,一段话的信息提取,课文原句的填写,根据语言环境写句子等,够后进生学习的了,无需再做那些难度大的题,也就是拓展延伸题。一般拓展延伸题都是课外题,如果不借助工具是无法完成的。现在网络十分发达,优等生可以在网络上查阅对比,做出自己的判断,完成学习任务。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学生分层作业,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性格特点、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精心挑选一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又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业任务,使学生在写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提升学生的与语文水平和语文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生修改病句练习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语言训练

语言能力的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语言训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语言训练有利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不仅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来进行表达,而且还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要求进行训练,力求在语文教学中做到有针对性、实效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训练把握好以下几点,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训练要重视学生的朗读指导

为了使小学生把话说完整、说正确、说规范,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首先应训练学生准确的朗读。要用普通话进行朗读,每个字都要发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加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读好轻声、儿化、简单的变调。小学生刚学习说话时,会出现语言不规范,用词不准确,语序缺乏条理等语音缺陷。其次,要训练学生流利地朗读。要指导学生不读破句子,应读好句子中的每个词语,按照词语或构词方式来读;不唱读,朗读速度应接近于平常自己说话的速度。在教学过程中为使这项训练到位可让学生摘抄有关句子,提出“谁?怎么样或干什么?”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抄读句子,回答问题,从而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步了解一个完整的句子最起码能同时回答两个相关的问题。在学生能说完整的一句话的基础上,继续让他们同时带着多个问题:如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干什么?怎么干的?结果怎么样等有序列的问题,练习说一段完整话。最好,让学生尽量多读熟读课文,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描写的情境。要求学生读时注意句中停顿,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停顿;注句子的意抑扬顿挫,读好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读好人物对话等;注意语调语速的快慢,读出文章中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注意读出句子重音等的训练。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让学生感知、领悟语言文字魅力,逐步积累语言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此外,还应加强对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指导,让他们多读书、读好书,从中吸收规范化的语言,对说话朗读用语不准确、缺乏条理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启发纠正,从而使他们从小就受到严格的语言训练,以增强他们的语言积累,丰富他们的语言。

二、训练要重视教学中科学提问

科学的提问能引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在语言训练中把自己的生活实际与课文中的内容联系起来,通过由浅入深地思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反复训练,使学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语言。例如,教学《小马过河》一课,首先指导学生流利地通读全文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再引导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说一说图面所表达的意思,然后抓住小马的几次询问,以及小马的动作、神态,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画面的内容;学习课文时让学生看图思考:(1)小马在什么地方?它要干什么?(2)老牛是怎么说的?小松鼠又是怎么说的?(3)妈妈是怎么说的?(4)小马过河了吗?小马有什么想法?(5)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教师设计的提问要科学,要求学生的回答要完整,教师所提设计的问题要根据教学内容、自己的教学情况,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发问,学生回答问题要准确完整、有条理性,而且能够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等。在教师科学有效的提问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读、思、议、说来积累和发展自己语言。还可以让学生讲述课文插图的故事,或教师收集与学生生活实际贴近的图片,制作课件让学生口述画面内容,这样的训练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看图作文的能力。

三、训练要重视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从低年级开始就安排了听话读写的训练,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训练学生听话读写的能力,先进行听记的训练,可以让学生边听故事边思考,或让学生边听边默记,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所记的内容进行复述;最后让学生把自己所记的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的部分写下来。或是由学生讲述学校、班级中出现的好人好事等等。其次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在听说训练中先让学生边听边想象,然后同座或小组合作交流,在班上进行叙述听到的内容。还可以训练学生边看边想。听故事时边看图边听;听完故事,去掉画面,让学生把听到的或想象画面进行表述,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基本方法。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听可以是学生听老师说,也可以是同学之间互听互说。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听能抓住要领,讲能讲得有条有理的语言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对话练习,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对话练习,对话可在小组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拓展为辩论。当然对话的题目要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使学生的“语言吸收”与“语言表达”相互促进。转述读过的故事内容和复述课文,同样是对学生进行很好的语言文字训练的方法。这种方法学生只要对故事或课文熟读,就可以完成此项训练。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转述的故事内容应该循序渐进,内容由简单到复杂,要求学生先想,然后有顺序、完整地讲。复述课文应注重寓言或童话,对篇幅较长的课文教师可出示小标题引领学生复述。如《小英雄雨来》可以用一下小标题引导学生复述:“望着妈妈笑”“上夜校”“掩护李大叔”“跟鬼子斗争”“雨来没死”为标题指导学生复述。

四、要重视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

小学生修改病句练习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分段训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4

写作不仅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心智活动,更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通过写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以及创新能力。此外,写作能力是对阅读能力的一种延伸,实现了对名人名篇的借鉴以及创新,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的基础素养,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写作的能力。

一、采取分段训练模式的根据

(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写作实质上是对内心情绪、情感的一种倾诉,将自身的真实情感与体验以文字的形式在文章中表达。学生倾向于描绘自己的真实情感以及心路历程,而教师更愿意看到学生的真实内心世界以及声情并茂的文字。所以,小学生处于6至12岁之间,有着其自身的身心发展的显著的特点。首先,低段,小学生处于心理年龄比较稚嫩的阶段,心理的起伏比较大,并且情感体验呈现出较大的随意性,不能够准确地把握自身的情感,而且没有认清楚写作的目的,在写作中呈现出较大的被动性。

其次,中段(三、四年级),学生的体质在逐渐地成长,心理呈现较为稳定的状态,情感体验比较的好,能够较好地控制自身的喜怒哀乐,比较理性地表达自身的情感体验以及感受。在文章中可以看到较为清晰、准确的内心世界。小学生通过积累了几年的写作知识以及能力,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写作的目的,提高了对语文写作的兴趣,在语文写作中呈现出较强的主动性。

最后,高段(五六年级),随着小学生的体质日渐地增长,心理趋于稳定,有着较为理性的情感,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比较理性地表达自身的情感体验以及感受,并准确、清晰、丰富地表达自身的情感。所以,小学生在积累了多年的写作经验之后,提高了语文写作的主动性以及目的性,在语文写作中建立起较强的自信心,在语文写作中呈现出更强的主动性。

(二)语文写作的学习规律

小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后便开始系统地学习语文知识,阅读能力有待提高,且写作的基本知识处于空白状态。所以,在小学阶段,学生通过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文字知识,从而逐渐地掌握了基本的文体写作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各种文体的写作之中。所以,小学生的写作知识是随着年龄以及年级不断地增长而提高的,循序渐进地在每一个小学阶段学习写作知识,并且在每一个阶段中都有著各自的特点,并且由浅入深,最终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生活阅历积累的规律

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学生积累丰富的人生阅历,具有丰富的生活经历以及生活感受。所以,随着小学生的生活经历不断地丰富,学生积累了大量的体验以及感受,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增加,不断地提升了人生的理解以及感悟,从而增加了写作时候的素材,提高了写作时的愉悦度。

二、分阶段训练模式的实施过程

(一)分阶段训练小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首先,低段,这个阶段应当重视小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中词语的积累,学习好句式的转换,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合,奠定写作能力训练的基础。其中,在词语的积累中应当重视形近字组词,近义词与反义词的替换以及词语的搭配等问题,句型转换应重视缩句以及扩句,“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等,以及肯定句和双重否定句之间的转换,提高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并且积累名篇佳句。此外,在标点使用中,要理解每一个标点符号的使用方式,并且区分标点符号。所以,通过学生长期地积累而拥有较为丰富的写作材料以及学会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合。

其次,中段,应当重视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当中的划分段落大意,以及选择材料和正确地使用修辞的方式,成为了写作能力训练的核心环节。所以,在语文课文的阅读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重点地划分段落大意,主要包括:划分段落层次,并且概括每一个层次的大意,对文段的中心句进行归纳,对句子以及段落进行正确地排序,分析重点的段落,并且写出阅读的提纲,此外选择材料主要包括:对全文写作内容,写作方式以及每个段落的写作内容进行归纳,并且在材料选择时候,应当考虑的问题,并且注意材料处理时应当详略得当。最后,在修辞的使用过程中,要分析各种修辞的手法,并且利用修辞手法进行造句,灵活地换用各种修辞使用,感受各种修辞手法使用效果的对比,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方式的使用,来分析比喻、拟人以及对比等修辞手法各自的使用特点,通过学生不断地积累修辞手法,提高学生鉴赏名篇的能力,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最后,高段,注重培养学生的谋篇布局以及主题归纳和特色提炼的能力,其中,谋篇布局的主要内容是:首先,清楚地知道文章的特点以及写作的要求,对思路以及线索进行归纳,并且应当以中心的材料进行安排,对阅读提纲进行列写;其次,归纳的主要内容是:将小观点找出,并且对中心思想进行归纳,以及对中心思想的好坏进行评价,并且升华类似的主题;最后,提炼写作特色的主要内容是:总结使用方法,并且分析记人、叙事以及描境等特色,概括线索以及思路,评价独特的写作风格。学生通过不断地积累,提高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形成独具匠心的风格,并且提高整体把握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在借鉴与模仿中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突出自我的个性,提高作文写作的生动性及趣味性。

结语:

在小学语文的写作中,小学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在小学生较低的写作水平之下,应当结合新课程标准之下的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规律,采取分段训练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先政.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分段训练模式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11).

小学生修改病句练习范文第8篇

一、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更为重要。学生只有对写作感兴趣,才能写出好作文。培养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能力,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因此,老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一)在观察中激发兴趣。为培养学生的慧眼和慧心,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老师可借助实物演示、图画展示及播放幻灯片等方式,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通过合理安排观察程序,设计启发性导语,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观察中思考、在观察中表达,把观察、想象,用语言组织起来,让他们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体验认识周围的世界。

(二)在想象中激发兴趣。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想象是孩子的天性,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特别旺盛,在接触周围世界中,会有许多奇异新鲜的想法。在写作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情境,启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给他们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说己之欲说,写己之欲写。当发现他们有新颖的选材、独特的构思、奇妙的想法时,老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肯定。

(三)在活动中激发兴趣。要使小学生养成自觉习作的习惯,最关键的是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老师可根据他们好奇心强、好表现的特点,组织多种多样的习作活动,调动他们的写作兴趣。比如,组织开展成语接龙、朗诵比赛、作文竞赛、优秀作品宣读、身边感人事迹讲解等有益的活动,给学生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此外,还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加强阅读,留意观察,善于积累,在加深对语言的认识,并在理解中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授写作方法

指导小学生写作文,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使他们了解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

(一)好词佳句摘抄。写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告诉学生,当看到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精美故事时,记录在阅读卡上,经常朗读,加深理解记忆。遇到类似的写作情境,就可以引用、套用。平时积累得多了,写起来就有了素材,写出来的文章就很顺畅、很生动。

(二)课外阅读增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获取新知、吸取“营养”的重要来源。要鼓励学生多读、多看。学生通过阅书,可以间接地看到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学到教科书上没有的知识。可利用阅读少年报刊和课外书籍的方式,扩大视野,陶冶情操,丰富语言。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增进对文章内容结构、表达方式的感性认识。

(三)勤写多练积累。多写多练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和办法。生活中可写的素材很多,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写作文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进行一次课外活动,都可让学生把所看所做所想写出来。只要学生坚持勤动笔、多练习,就一定能提高写作能力。

三、搞好作文讲评

老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对写作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写作基础差的学生,即使是一个生动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也要为其称好。

(一)及时鼓励,善用表扬。老师在给学生写作文评语时,要给予良好的期待和真诚的爱心,善用欣赏、表扬的评语来鼓励学生。比如,选择优秀的作文作为范文在班上宣读,就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即使学生的作文写得不很成功,也要从中找出闪光之处给予喝彩、表扬,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他觉得“我会写”。

(二)认真批改,对症下药。批改学生的作文应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对于言之无物的作文,批改时要着重引导学生选择能说明中心的材料,使之逐步写得具体;对于材料庞杂的作文,批改时应着重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选材和裁剪,做到详略得当;对于虽能说明观点,但材料不够典型的作文,批改时应着重指导学生如何选取典型材料,使文章内容深刻,富有感染力;对词不达意的作文,批改时要着重帮助学生修改病句,把文章写得通顺。每一次批改作文,都要让学生各有所得。

(三)以点带面,互助提高。每次批改完作文后,要从中选择3-5篇写得较好的公开表扬。可采取老师绘声绘色朗读学生原文的方式,也可采取由学生本人现场朗读的方式,可以让这些学生将自己的写作想法、构思讲给全班同学听,还可以让全班同学分组对该生的作文进行评论,指出写得好的方面,找出存在的不足,通过互相启发、互相借鉴,达到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重视作文讲评,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