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企业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中小企业自身所具备的特点
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是从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规模和经济活动的数量不大,自身实力一般,公司经营模式和理念单一,抗风险能力弱,在全国企业的数量中占大部分。它创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确保财政稳定,对于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自身机制改动灵活,成立门槛低,同时融资也困难。
二、中小企业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涨,管理能力受到限制
中小企业在管理方面会遇到资金的不足,容易产生消极懈怠的心态。随着我国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的上涨,使得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技术落后,创新能力差,缺乏开发新技术的经费,产品的品牌意识也差,技术和管理水平跟不上现有形势的发展。管理不到位,管理机制不健全,容易滋生腐败现象,人才、技术、资金的缺乏,跟国有企业相比,处在劣势。中小企业在市场上获取信息能力不强,企业管理者决策时缺乏有用的信息。技术的不足也使得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后劲不足,研究开发经费投入有限,后面的创新受到限制。中小企业没有强大的背景,在与大型企业竞争时,缺乏雄厚的物质基础,容易成为某些竞争中的牺牲品。
(二)中小企业立法不明确,管理水平需加强
中小企业在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方面任重而道远,它们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多为部门行业性法规,协调性和衔接性差,在执行过程中容易发生冲突,使得企业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实施。比如没有健全法律法规的管制,市场运行容易出现混乱,让很多非法分子有机可趁,因此我们在立法方面有待加强。
(三)中小企业融资不易,缺乏有效的管理信息
世界经济处于重要的转换期,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即是机遇,又是挑战。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全球中小企业对就业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一,对GDP贡献率也超过一半,即便中小企业能够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发展仍面临着巨大挑战,比如融资难、处于经济链底端等。缺钱是中小企业的痛脚,面对如此经济强压下,中小企业市场需求不足,经营环境恶化,管理水平有限,管理信息来源有限,导致融资问题越发明显。融资难,使得更多中小企业贷款,承担更多的贷款利息,负担更大的管理压力。
(四)互联网来袭,管理需转型
随着网络营销的广泛应用,现在大部分企业都有进行网络营销,但是企业领导和高层管理人员不够了解网络营销,缺乏计划性、目标性,对如何开展网络营销,利用网络从事商务活动缺乏认识,既浪费了营销资源,又无法取得好的营销成绩。有些企业的组织结构不适应网络营销的发展,网络营销要求组织结构更加合理、责任分工更加明确,在进行商务活动过程中,需要具备敏捷、灵活、快速、高效的特点。而在传统营销中,与顾客的沟通主要通过层层分销渠道,一直到企业的销售终端―店铺。这种组织结构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中小企业发展需要长远的战略眼光,它是一个企业在一定的时间段的全局性方针、路线,包括预期实现的总体目标和为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手段、战略部署等。另外,一些中小企业管理层对于网络营销存在一定的误解,网络营销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全方位展开服务,不仅可以直接进行网络销售,还可以随时进行品牌推广和产品宣传,并且网站宣传的内容和品牌是永久的,但信息也是动态的,随着产品的更新换代产生变化,它比传统营销更加灵活多变。
三、中小企业如何面对管理中的挑战
中小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挑战,下面我们讨论一下如何来面对这些挑战,又如何在这些挑战发展自身,使得中小企业具备更强大的竞争实力。
(一)增加技术投入,应对劳动力原材料上涨问题
面对原材料和劳动力上涨所带来的企业管理出现问题,中小企业必须寻求一条出路―进行技术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用技术来替代劳动力。如果技术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升,中国有可能掉进中等收入陷阱。中国不像拉美国家那样,经济命脉掌握在那些大财团手里,这些大财团不会考虑国家利益,中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在自己手里。
当然,提高技术水平不能仅靠企业,政府仍需制度一套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体系,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重视技术升级和设备改造,实现经济稳增长。此外,中小企业还应从加强管理入手,降低成本,改善劳动组织,调整工资结构,改革激励方式,鼓励创新等。
(二)加强立法,提升管理者的法律意识
强化宣传教育,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与承担的社会责任相结合,其承担的责任与实力相匹配,严格落实中小企业的责任范围及实施状况。通过网上征求意见与实地问卷调查的结合,了解中小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多方面防范企业存在的风险。
政府搭建信息桥梁,挑选一批有社会责任感、高业务水平的律师组建专门的团队,进入企业进行研究,对企业中需要解决的法律难进行梳理。坚持企业独立自主决策、市场化原则,鼓励中小企业进行相关知识法律培训,扩大管理者的法律知识覆盖面。聘请专门的法律顾问,实行一对一的服务,争取在中小企业开展经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处理遇到的法律问题。拟定专业方案,使得中小企业在涉及重大决策、重要经营活动、重大资产处置等方面能够及时处理,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建立银行与中小企业的放贷体系
完善中小企业的征信体系,,有助于扩大融资机会。推动无形资产抵押贷款和担保体系的发展,由于中小企业不动产抵押存在不足,这一方法无疑扩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信用担保体系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银行放大贷款额,支持银行业务的多层次发展。首先是健全存款保险制度,使得一定限度的小额存款有兑换能力。其次是扩大存款利率限度,对于大额度的存款支付更高的利息。政府对这些的大力支持,可以满足多方面的社会信贷需求。
完善与银行业相关的法律体系,由于我们一直只有一部商业银行法,对于其他相关的机构没有明确的立法。从单一的商业银行体系向多层次的银行机构体系发展,需要在立法方面有明确的分类。
大力发展科技银行,做中小企业创新的坚强后盾,比如有贷款方式的创新等。发展多元化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构建开放、有效、安全的资本借贷市场体系,充分发挥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等对中小企业的培养和促进作用。企业也注重自身的借贷信用,发挥好自身发展的调节作用,不能只靠政策来扶持,中小企业也要积极配合,两者的结合才能使中小企业的房贷体系占据优势。
(四)提升管理者对网络营销的认识
网络营销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能够在制定公司战略计划时,发挥作用。政府鼓励中小企业要进行一定的管理知识培训,国家培养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国家和政府相互合作,既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也能使中小企业持续生存。随着市场和计划经济的持续发展,电子技术的飞速成长,网络营销已成为当今企业需要重视的一个平台,因此产生了许多的网络营销理念。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对传统营销行为进行反思,向网络营销学习,创立适合自身成长的网络营销渠道。比如分析网络营销的宏微观环境,对消费者购买行为来对需求进行市场细分,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市场定位等。企业还应建立科学的营销组织框架,减少不必要的冗余职员,降低企业管理协调成本,增强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满足用户的能力。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更好的满足消费者,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切不可投机取巧。我国中小企业在网络营销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问题,阻碍了企业前进发展的脚步。如果中小企业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那么网络营销一定会给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更美好的前景。
(一)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文化产生的背景
工业革命以后,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和提高,随着全球经济市场的进一步融合,简单的生产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复杂化的生产运作;由于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的消费层次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企业作为连接消费者需求与产品的源头,需要生产出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这些出现的经济现象都需要企业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企业管理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管理决策中发展的适合本企业管理的结果。在中国,随着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管理在企业生产的运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加强不同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都需要靠有效的管理来平衡。如果管理不善,就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挥霍,导致企业效能低下,从而无益于企业的发展;另外,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对企业的管理。
(二)中小企业管理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人类社会积累的精神财富,它是与社会意识形态相适应的,包括信仰、道德和法律等,通过文化对个人的渗透,在社会建立一套稳定而又为每个人所接受的秩序。企业管理实际上是通过在企业中建立一种行而有效的制度来实现对职工的良性管理,在经营中形成的例如企业价值、社会责业任感、公平竞争等价值理念通过企业制度渗透到企业各层的决策、执行和生产等各个方面。管理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社会进步的水平越高,对管理的要求就越高。当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途径多样化时,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得到更多学者和企业家的认同。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小企业管理的影响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长期以来的农业文化根深蒂固,抑制了商业的发展,例如“按客观规律办事”,“无为而治”等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深远。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以儒家为特点可以概况为如下一些要点:
1、顺应自然,按规律办事在一定程度上是积极的,但这种思想会令企业家们缺乏冒险精神;
2、人和,其中的“和”就是重视人际关系,重团结,讲上下和及左右和,自古以来,“和”就是中国人处理邻里关系、邻邦关系的重要手段,故人和在我国历来被看成是事业成功的保证之一。
3、诚信是企业立足社会之本。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说:“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企业的信用同企业的商品质量一样重要。
三、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文化的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的中小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其管理文化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一些中小企业领导者学习借鉴其他成功企业的管理模式,力求建立符合本企业发展的管理文化,并使之成为被全体职工所认可的价值标准。胖东来成立于1995年,它在中小企业中算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企业,在河南的一些三线城市,它甚至打败了世界商业巨头。胖东来成功的商业管理模式很值得一些中小企业学习与借鉴,胖东来很重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环境中,价格已经不再重要,细节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
四、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文化发展的前景
近几年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发展迅速,但是其管理常常局限于本国或本地的范围之内,往往只考虑自身如何进行管理的问题,很少能真正地将目光放远世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外企业交流频繁,我国的中小企业也已经从西方成功企业的管理理念中吸取适合自身发展的成功经验。时代在进步,思想也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因此,中小企业要与时俱进,要看到自身管理存在的缺陷并及时改进,在经济全球化中,实施“走出去”战略。
五、如何构建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文化
西方文化重视理性,轻视人的作用。而中国企业认为是一门艺术,是无法复制的内容。尽管中西方企业在管理文化上存在差异,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中国企业还是应该借鉴国外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但是不能一成不变。我认为,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管理文化还不成熟,应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创新认识,建设创新型管理文化。
2、构建中小企业管理理念。
3、树立人才观。唯物主义论认为,劳动者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世界上所有科学技术的提高,一切物质财富的缔造,都离不开人的劳动与人的管理。
六、结语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司长王远枝曾经指出,总体而言,我国中小企业在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管理水平低,主要表现为管理理念落后,基础管理薄弱,现场管理混乱,组织制度建设落后,生产经营粗放等。相关研究和文献指出了我国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亟需改进。例如,在战略管理方面,研究发现中小企业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中小企业没有战略,中小企业经营者完全凭个人喜好管理企业,盲目发展。二是企业战略脱离实际,在现实中根本无法执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研究者指出中小企业主要存在五大问题。一是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滞后,简单地把人力资源管理等同于传统的人事管理,简单地把员工视为“经济人”。二是人力资源投资不足,对员工培训存在认识误区。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和制度不健全。四是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五是企业文化建设滞后等。另外,中小企业管理者存在着严重的“知难行易”现象,即存在“信奉理论”与“使用理论”偏差。阿吉里斯(ChrisArgyris)和舍恩(DonaldA.Schon)提出信奉理论(espousedtheory)与使用理论(theoryinuse)。“一个人在被问到怎么做时通常给出的都是信奉理论,也就是当事人宣称他所遵行的理论;而使用理论则指那些由实际行动中所推论出来的理论。”6当前提及管理,中小企业经营者都认为很重要很必要,但现实中却缺乏管理素养和管理习惯。
二、中国中小企业管理能力提升制约因素
(一)中国中小企业存在“小的边界”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成立时间短、活动范围有限,存在时间边界、网络边界、理性边界等,对其管理能力提升产生一定影响。(1)时间边界。中小企业一般成立时间都不长,按照中小企业存活寿命的说法,平均成长时间则更短。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也只有3~5年(还有研究认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2.9年),比全球平均水平低1/3左右。我国每年有近100万家企业倒闭(不包括个体工商户),中国民私营经济的企业死亡率高达70~80%,中国民营企业每分钟有9家倒闭,能够生存3年以上的不足10%。7由于成长时间较短,管理体系很难及时建立,一些管理知识还是以隐性知识的形态零星地分布于组织成员身上。(2)网络边界。企业网络是企业相关利益者之间的联系。中小企业缺乏内部技能和资源,因此企业外部的知识往往成为中小企业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源泉(JonesandMacpherson,2006)。企业网络是提升中小企业存活率和成长性的重要组织发展模式(Richardson,1972;Johannissin,1998)。企业网络之所以能够加速中小企业的成长,是因为其能够使企业获取网络伙伴的资源、管理才能和智力能力等互补性资源以更好的开发、生产和营销产品(DeedsandHill,1996)8企业网络一般包括社交网络、声誉网络、合作竞争网络、营销网络和技术合作网络等。无论哪种网络对于中小企业信息的获得、理念的提升和管理的借鉴都与重要意义。但由于中小企业接触的群体相对落后,对于管理能力提升存在制约作用。(3)理性边界。西蒙认为决策者受到生理、动机、能力限制而具有“理性边界”。在理性边界范围内的最优决策其实并非真正最优,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受认识、知识、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决策很难进入决策者视野。中小企业经营者由于知识、经验等有限,对于提升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认知,对于提升管理的方法和路径缺乏能力储备,因此只能采取随意的、松散的,甚至是混乱的管理方式。
(二)中国中小企业存在“小的困难”
当前,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特征和外界因素综合影响,在发展中面对很多困境。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国际三大经济体经济萎缩国际市场低迷不振;二是工资、原材料、能源等生产成本上升;三是融资难得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四是中小企业高素质人才等资源禀赋严重不足。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面临着“管理悖论”现象。如果不重视管理,最终会因为管理能力低下而被淘汰;如果过度重视管理,则会因为忽视市场、增加成本而被淘汰。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调查,截至2008年上半年全国已有6.7万家中小企业停产,淘汰率约占20%,是正常淘汰率的4倍。在高淘汰率背景下,中小企业首先重视的是生存,而不是成长。因为生存需要,更多注重市场、资源等外部因素,对于内部管理提升无暇顾及。另外,中小企业管理提升还存在以下困难。(1)经营者和管理者自身管理素质有待提升,有其是需要建立管理习惯。(2)管理基础薄弱导致管理能力提升是个全面工程和系统工程。(3)管理会受到创业者个人魅力、创业者家族势力等因素影响。(4)管理能力提升需要学习、积累、培训和接受外部咨询,中小企业因此需要承担相应成本和费用。(5)管理效益发挥难以立竿见影,一般管理难以对中小企业对症下药,致使中小企业提升管理的愿望下降。
(三)中国中小企业存在“小的需要”
中小企业因其重要作用和自身特征需要扶持,这已成为共识。但中小企业怎么扶持?似乎多解,也似乎无解。9《中小企业促进法》制订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外部发展环境日趋改善,但我国扶持体系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扶持体系理论研究不足。对于谁来扶持、如何扶持、扶持什么、扶持谁等变量以及这些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不够,从而造成对于扶持机理、扶持效果影响因素等问题相对模糊。二是扶持体系缺乏引导功能。当前扶持体系过多集中于降低税负、改善融资、协助市场开拓等,基本上处于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态,对于中小企业真正需要、长远需要扶持不够,对于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解决不多。对于改善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力度不足;三是扶持体系过多偏重于中小企业外部因素,对于中小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组织架构、战略管理等因素关注不足。即使是着眼外部,对于内外环境都起作用的,例如构建社会网络等关注偏弱。
三、提升中国中小企业管理能力的建议
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该规划非常注重中小企业管理能力提升,指出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中小企业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并将“企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作为中小企业成长的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这与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和扶持需求是密不可分的。曾主管中小企业发展的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欧新黔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已经到了以提高素质为主的发展阶段。温州创新工商管理培训中心主任殷海江认为,中小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企业组织管理能力建设较差,不论人员培养、管理流程、制度建设、技术研发、品牌塑造都缺乏手段,导致面对从紧的外部环境时缺少竞争力,因此企业抵抗外部风险最好的办法是练好内功。结合前面分析,我们认为当前提升中小企业管理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着力提升中小企业家管理素养
企业家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企业家能力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存在强的正向关系,尤其是在企业的创业阶段和快速成长阶段。10已有大量研究表明,中小企业家能力与中小企业成长和绩效具有较强相关性。Hatch(2001)通过研究发现,企业家能力提升适应能力,而适应能力则是实现企业高速发展的驱动力。Chandler和Hanks(1994)认为企业家创新能力有利于企业抓住机会,提高企业绩效水平。吴敬(2008)分析指出,企业家能力是决定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并进一步分析中小企业家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决策能力和承担风险能力对中小企业绩效的影响。李宝新、岳亮(2008)通过实证分析,进一步论证了企业家创新能力与中小企业绩效具有线性关系。陈志辉(2005)在相关研究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探询中小企业家人力资本存量与绩效的关系,认为高人力资本存量的企业家更能力提高经营绩效,并进一步分析人力资本各要素的贡献差异。11因此,中小企业的企业家要时刻注意提高自己的管理素养,在管理上要转变观念,抛弃那种经验式、粗放式、家族式和专断式的随意管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制度,并辅之以科学的管理手段。为此,中小企业企业家要做到以下改变:一是“干”“学”结合提高自身能力素质。中小企业家在学习时要注意学习的内化和外化。所谓内化即不断从外界学习新知识、新经验,所谓外化则是要不断将自身经验和技巧通过规章制度等形式表现出来。二是“管”“理”结合注重管理系统建立。中小企业家必须清晰认识到,企业最终的竞争力是来自系统而非中小企业经营者个人能力。三是“内”“外”兼顾向管理要效益。
(二)逐步规范中小企业内部管理
管理对于中小企业是个双刃剑,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止步不前。中小企业规范内部管理的时候要注意重点和节奏,要注重方法和措施。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重系统思考和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思考即要从企业战略入手,强化基础管理,不断规范。二是注重全员参与原则。全员参与会得到员工支持。员工对于自己参与的、自己清楚的、对自己有利的决策一般比较支持。全员参与还可以集中民智,推进民主化管理。三是注重固化成果。用制度、流程和手册的形式将一些管理技巧固化下来,外化出来。四是注重借用外脑。通过管理咨询,中小企业可以增强管理的意识,增加对本企业管理状况的了解,进一步提升管理的意识。通过问题诊断与问题解决的相互探索,中小企业不仅能够解决现实问题,而且能够养成管理习惯和思维,培养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中小企业各类网络建设
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协助中小企业构建有利于管理能力提升的各种网络。一是产业积聚与集群。相同产业聚集在一起有利于享受知识性投资规模递增好处,可以促进中小企业相互学习和借鉴。二是构建供应链。这里大企业,有其是国有大企业应该承担责任,通过供应链不仅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市场等问题,还可以输出知识、信息和管理技能。三是产学研结合。产学研结合是跨网络学习的重要形式。所谓跨网络学习,是跨组织学习的进一步延伸,是两个不同网络间的组织学习。12各类高等院校和研究所要主动向中小企业伸出橄榄枝,即使自身社会服务功能的履行,也可以再合作中提升中小企业管理意识。四是建立中小企业大学。建议政府出资建立中小企业大学,不仅可以提升中小企业家、中小企业管理者和中小企业员工的知识和管理技能,关键可以构建一个中小企业能够相互交流的平台。
(四)不断调整政府扶持的内容和方式
关键词:企业 信息化 管理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活动环节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网络系统,使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工作流集成和整合,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的过程。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我想应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计算机通过在Internet上申请域名、制作网页而建立网上门户,进行网上信息,将企业介绍、产品介绍、物料需求等信息传上网络,在网上发送往来邮件等,以及条件成熟时利用在线服务实现企业与客户间的及时沟通与交流,从而让更多客户了解本企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二、在企业内部的人、财、物、产、供、销、设计、研发等方面建分系统,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现内部信息的整合。从而更好地充分利用好本企业内部资源。
三、IT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集成化应用,此时企业管理的各系统各环节都按统一规划、统一语言在互联网络上应用,这个互联的网络建立在企业整体优化经济的基础之上,它不但是一个整体的信息系统,更是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
随着大型企业的IT市场逐渐趋于平稳,而竞争却还日趋激烈,那么企业信息化对中小企业管理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一、目前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表明,中国中小企业总量高达1200多万家,占注册企业总数的99%,从城市到乡镇,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中小企业的身影随处可见.而计世资讯公司的调研结果则显示,截至2009年10月,"已有IT应用"的中小企业数量为400多万家,但其中"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IT应用系统"的中小企业仅为40万家左右.从CBI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粗略浏览一下中小企业信息化:计算机产品是最基本的标志,也是每个行业不可缺少的.在企业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使用比重分别为77.6%和22.4%,并且使用笔记本电脑的多为部门级以上负责人或是部门负责人,其余人员的使用还是台式电脑为主.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机器速度慢。机器配置比较低可能是中小企业机器速度慢所存在的主要原因,像系统稳定性,兼容性以及售后服务等其他各方面的反映都是比较好.
二、目前中小企业的软件应用还限于某一个管理软件的使用上面,分布也不均匀,基本上没有什么整合的系统服务.主要原因还在于服务供应商没有提供很好的产品和服务.不管是从硬件还是软件方面来说企业信息化欠缺还是存在的.如果按照拥有7万多家中小企业客户的神州数码的总裁郭为的企业信息化分为四个阶段的划分来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企业内部网络应用阶段,企业间涉网交易阶段和全球性运营阶段. 企业在配置了办公系统、财务系统、业务系统以及通信系统后,如何才能让这些系统统一协调、相互融合呢?调查发现,通信系统最为关键,它是提高企业沟通和管理效率的核心。
总之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实是:应用水平相对较低,且应用层次差异比较大,400多万家基本上属于第一个阶段: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比例为30%左右;而20万家的企业应该属于第二个阶段:企业内部网络应用阶段,少部分达到了第三阶段,整个比例为16%左右.到2009年,国内有一半左右的中小企业还未建立自己的网站,绝大多数的企业对网站的应用局限于宣传企业形象和信息查询。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的中小企业不到总数的20%,而在美国,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的中小企业则占75%.与大型企业比较来看,国内大型企业九成以上建立了内部网站,近八成使用了财务管理软件,七成以上拥有外部网站.
随着中小企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不管是政府还是专家都在谈论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问题.当然如果单纯从上面的数字和国外的对比来看,企业的信息化的确值得研究.中小企业信息化应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好信息而推介本企业呢?如果各系统不能有效协同,交流沟通就可能出现问题,在信息战的商业环境中,对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极为不利,造成损失在所难免,甚至威胁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而要实现系统的一致性与协调性,就得加强应用软件与通信系统的建设。
从去年开始,国内外的厂商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方面的企业纷纷推出针对中小企业市场的产品和服务(当然,是否合适又要另当别论了).几乎所有的跨国IT巨头早就完成了对中小企业市场的战略布局――IBM的"腾跃计划",SAP的"灯塔计划",惠普的"灵动商务".今年IBM和思科系统,已经联合在宁波进行企业信息化巡展,微软也到访宁波,他们不仅带来了人们熟悉的硬件和系统,同时也为宁波中小企业提供了各种一揽子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国内的厂家也不敢落后,任我行公司年初的时候正式一款面向中小企业低端用户的进销存,财务管理软件――《管家婆》普及版,用友,金蝶也纷纷推出了自己面向中小型企业市场的产品.在硬件方面,联想在与IBM进行PC业务整合后,推出的第一款面向全球销售的商用电脑――新扬天,就将目标锁定在中小企业客户群,中小企业市场将是今年联想中国的主力市场之一,并针对这一市场需求了"成长计划",准备从产品,渠道,服务等环节为中小企业提供"全价值链的解决方案",以切实满足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需求.所有这些表明,要真正实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就得加强以通信系统为主的硬件建设和以应用系统为依托的资源整合的软件系统的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新变化,需要产品更需要综合的服务
[关键词] 民营企业管理创新
我国民营企业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摸爬滚打,已经发展成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作用的一支队伍。然而,绝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可能绝对静止,民营中小企业随着时代的前进和规模的扩大, 其创建初期的某些优势可能变成劣势,某些有利条件可能会变成不利条件,某些动力可能变成阻力,若不克服种种不利因素,不排除重重障碍,民营企业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将难以发展。
一、民营中小企业的特征
1.家族式的管理组织,亲缘型的管理机构。在民营中小型企业中,大多以家族为中心,一个家族成员任厂长、经理,其他管理机构则分别由亲戚、朋友兼任,权力高度集中。这种以血缘、亲缘和以家为核心地位的基本特征的历史环境是家族企业制度存在的历史根基。
2.科技含量低,竞争激烈。我国的民营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零散产业,如商品零售、服务业、修理、加工、化工、机械、养殖、农产品加工、装饰、广告等行业,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附加值较少。企业数量多且重复建设,竞争激烈且层次低。许多企业的管理尚停留在经验式、粗放式的管理阶段,随意性大,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3.企业资金短缺,经营的外部条件较差。我国的民营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其原因:(1)企业家族性本质决定了家族式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单一性,单纯的家族所有限制了社会资本的吸纳和利用。(2)由于信用担保制度不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很难取得银行贷款,即使取得一些,也是杯水车薪。(3)民营中小企业缺乏专门管理机构的指导和专门的法律保护,没有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等,严重限制了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
4.企业经营者整体素质低,文化程度不高。我国的民营中小企业的业主,大部分是改革开放初期自谋职业的社会闲散人员和部分国有和集体企业的一般职工,乡镇企业的管理者大部分是原来的农村干部,这些人大多凭感觉和经验对企业进行经营与管理。
二、民营中小企业管理的创新
1.加强各项基础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各项基础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也是中小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针对民营中小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应重点加强资金、成本和质量方面的管理。如在资金管理上,要充分利用国家对民营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尽量争取到资金成本较低的资金;在资金的使用上,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加速资金周转,以较少的资金完成较大的营销任务。在成本管理方面,要降低消耗,少投入,多产出。要对产品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等方面。在产品质量管理上,要实行产品全方位的质量控制与严格的品质保障制度,推行ISO 系列标准。在财务管理方面,要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严格资金使用制度,灵活调度资金,严格物资收发手续和保管制度,推行经营预算与计划管理等。
2.突出优势,合理定位。民营中小企业的优势不仅包括企业的资源、产品、文化或管理方面的优势,还包括有利的社会环境和各种社会关系,更要包括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企业首先必须弄清自己的优势,再把自己的优势市场与环境结合起来,寻找出适合本企业特点的细分市场和核心顾客群体。如改革开放之初的乡镇企业,发挥自己规模小、机制灵活、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结合当时我国人民消费水平低的实际,生产价格廉、质量要求不高、面向农村市场的消费品,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会。当然随着企业的发展,这种优势也在发展变化,企业的战略定位也应该是动态变化的。如果今天的中小企业还像当初的乡镇企业一样简单模仿,不注重质量,就很难生存了。因而企业应关注自己优势的变化,经常审视自己的战略定位。
摘要: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可谓突飞猛进,信息化已经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中小企业,随着业务的发展扩大,企业通信系统的价值也被重点凸显出来。一些基于应用构架的传统信息化系统,已经很难实现与业务发展的动态匹配。
关键词:企业 信息化 管理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活动环节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网络系统,使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工作流集成和整合,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的过程。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我想应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计算机通过在Internet上申请域名、制作网页而建立网上门户,进行网上信息,将企业介绍、产品介绍、物料需求等信息传上网络,在网上发送往来邮件等,以及条件成熟时利用在线服务实现企业与客户间的及时沟通与交流,从而让更多客户了解本企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二、在企业内部的人、财、物、产、供、销、设计、研发等方面建分系统,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现内部信息的整合。从而更好地充分利用好本企业内部资源。
三、IT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集成化应用,此时企业管理的各系统各环节都按统一规划、统一语言在互联网络上应用,这个互联的网络建立在企业整体优化经济的基础之上,它不但是一个整体的信息系统,更是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
随着大型企业的IT市场逐渐趋于平稳,而竞争却还日趋激烈,那么企业信息化对中小企业管理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一、目前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表明,中国中小企业总量高达1200多万家,占注册企业总数的99%,从城市到乡镇,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中小企业的身影随处可见.而计世资讯公司的调研结果则显示,截至2009年10月,"已有IT应用"的中小企业数量为400多万家,但其中"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IT应用系统"的中小企业仅为40万家左右.从CBI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粗略浏览一下中小企业信息化:计算机产品是最基本的标志,也是每个行业不可缺少的.在企业中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使用比重分别为77.6%和22.4%,并且使用笔记本电脑的多为部门级以上负责人或是部门负责人,其余人员的使用还是台式电脑为主.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机器速度慢。机器配置比较低可能是中小企业机器速度慢所存在的主要原因,像系统稳定性,兼容性以及售后服务等其他各方面的反映都是比较好.
二、目前中小企业的软件应用还限于某一个管理软件的使用上面,分布也不均匀,基本上没有什么整合的系统服务.主要原因还在于服务供应商没有提供很好的产品和服务.不管是从硬件还是软件方面来说企业信息化欠缺还是存在的.如果按照拥有7万多家中小企业客户的神州数码的总裁郭为的企业信息化分为四个阶段的划分来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企业内部网络应用阶段,企业间涉网交易阶段和全球性运营阶段. 企业在配置了办公系统、财务系统、业务系统以及通信系统后,如何才能让这些系统统一协调、相互融合呢?调查发现,通信系统最为关键,它是提高企业沟通和管理效率的核心。
总之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实是:应用水平相对较低,且应用层次差异比较大,400多万家基本上属于第一个阶段: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比例为30%左右;而20万家的企业应该属于第二个阶段:企业内部网络应用阶段,少部分达到了第三阶段,整个比例为16%左右.到2009年,国内有一半左右的中小企业还未建立自己的网站,绝大多数的企业对网站的应用局限于宣传企业形象和信息查询。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的中小企业不到总数的20%,而在美国,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的中小企业则占75%.与大型企业比较来看,国内大型企业九成以上建立了内部网站,近八成使用了财务管理软件,七成以上拥有外部网站.
关键词: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商业模式;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5-0020-03
1理论回顾
有关管理创新理论的研究由来已久。熊彼特在1912年《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创新理论(Innovation Theory),是西方经济学中第一个系统地描述了创新理论的学者,他认为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他从创新规则着手,认为创新是一种生产函数的转移或者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创新组合,并引入生产体系使其技术体系发生变革。创新的根本动力并非逐利,而是在要素禀赋的压力下催生出的企业家精神。创新有一种必然性,资本、人力资源、知识等要素决定了创新模式和结果。彼得·杜拉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提出了企业家(Entrepreneur)通过创造新的事物,改变了价值观。企业家的个性可以完全不同,但要具备创新精神,如果被模式固化了的管理者是不能称之为企业家的。真正的企业家可以勇敢地面对不确定性,积极发掘资源并想方设法把它转化为财富。企业创新改变了资源的产出,将它从需求的角度而不是从供给的角度改变了资源给予消费者的价值和满足。他认为在企业家精神的指引下,所有企业都能创新,创新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企业创新是有意识、有组织的行为而非灵光一闪。彼得·圣吉在1990年出版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认为企业在面临变化剧烈的外在环境,应该建立一种学习型组织,这种组织力求精简、扁平化、弹性化、终生学习、不断自我组织再造,以维持竞争力。学习型的组织不存在单一的模式,组织是通过新的观念和信息而不是物质的产品来实现其价值的提高。五项学习修炼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及系统思考。
通过回顾可以看出,各位学者对于管理创新的关注点集中在“创新”上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但以上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是研究的视角更多地关注战略层面,研究结果的理论性较强,对于实践中的战术层面即如何操作等问题指导作用较弱;其次是以上研究的对象是国外大中企业,而非我国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本文认为,管理创新是一门有用的知识,管理创新不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具备创新精神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活动,而且也是文化和心理问题——传统的观点认为专业的管理只有在大结构中才能发挥作用在中小企业则不能。但通过西方发达国家战后中小企业的发展经验和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中小企业成长历程表明,中小企业较之大型机构更需要管理,且管理对它们的影响也更大。
2中小企业的重要地位
在不同的国家,其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也不同。在2011年6月18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对各行业的标准进行了规定。
改革开放以来,星罗棋布的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2012年4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马骏公布了下列数据:据2011年数据,我国中小企业总数量近5000万家,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数量的98%以上,为中国新增就业岗位贡献是85%,占据新产品的75%,发明专利的65%,GDP的60%,税收的50%。以上数据说明了中小企业成为了扩大就业的主渠道,也正在成为我国创新的主力军。
欧美发达国家的学者认为,发展中小企业,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方面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和个体价值重新定义的要求。他们从中小企业的柔性和活力方面入手,对中小企业不吝赞美之词:中小企业在投资方面,在增加就业方面,在创新方面,在……总之,小的就是好的(Small is beautiful)!美国《小企业法》指出,只有振兴小企业,才能保障国家安全和经济繁荣。日本《中小企业》认为,中小企业是“经济的牵引力和社会的主角”。欧盟的《小企业》认为,小企业是“欧盟经济的核心力量”,是确保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的主体。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大企业的魔力光环会逐渐消褪,中小企业就是整个社会的稳定器。
从以上数据和经验可以看出,在我国保持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它们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的坚实基础。
3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困境
3.1中小企业的外部问题
(1)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自入世以来,一方面以自由贸易为目标的WTO规则为中小企业开展对外贸易提供了便利,但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必须遵守WTO以市场经济为基准的规则,承担一些如减让关税、放弃限制国外产品输入一类的义务,使得对中小企业采取保护政策的难度加大。竞争手段只能朝着增强非关税措施保护、增加产品自身竞争力的方向努力。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冲击巨大。欧美买方市场的消费能力锐减,很多出口型的中小企业拿不到订单,现金流紧张。
(2)融资渠道狭窄,贷款困难,是困扰和制约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2013年1月8日,渣打银行的《中国中小企业信心指数》中显示,2012年第四季度的“融资信心指数”为47.2,不但仍低于50荣枯线,且较之第三季度低了2个百分点。据不完全统计,中小企业贷款遭拒率达56%。从中小企业自身情况分析,其总体上存在着产权制度不明晰,财务制度不健全,账目透明度不高,固定资产数额较少等缺陷,导致其社会信任度低。遇到大的订单也难于筹措相应的资金,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流失。从中小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分析,是法律和金融支持不力。客观上讲,从中央到地方对中小企业出台的优惠政策很多,比如非公36条细则,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差异化金融监管,税收优惠政策的延长,对小贷公司等民间金融机构的放宽等。但“宏观暖微观凉”的现实依然残酷,银行业普遍加强了信贷管理,以规避贷款风险为第一原则,相对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大;银行对中小企业在同等数额贷款上必须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贷款成本较高使得银行缺乏积极性和利益驱动。以上原因造成金融资源依然对大型企业趋之若鹜,对中小企业退避三舍。
(3)企业经营成本大幅提高,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①在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的推动下,国内市场上如石油、煤炭和农副产品等原材料价格高涨;②由通货膨胀引发的物价上涨致使劳动者生活成本增加以及劳动力要素相对稀缺,劳动力价格上涨已经是大势所趋。官方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制造业中心的劳动力成本上涨了20%—25%,全国最低工资标准平均上调12%;③企业环保支出增加。为了落实节能减排和加大环境生态保护,各级政府强化了环境保护的执法和惩治力度,污水处理、废气回收净化等措施成为企业运行的先决条件。总体来看,中小企业的价格转移能力较弱,特别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其很难通过提价来转移成本。
(4)税率过高,与民争利,造成消极影响。增值税、营业税等流转税占税收比重超过60%,其特征是“挣的少交的不少”;大量的间接税收隐藏在生产企业和消费者身上,造成眼下这种谁生产的多、谁消费的多,谁交的税就多。这种税收结构的不合理,不仅抑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企业不得不通过偷税漏税来“减负”。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此前曾表示,应尽快进行税费改革和政府行政审批改革,减少民营企业发展的阻力。
(5)中小企业间缺乏产业联系,难以形成专业化协作和经营网络,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例如,苏州市现有企业4万余家,集中在轻纺、服装行业的生产企业就达5000余家,同时并存着数万个家庭纺织、服装制造者,“如此高的产品重合度,必然造成供过于求的市场窘境”。众多企业同质类的产品使得彼此之间的竞争日趋残酷,形成一种“你死我活”的局面。
3.2中小企业的内部问题
(1)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和管理模式走到尽头。①中小企业依赖资源外延开发,这种透支性质的增长模式已经受到资源硬约束的制约。资源过度消耗的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造成社会总成本的增加;②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时期,企业规模扩张迅速,掩盖了高成本、低效率的问题。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如何开展精细化管理就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中小企业家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和战略思维。①大多数企业家不能与时俱进,依然抱住过去成功的经验不放,而忽视了外部环境的变化。权变管理理论指出,企业管理的核心就是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随机应变,而不存在万能的管理方式。企业家不仅要看重具体的管理方法,更要看重管理所面临的“情境”。再者缺乏对创新的深入理解,很多企业主认为创新就是技术上的改进,而没有真正意识到管理创新也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②中小企业家认为战略管理是大型企业所需要的,自己的企业有生产经营计划就可以,往往只顾眼前利益而缺乏长远目标,甚至还有“走到哪儿算哪儿”的想法。战略管理是为企业提供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英国学者哈默的研究发现,日本现在很成功的企业在几十年前还是弱小的,但是他们在当时就有明确的战略目标。这些企业在战略规划的指引下,可以更加有效地使用资源,充分发挥自身灵活的特点,最终成为有影响力的大企业。战略眼光的缺乏直接导致应对变化的意识和能力不足,企业进行自身调整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也会降低。
(3)中小企业创品牌能力较低,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由于长期被动接受了国际产业分工,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缺乏品牌意识,满足于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原材料等密集型资源,扮演国内外大企业代加工者的角色,甚至无牌加工。其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成也萧何”——OEM成就了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败也萧何”——OEM阻碍了他们的进一步发展。有些企业即便具备品牌意识,但因为其自身不具备品牌运作能力而搁浅。长此以往,若听之任之,那么在产业发展中形成了许多结构性的缺陷、企业自身定位等问题调整起来将愈发困难。
(4)中小企业人才流失严重。全球领先的专业招聘集团瀚纳仕,近日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明显存在员工流动率过高的问题:三成以上或35%的应聘者在2至4年内会换新工作,而14.5%则不到两年就换新工作。缺乏职业发展前景(34.9%)是促使应聘者寻找新工作的最主要原因。第二个主要原因是想要追求全新的挑战(22.3%)。薪酬是应聘者选择离职的第三大原因(13%)。企业培养一名员工需要付出一定成本,过于频繁的人员流动会造成企业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人才的流失不仅带走了技术、客户等资源,而且会产生连带效应,其他员工也会效仿,降低企业的凝聚力。久而久之,企业不过是员工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垫脚石”,无法形成“双赢”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4中小企业如何进行管理创新
目前,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是一个难题,但是并不意味着什么也不能做。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各级政府努力营造有利的产业发展环境,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态势;各种市场结构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同时也需要企业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从管理创新入手,以自我升级、就地升级、联合升级为主要方式,使企业实现向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转变。
(1)培养企业家创新精神。管理创新首要之举就是思想上的转变,是一场重要的心理革命。没有管理思想创新,管理创新也无从谈起。企业家在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其对管理创新的作用、效果、行为方式的认识,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没有正确的创新价值观,企业的管理创新活动就无法得到有效地实施。企业家的工作是“创造性的破坏”,必须要主动地培养自身的创新魄力和风险意识。在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需要企业家具备战略眼光和辩证思维,面对资金短缺、资源匮乏、市场不确定、技术创新失败等困难,依然可以敏锐地洞察到产业的发展趋势。根据环境的变化,他们能够及时发现社会需求,甚至创造需求;他们能够组织资源,开发和创造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2)寻求管理模式创新。面对挑战,中小企业已到了不得不主动寻找新的发展模式的时候了。只有管理模式创新之后,企业才能有技术创新和品牌创新。传统的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就是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两权合一”。这个模式的优点在于所有者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控制,鉴于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的特点,所有者亲自参与管理有利于降低成本,最能发挥效率。其缺点在随着企业的发展,分工不明确、规章制度不完善的弱点就会被放大。所有者凭借经验和感觉来进行管理,决策大都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往往出现决策性的错误。所以将企业所有权与管理权分开,明晰产权,通过加强和完善企业管理,进一步扩大资本的控制范围,增强资本的增殖能力。现阶段企业规模的扩大,在客观上要求建立相应的制度和聘用适当的经理。为了避免所有者对企业失控,需要通过健全的财务制度对经理人进行有效的监督。企业形成相对独立的财务制度,并准确提供财务报表,用来考核、评价经理人的绩效。所有者的主要精力不是花费在日常管理上,而是要“实行例外原则”,即自己保留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
(3)重视商业模式创新。彼得·德鲁克认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据资料显示:在当今美国,60%的企业创新是商业模式创新。哈佛大学教授约翰逊、克里斯坦森和SAP公司的CEO孔翰宁在共同撰写的《商业模式创新白皮书》中写道,任何一种商业模式都是一个由客户价值、企业资源和能力、盈利方式构成的三维立体模式。关注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例如瞄准什么样的客户、市场潜力有多大、为客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建立什么样的营销体系、整合什么样的资源等,都有可能演变为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由于中小企业资源有限,最忌在产业链上参与过多的环节,导致不可控因素过多。一旦确定了最佳切入点,就要集中资源做精做强。比如雷士照明通过重新定位,从卖产品过渡到卖服务,再到2011年推出照明整体解决方案,客户覆盖面从商业照明向零售和高端工程渗透。雷士照明在商业模式的三维立体模式中,挖掘到有利于自己转变的关键点,打破了行业内通用的商业模式,找到了产生客户价值的新型增长之路。
(4)真正建设起“以人为本”的用人机制和企业文化。目前中小企业遇到的发展瓶颈与人才匮乏有相当的关系。笔者认为,相对于人才引进而言,留住人才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更为重要。中小企业应该用什么体制、用什么文化才能留住人才?
首先,科学有效的激励制度必不可少。激励的主要作用在于激发调动人的积极性,从而使人们更有成效地进行工作,实现组织目标。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在缺乏科学有效的激励情况下,人的潜能只能发挥出20%—30%,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员工把另外70%—80%的潜能也发挥出来。在管理实践中,无论是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对员工都有积极作用。至于如何将这两种激励与员工的绩效挂钩,就要看中小企业家的管理艺术了。一定要对员工的需要有起码的了解,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切忌照搬书本知识。精神激励需要一定物质载体,物质激励也要包含一定思想内容,两者要互为补充,实现有机结合。建立一种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才能最大程度调动员工积极性。如根据企业初创期的老员工与后来的职业经理人的不同诉求,进行股票期权激励、年薪制、津贴与退休计划等,长短期激励结合,以求尽量解决传统的薪酬体制下激励弱化的问题,以及越来越多的因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委托问题。
再者,培养具有凝聚力的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对企业员工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和约束作用,是对企业规章制度等外在约束的一种有效补充,就如同企业和员工之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心理契约”。企业里员工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企业价值观。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应该努力创造条件,使员工有归属感,使员工能感到宽松和谐,有一定压力也有更多的动力,能够不时取得成就感的愉悦的工作氛围。企业文化要以人为本,围绕人(员工和客户)的需求来建立,并根据人群需求的变化而不断给予完善和发展。
5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企业运行和管理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是空前的。创新是现代企业充满活力的源泉,也是企业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基本驱动力,企业需要持续地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如果企业还是固步自封,不及时进行创新,将意味着自取灭亡。企业要在充分分析调整和机遇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积极地迎接挑战,就会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参考文献
[1]王晓辉,林琳.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关键因素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11).
[2]张静.对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J].经济师,2009,(2).
[3]彼得·杜拉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彭志华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
一、引言
随着中小企业数量的递增和规模的扩大,中小企业已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在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原有的管理水平已不适应企业新的发展,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二是如何协调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是建立在内部协调性的基础之上,因此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是企业最基础的工作,也是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二、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环境
管理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管理环境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制度的贯彻、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环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加强企业管理的建设,强化管理主体职能,应依据中小企业实际情况,首先建立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和潜能,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使股东及其他利益团体的利益真正得到保护。目前,我国部分中小企业没有董事会,即使有董事会其监控作用也严重弱化。董事会是公司管理系统的核心,它负责为公司经理制定博弈的规则,形成管理控制的逐级向下延伸,建立良性循环的职业经理人进入、退出机制。对企业管理而言,一个积极主动的董事会是相当重要的。
2、合理设置组织结构
企业经营的目的在于实现其整体目标,而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则在于提供规划、执行、控制和监督活动的框架,企业组织结构建设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成果及控制效果。企业要有效地从事各项业务活动,必须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行使管理与控制的职能。中小企业要根据企业目标和自身特点,设置不同的组织机构,充分注意部门之间职能的科学划分,做到高效、协调、简洁,并确保企业的目标以最合理的成本实现。
3、适当的权责分配
企业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保证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合理授权是必然的。企业要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规定各职能机构的权限与责任,根据各职能机构的经营任务与特点划分岗位系列,确定需要的岗位,根据岗位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人才,并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对于企业法定代表人,既要保证其经营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又要保证其经济行为的效益性和廉洁性。权力和责任是关键一环,对不同的管理环节要有不同的授权,并承担与之相当的责任,使之“越权”将付出更高的成本和代价。
4、信用和责任
信用是商业社会的基石,责任是信用的基础,现代企业组织管理中,无论是岗位与岗位的关系,还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都可视为责任关系。第一,责任的可传递性。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对内部控制负有责任,从企业最高管理者至企业的一个具体员工,应根据其职责大小、工作性质、标准要求,逐级传递,并以此形成企业的责任体系和责任流程。第二,责任的可量化性。企业责任的实质是保证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的实现,目标(指标)的逐级量化实际上是随着责任的可传递而得到量化。第三,责任的可追溯性。企业的任何过失行为以及由此造成的后果,都应对责任的主体和相应的责任人进行追究,包括对过去的责任过失行为进行追溯性追究。
5、人力资源政策及实务
秉承“以人为本,知人善任”的人事政策和实务的宗旨,保执行公司政策和程序的人员具有正直品行和胜任能力。管理者素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绝对重要的作用,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行为,进而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公司职员的胜任能力和正直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有关薪酬、雇佣、培训、福利、业绩考评及晋升等政策的公正性和程序的合理程度。公司应当合理配置岗位人员并给予能完成所分配任务的资源,这是建立合适的控制环境的基础。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对培养员工更好地贯彻和执行内部制度有很大的帮助。
三、设立有效的控制活动
在完善了管理环境后,中小企业应当执行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旨在帮助企业保证其已针对“使企业目标不能达成的风险”采取了必要行动。中小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具体设置以下控制活动。
1、独立内部审计
公司内审人员的内审工作直接对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负责,负责对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凭证和账簿记录、物资采购、定额消耗标准、付款流程、工资管理、赊销流程、客户信用等级评定标准、账实相符等的真实性、准确性、手续的齐全程度进行审查、考核。
2、明确授权控制
明确授权批准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相关内容。公司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的职权,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经济业务。例如,企业的采购循环就应注意请购单、订购单、采购单等的授权与审批,要注意对采购的单价、质量、数量等的控制审核。
3、职能分工控制
合理设置分工,科学划分职责权限,贯彻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即每一个人工作能自动检查另一个人或更多人工作的原则,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业务稽核、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
4、合理的凭证流转控制
合理地制定凭证流转程序,使得经营人员在执行交易时能及早送交会计部门以便填制凭证,已登账凭证依序归档。各种交易必须做相关记录,如固定资产的审批及验收记录、存货的购销记录、支票的领取登记记录等,并且将记录与相对应的分录独立比较。
5、严格的资产控制管理
保护资产和记录安全的重要措施是采用实物和技术防护措施。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采用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以使各项财产安全、完整、有效。
6、绩效考评
为了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应实施有效的激励、奖惩机制,激励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和控制的主观能动性。各部门应定期举行绩效考评会议,作为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事后控制,它不仅可以总结一定时期的工作成果,同时也是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过程。通过绩效考评,配合一些必要的奖惩措施,将部门的工作目标与个人工作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部门的工作目标将通过个人工作目标的实现而实现。
7、完善企业的内部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