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南大学图书馆

中南大学图书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中南大学图书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南大学图书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馆文化;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图书馆作为高校知识和信息的集散地、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场所,它与师资、教学设备并称为现代化大学的三大支柱。高校图书馆在传播文化思想、弘扬民主精神、培养先进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教育职能的实现

教育职能是高校图书馆的天职,实际上这是课堂活动的延续和深化,亦即图书馆是大学“第二课堂”的作用,如对读者进行美学教育,即通过文艺作品的阅读与欣赏,对提高读者的文学水平与艺术素养发挥作用;同时,图书馆员在读者工作中,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言行规范也能达到培养人、教育人的目的。当然,高等学校图书馆教育作用的发挥会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和计划而改变,高校教与学的方法改变了,图书馆工作的方式方法也将随之改变。现代高校青年学生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代青年大学生在思想观念的诸领域变过去的两极选择为多种选择;层次更加趋向多层化;价值观念呈现出零散化、多元化和无权威化;自我意识、自主精神在不断增强;物质利益观念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大部分人都追求能获取更多的物质利益和物质享受,等等。大学生这些思想观念的变化,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即表现为需求的多样化、读书的功利性、使用的唯我性、责任意识的淡化、公德心的缺失,等等。为顺应大学生这些思想观念变化的特点,现代高校图书馆越来越注重通过自身文化建设,对他们思想观念中消极方面利用自身文化优势来引导、熏陶,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文明阅读习惯,养成公德心,进行诚信教育。而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不仅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进行导读服务,给大学生推荐必读书目,举办有关阅读的讲座,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和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而改变知识结构,提高人文素质,淡化读书的功利性。针对大学生在利用图书馆中的不良行为,如破坏图书、窃书、损坏公物、占座、其他不良举止等,通过馆员的示范、被破坏物品的展示、读者的培训、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等方面来感化育人,亦是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公德心的有效手段。这样的方法,往往比生硬的教育和惩罚更能达到效果,更能让大学生接受。再者,通过人文、开放、自由、尽心的服务,满足大学生需求的多样性,从而让他们在图书馆的服务中感受到关怀和满足,再让他们将这种关怀和满足传递开来,达到塑造美好人格的作用。

二、阅读习惯的培育

阅读,在当今的教育中已经被提到非常重要的地位。于是,培育大学生自觉主动的阅读意识,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构建校园阅读文化,成为当代高校图书馆文化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认识到大学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它也是知识创新的地方,“大学,是一所校园,也是一种思想状态。”“大学的人才培养观念在创新,以终身教育为信念的教育价值观,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整合为特点的教育内容观,以注重创造个性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方法观,大学职能观的转变,人才观念的创新,德育观念的创新,师生观念的创新,知识观念的创新构成了现代化大学的人才培养观”。对阅读习惯的养成,即是适应新型人才培养观的重要一环。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对于个人而言,它可以增进知识,愉悦身心;对于国家和民族而言,它能启迪民众智慧、提高国民素质。现代著名学者刘梦溪说:“阅读是个体生命的提升,更牵系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品格的塑造。”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加拿大作家阿尔维托・曼谷埃尔更是将阅读推到至高的位置上,他在《阅读史》中写道:“生活之所以发生,乃因我翻动这些书页。”阅读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已成为学校、社会、家庭的共识。图书馆更是认识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营建阅读环境应成为其工作的核心部分。为养成大学生的阅读习惯,近年来各高校图书馆纷纷举办各具特色的读书活动,营造了浓郁的读书氛围。如,近几年来中南大学图书馆坚持将借阅数据统计、阅读调查、书目推荐、新书通报等纳入常规工作内容;成功开发了学风指数系统,每日学风指数;举办了数字资源宣传周、读书月等大型阅读活动,着力营建书香氛围,阅读环境不断改善,学生的阅读兴趣日趋浓厚,图书馆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三、高校图书馆文化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中心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将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生活学习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图书馆文化既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支持着校园文化丰富多样的展开,现代化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使之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中心是一种必然。

首先,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有力地支撑着各类型校园文化的展开,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着校园文化应有的质量水平。现代化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类型丰富,获取途径方便、快捷,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的藏书结构、阅览方式都在发生着快速变化,其显著的标志就是图书馆数据库的建立与图书馆查询平台的出现,这样的发展使采访、流通、阅览等各个环节都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信息贮存量越来越大,信息开发利用节奏越来越快,周期越来越短,从而使图书馆通过现代化方式服务和支持校园文化活动的手段越来越先进、越来越活跃。随着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现代化发展,网上图书馆、虚拟图书馆也日渐兴起,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正在扩大。正因为这种高效、现代化的文献资源保障,使图书馆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高校图书馆的环境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校园文化的质量状况,激发校园文化向高层次、高品位发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作用和自学能力。”图书馆环境氛围是图书馆文化的一种感性的直观映射,它体现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体现了求知环境与审美环境的有机统一。具有良好环境氛围的现代化图书馆既是一所大学的精美名片,也是这所大学的文化聚散地。如今,高校图书馆都已十分注重图书馆环境氛围的营造,现代气派、美观大方、宽敞明亮、富含文化气息的馆舍建筑,给了读者一种干净、宁静高雅、和谐、协调、赏心悦目的感受,让读者能够流连于图书馆这个知识殿堂,并能在其中进入物我两忘的学习境界。各种励志、具有启发性的标志、标识等,如中南大学图书馆,在其大厅就悬挂着本院院士的照片及其介绍,给读者一种无形的激励,能在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四、高校图书馆文化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影响

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最高目标。如果说课堂教学过程更多的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过程,那么图书馆的阅读活动和其他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文化活动,更多的是一种思想影响和熏陶过程,它对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的影响细致入微却又集腋成裘,虽为涓涓细流却又滴水穿石,这是大学教育中其他教学手段无法到达的境界。与课堂教育相比,图书馆教育具有自主性、创造性、灵活性的特点。大学生可不受学科专业、教育计划、授课时间等限制,在图书馆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以及已有基础、发展目标,既可以学习专业知识,也可以学习生活知识;既可以广泛涉猎,也可以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的钻研;既可以精读,也可以跳读,这十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主动发展精神和主动发展能力。相对于课堂直接灌输式教育而言,“听之无声、望之无形”的图书馆文化对大学生道德生活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他们通过在图书馆的阅读,不断地提升自我认识,完成道德价值的自我体验、自我选择、自我完善,由于这种导向远离了强制和服从,强调个体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服从个体的需要和选择,从而更有利于大学生自觉建立正确健康的价值取向,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且图书馆道德导向作用是在读者的借阅活动中进行的,是一个实践的过程,相对于课堂的说理道德教育,通过他们在借阅活动中的各种行为可以检验一个读者是否诚实、守信、勇于承担责任,是否能尊重他人权力、自觉遵守各项规约,是否能珍惜爱护资源、遵从公共秩序的要求。这种实践性道德教育,因为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而能够实现道德在实际生活中的引导、激励和提升,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美国精神医学专家高尔特说:“图书馆是一座心智的药房,存储着为各类情绪失常病人治疗的‘药物’。”西汉刘向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宋朝的一个宫廷太医在医书中写到:“盖其辞意典雅,读之者恒然,不觉沉疴去体也。”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服务在近年来已有展开,相信这样的服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图书馆)

主要参考文献:

[1]孙海霞.图书馆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4(增刊).

中南大学图书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需求与服务

近年来,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载体发生了巨大变化,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迅速增加,高校图书馆传统信息资源(纸质书刊)的需求与服务逐渐退出了主战场,而数字信息资源需求与服务随之而逐渐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主战场的重要地位。然而,在庞大的数字信息资源的需求中,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服务显然还很不到位,这使高校图书馆读者的数字信息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从而使高校图书馆的职能无法得到顺利实施。本文首先对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需求与服务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其后对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需求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需求与服务的对策,以为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需求与服务提供参考。

1.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需求与服务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高校图书馆读者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高校图书馆读者是指凭有效证件到高校阅读书籍、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的人[1]。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主要包括广大高校师生及高校教师家属。当前,随着光缆和电缆的铺入,以及计算机价格的进一步降低,高校图书馆读者利用光盘检索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可以从各种数字图书、电子期刊、数据库、网络信息资源等庞大的信息海洋中方便、快捷、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从而为高校图书馆读者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智力保障。

1.2 有利于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目前,校企合作比较频繁,很多企业委托高校师生来完成企业的横向课题,这些课题均是企业难以解决或亟需解决的难题。于是,受委托的高校师生利用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频率也越来越高。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丰富也使信息需求者——受委托的高校师生不再满足于获取文献线索或索取原文,而是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服务——丰富的网络资源来获得各种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相关信息,从而使其需求能得到最大的满足。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横向课题得以顺利完成,相关企业竞争力也顺利地得到了提升。

1.3 有利于加快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时,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小康要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显然,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服务的提供为高校图书馆读者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其既可以打破地域限制,满足读者获得国内国外的数字信息资源的需求;也可以打破时间限制,满足读者获得过去的、现在的、乃至前瞻性的未来信息的需求;还可以打破学科限制,满足读者获得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信息的需求;甚至还可以满足读者获得对于某一问题的全部有关的书刊和声像资料信息的需求。而且,这些数字信息的获得,内容较原来的传统纸质信息更为全面系统、获取过程也更为简单方便,从而使读者的精神文明建设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极大发展,进而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具有极大的加快和促进作用。

2.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需求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尽管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需求非常庞大,但是在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服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需求的满足。

2.1 数字信息资源不全

在当前的数字信息时代,知识信息的生产和老化速度明显加快,技术成果的应用周期也大大缩短,高校图书馆读者只有及时抓住新颖的信息资源、把握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前沿成果,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才能抓住机遇和进行正确决策,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当前的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把握主动权。然而,纵观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不全的现象普遍存在。其原因在于以下两点:

(1)高校图书馆经费有限,购买的数字信息资源严重不足。由于高校图书馆自我造血能力不足,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所属高校或相关部门所拨资金维系着,因而资金普遍不足,而很多数字信息资源是需要高校图书馆花费巨额资金购买的,从而这种资金方面的不足又迫使许多高校图书馆购买的数字信息资源非常有限,进而使高校图书馆读者的数字信息需求无法得到较好的满足。

(2)馆际共享不足。任何一个高校图书馆都不可能购买所有的数字信息资源,因而,通过馆际共享来实现高校图书馆间数字信息资源的共享是扩大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一个很好的选择,也是很多高校图书馆正在努力尝试的工作。然而,实际上,由于经济利益、行政归属、相互竞争等障碍的存在,高校图书馆间馆际共享工作开展并不尽如人意。据笔者调查:很多高校图书馆馆际共享并未得到真正实施,有的高校图书馆的馆际共享工作只能查询对方的书目数据库,有的高校图书馆即使能下载一些共享图书馆的资源,也是极其有限的。此种情况,无疑使高校图书馆读者对数字信息资源的庞大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

2.2 数字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在目前的“信息爆炸”时代,文献数量和数字资源越来越多,而精品化和全面化的数字信息资源却相对越来越少。庞大的数字资源信息,常常使高校图书馆读者陷入信息迷失的状况中。因此,高校图书馆读者往往希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价值较高的数字信息资源。而这些资源往往是已经被经过筛选和加工的信息。然而,由于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和高校读图书馆读者素质的影响,高校图书馆的数字信息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其原因在于:

(1)很多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素质偏低,往往无法对数字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提炼。据调查:高校图书馆基本上都没有独立的人事管理权,其需要的人不能及时补充进来,不愿干、干不好和干不了的人又因为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不能淘汰出局。一般来说,高校图书馆职工多来自学校后勤、服务单位或工厂,他们文化底子薄,图书情报知识贫乏。在此种情况下,高校图书馆缺乏专业的学科馆员(即使有也常因为图书馆待遇比高校内同类部门低而不断流失),因而很少或无法对其读者所需要的数字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提炼,致使数字信息资源的质量大打折扣,读者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同时,因为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偏低,导致其在高校图书馆网络出现故障时,无法进行有效维护,从而使其读者在对数字信息资源获取的过程中网络无法处于运行稳定、信息通畅的状态,进而使高校图书馆读者数字信息需求的满足经常遇到阻碍。

(2)读者利用数字信息资源能力薄弱。在高校图书馆读者获取数字信息资源的过程中,读者利用数字信息资源的技术水平的高低会使其使用资源的速度和准确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读者的网络知识技能和检索水平越高,其获取数字信息资源的质量、速度和准确性也就越高。然而,当前,高校图书馆读者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因其自身的生理、心理等个体特征,必然会受到来自自身条件的限制。部分读者由于受教育状况、性别、生理、心理等特征的影响,在对数字信息资源的认识能力和检索能力方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约,从而在利用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时,无法迅速、准确地获取其需要的数字信息资源,甚至还有的读者在利用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时还因为自身计算机知识的贫乏,对网络或设备进行了无意破坏,并因此而影响了其他高校图书馆读者来获取数字信息资源的速度与便利。

3.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需求与服务对策

3.1 积极解决高校图书馆经费问题,尽量多地购买数字信息资源

首先,应积极争取高校图书馆主管部门对高校图书馆的财政倾斜;其次,应严格把好采购关,充分有效地利用高校图书馆的现有资金:在保证高校图书馆的必须的纸质藏书的情况下,应与时俱进,尽量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对数字信息资源的购买上,以扩大高校图书馆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尽可能地满足其读者对数字信息资源的需求。最后,可按《图书馆学情报学词典》中对有偿服务的规定,大力开展有偿服务,培养高校图书馆的“生血功能”[2]:如开展单项服务,如咨询、代译、课题研究等;开展长期合同服务,按年度收费;开展课题跟踪服务,按课题费用提成;开展按协议用户取得收益时,分成收费。

在从以上三方面积极解决高校图书馆经费问题后,高校图书馆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购买以下数字信息资源,以使其读者的需求能尽可能地得到满足:如《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等。

3.2 成立全国性的图书馆协会,加强馆际联系

纵观全球,全国性的图书馆协会首先是在图书馆事业比较发达的美英各国建立起来的,其对馆际互借等联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大大地推动了图书馆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应在成立全国性的图书馆协会的基础上,形成高校图书馆间的联盟,在合作框架下,集各高校图书馆之力,真正实现各高校图书馆分担建设成本、并对所购买数字信息资源等各资源进行充分共享,以达到“1+1>2”的效果,真正提高数字信息资源在馆际间的利用率。

3.3 提升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

第一,高校图书馆应改变当前委派制的用人机制,实行聘任制和招考制,从进人源头上解决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

第二,应取消“大锅饭”的薪酬机制,对职工实行工资津贴包干制,加大考核力度,改变考核方法,实行“3600”考评;

第三,应实行高效应的奖罚制度,赏罚分明,并坚决实施到位;

第四,高校图书馆主管部门应敢于下放进人、管理使用、处分及辞退等人事管理权给高校图书馆,使其能按照工作需要增减人才,自主及时地进行公开选拔,以便进行科学管理;

第五,把提高高校图书馆职工综合素质当作基本任务来抓,多利用岗位练兵、短期培训、鼓励参加函授、自考学历教育等方式来切实提高职工素质;

第六,应以人为本,做好激励工作,通过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压力机制来规范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行为,让其在平等竞争中感受到尊重和信任,在得到奖励的基础上激发其学习和工作热情,激发其主动性并不断有所创新;

第七,应对高校图书馆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以不断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

3.4 加强读者利用数字信息资源能力的培训

在当今的数字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需求的实现正在由“他人服务”模式向“自我服务”的自助化方向转移。但目前高校图书馆读者普遍缺乏网络知识技能和检索水平,其利用数字信息资源能力薄弱,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较低,这都制约着其信息资源需求的实现。因此,高校图书馆对其信息资源用户——高校图书馆读者的培训工作已经非常必要。高校图书馆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读者积极主动地实施不同形式的、分层次的培训[3],如可根据不同类别的读者,分别或综合采取提供网络学术资源导航服务、参考咨询服务、提供信息利用教育服务、专题讲座、短期培训、网上教学等教育方式,为其提供网上信息资源的检索、获取、利用的知识技能与方法、文献检索的原理与方法、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培训、数据库的概念、网络基础知识、网上信息资源的类型与特点等,以使高校图书馆读者能在通过培训后,能减少检索的盲目性,提高检索资料的效率,能提高其信息意识和获取信息的技能、能更方便、快捷地利用计算机自由地查找信息并准确无误地获得所需信息。

参考文献

[1]王云祥.我国高校图书馆制度与读者权利冲突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86.

[2]王云祥.我国高校图书馆制度与读者权利冲突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295.

中南大学图书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开放存取;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开放存取(Open Access)是指通过公共网络免费获取所需要的文献,允许任何用户阅读、下载、复制、传播、打印、检索论文的全文,或者对论文全文进行链接,为论文建立索引,将论文作为素材编入软件,或者对论文进行任何其他出于合法目的使用,不受经济、法律和技术方面的任何限制,除非网络本身造成数据获取的障碍。对复制和传播的唯一约束以及版权在此所起的唯一作用是,应该保证作者拥有保护其作品完整的权利,并要求使用作者作品时以适当的方式表示致谢并注明引用出处。开放存取实现途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OA期刊,一种是OA仓储。拥有大批科研人员的高校是建立OA仓储的主要力量,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是通过致力于OA仓储的建立来开放存取资源的。开放存取资源具有成本低、传播快速、获取容易、覆盖面大等优点,备受读者青睐,是全球信息资源即时共享的理想模式,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

1 开放存取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

对用户无限制地免费使用以及充分共享是OA与传统付费资源的主要区别。随着开放存取运动的不断发展,OA的质量也有了进一步的保障。OA数字资源的大量出现对于资金短缺的图书馆来说,无疑是为信息资源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

1.1 OA出版模式可相对减轻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资金玉力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采购重点之一就是电子期刊数据库。但由于近年来学术期刊的订阅费激增以及出版商垄断学术期刊的出版等原因,数据库购买和维护价格暴涨,导致投入图书馆的资金增长速度往往赶不上图书馆所需资金的增长速度的尴尬局面,并严重阻碍了高校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以及学科的发展。

OA期刊出版模式的出现,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可能。OA期刊采用“作者(机构)付费,读者免费”的出版模式,缓解了“期刊危机”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压力,很大程度上节省了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费用,使高校图书馆合理利用有限的经费,最大限度地满足本校师生的信息需求。

1.2 OA资源的纳入将改善高校图书馆现有馆藏体系

开展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使图书馆建立合理的馆藏体系。OA资源的出现拓宽了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选择与采集的对象范围,并增强了馆藏的时效性,进而对构建合理的高校图书馆馆藏体系产生积极影响。

由瑞典Lund大学图书馆创建和维护的开放存取期刊列表DOAJ是目前最大的OA期刊源站点,其旨在涵盖所有学科、所有语种经过同行评议的高质量开放存取期刊。OA资源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学术信息资源,在学术信息的交流、传播、利用、推广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此外,学术成果的传统发表流程烦琐,出版周期长,导致前沿科学成果未得到及时的发表和交流。OA期刊的出现大大缩减了出版周期和流程,使得最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能够及时公开,有利于科研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及时共享,促进学术交流和创新。学术期刊是高校图书馆建设信息资源的重要内容

,图书馆可通过采集并提供OA期刊给师生以增强馆藏学术资源的时效性。

1.3 OA资源的运用有利于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信息资源建设

数据库建设是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购买和自建数据库是图书馆数据库建设的两种途径,而自建数据库主要包括馆藏书目数据库和特色数据库。图书馆一方面可以充分整合利用OA资源形成学科导航,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参与开发OA资源、建立OA仓储形成单独的自建数据库。

高校图书馆作为服务本校广大师生员工的信息服务机构,应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与资源建设的需要,搜索、选择、挖掘各种形式的OA资源,下载到本馆中,经过规范、分类、标引后,通过互联网或其他方式免费提供给用户获取使用,如建立学科信息资源导航库或是将分类OA资源整合到图书馆的OPAC供读者检索使用。就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OA资源的利用现状来看,图书馆大都对部分著名OA资源作简单链接而并未对其进行深层次地挖掘、开发和整合。随着OA运动的不断发展,面对数量迅速增长、种类日益繁多的OA资源,简单地搜集和堆砌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结合各类学科热点门户网站和学科信息门户的建设成果,将已有的各学科资源库进行整理和展现,并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导航数据库和检索平台,为用户提供OA资源检索和指引的导航系统。

1.4 OA运动有助于加快信息资源共享的进程

OA运动的共享理念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统的馆际合作如信息资源协调采购、联机合作编目、联机书目查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网上联合咨询等工作被无限扩大,高校图书馆应以更加积极开放的态度,将馆藏资源和经过加工的OA资源提供给其他的图书馆或信息机构,在为本馆用户服务的同时,也可服务于其他所有需要馆藏信息资源的用户。

1.5 OA资源助推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新型管理方式的产生

目前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管理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对馆藏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验收加工、分类整序、排列布局、管理保护;二是对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将引进数据库与自建数据库有效融合在一起,对其内容进行充分的揭示,实现跨库检索,提供“一站式服务”。

现有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管理过程中,采访、分编、加工、上架等工作基本上是由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分别完成的。而在OA资源的组织中,同一资源加工的各个步骤工作都应由某一人通过网络整体完成。这也对图书馆0A资源组织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开放存取模式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策略

2.1 提高对开放存取资源的认知受

由于图书馆用户所受的教育及知识水平、兴趣爱好、信息素养等方面的不同,在对开放存取资源的需求及获取能力上会存在明显差异。开放存取运动采用一种倡导学术资源公开获取、无障碍流动的模式。目前,用户对开放存取资源的类型、特点及利用方式尚不够了解。为了用户更好地认识和使用开放存取资源,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办讲座、报告、展览等方式,使用户熟悉开放存取资源,学习获取开放存取资源的方法和途径,加强利用开放存取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站、电子邮件、微博微信、实时咨询等途径对开放存取资源进行宣传推广。馆员是图书馆信息资源最直接的宣传推广者,应提高对开放存取资源的认知程度,持续学习和关注开放存取资源相关信息及时追踪开放存取资源的分布动态和发展现状,切实帮助读者有效利用开放存取资源。

2.2 加强开放存取资源的组织和揭示

开放存取资源处于一个离散分布状态,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对开放存取资源的获取方法、工具进行研究和使用,提高搜集获取开放存取资源的能力和效率,发掘有价值相关资料的内部联系,加强开放存取资源的组织和揭示是做好开放存取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内容。目前各高校存在对开放存取资源的组织和揭示程度不高及不够到位的问题,在资源数量、馆藏栏目设置和揭示方式上都存在较大差异,为了用户使用方便,必须注重开放存取资源的组织和揭示。图书馆在自己的主页上可特别标示开放存取资源,将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到的开放存取资源的网址、较稳定的电子期刊的链接或引导,按院校学科设置开辟网上“开放资源”专栏,并直接提供开放存取的资源列表以及相应链接服务,用户通过点击链接获取相关资源,还可以直接把网上的开放存取期刊、开放存取图书作为馆藏信息资源编入本馆馆藏目录。图书馆网站主页不仅要成为引导读者利用本馆馆藏的窗口,更要成为吸引读者了解和使用开放资源的窗口,如中南大学图书馆在资源导航栏目下设置“开放资源”专栏,链接开放存取资源一站式检索平台。

2.3 实现开放存取资源与馆藏资源的有效整合

开放存取资源数量不断增加、内容重复冗余、分布广泛分散,影响到用户的利用与获取,为方便用户检索,提高开放存取资源的有效利用,必须加速解决资源整合与重组问题。目前,高校图书馆的不同种类数字资源中,每一种检索都有不同的检索语言,不同的呈现格式,不同的使用方法和身份认证,用户必须分别进入各个系统中查找信息资源,在不同的系统之间来回切换,造成使用中的极大不便,这对开放存取资源与馆藏资源的整合提出了迫切需求。国内目前数字资源整合较理想的集成信息服务系统不仅提供多种数字资源的统一检索界面,采用各种资源和功能的动态无缝链接技术,保证用户的下载操作,而且可以充分展示和管理图书馆可利用的所有数字资源。这一方面,清华大学图书馆的《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传播共享平台“清华同方电子资源统一检索平台”和南京大学图书馆的“一站式检索系统”走出了成功的一步。图书馆可以将利用集成服务系统中统一的检索平台搜集的开放存取资源与本馆数字馆藏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实现跨库同时检索,排序分类显示检索结果,通过开发利用开放存取资源丰富本馆的虚拟馆藏资源。

2.4 制定统一的规划标准

对于信息资源建设来说,各大高校图书馆存在各行其是、缺乏宏观规划、缺失统一标准的问题,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浪费,束缚了信息技术的发挥。随着开放存取资源的激剧增长,任何图书馆仅依靠自身单一的力量都不可能全面收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始终是开放存取模式下信息资源建设的必然趋势。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到信息资源共同建设和互相提供利用的机制中,使用统一的技术规范和建设标准,依托提供的技术支持平台用以共同建设开放存取资源。共建共享有助于减少信息资源建设的重复和遗漏,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资金资源的浪费,也可以保障开放存取资源完备性,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在共建共享的前提下,图书馆可结合自身的特点,集中重点和优势,优化本馆的信息资源结构,通过对信息资源的重组导航,利用互联网与其他高校相互补充、合作共享,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信息资源体系。

2.5 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

开放存取资源在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中所占比重日益加大。与传统的信息资源服务相比,图书馆对开放存取资源的提供服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信息服务内容也是向针对用户专业课题与个性要求的方向发展。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主动提供及时性和目的性的推送信息服务,满足用户特别是科研人员对信息的显示方式、服务时间、服务地点等方面的要求。同时,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社会化服务也是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的重要范畴,面对形形的服务用户,高校图书馆可充分利用开放存取资源,向技术型、创新型、增值型服务转变,强化专题检索、情报调研、定题跟踪等综合性信息资源利用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图书馆整体服务功能优势。

2.6 调整馆藏发展策略

高校图书馆对开放存取资源的收集和管理是馆藏发展策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开放存取资源以其免费、检索方便快捷、在线获取全文、紧跟全球最新的科研成果与思想等特性而受到用户的青睐,它必将为高校科研学术成果和最新科技信息研究提供充分的资源支持。高校图书馆应该重视开放存取资源的收集、组织、揭示、保存与利用,随着开放存取资源在数字资源中比重的逐渐增加,馆藏发展策略必须及时调整,同时结合院系的研究动态、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构建学科化馆藏发展模式,调整馆藏发展策略以适应信息需求的变动。

中南大学图书馆范文第4篇

探讨客户满意度和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影响读者满意度有文献信息资源、服务设施和设备、信息化平台、服务人员、图书馆环境和氛围等五大因素。新型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内容:信息资源的建设、网络平台的搭建、管理的智能化和服务的优化。改变图书馆“重藏轻用”的传统,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观念,建立服务型图书馆。图书馆员应提高专业技能,积极从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和使用,开展各种专题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搭建和利用图书馆网络平台,实现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提高读者满意度。

关键词:

客户满意;读者满意度影响因素;图书馆信息化管理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模式。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也在蓬勃开展,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适应和满足社会精神文明程度提高下人们对知识和文化的索求欲望。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储存和传递的主要载体中心,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承人类文明的宝库。它为社会教育事业提供基地,为培养人才贡献资源,满足社会对文化娱乐的需要,丰富和活跃了人们的文化精神生活。图书馆信息化管理能满足图书馆进行大量文献收藏、知识储存的内在需求。通过信息化的途径,图书馆可以实现图书储存量的最大化,使大量的图书目录、图文和电子图书的存储成为可能,真正成为人类文化知识的宝库。图书馆信息化管理能实现图书维护和管理规范化、现代化要求。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使用能够更规范、有效的提高图书的记录和维护工作,信息化的管理适应了时代步伐,也减轻了图书管理工作者的劳动强度[1]。服务读者是图书馆的本质特征,文献收藏和规范化的管理为服务读者提供保障。信息化的图书检索功能和借阅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和服务效率,提升了图书的利用和使用效率,满足了读者信息化需求,促进社会知识的传播以及社会精神与文化水平的提高[2]。本文拟分析客户满意度影响因素,阐述建立新型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工作内容。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

(一)客户满意度的概念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客户在产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总价值与客户为取得产品或服务付出的总成本之间的差额,该差额为客户让渡价值。当客户让渡价值为正数,客户就会感觉满意,客户让渡价值越大,客户满意度也就越高;反之,当客户让渡价值为负数,客户就会感觉不满意。现代营销之父PhilipKotler(2004)[3]认客户满为“满意”是指一个人通过对产品的可感知的效果与他的期望值相比较后形成的感觉状态。客户满意度主要通过客户实际从产品或服务中感知的价值与客户对产品或服务期望的价值之间相比较的认知过程评价来表达。如果实际感知的产品或服务价值高于期望的价值,客户就会产生满意;反之则会产生不满意。而衡量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就是客户满意度,实际上是一个期望价值与实际感知价值的函数,即客户满意度=f(期望价值,实际感知价值)[4]。图书馆的客户满意度,也就是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感知程度,是指读者认为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已经达到或超过他们预期价值的一种感受[5]。由上可知,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期望和实际感知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是影响客户满意度的两个决定性因素。周赵宏,熊曙初等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构造客户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的理论,该模型认为影响客户满意度的因素分为五个层次[6]:核心产品或服务、支持、承诺服务表现、客户互动因素和情感因素。与之相对应,图书馆客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可以概括为:文献信息资源、服务设施和设备、信息化平台、服务人员、图书馆环境和氛围[7]。

(二)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概念

图书馆信息化是指图书馆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网络平台为传输手段,以信息人才为依托,实现管理控制智能化、信息服务优质化,达到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目的的一个综合体系[8]。大体而言,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包括以下四个方面[9]:

(1)信息资源的建设是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核心内容。

它包括对文献图书资料的采购信息、编目和分类信息、典藏信息、流通(借阅)信息、数据查询信息的建设,通过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来实现,建立起图书馆各项数据库。

(2)网络平台的搭建是图书馆各项业务对外公开和功能开放,迎合时代职能公开、信息共享的体现。

在图书馆网站上公布图书馆办公的各项事务性通知、馆内典藏分布信息、图书馆合作数据库、网站咨询和留言等信息,信息化管理系统中数据库对外公开服务,读者就可以方便的检索和查阅到图书馆内典藏信息,快速借阅文献图书资料,节约读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可以通过电子文献数据库无偿或有偿的方式获取电子文献资料,使读者的知识需求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获取到所需的全面信息。

(3)管理的智能化。

它是指实现图书馆日常书目维护工作、图书借阅工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通过日常信息化管理系统操作,规范文献图书资料的借阅工作,形成借阅流程,完整地记录文献图书借阅情况,建立和维护读者数据库,保证文献图书的顺利借还。

(4)服务优化扩展。

它是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基本要求,即对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解决日常维护中出现的技术性难题。并就网站上读者对图书馆的各项咨询和留言建议、要求,进一步总结问题,改进工作。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从最初的对图书馆业务管理实行信息化管理,发展到对图书馆各个业务流程和文献信息资源的电子化管理,实现图书馆的图书、期刊、音像资料等各种文献载体的采编、典藏、流通、检索和日常业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规范化。

二、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与读者满意度的关系分析

图书馆作为知识文明宝库,它的最终目的是服务读者,因此现代图书馆应以建立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服务型图书馆为目标。本文主要是通过客户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分析,阐述新型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具体内容,实现服务读者的宗旨。根据客户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分析,图书馆读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因素。

(一)文献信息资源因素

影响客户满意度的最核心因素是核心产品或服务,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最核心的产品则是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因此文献信息资源因素成为影响读者满意度的首要因素。文献信息资源因素,衡量的是图书馆的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的规模、品种、数量和质量。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信息文献资源的建设,其中建立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是实现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中最关键的环节,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是指利用现有服务器、终端、网络和数据库技术,对各种图书资料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数据库的建立,不仅包括了业务数据的建立,还包括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构建集图书全文、学术研究成果和期刊文献、音频视频、软件和科学数据的多形式的、广泛的信息资料的建立,通过收集、组织、规范性的加工和压缩处理实现高质量的保存和管理,进行高效、安全、快捷、经济的方式进行网络传播和接受,实现容量巨大、携带方便、图文并茂等优势。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在文献信息资料收集、整理、储存,满足读者不同的、多样化、复杂化需求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对文明知识的保护和尊重,对知识产权、存取权限、数据安全等进行特殊的管理。

(二)服务设施和设备

与影响客户满意度因素相对应的核心产品和服务是为产品和服务提供的支持。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料的使用在于图书馆中提供的服务设施和设备是否能够方便读者有效地利用图书文献。服务设施和设备因素指的是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中能够为对外读者使用的功能和为图书馆借阅工作人员使用的功能。图书馆设置技术设备区,配备计算机设施设备,仅用于对文献图书资料的编目和分类信息、典藏信息、流通(借阅)信息、数据查询信息应用,读者通过检索工具和查询文献图书资料获取典藏信息,方便借阅。图书馆员借助计算机,完成图书文献的借、还、预约、阅览、咨询等工作。规范文献图书资料的借阅工作,完善图书借阅流程,完整记录文献图书借阅情况,建立和维护读者数据库,既方便读者顺利借还,也节约图书馆员的人力资源成本。

(三)信息服务平台

网络时代下,网络逐渐成为现代人们沟通和交流的平台,现代化的图书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满足新时代读者的扩展因素就是通过图书馆网络平台的搭建,与读者进行互动和交流。信息服务平台因素是指图书馆搭建自己的网站,网站各模块主要应包括图书馆办公的事务性公告和通知,馆内各馆藏分布,图书馆书目检索和借阅功能,以及网站咨询和留言等模块。具体来说,网站上的书目检索和借阅功能与图书馆配备的设施设备功能类似,只是设置载体的不同。网站上的书目检索和借阅功能主要是为读者提供提前性的服务,读者通过检索和查阅,快速借阅文献图书资料,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网站咨询和留言功能则是读者发表心声的平台。网上咨询方式方便提供读者文献资料信息,读者也可以对图书馆新书采购的提供建议,或是对图书馆管理方面的看法。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可以实现图书馆文献资料电子数据库的共享,加强与某些研究机构、商业机构、政府和教育团体的合作,为广泛的读者提供无偿或有偿的服务,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四)服务水平

服务水平因素是影响客户满意度因素中能够与读者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业务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得体的服饰、优雅的行为举止都是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水平的体现。在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条件下,图书馆员服务水平更注重专业技能,如信息获取的方法、技巧以及对信息提炼、理解、加工处理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并在对信息化管理系统日常的维护和管理方面,具备解决技术性难题的能力。

(五)图书馆环境和氛围

图书馆的环境和氛围也是影响读者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图书馆实体各功能区的布局是否合理,馆内是否清洁、安静、舒适,各种提示和指引标志是否醒目、易懂,馆内藏书的维护和借阅气氛,对营造图书馆整体的文化和学识氛围有着重要影响。在信息化管理环境下,图书馆内各个区域的划分需合理规范,如文献藏阅区、读者服务区、技术服务区、学术交流区、行政和业务工作区、技术设备区、公共辅助区等的合理划分和日常维护与完善。

三、实现提升读者满意度的途径

通过以上影响读者满意度的因素分析,可以看出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但目前我国大多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仍停留在传统的图书馆业务流程中的信息采集管理阶段,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和利用不足,文献信息资料典藏不够丰富。新时期条件下进行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是提升读者满意度的有效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首先,改变图书馆“重藏轻用”的传统服务方式,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观念,以建立服务型图书馆为宗旨。要做到这一条,除一般性的“服务”理念教育以外,还应该加大考核力度,要及时处理师生的反馈意见,这样才能将“服务读者”真正落在实处。其次,高度重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和使用,加强各种专题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及图书馆网络平台的搭建和利用。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是建立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之上的,加大对计算机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投资才能为数据库建立、网站的搭建奠定基础,为提供有偿、提升经营能力作出铺垫。这些信息开发内容应该紧紧密切读者的需求。第三,提高图书馆员的专业技能。随着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养力度,对馆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尤其是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控制和维护。总之,建立一个服务性的图书馆,需要经过信息化管理的过程,这需要技术、资金、专业知识的支持,只有各方面有机的协调配合及实施,才能更好地达到读者满意的效果。

作者:韦得胜 周琳 李小勇 谢屹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俊玲.对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思考[J].东南国防医药,2006(4):303-305.

[2]曹雪梅.关于图书馆信息化管理问题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247.

[3]菲利普•科特勒.科特勒精选营销词典[M].俞利军,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宋伟玲.基于客户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的S建材公司订单管理流程改进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

[5]唐虹.基于用户满意度分析的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

[6]周赵宏,熊曙初.CRM中客户满意度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2):21-22.

[7]张颖.中学图书馆学生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与优化策略[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5(12):11-17.

中南大学图书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综艺节目 书信 价值取向

国内首档季播型书信朗读节目《见字如面》由实力文化联合黑龙江卫视、环球网以及腾讯视频共同制作的文化节目。是国内首档也是全屏唯一一档季播型书信朗读节目,一经推出,备受赞誉。这档朴素的综艺,不消费明星,不制造话题,也没有华丽的灯光舞美,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用最简单的方式展现文化类综艺的模样。节目每周在腾讯视频会黑龙江卫视与观众见面。

2016年12月29日,《见字如面》合集版第一期在腾讯视频首播。一上线,腾讯视频的点击量就突破500万,话题#在此见字如面#冲至新浪微博综艺话题榜前列。截至2017年3月23日,《见字如面》合集在腾讯视频共播出12期,平均每期点击为1119.3万次,第一集点击量高达2114万次。而最初,腾讯公司流量评估部根据用户大数据分析系统,预计该节目单期传播不会超过20万次。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文化类综艺节目久盼“春雨滋润”。这档横空出世的节目如在综艺界飘落一场春雨,尽展其“带雨开放,红艳欲滴”鲜活力。它获得如此高的关注与口碑,耐人寻味。本文通过信件遴选、嘉宾诚邀、传播多元、能量蓄势等过程,突出视角、迭代、内涵、挑战等运作环节,呈现“广、优、深”的特点,展开全景阐述和多层分析。

一、书信遴选,视角宽广,时空交错,情真意切

书信,作为整个节目最核心元素,“选信”自然是节目成败的关键。

编剧总监张子选带领的8人选信小组从去年年初起,分头前往全国各地博物馆、大学图书馆、私人收藏家手里找信,最终从上万封信件中精挑细选出一百余封。选信配比是古代的信近四分之一,近代、现代、当代的信占四分之三,有来自名人或关涉重大历史事件的私人信件,也有历史长河中普通人的真挚心语,涉及科学、军事、爱情、友情等,内容多元。

节目组对选信的标准做了细化规定――有趣、意外、直接打开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或经典历史场景的窗口、对人性和人际关系极致状态的精彩表达、注重信件内容对历史、社会、人性的认知价值……不同信件中投射丰富生动的历史场景、人物情状及社会风貌,为受众带来超越虚构故事的更真切的认知体验。

节目还截取信中最抓人眼球的要素给信取名,对选出来的信进行“改造”,这在古文书信中尤其明显。比如合集中的第一封信是两位秦军将士的家书。林更新朗读经翻译加工后的白话版本,这是节目处理古代信件的方式――以白话文朗读,配文言字幕。这份信的重点就是询问母亲近况、嘱托新媳妇勤俭持家以及希望家里尽快寄钱。这种节目总体设计,首先保证古文书信能被现代人听懂,更重要的是每封书信都保持与当下的关联性。无论古今,大家的人生际遇皆有相似之处。由此,迅速打开广大受众的参与面,激发出更多的文化和情感需求。

二、嘉宾诚邀,迭代品优,叙事丰沛,情景再现

一方讲台,一支话筒,一群观众,一封满含历史和人情的书信,何以“浑然一体”?

这档以明星嘉宾读信为主要形式的节目有张国立、归亚蕾等老戏骨加盟,也有何冰、王耀庆、蒋勤勤等实力派演绎,还有林更新这类当红小生的“低音炮”。老中青三代明星的配置意味著这并不是一档小众的文化节目,一定程度上可以覆盖各年龄层段受众。

绝大多数的私人信件,有家国天下,也有儿女情长,包含了真实信息和自然生动的情感。如何把一封信读成一场戏,考验明星的台词功底和情感投入能力。

给笔者印象比较深刻的两个场景:一个是张国立和王耀庆同台演绎黄永玉与间的书信往来。台下看起来温文儒雅甚至有些羞涩的王耀庆,一站到台前,立刻像换了个人,慷慨陈词,淋漓尽致地演绎出鬼才黄永玉的坦诚和激情。张国立读回给黄永玉的信《但愿迷途未远,还能追回已逝的光阴》时,刻画出的沉着厚重却又睿智敏锐的一面。第二个是演员何冰读编剧蔡春猪写给自闭症儿子的信,八分钟,仿佛看了一场戏。何冰用语言塑造了一位怕太过煽情而选择用幽默化解悲伤的父亲形象。

《见字如面》包含两个会场的切换。另一个是主持人和拆信嘉宾的演播室,在节目的开篇和读信的间隙,主持人和嘉宾来对信的内容做一些科普工作,解读信件背景,讲述信里信外的故事。两位拆信嘉宾分别是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杨雨和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子东。杨雨主攻古典文学,感性张扬,语言组织和表达意识强烈,曾是《中国成语大会》的常驻嘉宾;许子东是现当代文学研究者,理性克制,讲话不多却评点到位,是凤凰卫视《铿锵三人行》的常驻嘉宾。节目组选嘉宾的用意不言而喻,文化学者对信件历史背景的掌握更扎实,电视直播经历较长,自然贴切地向观众准确地诠释信前世今生的意义。主持人翟毓红曾为全国“金话筒”得主,但缺乏把握节目节奏的转场能力,反复用“让我们从古代移到现代”“从现代回到古代”之类浅显的串场词,冲淡了现场气氛。

好在,三代明星读信,文化学者释信,迭代同台演绎、阐述,情感丰沛的大叙事,助力发掘更多“从信到我”的故事,关乎文化传承和美德弘扬。

三、传播多元,内涵求深,全媒联动,情理交融

《见字如面》分为单曲和合集两个版本播出。最初面市的是单曲版,即每次精选一封信的短制节目,短小精悍,契合网民收视习惯。后续的合集版在腾讯视频网站和黑龙江电视台双平台奉送,每周一期,每封信平均朗读时长5―7分钟,整集节目60分钟。网台融合,覆盖多层次的受众需求。

宣传方面,节目组开通了名为“在此见字如面”的新浪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上传所有原版书信、书信故事和视频资源。截至3月31日,新浪微博话题《在此见字如面》阅读量2.6亿,讨论144.4万,粉丝1.2万。微博宣传节奏偏轻快戏谑,注重与观众互动。譬如:该微博微信公众号开启关于当代婚恋观的现实讨论,“放在今日,徐志摩和陆小曼当时的老公王赓谁是国民老公”“你是愿意坐原配的宝马还是插足者的自行车后座”……微信公众号平均每天推送5条推文,重点分析每封信的故事,插入每封信的单曲视频,方便观众深度阅读;同步转载《光明日报》《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等媒体对节目的报道;点击每篇推文文末的“阅读原文”,即可跳转到手机腾讯视频《见字如面》节目合集专区;在网易云音乐客户端和喜马拉雅FM,节目开通了主播电台,上传了节目单曲和合集的音频资源。截止3月31日,网易云音乐客户端超过11万人订阅,喜马拉雅FM该频道单曲版播放次数为420.1万、合集版为58.3万。

节目组非常注重受众反馈,及时调整节目节奏。最初制作时,节目组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网民快节奏的特征,剪辑时加快节目进程,一集节目装七八封信,背景交代和延伸几乎点到为止。不少观众在微博和微信评论区留言,节目组迅速调整,把每期剪辑到六封信,总时长不变,延长点评时间。

电台、电视台、网络视频、微博、微信,节目几乎启用了全媒体矩阵,还推出明星访谈和录制花絮等相关小视频,让观众了解明星的读信感受和节目录制背后的故事,以期获得高点击量、收视率和关注度。

最初腾讯公司对《见字如面》的流量估计仅为20万,所以并没有向节目倾斜推广资源。节目刚上线是20万、40万几何倍数增长的点击量大多来自人际传播效应。开播第二天,节目点击量迅速飙升至100万。释放一定的市场潜力后,腾讯一次性拿出6000多万价值的推广资源投放给《见字如面》。截至3月初,单一合辑节目在互联网上点击超过4000万。这里的市场资源倾斜,指视频网站上对某个节目品种,进行诸如首页推荐引导、高清大图引导等系统设定,这些引导系统决定了点击量,来自市场的力量助推节目。

1月18日,该节目的线下活动--“朗读亭”正式投入运营。第一座“朗读亭”坐落于国家图书馆门口,之后还会在上海、广州、西安等全国各大城市设立。据媒体报道,“朗读亭”内设立有专业录音设备及供朗读者查询读本的平板电脑。

传媒模式多样化,全媒体展开了内涵式联动,线上线下营造阅读氛围,突出了“见字如面”的情理交融,才有打破惯常综类节目缺乏活力源的可能,实现传媒创新与内涵求深并举。

四、能量蓄势,挑战持续,内容为王,情怀有道

有媒体称:文化类综艺的春天终于到了。果真如此?

笔者发现,大约从2013年至今,文化类节目开始强势进入受众视野。若算上中央电视台2001年7月9日开播的《百家讲坛》,这类节目崛起时间更早。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到《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文化类节目的能量从铺垫到积蓄最后爆发。

《见字如面》算得上现象级的文化类节目,不仅因为其火爆程度远远颠覆了所谓大数据分析的预估值,更因为它给互联网时代的内容产业刮来一阵春风。移动互联网确实给内容生产和传播带来空前的机遇与挑战,也使整个内容生产产业逐渐总结出一套可以固化的市场化步骤和价值评判标准。事实上,受众对纯娱乐节目的青睐只是阶段性的,内容生产者需要立足更大范围的参照系进行受众分析,改变、创新甚至颠覆。“内容为王”才是真理。

《见字如面》的受众有一定的门槛条件,比如有人文情怀,有相应的教育背景和文化兴趣,方能领略书信的魅力和乐趣,从而引发对自我现实的思考。比如《三体》的作者刘慈欣写给女儿的信,假设自己不在世,而女儿得到永生,幻想200年后的生活场景。这看似荒诞,脑洞大开,实则是关于环境、互联网、工业等各种社会现实问题的理性思考,也是对人性的悲悯反思。点评嘉宾许子东直言:“朗诵的好,这是叫人开心的事情。可是听的人都是儿童水平,这是叫人悲哀的事情。”节目的火爆,从一个侧面体现出现代全民教育的水平前所未有地普遍提高,社会的人文产品消费意识趋于走强。人们更在意人文情怀与历史情感交融,赢得现实中“诗意地栖居”。

导演关正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档节目绝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为了那些值得中国人知道的、有意思的、真实的中国故事,让更多的人知道。确实,简言之,以前人之事,开自我之生面。在各大卫视潮水般地引进国外成熟的娱乐综艺,《见字如面》这种守住自己民族最熟悉的题材渐入佳境,实属吹来一股清新的春风。信,作为一种特殊价值的文本,需要重新树立仪式感,才能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人生样本。

不过,节目尚存不足。譬如:有些古文翻译成白话文,观众听懂了,但却少了文言文纯正的韵味;节目时长太短,嘉宾的评析不够深入,过渡之处转换生硬尴尬;读信的内容适合年龄层更广的观众群,但年轻网民居多,所以场景设置、主持风格、价值取向等选择应该更加个性化和差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