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让儿子独立一回

让儿子独立一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让儿子独立一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让儿子独立一回范文第1篇

“是!”

团长的命令,连长的回答,构成《集结号》整个故事的核心。1948年,中原野战军独立二师一三九团三营九连加上个临时指导员共47人,坚守汶河南岸旧窑厂----一个营的军力也只能抵挡四个小时的险要之地。

47条年轻的生命,有日夜盼望回去的家,有朝思慕想的亲人;47个鲜明的个性,触碰着心灵最深处的感动。几个有血有肉,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向我们展示着最真实的英雄本色。

九连连长谷子地,在战场上骁勇善战,冷静而不失人情味,把每一个战士放在心里,胜于亲兄弟。

在汶河南岸眼看着自己的战士一个又一个地倒下,集结号又迟迟未响的疼痛与焦虑;当有人提出集结号已经吹响自己又真的没有听到,选择留守阵地时的坚忍;穿着敌人的军装逃出来,被误会是俘虏时的忿忿;抗美援朝战场上面对地雷,怀想死去兄弟时的愧疚,渴望救赎的煎熬;一直坚持寻找已经改编了的独二师的坚持;在烈士陵园里得知集结号根本没有为九连吹响过时的愤怒;在旧窑厂誓死要将死去弟兄们的残骸挖出以证明他们坚持奋战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不是无名失踪者时的疯狂;迟来的追认烈士通知到来是的激动。从的战场,到朝鲜战场,再到进入和平年代后,谷子地的后半生就是在为了给九连正个名,为了寻找46具遗骸、为追溯他们“烈士”的称号而存活着……在他不懈的找寻中,我看到了一种属于真正的中国男人的脊梁,那就是坚忍不拔百折不挠,铁骨铮铮!他所受的一切委屈和不理解无不令人为之动容!

让儿子独立一回范文第2篇

剑光闪动,嘶喊连绵,西湖旁黑压压的一片,人山人海高举火把,把夜晚照的如同白天一样。在这之间有一位身穿白色长袍,一把剑挥动,将剑术发挥的凌厉精致。好几名黑衣男子抢上前纷纷向他的后心双手腕勾去,行动迅速。那人大吃一惊,左掌一招“海底捞月”接着又一招“白虹贯日”,霎时间将三名黑衣男子打了出去。只见一人飞跃而出,双掌掌力一吐展开擒拿手与那人对上招来。

那位手拿长剑,身穿长袍的便是名震江湖的“天下第一剑”令狐冲。展开擒拿大法的是澄清派的大弟子王静如了。只见令狐冲展开“独孤九剑”破掌法,刷刷刷三剑便将王静如打倒在地。只听远方传来哈哈的笑声,跃来一人,便是澄清派的掌门了。他号称“无双掌”葛明阳,自己的擒拿手和阴阳掌曾打遍南武林。

令狐冲竟对他充耳不闻,一招破箭式一口气刺倒二十多人,葛明阳起先吃了一惊,然后笑道:“令狐前掌门,几年不见还记得老道吗?”令狐冲怒道:“葛掌门,你号称‘无双掌’怎么为难其我啦?”说罢便右手一招“轻舞飞扬”左手一招“百烈手”又打倒数十名,葛明阳陪笑道:“哎呦,可别动粗。”说毕就运起内力用了三分力,展开七十二路阴阳掌。

二人交锋时,只见白影一闪,令狐冲身旁多了一位身穿白衣,手捏双剑的女子,令狐冲说道:“盈盈,快走开!”那女子便是令狐冲的妻子、前魔教教主女儿任盈盈。刷刷两剑起出瞬间打到了二十多人。令狐冲无心恋战,急功三剑带着盈盈便跑。

逃了一会,便到了西湖数十里外走进暗道回到了自己家。令狐荣见爸爸妈妈回来了,就飞奔上去见两人并没有受伤,这才放下心来。今年令狐荣已经九岁了,因为生活在江湖上赫赫有名爸爸妈妈之中,也就比其他的孩子,成熟的更早。他不被因为自己生活在一个不是哦伤害的、温暖的家庭中,而没有争强好胜、坚强毅力。他每天早上都跟着自己爸爸一起练武。

让儿子独立一回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紫色》;黑人形象;修复

爱丽丝•沃尔克的小说《紫色》讲述了一个美国南部农村黑人女性西丽的成长故事。小说对20世纪早期美国南方农村黑人社区女性在男权社会制度下遭受男人暴力压制而丧失权力和自我以及白人对黑人的种族压制等现实进行了描写,因而该小说也被评论界普遍看成是一部反映女性主义和种族主义主题的作品。小说中的男性除了牧师赛缪尔和亚当――西丽的儿子,其他黑人男性皆以负面形象出现。西丽的继父,多次年幼的西丽使其生下了女儿和儿子并致其后来终生不育,再婚后又把西丽转卖牲口般转给了丧妻有三个孩子的阿尔伯特•约翰逊 ,且一直对西丽的妹妹娜缇心怀不轨。 阿尔伯特,把西丽仅看成是发泄的对象,干活的奴隶,孩子的保姆,动辄对西丽暴力相向,他还一直觊觎娜缇的美貌,一次侵犯娜缇未遂便恼羞成怒地把娜缇赶出家门,并长期阻止西丽姐妹的信件来往。哈波――阿尔伯特的儿子,听从父亲的劝告,欲以暴力制伏妻子索菲亚而导致家庭离散。阿尔伯特的父亲,一个典型的男权主义者。小说中的黑人男性似乎毫无例外皆沉迷酒色、玩弄女性、无是非观念。因此,小说在广受赞誉的同时,也多遭诟病,如黑人男性评论者认为小说对黑人男性的塑造并不公正也不客观,因而可能不但不能帮助反而会伤害非裔美国人,强化种族主义。[1]因而在斯皮尔伯格计划把该小说搬上银幕之初,就有很多人对此并不看好。[2]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电影《紫色》是非常成功的。那么电影是如何再现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呢?

小说中暴力冷酷的阿尔伯特在电影中多了一些柔和的色彩,电影采取了多种策略弱化主人公阿尔伯特冷血可恶的形象,增添了其可爱、可怜、可笑之处,从而改变了小说中所赋予给他的扁平人物性格,塑造了一个性格更加复杂多变的圆形人物形象。在文学创作中,扁平人物又称类型人物,人物性格刻画比较单调,人物好人则好到底,坏人则十恶不赦,缺乏人物性格的变化和人性的复杂。而圆形人物性格比较丰满,表达出了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3]电影中,虽然在西丽的口中阿尔伯特仍然是一个可恶的家庭施暴者,但是其施暴的画面在镜头中仅出现一次,此后的镜头中仅有其挥舞拳头威胁西丽的画面。这样的处理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其暴力形象对观众的视觉刺激,因而其施暴的负面形象也被弱化。不仅如此,电影还放大了父亲对阿尔伯特的负面影响,以此弱化阿尔伯特对待西丽恶劣行径应负的责任。而小说中的父亲仅被提及。电影中阿尔伯特父亲出现的第一组画面凸显了其对儿子的绝对权力和影响。得知夏葛在儿子家养病,父亲拄着拐杖大摇大摆地来到儿子家,而当阿尔伯特在房子的门廊看到其父亲时,两人并没说话,父亲拄着拐杖,紧紧逼视着儿子,阿尔伯特虽然比父亲高了一截,却在父亲的逼视下显得有些畏怯,转着圈躲闪了几回后终被父亲逼到吊在门廊下的板凳边,僵持片刻后颓然坐下,而父亲则一脚踏在儿子两腿中间的板凳空隙上,俯视着儿子说:“她在你家里不得安宁了吧?”这个时候的阿尔伯特完全没有了在西丽面前的凶悍,显得有几分可怜和悲哀,而父亲脚踩在儿子两腿间的板凳空隙上这一画面则暗示其近乎(near-castrating)的权力。[2]当父亲对夏葛进行大肆抨击的时候,阿尔伯特用低沉的声音说,“你根本无心去了解。我爱夏葛,天长地久。一有机会,我就会娶她。”阿尔伯特此处的真诚告白刻画出了一个深受父亲挟制无奈而又痴情的男人形象,为这个先前显得凶恶又冷血的黑人男性添上了温情的一笔。在另一组镜头中,父亲应对儿子男权思想负责的强调则更加直接明显。西丽要随夏葛离开,阿尔伯特却说“除非我死了”。西丽终于爆发,大声控诉阿尔伯特对待她的种种恶劣行径,这时父亲打断说:“你不能这样对我孩子说话?”西丽说,“你的孩子?看起来如果他不是你的孩子,或许还能成为一个行为合宜的男人。”西丽的谴责直指父亲对儿子的不当教育和负面影响,凸显电影多次安排父亲出现的用意。

电影中关于阿尔伯特对夏葛的热切和渴望也被着意夸大和渲染,与阿尔伯特对西丽的粗暴奴役以及对其存在的极端漠视形成巨大的反差,反映出该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同时其中夸张手法的运用也给阿尔伯特这个人物以及整部影片增添了一些喜剧和诙谐的元素。对于夏葛,阿尔伯特可以说是近乎狂热的。卧室里摆放着夏葛的照片。当有消息说夏葛会回来时,他欣喜若狂,并急切地盼望着夏葛的来信,接到夏葛的信件,他高兴地亲吻信封,看到夏葛信中说“我来了,但又走了……”,阿尔伯特失望得近乎抓狂。为了去看夏葛的演出,阿尔伯特手忙脚乱地精心打扮,跌跌撞撞地下楼和走出院子,这一组画面对其打扮的过程和细节极尽渲染和夸张,已是中年的阿尔伯特表现得如同情窦初开的少年,除了表现其对夏葛的深情,也刻画出其孩子般滑稽、可笑的一面。其中有一个场景,阿尔伯特两手各提着一套西装,急切地问西丽他穿哪一套好,而在此之前,他除了命令和训斥,与西丽没有任何形式的交流,尤其是像这样比较平等的交流,表现出其温情的一面,虽然不是因为西丽,却也令人动容。当西丽受宠若惊有些羞涩地指着那套黑色西装说“我喜欢那套黑色的”,阿尔伯特左右看了一下,却选了蓝色的那套,给影片增加了一些幽默和诙谐的色彩。后来当他在黑夜的雨中带回病得奄奄一息的夏葛后,虽然动作笨拙,却非常殷勤地照顾夏葛,为她按摩,从不下厨的他还亲自下厨,但是夏葛并不领情,说她不需要软弱的男孩,并几次粗暴地把他从房间赶了出来,把他做的食物扔到了房门外的墙上,而阿尔伯特却毫无怨气也无脾气。他在夏葛面前的近乎低声下气与他在西丽面前的凶神恶煞形成鲜明对比,塑造出一个性格多样化的人物。这组画面中也有多处喜剧性的场面:阿尔伯特为夏葛下厨时,因为手忙脚乱而事故不断,先是刀切了手指,随后被悬挂的盆子打着头,最后因使用不当而导致炉子爆炸,端着烧得半焦的面包亲昵地叫着“宝贝,你看我给你做了什么?”送到夏葛房里,又被夏葛一把推了出来,一头撞在墙上。其狼狈滑稽默然忍受的样子中透出几分孩子般的真诚,让观众也有所泄愤。

而故事中阿尔伯特的儿子哈波本性比较温和,听从家人意见(有一回则是西丽出于嫉妒而建议)欲以暴力控制妻子索菲亚,却遭到暴力回击。电影中的哈波被塑造成一个滑稽无害的丑角,即使施暴的行为也被赋予喜剧色彩,没有施暴的过程,只有施暴的结果,有一回被索菲亚打得鼻青脸肿出现在镜头中,拼命向人解释说是被驴子踢伤的。而且几乎每回出现在镜头中他都肯定会从屋顶掉下来。因而哈波的暴力形象在电影中也大为削弱。

为了弱化黑人男性人物的负面形象,电影不仅在主要人物角色中添加了很多软化的元素和成分,在故事情节上也做了很大的改动。在小说的结尾部分,故事中的主要男性角色进入了一个以女性为中心的世界,因此而得到救赎,先前以暴力压制女性的男人到故事结尾却都加入到女性从事的活动中来:阿尔伯特与西丽最后因为对夏葛共同的爱而成了朋友,一起在门廊下缝制被子;而哈波,与索菲亚和好后,也开始进入厨房做饭。

电影中并没有让男主人公以进入以女性为中心的世界的方式得到救赎,而是以凸显阿尔伯特的颓废和落魄来弥补其对西丽所犯下的罪孽。小说中当西丽离开阿尔伯特随夏葛去了曼菲斯后,叙事也跟着她到了曼菲斯,在那里她和夏葛之间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经济上也因为开了间裤子店而变得独立,只有当她回来后才听说阿尔伯特的落魄。而电影中西丽离开后,叙事一直跟着阿尔伯特,镜头详细记录着他房子的凌乱和破败,阿尔伯特本人则醉倒在脏乱的地上,被父亲数落说常去酒吧买醉,荒废农活,完全过着颓废的日子,反而西丽的转变仅只是从她回来后的衣着和小店的开张中得到体现。斯皮尔伯格对阿尔伯特的过多关注――阿尔伯特几乎出现在每个场景中――让作者爱丽丝•沃尔克担心这部电影会变成阿尔伯特的故事,而非西丽的故事。阿尔伯特和西丽也从未成为朋友,更没有一起缝纫的行为。虽然他最后也有悔意,但他和西丽一直保持着疏离的关系。有两组画面暗示其悔意和思想的转变:在哈波的酒吧,阿尔伯特喝醉了酒,踉跄着离开时转身对哈波和索菲亚说“看到你们两个幸福地在一起真好!”。后来则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了美国移民局,安排西丽的妹妹和儿女回家团聚。电影以这种方式让阿尔伯特弥补对西丽犯下的错误,以示忏悔和改正,一方面能够平息观众因他对西丽的虐待和压迫而产生的不满和愤恨,另一方面又让其保持男性的尊严,使男性观众保持心理的平衡。电影对故事的结局作如此改变和安排也是考虑到受众的心理以及当时很多对小说批评的声音,如说小说的结局太不现实,把阿尔伯特变成了“一个女性化的男人”(a feminized man)等。[4]另一个主要男性角色哈波也没有下厨做饭,他和索菲亚如何和好和复合电影中则没做明确交代。

电影中增加的一个次情节也是为了证明黑人男性并非都是压迫、玩弄女性的负面人物,其中不乏正直、善良的榜样,同时也暗示男人的重要性。小说中夏葛的父母只是影子般的人物,从未出现在读者的面前,因为女儿的特立独行而将她拒之门外。书中还暗示其父亲并非夏葛的生身父亲。在电影中他被赋予一个地方牧师的身份。一贯追求行为自由和独立的夏葛一心希望得到父亲的原谅,她告诉西丽其实父亲是爱她的,自己的孩子现由父母带着,并说孩子需要有男人陪伴才能健康成长。后来她多次去教堂,想求得父亲的原谅。一次是病好了以后,她去教堂见父亲,但被父亲拒绝。第二次是她急切地把手上的戒指呈给路过的父亲看,告诉父亲她结婚了,但父亲并未因此对她有任何改观。第三次是夏葛带着酒吧里的人群合唱着“Lord is trying to tell you something.”与教堂里唱着同一首歌的人群汇合,父女俩最终在歌声中尽释前嫌。

电影《紫色》考虑到主流观众的心理需求,在反映女性主义主题和塑造黑人男性人物形象时采取了一些策略,如在电影中增加一些喜剧和幽默诙谐的元素;凸显人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对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进行修改等,以此弱化黑人男性人物的负面形象和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使故事的主题和人物为大众接受和认可。我们在观看电影时如能细致观察,深入思考,则能更好地理解电影和小说的差异。

[参考文献]

[1] Brantley Mary.The Color Purple.Masterplots II: African American Literature(revised edition)[OL].from Database: Literary Reference Center Plus.

[2] Carol M Dole.The return of the father in Spielbergs The Color Purple[J].Literature Film Quarterly 24,no.1 (1996:12-16).

[3] Forster E M.Aspects of the Novel[M].Middlesex:Penguin,1987.

让儿子独立一回范文第4篇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题目颇大,许多家长感觉无从着手。其实,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首先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美国人就特别推崇孩子的独立思考。

在美国,我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之一,是黑人笑星比尔・考斯彼主持的《孩子说的出人意料的东西》。这个节目在让你捧腹的同时,也让你深思。

有一次,比尔问一个七八岁的女孩:“你长大以后想当什么?”女孩很自信地答道:“总统!”全场观众哗然。比尔做了一个滑稽的吃惊状,然后问:“那你说说看,为什么美国至今没有女总统?”女孩想都不用想就回答:“因为男人不投她的票。”全场一片笑声。比尔:“肯定是因为男人不投她的票吗?”女孩不屑地:“当然肯定!”比尔意味深长地笑笑,对全场观众说:“请投她票的男人举手!”伴随着笑声,有不少男人举手。比尔得意地说:“你看,有不少男人投你的票呀!”女孩不为所动,淡淡地说:“还不到三分之一!”比尔做出不相信又不高兴的样子,对观众说道:“请在场的所有男人把手举起来!”言下之意,不举手的就不是男人,哪个男人“敢”不举手。在哄堂大笑中,男人们的手一片林立。比尔故作严肃地说:“请投她的票的男人仍然举手,不投的放下手。”比尔这一招厉害:在众目睽睽之下,要大男人们把已经举起的手,再放下来,确实不太容易。这样一来,虽然仍有人放手下来,但“投”她的票的男人多了许多。比尔得意洋洋地说道:“怎么样?‘总统女士’,这回可是三分之二的男人投你的票啦。”沸腾的场面突然静了下来,人们要看这个女孩还能说什么?女孩露出了一丝与童稚不太相称的轻蔑的笑意:“他们不诚实,他们心里并不愿投我的票!”许多人目瞪口呆。然后是一片掌声,一片惊叹……

这是典型的美式独立思考。

没有独立思考的孩子,就没有独立性。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就要提供一些机会给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感觉:什么对,什么错,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有一年,朋友古瑞克的两个孩子和我们一家去了一趟中国。那天一大早,古瑞克开着一辆小面包车把我们送去辛辛那提国际机场。妻子一看到这两兄妹都穿着短袖和短裤,就大呼小叫起来:“我们乘坐的飞机要跨越太平洋,要在高空飞行至少13个小时。飞机上很冷,穿短袖和短裤怎么行?”古瑞克耸耸肩,说是他们母亲已经说过了,但他们没有听劝告……

在候机厅里,妻子叫这两个小家伙准备好飞机上穿的长衣长裤,他们没有“反抗”,只说长裤在箱子底,拿不出来。

飞机升到高空以后,妻子问他俩冷不冷,一个点点头,一个没吭声。妻子请空姐给他们每人多加了一条毯子。

后来回美国的时候,在去飞机场前,我发现兄妹俩都穿上了长衣长裤。我说:“怎么样,这回不穿短衣短裤啦?”杰西卡眨眨那双美丽的蓝眼睛,不好意思地笑笑。泽克狡黠地笑笑:“盖两条毯子,还不如穿条裤子。”

说起来也很简单:一个人的冷暖,必须由自己去“感觉”,如果一个人的冷暖凉热都要父母来“决定”,这个人的生存能力一定很弱。

这也令人想起狐狸妈妈的生存教育。一部日本电影纪录片,讲的是野生狐狸的生活。其中有一幕让我至今难以忘怀。一群小狐狸长大后,狐狸妈妈开始“逼”他们离开家。曾经很护子的狐狸妈妈忽然像发了疯似的,就是不让小狐狸们进家,又咬又追,非要把小狐狸们一个个都从家里赶走。看着小狐狸们夹着尾巴落荒而逃,我被深深地刺痛了。多么残酷的生存竞争,多么冷酷的心理断奶!但是,这又是多么理智的生存教育啊!

我也当过一回“狐狸妈妈”――第一次“陪”着儿子开车上辛辛那提环城高速公路绕圈,正好碰上狂风暴雨,雷鸣电闪,那可是每一秒钟都处在危险之中,但我知道孩子的安全感必须如此一秒一秒地积累……等到终于下了高速公路,我让儿子把车停到一个加油站,父子俩瘫在车上好一会儿。但我想,这还是值得的。父母的庇护越多,孩子的独立性越差,生存能力就越弱。狐狸妈妈早就想通了这一层。人类的理智有时尚不及狐狸。

有关“钱”的教育

与孩子得高分,父母发奖金的做法不同,美国的家庭是孩子做家务,父母付报酬。他们从小就把一些家务分给孩子,并与孩子一起讨价还价,定好价钱,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当然,家务干不好,也要扣钱。比如,阿莱西欧博士的小儿子科迪,前年元月刚满六岁,他承担了把家里的垃圾收集后放到垃圾桶的工作。每周的“工钱”是一美元。他家大大小小十几个房间,十几个废纸篓,要一个一个地清理一遍,工作量不小,这一美元也赚得不容易。

有一次,我故意神秘兮兮地问他:“你一共有多少钱?”

他很自豪又神秘地悄声告诉我:“43美元!”连藏哪儿也告诉了我。

我问阿莱西欧博士:“为什么不让他存在银行里?”她说:“我们也为科迪开了户头,主要是一些大钱,为他将来读书储备的。这些小钱就由他收藏,如存到银行里,孩子没有数字概念,不知怎么回事。自己拿着,一元一元地往上加,看得见,摸得着,时不时摸出来数一数,干起活来干劲大……”

阿莱西欧博士有四个孩子,每个孩子出生时,她都拿出1000元,为他们分别立了户头,然后,在孩子还不懂事时,帮着他们保管各种各样“属于他们自己”的钱,即孩子从亲戚朋友处所得的礼金,孩子的工作所得,奖励所得,以及每月父母给孩子的固定投资,等等。当钱存到够买一股或两股股票时,他们就为孩子购买股票。他们的四个孩子从刚出生的那天起,就在证券股票公司拥有了一个自己独立的户头,为自己购买教育基金股票,这类股票享有免税优惠。日积月累,当孩子年满18岁时,就可支付昂贵的学费。

如今,阿莱西欧博士的两个大孩子,一个13岁,一个11岁。他们对自己的银行户头、证券户头都了解得很清楚。有兴趣时,会对证券公司每月寄来的股票报告从头到尾研究一遍。当然,说起股票的涨落也很有兴趣。

阿莱西欧博士的大儿子暑假当足球裁判,赚了“一大笔”钱。一半被父母“强迫”存到银行,其余由他自己全权处理。第一次当上了“小财主”,他得意忘形,胡乱买了不少东西。后来,他带自己的朋友来玩时,不小心损坏了家里的沙发,这必须用自己的钱修复。在付出了一大笔修理费后,他开始懂得应该多存点钱,钱要用在“刀刃”上――如果今后又犯了什么事,没有经济支持怎么过关?

理财教育是生存教育的一部分。美国学校也重视“钱”的教育,认为这是把孩子从“象牙塔”上“请”回到社会现实中来。我儿子的学校里还举办过几次相关的模拟社会活动。

一次是同学们自由组合各种各样的公司,在同学、老师间做生意,看谁能赚更多的钱。这个活动前后搞了一个月,孩子们的“公司”或是白手起家,或是自筹资金。有些五花八门的公司,根本无法在社会上找到原型。比如,有个公司的产品是用糖果饼干“组装”成一棵“小树”,每棵叫价五美元。这个公司靠“生产”社会上没有的、新奇的“产品”来取胜。我儿子成立的是一家卖中国字画的公司;有个印度小孩的公司想做“跳蛇舞”的生意,但由于没有真蛇可“舞”,只能自己傻跳“人蛇舞”,“看热闹”的倒是有,付款的却没有,所以没几天就倒闭了……

另一次活动是学校让几个班的孩子组成一个“工贸”性质的公司。孩子们各有自己的角色,有当工人的,有当设计人员的,有当管理人员的。公司内部用假钱流通,把个人的工作角色同报酬联系起来。儿子是个设计师,属于动脑一族,才干了没几天,他就发现公司“分配不均”、“贫富悬殊”:动手的,不如动脑的;动脑的,不如动嘴的(领导)。

还有一次,是举办真正的“拍卖会”,学生以自己的成绩换算成拍卖的资金,拍卖物都是孩子联系各个赞助公司得来的。儿子同一个同学“斗智斗勇”,最后得到他最想要的电子游戏卡。

美国学校开展的这些活动注意让孩子们学习社会上的“生存竞争”的技巧,以让孩子看到社会竞争的残酷的一面。这样,有关“钱”的教育也就随之进入到另一个层次,即把“赚钱”的行为演义得更贴近生活了。

玩具和“性教育”

“性”本来不是洪水猛兽;没有“性教育”,“性”才成为洪水猛兽。

在“性”教育上,美国的学校常常有些惊人的举动,令我这个教育研究者叹为观止。

玲玲是我朋友的独生女,在美国上中学。有一天,玲玲从学校抱回一个头发金黄,眼睛碧蓝,货真价实的“洋娃娃”。而且,假娃娃拥有真娃娃的整套设备:从睡篮到小衣服、小鞋子、尿布、奶瓶,一应俱全。一开始,朋友觉得很奇怪:玲玲都上初一了,怎么学校还让学生玩娃娃?没过几个小时,我的朋友就发现:这个娃娃可真不是个“好玩”的玩意儿。它的体内装有电脑程序,每过几个小时,娃娃就会放声大哭,原因有两个,一是饿了,二是要换尿布了。要娃娃“停止哭闹”,必须马上行动,先是查原因:如果是饿,就要把奶瓶放进嘴里;如果是尿布“脏”了,就得换上“干净”的尿布。如果当“妈妈”的想偷点懒,娃娃就会哭个不停。即使是半夜,娃娃也还是按照预订的设置三番五次地“哭闹”。

做父亲的自认为对电脑很在行,为了让玲玲能睡个好觉,想改变一下娃娃的程序。谁知,拿着娃娃上上下下地研究了半天,仍不得要领。娃娃到时还是照闹无误,搅得全家“猫”犬不宁(美国人不养鸡)。做母亲的只得建议把娃娃放到车库或地下室去,即使“闹”也听不到。但玲玲说:“那是虐待‘儿童’。娃娃哭闹了多少次,多少次得到了‘妥善处理’,多少次被‘虐待’,娃娃体内的电脑都有记录。如果被‘虐待’多了,娃娃还会‘休克’甚至‘死亡’!”

那天晚上,玲玲被那个“娃娃”闹得筋疲力尽,狼狈不堪。

第二天,她上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快把“娃娃”还给老师,大有“金盆洗手”,从此“退出江湖”的架势。玲玲大有体会地说:“自己有个婴儿一点都不好玩,才当一天‘妈妈’就累死人,不要说天天这样折腾,还怎么读书……”

这就是美国中学给初中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很像我们所说的家政教育,那内容就是:怎样照顾婴儿。

让儿子独立一回范文第5篇

无法理性的爱情:“假公济私”的相爱+“迫不得已”的结婚

两人相识是在局里举办的一次由姬志斌带队的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中。几次接触后,姬志斌了解到成翠贞是一个温柔善良、会过日子的好女人,便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有意无意地和她多接触。

而打动成翠贞的是,一次同事聚会姬志斌送自己回家后发了一条有趣的短信。让成翠贞对他的认识更丰厚了,原来除了工作中严肃的一面外,他还有如此幽默的一面。

真正确定关系的却是那天和一个共同的朋友去逛陶然亭公园。结果他们俩越聊越起劲,仿佛身边的这个朋友成了隐形人。朋友发现自己充当了电灯泡的角色,最后找了个理由开溜。杨柳依依,微风徐徐,难得有这个“花前月下”的机会,姬志斌抓住时机,深入了解,两颗心碰撞出了闪亮的火花。

谈恋爱的时候,像吃饭打车等花销可能都不会有所顾忌。约会后,一向节俭的姬志斌总是打车送她回家。有一次,他正招手打车,成翠贞拉起姬志斌的手,轻声说:“我们去坐公交车吧。”只这一句话,让他深深地感动了,紧紧地攥住了她的小手。等到了成翠贞生日的时候,姬志斌倾其所有为她买了一条项链。虽然并不很昂贵,但看着他傻傻地笑着掏出所有的空空的口袋,成翠贞笑着笑着落泪了。

结婚更富有戏剧性。两人打算买房,是以成翠贞的名义签的合同。办按揭的时候,担心一个人负担不了贷款,就准备写两个人的名字。当银行里的人问他们是否亲属关系时,两人摇了摇头。可能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隋景,给他们办理业务的人员盯着他们看了半天,然后大声问同事:“这两个人没任何关系,能―起贷款买房吗?”银行里的几个工作人员都大眼瞪小眼,相互咨询后给予了坚定的否定的答案。最后合同被打回来了,两个人“被逼”去领了结婚证。

其实之前他们并不是没想过结婚的,只是觉得认识的时间还太短暂。事后,两人说起这次结婚的契机来,笑称别人是结婚为了过日子,而我们是为了过日子而结婚。

蜜月之行,两人选择了徒步攀登黄山。从早上七点半上山,到下午五点下山,两个人相携相助,呼吸着大自然的灵秀之气,神清气爽。偶尔相视一笑,心变得更透明,交织得更亲密。下山时,只剩下最后的几口水,两人推来推去,最后还是没拗过姬志斌,让成翠贞全喝了。在黄山的一个景点,玩到尽兴之处,不擅表达感情的成翠贞情不自禁地对姬志斌说了句:“我爱你。”等话出了口,她才反应过来,脸唰地红了。这一瞬间姬志斌也呆了,脸也绯红,仿佛还没听过瘾,想让她再说一次,成翠贞却早就羞得跑远了。

那之后到结婚这几年,成翠贞再没说过类似的话,她总是用行动来无微不至地关心他。姬志斌也很满足,但偶尔想起她这唯一的一次口头表达,那份美好依然历历在目。

维护婚姻的秘诀:交流+交流+更多地交流

因为两人都做心理咨询,所以他们会更懂得怎么样用智慧去维护婚姻。每天晚上,两个人都会选定个时间来交流,倾听对方的心声。

说起很多人所谓的“七年之痒”,姬志斌颇有感触:“那不过是他们在什么时候缺乏了交流,两颗心越走越远。其实交流的时机和内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两个人都要知道交流很重要。”

当交流中发现冲突后,他们会采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把情绪和人分开,就事论事,不把问题上升到人的高度。偶尔双方都不冷静的时候,姬志斌就会采用冷处理,不说话先独处会,等冷静了再交流。成翠贞生气的时候就会干家务,姬志斌曾开玩笑:“让她多生气多好啊,那样家务就干得更多。”

有一次,成翠贞在上班的时候听到了一则贩卖儿童的信息,回家后她义愤填膺地讲给了姬志斌听。讲完后她的心里舒坦了,一看时间已到深夜,她倒头就睡:“太晚了,睡觉吧。”而姬志斌刚刚走进她说的那个隋景中,还没回味过来。他冲她笑着眨巴了下眼睛,成翠贞一下子也笑了,赶紧向他道歉,自己刚把情绪传染给对方,却没倾听对方的感受。

有时,成翠贞说起一些事来刹不住车,而恰巧姬志斌累了或不想听的时候,他就会告诉她:“你倒完了?”心理咨询师的敏感,使成翠贞明白自己讲得太多,对方已经不想听,她就会闭一会嘴或转移话题。

因为交流多了,两个人默契度更高。成翠贞会经常讲他说过的笑话,姬志斌会一本正经地听完,从不将她打断,等对方释放完情绪后才说:“这是我以前讲给你的哟。”两个人就会心一笑。

文艺是双方共同的兴趣爱好。有一回姬志斌下班回家后,扬着手里的一张纸说:“我在网上发现了一首写得挺好的诗,打印下来,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背呢。”成翠贞接过一看,乐了,这正是自己早上发到网上去的。她故意逗趣:“好在哪啊?”听着他侃侃而谈地分析着,成翠贞不住地“嗯”“嗯”点头,到最后实在忍不住,笑场招认了。姬志斌挠挠头:“我说怎么看着这样亲切呢。”

即使心有灵犀,也有会错意的时候。成翠贞参加一次聚会,本来想着早点回家,但到了那个环境不好早走,结果回家晚了。等她到家后,等了一晚上的姬志斌十分生气:“你怎么这么晚才回来?”成翠贞想解释,姬志斌怎么都不理她。结果她只好独自躺在床上。过了一会,姬志斌走了进来,说:“睡不着吧,我们聊聊。”原来,那天成翠贞忘了带手机,姬志斌联系不上她,很担心,其实他想表达的是:“这么晚了,我很担心你。”结果因为生气表达出来的就成了谴责对方,而不是关心的话。

“其实很多夫妻都会这样,当一方回家晚了后,你觉得对方忽视了自己的关心而受伤,说出的话可能就伤害对方,而没表达出你的关心来。所以交流真的很重要,关注对方,了解对方,才能和对方共鸣。”现在姬志斌秉承一个观点,吵架不过夜,遇到问题自己主动求和,如果让妻子气鼓鼓地睡觉,他会觉得那是自己的责任。

关于家的诠释:理解+尊重+爱

姬志斌来自彩云之南的云南,琴棋书画烟酒茶是那里的男人的主要生活,姬志斌骨子里是受祖辈的影响的,觉得男人就不应该做家务;成翠贞来自太行山之东的山东,那里的男人遇到红白喜事都是他们主挡,女人是不用插手的。

婚后两个人曾经有过摩擦。

但渐渐地姬志斌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家务就那么多,永远只让妻子一个人去打理,让她受累他不忍心,出于对妻子的爱和家庭的责任感,姬志斌最终也学会了做饭。最终他的母亲也慢慢地习惯了儿子的改变,还惊奇地说:“儿子,你做的饭怎么这么好吃啊。”

有时在家吃饭,一个做自己爱的面条

吃,一个做自己喜欢的米饭。甚至去饭店的时候,两人各点各的菜,各吃各的。在外人看来有点不可思议,但他们觉得各取所需挺好的,反而悠然自得。理解对方,接受两人之间的差异,并且尊重这种差异,这就是他们的相处之道。

在儿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个人也存在着很大的冲突。成翠贞相信书上的经验,喜欢按照书上的步骤来,而姬志斌认为孩子是鲜活的人,不能这样教条,要按孩子的情绪和感受来教育。不过两个人有―个共同的基调:就是尊重孩子,多陪伴孩子。“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就是你教育出来的。”“把他当成―个人来看待。如果你觉得他是一个独立的人,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人。”

现在他们每天去上班前,都会给孩子一个告别仪式,告诉儿子天逸:“宝贝,爸爸妈妈去上班了,下午就回来了。”每天重复,孩子就懂得,父母和自己分离是一个必然的事情,而不会觉得是和自己有关。有一次,姬志斌走的时候,商己跟孩子告别,天逸跑过来,对他说:“爸爸,亲一亲。”亲完后孩子才挥挥小手说:“爸爸,你走吧。”这更坚定了他们的认识,孩子虽然才两岁,但他什么都听得懂,所以表达和没表达是完全不同的。

和学心理有关,两个人更注重琢磨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的表达能力不强,所以他们对人的情绪更敏感。”两人尽量不在孩子面前争吵。偶尔有一次两人生气互不说话,天逸原本在哭闹,一下子停了下来,拿着玩具一会哄哄妈妈,一会哄哄爸爸。那之后他们再也不在孩子面前表达不好的情绪,给孩子更祥和的家庭气氛。

在儿子碰疼后,他们会走过去,揉一揉,吹一吹。因为这样的言传身教,有次成翠贞不小心被桌子碰了下,天逸赶紧跑过来,用小手抚摸着被撞的地方,边吹气边说:“妈妈,不疼不疼。”成翠贞和姬志斌互看一眼,觉得特别欣慰。儿子懂得了换位思考,你把爱教给他,他也回馈给你爱。

有时孩子太小不会表达自己想说的,两人就会帮助孩子表达。儿子入托了,有一天回家,异常地哭闹。在检查孩子没什么身体上的不舒服后,两个咨询师一合计,问儿子:“天逸,你是不是在幼儿园待得不开心?”儿子点了点头,立马放轻松了,玩自己的玩具去了。因为父母懂得了自己的情绪,所以他一下子放松了。

现在天逸比其他孩子更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有时候看到别的小朋友哭,他就会把自己手上的玩具给他。如果手上没玩具,他就会到路边捡起一粒石子真诚地送给那个小朋友。让幼儿园的老师都很晾叹他的懂事。

现在两个人都过得心满意足,虽然生活得很平淡,但很幸福,因为心态很平和。当问及经营婚姻中最大的智慧是什么时,成翠贞说:“最大的智慧就是让自己活得平凡。可能是和做心理有关吧,我会不断审察自己的内心,更加地明白什么对自己最重要,你最想要的是什么,就不会盲目地去和别人攀比。”“说到底就是别把自己当一回事。”姬志斌调侃着说。

让儿子独立一回范文第6篇

妈妈不喜欢女友,你怎么办?

代表人物:严浩,户籍民警

观点:非要选,我选妈妈

严浩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母亲担起了所有的生活重担。严浩说,母亲含辛茹苦把我养大,自己也有一身病,我一直想怎么报答她的养育之恩。可妈妈不喜欢我的女朋友,我觉得女友虽然条件不太好,可真的已经对我很好了。但我妈总对我说,这样的女人有的是,说我见的女人少而已,今天终于和我摊牌,要么要女朋友要么要妈。我和我妈怎么解释她都不听,我都给她跪下了,可这样我妈更生气了,说为了一个女人跟自己的妈妈下跪,说我们必须分手。

我没有办法,妈妈用生命养育了自己,我是她最亲的人,如果非要选,我选妈妈。

代表人物:小Q,21岁,学生

观点:婆媳不和就是占有欲作祟!

一听到“妈妈不喜欢自己女友”这个话题,号称自由第一爱咋咋地的射手座妹子小Q要发飙了:母亲把孩子养大,投入了太多的精力和心血,觉得自己的孩子哪儿哪儿都好,好到无可挑剔,所以理应找个完美无缺的姑娘。脾气要好,长相要好,性格要好,修养要好,学识要好,还要会家务,懂事识大体,缺了哪一点都觉得配不上自己的儿子。棒打鸳鸯的同时还要煞费苦心地跟儿子叨叨我这都是为你好。

真的是为儿子好而不是自己的强势和占有欲在作怪吗?

你昨天带的是A 今天带的是B,我相信无论你带 A B C D E F G,你妈都可以挑出一堆毛病。

小Q说,不是自己有婆婆迫害妄想症,而是太多婆媳不和的事情存在,几个结婚的女人坐一块儿,聊着聊着就开始抱怨婆婆;当婆婆的更是,没见过谁夸自己儿媳好的。你敢说你身边没有?

你不喜欢不代表你儿子不喜欢,对吧?你觉得我不能勤俭持家看不惯,可这是我的家,对吧?你不喜欢这儿不喜欢那儿,可这是我的生活,我又不是跟你结婚,对吧?

说白了,婆媳不和就是占有欲作祟!

代表人物:小班及他的同事,软件开发工程师

观点:父母和自己的观点要有认同感,不认同的话还会坚持自我

结婚6年的小班认为,父母经历了漫长的婚姻生活,对娶妻生子、养儿育女方面,给的建议会比较现实。小班也曾经历过母亲不认可女友这个比较棘手的过程,他坦言,会参考母亲的建议,但前提是看母亲说的有没有道理。比如强调性格脾气,父母受教育的程度,家庭经济情况等等。事实证明,相似家庭背景长大的孩子会更容易生活在一起。

小班还举了他一个同事的例子,同为软件工程师,名校毕业,喜欢上一个痴迷动漫的姑娘,这姑娘特天真,大学读了一年动画设计就退学了,天天沉浸在动漫的世界里。小班的同事觉得这姑娘太卡哇伊了,喜欢得不得了,交往了两个月不到就着急带回去给父母过目。同事的妈妈立马发飙了,直接给儿子下了判决书,赶紧跟那个无业女青年分手!我养你二十五年,供你读书上名校,不是为了让你娶个不能过日子的人,她那个智商,你们有共同语言吗?当儿子的一听也不干了,怎么就不能过日子了,她不工作,我养她;现如今还有几个单纯姑娘,多可贵啊!

很明显,母子俩闹掰了。

然而,你要以为故事到此结束,那你就天真了。

半年后,儿子踏进了许久未归的家门,告诉父母,他分手了。没错,他提的分手,不是因为父母,而是,他和她,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

因为工作原因,小班的同事需要长时间在电脑上编程。做这一行的人都知道,这个过程需要安静,不能受任何打扰。可在他的女友眼里,除了动漫,其他事情都无关紧要。同居的时候,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出现了,女友从不关心家务、开支,也不顾忌他是否在工作,随时要求他陪同去看动漫展。这些他还扛得住,最要命的是两人的朋友圈子,根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有一回和朋友吃饭,两人聊起了一个能提供文件网络备份的云盘计划,女友睁大了无辜的大眼睛兴奋地问:“什么计划?哪个动画片里的?”出了几次丑后,他再也不带女友跟朋友见面了。渐渐地,冷静下来后,他反思了这次恋爱,觉得确实不适合继续下去。妈妈的话当时一句也听不进,现在想来,却是一针见血。

小班觉得,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父母的观点自己会认同,不认同的话还会坚持自我。

代表人物:张钧,31岁,销售人员

观点:在理的一定要听,不在理的想办法

如果父母很开明,提的建议很中肯,可以接受,但如果很固执,甚至迷信,那作为年轻人,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张钧家在冀北农村,父母都是农民,母亲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第一次领女朋友回家的时候,母亲笑得合不拢嘴。送走女友后,母亲问儿子要来了准儿媳的生辰八字,找了村里的“跳大仙”算了姻缘,大仙煞有其事地跟张钧母亲说俩人八字不合,是相克的“下下配”。母亲对大仙的话坚信不疑,回到家后就要求张钧分手。

百般劝说无效,张钧也不急。平日里,他和女友在城里工作生活,父母在家忙农活,过节过年的时候,他就带着女友回家跟父母团聚,张钧事先都告诉了女友母亲喜欢什么、爱吃什么。每次回家的时候,女友都带很多张钧母亲喜欢的东西回去,陪她去看地方戏,逛庙会,串亲戚。一开始,母亲还绷着脸不领情,时间长了自己也不好意思了。同时,张钧又给父亲做工作,让他天天吹枕头风。一年后,两人终于在双方父母的同意下结了婚。

婚后,新的问题又来了,儿媳怀孕了,张钧的母亲非要儿媳每天吃念过卦的白公鸡保胎。怀孕三个月的时候,儿媳实在喝不下了,孕吐反应十分强烈。去医院检查,医生听闻了情况和理由,哭笑不得,对陪同前往的婆婆讲述了科学的孕妇饮食营养知识,并告诫长期营养失衡带来的不良后果。听了医生的话,婆婆总算没再坚持让儿媳喝念过卦的白公鸡汤了。十月临盆,熬过无数个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日子,婆婆终于盼来了平安到来的孙女。张钧开母亲的玩笑,问:“还信大仙不?”母亲不好意思地望着儿媳和孙女讪笑:“我就是个老糊涂!”

张钧成功地破了“妈妈不喜欢我的女友”这个问题,在他看来,父母如果对女朋友有意见,先别激动也别着急否定他们,要找出症结所在,在理的一定要听,不在理的要想办法让父母扭转思想。切忌因为自己占理就把局面弄得很僵,既伤感情也解决不了问题。

代表人物:刘麟,27岁,电台导播

观点:不喜欢自己,再讨好也没有用,赶紧撤!

27岁的刘麟是一名电台导播,活泼伶俐,个性极强。她的男友跟她能力、学历、爱好相当,她非常满意,唯有一点,男友很黏妈,什么都听他妈的。见家长后,问题来了。首先,男友母亲嫌刘麟个矮,没错,男友180cm,她155cm,是有身高差,但没说个矮的就不能找个高的啊!为这事,男友苦口婆心劝了几个月,才做通老妈的思想工作。身高问题避开了,新的问题又来了。刘麟觉得,男友母亲不喜欢自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男友造成的,每次他俩吵架,他总是会让他妈知道,这点让自己很头疼。刘麟说,她理解男友妈妈看到儿子跟女朋友吵架以后,总是想保护儿子,所以自然对她会更加反感。有时候两个人的幸福可能就因为几句简单的话或者是任性而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

谈及这个问题,刘麟的男友也是一肚子委屈,妈妈和女友个性都超强。从小妈妈就很控制自己,很强势。妈妈不同意她,我该怎么选?

纠结了一段时间后,刘麟想通了,也放手了。首先,男友母亲不喜欢自己,即使坚持,也不可能真的幸福。嫁人不是嫁他一个人,是嫁一大家子,要是婆婆不喜欢自己,以后结婚了生活琐事一烦,婚姻迟早会出问题。其次,男友的性格让她头疼,和母亲分享是好事,可什么都跟母亲说不就跟小孩子一样吗?本身两人自己能消化的小矛盾,到妈妈那里就成了水火不容的大问题。刘麟不想一直夹在中间看婆婆的脸色,她坦言,今后想找的人,一定要心智成熟,不要太粘父母。

代表人物:乖爷到,35岁,自由撰稿人

观点:经济独立=爱情独立

乖爷到出过一本名为《用男人的思维跟男人谈恋爱》的书,其中《父母反对,怎么办?》这篇,刊登在我刊2013年第7期,刊出标题为《当爱情遭遇到父母反对是坚持还是放弃》。里面的观点很犀利:“谁出钱谁说话”,不出钱的统统闭嘴。父母是否有资格反对,你是否要接受他们的反对,完全是看你的经济独立性。

作者认为, 如果你经济不独立,你跟这个女孩打算结婚,父母真的非常反对的话,你还是趁早分手吧。现在的年轻人很多是大学刚毕业就结婚的,经济应该还没完全独立,就结婚而言,你们结婚的房子80%应该是父母付的全额或首付,然后你俩还贷,其他包括装修、买家具买车、礼金及婚礼的钱,多多少少都是双方父母按协商来分摊的。

所以,不要小看父母反对的力量,父母只要对你进行了经济打压,是足以动摇和让你怀疑你们的爱情的。当然,也有双方就经济问题拉锯战后最终结成婚的,但那时大家心里都有了疙瘩,女婿会一直有阴影,觉得女方父母当初一直看不起他、刁难他。儿媳会觉得婆婆挑三拣四、根本就不欢迎自己。

所以,最理想的情况是,你们经济独立,房子、车子、婚礼、酒席、生儿育女,这些根本不用父母出一分钱,那父母反对就让他们去反对好啦。他们的反对你就当山歌来听,因为他们无法通过他们的行为来对你们的感情造成实际影响,当然那些过激的父母除外,什么用生命来逼迫儿女分手的父母不在此讨论范围。想要“镇压”父母的反对之声,你必须有底气,在经济上彻底自力更生,更或是你成为你父母的经济依靠,那你的爱情自由完全可以实现。

所以,经济独立决定人格独立,人格独立决定爱情独立。

代表人物:伏晓莹,45岁,心理医生

观点:带女朋友回家前别头脑发热,想清楚后再坚持

作为一名心理医生,同时也是家有儿女的母亲,伏晓莹发话了,长辈们的想法你不能光凭你自己感觉到的那些所谓门第、家世、外貌等等来看待,你应该想想他们为什么不能接纳你的女友。是不是她给长辈们的印象太差呢?她是不是表现出身体虚弱、感情脆弱、不能独立、不够贤惠、不够大方、脾气坏、太过依赖这些方面呢?如果你的女友真有这些问题,作为你的长辈又有谁能接受优秀的孩子找一个这样不足的女孩呢?你的家庭背景好,家人对你期望值很高这很正常啊!

当然,我也不是给年轻的恋人们泼凉水,你们还年轻,这是你们最好的本钱,学什么、做什么都不会晚!想让人家接受你,你首先要具备让人接受的条件。

支招:

你必须要弄清楚为什么妈妈会不喜欢现在的这个女朋友,对症下药,从长计议。

首先,你可以平时在你妈妈面前多说说女朋友的好,可能一开始你妈妈也不会听,但是你一直坚持这样做,你妈妈也会明白你是真的爱那个女生,也不会太为难你。另一方面,你可以跟你爸多说说,让他劝劝你妈妈,经常和你爸爸说说以后你们的打算,只要你是认真的,你爸爸肯定会支持你们。

其次,也可以在假期的时候带女朋友回家,趁亲戚朋友都在,介绍给大家认识,如果亲戚们觉得那个姑娘还不错,你的那些长辈们也会劝你妈妈,这样,你妈妈接受女朋友的可能性就更加高了。

当然,你的女友也需要付出一些实际行动,比如节日的时候给你爸妈发个祝福短信,或者回家看他们的时候,买点儿你爸妈喜欢的礼物,然后你告诉妈妈,是女友说非要买,孝敬你们的。其实只要愿意拿一个好态度,好好跟妈妈说,作为父母都是心疼孩子的,所以最终她肯定会同意你们。

然而,作为父母,我们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孩子由于缺乏锻炼,不经风雨,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有的还体弱多病。更严重的是,会享受不能吃苦,过了今天不管明天。更有甚者,成了家还依靠父母生活,这就对我们父母一辈的养老造成危机!

如果你是个孝顺并且聪明的孩子,带女朋友回家之前头脑别发热,想清楚后再坚持。

让儿子独立一回范文第7篇

2013年2月13日,农历大年初四。北京市平谷区58岁居民李玉堂一扫平日的沉郁,喜气洋洋地对邻居说:“我儿子回来了,总算回来了!”

李玉堂的儿子李东国在北京通州区上班,婚后追随妻女住在密云区,按说回家并不算难事儿,却整整七年没回过家,逢年过节别说打个电话问候父母,就连父母打过去的电话也不接,发的短信更是不回。李玉堂夫妇就这么一个独生子,7年来难以见到儿子,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面对邻居的询问,他也总是躲躲闪闪。如今,儿子终于回来了,李玉堂和老伴的喜悦显而易见。

李玉堂是北京平谷区一所中学的教师,妻子在一家效益不太好的企业上班。1981年,儿子李东国来到了人世,李玉堂夫妇对儿子十分疼爱。在夫妻俩的呵护中,儿子渐渐长大了。让李玉堂和妻子欣慰的是,儿子虽然性格内向,学习却一直很好,顺利考上北京一所理工类高校。更让老两口欣喜的是,李东国不但在学校谈了个对象,毕业后还凭自己的专业找了份不错的工作。媳妇有了,工作落实了,李玉堂觉得儿子相当争气。

2004年国庆节前,李东国带女友郭静第一次上门,儿子看上去对女友非常满意,在父母面前夸她聪明、能干,还当过学生会干部。不过,细心的刘彩霞发现,儿子对郭静表现得唯唯诺诺,当时,刘彩霞就觉得未来的儿媳妇有些强势。

李东国和郭静确定关系后,双方父母聚在一起商谈婚礼的事情,郭静的妈妈对婚礼的规格要求很高,李玉堂提出不同意见,亲家母变得很不耐烦,话里透着“你那窝囊儿子找着我女儿,算是高攀了”的味道,让李玉堂夫妇更可气的是,儿子说话都是看未婚妻的脸色,答应按女方家人的意思去办。

和亲家会面后,刘彩霞对丈夫说,看样子,儿子结了婚也是个受气包,李玉堂对妻子的看法表示认同。然而,儿孙自有儿孙福,既然儿子认准了人家,就遂了他的心吧!

2005年五一期间,李东国和郭静举行了婚礼。第二年,女儿瑶瑶出生了。在医院产房里,两对亲家再次碰面。当着岳父母的面,李东国对母亲说,妈,我和郭静工作忙,以后看孩子的事情,还得辛苦您啊!

刘彩霞身体不太好,经常上医院,她怕身体吃不消,就来了句:“我整天吃药打针的,真让我天天带,够呛!”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却把亲家母惹恼了,一对亲家在产房里发生了口角,闹得很不愉快。

儿媳出院后,刘彩霞不计前嫌,一个人到通州儿子的家里照看孙女。就在孙女满月前的一天,郭静的爸妈开车过来,让女儿收拾一下常用的东西,把她母女接回密云的家里去了。让刘彩霞气愤的是,亲家母临出门时才冷冰冰地告诉她:“外孙女我接回去了,以后用不着你照顾了!”

刘彩霞懵了,质问亲家母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哪知,人家懒得和她理论,和老伴、女儿抱着孩子开车走了。刘彩霞问儿子,李东国瓮声瓮气地说:“接走瑶瑶是他们事先商量好的,郭静不让我给你说!”儿子这话把刘彩霞鼻子都快气歪了,心里暗骂自己怎么养了这么个儿子?

忍着满腔怒气,刘彩霞问儿子,他们回密云,你也要去吗?李东国没有丝毫犹豫地说,我也回密云去住。说罢,他收拾了一下东西,也走了。刘彩霞无法忍受儿子的无情,打电话哭着把整件事情的经过给老伴讲了一遍,气得李玉堂捂着胸口直喘。随后,他赶到通州,把老伴接了回来。

让老两口没想到的是,儿子自从追随妻女跟岳父母住到一起后,7年再没回过父母的家。如今,儿子总算回来了,这让李玉堂夫妇心里有了莫大的安慰。

懦弱汉被强势妻扫地出门,父母所买婚房竟拱手相让

儿子回家了,让李玉堂和妻子欣喜不已。然而,没过几天,李玉堂就觉得不对劲儿了,儿子在家里很少说话,除了抽烟就是闷在自己房间里。

种种情形,使得李玉堂脑子里迸出了个不好的念头——儿子是不是离婚了?在李玉堂几次三番地追问下,李东国才吐露了实情,我们确实离了!对于离婚的原因,他不愿意多说!

其实,李东国不是不愿意向父母说出离婚的原因,而是他觉得这桩婚姻的解体,就在于自己太窝囊。他这人没啥大志向,当初想着考个好大学,娶个好老婆,幸福快乐地过一生就行了。在学校和郭静谈恋爱,他看中的是郭静泼辣、能干,什么事情都敢出头,这样他可以省心些。

结婚后,李东国才发现,郭静不但泼辣能干,控制欲还很强。女儿出生刚满月,她不愿和婆婆待在一起,就让父母接回密云去住,她还威胁李东国,如果你想回到你爸妈身边,就不用再过来了。李东国忙向妻子表态,女儿在哪,哪儿就是我的家,然后追随妻女和岳父母住在一起。

让李东国没想到的是,他对妻子俯首帖耳最终换来的却是婚姻的解体。2010年春节后,郭静在单位升了职,伴随她职位的升高,还有她脾气的增大。妻子平时对他总是颐指气使,丝毫不顾忌他男人的自尊心。后来,两人发生争吵时,郭静骂他没出息,一点也不长进,看见他就烦,这些话让李东国很是憋屈。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李东国是个生性散淡的人,再怎么追求进步也难以达到妻子的要求。这样的日子过了近两年,即便李东国像个顺从的小绵羊,郭静却不愿和他生活在一起了,李东国看到感情无法挽回,只好和她协议离了婚,独自灰溜溜地回到父母身边。

对于儿子离婚,李玉堂夫妇并没感到震惊,他们觉得儿子在这桩婚姻里是个逆来顺受的角色,离了反倒是种解脱。不过,看到儿子回家后,话里话外透着一种走投无路的味道,他这才猛然想起了一件事儿:儿子在通州还有套房子,不知道这套房子他是如何处理的?

当初,李东国和郭静打算结婚的时候,两人看中了通州一个小区的房子。这套房子三室一厅,116平方米,总价款30万元,李玉堂拿出多年来辛苦积攒的15万元,又借了9万块钱,凑够24万元。为了让儿子有压力,他让李东国贷了6万元的款,因为以儿子的名义贷款,房产证上的名字写成了“李东国”。现在,儿子回到身边,只字不提那套房子的事情,让李玉堂顿生疑虑。他追问:“通州那套房子,你到底是如何处理的?”

看父亲问起那套房子的事情,李东国怔了一下,回答说,2008年,这套房子房产证添上了郭静的名字,产权一人一半。李玉堂颇为生气,气的是儿子做这些事情根本没和他商量。但转念一想,郭静带着孩子也不容易,这一半的产权当孙女的抚养费吧!李玉堂接着说:“既然一人一半,要么把房子卖了,一家一半分了它!要么补偿咱们房子市值的一半!”

听了这话,李东国面色大变,神色闪躲。李玉堂深知儿子的秉性,觉得这里面还有文章,于是,他命令儿子:把你和郭静的离婚协议书拿来让我看看。

李东国只好把他和郭静的离婚协议书拿给老爸,协议书大致内容为:1.子女抚养:女儿李月瑶由女方郭静抚养,男方李东国每月付给子女抚养费2000元,直到独立生活为止,男方有教育、探望的权利;

2.共同财产分割:归男方:个人衣物。

归女方:**园小区6号楼341室,116.08平方米,京**1389雅力士轿车一辆。

……

看了这个离婚协议书,李玉堂差点气炸了肺,儿子这不是净身出户嘛! 他气愤地斥骂儿子:你这不是被扫地出门吗?连带把我们给你买的房子也给了人家,真是个混蛋!

李东国理解父亲的愤怒,他嗫嚅着说,当时被郭静弄得有些发蒙,觉得这么多年的感情一下子没了,其他的还争什么争啊,这样想着,脑子一热就签了!

为讨血汗钱将儿子、前儿媳告上法庭,

判决难如意再添伤痕

看到儿子的离婚协议书,李玉堂越想越气,这小子7年没回家,被人家扫地出门不说,还顺带把老两口花一生血汗钱买的房子也拱手相送了,他责骂儿子窝囊的同时,对前儿媳的霸道更加气愤,这不明摆着欺负人嘛!

李玉堂对儿子恨铁不成钢,逼他和郭静交涉,至少把房子目前市值的一半要回来,李东国答应试一试。他打通郭静的电话,刚说明父母的意思,郭静就对他冷嘲热讽一通说,你好不容易男人了一次,没想到两天就变卦了,真让人看不起!这一通奚落让李东国有些无地自容。李玉堂深知儿子的懦弱,也不好逼他了。

没想到的是,几天后,李东国却接到郭静主动打来的电话,让他前去办理房产过户手续。原来,自从李东国对赠房有了悔意后,精明的郭静急于把房产过户到自己名下。在办理过户手续时,房管局工作人员告诉她,仅凭离婚书上有关房产的分割协议还不行,需要李东国本人前来配合。对于前妻的请求,李东国当时没有表态。

李玉堂对前儿媳的作派一直颇有微辞,看到她急于把房产真正夺到手里,颇为生气,决定会一会她。当郭静再一次催促李东国去办理过户手续时,李玉堂让儿子带他一同前往,李东国同意了。

李玉堂父子赶到通州区房管局时,郭静正从她和李东国所买的那辆雅力士轿车里面钻出来,满脸焦急地张望。当看到前夫以及久未谋面的公公时,郭静意识到,这次过户看来又要黄了!她不想和前公公正面接触,就又钻进车里,想开车走人,李玉堂却跑过来堵在车前,郭静看这阵势是走不了了,就从车上下来。

李玉堂和郭静争执了一会儿,引起不少前来办事的市民围观。郭静气咻咻上了车,对李玉堂嚷道:“我不和你吵,丢不起这个人,你要真不服气,可以去法院告我,法院是讲理的地方!”说着,就发动汽车绝尘而去。

郭静最后这句话倒提醒了李玉堂。是啊!这个女人铁了心要独占这套房了,自己有当初给儿子买房的借款证据,可以到法院告她啊!

2013年8月,李玉堂聘请律师,把儿子、前儿媳一并告上了法庭,以他和老伴曾出资为儿子买房为由,请求法院支持他均分这套房子目前市值的一半。

法院开庭那天,郭静穿着精致的小黑裙、白上衣到了场。李玉堂当庭出示了买房借款的原始证据。郭静则辩称,这套房子属前夫自愿赠与,前夫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因此,她获得这套房子程序完全合法。

一审过后,法院10天后下达判决书,判决结果却出乎李玉堂的意料:法院驳回了他的诉讼请求,判决郭静和前夫李东国位于通州区的房产归女方所有。法院判决的依据是,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第22条规定,父母为儿女结婚购房出资属于对孩子的赠与,男方离婚时,又自愿把房子赠与女方。这套房产经过两次赠与,原告就灭失了对这套房子份额的所有权利。

让儿子独立一回范文第8篇

2010年9月11日,武汉科技大学迎新现场,一个90后男生乘坐私家车赶来报到,如同电影里黑帮老大般华丽登场:庞大的5人亲友陪送团前簇后拥,其中包括83岁坐轮椅的奶奶。大大小小14件行李,除了几大件四季换洗衣物外,还有一箱保健品,一箱伤风感冒约等日常用药,一台立式电风扇,毛巾7条,卫生纸、牛奶、苹果符一箱……10名志愿者帮这名新生搬14件行李,不仅被累倒了,也被雷倒了。

网民们感叹,这哪里是上学,分明是存搬家,给该男生封了个“齐全哥”的雅号。

见过这样的新闻图片:大学新生报到,学校体育馆数百陪送家长集体打地铺,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壮观风景。

见过这样的新闻报道:华中师范大学一名女生报到,全家老少15人护送。武汉大学一位新生的家长心疼女儿的寝室没安空调,向校长哭诉:

“我女儿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需要空调!为什么不能给新生寝室装空调?”

有人忧心忡忡:在父母老母鸡式呵护下长大的孩子,如此缺乏自理独立精神,未来如何担当社会责任?

“齐全哥”的故事还有一段插曲。

中午在学校餐厅吃饭时,他的妈妈心疼地说:“孩子,这么难吃的饭我都吃不下,你怎么吃啊?”他却反驳:“我高中吃的饭比这个还要难吃,这个吃得下。”

“他想独立,敢吃苦,但可能是父母太溺爱他了吧。”“齐全哥”的老师如此评价他。

在新闻的背后,“齐全哥”们也喊冤――“我们是被护送的!我们也想当‘独立哥’,可在父母的眼里,我们只是个孩子,需要时时呵护,我们的意见不被尊重。”

“齐全哥”的横空出世,该责问父母还是孩子?这让人联想到在这个夏天备受争议的话题――“父母皆祸害”。

万人大讨论:父母皆祸害

这个名字让人幻灭的网络小组,用犀利的声音表达两代人的隔阂,两个不同时代的对峙。

小组成立于2008年1月18日,其宣言曰:“反对不是目的,而是一种积极手段……在孝敬的前提下,抵御腐朽、无知、无理取闹的父母的束缚和伤害。这一点需要技巧,我们共同探讨。”

组员们自称小白菜,他们彼此安慰,相互支招反抗父母以爱的名义实施的“暴行”。

他们将父母的伤人行为定义为非爱行为。所谓非爱行为,往往发生在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之间。比如不少母亲会对孩子说:“自从生了你以后,我工作也落后了,人也变老变丑了,我把一切都牺牲了,都是为了你,你为什么不好好念书呢?”它是以爱的名义进行的一种绑架,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上万人的小组成员对父母的“罪行”进行“控诉”,勾勒出中国式家庭教育下的代沟轮廓:一边是家长自顾自地规划孩子人生,望子成龙的殷殷之心,一边是孩子想要逃出束缚,苦苦的挣扎。

这是中国式家庭教育下两代人的战争,以爱的名义而起,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早已打响……

战争,因爱而起

战争的一方,一个女儿讲述――

那个周末去练琴,我出了门才发现忘记了带琴谱,回家去取,推房间门我就愣住了:天哪,爸爸妈妈正翻看我的日记,还品头论是的!我尖叫一声冲上前,气愤地大叫:“你们凭什么偷我的日记!”

爸爸脸色尴尬,退了出去。妈妈先是一阵慌乱,然后迅速镇定下来,反过来高声呵斥:“什么叫偷看?我们是你的父母,关心自己女儿的成长难道有错?你倒给我解释解释,你的日记里用字母M代替的男牛,是谁?你为什么上课不专心听讲一直盯着人家……”明明是她偷看我的日记,可是现在她却反过来理直气壮地盘问我……

晚上,我正上网找朋友诉苦,没聊到十分钟,老爸门也不敲就进来了,我赶快将QQ藏起来,似装在网上查学习资料。他眼梢瞄到右下角不断跳跃的头像,便是一顿好训:不好好温书,整天尽知道上网聊天,浪费时间,怪不得功课不好、让父母脸上无光……似乎我是世界上最差劲的女儿,生了我是他们的耻辱似的。

我知道他们希望我成绩很棒,走路姿势优雅,听话,温柔,体贴,可是未免也太俗了吧!我可不想被一个“乖女儿”的称号给生吞活剥了。

一星期前,我和妈妈之间爆发了本月最大规模的战争,导火索不过一件小事。在巷战中我明显处于劣势,屡屡被他们击中要害:她说我分数烂得没脸见人,再比如她说上一次我考了多少多少分……

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你总是那么势利,那么俗不可耐!分数算什么东西,它可以代替我的一切吗?难不成我学习没有别人好就要去死啊!真是不可理喻!有你这样的母亲,我活一天都嫌多了!”我脸红脖子粗地拿着机关枪乱扫射一通,愤怒、惊诧、失望的表情在老妈的脸上迅速融合,然后凝固,她整个人霎时间石化。

战争的另一方,一个母亲讲述――

儿子一回家就钻进自己的房间里,吃饭时才露个脸,我们逮着吃饭的机会问问他学习的情况,叮嘱他抓紧时间努力,可他要么任你说干嗓子也不哼一声,要么刚等你开口就把碗一顿:“你烦不烦啊!”堵得我半天说不出话来。

他在房间里写作业,我送进去一杯热牛奶,他却皱起眉头:“不是跟你说了进来要敲门吗?放下吧,出去。”看他这副样子,我的无名火噌地往上窜:“你这是什么态度?这是我的家,你是我儿子,我进这房间有权利不敲门!你现在长大了是不是?可以不把父母放在眼里了是不是?连最起码的礼貌和尊重都没有!”儿子仰头瞪着我:“那你对我又有多少礼貌和尊重?”

儿子谈到他同学时,我赶紧提醒他要跟学习好的同学交往,儿子说我评判标准单一。带儿子去买衣服,我给他选的衣服他愣说老土,掉头就走。我们怕他在这个危险的年龄陷入早恋,密切关注他的电话,他却说:“我的事不用你管。”我真是又委屈又恼火:不用我管,你怎么长这么大?不用我管,你会有今天吗?

他说要去看演唱会,我一听就气不打一处来:“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啊?你的首要任务是学习!爸妈都急死了,你倒跟没事人一样,还有心思惦记这些……”我话还没说完,他就跳起来:“学习学习!你除了学习能不能说点别的?我已经学习得够累了,就不能有一点放松的时间吗?”

这样的次数多了,我也觉得心力交瘁,儿子正在逐渐远离,虽然仍然跟我们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却似乎隔了一条银河,我再也无法掌控他。

总结:战争导火索

对父母来说,我们就是他们生命的延续和意义;对我们来说,在我们悲喜交集的人生旅途上,父母是最重要的人之一。可为什么最亲近的人却战事不断,偏偏要互相伤害?

在“父母皆祸害”小组里,《从“父母皆祸害”看错误育儿习惯》的帖子让我们找到共鸣,思考原因。对号入座,找出这场战争的导火索。

父母对孩子期望太高,管教太严

他们以为高标准、严要求,便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可惜,那是流水线上的生产,对我们,不适用。目标太高,老是达不到,我们会有挫败感;要求太严,砍掉了我们的个性和边角,那还是我吗?

不尊重孩子,为孩子作所有决定与选择

小到买一双袜子,大到读什么学校将来学什么专业,他们都替我安排好了。总是把我当小孩,老是要我去实现他们肖年的理想,永远要我按照他们指定的方向前进。我的人生戏台上,我却成了他们操作的木偶,真是个“杯具”……

不相信孩子,不给孩子学会自律独立的机会

要么就对我充满怀疑,仿佛我是蠢蠢欲动的犯罪分子,随时都在寻找机会。偷看我们的日记,偷上我的QQ。我给同学打电话,妈妈就在一边假装做事,一边竖起耳朵监听。国庆放假,父母出去应酬,我独自在家很认真地学习,他们却半路杀回,来个突然检查。

要么一味老母鸡式的爱护与关心,恨不得每件小事都帮我处理,不给我一点学习独立的机会。

不表扬孩子,以免孩子骄傲

在我遭遇挫折、情绪低落之际,我渴望母亲的关怀和鼓励,而她却给我冰冷的目光;在我满怀憧憬、把握成功之时,我需要她的赞赏和肯定,而她却扔下一句“不要骄傲”,吝啬地不给我一点信心……他们要我努力读书,用智慧和勤奋谱写生命最绚丽的篇章,可真遗憾,他们却不是我最好的读者。

喜欢横向比较,总是说你看人家

老说我不好,动不动就拿我跟同事的孩子比:人家某某考一百分,你怎么就考八十分!人家初一就入团了,你都初三了还什么都不是!人家这次期末考试又是全班第一!后来我对他们说,我这不好那不好,你给某某当妈当爸去吧!

分数至上,总是限制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长跑得了第一,很有韧劲,擅长电脑……只要我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挂不上钩,通通不入他们的法眼,通通要被限制。眼里只有分数和升学,对我的感情和内心世界,更是漠不关心。

和平,仍以爱之名

如果说,

“父母皆祸害”是网络上哗众取宠的“标题党”,那么,换个形式与语气,它也可以有个温和的名字,比如我们常常写的作文标题“妈妈(爸爸)我想对你说……”

在这里,我们讲述的不是责怪、怨恨、仇视,而是对和平的期望,对爱的理解,跨越代沟的行动。

说给父母――

妈妈,还记得国庆假目的前一天,我们奔赴超市,把购物车装了个满满当当。结账时,预备的环保购物袋装得鼓鼓囊囊,剩下的两斤苹果怎么压也压不进去。你和往常一样,苹果递给我提,你自己背上鼓鼓囊囊的购物袋。

我说:“妈妈,这个塑料袋太难看,你来提,我背包!”

“哪里难看了?脑袋里尽想些啥啊,就没想想学习!”你很生气。我抢过沉甸甸的购物袋,加快脚步,对你的大呼小叫,充耳不闻。其实你不知道,我哪里是怕丑啊,是怕你累着,只好找了这个借口,你却不分青红皂白,一棒子甩过来……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日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了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电应该保仃。”

妈妈,这段从网上看来的话我要送给你,因为我不要做依赖你的菟丝花,我想做你身边的树,和你一样笔直,甚至比你更加高大。

说给孩子――

孩子,你长大了,在很多事情上有了自己的想法,妈妈支持你,永远是最爱你的人。当你快乐时,妈妈比你感到更快乐;当你情绪低落时,妈妈会比你更难过。以前,妈妈总是数落你的不对,说你犯的错误,说你如何让妈妈伤心,其实,还有很多别的话,妈妈没有对你说过。

你也许不知道,妈妈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就是得到了你。因为有了你,我和你爸爸才有了为人父母的骄傲,才享受到了为人父母的快乐。在你身上,爸爸妈妈的生命得以延续,为此,感谢上天把你赐予我们。

从小到大,你一天天成长带给我们多少快乐。你会说话了,会走路了,上幼儿园了,上小学了,上中学了,妈妈为你健康的成长感到由衷的自豪。可是,仅仅因为你弄丢了东西,在课堂上说话,成绩下降,剪了一个妈妈不喜欢的发型,和同学煲电话粥,妈妈是多么粗暴地对待你,大声地斥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