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短小品

短小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短小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短小品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戏小品;群众文化;艺术群众

文化的相关艺术形式不仅具备审美效能,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宣泄效能以及娱乐效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人们之间的了解,尽量消除隔阂,形成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还能够对各种矛盾起到相关的调和作用。现阶段,小戏小品以表演形式灵活、短小精悍、生动活泼以及贴近生活等特点在艺术舞台上得到了茁壮成长,深深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喜爱。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小戏小品的重要作用,推动其健康发展。

1小戏小品的特征分析

目前,小戏小品是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同时也可以体现出群众文化中艺术性的一面。从某种程度上讲,基层中的小戏小品主要是在相关业余文艺爱好者或者是专业化文艺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进一步升华日常生活体验,并打造出可以在舞台当中表演的小戏小品,表演内容往往是群众生活当中已经发生过的,有着较强典型性以及代表性的意义非凡的事,而且小戏小品在剧情设置方面通常都比较质朴,可以充分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1]。总而言之,小戏小品是戏小舞台大的一种表演形式。小戏小品实际演出时间一般控制在十几分钟,还有一些仅仅只有几分钟,充分体现了短小精悍的特点,而且演职人员也相对较少,只有三个人到五个人之间,然而小戏小品表演者并没有因戏小,且观看人数少而随意编排,相反的小戏小品工作人员非常用心,这些题材新颖、且短小精悍的小品形式可以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拥有非常大的舞台。现阶段,小戏小品的投资成本相对较少、表演队伍比较小、且演出时间相对较短、其道具简单,非常便于基层展演,充分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价值取向。此外,小戏小品可以最大限度折射出大千世界,进一步浓缩百味人生,以生动鲜活的特点,不断深入人心,可以迅速反映出群众日常生活,充分表达群众情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2小戏小品在群众文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1丰富群众文化内容

小戏小品具有戏小内容不少以及题材不小的特点,可以有效丰富群众文化实际内容,属于群众喜闻乐见的重要艺术形式。而且小戏小品的题材一般是来源于群众以及来源于生活的,可以进一步反映群众生活,其表演饱含充足的真情实感,可以将日常生活当中的相关典型事例活灵活现的演绎出来,情真意切。近几年来,小戏小品的内容得到了大胆创新。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相对悠久的国度,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较多,然而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在文化多样性大力冲击之下,失传的风险非常大,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经濒临失传,所以说让那些源于民间以及养于民间的非遗继续传承下去,责任是非常重大的,传承以及保护工作迫在眉睫,责任重大[2]。目前,一些“非遗”剧种并没有属于自己的专业化剧院团,然而这些动态化艺术可以在创新的基础上,以小戏小品形式进行传承。从这个角度出发,小戏小品若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载体进行传承,则对非遗保护以及传承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此外,小戏小品往往将生活中那些看似非常普通的事情与社会主义价值观进行有机结合,进而融入到相关的艺术创作中,进而浓缩为相对精美的艺术作品,然后采用展演的手段,进一步呼唤真情以及抚慰灵魂,有效鞭挞假恶丑,达到讴歌真善美的目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小戏小品尽管在资金成本投入以及规模方面无法与大戏相提并论,然而社会价值却非常大,小戏小品在现代社会群众文化发展中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2.2引导群众文化教育方向

小戏小品不仅有着群众娱乐功能,而且还有着群众自我教育功能,可以借助小戏小品展演,发挥让小戏小品教育人、感动人以及鼓舞人的积极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讲,尽管小戏小品的剧目相对较小,然而却可以借助一个个生动化、形象化的场景就新生活以及新风尚等进行充分反映,从而做到新事物或者是新生活的家喻户晓,真正进入寻常百姓的家中,提升思想境界。此外,一些小戏小品可以充分展示和谐社会建设期间大力追求知识学习以及渴望新生活的社会风貌;在小戏小品当中,很多角色会利用自己公正的人格以及诚恳待人的表演行动,鼓励人们讲诚信,真诚待人;还有一些小戏小品不仅具有较高的思想性,而且在艺术水准方面也相对较高,在经历长时间的基层锤炼之后,也亦教亦乐,可以引导群众文化的科学教育方向。

2.3加快群众文化发展

小戏小品作为深受社会各界喜爱的群众艺术表演形式,其艺术水准相对较高,不管是在题材内容上,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能够看到新颖独到以及贴近现实的影子。随着现代化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正在日益发展变化,而小戏小品可以在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健康发展。

3结语

总之,小戏小品在群众文化当中所发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关系到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高度重视小戏小品的地位,通过小戏小品人才队伍壮大以及加强培训辅导等手段,实现小戏小品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金亚美.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3(02):22-23.

短小品范文第2篇

[关键词]艺术特征;发展前景;瓶颈期;突破

中图分类号:J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365-01

一、小品的概述

小品,顾名思义就是指小的艺术品。这里分析的小品是指狭义上的小品,即泛指较短小的,通过说和演来表现的艺术形式。通过说和演能够表现出各个角色所具有的性格特点和语言特色,是简短的戏剧表演。

虽然小品艺术起步较晚,但受到春晚这一媒介的助力,使小品这一诙谐的艺术形式得以迅速俘获观众的心。1984年,陈佩斯、朱时茂的代表作品《吃面》一举大获成功,开创了小品艺术的先河。从此引发全国对小品的追逐风潮,随后赵丽蓉、巩汉林、赵本山、宋丹丹、范伟、黄宏、郭冬临等一批又一批深受喜爱的小品艺术家纷纷崭露头角,为小品的辉煌发展增添了多姿的光彩。每年的春晚,小品成为最受期待和谈论最多的话题,许多作品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小品发展短短三十余年,却成为了春晚舞台上一道不可缺少的重要家宴。

二、小品的艺术特征

1.短小精悍,演出简便

小品与其它艺术形式最本质区别即为“小”,以其小故事、小人物为主要特色,以小见大,通过风趣、诙谐甚至荒诞的艺术表现形式,来折射出人生的大道理、大感悟。题材往往都是人间百态的琐事,然而反映出的问题或现象却能引起整个社会的共鸣。如2015年春晚上由蔡明、潘长江主演的《车站奇遇》就是借老人们期待儿女能够回家团聚这样看似家家都有的“小”事,反映的却是引人深思的空巢老人现象的“大”问题。

小品除了是春晚上的重头戏外,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年会上、农村社区的庆典上等基层的舞台上都能看到来自民间自编自演的小品,因其表演的门槛要求不高,也无需过多经费和道具,因此成为深受广大群众喜欢和表演的艺术形式。

2.语言风趣,构思精妙

小品一般都是经过巧妙的构思,幽默的语言编排,让观众在观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的同时有所思有所得。纵观这些年的经典小品,许多窥知人口的金句从小品而来,例如宋丹丹的“一颗洁白的大门牙去年也光荣地下岗了”,范围的“人跟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等成为经久不衰的语句。任何成功的小品看似随意,其实都是经过编剧精雕细琢的,经过演员多次演练的。生动幽默的语言是小品最特殊最珍贵的表现形式。能让观众“笑”的小品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半。

幽默的语言给小品赋予了浓厚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而精妙的构思则关乎着小品品质的高低优劣。如小品《喜乐街》的创意构思是延续综艺节目《喜乐街》的人物设置,从“女汉子”这样的小人物出发,引发了人们对条件不够突出的大多数“弱势群体”的关注,带来的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称得上是优秀的作品之一。

3.寓教于乐,意蕴深长

小品表演以方寸之小舞台展现的道理和寓意却是人生的大舞台。小品属语言类节目,通过喜闻乐见的故事背景,向观众提供出意犹未尽的笑料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得传达出其背后的内涵和意义。另外,小品以其特有的语言形式直接就能够通过语言引导,来达到弘扬“真善美”的目的。

三、小品的发展进入瓶颈期

随着赵丽蓉、高秀敏等演员的相继离世,宋丹丹、赵本山等演员的相继退出舞台,近两年的小品反应平淡,遭到了社会大众的多数质疑。对此,黄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认同,他认为过去创作小品难度没有现在大,现今媒体传播发达,观众智慧提升,要求更难满足。魏积安也表示大众审美提升,导致对小品等艺术形式的满意度下降①。

小品自搬上舞台的长久以来,给许许多多的观众带来了欢声笑语,是许多人必不可少的“年夜饭”。经典的小品多次在电视上播放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经久不衰,可以说人们对小品的喜爱和期待仍然很大,小品仍然拥有市场。小品的发展进入瓶颈时期,突破过去就可以更上一层楼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

三、 小品发展瓶颈期的突破

目前,小品的发展到了其“瓶颈”时期,可谓步履维艰。如何寻求突破得以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贴近生活,关注民生

小品以小见大,题材多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对小品的创作和演绎前,要真正深入生活,了解生活百态,关注百姓感兴趣的话题和事件,善于积累和总结。如果只是一味得跟风模仿,脱离现实,是创作不出好的作品的。如1989年陈佩斯、朱时茂表演的小品《胡椒面》,以近似哑剧的形式围绕着吃馄饨放胡椒面的这样一件小事来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的性格和心态。

2.深化内涵,突出文化

有些作品创作比较肤浅,仅仅以为“逗人一笑”就达到目的,缺乏内涵和文化,给观众的感受像是“出洋相”。这样的小品质量不高,缺少“技术含量”。小品必须要加入思想和文化的元素,要敢于批判和讽刺现实,要反映百姓心声,说出百姓的心里话。

3.重视人才的培养

目前已经有专业艺术类院校开始了小品相关的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助于培养专业的人才。之前的小品艺术家们多数是半路出家或者是草根出身,如赵本山的团队,但是小品表演不可能仅仅依靠一两位小品表演艺术家,而是需要系统的传承。

除了要培养小品的表演者,还要注重培养小品的创作者。小品的创作是一项非常不容易的工作,需要涵盖非常丰富的艺术功底,要懂得戏剧,这方面的人才目前非常匮乏。殿堂培养基础,社会磨练阅历,只有两者具备才能谈得上人才。

4.鼓励地方发展

提及小品,人们首先会想到赵丽蓉、赵本山、黄宏等北方演员。长期以来,小品以北方地区为主要发展区域,南方发展较为平淡,主要是受到语言的限制。2010年春晚的小品《50块钱》作为当年唯一的南方小品,围绕着一张50块钱展开,情节紧凑,笑料不断,受到了不少好评。这就说明南方的小品也是有发展的,也是可以发展的。要鼓励各个地方尤其是南方的省市展开对小品艺术的发展,这也是对南方地区的文化的展示契机。

5.适应时代的变化要求

时代在不断改变,人们的观念和眼光也在不断提升。之前如赵本山的小品多是以北方农村为题材背景,虽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和追捧,但同时也受到一些年轻一族的质疑和排斥。目前年轻观众已然成为电视媒体的主要受众群体,而更加富有时代气息、更富表现力的都市喜剧类小品显然更受年轻观众的青睐。如近几年的“开心麻花剧场”参演的小品《扶不扶》、《投其所好》等,都受到了不俗的反响。小品要想抓住观众的心,那么就必须要跟上时代节奏,不断调整老旧的模式,摆脱传统的束缚。

结束语

小品这一艺术形式以其独有的艺术特征,目前已建立了广泛的观众基础,虽面临小品发展的低谷时期,但不可能穷途末路。要不断适应时代要求,不断注入新鲜元素,创作出更多优质的作品,给小品带来新的希望。小品作为戏剧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取代的,只要有所突破,必将在艺术历史的舞台上再次绽放绚丽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王彦.戏剧的艺术魅力必须与审美需求相契合[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4).

[2]李志鹏,苟晓辉.再说刘森风格的艺术魅力[J].乐器,2011(8).

短小品范文第3篇

摘要小品这样一种戏剧样式通过荧屏走进了千家万户,从戏剧专业的教学单元走向了舞台,从春晚舞台走向了群众社区。通过十几年来的发展,其艺术之根已经深深扎于群众心中,它虽小巧精致,但又包罗万象,能以小见大,以侧面见全局。创作出一个好的小品作品必然要理解其艺术特征,结合其艺术特点,内容紧抓社会热点,结构力求精致巧妙,表现力求真实自然。

关键词:小品 发展 合作 要素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识码:A

一 小品的社会热度现象

说到戏剧小品,似乎不得不提到春晚。198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让戏剧小品这样一个戏剧样式走进千家万户,让大家从一个新的切入口了解戏剧,欣赏戏剧,并与其产生情感与思想的共鸣。

每年的春晚大家最关注的就是语言类节目,在语言类节目中占有重头戏的又数小品,曾有观众这样评价春晚的质量:“晚会好不好,关键看小品。”可见,小品在观众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正是因为这样,17年来的春晚都少不了小品节目,每年的小品也成了节日里热议的话题。自1984年春晚的《吃面条》开始,我国戏剧小品迎来了繁荣时期。《吃鸡》、《卖羊肉串》、《考演员》、《超生游击队》、《相亲》、《芙蓉树下》等许多优秀小品陆续走进人们的生活。如今《擦皮鞋》、《如此包装》、《过河》、《红高梁模特队》、《昨天・今天・明天》、《卖拐》、《卖车》、《功夫》等小品已成为时代特征的标签,让人们俯仰皆叹。更是推出了许多喜剧明星,如赵本山、宋丹丹、范伟、郭达、巩汉林等等,他们随着小品的演出被观众热捧,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与记录。

从另一个角度看,从小品一登上央视的舞台,似乎就被观众定位为喜剧,是要为我们带来笑声的。所以,每年的春晚,大家都期待着小品带来的欢乐,当然希望背后也会有失望,笑声背后也会有骂声。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年年在等待,希望获得更多的艺术享受。纵观这些年来小品的发展与创作,就一道戏剧快餐,虽方便易行,要做到精致可口不容易,正所谓因为众口难调。但无论如何,小品在现代戏剧文化发展中无疑是不可或缺的。

二 小品的由来与特征

或许很多观众朋友们都认为,小品也许就是为了春晚而独创出来的一种戏剧样式,是借助于相声这样一种曲艺形式而产生的带形体动作与舞台调度的语言表演。之所以这样理解也是有原因的,因为戏剧小品确实具有和相声相似的艺术特征,都有诙谐幽默的语言,对生活进行夸张的表现,对现实进行深入的讽刺,都有演员表现的丑角化现象等等。但是,这两者终究不是一个艺术类型,小品本身有它的溯源,其发展与存在是构成戏剧表导演的重要元素。

小品还没有登上电视屏幕的时候,它是作为戏剧学院专业教学中的训练手段,是教学过程中的单元训练。即通过短而小的完整情境的体验和体现,完成表导演呈现的任务。包括现在,专业的戏剧院校或艺术院校用来训练表导演人才仍然延用这种方法。当然,它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春晚小品,它有很多的样式,如事件小品、道具小品、瞬间小品、主题小品、时间小品、画面小品、音乐小品、音响小品、无言小品、少言小品、形体小品等等。春晚出现的小品形式只是其中的一种,是以语言表现为主的一种形式,它要求短小精悍,风趣幽默,通俗易懂,寓意深刻,旨在营造一种气氛,说明一个事件,打开一个话题,引起一种思考,激起一种共鸣。小品更多的是借助语言表现的方式,用业内的话总是把这一类小品称为晚会小品。

作为晚会小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首先,它要求篇幅短小精悍,但能迅速、灵活地反映现实生活。有艺术生命力的作品往往都是反映生活,在生活中找到共鸣。比如说《昨天、今天、明天》,就很现实地反映了那个阶段的热点,也深刻反映了东北农民的朴实可爱和一些小农意识。很生动很形象也很贴近。其次,它应该是能够适应当代最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具有很强的观众亲和力,使不同生活层面、文化层次的观众都能接受和欣赏。上到老人,下到孩童,知识分子,农民,几乎每一个人都能在小品中寻找到自己的关注点,并且在不同的价值观的引导下感悟出不同的精神内容。比如小品《不差钱》就引得社会各阶层的好评。小品的特点是具有叙事性的,能够讲一个较完整的故事,不像有的艺术形式,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才能理解和欣赏。所以对于每一个阶层来说,表面看似讲通俗故事的艺术类型,各自会从中摘取各自所需的内容。

晚会小品还有制作成本小、创作人员少、演出简便易行等特点,如在任何场地、条件都能演出,省人、省钱、省地、省力,这就使得这一戏剧样式在专业和非专业的戏剧创作中,特别是群众文化活动中具有相当强的优势。其对演出条件要求不苟刻,田间地头、街头社区、军营边寨等都是它的舞台。这种灵活的演出形式与生动、深刻的内容相结合,让人们既休闲娱乐,又痛快淋漓地工作。一般的小品演出,主要角色只有3个左右,不超过4个,因为篇幅小,很难容纳多头并重的角色分量。小品也不像戏剧大戏,动辄需要很复杂的道具布景,出去演出一次成本很大。小品有时候只需要一桌二椅,家常板凳,沙发茶几就行,服装也是基本穿着演员现代的服装,除非特意设计的非当代生活中的人物。用一句业余剧团从业人员的话说:“下乡演出搬道具还是小品最不累,提着凳子就上了台。”

小品如同音乐领域里的“卡拉OK”,风格样式、题材多样化。小品已经不属于话剧的专利,以戏曲、曲艺、音乐、歌舞等艺术语言创作的小品纷纷出现;题材丰富,喜剧、悲剧、正剧题材的小品并存;专业创作人员和非专业人员都能喜爱和参与创作。从电视荧屏上我们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形式充盈着我们的小品舞台。甚至各个地方的戏曲剧种也借助小品的形式创作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戏曲小品,既结合了现代生活又不失戏曲本身的特点;既牢牢拉住了原有的一批戏曲观众,又培养了一批新的小品观众。如东北的二人转,就是借着小品形式变成了歌舞小品,颇有借壳生蛋之功效。即便在大的都市中,曾经很多年轻人对话剧形式不是特别了解,也对小品本身产生“俗”之感受,但是很快,创作者融入流行时尚元素,加入流行歌曲,用音乐演唱的方式吸引了年轻人,让小品变得更有时尚的味道。小品创作的题材也不仅仅只有喜剧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正剧,令人惋叹的悲剧小品,也有越来越多的市场。

三 小品的创作要素

有的人理解小品的创作就是写几句话,特别是写几句调侃讽刺的话,让大家一乐就成功了。要不就整一个故事,闲拉瞎扯一番就算小品。什么人都可以上台演,上去只要胆大脸皮厚,敢说话,就可以当小品演员。其实不然,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都是有其规律性的。只有掌握了其艺术特征与规律,才能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小品同样如此,要接受小品“小”的制约,根据小品的篇幅进行创作;要通过正确选择“事件”来纠葛冲突,集中生活、提炼生活。人物形象要集中,性格要鲜明、生动。小品虽“小”,但情节结构仍需追求完整、严谨。那么在小品创作中就有两个大的创作过程:一是文本的创作,称为一度创作;二是舞台呈现,称为二度创作。

1 一度创作

剧本是小品成功的关键,一个好的剧本可以让观众忽略舞台的简陋、演员表演的粗糙等物力人力因素,所以剧本是一剧之根本。

剧本创作中首先我们应当注意的是抓住生活热点,以小见大。小品虽小,可是却像一把匕首,锋利而坚韧;也像一个反光镜,透视百面人生。所以要抓住热点,以局部见全局。当然,热点是每一个时期的特征与代表,只有抓住时代特征才能抓住观众。比如说非典时期,就涌现出很多政府关心百姓、社区百姓互相救助的温馨感人小品,如《非典时期》;在北京奥运会时期,就创造出了很多全国人民迎奥运、积极热情参与国际化运动的小品,如《火炬手》;在媒体选秀风盛行的年代,就有很多讽刺挖苦或者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草根明星的作品,如《不差钱》。这些作品一定在某个特定阶段会引起一种共鸣或思考,成为焦点,也被大家所津津乐道。

剧本创作的其次,就是巧设结构,出人意料。结构精巧在小品中尤为重要。在一般的戏剧创作中,有大致3种结构:开放式、锁闭式、散文式。开放式就是按照事物发展的正常时间和空间进行叙述;锁闭式是在剧情即将进入的时候开始,慢慢展开情节、交待人物,最后揭开谜底;散文式是有若干个章节组成,它们各自成章,彼此在内容上没有关联,但是表达的主题却相同。散文式结构很少在小品中运用,因为这需要较大篇幅,小品的容量小,不宜采用。锁闭式在小品中运用得较少,因为这个结构需要有故事,有一定的曲折,创作需要一点专业知识才能完成得较好,当然也有很多小品运用了这个结构比较成功,例如小品《捐助》:开场并不知道本山捐的是3万元,慢慢才揭开谜底,这样的结构比较容易制造悬念。开放式结构在小品中运用得最广泛,因为它简单易行,开场就交代事件,开门见山,小品的事件也不宜太复杂,需要很快就进入到矛盾的撞击点去。在我们的大部分小品当中,我们看到的都是这种结构。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事件的铺排要合理,矛盾要强化,结果要出人意料,这就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语言要非常生动,富有个性化。例如很多小品中的语言:“闲的膀子难受”、“逼着我动粗”;“其实都是罗卜白菜!”;“吃、喝都没了还臭美啥”;“说那些臭养层子干啥,来时的火车票谁给报了?”;“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伙夫。”;“这里是防‘忽悠’热线”;“你太有才了”;“不差钱儿”等等。甚至很多小品中的台词成了当年的流行语,生活中逢人见面说上几句小品中的台词,很是让日常生活充满了情趣。很多小品在写作中运用方言,使得小品的地方特色浓厚,更有观众缘,也把当地文化风貌做了一个推广和介绍。比如我们通过小品了解到了东北以及东北的二人转,还通过小品知道上海话怎么说、广东话是什么调以及山东话、河南话的幽默和音律,非常有意思。

2 二度创作

二度创作是导演与演员的合作在舞台上的艺术呈现。导演需要在剧本下地排练之前与演员进行剧本分析,通过人物和内容的分析把握好主题,并在情感基调上掌握好分寸感,帮助演员寻找到人物的雏形。在进行排练时,要组织好演员的舞台行动,合理进行舞台调度,让行动有机。在空间处理上应追求质朴而简约。音乐音响的处理要准确、简约,不能堆砌、滥用。重视风格、样式、体裁感的准确与统一。这在导演处理方面,经常会有初涉小品的导演犯错误,音乐大量采用,不论情节是否需要,满台响,在舞台上放置很多与表演无关的道具,只是纯当做装饰,其实影响了舞台演出,另外有的时候还会把低处理的情绪放大,在舞台上大喊大叫,反而破坏了该有的情绪氛围。

演员表演在小品的演出中是很有色彩的。演员表演观念需正确、统一,追求真实体验基础上的鲜明“体现”或精美“表现”。好的演员能够使一部一般的作品变得有声色,使情绪得到最大的渲染,可以把戏做足。但是也有很多演员在表演时不真实体验,符号化,脸谱化,什么人物就带上什么面具,千人一面,这样的演员是缺乏生活体验与艺术体现能力的。比如说很多扮演孩子的演员,只要一演到孩子,就必然说话时嗲声嗲气,行为动作上故显天真幼稚,完全脱离了时代青少年的特征,更加缺乏儿童的个性表现。还有只要一扮演老人,必然弯腰驼背,咳嗽两声,似乎所有的中国老人都是极度的不健康,这些都是不符合生活逻辑的。所以,真实体验生活与角色,是演员最起码的创作能力。建立正确的表演观念就是要演员真听真看真感受并真表现。

四 小结

总之,戏剧小品的现展越来越丰富。无论内容、结构,还是表演形式,都具有与现代社会同步的迅速、简洁、浓缩、审美等特性。它要求创作者深入生活,抓亮点;挖掘材料,升华主题;掌握新的表现方法,艺术地再现生活中的那个“点”。那么,戏剧小品更应该能让人们真正“品”出蕴籍在其中的无限意味,而无愧于大众文化的形象。

参考文献:

短小品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 J6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4-0153-02

一、引言

众所周知,门德尔松首创《无词歌》这一新颖的体裁形式。《无词歌》的创作历时约19年,时间之长,足以证明它在门德尔松钢琴创作中的重要性。《无词歌》从字面意义来理解,它是一种没有歌词的歌唱形式,实际上它“是按照歌曲体裁和形式特点写作的小型器乐曲,常有一个歌唱性的旋律,配以抒情歌曲常用的伴奏音型。”①换言之,《无词歌》是浪漫主义时期“器乐声乐化”的表现。值得肯定的是,门德尔松是《无词歌》创作的集大成者。《无词歌》无论在内容、体裁、曲调、和声方面都有其鲜明的特点和风格,最能体现出门德尔松的浪漫主义精神。“他的《无词歌》颇具‘滴水之中见世界’的辩证色彩与恢宏气势。”②

门德尔松共创作8集《无词歌》,每集6首,最后一首是为大提琴和钢琴而作,共49首。这些作品清新典雅、抒情匀称、不拘一格、深受大众的喜爱。《无词歌》就像艺术歌曲那样的婉转动听、感人肺腑,即使没有歌词听起来也是悦耳动听、朗朗上口,使人回味无穷,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二、《无词歌》产生的历史原因

《无词歌》是将声乐的歌唱性移植到钢琴上写作的小型器乐曲,它能真正的表达作曲家短小瞬间的灵感及对生活、大自然无拘无束的情感表达。这一体裁在浪漫主义早期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

(一)浪漫主义音乐特点的影响

文化上的浪漫主义在十八世纪末由文学领域发起,到了十九世纪初,革命的社会环境使古典主义的保守制约不再符合激昂的时代精神,于是艺术文化毫不迟疑的投入了浪漫主义的怀抱。浪漫主义时期―“用浪漫主义来概括一个时期,是指19世纪前后这一百年(1790-1910年)的西方音乐历史,即浪漫主义作为主导潮流支配和指导大多数作曲家的时期。”③

强调个人主义与民族性、表达情感、具有幻想性格、超脱真实生活、非理性且有强烈的主观意识是浪漫主义的特征。然而浪漫主义的音乐则是喜爱使用抒情及描写的手法,音乐自由发挥且更富有想象力,强烈的表达重视自我及民族性,音乐与戏剧、历史、绘画、文学等相互结合,而且喜欢经由音乐以外的事物作为作品的主题。

此时期的创作手法有几项特点:在调性与旋律的使用上,采用调性音乐,乐曲中有转调的手法、喜用半音的方式、创作较长的乐句、不受固定形式的束缚、乐句结构的弹性极大、旋律隐藏着个人丰富的情感,带有强烈的歌唱性;在和声上,以半音阶营造不和谐音响并被扩大且更自由的使用、七和弦与九和弦不断出现,以制造特殊的音响效果,增加乐曲的对比与张力,使音乐的情感更细致;在曲式上,则是段落结构自由、多变化;在力度上,则是强弱对比夸张明显;在使用乐器上,则是将乐团的编制不断的扩大,突破传统编制,将管风琴、钢琴、铜管及打击乐器加入管弦乐团中,以制造奇特的声响与音效。

由此可见,浪漫主义的音乐家不断的在尝试与寻求不同以往的创作方式,并用音乐传达其丰富的情感。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承袭了过往的音乐形式,但也试图击破以往的规定与限制,此时期的音乐家努力的开创新局面,包括调性、曲式、和声、旋律等,其内在的丰富情感、激昂的情绪和音乐的渲染张力都在乐曲中都表露无遗,带给聆听者更广的音响效果与层次,并留给世人无限的想象空间。门德尔松作为浪漫主义早期的代表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无疑融入到了他的创作中,并深深影响了他音乐风格的形成。

(二)钢琴制造业的推动

钢琴作为浪漫主义时期重要的乐器,在19世纪初期由于制琴业的突飞猛进,它有了极大的发展。“钢琴上用以张弦的支架从木质的换成了铸铁的,机件变成复式杠杆装置,琴褪头上包裹的鹿皮由毡取代,琴弦不仅被加长而且被交叉排列,键盘音域也扩大到七个半八度。”④“钢琴的表现力大大增加,在这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钢琴这一乐器在比较亲切内省的音乐形式中处于完全的统治地位。塞巴斯蒂安艾拉尔的双擒纵器(1823)提高了钢琴的灵敏度,美国奇克林公司生产的单件铸铁框架(1862)改进了共鸣效果,这只是最重要的两项革新。钢琴独奏音乐和管弦乐同时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交响曲越来越少的为人所用,钢琴奏鸣曲也越来越不如小品等其他形式重要。钢琴慢慢成为协奏曲中的主要角色,也成为室内重奏中受人欢迎的和主要的参与者。在独唱歌曲中,钢琴经常作为人声的伴奏,作为同等地位的伙伴,有时甚至其地位更重要一些。键盘上的手统治着音乐世界。”⑤加上踏板的使用,为钢琴的演奏又增加了一件法宝,使音乐的效果更加美妙,更适合表现浪漫主义音乐的气质。

“经过不断改良的现代钢琴,当时己经荣登‘乐器之王’的宝座,使得这件具有魅人力量而富浪漫色彩的乐器,在那时已不限于浪漫派音乐家的喜爱,而己经广泛地进入了家庭及社交场合,成为一件普及性、社会性的乐器。”⑥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及人们对音乐生活需要的加强,加上钢琴自身宽广的音域和强大的音乐表现力,使它成为了家庭中娱乐的首选乐器。由于需求的旺盛,大量的钢琴得以生产,买琴的费用也随之降低到人们可以接受的高度,以至于大部分的家庭都可以购买钢琴。在这样的背景下,作曲家不得不创作更多的乐曲来满足不同听众与演奏者,进而钢琴音乐得以繁荣和普及。这也是为什么钢琴小品在浪漫主义初期如此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所以,19世纪生产力的发展、制琴工艺的进步、家庭娱乐活动的需要,间接的提供了标题性钢琴小品被创作和被演奏的动力,促进了标题性钢琴小品的发展。”⑦毫无疑问这也促进了钢琴小品《无词歌》的产生。

(三)钢琴小品体裁的溯源

钢琴小品在词典中没有明确的定义。以下是关于小品的解释,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它的概念来理解钢琴小品的特点。“小品曲,一种轻松、幽默或古怪的短曲,多半(但不一定)为钢琴曲。”⑧“小品,一种性格随意、轻松、愉快的短曲。”⑨所以,笔者认为钢琴小品一般是指作曲家创作的结构简单、篇幅不大、有一定的标题性,但体裁形式多样的小型器乐作品。《无词歌》正是这一体裁在19世纪的延续。那么钢琴小品在门德尔松之前是如何发展的?这有待做进一步的探讨。

浪漫主义之前钢琴小品体裁的发展最初源头可以追溯到巴洛克时期法国作曲家大库普兰的古钢琴曲中,如他组曲中的《小风车》、《莫妮卡姐姐》等,是他创造了古钢琴小品这一体裁,而且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后来贝多芬的钢琴小品创作。同时期的作曲家拉莫创作的古钢琴小品与库普兰基本相似,他也为钢琴小品体裁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斯卡拉蒂的古钢琴奏鸣曲及巴赫的法国组曲中都出现了类似于这一体裁的乐曲。“在18世纪古典主义时期,贝多芬将这一体裁又发扬光大。他的特性钢琴小品有Op.33、Op.119、Op.126,具有标题性的有我们熟悉的《献给爱丽丝》等。贝多芬为即将到来的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对钢琴小品的创作打开了局面。”

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是钢琴小品繁荣的时期,舒伯特则是早期浪漫主义钢琴小品创作的奠基人,《音乐瞬间》和《即兴曲》是他钢琴小品的代表作。舒伯特钢琴小品的创作与声乐作品的联系比较紧密,因为他在艺术歌曲方面取得的成就使得声乐曲的特点渗透到了他创作的各个领域。他的钢琴小品具有抒情的旋律、简单的结构,同时在他的创作中表现出古典与浪漫主义两种音乐风格结合的特点。在舒伯特钢琴小品的创作中已经显露出文学、诗歌、艺术歌曲的因素,他是浪漫主义早期这一体裁的先驱。

门德尔松在前人的基础上首创了钢琴小品《无词歌》,从他自己命名的《无词歌》(如《猎歌》、《春之歌》、《二重唱》等),可以看到门德尔松在《无词歌》的创作中运用了标题性思维。“门德尔松虽然不是标题音乐作曲家,但他的《无词歌》却充满了诗情画意,具有鲜明的标题色彩。”门德尔松独特的创作方式为钢琴艺术和标题音乐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将钢琴小品的创作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19世纪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钢琴制造业的推动、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及前人对钢琴小品的发展,这都成为了门德尔松首创《无词歌》的基础。《无词歌》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浪漫主义文学思想、社会思潮、艺术主张的体现,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注释:

①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第439页.

② 严隽承.滴水之中见世界一门德尔松钢琴小品《无词歌》[J].钢琴艺术,1997年第8期。

③ 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第217页。

④ 周薇.西方钢琴音乐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第108页。

⑤ 杰拉尔德・亚伯拉罕(英).简明牛津音乐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第848页。

⑥ 杨汉丹.技术试验田与风格测量船一关于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早、中期钢琴小品的断想[J].音乐探索,1999年第3期。

⑦ 周丹.浪漫主义时期标题性钢琴小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第20页。

⑧ 汪启璋 顾连理 吴佩华编译.外国音乐辞典[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8年,第48页。

⑨ Stanley Sadie: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M].London: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1980年第二卷,第16页。

参考文献:

[1]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

[2] 高佳佳编著.门德尔松・无词歌――分析与演奏[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3] 周丹.浪漫主义时期标题性钢琴小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短小品范文第5篇

戏剧小品原是艺术院校表演专业学生的一门演练科目。除了能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外,还能让学生的创作灵感和思维方式得到即兴发挥。1983年中央电视台第一次举办春节联欢晚会,时为中国青年话剧院演员的王景愚既当主持人,又当演员,演出了哑剧小品《吃鸡》。诙谐而夸张的表演,令人捧腹,小品逗乐娱众的演出样式一下子影响全国,到1997年时,香港观众还记得要王景愚再演一遍《吃鸡》。之后,电影演员陈佩斯、朱时茂在央视春节晚会上表演了戏剧小品《吃面条》,把演员创作工作中的艰苦状况,首次以喜剧小品形式演绎出来。由此所产生的轰动效应,让戏剧小品由课堂走向舞台,走向社会,走向荧屏,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由纯粹艺术进入商业文化。一时间,戏剧小品风靡全国,小品创作名人层出,花样翻新,新作迭现,成为剧坛一抹绚丽的风景,百姓不亦乐乎的盛宴大餐。然而,时至今日,戏剧小品却风光难再,正在走入低谷,有些小品甚至成为观众发泄不满的对象。反差如此强烈,个中缘由,不难探寻。

一、背离现实,脱离生活。戏剧小品在1980-1990年代迅即红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紧扣时代步伐,体现时代精神,以饱满的艺术热情、浓郁的生活气息,贴近社会生活,贴近普通人生。戏剧小品往往捕捉生活的一个瞬间,紧扪人际关系的一缕情丝,宣泄特定情境下的一腔情绪,激发一种闪光的精神,多为表现人们在思想观念、生活习惯、人际关系、伦理道德方面的矛盾和纠葛,鲜明的群众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为观众所喜闻乐见,倍感亲切和激赏之余,能够体验当代人生,感知现今世态,领悟时代精神。因此,小品创作,在有限的艺术时空里,拥抱着生活的激情,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回响着人民的心声。然而,近年的戏剧小品,却距人民大众的生活愈来愈远,逃避现实,闭门造车,海聊神诌,东拼西凑,一味地自娱自乐,孤芳自赏,盲目陶醉在自我营造的所谓艺术天地里,扭捏的情感,虚假的情节,苍白的人物,秽谬的语言,作态的表演,使观众大倒胃口。小品脱离了生活,背离了现实,隔膜了社会,疏远了大众,因而受到冷落,滑向低谷是自然而然的事。

二、承载过重,特色丢失。戏剧小品虽有戏剧二字,但同短剧、独幕剧、大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小品的特色在于“小”和“品”。小,指其内容单一、简约,故事情节单纯,戏剧动作时间短,一般在15分钟内结束,故又称为“瞬间艺术”。它是生活的瞬间曝光,它只截取生活中一个片断,一个场景,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矛盾点,或人物矛盾心理的一个片段,或因一个误会所致产生的情绪、心态,加以艺术的放大,夸张甚至扭曲,藉此产生戏剧性,获得喜剧效果。“品”,是对欣赏者而言,小品不像短剧、独幕剧、大戏那样,提出问题与矛盾并予以发展和最终解决,而是单个地提出问题,展示矛盾或误会,把矛盾、误会的一瞬间艺术地呈献给观众,并不作曲折的发展,让观众能品味到喜剧性就够。即便像当今晚会上所演戏剧小品,整体偏于喜剧,人们习惯称为喜剧小品,也是故事情节单纯,又往往缺少戏剧作品所要求的复杂、曲折、尖锐的矛盾冲突,甚至只有误会,惟求有喜剧性可品而已。小品《相亲》是赵本山的成名作,通过一个老头和一个老太帮各自儿女传递情书,引发出两位老人青梅竹马式的暗恋回忆,并发展为黄昏恋。小品中没有矛盾冲突,然而充满人情味的故事情节,产生了令人捧腹的喜剧效果,令人久久难忘。因此,戏剧小品不可在情节内容和矛盾冲突上承载过重。然而,当今的戏剧小品创作在故事情节上效仿戏剧,贪大贪多搞复杂,屡屡出现内容的超载;为片面追求戏剧性而搜寻矛盾冲突,拉长拓宽搞尖锐。如有的小品强求剧情复杂、内容冗长,堪比独幕剧甚至大戏;有的小品刻意体现过大、过重的主题;有的小品展示过于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如此种种追求,欲要在时值短到15分钟左右的小品载体中实现,就只能采取压缩艺术性展示矛盾冲突的过程,直奔结局、加速解决的办法,结果是使戏剧小品丢失了瞬间艺术的审美特征,失去了流畅自然、清纯可心的喜剧性效果。

三、低俗技陋,专注射利。通俗化是戏剧小品深受群众欢迎的主要原因。戏剧小品所演的、所表现的,应该是大众熟悉的身边的人事和社会现象,因而小品的立意主旨、情节构思,易于为观众所明了,即便有深刻的寓意,也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但是,通俗决非低俗、庸俗。真正优秀的戏剧小品,应该是单纯而不单薄,简练而不简陋,轻灵而不轻飘,通俗而不低俗。目前演出的某些小品,却与这些宗旨背道而驰,内容低俗、演技陋劣的倾向较为严重。为了取悦观众,获取廉价效果,有的小品故意出洋相,耍噱头;有的小品演员互相挖苦,在长相上说长道短;有的小品以损家庭老婆为能事,不惜痛揭床第隐秘。如此等等,低级趣味、俗不可耐、陋劣难睹的表演充斥于一些文艺团队的商业演出和“走穴”演出的小品当中。低俗技陋的小品演出,缺乏与观众的坦诚交流,廉价的笑声也只能认作对观众自尊心的伤害。长此以往,观众在大倒胃口之余,逐渐地产生腻烦和麻木心理。这种腻烦和麻木就是小品的危机,对小品超越自身、求得发展产生障碍。戏曲界有句行话叫“戏保人”或“人保戏”。故事情节好便于演出叫座称“戏保人”;情节一般靠演员表演发挥而叫座称做“人保戏”。“戏保人”的小品重在打造好的故事情节;“人保戏”的小品,须有相当的导表演艺术功力,二者兼善的小品方为精品。比如情节简单的喜剧小品《卖拐》,采用放大、夸张、扭曲的手法来表现人物非正常的情态和心态。剧中的“买”者一直处在不相信“卖”者的心理状态中,但又不由自主地听命于“卖”者的指挥,反复抬脚、落脚、跛步行走。“卖”者对“买” 者像耍木偶,变魔术一般让一个正常人瞬间变成傻子,所产生的喜剧性效果确实令人叫绝。演员以极其严肃认真的滑稽神态,以近似哈哈镜的夸张、扭曲动作,吸取戏曲程式的表演手段,以相声式的语言,表现人物愚昧无知的悲哀。这些演技的综合运用,已超过剧本本身的艺术性要求,于是能打造出小品中的精品。虽然,创作喜剧小品可以学习戏曲、曲艺等艺术样式的表现力,语言上和“抖包袱”上可学习相声。但艺术格调不可低俗,反映的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思想性。有的喜剧小品内容空虚,仅在表演上矫揉造作,更有甚者在表演上恶作剧,观众当然不买账。

当前,戏剧小品还被一些人蒙上了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戏剧小品贴近生活、短小精悍、形式活泼、道具简单、人员精干,在人们不满足听报告、读报纸等传统宣传方式时,代之以小品这种艺术形式来宣传自己行业,形象化弘扬英模人物、先进事迹,俗称行业小品。这种行业小品意旨明确、人物的行为和关系政治色彩强烈,因而往往就事论事,过于直露,缺少内涵,流于浅薄平庸,干巴巴的政治宣讲,使小品失去了应有的生气和灵气。更令人忧虑的,是行业小品强烈的射利性。这种小品以赚取金钱为目的,粗制滥造,不堪入目。为了满足各种买主的要求,据说有人罗列了近百套模式化小品的格式,无论是晚会小品、消防小品、税务小品、计划生育小品等等一应俱全,按行业所需选取一种,稍加改头换面,一夜间就能敷衍出一个小品来,一手拿钱一手交货。这种典型的精神垃圾,不仅恶劣地误导了观众的审美趣味,而且以浮浅和狂躁的倾向污染了小品演出阵地,将戏剧小品直接引向枯萎。

短小品范文第6篇

小戏小品具有如此特殊魁力,正是因为它的小与巧。

其小:即小戏小品人物少(一般二至三人),演出时间短(一二十分钟),场景小(甚至无景),剧本篇幅短(不超过三千字);在取材立意上:角度小,不求全,较单一;在结构安排上:入戏快,不拖沓。

小戏小品虽然小,但其小而快、小而活、小而精的特点即成为了小戏小品多方面适应性的优点。一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文化转型的需要,顺应时展脱颖而出。二是适应当今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审美情趣的需要。小戏小品内容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观赏性强。三是适应当前广大观众文化心态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的需要。当代人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求知、求乐、求美的过程中,非常讲究时间效率,同时还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而短小精悍的小戏小品从内容到形式均能满足大众化心理的需求。四是适应专业文艺团体演出和业余群众文艺活动的需要。目前戏剧处于低潮时期,专业艺术团体如此,业余艺术团体也不例外。在很多地方,在文化经费难以保证的情况下,很多剧团演大戏,亏大本的现象时有发生。唯有小戏小品投资较少,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又有较好的体现;从剧本创作到表演及传播推广均较简便可行。小戏小品的小,既是小戏小品的特点,也是它的优点。

小戏小品以小见长,言简意赅。

当今活跃在文艺舞台上的小戏小品所表现的人和事大多源于现实生活。反应的大都是平凡的人和平凡的事,哪怕为现实生活中一个小场面、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幽默、一件凡人小事都能成为小戏小品创作表演的素材。由于小戏小品立意所需,作品的创作者和表演者必须透过平凡的人和事,提炼和表达出有较高内涵的主题思想。比如由本人参与创作和表演的小戏《早春》,就是一曲以小见长,言简意赅,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艺术作品。该作品获2009年湖南艺术节金奖、2010年首届全国戏剧文华奖……作品反映了广大青壮年农民们纷纷孔雀东南飞,甚至是一家家一村村大迁徒东去上海和南下广州打工,而家里空巢,田土没人种而荒芜起来的现象,无不引起热爱土地的人们忧虑与思考。展示当下新农村建设的喜悦和忧虑,提出农民们纷纷进城打工,农村出现“抛荒田”这一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早春》从正面批评抛荒现象,从侧面呼唤各级政府加大“土地返青、农民回归”的力度,我们应深情尊重土地,我们应真情热爱家乡,因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每一个拥有土地的人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早春》是在这样一个富有喜剧色彩的表象下,在不足十七分钟演出的小戏里,蕴含着一个严肃的主题,通过剧情的发展,矛盾冲突,充分展示了当代农民在改革进程中所碰撞、警醒及与时俱进的思想转变过程,同时把一个个生活中典型人物,艺术化地推到观众面前。使人回味多多,让充满生活情趣、生动活泼的轻喜剧给观众以深深的感染,令人耳目一新。

其巧:即指小戏小品巧生妙理的艺术创作表演特征。

小戏小品的创作与表演无不与巧字密切相关。小戏小品的巧字表现在多方面。首先取材立意巧,其次是构思情节安排巧,开头结尾巧。

取材立意巧是小戏小品的关健。取材立意一般化,没有特色,不新奇,不含蓄,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就一般化,没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我们创作的小戏《早春》的取材,就是选择了一个刚外出打工返乡而归的剧中人卜秀刚(由本人钸演),发现自己的“抛荒田”被别人种上花草苗木了,他要找在他责任田里种上花草苗木人赔偿。可他寻找到的恰恰是当年他追求的恋人――罗九香,这取材就是巧,这种巧合才使得作品新颖别致,有看头。

构思情节巧安排:是小戏小品的重要环节。一个小戏小品是否有特点,能不能引人入胜,与其结构安排的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情理之外关系极大。小戏《早春》三个人物角色:外出打工返乡的卜秀刚,村姑罗九香,村官何主任……前几年罗九香的爹娘嫌卜秀刚穷,不同意把女儿嫁给他,卜秀刚这才一气之下弃田抛荒南下打工去的。他在外面打工赚了钱,又学会了种植药材的技术,回来补偿他亏待过的土地之时,发现罗九香偏偏不打招呼在他的荒田种上了花木,令他十分生气。于是,两人相遇便争吵起来,一个举锄要挖掉花木,一个定要赔偿其种植花木的损失,恰在此时,一位“我上管天文和地理/下要管村民的生产生活阿屎放屁呷饭和穿衣/哪个敢违反计生养崽太随意/我还要管管他的小弟弟让他莫调皮。”这样一个极诙谐极有趣的另类村主任老何出现了。他批评了卜秀刚不该抛田南下打工,依规矩要罚款。转而何主任又关心他打单身光棍一条,便努力地把也是单身女罗九香的思想工作做通,来一个不须赔偿罗的苗木损失费,也免罚卜的抛荒款,他当家作主地当起他们的“合事佬”,将两家合一家,化干戈为玉帛,吵架转为了喜事,乐得卜与罗同夸这位另类村主任“管得宽”,如此这般,“这个和谐社会和谐农村,又多出一个和谐家庭”来。这就是艺术家们对《早春》精心构思、情节巧安排的结果。

开头和结尾,也是小戏小品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小戏小品好在“开门见山”, 好在收尾时“山中露奇峰”。《 早春》,以卜秀刚扛把锄头来到离别多年的自家责任田里,发现“我的责任田被人愉了” 为开场……开门进戏,矛盾迅速展开,且一环扣一环……直到那“和稀泥和出哒国家级水平” 的何主任,将一对“孤男”“ 寡女”“冤家对头”“ 和” 出了一个和谐家庭才收尾。确实给人一种出奇不意,又翘首期待的结局。在深思回味中,满足了广大观众美的享受。

短小品范文第7篇

关键词:口语的重要性;初中阶段学生口语现状;小品剧推广的重要性

一、口语的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大纲明确指出:“使学生敢于大胆开口说英语,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能力。采取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以致用的渠道。”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交际是语言的行动,英语教学应该培养基础的交际能力。然而,在英语教学中,更要适当扩大说的输出量,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二、初中阶段英语口语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练习时间

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缺乏充分让学生练习口语的课堂时间,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无法照顾到所有学生,限制了许多学生展示口语的机会。

2.课堂上口语练习的质量不高

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拓展思维,深入话题,从而影响口语练习的效果。

3.情绪不够高昂

由于准备仓促,学生总担心会说错,因此,在进行口语表演时声音小,紧张,焦虑,发音不准,常常会影响到口语练习的效果。

4.课下练习口语的时间无法保证

由于学生功课多,压力大,要频繁应付各科作业及考试,加之缺乏语言环境,导致他们根本无暇练习口语。

5.各方面对英语口语的重视程度不够

英语的重要性已经被社会各界所公认,但由于英语考试中没有口语测试这项内容,因此,学生对于口语的练习也就不以为然了。

三、课前小品剧推广的重要性

1.课前小品剧的产生

基于以上所分析的初中英语口语现状,学生普遍存在只会写、不善说的“哑巴英语”现象。因此,在考虑要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象,开发课外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口语练习的机会,拓展各种“情景实践”教学资源,开展各种英语活动,让学生在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的思索下,课前小品剧产生了。

2.小品剧的特点

(1)培养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我校的小品剧从角色分配、搜集素材、写剧本、制作道具、剧情配乐到小品剧的演出,都是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与小组共同合作创造出来的,学生真正是小品剧的主人。

(2)短小精悍,内容丰富。课前表演的时间严格控制在5分钟之内,这样既保证了每日的练习口语的时间,又保证了教学时间。而学生将课本中所学的句型,话题进行了合理的重组,延展,想象之后,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富有内涵。

(3)持之以恒,贵在坚持。我们都知道水滴石穿的道理,任何事情其成功的秘诀几乎都与坚持有关。因此,从开学的第一周起,直到学期结束,我们都要求学生每天在课前要有一组小品剧的演出。

(4)注重协调,照顾全局,让每个学生都闪光。学生的成绩及口语表达能力有层次感,有的学生一人便可独挑大梁,口语清晰、流畅,表演游刃有余,而有一大部分学生则胆小,紧张,口音较重,发音不准,一上台就紧张得说不出话来,或是经常出现忘词、冷场的现象。相对于那些口语及表演能力较好的学生而言,这些学生更需要锻炼的机会。因此,刚上初一时老师在分组时有意将这些学生和那些勇于表达自己的学生分在一组,而剧本的每组负责人还有意将台词较多、表演较多的机会让给那些怯于说话的学生,这样长此以往,那些学生在每日的表演中逐渐克服了各种问题,到初二时基本也能说一口流利的口语了。

(5)丰富的评价制度,鼓励为主的表扬手段,大大激发了学生创作剧本的热情,保证了口语的持续,有效练习。为了使学生的辛勤成果得到充分的展现,我们也制订了一系列的评价制度。

①预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预测性评价就是在新学期刚刚开始或是一轮的表演刚刚结束之后,由全班学生根据自己和同学以往的表现,先给自己和同学打出个分数,这个结果最后由老师在班里公布,这种评价方式符合初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分数高的学生听到自己的结果后会更加努力,生怕别人赶上自己,而分数较低的学生在听到结果后也毫不示弱,通过集体合作,也一定会有很好的表现。

而第二种评价方式是总结性评价,一般在一轮的小品剧演出结束之后,一个学期的小品剧表演结束之后,和班级、年级小品剧汇演比赛结束之后,由老师组织,全体学生参与,学生分别谈出自己组的进步与不足,尤其是对那些平时表现不够积极、胆小的学生给出很多赞扬和鼓励的话,而对自己组却提出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在几次的全校小品剧表演比赛结束之后,初一、初二、初三的学生常常会只说自己的不足,而表扬的都是别人的优点,这些常常会影响和感动其他学生再接再厉,把口语练好,把英语学好。

②自我评价,伙伴评价,权威评价。学生精心组织编排,又在全班面前大胆使用英语将它们的剧本说出来演出来之后,是很需要别人肯定的,而他们最熟悉、最认可的人莫过于同班同学和他们的老师,因此,为了肯定学生的成果,巩固他们对口语重要性的认识,在每天的课前小品剧表演结束之后,我们还组织了表演者自我评价,其他组成员评价和老师总结评价的活动,要给出准确真实的评价就要求其他学生必须认真观看,倾听他们的表演,这也锻炼了学生听的能力,而评价他人的同时,要求尽量使用英语,因此,又锻炼了学生口语,以及语言的综合表达能力。

所有这些评价方式的建立,都是为了对学生的劳动成果给予及时的反馈,鼓励,从而更加激发学生创作剧本、练习口语、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小品剧这种形式可能许多老师都会采用,但是如何充分使用它,去发挥学生剧本创作、角色分工、制作道具、团结协作、共同成功演出的能力,我相信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而如何让学生坚持下去,持之以恒,真正把练习口语当成一种习惯,一种爱好,而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是需要去研究的学问。

总之,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怎样交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性学习,怎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力求寻找一些能够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本人愿能通过对这个课题的探索,对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给予一定的启迪和帮助。

参考文献:

[1]Wang Wei.Chengxiao Tang.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0.

[2]Harmer.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Longman,1983.

[3]陈坚林.现代外语教学研究:理论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石中英,王卫东,于建福.基础教育新概念:素质教育.北京:教育技术出版社,1999-05.

短小品范文第8篇

现在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有些现状令人堪忧:由于认为历史是副科,所以学生不加以重视,而一些老师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只是在课上划出重点,然后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只注重结论的灌输而忽视结论的生成,造成学生对历史知识似懂非懂,对知识点的记忆也是生吞活剥,这样学生很快就丧失了对历史的兴趣,使得历史课堂缺乏活力和生机。

新课改《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构建具有以下特征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其一是凸现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和有效互动;其二是凸现学习主体的情感体验与活动构建;其三是凸现学习主体的合作探究与个性发展;其四是凸现学习者生活世界的联系和激励他们大胆创新。

基于以上的状况和要求,我在教学中就尝试着历史剧教学,以表演激发兴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所谓历史剧教学就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或协助学生表演,创设一定情景,用简单的情节再现历史知识点或升华知识点的一种课堂艺术表现形式。它以独特的戏剧小品形式丰富了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从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最近的三年教学中开始了历史剧教学的尝试,表演形式归纳为以下两种:

(1)情景模拟

有些影视作品、小品中的某些片段与所讲的历史知识点联系紧密,能更好的说明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我就会安排学生进行模拟表演。在学习八年级下册《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时,我认为本课主要讲了十一届山中全会前后人们的社会生活(吃穿住行等方面)的变化,由此联想到赵本山、宋丹丹表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这个小品恰恰反映了这个主题。于是我安排学生模拟表演了其中的片段“拔羊毛织毛衣”“唯一的家用电器手电筒”“住上二层小楼”“出外旅游”,这几个片段正是贫困生活与富裕生活的对比写照。课堂上,两位学生表演得形象生动,幽默诙谐,特别是那位女同学塑造的老太太形神兼备,惟妙惟肖。虽然只是模拟表演,不及小品演员演得专业,但让观看的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和现场感,赢得了在座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和笑声,效果很好。

(2)创新演绎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历史事件和历史场景是没有明确记载或者没有记载的。这就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想象,创新的空间。

在学习九年级下册《二战后的美国经济》一课时,我们知道二战后的美国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呈现三个特点,即二战后到五六十年代的飞速发展,七八十年代的美元危机,八九十年代的高速增长。针对三个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我搜集了三个材料,安排学生演绎出来,依据材料,又有创新。最能反映美国经济五六十年代特点的便是1969年7月21日17分40秒的美国“阿波罗号”首次登月成功。我让一学生扮演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这位学生自己设计表演在太空中的动作,我又安排另一位学生充满激情的旁白:“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讲只是一小步,而对整个人类却是一次飞跃。”两位学生的精彩演绎博得了大家的阵阵喝彩。“七十年代的美元危机”这一目的教学中,我搜集到这样一个材料:美元贬值,连要饭的也拒收美元。我将这一材料改变成一个短小的剧目,学生依据情节又丰富了人物的语言,令表演幽默风趣,巧妙反映了美元的身价大跌,在座师生笑成一片。“八九十年代美国经济高速增长”阶段,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无疑是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我安排了“记者采访比尔盖茨”短剧,通过学生的创新演绎,我们知道了盖茨的创业历程,感受了世界首富的个人魅力和高尚品格,而且对学生的价值观有一定的影响。通过三个历史短剧的表演展示二战后美国经济三个阶段的特点,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让学生印象深刻,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