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范文第1篇

>> 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36例小学生来访者就诊状况分析 心理咨询门诊青少年来访者父母养育方式与个性特征的相关分析 精神病医院心理咨询来访者的心理状态调查 来访者适应不良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来访者对心理咨询或治疗师的伦理行为评价 心理咨询中来访大学生的阻抗与应对 心理咨询师/治疗师与来访者对职业伦理的态度比较 心理咨询中心来访者对神经症知信行的定性研究 NLP教练技术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应用分析 “来访者中心”理论对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留言分析 大学生心理咨询个案分析 分析心理治疗的来访者满意度评价与叙事分析 浅析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论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团体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生心理咨询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对网络心理咨询的需求分析及应对 影响大学生心理咨询开展的三大因素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5}http:///view/26400.htm

{6}夏斌,陈道富.中国金融战略:2020.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第19页

参考文献:

1.黄少安.产权经济学导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范文第2篇

一、在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心理咨询。咨询是一种人际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咨询人员提供一定的心理氛围或条件,使对象发生变化,作出选择,解决自己的问题,并且形成一个有责任感的独立个性,从而成为更好的人和更好的社会成员。例如,我们班级中的一位女小学生A,只给她本人咨询,这个女生也没有说家庭情况,只是给她本人做心理咨询,结果以失败而告终。这个案例是失败的。但是,我还是没有真正明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根据家庭系统论的理论行事,太脱离家庭了。如果采取权氏家庭心理治疗法,我认为那位女小学生的心理障碍的解决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2.集体心理治疗,简称集体治疗,指治疗者同时对许多患者进行治疗。这些患者常具有疾病及相关问题的共性。这种方法的优点,能节省治疗所需的人力,也能利用集体的力量产生积极效应。例如,我们班级有许多同学为了一点小事自己不快,便向别人发泄,摔摔打打骂骂咧咧,有的则以戏弄别人为自己开心,对别人冷嘲热讽,没有温暖之心.班主任可以利用班队课对班级学生进行集体心理。

3.行为治疗,是以减轻或改善患者的症状或不良行为为目标的一类心理治疗技术的总称。它的发展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具有针对性强、易操作、疗程短、见效快等特点。由于学派理论甚多,它的种类名称也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例如,我们班级学生D,平时上课经常不认真听讲,在做小动作,对这种不良行为或变态行为施加一个不愉快的体验,用言语责备等方法,利用痛苦的条件刺激来替代异常行为的,从而减少或消除异常行为,因此人们通常又称之为“以毒攻毒疗法”。

4.个别心理治疗,是相对集体心理治疗而言,是以单个病人为对象的心理治疗,实际上大多数传统心理治疗均是采用该种形式,与本章中其他心理治疗在理论和方法上会有所重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还必须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这一主渠道的主导作用,并辅以心理咨询、心理测评、心理治疗等手段,才能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二、在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1.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的专门课程。它不同于传统的以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培养为目的的普通课程,它是着眼于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从格的全面发展。学校可以自编教材,一般每周可开设一节心理健康课,由专任教师执教。教师根据个体心理特点与规律,运用以上设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活动中调节其不良的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原理,根据个体心理特点与规律排除心理障碍,使其回复到健康状态。可以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鼓励学生主动前来咨询。教师通过对有心理障碍和心理偏差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认真分析,耐心疏导,帮助他们增强自我调适能力,促进个性心理健康、和谐、平衡发展。

2.心理测评是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现在科学的心理测评主要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法。通过心理测评手段,从个人简介、家庭背景、学业表现、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动机和态度、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等各方面进行因材施教与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依据。

3.结合班级、团体活动开展心理辅导。不把心理辅导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出、列入课程计划,而是结合班会活动、课外活动、团体活动来进行,是这一途径的特点。新生入学时的“始业辅导”、毕业时的升学就业辅导也属于这一类。其有利的一面是能把心理辅导与班级、团队活动以及学校的其他例行活动结合在一起,便于发挥这几项工作在统一的育人活动中的整体功能。但要注意的是,心理辅导仍须有自身的目标和内容,不要让心理辅导被班级、团队的日常活动所代替而丧失自己的特色。

4.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学习辅导是辅导的重要方面,它主要是结合学科教学来进行的。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地解决。实际上各科教材中蕴含有不少适用于心理辅导的内容素材,教学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在有利于实施心理辅导的教育情境。教师只要细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收到心理辅导的实效。近年来,已有中学小学教师在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社会等科目中尝试渗透心理辅导,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三、帮助家长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班主任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二、工作目标

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与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在自我认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以及学习、交友等方面获得充分发展,以努力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格水平。对于少数有心理疾病障碍的学生,给予积极地咨询和辅导,及时转介高一级机构、医院等获得更好的治疗,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

2、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3、做好家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与讲座。

三、具体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料,并提倡全体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通过家长会组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加强家长学校的互动合作,同时请家长做好家庭教育每月一题的问题回答,积极全方面的帮助家长、学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地提高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

3、与学校德育工作及班主任工作相结合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各班班主任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会、队会结合起来,尝试以队会的形式、班会的内容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春风化雨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广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1)集体辅导。每月一次心理健康班队课,根据本班的实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全面地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2月份:学会打招呼。3月份:正确的学习方法。4月份:意志力训练。5月份:记忆力训练。6月份:自信迎考。

(2)心理咨询室。做好来访咨询和“心语信箱”的回复等工作,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并能有所侧重地进行跟踪调查,建立心理档案。心理辅导室以年级为单位,每天中午的12:10~12:30向学生开放。(星期一:一年级,星期二:二年级,星期三:三年级,星期四:四年级,星期五:五年级)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范文第4篇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要讲求实效,要把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关键的问题在于创设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包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相应的咨询辅导机构,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等,为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使之在学校和家庭都能感到具有安全感,都能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这样才能减少和尽可能地消除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促进和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扶持,营造氛围

学校高度重视,将心理教育纳入课程管理,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德育处、教务处、心理教师、优秀班主任为成员的研究小组,保障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并具体落实各项工作。将心理健康课排进课表,不定期举行团体辅导活动。加强师资培训,将心理教育与班级管理相结合配备专职心理老师两名。心理健康教师加强对班主任在心理健康工作的指导,与班主任交流、探讨心理健康有关案例,及时解决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班级管理的支持功能。

努力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文化氛围,心理教研组定期出版心理教育专刊,每周一、三开通心理校园心语广播,在楼道进行主题布置,通过组织参加艺术节、班队活动、文体活动、劳动实践等,营造发展个性、师生平等的和谐教育氛围。

2.开展课题研究,探索心理教育途径与策略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科研课题研究,作为自治区科研课题《探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策略》的研究学校之一,在总课题组有效指导下,不断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质量和层次。

3.构建“课堂渗透,心理咨询室强化”课堂模式

桂林市心理健康课教研活动多次在我校开展。开设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辅导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打造“知心小屋”,建立“知心姐姐”形象,全天开放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教师轮流值岗。同时开通了心理校园心语广播,设立了心理信箱,并通过QQ在线、电子邮箱等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我校的心理辅导室多次接待了各县区教师的参观、咨询。

四、构建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心理健康工作活动模式

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已有明确规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

1.设计各种社会体验活动,塑造健康人格

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来,学校设计各种活动,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如,红领巾义卖、我为伙伴添新衣、到福利院与老人做伴等感恩活动、志愿者活动等。

2.进行个别帮扶,让每一个学生感受温暖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们教师与每一个福利院的孩子、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等结对帮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心理联系卡,建立心理教师与特殊学生互帮关系。

3.社区联动、家校结合

积极与社区联动,共同设计社会实践活动,如,我们开展的我是社区小卫士、我与邻居共度中秋、感恩社会等活动。家庭是形成学生性格品质最重要的场所,要让学生有健康的心理,形成健全人格。班主任定期与家长联系,对于存在问题的孩子要从家庭中寻找根源,共同解决孩子的问题。加强对家长心理教育的培训和辅导,如一年级的新生家长培训、六年级的毕业班家长培训等。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学校将围绕“健康人生教育”特色建设方向,不断深化心理将康教育工作研究,让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002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思想也越来越复杂,进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我们确立了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的研究课题。

1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1 敏感

当小学生进入了四年级之后,学生的身心迅猛发展,许多敏感的问题就会不期而至,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当他们自我感觉受到“威胁”时,便会恐惧,焦虑,不愿和他人接触,甚至疏远家人。

1.2 自卑

小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与他人攀比的心理,当发现某些东西自己缺少时,便产生了自我否定,对自己缺乏信心,有低人一等的感觉,久而久之,如得不到解决,心理承受能力就会越来越脆弱。

1.3 孤独

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孩子由于家庭的原因,造成他们不能够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家长关心少,时间长了,他们不愿和任何人沟通,也有些学生过于杞人忧天,心里总是藏着些什么事情,不和他人分享以至于解决,反而抱怨他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

1.4 冷漠

通过对本校学生及家长的问卷调查,“受到重大刺激、不流泪”一项中,38%的家长认为,孩子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应的刺激表现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

1.5 焦虑

小学生的心理焦虑主要表现在考试上。面对考试,低年级的小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此担忧更加明显。

2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

小学生出现以上心理问题,既有自身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2.1 家庭原因

第一,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父母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双双外出打工,顾不了孩子,或者即使在身边也疏于管教,这样就造成了孩子自由发展的状态,使他们养成了自由散漫、任性等坏习惯。

第二,家长的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有的家长不注意平时的言语及行为,却不知他们的某些不文明言语及行为,已经影响到了孩子去效仿,孩子没有正确的是非观,他们不能够完全地判断事情的是与非;有的父母性格暴躁,教育孩子没有耐心,把孩子完全推给了老师;也有的家长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行,但由于自己能力水平、教育水平的问题,却显得力不从心……

2.2 学校原因

第一,学习、作业压力大。高强度的学习任务,满负荷的课余安排,势必对小学生形成巨大的压力。

第二,教师的不当教育。部分教师仍然按照自己的方法,实行着所谓的“素质教育”,一味地向孩子要成绩。

2.3 社会原因

主要是不良社会风气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影视、网络的普及,给部分儿童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学生接触多了会受到负面作用,玷污孩子纯洁的心灵。

3 采取的对策

3.1 家庭方面

第一,家长首先做到严于律己,时刻注意对孩子的影响,经常与孩子谈心,与孩子做无话不谈的朋友。

第二,定期抽出一定的时间,听听关于孩子健康成长或如何教育孩子等话题的讲座,从中吸取宝贵的经验。

第三,孩子除了在家呆的时间很长以外,学校也是占孩子时间很大比重的地方,家长应与他们的班主任经常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所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配合班主任解决。

3.2 学校方面

学校要加大力度注重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样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应急任务,应一步一个脚印,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是小学教育的一部分,伴随整个小学阶段。

第一,坚持素质教育,端正办学思想。学校的领导及班主任,不应以分数来划分学生的好坏,不分所谓的“快慢班”,这可以使得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第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组织学生经常听一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讲座。教师要经常开设班会,可以采取情境导入、学生讨论辨析等方式,或教师讲解一些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现问题立即疏导。

第三,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应有专业的老师,建立心理咨询辅导中心,设立心理问题信箱,订阅有关报刊,购买有关书籍,学生可自由阅读,自我寻求答案。

第四,经常开展文娱、体育活动。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举办一些文娱、体育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小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第五,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的仪容仪表、言行举止、行为规范将无声无息地打动小学生的心,所以教师必须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达到效仿疗法的目的。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健康成长。

3.3 社会方面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是我们希望,社会应加大力量注重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一,免费发放关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资料。部分家长意识不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或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也有些家长意识到了,却很迷茫,不知该如何去教育孩子,有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家长的注意。

第二,政府部门联合学校开设孩子成长方面的讲座。政府部分同样可以联合学校给孩子们开设一些讲座,在讲座中,可以展示一些案例,正确引导孩子该如何去做,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范文第6篇

关键词:师范类心理学;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心理学专业是我校2000年新开设的师范类本科专业,根据教育部对师范类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省内外师范院校对心理学专业的办学历程与经验,结合我校自身具体情况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确立我校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坚实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治疗、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专业素养,能在中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医疗、社区服务机构等部门从事心理学教学、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1]2012年1月,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2]相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当前师范类心理学本科专业学生并没有达到预定的培养目标,总体素质不高,理论素质和应用能力都有所欠缺,尤其是实践能力不足,导致心理学本科专业学生就业率偏低。

一、师范类心理学本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欠缺的原因

(一)师范类心理学本科专业的师范性窄化了心理学实践能力的范围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的若干意见》曾明确指出: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里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此,教育部于1998年增设了心理学专业,许多高校纷纷设置了心理学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心理学专业人才。[3]截至2010年10月,全国已经有超过250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心理学相关专业。[4]但是,由于很多高校,尤其是师范类高校为了保证毕业生能够胜任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偏重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教育心理学、学校管理学等;实习见习的场所多在中小学;平时的实践能力培养方式多延续了师范学校的讲课、说课方式。正是师范类心理学本科专业的这种师范性窄化了心理学实践能力的范围,在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趋于饱和的现实条件下,学生带有浓重师范性的实践能力很难适应广泛的心理学就业的市场需求。

(二)师范类心理学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对学生实践能力重视不够

由于就业难,当前师范类心理学本科专业学生的考研热情空前高涨,在课程设置别重视学科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验课等课程的比例,如考研中占分数比例较大的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华南师范大学的刘学兰等对该校心理学系1986年以来的历届本科生进行调查发现,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学校中最欠缺的技能是“心理治疗技能”和“心理咨询技能”,且学生期待加大实践课程学时的比重,认为心理学应用技能课程的学时数应占52.38%,基本理论课程的学时数应占47.62%。[5]可见师范类心理学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对学生实践能力重视不够,应加大重视力度。

(三)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以考试考查为手段,无法体现学生的真实能力

近年来,由于心理学专业就业需要拓宽了就业范围,突破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种单一就业方向的局限,也开始不断地增加实践能力培养类的课程。我校心理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中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向外,还有心理咨询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向及临床心理学方向。但由于受传统考核方法及学生学习方法的局限,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最终实现的是知识上的积累,而非能力上的转化,很难达到实践能力水平提升的目标。

(四)见习实习时间相对短暂我校心理学专业学生在第四学期要进行为期

一周的教育见习,在第七学期进行为期14周的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和实习的时间相对短暂。教育见习一般选在第四学期的第七周,中小学已经接近期中考试,学生在见习期间中小学生正在复习;教育实习虽然预计是14周,但实际在中小学的时间仅为四周,其余的时间需要进行大量的讲课练习并参与学校组织的统一考核。在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时量都很少,学生很难得到足够的锻炼机会。

二、确立师范类心理学本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2015年,我校在2012年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新方案的修订工作。在这次修订过程中,心理学专业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为核心,进行了如下改动:

(一)学科基础理论课的重要地位不动摇

心理学的学科基础理论课主要有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学史、心理测量学、实验心理学等,这些课程对于心理学专业学生进行进一步的专业课程学习有重要作用,对于实践类课程的掌握有重要帮助,对于学生考研有重要作用,所以,要保证学科基础理论课的重要地位不动摇。具体体现在,在培养方案中合理规划各门学科基础理论课的开课学期,保证各门学科基础理论课的课时比重,用多样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考核。

(二)突出实践类课程设置

心理学的实践类课程是依据可操作性目标设置的,如心理诊断技术、行为矫正技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临床心理学、心理治疗学等。我校心理学专业的实践类课程设置共分为三个方向:一是心理咨询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向课程,如心理诊断技术、行为矫正技术、团体心理辅导、认知矫正技术、学校心理辅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等。根据实际需要,本次修订培养方案又增开了沙盘游戏治疗、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等课程。二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向课程,如管理心理学、人事与领导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关心理学、营销心理学、培训与开发、人才测评、职业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生涯规划等。三是临床心理学方向课程,如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神经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治疗学、临床心理学、临床咨询方案与案例报告等,结合心理学最新热点,在这次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增开了积极心理学的课程。心理学专业学生可以就一个方向选课,也可以分别从不同方向选课。

(三)加大实践类课程的学分比重

在本次培养方案修订的过程中,心理学专业加大了实践类课程的学分比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吉林师范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本科专业必须修满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160学分方能毕业。心理学专业实践类课程要求学生修满38学分,其中实验课程12学分,教育实习、见习由原来8学分增至14学分,毕业论文(设计)由原来4学分增至6学分,专题实践课程由原来的3学分增至4学分,具体课程除原来的专业需求与就业、就业心理咨询与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增开了一门青少年咨询方案与案例报告,军事理论及军事训练为2学分。

三、师范类心理学本科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辅助策略

(一)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

传统心理学专业的授课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使学生了解心理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目的,但学生一是由于脱离具体情境,二是由于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考试,三是由于学习和实践之间间隔的时间过长,导致学未所用。可以依据心理学具体学科的实际特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为多种授课方式,如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通过案例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产生联想,较快地将所学转化为能实际应用的能力。而在学生未来的从业生涯中,由于在学习心理学专业课程时曾对情境进行分析,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也会在其遇到实际问题时重新启动,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解决,而非经验解决,对未来提升学生的素质也有益处。

(二)改革实践类课程的考核方式

推进实践类课程教学,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考核制度的转变。考核制度实际上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方向引导,如仍按照传统的考试方式进行考核,重视知识再现,忽视实践操作能力检验,学生仍无法走出应试思维带来的高分低能的怪圈。因此,制定严格而规范的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是提高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可以实行教考分离,成立专业实践技能考核小组,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将口试、面试、笔试、心理测验、专业实验、角色表演、情境模拟等考核形式有机结合。在考核过程中不仅重视检验实践技能的真实水平,还要重视检验理论基础是否扎实,是否能用心理学的视野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合理增加见习实习时间

目前我校心理学专业学生在第四学期要进行为期一周的教育见习,在第七学期进行为期14周的教育实习,在这14周中,在学校实习期仅为四周,教育见习和实习的时间相对短暂,可以适当增加。尤其是实习时间,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机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比例本来就小,并且学生在真实课堂中得到的锻炼远远超过在大学模拟课堂中得到的锻炼。因此,可高效利用这14周的时间,适当增加学生在中小学实习的时间。

(四)拓展实习基地的范围

由于实习期间学生没有工资,学校不包食宿,学生如果租房又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我校心理学专业实习学校多为本地学校。但由于本地学校数量有限,心理健康教育课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属于主课,课时少,学生并不能在实习期间得到充分锻炼。因此,要拓展实习基地的范围,预计拓展的实习基地应符合以下条件:首先,该校心理健康教育课要发展到相对成熟的水平,课时量有保障,上课内容和形式都比较丰富;其次,该校应设立心理健康中心,有独立的心理咨询室和一定的心理咨询基础设施;第三,该校有学生或青年教师宿舍,能给实习生提供住宿。综上所述,提高师范类心理学本科专业的实践能力,既要确立师范类本科心理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又要制订有助于师范类本科心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辅助策略。这样双管齐下,对于提升师范类心理学本科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提升就业率有切实帮助,也为师范类心理学专业学生在未来能独当一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姜淑梅 崔继红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吉林师范大学教务处.吉林师范大学本科培养方案(教师教育专业)[S].2013.

[2]董开莎.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探讨——以陕西理工学院为例[J].学理论,2015(08).

[3]姜燕琴.地方师范专业心理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构想[J].龙岩学院学报,2013(05).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范文第7篇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心理学是一门必修的课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师范学校求学期间,就整整学习和钻研了两年的心理学。如今社会上的青年包括非师范类的大学生,要获得教师资格证、报考教师,心理学是必考科目。作为一个教师,你的知识面是有限的,文科教师可能不通数理化,理科教师可能不懂诗词歌赋,都无伤大雅。但不论是文科教师还是理科教师,如果不懂心理学,尤其是儿童心理学,你就不能算一个合格的教师。心理学是从事教育教学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教育心理是教师应有的专业属性。

作为一名中小学生,我们现在不必系统地学习心理学,但我们必须懂得:健康的心理是我们今天校园求学、明日立足社会乃至终生幸福生活至关重要的基础。社会上有的人虽然拥有财富、地位,可是并不幸福,就是因为缺乏健康的心理。生在福中不知福,自寻烦恼,陷入痛苦深渊不能自拔;甚至心理失衡,恶性膨胀,从赌博中寻求刺激,在吸毒中自我毁灭,酿成了悲剧。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始于年,是全县最早大规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地区之一。实施七年来,已经引起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宣传部门的高度重视,教育教学质量连续七年全县领先,杨桥学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杨桥心理健康教育获得邵阳市首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省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中国教育报、中国中学生报、科教新报刊登了杨桥心育的通讯,《教育》、今日邵东报、邵东电视台均对杨桥心育做了专题报道,教育部和兄弟省市官方主流教育网站以及大中小学校园网站纷纷转载我镇心育经典案例和心育经验作品。如今,杨桥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邵东县一个德育品牌,以杨桥为中心的心育名师工作室是我县首批六个名师工作室之一,也是全县唯一一个落户农村乡镇、跨学科、跨级段的名师工作室,正在向全县辐射。

今年以来,我镇广大教师特别是心育辅导教师,在心育园地辛勤耕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涌现了大批乐于奉献的优秀心育辅导教师、心育先进个人,涌现了大量不怕困难、健康向上的优秀学子,在座教师、学生就是这些先进人物的代表。此时此刻,我觉得我们的工作很有价值,非常值得。借此机会,我特别向大家宣布两个好消息:一是以杨桥为实验基地的心育原课题(年立项)在省教育学会获得二等奖,二是邵东心育工作室的心育新课题在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成功立项。好事成双,这两件大事都是今年上半年值得庆祝的喜事。

下半年我个人将应北京心育专家之邀参与重要心理学著作的编写,我们的心育工作室将开展一系列活动,融入全国心育大潮。心育路上我们任重道远。为此我们要扎实做好下面几项工作:

一、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心理健康教育课主要以活动课为主,通过活动,寓教于乐,事半功倍。开展心育活动课比赛,把抽象的心育理念融化在活动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受到教育。

二、完善心理辅导室的布置

心理辅导室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不是可有可无的形式。心理辅导教师要善于搜集资料。心理辅导室的布置,既要符合中心学校的统一要求,又要体现本校的特色。

三、做好心理咨询记录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范文第8篇

    “十一”长假后,沪上4天连发3起坠楼事件,而其间的10月10日恰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令人扼腕之余,悲剧也引发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广泛关注。对此,心理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意外事件频发并不能简单推导青少年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堪忧,但也向中小学校和社会发出提醒,业已普及的心理健康教育仍有改进空间。

    “客观地看,几起不幸本身是相互孤立的偶发事件。”华东政法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教授张海燕说,若就此判定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恶化显然并不公允。她分析说,尽管坠楼事件密集发生,但上海的总体自杀率近年呈下降趋势,青少年群体中并未出现增势。“自杀现象不可能绝对预防,如果将其刻意放大,会让学校、政府乃至全社会产生无力感,反而不利于社会心态。”

    不过,悲剧的出现依然为社会敲响警钟。近年,本市中小学已陆续设立心理咨询室,并引入心理教师开设相关课程。专家表示,这样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仍存在改进空间。“中小学生的压力与日俱增,随之带来各种微妙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微小的细节往往是心理波动的先兆。”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沈之菲说,及时发现孩子的微妙变化,对干预可能产生的危机十分重要;而面对众多学生,单靠心理老师显然力不从心。

    沈之菲介绍,她在针对青少年自杀案例的研究和干预中发现,自杀者在事发前往往不会明显流露自杀意向,也很少寻求心理帮助;在周围人的眼里,他们的选择一般没有预兆。但事实上,“几乎每次悲剧发生前都有细微的先兆,只不过在一般人看来太过普通,不容易被发现。”她举例说,有时孩子会随口说出“你们明天就看不到我了”之类的“戏言”,或是将自己最喜爱的东西郑重地赠送给他人,这些看似不经意的举动,都应当引起周围人的重视:“也许孩子的心理已经出现震动,这时候予以干预,悲剧很可能会避免。”

    对此,沈之菲建议,在专职心理教师外,与孩子接触频繁的家长及班主任老师也应当接受相关培训,增加心理健康干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留意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而学生本身亦应被吸收进健康干预的队伍中。“比如每个班级都可以安排一个‘心理委员’,关注身边同学的心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