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学美术作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对小学生关于美的感受、审美能力以及艺术欣赏创造能力进行培养。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是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强化小学美术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基于此,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的方法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探究,以期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和小学生审美情趣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情趣;方式
小学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要求,是对小学生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的重要课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发现美、认知美、创造美,审美情趣培养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目的,同时也是强化小学美术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关于审美情趣培养的现状和问题
审美情趣培养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美术教育关于审美情趣培养的现状并不理想。首先,小学美术教师不重视审美情趣的培养,大部分的小学美术教师将教学精力集中到小学生美术技能的教学方面,忽视了对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的重要性,由于认识上存在偏差,导致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缺乏,审美情趣培养效果并不理想。其次,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方法过程中没有重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体验,美术教学大都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或者是教师单纯地讲授美术知识,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沉闷、无趣,这种缺乏情感体验的教学过程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高,也难以开展针对学生实际的审美情趣培养。
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开展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的对策和方法
1.引导小学生学会欣赏美术作品
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是审美情趣的一个重要方面,美术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元素、人文元素和艺术元素,指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是强化小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步骤和环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角色,针对美术作品引导小学生进行欣赏。这里所说的美术作品并不一定是大家的艺术作品,可以是小学生身边的“美术作品”,因为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是有限的,过于深奥的美术作品可能无法引起小学生的情感共鸣,也达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人美版教材一年级《漂亮的建筑》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几幅比较成功的学生美术作品,让小学生进行欣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建筑的形状、运用的色彩等进行欣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哪里画得好、哪里画得不好等,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培养。
2.创设环境指导学生体验美
创设富有情趣的美术课堂教学环境是对小学生审美情趣进行有效培养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富有情趣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小学生的美术课堂生动、丰富起来,改变过去单一教学方式对小学生情感产生的压抑,让小学生在丰富多彩、灵活快乐的教学氛围中提高审美情趣。例如,在教学《剪剪撕撕画画贴贴》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尽情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剪、撕、画、贴,并且配上灵动的音乐,让小学生“手舞足蹈”投入到作品的“创作”中,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情绪处在最佳状态,能够与教师进行积极的交流,将自己的想法和想象大展示出来,有利于小学生对美术教学兴趣的提升,同时在培养小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方面也具有十分明显的效用。
3.通过生活实践指导学生审视身边真实的美
审美情趣的培养是从小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的,而感性认识的来源则是小学生的生活实践,因此,将生活元素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发现美是培养小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充满了五彩缤纷的色彩、多种多样的形状,这些都是针对学生开展审美情趣培养的重要素材,同时也是创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基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学会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做好审美情趣的培养。例如,在教学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四季的色彩》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相关元素融入课堂教育过程中,并且带领着学生进入校园、进入大自然,对当季的色彩进行发掘,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四季的色彩”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对生活实际中的色彩进行发现,从而提供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效果。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同时也是优化小学美术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创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融入生活元素,不断提升对小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课堂;小学生;创造力
小学美术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是对小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渠道,也是培养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关键,为小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很多人都认为小学美术是很容易学的,只要跟着美术教材的示范进行描绘即可,美术教师不必懂太多的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有一些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注重小学生的课堂秩序和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忽视对小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也间接地使小学生仍然处于“涂鸦阶段”。因此,如何发挥引导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就成为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
小学美术教师要善于创设具有童趣和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充分展示美术课程的特点和优势,让小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到更多的美术知识,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地参与到美术课堂。同时,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小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进行思考和探究,找到学习美术的乐趣。在创设情境时,小学美术教师需要遵循以下几点:首先,必须要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小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小学生可以在公平公正的美术课堂中学习和成长。其次,必须要积极开展师生互动交流,与小学生做朋友,让小学生可以打开心扉,跟随美术教师学习美术知识。最后,必须要鼓励小学生进行提问和反思,找到自己在美术绘画中的不足之处,从而积极进行改进,让小学生能够真正地融入到美术课堂。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小学生拥有了创造兴趣,才能够发挥创新能力,创作出一幅幅优秀的美术作品,逐渐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二、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锻炼审美意识
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充分掌握每个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美术教学,锻炼小学生的审美意识,活跃美术课堂氛围,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儿童绘画有着很多共性的地方,比如绘画较为夸张,喜欢鲜明的色彩;主观性强烈,不受绘画对象的限制。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来制定教学方案,规范小学生的绘画习惯,让小学生在绘画中提高审美能力。比如,在教小学生画太阳时,我先给小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各种造型的太阳范画,并给小学生讲解怎样能把太阳画出个性和趣味。可以把太阳拟人化,变成发着光的慈祥老人,也可以变成美丽的小姑娘等。我还告诉学生可以从四季的特点来画太阳:春天的太阳光芒是枝条,夏天的太阳光芒是火焰,秋天的太阳光芒是果实,冬天的太阳光芒是糖葫芦等。这种以各式各样的图案化的形式来表现太阳,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也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欣赏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在美术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要经常开展美术作品欣赏课,让小学生欣赏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美术作品,从而形成独特的审美感受,增强自己绘画的信心和决心,并且提高创作才能。同时,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还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创作灵感,鼓励小学生对美术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在班级中开展交流活动。而且,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带领小学生到博物馆或者美术展览馆去参观,接触到更多的优秀美术作品,增强自己的美术素养。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美术教师在选择美术欣赏作品时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贴近小学生实际水平的作品,避免选择过于抽象的艺术作品,防止对小学生的思维造成困扰。比如可以欣赏齐白石的群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在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读名画、赏名画,从而拓宽小学生的视野,陶冶小学生的情操,提升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四、勇于实践创新,提高对美术喜爱程度
小学生的社会经验少,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经常开展美术实践活动,教授小学生的美术绘画技巧,提高小学生对美术的喜爱程度。通过美术实践,不仅能够巩固小学生的美术理论知识,还能够增强小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小学生找到学习美术的方向。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要坚信每个小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并都具备不同的潜质。教师还要面向全体小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促进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比如讲冀教版小学美术《化装舞会》时,这节课的教学相比以前做头饰和面具等更具有人性化,而且增加了服装和背景的设计,让小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鼓励小学生自己去选择服装、设计海报和背景,并且让小学生自主选择化装舞会的音乐等。我则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帮助。最后全班在一起进行联欢、表演。表演完后,可以互相谈谈体会和感受。通过这次化装舞会,可以引导小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美术活动情趣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给小学美术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小学美术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增强小学生的美术活动情趣,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拓宽小学生的美术知识面,鼓励小学生进行探究。比如在讲冀教版小学美术《我们的节日》一课时,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完成小组设定的目标,认识美术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体验愉悦与成功感,在创作中体验想象的大胆与自由。在教学时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给小学生展示了一组与节日有关的图片,让小学生欣赏节日的盛况。然后,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我们是怎样庆祝六一儿童节的?”让小学生分组讨论庆祝节日的方法,最终每个小组选择一名小学生进行总结发言。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小学美术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小学生也更加喜爱美术课,可以发挥创造力去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道具。
关键词:小学 美术 欣赏 课堂对话
在小学美术的欣赏课中,有时教师经常会为这一堂课如何进行下去而苦恼。如何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人都能跟着教师的思维走呢?另外,由于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所以各方面的思想意识都还不成熟;而且小学生的思维模式也与成人有着很大的不同。比如说,在两盆花的对比中,一幅绚烂但略显紊乱;一幅简约而又大方。如果让小学生说哪一幅好看的话,绝大多数的学生会认为绚烂的那一幅更好看。但是我们大人却会认为简约大方的更加动人。那么,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要如何纠正学生的审美思维呢?
一、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对话意义分析
(一)可以使师生形成美术共同体。
美术能够通过具体的形象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人们通过美术欣赏能够极大的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教师和学生通过对美术欣赏,可以形成学习的共同体,从而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师生之间的对话能够使教师和学生形成共同的思想,使师生共同体会到美术的本质,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内心感受,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美术欣赏教学课堂中,由于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思想和特点,这就使学生之间的审美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课堂教学对话过程中,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独特的欣赏理念来对美术进行艺术判断,并在这一过程中拓展自己的思维,使自己的创造性得到发挥,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美术欣赏。所以说,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加强课堂对话,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增加课堂对话,不仅能使学生诉说自己的对美术作品的看法,也能倾听其他同学对美术欣赏的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善于倾听学生的内心想法,久而久之,学生也会习惯于倾听别人的想法和观点,从而形成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二、小学美术欣赏课中课堂对话的实践
小学美术欣赏课在学生审美思维、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课堂对话的效果如此之好,那么教师又要如何将课堂对话合理的导入教学活动中呢?下面提出几点建议:
(一)课堂由音乐导入
美术欣赏课并不只有美术作品的,在上课前先播放两首曲子,让学生放松心情,认真的聆听音乐。播放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发表对曲子的看法,比如问曲子给人带来什么感受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感觉的东西存在啦,或者是有没有类似声音的东西存在啦。由倾听来导入教学可以逐渐培养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学生回答教师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来探寻学生的内心情感,以及学生对生活的真实感知、心灵诉求等等,然后再由曲子的主题引到美术作品的欣赏上。
(二)作品欣赏中问题的设计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有了前面音乐作品的基础,学生对美术作品中所传扬的情感也能更快速的发现和掌握。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少不了教师问题的设计,问题是引导学生一步步去思考问题的关键。教师在提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说话的语气也要尽量符合学生的特征。在低年级的课堂上,教师在说话时可以多采用语气词,语气更加贴近学生的说话特征。另外,问题的设计一般是由浅入深,让学生慢慢从表面的东西来看到作品的内涵,这也是学生欣赏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三)自由评论美术作品
同一幅作品中每个人看到的东西都是不尽相同的,比如说一幅线条很乱的美术作品中,或许有的人会看见春天,有的人看见的是毛线乱糟糟的样子,有的人看到的是树枝的枯败,也有人会从那纷乱的线条中看到的是运动。所以说,让学生自由的进行评论也是学生美术思维的锻炼。而评论是自由的,每个人说的都是有道理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回答中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误区,进而适当的将错误的思维慢慢地引导到正途上来,从而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改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对话的有效方法
(一)在课堂中采用反思性对话进行教学。
1 通过情景学习,给学生反省思考空间。在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创设出适当的艺术场景,例如播放音乐、动画或者视频短片等,然后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课堂对话过程中不断的反思,对自己对艺术的理解进行优化。2 在提问过程中反思自己对作品的定位。在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的过程中,教师会根据学生对美术的理解来进行提问,让学生在提问中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反思,从而改进和完善自己内心的对艺术作品的理解。
(二)在课堂中采用探究式对话进行教学。
1 在课堂对话过程中创设不同的情景和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引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对话过程中,利用探究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2 在课堂对话过程中,教师能够了解到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视觉感受,这时就可以利用学生的感受来进行探究式对话。3 在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重难点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探究式的对话形式展开教学,通过提出新颖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主动探究美术作品的重难点。
(三)在课堂中采用生成对话进行教学。
要想使课堂对话更加有效,就要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尽量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使双方的情感相融合,从而使课堂对话能够顺利开展;2.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不仅是靠教师的讲解,还需要在对话的过程中增加适当的联想,这样才能充分的理解美术作品所要表达的含义,从而增加对话的有效性;3.每个学生都有其对美术作品欣赏的独到见解,在课堂对话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规律。
结语:
小学美术欣赏课作为一门必修课,在学生的审美思维、创造能力、艺术修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处于思维较为发散的年龄,想法也比较独特,教师要利用学生的特点进行课堂对话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莉莉.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J]. 现代阅读( 教育版),2011(16)
[2] 汪雨春.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0(05)
[3] 辜筠芳.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对话方式转型[J].上海教育科研,2009(3).
一、激发学习兴趣
美术的学习不仅需要细心、认真,更需要兴趣爱好,如果学生无法对美术绘画产生兴趣,就无法真正的感受到艺术的美,更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创作过程当中去,对于美术学习会产生逆反心理,认为学习美术没有用处,从而应付了事。没有任何兴趣的强制学习,势必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生学好一门课程最基本的要求,因而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相应的美术常识,让学生从最基础部分去了解美术的魅力;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练习,尽可能多的去用彩笔表达自己的想法,对比较有天赋的同学要加以鼓励,对绘画能力一般的同学要给予帮助和指导,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不至于因为教师的忽视而放弃学习美术。例如,美术教师在引导学生认知《外国民间玩具》时可以利用实物来引起学生学习和了解的兴趣,通过感知玩具的各种结构、功能,萌发学生对玩具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由内而外认识事物,使学生在玩中增加乐趣,培养其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还可以指导学生用废旧物品做一个玩具,让学生在审美中培养动手能力,达到教学目的。
二、欣赏美术作品
欣赏美术作品可以给学生一种最为直观的美学感受,通过欣赏美学作品可以从中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亲身感受美术作品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心智,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不足、心智还不够成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也往往停留在表面,因而,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在挑选美术作品供学生欣赏时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例如,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生活中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时,可以为学生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供学生欣赏,引导学生了解陶器、瓷器、青铜器的发展历史、造型特征、文化内涵。学生可以从青铜器、瓷器等文物的纹路方面了解古代的绘画艺术。《人面鱼纹彩陶盆》《彩陶舞蹈纹盆》都是很好的学习资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欣赏。美术作品对于学生提高审美能力非常重要,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学生可以从中了解色彩搭配、线条的构造等内容,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了解更多作品背后的故事,激励自己更加努力的绘画。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尤为注意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以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力。
三、改变教学方式
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度,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过多注重于培养学生的绘画技术,对于发挥学生的天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太重视。新课标对美术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美术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生活阅历、接收能力,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案,以更好的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例如,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更多大师的作品,让学生体会更多不一样的美。《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作品都是很好的学习素材,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作品背后的故事和背景,让学生感受画家在作画时的心境,以更好的理解作品、发现作品的各种美。
四、回归大自然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教学;教学模式
传统观点认为美术课就是教会学生画画的课堂。现代教育表明,美术对于学生的情绪疏导和创造力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美术鉴赏,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美术艺术素养,在艺术的洗礼下调节自己的心理和思绪;通过美术绘画创作过程,学生可以用画笔和色彩将自己的思想诠释出来,从而表现出自己的创造力。由此可见,美术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功能已经发生了改变,所以创新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小学美术创新教学模式的要点
(一)重视美术素养培养,兼顾绘画技术教学
当代小学美术创新教学模式,要注重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不能只拘泥于对孩子绘画技能的教育。第一,通过名画赏析,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精神养料,让学生对美术课有更深层次的认识。第二,并非所有学生都具有很强的绘画天赋,增加美术素养课程,能够削弱部分没有美术才能的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挫败感。小学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要兼顾绘画技术传授和美术素养的培养两个方面。
(二)保护创新意识,发掘创造潜力
在美术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创作中的优点和学生的创作潜质。在美术领域中每位画家都具有不同的风格,所以在孩子的作品超出正常理解范围内时,老师要对其进行细致的思考,从而发现孩子的天赋和其作品折射出淼男睦怼H缓螅老师根据孩子的综合表现来进行引导,从而让孩子的创新能力可以通过艺术的手法诠释出来。
二、小学美术创新教学模式的方法
(一)增加美术作品赏析比重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上老师上来就对学生进绘画程序和绘画注意事项的讲授,然后就开始了学生静悄悄的临摹。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绘画行为是机械性的,没有发挥出美术艺术的作用。美术艺术是可以影响人的情绪,陶冶人的情操,对人的生活和学习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增加美术作品赏析的比重。
增加美术作品赏析教学内容,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老师所选的美术赏析作品要涉及到不同的美术创作风格。在这个美术赏析教学中,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不同的学生会对不同的作品产生共鸣,从而有利于学生在美术中找到归属感,进而培养起美术学习的兴趣。第二,老师要对美术作品后的故事进行讲述,学生带着故事情节来欣赏美术作品,会融入自己的感情,从而在美术作品当中感悟艺术表现手法与情绪心理的关系,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第三,老师要对美术作品的线条和用色等绘画技巧进行剖析。虽然小学生对于美术专业术语了解不多,但是儿童时期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非常强,老师所讲的内容对于学生后续的美术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强化学生的作品意识
艺术品的创作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它的出现倾注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对于作者来说,就是他们当时最为真实的想法和情感。作者不仅仅重视技巧,而且加人了自己对于人物画的了解,无论是在设计、创作、思维、审美还是结构上都有自己的独特展示,在完整的一幅人物画背后是他们多种元素的结合。因此,教师在绘画中要教育学生,让学生在审美意识、创造意识以及艺术经营方面进行训练,逐渐培养他们把握整体的能力和意识,然后在绘画中间就要不断地给学生灌输和强调作品意识,从而将这些意识有意或无意地运用到绘画中,使学生慢慢体会作品的完美性。同时学生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引导和帮助,从而让学生领会艺术的魅力并在实践中得到发挥。在这种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就能被充分发挥,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也会在无形之中提升许多。
(三)美术课堂师生有效互动
相对于其他教学科目,美术教学是静态的。大多数时间,学生在静静地绘画,老师在默默的观察。创新教学模式下,美术课堂上要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关系。一方面,构建起有效的师生互动关系,老师可以直接了解到小朋友们的想法和心理,从而在教学中有效地为孩子们答疑解惑,从而提升小学质量。另一方面,美术教学兼有开发学生创新潜质的作用,增加师生互动,老师可以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只有通过师生互动,才能够真正实现个性化教育,从而让美术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圣地。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辅助教学,从而让师生互动更加有效。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创新教学模式中,要突出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老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因材施教,保护和发掘学生的创造力。经过美术教学模式改革,要丰富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艺术情操。因此,小学美术教学教研工作人员要革新教学理念,探究新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模式创新来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与小学美术课程相结合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应用而生,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教学工具,教师搜寻和使用网络共享型学习资源,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模式。多媒体是一个信息载体,是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载体的集合,具有良好的集成性、交互性和控制性。
一、小学美术学科特点
美术课程是一门人文性质的艺术课程,在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的同时也不断提高审美能力。美术学习能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中西方文化差异和对美学的不同理解。形成思维创新意识。信息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上的一些不足和缺陷,为了更好的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美术教学相结合,就需要了解其学科特点。
(一)美术作品的直观性
一件美术作品,浸透了作者的灵魂和心血。色彩的搭配,形象的描绘,线条的使用都直观地传达了每一位作者的思考。一幅作品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欣赏。
(二)美术作品的创造性
美术学科是富含创造力的学科。时代在不断发展,任何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对于美的思考在不断加深的结果,模仿的作品都是对作品的再创造,都不能模仿作品的精髓,只有依靠真才实学创造的作品才具有创造力。
(三)美术作品的知识性
每一幅作品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有些作品描绘历史的变革,有些作品表述了作者的心路历程,有些作品反映了不同民族在一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因此,欣赏美术作品除了一些绘画技巧,还需要有一定的知识面。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每一幅作品背后的历史,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
二、信息技术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创造了好的环境
小学美术教育是通过对小学生进行美术基础知识、审美能力的培训,技能的训练。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陶冶美的情操。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创造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四个方面。将小学美术与多媒体进行结合,能使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高效发展。课堂与网络结合,为教学创造了最具有新时代气息的教学环境。网络信息量大的特点,为教师备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教师和学生在网络的平台上无拘无束的进行探索、研究、发现,并对所取信息进行分析、评论、优筛选和加工,进而根据所需充分合理利用。
三、信息技术有效的解决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难点
多媒体技术能够具体的、形象的⒛切判阕髌罚历史背景,作者简介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观察意识。对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无法用语言形容或内容涉及面广的难点问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的展示得以有效解决。例如,我在讲手工课《趣味折纸万花筒》这一课时,本课的难点是在于折万花筒的方法步骤。于是,我课前先把折万花筒的整个过程制作成视频和多媒体课件,视频给学生示范展示,激发学生的制作欲望。课件中讲一步我折一步,并贴在黑板上;而且在课件中展示了各种各样的万花筒――这样通过直观教学,这一教学内容中的难点问题就被多媒体技术轻松地解决了。
四、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
对于美术作品的创作来说,创新能力是比美术知识与技巧更加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视、听等渠道影响学生,加强学生与外界的沟通,在各种感官刺激中,学生能张开想象的翅膀,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如在上《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这课时,我收集了许多关于民间艺术作品的资料、图片,把它们制作成课件让学生欣赏、观察,给学生观察、认识提供了很多机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民间艺术作品的种类、色彩的运用、造型特点等理解和掌握,从而启发他们大胆地想象,运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设计出有地方特点、有自己个性的民间艺术作品。
五、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标准
一、基于生成目标,精选美术作品
小学生就像一只刚出世的羔羊,对外界的所有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和冲动,对任何事情都跃跃欲试,没有独立且正确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往往对任何外界的一切刺激都拼命地吸收。因此,小学美术教学在培育学生的美术作品鉴赏能力时,首要的任务便是帮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生成结果,精心选取有利于小学生成长规律和美术课程内容内在要求的美术作品。例如,苏教版小学美术第六册第三课《风》,本课主要是为了引进学生经常感知的东西“风”,让学生在一番认识、寻找、感知和欣赏中认识风的特性,并学会大胆地在绘画中渗透风的元素。因此,教师在选择供学生鉴赏的美术作品时,应当基于这个教学目标出发,选择风在各个角度所体现的画面,可分别选取一张表达“微风”、“中风”和“强风”下的场景图,不仅让学生完整地感悟风的特性和种类,更让学生明白了风所带来的作用。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两组图画,分别为风的正向作用图和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图,以此来帮助学生认识风在图画中所表示出来的情感因素等等,但选取的图片应当具有代表性,符合学生年龄需要,不能太多,影响学生的审美体验。
二、减少单向教学,留出鉴赏空间
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而审美情感、审美感觉和审美能力的养成不是靠教师的“精雕细琢”来完成的,更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学习的结果,而是师生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共同促进的结晶。然而,据笔者的调查研究显示,这种完美的合作关系并没有在小学美术实际教学中体现,教师单方面的灌输教学往往占据主要的地位,很多美术教师都企图幻想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教会学生审美,帮助学生获得审美感,而没有考虑学生真正的需求,更没有给予学生亲身鉴赏美术作品的独立空间和充分的时间。因此,改变这种师生对抗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留出充足的鉴赏空间,让学生亲身进行审美活动和审美体验,也是培育小学生美术作品鉴赏能力的一大途径。例如,苏教版小学美术第四册第二课《各民族的朋友》,这一课是为了让学生对各个民族进行充分了解和审美,因此,在鉴赏每一个民族在美术作品上所表现出来的形象时,这个过程应当由学生亲自完成,而不是依靠教师来传达和讲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工收集各个民族的表现作品,最后进行综合展示,并让学生针对既定的民族作品进行鉴赏,并让他们分别对比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审美自由,而且审美任务清晰,再配以教师的适切指导,学生很容易就能达成目标。
三、尊重学生表现,提供适切指导
简单来讲,审美就是对美的事物进行欣赏。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美的元素,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美的元素,会丰富小学生的审美活动。在生活中,人们创造美,欣赏美,教师可以从这双重身份出发,让小学生更多地观察与欣赏生活中的美。生活中美的形式不同,自然景色具有原始美,植物、动物的形象都是学生审美的对象;人们所创造的社会具有物质美,建筑物的形态、人类的礼貌行为都蕴含着美的元素。让小学生投入到生活中,发现生活中的美术,生活中的美,对于小学生审美兴趣的激发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元素引入到课堂中,让小学生意识到原来生活如此丰富多娇,如此值得欣赏,给小学生开辟一条审美能力发展的道路。比如学习《动物朋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宠物”这一主题入手,让小学生讨论与分享自己家或者自己见过的宠物。在讨论中,小学生需要对某一宠物的外形进行描述,表达其对于该宠物的看法,这其实就是小学生审美的过程。当小学生通过讨论与分享融入到美术课堂中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更多的宠物。像蜥蜴、宠物猪、茶杯犬等,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小学生的眼界,让小学生的讨论更加热烈,进一步发现生活中的美。在欣赏这些宠物时,美术教师可以向小学生传递爱护动物的观点,对学生的情操进行陶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注重美术作品创造,培养审美能力
创造美是审美的最高境界,学生能够创造美,是学生审美能力得以形成的重要表现。创造能力与审美能力是两个难以分离的部分,共同作用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当代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通过作品创造来激发小学生的审美情境,促进小学生感受美术之美。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绘画,做美术工艺品,都是引导学生创造美术作品的活动。当自己创造了美术作品,小学生心里会油然而生一种美术学习成就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提高。比如在讲解《印花布》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一些民国时期的印花布、当代的印花布,发现印花布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当学生浏览了一些印花布之后,教师可以给每位学生一张白纸,让学生将自己想象为一名染布技师,利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勾勒自己头脑中完美的线条,涂上匹配的色彩。学生创作的过程,就是其审美的过程,也是彰显学生审美结果与审美能力的过程。学生利用线条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利用色彩搭配来彰显自己的色彩爱好,显示自己在美术方面的灵敏嗅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创造出个性化的美术作品,证明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进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创作激情进行激发,让创作过程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让审美能力的提高服务于学生顺利创作美术作品。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