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立春诗词

立春诗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立春诗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立春诗词范文第1篇

谁家二月煮新丝,一江黄鲫应不识。

明日倘或桃李晓,莫问老梅知不知。

《咏柳》(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题望苑驿》 (唐代)温庭筠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景阳寒井人难到,长乐晨钟鸟自知。

花影至今通博望,树名从此号相思。

分明十二楼前月,不向西陵照盛姬。

《凉州词》(唐代)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越调】天净沙·春(元代)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越调】天净沙·春(当代)徐书信

青竿翠柳杨花,古槐幽径谁家?

立春诗词范文第2篇

秋千溯源

秋千起源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是在狩猎、采集等生产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嬉戏活动,后传入中原。隋杜公赡为《荆楚岁时记》“秋千”作注曰:“《古今艺术图》云:‘秋千,本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趫者。’后中国女子学之,乃以彩绳悬木立架,士女炫服,坐立其上,推引之,名曰‘秋千’。”唐人高无际《汉武帝秋千赋序》云:“秋千者,千秋也。汉武帝祈千秋之寿,故后宫多秋千之乐。”这是秋千得名的又一说法,可知在汉武帝时宫廷里已流行秋千了。秋千在南北朝时期流传到民间,唐代以后大为盛行。今天仍较常见,且尤为朝鲜族、高山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所喜爱。

汉以前戏秋千是否在特定的一段时间,因文献资料的缺乏已无法断定,但南北朝时,戏秋千主要集中在立春之日。据《荆楚岁时记》记载:“立春之日……又为打球、秋千之戏”,此后,戏秋千时间向后推延,唐时集中于寒食、清明节前后。王维《寒食城东即事》有“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可见唐代寒食节京城长安蹴鞠、戏秋千的热闹情景;而由杜甫的“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更可知清明戏秋千在全国之流行程度。唐代以后,秋千一直在寒食节最为流行,有文献可证:宋代皇帝祭祀祖宗的惯例是“上元结灯楼,寒食设秋千,七夕设摩喉罗”;元代“寒食清明,宫廷于是节最为富丽。起立彩索秋千架,自有戏蹴秋千之服”;明代“寒食,架秋千”;清代清明,“庭院设秋千戏”,寒食日“裁柳、踏青、戏秋千”。从现存唐宋诗词作品来看,除刘辰翁《虞美人》秋千出现在上元外,其他皆在寒食、清明。

这些诗或在诗题、或在句中都明确表明了戏秋千是寒食或清明的一项活动。寒食节一说是清明前一日,一说是前两日。在唐代之前,寒食是节日,而清明是节气,宋时清明也为节日,明清更为重视。唐宋时期,寒食是国家性的法定节日,最长有7天的假期,地位突出,引人注目。官方的倡导与民众的支持使得这一节日有众多特征鲜明、格调突出的节俗活动,秋千是其中之一。寒食、清明二节相邻,秋千便成为这二节的典型游戏。寒食、清明在夏历二月下旬或三月中旬之间,正值暮春,天气转暖,树木葱绿,百花盛开,是一年中最美丽的时节。在这美好的春光中,人们怎能不抓紧时间,投身户外去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呢?

秋千是寒食、清明的主要娱乐活动,不戏秋千就成了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写道:“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马上废秋千。”因此惋惜感叹“今岁清明行已晚”,只好期待“明年寒食更相陪”。朱敦儒《清平乐》词写得更有趣味:清明了,可春寒更兼多雨,该是秋千踏青的季节,针线活再也干不下去了。都约好了与姐妹们一起戏秋千、寻芳的,可风雨不停,怎么办?急中生智,赶紧画个丙午帖子,在院子里祈祷天晴。这急迫的心情、虔诚而有趣的祈祷让人忍俊不禁。

寒食的节俗活动是很丰富的。梁代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挑菜、斗鸡、镂鸡子、折柳插门,唐代又增加了皇帝赐宴、扫墓、互赠鸡鸭鹅卵等活动。这些活动在写寒食、清明的诗词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但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秋千和蹴鞠,二者常常对举。

秋千的意象

秋千在寒食、清明诗词中频繁出现,我们完全有理由说秋千是寒食、清明诗词的标志性意象之一。若将寒食、清明诗词与上巳诗词相对照,这一点将显得更清楚。上巳节原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魏晋以后逐渐固定在三月三日,与寒食、清明接近。唐代德宗以前以正月晦、上巳、重阳为三令节,德宗以为“前世上巳、九日,皆大宴集,而寒食多与上巳同时”,所以在李泌的建议下“废正月晦,以二月朔为中和节”。唐代上巳节的活动非常丰富,除了朝廷赐宴,还有曲江踏青、游赏、观花、祓禊、竞渡等众多活动。游女如云、衣饰鲜艳是上巳的踏青活动;斗鸡、秋千则是寒食的活动。宋以后,上巳节的踏青逐渐合并于清明,但各自的符号特征仍在。

在古典诗词中,秋千意象是与春天、欢乐、青春相关联的。首先,秋千与红杏绿柳、春烟画船一样,是明媚春日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其次,秋千戏的主要功能就是供人娱乐。你看,“春昼阴添一倍长,秋千娱乐集嫔嫱。彩缯画板高高送,来去随风散异香”。宫城内外,草野乡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谁都不甘寂寞,谁都不甘落后。在锣鼓喧天、欢声笑语中,人们竞戏秋千,尽情消遣,何等热闹快活!其三,秋千虽然老少皆宜,但参与者主要是年轻人,所以秋千意象往往与青春年少有关,如“少年儿女重秋千”“彩绳芳树长如旧,唯是年年换少年”。

然而,秋千又与悲伤、惜春、叹老等情感不可分割。由于寒食、清明已至暮春,秋千的出现也意味着春天行将结束,它便牵动了人们的惜春、伤春情怀。那些节后未拆的秋千冷落在残花巷陌,撩人愁思:“清明过了,残花巷陌,犹见秋千,对景感时情绪乱。”过了寒食,秋千不再戏,惨景不堪看。

当然,春日因种种原因而无法戏秋千也易触动诗人的愁绪。张元斡《好事近》云:“吹花小雨湿秋千,闲却好春色。”细雨打湿了秋千,美好春光被雨打搅,不免有春色闲置的遗憾。韩琦清明上坟途中看到“阙祀丘坟无解裂,荐饥村落少秋千”时,心情更为沉重,因为秋千是和平安康时代的游戏,当社会动乱、民不聊生时,谁还有心情玩秋千呢?不论城市或乡村,缺少了处处秋千的画面,没有热热闹闹荡秋千的场景,显得冷清而惨淡,普通百姓生活的艰辛贫困也就可想而知了。

立春诗词范文第3篇

总有属于我的季节,对于我来说,春天何尝不在我的心里长住呢?

古代各位诗词大家们对春天也是特别青睐。宋代白玉蟾的《立春》中说:“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唐代贺知章在长安写的《咏柳》中有“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宋代李时的《十二月立雪》写到:“盘状芥菜迎春饼,瓶插梅花带雪枝。”……

我们从各色的诗句中不难看出,春天是多么美妙啊,春天值得我去热爱。春天带走了严寒冷酷的冬,带来了阳光,带来了希望。人们习惯把春天誉为希望的开端。而赞扬、描写春的词语更是你、更是不胜枚举,“春意盎然”、“春色满园”、“春暖花开”……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它在碧绿的树丛里,它在小朋友的眼睛里。”但我感觉,春天不仅如此,它还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带给世界以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春风“沙沙沙”轻拂着万物,她给柳树梳妆;春雨“滴答滴答”,他把桃花染红了,把小草染绿了,滋润着万物;春光淡雅、微弱,给万物以能量,他笑对世界,把人们的心温暖。

我爱春天,我爱春天万物的蓬勃,我爱春风的轻抚,我爱春雨的滋润,我爱春光的温暖,我爱春天的一切!

立春诗词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朱淑真 梅花意象 美好希望

朱淑真,自号幽栖居士,是与李清照并称为“词中双壁”的南宋才女,是明以前留下诗词最多的一位女诗人。生活在咏梅文化处于鼎盛时期的宋代,受时风浸染,朱淑真以其女性特有的聪慧敏感、细腻的观察、丰富的想象以及独特的情感经历投射到梅身上,把自己的人生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到对梅的抒写中,在其337首诗中,直接咏梅和有梅意象的诗有34首,在33首词中,有13首,堪为古代女性咏梅最多者之一。梅是春的使者,寄托了朱淑真的美好希望和生活理想。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云:“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春秋两个季节自然景物变化最为明显,人们感受也最为真切。对于整日整年被锁在闺阁庭院的封建才女来说更是如此。大自然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每一处轻微律动,都会在她们的内心引发回应和共振。春为一岁首,梅占百花魁。梅独占春先,在萧索寂寥的园林之中更凸现出其独领的个性和气韵,使大自然勃勃的生命律动,在春天这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里,跳跃着令人欣喜的音符。梅花将春的信息带给人间,是女性美好希望和生活理想的寄托,因而朱淑真在描写春天、歌咏春天时总是喜欢选取最具表现力的梅花作为审美意象,在表现美好希望时也总离不开这一意象。“争先何物早,惟有后园梅。”(《除夜》)、“梅花枝上雪初融,一夜高风激转东。”(《立春前一日》)、“多少园林正萧索,纷纷争逐趁时开。”(《新春二绝》其一)、“青幡碧胜缕金文,柳色梅花逐指新” (《新春二绝》其一)这些歌咏春天的诗作都闪烁着梅花的光彩。“园林萧索未迎春,独尔花开处处新。”(《梅花二首》其一)在“处处新”中流露出作者对梅花由衷的赞赏之情。如《探梅》这首诗:

温温天气似春和,试探寒梅已满坡。笑折一枝插云鬓,问人潇洒似谁么。

作者用素描的手法写梅花,但不添其香,不着其色,只写梅花带来的春意和探梅、赏梅、折梅的情趣。满坡的寒梅使萧索的严冬呈现出一片春的烂漫生机,在“高风”激转中俏立的丰姿和春雪丽日下富于变化的动态美,将寒冷的季节渲染得一派生趣盎然、绚烂多姿,带给人一种生命诞生或复苏状态时躁动不宁的欣喜和美感享受。

“惟有梅花无限意,对人先放一枝春。”(《冬日梅窗书事》其一)只有梅花对作者是理解、同情、怜惜的,在她渴望春天的时候,梅花开了,给她带来了愉悦,带来了春的消息。作者在自然物态中把体认到的生命存在所寄予的希望、带来的惊喜欢悦和心灵蕴藉的审美感情有机地交融在一起。青春易逝,韶华难驻,梅与其他春花一起,容易唤起美人迟暮的感伤情绪和生命意识。“明窗莹几净无尘,月映幽窗夜色新。”(《冬日梅窗书事》其一)朱淑真身居闺房,透过窗户观赏梅花,产生联想而抒怀,透过对梅花的不同感受,抒发幽居生活孤寂而复杂的感情,叙写观梅情怀。

寒阴渐晓,报驿使探春,南枝开早。粉蕊弄香,芳脸凝酥琼枝小。雪天分外精神好。向白玉堂前应到。化工不管,朱门闭也,暗传音耗。 轻渺。盈盈笑靥,称娇面、爱学宫妆新巧。几度醉吟,独倚阑干黄昏后,月笼疏影横斜照。更莫待、笛声吹老。便须折取归来,瓶胆插了。

这首词咏早梅,表现了作者对梅的喜爱之情和流淌在其中的淡淡闲愁。作者笔下南枝早开的梅花是那么的美丽:它曳缟裹素,粉嫩色的花蕊散发着醉人的幽香,如玉如脂的的香脸娇嫩洁白,它含笑冰雪,漠视那紧紧关闭的“朱门”,顽强地将春的信息、春的芳香默默地带给人间。这是梅,也是豆蔻年华的清纯少女。作者笔下的少女是那么动人:娇妍的脸上,荡漾着春风,荡漾着笑靥,轻渺飘逸,如一脉欢唱的泉,似一片流动的云,额上点缀着梅花,头上插戴着梅花,手里捧着梅花,瓶里插着梅花,独倚栏杆与梅花几度共饮,披星戴月于疏影清辉醉赏徘徊……这是美丽的少女,也是娇艳素洁的梅花。拟人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冰雪中含苞乍放的早梅与青春活泼的少女,交相辉映,达到了“梅花是我,我是梅花” 的境地。“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不要让梅花在哀怨的《梅花落》中渐渐凋零才去欣赏,还是趁着它娇艳、鲜嫩的时候折取回去插在瓶中随时观赏吧。因此,作者爱梅的行为中隐藏着深深的自怜情结。

再如“风劲云浓,暮寒无奈侵罗幕。髻鬟斜掠,呵手梅妆薄。”(《点绛唇》) 、“年年玉镜台,梅蕊宫妆困。”(《生查子》)、“只有宫娃无一事,每将施额斗妆匀”(《梅花二首》其一)、“酷爱清香折一枝,故簪香髻蓦思维”(《秋夜牵情六首》其五)等梅妆诗词,梅花妆装饰的是美丽的春天、美丽的青春和美丽的生命,是朱淑真对生命存在的感悟,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和热爱,流露出朱淑真对自我青春的把握和珍惜,吟出了她对美好生命的憧憬和渴望。朱淑真在梅妆诗词中所表现出的女性自赏的意识,在对女性持“明其卑弱,主下人”(班昭《女诫》)观念的封建社会,无疑具有开创意义,标志着女性在走向解放的漫漫征途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参考文献:

[1]黄嫣梨.朱淑真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237.

立春诗词范文第5篇

旧时乡村里祭土地神的庙被称为“社”。有了“社”,就有了祭社的礼法。汉代以前,祭社是每年一祭的,一般在开春时进行,不固定在哪一天。东汉光武帝刘秀,在建国后的第二年下令在洛阳的宗庙之右建立社坛。社坛建成后,又规定每年的二月、八月和十二月分别进行春祭、秋祭和冬祭。不久,冬祭被取消,只剩下春、秋二祭,而且规定春祭的社日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秋祭的社日在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在描述祭社这一民间风俗时这样写道:“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胙。”说的是社日这天,左邻右舍相约一起,凑上一些祭社用的肉食和米酒,在树下搭起棚屋,一起祭祀后,或者将祭品分配,各自带回家;或者大家兴高采烈地一起会餐。到唐宋时期,社日民间活动更为普及,此时的社日简直成了民间的盛大节日。每逢社日来临,人们杀鸡宰猪。祭社之时,一同庆祝。《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赍送,贵戚宫院以猪羊肉、腰子、奶房、肚肺、鸭饼、瓜姜之属,切作棋子片样,滋味调和,铺于饭上,谓之‘社饭’。”

唐代以后,百戏兴起,丰富了社日的活动内容。祭祀之日,民间便会请戏班来搭台演出,这便被称为“社戏”。大的村落一村一台,小的村庄常由几个村子联合起来搭建戏台,演出社戏。演出之时,邻乡的村民们都赶来看戏,十分热闹。至今,绍兴一带还保留着这一风俗。

立春诗词范文第6篇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元旦试笔 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丁卯元日 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李益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湖口送友人 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祝英台 除夜立春

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

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

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

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

可怜千点吴霜,寒消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国逢安定百事好 时际芳春万象新

喜看三春花千树 笑饮丰年酒一杯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朝晖

布谷鸣春人勤物阜 瑞狮舞彩国富年丰

处处春光好 家家气象新

雪映丰收果 梅传喜庆年

桃红映人面 水绿织克光

雷鸣龙起蛰 泥暖燕含春

爆竹一声除旧 桃符万户更新

春暖风和日丽 第丰物阜民欢

龙腾碧海赞海阔 舞蓝天领天高

人寿年丰家家乐 国泰民安处处春

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 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冬去犹留诗意在 春来身入画图中

春到碧桃树上 莺歌绿柳楼前

悦目赏心,神州昌盛山花福

春光遍草木 佳气满山川

艳阳照大地 春色满人间

寒尽桃花嫩 春归柳叶新

春情寄柳色 日影泛槐烟

有天皆丽日 无地不春风

黄莺鸣翠柳 紫燕剪春风

爆竹传笑语 腊梅吐幽香

锦秀山河美 光辉大地春

风移兰气入 春逐鸟声来

地暖花长发 村幽鸟任歌

东风迎新岁 瑞雪兆丰年

笛弄梅花曲 莺啼杨柳风

莺迁金谷晓 花发锦城春

处处春光好 家家气象新

雪映丰收果 梅传喜庆年

桃红映人面 水绿织克光

爆竹一声除旧 桃符万户更新

春暖风和日丽 第丰物阜民欢

人寿年丰家家乐 国泰民安处处春

国逢安定百事好 时际芳春万象新

喜看三春花千树 笑饮丰年酒一杯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朝晖

布谷鸣春人勤物阜 瑞狮舞彩国富年丰

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 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冬去犹留诗意在 春来身入画图中

春到碧桃树上 莺歌绿柳楼前

春风送福 喜气临门

春回大地 日暖人间

门门喜气 户户春风

大地春光好 长天晓日红

岁岁皆如意 年年尽平安

江山千古秀 社稷万年春

腊尽千门暖 春归万物苏

一年春作首 百事国为先

江山万里如画 神州四时皆春

冬去山明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户户金花报喜 家家紫燕迎 字

元旦诗歌新年诗歌

迎春花开放

在火红的太阳底下

你听,那是百鸟的啁鸣

它们惊喜地叩响了

春天的第一道门扉

白云衔来温暖的思念

久违的问候

又为我们带来了新年的祝福

那些沉甸甸的欢笑

立春诗词范文第7篇

中国古代九大爱国诗词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金错刀行 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爱国主义古诗及其诗句精选

爱国诗句古诗(一)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爱国诗句古诗(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爱国诗句古诗(三)

《就义诗》

吉鸿昌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爱国诗句古诗(四)

《立春日感怀》

于谦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爱国诗句古诗(五)

《病起书怀》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爱国诗句古诗(六)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爱国诗句古诗(七)

《书愤·其一》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爱国诗句古诗(八)

《金错刀行》

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爱国诗句古诗(九)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立春诗词范文第8篇

关键词:朱淑真 《断肠集》 宋代诗词 女词人 女性文学

古往今来,女子能诗善词者不乏其人,然有文集流传于世的却凤毛麟角。宋代的朱淑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朱淑真,自号幽栖居士,“幼警慧,善读书,工诗,风流蕴藉”,①与李清照齐名,并与李清照并称为宋代女性文学的双璧。她的作品名为《断肠诗集》。

封建时代的女子行为思想都被礼教束缚,没有自由,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住在“庭院深深深几许”的院落,接触不到外面的社会,那些官宦家的千金小姐更是过着“闺阁锁春秋”的日子。朱淑真从小家庭生活富裕,读书识字,受到了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和教育。身为千金小姐的她无忧无虑、天真烂漫,也塑造了她任性、倔强的性格。封建社会,礼教森严,作为待字闺中的女子,不能像男子那样参加科举做官,更没有社交的自由,只能被封闭于狭小的闺房之中,朱淑真把所思所感都寄托在她的诗中,她的诗大多纪录的是她的闺阁生活,抒发春易逝,夏之景,秋之寂寥,冬之抒怀。寒往暑来,花开花落,朱淑真只能从这一方天地中感悟人生的真谛,消遣无边的忧愁。

一 、梦萌――少女时期

少女时期都是天真烂漫的,朱淑真也不例外。这个时期的朱淑真过着衣食无忧、恬淡清闲的生活。但是封建礼教是严苛的,尤其是在崇尚理学的宋朝,朱淑真虽然在这一时期过着诗情画意的生活,但毕竟是在“男尊女卑” 、“男女授受不亲”的男权社会,她不能走到外面的广阔社会,只能被锁在深闺,把情感思想寄托在风花雪月以及咏怀时令上,把自己对待生活对待爱情的渴望融入诗词之中。如:

温温天气似春和,试探寒梅已满坡。笑折一枝插云鬓,问人潇洒似谁么?――《探梅》

初合双鬓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秋日偶成》

门前春水碧于天,座上诗人逸似仙。采凤一双云外落,吹箫归去又无缘。――《湖上小集》

花落春无语,春归鸟自啼。多情是蜂蝶,飞过粉墙西。――《书窗即事》

平波浮动洛妃钿,翠色娇圆小更鲜。荡漾湖光三十顷,未知叶底是谁莲。――《新荷》

夏日初长候,风棂暑夕眠。衣轻香汗透,睡重翠鬟偏。颦绿攒眉小,啼红上脸鲜。起来无个事,纤手弄清泉。――《夏枕自咏》

诗人幻想着自己未来的夫婿是能和自己精神上有共鸣的“萧郎”,是风流倜傥的“逸似仙”才子。她期待着这样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憧憬着这样美好爱情的出现。在古代,女子没有独立的地位,恪守着“夫为妻纲”的教则。对于一个待字闺中的女子来说,能嫁得如意郎君将是最幸福的事,更何况对于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子来说能嫁得一个情投意合、琴瑟相合、精神上能共鸣的郎君将是多么大的幸福与幸运。从这些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青春少女的欢快形象,她展示着对生活的热爱,读之令人畅然。再看另一首《秋夜舟行宿前江》:

扁舟夜泊月明秋,水面鱼游超闸流,更作娇痴儿女态,笑将竿竹掷线钩。

这首诗字里行间充满了欢快,营造出春光明媚的意境,表现出诗人调皮可爱的少女形象。“露浓梧影淡,风细桂香浮。”(《中秋》)清新馨香从诗句中徐徐拂来,清婉自然。

二、梦碎――婚姻生活

然而,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封建礼教下的女子怎么能自主选择婚姻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断送了多少女子的幸福。“早岁不幸,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乃嫁为市井民家妻。一生抑郁不得志,故诗中多有忧愁怨恨之语。每临风对月,触目伤怀,皆寓于诗,以写其心中不平之气。竟无知音,悒悒抱恨而终。”②朱淑真并没有等到与她心有灵犀一点通、有共同志趣爱好的“萧郎”,与当初期望的婚姻生活完全相悖,这让朱淑真痛不欲生,由此不幸的婚姻生活开始了。不如意的生活引发了朱淑真深沉的痛苦与忧患。触景生情,花草树木,楼亭阑干都烙了寂寞的印迹,都携带了无边无际的忧伤。如:

独倚状窗梳洗倦,只惭辜负好年华。――《春词二首》

起来不喜匀红粉,强把菱花照病容。腰瘦故知闲事恼,泪多只为别情浓。――《睡起》

几许旧时事,今宵与谁同。――《独坐》

芭蕉叶上梧桐里,点点声声有断肠。――《闷怀二首》

蝶使蜂媒传客恨,莺梭柳线织春愁。――《恨春》

欲将心头郁结事,付与黄鹏叫几声。――《愁怀》

瘦瘠江梅知我意,隔窗和月漫腾腾。――《酒醒》

朱淑真的诗中以自然为感怀对象,把春夏秋冬、风花雪月、蜂蝶飞鸟引为知己,“欲将郁结心头事,付与黄鹉叫几声”(《愁怀二首》其二)。婚姻生活中的朱淑真是不幸福的,她渴望的良人是一个能与她吟诗对句、琴瑟和鸣的人,无奈所嫁非人,她苦苦守着自己的寂寥和落寞,只能用诗句记下自己的情感――“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月入诗怀”(《立春古律》);“鸣窗夜听芭蕉雨,一叶中藏万解愁”(《秋夜闻雨三首》其三);“不必西风吹叶下,愁人满耳是秋声”(《湖上闲望二首》其二)。以自然万物为吟诵对象,诗人寓情于景,在描写景物的时候寄托了深深的情思。“午窗春睡足,推枕起来时,瘦怯罗衣褪,情妆鬓影垂。旧愁消不尽,新恨忽相随。有蝶传魂梦,无鸿寄别离。”(《春睡》)诗人感时伤怀,有无奈有幽怨。当现实与自己的期望完全相悖时,由此而带来的悲伤和痛苦只好借诗词宣泄了。在她的眼中一切都是充满忧愁的,从最初的“一曲阑干一曲愁”、“欲寄相思满纸愁”,到“自如春来日日愁”、“年年对景倍添愁”,再到“鸣窗夜听芭蕉雨,一叶中藏万斛愁”、“倾心吐尽重重恨,入眼翻成字字愁”,种种不如意郁结在内心,既不能像其他女子那样甘于命运,又没有反抗斗争的能力,内心的矛盾越来越纠结,又忧愁无处可诉,无处可寄,只好借酒消愁,但只能是愁更愁。“如今独坐无人说,拨闷惟凭酒力宽”(《围炉》),“消破旧愁凭酒盏,去除新恨赖诗篇”(《春霁》),把酒作为解愁抒闷和闲情遣兴的工具。

三、梦醒――挥断五湖秋

最终朱淑真被丈夫冷落遗弃,倔强的朱淑真回到了娘家之后,痛定思痛,誓与命运抗争。她重新审视自己的丈夫和婚姻。“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愁怀》)在这首诗中她控诉命运的不公,抱怨礼教的虚伪。她认为自己与丈夫就如同鸥鹭鸳鸯一样,根本就是两个世界,不可能成为美好姻缘。她坚守自己的人格情感,“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性情刚烈倔强的朱淑真毅然决定离开这种压抑痛苦的生活,她宁愿一世独处也不要这如死水般的婚姻。

封建礼教下的女子是悲哀的,没有自由,不允许有自己的主张,一生都是在各种束缚中生活。“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封建社会一贯秉承的道德原则,男权社会里女子的社会地位低下,面对这种不公,大多数女子选择了默默忍受,听天由命,放弃了追求自由与独立的权利,而刚强坚毅的朱淑真却写出了“妇人虽软眼,泪不等闲流。我因无好况,挥断五湖秋”(《秋日述怀》)。她借助诗琴酒书以消忧,借助蜂蝶梅絮以排愁,尽管如此,朱淑真内心积压已久的悲伤与惆怅亦不能消解,最后她不得不发出催人泪下的断肠之声:

逢春触处须萦恨,对景无时不断肠。――《伤春二首》其二

断肠芳草连天碧,春不归来梦不通。――《晚春有感》

梨花细雨黄昏后,不是愁人也断肠。――《恨春五首》其五

哭损双眸断尽肠,怕黄昏后到黄昏。――《秋夜有感》

这是诗人强烈思想感情的凝聚,是她与悲苦命运抗争的印记。尽管个人生活的不幸始终折磨着朱淑真,但她也是一个有志向关心社会民生的女性。比如她这首《苦热闻田夫语有感》 :

日轮推火烧长空,正是六月三伏中。早云万叠赤不雨,地裂河枯尘起风。

农忧田亩死禾黍,车水救田无暂处。日长饥渴喉咙焦,汗血勤劳谁与语?

播插耕耘功已足,尚愁秋晚无成熟。云霓不至空自忙,恨不抬头向天哭。

寄语豪家轻薄儿,纶巾羽扇将何为!田中青稻半黄槁,安坐高堂知不知?

这首诗表现出了朱淑真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对农夫生活的关切,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农民生活的困苦与艰难,并高声质问当朝者:“安坐高堂知不知?”

“人生忧患识字始”,如果朱淑真只是一位平凡的女子,相夫教子,恪守礼教,甘于生活,也不会如此痛苦幽怨地过一生。但是其横溢的才华,她独立的人格意识使她不甘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所以酿成了她婚姻的悲剧。她的《自责》:“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更吟风。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闷无消遣只看诗,又见诗中话别离。添得情怀转萧索,始知伶俐不如痴!”虽然古代的女子也识字读书,但是都是读《女诫》以及一些灌输顺从思想的书,是为了让女性更加服从,剥夺了女子的独立思想,扼杀了思考以及反抗的意识。那个社会不需要女子的才,需要的只是女子的顺从,这让朱淑真非常苦恼。她也深知“然翰墨文章只能,非妇人女子之事”(《杂题》), 然她却以过人的胆识和勇气敢于反抗。这首《自责》,虽题为责实际上却是对社会的讽刺和嘲笑,表面上作者在为自己违背礼教的行为进行忏悔,实际上却是愤激性的反语,是对社会不公的责问与挑战,是对封建礼教的抗议,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条下发出强烈的藐视。

四、结语

朱淑真婚姻的悲剧酿成了她一生凄苦幽怨的生活,虽然在追寻幸福的路上她失败了,然而我们从她的诗作中仍然可以看出她为追求自由甚至不惜以死抗争的傲骨。现实与梦境的巨大落差深深地刺激着这位敏感多情的女子,她把满腹无处诉说的愁苦与无法改变自己命运的无奈和苦楚深深地寄托在文字里, 她短暂而多舛的人生也因这些作品而美丽。

注释

① 朱淑真.朱淑真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3:298.

② 魏仲恭.断肠诗集序[M].

参考文献

[1] 朱淑真.朱淑真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 赵翠萍.浅论朱淑真其人其作[D].内蒙古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