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口算心算速算

口算心算速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口算心算速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口算心算速算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思考

计算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之一. 《数学课程标准》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计算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为了符合课程改革要求,设计出具有时代特征的计算教学方案,笔者就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的关注点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关注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掌握

掌握算法和理解算理. 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运算性质、运算定律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让算法牢固建立在有效的、直观的、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算理之上.

例:在教学整十数、整百数两位数的口算300 × 10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300看作3个百,3个百乘10等于30个百,就是3000;或者把10看作1个十,1个十乘300等于300个十,就是3000. 再运用正迁移口算300 × 30,并要求学生说说口算的过程,学生很快就说出把300看作3个百,3个百乘30等于90个百,就是9000;或者把30看作3个十,3个十乘300等于900个十,就是9000. 这样,把算理与算法融为一体,真正达到理解算理促进算法的目的.

二、把握好口算和估算的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加强口算,重视估算”. 因此,计算教学要加强口算与估算技能的训练,发展数感. 口算主要指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直接通过思维活动计算出结果的计算方法,又称心算. 巴西学者考察表明:口算来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应用这种算法最多的是街头小贩. 所以,口算是与各种具体情景直接相联系的;是与个体的生活经验直接相联系的.

小学口算的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基本口算和简捷速算. 作为笔算基础的基本口算有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等,要求学生做到准确熟练、脱口而出. 简捷速算的内容主要是应用运算定律、性质及一些特殊的法则方法所进行的简捷速算.

要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在教学中,首先要挖掘其实用价值,让学生在领会口算及其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口算,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自觉运用基本方法进行口算. 比如,去了解大人们在计算44 + 35时的想法及理论,深刻认识口算的重要性及其方法的价值,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口算学习. 其次,要让口算真正成为心算. 生活中的口算是没有算式的,听到的只有数据,所以我们要加强听算训练,使口算回归其真面目,口算测试也以听算为主,淡化看着算式动笔口算的方法,让学生真正“用脑子去算”.

三、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养成习惯.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水平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1. 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时要求做到一看、二画、三想、四算. 一看就是看清题中的数字和符号;二画就是在试题上标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三想就是依据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性原则,想什么地方可用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笔算,是否可用简便计算等;四算就是认真动笔计算. 例如,在计算864 ÷ 8这道算式时,如果认真审一下题,判断出商是三位数,商中间的0就不容易漏掉了;又如,计算756 - 77 + 23,认真审题便知这题是有加有减的算式,根据运算定律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这样就不会犯先算77 + 23,再算756 - 100这样的错误了;再如,用简便方法计算125 × 72,一审题,细心的同学就会发现125是个特殊的数字,它与8相乘等于100,而72又刚好可以写成8 × 9的形式,从而先算125 × 8,再算1000 × 9,最后达到简便计算的目的.

2. 培养规范书写的习惯

计算出现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分学生的书写马虎,不够规范. 这部分学生有的字写得模糊不清,模棱两可, 把“3”写得像“5”,“1”写得像“7”,0写得像6,6写得像0等;有的擦擦写写,写写擦擦,看不清数据;有的字迹潦草不堪,甚至将数据连为一体;有的竖式书写不规范,数位不对齐等等.

口算心算速算范文第2篇

一、抓口算,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准确迅速的解题思维活动是思维敏捷性的重要表现。抓口算基本训练,能提高学生应用法则的能力。口算时应注意两点:其一,不动笔,动笔计算不利于提高口算能力,亦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其二,计算时要有速度的要求,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

二、抓凑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反映了思维活动在选择角度、运用方法、展开过程诸多方面的灵活程度。主要抓以下几方面的训练。(1)凑。就是把数凑成整十、整百等,再进行计算。即用凑整法,多加再减或多减再加。(2)分。就是把运算中的一个数拆开,分别与另一个数运算,便于凑整运算。(3)估。算能提高学生的自检能力,提高速算的正确率,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估算,一般地把某些数估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等,先估结果大约是多少,再精确做答。其次用估算检验。

三、勤归纳,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与逻辑水平。主要抓住以下几方面训练。(1)合。根据凑整的特点,把两个数或两个以上的数合并,便于口算、心算。(2)转。转化运算方法,化繁为简,促使心算。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3)变。就是改变运算顺序,变型不变值。根据法则定义,改变运算符号和数据,促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一是抓逆运算,二是掌握特殊性质,加深对题目的深刻理解,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学生巧算能力。

四、精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一般表现为多思善想,新颖独特等特点。主要抓以下几个训练。

(1)略。根据0和1在运算中的特殊性,使计算步骤省略,从而培养学生独特的创新思维。

口算心算速算范文第3篇

一、抓好基本口算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口算分为基本口算、一般口算和特殊口算三类。这三类口算以基本口算的内容为主,它是计算的基础。基本口算必须要求熟练,而熟练的程度是指达到“脱口而出”,其它两类口算只要求比较熟练或学会。因此,教学时要注意抓好如下几个方面:

1.直观表象助口算。

从运算形式看,小学低年级的口算是从直观感知过渡到表象的运算。如教学建立9+2的表象:先出示装有9个皮球的盒子,另外再准备2个皮球,让学生想一想,“应该怎样摆才能一眼就看出一共有几个皮球?”很快有学生说:“我从盒子外面的2个皮球中拿1个皮球放进盒子里,盒子里就有10个皮球,外面还有一个,一共11个。”我表扬了这个同学说得好,并说明这种方法叫做“凑十法”,即看到9就想到9和几凑成10。这样,表象建立了,口算的准确性也就有基础了。

2.理清算理助口算。

基本口算的教学,不在于单一的追求口算速度,而在于使学生理清算理,只有弄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因此,应重视抓好算理教学,例如教学8+5=13时,要从实际操作入手,让学生理解:8比10少2,求8与5之和, 应把5分成2和3,8与2组成10 ,10加3得13。并画出口算8+5=13的思维过程图。在学生充分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简缩思维过程,抽象出进位加法的法则:“看大数,分小数,凑成10,再加几。”最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5+8”怎样算。这样,学生理解了算理,亦就掌握了口算的基本方法。

3.说理训练助口算。

抓好说理训练,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基本口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上课一开始先出示“13-8=?”,问学生“13-8等于几呢?”“等于5。”又问:“是怎样想出来的?”“做减法,想加法。”再鼓励学生:“能不能想出另外的口算方法呢?”在学生说出几种口算方法后,归纳出不同的退位减法,并要求学生就不同的方法加强说理训练,以提高口算的速度。

二、教给学生口算方法和规律。

当学生都能熟练基本口算之后,就应转入拔高训练,即教给学生口算方法和规律:

(一)用“凑十法”口算。

根据算式的特点,应用定律和性质使运算数据“凑整”:

1.加数“凑整”。

如14+5+6=?启发学生:几个数相加,如果有几个数相加能凑成整十的数,可以调换加数的位置,把几个数相加。

2.运用减法性质“凑整”。

如50-13-7,启发学生说出思考过程,说出几种口算方法并通过比较,让学生总结出: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如果减数的和能凑成整十的数,可以把减数先加后再减。这种口算比较简便。

3.连乘中因数“凑整”。

如25×14×4,25与4的积是100,可直接口算出结果是140。

(二)运用“分解法”口算。

就是把题目中的某数“拆开”分别与另一个数运算,如25×32,原式变成25×4×8=100×8=800。

(三)运用一些速算技巧进行口算。

1.首同尾合10的两个两位数相乘的乘法速算。

即用其中一个十位上的数加1再乘以另一个数的十位数,所得积作两个数相乘积的百位、千位,再用两个数个位上数的积作两个数相乘的积的个位、十位。如:14×16=224(4×6=24作个位、十位、(1+1)×1=2作百位)。

2.头差1尾合10的两个两位数相乘的乘法速算。

即用较大的因数的十位数的平方,减去它的个位数的平方。如:48×52=2500-4=2496。

3.采用“基准数”速算。

如623+595+602+600+588可选择600为基数,先把每个数与基准数的差累计起来,再加上基数与项数的积。

4.掌握一些运算规律。

例如,两个分母互质数且分子都为1的分数相减,可以把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把分母的差作分子;两个分母互质数且分子相同,可以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分母相减的差再乘以分子作分子,等等。

(四)熟记常用数据。

如:1.1~20各自然数的平方数;2.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各自的积。

三、训练要经常化。口算能力的形成,要通过经常性的训练才能实现,且训练要多样化。

1.分散集中结合练。

例如,在“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基本口算训练中,先集中练“进”、“退”位的口算,然后分散练9加几、8加几……;11减几、12减几……,最后集中起来训练,引导学生整理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和“20以内退位减法表。” 这样,通过集中——分散——再集中的反复性训练,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2.多种形式变换练。

(1)直接写得数,即充分利用课本上的练习题,反复练习,熟练后可以进行限时训练,以规定时间内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可了解学生的口算水平。

(2)视算训练,老师将算式写在卡片上,打乱顺序,学生看算式,写得数,时间由老师掌握,逐渐缩短出题间隙,可训练学生的口算速度和灵活性。

(3)听算训练,由老师报题或学生听录音,学生写得数,这一层次的练习难度较高,要求学生的注意力要特别集中,可以训练学生的短期注意力和口算的敏捷性,一般要放在下课之前进行。

另外还可进行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

3.每堂课上安排练。

每节数学课教师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口算心算速算范文第4篇

计算在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方面。不管是数学结论的得出、数学概念的形成还是数学问题的处理,均与计算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学生在数学教学的计算时期可以提高记忆力、注意力和观察水平,与此同时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灵敏性和灵活性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而且,计算还能让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专注,养成严格细致的好习惯,在各个方面也能以比较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包括书写工整、独立思考、自觉检查、细心耐心等。

一、提高教学要求

小学数学的教学提高需要有三个要求,首先,要求不同部分所对应的作用和地位区分开来。例如较为重要的表内乘除、一位数的加减法等口算,对于学生的要求是熟练即可,而在这部分之外的诸如一万之内的加减法、一两位数的乘除法,对于学生的要求是非常熟练;而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三位数的乘除法,则不做太高的要求,小学范围内,学生会就可以了。在这个阶段,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一定要重视。确保学生计算的准确性,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原则。但是也不能仅仅求正确而不讲究解题的方法和思路。在确保核心之外也需要培养学生的灵活性。例如两位数的加减法,既可以从高位开始运算,也可以从低位开始运算,那个方法更方便,需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观察,灵活运用。

二、教学过程强调算理,明确算法

算法的运用,注重的是教会学生知道一种方法运用的必要性,强化其对于算理和法则的理解。这就是“会算”的要求。在《数学课程标准》里曾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在学生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数学感觉,这样有助于他们对于运算原本意义的掌握。因此,老师很有必要依据不同的生活情境,来设定相关的数学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算术原理来解决问题,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运算的意识,理解运算的本质,加强定律的运用,巩固公式的记忆。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容易错误的题型给学生做,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加深对于算理的理解。

三、提高运算定律与计算方法的运用

学生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记不住运算定律的情况,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多多让学生多运用运算定律,灵活解题,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运算的乐趣。让大部分学生都能愉快的计算。

四、重视口算训练

口算是算术中基础中的基础,同时也是训练学生敏捷性和思维的良好方法。大量的数据表明,生活中很多具体的实例都是通过口算解决的。在教学的大纲中,也对于口算有明确的规定,笔算是重点、口算是基础。所以说口算练习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属于重要的环节。”因为口算是估算、笔算、简便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计算能力的证明。有人曾说:“你要想学好数学,必须要先会算,并且要很会算。心算是思维能力的一种表现,心算好的人,脑子里能随时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可见,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口算能力的实际意义之深远。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必须加强口算训练。坚持每节课花3~5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训练,逐步达到熟练,并把此项训练当作教学常规工作来抓。

五、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重视学生的基础

教师要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就不能忽视学生的基础。换句话说,老师不能单纯的将计算作为独立的教学内容,而是应该认识到计算是一种非常综合的能力,计算需要学生掌握很扎实的基础知识,并且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技巧。因为这样才能充分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并保证效率。所以说,老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培养,并且不断的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导学生很熟练的使用基本的算术运算法则,还能进行比较快的口算和心算。还能同时避免算理不清、概论不明的现象。这就要求老师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具体地说,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进行抽查,教师可以通过速算的形式检验学生是否熟练的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并利用系统的练习来帮助学生更有效率地掌握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计算技巧

口算心算速算范文第5篇

抓口算,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准确迅速的解题思维活动是思维敏捷性的重要表现。抓口算基本训练,能提高学生应用法则的能力。口算时应注意2点:首先,不动笔,动笔计算不利于提高口算能力,亦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其次,计算时要有速度的要求,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

抓凑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反映思维活动在选择角度、运用方法、展开过程诸多方面的灵活程度。主要抓以下几方面的训练:1)凑,就是把数凑成整十、整百等,再进行计算,即用凑整法,多加再减或多减再加;2)分,就是把运算中的一个数拆开,分别与另一个数运算,便于凑整运算;3)估,能提高学生的自检能力,提高速算的正确率,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估算一般是把某些数估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等,先估结果大约是多少,再精确作答;其次用估算检验。

勤归纳,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与逻辑水平。主要抓住以下几方面训练:1)合,根据凑整的特点,把2个数或2个以上的数合并,便于口算、心算;2)转,转化运算方法,化繁为简,促使心算,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3)变,就是改变运算顺序,变型不变值,根据法则定义,改变运算符号和数据,促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一是抓逆运算,二是掌握特殊性质,加深对题目的深刻理解,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学生巧算能力。

发散式启发,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式提问就是从多方面、多角度、正面或反面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求得对所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这种提问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4”,根据这一条件,可提出如下问题:1)乙数与甲数的比为几比几?2)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3)乙数是甲数的几倍?4)甲数比乙数少几分之几?5)乙数比甲数多几分之几……这样对于同一条件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寻求多种答案,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巧妙提出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仅靠现在所学内容解决不了,而必须结合以往知识或经验进行整体思考的“思考题”,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新颖、有趣的课外活动,如制作一件独特的数学艺术品,帮妈妈管理家庭财政,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农业技术难题,等等,使学生突破书本的限制。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应当经常给学生提供能引起学生观察、主动探索知识的学习环境,善于提出一些既使学生感到熟悉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找到问题答案,尊重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要诚心诚意地把小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如教学“梯形面积”时,有的学生提出:梯形的面积S=(a+b)h÷2,三角形的面积S=ah÷2,那么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不是也能用同一种公式?学生的提问其实已创造出一种新法则:“任何规则的平面图形的面积,都等于上下两底之和与高的乘积的一半。”

重视学生独特的想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对于学生提出的很荒唐的问题或答案,教师不要轻视、忽视或是讥讽,而应该倾听和考虑,必要时可以鼓励学生互相讨论或验证这一想法。因为教师也往往会因为定势思维方式等影响而忽略进一步观察事物间的关系,而所忽略的又恰恰可能被没有固有观念束缚的学生所看到。如在总复习中,有这样一道题:“有一批苹果,每筐装56千克,可以装60筐。现在只有56个筐,要把苹果都装上,平均每筐多装多少千克?(用不同的解法解答)”一般方法,一是通过56×60÷56-56得出;二是设平均每筐多装x千克,列方程得(56+x)×56=56×60。有个学生解答为“60-56=4(千克)”,理由是:原来每筐装56千克,可以装60筐,现在装56筐,不用计算就知道,现在每筐装60千克。教学用书并没有这种解法,学生表现出的是直觉思维。这种直觉思维能以最快的速度去攻克未知,是一种高效的思维,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师如能注意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就能不断捕捉到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时机。

口算心算速算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口算 兴趣

有时候我们会将口算称为心算或听算,主要指计算时不依靠任何计算工具,全部凭借大脑,在大脑中进行思维、记忆、计算,并直接获得计算结果。这是一种古老的计算方式,是人们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经常用到的计算方式。一般来说,口算是从高位算起的,在整个计算过程中,依靠的只有大脑,计算者会将短期内的结算结果保留在自己的记忆之中,每一步都会有计算结果产生。口算是不依靠固定计算法则的,随着数据特点的变化,计算方法也会产生变化,这样就使口算具有灵活、快速的特点。此外,口算非常简便,这一优点使得它有广泛的应用范围。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对小学生的口算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呢?在笔者看来,兴趣是实施口算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一、培养学生的口算兴趣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兴趣是一种最为活跃的心理成分,能够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因素,促使学生努力学习,激发内部动力。如果学生对口算有着浓厚的兴趣,进行口算练习时,他们的心情是愉快的,态度是积极主动的,对于那个时候的他们来说,口算练习不仅毫不枯燥,反而充满乐趣,不再是学习负担。他们会在练习过程中高度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逐步掌握口算规律和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口算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

怎样培养学生的口算兴趣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多以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口算,意识到口算具有怎么样的现实意义,通过灵活方式体现口算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从生活来说,无论是最常见的购物、丈量等,还是各种活动的安排,以及物品的尺寸大小,都与口算息息相关。从数学学习来说,口算是各种数学计算方式的基础,如笔算、简算等。因此,教师要多找一些充满趣味的生活和教学实例让学生明白口算的重要性,将学生对口算练习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

二、多进行一些对比练习

小学数学算法有很多,每种算法都有其自身优点和缺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让他们亲身体会各种算法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相同类型的题目时,笔者会鼓励学生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解决问题。经过横向对比,学生都能明白哪种计算方式是最好的,哪种计算方式是适合自己的,这样他们的思维能力与口算技能就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如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与实际生活相符的学习情境,将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如凑十法、点数、接着数等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于“凑十法”的接受程度比较高,也有的学生习惯使用“掰手指”的计算方法。

学生口算能力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坚持,促进学生口算能力逐步提高。笔者会在每天数学课开始之前利用三五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不仅要求他们在最短时间内得出结果,还要求选择最为合理的算法,将口算与笔算结合起来,并定期展开一些与口算相关的比赛。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学生的口算质量与速度都有很大提高。教师可以找一些口算的儿歌或游戏,使口算更具趣味性,进而促进学生口算能力的提高。

三、创建丰富多彩的口算形式

口算训练不仅要经常进行,还要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常见的训练形式有口算游戏、口算对抗赛、抢答及口算接力赛等。笔者会在课前五分钟时进行视算训练,并在视算训练中融入一部分本课学习内容。

如学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之前,笔者在视算训练中融入了一些能凑整10和10加几的加法,这样当学生学到凑十法时就会觉得很熟悉,一点儿都不突兀,很轻松地就掌握。又如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训练时,笔者安排了几次听算,让学生计算整10的数乘一位数。进行听算练习时,笔者还为学生设计了一些接龙与对抗的比赛形式,将计算与游戏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运算技能的同时,使学生的速算技能有很大的发展与提高。

四、对学生的口算速度进行训练

在对学生的口算能力进行培养时,不仅要让学生回答正确,还要对他们的计算速度进行要求,速度和正确都是非常重要的。速度不仅能反映出学生口算能力的高低,还能反映出学生的思维是否灵活。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们要对学生的口算速度进行要求,但是正确仍然是第一位的,教师要将二者有效统一起来。每个班级学生的情况都不同,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学生速度进行训练,可以组织一些与速度相关的口算竞赛,也可以采取瞬时提高方式。

对于一年级学生的口算训练,笔者会以分层形式进行。首先在全班范围内选出速度最快的20名学生,为他们颁发一些鼓励性质的小奖品之后,让他们去一旁等着看其他同学的比赛。然后在剩下的学生中选出10名计算速度较快的,鼓励后继续选,最后剩下的学生再比一比,看看谁是最快的。经过几次这种形式的比赛,学生的口算速度有了明显提高。教师要对口算题目进行精心选择,结合所学内容设计,这样训练学生口算能力之余将当天所学知识融入训练中,一举两得。

总之,学生口算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使口算成为学生的计算习惯,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目的。在口算能力训练中,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及观察和分析能力都会有很大改观,由此可见,口算并不是单独存在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尤其是口算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口算心算速算范文第7篇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2―0063―01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目前农村小学生数学成绩整体不是很理想,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谈些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有持续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最直接也是最可贵的因素。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是这样做的:首先,教师要放下“权威”,以民主、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把爱心和微笑带进课堂,使学生觉得老师是可亲可近的,从而乐于和老师交流。其次,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通过直观教学具的操作、情境图的呈现、多媒体的运用以及喜闻乐见的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趣味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再次,教师要善于选取那些富有儿童情趣和生活气息的材料,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并不神秘,并不陌生,它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最后,教师授课时要激情饱满,富有感染力,教学语言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浅显易懂,生动幽默,富有启发性,使枯燥抽象的数学课堂变得充满活力,促使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和向往。

二、加强训练学生的口算基本功,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计算是进行一切数学活动的重要技能。学生的计算能力如果不过关,不但影响做题速度和正确率,还会影响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而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和熟练程度的制约。对于每一个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以及相应的除法,必须达到准确熟练,脱口而出。教师每节课可用3~5分钟时间进行基本口算训练,采用的形式可以是“开火车”、“对口令”、“夺红旗”等。还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如十几减9的得数正好比原数字的个位上的数多1,由此得出十几减8、7、6的得数的规律。对于易错的题要多练;对那些习惯用手指算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逐渐摆脱,慢慢实现心算、速算。

三、突破简单应用题这个难点,为学生学好应用题树立信心

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学生在低年级对简单应用题的解答不能做到得心应手,就会影响他学好应用题的信心。一二年级主要学习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和“比”字应用题,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教学这两类应用题时,要通过对图形题反复训练,加强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使他们对其中常使用到的数学语言,比如“一共”、“用去”、“跑掉”、“原有”、“还剩”、“……比……多(少)”等能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由此过渡到对文字应用题的正确理解与解答。教学时,教师要训练学生会寻找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和要求的问题,能正确判断用什么方法解答,能从有多余条件的题干中寻找必要的信息进行解答,逐步感受并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形成有序思考的解题步骤,为高年级学习多步计算的复杂应用题奠定基础,树立信心。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成就学生美好未来

1. 听的习惯。良好的听讲习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低年级学生好动、好玩、注意力易分散,教师要积极引导,严格训练,要求学生注意力紧跟老师“转”,眼睛耳朵要跟着老师“转”,思维更要跟着老师“转”。

2. 说的习惯。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能促进思维品质的发展。课堂不能成为死气沉沉的“一言堂”,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加强“说”的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小主人翁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把思维内部的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

口算心算速算范文第8篇

课堂练习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自己教学效果及时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面对学校的实际,学生学习的科目多,开展的各项活动多,在校,数学老师根本找不到额外的时间,也根本“抓不着”学生。怎样解决提高质量又没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这一矛盾问题呢?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让课堂练习(包括复习练习、对新知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盲目的多练。

2.侧重书面练习。

3.局限于封闭性的练习。

4.多是“一刀切”的练习,

5.侧重技能训练,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效练习的问题基于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习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拟探索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策略、练习的结构与层次性、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习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习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二、研究的意义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可以出质量,但练习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减少练习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习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力争使课堂练习有效、高效,为促进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内容。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二)建构主义认知理论

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认为,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必须要经过自己亲身探索、体验、认知,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知,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才能完全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形成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创设灵活多样、富有激情的课堂练习,诱发学生自己主动进行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问题,巧妙地启发学生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识,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创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善。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

四、课题的实施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课堂练习设计应该从教学内容和学生两方面的实际出发。首先,就是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其次,练习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课堂练习的设计追求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灵活。题型可以有口算练习、应用练习、操作练习等,在练习时既可以让学生集体练习,还可以有独立练习,当然也可以是小组合作练习,既能减轻学生练习的心理负担,又能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使学生兴趣盎然,提高练习的效率。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拓展性习题,思考容量大,使学生必须“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学有余力的学生就会在解题过程中出现强烈的表现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通过练习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能力越来越强,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禁锢、所束缚。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

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但一节课时间有限,因此我们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少而精,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练习具备典型性:既能集中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做到题量适当,恰到好处,又能通过设计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举一反三、拓展思维、培养基本技能的目的。

五、实验的目的及内容

(一)研究目的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主要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原则,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教师的作用,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研究方法及对象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

实验的对象:一年级的八个班

七、实验的具体策略

1.支持性练习策略

学生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着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我们练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思维方向、思维结果不顺应教师的预设时,教师应采用支持性策略调节学生的思维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在练习设计时,就要估计练习时学生思维可能出现的障碍,准备一些支持性教学策略,给学生的思维“搭脚手架”。我们应用的支持性练习策略有:画龙点睛的语言点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与学生进行数学对话、倾听、资料链接,情境再现等。

2.提供足够的练习时间和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力,往往把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引入练习之中。比如学习圆柱的特征后,为了巩固圆柱的侧面长等于底面圆的周长这一知识点,向学生出示一道操作练习题,要求学生动手做一个笔筒。学生在做笔筒的过程中,学生要经过多次尝试,反复计算、剪和粘才能做成功。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教师的指导外,更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探索的空间,以尽可能大的兴趣和热情,自己大胆去操作和实践,自己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克服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体会探索学习掌握知识的快乐,较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3、改变作业批改方式。

课堂练习的批改要及时,最好是当面批改,趁学生的大脑还没有忘记练习的思维过程的痕迹时,就知道自己思路是否正确,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及时纠正,练习结果很有效。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对学生的作业不只给学生一个等级,而在批改后,给每个学生有针对性的写一句话,有鼓励的,有提出要求的,有指出努力方向的,把作业当作学生与老师平等交流的一个平台,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期待。

4、错题收集。

每个学生的错题都具有个性特征,这要求教师要尽可能面对面地辅导。辅导后要求学生把错题收集在一起,分别写出错误原因和订正过程。学生坚持这一做法,既避免了犯同类的错误,减少了不必要的失误,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练习活动

(1)心算能力训练。

课题实施近二年时间里,教师利用早读和每节数学课课前时间进行心算题训练。训练形式有听算、视算、比赛算、定时算、“开火车”算、同学出题大家算等。心算训练在较短的时间内比学生的反应速度和正确率,具有挑战性。同时心算题容易,能产生成就感,学生对心算训练乐此不疲。

(2)速算比赛。

每月全年级开展一次速算比赛。每次出口算题80道,共80分;简算题16道,共80分;总分160分;在30分钟内完成。140分以上的为优胜者,向优胜者发奖。

(3)开展作业本评比活动。

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作业本编上页码。每天都要先改错,然后再完成当天作业。书写要工整干净、美观大方。本子写完后要不缺页数、不破损。优的个数达到12个以上就被评为优秀作业本。优秀作业本在全班展览,并发奖品。通过作业本的评比,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每次作业,养成做事认真和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4)组织好“综合实践”课。

除运用好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外,还要研究、开发其他的“综合实践活动”。如《节约能源》、《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绿化校园》、《数字与编码》等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八、备课与观课议课研讨

在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中要体现有效练习,着重体现如何设计有效练习,有哪些有效练习题。起到什么效果?在备课中要事先预设好。

教师在上公开课时要把这一课题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其他教师在听课时着重听这位教师是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练习的,议课也围绕此课题讨论有效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否合适,所产生的效果如何来进行评议,并针对“如何设计有效练习?”这一问题进行研讨,确实把这一课题落实到实处。

课后反思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起到什么作用,收到哪些效果?对此进行反思,写出心得体会。

九、课题研究的预计成果:

(一)通过有效课堂练习的研究: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2、改变学生过去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方法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3、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