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神话传说故事

神话传说故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神话传说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神话传说故事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本主神话传说;人性化;崇拜实质

白族主要聚居在以云南大理为中心的滇西地区,其历史悠久、口头文学较为发达。本主崇拜是白族全民性的,本主神话传说和本主崇拜关系密切,不可分割。它在本主崇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神话故事作为本主崇拜的操作系统的一个方面,它既宣传了对本主神的敬畏,又宣传了本主神的人间性”[1]在本主神话传说其中解释了白族人对天地人的看法,解释了本主崇拜的意义。

一、白族本主崇拜及其神话传说的类型

所谓“本主”,就是“本境之主”,又叫“本主神”,即是一个地域的保护神,是全村村民所崇拜的神。一个村有一个本主,或者几个村落共同信奉一个“本主”。在白族人心目中,本主可以保佑农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业兴旺、清吉平安。白族人一生与本主有着密切的关系,结婚生子、出外求学、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一切疑难问题或有求之事,都要到本主庙祈求本主神,请求本主神的庇护。

白族的本主崇拜是白族民间宗教,没有形成系统,所以本主神话传说故事的内容也是十分庞杂。根据李缵绪在其主编的《白族神话传说集成》中收集到的关于本主神话传说的文本,主要分为自然崇拜性质的神话传说:如《白岩天子》、《赤岩天子》、《沙漠大王》、《太阳神本主》。英雄人物的神话传说:如《段赤诚》、《柏洁夫人》、《杜朝选》。道家儒家佛家中神的神话传说:如《大黑天神》、《药神孟优》、《观音神话三则》。平民本主的神话传说:如《白官老爹》、《张玉林借雨葫芦》、《老太》。其他的本主神话传说:如《九坛神》、《本主与》、《本主的私生子》、《本主的女儿》。

二、白族本主神话传说中本主形象的世俗功利性

世俗性是对人生态度的叙述,是对人的七情六欲的表现,是属于日常经验的世界。白族本主神话传说的神的人化是与宗教结合而形成的,本主神话传说与白族的本主崇拜紧密相连,“由于在本主崇拜中,白族群众表现了强烈的参与意识,使这种文化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就是它具有较强的人间性和世俗化”。[2]

本主神话传说中神性的世俗性,突出表现在佛教一类的本主神话传说中。在佛教传入白族地区后,白族人民把佛教里的神进行了改造,让佛教里高高在上、远离尘世被信徒顶礼膜拜的神,走下神坛进入本主神系与民亲近,使之具有了人性的种种特点,沾染了本主世俗化的习性。音本主神话传说故事《观音负石阻兵》不仅有口头传说,还有文字记载。“汉时,兵入大理,观音化作一老妇,用草索背大石。兵见而问曰:‘汝老妇,如何背此大石?’答曰:‘我年老不过背小的,你还不见年子背的更大。’兵乃闻言而相语曰:‘老妇之力尚且如是,若年子必不可当。’乃缩然自退。今观音塘大石即其遗记也。”[3]在本主神话传说中,观音打扮俨然是白族妇女的普通形象使人感到观音的亲切,观音以人的力量吓退了敌兵,这本身是一种人民伟力的表现形式。在《观音神话三则》里,把观音说成是妙庄王的三女儿。说她要出家当尼姑,父王母后认为百般阻挠,在本主神的帮助下,观音解决了妙庄王的三大难题,得以出家,父王让长老折磨她让她还俗,再后,因观音变为男身,父王认为她在禅房干了可耻的事,“决定烧毁百雀寺,烧死女儿”。这个观音形象和《负石阻兵》里的观音形象不同,具有白族农村妇女那种淳朴善良。吃苦耐劳的性格特点,是洱海地区观音神话中人性化、白族化的典型作品。

在白族神话传说中神的世俗性还表现在对本主神情感世界的描写。本主神有父母子女,亲戚朋友,要结婚生子,也要吃鱼吃肉,有爱有恨,本主也会犯错,也会去,有私生子,在本主故事里显得十分有趣,这些色彩斑斓的趣事,使得神变得十分有世俗人性。

白族本主神话传说的功利性体现在白族本主神的废立。“白族的本主崇拜讲的是‘以功封神’,这里的授予权在很大程度上却掌握在老百姓的手里”。[4]具有极大的自发性和随意性。如:见义勇为、舍身为人、心地善良等等。如《段赤诚》中段赤诚被奉为本主是因为杀蟒有功,为人民除害。他的事迹在《南诏野史》中有记载。《猎神杜朝选》也是因为杜朝选杀蟒有功被立为本主,他的传说故事在大理周城一带流传甚广。柏洁夫人是一位女英雄,也是女本主之一,她的事迹体现在《火烧松明楼》的传说中,在南诏统一的历史上也有记载。

白族本主的身份有历史人物,也有平民英雄,这类本主出身低微,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为人民排忧解难,甚至牺牲自己的性命。如周城有一位本主,叫段隆,是为人民求水种药而被神化为本主神。在《药神孟优》中讲述的是因为孟优行医施药而被奉为本主。我们从本主传说故事中知道历史人物或者平民成为本主神一般都是因樗有功于民的。这显然是有功利性存在的。在本主神话传说中,本主神和人一样既有缺点也有优点。凡有功于民者,就予以封号使之成为本主神、白族人民把理想的人格,美满的幸福憧憬都寄予在本主神身上,人被神化的同时,人看待神犹如客观的看待一个人,他们毫不避讳本主神身上的瑕疵和人性的缺点,本主神被塑造得可敬可亲,同时人们可以又批评本主神,嘲笑本主神,在白族人心目中,人和神是在一起的,没有等级之分,本主神也是人间的一份子,人们和本主自由的交往。

三、白族本主神话传说反映的本主崇拜实质

白族的祭祀活动具有很强的世俗功利性,其祭祀活动基本上是以村为单位,祭祀本主的目的是为了求神赐予今生的幸福,具有现实的意义。

首先,本主的信徒认为本主神是为人服务的。白族对本主神的祷告词也叫“请神词”。从一个“请”字可以看出不是信徒积极向神靠拢,而是当人们有需要时才呼唤神的降临。白族意识里认为人不是神的奴仆,神具有超自然的力量理所当然该为人服务。比如在白族节日“绕三灵”中,可以体现出人神共娱的和谐场面。在祭祀的过程中人享受到娱乐,同时这也是一个充满人性的场所,人们在祭祀的同时,有情人可以进行对歌畅诉衷肠,找到相依相伴的人,这时娱神的最大得益者是

普通人。

其次,白族通过神来肯定自己,赞美自己。一般的是人拜倒在神的脚下,而从白族本主神话传说中却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人神和谐相处的世界,白族人创造了本主,以功封神、以道德品质论本主。在封神当中,白族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优秀品质、英雄事迹、发明创造、理想愿望赋予本主偶像,不是本主神所固有的,其实是老百姓附会上去的,与真实人物的情况风马牛不相及,有的是张冠李戴。因而从这个意义来说,他们所崇拜信仰的,形式上是某个本主,实际上崇拜的是他们自己,是他们自己的力量,是他们自己的优秀品质。

最后,从白族神话传说的世俗功利性可知,白族的本主崇拜是一种现实的,实用的宗教。信仰。白族是一个农业民族,生产方式处于自然状态,产生的观念意识与之也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产生了朴素、直观、务实的民族思想,具有明显的功利性。 “在宗教情感方面,白族本主崇拜的心理慰籍功能是自勉性的。纯粹是一种对世俗幸福的前瞻性祈祷和希冀,其目的皆在于增强世俗生活的信心,因而是自勉性的。”[5]白族本主神话传说产生和传承与白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密切联系,使它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白族把神拉到人中间,神成为人的最高典范,人神的亲和是白族对自己力量的肯定。白族本主神话传说的世俗功利性破译了白族本主崇拜的实质――崇拜的是白族自己优秀的民族品格。

结语:

白族本主神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和人的神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神化过程主要是白族人民根据自己的伦理道德观念来选择的。白族人实际是按照自身创造了神,主要利用神话题材来表现和解释社会中发展中出现的矛盾,表现自身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通过神来肯定自己,赞美自己,从许多优秀的形象中来认识自身的品质。人的神化,实际上就是白族人民对民族优良品格的宗教化,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通过阐述本主神身上带有的人性弱点来对自己进行反思。

综观白族神话传说中的神,无论神的人化还是人的神化,不难看出这些都是白族文化在宗教上的体现,本主神话传说强烈的世俗功利性是白族人不屈不挠、勇于进取精神的体现。具有功利性特点是由于白族地区长期农耕生活的实际需要,靠天吃饭的低生产力水平,需要借助 “超人”的力量来帮助,来与自然力对抗,这是十分现实的。本主神话传说中的神都是一定历史现实和民族特点的反应他们没有把现实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完全寄托在神的身上,而是创造出具有人性的神,创造出生动有趣的神话传说故事,在娱神的过程中放松自己,为更好的发展提供精神上的激励。注重神为老百姓服务的功利性,这种功利性不是在精神上帮助人摆脱痛苦,远离尘世,而是通过本主的载体作用,用优秀的品格和民族精神去激励人心、振奋人们的精神,从而战胜和克服现实中的种种困难。

参考文献:

[1]杨政业《白族本主神化》,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第100页

[2]赵寅松主编《白族研究百年(三)》,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423页

[3]李缵绪主编《白族神话传说集成》,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86年第328页

[4]赵寅松主编《白族研究百年(三)》,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429页

[5]宝贵贞,程国辉 《人神亲和的白族本主崇拜》,载 《文化长旅》第59页

[6]李缵绪,杨应新主编《白族文化大观》,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共678页

神话传说故事范文第2篇

玉兔捣药:

1、中国神话传说故事之一。见于汉乐府《董逃行》;

2、故事传说: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

3、相关记载:晋代傅玄《拟天问》有“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句。月有玉兔之说,民间久已流传。《西游记》中也有这只小玉兔任性溜下凡间,还挥舞起捣药杵与孙悟空对战的情节。

(来源:文章屋网 )

神话传说故事范文第3篇

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三月三的节日传说故事简介,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三月三的节日传说故事三月三最早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宫观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记”对真武大帝的来历和国内主要的真武道场以及真武“救军旅之祸”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简明而艺术地阐释。说明了人们在三月三纪念真武大帝的来由和意义。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晚上,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说这天鬼魂到处出没。

三月三节日介绍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畲族百姓都欢度“乌饭节”,家家都做乌米饭,全家共餐,馈赠亲友。同时还聚集一起盘歌、跳舞,纪念这一节日。连江县小沧民族自治乡畲族百姓也过乌饭节,这一天山村热闹非凡。乌米饭是畲族人用山上的一种叫乌稔树野生植物,取叶煮汤,然后将糯米泡在汤里数小时捞起,放在木甑里蒸熟而成。这种乌米饭色泽蓝绿乌黑,并带油光,吃到嘴里香软可口。

由于乌稔有防腐、开脾作用,将乌米饭用苎麻袋装起来,挂于通风阴凉处,数日不馊。如果再加上猪油熟炒,更加味美可口。因此有“一家蒸十家香”之说。

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三月三其他民族的习俗三月三古时又称为什么呢

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自古皆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

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的华夏子孙都会来到黄帝故里新郑市寻根拜祖;这一天,也是古上巳节,是古人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中所记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兰亭序》中“曲水流觞”都与上巳节相关。

“三月三”在壮族传说中,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在广西,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同时,“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据记载,三月三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

三月三的节日传说故事相关文章: 三月三的节日传说有哪些

关于三月三的传说故事

三月三的来历以及习俗是什么

壮族三月三传说故事

壮族三月三的传说及习俗

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和习俗

与三月三相关的节日都有哪些

壮族三月三的民间故事

关于三月三的来历

神话传说故事范文第4篇

1、《夸父逐日》是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出自于《山海经·海外北经》。相传在黄帝王朝的时代,夸父族其中一个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于是就开始逐日。他口渴的时候喝干了黄河、渭水,准备往北边的大湖去喝水,在前往大泽路途中被渴死。他的手杖化作邓林,成为桃花园,他的身躯化作了夸父山;

2、做褒义词时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也比喻人类战胜自然的决心和雄心壮志;

3、做贬义词时比喻人的自不量力。

(来源:文章屋网 )

神话传说故事范文第5篇

一、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能借助幻想,将许多常见的人、事、物或者现象编织成一幅幅奇异的图像,现出一个超现实的世界。以童话故事为题材的戏剧作品,适合于年龄层较低或初次接触儿童剧的幼儿观众。它的题材奇特、新颖、亲切;内容幽默、滑稽;人物夸张、变形、拟人;它的情节神奇、荒诞;主题直接、鲜明。一旦把这些充满幻想的童话故事搬上舞台,那种打破幻想来到现实的刺激感便不言而喻。如童话《长袜子皮皮》被改编成了音乐剧《皮皮・长袜子》,当中典型的音乐剧元素,好听的朗朗上口的音乐歌词、充满色彩感的演员造型和舞台结构,趣味性极强的跌宕起伏的情节,这一切都让孩子们深深着迷。《白雪公主》是经久不衰的经典童话故事。台湾如果儿童剧团将童话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结局改编成《你不知道的白雪公主》。该剧用希腊歌剧队的形式A Cappella纯人声伴奏模式,熟悉的公主、王子、七矮人和坏后母,再加上一个偷偷加入的平凡人物,让老故事发出新光芒,变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并告诉你:人不因平凡而渺小,人因为有爱而伟大!

二、神话与传说

神话和传说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文学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的题材内容和各种神话人物对后世文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它丰富奔放、瑰奇多彩的想像和对自然事物的拟人夸张的叙述手法,是幼儿戏剧故事题材中最自然的资料来源。如十二生肖的传说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改编成童话剧《十二生肖》。剧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孩子,代表着全世界的孩子,同十二生肖在一起,去追寻那纯净的希望。该剧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烘托一个全球关注的主题――水资源的保护。又如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根据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改编的“神话舞台连续剧”《西游记》,将三部相对独立又浑然一体的儿童剧分年次搬上中国儿童戏剧舞台,开创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儿童戏剧创作先河。表现形式集音乐、舞蹈、功夫、台词为一体,可谓“唱念做打”俱全,在舞台上创造出梦幻般奇特意境的新型神话剧,不仅适合少儿观众观看,也会满足带着孩子来看戏的家长的审美需求。再如神话传说为主题的著作《云豹森林》描述了一个现代都市孩子,走进山中神奇的传说故事中,幻化成传奇的小猎人,云豹的传奇又再度活起来。

神话传说故事范文第6篇

【关键词】覃怀地区;民间传说;文化意蕴

中图分类号:K89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180-02

覃怀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覃怀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这一地区的广大人民,通过各种方式演绎、继承和创作了丰富的民间传说。这些优美的民间传说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另一种呈现,包含的丰富的文化意蕴,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一、覃怀地区民间传说内容分析

覃怀地区民间传说内容丰富,就题材内容而言,主要有远古神话传说、人物传说、山川景物传说、习俗传说等类别,主要反映了与覃怀地区相关的神话传说、历史人物与事件、地方风物、民风民俗等。

(一)远古神话传说

1.女娲补天传说。《女娲补天》最早见于《列子・汤问篇》,而以《淮南子・览冥训》记载的最为详尽。“往古之时,四级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f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苍天补,四级正;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女娲补天的五色石就在太行山上。今沁阳市西北太行山上支脉紫金山上,有“女娲补天”遗址。

2.神农氏传说。神农氏是为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神农发明了农业、研制了锄、锨等农具,并且选育出五谷种子,从而使人们由渔猎时代进化到农耕时代。神农氏走遍华夏大地的山川平原,尝遍百草、辨五谷,曾经一日而遇七十毒。关于炎帝神农的神话传说,在覃怀地区家喻户晓。人们崇拜神农、敬畏神农,把这位传说中的人文始祖视为万能之神,将农耕、渔猎、中医药、商业、陶器、农具等重大发明都归功于他一人之身。每年农历三月举行神农山祭祀大典时,方圆百里的男女老少都风尘仆仆地赶来朝山进香,那顶礼膜拜的虔诚、庄严肃穆的场面足以让人感动。此外,覃怀地区还有很多神农氏在此活动的遗迹和传说。

3.地名传说。武王伐纣,一路上留下许多传说,历史文献很少记载,但在民间却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这些传说,如修武、待王、造店、恩村等地名均与武王伐纣而得名。焦作的许多地名世代相传,成为焦作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传武王伐纣时,曾在马村一带考察行军路线,形成上马村、下马村等地名,后来又形成如今的马村区。武王大军行至焦作,百姓承恩待至,以迎王师,欢迎慰劳武王军队的地方,起名为“承恩”和“待王”。今恩村,古名叫承恩。《韩诗外传》中记载:武王伐纣,到邢邱,盾折为三,天雨三日不休。武王惧,召太公问之,曰:“意者纣未可伐乎?”太公对曰:“不然,折者为三,军当三分也。天雨三日不休,欲洒兵也。”乃修武勒兵于宁,更邢邱曰怀,宁曰修武。宋人编著的《舆地广记》中说:“修武,本商之宁邑,武王伐纣,勒兵于宁,更名修武。”相传武王伐纣时,从此经过,大雨连下数日不止,部队无法行进,在此安营扎寨,等待天气转晴,取“安营待阳”之意,故名“安阳城”,今属焦作市马村区。就是“等待王者”、“以待王师”的意思。相传武王伐纣时,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号称“仁义之师”,百姓们“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捧太行山清泉精酿琼浆以献。武王饮后大喜,不忍忤民之意,乃箪醪劳师。饮后,周师士卒感奋,战气百倍,大战牧野,一举灭商。武王灭商后,人们为了纪念武王,就将迎接武王的地方叫“待王”。

(二)人物传说

覃怀地区的人物传说很多,钟灵毓秀的历史名人灿若群星,涉及各个方面的人物。

1.名流人物传说。覃怀地区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历史名人辈出。既有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也有社会贤达和社会名士,产生了“竹林七贤”、韩愈、李商隐、许衡、司马懿、朱载值纫慌对中国思想、科学、文化和艺术有着深远影响的文化大家。

(1)竹林七贤传说。竹林七贤是三国魏晋时期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七人的合称,为摆脱清流士族政治的压抑而隐居山林,张扬个性的“竹林七贤“在修武县云台山景区的百家岩一带,隐居活动20余年。至今,百家岩仍有“嵇康淬剑池”、“刘伶醒酒台”、“王烈泉”、“孙登啸台”等遗迹。竹林七贤在修武的传说故事大致可分为遗迹、济世、民俗、贤孝、其它五类。遗迹类的有:《酒仙也醉酒》、《嵇康讽管》等;济世类的有《嵇康救民》、《琴魂传说》等;民俗类的有《修武人饮酒习俗》、《七贤澄沙糕的由来》等;贤孝类的有《七贤与孝女》、《嵇康横笛的传说》;其它类的有《聪明的王戎》、《吓不死》等。竹林七贤的传说故事是嵇康、阮籍等七人在修武活动的缩影,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魏晋时期的政治、文化、经济状况等,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2)韩愈传说。韩愈是我国唐代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家之首,被誉为“百代文宗”。韩愈一生为官清正、刚正不阿,在思想上、政治上、尤其是在文学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故也留下不少美丽的传说。如少年时代刻苦读书、钻研学问的传说;做官清正、敢于同黑恶势力斗争的传说‘执政为民、为百姓办好事的传说;敢于触犯皇帝的传说;传说大多与其历史事件和有关诗文相辅相成。韩愈传说的内容广泛,积极向上,具有极高的历史、学术、文化和社会价值。

2.巧匠名医传说。传说的内容多是渲染巧匠名医技巧高超、品格高尚,且惩恶扶弱。名医传说中最常见的主人公是药王孙思邈从陕西来到焦作云台山茱萸峰,讲经论道,研习医理,采药炼制,为民治病,至今还保留有药王洞,这是他山居和炮制药物的地方。市郊百间房乡李贵作村修建有药王庙,相传是药王孙思邈在这里炼药、传医论道和治病的场所。博爱月山寺西边圪坡上的庙会,又称领羊会,就是纪念药王“真人”孙思邈而形成的;山上的火炬观,传说是孙思邈为唐王治好疾病后下旨勒建的。

3.孝子传说。“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恪守的传统美德之一。几千年前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孝图》,在二十四个大孝子,其中有四个是覃怀地区人,他们的故事在也广为流传。他们是西汉末年武陟小董村卖身葬父的董永、东汉光武中兴时沁阳水北关刻木事亲的丁兰、东汉时期温县埋儿奉母的郭巨、晋朝沁阳崇义扼虎救父的杨香。

《董永卖身葬父》(排列在《二十四孝》之八)董永是武陟县小董村人。生于西汉末年,自幼丧母,由于董父疾病缠身,为了医治父亲的病,家里已一贫如洗,他便向邻村傅员外借债葬父,立约以雇工三年抵债。董永的故事在民间传开后,大家都称赞董永卖身葬父是大孝之举,便到处宣扬。《丁兰刻木》排列在《二十四孝》之九)丁兰刻木传说是我国著名的“二十四孝”之一。丁兰刻木的传说弘扬孝道,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其内容丰富,故事曲折,情节感人,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三)山川景物传说

覃怀地区自然风光秀丽,自然景观丰富。山川景物传说很多,每一处名胜古迹都有一段神奇、美丽的传说。

1.山川景物传说。《云台山传说》内容十分丰富,即有讲述山形地貌来历的神话故事,如蝴蝶石、秀女石、青龙传奇等;又有历史名人如嵇康隐居、汉献帝行医、县令祈雨等动人佳话。又如《神农山》传说:据传太古时候,人们衣食无着,只得吃草籽、树叶、野果,时常中毒;患病,也无药治疗。神农皇帝决心尝百草,定药性。经过无数次试验,神农编著了《内经》和《本草经》。为了纪念神农的功绩,人们将此山命名为神农山。《王母泉》传说:相传王母娘娘携六女、七女,有天庭至凡间一游,停于该村石棚前。由于两女齐喊口渴,王母便手拿金簪在石棚上一划,石鹏洞开,泉水涌流迤向村南。她们饮水后,启辇回归。村上九旬老人,窥见此景,相告众乡亲,村人感恩王母,立石纪念。村、泉同命名王母泉。

2.古城传说。《山阳城传说》:山阳城主于焦作市山阳区墙南村,墙北和苏蔺村。山阳城的传说在覃怀地区流传甚广。山阳城传说包括了帝王(山阳公献帝刘协)传说、名士(竹林七贤、刘禹锡等)传说、名医(孙思邈)传说、平民传说、爱情传说等类内容,这些传说包含了中华民族聪明善良、兼济天下传统美德,尤其是献帝行医、竹林七贤、鸡黍之交等民间故事。山阳城传说历史悠久,涉及领域广泛,大多在历史古籍有记载或在历史文学名著中有对应素材。挖掘这些传说,对了解当地历史和民间民俗文化的发展形式以及名人名士文化极有价值,对研究我国古城、墓葬等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四)习俗传说

在覃怀地区民间传说中,还有一部分从不同角度反映覃怀地区人民生产生活、习俗风情的传说。其内容涉及到婚丧嫁娶、岁时节日等方面,这些传说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或追根溯源,对一些风俗习惯的起因和来历进行阐释,形象地反映广大人民的生活、信仰,是极其珍贵的和重要的民俗学资料。

以民间信仰、民风民俗为题材,如《二月二龙抬头传说》、《端午节在门上插艾的习俗》、《二月二爆米花、剃头的传说》、《焦作婚俗――装喜被儿的传说》。这些习俗传说从各个角度出发对覃怀地区的生活、结庆等习俗进行解释,反映广大人民的民俗生活和文化。

二、覃怀地区民间传说文化意蕴

(一)不畏艰险、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奋斗精神

只有顽强奋斗、开拓有为,才能安居家园,繁荣发展。上古时期的“开天”、“女娲补天”、“大禹治水”、“愚公移山”都是这种精神的最好诠释。但是,任何自强自立都必须以民族的繁荣昌盛为前提,而民族的繁荣又依赖于科学文化的普及,为此,覃怀文化渐渐形成了崇文重教的传统。这里人文厚重,自古崇尚人伦教化之道。

(二)孝悌忍让,重视家庭伦理道德

在儒学礼教的浸濡之下,覃怀百姓在生活中普遍认同“忠义节孝”的理念,并以其作为自身的立世处事的准则予以实践。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几千年来中国的道德准则。“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恪守的传统美德之一。覃怀地区的广大百姓自小接受儒家“忠孝节义”思想灌输,行为以“四德”为规范,历史上多孝悌恭敬之举。

覃怀地区是一个富有文化特色的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其民间传说展示了覃怀人民的力量、智慧和创造精神,增加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随着焦作的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焦作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必将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杨玉东,程峰.覃怀文化论纲[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

[2]高登云,李晓飞.中华文明怀川寻根[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

[3]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4]程啬.中国民间传说[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神话传说故事范文第7篇

关键词:讲故事;文体;传统叙事;文化身份

汤婷婷无疑是自70年代后期以来华裔美国作家中最令人瞩目的一位。她的《女勇士》、《中国佬》和《孙行者》荣获美国各类文学大奖,使其在美国作家中享有盛誉。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她通过运用多种文体、讲故事、中国传统叙事手法,将现代西方叙事策略和中国传统小说的叙述手法兼收并蓄,将寓言故事与通俗故事揉为一体,互为言说,自由转换,并在中美文化传统的大背景下使之象征化、寓言化,使得小说更具文化内涵和艺术张力。

一传统中国小说的叙述结构

虽然生长在美国,汤亭亭不可能摆脱从父母那里承继来的中国血统和中国文化传统。她对中国的了解和体验,建立在母亲给她讲的中国故事传说之上。此外,汤亭亭还曾读过英语版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中国神话故事、李白、杜甫诗选等。因此,在她的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汤亭亭在作品中也借用了传统中国小说的结构形式来描述华裔在美国的生活,抒写华人的英雄业绩,重建华裔历史,追寻美国华裔的身份和位置。

《中国佬》巧妙地戏仿中国小说的特殊结构模式,质疑和颠覆了貌似客观的官方历史的权威,从而实现了对华裔历史的重构。此书共有六个主体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小标题1,“中国来的父亲”;2,“檀香山的曾祖父”;3,“内华达山脉中的祖父”;4,“造就更多的美国人”;5,“美国父亲”;6“在越南的弟弟”。在这六个主体故事之间,还穿插了十二个轶闻插曲式的小故事。有的来自中西文学作品,有的是神话传说,有的是新闻报道,有的是史实,也有作者自撰的故事。她有意将典故、历史、轶事、新闻等传说故事与主体部分的现实故事并置在一起,书写出来不同历史时期的一代又一代华裔移民的事迹。她巧妙地运用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叙事结构,把情节不相联系的几个故事排列在一起,在叙述中颠覆华裔男性在美国主流社会的负面形象,重塑美国华裔历史,重拾美国华裔破

碎、丢失的文化身份。

二讲故事

口头文学的历史在中国源远流长,因其表演性和社会性,为民众所喜闻乐见,在影响人的行为与文化传播中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代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国移民妇女移民美国后,她们对自我的认同面临重重危机。为缓解移民生活的压力,一些中国移民妇女会以保持中国文化习惯的方式,如品尝中国美食、讲故事等,在精神上安慰自己。她们希望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灌输给孩子。“讲故事”是第一代华裔美国妇女的生存策略,她们通过这种方式来给自己建立一个精神的家园,想象中国,也构筑梦想。

在创作中,汤亭亭有意识地在她的作品中使用“讲故事”的叙述策略,借以表达自己双重文化背景中华裔文化之本。她的作品注重语言的表演性打破了西方文学传统中体裁与叙事媒介的界限。正如她在其访谈录中所说的那样,汤亭亭煞费苦心所讲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为了在肯定多元文化的同时,不断追溯过去中寻找自己的身份,努力缓和两种不同文化带来的冲突与对立。“这些是讲故事者的故事…是华裔美国人文化的一部分,作为一位作家,我只是文化的一部分。这是我的书中真正的人,我尽力准确地去叙述他们,我讲述他们对自己的虚构。”

立足于多元文化的同时,汤亭亭从女性视角出发,试图溶解两性的不和谐因素,肯定华裔女性的文化身份。在她的成名作—《女勇士》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交替出现却又相互对立的叙述者。母亲与女儿以“讲故事”为武器进行斗争,母亲要用故事来教育女儿成长。母亲是一个派生出来的叙述者,她讲的故事千奇百怪;无名姑姑的故事、花木兰的传说、自己求学的经历、各种鬼怪故事……女儿边听,边重述,母亲讲的故得面目全非。“白虎山学道”中。母亲叙述的故事的现实层面视角是,母亲讲述中国的神话和传说故事;而“我”叙述故事的现实层面视角则是:身处现实世界的“我”讲述神话或传说世界中的“我”的故事,即虚构自己的故事。显然“我”在虚构姑姑故事时,渗透了现代女性的经验,与母亲讲述的故事相抗衡,从而消解了母亲故事中传递男权话语的功能,构建了华裔女性的自我话语权和文化身份。

三糅合多种文体

汤亭亭的作品自问世以来,在备受推崇的同时也引来了多方面的争议。而争论的焦点之一就是其体裁,主要围绕它是自传,神话改写还是小说体展开。实际上,汤亭亭作品体裁杂糅了各种文体,她的作品融汇神话、传奇、历史、自传等多种体裁,贯穿着作者与叙事者交叉而又分离的沉思、回忆和想象,无论在表现内容或形式方面都显现出对文类的跨越性。汤亭亭正是试图通过自己的这种杂化叙述,既在读者那里复活自己祖先辉煌的过去和失却的记忆,从而也为个人和她所属群体的新身份证实。

汤亭亭的作品《女勇士》就彻底打破了时空顺序和线形叙事模式。小说中有两位叙述者和两种叙事视角:一个是“母亲”,另一个是“我”。因此可以说,母女俩是这部作品的共同完成者。虽然一部自传必然要涉及到作者之外的人物,但是从其结构和内容上看,必须是以作者为中心的。此外,《女勇士》一书展现给读者的完全是人物的内心世界。书中虽然有许多史的成分,从中可以考证一些确实发生过的事实和历史人物,但在“我”的外部世界中,只有少数的公共场所和历史事件是从汤亭亭的生平中可以辨认得出的。

其次,《女勇士》还可以被看作是汤亭亭的自传。《女勇士》虽然有很大一部分是以别人为叙述中心展开叙述,但最终目的是为了成功地描写“我”作为一个美国华裔女性,在中美文化夹缝中艰辛的成长过程。小说中的五个故事虽然各有自己的叙述重心,但每个故事的主人公都对作者的成长经历起着重要影响。女性主题成为联结五个不同故事的主线。每一个故事都为成长过程中的作者提供了一个女性角色模式,从整体来看,真正的中心还是作者自己,表现了作者在中美两种文化的缝隙中挣扎、质疑、寻找自身位置的奋斗过程。

结语

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汤亭亭作品的叙事策略呈现出多种特点,而且受到越来越多批评家和华裔文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汤亭亭运用多种叙述策略,试图通过追溯华裔文学叙事方式的根源,突显华裔族性,表述华裔情感,构建华裔多元文化身份。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华裔作家叙事策略的分析,我们可以在当今全球文化的并存与逐步融合中真正在美国文学甚至世界文学的领域中去提升华裔文学的地位。

参考文献

[1]KayBonetti.AnInterviewwithMaxineHongKingston:ConversationswithMaxineHongKingston.Mississippi:UniversityPressofMississippi.1998:37.

[2]汤亭亭.女勇士.李建波.陆承毅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

神话传说故事范文第8篇

【关键词】动画艺术;传统文化;关系;发展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142-01

一、我国动画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传统文化对我国动画创作的影响

在我国的动画创作过程中,在很长的一个阶段内,其主要的创意来源和故事剧本大部分都与传统文化及相关因素有关。如我国的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等都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在解放后,随着国家支持和动画艺术研究领域的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故事和构思在动画艺术创作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如我国著名的动画长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故事剧本都是来自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故事和民间传说。同时这种传统文化传说故事,不仅包括了汉族民间文化特点,也包括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因素。如我国著名的连续木偶动画片《阿凡提的故事》等就是其中重要的代表。

(二)传统文化对我国动画形式的影响

我国的传统文化对动画艺术创作的发展不仅包括了故事创作和构思的影响,还为我国动画艺术类型的发展提供了扩展空间。动画片在传入我国后,我国的动画创作研究者结合我国传统的美术艺术对其进行改革,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我国特有艺术因素的动画片形式。在这些动画艺术形式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1.水墨动画片。作为我国美术艺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水墨画在动画艺术中的应用具有其特殊的代表意义,也是我国动画创作领域的重要代表。其主要代表作包括了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等重要作品。这些作品在国际动画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皮影动画片。我国的皮影艺术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其在用艺术造型和表现力形式上都有着极强的艺术特点。我国的动画创作,很好地借鉴了这一艺术形式,创作出了皮影动画片。其代表作包括了《张飞审瓜》、《金色的海螺》等极具民族特色的动画作品。

3.折纸和剪纸动画片。我国的动画艺术形式也受到了传统折纸和剪纸艺术的影响,出现了折纸片和剪纸片的动画艺术类型。这两种动画艺术类型的出现为我国动画艺术形式提供了发展空间。其主要的代表作包括了《猪八戒吃西瓜》、《三只狼》以及著名的系列动画片《葫芦兄弟》等。

(三)动画片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作用

我国的动画片制作在受到传统文化影响的同时,其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样具有很好的传播作用。这种传播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的两个方面。

1.传统文化的内部传播。在我国的动画发展过程中,因为大量传统素材的采用,我们的传统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传播。不论是《神笔马良》这样的神话题材,还是《中国传统美德故事》这种历史题材,都在不经意间传播着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和美德。特别是在儿童和少年中,这种传统文化传播形式具有极强的优势。

2.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对外宣传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动画艺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以我国的水墨动画为例,我国的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因其特有的水墨画风格,得到了世界动画艺术研究者的一致赞扬,同时获得了1961年瑞士第十四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1962年法国第四届安纳西国际动画节短片特别奖和1964年第四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等重要的动画艺术奖项。

二、传统文化对我国动画发展的未来影响研究

(一)继续为动画制作提供创作素材。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其可开发的艺术素材和创意是非常多的。正因如此,我们可以积极地开发传统文化中的深层因素,为我国的动画发展提供创意素材。如我国传统英雄人物传记、神话传说故事、民间人物等故事可以为我国未来动画创作提供大量的创作素材和创意。如系列动画片《十二生肖系列》就很好地对传统文化中的故事元素进行了再次的挖掘,促成了故事创意和剧本设计的完成。

(二)为动画形象和镜头设计提供灵感。在我国的动画产业发展中,无论是二维动画还是三维动画,在其形象和镜头设计中,传统文化中的美术因素可以为其提供很好的创作灵感。这种灵感的产生受到了水墨写意风格、剪纸风格、年画风格等不同传统美术风格影响,其应用的领域也不相同。如在大全景镜头中,中国的大写意风格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提高动画片的艺术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动画片的观赏性。

三、结语

我国的动画创作在其发展之初就与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关系。随着其艺术和产业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与动画创作间的相互关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我们应该清楚,这种变化并没有消除两者之间的关系,反而使得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促进动画艺术创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