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扎西拉姆多多

扎西拉姆多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扎西拉姆多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扎西拉姆多多范文第1篇

实际上,每个人都是旅者,三毛说每个人都应当去漂泊,经历不一样的世界,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尽可能多去一些地方,让自己相信这个世界还是很美好的。

扎西拉姆多多说过,这本书相信的人会相信,懂的人会懂。

是啊,要读懂一个走遍千山万水,以阅历执笔而写下生命的人,是何等的不容易!是的,当我有了丰富的阅历,也许我也会和她产生一种心灵的共鸣。旅行,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脚下路永远不会停下,没有哪儿是真正的归宿,没有哪儿是不会舍弃的。就这样背上行囊行走,没有尽头,随时让自己的灵魂浸满自然的味道,身在其中,体味不一样的城市,不一样的天堂。

实际上,谁不想放下世俗的一切去旅行呢?可谁又曾真的放下过?

真正地旅行者会因为阳光射入云彩而幸福,会因为看到红鱼对蓝天的渴望而感到遗憾和伤感,会因看到骆驼在茫茫大漠中渴盼那游走于溪流中的红鱼而叹息。

旅行的意义,不在于自己的脚印已布满多少地方,而在于心的震撼,灵魂的悸动。

扎西拉姆多多范文第2篇

有许多人夸我会“谈情”、会“说爱”,写的东西很精彩。其实我对自身感情经历的词穷让我羞愧,每每写出关于爱情的作品,会有成就感,但更多的是挫败感。写得越出彩这种感觉就越强烈。因为我于此方面的作品从没写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说我根本写不出自己的感情经历。

这些年的所念所想、所情所感都只得浮沉于深层的脑海里,能写出来的也只是些粗糙的、零零碎碎的片段。

扎西拉姆·多多在《不忘相思》中这样写道:如今明月夜更凉/搔断白发为你赋一阙新词/上半阙/老来多健忘/下半阙/唯不忘相思。我没有那么伟大,但我是个衷于回忆的人。但凡这样的人都很乐观,有许多时候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回忆中释然现实的不愉快。因为曾经美好,所以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美好。也正因为此,我从不忘初心。其实我描绘不出我真正的“初心”是什么,我只知道我喜欢,单纯的喜欢。

一对老年夫妇谈起青年时代,对遥远的过去激动不已,决定像年轻时那样,到河边约会。那天,老伯采了鲜花,来到河边等待,却一直不见老太太来。天快黑了,只好回家,却看到老伴儿盖着羊皮袄躺在床上。老伯嚷起来了:“你怎么失约呢?”老太太把脸埋在枕头里,羞涩地说:“我妈不让我去。”那美好的年代,虽已逝去,可不管几十年都忘不掉。我一直渴望着我们老去的时候也能像这样,人老爱未老。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他30岁便开始脱发,她笑着摸摸他的头:我看你头型挺好看啊,就是掉光了头发也不怕!他皱眉:我接受不了自己秃头的样子。她30岁那年,他突然剃光了头,笑嘻嘻地问她好看不。她笑了,眼眶却湿了。那是她接受化疗的第一天。“我爱你”三个字,讲出来只要三秒钟,解释要三小时,证明却要一辈子。

我无法给你太明了的承诺,我甚至无法保证我会永远爱着你,但我可以拍着胸脯说:“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还是唯一深爱着你。”未来充满着太多太多的不确定,我能做的只是让你一点点的相信——我就是能和你一起走完一辈子的那个人。既然相识相爱,就要分外珍惜,只有不顾一切地爱过了,才对得起那年少最赤诚的心。

扎西拉姆多多范文第3篇

网上预订了机票,就可直飞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其实,通往亚龙湾的路还是比较好找,就算是像我这样的“路痴”走起来也毫不费力,所以自驾就成为了我的首选。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三亚的租车服务也是相当完善,我在机场就完成了租车的交接,十分方便。从机场到度假酒店有30多公里,除了在凤凰路到六盘路的转盘处需要保持头脑清醒之外,基本上是“一路直行”。

TIPS

租车

海南100多家旅行社都有提供租车的服务,一共有十几家自驾车租赁公司,联系电话都可拨打114查询到。

租赁公司一般会免费送车上门或到机场码头等指定地方,游客还可选择异地还车服务。

海南的油很贵,因为海南省的高速是不收过路费的,所有费用都算在汽油费里。93号汽油为8.11元/升,97号汽油为8.61元/升。

游玩

三亚海滩:三亚的紫外线强度很高,去海边的话一定要先查查天气、紫外线强度之类的相关信息,做好自我保护措施。三亚的海滩都不收门票,沿着海边一直走,就能欣赏到沿途的美丽风景,另外亚龙湾的夜景也十分迷人。

鸟巢度假村:鸟巢度假村伴山面海,建筑风格独具热带风情。房间价格从1200-7000元不等。

过江龙索桥:《非诚勿扰2》的热播,火了过江龙索桥。所以自春节后过江龙索桥开始收取20元每人的体验费,但对住在鸟巢度假村的客人免费。

艾美酒店:从亚龙湾开车要一个多小时才到艾美酒店。酒店座落在深山处,掩映在热带植物之间。这个酒店的魅力就在于这里的人很少,纯度假放松的酒店,海滩很干净,比亚龙湾的好很多,是彻底放松身心的好地方。房间价格在每间1100元/晚起。

“鸟巢”驿站

来到了心心念念的亚龙湾,第一站就是影片中葛优和舒淇所住的那个酒店了。这个酒店其实是在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内,名叫鸟巢度假酒店,普通的房间价格还令人可以接受,但是葛优和舒淇住的鸟巢度假村老鹰区的3号房就是个例外了,不但要提前半个月预订,而且价格据说已经炒到了六千元以上,更不给力的是我没能进到这间房间内拍照。不过,我自己的房间就已经很美了:鸟巢式的形态,木质的楼梯,白天阳台上有充足的阳光适合发呆,夜晚可以透过窗户清晰地眺望整个亚龙湾的夜景。

当然,电影中那个让人惊叹的悬壁天池自然也不能错过。它修筑在悬崖峭壁上,悬挂在山间巨石之间,与天海融合,与山林一体。趴在泳池的边上看着远方的海湾,看着泳池下方的大树,就像是在树尖上嬉水。要是夜间,湾内灯火通明,躺着数天上的星星,偶尔飞过的莹火虫,也会让人喜出望外。不过真正泡进泳池里还是需要一些勇气,我总感觉会“漏”下去。

“逃难”吊桥

网上传说舒淇光脚走过的那座吊桥,距地面足足有“400米”。而实际上,那座被称为“过江龙索桥”的吊桥,最高处距山谷地面只有40多米,桥上挂满了红丝带。说起这些丝带还有些来头,因为丝带上面写的都是游客许的愿。“过江龙索桥”又叫“情人桥”,据说天下有情人走过此桥,只要把情人的名字和自己的愿望写在丝带上,就可以梦想成真,白头偕老。听起来十分浪漫,但这吊桥由于名气过大,来这里游玩的人几乎每人都要走上一次,所以如超市搞促销一样的人群一定不会让人有任何浪漫的感觉。

“下山”吃饭

电影中葛优、姚晨、舒淇三人吃饭的那个酒店叫做艾美酒店,所以它也在这次我寻找《非诚勿扰》之旅的计划中。不过,艾美酒店在位于距亚龙湾70多公里的万宁市内,就是自驾车赶过去也需要一个小时左右。这么远,《非诚勿扰2》里也说叫“下山吃个饭”。所以,如果不开车的话想完成“非诚勿扰之旅”还是相当麻烦,看来我租车还是很有先见之明哦。另外,这里还是跨越热带和温带的分界洲,过了隧道就能感觉到完全不一样的气温,再加上为了一览三亚的美丽风景,我特意租的敞篷车,所以温度变化的感觉更是明显。大家可别被电影里那句“下山吃个饭”给忽悠了。

艾美酒店

艾美酒店内部确实不错,酒店房间配了泳池,房间里的音箱是BOSE全套,音乐发烧友可以去泳池泡着,再听着酒店提供的音乐,确实十分适合享受。而且,艾美有自己的专用沙滩,沙滩背后是环状的青山和缭绕的云雾。沙滩很干净,与大东海的公共沙滩相比更显得静谧、温和。独自一人或者与心上人坐在沙滩边,听见呼呼的海风拂过耳边,会觉得这里也许是离爱情最近的地方。

扎西拉姆多多范文第4篇

转变,在很多时候与其说是机缘巧合,不如说是一个人身上积蓄着一种天份和能量,决定你去往最恰适的位置。你有时甚至兀自不清楚,这种天份的所得或者从他处的经验带入另一种工作形态会滋生出如何的惊喜来。即使是最微小的,势必会与众不同。张国辰说,当初离开纸媒,是因为“感觉报纸的吸引力不大,因为创意性的东西太少”,继而转入出版圈寻求创意的可能。创意,似乎便成为张国辰一直在出版工作中追索的特质。

张国辰说,“从纸质图书来说,出版业未来一个很大的提高的方面,是把书的新潮方面的东西做出来。目前市场上的书,整体的感觉已经形成一个套路,并不能说这个套路有问题,但其实还有另外的可能等着你探索。”所以,《当你途经我的盛放》、《都别废话》、《花乱开》、《鸳鸯谱》、《江南》、《那些有伤的年轻人》等等这些经由张国辰策划编辑的图书作品,虽然主题和形式各异,甚至略显纷杂,但始终坚持着一个共通的本质,即以各种表现形式充分呈现出文本和作者的特性,这是张国辰始终坚持的。

以创意转化文本

张国辰自2009年到华文天下图书公司,现担任华文天下旗下星河出版中心的总监。自入行至今,关注的始终是华文原创主题图书。无论大陆抑或台湾,原创文学的出版境况并不乐观。大陆原创出版,近五年最热潮的,大概是去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所带来的出版契机吧。而星河的定位又并非这样的重磅型大作家,而是挖掘、培养新一代年轻作者。真正的好作者不易寻,出版方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现在出版的难做,不能简单地归结到彼此的不信任,而是隔阂。为什么那么多年,大家讨论的所谓出版经纪人模式迟迟没法实行,因为一本畅销书或一个著名作者高价一出便挖走了。星河面临的也是这个问题。所以,如何在激烈竞争中把选题拿到?除了常规的版税条件之外,我更多的工作是跟对方沟通对他的作品出版的想法和规划,用创意来吸引人。”譬如去年出版的老树画画的《花乱开》便是如此。

“老树画画”是微博的热门ID,博主在微博上隔几日一些水墨小画,并给每一幅画附上小诗。画中人物,一袭长衫,立于山水间,是极好的意境。有时,飞机之类的现代元素也会入画。不求技艺的传统,反而表达得自由。“老树画画”其实是一位大学教授,“老树”是学生起的绰号,本名叫刘树勇。“刘树勇”这个名号在大陆摄影界如雷贯耳,算得上当代摄影评论圈的前辈。上世纪80年代前后拜师学画,中途放弃直至2005年又重新动笔,倒是多了些自由和诚恳,颇有丰子恺作品的气息。后来在微博上随画附上的诗文也是有绝对的风味,“昨夜无事窗前坐,一枚流星落尘埃。人生此来为何事,无非担水与砍柴”,“昨夜饮酒过度,沉醉不知归路,误入枫林深处。呕吐,呕吐,惊起鸳鸯无数”之类,逗趣且耐人寻味。据说老树早年师从叶嘉莹教授研习诗文,难怪。微博的热门,自然引来出版商的关注,不过老树并没有出版的计划,或者从某种角度上说,当时还没有一个出版商提出切中老树心怀的出版方案。张国辰与老树经过几次沟通后,便决定以锁线装帧的形式将现代感和传统方式做结合,这对于老树的“文人画”是最恰当的表现。当老树看到张国辰打印的设计图稿,才应了《花乱开》的出版。

类似的,还有青简的摄影集《江南》,也是张国辰透过网络找寻到的选题。老树和青简在微博上集聚的人气当然为后来这些书的热销预热了市场,但最关键的那一步,是书稿未成行时所欠缺的部分――“怎么把作品创意转化成出版的理念,这是你需要给它们的。它们本身很有特点,经过你的策划、包装,包括后期的营销推动这样的长期经营,形成了整体的向心力。”这是张国辰视为出版最核心的部分,他的用心便在此处。《小蓝本》、《远远的村庄》等等作品,像是一位服装设计师对老顾客的量身订做,又多了份年轻人的热情和新意。当然对于一本书,张国辰所考虑的要更多更细,书名的选定、纸张的选用、内文版心的设计、营销定位等等环节,每个地方都倾注了心力。

新鲜感来自于陌生处

诚然,这些书之所以能以这样灵动丰富的形式呈现,与星河的定位也不无关系。星河所合作的作家,如庄雅婷、东东枪、扎西拉姆・多多等,都是青年作家,思路相对活跃,而且他们恰又多不是纯粹的写作者,他们或是媒体人,或是艺文界的活跃分子,其跨界和专业延展性,大概也是与张国辰在出版中的这种实验性、创新性相契合的。

与张国辰合作多次的作者庄雅婷,便是媒体出身的作家。“她每次对书名的定位取法、封面设计以及后期的营销创意,都能给编辑带来很大的启发。而且通过上市的反应,都证明是非常有效果的,都是加分项。包括最近刚刚上市便引发话题而热卖的《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书名就讨论了整整好几周的时间。我觉得她以一个传媒人的眼光准确地把握了作品的针对群体,并且有效地采取了一整套的方法来进行推广。”张国辰说,这样的交流和合作对于他来说是有益的。相反,他也会遇见一些比较执拗的作者,“有些作者对自己的文本非常自信,听不进去编辑的合理建议,出版之后的效果就差了一半。”所以,对于张国辰来说,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一个适中的立场,平衡编辑和作者的关系便非常之重要。“我尽量会和每一个作者沟通,如果作者有好的建议,我立马觉得要听人家的;如果他的方向和你的方向有区别,要尽量说服作者。包括在后期包装环节,作者这一方或多或少要给编辑一方自由度和信任,这样平衡起来出版的作品往往会更佳。”

一个有灵感的作者,一个创意的编辑,自然会在彼此信任的状态下碰撞出花火来,不但出版过程事半功倍,而且流露出不同于同类图书的特质。有时,张国辰为了追求这一层面的惊喜,会更倾向于同非传统的书籍装帧设计师合作。

3月上市的地下天鹅绒和东东枪的合集《鸳鸯谱》的最终设计是请了某广告公司的设计师做的设计,与最初的设计不同。“第一稿设计方案,我和作者有过分歧,因为第一稿设计感足,但是缺乏温暖和文艺范儿,所以我听取了东东枪的意见,由他找到另一个平面设计师进行二次包装,结果确实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感觉。”张国辰说,这次沟通促成了他对图书包装方面的进一步思考,“非传统意义上的书装设计师往往带来更为新奇的创意和灵感,这样的互助成长对一个编辑来讲是非常有学习价值的。”其实,这样的思路,在张国辰自身的编辑过程中是早就便有的探索和印证。比如对于传统意义上属于“冷门”题材的产品的关切,就像做《花乱开》时对现代感和传统装帧方式的结合;或者从广告设计、电影海报、创意笔记本等方向汲取细节的灵感,积累图书包装的想法。“我觉得对于自身要求比较高的编辑确实应该跨界关注,不要总拘泥于图书自身的小圈子里,新鲜感来自于陌生处。”从跨界的角度上看,无论是与作者合作,或者在书籍呈现方式方面的尝试,都将作品带往了自由的空间。出版,对张国辰来说,是不给自己设限。“现在的出版,你是引领,而不是跟风。跟风或许是求稳了,但是对编辑自身来讲,创新的意义是不大的。”而创新透过书籍映照给读者的,是满满的惊喜。

扎西拉姆多多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德里达 微博 颠覆定律 文本开放性 表达无限性

2008年,互联网的消费性利用,第一次超过互联网的商业性利用,我们正在步入数字化生活——移动电话、腾讯QQ、新浪微博、微信等等日夜环绕。

文学一头扎进这个陌生海区,正感受着它的巨大冲击、甚至是刺骨的寒意。“由于新世界越来越跑在旧世界的前头,社会体系就不可避免地解体,唯有彻底重建社会体系才能更好地适应人类已经重新建立的新环境。”[2]

当下社会,文学世界内部,从创作、接受、批评到遴选,崭新的话语、理路和规则仍在与旧制度诘辩;在现实配套中,教育体制、版权制度、文化土壤、法律体系等等,也仍惯性巨大的。德里达认为,文学应当潜在地是更多的潜在。微博时代,文学“潜在”将如何实现呢?

一、文本在开放中行动

美国学者托尼?伍德提出一个创新的标准——“艺术表达的稳定符码被,内容从形式约束中解放出来。”[3]新技术的全面渗透,使内容从形式约束中解放出来的脚步大大加快。2010年1月29日,首部微博小说《围脖时期的爱情》在新浪微博连载。同年3月,博客只连岳开始在Twitter上连载小说《2020》,它被认为是在Twitter上的第一部中文小说,故事围绕一个名为毛之庸的中年男展开,并将一直连载到2020年。作家余华也不疾不徐地“织”起了微博,一年多辛苦“织”出的200多条“围脖”成就了微博新书《余华@》。

微博承载文字、音频、图像、视频,它的开放、互动和实时伺服等特性,使得千差万别的个体可以从容地对它进行千差万别的运用,写日记、记笔记,播发新闻体,接收信息,组成群组……它既是一个静态的展示窗口,也同时象征着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数字化文本、文本的生成与将成、文本互动与相互触发和实时阐释等等,所带给我们的审美愉悦,显然与传统模式颇有异趣。比如这样的一则微博文,被大量转发,它的名字叫《孔子是微博体开创者》:

《论语》是最早微博集:1、每条论语都未超过140字;2、言简意赅、寓意深刻;3、较为碎片化,多为孔子晒心情,交流哲理;4、互动性强,经常和子贡、颜回、子路等进行回复,互动;5、孔子拥有3000多粉,其中72人带V。

其中,传统话语与网络语言相融,古典文本与微博体之间的共性发掘,让阅读者有一种新鲜的体验。显然,会心一笑也是一种审美感受。除此之外,文本在网络与手机中的跨界传播大量存在,除了大量的幽默段子外,浸蕴着智慧、哲思的文本比比皆是。这样的文本,成为草根创作的重要一域。近年来,博客诗歌、微诗歌、微小说、微剧本、微影评等层出不穷。

这些年来,围绕时事和热点,一波又一波的造句运动引来了无数草根的参与与围观,“我爸是李刚体”、“忍够体”、“丹丹体”等等。

美国影评家李·内森在《电影评论》中有一段精彩评论:“优秀的艺术让我们注意事物,伟大的艺术改变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微博首先从文本的角度改变我们看待文学的方式。

与此同时,正在成为主流的电子阅读将我们从围绕文本之外的、干扰性的元素中解放出来,仅仅关注阅读文字本身所带来的快乐,一句话,读者被解放了!

第一、阅读从个体的孤独享受向开放阅读迈进,互动从延时进行到实时发生。BBS、论坛的兴起已经印证了这一点。微博软件更将这样的模式推进到实时和移动阶段,文学爱好者建立的各种文学“用户”,比如“微文学”、“文学精选”、“经典文学”等等,正将文学世界的大门向每一个草根敞开。点击关注“口袋诗词”,也许是一首唐诗,或是一阙宋词,一次一首、分时的方式将古代诗词推送到你眼前,小口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如果不解其意,打开评论,各种观点、多重角度、相互印证形成的共同教育模式,有助于个体对诗词的消化,这样的审美感受有时往往有远比正规课堂更加立体、深刻,那种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时的畏惧感大大消弭。

技术控们正在开发一种技术,它允许网页包含链接、评论和聚合系统。想象一下,如果世界上的每本书中的每个章节,每个段落,甚至每一句话都有一个自己的网络地址栏,那么阅读的世界将变得无边无际。哈罗德·布鲁姆在《影响的焦虑》中说过的话——“没有诗,只有诗与诗的联系”——在网络时代得到了真切的演绎。

与此同时,屏幕,正将自己打扮成各种各样的电子书和各种各样的智能手机,甚至数字电视机。读屏正在取代读书——“使数据可视化是一项新的艺术,能阅读图标是一种新的学问,屏幕文化要求熟练掌握各种符号,而不仅仅是字母。”[4]

第二、阅读资源极大敞开,阅读感官多向扩展。“身体力行的跋涉并不是必需的了,弹指之间你就能到达那里,一按键你就能找到你曾耳闻、心仪已久的书和资料。”[5]

文学网站、论坛、博客,大量文学资源轻点鼠标即可悦读,而传统经典文本的数字化也持续进行中,“古腾堡计划”、百度文库等网络图书馆。数字电视点播技术将自由选择权交到人们手中,文学讲座、公开课、影视剧等声视频资源,意味着更开阔的审美空间。

除了文字和图画外,读屏正在衍化出读音——声音变成重要的文学接受手段。君不见,无数文本正在变成音频文件,走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随着3D、4D乃至触控技术在文学文本中的织入,今后的阅读调动的是人的听、嗅、触等感官功能,这样的前景并不是无法想象的天方夜谭,想象与真实的媾合并会交织出什么样的前景,令人怦然心动。“在以未来作主题的电影《少数派报告》(2002年)中,汤姆·克鲁斯饰演的角色站在卷曲的屏幕前,以乐队指挥的姿势快速翻查大量信息。阅读简直就像是在做运动。正如五百年前看到某人静悄悄阅读会让人啧啧称奇一样,到了未来,阅读时候保持身体不动也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6]

围绕开放性的综合文本,创作的主体、手段、平台,接受的全感官分布,资源的全天候无边界开放与实时深度互动,无数“潜在”正在酝酿。

二、表达的无限可能

仅仅几年前,人们还在为高考作文能不能使用所谓的“网络语言”而激辩,如今它似乎已经不再是问题,“给力”登上了人民日报就是一个标志性事件,2011年成为一个典型的“给力”年。

网络撤除了字词的传统解释机制,方言与普通话的融合,外语与中文的互渗,政治经济话语的转喻,古典资源的再生与翻新,使得新生的字词和语体能更快得到普及、蔓延至每一个偏僻角落。以前新生的字词或衍生的语意都必须透过传统报刊的流通、放大,才有可能形成文字共识被纳入正典后得以确认。如今,只要你的字词创造特点突出,就会在微博上迅速传播。几乎每天,网络上都会有新的字词、语体生成并一时风行,各领三五个月。一场暴雨过后,官方新闻通稿中的“北京市民高度肯定”中,“高度”从一个形容词变成了戏谑性的人名,被网民焠炼成指向官方话语的精确制导导弹;甚至有微博网友在第一时间抢注了@北京市民高度 的用户。

与此同时,字词涵义不断地增殖,能指的衍化派生不断进行,而所指甚至被人完全淡忘,比如 “囧” 和“槑”。“互联网民众的日常书写,变得更加嚣张而轻快。它是成为互联网时代‘弱者’的武器”,击打着日益扩张的公权力空间,构成2009年大众文化的热烈景象。”[7]

网络时代的文学,需要网络时代的语言给予强力的支撑。解构主义者眼中,语言被视为差异和延宕的永无止境的游戏。稍一梳理,频繁出现的各种方言变构字,如“偶”、“素”、“酱紫”等;各种句式,“被XX”、“楼XX”等;各种“体”,凡客体、梨花体、咆哮体;各种秽语变造,如“”;各种变造、切换、穿越,语义褒贬翻转、错位,如“和谐”与“河蟹”、“公共知识分子”与“公知”,“油菜”与“有才”……层出不穷、目不暇接,在戏谑之余,却也共同以陌生化的审美感受影响着社会生活,也影响着文学。有些是恶搞,以快意为追求;有的则呈现着文学的号召力。2011年年初,电影《非诚勿扰2》让“见与不见”新文体。尽管《见与不见》的真正作者并非仓央嘉措、而是当代女诗人扎西拉姆?多多,但在微博、论坛、短信的传播中,六世达赖喇嘛的才情、浪漫与执著感染了许多人,这种“被误读的美”,也是一种潜在的滋养,印证了文学的力量。

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认为,在现成语言材料有限的情况下,网友对现成语言材料的变通使用不足为奇。“无论有多少网络流行语体,它们都将自生自灭,并不需要进行刻意地抨击或者宣扬,合理的自然会流传下来,无稽的也自然会被淘汰”[8]事实上,无论是字词的变造、重新赋意还是语体的造句运动,它们都展现着表达主体的某种创造力。在这种表达的狂欢中,作家的成长路径已经改变。短短十几年间,从屏幕中脱颖而出的一大批年轻作家,正在影响当代的文学世界。塔尖之下,是无以计数的草根组成的基座,正是他们自由的表达正在创造表达的无限。

未来,在这样大众狂欢式的语言与语体实验中,表达的无限性有哪些可能的路径呢?

技术进步推动书写材料的融合,并促使文学接受向全感官的渗透,在写作、接受与互动的全面开放下,文学愈加成为分布式存在。最早,人们用嘴巴讲故事;文字发明后,刻刀代替嘴巴在兽骨和竹简上传递着文字的奥义;接着,毛笔和纸张为文学构筑了心灵的家园。如今,手指的点击,幻化成键盘与屏幕合奏的文学故事;触屏技术则进一步解放了双手,文字在手指的轻轻划动下轻灵闪现。屏幕化的线性文学在中国蔚为风行,而屏幕超文本文学的创作也开始了。

能够感知视、听、嗅、味、触的五感传感器技术日新月异。技术正在融合,解放人的身体、最大程度地解除创作对现实物质材料的依赖。语言的生理学基础,从声音到视觉的线性进化阶段,发展到全感官的发散渗透。分布式的技术可能导致的是分布式的动态创作。

日渐成熟的语音识别技术,扩展了人类声音世界的疆域。正在研发的硅麦克风作为新型听觉传感器方面,已经开始嵌入到手机外壳内。未来,当作家以声音而不是文字进行创作,而语音文本同时织入其他音响素材,这种新的文本形式将对文学接受和互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而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则又将如何被改写呢?

另一方面,行动识别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已经有手机可以识别人的动作,将它与相关的功能相关联。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全身瘫痪,只剩下眼睛能动,但他还是能够写作——用右眼睛将信号传给敏感器,在电脑中选字组句,然后由声音合成器发出。

如今,电影3D、4D技术引领风潮,嵌入触摸传感器的不光是显示屏,还包括设备的外壳;嗅觉方面,目前正在研发的传感器甚至可以检测人无法感觉到的气体,而且也在进行小型化的研究,将来准备集成到手机终端上。此外,目前正在进行研究的还包括可直接再现人类嗅觉、味觉的技术,以及将所收集的气味、香味进行数字化的技术。遥想未来,如果将这些技术元素渗透到文学创作中,很可能将会使文学的建构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听觉、视觉走向触觉、嗅觉和味觉的融合体验,网络超文本文学很有可能变成网络超文本全感官文学,这一切并非不可能。二十年前,我们哪能想象今天的网络世界?!

朱大可认为,传统文学是一种个体作坊式的活动,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是作坊式写作的最后一代,文学的唯一希望是放弃二维模式,进入多媒体空间。以电影《魔戒》为例,“你会发现,《魔戒》再现了荷马史诗和圣经时代的文学特征——集体创作,广泛流传,并在宏大叙事时空里建立起精神象征体系,追问人类的核心价值,但它比荷马史诗更具强烈的体验性力量。文学奖应当改变其授奖对象,把这些新媒体文学纳入它的权力范围。否则,它的道路将越走越窄。”[9]

相对于“纸面文学”的线性流程——写作、发表、阅读、反馈,数字屏幕提供的是几近实时的动态过程——创作、阅读与反馈、修正同步。文学创作正从个体经验的燃烧演变成群体智慧的集纳和聚变。知识绝非专属,在编入的声、画、视频等不同元素中,读者还将体验到不同艺术领域的视角融合,凝聚的是融合了不同主体、不同艺术种类的智慧。现代工业领域大分工大协作的模式在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中得到了新的演绎,这并非时代的笑料。

回忆往事很容易令人忍俊不禁,仅仅十几年前,传统文学对于网络上的涂涂抹抹根本不屑一顾;如今,数字屏幕演绎的文学生命正在裂变。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在其微博上如此写道——“作为一种新的文体,即便从文学的角度,假以时日,依然可能产生传世作品。唐诗的绝句,五言20字,七言28字,依然产生了许多传世之作,何况140字的微博。”

我们总是以线性方式在思考问题、以身处其间的世界去想象未来,却忘记了技术革新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估计,因此梦想的速度有必要快马加鞭、想象也不妨再放肆一些。尼采的话言犹在耳:行动就是一切。它昭示着这样呼吁:鼓励更多的文学行动,并且毫不犹疑地接受它的全部代价!(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拉里道斯(Larry Downes) .颠覆定律的启示——驾驭数字化时代掌控经济与生活的新力量[EB/OL] . ?c=y&page=1

[5] 郝明义.郝明义谈数字化时代的阅读 东方早报[J] 2009-4-27

[6] 凯文·凯利(Kevin Kelly) . Reading in a Whole New Way [EB/OL] .?c=y&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