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排比句怎么写

排比句怎么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排比句怎么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排比句怎么写范文第1篇

一、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鱼和熊掌是否可得兼?

相对而言,薛老师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而闫老师更关注文本的言语内容。

“内容人人看得见,内涵只有少数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秘密。”薛老师直接从言语形式入手,他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排列成诗句,从言语形式的解读中去发现言语内涵,得出“前面的排比句反衬出时间的一去不复返”的结论,并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岁月的“留恋”,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薛老师的课堂不止于文章“说了什么”,而是重在引导学生去发现作者是“怎样说的”和“为什么这样说”。能这样读书的,薛老师称之为“会读书”;能这样教语文的,自然就称之为“会教语文”了。如果把言语形式和言语内涵分别比作鱼和熊掌,那么薛老师可谓是“鱼和熊掌得兼”了。

闫老师似乎更偏爱“熊掌”,也就是言语内涵。“用笔画出含有深意的字词或句子”是指向内容的;“……那么时间究竟到哪里去了呢”,是指向内容的;出示台湾作者林清玄的《与时间赛跑》是指向内容的;“……去年的你和现在的你一样吗”,仍然是指向内容的。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当第二个学生说 “这句有三个‘再’字……”时,闫老师在表扬“她抓文字抓得多好,有多敏锐的语感”之后,仍然把学生的思考点从言语形式拉回到内容场景中。

也许闫老师没必要如此固守在言语内容的阵地上。对于“写什么”的问题,学生似乎早就了如指掌,教师没必要“用墨如泼”。第一位学生的回答就比较到位了,“这句写得很美,突出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而别的都会再回来”,而且学生们对作者的“茫然”、“无奈”“难过”也已有所理解了。对学生已然明白的,教师真不必花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

二、学生回答:为什么并不都“给力”?

从两个教学片段看,这两个班级的学生实在大异其趣。闫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思维敏捷,表达完整,而且个别学生的言语表达内涵丰富,具有一定的审美性和哲理性,体现出较高的语文素养。他们不仅能关注文本“说了什么”,而且已经在学着关注“怎么说的”、“为什么这么说”。这样的回答为课堂提供了很广阔的生成空间,教师既可以顺着学生的回答把教学引向言语内容,也可以引向言语形式。第一位学生说“这句写得很美,突出时间是一去不复返,而别的都会回来”,表述简洁,注意到了形式的“美”和内容的“深”。第二位学生说“这句有三个‘再’字。‘有再来的时候’‘有再青的时候’,‘有再开的时候’,说明了其他东西都可能重新来过,可是时间如果不好好把握的话,就会从你身边悄悄溜走”,她不仅注意言语形式的美,而且还能说出美之所在;她不仅注意到“突出时间的一去不复返”了,而且还能说出是“怎么突出时间的一去不复返”的,最后还进一步指出要“好好把握时间”。至此,我们不能不感叹学生对文本解读的全面和深刻,称之为“精彩”是当之无愧的。优秀的学生,精彩的发言,成就了有厚度和深度的课堂。

可是,薛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显得很单薄,缺少言语表达的完整性、丰富性、生动性,更谈不上审美性和思辩性了。第一位学生说“这是排比句”;第二位学生说“前面都是讲什么事物去了,后面都讲这个事物又回来了”。面对这样单薄简陋的回答,薛老师只能围绕“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连续发问。

学生的回答为什么如此不给力呢?从实录中学生的回答来看,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确实不是很高,回答时多用简单的短句,如“这是排比句”“日子一去不复返”“他很无奈”等。但是,除此之外,薛老师的课堂设计也是有欠缺的。这个欠缺就在于“排列成诗句”这个环节,他没有把“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一句放进去;而这样一个缺乏相对完整性的语境,直接导致学生的思考仅仅停留在排比句上了,课堂因此显得有点迟滞僵化了。

三、教师理答:举重若重和举轻若重?

薛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不够给力,于是,薛老师必须以“用力”的理答把学生导向对文本的深度解读。面对学生过于单薄的回答,薛老师这样连续地发问:“老师这样排列,你能看出什么特点?”这个问题指向言语形式,简约而明确;“除了排比句,在内容上有什么发现?”这一句很自然地把学生的关注点由形式引向内涵;“日子和桃花、燕子、杨柳相比,有什么不同?”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两个问题则又把学生引向“为什么这样说”的深度解读。薛老师素以教学风格的简约大气、举重若轻而闻名,但这个教学环节却有“举重若重”之感。

再来看闫老师的理答。当学生说“这句写得很美,突出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而别的都会回来”时,闫老师理答“她感受到了这句话的不同寻常之处”。这句理答既没有启发和引领作用,也没有对观点进行提炼和深化。其实,闫老师可以追问:“你能具体谈谈文字是美在哪里吗?”这就能把教学引向对言语形式——诗意美的揣摩和体悟;也可以这样追问:“作者是怎样突出时间的一去不复返的,你能具体说说吗?”这样就把教学引向言语形式和内涵表达关系的探究。在引导学生体会诗意美的环节中,闫老师虽然一直在强调 “诗一般的语言”,但她的理答并没有引导学生去揣摩和品味诗行长短参差的变化之美,语言的回环往复之美,音韵的和谐悦耳之美,诗歌意象的组合之美。教师心中的“诗美”在学生那里还是“空美”,虽然闫老师类似“诗一般的语言”的表达共有七句之多,但仍有“隔靴搔痒”之感, “用力”但很“无力”,有“举轻若重”之嫌。

排比句怎么写范文第2篇

推开通向阳台的门,薄雾笼罩着我,如一层轻纱,梦幻般地想让我把这层薄纱捅破,看清薄纱外的世界。

走在上学的路上,那一棵棵树是那样高大,挺拔,雾轻轻地将它包裹,一片叶子,一根树枝也不放过。透过雾看树,就像在看一个羞涩的少女!偶尔有些地方的雾不均匀,就像害羞的少女探出头来张望。路上的车也被雾包住了。车轮被一层层的雾缠住,好像汽车长了翅膀一样,飘浮在云间!再看看楼房,静静地立着,就像一个巨人站在浓浓的雾中眺望远方。

走着走着,我自己也融入了雾中。此时的雾和路形成了一幅画。我呢,也成了画的一角。忽然觉得,自己爱雾!爱雾那虚无缥缈的样子,爱雾给大地穿上的一层薄纱,爱雾给自己带来无限幻想!

来到学校,坐进教室,外面的雾更浓了!从窗前往外看,似乎只有树和房屋的大致轮廓和一些隐约的颜色。还有的,就是那模模糊糊的人影!

下课时,拉着好友的手,在乳白色的雾间穿梭。周围白得似乎只有自己、好友和雾。走在雾中,我总是莫名地拉紧好友,生怕她丢了似的。雾中,隐隐看见灰色操场中有黑色的跑道,跑道那边,还有一棵棵轻摇叶子的树。看着看着,我似乎觉得自己更爱雾了,爱雾给人的朦胧感觉,爱雾的那种如云朵般的轻柔……

渐渐地,雾散了,只是散得缓慢。原本浓浓的雾开始淡了下去,一切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

哦,我爱雾,爱雾留给人们的一切美好……

【指导老师:朱 敏】

哇!好美的雾,令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那这篇习作是如何写出来的?有什么优缺点?接着往下看。

写作起源

我记得很清楚,那天很早就起雾了,而且雾很大,到中午时才散去。我在看雾的时候,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想用最美的语言把它写下来,结果当天就把草稿写好了。说真的,那天的雾美得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写了。

老师点评

朱 敏:怎样对身边的自然现象进行描写,这就需要我们的同学们做一个有心人。不仅要用自己敏锐的双眼去观察,用自己的双手去触摸,还要善于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对于大雾这一自然景观,小作者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比较具体地加以叙述,描写了雾的大而神奇。

孙永太:用词、造句、感受都有他的独到之处,题目也很有特点。选材构思独辟蹊径、不落俗套,表现出作者不俗的审美情趣和超凡的表达能力。由感而发顺理成章,雾有时捣蛋,有时乖巧,有时蹦跳,有时又异常温顺!雾,无拘无束,神秘莫测,这些惟妙惟肖的描写赋予雾以灵性美、神秘美。同时,也很自然地流露出作者对“雾”的那种特有的“爱”。文章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分别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比喻、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抒发真情实感。

丁 云:小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雾中朦胧而又神秘的世界,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自己上学路上的所见所想有序地表达了出来,文中细致的观察和合理的想象让文章增色不少。要是能够很自然地表达出对雾的情感那就更好了。

学生点评

我们听听浙江省平湖市乍浦小学六(1)班的同学怎么说。

徐天一:作者运用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把写景、抒情融于一体,凸显出作者对晨雾的那份喜爱之情。全文条理清楚,作者按地点的变化从雾的颜色、形态等方面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整篇文章主要通过雾中的景物来写雾的朦胧美,但细细阅读发现几个段落结构差不多,只是换了地方,换了景物,而雾的特点也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如果让我来写晨雾,我想我会按照“起雾了”“雾浓时”“雾去时”的顺序去描写雾的特点,我除了写雾中的景物外,还会写一写发生在晨雾中的人或事。

王敏艳:《晨雾》这篇文章中有许多十分恰当的修辞手法,通过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使得全文更生动有趣,让人读起来很舒服。在这一点上我得好好向臧越同学学习。另外,作者在写雾的过程中还适当地加入了自己的感受,这使得情景交融,使全文更有味。

张亦娴:文章开门见山,段与段衔接十分自然,排比句用得恰到好处,想象也十分丰富。在读文章时,希望能见到段中掺杂些间接的描写,这样能把文章的韵味表达得更浓。雾散时,相信看到的也一定很多,如果把这一块内容也适当描述一番,这样晨雾的变化就更加丰富了,大家说对吗?

张文杰:这篇文章构思巧妙,小作者文笔可谓是妙笔生花。初看文字,第一自然段十分简略,但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信息――起雾了。第二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的衔接十分自然,紧接着就是“我”所看到的雾景,“梦幻般”“薄纱”等词把我们带进了这个美丽的世界。在去上学的路上描写得格外细致入微,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运用得格外多,让人仿佛感觉这幅场景正在面前。小作者的身与心都融入了雾中,一个排比句把小作者爱雾的心情体现了出来,字里行间都表达着小作者爱雾的心。最后,总结了全文:“我”爱雾。在阅读本文时,我发现小作者在描写“晨雾”的过程中,似乎缺少了层次性,如何写出每到一处地方后,这“晨雾”带给大地不同的美,应该是接下来继续修改的地方。另外,对于晨雾的“爱”,小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我觉得大可不必,把这份对晨雾的“爱”融合在字里行字间不更有韵味?

排比句怎么写范文第3篇

公文写作经常用到排比句,大家知道公文排比句怎么写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公文写作50组排比句参考,提供参考,欢迎阅读。

1.“带头人”要有能抗“千斤担”的硬气,“带头人”要有能造“金刚钻”的专攻,“带头人”要有能铸“千斤顶”的担当。

2.涵养“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定力,擦亮“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慧眼,历练“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韧劲。

3.社区防控的“守门员”,疫情监控的“排查员”,防疫政策的“宣传员”,解决困难的“服务员”,防控工作的“管理员”。

4.常修牢记宗旨的“忠诚心”,赓续根本宗旨“传承课”,悟透初心使命“专业课”,夯实人民至上“时代课”,融入为民造福“实践课”。

5.在干部创新有为时,给予提拔重用;在干部攻坚遇阻时,及时雪中送炭;在干部遭遇挫折时,打开容错空间。

6.守土尽责的内在动力,勇立潮头的担当勇气,只争朝夕的工作劲头,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矢志报国的进取意识。

7.复杂严峻的形势,最能识别人的立场;艰难困苦的环境,最能磨练人的意志;生死关头的考验,最能淬炼人的精神。

8.再大的风雪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再大的困难改变不了奋斗的征程,再大的压力动摇不了坚定的决心。

9.方向有对错,是颠覆性的,始终把准正确方向;方法有好坏,是修复性的,不断探索方法途径。

10.路径选择上坚持试点、试验、示范不动摇,目标定位上立足率先、排头、先行不懈怠,工作重点上牢牢守住生态、开放、创新不放松。

11.理想信念进一步明确,政治站位进一步提升,核心意识进一步筑牢,大局观念进一步增强。

12.以率先探索、积极创新的姿态,让体制机制活力充分释放;以勇于创新、敢于超越的自信,让经济发展活力充分迸发;以筑巢引凤、人尽其才的格局,让人才竞争活力充分激发。

13.坚持点面结合、系统谋划,使发展更加全面;坚持突出重点、拉高标杆,让优势成为品牌;坚持精准发力、守好底线,把短板加快补齐。

14.必须有“幸福来自奋斗,实干成就梦想”的价值导向,必须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宽阔胸怀,必须有“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的垂范意识。

15.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职业操守,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贵品质,勇于担当、拼搏实干的优良作风。

16.锤炼了党性、提高了素质,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拓展了思维、提升了能力,交流了思想、增进了友谊。

17.坚定忠诚的理想信念,真诚朴实的为民情怀,奋发有为的勤政状态,高度自觉的责任担当,干净正派的纯洁本色。

18.没有项目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不了;没有项目建设,城乡功能品质提升不了;没有项目建设,人民生活改善不了。

19.用党的理论强壮“硬骨头”,用实战实训锻造“硬骨头”,用优良传统熔铸“硬骨头”,用组织炉火淬炼“硬骨头”。

20.铸就坚决听党指挥、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强化赓续红色基因、矢志强军打赢的使命意识,凝聚扎实练兵备战、淬炼刀尖铁拳的钢铁精神。

21.打造面向全球的人才“蓄水池”,铸强动力澎湃的科技“硬内核”,厚植数字赋能的城市“智慧芯”。

22.坚持深学笃行、把牢改革发展“方向盘”,坚持慎终如始、打好疫情防控“主动仗”,坚持危中抢机、下好逆势转型“先手棋”。

23.把先导产业的“优势增量”造出来,把勇于创新的“头部企业”顶出来,把引领未来的“顶级平台”建起来。

24.以“最全产业链条”容纳各类企业基石,以“最强产业集群”吸引多领域人才工匠,以“最优产业生态”汇聚强大产业气场。

25.深明艰苦奋斗的意义,审视艰苦奋斗的方位,瞄准艰苦奋斗的目标,增添艰苦奋斗的动力。

26.闯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险阻,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问题,挑战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

27. “稳即期”与“谋长远”的关系,“优存量”与“扩增量”的关系,“练内功”与“借外力”的关系。

28.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冲劲,迎难而上、敢战必胜的毅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29.思想认识的共同点,情感交流的共鸣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

30.理论宝典的案头书,鲜活教材的工具书,重要窗口的必读书,教育培养的必修课。

31.树立应变求变的全新理念,弘扬苦干实干的高效作风,强化用心用力的硬核担当。

32.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文化产业更加发达,文化形象更加鲜明,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33.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前所未遇之大疫情,经济下行之大考验,全面小康之大考题。

34.是雄鹰,就要到蓝天翱翔;是骏马,就要去原野奔腾;是军人,就要去疆场拼杀。

35.在精神上振奋起来,思想上重视起来,行动上紧张起来,工作上忙碌起来。

36.冲锋陷阵在一起,流血牺牲在一起,攻城拔寨在一起,攻坚克难在一起。

37.海纳百川的胸襟,敢为人先的勇气,知人善任的本领,鼓励创新的氛围。

38.入火海而不退缩,遇烟雾而不迷失,出淤泥而不沾染,临诱惑而不动摇。

39.性质宗旨“主线”,组织原则“准线”,权利义务“基线”,纪律规矩“底线”。

40.让改革的品牌越来越响,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合作的红利越来越多。

41.对党忠诚、表里如一,不忘初心、始终如一,干在实处、知行合一。

42.经济增长的“主力军”,科技创新的“主动力”,就业创业的“主渠道”。

43.以“非常之心”引项目,以“非常之为”争项目,以“非常之力”建项目。

44.在学习宣传上下真功,在贯彻落实上用真劲,在组织推动上见真效。

45.遇到的挑战非比寻常,肩负的使命非比寻常,取得的战果非比寻常。

46.在“率先”上敢抢先机,在“蹚出”上肯下苦功,在“新路”上勇于探索。

47.振奋勇于担当的精神,增强善于作为的本领,弘扬真抓实干的作风。

48.把心思用在谋发展上,把精力放在干事业上,把身子扑在抓落实上。

排比句怎么写范文第4篇

初高中阶段每一个学生的首要目的最终目的唯一目的就是考高中考大学,每天除了做题就是做题,没有时间去阅读书籍,导致视野狭窄,阅历单薄,文采匮乏,思想浅薄。初中生高中生每天的生活就是起床、上学、上课、放学、回家,每天都在重复着单调的循环往复运动。我甚至觉得他们比西西弗还要可怜——至少西西弗滚石头的过程中还可以看看山上的风景,而他们呢,失去了生活,禁锢于两点一线之间,没有了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还能写出什么?

中考高考的写作是有要求的,有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比如,你的思想要健康向上,你的立意要切题,你的文体要明确,你的字数要写够,你的文章要有文采,你的选材要得当……而我们的老师也时时刻刻拿着这些条条框框提醒告诫每一位学生,这样无形当中就给学生套上了紧箍咒,使得他们不敢越雷池一步。为了从整体上保证成绩,许多老师向学生传授应对大考的写作秘笈或者干脆规定作文的写作模式:尽量写议论文,因为记叙文释题的深度性不够,风险系数大,高分率偏低;多用排比句对偶句多用修辞;作文要“凤头”“豹尾”“猪肚”,开头怎么写结尾怎么写中间怎么写规定的一清二楚;主题要宏大深刻,尽量往国家大事上靠拢……有了这些模式,学生只要写作便会套公式。在这些模式公式中,学生渐渐迷失了自我,从而失去了自我,本有的想象的翅膀被捆缚的结结实实,他们表达的不是真性情,写的不是真自我。正是在模式化写作的指引下,每篇作文都会出现屈原、岳飞、辛弃疾、陶渊明、司马迁,用一个名词叫“宏大叙事”,这样文章有深度;每篇作文的开头都是一大串葡萄一般的排比句;在模式化写作的指引下,年龄不大的孩子能喊出高深的政治口号,他们敢说大话、空话、好话、假话,由“春来草自青”可以扯到汶川大地震。卢梭说,任何刚劲的东西,任何伟大的东西,都不会从一支唯利是图的笔下产生出来,让十几岁的心灵承担这么多道义是不是有点残忍,有点沉重?身为老师,我也在走着急功近利的套路。每当我给学生讲完作文该怎么写之后,我的内心会有隐隐的不安,因为我觉得我用自己的意志禁锢压制他们自由驰骋的灵魂,就像把一群任意翱翔的小鸟硬生生的赶进一个阴沉沉的铁笼。

有人会说你在这横挑鼻子竖挑眼,那你说怎样做才科学合理?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也许我们该去请教请教昆德拉、马尔克斯、博尔赫斯、卡尔维诺、帕斯捷尔纳克,你们是如何写出如此伟大作品的呢?当然,与大师们直接对话是不可能的了。如果抛弃功利化教学,我愿意采用下列方法(有的过于理想化,较幼稚,请勿见笑)去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一、用文化经典来熏陶学生,让他们感受经典的魅力

我会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让他们去阅读更多的经典作品。我会把我所知道的名家名作多推荐给他们,并时常在课堂上为他们朗诵佳作,然后配以我个人的分析与点评,使他们切身感受到文学经典的魅力,并教给他们阅读经典的方法。通过经典来提高学生个人的语言水平,充实写作技巧,加深思想深度。在经典当中,我更愿意推荐西方的作品,不是我崇洋,在人性的挖掘上,个人觉得西方的作品要远远超过我们。中国的作品往往体现的是浓厚的政治色彩,作品中的人都是为政治服务的,所以就忽略了人性。我个人觉得西方作品读多了,对人性与心灵就会表现越为真实,越为透彻。

二、带领学生周游世界,游遍所有的山河大川名胜古迹,了解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开阔视野增长阅历

余秋雨如果没有丰富的旅行经历,肯定写不出《文化苦旅》《千年一叹》。学生需要阅读文字书,但更需要阅读世界阅读社会这本无字大书各个国家山河大川,古迹风土人情,是最博大最精深的文化,是最为宝贵的财富。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广泛涉猎这些世界文化,那么他们的眼界会得到极大的开阔,精神思想内涵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自然会加深对世界的认识。只要他是个有心人他一定会写出伟大的作品的 。

三、施行开放式写作,自由式写作,让学生不再受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

排比句怎么写范文第5篇

这不是我刚开始写日记那会儿写的嘛,真想看看当时的我日记写得怎么样。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我轻轻翻开了第一页:

10月1日,天气晴。

今天是国庆节,大家都很高兴,可我却好难过,好难过,因为小花猫偷吃了爸爸买给我的金鱼,我太生气了,就打了小花猫一下,小花猫吓得逃走了。我好可怜,小金鱼没有了,小花猫也逃走了,这下我什么也没有了,谁还来倍我玩呀?

我真的好难过,好难过!

看完之后,我不禁暗笑自己当年的日记幼稚得可怜,没有排比句的气势和郎郎上口,也没有比喻句的优美,更没有拟人句的形象贴切,有的只是几个用来用去的词语。

可当我一页一页翻过去时,心里竟有种酸酸的味道。合上本子时我深深叹了口气。

我当年的日记的确是幼稚,甚至有点傻,可是,你敢说我这篇日记上有半点掺假?答案是否定的。这篇日记上字字多表达了我当时的感受,虽然它没说我当时的心理难过地像什么,怎么样,怎么样。可是在这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我当时难过的心情。

而现在的我,写的日记有几篇是真实的?为了凑字数有时我还会莫名其妙地添上几句话。对我来说,写日记就是一件苦差事,心里不想写却必须得写。说得难听一点,我写日记恐怕就是为了交任务吧!

以前,我什么也不用想,看到什么,想写什么,不用怕别人说,拿起笔就把这些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可现在呢?写得不好,又怕别人笑,结果稿纸在地上“开了花”,这样捧出自己的“得意之作”

可惜,技不如人,于是抱怨身边没什么题材,可我哪里知道,我身边到处是故事。

有时,我又会双手拖着下巴痴想,真的是我周围没什么事可写,还是我边了呢?现在,我明白了。的确,我变了,我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

排比句怎么写范文第6篇

[关键词]经典台词 语言的艺术 诗性言说

军事题材电视剧《士兵突击》是一部未经宣传却火爆荧屏以及畅销碟市的电视剧。2007年,这部由兰小龙编剧、康洪雷导演、王宝强主演的军旅电视剧剧在各地电视台一播再播,收视率依然一路飘红。论坛中有数以万计的热帖热烈讨论这部剧集。在2007中国电视佳作大票选中,该剧一口气连夺“年度最优秀电视剧”“年度最佳编剧”和“年度催泪弹”三项大奖,取得了高票房、高收视,更获得了好口碑,出现了“许三多”现象,剧中的经典台词甚至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流行语。一部没有爱情、没有大腕、没有流行的市场元素的“三无”电视居《士兵突击》成了荧屏最大的收视热点。原因要归结于有个性的编、导、演这三个元素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的组合碰撞。《士兵突击》之所以成功是多因素造成的:导演的匠心独运,演员的激情演绎。幕后的制作加工,但在诸多因素中,兰小龙的长篇小说《士兵突击》基础,是前提。

兰小龙在谈到创作经验的时候,甚至不承认《士兵突击》是一个故事,他说他创作之前不会去策划这个故事,“我要求我的每一句话都要吸引观众,所以我是写台词,不是写故事。为什么会这样?4个字:‘本该如此’。你既然写戏,又是写这种戏,你注定要用这样一种方式,这是我理解的戏剧。”“我写一个东西。第一重要的肯定不是情节。甚至都不是人物,是每句词。”

的确,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的栖居之地。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小说是以语言为载体的叙事文学。它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为基本特征。作家汪曾祺曾这样认为:“语言是小说的本体,不是附加的。可有可无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语言构成了小说家创作风格的主要部分。将小说创作理解为语言的艺术,重视小说语言的审美特性,是小说家成功的要素。

兰小龙的《士兵突击》,故事完整、人物饱满、情感丰厚、加之内敛朴实的叙事方式,使得全剧艺术创作的完整性达到一个当代军事题材创作的新高度。许多观众在观看了电视剧《士兵突击》后被其经典台词所吸引。展开了对小说《士兵突击》的延伸阅读。笔者认为小说《士兵突击》的语言丰富多彩,富有魅力,具有如下特点:

生动形象

《士兵突击》的语言之所以富有魅力,原因之一在于语言生动形象、新鲜活泼。而生动形象主要归功于巧妙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方式。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比喻能化抽象为具体,使道理清楚明白,易于接受,给人以深刻印象。出现在电视剧中,就避免了空洞生硬的说教,利于表演。例如小说中的明喻:“其实谁是骡子谁是马显而易见。我是新兵连最早现形的骡子,而成才是新兵连最出色的马”“每做对一件小事就被他像救命稻草一样抓着,有一天我一看,好,他抱着的已经是让我仰望的参天大树”再如暗喻:“咱们三五三团的一把刀,对敌人是尖刀,对训练是剃刀,对自己是剔骨刀”“七连是个人,就站在这,比这房子高,比那树还高。伤痕累累。可从来就没倒,所以它叫钢,钢铁的意志钢铁汉”“你就是我的地狱!”还有借喻:“你这样的人,自己心里就开着花。班长走了,帮你割了心里头最后一把草。”“蓝天白云,一开一片花……我怎么就空投到这泥潭里来了……”有些地方则是明喻、暗喻、借喻兼而有之。如:“因为你更可怜巴巴,比我刚来时更像一团扶不起来的泥巴。没办法,他就要把我们这些泥巴捏成了人形,让泥巴也会自爱和自尊。”作者运用的比喻中暗喻、借喻较多。且大多着重于主、客体内部性质上的联系。而不是着眼于主、客体之间外部形态上的相似。这有利于人物性格的展现。他在运用比喻时还注意了喻体的新颖性,如将好兵喻为“马”。孬兵喻为“骡子”,“七连”喻为“钢铁汉”,从而给读者和观众以独特而难以磨灭的印象。

幽默诙谐

《士兵突击》的语言是幽默的,这种幽默不是庸俗的,无聊的,而是寓庄于谐。作者巧妙地运用时空的错位,突然的逆转营造了一种喜剧氛围,令大家开怀一笑,同时也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突然的逆转:例如在新兵连,许三多把连长高城说的话一字不差的背下来(其中包括许多闻所未闻的军事术语),高城第一次冲他笑了。当许三多喜滋滋地道:“报告连长,背下来好写信给我爸!”高城的笑容僵在了脸上:“你们全排临睡前把《保密手册》写三遍!――不该说的不要说!不该问的不要问!”这种欣赏与惩罚在刹那间的逆转产生了喜剧效果,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勤奋的新兵和一个严中有爱的连长。小说中多次出现的这种出乎意料的反差极大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情绪与情节的跳转也给人们带来意外的惊喜。小说还善于运用时空的错位增加幽默元素《士兵突击》第二章的第九节:在家乡的山上,二和问他“干吗要当兵?”许三多犹豫了一下:“有句话,说我们都来自五湖四海,是为了同一目的走到一起来的。这个目的就是保卫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疆土……”这样的书面语出现在青山绿水之间这样一个自然的环境里,出现在兄弟二人的对话中这样一个私人的谈话场合,不合时宜。显得滑稽可笑。许三多的憨傻、木讷可见一斑。类似这样的语言举不胜举,在不经意间的跳转给我们带来欢声笑语。

自然流畅

《士兵突击》语言是自然流畅的,如行云流水。自然源于生活化、口语化,明白晓畅。比如对剧中人的称呼:“许木木”“三呆子”“傻子”“装甲老虎”“屠夫”“南瓜”“绝情坑主”。准确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或身份特点。这样的语言朴实真实鲜活、富有生命力。再如连长高城的语言:“炊事班都没了,吃锅盖啊?”“失败是成功的亲娘!”白铁军:“猪都被你气死了!”这样本色的语言拉近了作品和读者的心理距离,容易被大家接受。语言的流畅在于句式的错落有致,散句中对偶、排比句的运用产生了效果。例如:对偶的运用:“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年少轻狂,幸福时光”“明明是个强人,偏生一副熊样”“苍蝇飞上去劈叉,蚊子踩上去打滑”对偶句音和谐匀称,琅琅上口,简洁有力。伍六一“照顾我的人,让我照顾你的人,被我们挤走的人。让我成了现在这样的人,让你成了现在这样的人,还能有谁?”对偶句和散句结合运用。整齐中追求变化,活泼自然,增强了表现力。排比句:“二十一岁我丢了班长。二十二岁我没了七连,二十三岁我会失去什么?”排比句整齐有力,有节奏感,语意连贯,引导读者和观众思考人生的意义,增加小说的主题的丰富内涵。

深刻睿智

作者兰小龙比较喜欢存在主义哲学。他 发现身边有很多人在追问,而且处在焦虑之中。于是他在小说中不断追问存在的意义,将笔触指向灵魂深处。小说中深刻睿智的句子多次出现,许多话语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座右铭。“不抛弃。不放弃”“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有意义。”“很多复杂的事情其实是简单的。”“平平常常,那还真不是件容易事啊”“不要对一件没做过的事说没有意义”“信任这种天赋不是人人都能有的。”“过日子就是问题叠了问题。”“在最绝望的情况下尽了最大努力”“我们没有选择顶不住的权利”“藏着掖着。才能出奇制胜。”“你的战友甚至你的敌人,需要你去理解、融洽和经历”“快是快,可那真不是最重要的。”“心稳了。手也就稳”这样的语言内涵丰厚,用简洁地概括了人生的哲理。小说《士兵突击》的封面上赫然印着一句话:“步兵就是一步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兵!”坚持、相信、真诚、团结、珍惜……许三多坚守的东西正是浮躁社会中人们所缺失的。钢七连“不抛弃,不放弃”的宗旨已经成为许多人的指南针。它告诉人们无论在多么寂寞和艰难的情况下,也不能抛弃亲情、友情、战友情等人间真情:不能放弃信念、理想和原则。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绝不仅仅是一部小说,而是哲学、是人生、是教我们成长的历史。“一本好书,能教会你怎样做人!

蕴涵真情

为什么一部“纯男人”的小说这么煽情。赚走读者那么多眼泪?兰晓龙说,这正是因为它反映出了当代军人真实而又纯粹的情感世界,展现了男人们的内心世界,人物都是“活生生的”。《士兵突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用友情代替爱情”。深厚、真挚的战友情、兄弟情,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集中体现在入连仪式、班长退伍等场面。如《士兵突击》第六章第五节许三多的入连仪式:“列兵许三多,有的连因为某位战斗英雄而骄傲,有的连因为出了将军而骄傲,钢七连的骄傲是军人中最神圣的一种!钢七连因为上百次战役中战死沙场的英烈而骄傲!……”还有那首豪气冲天、充满阳刚之气的钢七连连歌:“一声霹雳一把剑,一群猛虎钢七连:钢铁的意志钢铁汉,铁血卫国保家园……”小说善于在情感的处理上做文章,在情感的表达上不但真实而且细腻。《士兵突击》第六章第二节:当许三多接到团部命令要离开五班的时候,他说:“我离开过家了……我不愿意再离开家。”许三多的声音让每个人都心酸《士兵突击》第十一章第五节:班长史今退伍。许三多趴在包上不让走,断断续续地说“我想做傻子……大家都跟傻子说话……傻子不怕人走……他不伤心”伍班副:“许三多,你说的对,我们不是朋友还是什么呢?”共同经历过艰难的考验甚至生死考验的战友情、兄弟情恐怕是其他任何情感都难以比拟的。唯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观众和读者。朴素而深沉的情感击中了观众和读者心灵最柔软的部分。

总之,《士兵突击》的语言生动形象、幽默诙谐、自然流畅、深刻睿智、蕴涵真情。呈现多姿多彩的特点。给予观众丰富的情感体验、深刻的人生启迪,给予观众多层面全方位的艺术享受。电视剧的成功离不开导演独具匠心的创造指导以及演员准确到位的个性演绎。但这些首先是由小说《士兵突击》独特的语言特点所决定的。语言本身既有实用性。又有诗性的一面。文学是将语言的“诗性”发挥到极致的一种话语实践。艺术表达必须是诗性的表达,以语言为载体的小说。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必须达到诗的境界。《士兵突击》的文学语言是诗性言说,诗性言说唤醒了生命,追求人们生存境况和生命体验的本真显现。小说《士兵突击》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壮语,只有简简单单的话:“好好活”“不抛弃、不放弃”“常相守是个考验”,这些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名言。这些话呼唤情感的回归,感召着人们热爱生活,激励着人们坚守与执著。

排比句怎么写范文第7篇

一、阅读教学要以诵读为本。

诵读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积累。古人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占鳌头,是我国阅读教学宝贵的传统经验之一,是汉语学习的不二法门。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诵读,能促使课文“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深切地感受到语言的音韵美、形象美、情感美和形式美,感受语言所焕发的光彩与神韵。阅读教学自始至终要贯穿“诵读”,一是有层次地读:感知性地读、理解性地读、品味性地读;二是有重点地读:因文而异、突出重点、自主选择;三是有指导地读:顺学而导、想象揣摩、赏析体验。

二、千方百计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积累是运用的前提。语言学习要以积累为主,达到“举一反三”。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驰。”积累语言文字要以教材为轴心,优化习练,让学生熟读成诵,勾画抄写,达成积累;以书报为径线,让学生广泛猎取,摘抄诵读,分类入库,丰富积累;以生活为纬线,拓宽视野,让学生耳濡目染,烂熟于心,促成积累。语言积累必须经历一个理解、感悟、鉴赏、应用的复杂过程,语言积累是一个动态的呈现,它渗透到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之中。比如《桂林山水》一课有这句话:“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教学时既要让学生体悟句子的思想内涵,更要领悟表情达意的奥妙所在,最后让学生熟读成诵,烂熟于心。

三、体悟文章的表达奥秘。

阅读教学要聚焦表达奥妙,引导学生亲近言语形式,把握言语规律,揣摩文本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表达方式、修辞方式,以及文体特征,紧扣“表达奥妙”探究教学,才能真正增长言语智慧,提升语文能力,形成语文素养。比如《再见了,亲人》一课,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排比,表现舍生忘死──“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几个动词短语构成排比句,将朝鲜人民为了志愿军把生命置之度外的可贵品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反问,突出深情厚谊──“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这反问句态度鲜明,语气坚定,突出友谊的深厚,志愿军将铭记于心,永远不会忘记朝鲜人民的深厚恩情。呼告,饱含真挚情意──“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作者以恳求的语气劝慰,把志愿军对朝鲜老妈妈深深的敬意和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直接抒发出来了。对比,突出爱憎分明──“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一个刚强的孩子,妈妈牺牲时没有哭,而与志愿军分别时却哭了。这种对敌人的“恨”,对志愿军的“爱”形成了鲜明对比,表现了与志愿军的亲密感情。教学时要引领学生体悟运用修辞手法的魅力。

四、强化语言的运用。

排比句怎么写范文第8篇

第一节课的铃声刚响,我们就纷纷进入了睡眠状态。只听老师一声怒吼:“怎么都没精神?难道你们也像青蛙一样冬眠了么?”一边还自己嘟囔着“过分,过分。”老师的脸上突然露出一缕微笑,我们从心底深深明白,那是奸笑,我们的麻烦不小了。老师扶了扶她那巨大无比的老式眼镜,不怀好意的说:“同学们,为了我们班在期中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为了巩固大家的知识,为了了解大家掌握所学东西的情况。所以我决定,今天听写一单元的生字生词,默写古诗,外加写一写中心思想。我相信以我班同学的优异成绩,这点东西简直是小菜一碟。”老师暗笑。哎,这招真绝,一个排比句,外加一顿冷讥热讽就把我们绕进去了。什么小菜一碟,对我们来说简直是“满汉全席”。

有什么办法呢,只好埋头苦“写”。我大笔一挥就写完了,只是内容有些简练,不过也只剩了几道工序嘛,相信老师是不会对我河东“师”吼的。前看,小孙同志正在整理答案;后看,花椒小朋友正在埋头苦练;左看,小曹先生正在摆弄指头;右看,同桌正在翻书察看。老师投了个目光过来,幸好我透过玻璃看到眼镜的反光,才没被抓去被“杀”。听说被老师抓去的人,在一段时间有耳鸣、老师恐惧症等症状。只听一声喜气的下课铃,同学们就不约而同的冲出了教室,只见几个身影从我身旁划过。“什么课这么激动?”我问到。“体育!”同桌兴奋得说。

我三两步冲出教室,一时没抑制住自己的情绪一下子跑到了操场尽头。回头一看,大家已经站好队了,赶忙又跑了回去。

还好没有被老师K。“同志们!今天我们来练跑步,整队一圈,散队九圈。”一看就知道语文老师和他连起伙来欺负我们,还有没有天理,我们老百姓是用来被欺负的吗?不过我们也只能忍气吞声。同学们几乎同样的步伐、同样的动作向前移动。似乎都进入了冬眠状态。弯腰、伸出舌头、眼神黯淡、手自然下垂。迈着的步子也是半走半跑型,就是说腿抬高了走路。我们的队像一只蠕动的虫子。迷迷糊糊集体走完了一圈。谁知老师大怒:“就你们这样,重跑!”老师的吐沫

向大雪一般在天空中飘落。而我们也发出了杀猪般的叫声:“啊!”我们班同学虽然学习不行,但是智商还是很高的(尤其在耍小聪明方面)。由于我们离体育老师比较远,所以看不大清,只能听步伐判断走得好坏。所以我们齐刷刷的把脚用力的砸向地面,犹如千斤巨石。发出的整齐的“噔、噔”的声音。不过样子还是那样,只是改为挪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