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未来图书馆

未来图书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未来图书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未来图书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未来图书馆 复合型馆员 性格特征

图书馆的发展从早期的藏书楼发展到以纸质文献为主的现代传统图书馆,再发展到今天以计算机和网络应用为主的数字图书馆,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将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相结合的复合型图书馆,作为数字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以其体积小、容量大、检索方便、信息更新快等优势成为未来图书馆的主流资源,占据馆藏比例逐年攀升。作为传统图书馆的纸质文献由于其固有属性及读者的广泛性,传统纸质文献仍会在未来图书馆占有一席之地,纸质文献的绝对数量仍将成增长趋势,电子文献资源是未来图书馆履行情报职能的最佳信息载体,而纸质文献资源则是未来图书馆履行社会教育职能的最佳信息载体,把二者进行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才能在网络化时代体现其价值所在,因此未来图书馆的最佳模式是复合型图书馆。未来图书馆文献的复合型特征决定馆员应具备复合型人才,既掌握传统图书馆基本专业理论知识,也需掌握与之相关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知识,具备较强的服务能力及良好的性格特征以适应未来图书馆的发展。

1.未来图书馆馆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未来图书馆馆员的知识结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系统掌握传统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还要会运用现代文献情报服务的理论和方法,了解本专业最新理论成果。②掌握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术,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条件下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尤其是精通馆内的各种服务软件及馆内整个网络系统。③具备信息资源整序、开发和利用的能力,图书馆员要具有良好的信息分类技巧和主题标引能力,能快速准确地进行信息检索和信息分析。④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图书馆员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外语水平才能了解国外文献信息并能准确地表达和传递信息,否则不能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为读者服务。

2.未来图书馆馆员应具备的服务能力

未来图书馆员的服务能力是指个人拥有的知识技巧和态度,个人特有的能够产生绩效所具备的知识技巧和行为。未来图书馆员必须具备以下五种能力:①学习能力,学习是提高馆员能力的基本途径,通过学习才能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才能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品质。②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应用,而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造环境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是馆员能力要求的核心,是图书馆员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③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现代图书馆馆员要具备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利用能力、信息交流能力。④服务能力,未来图书馆要面对读者广泛而多样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服务活动,馆员的服务能力将得到更大的发挥和考验。⑤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也是对图书馆员的基本要求,图书馆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才能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也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图书馆形象。此外,图书馆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助于了解读者的多种需求,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3.未来图书馆馆员应具备的性格特征

未来图书馆馆员应具备的性格特征:①良好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坚韧性、自制力,较强的自制力能自觉调节馆员心态。②稳定的情绪,馆员必须具有稳定的情绪和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不稳定的情绪。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也影响馆员自身心理健康。③清晰的自我意识,未来图书馆馆员要有清晰的自我意识,用优秀图书馆员的标准衡量自己,自觉地评价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工作中自尊、自重、自爱、自强。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④良好的性格特征。未来的图书馆员要具有良好性格特征,如待人热情,富有同情心,人际关系良好,工作耐心,细致等。这些性格特征是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4.当前图书馆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4.1人才流失,人才流失是我国图书馆面临的一大困境,由于图书馆相对其他部门待遇差、社会地位低、高层次人才纷纷跳槽,而继续留在图书馆的人员文化层次不高,服务能力较差,由于高新技术人员缺乏,致使多数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落后,先进设备的效率发挥不足,信息开发程度低,服务水平落后。

4.2人才比例失调:一是学历结构失调。高学历人才比例偏小,本科以上以上学历不到三分之一,极大部分是专科以下学历,职工家属及招聘工人占了相当一部分比例;二是职称结构失调,原有高职称人才纷纷跳槽,新的高素质人才又不愿进入,致使高职称人才严重缺乏,中级职称及工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三是年龄结构失调,相当比例的机构不重视图书馆建设,把图书馆当成了疗养院,老弱病残占多数,年龄轻的馆员比例偏少;四是性别比例失调,多数图书馆女性比例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而男性馆员比例偏少。女性馆员过多容易造成人际关系复杂,馆员之间情绪紧张或消沉,影晌工作效率。

5.培养未来图书馆馆员素质的途径

5.1采取多种措施提高馆员队伍的素质。未来图书馆必须有一支优秀的馆员队伍,馆员素质是推动图书馆未来进程中最关键的因素,建设高素质的馆员队伍,全方位提高图书馆馆员的素质成为目前图书馆工作的紧迫任务,全面提升馆员素质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加强馆员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加强馆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馆员的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平,激发馆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才能提高馆员的工作效益和服务能力,提升未来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二是健全完善终身学习机制,图书馆应设立专门的负责培训工作部门,加强馆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图书馆为馆员制定长期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应根据图书馆的发展学用结合,按需施教,注重实效;三是.引进人才,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图书馆要有计划引进高端技术人才,通过他们理论上的传授和业务上的传、帮、带,最终提高整体馆员队伍的素质,同时制定和完善业务考核和激励机制,激发馆员自我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四是广泛开展合作交流,图书馆应积极开展馆际交流活动,通过与其他图书馆学术交流、研讨会,让馆员在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提高业务水平及研究水平、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成为信息生产和信息服务的4复合型人才。

5.2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培养未来图书馆馆员心理素质。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心理态势及外在形象等。通过图书馆文化建设,对培养馆员性格特征具有重大作用。①使馆员树立正确的自我心理定位,能自我认识自我存在的价值,自觉把图书馆事业作为自己奋斗目标。②培养馆员的积极处世态度,对工作饱满热情,热爱读者,热爱图书事业。③能完善心理调节。④优化个人气质。⑤铸就合作共享的群体心态。

未来图书馆范文第2篇

未来的图书馆它的设计真是别具特色。它建在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使人不仅可以专心看书,疲惫的时候还可以欣赏一下这多姿多彩的海底风光。它的形状像一本正要打开的书,好像要邀请你到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图书馆一共有8层,每一层都按照不同的类别设定不同的阅读环境和书籍摆放。在每一层的正中央都有一个传送门,你可以快速到达你想要的的楼层。

不仅如此,未来的图书馆还有各种各样神奇的功能。最令人眼前一亮的莫过于贴心椅服务功能了。由你进门那一刻起,你就可以用图书卡读取一张贴心椅,这张贴心椅一旦被启动,它就会像忠诚的小狗一样,跟随着你,直到你找到书为止,中途绝不易主。如果你看书眼睛疲劳了,它还可以从两侧伸出两个按摩神器,帮你舒缓眼睛。

除此之外,图书馆的心得传送功能也是很受欢迎。如果你读到一本书,你很想把他分享出去,或者想发表读书心得。你可以你可以直接在图书馆的传送墙上登录发送,到时,全世界阅读这本书的人都会来和你分享心得了。

未来图书馆范文第3篇

【关键词】IT;图书馆;高校

一、Internet互联网络的发展历史

Internet的前身是1969年美国国防部为了抵御核进攻而开发的一种分散型通信网络,名为ARPANet。此后不断改进,并扩展到民用领域。1972,E-mail诞生;1987年正式被命名为Internet。1991年美国政府宣布Internet向社会开放,允许在网上开发商业应用系统;1993年,万维网(WWW,World Wide Web)在Internet上出现。1995年,Internet上的商业业务信息量首次超过科教业务信息量。互联网从开始到今天已经过三个时代的发展,初期Interne互联网上只有单一的文本信息(如E-mail)。后来Web超文本链接的出现使Internet不再只是单一的文本信息,它使Internet有了色彩丰富的图片各类音频与视频多种信息,出现了大量的集成门户网站,Internet开始以目录的形式把可能查找的大量信息集成整合。例如Yahoo、新浪、搜狐等。随之着web2.0的出现,互联网信息查询方式又从单一的目录方式向信息直达的搜索方式重构。Wb1.0是由专业人士编写、逐级细分的传统信息查询,如今的Web 2.0,使用户不仅限于浏览器读取,也可以是网页内容的生成者。当搜索算法已把单纯的信息本身的匹配做到极致,人际交互再次重构互联网信息。信息的查询方式是以人际为传输渠道,每点资讯都附加了人的意义,人越真实,网络信息就越有价值。Internet应用户信息越来真实、越来越人性化、社会化。近年来Social Media一类社交网站开始登场,如Facebook人人网等。2006年3月,亚马逊(Amazon)推出弹性计算云(Elastic Compute Cloud;EC2)服务。2006年8月9日,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会(SES San Jose 2006)首次提出“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大众参与的计算模式,其计算资源(包括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交互能力等)是动态、可伸缩、被虚拟化的,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可以方便地实现分享和交互,并形成群体智能[1]。与此同时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在每年以着惊人的速度递增着,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占手机用户的72.2%2012年上半年,通过台式电脑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为3.80亿,笔记电脑本接入为2.42亿,而手机用户接入互联网的已达到3.88亿,相比之下,不难看出手机已经成为了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近两年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生成了新兴的物联网。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是“传感网”在国际的通称,即把所有物品通过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它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是一个全新的技术。[2]

相信伴随着云计算、移动物联网和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笔者认为移动物联网云端时代已经到来,且会再次影响需资源整合资、资源共享的图书管理事业,并带来划时代变革。

二、从《大英百科全书》(Britanica1)兴衰看IT对图书事业的影响

《大英百科全书》(Britanica1)1768第1版,到今天的第15版,经历了200多年的历史,一直是西方世界最权威的综合性百科全书。1990前32卷精装售价1,600US$;利润可观。年销售额7亿美元。是当时图书馆、中产阶级家庭的必备,就好象我们当年学生必备新华词典一样。1992年微软决定进军百科全书生意购买《Funk & Wagnalls》版权,二流百科全书;制作多媒体光盘Encarta[3],售价49.95US$。《大英百科全书》(Britanica1)以2,000US$的订阅费提供网上图书馆服务。大图书馆购买,小图书馆及家庭认为多媒体光盘Encarta足可以满足需要且花费又少。1996年《大英百科全书》(Britanica1)销售额仅为3.25亿US$,只有1990年的一半。1995年《大英百科全书》(Britanica1)进军家庭市场,每年120US $订阅费的在线版本;但还是只有少量顾客订阅;1996年《大英百科全书》(Britanica1)推出200US$光盘版本,仍比微软公司的Encarta高很多,就此《大英百科全书》(Britanica1)陷入困境。最终不得不在2012年3月13日,历经了244年的漫长岁月,《大英百科全书》宣布,目前市面上库存的纸载百科全书卖完后,将不再推出印刷版,内容全面数字化。从而不难看出优质、快捷、低廉、及时、准确的信息才是适应当今信息时代的要求。

三、IT对我校图书馆的影响及未来设想

以我校图书馆为例,2002年之前我校图书的借阅方式为闭架式手工借阅,到了2002年,计算机普及,开始使用图书馆管理系统将图书信息录入计算机,实现了开架式的机器借阅,掀开了向现代化迈进的篇章。2007年我校更新了图书馆的管理软件,师生在不用到馆情况下,用校园网络就可以查到详细的图书信息,使我校馆藏信息实现了局域网络化。为2010年实现了统借统还的大流通管理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再次升级图书管理系统,开通了IC校园一卡通的管理模式及光盘媒体信息同步检索功能。又向全面数字化进程迈进行了一大步,就此计算机的远端查询不是遥不可及。随着移动互联网云端时代到来,物联网的发展,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的成熟,((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也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RFID卡的低成本足以可以替代未来图书中的可充销磁条及条码。将详细的图书信息集成于该卡中,利用手机互联网实现完全自助式借阅已是指日可待。

笔者认为未来的高校图书馆会将把移动通讯、互联网、RFID及定位技术相结合,有可能打破现在的相对独立的状态,实现资源共享,信息统一,向着全面社会化、个性化服务的方向发展。随之着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物流的发达,人们完全可以在家就能实现借还图书。因此对所有从业的图书馆人员来说,那将提出更细仔的分工及更高技术的要求。

1.著录信息的变革

信息著录信息的专化与商业化将会是一种趋势。又因为RFID具有极高的定位功能,著录的分类排架功能作用就会减弱,除了确保图书目录数据的完整、准确统一和规范外。多信息检索点的录入显的格外重要了。主题词及摘要等信息内容将不容忽视。随著录信息的专业化要求,著录工作将会社会化商业化。

2.技术人员的要求

电子文献将是馆藏重要建设,同时纸载文献信息著录的变革,大量信息存到云端,高校馆的技术人员不用再花大量的时间来维护存储设备了,而是更专心的研究分析资源的社会化与个性化建设。

3.图书的上架与归架

图书的上架与归架随之着RFID的应用,将加快该工作的物业化管理进程。学科馆员专科化。馆内藏书未借可控化。图书的借还方式多样化。可实现非到馆借阅。

四、结论

高校的馆藏信息存入云端,读者可以利用手机检索到想查找的图书信息,通过RFID定位技术找到离读者最近的那本书在那里,可以到馆通过手机便可以自主借阅。也可通过wb2.0的应用,与网上学科馆员进行其相关课题专业图书的咨询与交流,并可以及时准确的订阅到查找的图书,建立每一个读者的个人图书馆系统,通过物流实现足不出户便可读书。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可有偿的面向社会共享。IT业的发展影响着每一个行业,我们要用互联网的思想武装自己。做一个最适合发展的需要学科馆员。正象达尔文所说的那样,生存在最后的物种,不是最强壮的物种,也不是最聪明的物种,而是那些最能适应变化物种。高校图书馆员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及时调整方向,适应全面资源共公化、专业化而作准备,从而使我校图书馆朝着专业有特色的馆藏方向发展,为有偿资源社会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云计算安技术与应用(第一章)[M].电子工业出版社.

[2]刘岩编著.RFID通信测试技术及应用(第一章)[M].人民邮电出版社.

未来图书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图书馆建设 存在的问题 发展趋势

一、引言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信息全球化的进程,图书馆的发展备受关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的传统模式已经不能符合信息化时展的需要,为了让图书馆更好的为学生服务,高校在对图书馆的建设上煞费苦心。下面我们首先要对我国图书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进一步探讨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图书馆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图书馆落后性的体现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图书馆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它的落后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图书馆建设缺乏经济支持,图书馆的建设需要一定的经费,如果经费不足,就会导致图书馆设备落后、人才缺失等问题,对图书馆的发展来说有着一定的滞后性;其次是图书馆的建设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知识需求和经济支持较多,为此图书馆的建设模式比较先进。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图书馆的建设也相当缓慢,存在一定的落后性;最后是图书馆建设模式相对落后,图书馆的建设需要科学依据,如果对图书馆缺乏客观认识,就不能有效的提高图书馆的信息化发展,这就导致了图书馆建设模式具有一定的落后性。

(二)数字化图书馆的片面性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图书馆建设逐渐向数字化发展,然而很多人对数字化图书馆的认识缺乏,他们将单纯的信息数字化作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重点,然而信息的数字化体现只是数字化图书馆的一部分,相对于完善的数字化图书馆来说,它还具有很多的发展空间。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需要系统化、一体化,缺乏系统化的数字图书馆不能够有效的发挥图书馆的作用,一些地区的数字图书馆缺乏基础性建设,图书馆设施相对落后,设施维护也不到位,这就导致数字图书馆发展严重受阻,图书馆的服务水平相对落后。另外,目前数字化图书馆还牵扯到了知识产权的问题,由于数字化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的载体,一旦信息处理不当就会引起产权纠纷,这对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来说是个重要的问题。

三、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信息时代的到来之际,我国图书馆的建设逐步改善,为了实现图书馆的智能化建设,图书馆建设由传统型模式逐渐向创新型模式转变。相信未来的图书馆范围会不断扩大,图书馆的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下面我们从图书馆的商业化、多元化、网络化、数字化等发展方面来了解它的发展趋势:

(一)注重图书馆的商业化发展,以满足图书馆建设的经济支持

为了进一步提高图书馆建设水平,我们不仅需要对图书馆建设进行科学研究,还要进一步改善图书馆基础设施的建设,这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注重图书馆的商业化发展模式正是获取资金支持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图书馆经营方式呈现多元化,主要包括商业化经营、半商业化经营及非商业化经营,非商业化经营模式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但完全公益性的经营模式不能够给图书建设提供充足的经济支持,单纯的靠政府支持也不是长久之计,这对图书馆的建设有一定的阻碍。为了实现数字化图书馆的全方位性发展,大力完善图书馆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我们注重图书馆的商业化发展,为图书馆建设提供经济支持,有效的推动图书馆的信息化发展脚步。

(二)图书馆向多元化发展

为了使图书馆进一步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新型图书馆逐步建设,这就形成了传统与数字结合的多元化图书馆,充分体现了信息化图书馆的魅力。在图书馆的建设中,我们将其社会功能扩大化,为其配备了教育培训、就餐等服务场所,让图书馆的发展更加丰富灵活。为了使图书馆实现一体化发展,在图书馆建设上,依靠网络进行区域融合,打破了以往分散的图书馆模式,促进了各图书馆的紧密联系。另外,图书馆的建设模式逐步更新,微型图书馆逐渐发展,我们可以利用手机随时随地的阅览书籍,方便了读者阅读,为图书馆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图书馆向网络化发展

新形势下,传统的图书馆呈现落后性,以纸质文献为主的图书馆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实现图书馆的网络化发展。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一些图书借阅、续借等手续可以通过网络办理,这样不仅节约了读者的时间,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图书馆数目信息方面,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获取,这样方便了读者查阅文献,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图书馆是我们获取丰富知识的重要途径,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图书馆的建设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需要我们给予高度重视。看清问题才能展望未来,通过我们对图书馆现状的客观分析,全面掌握了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深刻体会图书馆向信息化模式转变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程金楠. 信息化时代的高校图书管理[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07)

[2] 武国荣. 信息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J].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3] 王亚芬. 试论信息网络时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和原则[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6)

未来图书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信息服务 未来发展

信息服务是一种以科学为依据,以信息为基础,综合利用现代科学知识、技术和方法,为企事业、政府及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策划、咨询、调研、信息可行性论证、人力资源培训等各种智力成果与服务的工作。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需求和服务也相应发生了明显变化。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服务方面应进行顺应时代的改革创新,找出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进一步促进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发展,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1.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信息中心,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重要的信息宝库,也是行使教育职能和传递科学情报职能、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在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具有重要作用。

1.1 通过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可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高校图书馆利用丰富的资源,即各种图书、期刊、报纸、视听资料、现代化服务设备和信息服务人员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学生利用这些信息服务,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余爱好,开阔了眼界、拓宽了知识面,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精神境界和综合素质。

1.2 通过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使教学和科研更顺利开展

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是衡量一个学校整体实力的重要指标。教师要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就要尽可能的吸收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准确的数据资料,而这些需要查阅大量的参考资料,图书馆就是查阅这些资料的最佳场所。在科研工作中,图书馆可以为科研课题提供相关信息源,提供最新技术的发展动态,从而为科研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提供保障。

2.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状

2.1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变化

2.1.1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手段现代化,服务模式多样化。高校图书馆传统服务手段主要依靠馆员手工操作,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时效滞后。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通过网络提供功能强大、灵活、方便、实用的信息检索系统,以此检索图书馆存书、电子期刊、数据库等。

2.1.2信息服务的对象拓宽。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对象不再局限于校内读者,通过资源共享服务,图书馆在满足校内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扩大了服务领域,面向社会开放,为社会用户、网上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必将成为其发展必然的趋势。

2.2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2.2.1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经费投入不足,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好的信息资源是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的保证。图书馆在保障传统文献资源的基础上加强了电子信息资源的采集和利用,然而经费短缺的问题使图书馆面临着信息服务难以深入发展的困境。主要表现有两点:一是文献购置经费不足。二是现代化的设施引进缓慢,影响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网络的建设,也影响了信息服务的自动化、网络化。

2.2.2 高校图书馆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当前高校图书馆的网络信息服务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信息服务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在知识和技能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适应不了新时期信息服务的需要。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专业人员少,结构失调,知识结构单一。二是服务意识不强,缺少竞争意识和职业危机感。三是科学文化素养不高,业务能力不强。

2.2.3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深层开发不足。

高校图书馆对信息资源实施深层次开发应体现在开发信息资源中的智力性资源、预测性资源以及提高对信息资源利用能力等多个层面上。虽然大多数图书馆都开展了一些馆藏文献信息加工、开发,提供二次文献等服务,但多数是专题剪报信息服务、信息咨询、复印、代查代译资料等,从整体服务水平看仍然是浅层次的。

2.2.4 高校图书馆缺乏有效地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无法满足用户需要高质量信息服务的要求。现阶段各高校图书馆之间的馆际合作很不充分,信息资源共享还只有一个简单的文献传递服务,大部分高校图书馆还没有参与到统一的文献传递服务中去。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合作更是空白。

3.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未来发展

3.1 拓宽路子,科学规划图书馆图书、电子资源采购,解决经费紧张问题

一方面,图书馆要争取学校领导的重视,加大对图书馆的经费投入。要科学规划图书馆图书、电子资源的采购工作,每次采购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重点倾向某一门或几门学科资源,而且要充分参考一线教师的相关意见。另一方面,图书馆要自己拓宽路子,解决经费紧张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必须转变传统的服务观念,对外开展有偿服务,如为企业提供技术改造、产品更新等信息服务,并适当收取信息费用。

3.2 提高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整体素质

3.2.1 高校图书馆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对现有信息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高校要制定出信息服务人员中长期培养目标,完善现有信息服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3.2.2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要更新信息服务观念,提高主动服务的意识。传统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是一种被动的、简单的信息传递服务。作为现代图书馆应该打破这种“等、要、靠”的依赖观念,提高主动服务的意识。要改简单的信息传递服务为综合加工信息服务,为读者提供更高层次信息服务,除了满足读者基本需求和文献服务外,还应为教学科研提供更深层次信息服务。

3.3 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

深化信息服务的内容和层次,是高校图书馆提高其在新信息环境下专业生存能力、应对各种挑战和冲击的根本所在。在保存剪报、信息咨询、代查和代译资料等浅层次服务的同时,图书馆一方面应注意系统知识的整合加工,如资源通报、情报研究、咨询报告等二次文献开发,建立专题数据库及馆藏数字化,网络资源的分类组织等。另一方面,要利用图书馆丰富的资源优势和专业技术特色,进行预测性信息产品的开发,及时了解各个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动态、研究热点,从而预测学科的发展方向,帮助用户掌握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动态。

总之,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努力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存在的问题,尽可能满足信息用户需求,努力开拓信息服务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庞玉秀,楚冷菊.谈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黑龙江档案》,2010年 第6期

未来图书馆范文第6篇

[关键词]面临的形势;图书馆信息化;对比;发展的前景和方向;总结

一、图书馆当前面临的形势

由于信息化的出现,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之文献信息的载体呈现多元化,文献信息资源采集及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有待加强。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的发展,图书馆也在逐步进行信息化建设。图书馆的信息化要求和实现在不同的年代是不同的。在反映图书馆信息化水平的指标中,人均藏书量是一个重要的测评内容。

据国际图联规定:在城市主要居民区,步行3~4公里就应有一个较大的图书馆,每5万人应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而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截至2009年底,全国只有公共图书馆2 833所,相当于约50万人才能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还有3 368个县没有图书馆,有600所图书馆常年不买新书,在西部地区步行30~100公里才能找到一所图书馆。这些数据都表明,我国图书馆在藏书量和信息化方面,都明显存在不足。而且,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由于社会的迅速的发展图书馆的信息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面对机遇与挑战,图书馆应该重新审视自身。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格局,对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前景和方向的探索是当前图书馆面临的任务。是刻不容缓的。

二、图书馆与信息化

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而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化工具又称信息化的生产工具。它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生产力,称为信息化生产力。智能化生产工具与过去生产力中的生产工具不一样的是,它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东西,而是一个具有庞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这种网络性生产工具将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将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然而,在当今图书馆信息化方面,水平参差不齐,在高校的图书馆中,技术上有些已经比较先进,如有些学校采用My Library来提高图书馆信息化水平,加强对读者的个性化服务。MyLibrary是一个由用户驱动的个性化集成定制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通过用户定制、系统推荐和推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My Library集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以用户为中心的智能技术、个性化定制技术、信息推送技术等支持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技术,能够全面满足用户对于深层次、多元化信息的需要。

如今以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为中心,开发利用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开展信息咨询服务,提高学校教育水平,是新时期学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图书馆与电子图书馆网络技术的信息化的对比

传统图书馆的优点与缺点:

优点:

1、可以长久保存文献

2、无须借助阅读工具即可阅读图书

3、开展读者交流活动和学术讲座方便

缺点:

1、印刷型文献体积过大,占用空间多。

2、图书馆的开放和利用受限制。

3、信息传递慢。

4、资源共享困难

通过上面对现代图书馆的总结,让我们有了初步的了解。

电子图书馆的优缺点:

优点:

1、信息储存空间小不易损坏。

电子图书馆是把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加以储存,一般储存在电脑光盘或硬盘里,与过去的纸制资料相比占地很小。而且,以往图书馆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就是,资料多次查阅后就会磨损,一些原始的比较珍贵的资料,一般读者很难看到。数字图书馆就避免了这一问题。

2、信息查阅检索方便。

电子图书馆都配备有电脑查阅系统,读者通过检索一些关键词,就可以获取大量的相关信息。而以往图书资料的查阅,都需要经过检索、找书库、按检索号寻找图书等多道工序,繁琐而不便。

3、远程迅速传递信息。

电子图书馆的建设是有限的。传统型图书馆位置固定,读者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去书馆的路上。数字图书馆则可以利用互联网迅速传递信息,读者只要登陆网站,轻点鼠标,即使和图书馆所在地相隔千山万水,也可以在几秒钟内看到自己想要查阅的信息,这种便捷是以往的图书馆所不能比拟的。

4、同一信息可多人同时使用。

众所周知,一本书一次只可以借给一个人使用。在数字图书馆则可以突破这一限制,一本“书”通过服务器可以同时借给多个人查阅,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使用效率。

缺点:

电子图书馆的信息固然很全面,然而在使用文献信息受知识产权的保护限制。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数字图书馆的利用受一定条件限制,必须网络连接。其次内容容易失真,安全性差。

通过两者的对比更客观的表现出图书馆的很多不足,然而社会的发展是迅速的,图书馆的信息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面对机遇与挑战,图书馆应该重新审视自身。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格局,对图书馆未来发展前景和方向的探索是当前图书馆面临的任务。图书馆向信息化发展是必须的,刻不容缓的。

四、图书馆的发展的前景和方向

从古代的藏书楼到对外开放的图书馆,图书馆事业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完善。我们首先应该明确这样一个观点,图书馆的数字化也好,或者建立所谓的数字图书馆也好,都不能把传统的图书馆抛在一边。并且所谓的传统图书馆与所谓的数字图书馆提法本身就值得商榷,如果把两者对立起来、割裂开来就更不足取。图书馆以其丰富的馆藏和优质的服务满足了读者要求,在人类文化传播、社会发展等方面起

到了重要作用。只有将现有的文献资源建设好、保存好,才能建设顺应历史潮流的新型图书馆。那么,我们应该建设怎样的图书馆呢?以现有图书馆为基础,建立现代文献信息中心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现代文献信息中心是图书馆发展的新形式,它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1、手段现代化。凭借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及其它相关技术,实现 采编、流通、检索以及服务自动化。打破时间、地域限制,积极寻求资源共享之路。在文献资料数字化过程中,馆际之间应加强交流,通力合作,避免工作重复及人、财、物的浪费。技术手段的转变会引起编目模式、流通阅览模式及参考咨询模式的相应转变。出版信息、用户文献需求及意见反馈、购书、结算等一系列工作,都可以足不出户地通过网络完成;读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图书馆、办公室或者其它场所,从网上轻松获取所需信息;咨询的内容不再是简单的答复,更多的是帮助读者学会

如何利用电子文献,如何操纵远程通讯软件等,综述、评论、专题研究报告、预测、 动态分析等三次文献的咨询服务成为主要内容。参考咨询更多地以网络的形式完成。

2、载体多样化。文献资源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不同载体,既可以将原有部分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也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新的数字或纸制文献馆藏。

3、功能综合化。除了原有图书馆的收藏、整序外,现代文献信息中心的馆藏概念和质量都有很大变化。除了纸质文献外,收藏更多的是以新型材料为载体的文献资源以便节省空间和提供服务。馆藏不再由数量多少和规模大小来决定,而主要取决于联机数据库、网络信息存取速度和质量以及用户满意的程度。当然,整序的对 象不仅包括原有的馆内资源,更应侧重网络信息的整序;现代文献信息中心已经不

能满足仅仅向读者提供文献这样简单的工作,其服务职能应该是使读者最有效地获取他们所需的信息;图书馆历来是重要的教育、科研基地,随着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其教、研功能肯定能得到进一步加强;由于内容丰富且服务手段和形式多样,现代图书馆将成为人们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的极佳场所。

4、人才专家化。图书馆现代化包括物质技术和人才队伍建设两个方面,其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传统的图书馆从业人员队伍水平参差不齐,除了完成内部作业外,主要是接待读者,解答读者在利用图书馆时遇到的各种简单问题,是图书与读者的中介。而数字时代的文献信息中心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非常高,他们都是图书情报或其它领域的行家。他们有能力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动态获取、选择、分析、利

用各种信息和知识,动态设计、组织、安排和协调相关服务工作及产品形态,为用提供针对性极强的深层次的服务,帮助用户解决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为了满足时代要求,当今图书馆走向电子图书馆是必然的。

总结:

要建立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数字化的图书馆,要经过一个数据化的过程,这个数据化的过程的实现,需要图书馆具有良好的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只有在这两方面得到有效的加强,才能实现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信息化,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程成. 试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2)

[2] 孙承鉴,申晓娟,刘刚. 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十年回顾――综述

未来图书馆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自动化建设 现状 未来

1 图书馆在高校中的作用和地位

没有一流的图书馆,就没有一流的大学。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

2 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2.1 现状。高校图书馆系统一直走在全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前列。基础较好的高校已完成图书馆内部各项业务的计算机化,并逐渐使自己的自动化系统向集成化、网络化发展。全国有20多家高校图书馆设有国际联机检索终端。成熟的图书馆小型机系统或局域网系统分别以不同的方式进人中国教育和科研网(CERNET)和国际互联网(INTERNET)。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早在1995年就已建成馆内网,馆内局域网与校园网CERNET和INTERNET连接,向广大读者提供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信息服务。

2.2 存在问题。

2.2.1 缺乏统一管理、统筹规划。全国高校图书馆没有建立―个具有行政、专业职能的机构,去判定自动化建设总体目标,发展规范;提出具体实施意见,而且也没有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以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高校图工委仅仅是一个群众性学术团体、只有建议权、没有行政权。虽然下发了许多文件、条例,但形同虚设。形不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监督执行。各院校领导认识、经费等问题,中心馆未能在自动化建设电发挥积极指导作用。以致各馆消息闭塞,资源共享更无从谈起。

2.2.2 数据库建设规模小、水平低。由于国内图书馆期盼的那种大型的集中式联机处理模式的管理系统还未开发出来、因此各馆都忙于建立自己的书目数据库和文献库,为本校、本馆自我服务。围绕着这种工作方式,各馆所建立的本地数据库普通遍存在着已建数据库单一化(主要是馆藏书目和二次文献信息),标准化程度不高,规模小通用性差,发展不平衡,商业服务水平低、重复多等问题。资源数据库建设的孤立性和落后性直接造成了图书馆信息网络建设代价高、淘汰周期短、系统整体水平低且跟不上技术的发展现状。

2.2.3 图书馆软件系统不一致,互不兼容,质量不高。高校图书馆大部分使用国产软件。而国产软件是在没有联网条件没有统一标准,没有统一规划的情况下研制的。因而各系统模式不一致。其编制原理,使用语言支持系统和网络环境各不相同,而各馆又自选系统,造成了各系统间互不兼容,数据资源不能共享。另一方面在系统结构方面,大多数采用主机处理摸式的集中管理系统,用户界面上仍以字符界面为主,系统平台缺乏开放性、互联性。获取和使用文献信息资源仍处于试验阶段。

2.2.4 传统的管理观念跟不上现代化图书馆的发展。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只停留于提高图书馆内部业务工作效率而不注重提高文献捡索中这一点。另一方面,对自动化和网络化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没有认识到自动化是网络化的基础,网络化是自动化发展之必然这一关系。因而在自动化建设中存在着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注重局部而忽视整体的弊端。从而导致人、财、物和时间的浪费。

2.3 解决方案。

2.3.1 面临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IT技术的日益完善,原有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已经落后,实现对自动化系统的更新换代是当务之急:由于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是一项耗资耗时、耗人力的大工程。远非―个馆,甚至一个学校能在1~2年之内所能完成的。因此图书馆尤其是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的西部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图书馆界已有的、先进的研究成果、选择购买成熟的图书馆自动化软件。

2.3.2 转变思想观念,各馆应抓住各种牵连到图书馆的评估的机会,争取校领导的支持,在自评期间,对不达标的地方,抓紧时间与主管校领导及相关的主要校领导进行汇报,从整个学校对外影响的角度,启发校领导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评估以前加大投入力度,改善硬件设备,完善软件系统,解决设备不足、系统功能不适应及上网速度太陧的问题,加快建设步伐,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

未来图书馆范文第8篇

关键词:海南省图书馆;海图讲座;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13-02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开展公益性讲座服务,吸引了众多的学者、名家与读者的广泛参与,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读者的核心业务之一。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对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国内目前公共图书馆举办的讲座中,知名度较高的有国家图书馆的“文津讲坛”、上海图书馆的“上图讲座”、浙江图书馆的“文澜讲坛”、广西图书馆的“八桂讲坛”等,成为公共图书馆履行社会教育职能的重要表现之一,对各个公共图书馆具有示范作用。海南省图书馆的“海图讲座”虽然举办的时间不长,也面临一些困难,但是可以在充分吸取各个先进图书馆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理论与实践创新,探索出符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一、海南省图书馆讲座概况

(一)“海图讲座”的发展历程

“海图讲座”是由海南省图书馆独立承办的公益性讲座,于2008年3月起开始举办,到目前为止已举办了近百余场讲座,读者听众上万余人次。讲座内容广泛,涉及经济、教育、科技、美术、礼仪、地方文化等多个领域,为读者听众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阅读环境。“海图讲座”强调海纳百川、传播先进文化知识为主,在举办的近百余讲座中,以地方文化、教育、社会生活为主题的讲座较为受读者欢迎,几乎场场座无虚席。在广泛搜集读者意见结合几年以来举办讲座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海图讲座”转变原有传统讲座举办模式,根据不同读者要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创新多种讲座举办的模式,比如与其他市县公共图书馆合作,把“海图讲座”服务延伸全省,而不单单局限于中心城市等新的举办模式。为保证“海图讲座”质量,在设计讲座主题和邀请主讲老师时,都须通过严格的审核程序,力保讲座的新颖性、知识性、合法性。此外,讲座的设备设施、广告宣传和后期影视制作都由专人负责,专人跟进,确保举办讲座技术得到有效保障。

(二)“海图讲座”的讲座类型

讲座在选题策划之时,就注重紧跟时展、关注与读者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和重点问题,根据自身条件举办满足读者的文化需求。讲座的类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大类:第一类地方文化类,主要邀请地方文化钻研学者及经历者谈论及讲诉地方特色文化内容,如《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三大旗手──杨善集、王文明、冯白驹》、《海南黎苗风情》、《近代海口与骑楼故事》、《牌坊文化的积淀与海南牌坊的现状》、《海南乡村民居与民俗文化》等;第二大类是教育类,主要挑选符合家长和学生需求的讲座主题,举办过如《海南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名校学子成长轨迹报告会》、《报考公务员辅导》、《儿童心理状态与家庭心理建设》、《我的青春谁做主》等;第三大类是社会生活类,主要关注的是养生、饮食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举办过如《科学养生知、信、行》、《一日三餐对健康的影响》、《急救常识》等;第四类是经济、法律类,主要涉及证券投资、经济管理、法律法规方面的内容,如《集体决策的利器,和谐社会的法宝──罗伯特议事规则》、《最具挑战的投资──融资融券》等;第五大类为历史、文化等专题讲座,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考古发掘与佛舍利崇拜》、《近代以来的中国留美学生群体》等。

(三)图书馆讲座面临问题

1、讲座举办经费不足

跟其它公共图书馆一样,“海图讲座”的举办经费来自本省财政专项拨款,在不断满足图书馆读者听众的文化需求中,创新举办讲座模式时遇到运作资金不足的问题,造成“海图讲座”举办创新模式受到制约。“海图讲座”的运作资金主要用于三个方面,前期广告宣传、讲师酬劳、后期讲座内容影视制作,下拨专项讲座资金往往只是能解决个别运作方面的需求,不能完全满足讲座举办运作全部需要。

2、名家名师资源缺乏

讲座在向精品化转变之时,就遇到可邀请到的海南本地名家名师不足的问题,加上讲座开办时间不长,一些名家名师的资源还未能完成得到挖掘,使讲座面临可邀请的名家名帅不多,讲师人才资源比较缺乏。

3、宣传手段较为单调

在讲座举办之初,讲座的宣传只限于馆内宣传,以馆内发放讲座坐票、馆门口摆放讲座海报等方式对外宣传,但效果不明显,2010年又增加在本地新闻报纸上宣传的方式,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资金问题也不能形成一个持续宣传的局面。

二、图书馆讲座服务工作思路探讨

(一)讲座的运作资金来源与举办模式

运作经费是项目正常运行的前提与有效保障,运作经费的来源可以由各种渠道取得,公共图书馆讲座举办模式可以由单一模式发展为联合举办模式,这样即可丰富举办讲座经费来源渠道,又可以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是一种一举多得的创新运作。由于海南本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内地相比不高,图书馆作为公共事业型单位,来自本地政府财政支持有限,而分到图书馆讲座这一项目上的运作资金更少,为更好开展图书馆讲座活动,可以考虑与本地企业、国内有影响力的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部分资金,联合冠名举办此类公益性讲座。这样即可解决运作经费不足的问题,还可开创与提升图书馆讲座的层次。

(二)讲师人才资源库的建设

讲师人才资源库的建设,是指为了保障图书馆讲座的定期举办,丰富讲座内容,而专门收集与整理海南本地各领域专家名人信息的讲师信息资料库。“海图讲座”举办部门应该加强与社会各界协会联系,了解收集海南本地各领域专家名人信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这些专家名人签订讲座合作协议,让这些专家名人为讲座所用。

(三)讲座品牌建立与宣传

在目前经济社会,品牌是一个企业、单位最有力的诠释,虽然“海图讲座”在省内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知名度不高。与别的图书馆的讲座品牌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强化“海图讲座”名牌效益,可以通过邀请本地多家权威新闻媒体记者全程参与讲座举办过程,通过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多家媒体的宣传提高“海图讲座”知名度。在举办资金得到有效保障前提下,可以对讲座LOGO、讲座的内容、前后期宣传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定位,邀请专业的广告设计公司加人和全方位策划讲座的广告宣传活动。此外,定期发行讲座信息和内容图书馆刊物,建立讲座宣传的新阵地。

(四)讲座读者听众会员制的建立

举办好讲座的基础需要读者听众的积极参与和关注,考虑读者听众的群体层次也是有不同区别的,并不是每一场讲座内容都能让各个读者听众满意和接受,需要对这些不同读者听众群体进行区别划分,建立图书馆讲座读者听众会员制,根据读者听众的文化喜好区分读者群体,通过馆内短信平台为不同的读者听众安排与提供与之感兴趣的讲座信息,使图书馆讲座社会效益最大化。此外,要定期举行读者会员座谈会,收集讲座的反馈信息,更好的服务读者听众。

(五)讲座的影视制作

讲座的影视制作是图书馆记录保存收藏文献的功能体现。讲座的受教者不应仅限于现场读者听众,为了能提高讲座的影响力,让更多读者使用图书馆讲座的数字资源,需要拍摄讲座现场情况,录制讲师所讲内容,并在后期影视制作过程中加入字幕,让每场讲座都能形象、准确的记录下来,展现出来。通过馆际间的合作,共享各个图书馆优秀的讲座影视资源。

三、结束语

图书馆的讲座服务是一项新兴的图书馆核心业务,“海图讲座”作为海南省图书馆对外服务、展现图书馆风貌的舞台,需要遵循时展规律,在不断摸索和探究中前进。

参考文献:

[1]郭倩倩.“南图讲座”的实践与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1,31(3):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