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一、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在语文学习中,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充分的想象,能让学生在脑海中创设情境,融入课文中进行体会和感悟,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同时,教师要引导他们从新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拓展思维面,让他们在想象过程中深入思考,发现新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想象过程中,学生能入情入境地感受课文的内容和情感,获得新的理解和看法,在激发思维活跃性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丑小鸭》时,教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内容之后,对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之后的故事进行想象。在自由的想象中,学生激活了思维,他们创造性地对课文进行了续编。在自由、活跃的课堂学习中,通过展开想象,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了兴趣,语文思维也获得了发展。

二、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

多媒体教学是创新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教学,符合小学生直观思维的方式,能让他们在眼、耳、脑的合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时,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摆脱形式主义对学生的影响,让学生在活S的氛围中进行探究和积极思考,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时,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制作教学课件,并进行配乐朗读,一边朗读,一边用多媒体展示优美的图片。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下,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体会,他们仿佛跟随着作者的脚步来到了美丽的榕树旁,看到了真实的画面。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有选择地运用多媒体,使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实现趣味性的教学。

三、开展小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开展小组合作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采取优差结合的方式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中优秀的学生带动中等生和差等生积极学习和探究,帮助他们不断在学习中取得进步。在合作学习中,课堂教学活动把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形式变为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教学形式。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质疑,提出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通过讨论,学生能把自主探索理解的看法和见解说出来,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通过交流,学生互相帮助、互相欣赏,能实现知识的互补,增强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为中华崛起读书》时,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然后,把学生分成小组,教师提出合作学习的任务:讨论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文中的哪个词最能体现?这个词在文中出现几次?在讨论中,小组成员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并针对不同意见进行深入分析,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有效完成了教师布置的合作探究任务,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获得了发展。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引导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高效进行。

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在问题情境中,学生的学习能在问题的指导下逐步深入,促进他们语文思维的发展。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自制能力较差,在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时,很容易受到周围事物的影响,导致注意力分散,不能有效进行学习。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同时也能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明确的方向。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会把问题作为一项挑战,有利于激发思维积极性。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他们的探究欲望,是判断问题情境创设好坏的重要因素。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巧妙设计问题,使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投入积极的思考中。例如,在教学《巨人的花园》时,教师可以用语言向学生描绘巨人花园中的景色,并提出问题:你们想去巨人的花园中玩吗?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积极性。学生通过认真阅读,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语文综合素质。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不是像过去我们使用的教材那样内容很详细,逻辑上循序渐进。而是有这样一些突出特点,即言简意赅,简明扼要。这种安排特点为我们教学留下了很大的“空白”,目的就是让就是和学生施展手脚,勇于创新。为此,我们要根据新的数学教材的这些特点,积极组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把相关的思想品德教育巧妙地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难度确实不大,重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元、角、分的换算和简单的计算。初看起来这部分内容并没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如果按部就班,或者照本宣科,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死气沉沉,学生对这些内容也会不感兴趣。但是,只要我们吃透了数学教材,认真钻研教材特点,就可以挖掘出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有位教师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个内容时,在学生学习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以及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后,老师布置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信阳市新县城关第一小学有师生1680人,假如每人每天节约1分钱,全校师生每天节约多少钱?假如每人每天节约1角钱,全校师生每天节约多少钱?假如每人每天节约1元钱,全校师生每天节约多少钱?假如每人每天节约1元钱,全校师生每月节约多少钱?每年呢?就是608800元,假如我们把节约下来的钱捐给家庭困难的小朋友,可以帮助多少人解决困难啊!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还紧密结合生活和社会实际,培养了小学生的节约意识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2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注意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处于6—12岁的儿童期,思维单纯,对于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生喜欢随兴而学、随群而动,情绪性和无意性较明显,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的教学内容,运用数学的广泛应用性,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譬如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育学生数学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亦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学习目的。例如:在讲用计算器计算这一节时,可以采用师生竞赛的方法:先出几道数字较大的题进算,让学生自由选择计算方法,教师则用计算器。比赛谁在最短的时间内算出来。结果出来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计算器比其他运算方法快速、简便、准确。进而师生共同讨论之所在学校、工作、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举例说明)。让学生明确了解学习计算器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跟好的工作学习。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动参与课堂教学,又对学生进行了学习目的教育。又如,在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小管家》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处理:先让学生预习,然后利用教材后面的表格,让学生在教学中真的当一回“小管家”,记下家里的每一笔开支,算算自己家每天花多少钱,一周花多少钱。学生通过切身体验,不仅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而且感受到“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的道理,感受到持家的不容易,从而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本文来自于《科学中国人》杂志。《科学中国人》杂志简介详见.)

3结合数学发展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小学数学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先辈们积累了大量的数学知识,这些都体现了我们祖先的智慧。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特别是在备课时,要积极思考那些蕴含着爱国主义的教育的内容。比如:目前新课程每本小学数学教材里都有“你知道吗?”这一栏目。所写的都是我国或其他国家科学上的成就。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p96的内容是这样的“: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利用出入相补的原理来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出入相补的原理就是把一个图形经过分割、移补,而面积不变,来计算出它的面积。”这短短的一句话,通过老师的讲解、启发,可使学生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使学生明确“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从小就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发奋读书和有所作为的责任感。

4通过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把品德要求落实到行动上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创新能力;计算机教学;职业学校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创新。那么,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第一,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工具,还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第二,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第三,教师的权威不再是建立在学生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要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其能力发展之上;第四,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但能上好一节课,而且能应用启发式、参与式等现代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获得知识的方法、途径教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师生关系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发展。

二、打牢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功

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是调动学生学习情绪的媒介,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因此,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能准确地解答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这有利于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进入最佳思维状态。如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教师不但要熟悉计算机在过去和现在的应用,更要对将来的变化趋势有较全面的了解。再如:在讲解计算机的存储设备时,既要讲传统的存储设备,还要将光盘、优盘、存储卡等最新存储设备穿来进行讲解,让学生能了解最新存储设备……如此举一反三的启发法式教学,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触类旁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因此,计算机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扩大知识面,打牢教学基本功,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还要正视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网络应用飞速发展的形势,做时代的弄潮儿。

三、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

创新的教育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条件。创新教育环境包括心理思维环境和计算机教学环境。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思维环境。当学生思维活动或提出的问题超越教师的设计或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拉回到自己的思维模式中,而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交流,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次,教师还应注意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教学大环境,使之适应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计算机教学是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计算机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地反映在教学中。同时,还要注意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教学由课内扩展到课外,加强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将计算机技术巧妙地运用于各个学科教学中,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工作包括许多方面,诸如广泛开展“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理想教育,使学生树立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开展新时期人才观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新时期所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提高学生发展创新能力的自觉性。

一是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计算机教学是一个实践性的课程,要注重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针对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准确把握各个教学环节,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课前给学生布置好本课时要完成的任务,用完成任务作为“驱动力”,激励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和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是开展技能竞赛,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适当设计一些技能竞赛活动,强化学生的竞赛意识。

四是灵活变通教材,诱发学生创新思维。对教材要灵活变通,大胆进行教学设计,以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进行启发性问题设计时,教师一是要充分挖掘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提出恰当的课题;二是要在教和学方面富有探索性。在综合设计中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

总之,教师要始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总结提高,以使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马红奎.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7(Z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活化 思品课教学 初探

“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学”是指: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生理、心理、德性成长生活发展的序列,以及学生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心身发展所遇到的生活问题,以教材文本为载体,实施思想品德新课标的内涵,组织开展贴近生活的思想品德教学。即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践行、思考,通过学生熟知的生活内容与形式,活化思想品德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生活价值观,追求向正、向善、向美的生活。一方面使思想品德教学贴近生活,另一方面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获得教育,在教育中学会生活。摒弃过去思想品德教学的教条、空洞、无趣,打破过去背文本、考文本的评价体系,建构鲜活灵动的思想品德教学与评价体系。避免过去思想品德课程学科化的倾向,追求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

在实施生活化思想品德教学时会出现一对矛盾,即学生生活价值观的自主建构与社会生活主流价值观引导之间的矛盾。

针对这一矛盾,我们在实施生活化思想品德教学时,要遵循几个原则:

1.整体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由于生活是复杂的,德性成长是复杂的。学生所经历和学习的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生活内容,既有知识的科学性,也有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所表现的发展性、复杂性。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与形式时,既要注意知识的整合,又要关注学生不同生活阶段的不同反映,重视知识的科学发展与学生的变化成长。力争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的不同阶段的生活,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发展性、成长性,不能为统一而机械相加、简单拼凑,导致教学形式远离学生心身发展特点和生活变化。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闪现在在七年级到九年级的每个学期;从小学刚进初中的学生与临近初中毕业的学生无论在生理与心理、智商与情商发展方面都不尽相同。

2.传承性与生成性相结合的原则。即我们在重视从生活传承学科知识时,我们还要通过鲜活的生活和社会主流价值观引导学生生成建构新的自主价值观。不能死教书、说空话。

3.生活性与德育性相结合的原则。生活教育人。我们要使学生真正体悟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观”。用生活教育自己,用德育引导生活。

最后,在实践生活化思想品德教学时,需重视两方面的建设:

一、探究开发生活化思想品德教学的资源

1.用好教材文本中生活化资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现行教材文本的知识内容时时处处闪现着学生的成长生活和生活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如:如何与家长、同学、朋友、教师正确交往?如何调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如何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应对考试?如何做网络的主人,学会正确使用网络?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这些知识内容无不与学生生活相关。打开教材文本,这些生活资源就会映入你的眼帘。学生在体验这些生活片断时,探究知识的生成,价值观的建构。用好这些教材文本中生活化资源是我们的责任。

2.用好学生熟知的生活化资源。学生已有的知识、看法、观点拓展了教材文本的外延,补充了教材文本少有的鲜活性。如:我和家长、同学、朋友、教师的交往之道;我调控情绪的方法;我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事例;我知道的自强不息的先进人物事迹;我知道的孝敬老人的故事等等。我知道的与教材文本内容的诗词图画等等。每当学生讨论举例时,学生都会脱口而出,信手拣来,课堂气氛也随之“热闹”起来。课堂的“开放性”也随之体现。

3.用好社会中新鲜的生活化资源。思想品德课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时代性。新鲜的生活资源最易引导学生建构文本知识,生成主流价值观。如:党和国家、人民战胜汶川地震生活图文、音像资源,学生观赏后,会油然生起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感,会自然表达援助他人的传统美德;再如:学生看到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他们会感到祖国的伟大,产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学生看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标牌,会联想到低碳生活等等。

二、创设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学形式

1.根据思想品德教学内容选择适应学生特点、文本知识传授的形式。如:网络链接体验、小组讨论、观点辩论、参观调查、图文展示、演讲表演、案例分析、诗文欣赏、访问讲座等等。这些教学形式一要满足学生喜闻乐见,不能曲高和寡或一味附和学生;二要贴切课标文本。慎记:形式为内容服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校本教程开发 校本教材 校本资源

苏州幼儿师范学校第一次校本教程的开发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是随着幼师院校的筹建应运而生的。当时学前教育专业百废待兴,应用教材无处可觅,教师们只能自己动手编写。从某种角度来讲,这是幼教前辈们为了幼师专业能在江南生根开花所做的早期探索,更是我校校本教程开发的雏形。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深入,近几年来,《书法》、《手工艺制作》、《数学》、《大学语文》、《儿童文学》等适合当前学前教育的幼教专业校本教材在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辛勤努力下,如雨后春笋般孕育而生,已经分别由古吴轩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和复旦大学出版社相继出版,我们惊喜地看到,这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课程,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更贴近幼师师生的实际需要,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预示着我校校本课程开发逐渐步入正规。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界定告诉我们,它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过程,是一个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等多群体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的动态过程。要把握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个系统、科学、规范的过程,首先必须了解课程开发理论,掌握课程开发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当前,由于受到一些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我们在校本教程开发的认识和实践上还存在一些思想误区。为了使我校校本教程开发日趋完善,日臻成熟,笔者结合学校实际,对我校校本教程的开发做了几点辩证思考。

一、校本教程的开发能否等同于校本教材的编写

校本课程开发活动是以学校为基地而展开的由课程设计、课程试验、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重大活动组成的一种系统工程。这涉及到前期的有关课程需求的调研、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结构、中期的编制课程纲要、选择与组织课程内容、后期的实施与评价等方面。在这一系列的步骤中,要认清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第一,要处理好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教材编写的关系。一种普遍的误解是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编写校本课程教材等同起来。事实上,教材是一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内容的一种呈现形式,但并不是课程的全部。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校本教材的编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是“一窝蜂”式的简单流程。校本课程开发中要引导教师不仅要考虑自身的条件和特点,还要考虑学校的要求、学生的实际,做到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国家课程的有机统一。第二,要处理好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纲要的关系。在开发校本课程之前学校应当先行编制《学校校本课程纲要》或相应指导性规范性方案,要提纲挈领地阐明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目的、实施步骤、评价依据等方面,这是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操作指南,更是开展课程建设的依据和标准。事实中,我们往往会跳跃式的发展,直接进入教材的编写,甚至前期的调研也省略了,直接由领导决定编写什么,由谁编写。第三,要处理好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管理间的关系。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是一所学校成功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组织机构包括领导组、指导组,其主要职责就是要规范课程设计、试验、评价。任何教材的编写总是相对滞后的,要走出谁编写谁教学的误区。事实上,任何一本校本教材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质疑、添删和反思,我们需要其他教师的意见,同时在思想上要打破那是几个骨干教师的工作,这是体现集体智慧和精神的工作。

二、校本教程的开发能否等同于学科类、专业类的课程开发

目前我校的校本教程开发,学科类和专业类的课程开发都纳入了校领导的视野中,如学科类方面的《数学》、《儿童文学》,专业类方面《健美操》、《婴幼儿营养与疾病》等,但活动类、人文类、生活类、德育类的课程开发尚未启动。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不一样,它不是主要向学生传授某方面的系统知识,进行纯知识的教育,而是注重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进行主题式、综合性、探究型的学习,促进学生个性的弘扬和全面的发展。决不能把校本课程作为某些领域、某些学科、某些专业的知识传授课。

校本课程开发要突出一个“本”字,即学校的特色:教学特色,管理特色,育人特色等。学校的特色源于长期的积累,晓庄师范有艰苦创业的传统,南开中学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传统,这些传统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一代代的学子们艰苦创业奋发有为。做为有三十年办学经验的苏州幼师,我们也要思考和提升自己的校园精神。作为师范学校的校本课程要突出“人文性”和“师范性”。师范教育的本质是让每学生都能全面发展,特别要改善学生的生活品质,充实她们生活与人生,我们的学生学了化学,却不知“人体”化学、“衣食”化学、“农业”化学等“生活化学”;学了生物学,却不知生活环境中的“花鸟虫鱼生物学”。笔者认为师范教育更应建构整合人文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生活课程”或“人文课程”的校本开发。如可以配合我校育婴师和营养师的相关科目的开设,开发设计幼儿食谱烹饪或点心制作等活动类课程,再如针对幼管专业的特点和定位,配套开发婴幼儿护理的音像和图片资料。人文性校本课程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视人格完善为终极目的,培养人的全面适应能力,创造能力以及高度责任感与健全的人格。我们的教育对象是青春期萌动的女孩,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我们有必要研究和开设相关的课程。如可以开发《女性学概述》此类人文类课程,其中可以涵盖青春期教育知识的普及,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杰出女性的事迹,可以让女生学习优雅的仪态举止,学会自我保护的法律和日常知识。每个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实施都不是一个生活问题的终结,而是生活的一个新的开始,以一种完全开放的态势最大限度地与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外生活接轨。

三、校本教程的资源开发能否等同于学校资源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