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韩少功简介

韩少功简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韩少功简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韩少功简介范文第1篇

【关键词】《马桥词典》 本源概念 湖南方言 翻译模式 音译

一、引言

本源概念指某一语言社团在自己的历史、文化、社会和思维方式发展过程中孕育而成的特有概念,对于另外一个语言社团它是外来的。何教授在《论本源概念的翻译模式》一文中抽取《围城》、《Χ鞒疱h》及The Da Vinci Code三部小说中349条本源概念,经统计:小说类文本翻译模式为“意译>直译>换译>省略”。受此启发,笔者着眼寻根小说这一特殊题材,求证其翻译模式。

作为“寻根文学”的代表作,湘籍作家韩少功先生的《马桥词典》是一部不得不提的小说。该书本源概念十分丰富,主要反映在大批量的方言词汇上。其英译本由著名汉学家蓝诗玲(Julia Lovell)翻译,针对方言词汇,译者主要采用了直译(含直译加注)、意译、换译、省略与音译五种策略。本文即以《马桥词典》为例,对以上五种翻译策略的处理做一粗浅探讨。

二、湖南方言英译

湖南方言是在湖南地域文化背景下孕育、形成和使用的一种语言,可以深刻地反映出湖南地域文化的特色,这同时给译者的翻译造成了不小的困难。正如奈达所说:“如果一个文本是以非标准的方言写成的,译者就要面对在目标语中寻找合适的对等物的困难。”但即便困难重重,我们也不能忽视方言英译,这样才能更好地译介汉语文学作品。

三、《马桥词典》平行语料库简介

笔者建立了一个《马桥词典》汉英平行语料库,汉语语料来自于《马桥词典》,英语语料是其英译本A Dictionary of Maqiao。笔者参考《长沙方言词典》及《湖南方言》一书,首先从本项目汉语语料中抽取出共662条湖南方言词汇,然后以文本句为单位平行对齐汉英语料,最后对方言词汇及其翻译策略分别标注:直译(含直译加注)T;意译P;换译S;省略D;音译L

四、蓝译《马桥词典》方言词汇的翻译模式

经统计,在共计662条湘方言词汇中,意译(42.90%)>直译(36.25%)>音译(10.73%)>省略(8.01%)>换译(2.11%)。统计结果与何教授提出的翻译模式相比存在两点差异。第一,文本中新增了音译这一翻译策略,且所占比重大于换译与省略。这无疑是寻根小说的特殊性使然。“在跨文化交流中,碰到大量异族区域特色词汇时,译者倾向于采用音译法或音义兼译”。第二,文本中省略现象多于换译。究其原因,《马桥词典》中有5个词条所涉及的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极其复杂,考虑到过多解释会影响读者阅读,因而译者在征得韩少功先生同意后,将小说中的这5个词条(罢园、怜相、流逝、破脑、现)及其对应描述一律省译。

1.意译。意译指翻译本源概念的象征意义,而不是它的字面意义。在处理寻根小说文本中的本源概念时,译者更倾向于意译,利于目的语读者理解源语信息。

例1 归元:beginning

例2 十八扯:to mix up sixes and sevens

湘方言“元”指初始,译者不拘泥词语形式,将其蕴含的意义翻译出来,可以避免译语读者产生误解。而“十八扯”形容说话漫无中心,意译为“to mix up sixes and sevens”贴切形象,可见在翻译方言词汇时,意译确实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2.直译(含直译加注)。直译是指将载有本源概念的源语形式转换成译语形式,加或不加注。直译策略使译者可以保留源语文化,并将其传达给目的语读者。

例3 电药:electric medicine

例4 样板戏:“Model Operas” (the eight revolutionary operas deemed “politically correct”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湘方言“电药”指蓄电池,“electric medicine”再现了源语的结构形式及方言特色。在例4中,考虑到样板戏会对外国读者造成理解困难,译者在直译的基础上添加注释,利于保留源语文化。

3.音译。音译,即在英译过程中以汉语某一具体事物名称的拼音音位为单位,保留汉语的发音,简洁扼要地凸显原文特色的译法,用于表达英语缺失词汇或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事物或概念。包括人名、地名、译语中空缺的词汇等。

例5 哩咯啷:Ligelang

例6 拉喂子:nee-naa

湘方言“哩咯啷”代指情人以及谈情说爱的活动;“拉喂子”代指空袭警报。由于存在文化空缺,以上两词分别使用汉语拼音和根据词汇本来发音进行英文转写两种方式翻译,保留了中国区域文化中这些概念或事物的特色。

4.省略。省略就是让本源概念从译文中消失。省去的本源概念或由上下文语境补充,或不译,避免影响上下文表达与理解。例如:“流逝”、“现”等,鉴于@些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区别和联系极其复杂,省译是最佳选择。

5.换译。换译指用译语文化的本源概念取代源语文化的本源概念。在本源概念翻译中,换译是最好的一种认知翻译策略,但由于目的语言、本源语言的历史性、文化的不同,制约了其应用。

例7 打起发:on the take

例8 话莫讲散:Stop beating around the bush

方言“打起发”指小偷小摸、占便宜,换译为俚语“on the take”将更易于外国读者接受。“话莫讲散”指讲话要直奔主题,“Stop beating around the bush”也是一句俚语,意为不要四处寻觅,虽与原意略有偏差,但喻意相近。

五、结语

综上,除直译、意译、换译及省略外,恰当使用音译在方言英译中也是一个不错的策略。意译>直译(含直译加注)>音译>省略>换译的翻译模式,希望可以为今后寻根文学英译研究和实践提供些许启示。

参考文献:

[1]何元建.论本源概念的翻译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 (03):211-219+241.

[2]Nida,E.A.La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ng[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3]韩少功.马桥词典[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4]Han Shaogong.A Dictionary of Maqiao.Lovell,J.(trans.).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5.

韩少功简介范文第2篇

《红高粱》的作者就是莫言。我读到莫言的简介,从此知道这世上有一个艺术学院文学系,冥冥中向往。

1998年我考入军艺文学系,做了文学系的第二届研究生,师从写过《莫言论》的张志忠,莫言的同学黄献国、朱向前、李存葆等先生。

这最初的缘,自然来自莫言。

入学刚数月,我就有了采访莫言的机会,恰巧和诺贝尔文学奖的传说有关。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的马悦然,在不少场合演讲,都说国内最有希望获奖的是莫言。这条新闻很有价值,一家刊物希望我采访一下莫言。我早先对莫言就有好感,便欣然前往。

那时候莫言的长篇只有《天堂蒜薹之歌》、《酒国》、《丰乳肥臀》。一晃十五年,莫言获得传言里的诺贝尔文学奖,众望所归。

也可以说对莫言而言,这个奖迟到了十五年。这十五年,莫言即使不再写小说,也完全够资格拿奖。

这十五年的意义,对莫言大不一样,起码北京的房价上涨十倍,奖金不增而减,原先可以买1000多平米的大奖,现在就只能买100多平米了。

这十五年的意义对我也很不一般。

我写莫言的文字前后近十万,赞美、批评均有,赞美的很少有人读到,批评的却已天下传闻,因为那本著名的《与魔鬼下棋――五作家批判书》。这本书非我策划,但作为好友,人家向我约稿,要求多说不中听的意见,少讲好话。莫言、贾平凹已经很强大,说好话的太多,他们不需要说好话,任何批评都动摇不了他们在当代文学里的地位,他们是“皇上”,我们就是来向“皇上”进言。

我觉得有理,未曾多想,就开始傻愣愣“挑刺”,“片面的深刻”,一挥而就,感性有余,理性欠缺,更不全面。他的《丰乳肥臀》一直没买到,他获诺奖后我才拜读。

这书经过一番“包装”,隆重上市。

我这才知道其他的评论家,包成了“伪批评家”,而莫言、贾平凹、王安忆这几位我最喜爱的中国作家,也包成了“伪作家”,做了我们的“对立面”。

大概不这样“决绝”,这书很难卖?

拿到样书后,我摇头笑笑,抗议说:如果莫言、贾平凹、王安忆都是“伪作家”,那国内就没有真作家了。策划人也朝着我笑,我只能表示理解。

自然,这本书的影响力超出了我的想像。

在我看来,莫言他们的作品恒在,怎么解读无损于作品本身,阅读者仍得去买过来看,才知道自己喜不喜欢。因为各人的喜好不一,别人爱得死去活来,在你眼里可能什么都不是,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

我确信,莫言是那种值得大家阅读,进行评价的作家。

既然他早在1998年就已是小说“大师”,应该授予诺贝尔文学奖,那么我们所做的,无论是捧场,还是敲打了杂音,那都是“锦上添花”,会让他不断出现在公众视野里,赢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读者。

如果毫无关注,那作家才是应该着急的。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佩尔・韦斯特伯格则说,“目前仍在世的作家中,莫言不仅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这应该代表瑞典文学院的意见,认同者有多少,只能留待历史来评价。

至于德国汉学家顾彬批评莫言时说,1949年之后的中国当代文学是“二锅头”,1949年之前的中国现代文学是“五粮液”,这句话并不很恰当。因为1949年以后,仍有精妙浑厚之作,尤其篇幅不长的作品中不少。

我揣测顾彬是从欣赏语言的角度说这番话的,但是杨绛、王安忆、阿城、黄国荣、阎连科、贾平凹、曹乃谦、李锐、郑义、刘恒、章诒和、韩少功等人的代表作,语言都很精湛。莫言早期的中短篇小说,语言也不错。汪曾祺的语言,无论小说、文论,还是散文,都深得传统文化底蕴,不让乃师沈从文。这都是茅台、五粮液。

韩少功简介范文第3篇

【关键词】轻型直流输电;高压直流输电;海上风电

0.引言

现代高压直流输电(HVDC)普遍采用晶闸管和移相换流器技术,多用于远距离、大功率输电[1]。但晶闸管(SCR)开关频率较低,换相损耗大。而移相换流器接线复杂,体积庞大,换流电压谐波含量高、功率性能指标低等缺点。因此,由于技术和经济等各方面的的原因, HVDC在近距离小容量的输电场合却难以应用。随着电力半导体技术尤其是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的快速发展,其额定电压越来越高,并且在很大程度频率变化范围内仍能有较好的电压分布,促进了HVDC的轻型化,轻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即HVDC Light应运而生。

这种轻型直流输电系统把HVDC的容量延伸到了只有几MW到几十MW[2],除具有传统HVDC的优点外,还可直接向小型孤立的远距离负荷供电,更经济地向市中心送电,方便地连接分散电源,运行控制方式灵活多变,减少输电线路的电压降落和电压闪变,从而进一步提高电能质量,因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3]。

1.轻型直流输电简介及其特点

轻型HVDC是在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和电压源换流器(VSC)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设送端和受端换流器均采用VSC,则两个换流器具有相同的结构。换流器由换流桥、换流电抗器、直流电容器和交流滤波器组成。换流桥每个桥臂均由多个IGBT串联而成。换流电抗器是VSC与交流侧能量交换的纽带,同时也起到滤波的作用。直流电容器的作用是为逆变器提供电压支撑、缓冲桥臂关断时的冲击电流、减小直流侧谐波。交流滤波器的作用是滤除交流侧谐波。

HVDC Light其特点:

(1)VSC电流能够自关断,可以工作在无源逆变方式,不需要外加的换向电压,从而克服了传统HVDC受端必须是有源网络的根本缺陷, 使利用HVDC为远距离的孤立负荷送电成为可能。

(2)正常运行时VSC可以同时且独立控制有功和无功, 控制更加灵活方便。

(3)由于VSC 交流侧电流可以控制, 所以不会增加系统的短路容量。

(4)VSC通常采用SPWM 技术,开关频率相对较高,经过低通滤波后就可得到所需交流电压,可以不用变压器,所需滤波装置的容量也大大减小。

(5)多个VSC可以接到一个固定极性的直流母线上,易于构成与交流系统具有相同拓扑结构的多端直流系统,运行控制方式灵活多变。

2.轻型直流输电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

自1954年世界上第1条高压直流输电联络线投入工业化运行以来, HVDC作为一项日趋成熟的技术在远距离大功率输电、海底电缆送电、两个交流系统之间的非同步联络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有70 多个HVDC输电工程[4]。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显著,国家将大力开发和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发展首推风电。合理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是符合我国国情需要的,但这些可再生能源一般分散性强、且远离负荷中心,接入系统后还会影响整个电网的稳定情况。传统直流输电技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却不是很经济,而模块化设计的轻型直流输电将是个不错的选择。

3.轻型直流输电的应用前景

(1)向偏远地区供电。

(2)海上供电。

(3)城市配电网增容改造。

(4)清洁能源发电。

(5)提高配电网电能质量。

(6)在风电领域的发展前景。

由于海上风能资源丰富,发电量比陆地上更大,同时受到环境的影响也很小,在当今技术的可行性条件下,海上风力发电必将成为一个迅速发展的领域[5]。但是,随着海上风电场容量在电网中所占比例的不断增加,海上风电场对电网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电能质量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传统的无功补偿装置,如静止无功补偿(Static Compensator,STATCOM),电压源换流器等,虽然能在部分范围内改善风电场并网性能,但是对电网的影响并没有从实质上得到改善。因此,对海上风电场并网方法的研究就非常必要。

VSC-HVDC系统传输性能好,对于相同线材,其传输容量为交流系统的1.5~2倍。VSC-HVDC系统电能损耗小,其阻性损耗一般只有相同容量交流系统的65%。换流站为室内式设计,占地少,维修容易,建造工期短。海上风电轻型直流输电系统的核心技术在于所采用的大容量换流器,其主要为ABB、西门子公司所拥有,并在国外的大型海上风电场得以成功应用[5]。我国在轻型直流输电技术方面还处于跟踪与技术储备阶段,国家电网公司已制定了相应的实施计划,并在福建(岛屿输电)、甘肃(大型风电场)、上海(城市供电)建立了应用示范。

4.结束语

作为一项新型的输电技术,HVDC Light以其自身的特点在应用方面显示出了很大的优越性。

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轻型直流输电将在向偏远地区供电、海上供电、城网增容改造、新能源的利用以及改善配网电能质量等方面发挥不可限量的作用,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可再生能源全面开发以及电力市场日益发展和完善,对高品质电能质量和电网运行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要求进一步提高,HVDC Light必将在我国得到日趋广泛的重视,研究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官洁,任震.高压直流输电技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

[2]王兆安,刘进军.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文俊,张一工,韩民晓,肖湘宁.轻型高压直流输电——一种新一代的HVDC技术[J].电网技术,2003,27(1).

韩少功简介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吴越春秋;数术;占梦;占卜;占妖祥;相术

一、《吴越春秋》所记数术类别

元代徐天祜在《吴越春秋序》中指出:“其言上稽天时,下测物变,明微推远,若蓍蔡。”即是就其数术思想而言。《吴越春秋》中涉及的数术,主要有占梦、占卜、占妖祥、相术、孤虚术等。

1、占梦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记载了夫差占梦的故事:

吴王果兴九郡之兵,将与齐战。道出胥门,因过姑胥之台,忽昼假寐于姑胥之台而得梦,乃寤而起,其心怅焉。乃命太宰,告曰:“寡人昼卧有梦,觉而恬然怅焉。请占之,得无所忧哉?梦入章明宫,见两鬲蒸而不炊,两黑犬嗥以南嗥以北,两殖吾宫墙,流水汤汤越吾宫堂,后房鼓震箧箧有锻工,前园横生梧桐。子为寡人占之。”

太宰为讨好吴王,言此为大吉之梦。吴王又召公孙圣占,公孙圣占曰:

入门见鬲蒸而不炊者,大王不得火食也。两黑犬嗥以南嗥以北者:黑者,阴也;北者,匿也。两殖宫墙者,越军入吴国,伐宗庙,掘社稷也。流水汤汤越宫堂者,宫空虚也。后房鼓震箧箧者,坐太息也。前园横生梧桐者,梧桐空心,不为器用,但为盲俑,与死人俱葬也。

大凶之兆,后来吴国被越所灭,凶梦果然应验。

占梦之术,周时已有,《汉书・艺文志》数术略曰:“众占非一,而梦为大。故周有其官。”[1]周代掌占梦之官有大卜和占梦中士。《周礼・春官宗伯》记载:“大卜……掌三梦之法:一曰《致梦》,二曰《梦》,三曰《咸陟》。”占梦的目的是为了“观国家之吉凶,以诏救政。”占梦中士则“占六梦之吉凶,一曰正梦,二曰噩梦,三曰思梦,四曰寤梦,五曰喜梦,六曰惧梦。”占梦故事在史书中的记载很多,而且很灵验,神秘色彩很浓。如《晏子春秋・内篇谏上》载:

景公举兵将伐宋,师过泰山,公梦见二丈夫立而怒,其怒甚盛。公恐,觉,辟门召占梦者,至。公曰:“今夕吾梦二丈夫立而怒,不知其所言,其怒甚盛,吾犹识其状,识其声。”占梦者曰:“师过泰山而不用事,故泰山之神怒也。请趣召祝史祠乎泰山则可。”公曰:“诺。”[2]

晋代出土的战国时小说《汲冢琐语》,被称为“诸国卜梦妖怪相书。”[3]所载占梦故事更多。

由于古人迷信,占梦之风到汉代依旧盛行不衰。如东汉王符《潜夫论》有《梦列》篇,把梦分为“直、象、精、想、人、感、时、反、病、性”十类,以论吉凶祸福。赵晔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出了如此生动灵验的占梦故事。

2、占卜

《吴越春秋》关于占卜的内容有十多处,几乎是逢大事必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其“皆非三代卜筮之法。”黄宗羲言:“方技家多托于上古,无所征言,唯六壬见之于《吴越春秋》,子胥、少伯皆精其术,然与今世所传亦复不同。”[4]清代俞正燮《癸巳类稿》也认为《吴越春秋》中的占卜方式为古六壬式的,“又六壬式法,杂见《吴越春秋》、《越绝书》,俱东汉人作,其语必有所受。”俞氏还指出了书中的三处六壬式占卜:其一为“《吴越春秋》作胜先、河魁、登明。文种又言:‘范蠡之行,后入太一,前翳神光。’”其二为“《吴越春秋・夫差内传》辛亥占,七月胜先加时。”其三为“《勾践入臣外传》,甲戌占,三月河魁加时。”

六壬,《十驾斋养新录》:“六壬之占,载于正史者,《晋书・戴洋传》:咸康五年,传贼当来攻城。洋曰:‘十月夜半时得贼问,干为君,支为臣,丁为征西府,亥为邾城,功曹为贼神,加子时,十月水王木相,王相气和,贼必来。寅数七,子数九,贼高可九千人,下可七千人。从魁为贵人加丁,下克上,有空亡之事,不敢进武昌也。’案六壬以月将加所得时,视干支所加神,以决凶咎。”《隋书・经籍志》五行类有六壬式经杂占九卷,梁有《六壬式经》三卷亡,《六壬释兆》六卷。六壬之名始见于此。汉代已有六壬之术,只不过当时还没有被冠以六壬之名。“六壬家又有贵人、蛇、朱雀、六合、句陈、青龙、天空、白虎、太常、元武、太阴、天后十二神,分布十二方位。《论衡・解除篇》云:‘宅中主神有十二焉,青龙白虎列十二位。虽不详列十二之名,当与六壬家不异。’”关于“六壬十二神”,《癸巳类稿》的记载与《十驾斋养新录》完全不同。《癸巳类稿・六壬古式考》云:“《五行大义》引《玄女经》云:‘六壬所使十二神:神后、大吉、功曹、太冲、天刚、太一、胜先、小吉、传送、从魁、河魁、征明。’则今所云十二将。”《吴越春秋》中占卜也有十二神的概念,如《勾践入臣外传》之范蠡占“功曹为蛇而临;戊,谋利事在青龙。”《夫差内传》之子胥占:“大吉为白虎而临;辛,功曹为太常所临;亥,大吉得辛为丑。天地行殃,祸不久矣。”《吴越春秋》中涉及的“六壬十二神”,明显不是一个系统,既有《玄女经》中的“大吉”、“功曹”、“太一”、“胜先”等,也有《十驾斋养新录》所记“青龙”、“朱雀”、“白虎”、“太常”等。因此,《吴越春秋》所载六壬术,应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古式。

3、相术

出于形法家的“相术”在《吴越春秋》中也多有论及。《汉书・艺文志》数术略形法家:“形法者,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室舍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数、器物之形容以求其声气贵贱吉凶。”吕思勉言:“后世以人之贵贱贤愚定于骨法,盖出于此。”非唯相人,相宅、相器物之术亦出于此。这些《吴越春秋》中均有记载。

《吴越春秋》所载相人术如:《王僚使公子光传》:“子胥之吴,乃披发佯狂,跣足涂面,行乞于市。市人观之,罔有识者。翌日,吴市吏善相者见之,曰:‘吾之相人多矣,未尝见斯人也。非异国之亡臣乎?’”此处未明言“善相者”以子胥何特征为断。子胥相专诸:“子胥因相其(专诸)貌:确颡而深目,虎胸而熊背,戾于从难,知其勇士。”子胥因专诸不寻常的体貌而断定其性勇。被离相白喜:“吾观喜之为人,鹰视虎步,专功擅杀之性,不可亲也。”被离依凭白喜的举止特征而推测其性情狠戾贪功。以上所举三例,虽然相人的技法不尽相同,但其结论的准确均得到了证明。汉代相人之风盛行,相人术多载于史书,如《史记》记有吕公相高祖,田中老父相吕后及孝惠鲁元等事。东汉王充《论衡》中有《骨相篇》,王符《潜夫论》中有《相列篇》,对相术作了专门的讨论。《汉书・艺文志》中有《相人》二十四卷。据《史记・张丞相传》载:“韦贤至大鸿胪,有相工相之,当至丞相……贤后竟为丞相。”由此可见,汉代有专门的相工,属大鸿胪管辖。

相器物具体事例在赵晔之前书籍中尚不多见。《吴越春秋》中风湖子相宝剑的故事颇有特色。《阖闾内传》楚昭王得湛之剑召风湖子问:

风湖子曰:“臣闻越王元常使欧冶子造剑五枚,以示薛烛,烛对曰:‘鱼肠剑逆理不顺,不可服也,臣以杀君,子以杀父。’故阖闾以杀王僚。一名磐郢,亦曰豪曹,不法之物,无益于人,故以送死。一名湛庐,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寄气托灵,出之有神,服之有威,可以折冲拒敌。然人君有逆理之谋,其剑即出,故去无道以就有道。”

风湖子以剑的形状纹理等推断剑的吉凶,鱼肠剑纹理倒逆,磐郢剑不合法度,都是凶器;湛庐剑材质精良,是吉器。这正合《汉书・艺文志》形法家以“器物之形容以求其声气贵贱吉凶”之言。《汉书・艺文志》中有《相宝剑刀》二十卷(佚)。上世纪出土的居延汉简《相宝剑刀》,相“善剑”的标准有四条,其中一条为“视之身中星如黍粟状,利剑也,嘉以善。”《阖闾内传》提到“季孙拔剑视之,锷中缺者大如黍米,叹曰:‘美哉,剑也!虽上国之师,何能加之。’”与上述居延汉简有同类描述(“缺”字疑是“星”字之误)。

4、占妖祥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祥。”《夫差内传》写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之谏执意伐齐,结果变生妖异:

(吴王)坐于殿独见四人相庭相背而倚,王怪而视之。群臣问曰:“王何所见?”王曰:“吾见四人相背而倚,闻人言则四分走矣。”子胥曰:“如王言,将失众矣。”吴王怒曰:“子言不祥。”子胥曰:“非惟不祥,王亦亡矣。”后五日,吴王复坐殿上,望见两人相对,北向人杀南向人。王问群臣:“见乎?”曰:“无所见。”子胥曰:“王何见?”王曰:“前日见四人,今日又见二人相对,北向人杀南向人。”子胥曰:“臣闻四人走,叛也。北向杀南向,臣杀君也。”王不应。

妖异的出现,是“天”对君主的谴告。董仲舒《春秋繁露・必智且仁》云:“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异以谴告之。谴告之不足,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能畏恐,其殃咎乃至。”夫差不顾天遣,一意孤行,终至亡国,正应了董氏之言。赵晔在书中插入这样一个怪异故事,显然是受了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二、《吴越春秋》多记数术之原因

清代钱福《重刊〈吴越春秋〉序》言:“若附会于谶纬梦卜之说,则固当时之所尚,而左氏传《春秋》亦多述焉,不可尽谓其无据。”钱氏将《吴越春秋》多记数术的原因归结为两点:一、时代风尚使然,二、受传统文化影响。钱氏所论极是。笔者就其结论引申之,为论述方便,调整一下二者顺序。

1、文化渊源

数术之兴,可追溯至远古。《汉书・艺文志》已有周代数术的记载:“数术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据《周礼・春官宗伯》记载,总管卜筮、占梦的职官是大卜,大卜又有卜师、龟人、氏、占人、筮人、占梦、视等下属分司各类“观妖祥、辨吉凶”的具体工作。太史亦兼掌卜筮。先秦著作中充斥着大量数迷信故事(占梦故事,前文已述)。卜筮故事也多见于《左传》、《国语》等书中,例如:

成季之将生也,桓公使卜楚丘父卜之。曰:“男也。其名曰友,在公之右。间于两社,为公室辅。季氏亡,则鲁不昌。”又筮之,遇大有之乾,曰:“同复于父,敬如君所。”及生,有文在其手曰:“友”,遂以命之。

2、汉代数术兴盛及儒生的方士化

数术在先秦思想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汉代更是如此。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大师董仲舒“始推阴阳,为群儒首。”董仲舒师承公羊学,而《公羊传》特征之一是善言灾异。董仲舒把阴阳五行、灾异说引进儒学,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其《春秋繁露》中专论阴阳的就有《阳尊阴卑》、《阴阳位》等六篇;专门讨论五行的有《五行义》、《五行相胜》等九篇;更有求雨、止雨等法。非止董仲舒,汉代“今文家说经,能脱之(阴阳五行)者十无二三。”阴阳五行实际上已成为“汉代人的思想骨干,无论在宗教上,在政治上,在学术没有不用这套方法的”。汉代以阴阳五行为主的数术学也十分兴盛,其名目繁多,形式复杂。《后汉书・方术列传》云:

河洛之文、龟龙之图、箕子之术、师旷之书、纬侯之部、钤决之符,皆以探抽冥赜,参验人区,时有可闻者焉。其流又有风角、遁甲、七政、元气、六日七分、逢占、日者、挺专、须臾、孤虚之术,及望云省气,推处祥妖,时亦有以效于事也。

风尚使然,汉代许多儒士亦精通数术。如杨厚,祖父善图谶学,父杨统,精“河洛书及天文推步之术。”杨厚“少学统业,精力思述”,顺帝时,“陈汉三百五十年之”(《后汉书・苏竟杨厚列传》)。顺帝时太尉李固,“明于风角、星、河图、谶纬。”姜肱,“博通五经,兼明星纬。士之来就学者三千余人。”《后汉书・周黄姜中屠列传》襄楷“善天文阴阳之术。”这些人基本上是儒生、官吏,儒生的方士化在东汉已是一种普遍现象。

韩少功简介范文第5篇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游览;原因

游览作为文学题材,首见于昭明太子《文选》。《文选》在所选诗赋中设立“游览”类别。赋中“游览”有3首,涉及游走活动的赋作类别还有京都赋、郊祀、畋猎、纪行、宫殿、江海、物色。诗中“游览”有23首,涉及游走活动的诗作类别还有公宴、祖饯、行旅等。这些词都涉及人的游走活动,而且暗含人对周围景物的观览活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当时游览活动是文人生活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游览不同于其他的游走活动,游览是人纯粹的审美活动,类似于今天的旅游活动。这就意味着,此时人们对自然山水的态度,从上古时期的比德山水转变为纯粹的欣赏、审美,山水景物不再是人道德、功利目的的附庸,而是人们情感的寄托和发泄口,是人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转变是对后来唐代山水诗派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文选》中的游览文学兴起绝不是偶然,也不能仅看成是个人随意所为,其背后有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

第一,魏晋南北朝人们的生活趋于多样。一方面,由于当时战乱频繁,朝代更迭,使身处其中的人们缺乏生存和生活的安全感,连生存都艰难,更何况儒家提倡的建功立业的不朽理想了。苦闷中的人们放弃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苦苦求索,寻找新的安慰和寄托。于是,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人们寻求到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畅游天地,寄情山水。正如王粲在《登楼赋》中开篇所说“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另一方面,人们在宇宙永恒而人生短暂的对比中,很早就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悲叹。他们感悟到“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曹丕《芙蓉池作》)、“美人愆岁月,迟暮独如何”(谢混《游西池》),于是在及时行乐和“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的伤感情怀影响之下,人们索性任意放开怀抱,借大自然以解忧、舒怀,“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芙蓉池作》)。

此时人们游览的形式大致有三种。在聚会和宴会过程中,安排游览活动是当时人们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最负盛名的莫过于“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的竹林七贤(《世说新语•任诞》)、“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的金谷集会(《金谷诗序》)和“流觞曲水,列坐其次”的兰亭集会(《兰亭集序》)。其次,三月三等传统节日给了人们聚会同游的机缘。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道:“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三月三,原为上巳节,主要是为了驱邪、祈福,到了魏晋以后,慢慢增加了踏青游春的娱乐成分。如颜延年《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再次,还有一种形式特殊的游览,即侍游。游览者的身份、地位不平等,有处于尊贵的君主、贵族,也有处于附庸地位的臣子、文人。因此,侍游者游览重点不在于自我身心的舒展,而是愉悦统治者,所以诗歌中透露出来的政治意味浓厚,字里行间多为赞誉、奉承。

第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审美趣味的提高。首先,人们对大自然的态度发生了质的转变。从孔子时代“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比德山水,转变为“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的纯粹的审美和欣赏,更加突出大自然的本质属性和形式特征。在人们心目中,大自然不再高高在上,不是理想人格的化身,而是人的朋友,是人可以亲近的对象。在诗、赋、序、书等多种文体中出现了描写自然风光的片段,还出现了不少名篇、名句。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还有谢灵运的诸多诗歌。尤其是《登池上楼》中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句,把池塘作为描写对象,诗人在旁欣赏风景,陶醉其中。这是一种诗化的景物,比自然景物本身更具美感,非诗人倾注身心不可得。自然山水不仅是人们审美的主体,并且成为人们解忧、舒怀的载体。人们往往在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大发感慨。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所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游览者在欣赏景物的时候,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其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升华,起到了涤荡灵魂的作用。如“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抚化心无厌,览物眷弥重”(谢灵运《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其次,人们逐渐认识到游览活动能给人带来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人们不是步履匆匆地从出发地赶到目的地,而是信步闲游,身心放松,只为享受游山玩水这一过程。沈约在前往东园的路上,采用的方法是“聊可闲余步”。在游览诗中,诗人往往会交代自己的游踪,并且随着游踪的变化,展开对景物的描写。如徐敬业《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邪城》“登陂起遐望,回首见长安”,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

第三,道、佛思想的影响。道家玄学思想在当时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深远。首先,促进了人们对自然的重新认识和深度关注。“自然”一词出自《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既是自然规律,同时也是指大自然本身。这样道家就把抽象的自然之道与具体的自然界联系在一起。另外,道家的齐物论思想,也把人看成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以一种亲近、平和的态度去面对自然,“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因此,人们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在游览山水的俯仰观察中去体悟玄奥的道理和自然造化的神秘,把亲近自然、欣赏山水看成是实现精神自由、人格超脱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正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说的那样:“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其次,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兴盛,道教宫观数量大增。道观往往建在清静幽雅、风景宜人的青山绿水之间,这样既与人们的审美需求相契合,又是身逢乱世的人们前往暂求心境平和之避世所,同时也是人们对道教信仰的思想依托。如沈约就曾写过一首《游沈道士馆》。诗借游道士馆,指出秦皇汉武求仙好道、祈求长年,其目的在于满足无穷欢娱的欲望 ,说明只有“止足”,不为外物所累,才是求仙得道的根基。

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与当时流行的道家、道教思想相结合,蔚然兴盛。统治者大兴土木,建造一大批佛教寺庙。赵挕洞卧戏妒Φ懒既住菲湟辉疲骸翱上Ш教煜潞茫址缇笆羯摇!被墼对诼剿ǖ亩炙拢岸淳∩矫溃锤合懵澹俨贾帧H允此稍怨埂G迦方祝自坡摇8从谑夷诒鹬渺郑餮棠短希苍谡奥模陨袂宥嘌伞薄#ā陡呱肪砹┮虼耍卫浪旅硪簿统闪巳嗣堑陌弥弧4罅啃从卫浪旅淼拦莸氖闪苏庖皇逼诘囊淮筇氐恪U庖焕嗍枰饩扯嗲逵摹⒖樟椤㈢午浚淳巴ǔO不督岷系澜獭⒎鸾汤砺郏椅抟焕獾乇泶锍鍪说淖诮谈星椤P涣樵说摹兜鞘曳股返仁柰ü钥樟榫布诺纳剿拿栊蠢词惴⒆约憾苑鹄淼奶逦颉?br />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游览文学的兴起与当时现实社会背景、人们生活品味提升和宗教思想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萧统.文选.长沙:岳麓书社,2002年.

[2]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3](梁)刘勰著.韩泉欣校注.文心雕龙.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年.

[4] (晋)陶渊明著,(南朝宋)谢灵运著,曹明纲标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5]吴功正.山水诗注析.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

[6]李健、康金声.田园诗注析.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

[7]胡大雷.谢灵运 鲍照诗选.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韩少功简介范文第6篇

——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情系乡土”之《平凡的世界》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文段,从“人物”和“环境”两个方面,感受文中“乡土情怀”。

2.通过阅读经典,激发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与认知,感悟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

【重点难点】

1.从“人物”和“环境”两个方面,感受文中“乡土情怀”。

2.激发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与认知,感悟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

情境法

【课前准备】

1.阅读《平凡的世界》,了解路遥及其创作情怀,完成阅读札记简表。

2.熟读课文,梳理词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完成学案。

【教学过程】

一、初读反馈

1.给下列选项中字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

A.惊蛰(zhé)

镢头(jué)

瓮声瓮气(wèng)

父子两

桃红柳绿

B.一瞥(piě)

屏息(bǐng)

曲高和寡(hè)

瞎转悠

世外桃园

C.耿直(gěng)

苞蕾(lěi)

一曝十寒(pù)

难为情

头晕眼花

D.炽热(chì)

揶揄(yé)(yú)

少不更事(gèng)

高粱面

不知所错

解析:

2.阅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人物+事件)

二、悦读分享

文中善良、质朴、亲切的人物形象,充满泥土气息的生活场景,无不流露出作者浓浓的“乡土情怀”。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围绕“乡土情怀”找出感触最深的文字并和大家分享体会。

1.我感触最深的文字:

2.我来朗读:

3.我的理由:

三、研读拓展

结合原著,联系所学,谈谈你对文学作品中“乡土情怀”

的理解和认识。

四、课堂小结

“关于‘乡土文学’,我以为单有了特殊的风土人情的描写,只不过像看一幅异域图画,虽能引起我们的惊异,然而给我们的,只是好奇心的餍足。因此在特殊的风土人情而外,应当还有普遍性的与我们共同的对于运命的挣扎。一个只具有游历家的眼光的作者,往往只能给我们以前者;必须是一个具有一定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作者方能把后者作为主要的一点而给与了我们。”

——茅

五、课后作业

推荐阅读:

1、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2、贾平凹《秦腔》

3、莫言《红高粱》

4、韩少功《马桥词典》

5、汪曾祺《大淖记事》

板书:

路遥

情节:农村生活,平实自然

厚重深刻

人物:淳朴勤劳,顽强坚韧

乡土情怀

环境:地方特色,泥土气息

附:

从《平凡的世界》看路遥的黄土地情怀(节选)

黄土地成就了路遥,路遥又把黄土地赐予自己的才华和情感回报给了黄土地,他的小说都寄托着他深沉的黄土地情怀。以《平凡的世界》为例来看路遥作品中的黄土地情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特有的黄土地语言

“语言民俗主要表现在方言用土语中,负载着民俗文化因子和种种深刻意义的方言土语不仅是民俗学家的考察对象,也是作家极感兴趣的东西,它们时常被作家当作创作素材,纳入小说之中。”赵树理写的山西味的普通话,老舍的北京味的小说,都是作家成功运用方言土语的例子。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把他对黄土地的爱恋都转化为笔下的黄土地特有的语言,这种语言的运用使小说有一种温馨感、亲切感,就好像在听一个平凡而又动人的故事。路遥在描写陕北农村时,就用“圪崂”、“山峁峁”、“塄坎”等方言词来反应陕北的山川地貌;用“门楼”、“硷畔”来反映陕北的村舍院落;用“脚地”、“灶火”、“旮旯”来反映陕北窑洞的特征。他在形容家庭贫困生活窘迫时运用了“�惶”、“烂包”等一些方言词。小说中还有一些通俗而形象的方言口语词“压茬”、“犟牛顶墙”、“歪好”、“爬熊”等,这些词是陕北人对一些能感知东西进行描绘时所创造的特种方言,有浓重的黄土地味。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还运用了黄土地特有的民歌和信天游、链子嘴来抒发人物的情怀。陕北民歌《冻冰歌》在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先后出现五次,成为小说中一个精彩的有机组成部分。当润叶怀着爱情的渴望从城里回到双水村找少安时,突然从田地对面的山梁飘来了田万有的歌声,唱的就是信天游:“说下个日子呀你来不来,硷畔上跑烂我的十双鞋。墙头上骑马呀还嫌低,面对面坐下还想你。山丹丹花儿背洼洼开,有什么心事慢慢价来……。”

大量的方言和陕北民歌的运用无不深刻地表现出路遥对陕北黄土地的深沉的爱,他从未考虑过这样的口语化,会不会引起读者的抵触,只是一味地将自己的黄土地情怀全部形之于笔端。

2.

黄土地的地域文化

黄土高原饱经了沧桑与苦难,自秦汉以来,这里就是边关重地、军事要冲。北方匈奴政权和秦汉政权长期对峙,发生冲突,导致这一片土苦难异常,成为农业定居民和游牧民族相互争夺的要地。由此形成了陕北独特的性格特点:男性多壮实剽悍,女性多窈窕娟秀;男性多倔强刚毅,女性多心灵手巧;男性外静内热、厚重木讷,女性情真意切、热烈似火。这是陕北特有的心理性格和精神气度,是数千年来在社会和自然双重磨蚀下来的。《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的性格就闪耀着陕北人的光辉,男的倔强刚毅、内敛木讷,女的情真意切、热烈似火。孙少安在十三岁就开始逐渐承担起家庭的重任,供养着父母和弟妹,弟弟妹妹都在读书,家里劳力只有他和他的年迈父亲,一家人的生活非常的凄苦,经常是吃不饱,没东西吃。而且少安年纪轻轻还要在外面承受着村支书田福堂的处处刁难和打击。但是少安并未轻言放弃,毅然的挑起了这幅沉重的担子,克服了生活的苦难,使家里的光景越过越好。孙少平在上学时期经历着饥饿的折磨,后来他又为了摆脱命运,使自己真正的成长不依赖别人,他选择进城做小工,尽管身体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他却反而为拥有生活成长的自由而高兴,从未放弃他的理想。他们身上有着陕北男子的倔强和刚毅,敢打敢冲,不言放弃。他们在面临爱情的时候又展现出陕北男子的内敛木讷的一面,比如少安,少安在面对润叶时虽然心里也是充满着爱意,却一直不敢表露,也不敢正面的承认。少平也是如此,刚开始对田晓霞就不敢表露出太多的欣赏和爱意,是逐渐在交往中才有所表现。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显然就如陕北的女子一样,情真意切,对待感情非常的认真,而且面对自己所爱的人也敢于表露爱意,热烈似火。田晓霞和田润叶在小说中就是敢于坦承自己的心意,而且非常执着,润叶是即使嫁给了李向前也依然爱着少安,晓霞是不顾一切的爱着少平即使两人的家庭有着非常大的差距。

小说中的黄土地特有的地域文化风貌和具有黄土地人性格的主人公都从另一个侧面显现出路遥的黄土地的情怀。

3.

对黄土地和农民的热爱和赞美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的黄土地的情结还表现在对土地和农民的赞美,充满了激人奋进的力量。在这部小说中他更倾向于展示农民的美德(善良、勤奋、忍受苦难的韧性、对命运不去的抗争),这并不是说路遥不知道农民所在的劣根性,而是他把这些可爱的亲人们塑造成集真、善、美于一身的雕像,并把他所有的爱都灌注在这群雕像上,因此,他从内心深处就不愿去击碎它们,可见这份爱之深沉。正如艾青颂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也正是路遥的真实写照,他用一行行朴素的文字,一句句深情的叙述,表现了对陕北农民的热爱和赞美。路遥小说中的人物,无论是农民(孙玉厚、孙少安)、干部(田福军)还是青年知识分子(孙少平)都对这片黄土地有着一种原始的坚定信念。在这部小说中孙少安是一个变革浪潮中的最先觉醒者,但是他还是不愿离开土地半步。他总是这样说:“咱们是农民的后代,出路只能在咱们的土地上。”

以及“在土地上产生一种艺术创作般的激情……”

。又比如孙少平,他最后放弃了进省城工作的机会,最后还是回到了黄土地上的煤矿做工人。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这黄土地上养出来的人,尽管穿戴土俗,文化粗浅,但精人和能人如同天上的星星一样稠密。在这个世界里,自有另一种复杂,另一种智慧,另一种哲学的深奥,另一种行为的伟大。”

这已经足够说明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无论他走到哪里,根总留在家乡、留在黄土地。这又何尝不是路遥内心世界的外显呢?而且路遥在这部小说里,则直接发出“睡吧,亲爱的大地,我们疲劳过度的母亲……”

“像土地一样朴素和深厚的母亲啊”等对黄土地的灵魂直白。

作者充分的展现出他对黄土地及农民的深厚而复杂的情感,正如有论者指出的:“在作品中,对黄土地、对农民,他灌注的浓烈的情感和深沉的同情,构成他创作的一个显著特色。这种浓烈的情感色调贯穿在他的几乎全部创作活动之中,是沸腾在他作品中的血液。”

黄土地的情怀再次展现的淋漓尽致。

“正如任何一种文学现象或文化心理的滋生都有其内在的因素和外在条件一样,路遥的黄土地情结也不是凭空产生的。”

韩少功简介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农村小学;复式教育;弊病;策略

一、农村小学复式教学的优势

复式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指一位老师在一个教室在同一节课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年级的学生穿插讲解不同教材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听起来比较繁琐,但它也有不少的优势。其一是农村小学复式教学的班容量一般比较小,方便老师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督促学生学习。并且好几门学科的知识均由一位老师传授,便于老师对学生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因材施教。其二是复式教学能将各门学科横向联系起来,安排一系列的课外活动也具有了针对性,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做贡献。其三是复式教学自动作业和直接教学有机结合。只是自动作用的时间比较长,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其独立学习的兴趣。最后是复式教学的班级可以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气氛,大同学可以帮助并带动小同学学习和活动,同龄的学生可以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从而形成良好地学习氛围。

二、农村小学复式教学的常见弊病

1.对小学复式教学认识存在误区

许多农村学生家长对复式教学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她们这样的教学对孩子的将来不负责任,不能放心的将孩子送去读书学习,而是选择将孩子送至县里或者市里的采用单式班教学模式的学校。认为只有单式班才能对孩子的学习具有针对性,老师会负责任一些,可殊不知,送去那里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村里的孩子被送至其他地方学习,家长肯定会选择那些寄宿学校,可是孩子的年龄尚小,一般的生活根本不能自理;小孩子调皮,日常的活动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学校肯定得在这方面上浪费精力。因此,在偏远农村,小学的复式教育是很重要的,也是很适合农村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学生家长必须对农村小学复式教育有更全新的认识。

2.农村小学复式教师师资队伍有待整顿

目前我国不少省份的复式班的教师呈现出缺乏复式教学经验的多、年轻教师多、民办教师多的一种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则复式教师的学历和来源不达标。二则复式教学科研成果少之又少。学校通常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老师教学水平的根本指标,很少把科研成果纳入教师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体系不够完整。

3.小学复式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不达标

复式教学要求教师要擅长调动不同年级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掌握复式教学的教学模式,以便课堂上学生容易接受。可是当前农村教师往往表现出教学技能不足和课堂氛围沉闷的现象。有的竟然普通话都说的不流利,课堂板书杂乱无章、毫无美感,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农村小学复式教学弊病的诊治策略

1.加强领导和管理

不少学生家长对小学复式教学缺乏认识,不放心把孩子交给采用复式教育的学校。在这种形势下,唯有学校采取措施,将高的教学质量摆在世人的眼前,用学生的升学率来博得世人的认可。学校应在端正办学思想的前提下,秉持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宗旨,全面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才能,培育好祖国的花朵。

2.整顿师资队伍

分层次的对老师的文化水平和业务状态进行整修。老师要想在农村学校教书,就得不断的进修,应取得岗位合格证书的进修、培养教学骨干的进修、达到中师毕业程度的进修、取得教材教法合格证书的进修等等。学校也应假设培训机构,帮助老师学习教学的基本功和掌握复式教学规律,为提高师老师的教学能力献一份力。

3.重视并搞好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并不是那些专家、教授的专利,每个老师都应尽教学研究的责任。在一些复式教育应用比较普遍的地方,应健全或者建立复合式教学研究网络,并有专攻农村小学复式教学研究的人员。当前阶段,浙江省丽水地区、山西省太岳山区、福建省福安县、河北省的柴沟堡师范等地均已初步形成了研究中心,能定期的组织老师们共同活动、研讨、进修,使得农村小学的复式教学能得以更好的发展。

4.改善办学条件

农村的发展比较缓慢,在经济和技术方面落后于城市一大截。有些地区的学校必要的教具都是手制的,缺什么就自己制作什么。为此,农村学校可以组织师生们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或者在外界组织募捐活动,筹到一笔钱为农村小学学生们配置好图书资料、文体器材和教学仪器等物件,努力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孙冬梅.西部农村小学复式教学的调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8,(9).

[2] 张淑清.贫困山区复式教学发展现状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9).

[3] 通讯员 王国强;我州四项举措激活农村师资[N];恩施日报;2011年

韩少功简介范文第8篇

【关键词】艺术;鉴赏;氛围;对比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3-0146-02

【作者简介】薛金炜,苏少版美术教材副主编,江苏省教育厅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

艺术为人类提供了打破常规、充满活力的思维方式,它永远不满足已有,永远追求新的可能的生存状态,是医治迟钝和麻木的良药。一位作家说:“降低和减少艺术在生活中的比重,是一个社会走向愚昧和衰弱的开端。”而艺术经典是人类在千万年延续的精神历程中产生的,经过岁月的淘洗,有着任何当下流行的新图式、新套路所不可取代的文化蕴涵。个人只有一定程度地接触了人类文化遗产和艺术创造后,才真正体会人类生存发展的伟大、美好而又任重道远,才算具备文明人的素养。因此,鉴赏课在现代美术教学中举足轻重,不可忽视。

手卷《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杰出代表。这幅传世名画是五代宫廷画家顾闳中所画,画中的内容是韩熙载在家中宴请宾朋的生活场景。画中的韩熙载是一位躲避战乱的北方贵族,他逃到南方被南唐朝廷所留用。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一千多年前的手卷《韩熙载夜宴图》出现在美术课堂时,如何为学生打开鉴赏的大门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来自江苏省邗江中学的王佳曦老师在教学中是如何做的。

课前做准备工作的时候,看到每一组学生的桌上、评委的桌上,都放了一卷卷古画的复制品,我就跟旁边的评委说,上这一课,成本可不低啊!口气是玩笑的,心里却产生了一点期待。

开始上课,教师与学生的问答和对话,以一种舒缓的节奏,徐徐展开: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的分类,古人发明的装裱方法,立轴与横批的不同样式等等问题,一一简洁带过。话题似乎有点远,其实教师是在看似不经意中却精心地营造一种特殊的赏画气氛。这种气氛,对于今天的学生,是完全陌生的、异质的,所以是必须的补充。教师接着又在屏幕上展示了明代画家仇英的《竹院品古图》,那是一幅气氛极其浓郁的、描绘古代文人雅士赏鉴活动场景的图画,可以让学生在视觉上增加感性的认识。对画略作评介后,教师归纳道:“中国画是集诗书画印与一身,品鉴中国画就是对书画艺术的审美追求。在古代上至帝王官宦,下至文人雅士都会收藏许多卷轴,并时常与朋友鉴赏。老师最近收藏了一幅字画,今天带来与同学们一起品鉴。这幅名画,就是《韩熙载夜宴图》。”如此轻松,如此自然,一步就转到了教学的主题。

从黄绢包袱中,郑重取出卷轴。这样的仪式感,不能省略。画是横卷,需二三学生,帮着展开,展示于课堂。看到画,免不了介绍一下关于这幅画的故事,而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始终没有中断:“这样长的手卷(又一个陌生的名词,教师不忘略作解释),古人是否也是几个人捧在手里看?还是悬挂在墙上看?噢,是在长长的桌上展开,群聚品赏;若是不太长的手卷,一个人又是如何展开,如何看的呢(屏幕上出现图示);看真正的古画,要戴白手套哦……”都似闲笔墨,却又都是不能减省的笔墨;既是知识性的星星点点,又在继续为营造气氛、创设情境加柴添火。经历了如此这般的“导入”和造势,体现了教师的真功实力,学生已经兴致勃勃,课堂氛围热烈。这时,引导学生理解艺术、品读经典的大戏才正式开场。

每组学生都把3米多长的《韩熙载夜宴图》铺展于桌上,在课堂的环境里,已是最大限度地复原了古人的赏画方式。分小组看画,既是美术课程标准对于合作学习、共同参与的要求,也是与古代文人雅集最接近的审美活动形式。

面对人物众多、场景转换的长卷,学生最初的兴趣,一般会集中于寻找哪个人是韩熙载,他出现了几次?各在何处出现?他在干什么?他们又在干什么等等?师生间的问答,这时也大致循着这样的思路进行。教师的教学设计把这一环节称为“初品夜宴”,把画卷分作听曲、观舞、休息、清吹、送别五段,逐段进行分析,虽是一种“看故事”层面的浅表欣赏,却是欣赏这类早期绘画绕不过去的一步。

然后深入一层,分析《韩熙载夜宴图》在艺术上的特点,主要是构图的特点和人物造型的特点。这件作品的艺术特点是在与其他作品的对照中呈现的。作为这一环节的重要策略,教师引入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来做对照。西方古典绘画的焦点透视,与中国古典绘画的无焦点散布,是强烈的对比;西方绘画的观赏方式是定点观看,中国的长卷是移动着逐段观赏,也是很不同的欣赏方式……教师引导着学生的眼光在中、西两幅名画之间几次来回审视、比较,在人物造型、动作设置等方面,都做了颇为精彩的、深入的对照分析。

不能小看这些分析解读。作为美术教师,除了专业基础之外,还得有为上这一课、为赏这一图而专门做的充分准备。王佳曦老师为此阅读了不少相关书籍,其中就有现在美国的研究中国美术史的著名学者巫鸿的权威著作《重屏》。当我在课后点评提到中央电视台第四套的《文明之旅》节目,不久前还曾播出故宫博物院学者余辉解读《韩熙载夜宴图》的节目时,王老师因为没有看过而感到十分遗憾,并且在赛课几天后主动联系我:已经找到节目视频,认真补看了。教师如果没有这样的“恶补”精神,没有努力为自己创设一个丰厚的学术背景,是不可能把课上得如此扎实的。

不过话要说回来。一面是拥有知识的教师,一面是缺少体验的学生,他们之间的问答、对话和讨论,如何能真正有效地展开,仍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作为高中的一堂美术欣赏课,王老师以自己的努力,一定程度上做到了解读名画的精严和透彻,也一定程度地给予了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也并不缺乏参与讨论的形式,然而学生一面的思考“成果”,仍然略显逊色。这也许是在教师太强、学生太弱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普遍情况。尽管王老师在课上也说了“鉴赏作品,没有标准答案”这样的话,但在具体引导学生更自信、更自由地去感受、联想,从而作出非标准的、另类的分析和判断这些方面,似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探讨。

此外,《韩熙载夜宴图》除了在构图、人物造型、动作、表情等方面的不凡,其高超的设色对于既豪华又落寞的画面气氛的冷静渲染、衣纹勾线的严谨精妙等,也是此图之所以带来审美享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导学生鉴赏时似也可略加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