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长对孩子的评价

家长对孩子的评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范文第1篇

一、改变家庭教育观念,实施多元评价

家长不要只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孩子对学习过程的调控、方法选择、能力培养、情感体验等是取得优秀学业之关键。家长要关注并参与孩子的学习成长过程,要善于为孩子的学习提供更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为孩子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形成学习策略创设更多的途径,通过各种方法来促进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策略性。

在家庭日常的评价中,我们还应该指导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兴趣个性等心理品质特征及特长优势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评价方式。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轼、苏辙幼年,其母程氏按照两个儿子不同的性格,苏轼好动,苏辙爱静,两人的功课及教诲评价就不一样。我们应该变专制单一的家长评价为综合客观的全面评价,即:学校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社区评价、实践活动基地评价相结合,使学生由被动受评者变为主动参与者,使家长转变为“合作者”角色。要求家长在对孩子的评价过程中,要经常与学校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生活中的多方面表现;与孩子的同学、朋友、熟人进行交流,了解他人对孩子的多侧面的评价;鼓励孩子参与社区活动,听取社区对孩子的评价;孩子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基地都有对孩子的评价记录。对孩子的综合客观评价,就是对孩子人生发展的持续性评价。其目的是突出孩子的优势和长处,针对孩子的个性心理品质,关注了孩子的现状、激发他们的潜能、把握他们的发展趋势,促进孩子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进而形成使其终生受益的、具有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策略。

二、家校互动及时反馈学生学业进展,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策略

老师要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取得及时的联系,如:家校留言、家庭任务作业、教学重难点、个人考试成绩、课程表、成长记录袋、健康日志等形式,而家长也可以就学生的情况与老师联系、沟通。教师要及时告知家长学生上次作业的反馈、本次作业要求和现阶段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并且要求家长告知老师孩子在家中完成作业和自主学习等等情况,并对老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书面形式的寄语。

在家庭作业中可以增添学生自我评价,促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体会成功的乐趣。通过教师及时全面客观的评价,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教育,基本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我认为:最主要的是要添加家长的评价,通过评价与老师沟通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就学生身上的不良的学习习惯、不恰当的学习方法策略跟老师进行及时沟通,共同寻求方法来纠正、促进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调控、全面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富有个性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

我校处于边缘农村地区,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只是采取一些枯燥的说教形式,对于这些老生常谈,孩子不以为然、习以为常,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很难激发出来的。我们在与家长沟通后,建议:家长可以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如:科学课程,家长可根据课程内容,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学习科学的兴趣。家长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家庭条件,鼓励孩子在家里进行家庭式实验,如探究:水的沸腾现象、高压锅的工作原理、物质与醋酸的反应、植物的呼吸光合作用等。让孩子自己动手实验、动脑思考,在动手过程中,孩子会不断有新的发现,促使他的学习兴趣不断得到保持和发展。再者,家长有心,家庭日常收支、存款利率、家电的简单护理维修、如何养植等生活中的琐碎事务,也都可以让孩子参与主办。家长通过让孩子紧密联系生活,针对孩子学习的内容,带着生活实际问题去学习,可以唤醒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自信心,使孩子学会自主学习,的确是一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有效途径。

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成长档案 建立 制作 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214-01

成长档案,可以记录孩子的成长历程,可以展示孩子的最佳成果,它不仅是一种成长记录和评价方式,还是一种学习工具和激励手段,成为孩子感受成长、体验成功的途径。试想,一个孩子在若干年以后,查看自己的成长档案:听到自己牙牙学语的声音、看到自己蹒跚学步的样子,他会感受到伟大的父母之爱;比较自己入学时和毕业时的书写质量情况,他会体验到日积月累的书写训练之重要;查阅自己的获奖证书和发表的作品,他会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从而悦纳、相信自己,充满信心地面向未来;回味教师在作业本、素质发展报告书批阅、评价的点点滴滴,他会以感恩的心铭记,以回报的心努力。

1 丰富充实成长档案

成长档案因为要全面记录孩子成长的历程,其内容一定要丰富、充实,但又不能杂乱无序,一般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1 孩子的基本情况

包括姓名、性别、生肖、籍贯、出生时间、出生地点、身高、体重、视力记载,家庭成员,家庭地址,联系电话,家长资料(包括工作单位、职务、兴趣爱好、身体、经济、婚姻状况),个人情况简述(思想状况、个性特点、特长爱好),人生目标(近期、中期、远期),班主任、任课老师的简介及变动等。

1.2 成长目标

包括思想道德目标,文化知识目标,身体心理目标,审美艺术目标,劳动技能目标,创新能力目标等。

在目标确立时,孩子对学好各门功课、发展自己的个性所作的设想,量化与模糊要相结合,要特别重视个性化课程的学习。教师与家长都要作好指导,考虑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孩子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成长计划。学龄前的孩子可用录音等形式。

1.3 成长中的点滴感悟

包括个人成长动因和环境分析,个人优势与不足分析,学习动机与行为习惯分析,对友谊、集体、师生关系等的认识,学习生活的体会和收获,成长的感悟和困惑,对学校管理、班级管理的建议,对思想提高和学习状况的总结与反思,对真善美的认识理解,对身体健康和劳动技能的体悟。可以日记、随笔等书面材料形式表述。

1.4 成长轨迹书写

可通过文字、图表、照片、录像等形式进行记录,内容包括:

(1)成长中的第一。包括第一次笑、第一声称呼、第一次照相、第一次生病、第一次出游、出第一颗牙等时间记录。

(2)成长中的妙语趣事。包括小时候的妈妈的随笔,孩子的日记等。

(3)学业成绩阶段性总结。包括期中、期末和阶段性成绩条,孩子个人总结分析,下阶段目标措施,老师的评语,家长的希望。

(4)书籍,孩子成长中的伙伴。注明读过的书名,感悟最深的书名及内容简介。

(5)作品。包括孩子优秀作文,手工作品,发明创造,艺术作品(书法、绘画、雕塑、篆刻、摄影等),以展示才华能力的作品陈述或作品粘贴为形式,如果获奖,注明获奖时间及等级。

(6)难忘交流。孩子与同伴、孩子与教师、孩子与家长间发生的令人难忘的交流,可以是书信,也可以是针对平时的表现,师生交流沟通的情况简述。

(7)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

(8)文体活动记录。包括入队、入团、演出等时间、活动流程、心理体验等记录。

(9)获奖与表扬记录。附获奖证书、荣誉证书复印件。

(10)犯错误记录。注明犯错误时间、原因、受何种批评或处分,自己的反思认识。

1.5 多方评定

既有从科学探究、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综合性学习等方面以等第和语言叙述的形式给予综合评定(包括自评、互评、教师评及家长评),也有老师寄语、家长期望、自我反思等以文字的形式给予的综合评定。

2 精心制作成长档案

2.1 发挥家长、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孩子较小时,成长档案的创建、内容的收集、整理有必要在家长和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在上幼儿园前主要可以由父母来承担完成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上幼儿园后可以通过老师与家长配合,一起收集与制作。老师负责收集孩子校园生活的信息资料,家长则负责家庭生活与社会交往等信息资料,而且这个时段以家长收集、记录、制作为主,老师为辅。家长通过帮助孩子创建成长档案,更多地了解孩子,并将自己的意见、观点通过成长档案反馈到教师那里。这样,便于家校沟通,有效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2.2 发挥孩子的主动作用

上小学以后,可以慢慢培养孩子自己收集资料的习惯,要让孩子明确成长档案的收集内容,不断完善成长档案。老师在孩子成长档案制作过程中是积极参与者、指导者。通过这一过程,也让孩子感受自己的成长轨迹,对自己进行全面反思和评价。同时,由于他还参与其他同学成长档案的构建工作,因此,对同学有了更多的了解,并获得更多启示和帮助。

3 适时评价成长档案

3.1 师生评价

教师可以指导孩子每月整理一次成长档案袋,并在班里进行展示评比,看谁的档案袋丰厚了,谁的档案袋精致了。让孩子把各自的成长档案袋带互相看一看,评一评,展示自己的收获,体验成功的快乐。每到这时,孩子的成就感都会得到满足。孩子收集成长档案的资料不是目的,而促进孩子的进步与发展才是主要用意。因此,教师不但要经常为孩子提供展示、交流成长档案袋的机会,还要尽量和他们一起回顾成长的历程。通过师生评价,让孩子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3.2 家长评价

在孩子上学前,家长要定期对孩子的成长档案进行回顾评价,使其扬长补短。上学后,孩子可以每月将档案袋带回家,让家长进行评价,填写“家校联系册”。在家校联系的过程中,孩子既体验了成功,又看到了不足并及时改正了缺点,明确了努力的方向,逐步形成了追求进步的愿望和信心。

3.3 自我评价

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范文第3篇

每次接到老师打来的电话,常婧往往心里总是先“咯噔”一下,听老师反映孩子诸多不是后,她心中愤怒的火苗便“腾腾”往上蹿。接下来教育孩子的方式无非都是一个套路:先是厉声批评,孩子沉默不语,常婧认为他消极抵抗;孩子大声申辩,常婧认为他是抵赖不认错,气愤至极,保不准还会动手打孩子。所以,小驳特别反感老师给家长打电话,常婧一看来电显示电话号码是老师的,也发怵。由此,常婧与孩子都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家长接到了教师的“告状”电话,事后怎样与子女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这既是一个现实问题,又是一个教育契机。该怎样对待“来自老师对孩子评价的负面信息”不仅成为众多家长面临的普遍问题,而且也成为家长们最容易忽略的问题。

别把孩子当“出气筒”

有的家长非常重视老师的意见,似乎非常积极地配合学校和老师。但总是把听到孩子的负面信息后的紧张、忧郁、愤怒在见到孩子的第一时间不折不扣地倾倒给孩子。表现为:听不得老师的批评性建议,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回到家里不由分说,巴掌和辱骂劈头盖脸扑向孩子。

作为家长,无论你有没有教育的能力,首先要有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让愤怒驾驭自己是不明智的,有时就在你的愤怒中暴露了你的无能、自卑,这种状态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不好的,你会失去孩子对你的信任、尊重。这样的家长往往还不允许孩子发泄不满,久而久之,会带来孩子性格的变化。

所以,当你抱怨孩子不听话、说假话、不理你时,你先忍一忍,有时你真诚地自我检讨一下就是给孩子很好的教育。正是由于家长在每次听到教师批评性的评价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长此以往,让很多孩子害怕甚至讨厌学校开家长会,讨厌老师和家长通电话。有的孩子把这些怨恨迁怒于学校和他的老师。家长这样对待孩子,会使你对孩子的教育作用消失。

与孩子共担风雨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家长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和方式同孩子聊一聊。首先真诚地肯定孩子在学习上所做的努力,同时理性地评价;面对孩子的问题,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探讨产生的原因,提出严格的要求和建设性的意见和方法。给孩子去尝试改进的时间,这样孩子就有被信任、被重视、被关爱的感觉,这时家长对孩子的监督孩子就可以接受。

这时可以趁热打铁,要求孩子用书面形式列出需巩固和改进的地方,并制定出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家长最好也复印一份,以备时常提醒孩子按计划行事,过半个月还要检查一下计划完成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

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范文第4篇

(一)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促进子女成才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家长普遍的心理倾向,很多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多于道德规范,每天关注孩子的作业胜过关注孩子的品德培养。人才,是先学会怎样成人然后才能学会怎样成才,也就是说孩子应该首先明白的如何做人;如果没有品德,即使有很高的学问仍然会步入歧途。可见,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有才有德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而有才无德只会对社会的发展起破坏作用。只有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才能促进孩子成才,才能使孩子的聪明才智为社会服务,创造价值。

(二)家庭道德教育关系家庭幸福

家庭道德教育是家庭幸福的杠杆。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许多家长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家庭能否幸福很大程度上由孩子的表现决定。孩子的好与坏,家庭首先尝到甜与苦;孩子健康成长,品德高尚,受到学校及社会各方面的表扬,家长的心里会感到无限安慰,家庭将充满欢乐;反之,孩子不讲道德,在外面做了缺德的事或违法犯罪,整个家庭生活就蒙上了阴影,弥漫着痛苦。

(三)家庭道德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补充

家庭道德教育是基础,学校道德教育是主导,家庭和学校具有统一性,同质同向地向社会输送所需要的人才。学校和家庭道德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相同的,但两者之间的作用和地位各有侧重点,都是不能缺少的,并随孩子的成长和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其地位和作用呈动态消长。学校道德教育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家庭道德教育的支持。因为孩子入学后大部分时间仍然是在家中度过,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巨大的,是学校老师无法达到的。更重要的是,学校道德教育如果离开了家庭的支持和配合,也很难实现道德教育目标的。

二、家庭道德教育的方法

作为家长,首先要认识到家庭道德教育对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运用适当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有效地教育。在新时期,以下几种家庭道德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参考学习。

(一)实践锻炼法

实践锻炼法师指在家长的指导下,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子女形成的优良道德习惯的方法。实践与锻炼有利于形成儿童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良好品德。品德行为不仅必须在实践中体现,而且必须在实践中经过反复练习和巩固,才能使品德行为成为自然的、一贯的、既定的品德习惯。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家长要给孩子讲清楚意义,还要帮助他们明确为什么做,这一点对孩子形成一定的品德和自我教育能力更有意义。孩子明确了为什么也能在行动上更持久,使其品德表现更为巩固,他们也会更加乐于实践,更有参加实践与锻炼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明确且严格的要求并及时督促检查,并对实践与锻炼的方法进行具体指导,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和纠正,不管孩子出现好的还是坏的品德行为时,都要及时给与反馈。家长要根据子女的年龄特征和品德状况,选择恰当的方式,有意识地让子女经常参加一些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社会服务劳动和生活自理性劳动等。

(二)说理示范法

说理是家长用以理服人的方法提高子女的认识水平,通过说服教育使子女形成良好品德的一种教育方法。少年儿童由于阅历浅、认识能力不高,不容易分清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等界限,即使能肤浅地辨别。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他们常常做错了事而不自知,即使当他人提醒后,又不知为什么错以及错的危害有多大,仍然常常犯同样的错误。可见要使儿童坚持正确的言行,改正错误,就必须遇事讲清道理,家长要有针对性的、耐心细致地给孩子讲清楚错在那里,为什么错,错的后果是什么以及如何去纠正错误等,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增强他们的道德感、理智感,使他们应该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除了说理外,家长还要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除了家长自己示范外,还可以发挥英雄人物如雷锋、张海迪等榜样的示范感召作用,利用榜样生动感人的事迹和榜样的人格力量打动孩子,使孩子感到可亲、可敬、值得效仿,并发自内心要向他们学习。

(三)品行评价法

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任 理解 支持 班主任 家长

对学生的教育而言,仅靠教师的孤军奋战,真是孤掌难鸣。在教育工作中,寻找志同道合的同盟军――家长,是大势所趋。只有家长、老师都动起来,群策群力,这个集体才厉害呢!所以说,老师带的不是一个班,而是两个班,一个学生班,一个家长班。现将我带班过程中家长工作的点滴感悟说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信任是前提

首次召开家长会时,我邀请学校主管教学的周校长参加,请周校长介绍本班的任课老师。领导参会,让家长体会到学校领导对此次家长会的重视。会上,周校长对任课教师进行详细介绍,让家长对任课教师有所了解,实现了家长对教师从认知到认可的关键性一步。我与家长拉家常似地倾心交谈:您的孩子对您来说是全部,对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来说,仅是我们教育生涯的1/n(n>500),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我们理解您的心情,做事更是凭着良心,恪守职业道德,在我们心中您的孩子就是我们的孩子。

二、理解是关键

1.确定目标

召开家长会的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孩子所在学校、班级的教育目标、要求及孩子的在校表现,以便在家庭教育中有的放矢,主题的确立至关重要。如初次家长会的主题是“先教做人,后教知识;先学做人,后学知识”,让家长对教育理念感到耳目一新,消除因孩子成绩而使家长产生的顾虑。会上我重点讲中小学差异的种种表现,对孩子的安全提出要求。由此引导家长: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年龄的增长,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家长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法上都应随之更改。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在校免不了参加各种考试,成绩的优劣,不仅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态度,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我将主题更改为“家长的认识高度决定了孩子的高度”,引导家长评价孩子的标准不应只是学习成绩,还有思想品德、情感态度、身心素质等,告诉家长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开放的时间不同。不管孩子有多少缺点、不足,只要对孩子充满希望,精心呵护培养,相信孩子的未来肯定会带给我们惊喜!

此外,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拍摄孩子平时生活、学习的场景,孩子的表现真实再现于家长面前,让家长自己去评价,自己去找差距。班级评选的表现优异的同学的奖品由家长代领,此举激发了家长管好孩子的欲望。当然奖品的选择也是一门艺术,俗话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选择孩子们喜爱的图书当作奖品,不仅使孩子们对奖品爱不释手,更激发了他们爱书、读书的热情。

2.方法指导

工作中少不了家长来访,此时的方式方法一定要恰当、得体,那样会获得事半功倍之效。彤彤升入初中后,青春期的到来使他对异性产生爱慕之情,逆反心理严重,为了帮彤彤尽快走出困境,我请彤彤爸爸到校交谈。我将孩子写下的卡片、书信递给他,看完后,他满脸的惊讶与失望。我指出彤彤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优点后,他脸上终于有了一丝笑容,这时我说出这次请他前来的目的就是商讨彤彤的教育问题,并提出几条建议:(1)面对孩子在青春期出现的问题,作为家长应坦然面对;(2)给予孩子生活上更多的关照,心平气和地、朋友般地交流,在交往方法上做指导;(3)帮助孩子确立学习目标,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4)家长创造机会、条件,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开拓孩子的视野。彤彤的爸爸听了我的建议频频点头。

3.乐观面对

孩子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也想争取家长配合,共同管理孩子,促其改正。但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很多时候问题依旧。我满腔热情的期望难免跌入失望的深渊,我为孩子、为家长的不足怨声载道,牢骚满腹。偶然间读《不抱怨全集》,我从中获得启示:抱着一种改变不了别人,那就改变自己的心态来对待工作。改变评价标准,评价的内容也尝试着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没想到周围的一切不如意都悄然随我的不抱怨而改变了。

三、支持是目的

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范文第6篇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家长应与学校合作,参与课程改革。这就要求家长应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找准自己的位置,进而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同时,学校也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创建平台,充分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参与课程改革,让家长与课改同行。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家长,资源

一、新课程改革中家长角色的现状

课改涉及千家万户,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经验表明:学生不愿意参加的教学改革必然是失败的,没有家长支持的教学改革也是行不通的。在走进新课程的今天,我们对家长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似乎应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因为家长同样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而且现在的大部分家长已从过去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到现在既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又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家长们已经意识到未来社会需要的是人格健全、心理健康、有社会适应能力、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人,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越来越得到家长的认同。

二、家长应充当好几种角色

家长在充当好学校教育的“支持者”的同时,还应充当好以下几种角色:

1.家长应成为学校教育的“知情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家长拥有对学校课程的“知情权”,家长不仅应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而且要了解学校的办学宗旨、所设置的课程、对学生采取的教育方式、评价方式以及学校教育发展的规划等等。

2.家长应成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教育孩子是学校和家庭共同承担的责任,家长应主动从“支持者”转变为“参与者”,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直接为学校教育服务。

3.家长应成为学校教育的“监督者”。家长应有权对学校的收费、课程设置、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实施监督,提出合理建议,促进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

4.家长应成为学校教育的“决策者”。家长享有参与学校重大事情的决策权,与学校领导、教师共同研究学校教育问题,共同制定学校发展规划,设计学校发展蓝图等等。

三、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与课程改革同行

家校联系是家庭和学校之间沟通、传递信息的方式,做好家长工作,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是学校教育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新课程改革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畅通家校联系渠道,研究家校沟通的方式,积极地采纳和处理家长的意见,对尊重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对学校和家庭之间信息传递和交流至关重要。

1.召开家长会。

这是一种最大范围让广大家长认知课改的最直接途经。这样既能快速有效地增强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责任感,又能有机地把学校,社会和家族教育融合在一起,真正使家长理解学校,走进新课改,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氛围。

2.开设讲座。

新课程改革刚开始,有些家长还持观望态度,甚至有些担心。因此邀请专家为家长们讲座,解答家长的疑惑十发必要。通过讲座委员会广大家长真切感受到新课程的魅力和好处,从而更加自觉地关心和支持课程改革。

3.举行“家长开放日”。

新课程应当发挥家长的作用,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一致,与教育内容相协调,促进教育方法以、手段上的互补。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请家长走进课堂观摩我们的课程教学,在课堂上,家长不仅可以了解到孩子的表现,也有机会了解其它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学校也可以倾听到家长对新课程的感觉,并请家长为学校如何搞好课改献计献策,这对改进课堂环境,影响学校教学目标和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4.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的内容可以是:“你是否了解一些关于课改革的情况?通过什么渠道?对孩子的近阶段学习的情况是否了解?有什么想法?孩子接受课改后,是否有些微妙变化?(特别是在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方面)对教师的一些做法,特别是教学方式等是否了解、有何看法?对新教材的学习负担和压力如何?是否觉得孩子的身心健康情况比成绩分数更重要?对本次课程改革,包括对学校、教师等有什么意见、建议和希望?”通过这种问卷形式让家长明确新课改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以及以对孩子正在或即将产生的影响,同时也充分了解家长们对实行新课程的态度、看法和意见。学校可根据家长们有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研究各方面对课改的认识和要求,为制定和改进教育教学措施提供有效的第一手材料和依据,使教育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更贴近学生与家长的意愿和需求。

5.建立“档案袋”。

新课程改革强调发展性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潜能、学习成绩、学习愿望和能力等,突出过程评价。在整个过程中,要真诚地请家长参与,争取家长对这项工作的支持。在档案袋中收集的材料,由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完成,在教师和家长指导下,主要由学生自己决定放入档案袋中的项目;每月定期请家长对档案袋进行阶段性激励评价;学期结束,学校,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学生发展的成就、潜能和不足进行反思,进行客观描述,对学生的考试结果等做出分析、说明和建议,形成分析报告。

6.家校互访。

这是一种建立在彼此间的互信和尊重基础上的有效方式。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常常遇到这样或那样难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实践,与学生家长共同探讨对孩子教育的客观规律和有效方法,把教育孩子纳入科学轨道。在与家长研究时,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身体发育、智力潜能、行为习惯、基础知识、爱好特长等多方面进行讨论,取得共识,然后找出孩子目前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再讨论教育方法。如果发现家长仅注意孩子的学生成绩,对其它方面从不过问时,我们就要主动与家长共同探讨身体健康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行为习惯与学习成绩的关系、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关系等问题,以便改变家长的态度,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家长也要积极主动加强与学校教师的沟通,增强参与的意识,搜集孩子的资料信息,及时走访老师,与学校“互通情报”,加强配合,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这样的家校互动,结果是既有助于孩子的成长、成绩的提高,也有助于孩子的成才、成功。

7.设立学期、学年评价表。

客观、全面评价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中位置十分重要。让家长参与对自己孩子的评价是家长应有的权利,可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促使家长更多地了解学校、教师和孩子的成长,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有效途径。家长参与学生评价,也增强了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跟踪监控,有助于促进家长反思家教习惯的形成和科学家教能力的提高,为学校顺利推进新课程改革服务。

8.家长上讲台。

新课程改革形式需要延伸和拓展。家长的阅历、职业、专长对学校来说是一笔丰富的教育资源,家长的不同背景、不同职业可以为学校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因此适时邀请不同的家长为学生讲课,可以对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行为产生良好的启示、启迪作用。这是一种言传更是一种身教,是一本不可复制、不可多得、不可取代的人生教材,也为学生与家长的相互沟通、理解,消除隔膜建立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9.家长论坛。

新课程为家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家长参与论坛,参与学生学习计划的制定,参与自己孩子有关的一些活动(如手抄报、宣传报、书画作品展、实践活动等),让家长亲身感受到自己是新课程改革中的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的财时,正确定位,通过在论坛上家长间心得的门交流,感受的畅谈,思想的碰撞,经验的交换,更好地促进传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学方式、育人方法的纠正和改进,利于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提高和孩子的进步。

10.建立紧密性的联系制度。

在开发学生家长这一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有做好家庭与我学校联系纽带的强烈意识。尤其是在当今,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适应21世纪社会需要的合格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如果没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紧密配合,没有老师与学生家长的真诚合作,是不可能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与渠道(如联系卡,电话热线,电子邮件,传纸条等),努力弄清楚每个孩子的家庭基本情况,因人而异地制订周密的与家长合作教育的工作计划,并在与家长合作中随时积累资料,勤于思索、充分发挥学生家长帮助老师共同教育孩子的作用,促使家长由原来的短期的教育行为改变为长期教育行为;由原来诉诸打骂的简单的教育方式改变为耐心的说服教育,使家校联系更加良性。

11.参与校本建设。

校本建设需要“博才众长”,需要“广纳贤言”。家长自身所特有的优势将为校本建设提供丰富的参考素材和有益资料。因为在与家长的对话互动、信息交流和深度会谈中,在家长对课程改革的热情参与中,可以吸取他们在这进程中对学校管理、课堂教学等方面一些看法和想法,学校可利用这些意见或建议,进行教学的再研讨、管理的再修正和理念的再创新,以更符合教育发展的趋势、学生的身心特点、成长规律和家长的心愿。这是不断规范学校教学管理体系,开拓校本教研,促进教学优质华的又一途径。

四、家长成为课程资源的关键

众所周知,家长对教育理论的掌握情况,对学校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影响到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唤醒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主体意识,提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能力。

1.家长素质应不断提高。

家长要参与学校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合作者,必须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一方面家长自身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学校应注重对家长进行培训,而且这种培训不能仅满足于教给一些家教方法,应更多地向家长介绍新课程改革的趋向、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加深家长对教育的理解,对教育发展趋势的了解。

2.学校应逐渐走向开放。

现阶段,我们的学校还是比较封闭的,这种封闭的状态不利于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学校应敞开“大门”,将家长作为平等的教育合作者吸纳进学校中来,如:将课堂向家长开放,请家长走进课堂,与教师共同探讨教育问题;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领导、教师共同研讨教育工作等等,逐步形成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良性运行机制。

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范文第7篇

幼儿园怎样对孩子进行培养

1.要让幼儿“尊重他人对美的感受和表达方式”,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个幼儿艺术活动的不同起点,尊重每个幼儿对美的感受和表达方式。艺术领域的活动是教师了解幼儿的窗口,活动中教师要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方式表达,充分表达他们的所见所感。要注意倾听幼儿的讲解,描述。可能有的幼儿说的、画的、唱的、跳的和教师设计的主题一点“不着边”,但是教师要认真地倾听、接纳,同时可以以提意见、建议的方式,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帮助。教师对幼儿的态度会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学会欣赏、接纳、肯定别人的作品。

2.正确评价幼儿的作品。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从儿童的角度去欣赏,不追求完美,注意发现画面上每一根线条、图形、色彩能传达的幼儿的思想和情感,并提供机会让孩子们进行分享、交流,使幼儿有更多沟通的机会,从中学会正确评价别人的作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每个人的表达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作品都有一定长处,逐步学会评价、欣赏、尊重别人的作品和表达方式,家长之友《在艺术教育中渗透尊重教育》。

3.家园及时沟通,资源共享。现在,孩子们参加各种兴趣班的很多,教师应通过家园联系簿、家长会等形式,把幼儿园每个领域的具体的教育目标告诉家长,家园配合为实现目标,采取适宜的教育方式。教师应在教育方法、教育途径等方面给家长以指导,如如何评价孩子的作品,怎样带孩子看画展、听音乐会、看演出,家长应如何与孩子交流等等。同时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为学钢琴的孩子举办钢琴演奏会,为学绘画的孩子办画展等,尽量为每个孩子提供展示、交流、评价、学习的机会。

在家庭您如何配合?

家长首先要尊重孩子“对美的感受和表达方式”。现在很多家长都送孩子参加“绘画班”、“钢琴班”、“舞蹈班”、“朗诵班”等涉及艺术领域内容的兴趣班。有些家长不和孩子商量,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硬性要求孩子参加不感兴趣的“兴趣班”。这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不尊重。

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范文第8篇

一、对孩子的教育就是“监控”

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整个社会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核心家庭是当代中国最普遍的家庭类型,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少。城镇家庭的现状是六个长辈看一个孩子,农村家庭的孩子也最多不过两个。这种家庭结构使得孩子在家中的分量超出了一切,孩子是家中的宝贝疙瘩,整个家庭的荣辱就跟这个“宝贝疙瘩”联系在了一起:孩子好了、争气了,整个家庭都抬头挺胸;孩子不好、学坏了,整个家庭都垂头丧气。所以家庭的命运全掌握在孩子手中,这样,一个家庭对孩子的重视程度便可想而知。于是,相应的“重视”教育也就因此产生了。在家里,长辈们把孩子能做的一切全包干了,管吃、管住、管学、管送、管接……一个“管”字,把孩子牢牢地拴在了长辈们手中。这样的家庭教育,让孩子失去了自由、自立的机会,更失去了自我意识。这样的家庭教育会导致孩子成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我班里就有几个这样的孩子。我带他们小学六年,他们刚入学时听话、懂事儿,品学兼优,在我眼里,他们文静、好学、乖巧。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发现他们的成绩在下降,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差,甚至不约而同地表现出孤僻。尽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他们越来越勤奋,可收效甚微。在多次的家访后,我终于发现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没有自己的生活空间,一切都被家长监控着;他们很听话,可不会自我判断,不管是非,家长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他们很乖巧,但没有了孩子该有的自信和个性。失去了天空的雏鹰,怎么学会飞翔?没有了尝试走人生旅途的机会,又怎能见到沿途迷人的风景?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附属品。不管是家庭还是社会,我们的责任是教给他们生存的方法,而不是将他们“圈养”。“监控”会羁绊孩子成长的脚步。

二、对孩子的教育就是“放手”

家长都说:“我很重视孩子的教育,甚至超过了其他父母。”大部分家长说:“我想尽办法,尽可能地送孩子去最好的早教中心,最好的幼儿园和最好的小学……不知道托了多少关系,花了多少钱……我已尽了最大的努力!”家长都无比重视孩子教育,希望孩子早日成才,但是,当遇到以下问题时,时常束手无策。孩子不像你想象的那样热爱学习,更多情况下,是讨厌学习,虽然你说得口干舌燥,但仍然无济于事……孩子总难使自己满意,不听话,经常胡闹,没有一刻能安静下来……在学校里,总是问题多多,很多时候不愿跟同学交流,上课时三心二意;没有一件事能乖乖做好,丢三落四;电视永远看不够,每一刻都需要你在旁边,自己累得半死,但没见孩子有多大长进……看别人报班,就为孩子报了很多,但是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那样做……平时孩子总是爷爷奶奶或保姆在陪着,总感觉不太对,但自己实在太忙,也没有其他办法……这些让人头疼的问题,是任何学校都解决不了的,因为老师要同时面对几十个孩子,无法面面俱到,孩子的成长就非常容易出问题。当孩子出现这些问题时,家长们的处理方式就截然不同了。有耐心的家长会在此时循循善诱、慢慢引导、用足够的爱心来感化孩子,孩子也会在家长的鼓励和引导下逐渐迎头赶上。

大多数家长则会不停地对孩子进行责骂和埋怨。这样的处理方式会使孩子觉得家长已经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觉得自己已无可救药,他们便会“破罐子破摔”。于是,恶性的循环就产生了。在反复埋怨、责骂却没有效果之后,家长们就会想:“干脆让孩子自由成长吧!”当深入研究他们的家庭教育规律时,就会发现,“永远没有所谓天赋神童,而只有意志坚强的家长”。美国的爱迪生,只上了三个月的小学,后来,发明了电灯,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家。很多人认为爱迪生是天才,其实,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情况是,爱迪生的母亲承担起来所有教育的重任,要求极为严格,甚至让人无法想象。今天我们用上电灯,首先要感谢那位伟大的母亲。

中国的一个乡村医生———蔡笑晚,虽然仅有高中学历,但是他的六个孩子个个成才———五个是美国博士,一个是硕士。他的孩子们说:“我们的成功绝非偶然。”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对此赞叹不已,还亲自找他取经,这不能不说是家庭教育的奇迹……孩子从来都不是输在起跑线上,确切地说,要输也是输在父母自己手中。孩子的一切毛病、缺点、不良习惯,都可以非常容易地在其父母身上找到答案。如果想让孩子顺其自然、像野花一样成长,就将会毁了孩子。永远别奢望天才随便就能产生,要成就一个天才,就得给予孩子天才的教育,不要让“放手”羁绊孩子的成长。

三、对孩子的教育就是“爱如潮水”

海水白天涨落叫做潮,夜间涨落叫做汐,所以海水涨落也叫潮水。中国古书有“大海之水,朝生为潮,夕生为汐”的记载。看到“潮水”一词,我们的头脑中马上会闪现这样的概念:潮水,有进,有退。进时波涛汹涌,退时悄无声息。用这个词来比喻当下的家庭教育,我们觉得它既新颖又耐人寻味。现如今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心血来潮了就如同潮涨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每次培训完课程以后,就有只有一次考试,占总分的百分之六十。另外的四十分由教师所在的学区领导,根据考勤和作业打分。全程的过程性评价,也就是说评价穿插整个过程。(1)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学习时间、日志、论坛发贴的数量、作业、总结等。(2)评价后给予的修正的机会。比如:哪一门课程的作业,评价是不合格的话可以进行第二次的提交,督促你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之时,气势恢宏:对孩子百般照顾、紧追不舍、狂轰滥炸,恨不得一下子把他们这辈子能干的事儿、能学的知识、能长的见识统统塞进孩子的小脑瓜,丝毫不顾及孩子是不是能够接受、能够消化。

而在劲头退却之时,则似潮水退去,默默无语:对孩子的一切表现充耳不闻、熟视无睹。即使孩子把天捅出个窟窿来,家长们也不会有任何反应。